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节化学反应的表示1解析

第二节化学反应的表示1解析

第二节化学反应的表示1解析
第二节化学反应的表示1解析

第二节化学反应的表示(第1课时)

一、备课标:

(一)课程标准:

“四、物质的化学变化”之(三)“质量守恒定律”

2、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4、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二)化学具体目标:

2.形成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初步认识物质的微粒观、变化观。

6.初步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初步学习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进行信息进行加工。

7.能主动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10.初步养成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严谨求实、乐于实践、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等科学品质。

二、备重点、难点

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涉及三方面的内容:一、化学上用什么来表示化学反应(定义);二、为什么要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意义);三、怎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

其中“三、怎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不仅是本节核心内容,也是本单元乃至全册的一个重点内容。

教材重点确定为:书写化学方程式。

重点知识:初步学会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重点过程与方法:通过尝试地书写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掌握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循的原则、书写步骤和配平方法。能够正确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读和写)代表性的、常见的、简单的化学反应。

重点情感类目标:1.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2. 继续培养学生反思与归纳的能力

教学难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三、备学情

(一)分析学生的起点知识和能力,思维障碍:在学习本节之前学生已经有了一些用文字、图形、符号表示微观粒子(分子、原子)、宏观物质以及化学反应的经验,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及其表示的意义,但是还不会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上一节又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怎样表示化学反应才能既简单有能体现出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教师抓住这一认知需求,以化学反应的表示为活动主题,让学生在分析对比、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方程式的有关知识,需要学生较为缜密的逻辑思维,大多数学生会感到困难。

因此把教学难点确定为: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二)预测本班级学生可能达到的程度:

估计有70%的学生能够掌握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循的原则、书写步骤和配平方法。50%的学生能够利用能够正确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读和写)代表性的、常见的、简单的化学反应。策略:①对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采用让学生先尝试书写、在书写中自己总结规律的方式。②充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兵教兵”的策略突破难点。

四、备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类目标:

初步学会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过程方法类目标:

1. 通过分析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这一反应的不同表示方法,了解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变化的意义,理解为什么要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变化,并能说出具体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意义。

2. 通过尝试地书写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掌握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循的原则、书写步骤和配平方法。能够正确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读和写)代表性的、常见的、简单的化学反应。

情感态度类目标:

1.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在讨论中学会与别人交流、合作,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2. 继续培养学生反思与归纳的能力。

五、 备教学过程

一、化学方程式及其意义

探究活动一:

PPT 图片展示3种方法表示电解水的反应

1、氧气氢气水通电+??→?

2、

【构建动场】:我们知道,通过化学反应可以将一种物质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而且转化过程遵循质量守恒定律。那么,怎样用化学语言简明,科学地把这些化学反应表示出来呢?

【自主学习、活动探究】

一、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

活动天地5-2:

?通电H2 + O2

3、H2O??→

4、2H2O通电2H2↑+ O2↑

【交流探究】

1、你认为选择哪一种来表示化学反应更好,理由是什么?

2、书写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综合建模】:

1、叫做化学方程式;

2、书写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

【活动目的】

1. 理解为什么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

2.初步学习运用观察等方法获取信息,初步学习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进行信息加工。【活动过程】

Ppt图片展示活动情境——学生讨论交流——获取信息——分析归纳总结——反思——应用反馈

【活动策略】

这里主要运用到的问题探究活动策略有:

①为学生创设引导其提出问题的问题情境策略。

②问题探究方法的选择策略

③要致力于挑战性、竞争性学习环境的营造策略。

④营造一种对话、交流和质疑的课堂交流环境策略。

【活动评价】

采用活动过程性评价的方式。

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了“当堂检测”。

二、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活动二

[讨论]化学方程式表示哪些意义?

2H2+ O2= 2H2O

粒子数目 2 1 2

相对质量2(1×2)16×2 2(1×2+16)

相对质量之比 4 :32 :36

物质的质量比 1 :8 :9

【综合建模】:

1、表达了反应物、生成物是什么?

2、表达了反应在什么条件下进行?

3、反映了出反应中各物质的关系。

4、反映了出反应中微观粒子的关系。

【活动目的】

1. 通过对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的反应分析。让学生知道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特别是质量关系和粒子关系,为下一节打下基础。

2.初步学习运用观察等方法获取信息,初步学习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进行信息加工。【活动过程】

Ppt图片展示活动情境——学生讨论——获取信息——分析归纳总结——反思——应用反馈

【活动策略】

这里主要运用到的问题探究活动策略有:

①为学生创设引导其提出问题的问题情境策略。

②问题探究方法的选择策略

③要致力于挑战性、竞争性学习环境的营造策略。

④营造一种对话、交流和质疑的课堂交流环境策略。

【活动评价】

采用活动过程性评价的方式。

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了“课内检测作业”。

。。。。。。。。。。。。。。。。。。。。。。。。。。。。。。。。。。。。。。。。。。。

【课内检测作业】

基础题:【目标1初步学会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1、化学方程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之一。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的信息是A.该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B.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

C.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D.化学反应的快慢

提高题:【目标1初步学会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2、下图中四位同学正在讨论某一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他们所描述的化学方程式是

A.

点燃=====

+

2

O

C

2

CO

B.

点燃=====

+

2

2O

CO

2

2CO

C.

点燃=====

+

2

2

2O

H O

H

2

2

D.

