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融学离线作业答案

金融学离线作业答案

金融学离线作业答案
金融学离线作业答案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金融学》课程作业答案

第一章:金融学导论

1、钱、货币、通货、现金是一回事吗?银行卡是货币吗?答:(1)钱、货币、通货、现金不是回事,虽然其内容有所重叠,但这几个概念之间是有区别的。

钱是人们对货币的俗称。经济学中被称为货币的东西,就是在日常人们生活中被称为钱的东西。

货币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在商品劳务交易中或债务请偿中被社会普遍接受的东西。通货即流通中的货币,指流通于银行体系外的货币。现金就是指家庭个人、工商企业、政府部门所拥有的现钞,包括纸币现钞、硬币现钞。现金是货币的部分,这部分货币的流动性强,使用频率高,对人们日常消费影响大。

(2)银行卡亦称" 塑料货币"是由银行发行,供客户办理存取款等业务的新型服务工具的总称,包括信用卡、支票卡、记账卡、自动出纳机卡、灵光卡等。各种银行卡是用塑料制作的,可用于存取款和转账支付。现在,特别在西方发达国家,各种银行卡正逐步取代现钞和支票,成为经济生活中广泛运用的支付工具. 因此,在现代社会银行卡也属于货币。

2、社会经济生活中为什么离不开货币?为什么自古至今,人们又往往把金钱看作万恶之源。

答:( 1) 社会经济生活离不开货币,货币的产生和发展都有其客观必然性。物物交换的局限性要求有某种商品充当共同的、一般的等价物,而金银的特性决定其成为货币的天然材料。作为货币的金银等贵金属,便于携带、铸造和分剖,大大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货币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经历了实物货币阶段、贵金属货币阶段、代用货币阶段和信用货币阶段。当今货币正朝着专门化、无体化、扩张化、电子化的趋势发展。但不管货币的具体形态如何,都是媒介商品经济所必需的。货币节省了社会劳动,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布效率的发展。对货币的使用是实现市场对资源合理配置的必要条件,也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说,市场经济实际上是种货币经济货币方便了市场交换,提高了市场效率,货币保证了社会需求的实现,促进了市场对资源的有效配置。从交易成本上看,节约是经济生活中最基本的规律。经济行为的演化与交易成本有紧密的联系演化的方向总是从交易成本较高的趋向交易成本较低的。经济制度、经济结构、经济活动方式之所以这样演化而不是那样演化,最终都可以从社会费用、社会成本的节约找到解答。人们不论怎样按照自己的思路去营造一个经济理想国,其成败利钝最终取决于是否合乎这样的规律而不取决于主观愿望。通过货币的交易取代物物交易也同样是如此。

(2) 货币原本同斧头、猪、牛一样是商品,但由于固定充当与其他商品相交换的般等价物,因此成为了社会财富的一般性代表。货币并非财富本身,但有人将其夸大为"唯一的"财富,为了获得它而不择手段,甚至谋财害命,因而货币被

看作是万恶之源。其实货币本身是中性的,它只是交换其他商品的媒介,由于人们对其态度不同,而被赋予了感情色彩。

3、金融学在国外被称为货币、银行与金融市场,那么为什么要研究货币?为什么要研究银行?为什么要研究金融市场?答:货币与商业周期、物价水平、通货膨胀、利率、货币政

策都有紧密的关系。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为投资部门和储蓄部门的资金融通提供了中介桥梁,同时银行也是金融创新的源泉。金融市场在金融系统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是直接融资的主要场所。金融市场改变着个人的财富分配,影响着企业的行为,是资源配置的有效场所。

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与信用

1、名词解释

M2:广义货币,大致包括现金+活期存款+定期存款。

货币替代:是指在开放经济与货币可兑换条件下,在本国出现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或出现一定的汇率预期时,公众出于降低机会成本与保持相对高的受益的考虑,减少持有价值相对较低的本国货币而增加持有价值相对较高的外国货币的现象。

CDs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是由美国花期银行1961年创造的一项金融工具。CD 是在银行定期存款的凭据上注明存款金额、期限、利率,到期持有人提取本金和利息的一种债务凭证。

2、简述货币的职能。答: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具体含义见教材。

3、简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答: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是指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各国对货币的兑换、国际收支的调节、国际储备资产的构成等问题共同做出的安排所确定的规则、采取的措施及相应的组织机构形式的总和。30 年代世界经济危机和二次大战后,各国的经济政治实力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登上了资本主义世界盟主地位,美元的国际地位因其国际黄金储备的巨大实力而空前稳固。这就使建立一个以美元为支柱的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国际货币体系成为可能。布雷顿森林体系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则与美元挂钩,并可按35 美元一盎司的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可以兑换黄金和各国实行可调节的钉住汇率制,是构成这一货币体系的两大支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则是维持这一体系正常运转的中心机构,它有监督国际汇率、提供国际信贷、协调国际货币关系三大职能。

4、比较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特点,两者之间是如何联系的。答([)商业信用是指企业之间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相联系的一种信用形式,典型形式

