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题2 大气运动规律

专题2 大气运动规律

专题2 大气运动规律
专题2 大气运动规律

下图中四条曲线分别表示北美、南美、澳大利亚和非洲四大陆西岸纬度0°~40°范围内年降水量分布状况。读图回答1~2题。

1.表示北美大陆西岸降水状况的是()

A.①曲线B.②曲线

C.③曲线D.④曲线

2.M对应的地点年降水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低,蒸发旺盛

B.盛行东北信风,水汽含量少

C.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D.沿岸有势力很强的寒流流经,降温减湿明显

3.读下图,下列关于该天气系统说法正确的是()

①甲为暖气团②乙的气流性质为温暖湿润③该天气系统为冷锋④过境带来连续性降水⑤可能形成北方夏季的暴雨

A.①③④B.①②⑤

C.②④⑤D.②③⑤

下图为1961~2010年浙江省年降水量距平逐年变化图(单位:mm),读图回答4~5题。

4.根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961年以来,浙江省降水量呈周期性的波动变化

B.1961年以来,浙江省降水量最少的10年是1991~2000年[来源:Z_xx_https://www.doczj.com/doc/7610057962.html,]

C.2010年,浙江省平均气温可能达到21世纪以来的最大值

D.2002年,浙江省日照时数可能低于常年平均值

5.2010年,浙江省年降水量比常年大,关于其原因,说法不正确的是()

A.浙江省受全球变暖趋势的影响,暴雨天气增多

B.春季,受南北气流交汇的影响,锋面活动加剧,降水较往年多C.夏季,副高脊线在28°N~30°N停留时间长,梅雨期较长

D.冬季,受强冷空气频繁南下的影响,暴雨天气较往年多

读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示意图,回答6~7题。

6.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由南向北排序正确的是()

A. ②①③④

B. ②③①④

C. ④③①②

D. ④①③②

7.有关图示气压带和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风带a和c之间的区域终年温和湿润

B. 气压带M和风带b交替控制下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C.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与气压带M无关

D. 南亚夏季风的形成与风带c的北移有关

下图为我国沿26°N 1月平均气温曲线图。读图回答8~9题。

8.⑤地比④地气温高的原因是()

A.⑤地海拔低,气温高

B.⑤地受暖气团控制的时间长

C.⑤地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晴天多

D.⑤地降水多,大气的保温效应好

9.有关图中各地气温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地气温日较差大于③地

B.7月,②地等温线向南凸出

C.⑤地气温年较差小于③地

D.1月,②地等温线向北凸出

分析世界上四个城市的气候资料,回答10~11题。

10.下列城市,其气候特征分别与表中①~④四城

市相对应的是()

A.罗马、伦敦、上海、石家庄

B.开普敦、巴黎、南京、北京

C.雅典、芝加哥、广州、乌鲁木齐

D.旧金山、匹兹堡、成都、哈尔滨

11.关于四城市所处自然带的判断,正确的是()

A.①—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②—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③—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④—温带草原带

C.①—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③—热带雨林带

D.②—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④—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下图示意一天内不同时刻沿水泥混凝土面层(指路面最上层)深度变化的温度变化状况。读图回答12~13题。

12.关于图示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泥混凝土面层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递减

B.14:00水泥混凝土面层10 cm深度处的温度最高

C.表层温度逐渐向下传递,其最大深度为20 cm

D.水泥混凝土面层温度日变化随深度增加而递减

13.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水泥混凝土比热容小,不适宜做路面建筑材料

B.表层剧烈的温度变化会导致路面开裂,铺设水泥混凝土路面应做防裂处理

C.铺设水泥混凝土路面是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有效方法

D.一天中10:00~14:00水泥混凝土表面增温最快,应进行洒水降温

下图示意地球上五个不同地区(都位于沿海)受气压带和风带影响的状况。读图回答14~15题。14.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图中五地最可能分属于()

A.两种气候类型B.三种气候类型

C.四种气候类型D.五种气候类型

15.图中五地所属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是()

①主要分布在大陆东岸②主要分布在大陆西岸

③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④主要分布在中高纬度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16.下图为某地一年中气温日变化的分布图(单位:℃)。读图回答(1)~(3)题。

(1)该地气温日较差最大值出现的月份和日较差最大值分别是( )

A.2月11℃B.3月9℃

C.4月6℃D.12月5℃

(2)有关该图所在区域叙述正确的是( )

A.气温最高值没有出现在7月,可能是因为7月降水多

B.从气温变化特点看,图示地区一定在南半球

C.图示地区的气候类型在欧洲分布最典型

D.6月该地区上午升温慢,下午降温快

(3)图中能够说明该地气候干燥时陆地吸热增温迅速的时段是( )

A.1月0~6时B.3月7~12时

C.7月9~15时D.10月12~18时

17.下图为四个地区(都位于大陆西岸)受气压带和风带控制时间的坐标图。读图回答(4)~(5)题。(4)下列四地对应的气候类型正确的是( )

A.①地为热带雨林气候

B.②地为地中海气候

C.③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D.④地为热带草原气候

(5)下列有关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地纬度最高B.②地气候最干旱

C.③地适合种水稻D.④地为森林带

18. 读昼半球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6)~(8)。

(6)此图表示(1或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判断理由是

。(7)该季节②处的气候特征是,若①地风速在两天内迅速增大,则长江中下游地区会出现天气。

(8)③、④两处都是气候。

19.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英国《每日邮报》2011年8月22日报道,俄罗斯将修建一条横穿白令海峡的隧道以供火车通行,从而用铁轨将欧洲、亚洲、北美洲三大洲串联成一体。

材料二白令海峡隧道两端分别在俄罗斯的乌厄连(66.2°N,169.8°W;海拔3米)和美国的诺姆(64.5°N,165.4°W;海拔4米)两座城镇,整个海底隧道长约106千米。白令海峡海底隧道的修建将耗资120亿美元。

材料三串联欧、亚、北美三洲的铁路规划示意图,白令海峡海底隧道示意图,诺姆、乌厄连气候统计图。

(1)与诺姆相比,乌厄连的气温有何特点?并解释原因。

(2)分析诺姆、乌厄连两地降水差异。

(3)分析造成“海底隧道”造价昂贵的自然原因。

20.下图为东海部分地区图。读图回答问题。

指出图中乙岛3月平均气温与9月平均气温的差异,并说明理由。

易错起源1、气候要素分析

例1.下面的左图和右图分别为世界上两个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甲、乙两地气候类型不同,但年降水量都很多,其共同的影响因素是()

A.纬度B.地形

C.大气环流D.洋流

(2)关于甲、乙两地气候特征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降水的季节变化都很大

B.多雨期与高温期都一致

C.多雨期的盛行风向都相同

D.少雨期的主要原因都是盛行陆风

(3)关于甲、乙两地自然和人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地水热充足,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均为水稻种植业

B.两地河流径流量大,航运条件都很优越

C.两地都位于两大板块交界地带,多火山、地震

D.两地都容易受到旱涝灾害的威胁

点睛:高考中常见的气候要素有气温、降水、气压、风等。在分析影响各种气候要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前提条件。

