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特小论文

中特小论文

中特小论文
中特小论文

浅谈现代科学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摘要: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的基本要求。现代科学技术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生产力。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现代科学技术,同时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又必须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推进。

ABSTRAC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the basic requirements of the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ve created great social productive forces.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ankind cannot do without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must advanc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经济

1:引言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一方面为人类提供了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和创造财富的巨大能力,扩大了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领域,人类文明因此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系列诸如人口的过快增长、粮食供应短缺、生态环境的明显恶化、自然资源和能源的过度消耗以及战争伤害、核灾难的威胁等问题。在此背景下,人类被迫反思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理念,提出了科学技术与社会进步的协调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还意味着维护、合理使用并且提高自然资源基础,这种基础支撑着生态抗压力及经济的增长。可持续的发展还意味着在发展计划和政策中纳入对环境的关注与考虑。

2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20 世纪中叶以来,人们在享受科学技术所带来的喜悦和果实的同时,也逐渐认识到我们身边的环境在不断恶化,大气污染、水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粮食问题、人口爆炸等等都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1998 年夏季在我国长江流域发生的特大洪水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损失。而究其原因,无不与环境破坏有关,正是大自然对人类报复的写照。人类社会的实践证明:人的需求是无限的,发展是硬道理。但是,当发展需要以牺牲人类生存的环境为代价时,这种发展就失去了意义。人类应当在不超出支持它的生态环境系统的承载能力的情况下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实现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三者的协调一致,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在一次次被自然界报复之后,人们逐渐意识到单靠科学技术手段和用工业文明的思维定式去修补环境是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必须在各个层次上去调控人类的社会行为和改变支配人类社会行为的思想,人类经过多少个世纪的探索和努力,终于认识到: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尤其是我国加入WTO 、跨入新世纪后,应该走一条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来发展我们的经济,振兴我们的国家,这是中国在奔向2l 世纪的征途中,不得不面对的历史性问题。我们不能走西方国家“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它不是一条明智之路;我们更不能以牺牲下一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把今天的发展建筑在对资源的恶性开发之上,这是一条绝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这是我们的唯一明智的选择。可持续发展之路,它不建立在对资源的恶性利用之上,也不建立在对环境的恶性破坏之上,它是一条由发展科技、提高教育、保护环境三位为一体共同编织成的昌盛之路、光辉之路。

“可持续发展”是1987 年联合国环境与世界委员会发表的《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提出的,其含义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需求的发展。之后,1992 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

会的发展,表明人类对自身发展规律有了深刻的认识,许多国家和地区依据联合国《21 世纪议程》,结合本身的具体情况,制订了21 世纪议程,提出了本国、本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政策措施和行动方案,并纳入规划和计划。

可持续发展问题一经提出,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就能很快地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并取得一致的认识,主要是因为本世纪初以来,一方面是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社会财富快速增加,居民的生活消费急剧变化;另一方面,伴随而来的却是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人口剧增、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等等。每一个对自己民族,对自己人民负责任的政府都不得不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问题,切实解决好环境与发展问题,解决好人口、环境、资源、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问题,把它作为自身一项重要任务和义务不容辞的责任。

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在巴西里约热内卢环境发展大会上曾作出庄严承诺。1994 年中国政府率先制订了《中国21 世纪议程》,提出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方案领域、政策措施等。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十七大报告提出将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美丽中国”,要把“生态文明”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2知识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知识经济是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等相对应的概念。它与传统经济形态的重大区别在于,知识经济的繁荣不是直接取决于资源、资本和硬件技术的数量、规模和增量,而是直接依赖于知识和有效信息的积累和利用。知识经济所依赖的高科技主要包括信息科学技术、生命科学技术、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科学技术、有益于环境的高新技术(如高效发动机技术、清洁煤和石油燃烧技术、二氧化碳固定技术等)、新材料科学技术、空间科学技术、海洋科学技术、软科学技术八个方面。

与以往经济形态相比,知识经济的产生,直接得益于工业经济发展的成果之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产业也成为当今最有代表性的知识经济产业。因此,知识经济的最大不同在于,它的发展不是直接取决于资源、资本的数量、规模和增量,而是直接依赖于知识或有效信息的积累和利用,注重知识资本的积累和应用。就其核心而言,知识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内在的核心因素,表明未来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

知识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可表述为:一方面,可持续发展的形成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力高度发展使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另一方面,可持续发展观一旦形成,又极大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大促进了知识经济的孕育和成长。因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仅对环境污染进行控制是不够的,必须在能源、运输、制造业、建筑业和农业技术等方面进行全面彻底的变革。这就要求人们更有效地使用能源,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代替矿物燃料,研究开发效率更高的材料。实行封闭的工业生态循环,把污染控制在第一发生现场。为此,人类必须大力发展环保技术、节能技术、生态农业技术及其它一系列技术,这将大大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经济形态的变革。事实上,现在高科技的日新月异正有力地推动全球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革,其结果使众多的国家从简单的资源经济向以高科技为基础的知识经济过渡。国际经济学家认为,近年来国际经济变化的核心,实际上是变革经济结构、行业结构中的组成。科学技术成分不断增加,而非科学技术成分日益减少,国与国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从主要追求占有厂房、设备和劳动力转化为注重追求占有更多的科学技术,这种趋势将随着人类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增强而不断增强并不断加快步伐。知识经济是人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环境和创造新生活的认识的一个最重要的进展,它代表了人类的希望和未来。因为知识的最大特点是它的“溢出性”,它不仅不会被消耗掉,而且只有在使用和“消耗”中