有赊销、赊购、分期付款等。它包括了销售与借贷两方面,作为信用制度的基础,调节资金余缺,对经济有润滑和促进作用。但其在方向上是严格单向的,规模上

也受到局限.商业信用主要有以下特点:①是企业之间提供的信用,债权人与债

务人都是企业。②商业信用的发生必包含两种经济行为:买卖行为和借贷行为,

或者说是两种行为的统一。③商业信用在生产资本循环和周转过程中为产业资本循环和周转服务,与产业资本循环密切相联,其增减变化也受产业资本循环的影响和制约。

银行信用是银行以货币形态提供给企业的信用. 它是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商业信用广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信用形式。

与商业信用比较,银行信用具有如下特点:

①银行信用的债权人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债务人则是企业。银行成为专门

经营信用的企业和信用中介。

②银行信用在规模、方向和时间上都大大超过了商业信用。由于银行开始就是以

借贷行为这一单纯的债权债务关系出现,并不受商品流转方向制约,而且有金融机构作为中介,因此,银行信用彻底克服了商业信用的用限性. 在银行信用中,货币资金可以自由地调剂,并不受商品流转方向的限制,也不受商品流通规模的限制。银行信用既可聚小额的、闲置的货币为巨额的资本力量,以满足社会再生产对大额资本的需求,也可使大额的货币资金分散满足较小数额的货币需求,既可把短期资金集中起来利用其稳定的余额满足社会对长期资本的需求,也可以

将长期的货币资本分散满足效益可观的、短期的货币需求如此等等。因此,银行信用较之商业信用有绝对优越的灵活调剂功能,这也是银行信用成为现代经济生活中主要的信用形式的原因所在。

③银行信用可以满足生产发展所引起的对于流通中追加货币的需求,可使信用相对于社会再生产而发生"膨胀'。银行办理商业票据贴现靠的是它们所聚集的货币资金,当这些货币资金不能满足贴现业务的需求时,银行发现可以签发自己的票据来代替企业家的票据,银行的票据即银行券. 随着银行业务的发展,银行券日益不限于用来代替商业票据流通,而是被更广泛地用于信用业务之中独立地发挥作用,并最终和货币融为一体。

(2) 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关系

现代信用制度中,在世界各国,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银行信用均居于主导地位,但却并不否认商业信用的基础地位。两者之间有其固有联系.

①从信用发展的历史来看,商业信用先于银行信用产生,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广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并且与银行的产生与发展相联系.没有商品经济就不会有离业信用,而没有商业信用的充分发展就不会有银行信用。

②商业信用直接和商品的生产和流通相联系,在有着密切联系的经济单位之间,它的发生有其必然性,甚至不必求助于银行信用。因此,即使在银行信用发达的情况下,也不可能完全取代商业信用。

③在市场经济条例下,商业信用的发展日益依赖于银行信用,并在银行信用的促进下得到进步完善,二者在总体上互相依存、互相促进.商业信用不断呈现票据化趋势,而票据则成了部分银行信用的工具,如票据贴现、票据抵押贷款等等。同时随着银行信用的发展,大银行不断集中借贷资本,为垄断组织服务,进步促进了产业资本与银行资本的结合,从而促使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也进步融合渗

透。

总之,两种信用各具特点,相互补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应充分利用两种信用,相互配合,以促进经济发展。

5、为什么说在现代经济生活中,信用联系无所不在?答:现代经济关系的方方面面都打着债权债务的信用关系的烙印。对于市场经济来说,资金融通背后的实质就是信用关系。政府往往通过发行政府债券向公众借钱,其实质是国家信用的使用。而银行、企业和个人则对应着银行信用、商业信用和个人信用。因此,信用联系无所不在。

6、建立货币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当今世界上的货币制度是由哪些要素构成的?

答(1)建立货币制度的目的是保证货币和货币流通的稳定,使之能够正常的

发挥各种职能,为发展商品经济提供有利的客观条件。

在现代社会,建立有效的货币制度日益成为建立宏观调控系统的重要内容,以便有效地利用货币来实现经济发展的目标。

(2)当今世界货币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六大要素:规定货币材料、规定货币单位、规定流通中的货币种类、规定货币法定支付偿还能力、规定货币铸造发行的流通程序、货币发行准备制度的规定。

第三章:投资决融资决策与利率

1、名词解释实际利率:反映出真实的市场利率,是由名义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得到。LIBOR伦敦同业拆借市场利率,是权威的短期利率,也是浮动利率条件下利率变动的依据。

优惠利率:国家为了扶持某些产业的发展对相关企业提供的优惠利率,低于市场利率的部分一般由政府贴息。

直接融资:金的需求者不经过金融中介直接发行金融工具而向资金的拥有者募集自己的过程。直接融资的工具主要有商业票据和直接借贷凭证、股票、债券。间接融资:以银行、信托、保险等金融机构为中介,通过金融中介机构提供一定的金融工具,吸收储蓄部门的货币资金,然后又通过出售债券等方式将货币资金融通给投资部门。

资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通俗而言是指将缺乏流动性、但具有可预期收入的资产,通过在资本市场上发行证券的方式予以出售,以获取融资,以最大化提高资产的流动性。

即期汇率:是指外汇买卖达成协议后,在两个工作日内办理收付时使用的汇率,也就是买卖即期外汇的价格。

远期汇率:指外汇买卖达成协议时并不发生立即的收付行为,而是在约定的某一将来时间按照约定汇率再进行实际收付时的汇率。

2、答:单利:1300元,复利:1331 元。

3、将两个方案折成现值进行计算。方案A的现值901万;方案B的现值734万选择 B 方案。

4、票面利率、收益率、到期收益率的异同何在?答:票面利率是指金融工具的利息与债券票而价值的比率,金融工具的票面利率主要受基准利率、发行者资信、偿还期限、利息计算方式和资本市场资金的供

求状况等的影响.

