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高中文言文教学

论高中文言文教学

论高中文言文教学
论高中文言文教学

论高中文言文教学

[摘要]针对高中文言文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疑惑和难题,本文探讨了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教学价值,学习文言文的几点理由,进而明确目的,以做好文言文教学的分内事,然后直面现状,剖析了学生怕学厌学文言文的原因,最后,重点论述如何实践理想,探索让学生乐学会学学好文言文的方法。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自主式阅读整体性阅读诵读法

在语文教科研全面开花、如火如荼的今天,高中文言文教学研究显得有点受冷落,甚至至今还停留在“文白之争”的层面上,这种状况不太正常。本文拟就高中文言文教学的价值、目的、现状及理想做法阐释一下个人的观点,以求正于方家。

一、探求价值——学习文言文的几点理由

在漫长而激烈的“文白之争”中,支持学习文言文的专家们全面而深入地论述过文言文的教学价值,总括起来大致有:教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①。我不想多作复述。下面要谈的是我面对学生的“学习文言文无用论”而提出的几点看法。

1、文言作品是中国古代精英文化的结晶,多为当时一流人才的精神物化的产品,具有极为丰赡的精神内涵。我们都知道语文教学还承担着德育的重任,我们要培养良好精神品质的学生,促使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而学生只是阅读他们喜欢的“思想情感委琐”“众生喧哗”的当代“快餐文学”,显然达不到我们的目的。学生应多和杰出人物、一流人才“对话”,直接感受他们非同一般的“情感、智慧、思考”,直接体味他们不同凡响的忧患意识、生命意识、家国意识,然后逐步涵养其高层次的生死观、荣辱观、忧乐观,在精神上走向丰润完满。

2、文言文是汉语言的“文物”,是我们民族语言的根基,是掌握运用现代汉语的起点,也是继承和发扬中国文化的起点。高中生通过学习文言文,了解汉语言表达的言简意丰、谴词造句的考究、思想内容的深刻、论辩艺术的出色、结构的严谨等特点,从而热爱民族语言,

学习并发展民族语言的表现力。还要指出的是,继承这一“文物”有助于培养学生中国人特有的审美情趣。且不说将来要从事古代历史、政治、经济、科技、文艺、医学等研究工作的学生,就是个普通的中国人,至少能感受中国画、民乐、园林的美吧?至少在民族艺术面前,能激起一片浓浓的情愫,对民族对故土的依恋之情吧?学习独具民族审美特质的文言文,可以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培育起那一份敏感。语文教师要带领青年学生认识文言文,研究文言文,让它与学生息息相通,从而达到在祖国语言文字与丰富灿烂的文化的历史平台上去开创新的现代文明的目的。

3、文言文素养是语文素养的重要部分,是高中生应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今天的学者在反对学习文言文时,常引述胡适、鲁迅、叶圣陶等大师曾说过的话作为依据。可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他们能取得彪炳千秋的成就,跟他们拥有深厚的文言修养是分不开的。事实上,开创中国新文学的大师们,都接受过良好的古文教育,比如朱自清、冰心、巴金。就是身为科学家的杨振宁,对其从《孟子》中汲取到的营养至今念念不忘,并常现身说法,告诫青年学子要学习古代经典。再说,如果一个英国人不会读莎士比亚的著作,我们会嘲笑他,可“莎士比亚”就是英语的文言文呀?如果学生只有读李约瑟的《中国的科

技和文明》才了解到中国古代的成就,只有到日本留学才能学到中医,这恐怕不只是一种尴尬吧?一个无力继承自己民族文化的国家,能发展到哪一步?如果高中生对着“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等千古佳句都一脸茫然,中学语文教育能说是成功的吗?

二、明确目的——做好文言文教学的分内事

新大纲规定:“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

的思想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重点掌握常见的150个文言实词、18个文言虚词和主要文言句式在课文中的用法。”②这规定看起来很“明确”,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诸多偏差。其一,什么叫“浅易文言文”?《兰亭集序》的后半部分、《逍遥游》也算“浅易”吗?难度过大的选文对学生学习热情的打击是可以想见的。其二,有人过于信奉“工具性”,文言字词句的学习占据了课堂教学绝大部分时间,而对课文的整体阅读可有可无,使高中阶段和初中阶段一样只重文言知识的积累。其三,有些教师不顾实际,总想着“如何借助文言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品质、创新能力”。教科研上的赶时髦会让学生无所适从。我认为,依据大纲,根据学生的教学实际情况,文言文教学主要是要做好以下的分内之事:1、继续重视文言字词句的学习,但不是死记硬背,而是在新旧联系、辨析异同中理解掌握文言基础知识。

2、重视每一篇课文,把“帮助学生理解熟记具体的文言课文”作为“文言文教育的第一要务”。③引导学生走入“文心”,和作者同命运共呼吸,真正体悟到文言课文之美,从而乐学、会学。久之,学生在自己的语言表达中就能恰当引用、巧妙化用,不断提高自己语言的

美感。

3、引导学生接受以思想见长的文言课文的熏陶感染,让他们直接感受一流人物的博大胸怀,自觉加强品格修养。多年以后,学生在困厄中能想到孟子的高论、司马迁的不屈以自励,在得意时能不忘魏征的警示、司马光的训诫以自勉,文言文教学的目的是真的达到了。

三、直面现状——剖析学生“怕”学“厌”学文言文的原因

我曾多次对新任教的班级作摸底调查,很遗憾,喜欢和比较喜欢文言文的学生从未超过一成。让学生用一个词来概括对文言文学习的评价,出现频率最高的就是“怕”和“厌恶”。我想,要搞好文言文教学,不直面现状、不去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不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是不行的。综合历届学生的说法,我认为学生普遍怕学厌学文言文的原因除了上文论及的目的不明确外,还有下述几点值得我们加以重视。

