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圆的周长与面积计算教学反思

圆的周长与面积计算教学反思

圆的周长与面积计算教学反思
圆的周长与面积计算教学反思

圆的周长与面积计算教学反思“圆的周长与面积”学完后,我进行了一次“圆的周长与面积”的单元测试,总体成绩还算比较满意,但从试卷上和平时的作业上来看反应出来的问题还是比较多,下面就这一单元近来的教学作以如下思考:

一、存在的问题1、学生对有关圆的概念认识不深刻。(1)圆周率是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学生写成周长与面积或其它的关系,认识不清;圆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所得的商是( )。有的学生填写的是一个固定的数,还有的同学填的是 3.14,准确答案应是圆周率或∏ 。(2)半圆的周长总容易理解成圆的周长的一半,其实是圆周长的一半加上它的一条直径或两条半径。(3)对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有点混淆。明明知道是求面积,可是却去求周长,自己还不知道错了。2、学生对有关圆的生活实际不熟悉。(1)在实际生活运用中不知道“自动旋转喷灌装置”是什么样的,不能把实际生活与所学知识联系起来。射程40 米,20 米,10 米,是指喷灌面的半径,不是直径。安装的位置,是指圆心。(2)不知道钟面上的分针是圆的半径,常常理解成直径,造成解题错误。3、学生对组合图形的周长认识不到。(1)“周长”是指图形一周所有线的长度,小学六年级阶段所认识的“线”只有两种可以计算长度的线,一是线段,二是圆形的曲线。学生往往会把不在一周上的线段计入周长,也会不计凹进图形的线,或者减去凹进图形的线的长度。(2)长方形和其内切圆之间的关系不清楚,看不出长方形的宽就是圆的直径,找不出长方形的长宽与圆的直径和半径之间的对应关系,求不出长和宽各是多少,求长方形的周长就无从下手。4、学生对组合图形的面积掌握情况。(1)由于学生对图形的平移和旋转比较感兴趣,所以对组合图形的面积掌握较好,大部分同学都能找到比较简洁的计算方法。(2)在求半圆的面积时,有些学生总是在求得圆的面积后,忘记乘二分之一或除以2. 5、学生不愿意动手操作或操作能力不高。对于没有图形的解答环形面积的应用题,学生不愿动手画草图来分析,因此找不对两个圆的半径。对动手操作题目不知道怎样下手,如右图画图形的所有对称轴或多画或少画。6、两个圆的半径、直径、周长、面积之间的比的关系两个圆的半径、直径、周长的比是一致的,如果半径比是3:1,则直径和周长的比都是3:1,也就是长度单位的比相同;两个圆的面积的的倍数关系,是长度单位的平方倍,长度单位是3 倍,则面积就是9

倍。7、有关计算方面出现的问题。(1)有的同学在计算某数的平方时,如3 的平方,应该是3 乘3,可总有同学却成3 乘2. (2)学生在计算碰到3.14 时,不能灵活计算,一般把3.14 放到最后去乘,比较容易计算,而不灵活的同学不管那一套,3.14 写在哪里就乘哪,计算花费时间比较多,也容易出错。(3)有的同学在解答这部分知识时,列出综合算式,但是解答时步骤省略或没有计算结束就不计算了,出现问题也比较突出。

二、解决办法: 发现了问题,我赶紧要想出方法进行补救,不能让这种状态持续下去,我是这样做的: 1、重视公式的推导过程,加强公式的记忆,强化不同公式的区别,先从公式上打好基础。2、在解决问题时,先把公式写上,然后再根据公式列式,这样的好处是让学生好好思考到底需要哪个公式,避免出错误。3、整理出这个单元的所有概念及公式,粘贴在书上,便于学生早读时记忆和做作业时查找相应信息。4、让学生记住3.14 的倍数的结果,这样能提高计算的速度和质量。5、让学生在列式解答时,计算步骤不能省略,一步一步算出结果,这样还能避免学生出错。6、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如出示了圆形花坛的图片,设计了在花坛周围铺一条小路求小路的面积这样的问题,创设与学生十分贴近的生活情景,这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7、在教学过程中,把对知识梳理过程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小组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给学生相互学习提供一个机会,照顾到每一个学生,不放弃每一个学生。8、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技术,以形象直观的课件演示,如“圆的面积”一课帮助学生理解圆的面积的推导过程。特别是圆周长的一半转化成长方形的长,半径就是长方形的宽这一教学环节,恰当的运用课件演示弥补了语言描述的不足,而且学生通过观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9、分层练习,照顾全面学生。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追求积极的教学行为,运用先进的教学模式,灵活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技术,树立“为学习而设计教学”的备课理念、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使教学流程科学、丰富、生动活泼、努力培养学生梳理知识,反思、研究的习惯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圆的周长》教学反思