才可以增值创新。依靠知识促进经济增长、这对我们这样人均资源较

低的大国无疑是开辟了一条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工业经济是以大量消耗自然资源为基础的经济形态,而知识经济是以不断创新的知识和对这种知识的应用为主要基础而发展起来的新经济形态,这种不断创新的知识与自然资源不同,它不具有一般物质资源常带有的有限性、唯一性和排它性。知识这种资源可以同时为多人所占有,并可同时和重复使用。

当今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正在遭受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的威胁。自然资源有限性和劳动力资源廉价优势的丧失,使这两个生产要素已不再可能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知识经济的产生将使知识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替代稀缺的物质资源,以减轻我国经济增长中资源制约的压力,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资源保障。另一方面,经济发展是人类自身生存和进步所必需,也是社会发展和保护、改善生态环境的物质保证。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在目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均应将经济发展作为首要的任务。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发展科学技术,有效地节约使用各种资源都离不开经济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满足全体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反过来,人们的物质文化需要的满足程度,其中包括合理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发扬优良的思想文化传统,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改善居住环境和社区服务等等,又能调动广大人民参与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性,从而成为支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3科学技术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人类利用知识创造的科学技术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现代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支柱。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导致了产业技术革命,给社会生产和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据预测,到21 世纪中叶世界人口将增长到100 亿,而全球经济规模将达到近百万亿美元,是今天的6 倍。如果人类仍然沿袭以往的经济增长方式,这种规模的增长对环境所形成的负荷则是不言而喻的。中国作为一个人口绝对数量仍将继续上升、经济规模不断迅速扩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很长时间内,在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这两者之间就更是面临着一种两难境地。而在走出这种两难境地的途径中,科技进步或许是最富有希望带来根本性转机的一条道路。今天,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正日益依赖于科技进步。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所造成的人口、粮食、能源、资源和环境等问题。必须依靠知识发明的科学技术发展才能逐步得到解决。只有依靠科技进步,大力推进向知识经济迈进的步伐,才能使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的需要”,即实现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创造的巨大的社会生产力,使人类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可持续发展观一旦形成,又极大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认识到。为了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发展高科技产业,把经济的发展建立在知识的生产、传播与分配这一强大的基础上,进而推动经济的发展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科学技术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主要手段,今后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增长,资源供给不足的危机将日益严重,对经济的持续增长将构成极大的威胁,所以今后我国只能走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经济增长道路。我国原材料消耗强度比发达国家普遍高5 —10 倍,如此之大的差距说明,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方面我国有很大潜力,在这方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提高资源利用率方面的科学技术。

依靠科学技术减少与控制生态环境污染。减少和控制环境污染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利用科学技术建立无废少废的循环性生产工艺,实现生产工艺生态化,依靠新技术,发展可再生性能源;依靠新的科学技术处理和消除污染物;依靠科学技术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才能在21世纪走好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杜俊民.全球性问题的哲学与方法探讨[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1).

[2] 徐治立.试论复杂性科学对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J].襄樊学院学报,2001,(5).

[3] 王云,昂海松.现代科技革命对社会主义发展的影响[J].江西社会科学,2002,(7).

[4] 徐志毅.环境保护技术与设备[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

毛中特论文要求

2013年秋季学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程结业考试论文材料 材料一:(关键词: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②市场经济③党的领导)2013.11.30十八届三中全会解读团结束了关于全会的解读工作。十八届三中全会,是继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大门”后,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又一次全局意义上的战略性深化和革命。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不仅是改革开放35年来“道路自信”、“理论自信”的实践和创新的结果,更将是新时期“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跃升至“制度自信”新境界的现实来源和指导纲领。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的十大看点是这次解读的主要内容。看点一: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看点二: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 全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确保改革取得成功。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对改革的领导责任。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鼓励地方、基层和群众大胆探索,及时总结经验…… 全面深化改革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必须坚定深化改革的信心、坚持深化改革的正确方向、凝聚深化改革的共识、注重深化改革的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各项改革;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把全社会的力量更好凝聚到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和工作部署上来。 材料二:(关键词:①文化②创新③文化体制) “文化发展不足,症结就在改革滞后。加快文化发展,出路就在改革创新。”2006年11月23日,合肥市“改革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千人动员大会召开,吹响了合肥市文化体制改革的号角。从宏观管理体制,到微观运行机制,从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三项制度,到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合肥文化体制改革直指体制弊端。 合肥市体育中心、合肥大剧院通过分别引进中体集团、北京保利集团管理运营,率先在全省探索公用设施市场化管理改革,取得了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合并市文化新闻出版局和广播电视局,成立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大力扶持行业协会建设,基本实现了由“办

毛中特研究性学习论文(ypb)

