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护理心理学

护理心理学

护理心理学
护理心理学

护理心理学模拟题1

一、填空题

1.护理心理学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是以病人为中心。

2.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当前客观事物的的个属所映反映。

3.证明感觉是人类进行正常心理活动的必备条件的一个著名的实验是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

4.维持相当长时间的乃至一生的心境状态称情绪状态。

5.抑郁的典型心理特征是睡眠困难、悲观心境。

6.情绪障碍通常分为生理反应异常、情感反应性异常和统一性异常三类。

7.人格障碍是指不伴有精神症状的人格适应缺陷。

8.抽象思维可分为逻辑思维和直觉思维。

9.一种感觉兼有另外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称为联觉。

10.威特金将人的性格划分为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

11.病人角色的含义包括病人、病患和患者三个方面。

12.感觉对比分为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两种。

13.事先没有预定目的的注意是无意注意。

14.记忆障碍分为遗忘和消失。

15. A型人格是心脏病易感行为模式。

16.塞里被称为压力之父。

二、名词解释

1.绝对感觉阈限:所有一半机率被感觉到的最小刺激量。

2.知觉:是人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知觉是在感觉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冰释。

3.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提取。人们感知过的事物、体验过的情绪、思考过的问题和做过的行为都会脑子里留下一定的“痕迹”,在一定情境下,会在脑海中再现出来,这一心理活动的过程就是记忆。

4.气质:是个体表现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的典型的特定的动力特征。

5.思维:是指人脑对同事物的本质特征的规律的、间接的、概括地反映。

6.性格:表现在个体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

方式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

7.应激:是个体“察觉”各种刺激对其生理、心理及社会系统威胁时的整体现象,所引起的反应可以是适应或适应不良。

8.心理测验:是一种对行为样本进行客观描述的标准化测量工具。

三、简答题

1.简述衡量一个人注意力的标准。P24

答: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2.简述奥尔波特提出的健康人格的特点。P45

答:对社会(世界)持开放态度,热爱工作和生活,善于学习,能不断从社会实践中学习新知识,吸取新经验,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能正确认识评价自己,有自知之明,能以积极的态度看待过去、现在和未来,能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困难和挫折,是一个积极的、幸福的、快乐的进取者。

要点:(1)自我扩展的能力

(2)与他人热情交往的能力

(3)情绪上有安全感和自我认可

(4)具有现实性知觉

(5)具有自我客体化

(6)体现定向统一的人生观

3.简述痛觉的特征及影响痛觉感受性的心理社会因素。

答:痛觉是一种意识现象,属个人的主观知觉体验,它受人的性别、性格、经验、情绪和文化背景的影响,表现为痛苦、焦虑。痛觉总是消极的,不愉快的负性情绪相联系,如紧张、焦虑、抑郁、不安等心理社会因素。

要点:痛觉的特征:(1)痛觉不存在特定的适宜刺激。(2)痛觉的主观体验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3)痛觉与情绪的联系是单极的。

影响因素:(1)对疼痛的态度

(2)注意

(3)暗示

(4)情绪

4.简述护患关系的定义及其特点。

答:是在护理过过程中,护士与患者之间产生和发展的一种工作性、专业性、帮助性的人际关系,是专业性的互动关系,帮助性工作关系,多元化多方位短暂性的人际关系。

定义: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必须对护理服务对象的躯体、心理和社会的需要作出反应,进行全方位的关怀和照顾,因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相互影响的关系。

特点:

(1)护患关系的建立具有目的性。

(2)护患关系是以病人为中心的认知和情感两方面的联系。

(3)护士尊重病人,并把每一个服务对象当作独特的个体。

(4)护士尊重病人保守个人秘密的权利。

(5)护患关系的建立和维持是基于护患之间的相互信任、尊敬和接受。

5.病人角色适应不良的常见表现有哪些? P21

答:表现为角色行为冲突;患者角色缺失;角色减退;角色强化;角色恐惧等适应不良行为。

6.简述常见的护理工作应激源。P78-79

答:超负荷的工作中;护理工作的社会地位与工资待遇;工作中人际冲突;工作与家庭冲突。

常见的护理工作应激源

(1)与护理工作性质有关的应激源

(2)与工作负荷有关的应激源

(3)与护理工作中人际关系有关的应激源

(4)对护士期望有关的应激源

(5)接处濒死和死亡病人有关的应激源

(6)与工作家庭的矛盾有关的应激源

7.心理测验的特性有哪些?P137-138

答:间接性、相对性、客观性。

四、综合分析题

1.一个老太太有两个女儿,一个开洗衣店,一个开伞店。老太太左右为难:晴天,担心开伞店的女儿生意不好,阴天,担心开洗衣店的女儿的衣服晒不干。有一天,有人劝导,老太太你好福气,下雨天,你开伞店的女儿生意好;天气好,你女儿的衣服干得快,也该高兴。对你来说,哪一天都是好日子呀。老太太想一想,也真是这样,心情顿觉好多了。请用Ellis的理性情感理论来解释为什么老太太的心情好转了。

答:经情感理论解释:老太太情感需要天天获得了满足,对她来说,天天都是好日子,所以心情就好起来了。

参考答案:

1.(1)ABC理论:A指与情感有关系的激发事件;B指信念,包括理性与非理性信念;C指与激发事件和信念有关的情感反应结果。

(2)在本案例中,与情感有关的激发事件A是:老太太的两个女儿一个开洗衣店,一个开伞店;B是指老太太认为晴天影响开伞店的女儿的生意,阴天影响开洗衣店的女儿的生意;C是老太太左右为难。

(3)让老太太心情好转。关键是转变她的信念,即把理性情感理论中B转换为晴天可以使开洗衣店的女儿生意好,阴天则有利于开伞店的女儿的生意,如此转换,老太太的心情自然好转。

护理心理学模拟题2

一、填空题

1.感受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受能力称为感受性。

2.记忆的心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阶段。

3.常见的记忆障碍分为遗忘和消失两大类。

4.思维按照凭借物的不同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5.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反映为思维。

6.情绪障碍通常分为生理反应异常、情感反应性异常和统一性异常三类。

7.智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的核心是抽象思维能力。

8.一种感觉兼有另外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称为联觉。

9.威特金将人的性格划分为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

10.外向和稳定的气质类型是胆汁质。

11.以严格和完美为主要特点的人格障碍是强迫型。

12.情绪结构的三个维度分别是愉快度、强度和紧张度。

13.病人的焦虑可分为期待性焦虑、分离性焦虑和阉割性焦虑三类。

14. 病人角色的含义包括病人、病患和患者三个方面。

15. A型人格是心脏病易感行为模式。

二、名词解释

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性反映。

2.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的规律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应。

3. 注意:是意识的选择性活动,是人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4. 焦虑:是指人们对环境中一些即将来临的,可能会造成危险和灾祸的威胁,或要作出重大努力的情况进行适应时,预感到不祥和担心而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及带有恐惧和不愉快情绪。

5.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如暴怒、惊恐、悲痛、狂喜等。

6. 性格:

7.应激源:能够引起个体产生应激的各种因素均为应激素。

8.应激:

三、简答题

1.简述痛觉的特征及影响痛觉感受性的心理社会因素。

要点:痛觉的特征:(1)痛觉不存在特定的适宜刺激。(2)痛觉的主观体验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3)痛觉与情绪的联系是单极的。

影响因素:(1)对疼痛的态度

(2)注意

(3)暗示

(4)情绪

2.简述记忆系统的分类及其特点。 P19

答:形象记忆:它保持的是事物的感性特征,是有鲜明的直观性;运动记忆:一旦

形成,保持的时间长,不易忘记;情景记忆:受时空的限制和其他因素干扰,因而难以储存,且不易被提取;语义记民:只通过语义记忆才能成为人类的间接知识保存下来;情结果记忆:对人的活动有激励和降低作用;感觉记忆:容量大;长时记忆:容量没有限度,信息的保持时间很长。

3.简述焦虑的常见临床表现。 P90

答:1、紧张不安和忧虑的心境。2、伴发的心理状态。3、伴出的躯体症状,如心跳加快、胸闷等。

4.常见的病人角色适应不良有哪几种?