《圆的周长》教学反思 圆的周长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圆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引导他们了解圆周率的含义,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公式。 探索出圆的周长公式以后,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已知直径求周长的,用公式C=πd;另一种情况是已知半径求周长的,用公式C=2πr。学习完后立即进行巩固练习,掌握效果还是不错的。紧接着进行了逆向思维训练了,倒过来求了,也就是已知圆的周长求直径或半径的。我们一起推导出了相关的公式: d=C÷π,r=C÷π÷2,让他们照葫芦画瓢也还行。 今天这节课我上了一节练习课,有求圆周长的,有求直径的,有求半径的,有好多后进生就完全成浆糊了。不知用那个公式了,于是这节课专门复习了相关的几个公式,已加深学生们的印象。新授的时候孩子们掌握的也还不错,综合练习时就会有点乱了。看样子还是新授的时候掌握的不是很牢固,复习时多强调他们的异同点,慢慢来吧,当然大部分孩子掌握的还是很好的。 面对一个班级那么多的后进生,我也只能是耐心的教导她们了。给她们补课,给她们信心,鼓励支持她们,能做的也只能是这些了,至于成绩能考到多少是多少了。就好像一个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高中三年成绩都很弱,你想让他去考上大学,可能吗? 后进生有后进生的优点,您看现在社会上发展得比较好的,有一部分就是当年的后进生,条条大路通罗马,他们照样可以成为各行各业的有用之才。虽然现在他们是后进生,也请我们老师不要打击他们,他们本来就很自卑,打击挖苦很可能造就他们到初中就会辍学了。请多给他们一些关爱和疼惜,让他们能品尝到小小的成功的喜悦感,能拥有一个相对开心一点的童年!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奶奶告诉小明:“2006年共有53个星期日”.聪敏的小明立刻告诉奶奶:2007年的元旦一定是()A.星期一 B.星期二 C.星期六 D.星期日 2.如图所示的正方体,如果把它展开,可以是下列图形中的() A.B. C.D. 3.在3:2中,如果前项加上6,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 A.加上6 B.乘以6 C.乘以3 4.贝贝语文、数学、英语三科考试的平均成绩是92分,已知数学得分95分,英语得分93分,那么她的语文成绩()三科的平均成绩 A.低于B.等于C.高于 5.李林和小强骑自行车从学校沿同一路线到20千米外的森林公园,已知李林比小强先出发,他们所行路程和时问的关系如下图。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他们都行了20千米 B.李林在中途停留了1小时 C.相遇后,李林的速度比小强慢 6.在比例尺是1:3000000的地图上,量得A、B两港距离为12厘米,一艘货轮于上午7时以每小时24千米的速度从A港开向B港,到达B港的时间是() A.16点B.18点C.20点D.22点 7.下列各式中,a和b成反比例的是()。 A.a×=1 B.a×8= C.9a=6a D.

圆的周长课例分析及教学反思

《圆的周长》课例分析 木镇镇中心小学李铜祥 我已经认真地听了李铜祥老师《圆的周长》三节课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越上越好。李老师能联系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合理的设计了课件,使学生进行猜想、验证,初步体现了“大胆猜想——合作探索——反思归纳——综合应用”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一、认识圆的周长 1、出示圆形物品,让学生指出圆的周长。 2、什么是圆的周长呢?学生总结。 3、能用什么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呢?学生动手实践。 分析:能在直观感受的基础上,认识圆的周长。猜想测量圆的周长的方法时,学生能直接说出非常专业的绳测法和滚测法已实属不易。在总结这两种测量方法时老师还是没有讲解和演示清楚,以至于学生动手实践时显得慌乱而盲目,并且浪费了很多时间。 二、活动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1、活动要求,用绳测发测量出圆的周长并汇报。 2、引导得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3、讲解“圆周率”的知识。 分析:1)过渡语几乎没有,或者是不恰当。如果这样说:“用这些方法来测量圆的周长

局限性较大,那么能不能像求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一样可以计算呢?有与什么有关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吧。”就顺理成章了,而且体现了本节课的重点:探索计算圆的周长的方法,而且呀与什么有关。 2)汇报的表格中的数据太假了。从来没有学过圆的周长的学生怎么可能用厘米尺测量出周长为12.56厘米呢?求周长除以直径时商都是3.14也太假了,实际是不可能这么的准确的。 3)关于“圆周率”的讲解也太肤浅了。我认为“圆周率的大小与圆的大小无关”、“无单位”和“无限不循环”等知识点都是学生易错难掌握的。仅仅是一个“关于祖冲之的小资料”是解释不了的。 三、综合应用。 1、得出结论,并推出字母公式。 2、练习训练求已知半径或直接的圆形的周长。 3、判断题的练习。 4、几个生活应用题的拓展练习。 分析:1)得出公式后几乎没有讲透圆的周长与已知条件的选择关系,所以学生开始做最简单的一样公式求圆的周长时会做的就只有个别同学。 2)时间把握上不太恰当。以至于后面的检测题没有完成。 总之,这是一节较成功的课,但需要注意的细节较多,还需要继续磨练。

讲义圆的周长和面积六年级.doc

第一讲圆的周长、面积 重难点分析 重点:圆周长、面积和弧、圆心角 难点: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 知识概括 一、圆的周长: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 1、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 3 倍多一些,这个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 值叫做圆周率,用字母表示。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在计算时,取 3.14(约等于)。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算出来的人是我国的数学家祖冲之。 (约1500年前,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他计算出圆周率在 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是世 界上第一把圆周率的值精确到7 位小数的人。) 2、如果用字母 C 表示周长,那么就有:C= d 或者C=2 r 3、圆是轴对称图形。 二、圆的面积:圆所占面积的大小。 1、用纸片剪成一个圆,把圆分成若干等份(偶数),剪开后,用这些近似等腰三角形的小纸片拼在一起。我们发现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于长方形。 长方形的宽为r,长为C 2 , 故面积为S=r C 2 r 2 2、圆的面积也可以写成: 1 2 C S d , S 4 4 2 试想:半圆的周长和面积? 圆的直径、周长、面积随着半径的变化有何规律? 三、弧、扇形、圆心角 1、弧:圆上A、B 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弧AB” 扇形: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两端的两条半径所围成的图形。圆心角:顶点在圆心的角。扇形大小和圆心角有关。