点燃=====

+

2

4

2O

CH O

H

CO

2

2

2

+

拓展题:

3、生产加碘盐通常是在氯化钠中加入碘酸钾(KIO3)。为检验某食用盐样品中是否含有碘元

素,某同学采用以下反应进行实验:KIO3+5KI+3H2SO4==3K2SO4+3H2 O+3X,则物质X 的化学式为下列的( )

A.O2B.H2C.I2D.I2O5

【课外作业设计】【目标1初步学会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1、课本P108页在线测试第1题、挑战自我第1题

2、探索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分析优缺点,你认为哪种表示方法最好。

导学案

主备人:王芹利审核人:王善玉学习目标:

1、用微粒的观点来认识和解释化学变化的内涵。

2、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基本含义。

3、会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初步学会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探究活动一:

【自主学习】

1、氧气

氢气

水通电+

?

?→

?

2、

?通电H2 + O2

3、H2O??→

4、2H2O通电2H2↑+ O2↑

【综合建模】:

1、叫做化学方程式;

2、书写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

探究活动二:

[讨论]化学方程式表示哪些意义?

2H2+ O2 = 2H2O

粒子数目()()()

相对质量()()()

相对质量之比():():()

物质的质量比():():()

【综合建模】:

1、表达了反应物、生成物是什么?

2、表达了反应在什么条件下进行?

3、反映了反应中各物质的关系。

4、反映了反应中微观粒子的关系。

【课内检测作业】

基础题:

1、化学方程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之一。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的信息是A.该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B.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

C.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D.化学反应的快慢

提高题:

2、下图中四位同学正在讨论某一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他们所描述的化学方程式是

A.

点燃=====

+

2

O

C

2

CO

B.

点燃=====

+

2

2O

CO

2

2CO

C.

点燃=====

+

2

2

2O

H O

H

2

2

D.

点燃=====

+

2

4

2O

CH O

H

CO

2

2

2

+

拓展题:

3、生产加碘盐通常是在氯化钠中加入碘酸钾(KIO3)。为检验某食用盐样品中是否含有碘元素,某同学采用以下反应进行实验:KIO3+5KI+3H2SO4==3K2SO4+3H2 O+3X,则物质X 的化学式为下列的( )

A.O2B.H2C.I2D.I2O5

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知识点归纳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专题目标】 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表示方法,掌握同一反应中不同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的关系。 (1)概念: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2)表达式:t c v ??=(A) (A);单位:mol/(L ·min)或mol/(L ·s)。 (3)在同一反应中,用不同的物质表示反应速率的数值之比等于它们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2.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了解化学平衡与化学反应速率之间的内在联系。 (1)概念: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叫做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2)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①“动” :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即:v 正=v 逆≠0 ②“等” :达到化学平衡时v 正=v 逆,即同一物质的消耗速率等于生成速率 ③“定” :外界条件不变时,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的各物质的浓度、质量分数或体积分数保持不变 ④“变” :可逆反应的平衡状态是相对的,暂时的,当影响平衡的条件改变时,化学平衡即被破坏,并在新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状态 3.理解浓度、压强和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理解平衡移动原理的涵义。 理解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等),平衡就会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4.学会应用建立等效平衡的思维方式解决化学平衡中的常见问题。 【经典题型】 一、化学反应速率 题型一:根据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反应速率 【例1】反应4NH3(g)+5O2(g) 4NO(g)+6H2O(g)在10L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45mol,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 (X v(反应物的消耗速率或产物的生成速率)可表示为(C ) A.) mol/(L 0.010 ) (NH 3 s v? =B.) mol/(L 0.001 ) (O 2 s v? = C.) mol/(L 0.001 (NO)s v? =D.) mol/(L 0.045 O) (H 2 s v? = 【方法点拨】速率之比化学计量数之比 题型二:以图象形式给出条件,计算反应速率 【例2】某温度时,在2L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由图中数据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3X+Y_______2Z_______。反应开始至2min,用Z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0.05mol/(L·min)__________。 题型三:根据已知的浓度、温度等条件,比较反应速率的大小 【例3】把下列四种X溶液分别加入四个盛有10mL 2mol/L盐酸的烧杯中,均加水稀释到50mL,此时,X和盐酸缓慢地进行反应,其中反应最快的是( B ) A.10℃20mL 3mol/L的X溶液 B.20℃30mL 2mol/L的X溶液 C.20℃10mL 4mol/L的X溶液 D.10℃10mL 2mol/L的X溶液 二、化学平衡 题型四:已知一个可逆反应、一种起始状态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 第3节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运用 第1课时 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同

第4章 第3节 第1课时 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 建议用时:15分钟 一、选择题 1.xx·上海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3Fe +2O 2=====点燃Fe 3O 4 B .Fe +O 2=====点燃FeO 2 C .Fe +O 2=====点燃Fe 3O 4 D .4Fe +3O 2=====点燃2Fe 2O 3 2.在煤中加入适量的生石灰制成供居民采暖用的“环保煤”,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减弱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环保煤”燃烧时生石灰吸收二氧化硫的化学方程式为:2CaO +m SO 2+O 2=====高温m CaSO 4,则m 的值是( ) A .1 B .3 C .2 D .4 二、填空题 3.xx·温州水体中氮元素含量过高是河道水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人造水草中的硝化细菌将污水中的含氮化合物最终转化为无污染物质,该过程涉及的化学反应之一是:2NH 3 +3O 2 =====硝化细菌2HNO 2+2X 。则X 的化学式为________。 4.某学生写了五个化学方程式:①2P+2O 2===P 2O 4;②C+O 2===CO 2↑;③4Fe+3O 2=====点燃2Fe 2O 3;④HgO ===2Hg +O 2↑;⑤NaOH+CuSO 4===Na 2SO 4+Cu(OH)2。以上几个化学方程式各有不同程度的错误,其中: (1)违背了客观事实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 (2)反应条件未注明的是________。 (3)“↑”或“↓”符号使用不当或遗漏的是________。