答:角色方为冲突,角色缺如,角色减退,角色织化,角色恐惧。

5.简述护士角色的常见种类。 P199

答:关怀和照顾者、计划者、教师、咨询者、辩护人、管理者、健康促进者。6.心理测验的特性有哪些?P139

答:心理测验的特性有:间接性、相对性、客观性。

7.应激反应的调节因素有哪些?P64-76

答:认识评价,应对方式,防御机制,社会支持,人格等五种因素。

8.简述影响护士工作应激的主要因素

答:应激源、人格、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等四种主要因素。

四、综合分析题

论述挫折产生的原因,并结合实际论述如何提高自己的挫折容忍力。

参考答案:

1.外部原因: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

内部原因

1) 生理条件

2) 心理条件:能力、人格、动机、需要

3) 自我期望值与实际有效行为不匹配。

提高挫折容忍力的方法

(1)正确认识挫折:挫折的普遍性、挫折的两重性、挫折对人生的意义

(2)转移对挫折的注意力

(3)加强个人修养

(4)多参与实践锻炼

护理心理学模拟题3

一、填空题

1.感受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受能力称为感受性。

2.没有相应的客观刺激时所出现的知觉体验是选择性。

3.短时记忆的容量一般为有限。

4.思维按照凭借物的不同分为直观行动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5.情绪障碍通常分为生理反应异常、情感反应性异常和统一性异常三类。

6.情感主要包括道德感、幸福感和美感。

7.智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的核心是抽象思维能力。

8.病人的焦虑可分为期待性焦虑、分离性焦虑和阉割型三类。

9.塞里当前被称为压力与应对研究的领袖。

10.应对分为问题为中心的应对和情绪为中心。

11.性格是个性特征中最具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

12.卡特尔把人格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

13.大王人格模型是当代人格心理学的新型特质理论,是目前最为流行的人格结构模型。14.高级需要可以使人健康长寿,精力旺盛,也叫自我实现需要。

15.人格障碍又称为人格异常,病态人格或变态人格,是具有持久性的、不伴有精神症状的适应不良行为模式。

16.情绪是人一切活动的起因,是产生动机的最根本的动力。

二、名词解释

1.知觉:

2.注意:

3.心境:是一种程度比较微弱而较长时间持续存在的情绪状态。

4.耶基斯-多德森法则: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并不是线关系,而是倒山形的曲线关系。

5.应对:有能力或成功的对付环境挑战或处理问题。

6.液态能力:是指受禔经系统成熟影响较大,受后天文化和知识影响较小的能力。

7.性格:

8.气质:

三、简答题

1.简述焦虑的常见临床表现。

1.简述焦虑的常见临床表现。

(1)基本内心体验是害怕、不安和痛苦的,情绪指向未来,预感。

(2)精神运动性不安。

(3)伴有身体不适感的自主性神经功能障碍。简述痛觉的特征及影响痛觉感受性的心理社会因素。

2.简述护患关系的定义及其特点。 P100

定义: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必须对护理服务对象的躯体、心理和社会的需要作出反应,进行全方位的关怀和照顾,因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相互影响的关系。

特点:

(1)护患关系的建立具有目的性。

(2)护患关系是以病人为中心的认知和情感两方面的联系。

(3)护士尊重病人,并把每一个服务对象当作独特的个体。

(4)护士尊重病人保守个人秘密的权利。

(5)护患关系的建立和维持是基于护患之间的相互信任、尊敬和接受。

3.常见的病人角色适应不良有哪几种?P121

(1)病人角色缺如(2)病人角色强化(3)病人角色消退(4)病人角色恐惧(5)角色假冒(6)角色认同差异

4.简述护士角色的常见种类。P199

(1)关怀和照顾的提供者角色

(2)教师角色

(3)咨询者角色

(4)病人辩护人角色

(5)变化促进者角色

5.应激反应的分类有哪些?P61

答:生理反应、心理反应、行为反应。

6.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什么?P38

答:人的需要按先后顺序,由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7.人格特质理论的2种假设是什么? P37

答:根据人格特质的独特性,将人格特质分独特质和共同特质,按层次性将人格特质区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

(1)人格特征在时间上是相对稳定的。

(2)人格特征具有跨情境的稳定性,因而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预测一个人在特定情境下的行为8.列举8种心理测验的名称。P138-139

答:文字、非文字、常模参照、标准参照、能力、人格、构造性、投射性等8种测验。

列出下列名称中的任意8种就满分:韦氏智力量表、斯坦福一比纳智力量表、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瑞文测验、绘(画)人测验、洛夏墨迹测验,主题统觉测验、MMPI、EPQ、16-pf、本德格式塔测验、HR神经心理成套测验、临床评定量表(SCL-90、Rutter儿童行为问卷、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生活事件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应对方式量表)

四、论述题

论述挫折产生的原因,并结合实际论述如何提高自己的挫折容忍力。

答:挫折产生的原因期望过高,最终达不到目标,面对困难,无法轻易解决;受外界影响,产生经较心理,要面对现实,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挫折并分析原因,正确地认识评价自己,改善人际关系,增强信心和适应挫折的能力,避免行为失常,采取适当而有效的应对方式,处理问题,并吸取挫折经验教训。

参考答案:

1 外部原因: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

2 内部原因

1) 生理条件

2) 心理条件:能力、人格、动机、需要

3) 自我期望值与实际有效行为不匹配。

07护理心理学实验二SCL-90、SDS、SAS量表测量法

医学心理学实验二SCL-90、SDS、SAS量表测量法 (10) 清点人数、记载考勤、维护实验秩序 一、实验内容 1、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量法。 2、抑郁量表(SDS)测量法。 3、焦虑量表(SAS)测量法。 二、实验目的 1、了解SCL-90、SDS、SAS量表的应用范围。 2、掌握SCL-90、SDS、SAS量表的测量方法。 3、熟悉SCL-90、SDS、SAS量表测量结果的分析。 三、实验材料 1、SCL-90、SDS、SAS的量表及自评记分表。 2、SCL-90、SDS、SAS常模。 四、实验方法 ㈠SCL-90量表测量法 1、选用SCL-90量表(见教材P112-114)。 2、选用SCL-90自评记分表。 3、测量者逐项宣读症状内容,被测者按五级评分法逐项自评记分(五级评分法:无=1;轻微=2;中度=3;偏重=4;严重=5)。 4、按计分表的顺序,分别计算出9个因子的得分,第10项不计算。计算方法如下: ⑴总分:90个项目得分之和。 ⑵总均分:总分除以90项。 ⑶阳性项目数、阴性项数。 ⑷阳性症状均分=(总分—阴性项目数)/ 阳性项目数 组成某一因子的各项目总分 ⑸因子分= —————————————— 组成某一因子的项目数 ⑹结果分析(参照SCL-90常模比较): ①各项目大于1个标准差的为该项目的轻度异常。