1.影响气温的因素

位置

①纬度位置:一般而言,纬度与气温成反相关

②海陆位置:(同纬度地区比较)夏季,受海洋影响大的地区气温较低;冬季,受海洋影响大的地区气温较高

大气

①锋面活动:冷(暖)锋过镜前、过境时、过境后对气温的影响

②天气状况:(同一地区的相邻时段比较)白天多云气温较晴天低;夜晚多云气温较晴天高

地形

①海拔:海拔每上升100m,气温下降0.6℃

②高大地形:对冷空气起到屏障或堆积作用

如果是开口直接朝向冷空气来源的山谷,其气温比同纬度地区低;否则反之。有高大地形阻挡冷空气的山间盆地、河谷气温比同纬度偏高

③坡向:(山地同一高度)阳坡比阴坡气温较高

背风坡因焚风效应气温较高,尤其是冬季

其他

洋流:(同纬度不同地区比较)暖流增温;寒流降温

植被:(一般用于小范围比较)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白天气温略低,晚上气温略高

水文:(一般用于小范围内比较)湖区、库区、沼泽、湿地等由于比热容大,白天气温略低,夜晚气温略高

人类活动:如城市热岛效应、大气的温室效应、营林与毁林、兴修水库等

2.降水三条件

凝结核:高中阶段用得比较少,“城市热岛”中提及

3.影响气压高低的因素

(1)海拔:同一地点,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2)气温:同一水平面上,气温高则气压低,气温低则气压高;

(季节:因海陆存在热力性质差异,所以海陆间气温与气压随季节发生变化。北半球夏季,陆地上形成低压,海洋上形成高压;冬季相反。)

(3)大气垂直运动:上升气流处往往气压比同一水平面略低;下沉气流处相反。(大气水平运动:同一水平面,大气从高压流向低压,即形成了风)

4.影响风力大小的因素

(1)气压梯度力大小(决定性因素);

(2)摩擦力大小(取决于下垫面性质:如地面平坦开阔、海面上的摩擦力小;植被多、地形起伏大则摩擦力大);

(3)地形:山谷口的狭管效应;

(4)距高压中心的距离。

5.影响湿度的因素

由当地降水量和蒸发量共同决定。

6.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

(1)太阳高度角(纬度):太阳高度角越大,太阳辐射越强;如中午的太阳辐射强度比早晚的强;

(2)海拔高度: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太阳辐射越强。如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

(3)天气状况:晴天云少,太阳辐射强。如四川盆地多云雾、阴雨天气,太阳辐射削弱强,成为我国太阳辐射最低值区;

(4)大气干洁程度:大气干燥、洁净,则太阳辐射强。

1.解读试题,看试题要求;

2.回顾影响气候要素的因素,逐一分析,将不符合试题要求的因素排除;在此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试题中所提供的信息。一般来说,试题中不会提供无用的信息,如果在解题过程中没有使用上材料中的信息,往往意味着该题解答不完整、甚至错误!

3.将符合试题要求的因素按影响的重要性,逐一罗列。如果是组织非选择题的答案,则需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完整性、准确性。

易错起源2、气候类型判读

例2.下图是40°N亚欧大陆的1月和7月气温变化曲线图及各地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1)~(3)题。

(1)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

A.A地冬季降水较夏季偏多

B.B地内河航运发达

C.C地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D地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2)有关D地叙述正确的是()

A.是我国首都所在地

B.位于黄河流域

C.春旱、土地次生盐渍化问题比较突出

D.水稻是该地主要的粮食作物

(3)图中D地气温年较差大于E地的原因是()

A.山地地形的影响

B.沿岸寒流的影响

C.大气环流的影响

D.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影响

点睛:按试题情境划分,气候类型判读可分为三大类:

1.统计图表型——通过对各种气候资料统计图表的判读,考查气候类型的特征、分布和成因。大体有以下12种:

(1)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图1 (2)气温和降水点状图(图2

(3)气温和降水折线图(图3)

(4)气温和降水变率范围图(图4:①热带雨林气候、②热带草原气候、③热带沙漠气候、④温带季风气候、⑤亚热带季风气候、⑥亚寒带针叶林气候、⑦苔原气候)。

(5)气温和降水单元格图(图5:a温带季风气候、b南半球亚热带季风气候、c热带雨林气候)

(6)气温和降水雷达图或玫瑰图(图6)

(7)气温和降水立体图(图7)

(8)气温和降水等值线图(图8)

(9)气温和降水“工”形图(图9)

(10)降水量和蒸发量组合图(图10)

(11)气温和降水曲线图(图11)

(12)气温和降水条形图(图12)

通过以上图表的归纳、总结,应知道判断气候类型的“气温”“降水”要素分别可以拓展为年平均气温、1月月均温、7月月均温、气温年较差等因素;年降水总量、降水季节变化、降水突变情况等因素。2.分布图型——通过对气候类型的分布图,考查气候类型的特征、分布、范围(大小)和成因。

3.图文组合型——通过文字资料、各种组合图像考查气候特点、分布和成因,以及与气候相关的各种人类活动(如气候资源及其利用、气象灾害及其防御)和各种自然景观的联系等。

气候类型判断的思路

不同气候类型的形成、分布及特点受特定的地理条件影响,因此,在判断气候类型时,要从其所处的特定环境着手分析。具体思路如下:

易错起源3、与天气、气候相关的描述

例3.读南美洲部分区域气候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

A.;

B.。

(2)图中受单一气压带控制而形成的气候类型是、(填字母);受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而形成的气候类型是(填字母)。

(3)简述C、D两种气候的特征。

(4)C、E两地气候类型相同。C气候区面积广大,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睛:简述E地气候类型的成因。

1.天气及天气变化的表达要素

包括温度、湿度、风力和风向、阴晴、气压等。

2.气候的特征描述及比较

(1)说出该气候类型的名称(如题干中已经说明,则没必要再补充);

(2)气温:整体的高低;气温年较差(终年高温、终年严寒、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极值(哪月气温高、哪月气温低);

(3)降水:全年降水量的多少;降水量的年变化大小(全年多雨型、全年少雨型、夏雨型、冬雨型);

(4)降水和气温的组合情况。

注意事项:

(1)在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的比较时,尤其要抓住气温和降水的年际变化的特征;

(2)在具体气候特征描述时,针对特殊区域还要抓住光照(太阳辐射)、风、云等气候要素。如描述青藏高原的气候特征时,强调“高寒”,具体描述为:终年气温低、降水少、太阳辐射强。如描述南极洲气候特征的三个核心词:严寒、干燥、烈风。

3.某地区某季节气温(降水量)分布特点

(1)气温(降水量)高低(总体);

(2)变化趋势;

(3)极值的位置;

(4)该区域各地的气温差距。

4.描述等温线(等降水量线)走向的规范用语

与海岸线平行;与某山脉平行;与等高线平行;与纬线平行(东西走向);南北走向;

如果等值线较长且有弯曲,一定要注意分段描述,如东南-西北;西北-东南走向等。

准确描述气候特征

1.关于气温描述的规范用语

2.关于降水描述的规范用语

月降水量规范用语

接近或高于100毫米降水丰沛或多雨

≈50毫米湿润

≤20毫米少雨或干燥

练习:

读下图,回答1~2题。

1.如果Y轴表示数值的正向变化,X轴表示时间,曲线1、2分别表示某地气温与降水随季节的变化,

则该图表示

A.地中海气候B.温带季风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D.亚热带季风气候

2.如果曲线1表示某地空气湿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曲线2表示该地大气压强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则

该图反映的过境天气系统是

A.冷锋B.暖锋

C.气旋D.反气旋

读北半球某地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状况(热力原因形成)示意图,回答3~4题。

3.关于图示甲、乙、丙、丁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气温:甲>乙>丁>丙B.海拔:丙>丁>甲>乙