在2016当下怎样算是腐败 学号:2014209035 专业:应用心理学 姓名:苑鹏博

在2016当下怎样才算得上是腐败 【摘要】:腐败会破坏国防安全,导致社会矛盾突出,产生社会黑暗。由经济社会引起的官员在职位上作风不正,行为不正当引起的政治和社会问题。由作风不正进而产生的结党营私、寻私枉法、颠倒黑白等各种犯罪。也可利用出身背景,政治地位、经济权力、熟人关系进行贪污枉法,吃喝享乐。腐败有遗传倾向,历来就有。盗窃国家和人民的财产、危害国家政治安全、破坏党的名誉·、影响社会稳定、百姓利益。包括经济犯罪、政治犯罪、作风犯罪三个主要问题。 【关键词】:腐败;经济犯罪、政治犯罪、作风犯罪;危害极大;私权乱用 腐败在广义上说是行为主体为其特殊利益而滥用职权或偏离公共职责的权利变异现象,从狭义上说泛指国家公职人员为其特殊利益而滥用权力的权利蜕变现象。 腐败是指国家公务人员借职务之便获取个人利益,从而使国家政治生活发生病态变化的过程。目前,腐败问题是各国都存在的通病,而我国腐败现象发展迅猛的势头,既危及和破坏法律的权威性和有效实施,又破坏我国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动摇着我国社会的政治基础。腐败问题已经对党,对国家和社会构成了潜在的威胁。法制监督不力是导致腐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试对腐败的界定、成因及反腐败与法制监督的关系作出分析,并提出依靠法制监督反腐败的对策和措施。 腐败问题是各国都存在的通病,而我国腐败现象发展迅猛的势头,既危及和破坏法律的权威性和有效实施,又破坏我国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动摇着我国社会的政治基础。腐败问题已经对党,对国家和社会构成了潜在的威胁。法治监督不力和人民权利薄弱是导致腐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它不只是公共官员滥用职权的问题,而是人们为了捞取任何不义之财而滥用职权(不一定是政府权力)的行为。另外还体现在人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不尽职、不作为,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思想颓废、麻木不仁等,这些腐败现象常被人们忽略,其实它对社会以及对人类发展本身危害极大。腐败会破坏国防安全,导致社会

中特论文选题

概论课课程论文参考选题 1、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三大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 3、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及启示 4、论毛泽东的创新思想及其创新思维特征 5、论邓小平理论的全球化视野及其在21世纪的历史地位 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特征及其现实意义 7、论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统一 8、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树立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发展的重大意义 9、论社会主义的本质与人的全面发展 10、浅析我国的对外开放战略 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的必然性刍议 12、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与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13、对当前社会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14、关于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的几点思考 15、浅论邓小平的科教兴国思想 1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效率与公平关系探析 17、创新与中国现代化 18、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19、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从生态环境的视角看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1、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 2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探析 23、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然性和重要意义 24、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意义 25、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26、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27、浅论坚持科学发展观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28、当前青年大学生诚信现状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 29、论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现状及其培养 30、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探析 31、科学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 33、" 一国两制" 构想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34、浅论邓小平对当今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 35、浅析邓小平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6、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之我见 37、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历史进程和主要经验 38、试析社会新阶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39、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 40、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41、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新理论成果

毛中特社会实践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学院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实践教学报告书 姓名:张琪 班级:113030602 学号:11303060237 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院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任课教师:贾霄锋 成绩: 2015年12月

计划生育与放开二胎意愿调研 一、摘要 生儿育女是人类社会得以延续的条件之一,传统农村社会存在很严重的养儿防老,多子多福的的观念。过年走亲戚,突然发现很多哥哥嫂嫂们除了吃饭打牌,另外一件事情就是嘀咕是否要再生一个孩子的问题,2015年10月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允许实行普遍二胎政策,政策规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然而,新政落地,又有多少适龄人群打算生下自己第二个宝宝呢?什么样的人想要二胎,什么样的人不想要二胎,要与不要的原因是什么呢? 二、关键词 二胎政策抚养教育生活质量 三、前言 为在2015年的寒假更好的完成学校的实践调查的论文,我通过报纸、网络、书籍等渠道收集资料,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归纳。为了有效解决自己的困惑,结合前期资料准备情况,我在自己居住的河北省邢台市新河县县城进行了纸质的问卷调查,引入了提出问题——设计问卷——数据分析——解决问题的环节,从而形成了河北省邢台市新河县居民关于二胎问题和政策的调研报告,具体的分析了河北省邢台市新河县居民对于全面开放二胎政策的意见及想法。 四、正文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数据显示,2015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13746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80万人。三十年前,为控制我国过快增长的人口数量,国家开始实行以“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为主要内容的计划生育政策。但经过多年的计划生育之后,“少生”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再加上经济发展带来的生育迟缓,我国如今已面临非常严重的人口结构的问题,总生育率不高,这将严重制约我国的经济发展。 1、调查对象的确定 我从出生就一直住在河北省邢台市新河县,对于河北省邢台市新河县十分熟悉,出于便于调查的因素,此次研究选取了河北省邢台市新河县县城康馨小区等9个小区的居民作为样本进行调查研究,同时每个样本随机抽取130个人作为本次的调查对象。本次调查中共发放问卷共130份,成功收回有效问卷100份,从而得到了河北省邢台市新河县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不同受教育程度人群对于二胎政策的多方数据。