(4)没有配平的是________。 5.按要求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1)初中化学涉及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有很多,请任写一个有二氧化碳参加的化合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装有某无色溶液A 的试管中加入固体B 后,观察到有无色气泡产生。请写出符合该现象的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图23-K -1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图23-K -1 请回答: (1)B 框中的物质属于________(填序号)。 ①化合物 ②单质 ③纯净物 ④混合物 (2)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图说明化学反应前后发生改变的微粒是________。 1.xx·鄂州煤油中含有噻吩(用X 表示),噻吩有令人不愉快的气味,其燃烧时发生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X +6O 2=====点燃4CO 2+SO 2+2H 2O ,则噻吩的化学式为 链接听/41例2方法点拨( ) A .C 4H 6S B . C 4H 4S C .C 4H 4S 2 D .C 8H 8S 2.xx·娄底2017年5月18 日,我国首次在南海海域试采可燃冰成功,消息传出,举世关注。可燃冰外观似冰,主要含有的是甲烷水合物。甲烷(CH 4)充分燃烧会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节化学反应的表示练习题

第二节《化学反应的表示》练习题 考点一:化学方程式的意义、读法、获取信息 1、在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是:氢气,氧气,生成物是:水 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是2:1:2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是4:32:36 2、在4P+5O2点燃2P2O5反应中: 从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原子、分子个数比来看,每2个磷原子和5个氧分子发生反应,生成了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从它们彼此之间的质量比来看,每124份质量的磷和160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 了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 3、关于化学方程式4P+5O2点燃2P2O5,四位同学表达了如图所示的四种说法,其中错误的是(A ) A . B. C. D. 4、我国科学家创造性地构建了“单中心铁催化剂”,在甲烷高效转化研究中获得重大突破。其成果在最近的美国《科学》杂志发表。该转化的微 观示意图如图,有关转化的说法错误的是(C) A. 催化剂改变了反应速率 B. 生成物之一为C2H4 C.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 D. 反应物与生成物均有分子构成

5、将16g 硫在给定量的氧气中燃烧,有如下实验数据: 分析数据回答: (1)在三次实验中,第2次恰好完全反应; (2)在第___1次实验中硫有剩余,剩余_14.5_g 。 (3)在第3___次实验中氧气有剩余 考点二:化学方程的书写 1、配平化学方程式时,必须是( D ) A. 反应前物质的分子总数等于反应后物质的分子总数 B. 反应前后各物质的体积相等 C. 各物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D. 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数目相等 2、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3)(2 )H 2S+( 1)SO 2==(2 )H 2O+( 3)S ↓ 3、高纯硅是制造计算机电路芯片的主要原料.请回答: ( 1)地壳中____铝__元素的含量仅次于硅元素. (2)工业上用石英(主要成分为SiO 2)制备粗硅的反应为:SiO2+2C 化硅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4__,生成物R 的化学式为______.CO (3)硅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硅,并放出大量的热,可作未来新能源,其反应方程式为. SI+O2=燃烧=SIO2 4、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工业上用甲和乙生成丙,物质丙是重要的化工产品,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甲、乙、丙微观示意图

第三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答案

第三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习题3-1 什么是反应的速率常数?它的大小与浓度、温度、催化剂等因素有什么关系? 答:反应的速率大都可以表示为与反应物浓度方次的乘积成正比: υ=k·c α(A)·c β(B),式中比例常数k 就是速率常数。速率常数在数值上等于反应物浓度均为1 mol·L -1时的反应速率。k 的大小与反应物浓度无关,改变温度或使用催化剂会使速率常数k 的数值发生变化。 习题 3-2 什么是活化能? 答:Arrhenius 总结了大量实验事实,提出一个经验公式:速率常数k 的对数与1/T 有线形关系:C T R E k a +?-=1ln 式中E a 就是活化能,它表示活化分子具有的最低能量与反应分 子平均能量之差。 习题3-3 什么是催化剂?其特点有哪些? 答:某些物质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它们就是催化剂。催化剂参与反应,改变反应历程,降低反应活化能。催化剂不改变反应体系的热力学状态,使用催化剂同样影响正、逆反应的速率。不影响化学平衡,只能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 习题3-4 NOCl 分解反应为2NOCl→2NO+Cl 2实验测得NOCl 的浓度与时间的关系如下: t/s 0 10 20 30 40 50 c (NOCl )/mol·L -1 求各时间段内反应的平均速率;用作图法求t =25s 时的瞬时速率。 解:t=0-10s 时,10 42 .100.2-= ??= t c υ= ·L -1·s -1 t=10-20s 时,102099 .042.1--= ??=t c υ= ·L -1·s -1 t=20-30s 时,203071 .099.0--= ??=t c υ= ·L -1·s -1 t=30-40s 时,304056 .071.0--= ??=t c υ= ·L -1·s -1 t=40-50s 时,40 5048.056.0--=??=t c υ= ·L -1·s -1 作图法略。 习题3-5 660K 时反应2NO + O 2→2NO 2 ,NO 和O 2的初始浓度c (NO )和c (O 2)及反应的初始速率υ的实验数据: c (NO )/mol·L -1 c (O 2)/mol·L -1 υ/mol·L -1·s -1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计算题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检测题 一、选择题: 1.在一定温度和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N2(g)+3H2(g) 2NH3(g)起始时N2和H2的浓度分别为1 mol/L、4 mol/L。2S末时,测定N2的浓度为0.8mol/L,则用H2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A.0.1mol/L.S B.0.8 mol/L.S C.0.3 mol/L.S D.0.9 mol/L.S 2.aX(g)+bY(g) cZ(g)+dW(g)在一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反应5min达到平衡时,X减少n mol/L ,Y减少n/3 mol/L,Z增加2n/3 mol/L。若将体系压强增大,W的百分含量不发生变化。则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应为 A.3:1:2:1 B.1:3:2:2 C.1:3:1:2 D.3:1:2:2 3.对反应2NO2(g) N2O4(g),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在温度不变时,欲使[NO2]/[ N2O4]的比值增大,应采取的措施是 A.体积不变,增加NO2的物质的量 B.体积不变,增加N2O4的物质的量 C.使体积增大到原来的2倍 D.充入N2,保持压强不变 4.在2A+3B xC+yD的可逆反应中,A、B、C、D均为气体,已知起始浓度A为5mol/L,B为3mol/L,C的反应速率为0.5mol/L.min,反应开始至平衡需2min,平衡时D的浓度为0.5mol/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和B的平衡浓度比为5:3 B. A和B的平衡浓度比为8:3 C.x:y=2:1 D.x=1 5.在一恒定的容器中充入2molA和1molB发生反应:2A(g)+B(g) xC(g),达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为W%;若维持容器的容积和温度不变,按起始物质的量A:0.6mol、B:0.3mol、C:1.4mol充入容器,达到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仍为W%,则x值为 A.只能为2 B.只有为3 C.可能是2,也可能是3 D.无法确定 6将1.0molCO和1.0molH2O(g)充入某固定容积的反应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CO(g)+ H2O(g) CO2(g)+H2(g)。达到平衡时有2/3的CO转化为CO2。在相同条件下,将1.0molCO2、1.0molH2和1.0molH2O(g)充入同一反应器中,在相同温度下达到平衡后,平衡混合气体中CO2的体积分数约为 A.22.2% B.28.2% C.33.3% D.37.8% 7.在某密闭容器中充入体积为VL的N2、H2混合气体,其中N2为1.0mol,H23.0mol。在定温下达到平衡时,测得NH3为0.6mol;若该容器中开始时有2.0molN2, 6.0molH2,则由于同温下达到平衡时,容器内NH3的物质的量为 A.若为定容容器,n(NH3)=1.2mol B.若为定容容器,n(NH3)<1.2mol C.若为定压容器,n(NH3)=1.2mol D.若为定压容器,n(NH3) <1.2mol 8. 可逆反应:3A(气) 3B(?)+C(?)-Q,随着温度升高,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有变小趋势,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B和C可能都是固体 B.B和C一定都是气体