C.密度:乙>甲>丁>丙D.气压:甲>乙>丙>丁

4.此时,图中M地吹

A.东北风B.东南风

C.西北风D.西南风

索契是俄罗斯南部著名城市,是世界著名夏都之一,是2014年冬奥会的举办城市。读图,据此完成5~6题。

5.索契位于世界上纬度最高的亚热带气候分布区,关于其气候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①位于大陆内部,夏季受大陆气团控制,气温高,降水少

②临海,冬季有增温增湿作用

③北部有高大山脉,阻挡了南下的寒冷气流

④冬季受中纬西风影响,降水较多

A.①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④

6.关于索契地区建冰雪场有利条件的论述,正确的是

①北部有高大山地,坡度适宜,利于滑雪场的建立

②冬季,山地气温低,受中纬西风影响,降雪量大,山地积雪多

③亚热带季风区,冬季温和,有利于保护运动员不受冻伤

④冬季严寒,利于冰场封冻,投资少,建设便利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下图为某地(30°N,120°E)及附近地区大气的水平运动俯视示意图,据此回答7~9题。

7.该地区大气运动系统属于

A.三圈环流B.季风环流

C.热力环流D.气旋和反气旋

8.影响该环流强弱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气温差异B.植被状况

C.地形地势D.洋流分布

9.①②③④四地中,适宜布局钢铁厂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暗筒式日照仪主要通过感光纸的感光历时记录日照时数。读“某高原日照变化趋势和分布”图[单位:%·(10a)-1,图中空心表示增加或未变,实心表示减少],回答10~11题。

10.对图中日照变化区域差异,最恰当的描述是

A.平均海拔最高的东部地区变化最大

B.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变化最大

C.相对高度差异显著的地区日照变化最大

D.水力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变化最大

11.近45年来,该地区无论是总云量,还是中低空水汽条件的变化都很小,则导致其日照显著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全年受准静止锋冷气团控制,云量较高,日照显著减少

B.全年受准静止锋暖气团爬升影响,降水增多,日照显著减少

C.全球变暖,热带北移,该地太阳辐射强度减弱

D.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该地工业化进程较快,大量气溶胶和污染物排放减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度

12.读下面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甲、乙两地在图示季节气温和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2)描述南回归线以南区域地形的主要特征。

(3)图中R区域的两片沼泽在不同季节会呈现离合变化的现象,请予以说明。

2019年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五自然地理规律第二讲大气运动的规律专题跟踪训练(含答案)

专题跟踪训练(六) 第二讲大气运动的规律 一、选择题 (2018·辽宁省大连市第二次模拟考试)下图为我国某大湖气象综合观测站多年平均气温统计图,读图完成1~2题。 1.该湖泊可能是( ) A.青海湖B.鄱阳湖 C.长白山天池D.滇池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湖泊12月气温低、6月气温高,12月份北京时间8时气温最低,6月份6时气温最低,该湖泊可能是青海湖,所以A正确。 [答案] A 2.该气象综合观测站( ) A.12月最低气温高于-15 ℃ B.最低气温出现时刻与昼长有关 C.6月份最高气温不高于14 ℃ D.最高气温出现时刻与昼长有关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气象综合观测站12月最低气温低于-15 ℃,最低气温出现时刻与昼长有关,6月份最高气温高于14 ℃,最高气温出现时刻与昼长无关,所以B正确。 [答案] B (2018·湖南衡阳第二次联考)相对湿度=水汽压÷饱和水汽压×100%,其中水汽压是空气中水汽所产生的压强,饱和水汽压是大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水汽压强,温度越高,饱和水汽压强越大。下图为50°S~70°N对流层水汽压和温度的分布规律。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越低,水汽压越低 B.海拔越高,水汽压越低 C.赤道附近因为蒸发旺盛,水汽压最大 D.在对流层下层,水汽由赤道向亚热带输送 [解析] 读图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出温度越低,水汽压越高,海拔越高,水汽压越高,赤道附近因为蒸发旺盛,水汽压最大,在对流层下层,水汽由亚热带向赤道输送,所以C正确。 [答案] C 4.沿0 ℃等温线,相对湿度最小值在( ) A.赤道 B.20°N C.40°S D.60°N [解析] 相对湿度=水汽压÷饱和水汽压×100%,其中水汽压是空气中水汽所产生的压强,饱和水汽压是大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水汽压强,温度越高,饱和水汽压强越大,沿0 ℃等温线,相对湿度最小值在20°N,所以B正确。 [答案] B (2018·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河南省实验中学联考)亚洲高压是冬半年盘踞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对流层下部的稳定而强大的冷气团。气象学中一般用1025 hPa等压线作为其分布范围的标注线。下图为1951 年以来亚洲高压的位置平均变动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训练专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训练专题二大气运动规律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60分) (2013·河南省豫西五校质检)读我国局部地区春雨时间分布示意图,回答1~3题。 注:实线为降雨开始线,虚线为降雨终止线,图中数字代表月份,数字后面的上、中、下分别表示上旬、中旬、下旬。 1.以下城市不会出现“清明时节雨纷纷”诗句描述现象的是( ) A.合肥 B.长沙 C.南昌 D.武汉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春雨的时空分布规律。从图中可以看出,合肥的春雨在5月上旬开始,而清明是在4月初。 答案 A 2.造成图中甲地降雨开始线与降雨终止线密集的因素主要是( ) A.纬度 B.地形 C.海陆位置 D.锋面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降雨的因素,根据经纬度可以判断甲地位于武夷山,山地地形使其降雨开始线及降雨终止线密集。 答案 B 3.整体来说,图示区域的降雨多属于( ) A.地形雨 B.台风雨 C.锋面雨 D.对流雨 解析图示地区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我国东部季风区的降水以锋面雨居多。 答案 C (2013·湖南省五市十校第一次联合检测)读我国某地的气候资料统计图,回答4~5题。

4.该地属于( ) A.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解析本题考查气候类型的判断,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从该地最冷月气温在-5 ℃左右可以判断出该地位于温带,从其降水集中在夏季且降水量季节变化比较大可以判断出该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答案 B 5.该地适合发展的农业是( ) A.小麦种植业 B.水稻种植业 C.园艺业 D.花卉种植业 解析本题考查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温带季风气候区适合小麦种植业的发展;水稻种植业需要较好的水热条件,一般分布在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区;园艺业和花卉种植业适宜在温和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发展。 答案 A (2013·福建)下图示意某省气候舒适度分布。以平均气温24 ℃、相对湿度70%、平均风速2 m/s作为人体最舒适气候条件,据此划分出最舒适区、舒适区、一般区、不舒适区与最不舒适区。读图回答6~8题。 6.图中d为一般区,则最舒适区是( )

大气运动规律专题练习

大气运动规律专题练习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7·天津卷,8~9)读图文材料,完成第1~2题。 乙地某次浮尘天气形成过程示意图 1.下列描述中,不符合图中所示浮尘天气形成过程的是( ) A.乙地气流下沉且低空风速小 B.高层气流带来的沙尘飘落乙地 C.上升气流将乙地的沙尘扬起 D.甲地沙源地的沙尘被大风扬起 2.下列四幅天气图中的乙地,最可能出现图中所示浮尘天气的是( ) 答案1.C 2.D 解析本组题考查气流运动示意图和等压线图的判读。第1题,读图可知,乙地是下沉气流,而不是上升气流。甲地扬沙通过高层气流吹向乙地高空,并在乙地下沉形成浮尘,故选C项。第2题,乙地受下沉气流的影响,且风速小,说明受高压控制。乙地位于高压中心的只有D图,故选D项。 (2018·北京海淀二模)读表和图,完成第3~4题。