②各项目大于2个标准差的为该项目的中度异常。 ③各项目大于3个标准差的为该项目的重度异常。 ⑺结果报告:通过测量,本人SCL-90哪些因子属于正常;哪些因子属于异常,程度如何(轻度或中度或重度)。

得分 F1 F2 F3 F4 F5 F6 F7 F8 F9 F10 SCL —90坐标图 ㈡抑郁量表(SDS )测量法 1、量表:选用SDS 量表(见教材P115-116)。 2、测量:测量者逐项宣读症状内容,被测者按四级评分法逐项自评记分。其中,2、5、6、11、12、14、16、17、18、20题为反向计分(4、 3、2、1),其他均为正向计分(1、2、3、4)。 3、计分:用四级评分法计分(正向计分:1=从无或偶;2=有时;3=经常;4=总是如此。反向计分:4=从无或偶;3=有时;2=经常;1=总是如此)。 ⑴粗分(raw score):将20个项目的各个得分相加,即得粗分。 ⑵标准分(index score, Y ):Y=粗分×1.25。 4、结果分析:用标准分(Y )与常模进行比较,观察自己所属范围。 5、结果报告:通过测量,本人SDS 标准分为××,属于××范围。 SDS 和SAS 常模参考标准 ㈢焦虑量表(SAS )测量法 1、量表:选用SAS 量表(见教材P116-117)。 2、测量:测量者逐项宣读症状内容,被测者按四级评分法逐项自评记分。其中5、9、

护理心理学__复习题及答案

A型题:在以下每道试题中,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最佳答案: 1.关于动物心理的发展过程,以下哪项正确 A.感觉是神经系统对事物反映,是低等脊椎动物的基本反映形式 B.知觉是脑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是高等脊椎动物阶段的基本反映形式 C.知觉是脑对事物各种属性整体性的反映,是低等脊椎动物阶段的基本反映形式 D.高等脊椎动物所进行的复杂的行为的反映形式属于思维萌芽阶段 E.以上都不对 2.心理现象的发生具有以下特点 A.生物体能接受外界刺激时,就产生了心理现象 B.生物体对于外界反映具有感应性,表明出现了心理现象 C.生物体对于具有生物学意义的信号能作出反应时,表明发生了心理现象 D.一切有生命的物质都具有心理现象 E.以上都不对 3.皑皑白雪,在晚霞的映照下,呈现出一片红色,但是我们对雪地的知觉仍然是白色。这是因为人的知觉具有 A.理解性 B.对比性 C.整体性 D.组织性 E.恒常性 4.先吃糖,后吃西瓜,会感到西瓜不甜。这是因为人感觉具有 A.对比性 B.感受性 C.适应性 D.发展性 E.选择性 5.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现实性最主要的原因是 A.遗传因素 B.孕妇情绪状态 C.社会环境 D.孕妇营养状况 E.胎教 6.心理过程指的是以下过程 A.感觉、知觉、记忆、理想、思维、情感意志等 B.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情感意志等 C.感觉、知觉、记忆、想象、能力、情感意志等 D.感觉、知觉、动机、想象、思维、情感意志等 E.记忆、想象、兴趣、能力、思维、情感意志等 7.“草木皆兵”主要是以下哪种原因引起的 A.感觉神经发生病变 B.幻觉 C.想象性错觉 D.感受性错觉 E.情绪型错觉 8.短时记忆的时间是 A.0.25~2秒

护理心理学

名词解释 1.护理心理学:是研究护理人员和护理对象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活动规律、特点,解决护理实践中的心理问题,以实施最佳护理的一门应用学科。 2.期待性焦虑:即面临行将发生的但又未能确定的重大事件时的不安反应。 3.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4.医学模式:指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 建立在系统论和整体观之上的医学模式,要求医学把人看成一个多层次、完整 的连续体,在健康疾病的问题上无论是病因、疾病治疗,还是预防及康复等方 面都应将人视为一个整体,要综合考虑生物心理及社会等方面的因素。 5.药物的心理效应:指病人对医生的威信、对药物的信任感和接受药物治 疗时的体验、评价,以及治疗时对外界的暗示等多种心理作用。 6.应激:是个体“察觉”各种刺激对其生理、心理及社会系统威胁时的整 体现象,所引起的反应可以是适应或适应不良。 7.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 8.透析治疗:是用多种办法将病人身体内有毒的代谢产物清洗出去,使体 内有毒物质减少,症状减轻或消失,达到治疗目的的治疗方法。 9.器官移植:是将某个体的器官通过手术或其他方法移植到自体或另一个 体某部位的过程。 10.个性:是指具有不同素质基础的个体,在不尽相同的现实生活中所形成的独特的、带有倾向性和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11.健康: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健康定义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或完全安宁(complete well-being)”。或1989年WHO所下最新健康定义为:“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 道德品质的良好状态。” 12.心理护理:指护理全过程中,护士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包括主动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能),积极地影响病人的心理活动,帮助病人在其自身条件 下获得最适宜身心状态。 13.role personality of nurse:护士角色人格,特指从事护士职业的人们,共同具备并能形成相似的角色适应性行为的心理特征总和。 14.心理疏导法:是护士与病人沟通过程中对病人不良的心理状态进行疏通 和引导,以消除心理问题,促进病人心理健康的过程。 15.burn out syndrome:心身耗竭综合症,一种因心理能量在长期奉献给别人的过程中被索取过多,而产生以极度心身疲惫和感情枯竭为主的综合症,并 表现为自卑、厌恶工作、失去同情心等。 16. 有意识心理护理:有意识心理护理也可称“狭义的心理护理”,指护 士自觉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以设计的语言和行为,实现对病人的心理调控、心理支持或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 简答题 1.使用心理测验应注意:①测验使用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资格②慎重选择测验量表③与被试者建立良好的协调关系④正确解释测验的结果⑤注意测验的保密 2.常见的病人心理需要有:①安全的需要,是病人最迫切的需要,也是病 人求医的目的。②舒适的需要,患病后会产生许多不舒适的感受,可影响个体 的舒适程度。其中最严重的不适是疼痛。③归属的需要,患病后更需要他人的