收益率指当期收益率,即用债券的票面收益除以债券当时的市场价格所得的收益率。它与票面利率的不同之处在于,在计算比率时,前者的分母是债券面值,后者的分母是债券的现行市场价格。

到期收益率是指在如下两者的金额相等时所决定的现实起作用的利率(1)到债券还本时为止分期支付的利息和最后归还本金折合成现值的累计; (2)债券当前的市场价格. 到期收益率相当于投资人按照当前市场价格购买债券并直持有到期满时可以获得的年平均收益率。当投资者以票而价格买入金融工具并持有到期时,票面利率、收益率和到期收益率相等:当投资者以低于面值的价格购买金融工具井持有到期时,其票面利率低于收益率和到期收益率,而收益率高于到期收益率: 当投资者以高于面值的价格购买金融工具并持有到期时,其票面利率高于收益率和到期收益率,而收益率低于到期收益率.当投资者购买价格与票面价格不一致,同时没有持有到期时,其票面利率、收益率和到期收益率往往不相等。

5、什么是利率的期限结构?从中国债券网查一查我国国债市场上利率期限结构的计算方法。

答1 )同品类的不同期限的利率构成该品类的利率期限结构,所以期限结构是利率与期限相关关系的反映 a 利率期限结构只能就与某种信用品质相同的债务相关的利率,或同一发行人所发行的债务相关的利率来讨论,加入信用品质等其他因素,期限则无可比

性。对于影响利率期限结构的因素解释主要有人们对利率的预期,人们对流动性的偏好,资金在不同期限市场之间的流动程度等(2)请自己查证。

6、什么是直接融资?什么是间接融资?如何克服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直接融资:资金的需求者不经过金融中介直接发行金融工具而向资金的拥有者募集自己的过程。间接融资:以银行、信托、保险等金融机构为中介,通过金融中介机构提供一定的金融工具,吸收储蓄部门的货币资金,然后又通过出售债券等方式将货币资金融通给投资部门。两者都是撮合资金供需双方的方式,提高了经济效率。都要面临资金供需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克服的渠道一般有:信息的私人生产和销售;金融中介;贷款承诺;抵押和净值;外部监管(具体含义见教材)

7、一般来说,金融工具包括哪些基本特征?答:主要有:偿还期、流动性、风险性、收益性。具体含义见教材。

8、开放式学习题:在我国,中小民营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的问题。请结合相关的金融学原理,分析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如何解决?答:要点如下:1)直接融资,由于无信誉,发行股票和债券没人买。2)间接融资,向银行贷款,由于实力小,无抵押,无信誉,所以无法申请抵押贷款和信用贷款。3)银行方面:中小企业贷款金额小、分散、短期。银行无积极性。4)中小企业财务状况不透明、规范,银行较难监督。5)向家庭、熟人借:可能无法融到所需的金额。6)风险投资: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不完善,风险投资不敢轻易投。

解决途径:建立信用体系;完善二板市场;建立风险投资;发展中介机构等

9、开放式学习题:结合次贷危机,谈谈资产证券化的优点和可能存在的风险,并谈谈对中国的启示。

答:1)资产证券化是指把贷款这种非流动性的不可交易资产转化为流动性的可交易证券的过程。

2)资产证券化的利主要表现在:资产证券化能够分散风险和扩大资本规模;资产证券化也推动了抵押贷款行业竞争,有利于市场效率的提高;

3)资产证券化的弊主要表现在:证券化降低了贷款人对借款人进行甄别的积极性,可能导致贷款标准的恶化;由于证券化加剧了信息不对称,抵押贷款提供链条上的各种专业服务提供者很容易出现严重的道德风险问题;资产证券化使不同层次的信贷市场更紧密地相互依存,但当不确定性出现时,风险也更容易波及到优质市场,从这个角度来说资产证券化加大了风险的传染力和冲击力。

4)对中国资产证券化的启示:要稳健推行我国资产证券化进程;不良资产的证券化要慎行;要加强金融监管;(言之有理即可)

第四章:金融机构体系: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

1、名词解释

法定准备金:指法律规定金融机构必须存在中央银行里的这部分资金。法定存款准备金的比例通常是由中央银行决定的,被称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法定存款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率X存款总额

超额准备金:金融机构存放在中央银行、超出法定存款准备金的部分,主要用于支付清算、头寸调拨或作为资产运用的备用资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