典型例题 1】 判断是否: 的半径有无数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的直径是半径的 2 倍。? ? ? ? ? ? ? ? ? ? ? ? ? ? ? ? ? ? ? ? ( ) 有无。? ? ? ? ? ? ? ? ? ? ? ? ? ? ? ? ? ? ? ? ? ( ) 的半径都相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直径 4 厘与半径 2 厘大。? ? ? ? ? ? ? ? ? ? ? ? ( ) 6、半径 2 分大。? ? ? ? ? ? ? ? ? ? ? ? ? ( ) 周率除以它的直径所得的商。 ( ) 的直径越周率越大。 ( ) 的半径是 3c m 是 9.42cm.( ) 2】 圆的大 5 倍,大( )倍扩大( )倍扩大( )倍 3】 半径6厘米半径8 厘米半径的比是( );直径的比是( )的 比是( )的比是( )。 组成环是多少? 4】 丝成一个直径 2( )米;如成一个正方形,正方 ( )米是( )平方米 5】 轮胎外直径 50 厘米,如果转 120 辆能行多少千米? (得数保留整千米)

梯形的面积计算

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梯形的面积计算 教学内容: 课本第14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填表、讨论等方法探索并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迁移前面学法,自主探究梯形上下底、高与平行四边形的底、高之间的关系,能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归纳能力,体会转化思想的价值。 3.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长新图形面积研究的策略意识,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习自信心。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梯形推导公式过程中梯形上、下底与平行四边形的底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预设3分钟) 1、出示梯形图形,说出各部分的名称。 拿出昨天晚上自己剪的梯形,同桌间说出图形各部分的名称。 2、揭示课题。 二、自学例6。 (预设17分钟) 1.自学。(预设5分钟) 导学单: (1)你能想办法求出梯形的面积吗?如何做? (2)小组交流。 刚才各组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交流,下面我们来看看各组的成果。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及时进行互动对话。总结出:转化是计算梯形面积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三、自学例7。 自学 导学单:(预设12分钟) (1)结合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我猜想可以把梯形转化成()来求面积。 (2)拿出昨晚剪的两个图行,自己拼一拼、算一算、填一填,再思考: (a)拼成平行四边形的两个梯形有什么关系? (b)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与梯形的上底、下底有什么关系?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与梯形的高有什么关系?每个梯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 (c)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怎样求梯形的面积? (d)小组交流。 点拨: (1)你是怎样想到把梯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的?那么,一个梯形的面积和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2)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与()的和;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梯形的()。 每个梯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 ) 梯形面积=平形四边形面积÷2 =()×高÷2 3.如果用s表示梯形的面积,用a、b和h分别表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那么你准备怎样用字母表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学生独立尝试,一生板演: 字母公式:s=(a+b)×h÷2 强调公式中的“÷2”,这儿的“÷2”能少吗?为什么? 四、练习(预设14分钟) 1、寻找合适的条件,求出图形中梯形的面积。(单位:cm) 教师提供课堂分层练习单 教师巡视,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2、想一想,填一填、

圆的周长教学反思(1)

《圆的周长》教学反思 本课的重点是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难点是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推导过程,主要是圆周率的理解及其推导。 本节课学生主要采取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在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促进他们的学习方法的养成,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其主要为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会分析,学会分工,学会分享。其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首先,我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探索出“用线绕”,“在直尺上滚”等直接测量圆的周长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出新的问题:“那我们能不能用这些方法测量出圆形跑道的周长是多少?在黑板上画上一个小圆如何测出它的周长?甩球出现的圆能量出它的周长吗?”使学生自己切实体会到“有些圆的周长没办法用绕线和滚动的方法测量出来”,从而再去探索新的方法,这使得下面的学习有了驱动力。我们说,要以学生为主体,其本质就是学生学习内驱力的唤醒和激发。 在接下来的引导中,我又较好地处理了圆的周长公式中,圆的周长与圆的直径的关系。探索圆的周长为什么要考虑到圆的半径或直径?有很多案例在这一点的处理上显得突兀。在这节课中,我提出“圆的周长和什么有关系呢?”当学生说出圆的周长与直径有关时,教师又进一步追问:“你觉得是和直径有关系,说说理由好吗?”这就唤醒