毛中特课程教学设计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整体 教学设计 一、管理信息 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路体系概论》制定时间:2015年10月制定人:李洁所属系部:经济管理系 二、基本信息 课程类型:公共必修课 学时:72 先修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授课对象:全校大一学生 三、课程设计 1.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素养,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坚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规律,加深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认识。 (2)、使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准确掌握其科学内涵和实质。 (3)、使学生了解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领域的发展趋势,正确理解我国的内政外交等基本国策和党的方针政策,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决心。 素质目标: 热爱社会义、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养成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具有良好的合作意识和较强的团队精神。具有创新意识。 能力目标: 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具备较强的专业岗位适应能力。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具备运用马克思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践教学安排 实践教学共24学时(其中10学时安排在校内课堂进行,其余安排在课余或假期)。

中特3000字论文

民主的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 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Max Weber)在其著作中首先提出”合理性”的价值理性及工具理性两方面。目前已然成为了众多学者分析、研究政治问题的理论框架[1]。所谓工具理性是指个体的行为只受追求功利的动机驱使,而其行为借助理性,以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也可以说行动者是以手段的有效性为首位,仅从效果最大化的角度考虑,追求预期目的,却漠视了社会人的情感价值和精神价值。而价值理性是指一定行为的无条件的价值,强调的是动机的纯正和选择正确的手段去实现自己期望的目的,而不管结果如何。价值理念更多地表现为抽象的理论状态,体现出一种价值理念。 民主是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最大的理性成就。几千年来,民主既是人类长期以来理性构建,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目标,又是人类理性研究,苦苦探索的管理体制[2]。我国民主的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具体表现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选举民主形式、协商民主形式等工具理性,也体现在中国民主建设的价值基础、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内容等价值理性。虽然我国的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都已取得较好的成绩,但目前依然有着两个突出的问题,一是民主工具理性的不健全,不完善,例如,我国已有相当优越的制度支撑民主,但其制度在真正的实行及落实上,在具体的民主程序上依然存在许多漏洞和缺陷。二在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之间的差距,也是理想民主与现实民主之间的差距[3]。我国所提倡的人民民主与资本主义的个人民主或自由民主在本质上,在根本上均不同,而是比之更为高级的一种民主。而这种本质上体现为更高级别的民主必须有更为完善、健全的形式才能实现。然而,我国长期以来在强调我国民主本质内容优越的同时,常常忽略了对民主的程序、体制的健全,从而导致我国优越的民主内容无法实现,无法发挥其应该发挥的功能。事实上,代议制的民主在一定程度上把“人民当家做主”变成了“为人民当家做主”,人民在选举之后就失去了当家作主的权力和自由。甚至有人打出“社会主义民主就是人民当家作主”口号,混淆视听,导致了部分专制政治的弊端。目前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政治协商制度依然由“官员”“名人”等占据半壁江山,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力,也导致了人民代表等监督职责的虚设。此外,部分官员的个人工具理性极端化,致使价值理性的丢失,也丢掉了党的宗旨和服务意识。面对我国民主的现状,要推进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必须大力加强民主工具理性的建设。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支撑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权组织形式。然而,由于我国实行兼职代表制度,许多人大代表没有时间或精力专注于这份职任,与选民或选举单位之间联系也少,不能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反映群众心声。其次,人大代表结构中以中共党员、官员占多数,容易形成徇私舞弊等诸多弊端[4]。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继续高举民主的旗帜,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第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相统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关键是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性质和中国民主的性质,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根本要求。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坚持并自觉接受党的领导,是人大工作的基本前提和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及其作用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是我国宪法确认的,是由党的先进性以及它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所决定的,任何其他政治力量都无法代替它。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依靠党的领导。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人民当家作主保证了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意愿,离开人民当家作主,不受人民监督,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就会脱离正确方向,就会变质。中国共产党只有领导人民创造各种有效的当家作主的民主形式,坚持依法治国,,才能充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才能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有

