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移动规范

移动规范

2.6.11走线跨度超过400mm必须要有横档。
2.6.14室内所有走线包括馈线、跳线、电源线、电池线、传输线必须经走线架,以便夹子和扎带的固定。
2.6.16对于自建机房,走线架二端应与室内接地铜排可靠连接,对于租用机房,走线架至少有一端应与室内接地铜排可靠连接,接地线应采用不小于35mm2黄绿色铜导线。
2.6.17走线架连接处两端,走线架支撑与走线架之间,宜采用16mm2以上铜导线或相应截面的铜编织带可靠连接,连接处应打磨去除喷塑层,保证可靠连接。
基站应在馈线入室口设置截面积不小于100mm×10mm室外接地铜排,并与室外走线架、室内走线架、铁塔塔身和基站建筑物等保持绝缘;接地铜排应采用不小于95mm2黄绿色铜导线或40×4mm的镀锌扁钢就近与基站地网作可靠连接
第二部分 施工阶段
第六章 基站设备标准
6.1强制要求
6.1.1按照 6~9度抗震设防时,自立式设备底部应与地面加固。

6.2 设备安装
☆6.2.1设备机架安装位置准确,排列应按照施工图设计文件,以不影响主设备扩容和维护为原则。
6.2.2设备安装时应留有足够的操作维护空间:
6.2.2.1机架背面和墙之间不小于100 mm,如需要背部操作,距离应不小于600mm;
6.2.2.2机架侧面和墙之间不小于100 mm;
6.2.2.3机架之上不小于300 mm;
6.2.2.4机架前方不小于800 mm。
☆6.2.3设备安装在有防静电地板的机房时需加装设备底座,设备底座必须水平。
☆6.2.4设备底座应保证足够的强度来承担所有的机架和其他设备。
6.2.5设备安装应该满足机架安装的平面误差要求:在高于水平面1600mm时,为±5mm。
6.2.6设备安装应该满足机架安装的垂直倾斜度要求不大于1-3mm。
6.2.7同一列设备机架正面应处于同一垂直面上。
6.2.8相邻机架的缝隙应不大于3mm。
6.2.9所有设备安装必须牢固、可靠,机柜由>M8的螺栓垂直、水平、整齐地紧固在机凳或水泥地面上,设备机架的防震加固必须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
6.3.10用绝缘垫片保证机架固定时与地面或墙壁绝缘,防止多点接地。
6.2.11主机柜和扩展机柜需可靠互连,机柜叠放需防震加固安装,保证牢固、可靠。
6.2.12所有机架要用统一的标签标记,设备上的各种零件、部件及有关标识正确、清晰、齐全。
6.2.13馈线到机柜端小区连接正确,标签整齐标识。
6.2.14设备电源线与整流柜或交流配电箱可靠连接,主设备电源的接头处要有塑料护套或防护盖。
6.2.15设备内部连线应整齐、美观、牢固,无交叉。
6.2.16根据不同设备类型对电流容量的需求,接至适宜的空气开关或熔断器。
6.2.17合路器应尽量安装在远离设备端。
6.2.18设备外表光泽平滑无划痕和缺陷。

6.3机柜内

部安装
6.3.1设备单元模块安装正确。
6.3.2设备单元间连线整齐美观。
6.3.3所有接头螺丝紧固,扭矩符合要求。
6.3.4柜门能开启自如,柜门地线正确连接。
6.3.5需正确安装假面板。
6.3.6内部跳线接头紧固,并整齐美观,无交叉和飞线。