护理心理学案例

1、肿瘤化疗病人的临床心理护理案例 案例一 课程:护理心理学 主题:癌症术后化疗病人的心理护理 学习目标: 1、能够对乳腺癌术后化疗病人进行正确的心理评估。 2、能够找出病人的心理社会问题,并提出正确的心理护理诊断。 3、能够制定出合适的心理护理措施。 案例题目:话疗 第一幕 2007年5月10日上午,一位穿着很宽松的上衣、气质不凡的中年女性,独自一人从容地走进肿瘤内科的护士站,有条不紊地办理住院手续,进行乳腺癌根治术的首次化疗。在护士忙碌的时候,她平静地坐在一边,等待着护士接待。张女士,47岁,现住抚顺市,大学毕业后在抚顺石油研究所从事了加余年石油研究工作。已婚,丈夫在某工厂做管理工作,45岁。张女士与丈夫感情比较好,但在术后化疗问题上产生争议:丈夫考虑化疗痛苦,还不一定有效,听说中药效果比较好,因此不主张化疗。但张女士不同意,即使痛苦也要坚持化疗。20岁的独生女儿,在抚顺石油大学读一年级,走读,喜欢和张女士一起逛街、游泳;张女士的公公、婆婆健在,而其爸爸在她母亲去世后就与张女士一起住,张女士唯一一个姐姐,住沈阳市。张女士的家庭月平均收入>3000元,并且有医疗保险。 2007年2月,张女士洗澡时无意间发现左乳有一小包块,黄豆大小,压之无疼痛。和同事们讨论此事时,大家认为应该是乳腺增生结节,张女士没在意,也没去医院检查。当月,在张女士家里,其母亲因心肌梗死突然去世,张女士特别悔恼,没好好照顾母亲,干什么事都心不在焉,工作中经常出错,便休假一个月,也不想干什么,整天呆在家里,见谁都不顺心,脾气也变大,常常因为一点小事发脾气。现在虽然状态好些,可是一提到母亲时她还是会忍不住哭。4月的一天,洗澡时她发现包块增大,并有刺痛,于抚顺市中心医院检查,确诊为左乳腺癌,在医院做了乳腺癌根治术,术后病理报告:浸润性导管癌,淋巴转移3/11,分期TINIM0。张女士说,术前她也怀疑过是乳腺癌,但是她考虑那病一般都是性格内向的人容易得,她不可能,因为她比较外向。她以往身体健康,单位每年一次体检,也没有高血压病、糖尿病病史。工作中与同事关系比较好,经常组织

4护理心理学2

1:主要用右手的人的左大脑半球的主要功能除外() 1.音乐欣赏 2.语言知觉 3.文字书写 4.阅读 5.数学演算 2:以固执.多疑.好争辩和过度敏感为主要表现特点的人格障碍称作() 1.无情型人格障碍 2.偏执型人格障碍 3.强迫型人格障碍 4.分裂型人格障碍 5.癔症型人格障碍 3:某人在单位受到上司的批评,回到家里跟妻子无端发火,此种现象从心理防御机制上说属于() 1.转换 2.转移 3.抵消 4.补偿 5.反向形成 4:世界上第一所心理学实验室的创建者是() 1.弗洛伊德

2.冯特 3.马斯洛 4.艾宾浩斯 5.桑代克 5:衡量一个人创造性能力大小的一个重要指标是看其有无() 1.动作思维 2.抽象思维 3.集中性思维 4.分散性思维 5.习惯性思维 6:中年人社会化发展成熟的主要标志是() 1.能正确对待紧张性心理反应 2.人格特征基本定型 3.学会心理放松技术 4.良好自我意识的建立 5.建立了积极的认知体系 7:因“门当户对”或“同病相怜”等而形成的人际关系,其人际吸引的因素主要是() 1.接近性因素 2.相似性因素 3.互补性因素 4.报偿性因素

5.美感性因素 8:针对“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最有效的增强记忆的措施是() 1.及时复习 2.培养兴趣 3.减少干扰 4.加强理解 5.合理用脑 9:预防人格障碍形成的极为重要的措施是() 1.早期教育 2.自我控制 3.自我松弛 4.服用碳酸锂 5.经常进行心理咨询 10:“情人眼里出西施”说明在看待他人时出现的() 1.首因效应 2.近因效应 3.晕轮效应 4.刻板印象 5.投射效应 11:在心理动力学理论中,能够遵循“现实原则”的意识活动属于() 1.潜意识

护理心理学总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护理心理学:既需要用心理学理论阐明护理过程与护士,患者个体间的相互作用,揭示其心理学规律,体现学科"以人为本"的功能和作用;还需要广泛吸收医学,护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以护理领悟为学科生长的沃土,以心理学视角协同解决护理领域中其他学科未能涉及的问题。 2.个性:也称人格,一个人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具有一定倾向,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3.心理应激:是个体"察觉"各种刺激对生理心理和社会造成威胁时的系统反应过程,所引起的反应可以是适应或适应不良。 4.社会认知:指个体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作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包括感知,推测和评价等一系列心理过程。 5.心理评估:依据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人的心理现状及其水平作出综合性评价,鉴定等,可视作过程,手段或技术。 6.护患关系:护士与患者在特定环境中交感互动所形成的特殊人际关系,是护士,患者为达到医疗护理等共同目标发生的互动过程。 7.心理护理:指护理全程中,护士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积极地影响患者的心理活动,帮助患者在自身条件下获得最适宜身心状态。 简答题 1.情绪的定义与功能 定义:指人们反映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及所持态度产生的内心体验,是包括生理唤起,认知解释,主观感受和行为表达四种成分的复杂心理活动。 功能:①适应功能②动机功能③组织功能④信号功能 2.社会认知偏差的影响因素 ①首因效应②近因效应③价值效应④晕轮效应⑤社会刻板印象 3.患者就医行为的类型及影响因素 基本类型①主动就医行为②被动就医行为③强制就医行为 影响因素:疾病认知②就医条件③就医经历④就医经费⑤社会支持⑥个体人格 5.临终患者的心理反应特征 ①否认期②愤怒期③协议期④忧郁期⑤接受期 6.心理护理的要素及其作用 要素:护士,患者,心理学理论和技术 作用:⑴心理学理论和技术是科学实施心理护理的指南 ⑵患者心理问题的准确评估是优选心理护理对策的前提 ⑶患者的密切合作是有效实施心里护理的基础 ⑷护士积极的职业心态是优化心理护理氛围的关键 7.临床心理护理的实践步骤 ㈠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㈡全方位采集心理信息 ㈢客观量化的心理评定㈣确定患者的基本心态 ㈤析出主要原因和影响因素㈥选择适宜对策 ㈦评估干预效果㈧确定新的方案 8.心理治疗的基本原则 1)关系的和谐型2)问题的针对性3)治疗的计划性4)手段的综合性 5)方法的灵活性6)保密的严格性7)立场的中立性8)亲友的回避性 论述题 一.护患冲突常见类型有哪些?结合自身工作体验,谈谈哪些技巧处理护患冲突? 类型: 1.期望与现实的冲突:有些患者认为个别护士的职业行为与其过高期望值距离较大时,就会产生不满,抱怨等,即出现程度不同的护患冲突.