了原有的知识经验:圆的半径(直径)决定圆的大小。再接下来的猜想、探索、验证自然、顺畅,有了根基。 特别是在测量周长与计算周长与直径的比值这一环节中,我采用了小组合作法,小组同学有的测量,有的记录,有的用计算器计算。让学生在具体实验中,体会圆的周长是直径的三倍多一点,从而导入圆周率的教学,知道圆周率的相关知识。进一步推导出c=πd,c=2πr。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达到突破难点的效果,体现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的合作能力、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也可以得到发展。 同时,课堂上还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的作用。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画面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五年级数学上册 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教案 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 教学设计理念: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学生已有认知结构和经验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判断、推理等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发展水平。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我们前面学习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生:平行四边形垢面积是用割补法把它变成与它面积面积相等的长方形,由长长方形面积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生:三角形的面积是把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因为三角形的面积是这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由此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生:三角形也可以用割补法把它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也是这个平行四边形的一半。师:同学们能不能用学过的这些方法,设计一种推导方案,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呢? [评析:通过上面的教学揭示课题,提示学生可以把已学过的学习方法运用到新的学习情境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有解决问题的兴趣与信心。] 二、学生操作实验,主动探究 让学生先自己设计推导方案,再汇报交流 生1:我把梯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因为这两个三角形的高相等,所以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上底×高÷2,另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下底×高÷2, 由此推导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上底×高÷2+下底×高÷2。 生2:我把梯形分割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下底×高,三角形的面积是(下底--上底)×高÷2,所以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下底×高+(下底-上底)×高÷2。 生3:我把梯形分割成两个等高的小梯形,(把上面小的梯形倒过来和下面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因为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梯形的上底和下底的和,高是原来的一半,所以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下底+上底)×(高÷2)。 生4:我把两个相同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梯形的上底和下底,高没有变,所以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下底+上底)×高÷2 [评析: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操作,验证等活动,概括出一个计算程序,就是公式,教师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机会,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 三、比较分析,优化方法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梯形的面积教学反思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梯形的面积》教学反思 这节课最大的亮点是:有放有收,在发挥学生能动性的基础之上,在教师有目的引导下,学生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所以我在上这节课的时候,首先让学生回顾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如何推导的。提出问题:梯形是不是也可以像它们一样可以转化成已学过的几何图形呢?在学生讨论后发现有几种方法。进而让学生思考讨论:转化成的平面图形的面积与原来梯形的面积有什么联系,底和高又有什么联系?在集体汇报时对它几种方法的处理上出也不一样,重点分析了学生发现的第一种方法,一是因为大多数学生采用的都是这种方法,二是这种方法推导梯形的面积最容易理解、最简洁。第二种方法与第一种方法是一样的道理,只不过迸出的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第三、第四种方法,由于推导的过程较复杂,在课堂上让选择这种方法的同学也交流了,但没有展示其推导过程。教师用一句话,把这几种方法都肯定了,不管用哪种方法来推,都能推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上底+下底)×高÷2。 这节课存在的不足之处: 第一,在学生想办法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后,没有对同学按所选的方法不同而分组,导致在讨论拼成的图形或分成的图形的面积、底和高与梯形的面积、底和高之间的关系时,浪费了时间,讨论不深刻。 第二,由于时间关系,第二、三、四种方法没有展示公式推导

过程,只是用语言描述了。从学生的反映可以看出,学生听不明白。如果能在课件中展示出来就更好了。 反思教学,在推导公式的过程中,先汇报计算方法和结果,再展示思考方法,接着讨论这种方法的合理性,是否能用这种方法解决全部梯形的面积计算,进而得出梯形的面积公式。从教学效果看,大部分学生能运用初步形成的转化的思想将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转化为已经尝过的平行四边形来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学生在汇报时还有一种方法是将梯形运用割补法将梯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然后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整体来看不如前几节课效果好。仔细分析原因如下: 一是学生的准备不充分(部分学生没有准备梯形图形),导致参与面小,效果不理想。 二是学生的表达能力欠佳,不能将自己的发现从数学角度和思维方法表达出来,数学教师长期要培养学生的一种数学学习的品质。 三是学生的个性没得到张扬,受教学时间限制,有的学生没有完成推导梯形面积的过程。

圆的周长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圆的周长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不必面面俱到) l 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 l 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为什么学本节内容),不仅要思考其他内容对本节内容学习的帮助,本节内容的学习对学科体系的建立、其他学科内容学习的帮助;还应该思考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对学生学科能力甚至综合素质的帮助,以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影响等。 教材从生活情境入手,通过让学生思考自行车绕圆形花坛骑一圈大约有多少米,引出圆的周长的概念。接着让学生思考:如何求一个圆的周长,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测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测量几组圆的直径和周长,自主发现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值,从而引出圆周率的概念,并总结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在本节内容中,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利用实验的手段,通过测量、计算、猜测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验证猜测等过程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计算方法。 在本教学设计中,对教材内容呈现形式上做了略微的改动。本设计从周长引入本课教学,这样可以加深圆的周长和其他以学图形周长在计算的联系和区别。用直的线围成的图形的周长求周长是几条直的线段长之和,而圆这个曲线围成的图形的计算方法是化曲为直。 学情分析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但不需要格式化,不必面面俱到) 教师主观分析、师生访谈、学生作业或试题分析反馈、问卷调查等是比较有效的学习者分析的测量手段。 l 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主要分析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要形成本节内容应该要走的认知发展线,即从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经过哪几个环节,最终形成本节课要达到的知识。 l 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可能是知识基础不足、旧的概念或者能力方法不够、思维方式变化等。 在三年级上册学习了周长的一般概念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圆的周长计算。 教学目标