6.4线缆安装
6.4.1线缆的路由走向应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
6.4.2线缆的规格型号、数量应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
6.4.3电缆走线应将直流线、交流线与信号线分开排放。
6.4.4所放线缆应顺直、整齐,下线按顺序,所有接点必须保证无硬力安装。
6.4.5线缆在走线架的每一根横档上均应绑扎(或用尼龙锁紧扣卡固定),绑扎线扣(或卡固点)松紧适度,绑口一致。
6.4.6线缆不允许捆绑在走线架的X型材上。
6.4.7线缆拐弯应均匀、圆滑一致,其弯曲半径大于等于线缆的最小弯曲半径,通常为60~120mm;铠装电缆大于24倍半径;塑包软电力电缆大于6倍半径。
6.4.8线缆两端应有明确的标识。
6.4.9线缆绝缘保护层必须完好无损,中间不能有接头。
6.4.10线缆剖头不应伤及芯线,剖头长度一致,在剖头处套上合适的热缩套管,其长度和颜色应一致,露铜小于2mm。
6.4.11当线缆芯线采用绕接时,必须使用绕线枪,并符合下列要求:当线径在0.4-0.5mm时,绕接8-6圈;当线径在0.6-1.0mm时,绕接6-4圈;在一个端子上绕接两根芯线时,两根芯线不得同时并绕,应先绕一根,而后再绕另一根;绕接芯线应从端子根部开始,不接触端子的芯线部分不宜露铜。
6.4.12当线缆芯线采用焊接时,应符合下列要求:芯线在端子板上绕3/4圈,且与端子紧密贴合;焊接不得出现活头、假焊、漏焊、错焊、混线等;焊点光滑均匀、露筋,端子板焊好以后应三面有锡,焊点不带尖、无瘤形,不得烫伤芯线绝缘层,露铜小于等于2mm。
6.4.13线缆插接位置应正确,接触应紧密、牢靠,电气性能良好,插接端子应完好无损。
6.4.14机架间软的射频同轴电缆可顺电缆走道或机顶布放,进入设备后应紧贴机框内壁两侧;电缆拐弯应圆滑均匀,弯曲半径大于等于电缆半径12倍,并作适当绑扎。
6.4.15 10mm2 及其以下的单芯电力线应用铜耳;10mm2 以上的电力线应用接线铜鼻子连接,接线铜鼻子的规格、材料应与导线相吻合。

6.5电缆头连接
6.5.1电缆头的规格型号必须与射频同轴电缆相吻合。
6.5.2电缆头的组装要求:电缆头口面平整,无损伤、变形;各配件应完整无损;电缆头与电缆的组合良好,内导体的焊接或插接应牢固可靠,电气性能良好;电缆接头应防水、并保证无金属屑遗留在接头内。
6.5.3组装好电缆头的电缆反射衰减(工作频段内)应满足设备或施工图设

计要求。

6.6设备保护接地
☆6.6.1设备的保护接地线与室内接地汇集线可靠连接。
☆6.6.2每个机架保护地必须独立与室内接地汇集线相连,不能复接。
6.6.3设备机架或金属外壳保护接地导线必须是不小于35mm2多股铜导线,导线颜色应为黄绿线。
6.6.4接触点必须处理清洁,保证良好的电接触。
6.6.5接地线应尽量直接地从设备引向接地点。
6.6.6接地线应避免不必要的绕路和拐直角。
6.6.7接地线与电源线不得并行。


第七章 天线标准
7.1强制要求
7.1.1移动通信基站天线应在防雷装置的保护范围内,防雷装置应设置专用雷电流引下线,材料宜采用40mm×4mm的镀锌扁钢。

7.2全向天线安装要求
7.2.1天线挂高,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
7.2.2必须保证天线安装垂直,允许误差±0.5°。
7.2.3天线安装加固,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应稳定、牢固、可靠。
7.2.4同平台全向天线的水平垂直间距、与其它天线的间距应满足系统要求。
7.2.5天线的固定底座上平面应与天线支架的顶端平行,允许误差为±5cm。
7.2.6天线排水孔一定要打开。

7.3定向天线安装要求
7.3.1天线挂高,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
7.3.2天线方向角,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安装精确度为±5°。
7.3.3天线下倾角,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安装精确度为±1°,其中电调天线的下倾角为电调倾角与机械倾角之和。
7.3.4天线安装加固,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应稳定、牢固、可靠。
7.3.5天线共用器安装加固,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应稳定、牢固、可靠。
7.3.6同一扇区两根单极化天线的方位角和下倾角相同。
7.3.7天线安装的水平隔离度需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
7.3.8天线安装时,天线安装支架应高出天线顶部约20cm。
7.3.9微波天线与天线安装于同一平台上时,天线的安装应不影响微波天线。
7.3.10天线排水孔一定要打开。
7.3.11天线安装完成后,必须保证天线在辐射面方向上天线的水平瓣宽角度范围内,无任何障碍物阻挡或影响。