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3.表中信息显示( ) A.5月4日气温高,对流强烈,阴雨天气 B.5月5日西北风强劲,空气质量好 C.5月6日昼夜温差大,需预防寒潮 D.该地天气变化可能是冷锋过境造成的 4.5月6日与5月5日相比,图中( ) A.①减弱 B.②减弱 C.③增强 D.④减弱 答案3.D 4.C 解析第3题,读表可知,5月4日气温高,多云天气,不是阴雨天气,A项错误;5月5日西北风强劲,出现沙尘天气,空气质量差,B项错误;5月6日昼夜温差大,但最低气温较高,为12℃,未降到5℃及以下,不会出现寒潮天气,C项错误;该地天气变化5月5日出现降温、大风天气,可能是冷锋过境造成的,D项正确。第4题,读图可知,图中①为太阳辐射,②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即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④为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5月6日是晴朗天气,比5月5日沙尘天气能见度高,云量减少,太阳辐射①不随地球的变化而变化,①不变,A项错误;云量减少,则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减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强,故②增强,B项错误;5月6日是晴朗天气,比5月5日沙尘天气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地面辐射强,总大气辐射较强,5月6日最低温比较高,大气逆辐射较强,③增强,C项正确;云量减少,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④增强,D项错误。 (2016·浙江卷,9~10)图乙为探空气球10天中随气流漂移路线图,图中数字所指的黑点为每天相同时刻的气球位置。图甲为图乙的局部放大图,图甲中虚线表示近地面空气运动。完成第5~6题。 5.下列路段中,探空气球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最大的是( ) A.③至④ B.④至⑤ C.⑥至⑦ D.⑨至⑩ 6.图中⑦⑧两点间近地面受( ) A.暖锋影响,吹西北风 B.冷锋影响,吹西南风 C.暖锋影响,吹东南风 D.冷锋影响,吹东北风 答案5.A 6.B

大气运动规律教学设计

大气运动规律教学设计 在地球上的不同地区上空的大气有着不同的运动规律它们有的称为季风带, 有的称为大气环流, 它们按照不同的时间和形式影响着大气的表现。以下是大气运动规律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2. 通过实验说明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能够用原理解释自然界中的热力环流。 3. 运用图示解释风的形成,学会分析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对风向和风力的具体影响。 4. 能够在等压线图上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知识整合、梳理,学会分析地理事物因果关系,建构知识体系的方法,通过具体的活动观察分析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在活动中感悟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在解决学习的困难中培养坚强的恒心和学习毅力。 课程标准对学习本节内容的要求是“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本标准旨在认识导致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为后面学习大气 环流、天气系统以及全球气候变化打下理论基础。因此, 本节内容是本单元学习的基础。选用了三个有着紧密逻辑联 系的内容,大气的受热过程影响大气的热状况,大气的热状

况(冷热不均)是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热力环流是大 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包括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第一部 分“大气受热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要点:①太阳辐射能 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② 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的过程; ③ 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使地面增温,又以长波辐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大气; ④ 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⑤ 大气受热过程的重要性。核心结论“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 ,“活动”说明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利用大气保温和削弱原理解释自然现象。第二部分“热力环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要点:① 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②热力环流形成的过程; ③ 热力环流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 象。“活动”通过实验,形成热力环流过程的感性认识。“活动 2 ”是利用原理,分析自然现象。第三部分“大气的水平运动”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①水平气压梯度力是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② 高空大气中的风向特点与受力分析; ③近地面大气中的风向特点与受力分析。“活动”是风形成的具体知识应用。 我们打开窗户,有时会感受到一阵阵风吹来,风是大气的水 平运动,那么,大气运动是怎样发生和进行的?大气水平运动有什么规律?今天我们就来探讨相关的问题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 自主学习:根据提出的问题自学: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一第2讲大气的运动规律专题限时训练

第2讲大气的运动规律 [专题限时训练] 一、选择题(2017·山东济南期中)浙江卫视超人气综艺节目《奔跑吧,兄弟》12月5日来到甘肃月牙泉(周围为沙丘)上演大漠公主争夺战。读大气热力作用示意图和月牙泉地区景观图,回答 1~2题。 1.节目拍摄过程中,队员感觉当地昼夜温差明显较大,其合理的解释是( ) B.①强、③弱 A.②弱、③强 D.②强、④弱 C.②强、④强 2.剧组人员还了解到这里深秋容易出现霜冻,主要是因为( ) B.③的增强 A.①的减弱 D.①的增强 C.④的减弱解析:第1题,左图中①~④分别表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与大气逆辐射。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晴天多,白天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温度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温度低,从而昼夜温差较大。第2题,深秋时晴天多,夜晚大气 逆辐射弱,温度低,容易出现霜冻。 答案:1.D 2.C (2017·湖北七市联考)南极冰盖表面的剧烈辐射冷却使得近地层空气密度增大,海拔较高处近地层空气密度比同一水平面上其他位置的空气密度大,并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加速向下运动,形成下降风,其风力大,破坏性强。读南极大陆等高线分布图,回答3~5题。 3.从形成过程分析,下降风现象和常见的大气运动现象相似的是( )

B.陆风 A.海风 D.谷风 C.山风 4.在我国四个南极科考站中,下降风最为典型的科考站是( ) B.昆仑站 A.长城站 D.中山站 C.泰山站 5.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A.图中下降风典型地区的风向以偏东风为主 B.晴朗的白天或多云的夜晚下降风的强度较大 C.研究下降风,对于南极科考的顺利进行有积极意义 D.出现下降风时,近地面大气中会出现逆温现象解析:第3题,由材料可知,下降风是南极冰盖表面的剧烈辐射冷却使得近地层空气密度增大,海拔较高处近地层空气密度比同一水平面上其他位置的空气密度大,并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加速向下运动而形成的,其成因和山风相似,所以C项正确。第4题,中山站等高线密集,坡度大,故其下降风最为典型,所以D项正确。第5题,读图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出,图中下降风典型地区的风向以偏东风为主,晴朗的夜晚或多云的白天下降风的强度较大,研究下降风,对于南极科考的顺利进行有积极意义,出现下降风时,近地面 大气中会出现逆温现象。 答案:3.C 4.D 5.B (2017·吉林市调研)杨先生从吉林省长春乘飞机到云南省昆明参加会议。下图为机票信 息。读图,回答6~7题。 6.杨先生从昆明返航时发现因雾机场起飞时间出现延误,昆明长水机场此时大雾多发的原 因可能为( ) A.海拔高,气温低 B.谷底冷空气下沉 C.冷锋过境降温多雾 D.空气湿度大7.杨先生返程过程中发现飞机飞行时间比预定时间缩短,可能原因是( ) B.返程路程短 A.西风强劲 C.天气晴朗 D.对流较弱 解析:第6题,题干中强调返程起飞出现了雾影响能见度,从时间上来看是早晨,多雾考