护理心理学

1:一般心理问题通常具有的基本特征是() 1.由特定的情景所诱发 2.与特定情景无必然联系 3.偶发性和暂时性 4.持久性和特异性 5.心理状态无病理性变化 答案为:1 3 5 2:癔症性躯体障碍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 1.癔症性痉挛发作 2.癔症性瘫痪 3.癔症性视觉障碍 4.癔症球 5.癔症性木僵 答案为:1 2 3 4 3:衡量情绪是否健康的标志有() 1.诱因是否明确 2.反应是否适度 3.是否稳定而灵活 4.是否有自制性 5.是否能产生积极的效能 答案为:1 2 3 4 5 4:思维的两个重要特征是() 1.直接性

3.抽象性 4.逻辑性 5.概括性 答案为:2 5 5:心理异常常用的判断标准包括() 1.统计学标准 2.社会适应标准 3.个人经验标准 4.客观检查标准 5.情景性标准 答案为:1 2 3 4 6:属于人格测验量表的是() 1.EPQ 2.MMPI 3.SCL?90 4.16PF 5.SAS 答案为:1 2 4 7:护理人员的心理综合素质主要包括() 1.心理能力 2.心理品格 3.心理动力

5.环境适应 答案为:1 2 3 4 5 8:与意志的自觉性相反的品质是() 1.盲目性 2.优柔寡断 3.任性 4.独断性 5.顽固 答案为:1 4 9: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第二阶段主要采用的技术包括() 1.领悟 2.移情 3.鼓励 4.对峙 5.解释 答案为:1 2 4 5 10:强迫症的人格特点可概括为() 1.不完善感 2.不安全感 3.不确定感 4.不真实感 5.不现实感 答案为:1 2 3

11:人们在解决问题时一般要经历的思维阶段包括() 1.发现问题 2.提出问题 3.提出假设 4.排除假设 5.检验假设 答案为:1 2 3 5 12:参与应激状态下生理反应调节的系统主要有() 1.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 2.下丘脑?腺垂体?靶腺轴 3.免疫系统 4.消化系统 5.心血管系统 答案为:1 2 3 13:对标志心理发展水平的动作发展规律正确的表述是() 1.由头至脚 2.由远及近 3.由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 4.由整体动作到分化动作 5.由偏及全 答案为:1 3 4 14:心理障碍所具有的主要特点包括() 1.与特定情景无必然联系

护理心理学实验

护理学实验报告结果 一、实验目的: 艾森克人格问卷:一个人的性格很多情况下是由于家庭生活环境和基因决定的,通常情况下是很难改的。既然我们不能选择我们所喜欢的,我们只能努力去把它们变成我们喜欢的。我们要通过心理量表了解自己的性格,从而发现发现我们自己的优缺点,从而在以后的道路上学会选利避害。也找到我们自己喜欢的工作。只有在自己喜欢的工作里,我们的人生才能发挥最大的价值。 症状自评量表:当今社会物欲横流,信息发达,交通发达,工业发达,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压力山大。所以很多人多多少少都会有些心理问题,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身心是否健康对自己是很重要的,只有身心健康了,我们才可能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生活,学习。 二、实验材料:艾森克人格问卷、症状自评量表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1)在老师度玩说明后,在安静无人打扰的环境下填写问卷。 (2)填写完问卷后,根据结果需要统计好分值 (3)根据结果的分值得出最终的结果 艾森克人格问卷提出决定人格的三个基本因素:内外向性(E)、神经质(又称情绪性)(N)和精神质(又称倔强、讲求实际)(P),人们在这三方面的不同倾向和不同表现程度, 便构成了不同的人格特征。 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具有容量大、反映症状丰富、更能准确刻画被试的自觉症状等特点。它包含有较广泛的精神病症状学内容,从感觉、情绪、思维、行为直至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均有所涉及。该量表共有90个项目,包含有较广泛的精神病症状学内容,从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直至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均有涉及,并采用10个因子分别反映10个方面的心理症状情况。 四、实验结果: 根据受测者在各量表上获得的总分(粗分),据常模换算出标准分T分(T=50+10*(X-M)/SD),便可分析受测者的个性特点。各量表

护理心理学复习题

护理心理学练习题1 一、单项选择题 1.“吃完糖后再喝苦药,就会觉得药更苦”这种现象是 A.感觉对比 B.感觉适应 C.感觉补偿. D.联觉 2.“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知觉的映像在相当程度上仍保持其稳定性”这是 A.知觉的选择性 B.知觉的整体性 C.知觉的理解性 D.知觉的恒常性 3.“记忆的信息储存量有限,一般为7±2个组块,保存时间约5秒~2分钟”是 A.瞬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逻辑记忆 4.“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具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被称为 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动机 5.“个体拒不承认现实的某些方面,以减轻焦虑和痛苦”较原始、简单的心理防御机制是 A..否认 B.压抑 C.投射 D.合理化 6.下列不属于影响心理挫折程度的因素的是 A.抱负水平 B.受挫的经验 C.对挫折的认知和态度 D.社会文化 7.下列属于儿科患者的心理特征的是 A.否认心理 B.分离性焦虑 C.自尊心理 D.幼稚心理 8.关于心身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A.都是男性高于女性 B.脑力劳动者高于体力劳动者 C.患病率高峰为青年期 D.城市低于农村 9.“争强好胜、缺乏耐心、醉心于工作、常感有压力”是哪类人格类型的特点 A.A型性格 B.B型性格 C.C型性格 D.D型性格 10.“爱屋及乌”,“厌恶和尚,恨及袈裟”是 A.首因效应 B.晕轮效应 C.近因效应 D.社会刻板印象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护理心理学说法正确的是 A.研究护理情境下个体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 B.注重护理情境与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C.注重护理情境对个体心理活动的影响 D.注重个体内在的心理因素的差异对个体心理活动的影响 E.护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都是护理对象的心理问题 2.下列关于情绪情感的说法正确的是 A.情绪是动物和人共有的心理现象 B.情感是人才具有的高级心理现象 C.情绪是和有机体的生理需要能否得到满足相联系的 D.情感带有冲动性 E.情绪带有情境性 3.患者角色的基本特征是 A.社会角色退化 B.自我控制能力下降 C.求助愿望增强D.合作意识增强 E.康复愿望强烈 4.关于患者的心理下列正确的是 A.进入患者角色后,对自身的注意力明显增强 B.进入患者角色后,最常见、最突出的心理变化是情绪变化 C.患者产生依赖心理和依赖行为是正常的心理反应 D.患者的人格在疾病的影响下可以发生变化 E.人格具有稳定性,即使疾病的影响也不会改变 5.关于心理护理说法正确的是 A.心理护理是整体护理的核心成分 B.心理护理贯穿于整体护理的全过程 C.心理护理就是做思想工作 D.心理护理不限于护患交谈 E.心理护理不同于心理治疗 三、判断题 1.心理的实质是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应。 2.知觉是人脑对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3.感受性是感觉器官对最小刺激的感觉能力。 4.最早研究遗忘发展过程的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 5.情绪的激动性有激动和平静两极。