7.4电调天线的安装要求
7.4.1电调天线的电机保护地应就近与接地扁钢可靠连接。
7.4.2电调天线的控制线引入机房内,控制线的接地线(或接地铜丝)应连接到室外接地排。

第八章 馈线标准
8.1强制要求
8.1.1馈线进入机房后与通信设备连接处应安装馈线避雷器,以防来自天馈线引入的感应雷。带有接地端子的馈线避雷器,接地端子应就近引接到馈线孔处的室外接地排上,选择馈线避雷器时应考虑阻抗、衰耗、工作频段等指标与通信设备相适应。

8.2馈线安装标准:
8.2.1馈线的规格、型号应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基站室内外所用馈线应是阻燃的。
8.2.2馈线路由走向应符合

施工图设计要求,馈线不能悬空布放,安装应牢固可靠。
8.2.3馈线长度应合适,富余的线缆要排列布置整齐。
8.2.4馈线安装应该整齐美观,无交叉,并保证外观无损坏。
8.2.5馈线到天线端的小区连接和机柜端的小区连接都正确。
8.2.6保证无线部件都与馈线正确、可靠、紧固联接,并且馈线接头处内部金属没有外露 。
8.2.7室外馈线接头、天馈线接头都必须经防水密封处理。
8.2.8保证没有金属废屑和其他非金属物遗留在馈线里。
8.2.9严禁天线与7/8”或1-5/8”馈线直接相连,应先与1/2”跳线连接,再连接7/8” 或1-5/8”馈线。
8.2.10严禁用天线吊装馈线。
8.2.11天线端馈线固定时,第一个馈线卡子与馈线接头间的距离应在60cm 以内。
8.2.12馈线拐弯应圆滑均匀,弯曲点应尽可能少。
8.2.13馈线的尾部入室前要作出一个回水弯,以防止雨水顺馈线流入基站室内为标准。建议回水弯切角大于120度但必须在此种馈线规定的最小转弯半径内。
8.2.13.1 1/2馈线:130mm
8.2.13.2 7/8馈线:250mm
8.2.13.3 1-5/8馈线:500mm
8.2.14馈线进入室内的入口处必须安装馈线窗、护套和防水填充物。
8.2.15馈线不接触尖锐的物体,与硬体接触的转弯处要加套橡胶圈。
8.2.16用泡沫填充绝缘的馈线最小弯曲半径如下:
8.2.16.1 1/2馈线:单次130mm
8.2.16.2 1/2馈线:多次200mm
8.2.16.3 7/8馈线:单次250mm
8.2.16.4 7/8馈线:多次420mm
8.2.16.5 1-5/8馈线:单次500mm
8.2.16.6 1-5/8馈线:多次800mm
8.2.17天线TX馈线、RX馈线应在两端正确标识。
8.2.18在塔桅改造中,原天线位置会做相应调整,多于的1/2馈线可弯曲盘绕,但最小弯曲半径应满足多次弯曲半径200mm的要求,并进行可靠固定。

8.3馈线卡子安装标准
8.3.1馈线卡子应根据发展需求确定二合一或三合一。
8.3.2馈线水平安装时建议用馈线卡子每隔800~1000mm左右固定。
8.3.3馈线垂直安装时建议用馈线卡子每隔600~800mm左右固定。
8.3.4室外馈线必须使用馈线卡子可靠固定,并尽可能靠走线架一侧并拢排放,以利于今后扩容。
8.3.5 7/8”或1-5/8”馈线入室保留长度应该一致,7/8”或1-5/8”馈线进入室内后,建议采用两档馈线卡子固定。
8.3.6馈线卡不允许使用普通金属卡或管卡。
8.3.7馈线卡子安装时一定要拧紧,防止松动。
8.3.8馈线垂直安装时馈线卡子外观应整齐,上下要保持一条线。

8.4馈线避雷接地要求
8.4.1馈线长度在10m以内需一点接地,直接与馈线窗处的接地排可靠连接。
8.4.2馈线长度在10~20m以内需两点接地,两点分别在靠近天线的馈线汇接处和靠近馈线窗处,分别与接地扁钢和接地排可靠连接。
8.4.3馈线长度在20~60m以内需三点接地,三点分别在