毛中特论文

环境污染中环保产业的崛起 2003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中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奋斗目标。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提出,坚持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名族的生存发展。在十八大报告中更是提出“生态文明建设”这个词语,并将以经济、政治、文化、及社会和谐建设的四位一体扩充成了加入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的基本方针。我国正在逐步重视环境污染和治理的问题,并将予以环境治理经济和政治上的大力支持。这也必将促进环保产业的迅速发展。 环保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结构中以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为目的所进行的技术开发、产品生产、商业流通、资源利用、信息服务、工程承包、自然保护开发等活动的总称,主要包括环保机械设备制造、自然保护开发经营、环境工程建设、环境保护服务等方面 环保产业是一个跨产业、跨领域、跨地域,与其他经济部门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综合性新兴产业。因此,有专家提出应列为继“知识产业”之后的“第五产业”。 环保产业在国际上有狭义和广义的两种理解。对环保产业的狭义理解是终端控制,即在环境污染控制与减排、污染清理以及废物处理等方面提供产品和服务,广义的理解则包括生产中的清洁技术、节能技术,以及产品的回收、安全处置与再利用等,是对产品从“生”到“死”的绿色全程呵护。 据统计,全球环保产业的市场规模已从1992年的2500亿美元增至去年的600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8%,远远超过全球经济增长率,成为各个国家十分重视的“朝阳产业”。 进入21世纪,全球环保产业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逐渐成为支撑产业经济效益增长的重要力量,并正在成为许多国家革新和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目标和关键。美国、日本和欧盟的环保产业成为全球环保市场的主要力量。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城市进程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增加,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国家对环保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十五”期间,由于国家加大了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有力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市场需求,环保产业总体规模迅速扩大,产业领域不断拓展,产业结构逐步调整,产业水平明显提升。 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下,从2007年开始,环保支出科目被正式纳入国家财政预算,政府对环保工作提出了新思路、新对策,受益于此,中国环保行业继续高速增长,且增速进一步提高。 2007年,中国采取综合措施推进污染减排,全国装备脱硫设施的燃煤机组占全部火电机组的比例由2005年的12%提高到48%,城镇污水处理率由52%提高到60%,全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383.3万吨,比2006年下降3.14%;二氧化硫排放量2468.1万吨,比2006年下降4.66%,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实现双下降,首次出现了“拐点”,污染防治由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防控,环保历史性转变迈出坚实步伐。 2008年国家要求关停1300万千瓦小火电,淘汰600万吨炼钢、5000万吨水泥、1400万吨炼铁等一大批落后产能,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60万吨,削减化学需氧量排放量40万吨。环保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进一步扩大。2008年上半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674.2万吨,同比下降2.48%;二氧化硫排放总量1213.3万吨,同比下降3.96%,新增城市污水处理能力678万吨/日。2008年下半年,受美国金融危机影响,中国为扩大内需,大规模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对环保产业的投资也进一步加大。

中特理论论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促进优势特色农业发展 十七大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部署,是确保中国未来继续保持稳定、健康、协调发展,顺利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通过近一个阶段的学习思考,我深深地体会到:科学发展观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但部分地区把“科学”与“发展”分割开来,搞大开发,大开挖,先搞“发展”再讲“科学”,忽视了和谐发展。党和国家有针对性地提出科学发展观,站在历史的高度回答了中国怎样发展、如何发展的指导理论,既能管眼前,又能管长远,得民心、顺民意,有很强的生命力。科学发展观是我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探索中发现的又一个真理,是对世情、国情、党情的实际情况综合分析后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

承、发展和具体体现,是党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方针。科学发展观博大精深,是当前回答和解决经济、社会方方面面新情况、新问题,开启成功之门的总钥匙。 在新时期新阶段,我们既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又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们面临的世情是: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我们面临的国情是:改革处在攻坚阶段,发展处于关键时期,社会稳定的难度加大。我们面临的民情是:人心思定,人心思富,人心思进。因此,要推动科学发展,实现社会和谐,面临着十分复杂的矛盾、困难和问题。对此,必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不被暂时的困难所吓倒,不被眼前的功利所迷惑,不因一时的挫折而灰心。有些人可能心存疑虑。我们则对此充满信心。我们的信心来自哪里?温家宝总理作了科学的回答:信心来自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信心来自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没有改变;信心来自我国经济发展的优势没有改变;信心还来自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没有根本改变。坚定信心是战胜危机的力量源泉。只要各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前景有信心,国家领导人和各国人民对自己的国家有信心,企业对投资有信心,个人对消费有信心,并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之策,就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转危为安。 发展是第一要务,惟有发展才是解决民族地区一切困难和问题的关键。长期以来,民族地区经济以粗放型的传统农业种植为主,农业功能单一,工业在经济总量中所占比例少,各项产业发展不平衡。学习实践活动中,要紧扣当地实际,抓住影响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利用学到的科学发展的观点具体分析研究加以解决的对策措施,以转变