护理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护理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学习护理心理学,对于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关注他人,帮助他人也有重要意义。一个人的内心情感――喜怒哀乐忧伤悲会直接表现为外在行为上,一种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会使外在的生活充满愉悦之感。学习心理学之后,会逐步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健康状态,同时也会更加关注周围的人。以前会厌烦电话里父亲母亲隔山隔水的唠叨,会因为同学之间处事不快而大动干戈,会觉得似乎受委屈的总是自己却很少从对方立场去考虑问题。而在学习护理心理学之后,才学着多多关注他人。也许那些是我们的至亲至爱,是我们的同学朋友,又或者只是萍水相逢的陌生人。当我们用公正、公平的心态去考虑问题后,才能让自己的生活过的和谐,与环境相和谐,与社会相和谐。 其次,进入大学后,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因而需要有较强的自控能力,学习自觉自己主性,否则要么因方法不当,不得要领而事半功倍,要么自控力不好,浪费时光. 对青年来说,正确评价自我、接受自我至关重要。它关系到建立正确的自我观念,适应环境,促使性格健康发展。接受自我,去除自卑感,是精神健康的重要保证。怎样才能增进自我接受感呢?只要我们做到真正了解自我、树立符合自身情况的奋斗目标、不断扩大自我的生活经验、诚实坦率、平心静气地分析自我,找出问题之所在,就能及时予以补救,化失败的打击为增进自我接受感的动力,由主观因素造成的心理动机的种种冲突都可能让大学生产生挫折感,如学生所学专业与本人不相符合,班集体中人际关系不协调,生活上不适应以及个人的外貌,身高,经济状况,家庭状况不佳等等. 做人,不但需要被爱,还要去爱人,更要爱自己,懂得爱自己的人才能真正领悟到世间的有情。多一些信心,多一些爱,才会找到一条比旁人更美丽,更宽广,离成功更近的路!有人说,快乐,对大多数人来说,已成为遥不可及的梦,其实不然,一个人要快乐是谁也阻止不了的,快乐的因子是每一个人都有的,关键在于你自己想不想快乐,当遇到心烦的事时候,乐观一点,勇敢一点,博学一点,那快乐就在你身边。 所以我觉得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医务工作者,必须做到一下几点: 一、以前当的一直是学生,学校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而中国式的教育一向是填鸭式的:被动地接受那么多的知识,虽然考试考了那么多次,但现在我的知识在脑海中似乎没了踪迹,只好不断翻书。当在老师的提问下一次次哑口无言时,才认识到自己记的粗浅,没有时间经过的记忆犹如沙滩上的足迹,当时似乎深刻明显,却耐不住时光的清洗。 二、实习刚开始,很多东西都不了解,虽然以前也曾见习过,但真正的要实际操作了,我仍觉得底气不足。我会不会弄错了,万一弄错了怎么办。干事情总是缩手缩脚,加上跟我一块实习的同学表现都很好,我觉得老师都喜欢她们,事情似乎也轮不到我头上,每天盲目跟着做基础护理,跟着操作。本想说“让我也试一下”,但又不敢。因此,我觉得角色转化是个坎,我一定要努力克服这一点。方法主要是靠主动吧,我发现,只要主动提问,主动提出操作的要求,老师都是很乐意教的。不能再像在学校里那样等着老师要求干什么了。 三、面对病人,特别是外科的病人,见到血是经常的,看到病人痛苦地呻吟,特别在操作的时候,心总会提到嗓子眼,因此而小心翼翼,束手束脚,反而会给

护理心理学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 教案 学科:人文《护理心理学》 专业:护理、涉外 班级: 任课教师: 教研室主任:董作华 起止日期:2006年11月至2007年1月

《护理心理学》 主编蒋继国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护理心理学》是五年一贯制高职护理学专业的必修课,主要介绍心理学基础知识,心理社会因素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心理健康教育,临床心理技能,培养护士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心理护理的理论和方法。 《护理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促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心理学知识和技术,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使学生能够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解决临床护理中病人出现的心理问题,以维护和促进病人的心身健康。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护理工作所必需的心理学基础知识,学会全面、系统地分析疾病和健康问题,为提高临床思维能力打下更坚实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发展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及整体素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获取信息及终身学习的能力。 (一)基本知识教学目标 1.了解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规律。 2.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措施。 4.掌握心理社会因素与健康和疾病的影响。 5.理解心理评估和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技术。

6.掌握病人的心理特点及相应的心理护理方法。 (二)能力培养目标 1.按照认识规律指导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2.能够主动调节情绪,养成良好的人格,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和社会适应 能力。 3.能够根据护理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分析问题,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和对病人 进行心理健康指导。 4.学会基本的临床心理技能。 5.学会常用的心理实验操作方法。 (三)思想教育目标 1.具有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三、学时安排

护理心理学复习题

护理心理学复习题 一、选择题 1.关于护理心理学表述不正确的是 A.交叉学科 B.边缘学科 C.思想教育学科 D.心理学的重要分支 E.护理学的重要分支 2.护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不包括 A.病人 B.亚健康状态的人 C.健康人 D.社会工作者 E.护士 3.护理心理学的主要研究任务是 A.研究身心交互作用对心身健康的影响 B.研究心理行为的化学基础 C.研究心理行为的物理化学基础 D.研究心理行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基础 E.研究心理行为的人类学基础 4.我国护理心理学发展的标志性特征 A.研究成果显著 B.临床应用实效性强 C.教材的编写和出版 D.增加心理学课程设置 E.护理心理学理论和技术的广泛应用 5.现代护理观主要体现在 A.从疾病护理转变为心身整体护理 B.护理理论与实践拓展到心理、行为、社会 C.护理对象从个体到群体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 6.护理心理学技术和方法不包括 A.临床心理护理方法 B.临床心理护理评价 C.心理健康教育 D.心理保健策略 E.心理治疗技术 7.为心理学分支学科提供理论基础的是 A.生理心理学 B.发展心理学 C.普通心理学 D.社会心理学 E.医学心理学 8.用于研究心理和疾病关系的学科 A.生理心理学 B.心理生理学 C.心身医学 D.毕生发展心理学 E.神经心理学 9.主张精神和肉体是独立序列过程的心理学家是 A.詹姆士 B.冯特 C.毕生 D.韦特海默 E.以上都不是 10.主张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向和激情状态的三种元素的心理学派别是 A.构造主义 B.行为主义 C.功能主义 D.精神分析 E.格式塔 11.把意识看成川流不息的过程的心理学派别是