专题2 大气运动规律

考点一从“人地协调观”角度分析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 [考情报告]高考对大气受热过程的考查,一是利用具体生产生活现象考查大气受热过程及原理应用,二是利用相关等温线图考查气温变化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侧重考查考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力。高考对热力环流的考查,常结合自然或社会环境变化,以示意图为载体,综合考查大气环流及其影响,侧重考查考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 (2020·全国卷Ⅱ)对我国甘肃某绿洲观测发现,在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季节性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下图呈现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间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据此完成(1)~(3)题。

(1)图示观测时段内() A.正午绿洲和沙漠长波辐射差值最大 B.傍晚绿洲降温速率大于沙漠 C.凌晨绿洲和沙漠降温速率接近 D.上午绿洲长波辐射强于沙漠 (2)导致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的主要原因是绿洲() ①白天温度低②蒸发(腾)多③空气湿度大④大气逆辐射强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3)这种现象最可能发生在() A.1~2月B.4~5月 C.7~8月D.10~11月 思维流程 尝试作答(1)C(2)A(3)C

1.运用“综合思维”,分析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的受热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热量的传输过程,该传输过程可以划分成三个环节,如图所示: 2.运用“综合思维”,分析影响气温及气温日变化的因素 (1)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①纬度→纬度高,气温低;纬度低,气温高 ② ③ ④洋流→同纬度,暖流流经地区的气温高于寒流流经地区 (2)影响气温变化(日变化、年变化)的因素

2020届高考地理课标版二轮复习训练题:专题三 大气运动规律

专题三大气运动规律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4分) 2019年1月某日三峡库区出现云海日出奇观,图Ⅰ为某记者拍摄的照片。图Ⅱ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图Ⅰ图Ⅱ 1.三峡库区云海形成原理与下列大气热力环流模式相符的有()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受云海影响,三峡库区大气受热过程对应于图Ⅱ中() A.a增大 B.b增大 C.c增大 D.d 减小 答案A B本题组以三峡库区云海日出为情境,考查大气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知识;题组呈现了一幅景观图五幅示意图,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云海日出的情境和热力环流的模式,体现了地理实践力的学科素养;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探究的地理观。第1题,夜晚因无太阳辐射收入,地面温度和近地面大气温度均不断下降,在日出前后,地表温度为一天中的最低值;库区水域热容量较大,降温慢,相对于库区周围地区温度高,空气上升,水汽凝结而形成云海;选项中,①③表

示的是山谷风,白天山坡增温快,山坡温度较山谷温度高,表现为谷风,而夜晚相反,表现为山风,①表示山风,与库区云海日出形成原理相符,①正确、③错误;②④表示的是海陆风,白天陆地增温快,陆地温度较海洋温度高,形成海风,夜晚相反,形成陆风,②表示白天的海风,④表示夜晚的陆风,故②错误、④正确。第2题,大气受热过程图中,a表示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d表示被大气反射的太阳辐射,c表示地面辐射,b 表示大气逆辐射。云海增强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即d增大,导致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减少,即a减少,A、D项错误;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减少,使地表温度较晴天低,地面辐射减弱,即c减弱,C项错误;云层中的水汽会加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增强大气逆辐射,即b增大,B项正确。 读我国三地各月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完成下面两题。 3.(2019山东枣庄阶段考试)不论降水量多寡,三地都夏季降雨较多,其主要原因是夏季() A.西风带北移的影响 B.东南信风从海上吹来 C.受夏季风影响明显 D.暖流带来丰沛的水汽

专题二大气运动规律专题检测-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2019·浙江十校联盟)科学研究发现,北极地区的候鸟产生的鸟粪被微生物分解后,释放的氨与海水浪花喷洒出的硫酸盐及水分子混合,形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这些颗粒可以起到降低北极气温的作用。读图完成1~2题。 1.与鸟粪降低北极地区气温相关的环节是() A.①增强B.②增强C.③增强D.④增强 答案 D 解析大气的受热过程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包括大气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据材料可知,鸟粪被微生物分解后,会释放出氨,氨与海水浪花喷洒出的硫酸盐及水分子混合后,形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这些颗粒会增强大气的削弱作用,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减少,从而降低北极的气温。故选D项。 2.该影响最明显的季节是此地的()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答案 B 解析由材料可知鸟粪被微生物分解后,最终形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影响北极地区的温度,夏季北极地区气温高,微生物分解作用强,因此该影响最明显的季节是夏季。故选B项。 (2019·北京西城区一模)下图是四个城市的纬度及气压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四城市() A.①气温年较差较小B.②盛行东北信风 C.③比②更接近内陆D.④可能位于海岛 答案 D 解析图中四城市①的纬度高,气压年变化大,位于内陆地区,气温年较差较大,A项错误。②位于盛行西风带,B项错误。③夏季气压较低,冬季气压较高,年变化幅度比②小,更接近沿海地区,C项错误。④气压年变化幅度很小,可能位于海岛,D项正确。 4.年均降水量少,但森林资源和淡水资源都丰富的城市可能是() A.①B.②C.③D.④ 答案 A 解析结合纬度,年均降水量少,但森林资源和淡水资源都丰富的城市可能是①,位于亚寒带针叶林分布区,A项正确。②地可能位于温带荒漠区,缺少植被,B项错误。③地可能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均降水量多,C项错误。④地可能在热带的海岛上,年均降水量多,D项错误。 (2019·四川成都七中二诊)下图为2018年12月某日两个时刻我国某区域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受某种常见天气系统的影响,该区域局部有降水过程。据此完成5~7题。

全国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_专题检测(二)_大气运动规律_含解析

专题检测(二)大气运动规律 一、选择题 2016年某季节,L市为了确保城市居民用水,向水库投放了9 600万个直径约为10 cm的黑色塑料球,使水库表面完全被黑球覆盖(如图)。完成1~2题。 1.推断L市投放黑色塑料球的季节及原因() A.春季受陆地冷高压控制,降水少,气候干旱 B.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蒸发旺盛 C.秋季受西风影响,大风日数多,蒸发旺盛 D.冬季受西风影响,降水丰富,水库泥沙含量多 2.水库中投放黑色塑料球后() A.水库中藻类的数量减少B.水库水质显著上升 C.水库地区的水循环活跃D.水库水温明显下降 解析:1.B 2.A第1题,从左图中可知L市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投放黑色塑料球可遮蔽阳光,减少水分蒸发。第2题,水库中投放黑色塑料球后,水中藻类因失去光照而减少。水库中水质不可能显著上升,对水库地区的水循环影响不大,水温不会明显下降。 2014年,巴西圣保罗遭遇了一个世纪以来最为严重的干旱。科学家认为,一种叫做“大气阻塞”的风动现象改变了南美洲风的正常路径。下图为大气运动受阻塞前后正常路径与大气阻塞路径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当出现“大气阻塞”的风动现象时,控制巴西东南部的天气系统为() A.高压系统B.低压系统