第三章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答案解析

第三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习题3-1 什么是反应的速率常数?它的大小与浓度、温度、催化剂等因素有什么关系? 答:反应的速率大都可以表示为与反应物浓度方次的乘积成正比: υ=k·c (A)·c (B),式中比例常数k 就是速率常数。速率常数在数值上等于反应物浓度均 为1 mol·L -1 时的反应速率。k 的大小与反应物浓度无关,改变温度或使用催化剂会使速率常数k 的数值发生变化。 习题 3-2 什么是活化能? 答:Arrhenius 总结了大量实验事实,提出一个经验公式:速率常数k 的对数与1/T 有线形关系:C T R E k a +?-=1ln 式中E a 就是活化能,它表示活化分子具有的最低能量与反应分 子平均能量之差。 习题3-3 什么是催化剂?其特点有哪些? 答:某些物质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它们就是催化剂。催化剂参与反应,改变反应历程,降低反应活化能。催化剂不改变反应体系的热力学状态,使用催化剂同样影响正、逆反应的速率。不影响化学平衡,只能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 习题3-4 NOCl 分解反应为2NOCl→2NO+Cl 2实验测得NOCl 的浓度与时间的关系如下: t/s 0 10 20 30 40 50 c (NOCl )/mol·L -1 2.00 1.42 0.99 0.71 0.56 0.48 求各时间段内反应的平均速率;用作图法求t =25s 时的瞬时速率。 解:t=0-10s 时,10 42.100.2-=??= t c υ= 0.058mol·L -1·s -1 t=10-20s 时,102099.042.1--=??=t c υ= 0.043mol·L -1·s -1 t=20-30s 时,203071.099.0--=??=t c υ= 0.028mol·L -1·s -1 t=30-40s 时,304056.071.0--=??=t c υ= 0.015mol·L -1·s -1 t=40-50s 时,40 5048.056.0--=??=t c υ= 0.008mol·L -1·s -1 作图法略。 习题3-5 660K 时反应2NO + O 2→2NO 2 ,NO 和O 2的初始浓度c (NO)和c (O 2)及反应的初始速率υ的实验数据:

高三化学复习专题: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

专题十一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 要点一、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有关计算 1、概念: 2、计算公式: 3、单位: 4、注意点: (1)固体或纯液体(不是溶液)的浓度可视为不变的常数,故一般不用固体或纯液体表示化学反应速率,同一化学反应的速率可以用不同物质的浓度变化来表示,其数值不一定相同,但表示的意义相同。 其速率数值之比等于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 (2)化学反应速率均用正值表示。 (3)所研究的反应速率一般指平均速率,不是瞬时速率。 【典例1】将4 mol A气体和2 mol B气体在2 L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B(g)2C(g)。若经2 s后测得C的浓度为0.6 mol·L-1,现有下列几种说法: ①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平均速率为0.3 mol·L-1·s-1 ②2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 mol·L-1③用物质 B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 mol·L-1·s-1 ④2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70%,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 【典例2】反应A(气)+3B(气) 2C(气)+2D(气)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如下,其中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 ) A.V A=0.15mol·L-1·min-1B.V B=0.6mol·L-1·min-1 C.V C=0.4mol·L-1·min-1D.V D=0.01mol·L-1·s-1 要点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决定因素: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性质 影响因素:当其它条件不变时 (1)浓度的影响:(2)压强的影响: (3)温度的影响:(4)催化剂: (5)此外:光、电磁波、超声波、反应物颗粒的大小溶剂的性质等也会对化学反应速率产生影响。[探讨]压强对气体反应体系的影响 例如:N2 + 3H22NH3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1. 容器若为恒定容器,在容器内充入惰性气体,则化学反应速率_____(加快、不变、减慢),原因是_________ 2. 容器若为恒压容器,在容器内充入惰性气体,则反应速率(加快,不变,减慢)_______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典例3】(2009广东卷)2SO 2(g)+O2(g)V2O5 △ 2SO3(g)是制备硫酸的重要反应。