1、文言文本身的因素。文言文毕竟是古代的语言,到现在已几乎没有使用价值了。和白话文的相去甚远也使得它难免令人感觉晦涩难

浅析高中文言文教学

浅析高中文言文教学 [论文关键词]新课程标准文言文教 学创造性解读 [论文摘要]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改革对高中文言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落实新课标提出的文言文教学要求成了高中语文教育者 的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剖析当前高中文言文教学的要点,阐明文言文教学的要求和意义,并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提供一些文言文教学的参考 意见。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的各个阶段都占有很大比重,一般来说,小学占10%左右,初中约占20% 左右,高中约占30%—40%。随着年级的升高文言文所占的比例也在上升。新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文言文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其在母语教

育中的作用更是不容忽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第9条指出高中生应“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语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意义和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这就要求高中语文教师能够灵活把握学生的学习 规律和文言文的特点有效的实施教学。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论述: 一、高中文言文教学的要点 (一)弄清字、词、句的含义,学习古汉语知识 高中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言诗文,包括论、说、疏、对、表、策、杂文、寓言、序文、赠序、传记、诗词、曲赋等多种形式。这些作品上起春秋战国,下起辛亥革命,纵贯三千年历史长河,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代表。由于距现在时间较长,很多语汇的意思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要弄懂选文的

意思,首先就要弄清文言文中字词句的意思和有关句式的用法。 1.认清字形,读准字音。阅读文言诗文的第一步工作是扫除文字障碍,这就要求准确认读课文中的文字符号,特别是注意那些形似字、异体字、繁体字、通假字、古今字、生僻字、和异读字的音、形、义。理解词义,明确词序。对于词语要弄清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复词偏义的意义和用法,并结合语境弄清文言虚词的作用。分析句子,掌握句式。要经常引导学生分析一般的文言句式,了解常规的句式结构,牢固掌握判断句和省略句等常规句型。对于这些古汉语知识的学习大量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应该多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练习,提高学生古汉语水平。 (二)了解历史知识,消除时代隔阂 时代隔阂是高中语文教师进行文言文 教学的主要障碍。教师在教学中要针对具体篇目,查阅相关的资料,弄清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活经历,了解有关史实和典故,了解名物典章制度和社会习俗,学习古代文体知

高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方案

《普通高中文言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实 施 方 案 常德市桃源县第九中学语文课题组 2011年3月

《普通高中文言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实施方案 常德市桃源县第九中学语文课题组 一、问题的提出 1、现状分析 文言文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蕴含着伟大的民族精神。学习优秀的文言作品就是汲取民族文化精神,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它能够陶冶人的心灵,在民族文化不断受到西方文化冲击的今天,加强文言文教学乃至母语教学,无疑有着积极意义。 可是多年来,高中“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钱梦龙同志曾发出这样的慨叹。 我校是一所农村普通高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础差,底子薄,教师教学文言文方法单一,缺乏教学策略,为了准确掌握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实际状况,发现目前存在的问题,摸索新课程理念下的文言文教学的经验,课题组从学习兴趣、教材、课堂教学、学习习惯、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调查,认识到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在降低;没有养成阅读文言文的良好习惯;缺少文言文的积累。在与教师的访谈中,发现教师并未摆脱高考指挥棒,在教学目标的导向上也未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面对新课标的高要求和应试状态下其他学科的挤压,文言文学习的“少慢差费”,不少教师手足无措,大大影响了文言文乃至整个语文科的教学效果。文言文教学效率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学习进程慢,学习效果差。实施新课改以来,文言文教学显得更为重要,如选修课本中文言

文就占了不少的份量。学生三年高中毕业,学习文言文的时间并不短,但不少人独立面对一篇文言文时,却还是一片茫然,以致于学习效果不佳。为改变这种令人担忧的现状,课题组以获得的第一手材料为基础,结合教育心理学理论、语言习得理论、阅读教学策略等理论知识,对自己以及有关教师的教学实践分析、概括,反复研究新课标的有关要求,力求对高中文言文的教学策略等进行探究,以期根据高中学生的身心特点、知识基础,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从教学策略的角度把握高中文言文教学的规律。因此,探讨普通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策略,改进目前的高中文言文课堂教学方法,已成为我们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 2、国内外对此问题的研究 长期以来,人们对高中文言文的教学策略提出了各种解决方案,但是有的仅仅从自身感性经验出发,缺乏科学分析和理论支持;有的过于宏观,操作性不强,缺乏对教学实践的指导意义;有的过于微观,局限于具体做法,缺乏对文言文教学的整体把握。 3、研究的意义 (1)有助于更新教育观念。高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的研究过程,既是一个不断深化对课堂教学特点、本质和规律认识的过程,也是教育观念、教育思想的更新过程。本研究有助于引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语文教师,在充分理解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理念的基础上,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从而理解和实践正确的语文知识观、学习观、师生观、教学观、教育评价观、教育管理观,引导社会、家长正确评价课堂教学工作和教学质量。 (2)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通过研究,构建以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的语文文言文课堂教

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浅谈

解除束缚,让文言文“活”出精彩 ——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浅谈 沙西初中蒋瑞华 【摘要】初中教材中文言文占了三分之一的篇幅,所选的诗文都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学好这些诗文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至关重要。为了激发学生文言文阅读兴趣,让文言文“活”出精彩,我谈谈自己的肤浅见解。 【关键词】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精彩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着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古代社会以及更好的掌握现代汉语的作用。但绝大多数学生都怕学文言文,甚至讨厌文言文。我觉得这种现状的形成,好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学的乏味造成。因此,如何让初中学生“爱”上文言文,提高文言文的学习效果呢?我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确立目标,改变固有的教学模式 上了几年的初中语文,发觉大多教师的文言文教学过程都是一种模式,即:文章作者介绍——朗读——疏通词句——课文内容及主题分析——练习。这种模式存在这样三个“中心意识”:1.以知识为中心,一味强调接受。2.以教师为中心,一味强调灌输。3.以诵记为中心,一味强调记忆。一堂课下来,教师讲得不亦乐乎,学生记个不停,课后教师再加一句,回去把这些内容背出,明天检查!不用担心学生掌握不了。但我们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知道这种教法远远达不到文言文教学的目的! 对文言文中的词、句字面意思的准确理解,是文言文教学的基础和重要目标之一,但并非仅此而已,学生还要对文章进行适当的鉴赏评析。大多数选入教材的文言文,有很强的文学性,其人物的思想性格、作者的人生态度、理想追求、思想情感以及课文的结构、语言、意境之美,对形成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艺术修养、审美情趣是很有影响的。如,《愚公移山》、《陋室铭》、