C.冷锋D.暖锋 4.关于“大气阻塞”的风动现象以及对南美洲造成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①该气流来自大西洋的暖湿气流②巴西东南部干旱少雨③亚马孙上游地区的降水量将大幅增加④南美洲“大气阻塞”的风动现象对热带地区的影响较大 A.①②B.②④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解析:3.A 4.D第3题,空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风,空气在水平方向上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形成风。出现“大气阻塞”的风动现象时,该气流不能按正常路径流向巴西东南部地区,说明东南部地区气压高,同时根据材料可知2014年,巴西圣保罗遭遇了一个世纪以来最为严重的干旱,高压控制区降水量少。故A正确。第4题,观察图中信息,该气流来自大西洋低纬海区,经亚马孙平原地区的热带雨林,性质湿热;该气流两种路径均位于低纬地区,对热带地区气候产生重大影响;出现“大气阻塞”的风动现象时,该气流不能按正常路径流向巴西东南部地区,而是沿阻塞路径影响亚马孙河上游地区,故此时巴西东南部干旱少雨;亚马孙上游地区的降水量将大幅增加。D正确。 (2016·湖南师大附中模拟)下图为某区域某季节大气中某一等压面空间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据图判断,甲地此时高空的风向为() A.正西B.东南 C.正东D.西北 6.若用此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则此季节() A.地中海沿岸炎热干燥B.华北平原冬小麦返青 C.南极冰川融化速度快D.印度半岛盛行西南季风 解析:5.C 6.C第5题,读图,图中甲地南面对应的高空是高压,北面对应的高空是低压,甲地位于南半球,南半球高空的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向左偏转成与等压线平行,因此甲地此时高空的风向为正东。第6题,读图,图中35°S对应的高空是低压,说明近地面是高压。说明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南移,此时为当地夏季。南半球是夏季时,北半球是冬季,地中海沿岸温和多雨,A错。华北平原冬小麦正值冬眠,B 错。南极是极昼时期,冰川融化速度快,C对。印度半岛盛行东北季风,D错。 (2016·浙江高考)图乙为探空气球10天中随气流漂移路线图,图中数字所指的黑点为每天相同时刻的气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作业【专题3】大气运动规律(含答案解析)

地理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三大气运动规律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1.浓雾天气能见度低,给道路交通和市民出行带来不便。下图为广州市城区海棠立交在浓雾中若隐若现。浓雾天气使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 A.浓雾吸收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 B.浓雾削弱了地面辐射 C.浓雾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 D.浓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 右图中a、b、c线为等压线,箭头表示A地风向,d、e线为等温线,f线为等高线。读图,完成2~3题。 解析:浓雾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进而削弱了太阳辐射,使能见度降低;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对能见度没有影响;太阳辐射的波长不会改变。故选C。 答案:C 2.根据图中信息可以推断()

A.a<b<c B.d>e C.若e为0 ℃,则河流出现凌汛 D.图中湖泊可能为咸水湖 3.若天气系统向东南移动,A地即将迎来的天气变化可能为() A.晴朗、气温高、气压低 B.晴朗、气温低、气压高 C.阴雨、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D.阴雨、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解析:第2题,根据图中信息,结合风的形成原理,从高压吹向低压区,可以推断a线气压值高于c 线,A项错误;从风向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偏向判断此区域是北半球,等温线d、e呈现东西延伸(即纬线方向延伸)的主导因素是纬度,越向北气温越低,d线气温低于e线,故B错;若e为0 ℃,则该河流有结冰期,但该河由高纬流向低纬(注入湖泊),河流没有凌汛现象,C错;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的凸出方向相反,则图中河流注入湖泊,湖水只进不向外排出,因而盐分长期汇集,形成咸水湖,故D项正确。第3题,该天气系统是锋面气旋,据其向东南移动可推断冷气团势力强大故为冷锋,且A地即将被该天气系统控制,迎来的天气变化可能为阴雨、气温降低、气压升高,故C项正确。 答案:2.D 3.C 4.下图是2013年5月15日14:00欧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判断甲、乙、丙、丁四地天气状况及其成因的描述,可信的有() A.甲地晴朗,受冷锋影响 B.乙地降雨,受暖锋影响 C.丙地晴朗,受反气旋影响

二大气运动规律作业(全国通用)含解析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二大气运动规律 一、单选题 2015年《穹顶之下》播出后,大家认识到雾霾的危害,左图为我国某地雾霾前后对比图,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高处不胜寒”体现了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 A.① B.③ C.④ D.⑤ 2.雾霾天气时,右图中的() A.①减弱B.②减弱C.③增强D.⑤增强 下图为加拿大沿某纬线的地形剖面图及部分城市的气候资料,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3.温尼伯的气候类型属于 A.温带大陆性气候B.地中海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D.亚热带季风气候 4.造成温尼伯和莱斯布里奇两个城市冬季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下垫面B.海陆位置C.洋流D.地形 下图为某地降水量与风速月际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图示地区最有可能位于我国 A.西北地区B.西南地区C.华北地区D.华南地区 6.该地区春季风力相对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A.受冷锋影响频繁B.受东南季风影响 C.气温回升导致对流运动强烈D.植被枯萎导致地面摩擦力弱

亚洲局部区域某时刻近地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 7.判断此时P地的风向() A.西北风B.东南风C.西南风D.东北风 8.甲、乙、丙、丁四地中的气压可能与Q地相等的是() A.甲B.乙C.丙D.丁 一段时期内,我国东部某区域受某天气系统影响,出现多日睛好天气,该系统中心位于右图中B地。左图为摄影爱好者在该地一公园内所拍摄的景观照片。椐此完成下面 小题. 9.若受此系统持续影响,则该地区可能 A.空气质量越来越差B.风力明显增大 C.昼夜温差减小D.阴雨连绵 10.若A、C两地也在废天气系统控制之下,与C相比A地天气相对 A.湿冷B.干冷C.暖干D.暖湿 二、综合题 11.温哥华位于太平洋东岸,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宜人,是加拿大冬季最温暖的城市,1月平均气温为3℃。温哥华山地年降水量在2000mm左右,有“加拿大雨都”之称。本 区夏季常吹西北风,而冬季多刮西南风。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新课标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提升练3大气运动规律附答案

专题提升练3 大气运动规律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7·天津卷,8~9)读图文材料,完成第1~2题。 乙地某次浮尘天气形成过程示意图1.下列描述中,不符合图中所示浮尘天气形成过程的是( ) A.乙地气流下沉且低空风速小 B.高层气流带来的沙尘飘落乙地 C.上升气流将乙地的沙尘扬起 D.甲地沙源地的沙尘被大风扬起 2.下列四幅天气图中的乙地,最可能出现图中所示浮尘天气的是( )

答案1.C 2.D 解析本组题考查气流运动示意图和等压线图的判读。第1题,读图可知,乙地是下沉气流,而不是上升气流。甲地扬沙通过高层气流吹向乙地高空,并在乙地下沉形成浮尘,故选C项。第2题,乙地受下沉气流的影响,且风速小,说明受高压控制。乙地位于高压中心的只有D图,故选D项。(2018·北京海淀二模)读表和图,完成第3~4题。 我国某地连续三日天气状况 天气现象最高气温风 27 21 29 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3.表中信息显示( ) A.5月4日气温高,对流强烈,阴雨天气 B.5月5日西北风强劲,空气质量好 C.5月6日昼夜温差大,需预防寒潮 D.该地天气变化可能是冷锋过境造成的 4.5月6日与5月5日相比,图中( )