最新初中化学《化学反应的表示》导学案

初中化学《化学反应的表示》导学案

《化学反应的表示》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执笔人:綦于红 ___班__小组姓名_______ 评价等级_____ 【学习目标】: 1、学习从宏观的实验中归纳得出质量守恒定律并理解质量守恒的微观实 质。 2、初步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及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装置的选 择。 3、通过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来体会成功的乐趣,培养我们团结协作的团 队精神。 难点:从化学反应的实质上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重点: 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及运用。 学法指导:合作学习,由实验探究得出质量守恒定律 【课前预习】: 1、化学变化的特征是什么? 2、化学变化伴随发生的现象有哪些? 3、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 【课堂探究】 [探究活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有无变化(提出问题): 1 .请用不同方式表达出电解水的微观过程。 2 .在这一过程中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和原子的质量有没有发生变化呢? 3.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_____重新组合的过程,从微观上说_______、________、 _______没有改变,从宏观上说________、_______没有改变。 (猜想假设):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质量_________生成的物质质量(等于或不等于) (实验探究):请根据“友情提示”的内容,选择一个化学反应作为研究对象: (友情提示):NaOH+CuSO4----Cu(OH)2+Na2SO4 CaCO3+HCl---CaCl2+H2O+CO2 (小组内讨论实验方案): (交流展示实验方案): (合作实验): (得出结论):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_______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 (反思评价):误差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进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对有气体生成或参加的反应,要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必须保证在______ 容器里进行反应。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高考化学复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高考题选(平衡常数·计算)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金戈铁骑整理制作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高考题选(平衡常数·计算) 1.(07年宁夏理综·13)一定条件下,合成氨气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混合气体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为20.0% ,与反应前... 的体积相比,反应后体积缩小的百分率是 A A .16.7% B .20.0% C .80.0% D .83.3% 2.(08年宁夏理综·12)将固体NH 4I 置于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 ①NH 4I(s)NH 3(g)+HI(g);②2HI(g) H 2(g)+I 2(g) 答案:C 达到平衡时,c (H 2)=0.5mol·L -1,c (HI)=4mol·L -1,则此温度下反应①的平衡常数为 A .9 B .16 C .20 D .25 3.(08年海南化学·10)X 、Y 、Z 三种气体,取X 和Y 按1︰1的物质的量之比混合,放入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2Y 2Z ,达到平衡后,测得混合气体中反应物的总物质的量与生成物的总物质的量之比为3︰2,则Y 的转化率最接近于答案:D A .33% B .40% C .50% D .66% 4.(08年山东理综·14)高温下,某反应达到平衡,平衡常数K =c (CO)·c (H 2O)c (CO 2)·c (H 2) 。恒容时,温度升高,H 2浓度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答案:A A .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 B .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H 2浓度一定减小 C .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减小 D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 +H 2O 高温 催化剂CO 2+H 2 5.(09年宁夏理综·13)在一定温度下,反应12H 2(g)+12 X 2(g)HX(g)的平衡常数为10。若将1.0mol 的HX(g)通入体积为1.0L 的密闭容器中,在该温度时HX(g)的最大分解率接近于B A .5% B .17% C .25% D .33% 6.(09年天津理综·5)人体血液内的血红蛋白(Hb)易与O 2结合生成HbO 2,因此具有输氧能力,CO 吸入肺中发生反应:CO+HbO 2O 2+HbCO ,37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220。HbCO 的浓度达到HbO 2浓度的0.02倍,会使人智力受损。据此,下列结论错误的是答案:C A .CO 与HbO 2反应的平衡常数K =c (O 2)·c (HbCO)c (CO)·c (HbO 2) B .人体吸入的CO 越多,与血红蛋白结合的O 2越少 C .当吸入的CO 与O 2浓度之比大于或等于0.02时,人的智力才会受损 D .把CO 中毒的病人放入高压氧仓中解毒,其原理是使上述平衡向左移动

2010年九年级化学 第二节化学反应的表示复习教学案(无答案) 鲁教版

水分子分解示意图 的是()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也可分 烟台)下图是工业上制备氢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 的是“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 .该反应中共涉及两种单质和三种化合物 .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D属于氧化物 B.物质C的水溶液pH大于7 .甲是复分懈反应 D.实验室可用H 2O 2 和MnO 2 制取E 泰州)煤油中含有噻吩,噻吩(用X表示)有令人不愉快的气味,其燃烧的化 学方程式可表示为:X+6O 2 ? ?→ ?点燃4CO2+SO2+2H2O,则噻吩X的化学式为() A.CH 4S B.C 2 H 6 S C.C 4 H 4 S D.C 6 H 6 S 8、(09贵州)下列叙述完全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21世纪教育网A.水结成冰前后,质量保持不变21世纪教育网 100 mL21 水 二氧化碳网 B.2HI + Cl 2 ==== 2HCl + I 2 置换反应 C.2H 2 O ===== 2H 2 ↑ + O 2 ↑分解反应 D.2HCl + CuO ==== CuCl 2 + H 2 O 复分解反应 图3 /g /g /t A B C D 用心爱心专心