圆的周长以及面积计算知识点汇总

设数计算 1、一个圆的直径扩大2倍,它的半径扩大()倍,它的周长扩大()倍。面积扩大() 2、两个圆的半径的比是2:3,它们直径的比是(),周长的比是()。面积比是() 3、圆的半径增加3倍,周长增加()倍,面积增加()倍。 4、圆的半径增加20%,周长增加()%,面积增加()% 运用: 1、小圆半径2厘米,大圆半径6厘米,小圆半径是大圆半径的(),小圆直径是大圆直径的(),小圆周长是大圆周长的(),小圆面积是大圆面积的(), 2、圆的半径增加2厘米,直径就增加()厘米,周长增加()厘米。 3、大圆半径是小圆半径的3倍,大圆的面积是84.78平方厘米,则小圆的面积是() 4、大圆半径是小圆半径的2倍,比小圆面积多12平方厘米,小圆面积是() 关于半圆的计算(公式C半圆=∏r+2r=5.14r) 1、在一张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纸片上画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半径是( )厘米;如果画一个最大的半圆,这个圆的半径是()厘米。 2、在长6分米,宽4分米的长方形中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周长多少分米? 3、在长6分米,宽4分米的长方形中画一个最大的半圆,半圆的周长多少分米? 4、在长10分米,宽8分米的长方形中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 5、在长10分米,宽8分米的长方形中画一个最大的半圆,半圆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 6、一个半圆形的花坛,它的周长是56.52米,求它的面积是多少? 7、一个半圆的周长是10.28,它的直径是多少? 8、一个养鸡场,一面靠墙,里一面用篱笆围成一个半圆,半圆的直径是6米,这个篱笆有多长? 关于圆环的计算(算准半径,直径) 1、一个池塘的周长是251.2米。池塘周围是一条5米宽的水泥路,在路的外侧围着栏杆, 2、在圆形喷水池的周长是62.8米,在离水池边2米的地方围着栏杆,栏杆长多少米?其他题 1、一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一条直角边长3厘米,以另一条直角边为直径所画圆的面积是多少? 2、一种压路机前轮直径1.5米,宽2米,如果每分钟滚5圈,他每分钟前进多少米,每分钟压路多少平方米? 3、把一个圆平均分成1000个完全相同的小扇形,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比原来多10厘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4、在半径是3厘米的圆中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5、一只大钟的分针长80厘米,它的针尖一昼夜能走多少米?

梯形面积计算教学反思

梯形面积计算教学反思 梯形面积计算教学反思 梯形面积计算教学反思一 《梯形的面积》这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去理解和掌握梯形面积计算公式,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从操作中掌握方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一、动手操作,感知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动手操作,分别将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梯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沿高的中线分割成两个梯形三种方法,并比较每个梯形与所拼成的图形各部分间的.关系,然后学生同时在操作中向学生渗透切割、平移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和感知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个个都很积极、很投入地动手操作,极大调动了学生思维活动。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但课堂上学生活动的时间不够多,这是本课中的缺憾。 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培养合作精神 在这节课中,探讨梯形面积公式中的“除以2”是怎么来的?在探讨这个问题时,我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在讨论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既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又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对公式记得也牢固。

三、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新课程非常重视学生在活动中身临其境的体验。让学生运用所学梯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这点在本节课中做得还不够。在时间许可的情况下,应该多补充一些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尝到应用知识的快乐,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此外,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在教学中存在不足。例如学生在回答问题时,采用齐答的办法,为了节省时间没有彻底了解中下学生的掌握情况。今后要注意在教学中避免运用这种方法。还有个别同学发表了自己的错误想法,我就直接给驳回,没有让学生自己找到自身的错误所在。 梯形面积计算教学反思二 在经历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的体验基础上,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新知,并引导学生从不同途径验证,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课堂生动活泼,效果显着。具体情况如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我先出示了一个梯形,引导学生简要复习梯形的基本特征和各部分的名称,然后直接抛出探究任务:梯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呢?你能用学过的方法把梯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从而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吗? 学生对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还是有很高的兴趣的,所以马上就自发组合成探究小组。

小学:《圆的周长》教学反思

小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教学设计(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教学反思 / 小学教学反思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圆的周长》教学反思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学习教案中的内容,提升自我能力、提升个人素质、提升德智体美劳等作用,本教学反思资料适用于小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圆的周长》教学反思一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基础上,在学习了圆的初步认识,知道圆心、半径、直径及圆的特性的基础上,进而学习圆的周长的。 本课的重点是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难点是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推导过程,主要是圆周率的理解及其推导。 探索圆周长计算这一环节:一方面,通过小组合作式的测量活动,使学生自主创造出“测绳”和“滚动”两种测量圆周长的方法,丰富了学生的课堂活动,另一方面,通过对两种测量方法的反思及评价,让学生感受到“测绳”和“滚动”这两种方法的局限性,引导学生探索“计算公式”的心情,为继续研究圆周长的计算作好了铺垫。让学生猜想圆的周长可能与圆的什么有关?是直径的多少倍?进一步激起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然后让学生利用准备的学具,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进一步证明自己的猜想是否具有合理性、科学性。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帮助,学生把自己研究的成果进行交流,发现了规律: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

倍多一些,这是本课的难点。整节课下来,学生学习效果较好,我想,这得益于事先让学生准备的教具比较充分,得益于学生的动手操作,也得益于提出的问题引起了学生的思考。这次课后,我深切的感受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本质就是激发和唤醒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思考。 《圆的周长》教学反思二 1、本节课有两个难点:如何测量出圆的周长?发现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 2、首先,以旧有知识正方形的周长知识为铺垫引出圆周长知识,并让学生动手摸一摸圆的周长,初步感知周长是一周的长度,增强对圆周长的感性认识,了解之间的区别,前者是线段求和,后者是曲线求长, 3、学生发现尺不能直接测量出圆的周长。从而使学生想出用测绳、用滚动等方法化曲为直。 这节课学生通过量、饶、滚找出周长和直径的倍数关系,用计算器把测量的周长和直径的倍数关系算出,填写报告单,观察数据发现倍数关系,最后概括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 4、练习设计应该具有层次性、针对性和综合性,既有帮助学生理解圆的周长、圆周率概念的练习,也有让学生运用公式直接计算圆的周长的练习,还有让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综合性练习.