毛中特论文—核心价值观

对核心价值观的一点想法 严思奇(2009214781)通信工程13班(0110913) 5月2日上午,毛中特课谈到了中国的核心价值观问题,说到苏联最后一任总书记戈尔巴乔夫“皈依”美国的普世思想令人费解。于是就想到了以核心价值观为主题写一下自己的看法。 戈尔巴乔夫错了吗?要判定一个人做了错事前,必须要弄清楚许多事,因为许多事是为了“权宜行事”,而有的,则是因为他的想法领先了一大步,让人难以理解。在我看来,戈尔巴乔夫壮士断腕一样的举动,是合于理性的,至少这让苏联的解体看起来更像是战略撤退,而不是溃退,新的俄罗斯共和国也因此得以保留一些旧霸主的地盘与余威。而且,从国家的目的来看,苏联的公民并没有得到与国家霸主地位相应的生活(苏联和中国貌似都有饿着肚子发展工业的优良传统),解体后,就目前看来,人民的生活更好了,这未必不是尽到了一个国家领导人应尽的义务。 戈尔巴乔夫皈依民主,这并不是什么不同寻常的事!事实上,在启蒙运动以后,民主宪政几乎是西方国家(也许用基督国家比较合适)的自然发展倾向。这与西方世界的传统有关,民主可以追溯到希腊城邦时期,甚至到罗马帝国时期,人人(公民)平等的思想依然深入人心(见沉思录)。苏联推翻沙皇的革命也是以民主的口号(十月革命以前),甚至还有过一次大选。中国在40年代内战期间也是高举民主的旗帜,毛泽东在45年仍然对外宣称目标是建立联合政府,直到建国,也还有民主二字(人民民主专政)。可以说,民主观念的大潮无可阻挡的席卷的整个世界。 民主的观念产生于欧洲,深入欧人心中,在中国,传统价值观也一直根深蒂固,持续了约2000年(从BC 134年汉武帝独尊儒术开始算吧),其核心为三纲五常的等级制度,造成了中国一直是家天下的局面,这种价值观在中国也极为深入人心,有利于稳定的统治。那为什么要提倡民主呢?因为在法国大革命以后,民族意识萌发,战争逐渐由君主间的中小规模战争转向为民族与民族之间,为了利益的理性战争(战争论,前言),家天下这种统治方式让国家缺少活力,在国与国之间高速发展和竞争中不可避免的走向劣势。 以上阐释的都是西方世界的核心价值观之一:民主。为什么要着重点写民主呢?因为我认为,民主是两个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影响最大的一次变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那个思想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时代,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最为深远,极大地提高了民族凝聚力!现今中国也提倡民主,但是中国的民主是有中国特色的,与资本主义社会的民主有着根本性的不同。中国的民主是不同于资本主义民主自由化的民主,那事实上是资本主义专政,我国实行的民主要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保证人民的专政......呃,这个民主和专政有点绕,作者我也没怎么搞懂,还需要深入的学习,就不用辩证的方法来解释了。 说了这么多,我们还没搞清楚什么是中国的核心价值体系,借用在2012年1月,人民网一篇文章《柯缇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的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可概括为: 1、以人为本, 2、共同富裕, 3、民主法治, 4、公平正义, 5、团结和谐, 6、开放包容(具体内容请有兴趣的读者自己查阅)。 对比于美国的六条核心价值观:

中特作业小论文

民生问题之就业问题 摘要:民生问题是政府最关注、最敏感、最难解决的问题,也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就业问题是民生问题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我国现正经受着社会转型、经济结构调整、国企改革、城镇化快速发展、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猛烈冲击, 使就业变的更难。提高就业率是经济发展和民生问题的重要指标, 特别是在世界经济低迷的情况下就业问题显得更加突出。本文着重对民生问题中较突出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状做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希望能够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提供帮。 关键词:民生问题;大学生就业;工作岗位 一、民生问题的起源及现阶段民生问题重点 民生问题是一个古老的问题。从人类社会形成开始,人们就非常关注民生问题。中国民生思想源远流长, 萌于西周, 成于春秋, 盛于明清。“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民生在勤, 勤则不匮”。意即百姓要生存就要勤劳,勤劳才能使物质财富不匮乏。在中国的古典文籍中随处都可见到有关民生问题的警句。二千六百年前的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成为第一霸主的管仲在《管子·牧民》中提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尚书·五子之歌》所言“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不难看出, 中国自古以来就将“民生”与“国计”相提并论,民生问题一直与国家发展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1]。 “劳有所获”是民生问题的前提。所有的民生问题都与“劳有所获”相联,也是解决其他民生问题的重要支撑点。“劳有所获”是民生之本。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有所获包括劳与获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劳,也就是就业问题。提高就业率是经济发展和民生问题的重要指标,特别是在世界经济低迷的情况下就业问题显得更加突出。作为政府要为经济的持续全面的发展创造条件,把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和为劳动者提供更好的就业培训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劳动者要进一步转变就业观念,创造岗位,利用国家政策,把握市场机遇,结合自身

毛中特调研报告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实践调研论文 论文名称:关于大学生使用电脑利与弊的调研报告 年级专业:电信1203 姓名学号:晁永阳(201216020308)王锦涛(201216020309)张洪亮(201216020310)吴志功(201116910312) 韩志刚(201216020315)刘海峰(201216020307)评阅教师:张晓锋老师 提交时间: 2014—2015—1

关于大学生使用电脑利与弊的调研报告 一.前言 21世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网络发展也日趋成熟,个人电脑数量以井喷式形势增长,诚然,以上种种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轻松便捷,然则,网络是把双刃剑,错综复杂令人目眩的网络信息有时也不免令人头痛。近年来,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也已深入到大学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也不免存在诸多利与弊的争议,为了了解大学生在使用电脑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为此进行了本次调研。 二.方案 调查成员:晁永阳、王锦涛、张红亮、吴志功、韩志刚、刘海峰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为主,座谈调查为辅 调查时间:2014年12月12日----2014年.12月.14日 调查地点:河南工业大学校园自习室、图书馆、学生宿舍 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 三.调查内容 1.购买电脑的时间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购买电脑的时间分布如下:

2.使用电脑上网的地点 从问卷调查和座谈访问结果来看,大部分大学生是在宿舍使用电脑,部分人也在图书馆、自习室和学校机房使用电脑,小部分人在校园内外网吧包夜上网。 3.使用电脑的主要用途 根据调查结果来看,电脑在大学生生活中的作用有很多,具体有:玩游戏、浏览新闻资讯、QQ聊天、看电视电影、订餐网购、学习查阅资料等等。男生主要是玩游戏和看电影;女生则以QQ聊天、看电视、网购为主,两者都用电脑学习查阅资料。总的来说使用电脑还是以打发时间为主,以学习为辅。 4.花费在电脑上的时间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每天上网所花费时间段主要有:1个小时以下、1到2个小时、3到5个小时、五个小时以上,长时间上网以男生居多,也不乏有少部分女生。