18、(09扬州)科学家探索用CO除去SO 2,该研究涉及的一个反应:SO 2 + 2CO ===== 2X + S,则X为() A.CO 2 B.C C.CS 2 D.COS 20、(09青岛)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绘制四种实验操作的变化趋势图像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A.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 B.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铁溶液 C.向稀盐酸中滴加过量的烧碱溶液 D.镁在密闭容器(含有空气)内燃烧,容器内元素的种类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28、(09泉州)“凤凰”号火星探测器圆满完成任务,向地面发回数量堪称史无前例的图像和数据,为人类探索火星提供了宝贵的科学资料。 (1)“凤凰”号探测发回的最新照片上显示,火星上确有液态水存在。下列微粒模型示意图柯表示构成水的微粒的是(填标号)。 a b c d (2)火星上含有丰富的二氧化碳和镁资源。科学家设想,镁可作为未来火星上的燃料,应为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同时生成氧化镁和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火星北极的土壤呈弱碱性。如果火星具备作物生长的条件,下表所列作物较适宜在火星北极种植的有。 作物名称芦笋草莓萝卜马铃薯 适宜生长的pH 5.5~7.8 5.5~6.5 5~8 5.6~6 (4)据英国《今日邮报》报道,科学家称:火星土壤中的水在-37℃时仍保持液态,是由于土壤中的高氯酸盐溶于水,使溶液的凝固点(填“升高”或“降低”)的缘故。 31、(09德州)观察比较与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对于以下三个化学方程式: 2Mg 2 2MgO 2H 2 + O 2 2H 2 O 2CO + O 2 2CO 2 (1)通过比较,发现它们有许多共同点:请你写出其中两点: ①;②。 (2)以上化学方程式也有许多不同之处,请你写出其中一个与另两个的一点不同之 处。 点燃点燃点燃 用心爱心专心

【教学方案】《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表示》(第2课时)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化学反应分析加深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守的原则,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2.采用讲练结合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采用归纳总结的方法,对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加以总结。 3.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严密性。通过对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和配平方法的讨论,对学生进行尊重客观事实,遵从客观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教学难点】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课前准备 多种配平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 1.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 2.什么是化学方程式? 3.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4.如何读下列化学方程式? C+O2 5.判断下面方程式的正误,并说明原因。 (1)H2+O2O2 (2)H2+O2O+O (3)2H2+O点燃2O

二、讲授新课 知识点一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两个原则 【提出问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呢? 【归纳总结】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1)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绝不能凭主观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如我们不能把氧化铝写成AlO,而应写成Al2O3,不能把氧化铁写成FeO,而应写成Fe2O3。 (2)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等号两边各原子的种类和与数目必须相等,对于书写化学方程式来说就是要配平。 知识点二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合作学习】请写出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化学方程式,并总结书写步骤。 【归纳总结】 1.写:根据实验事实短线左边写出反应物,右边写出生成物的化学式,不只一种物质的用加号连接。 2.配:配平化学方程式即调整化学式前边的化学计量数,使短线左右两边达到原子的种类相同、数目相等,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3.注:注明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状态,气体用“↑”符号,沉淀物质用“↓”将号表示。 4. 等:将短线改为等号,意味着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知识拓展】 反应条件点燃、加热、高温的区别: 1.“点燃”指物质在燃烧时所必需的条件。 2.“加热”指引发和维持反应的温度范围500℃左右,一般用酒精灯作热源,用“△”表示。 3.“高温”指酒精灯的火焰温度不足以引发反应,而需用酒精喷灯(800℃以上)时,反应条件就写“高温”。 【设问过渡】如何配平呢? 知识点三配平化学方程式 (1)配平化学方程式的原理 【讲解】配平化学方程式就是在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计量数,使式子左、右两边的每一种元素的原子数目相等,体现质量守恒定律。 (2)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高考题分析

《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在近三年高考题中的考查情况一、近三年高考考察点及特点:

二、各知识点重复考查情况 三、题型特点: 1、题干信息:多以工业生产过程为考查内容,并结合热化学知识(反应热的计算或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重点考察化学平衡及化学反应速率的核心知识。 2、设问内容:考查知识比较广泛,但可看出重点在于: ①平衡移动的方向(8次):包括引起平衡移动的条件的判断、平衡的移动等。 ②平衡移动的结果(7次):对平衡移动的方向重点体现在结果分析上,即引起了转化率或产率的如何改变,与生产实际相结合。 ③平衡常数(7次):重点在于平衡常数的计算,间或考察表达式。 3、知识运用方面: ①图像分析(7次):且图像内容不统一,考察角度多变。 ②计算中三段式的应用(4次):平衡常数或转化率的计算需应用三段式 ③计算(12次):考察计算次数多且角度多,如平衡常数的计算、转化率的计算、反应速率的计算、速率方程的计算、投料比的计算、分压的计算等等。