高中古诗文教学策略

高中古诗文教学策略 贵州师范学院文学院吴俊 一、高中古诗文教学现状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虽几次修改,但对古诗文的教学要求始终未变,还有加强的趋势。例如,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中古诗文选材有所增加,高考中课外古诗文分数也占很大比例;另外,《新课标》也要求“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提高学生文化素养”“重视优秀文化遗产的继承”。 高中古诗文教学的现状并不容乐观,面临着很多困难,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师方面 1、从对古诗文的认识方面看,有的教师受实用主义的影响,错误地认为,学生学习古诗文对他们未来人生没有太大的帮助。另外,还有教师认为,我们现在处于新的时代,根本没有必要学习古代的东西,这些古诗文和现代社会是脱节的,学习起来浪费时间和精力。由于老师存在错误的认识,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古诗文的动力不足,兴趣不大,教学效果差。 2、从教材内容方面看,有的老师认为高中教材古诗文的篇幅太多,不仅对老师是个挑战,学生学习起来更头疼。加之古诗文语言文字深奥,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必然也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带来负面影响。 3、从教师知识学养方面看,教师自身的古诗文基础薄弱也是

影响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自新文化运动以来,我们一直提倡着白话文,教育发展了几十年,那些熟读经典作品的优秀老教师大多不在教学岗位上了,而现在的教师相当部分对古代经典作品积累不够,不能得心应手去发掘古诗文的内涵,引导学生去领悟古诗文的魅力,而只是一味去背教参、背教案,从个别字词讲解出发,肢解课文。 4、从教学方法上看,现在为数不少的教师仍然采用的是“满堂灌”、让学生死记硬背式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缺少具有启发性、能力培养和人文熏陶的讲解和引导。教学方法的单一和呆板,难以调动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二)学生方面 1、学习古诗文兴趣不大。读古代诗文,必须要咬文嚼字、回顾历史、理解背景,这种花时间、花精力的工作对追求直观、快节奏的中学生来说是一种浪费,但是又考虑到高考的原因,就不得不学。课堂古诗文讲授的种种不足也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受现实功利因素的影响,不少学生认为,学习古代诗文不是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读大学涉及古代的东西很少,因而缺乏古诗文学习的动力。 2、人生经历有限、知识积淀不够,也是影响学生学习古诗文的一个重要因素。选入高中教材的古诗文有丰富的思想、艺术内涵,不少作品表现了古代作者坎坷的人生和深刻的人生体验,由于学生受生活视野的限制,学习古诗文难以体会到其中丰富的内涵,感受不到作品的魅力,因而学习缺乏兴趣和热情。一般说来,男同学比女同学对学习古诗文更感兴趣。

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探究

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探究 录入时间:2010-4-22 10:22:07 添加者:admin 陕西省蓝田县城关中学/刘颖洁 [摘要]:文言文教学应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并将之变成他们自由阅读历史文献,学习研究的工具;同时继承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尤其不应忽视文化的传承性,应该了解掌握现代文中文言成份,提高现代汉语水平,提高语文修养。即于此三种目的,在文言文教学中,一要培养学生文言语感,积累文言集成块;二要在注重学习“文”的同时,注重“言”这一物质外壳的积累,从文言实词、虚词、句式、文法等语法角度扎实积累;三要“言”、“文”统一,促进学生积淀民族优秀文化;四要从古人的立身处事中得到启示,从而确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关键词]:言文统一;古为今用;集成块;语感 文言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有三个:一是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使学生能自由阅读历代文献,做学习和研究工作的工具;二是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三是了解、掌握、理解现代文中的文言成份,提高现代汉语水平,提高语文修养。基于此,文言文教学拟从以下方面着手进行。 一、文言文教学要培养学生文言语感,积累文言“集成块” 我们学习文言的一个主要的目的是为了继承并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为此学文言文就必须注重积累、感悟和熏陶,要达成这些就必须重视语感能力的培养。语感能力是语文能力的核心,在语文素质中是至关重要的。所谓语感乃是认识主体对言语的一种感性和理性相统一的悟性,包含着感知、理解和情感体验在内的言语活动过程。语感是在反复的语文实践中形成的一种高级语言实践习惯,它的获得要靠学生自己长期的语言实践。古人所说的“涵泳”、“好书不厌百回读,其中滋味子自知”、“读书百遍,其意自现”等读书心得着重描述的就是这种语感的形式过程。这个过程包含着认识主体对言语的感性和理性相统一的悟性。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呢? 要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就必须重视诵读。诵读时不仅要读清句读,更要读出文章的思想感情,这种诵读非死读,而是学生对文章的细微之处都弄清楚之后的诵读。叶圣陶说:“从前人读书,多数不注重内容与理法讲究,单在吟诵上用工夫,这自然不是好办法。现在国文教学,在内容与理法的讲究上比前注重多了,可是学生的吟诵工夫少了,多数只看看而己,这又偏向了一面。唯有不忽略讨究,也不忽略吟诵,那才不偏。吟诵时,对于探究所得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这是最可宝贵的一种境界。”这里“理智地了解”、“亲切地体会”,便是语感训练时包括感知、理解和情感体验在内的言语活动过程。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战国策》主要是记载谋略和辞说,以记言见长,体现战国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语言智慧,这种文章不诵读是体会不了其语言艺术的,面一般漫读没有对内容的通彻理解也是体会不到其语言艺术的。例如邹忌对妻、妾、客问了同一个