护理心理学作业

护理心理学作业 一.名词解释 1.护理心理学:是护理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研究护理领域中个体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2. 应激源:指能引起个体产生应激反应的各种因素。 3.心理防御机制:指个体在应对心理压力或挫折和适应环境时无意识采用的心理策略。 4. 应激:是一种刺激物于集体无相作用的反应过程。 5. 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一般特性和规律性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6.心身疾病:是一些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的疾病的总称。 7.心理咨询:是指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心理适应方面出现问题并企求解决问题的求询者提供心理援助的过程。 8.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当前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9.记忆: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人们感知过的事物、体验过的情绪、思考过的问题和作过的动作都会在脑子里留下一定的“痕迹”,在一定条件的诱发下而在脑中再现出来,这个心理过程称为记忆。 10.临床心理评估:特指将心理评估的通用理论与方法运用于临床、以临床患者为主要评估对象、可评定及甄别患者心理状态的一系列运用性评估手段与技术。 11.首因效应:指在社会认知过程中,最先的印象对人的认识有积极其重要的影响,即“先入为主”的效果。 12.人格:就是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即一个人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具有一定倾向、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13.护士角色人格:指从事护士职业的群体,共同具备并能形成相似的角色适应性行为的心理特征总和。 14. 护士角色人格要素特征:即指“核心成分”是从事护士职业的必备人格特质,指在护士角色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起决定作用,随时影响职业角色行为模式的人格特质。 15.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16.社会认知:是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二、简答题 1. 影响沟通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①信息编码。②态度。③知识。④沟通技巧。⑤社会文化背景。 2. 影响心理测验实施和记分的因素有哪些? 答:①测验者与受测者之间的协调关系。②测验者对受测者操作水平的期望。③测验焦虑。 ④测验者对受测者的态度。 3. 简述心理咨询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答:①保密原则。②限时原则。③自愿原则。④感情限定原则。⑤转介原则。 4. 心理治疗的要素有哪些? 答:①治疗者必须具备心理学知识和技能,经过专门培训并得到资质认可。②治疗需按一定治疗程序进行。③治疗需应用各种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技术。④治疗对象具有一定的精神、躯体或行为问题。⑤治疗目的在于改善患者的心理功能,最终缓解或消除其可能存在的各种身心症状,恢复健全的心理、生理和社会能力。 5、艾森克个性问卷共包含哪几个分量表及其所代表的含义? 答:艾森克个性问卷共包含四个分量表组成。其代表的含义是①内-外向维度:测查内向和

护理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护理心理学》试卷 姓名班级学号成绩 一、单选题: 2 分/ 题,共50 分 1、世界上首创心理学实验室的学者是( C) A. 华生 B.艾宾浩斯 C. 冯特 D.弗洛伊德 2、通过访谈、问卷等方式获得资料并加以分析研究的方法 是( B ) A. 观察法 B.调查法 C. 测验法 D.实验法 3、精神分析理论的代表代表人物是( A) A. 弗洛伊德 B.巴浦洛夫 C. 马斯洛 D.华生 4、短时记忆的容量,一般分为几个信息单位( A ) A.5-9 B. 3-7 C. 7-11 D.9-13 5、从情感的范畴来看,求知欲是一种( B ) A. 责任感 B.理智感 C. 集体感 D.道德感 6、“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属于( A) A. 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 趋避冲突 D.双重的趋避冲突 7、在能力形成和发展中最重要的因素是( A) A. 遗传因素 B.教育因素 C. 实践作用 D.主观努力 8、一外地患者住院,思念亲人,泪流不止,表现出患者哪一 需 要未满足( C )

9、建设性的心理防御是 10、青少年什么心理最多见 11、属于心理健康标准的有 12、文化性应激源不包括 13、急性心理应激反应症状可能和以下哪种疾病混淆 14、患者对刚做过或早已过去的事情要反复地进行回忆, 是指 15、老年人心理卫生保健中不包括 16、患者总是严肃认真、固执、猜疑,属于下列哪种人格 障碍 A. 生理需要 B. 安全需要 C. 爱与归属的需要 D. 尊重需要 A. 反向 B. 否认 C. 升华 D. 幽默 A. 紧张 B. 恐惧 C. 矛盾 D. 快乐 A. 心态好 B. 智商高 C. 善于调控情绪 D. 道德品质高 尚 A. 生活方式 B. 语言 C. 风俗习惯 D. 结婚或离婚 A. 甲亢 B. 糖尿病 C. 肺结核 D. 胃溃疡 A. 强迫怀疑 B. 强迫回忆 C. 强迫联想 D. 强迫行为 A. 确立生存意义 B. 适度锻炼运 动 C. 加强学习能力 D. 加强人际交往 A. 偏执型人格障碍 B. 反社会型人格障 碍

护理心理学名词解释

心理学是研究机体的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护理心理学是护理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研究护理领域中个体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受性指对人对刺激物的感受能力。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体验。 心境一种深入的、比较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激情一种迅猛爆发、激动而短暂的情绪状态。* 个性是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即个体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 需要是个体对某种目标的渴求和欲望。 气质是个体心理活动稳定的动力特征,这些动力特征主要表现为心理过程的速度、稳定性、强度、灵活性及指向性等方面。 健康的概念不但要没有生理疾病和缺陷,还要有完好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应激:是一种刺激物于集体无相作用的反应过程。 应激源:指能引起个体产生应激反应的各种因素。 心理防御机制指个体在应对心理压力或挫折和适应环境时无意识采用的心理策略。 反向指内心有某种欲望或真实想法,由于受社会道德规范或国家法制限制不允许表达,只能尽力伪装,表现出相反的态度和行为。 退化当人遭遇挫折时,有时会放弃习惯化的成熟应对方式,而恢复早期幼稚方式应对环境变化或满足己欲。像儿童一样为得到某物而耍赖、无理纠缠。 合理化又称文饰作用,指潜意识地用一种似乎有理的解释或实际上站不住脚的理由来为其难以接受的情感\行为或动机辩护 应对是个体对生活事件以及因生活事件而出现自身不平衡状态所采取的认知和行为措施。又称应对策略。 角色人格指具有某种社会特定地位的人们,共同具备并能形成相似的角色行为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护士角色人格要素特质在护士角色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起决定作用的、随时可能影响角色行为模式的人格特质。 护患关系是护士与患者在特定环境中交往互动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 患者角色又称病人身份。当一个人被宣布患病之后,他就获得了患者角色,其原有的社会角色,就部分或全部地被患者角色所代替。 心理治疗:以心理学理论体系,以治疗者与来访者得关系为桥梁,由经过专业训练的治疗者运用相关的理论和技术,对来访者进行帮助的过程。 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全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包括主动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能)积极地影响患者的心理,以达到较理想的护理目的。