四、三年的题型变化: 近三年来,该题型的分值、考察范围、难度、陌生度均有提高。如图像的内容多变,分压的计算角度多变,对学生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的要求均在提高。同时要注意对有效碰撞理论、活化能知识的理解及运用的考察。 五、2019年考察方向预测 仍然以工业生产过程为考察点,重心仍然为图像分析、平衡移动的方向及结果、平衡常数的计算等方面。但要注意相关知识的运用,如催化剂、活化能、有效碰撞、以分压(或其它量)代替浓度的计算等。 六、附:近三年相关内容高考题 2018年:全国Ⅰ卷 第28题:(15分)采用N 2O 5为硝化剂是一种新型的绿色硝化技术,在含能材料、医药等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2)F. Daniels 等曾利用测压法在刚性反应器中研究了25℃时N 2O 5(g)分解反应: 其中NO 2二聚为N 2O 4的反应可以迅速达到平衡,体系的总压强p 随时间t 的变化如下表所示(t =∞时,N 2O 4(g)完全分解): ②研究表明,N 2O 5(g)分解的反应速率v =2×10×25N O (kPa·min ),t =62 min 时,测得体系中2O p =2.9 kPa ,则此时的25N O p =________ kPa ,v =_______ kPa·min ?1。 ③若提高反应温度至35℃,则N 2O 5(g)完全分解后体系压强 p ∞(35℃)____63.1 kPa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原因是________。 ④25℃时N 2O 4(g) 2NO 2(g)反应的平衡常数K p =_______kPa (K p 为以分 压表示的平衡常数,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 (3)对于反应2N 2O 5(g)→4NO 2(g)+O 2(g),R.A.Ogg 提出如下反应历程: 第一步 N 2O 5 NO 3+NO 2 快速平衡 第二步 NO 2+NO 3→NO+NO 2+O 2 慢反应 第三步 NO+NO 3→2NO 2 快反应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重要知识点 1.化学反应速率的相关知识及计算 2.平衡的标志问题 3.等效平衡问题 4.化学平衡在不同条件下的比较问题 5.化学平衡移动问题 6. 化学平衡的图像问题 7.化学平衡的计算问题 1.化学反应速率的相关知识 ※化学反应速率(v): 1、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行快慢程度的,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2、表示方法:v(A)=△c(A)/△t (练习) 3、单位:mol/(L·s)或mol/(L·min)或mol/(L·h) 4、用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之比等于计量数之比。 5、影响因素: ①温度: ②压强: ③浓度: ④催化剂: 1、H2O2分解的反应催化剂是:二氧化猛、氧化铜、氧化铁等金属氧化物或盐均可,但效果没有二氧化锰好,另外动物肝脏也可以 2、有机物与H2的加成反应中催化剂是:镍 3、氨的催化氧化:NH3+O2---NO+H2O的反应催化剂是:铂 4、硫酸工业中,SO2+O2---SO3的反应催化剂是:V2O5 5、工业合成氨:N2+H2---NH3的反应催化剂是:铁触媒(以铁为主体的催化剂) 6、乙醇的催化氧化:铜或银2 CH3CH2OH+ O2 ——2 CH3CHO+2 H2O 2CH3CHO+O2 ——2CH3COOH 过程中铜丝先变黑后变红。

例题 1、已知反应A+3B = 2C+D在一分钟内A的物质的量浓度由2mol/L降为1mol/L,试分别求此一分钟内A和C的反应速率。 解: v(A)=△c(A)/△t =(2-1)mol/L÷1min=1mol/(L·min) v(A):v(C)=1:2 ∴v(C)= 2mol/(L·min) 2、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下列措施不能使氢气生成速率加大的是()。 A、对该反应体系加热 B、不用稀硫酸,改用98%浓硫酸 C、滴加少量CuSO4 D、不用铁片,改用铁粉 注意“真”变和“假”变”: 若体系的压强变化而使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发生变化即“真”变,否则是“假”变。如:2SO2+O2=2SO3 A.恒压时充入He: 由于SO2、O2、SO3的物质的量不变,体积V变大,∴浓度降低相当于“减压”,反应速率降低; B.恒容时充入He: 由于反应物生成物浓度不变,体系压强不变相当于“假”变。 2、化学平衡的标志(特征)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化学平衡的标志): 直接因素: ①速率关系:V正=V逆 ②各物质的浓度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间接因素: ③各物质的百分含量(物质的量分数、体积分数、质量分数等)保持不变: ④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总压强、总体积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不一定) ⑤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不一定) ⑥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不一定) ⑦反应体系内有色物质的颜色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鲁教版初中三年级化学《化学反应的表示》教案

第四单元第二节化学反应的表示(1)初中化学教学设计 一、简介 本节课的主题: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并得出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质量守恒定律。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关键信息: 1、以教材作为出发点,依据《化学课程标准》,引导学生体会、参与科学探究过程。首先提出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是否发生变化的问题,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思考,对可能的答案做出猜想与假设,并设计方案,通过实验、调查、搜集证据,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得出结论。学生通过收集和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方法,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2、补充介绍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史,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借古喻今。使学生感受科学的严谨,启迪学习态度和方法。 二、学习者分析: 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初三学生能够自觉地根据教学要求,比较稳定的、长时间的知觉某些事物,力图有所发展,以证明或推翻课本上的观点。这说明初三学生知觉的目的性有了显著的提高。初中生在知觉时,一方面能够细致入微,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另一方面,也能从整体上把握这个事物,抓住主要特征和本质属性,更全面的去感知事物。 学生在正式学习科学知识之前,往往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观察或实践,获得了一些经验性的知识,这些经验性的知识被称为生活概念或前科学概念。学生的生活概念有一些是正确的,与科学概念相一致;而有一些则是错误的,与科学概念不一致。如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观察煤、木柴、蜡烛的燃烧,认为物质燃烧以后的质量减少了,甚至消失了,怎么是质量守恒呢?这就是一个错误的生活概念。教师在此基础上,应帮助学生澄清头脑中的错误概念,建立科学的概念,实现学生头脑中的概念转变。 2、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①化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如:托盘天平的使用、药品的取用、药品的称量、 酒精灯的使用方法等。 ②认识几个简单的化学变化,如:白磷在空气中燃烧、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 液反应、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 ③分子和原子的有关知识。(以便从微观上对化学反应的实质进行认识)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知识点归纳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复习专题 1. 化学反应速率: ⑴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表示方法:通过计算式:v =Δc /Δt来理解其概念: ①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消耗的时间(Δt)和反应物浓度的变化(Δc)有关; ②在同一反应中,用不同的物质来表示反应速率时,数值可以相同,也可以 是不同的。但这些数值所表示的都是同一个反应速率。因此,表示反应速率时,必须说明用哪种物质作为标准。用不同物质来表示的反应速率时,其比 值一定等于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如:化学反应mA(g) + nB(g) pC(g) + qD(g) 的:v(A)∶v(B)∶v(C)∶v(D) = m∶n∶p∶q ③一般来说,化学反应速率随反应进行而逐渐减慢。因此某一段时间内的化 学反应速率,实际是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 ⑵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I. 决定因素(内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Ⅱ.条件因素(外因)(也是我们研究的对象): ①浓度: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增大活化分子总数, 从而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值得注意的是,固态物质和纯液态物质的浓度可视 为常数; ②压强:对于气体而言,压缩气体体积,可以增大浓度,从而使化学反应 速率加快。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增大气体压强时,不能改变反应气体的浓度, 则不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③温度: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能提高反应分子的能量,增加活化