浅谈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

浅谈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 文言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有三个:一是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使学生能自由阅读历代文献,做学习和研究工作的工具;二是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三是了解、掌握、理解现代文中的文言成份,提高现代汉语水平,提高语文修养。基于此,文言文教学拟从以下方面着手进行。 一、文言文教学要培养学生文言语感,积累文言“集成块” 我们学习文言的一个主要的目的是为了继承并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为此学文言文就必须注重积累、感悟和熏陶,要达成这些就必须重视语感能力的培养。语感能力是语文能力的核心,在语文素质中是至关重要的。所谓语感乃是认识主体对言语的一种感性和理性相统一的悟性,包含着感知、理解和情感体验在内的言语活动过程。语感是在反复的语文实践中形成的一种高级语言实践习惯,它的获得要靠学生自己长期的语言实践。古人所说的“涵泳”、“好书不厌百回读,其中滋味子自知”、“读书百遍,其意自现”等读书心得着重描述的就是这种语感的形式过程。这个过程包含着认识主体对言语的感性和理性相统一的悟性。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呢? 要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就必须重视诵读。诵读时不仅要读清句读,更要读出文章的思想感情,这种诵读非死读,而是学生对文章的细微之处都弄清楚之后的诵读。叶圣陶说:“从前人读书,多数不注重内容与理法讲究,单在吟诵上用工夫,这自然不是好办法。现在国文教学,在内容与理法的讲究上比前注重多了,可是学生的吟诵工夫少了,多数只看看而己,这又偏向了一面。唯有不忽略讨究,也不忽略吟诵,那才不偏。吟诵时,对于探究所得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这是最可宝贵的一种境界。”这里“理智地了解”、“亲切地体会”,便是语感训练时包括感知、理解和情感体验在内的言语活动过程。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战国策》主要是记载谋略和辞说,以记言见长,体现战国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语言智慧,这种文章不诵读是体会不了其语言艺术的,面一般漫读没有对内容的通彻理解也是体会不到其语言艺术的。例如邹忌对妻、妾、客问了同一个问题:我和徐公比谁漂亮?三人的回答看起来一样,其实却有很大的差别。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去何能及君也!”用语极其由衷的赞美。是“私”----偏爱的不经意流露。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已没有“妻”那么坚决自信,只在揣度着邹忌的心理去回答,但不乏溢美之词,是因为“妾”的身份而“怯”的回答。客曰:“徐公不若美君之美也”句式为一般陈述,是曲意逢迎、奉承巴结的语气,缺乏真心的赞美,给人以干巴巴感觉,因为客仅是“有求”徐公。在诵读时如果不对三人的身份、心理研究揣摩,是不可能读出三人的感情语气的。只有既注重“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又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熟读精思是语感培养的根本途径。 二、是文言文教学要让学生学“文”,也要学“言” “言”是文章的语言材料,“文”是文章的思想内容。要想深入了解文章的“文”,必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改革十几年来,文言文教学仍停留在以教师串讲为主这一模式上。老师因为担心学生不明白,于是“一字字地讲,一句一句地串译”,面面俱到;学生不停地做笔记,生怕漏掉一个词语解释,来不及思考,被动地听着,这样教学质量总也上不去。如何才能提高文言文的教学质量? 一、注重兴趣激发 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源于兴趣。因此,抓住学生思维的兴趣点,有效激发学生求知动力,促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愉快的学习状态。 1、巧导入。文言文的字词句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与学生的知识水平,语言习惯距离也较大,学生较难读懂。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好的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第一源泉”。学习《狼》可用故事屠户用肉钩吊死狼引入;《醉翁亭记》可用成语“醉翁之意不在酒”引入。 2、用媒体。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使得现代信息技术飞速进步。视频,FLASH,PPT等教学手段丰富了教学内容。合理运用多媒体,可以激发学习文言兴趣,

拉近学生与课文距离,吸引学生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来,《三峡》《观沧海》可以通过网络找到相关的视频,音频和图片,展示壮美的画面。老师通过这些素材可以很好的带领学生进入课文,走近古人,利用素材形象具体,生动活泼的特点给学生审美愉悦,提深对课文的理解。 3、多竞赛。争强好胜是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多种竞赛活动,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如朗读竞赛,背诵竞赛,实词虚词的查字典竞赛,把课文改成故事及其它文体的演讲竞赛,对课文知识检测的竞赛等,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可让学生在竞赛中学到知识,比“满堂灌”的课堂效果要好得多。 4、重激励。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位学生,用赞赏的话语评价学生的发言。不拘一格,激活课堂气氛。给予学生肯定性、鼓励性评价,不要吝惜自己的赞美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老师应及时报以掌声,或做出激励性评价,或发给他一个“创新卡”,或授予他创新能手的称号等,都能促使学生更加强烈的创新动机,进一步发展创新潜能。 二、注重学法指导 针对初中学生学习兴趣不能持久的实际,教给学生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翻译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蜀道难》 1噫,哎呀,好高啊好险啊!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和鱼凫是古蜀国的帝王,他们开国的事业何等茫然。从古到今四万八千年,秦蜀二地从不通人烟。西面太白山上只有鸟飞的路线,可以通往峨眉山巅。多少壮士在地裂山崩中死去,然后才有一条天梯似的栈道互相钩连。上有那驾着六龙的日车也要回头的高峰,下有那奔腾澎湃的激流也要倒退的回川。连高飞的黄鹤也不得过啊,猿猴要过也无法攀援。青泥岭上路,盘旋又盘旋,百步九折绕山峦。抬起头来不敢出大气,手摸星辰头顶天。只好坐下来手按胸口发长叹。 2问那些入蜀的人什么时候回来呢?这可怕的蜀道,实在难以登攀!只听见鸟儿在古树上哀号,雌的跟着雄的飞绕在林间。又听见子规在月下哭泣:“不如归去!不如归去!……”一声声,愁满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听一听也会使人失去青春的容颜。山峰连着山峰,离天还不到一尺远,千年枯枝倒挂在悬岩上边。激流和瀑布各把神通显,冲得山岩震,推着巨石转,好一似雷霆回响在这万壑千山。蜀道是这样的艰险啊!可叹(你们这些)远道而来的人,不知是为了什么? 3剑门关气象非凡,但也格外高险。一人来把守,万人难过关。把关的人若是不可靠,他反而成为祸患。行人来到这里,早上要防备猛虎的袭击,晚上要警惕长蛇的暗算。它们磨快了牙齿,时刻要摆人肉宴。被它们杀害的人啊,密密麻麻,成千上万。锦城虽说是个好地方,倒不如早早回家去!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当我踏上归途回身西望,还止不住连声长叹。 《杜甫诗三首》 《秋兴八首(其一)》 1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 2巫峡里面波浪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 3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 4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看来又一年过去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 《咏怀古迹(其三)》 1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这里有生长明妃(王昭君)的村子。 2一旦离开汉宫,(命运)便与北方少数民族相连,独留下青冢向着黄昏。 3凭着画工画的画像只能约略认识昭君美丽的面容,空有她那怀念故国的魂魄月夜归来。 4即使千年过后,琵琶弹奏的胡地乐曲,还分明诉说着她内心的怨恨之情。 《登高》