第12讲-圆的周长和面积

【例1】如图12-1,一个半径为8的轮子沿着一个半圆的直径滚动直到它撞到半圆上(半圆的半径为25).问轮子不能接触到的 直径有多长 答案:20 【例2】已知AB=40厘米,图中的曲线是由半径不同的三种半圆弧平滑连接而成,那么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取) 答案:628 【例3】如图12-7,在直径为12厘米的大半圆纸片上剪掉两个完全相同的小半圆,再在剩下图形中剪掉一个最大的小圆.剩下 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答案:

【例4】如图12-9,一个半径为10cm的圆沿图中“凸”字形的内壁滚动“凸”字形的一圈又回到原地.圆扫过的面积是多少平 方厘米 答案:7699 【例5】将四个圆如图12-14方式安排,已知圆A的半径为12cm、圆B的半径为10cm、圆C的半径为8cm、圆D的半径为6cm.请 问圆中涂灰色部分的面积总和与涂黑色部分的面积总和的 ) 差为多少平方厘米(∏=22 7 答案:1584 7 【例6】如图12-16所示,AB是半圆的直径,O是圆心,弧AC=弧CD=弧DB,M是弧CD的中点,H是弦CD的中点.若N是OB 上的一点,半圆的面积等于12平方厘米,则图中阴影部分 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答案:2 随堂练习1 (1)如图12-4,用粗绳围上面的一个半圆,用细线围下面三个半圆. 请问粗绳与细线长度之差为多少厘米 (2)手工课上,小红用一张直径是20厘米的圆形纸片剪出如图12-5所示的风车图案(空白部分),则被剪掉的纸片(阴影部分)的 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取) (3)如图12-6,图中有半径分别为5厘米、4厘米、3厘米的三个圆,两小圆重叠部分A的面积与阴影部分的面积相比,哪个大 随堂练习2 (1)如图12-11,正方形边长为1,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梯形面积公式计算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梯形面积公式的计算 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七册74—7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使学生通过探索活动,体验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会用梯 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方法过程目标:运用转化的思想,理解梯形与其它图形之间的联系;学会如何将未知 图形转化成已知图形,并巩固这一思维方法,逐步形成这种思考问题的习惯。 3.情感态度目标:体验公式推导过程中的乐趣;学会参与、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每人准备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1、指名让学生说说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课件出示公式)并讲讲怎样推导三 角形的面积公式的。 2、练习(出示) 口答下面各图形的面积。(单位:厘米) (二)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师:前不久,我们学校开展“植树护绿”活动,四年级同学要在劳动实践基地的一块空地里 种桃树,你们看看这块地的形状近似于那种平面图形呢?(课件显示图) 师:谁能指出这个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各是多少?(指名回答) 师:如果每棵桔树占地4平方米,那么这块地里能种多少棵桔树呢?(让学生思考一下) 你认为应该先求什么?(指名说说,引入新课。) (三)小组学习,解决问题。 师:梯形面积怎么计算呢?它是不是也有公式呢?下面就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想办法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看一下合作要求:(课件出示) 合作要求: (1)想一想:我们已经学过哪几种图形的面积公式? (2)试一试:把梯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 (3)比一比:转化成的图形的各部分跟梯形的各部分有什么关系? (四)探索解决问题办法,并尝试转化 1、引导学生提出解决问题方案 我们在学习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时,采用了割补的方法、拼摆的方法,把要研究的新图形转化为已经会计算面积的图形,再利用已学过的图形推导出新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现在我们又要计算梯形面积,怎么办呢?

梯形的面积计算教学反思

《梯形的面积计算》教学反思 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把课堂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策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学、会学、善学。[教学片段] 探究梯形面积计算公式 (一)提供材料,自主探究 师介绍学具:大家手中都有1号、2号、3号3个梯形,你发现他们是怎样的梯形?同桌比较一下,1号梯形是否完全相同?你是怎么知道的?2号呢?3号呢? 1、提出建议:现在同桌一组合作,用2人手中的梯形可转化成什么图形? 并且思考: (1)转化成的图形与梯形面积有什么关系? (2)转化成的图形的底边与梯形有什么关系? (3)转化成的图形的高与梯形有什么关系? (4)怎样求梯形的面积? 2、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学生小组讨论,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参与,了解情况。 (二)汇报交流,归纳总结 1、学生汇报结果,教师深化点拨 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的成果。 (1)重点交流:展示转化成平行四边形的推导方法:(直角、一般、等腰在一张PPT上) ★你转化成的是什么图形?个别演示,学生边说转化过程边动手演示。(强调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 ★师追问:哪组用也转化成平行四边形的?你们用的是几号梯形?(请同学将直角、一般、等腰2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展示在黑板上) ★电脑演示转化过程;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成了平行四边形。(板书:平行四边形 ★转化后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梯形的面积之间有什么联系?(板书:2个梯形的面积)