A.①减弱 B.②减弱 C.③增强 D.④减弱 答案3.D 4.C 解析第3题,读表可知,5月4日气温高,多云天气,不是阴雨天气,A项错误;5月5日西北风强劲,出现沙尘天气,空气质量差,B项错误;5月6日昼夜温差大,但最低气温较高,为12℃,未降到5℃及以下,不会出现寒潮天气,C项错误;该地天气变化5月5日出现降温、大风天气,可能是冷锋过境造成的,D 项正确。第4题,读图可知,图中①为太阳辐射,②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即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④为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5月6日是晴朗天气,比5月5日沙尘天气能见度高,云量减少,太阳辐射①不随地球的变化而变化,①不变,A项错误;云量减少,则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减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强,故②增强,B项错误;5月6日是晴朗天气,比5月5日沙尘天气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地面辐射强,总大气辐射较强,5月6日最低温比较高,大气逆辐射较强,③增强,C项正确;云量减少,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④增强,D项错误。 (2016·浙江卷,9~10)图乙为探空气球10天中随气流漂移路线图,图中数字所指的黑点为每天相同时刻的气球位置。图甲为图乙的局部放大图,图甲中虚线表示近地面空气运动。完成第5~6题。 5.下列路段中,探空气球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最大的是( ) A.③至④ B.④至⑤ C.⑥至⑦ D.⑨至⑩ 6.图中⑦⑧两点间近地面受( )

2017版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专题一自然地理基本规律和原理第2讲大气的运动规律

第2讲大气的运动规律 网络构建名师点拨 本讲复习过程中,应围绕“大气运动” 这一核心,把握以下几点: 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 (2)气压带、风带分布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3)气候类型分布、成因和特点; (4)天气系统变化及其影响; (5)注重对等温线、等压线和天气系统图示及 气候资料图的分析和判读。 1.(2015·广东文综)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能造成地表温度下降。其合理的解释是火山爆发导致( ) A.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B.高纬度地区极光现象减少 C.地球表面长波辐射增强 D.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 答案 D 解析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大气中逆辐射增强,会使地表温度上升;极光现象与地表温度无关;地表长波辐射增强表明地表温度升高;而火山爆发所产生的火山灰会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短波辐射,使地表温度下降。 (2016·天津文综)读图文材料,回答第2题。 在天津市南部地区发现的贝壳堤,是贝壳及碎屑物受潮水搬运,在海边经较长时期堆积而形成的垄岗,可以作为当时海岸线的标志。

2.图2所示甲地比周边地区气温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海拔低B.降水少 C.人口密度大D.距海远 答案 C 解析图2所示甲地为天津市中心城区的位置,人口密度大,热岛效应明显,所以比周边地区气温高。 (2015·浙江文综)逆温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现象。某校气象兴趣小组在十月下旬晴朗的夜晚对我国南方山区谷地进行逆温测定。下图为该小组多次观测所得的逆温时空变化平均结果。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该地逆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逆温强度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 B.逆温强度午夜达到最大,后减弱 C.逆温现象日落前出现,日出前消失 D.强逆温前半夜增速慢,后半夜降速快 4.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 ) A.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 B.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

2021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二大气运动规律学案.docx

专题二大气运动规律价值引领备考定向

考点一大气的受热过程与气温 典型例题剖析指导 (2020全国卷Ⅱ)对我国甘肃某绿洲观测发现,在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季节性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下图呈现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1)图示观测时段内( ) A.正午绿洲和沙漠长波辐射差值最大 B.傍晚绿洲降温速率大于沙漠 C.凌晨绿洲和沙漠降温速率接近 D.上午绿洲长波辐射强于沙漠 (2)导致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的主要原因是绿洲( )

①白天温度低②蒸发(腾)多③空气湿度大④大气逆辐射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这种现象最可能发生在( ) A.1~2月 B.4~5月 C.7~8月 D.10~11月 试题情景试题以我国甘肃某绿洲、沙漠、地表温度的日变化图为背景材料,考查大气受热过程,具体考查地图的判读、影响地表温度变化的因素。 学科素养区域认知:通过该题,理解我国甘肃某地的气候及该地区绿洲与沙漠的地表温度无论白天还是夜晚均是绿洲低于沙漠。 综合思维:影响地面辐射的因素和热力环流的因素。 思路引导第一步,读图文材料,明设问。 (1)材料分析:材料中提及“季节性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地表 温度越高,地面长波辐射越强。 (2)图表分析: 第二步,调知识,求答案: 知识整合技能提升 1.大气受热过程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举例 (1)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 (2)早春华北地区农民利用地膜覆盖进行农作物种植。 (3)干旱、半干旱区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仅能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还能增大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糖分的积累等。

高考地理大气运动规律专题例题

专题二大气运动规律 (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 测控导航 题号 考向 中难大气的受热过程与气温1、2、3、13 4、5、8 大气运动与降水6、12 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9、10 7 气候类型11 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9·广东茂名一模)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景观。据此回答1~3题: 1.此时天气最可能为( ) A.晴、无风 B.雨、大风 C.晴、大风 D.雨、无风 2.下列四图最可能正确表示此时图示区域气温垂直变化状况的是

3.图中所示大气现象( ) A.可能使近地面大气污染加剧 B.由近地面大气强烈上升引起 C.有利于近地面大气污染的消散 D.由近地面大气强烈下沉引起 (2019·山东潍坊三模)蜃景是一种气象景观,是在水面或陆面上空的稳定大气层中,由于垂直方向上空气密度显著差异形成的一种幻景。当底层空气密度高,而上层密度低时,在实际景物上方的远处出现它的影像,此即“上蜃景”,当底层空气密度低,而上层密度高时,在实际景物下方的远处出现它的倒影,此即“下蜃景”。遇到大风吹来时蜃景瞬间消失。据此回答4~5题: 4.最易出现“上蜃景”的时间段及地点( ) A.夏季海洋 B.夏季沙漠 C.夏季柏油路面 D.冬季暖流海面 5.大风吹来时蜃景消失是因为大风( ) A.带来大雾影响视线 B.扰乱稳定的大气层结构 C.导致水平方向热量差异 D.导致垂直方向对流显著 (2019·广东茂名一模)我国某地以降雪期长、降雪量大、积雪深厚而闻名,被誉为“中国雪乡”。由于冷暖气流常在此地相遇,每年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五自然地理规律第二讲大气运动的规律专题跟踪训练692.doc

专题跟踪训练 ( 六) 第二讲大气运动的规律 一、选择题 (2018 ·辽宁省大连市第二次模拟考试) 下图为我国某大湖气象综合观测站多年平均气 温统计图,读图完成1~ 2 题。 1.该湖泊可能是() A.青海湖B.鄱阳湖 C.长白山天池D.滇池 [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湖泊12 月气温低、 6 月气温高, 12 月份北京时间8 时气温最低, 6 月份 6 时气温最低,该湖泊可能是青海湖,所以 A 正确。 [ 答案 ] A 2.该气象综合观测站() A. 12 月最低气温高于- 15 ℃ B.最低气温出现时刻与昼长有关 C. 6 月份最高气温不高于14 ℃ D.最高气温出现时刻与昼长有关 [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气象综合观测站12 月最低气温低于- 15℃,最低气温出 现时刻与昼长有关, 6 月份最高气温高于14 ℃,最高气温出现时刻与昼长无关,所以 B 正确。 [ 答案 ] B (2018 ·湖南衡阳第二次联考) 相对湿度=水汽压÷饱和水汽压×100%,其中水汽压是空气中水汽所产生的压强,饱和水汽压是大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水汽压强,温度越高,饱和水汽压强越大。下图为50°S~70°N对流层水汽压和温度的分布规律。据此完成3~ 4 题。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越低,水汽压越低 B.海拔越高,水汽压越低 C.赤道附近因为蒸发旺盛,水汽压最大 D.在对流层下层,水汽由赤道向亚热带输送 [ 解析 ]读图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出温度越低,水汽压越高,海拔越高,水汽压越高,赤道附近因为蒸发旺盛,水汽压最大,在对流层下层,水汽由亚热带向赤道输送,所 以 C 正确。 [ 答案 ] C 4.沿 0 ℃等温线,相对湿度最小值在() A.赤道B.20°N C .40°S D.60°N [ 解析 ]相对湿度=水汽压÷饱和水汽压×100%,其中水汽压是空气中水汽所产生的压 强,饱和水汽压是大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水汽压强,温度越高,饱和水汽压强越大,沿 0 ℃ 等温线,相对湿度最小值在20°N,所以 B 正确。 [ 答案 ] B (2018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河南省实验中学联考) 亚洲高压是冬半年盘踞于蒙古— 西伯利亚地区对流层下部的稳定而强大的冷气团。气象学中一般用1025 hPa 等压线作为其 分布范围的标注线。下图为1951 年以来亚洲高压的位置平均变动示意图。读图完成5~ 6 题。