浅谈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

浅谈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 浅谈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 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培养学生阅读古代文献的重要渠道。 但在当前的文言文教学中,学生谈文言文而色变,语文学习中最头疼莫过于此。学生认为文言文晦涩难懂,且枯燥无聊,教师教授也费时费力,教学效果较差,那么,根据目前状况,究竟怎样才能高效教授文言文课程,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做好初高中的知识衔接 高中语文知识是初中阶段的继续和深入,由于初高中文言文教学缺少整体、渐进式的设计,因而学生进入高中学习文言文便会觉得吃力,接受效果差,不理解文章大意,不能准确断句,不能结合语境解释关键实词和虚词。 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学生课程较多,学习压力大,文言文的学习相对比较枯燥,这就需要教师让文言课堂活跃起来,而传统教学课程已不能使学生对学习文言文产生兴趣,所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登泰山记》这课时,虽然我们没有办法带学生亲临泰山,但是可以借助关于泰山的相关视频资料使学生能更加形象直观地了解泰山,使学生能够理解课文描述的内容,更好地学习这一课。

三、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文言文的语言虽然失去古代的语言环境,但它所记载的知识却体现了前人超凡的智慧,所以很多文言文富含的哲理仍旧通用于今,教师在教授文言文时可以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便于学生体会、理解,从而更好地学习文言文。例如,荀子的.《劝学》篇所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论语》中所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些名句对与我们为人处世也是一种引导,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在建立这种联系之后,学生便不会觉得文言文学习离我们非常遥远。 总之,对于文言文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教师花费很多精力,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础知识,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最终使学生个人鉴赏能力和语文素养有质的提高。