毛中特3000字论文

改革为中国梦提供动力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调查报告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当前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下,农村医疗改革现状和现存主要问题,探讨目前情况下制约新型农村医疗推广的主要因素,并提出改革的必要性。 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社会主义新农村改革探索 一、调研背景 在一份课题组调查报告中,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副所长李培林指出:目前我国已经出现了买房贵、上学贵、看病贵等问题,这可以称之为新的民生三大问题。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概况 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定义 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切实解决广大农民看病难、难看病及缓解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的重要手段,是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切实保障广大农民身心健康的医疗救助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以小病补偿为辅,体现互助共济的农民医疗保障制度。 ——摘自太平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宣传栏 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在哪里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传统的合作医疗相比,它有“新”的突破,主要体现在:一是统筹机制新。省财政每人每年补助25元,市财政每人每年补助6元,区财政每人每年补助4元,加大了筹资力度,提高了抗风险能力。二是管理机制新。在加强内部审计和资金监督管理的基础上还邀请农民代表加入合作医疗资金监督管理委员会,参与资金监督管理。四是国家政策长期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从2003年开始先试点,后推广,到2010年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分配方式和使用途径

各级财政补助人均共35元(具体情况见上面第2点),农民筹资人均15元,合计50元,列为统筹经费作住院补偿基金。这样实际上农民只要交15元,最高可报4000元;大病、特困还可申请加报3000元,共7000元。 4、住院的报销起付线、报销比例、封顶线以及门诊费减免要求 起付线:乡镇200元,市级以上(含市级)500元; 报销比例:乡镇50%,市级以上(含市级)30%; 封顶线:4000元。大病救助3000元; 门诊减免:农民持合作医疗证到本镇卫生院直接享受本户的门诊挂号费减免。辅助检查优惠20%。 特别地,对住院分娩的顺产产妇,不设起付线,报销比例按乡镇50%、市级以上(含市级)30%,每人每年200元封顶。 5、哪些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 市级以上医院、中医院,保健院,区内各乡镇卫生院。 6、哪些行为、疾病、药品、检查不列入报销范围 (1)工伤、交通事故、自杀、自残、服毒,酗酒、自然灾害、打架斗殴,戒毒发生的医药费用。 (2)性病、器官移植、视力短矫正、气功疗法、美容整容、矫形所发生的医疗费用,人工器官、假肢、各种康复器械、保健性营养疗法的费用。 (3)各类滋补、营养药品:口服液、丸、人参、三七、天麻、中草药材泡制的酒制品、除氨基酸以外的高蛋白质药品。 (4)CT、核磁共振、彩色B超、激光治疗费、挂号费、病人伙食费、营养费、住院陪护费、出诊费、会诊费、手术陪护费、麻醉保险及体检费。 三、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紧迫性 1、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 有关资料统计显示:中国的医疗卫生资源80%集中在城市和大医院,农村医疗卫生资源严重不足,条件差、设备少、水平低,农村缺医少药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扭转。农民患病在当地难以得到有效治疗,要到外地、到大医院就诊,不仅造成了看病困难,也大大增加了农民的经济负担。

毛中特结课论文

论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 姓名:陈伟强 院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计本1班 学号:2014911004 说到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就要从改革开放讲起了。改革开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起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中国的对内 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1978年11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始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中国对内改革的大幕;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国的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1992年南巡讲话发布中国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92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大宣布新时期最鲜明特点是改革开放,中国改革进入新 的改革时期。2013年中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新时期。深化改革开放需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改革开放 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是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 然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 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特色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 现代化国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对现阶段纲领的概括。其科学涵义是要求把马克思主 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适合中国特点的道路,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即一 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走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不照抄、照搬别国经验、模式,而是走具有中国特色的路。

毛中特重点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揭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规律,使之成为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新时期以来我们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伟大历史性创造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的理论成果,是科学的真理。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念: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念,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科学完整的理论体系。(3)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性部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性部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5)这个科学理论体系,以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研究对象,系统科学的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巩固、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并提出了有着内在逻辑联系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理论。(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4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定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5.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理论体系的内容:第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第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第三、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第四、政策和策略的理论;第五、思想政治和文化工作的理论;第六、党的建设的理论。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6.邓小平理论的科学定义:党的十五大对邓小平理论作了科学的阐述,指出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列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互相

毛中特论文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论文 学年、学期: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题目:《愚昧年代观后感》 指导教师: 班级:学号: 姓名:联系电话: 成绩 年月日