★转化成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梯形又有什么关系? (板书:底上底+下底高高) ★多媒体演示推导过程。得出2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最后得出一个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追问:为什么要除以2? 师小结:大家用2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成了相应的平行四边形,并找到了梯形与转化的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推导出了面积公式。有哪个小组法转化成其他图形的? (2)(展示转化成长方形的推导方法) 学生边说转化过程边动手演示:把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拼合在一起,将其中的一个直角梯形旋转,使直角梯形两条一样的边完全重合,拼合成一个长方形。找联系:拼出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的一半;拼出的长方形的宽相当于梯形的高。 得出推导公式: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2×高。 (3)展示转化成两个三角形的推导方法: 师:刚才我发现有一个小组的同学的转化方法,和大家的都不一样。你们想知道他是怎么转化的吗?(指那个同学)你给大家说说。 生:我把一个梯形分成了两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底相当于梯形的上底,另一个三角形的底相当于梯形的下底,三角形的高相当于梯形的高,因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师:看来,他们把梯形用分割成2个三角形得出了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在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这是本节课的重点环节。教师放手让学生从自己的思维实际出发,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对问题进行独立探索,讨论,交流,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或正确或错误的思维过程。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共同发展。在此过程中,教师只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景,协作,会话,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的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六年级圆周长与面积的计算(习题)

【基础知识训练】 例1、填表 例2、剪圆问题 在一个长6分米,宽2分米的长方形内剪一个最大的圆,圆的直径是(),周长是(),面积是()。最多可能剪()这样的圆。 例3、组合问题的求解,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12cm

例4、把一个圆平均分成若干个小扇形,再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是9.42 dm,周长是24.84dm。这个圆的周长是(),面积是()。 例5、一辆自行车轮胎的外直径为72cm,如果平均每分钟转100周。通过一座2260.8m的大桥,需要几分钟? 例6、一个圆形花坛,直径5米,在它周围有一条宽1米的环形鹅卵石小路,小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例7、用一根长16dm的铁丝做一个圆形铁圈接头处是0.3dm,这个铁圈的直径是多少dm?

【基础巩固】 一、填空。 1、如果圆的半径扩大2倍,那么圆的直径扩大()倍,那么圆的周长扩大()倍。 2、一个车轮的直径为55cm,车轮转动一周,大约前进()m。 3、当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为4厘米时,画出圆的周长是()厘米。 4、两个圆的半径分别是3cm和5cm,它们的直径的比是(),周长的比是(),面积的比是()。 5、一个圆的半径扩大2倍,它的周长扩大( )倍,面积扩大( )倍。 6、一个环形的外圆直径是10cm,内圆直径是8cm,它的面积是()cm2。 7、用一根12.56分米的铁丝弯成一个圆形铁环(接口处不计),铁环 的直径是()分米,面积是()平方分米。 二、判断。 1、直径总比半径长。() 2、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3、一个圆的面积和一个正方形的面积相等,它们的周长也一定相等。 () 4、半圆的周长是这个圆的周长的一半。() 5、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直径是最长的一条。() 三、选择。 1、下面各图形中,对称轴最多的是()。 A、正方形 B、圆 C、等腰三角形 2、一个钟表的分针长10cm,从2时走到4时,分针走过了()cm。 A、31.4 B、62.8 C、314 3、一个圆的周长是31.4分米,它的面积是()平方分米。

梯形面积计算公式(二)

梯形面积计算公式(二) 教学内容 梯形面积计算的应用。课本165页例1,练习三十九的第5-10题。 教学目的 1.进一步熟练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解答有关的实际应用问题。 2.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提高解题正确率。 教具准备 卡片、沟渠的实物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梯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为什么与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相似,也得÷2? 2.面积常用的计量单位有哪些?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填写练习三十九的第6题。 3.口答:(以卡片出示) (1)求梯形的面积: ①a=3 b=6 h=4 ②a=12 b=18 h=6 ③a=9 b=10 h=0.4 (2)求三角形的面积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①a=4.2 h=10 ②a=5 h=12 ③a=98 h=20 4.认识沟渠的实物模型,横截面的意义以及各部有关名称

与梯形有关部分名称的对立。 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梯形面积计算的实际应用。 二、新授。 1.例题教学。 一条新挖的渠道,横截面是梯形,渠口宽 2.8米,渠底深1.2米,它的横截面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读题后,让学生说说题中各已知条件的实际意义,然后让学生试算在本子上,师巡视,针对性指导。 (2)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板演:a=2.8米b=1.4米h=1.2米 (2.8+1.4)×1.2÷2 =4.2×1.2÷2 =2.52(平方米) 答:它的横截面面积是2.52平方米。 师生共同质疑: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是运用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求积的?(路基和拦河坝) 2.练一练:课本练习三十九的第3题。 三、练习。 1.课本练习三十九第7题。 2.课本练习三十九第8~10题。 3.铁路路基的横截面是梯形,它的上底是3.8米,下底比上底多1.8米,高1.5米,求它的横截面面积。 (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梯形教学反思