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案例研究

深圳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案例研究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生活的舞台,课堂教学质量与教师、学生的生命质量息息相关。一堂好课,能够在贯彻课堂教学最基本的功能——传授知识的同时,促进人的发展、生命的完善,能够使教师和学生思考生命的真谛、寻找生活的意义、体验生命的情感、感受生命的律动、创造生命的价值和辉煌。既然课堂如此重要,我们就要走近课堂、透视课堂、分析课堂。 课堂的基本要素:纵向看,有课前、课中和课后。课前的核心要素是课堂教学设计;课中涉及到课堂教学环节、课堂教学行为、课堂管理行为、课堂教学类型、课堂教学策略等诸多要素;课后要素主要是教学反思。横向看,课堂构成的要素包括人与物两类。人要素指教师和学生,包括他们的情感、意志、兴趣、爱好、动机、需要以及社会责任感,构成课堂系统的整体格局;物要素包括教材、教具等教学媒体,是一种信息载体。 (二)教学目的 本课程都是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各种典型的、带有普遍意义的问题,既有崭新的视角、入微的分析,又有针对性强的建议,篇篇扎根、点点写实,“即看”则可“即用”,能帮助教师总结经验,提升教学质量,可操作性强,实效性突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坚持让学生独立思考,强调对思维过程进行反思,从而使学生在各个不同的层次上了解自己学习的程度,促进部分学生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同时,还要提倡学生对他人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以便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反思,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内容 课堂导入技能、课堂提问技能、课堂讲解技能、教学演示技能、活动变化技能、课堂调控技能、反馈强化技能等。由教育部认定的学科课程培训专家具体策划、设计,并参与主持、主讲。培训内容以专题为单位进行组织,注重从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出发,旨在帮助一线教师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和困惑。 在培训的方式上突出了培训的层次性和多样化,有课程专家的理论指导,有教研员深入浅出的分析,也有教师的案例示范和心得体会,因此,本培训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可视性。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 1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围攻郑国,这是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还依附楚国。这时晋军驻扎函陵,秦军驻扎氾水之南。 2佚之狐向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君,秦国军队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听了他的意见。烛之武推辞说:“臣在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了什么事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危急时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答应了。 3当夜把烛之武用绳子从城墙上坠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就要灭亡了!如果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那就值得烦劳您的左右。越过其他国家而在远方设置边邑,您知道这是很困难的。哪能用灭郑来加强邻国呢?邻国实力雄厚,就等于您的力量薄弱啊。如果不灭郑国而使它成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贵国使臣来往经过,供应他们的食宿给养,这对您也没有坏处。再说您也曾经施恩于晋惠公,他答应给您焦、瑕两地,可是他早晨刚刚渡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那个晋国,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它既以郑国作为东边的疆界,又要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如果不损害秦国,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呢?损害秦国而有利于晋国,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秦伯很高兴,与郑国订立盟约,委派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自己就率军回国。 4晋国大夫子犯请求袭击秦军。晋文公说:“不可,如不是秦国国君的力量我到不了今天这个地步。依靠过别人的力量而去损害别人,是不仁;失去同盟国,是不智;用冲突来代替联合,是不武。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晋国的军队也撤离郑国。 《荆轲刺秦王》 1秦国大将王翦打败了赵国,俘虏了赵王,全部占领了赵国的领土,向北进军侵占土地,直到燕国的南部边界。 2(燕国的)太子丹很害怕,就请教荆轲说:“秦国的军队早晚就要渡过易水,那么虽然想经常侍奉您,又哪里能够呢?”荆轲说:“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现在去却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现在樊将军,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赏格,购取他的头。如果真的能够得到樊将军的头,和燕国督亢的地图献给秦王,秦王必然高兴地接见我,那我就有机会报答太子了。”太子说:“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处境非常困难才来投奔我的,我不忍心因为自己的私仇,却伤害长者的心,希望您再考虑一下别的办法吧!” 3荆轲知道太子不忍心,于是就私下去见樊於期,说:“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太刻毒了。父亲、母亲和宗族,全被杀戮或没收为官奴了。现在听说购买将军的头,赏格一千斤金、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你)打算怎么办?”樊将军仰天长叹,流着眼泪说:“我每次想到这事,常常痛恨入骨髓,只是想不出一个计策来!”荆轲说:“现在有一句话,既可解除燕国的祸患,又可报将军的仇恨,怎么样?”樊於期走上前说:“怎么办?”荆轲说:“希望得到将军的头用来献给秦王,秦王必然高兴愿意接见我。(到那时)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右手刺他胸部。那么将军的仇报了,燕国被斯侮的耻辱也除掉了,将军有没有这个心意呢?”樊於期脱下一只衣袖,左手握住右腕,走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2009-05-06 15:37) 标签:- 分类:教学论文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 文言文是初中语文的重要一环,也是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的内容。首先,由于文言离学生生活时代甚远,字词生疏难懂,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没什么兴趣。其次,文言文中词量大,用法灵活,这对于没有文言基础的初中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再加上传统文言教学中,教师奉行“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八字真经,以致在学生中流传着“一怕作文,二怕文言文”的说法。 那么,如何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挖掘文言文教学的有利因素,根据课堂教学,提高学生成绩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文言文教学三步走,即诵读一理解一识记。这三个环节并非是独立的,而是互相渗透互相支持的,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是不行的。 文言文诵读之法 一、诵读 文言文教学要培养学生语感,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而达到发展思维和智力的目的。而诵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素质的重要途径,所以诵读这一环节,在课堂设计中是大有文章可做的。教师可根据教材的特点,精心设计好读的形式:课前预习时默读;顺从文字时小声读;课上学习时较难把握的文章,可由老师范读,容易把握的文章可让学生自己朗读,还可齐读、轮读、分角色读;师生对读和配乐朗读等;课下记忆时可诵读;巩固复习时要边想边读。经过多次实验,我发现优美的散文配上合适的音乐来朗读,效果会更好。 二、理解 文言文的教学贵在“理解”。它包括:字词的理解、文义的理解、思想的理解、感情的理解等。只有理解深入透彻,才能灵活掌握,举一反三。否则,便成了“一路捡,一路丢”,最终一无所获。那么,怎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文章内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为此,我将课堂上的理解分为以下几步:第一步,自主学习,独立理解。例如,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这样故事性强的文言作品时,我鼓励学生根据注释先去自主阅读,让学生凭兴趣主动、独立地阅读,关注文章内容,获取信息,不求统解、甚解,力求从整体上理解全文。第二步,质疑提问,点拨明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倡导质疑、讨论的方法,教给学生如何使用工具书和课文注解,让学生对课文中的实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词语进行探究理解。教师在这一步只是在学生对知识把握不准时给以适当的点拨,而后明确。第三步,方式灵活,巩固理解。这一步是在前两步的基础上翻译课文。可以采用灵活自由的方式进行。如可结成四人小组,每人一句或一段,其他同学点评、更正或补充。这样的练习涉及面广,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可按照事先编好的组别,按次序轮换,完成课文的翻译。教师要加以评价,肯定译的好的地方,明确需校正和补充的地方。第四步,以全班为单位,复述或讲故事,将所接收来的文字信息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力求准确无误。 初中文言文识记之妙招 知识积累是能力提高的基础,而“识记”是其中的一种形式。识记的最直接目的是应对考试,更长远的目的则是为高中阶段或是更高层次的学习打基础。文言文除背文段外,还应熟记字词的意义及用法,常见虚词的翻译,作家、作品和出处。要想把这么多知识全部记住,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教师在这时的指导作用就显得更重要了。

高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修改版

高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修 改版 报告桃源县第九中学语文课题组xx年,我校由语文教研组余桂彬等同志申报的语文课题《普通高中文言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经省专家评审,顺利立项;我校是一所城乡结合的普通市级示范性高级中学,学生基本上来自农村,在长期的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着效率不高、少慢差费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文言文教学目标的实现,不利于培养学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在此,我受课题組的委托,作开题报告。敬请专家指导。 一、问题的提出 1、现状分析文言文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蕴含着伟大的民族精神。学习优秀的文言作品就是汲取民族文化精神,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它能够陶冶人的心灵,在民族文化不断受到西方文化冲击的今天,加强文言文教学乃至母语教学,无疑有着积极意义。可是多年来,高中“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钱梦龙同志曾发出这样的慨叹。我校是一所农村普通高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础差,底子薄,教师教学文言文方法单一,缺乏