摘要: 本文主要通过影片中的几个主人公的事例,来论述笔者对于观看后的针对这种情况的感受和看法。通过对影片中白朗峰冰川融化,由于石油能源而兴起的伊拉克战争,由于发现村中有石油能源而更加贫穷的一个尼日利亚的村落,及印度的一个航空公司发展来论述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与环境的脆弱性,同时建议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呼吁相关部门进行监管和整改。 关键词: 气候资源不可再生恶化环保监督 正文: 影片开头是一副荒凉的场景—沙漠化的土地,雾霾漫天,残垣断壁的影像开始,运用了一系列暗淡的场景,给人心中一种颤动,地球这是怎么了?环境又是怎么了?这还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吗?影片告诉我们答案,这就是按照目前人们不加节制地开采和破坏到2055年的地球面貌。之所以这个影片名为《愚昧年代》,是影片作者认为,如今的人们的行为,在不久的将来,都会被视为愚昧的、无知的、落后的,我们的环境是我们的各种行为的结果,我们的一举一动关系到环境的改善或者恶化。我们的地球很脆弱,我们的资源很有限,但是人们的欲望却是无限的。如果人们依然不知警醒,未来的某一天,人类会为自己的行为付出沉重的代价。 环境的自我恢复能力不强。根据影片中的一位八十二岁的白朗峰冰川向导的介绍,白朗峰的某一个坡上以前是冰川,但如今已经空空如也,融化了一百多米深,并且还在不断地融化和下降。这些冰川并没有在融化后迅速形成,冰川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几年或者几十年能形成的。同样的,沙漠化的土地也并不是能仅仅靠环境的自我恢复能够实现重新绿化和自我修复的。例如我国的西北地区的沙漠化问题,虽然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治理效果却不是很理想,仅有一小部分的土地重新绿化,但是这部分土地的可利用性不强,仍然较为脆弱并不稳定,相当容易重新沙漠化。因此,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不要去任意践踏或者破坏身边的环境,比如不要践踏草坪,不要乱摘花朵;吃饭的时候尽量少用或者不用一次性筷子,因为每使用一双一次性筷子,都会令商家多购进一双筷子,这些筷子都是从树木中提取的原材料,这样会损害我们的自然环境;减少塑料带的使用,以减少白色垃圾,这些白色垃圾很难被分解,分解不了的这些垃圾,会给土壤带来伤害,损害环境的抵抗力,削弱本来就是不强的自我恢复力;

中特课论文

深圳大学研究生课程论文 题目关于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之间矛盾冲突的对策研究 成绩 专业教育学 课程名称、代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16100000001a 年级一姓名覃敏华 学号2160011121 时间2016 年11 月 任课教师

关于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之间矛盾冲突的对策研究 覃敏华深圳大学师范学院教育学系 摘要:资源与环境问题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目前我们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均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应该看到,我国环境形势仍然严峻,这就需要提高社会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转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表明,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环境改善与经济发展既可能成为方向相反的两种力量,也可以形成相辅相成的关系。 [1]所以应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之间的矛盾,从理论和实践上研究出最可靠的对策,促进经济,保护生态。 关键词:经济发展生态建设矛盾冲突对策研究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惊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和幅度空前,经济发展的成就举世瞩目。2005年末我国GDP现价总量为183084.8亿元,按官方汇率折算为22638.25亿美元,占当年全球GDP的7.1%。今年是中国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之年。三季度GDP增长7.8%,比二季度回升0.3个百分点。预计全年增长达到7.6%左右;物价上涨整体温和,全年涨幅在2.8%左右。[2]随着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潜力将得到进一步释放,经济发展方式的实质性转变将更有望得以实现,也必将为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同时,也应看到,除了国际经济整体复苏缓慢、不可预测风险因素诸多外,中国经济回升基础并不稳固,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风险因素较多。首先,资金配置扭曲,价格上升。其次,产能过剩严重,结构调整缓慢。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3545家企业所在行业产能过剩情况的调查,71%的企业认为目前产能过剩“非常严重”或“比较严重”。第三,出口竞争力有所下降,国际市场份额缩减。 上述结构性矛盾和风险因素的存在,既是当前中国经济稳定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同时也为深化改革开放、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指明了方向。展望2014年,世界经济仍处于危机后的恢复期,总体态势趋于稳定。预计2014年全球经济增速将略高于今年,中国出口增长将小幅改善。在居民消费升级、政府增加民生支出等带动下,文化体育、商务服务、节能环保、批发零售等产业投资有望继续高增长。 从中长期看,中国经济具备持续、健康发展的多种有利条件。比如,随着三中全会的召开,改革红利必将更大程度释放,人口数量红利向质量红利转变,复杂程度较高、人力资本密集的行业孕育着新优势;城市化与信息化、绿色、低碳等新趋势相结合,能释放出产业升级的新动力;住、行主导的居民消费升级将持续推进,服务消费发展潜力巨大;全球化深入发展,一批人口众多的国家正在积极推进工业化,将为中国发展提供新的机遇等等。[3]据中心课题组预测,在2020年前,中国GDP年均增长仍可保持7%左右。按照这一发展速度,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实现GDP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双翻番’”的目标可以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有更加雄厚的物质基础。[4] 2经济发展带来的生态破坏 近20多年来,我国经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持续的高速增长,但是,由于资源开发的迅速扩大和能源消耗的迅猛增长,我国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已经达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据有关研究机构计算,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每年由生态和环境破坏带来的损失占GDP 的比重达到8%以上。这说明,我们的经济增长是以生态环境成本为代价的。国内外的实践也已表明,当经济增长达到一定阶段时,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免费使用必然达到极限。人类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