《梯形面积的计算》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借助多媒体的演示,小组合作、操作实践等手段,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形象,给学生一个创新的空间。学生动手实践、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操作中,掌握方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通过观察、分析、推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分析与推理能力。 (一)学生动手操作,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中,我让学生动手操作,分别将三组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并比较每一个梯形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各部分间的关系,在操作中同时向学生渗透旋转、平移的方法,让学生体验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个个都很积极,动手操作,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真正的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在这节课我运用了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和动手实践,为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倡导运用新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本节课,我采用小组讨论方式,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让学生清楚梯形面积公式中的“除以2”是怎么来的?学生在实践中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三)体现了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数学来自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本课的课后延伸,学生就

得到很好的实践,解决了生活中物体的面积,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实用性,同时也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既是在学数学,也是在用数学。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利用梯形面积公式解决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最后看书置疑,查漏补缺。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发现公式,并能正确的运用公式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产生思维火花的碰撞,从而让学生获得个人的体验和独特的感受。

圆的周长教学反思20篇

圆的周长教学反思20篇 圆的周长教学反思(一): 几年来,我们二小数学教研一向以同课异构的方法进行公开课教学与教研。所谓同课异构,指的是上同一节课用不一样的教学设计进行教学。一节课下来,教师们展现了自我的个人魅力,构成了自我独特的教学风格。 我一向在思考一个问题,如果用同课同构,即同年段教师进行团体备课,上同一节课用同样的教学设计进行教学,是否更能节省教研时间,共享教学资源的研发。而在同样的教学设计实施中,加以自我个人魅力,并不断进行教学设计的改善,是否更能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经过我们几个年段教师的讨论,我们决定在年段公开课中采用同课同构这一方法。我们以《圆的周长》这一课进行团体备课,并于10月29日这一天由三位教师连开了三节课。 精彩的课堂来自精彩的预设,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它需要教师课前做出周密的策划,这就是对教学的预设。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再好的预设,也无法预知课堂教学中的全部细节。但要有精彩的课堂生成,我们必须作精心的预设。生成,离不开科学的预设:预设,是为了更好地生成。一堂课前,我们总会精心设计每一节课,而教学的每个设计、每个活动都离不开课前预设。预设时,我们

要直面学生的数学现实,即:多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设计教学,确定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因为仅有在预设上多下功夫,理智地认识生成,才能更好地解决课堂生成的问题。新理念指出: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课堂教学应当焕发生命的活力。生命状态的数学学习是生成的数学学习,它不该根据预设教案按部就班进行,而是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进取性,随着数学活动的展开,教师、学生的思想和教学文本不断碰撞,创造火花不断迸发,新的学习需求、方向不断产生,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这就是生成的课堂教学。在这样课堂上,学生才有更多的机会用自我的独特方法去认识体验所学知识,同时还伴随着许多意外的发现。我们备课的重点就这样放在了精彩的预设。 第一节课纪教师努力创设平等、民主、安全、愉悦的教学环境,激趣引入、演示操作、指导学生合作探究周长的计算方法,力求让学生经历科学发现的完整过程。纪惠玲上完一节课,我们立刻在叶福泉教师的指导下共同探讨。李维准教师之后上了第二节课,针对纪教师上节课的不足处怎样引导学生猜想圆的周长与直径有关系?,他做了一个简单教具:细绳一端绑着一个物品,甩动成圆形,细绳短,圆小,圆的周长就小,细绳长,圆大,圆的周长就大,体会细绳也就是半径与圆周长的关系,从而体会到直径大周长就长,直径小周长就短的道理。而其他的教学细节也更趋完美了。午时,我之后上第三节课,压力真的是很大。为了解决上午两节课精彩有余练习不足的弱点,我大

圆的周长和面积复习教案

圆的周长和面积复习课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进一步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2、能运用圆的知识熟练、正确解答有关圆的周长和面积的问题。 3、建立知识间的联系,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培养学生灵活全面的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4、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学习习惯。 教学设计思想: 复习课是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已学过的知识,建立知识间的联系,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课型。复习课不同于练习课,复习课虽然要继续训练解题的技能技巧,但其更重要的任务是把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把原来分散学习的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它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稳定、清晰的核心概念,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便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也为以后学习新概念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应该复习第几单元的知识了你们还有印象吗我们大家一起来回顾。 二、回顾整理本单元的知识点, 1怎样求圆的周长怎样求圆的面积 2、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3、怎样求圆环的面积 4、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对我们学习的启示。(转化思想) 5、学生交流:在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时怎样能够提高计算速度 、走进美丽的数学城堡

(一)第一关 1、一个圆形花坛的直径是20米,这个花坛的面积是(),周长是()。 2、要画周长是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 3、一块边长是4分米的正方形铁板,剪下一个最大的圆,圆的面积是 ()。 4、小圆半径3厘米,大圆半径4厘米,小圆周长和大圆周长的比是 (),面积比是()。 (二)第二关:数学诊所 (1)两个半圆一定能拼成一个圆。() (2)半径是2厘米的圆,周长和面积相等() (3)大圆的圆周率比小圆的圆周率大。() (4)半圆形纸片的周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 (5)把半径3厘米的圆等分成十六份,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长。() (6)—个圆的半径扩大3倍,这个圆的周长也就扩大3倍。()(7)—个圆的半径扩大4倍,它的面积扩大8倍。()(三)第三关:求下面的周长和面积。 (四)第四关:智慧岛 (1)1、在一个长10dm,宽7dm的硬纸板里剪半径是2dm的圆,可剪( )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