教学策略,为了准确掌握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实际状况,发现目前存在的问题,摸索新课程理念下的文言文教学的经验,课题组从学习兴趣、教材、课堂教学、学习习惯、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调查,认识到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在降低;没有养成阅读文言文的良好习惯;缺少文言文的积累。在与教师的访谈中,发现教师并未摆脱高考指挥棒,在教学目标的导向上也未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面对新课标的高要求和应试状态下其他学科的挤压,文言文学习的“少慢差费”,即“学生理解的少,学生掌握得慢,占用的课时多(费时),效果比较差。”不少教师手足无措,大大影响了文言文乃至整个语文科的教学效果。实施新课改以来,文言文教学显得更为重要,如选修课本中文言文就占了不少的份量。学生三年高中毕业,学习文言文的时间并不短,但不少人独立面对一篇文言文时,却还是一片茫然,以致于学习效果不佳。为改变这种令人担忧的现状,课题组以获得的第一手材料为基础,结合教育心理学理论、语言习得理论、阅读教学策略等理论知识,对自己以及有关教师的教学实践分析、概括,反复研究新课标的有关要求,力求对高中文言文的教学策略等进行探究,以期根据高中学生的身心特点、知识基础,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从教学策略的角度把握高中文言文教学的规律。因此,探讨普通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策略,改进目前的高中文言文课堂教学方法,已成为我们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

浅谈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 贺龙

浅谈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贺龙 发表时间:2018-04-24T11:36:32.517Z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3月06期作者:贺龙 [导读] 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授这部分的知识时,一方面要认真讲解,认真做好文中词语的解释、重点句式的介绍、文章大意的探索等工作 贺龙(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北民族高级中学四川甘孜 626000) 摘要: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授这部分的知识时,一方面要认真讲解,认真做好文中词语的解释、重点句式的介绍、文章大意的探索等工作;另一方面也要顺应新课标提出的教学要求,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让他们结合学习经验,自己动手去解决在文言文学习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文言文知识的能力。因此,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提高高中文言文教学效果谈几点个人看法。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 中图分类号:G65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2826(2018)03-0050-01 1 文言文在高中教学中的地位 在大力提倡弘扬社会主义优秀传统文化的趋势下,走进古人生活,体会古人感情,继承和发扬他们的优秀品质已经成为一种必然。此外,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文言文又是连接古今文化的桥梁。新课标语文考试大纲明确规定,文言文阅读理解作为高中生必须掌握的一个学习重点。在考试中分值共计19分,其中共分为3个客观选择题和1个翻译题。选择题侧重于对文言文实词,文言文断句,古代文化常识以及文本的整体阅读和把握等几个方面进行考查,翻译则侧重对文言特殊句式、重点字词的理解。考试只是一种形式,重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对古文化的兴趣,从而更好地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2 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现状 “晦涩难懂,生僻久远”成了文言文在学生心中的刻板印象,以至于每每学到文言文时都是老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学生却一片茫然,除了死记硬背住几个特殊词句,其他一概不知,一概不管。考试时更是苦不堪言,分数可谓是惨不忍睹。从学生答题情况来看,对于常见的题干陷阱,学生不能准确地把握,对于重点的实词学生不会知识迁移,不会结合语境分析,导致丢分严重。 3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3.1 创设情境,培养语感 俗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平时的文言文教学中,这一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当然,读并非指毫无目的的随意读读,而是要有一定的语境渲染和阅读目的。由于文言文这种语言形式对于学生而言,较为陌生,因此需要合理的情境创设。教师可以根据高中文言文各篇目自身文体的差异,主题的不同,创作背景的不同来对学生提出不同的朗读要求,从而调整好不同的语调、语速、语气等,最终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首先,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做到知人论世,在走进作者经历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探讨创作时作者所处的社会背景,教师进行适当补充,当然目的并不在于仅仅了解作者姓甚名谁,而是要把他放到当时的社会大环境中去看;比如在讲《鸿门宴》时教师可以把刘邦项羽的楚汉之争,以及刘邦建立的西汉王朝的历史大事等通过故事的方式去让学生走进那段历史,从而去品味不同的人物身上所折射出的不同性格特征,感受其说话方式的差异,让学生通过戏剧的方式还原鸿门宴的经典,揣摩语言特色,这样能让学生记忆犹新。其次,在学生有一定好奇心的前提下,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朗读,教师范读,听录音朗读等多种方式加深印象,培养语感。例如在学《荆轲刺秦王》时,易水诀别之际,荆轲那种将生死置之度外、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所传达出的悲壮与后文面见秦王时,秦王的不可一世、趾高气扬与被追杀的仓皇失措,四处逃窜的滑稽场面,这些精准的动词描写、场面描写可以让学生通过朗读的形式而真正得以感受。通过多种朗读方式的切换,让学生的文言语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3.2 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古代汉语之所以难以理解,就在于它的语法结构跟现代汉语存在很大的出入。为了让学生真正的理解文言文的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等,需要教师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即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理清他们各自的位置,同时需要讲清名词、动词、形容词、介词、副词、代词等不同词性的词在句子中充当的角色;在这个基础上再让学生有意识地对文言文里面的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被动句、状语后置句常见形式及标志词等进行判断辨别,理解记忆。同时要进行知识点的归纳整理,形成框架结构,比如在讲到“夫晋,何厌之有”这一句式时,让学生对比初中的“何陋之有”;沛公安在?与“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等等特殊句式,教会学生利用其语法结构相似,相同位置词性相同的原则进行归纳;在文言文虚词实词方面,高考常考的18个文言文虚词如:之、而、其、于等等,它们有各自不同的用法;常见的120个文言文实词如:属、籍、假等等,他们也存在一词多义的现象,还有常见的通假字、古今异义字、偏义复词等,都需要学生学会结合文言语境,进行联想推断或者语法结构分析等方法进行验证。如2014年全国新课标一卷中《旧唐书.于休烈传》中“自幼好学,善属文”中的“属文”,学生可以进行知识迁移,联想到书上的《张衡传》中的“衡少善属文”中的“属”,推测其意义为“撰写文章”。再如(节选自)《明史.陈登云传》里的一个翻译“副史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该翻译里的关键词语有“啖、矢、囊”三处,啖的含义是吃,如苏轼“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矢”本意是箭,在这里作为通假字“屎”即粪便。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顷之,三遗矢矣;“囊”指口袋,原来是名词,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用口袋装。类似的句子如《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等。如果只是让学生死记硬背,而不学会知识迁移与归纳整理,那效果必然不佳。由此可见,教会学生进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显得尤为重要。 3.3 学以致用,知识拓展 文言文教学,最大的成功莫过于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进行有意识的文言写作。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将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语对应到古汉语里面,还原成古汉语的单音节字,将常见的表示人称的词语、常见的之乎者也等虚词适当的应用起来,进行片段练习,增加趣味性,这样也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虽然以高中生现有的水平,用文言文表情达意还很生涩,但此环节的设计并非让学生回到古代,而是试图让他们在运用中思考和归类,并体会同类词的细微差别。我想,通过学生对现有积累的提炼和整合,通过教师细心引导学生梳理知识结构,相信学生对知识的把握会更为准确和牢固。 综上所述,文言文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不断探索和研究。我相信,在一次次的反思总结中,高中文言文教学会有更好的前景、更大的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 文言文承载着璀璨的华夏文明,是前人留给我们的一份珍贵遗产。但较长时期以来,文言文教学却不尽如人意:教师因为担心学生不明白,于是“一字字地讲,一句一句地串译”,面面俱到;学生不停地做笔记,生怕漏掉一个词语解释,来不及思考,被动地听着,这样的课堂显得较沉闷,让学生常常会害怕、讨厌学习文言文。正如钱梦龙先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的那样:“文言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那我们该怎样教学文言文,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呢? 一、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源于兴趣。因此,抓住学生思维的兴趣点,有效激发学生求知内驱力,促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愉快的学习状态。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以巧妙的导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文言文的字词句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与学生的知识水平,语言习惯距离也较大,学生较难读懂。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好的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第一源泉,第一颗火星”。例如学习《岳阳楼记》可引入对联“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学习《狼》可用故事屠户用肉钩吊死狼引入;《醉翁亭记》可用成语“醉翁之意不在酒”引入。 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文言文相对较枯燥,合理运用多媒体,将