2018届高三 地理 二轮复习 专题达标检测(二) 大气运动规律

专题达标检测(二)大气运动规律 一、选择题 “枸杞、蔬菜、羊”是格尔木的三大主导产业。如图是格尔木各月日均最高气温和日均最低气温分布图。据此完成1~3题。 1.格尔木日较差最大的月份及原因是() A.1月份太阳高度较小,白昼时间短 B.3月份气温回升快,大气逆辐射弱 C.7月份白天气温高,夜晚降温幅度大 D.10月份太阳高度变小,冷空气势力加强 2.导致格尔木日均温差大的根本因素是() A.地理位置B.地形 C.天气D.植被 3.关于气温对格尔木三大主导产业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夏季高温多雨,利于蔬菜生长 B.年均气温高,利于牧草生长 C.气温日较差小,枸杞品质优良 D.冬季气温低,羊毛品质优良 解析:1.B 2.A 3.D第1题,从格尔木各月日均最高气温和日均最低气温分布图可知,3月份气温日较差最大,超过15 ℃;3月份,太阳直射点北移,格尔木太阳高度逐渐变大,白昼逐渐变长,气温回升快;同时格尔木春季干旱少雨,大气逆辐射弱,昼夜温差大。第2题,格尔木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小,气候大陆性强,因此气温日较差大。第3题,格尔木夏季高温少雨;地势较高,年均温较低,适宜高寒牧草生长,有利于高寒牧业的发展;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作物养分积累,作物品质优良;冬季气温低,羊毛品质优良。 如图为北京某建筑设计院为我国华北平原农村地区设计的一幢高效利用太阳能的房屋模型图,该地区住宅的建设有“朝阳”和“朝阴”的说法。“朝阳”是指房屋朝向东南方向。据此完成4~5题。

4.该地区房屋“朝阳”的原因是() ①方便日常出行②可避冬季寒冷的西北风③光照较好 ④可增加用地面积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5.冬季的白天,房间甲和乙之间的空气流动方向是() A.冷气流从通风口1进入甲,暖气流从通风口2进入乙 B.暖气流从通风口1进入甲,冷气流从通风口2进入乙 C.暖气流从通风口1进入乙,冷气流从通风口2进入甲 D.冷气流从通风口1进入乙,暖气流从通风口2进入甲 解析:4.B 5.C第4题,我国华北地区距冬季风源地较近,冬季受西北季风影响,“朝阳”即朝向东南,可以减少冬季风侵袭;冬季北方昼短夜长,日出东南,“朝阳”光照较好。第5题,冬季的白天,房间甲可充分吸收太阳辐射增温,室内气温比房间乙高,气压比房间乙低,因而暖气流上升从通风口1进入房间乙,房间乙中的冷气流下沉从通风口2进入房间甲。 图a为北半球某区域近地面图,图b示意沿甲乙线的气压变化,图c示意沿丙丁线的气压变化。据此回答6~7题。 6.关于图示区域可能出现的天气系统,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沿甲乙线出现冷锋B.沿甲乙线出现暖锋 C.沿丙丁线出现冷锋D.沿丙丁线出现暖锋 7.未来几天,乙地将要经历的天气变化过程最有可能是() A.天气转晴,气压升高B.连续阴雨,气温升高 C.风和日丽,湿度降低D.狂风暴雨,气温降低 解析:6.D7.B第6题,据图示区域气压分布可知,甲、乙气压相等且中间气压低,从丙到丁气压升高,由此判断该天气系统为锋面气旋,丙丁线为由低压中心(丙附近)向外延伸出来的低压槽。结合锋面气旋的相关知识,槽线沿西北—东南向延伸,其位置处在低压

第2讲大气运动规律讲义

第2讲大气的运动规律 核心点一大气的受热状况与气温主干精讲 1.大气的热力作用原理及应用 2.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1)气温的分布规律

① ② 3.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1)纬度→纬度高,气温低;纬度低,气温高 —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 (2)海陆→ —冬季:陆地气温低于海洋 —海拔高,气温低;海拔低,气温高 (3)地形→ —同高度迎风坡气温低于背风坡 (4)洋流→同纬度,暖流流经地区气温高于寒流流经地区 方法技巧 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大小的判断及原因分析 (1)陆地与海洋:陆地上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比同纬度海洋上大。原因是陆地热容量小,白天和夏季增温快,夜晚和冬季降温快,海洋则相反。 (2)阴天与晴天:阴天气温日较差比晴天小。原因是阴天时,白天多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较晴天低;夜晚多云,大气逆辐射强,气温较晴天高。 (3)低纬与中纬:中纬地区气温年较差较大。原因是中纬地区四季变化明显,低纬地区终年高温。气温年较差最小的地区出现在赤道附近的海洋上。 预测演练 命题点一大气热力作用原理的应用[预测题型:选择题] 下图示意“地球大气受热过程”。读图,回答第1题。

1.“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主要是因为此时() A.①强 B.②弱 C.③弱 D.④强 命题点二气温的分布及影响因素[预测题型:选择题或综合题] 读“我国某区域1月和7月等温线分布图”,回答2~3题。 2.对该区域1月份等温线走向影响最大的是() A.地形 B.纬度 C.海陆 D.洋流 3.A地7月气温可能是() A.29℃ B.27℃ C.25℃ D.23℃ 读图技巧 等温线走向(弯曲)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依据等温线走向判影响因素 ①等温线与纬线方向基本一致→太阳辐射或纬度因素。 ②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海陆分布或海洋影响程度不同。 ③等温线与山脉走向或高原盆地边缘平行→地形、地势。 (2)依据海陆等温线弯曲判季节 ①陆地上等温线向南弯曲→1月份,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 ②陆地上等温线向北弯曲→7月份,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即“一陆南,七陆北”,海洋上与陆地相反,其影响因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3)依据海洋上等温线弯曲判洋流 ①海洋上等温线向高值弯曲是一低温区,该处为寒流。 ②海洋上等温线向低值弯曲是一高温区,该处为暖流。 海洋上只要发生等温线弯曲,一般是受洋流的影响,且等温线弯曲的方向即为洋流的流向。 (4)依据陆地上等温线弯曲判地形 ①陆地上等温线向高值弯曲→该处气温偏低,地貌类型是山地。 ②陆地上等温线向低值弯曲→该处气温偏高,地貌类型是谷地(或冷空气影响的背风坡,如冬季东北平原和四川盆地气温偏高)。 ③陆地上等温线是闭合状态:线内温度高(无论冬夏季)→盆地(或城市热岛);线内温度低→山地;闭合等温线内气温的高低依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判断。 核心点二大气运动与降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