分子百分数,从而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④催化剂:使用催化剂能等同地改变可逆反应的正、逆化学反应速率。 ⑤其他因素。如固体反应物的表面积(颗粒大小)、光、不同溶剂、超声波等。 2. 化学平衡: ⑴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可逆反应。 ⑵化学平衡的概念(略); ⑶化学平衡的特征: 动:动态平衡。平衡时v正==v逆≠0 等:v正=v逆 定:条件一定,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一定(不是相等); 变:条件改变,原平衡被破坏,发生移动,在新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化学平衡。 ⑷化学平衡的标志:(处于化学平衡时): ①速率标志:v正=v逆≠0; ②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体积分数、物质的量分数、质量分数不再发生变化; ③反应物的转化率、生成物的产率不再发生变化; ④反应物反应时破坏的化学键与逆反应得到的反应物形成的化学键种类和数量相同; ⑤对于气体体积数不同的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体积和压强也不再发生变化。 【例1】在一定温度下,反应A2(g) + B2(g) 2AB(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C )

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质”和“量”

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质”和“量” 1.化学方程式表示哪些化学意义? 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反应简明的表达形式。它从“质”和“量”两个方面表达了化学反应的意义。 (1)“质”的含义表示什么物质参加了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以及反应是在什么条件下进行的。 (2)“量”的含义从宏观看,表示了各反应物、生成物间的质量比。如果反应物都是气体,还能表示它们在反应时的体积比。从微观看,如果各反应物、生成物都是由分子构成的,那么化学方程式还表示各反应物、生成物间的分子个数比。例如,化学方程式:2H2+O22H2O “质”的含义:经点燃,氢气跟氧气反应生成水。 “量”的含义:从宏观看,每4份质量的氢气跟32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即氢气跟氧气反应时的质量比为1:8,从微观看,氢气、氧气和水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因此,这个化学方程式还表示了每2个氢分子跟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了2个水分子。 2.化学方程式与数学方程式有什么不同?

(1)化学方程式中的加号“+”和等号“=”有特定的化学意义;反应物间的“+”号表示物质间有“反应关系”,即用“+”号相连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故应将“+”号读成“与”、“和”或“跟”。生成物间的“+”号表示物质的“并存关系”,即反应后同时有这样几种物质生成,故应将“+”号读成“和”。“=”号则表示“反应生成”和“质量守恒”的意思,即左边那些物质“反应生成”了右边那些物质。例如,化学方程式: CuO+H2Cu+H2O 应读成:在加热条件下,氧化铜与氢气反应生成了铜和水;而不应读成:氧化铜加氢气等于铜加水。 (2)由于化学方程式中等号“=”左右两边所表示的是物质的转化关系,故左右两边不能像数学方程式那样可以倒写或移项。 你认为下列哪种说法正确? 化学方程式2KClO3 2KCl+3O2↑表示 ①氯酸钾等于氯化钾加氧气; ②参加反应的物质是氯酸钾,反应后生成的物质是氯化钾和氧气;

第二节化学反应的表示第一课时质量守恒定律

第四单元燃烧与燃料第二节化学反应的表示第一课时质量守恒定律 学习目标: 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能用微粒的观点说明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通过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 3.认识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发展的意义,积极动手实验,敢于提出问题。 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本质; 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 课前预习案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认真阅读教材171—176页,结合以前学过的化学反 应,思考、识记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并熟记基础知识。 2.完成教材助读设置的问题,依据发现的问题,然后再 读教材或查阅资料,解决问题。 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到后面 “我的疑惑”处。 4.建议做预习案用时15分钟。 Ⅰ.知识准备 1.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在氢气燃烧的反应中,氢分解成氢,氧分解成 氧,每个氢和个氧结合成_______个水。用微粒图示的方法表示上述的变化过程: 该图示过程中,共有个氢分子(共计个氢原子)和个氧分子(共计个氧原子)参加反应,生成了个水分子(共计个氢原子和个氧原子),因此,在化学反应中,不发生变化的有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一定发生变化的有________ _____________。 2.火柴燃烧最后剩下灰烬;酒精燃烧,连灰烬都没有留下;铁生锈却质量增加了……你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遇到过哪些类似上述的事例? Ⅱ.教材助读 一、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发生变化吗? 1.试着从微观角度解释一下水的电解。 2.思考教材173页的【活动天地】,并回答其中的问题,体会为什么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不发生变化的。 3.仔细阅读课本174页的【实验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有无,为上课时的分组实验的操作做好准备。 4.重要概念我来记: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 Ⅲ.预习自测 学习建议:通过阅读教材你对基础的知识掌握了没有?认真完成下列题目,检测一下:只有“细心才对,思考才会”。 1.(2010,昆明,7)下列“化学反应前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物质的质量总和相同 B.元素的种类相同 C.物质的分子个数相同 D.原子的个数相同答案:C 点拨: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从微观上看,在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2.下列实验事实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煤燃烧后,留下煤渣的质量比煤的质量少了 B.镁带燃烧后,得到的氧化镁的质量比镁带的质量增加了 C.白磷在密闭的锥形瓶中燃烧,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 D.硫燃烧后,硫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总质量 答案:D 点拨:硫燃烧后生成的二氧化硫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硫和氧气的质量总和。 3.有关质量守恒定律正确的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