文字转换成图画,可以刺激学生感官,拉近学生与课文距离,吸引学生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来。如《口技》可让学生欣赏一段口技表演,《三峡》《观沧海》可以通过网络找到相关的视频,音频和图片,展示壮美的画面。教师通过这些素材可以很好的带领学生进入课文,走近古人,利用素材形象具体,生动活泼的特点给学生审美愉悦,提深对课文的理解。 注重情感激励。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位学生,用赞赏的话语评价学生的发言,这更能激活课堂气氛。给予学生肯定性、鼓励性评价,不要吝惜自己的赞美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教师应及时报以掌声,做出激励性评价,都能促使学生更加强烈的创新动机,进一步发展创新潜能。 二、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针对初中学生学习兴趣不能持久的实际,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维持其学习兴趣不失为一良策。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就会主动地去学习,从而养成习惯。养成了学习文言文的良好习惯,将使学生终身受益。首先是指导学生诵读,积累语言材料,培养语感。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因此,每教一篇文言文,可采用教师范读(或听录音)、学生仿读,背诵竞赛等多种诵读方式结合起来,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积累语言材料,从而扩大了知识面,提高了阅读能力,说话能力,又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学生通过反复读,不断揣摩着速度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课后文言文及注解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课后文言文及注解 必修1 《烛之武退秦师》课后文言文 天下之事以①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②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 公,立谈之间③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④而去,何移⑤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 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 能⑥若是乎?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⑦于烛之武之利,弃晋 如涕唾,亦何有⑧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⑨从之矣! (吕祖谦《东莱<左传>博议》) 【注释】 ①以,因。②连兵,联合出兵。③立谈之间,站着说话的工夫。④置戍,指秦国为郑国设立戍守。 ⑤移,改变。⑥讵(jù)能,岂能,怎么能。⑦怵,恐惧。⑧何有,有什么(不能抛弃的)。⑨ 翻然,形容转变很快。 【翻译】 天下的事因为利益而合作的,必然会因为利益而分离。秦国、晋国联合出兵讨伐(或?攻打?) 郑国,郑国就要灭亡了。烛之武出城游说秦穆公,站着说会话的工夫就在(郑国)将要灭亡的时 候保全了郑国,不只是使秦国军队撤兵,并且又得到秦国帮助设臵戍守才离去,(秦国)改变得 多么快啊!烛之武一席话就让秦穆公背叛了晋国而亲近郑国,舍弃强大的援军,而依附弱小的国 家;抛弃(与晋国)旧日的恩情,召来(晋国)新的怨恨;舍弃成功,触犯危险。不是(烛之武 所说的)利益与危害深深击中了秦穆公的心,怎么能像这样呢?秦穆公与晋国,相互结交很长时 间了,相互信任很深了,相互结盟很厚了,一但恐惧于烛之武(所说)的利益,抛弃晋国(都) 如同鼻涕唾沫,对于郑国又有什么(不能抛弃的)呢?如果哪天有比烛之武所说的更大的利益, 我明白秦穆公一定会很快转变去寻求那更大的利益了! 必修2 《<诗经>两首》课后文言文 1、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 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 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 (《毛诗序》) 【翻译】 诗,是人表现志向所在的,在心里就是志向,用语言表达出来就是诗。情感在心里被触动必 然就会表达为语言,语言不足以表达,就会吁嗟叹息,吁嗟叹息不足以表达,就会长声歌咏,长 声歌咏不足以表达,就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 情感要用声音来表达,声音成为宫、商、角、徵、羽之调,就是音乐。太平盛世的音乐安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