最新护理心理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资料

精品文档 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护理心理学 一、单选题: 1.护理心理学的主要研究任务是 A.研究心理行为的物理学基础 B.研究心理行为的化学基础 C.研究心理行为的物理化学基础 D.研究心理行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基础 E.研究心理行为的人类学基础 2.心理过程指的是以下过程 A.感觉、知觉、记忆、理想、思维、情感意志等 B.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情感意志等 C.感觉、知觉、记忆、想象、能力、情感意志等 D.感觉、知觉、动机、想象、思维、情感意志等 E.记忆、想象、兴趣、能力、思维、情感意志等 3.按照现代心理学界的标准,四项基本情绪是: A.忧虑、快乐、悲哀和愤怒 B.忧虑、快乐、悲哀和恐惧 C.忧虑、快乐、恐惧和愤怒 D.快乐、悲哀、恐惧和愤怒 E.以上都不对 4.在GAS模式中,机体出现各种复杂的神经生理变化,动员全身的资源抗拒应激源,此期为 A.警觉反应期 B.抵抗期 C.衰竭期 D.稳定期 E.激发期 5.下列哪项不是标准化心理测验的基本特征: A.标准程序 B.常模 C.大样本 D.信度 E.效度 6.某儿童按照临床记忆量表换算出的记忆商(MQ)是125,表示该儿童记忆: A.优秀 B.很优秀 C.中上 D.中等 E.中下 7.下列不属于护士实施心理护理职责的选项是 A.心理护理与心理干预 B.心理护理和行为指导 C.独立开展心理治疗和行为矫正 D.心理健康教育 E.心理护理和干预效果 8.音乐疗法主要适用于 A.心身疾病 B.精神疾病 C.感染性疾病 D.各种外伤 E.以上均不是 9.急危重症病人初入院的1-2天,最典型的心理特点是 A.焦虑、恐惧 B.否认 C.孤独、愤怒 D.依赖 E.自我形象紊乱 10.认为个体特异的潜意识决定其特异的心理冲突,从而引起特定的心身疾病,该理论为 A.心理生物学理论 B.心理动力理论 C.学习理论 D.行为主义理论 E.认知理论 11.某医院要了解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一般采取 A.观察法 B.访谈法 C.问卷法 D.实验法 E.以上均不是 12.在记忆过程中不包括的环节为 A.验证 B.保持 C.回忆 D.识记 E.再认 13.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士的人际能力及其 A.权威性 B.主动性 C.变通性 D.主导性 E.灵活性 14.应激行为反应所涉及到的方面不包括

护理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护理心理学》试卷 姓名班级学号成绩 一、单选题:2分/题,共50分 1、世界上首创心理学实验室的学者是( C ) A.华生 B.艾宾浩斯 C.冯特 D.弗洛伊德 2、通过访谈、问卷等方式获得资料并加以分析研究的方法是 ( B ) A.观察法 B.调查法 C.测验法 D.实验法 3、精神分析理论的代表代表人物是( A ) A.弗洛伊德 B.巴浦洛夫 C.马斯洛 D.华生 4、短时记忆的容量,一般分为几个信息单位( A ) A.5-9 B. 3-7 C. 7-11 D.9-13 5、从情感的范畴来看,求知欲是一种( B ) A.责任感 B.理智感

C.集体感 D.道德感 6、“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属于( A )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双重的趋避冲突 7、在能力形成和发展中最重要的因素是( A ) A.遗传因素 B.教育因素 C.实践作用 D.主观努力 8、一外地患者住院,思念亲人,泪流不止,表现出患者哪一需要未满足(C)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爱与归属的需要 D.尊重需要 9、建设性的心理防御是( C ) A.反向 B.否认 C.升华 D.幽默 10、青少年什么心理最多见( C ) A.紧张 B.恐惧 C.矛盾 D.快乐 11、属于心理健康标准的有( C )

A.心态好 B.智商高 C.善于调控情绪 D.道德品质高尚 12、文化性应激源不包括( D ) A.生活方式 B.语言 C.风俗习惯 D.结婚或离婚 13、急性心理应激反应症状可能和以下哪种疾病混淆( A ) A.甲亢 B.糖尿病 C.肺结核 D.胃溃疡 14、患者对刚做过或早已过去的事情要反复地进行回忆,是指( B ) A.强迫怀疑 B.强迫回忆 C.强迫联想 D.强迫行为 15、老年人心理卫生保健中不包括( C ) A.确立生存意义 B.适度锻炼运动 C.加强学习能力 D.加强人际交往 16、患者总是严肃认真、固执、猜疑,属于下列哪种人格障碍( A ) A.偏执型人格障碍 B.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C.边缘型人格障碍 D.冲动型人格障碍

护理心理学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护理心理学》 一、单选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多选不给分。 ) 1.常用护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心理测验法 E.比较法 2.下列不属于空间知觉的有:() A.距离知觉 B.时间知觉 C.运动知觉 D.深度知觉 E.主位知觉 3.气质类型通常被描述为:() A.混合质 B.多血质 C.抑郁质 D.粘液质 E.胆汁质 4.对于吃、喝、呼吸空气、性生活等的需要,属于() A.爱的需要 B.生理性需要 C.安全的需要 D.自尊的需要 E.自我实现的需要 5.以严格和完美为主要特点的人格障碍属于() A.偏执型人格障碍 B.冲动型人格障碍 C.表演型人格障碍 D.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E.强迫型人格障碍 6.“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是下列哪种心理防御机制的典型表现? () A.压抑 B.否认 C.幻想 D.投射 E.推诿 7.思维过程的重要特征有() A.抽象性 B.逻辑性 C.间接性 D.形象性 E.概括性 8.医护人员缺乏同情心很可能会使病人产生() A.焦虑 B.恐惧 C.抑郁 D.孤独感 E.遵医行为问题 9.确定低水平目标的护理措施对下列哪种病人最合适?() A.焦虑反应的病人 B.抑郁反应的病人 C.否定的病人 D.无动机的病人 E.不合作的病人 10.在疾病早期出现的角色适应不良多为() A.病人角色缺如 B.病人角色强化 C.病人角色消退 D.病人角色恐惧 E.角色认同差异 11.“草木皆兵”是什么引起的反应() A.感觉 B.知觉 C.幻觉 D.错觉 E.美感 12.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遗忘发展的规律是()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先后无差别 D.不快不慢 E.速记速忘 13.脑外伤、醉酒者常见的记忆障碍是() A.错构 B.虚构 C.似曾相识感 D.顺行性遗忘 E.逆行性遗忘 14.短时记忆的容量一般有_____个记忆单位() A.11±2 B.9±2 C.7±2 D.5±2 E.3±2

护理心理学重点 (1)

护理心理学重点: 实践中的心理问题,以实施最佳护理的一门应用科学。 研究任务:(1)研究心理行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基础。 (2)研究各种疾病的病人心理行为变化的一般规律和特殊的心理表现。 (3)研究和应用心理评估的理论和技术。 (4)研究心理护理方法和技术。 (5)研究心理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内容和方法。 (6)研究护士心理品质及其培养。 (1)构造主义:奠基人为冯特,著名的代表人物为铁钦纳。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状态三种元素。 (2)功能主义:创始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代表人物有杜威和安吉尔等人。主张研究意识。 (3)行为主义: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反对内省,主张应用试验方法。 (4)格塔式心理学:韦特海默,柯勒,考夫卡。主张整体,但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5)精神分析学派:奥地利维也纳精神病院医生弗洛伊德,阿德勒,荣格等。意识、前意识、前意识。 (6)人本主义心理学: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罗杰斯等。主张心理学必须说明人的本质, 研究人的尊严、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 3.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像)注意 心理过程情感过程(情绪与情感) 意志过程 人格人格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等) 人格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特征: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 6.记忆: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和以后的再现(再认、回忆)的心理过程。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记忆就是人脑对输入的信息进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按记忆时间,可把记忆分为瞬时记忆(0.25~2s)、短时记忆(5s~2min)和长时记忆(1min 以上到终生)。 、保持、再现(再认:经历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能够确认,回忆: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能在头脑中重现。) 度、事迹材料的系列位置、识记者的态度等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 8.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性和规律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间接性:借助其他事物为媒介,间接的认识事物。 概括性: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