靠近天线的馈线汇接处、馈线下塔拐弯处和靠近馈线窗处,分别与接地扁钢和接地排可靠连接。
8.4.4馈线长度在60m以上需四点接地,四点分别在靠近天线的馈线汇接处、垂直馈线中部、馈线下塔拐弯处和靠近馈线窗处,分别与接地扁钢和接地排可靠连接。
8.4.5馈线接地不能复接。
8.4.6馈线接地线的方向应与避雷带引下方向一致。
8.4.7接地箍应牢固连接到馈线导体上,并做防水处理。
8.4.8室内馈线与跳线接头处馈线避雷器有接地端子的,接地线必须引接到室外接地排。
8.4.9单管塔的馈线进线如采用有盖地沟的方式进入机房,则在进机房前的地沟内宜设置室外接地铜排,用于馈线的最后一点接地。
8.4.10单管塔的馈线进线如采用地埋PVC管方式进入机房,宜在塔体中部新增一点接地。



第九章 电源标准
9.1强制要求
9.1.1移动通信基站供电设备正常不带电的金属部分、避雷器的接地端、均应作保护接地、严禁作接零保护。

9.2高频开关组合电源安装标准
9.2.1高频开关组合电源安装位置,应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以不影响主设备扩容为原则。
9.2.2高频开关组合电源应安装牢固。
9.2.3高频开关组合电源模块正确安装。
9.2.4高频开关组合电源配置应根据不同设备类型对电流需求,配置适宜的空气开关或熔断器(16A、32A、63A、100A、125A)。
9.2.5熔断器配备应满足施工图设计要求。
9.2.6应加装安全防护罩,并有可靠接地。

9.3蓄电池标准
9.3.1蓄电池容量,符合设计要求。
9.3.2电池架排列位置,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并排列平整稳固,水平偏差不大于3-5mm。
9.3.3电池架安装方式,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
9.3.4电池应保持垂直与水平,底部四角均匀着力。
9.3.5电池各列要排放整齐,前后位置、间距适当。
9.3.6电池组各单位电池间连接准确、紧固。
9.3.7电池外壳不得有损坏现象,表面油漆应无脱落。
9.3.8电池极柱不得受潮、氧化、发霉。
9.3.9电池滤气帽通气性能良好。
9.3.10电池组绝缘挡板安装到位。
9.3.11电池组如果配有电池温控测试线,应在满足便于使用条件下安装在距电池组最近的走线架上。
9.3.12各组电池应根据母线走向确定正负极出线位置,电池组及电池均应设有清晰的明显标志。

9.4电源线标准
9.4.1电源线、信号线及铜(铝)接线端子,螺栓,螺母的规格、型号必须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
9.4.2交流电源线、直流电源线、射频线、地线、传输线、控制线应分开敷设,避免在同一线束内,不要互相缠绕,要平行走线,其间隔尽可能大。
9.4.3交流电源线和直流电源线不能交叉。
9.4.4所有直流电源线与铜鼻子要紧固连接,并用胶带或

热缩套管封紧,没有裸露的铜线。
9.4.5电源线应走线方便,整齐,美观,与设备连接越短越好,同时不应妨碍今后的维护工作。
9.4.6电源线布放时,应连接正确并且紧固。
9.4.7电源线布放时,应保持其平直、整齐。
9.4.8电源线布放时,绑扎间隔应适当,松紧应合适。
9.4.9交流电源线两端要有标签,标签上要标明路由。
9.4.10电源线颜色要能明确区分各个电极:对于采用+27V供电系统,+27V电源线宜采用红色,0V电源线宜采用黑色,开关电源工作地线宜采用黑色;对于采用-48V供电系统,0V电源线宜采用红色,-48V电源线宜采用黑色,开关电源工作地线宜采用红色。对于+27V转-48V电源,电源线颜色应与-48V供电系统相同;对于-48V转+27V电源,电源线颜色应与+27V供电系统相同。开关电源工作地线应采用不小于95mm2铜导线就近与基站地网引入端作可靠连接,但不得与室内走线架上面的保护地汇集线相连。

9.5接地线标准
9.5.1机房接地线的布放应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
9.5.2电源直流工作地线和电源设备保护地线与交流中性线应分开敷设,不能相碰,更不能合用。
9.5.3设备接地线连接越短越好。
9.5.4接地线不应与电缆线并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