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想念在玉米地里长大的日子

想念在玉米地里长大的日子

想念在玉米地里长大的日子
想念在玉米地里长大的日子

前几天,打电话问住在乡下的母亲:地里的玉米苗长多高了?母亲说有一筷子高了。母亲刚从地里回来,把玉米苗梳理了一遍。玉米苗长势好,苗很齐楚。正是盛夏似火的季节,对于玉米苗来说,只要雨水足够,就会疯长。从七月初到八月底,短短两个月时间,玉米苗会长到一椽高,田间小道就变得很瘦,道旁的白杨树上,蝉的叫声会很响。田地像忽然发了福一样,变得臃肿和成熟起来。

乡下老家的土地,多耕种两种作物。一种是麦子,一种是玉米。玉米是经济作物,生长快,周期短。我并不耕种土地,仍关心着种地的父母,所以就很关心玉米地,偷空打电话问问,不算孝心。父亲总会算账对我说,种子、化肥扔到地里,风吹日晒,经营一通,卖不了几个钱。种庄稼的确不经济,除了伺弄二亩地,又别无营生。我希望2亩地不要撂荒。我知道老家的年轻人都很生疏于种地了。无论是小麦还是玉米,都很不关心。年轻人关心到城里打工,关心一个月挣多少钱。钱能买来粮食,买来面粉,买来馒头。我也在城里,不种地,不打粮食,买面粉,买馒头。但我会时常想起乡下的父母,想起父母耕种的二亩土地,想起土地上不同季节播种的庄稼。

眼下是夏季,耕种玉米。我想念玉米地。玉米的别名是玉蜀黍、大蜀黍、棒子、苞米、苞谷、玉菱、玉麦。玉米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粮食作物之一。从加拿大到俄罗斯到南美诸国都有种植。世界上整年每个月都有玉米成熟。玉米是美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产量约占世界产量的一半。中国年产玉米占世界第二位,其次是巴西、墨西哥、阿根廷。据考证,玉米原产于南美洲。7000年前美洲的印第安人就已经开始种植玉米。由于玉米适合旱地种植,因此西欧殖民者侵入美洲后将玉米种子带回欧洲,之后在亚洲和欧洲被广泛种植。大约在十六世纪中期,中国开始引进玉米,十八世纪又传到印度。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大洲均有玉米种植,其中北美洲和中美洲的玉米种植面积最大。

玉米的根为须根系,除胚根外,还从茎节上长出节根:从地下节根长出的称为地下节根,一般4~7层;从地上茎节长出的节根又称支持根、气生根,一般2至3层。株高1至4.5米,秆呈圆筒形。全株一般有叶15至22片,叶身宽而长,叶缘常呈波浪形。花为单性,雌雄同株。雄花生於植株的顶端,为圆锥花序;雌花生于植株中部的叶腋内,为肉穗花序。雄穗开花一般比雌花吐丝早3到5天。

我小的时候,在玉米地里长大。邻家新娘的话可以作证。她对我说:太格尔,你还不到一岁的时候,我抱你去遨娘家。地里的玉米都半人高啦,端着你在路边撒尿,一只蚂蚱在玉米叶子上趴着呢。你把我的新衣服都尿湿啦。还记得不记得?看着头发已经发白的邻家新娘,我笑了。我记不起来了。

我最多只能记得七八岁的时候,我们的村和西边的邻村,还不是现在这样已经连在了一起。那时,两个村子中间是一大片的土地。土地中间有一条路,路南种着玉米,路北是水稻地。我上学来来回回从路中间走过。傍晚,看着玉米在风中生长,绿叶片子摇啊摇的。耳畔是一片蛙声,蛙声从水稻地里传来。萤火虫在天上飞,星星点点的样子。

那时节已经包产到户了,耕种土地的农民伯伯都很认真。认真到什么程度呢?我记得玉米长到膝盖高,正是除草施肥的好时候。父母每人一把锄头,在碧绿的玉米田里劳作,汗水吧嗒吧嗒滴在玉米叶子上。锄头的铁器刮除着黄土地上的杂草。我在每棵玉米苗的根部放一勺雪白的肥料,父亲的锄头很快就镬上来黄土掩埋住化学肥料,这样才不会失却肥性。邻家大爷不单除草三次,就连地面上的土块,都要用棒槌捶打得细如面粉,他认为这样可以保墒,庄稼会长的更壮。那时节,还没有人使用除草剂,玉米地要除三次草,浇灌三次水。所以我的学生时代的暑假多数时间是在玉米地里。浇水是一件很迫切的事情。烈日持续高烧,没有雨滴,玉米就分外焦渴。犹记得当时在书本上有水浒里一句话: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我在睡到半夜的时候,会被父亲叫起来,穿着凉鞋,扛着一把铁锨,到玉米地里去浇水。半夜的玉米地,玉米已经高过我的头。一股凉风吹过,玉米叶子哗哗摇摆,像墨色的云团在滚动,二里开外的机井里,正向外喷流着清水,清水沿着水渠,从一家又一家的玉米地流过来,像一条长蛇钻进了我家玉米田。我正站在玉米田里。夜色如水,月亮静静地挂在天上。我看不到流水,看到的是流云一样的玉米叶,流水已经漫过脚下土地,一阵湿软的感觉触动我的脚趾,是刺进骨头的凉意。机经里的水,很凉爽很凉爽,即使在夏天,我也不能在这水里面久站。浇过水的玉米地,玉米像焕发青春的少年,更加的腰肢舒展,活泼可爱的又长高了。一只蚱蜢在跳,但是,一转身就跳进玉米地深处,看不见了。

我在16岁的时候,自作主张的一件事,就是我把自留地里的玉米苗,按照个人意志分拣确定下来。那是在一个早上得忙活,我在玉米地里,下手把我认为成长无益的玉米苗拔掉,只留下健壮的,而且间距很大。我是希望玉米能够长得很高,并且不那么拥挤。我认为这样也是可以高产的。当我这样做的时候,我感觉很兴奋。我的祖父和父母都确认:我害死了许多玉米苗,很可惜。但是,那年的收成,确实很好,玉米棒子很大。那一年,1985年。

1985年前后,我在玉米地里干得最多的活其实是拔猪草。玉米地里顺着地面会长出来一种叫做笆篱子的草,是很好的猪饲料。每年暑假我都会背着背篓,拿一把镰刀,去打猪草。暑假有一个多月,假如每天都完成一背篓猪草,我会在自家院子里晒一个干草垛。干草垛磨成草面,整个冬天会成为猪的美餐。猪是农家的银行。到了年根,一头猪会换来一沓钞票。成为过年新衣和来年学费。所以,有好几年的初中暑假,打猪草,我还是很认真的。当然,在玉米地里打猪草我还会有意外的惊喜,譬如抓住过几只小野兔。小野兔和家兔很相像,但是性格迥异。饲养不活,父母也会认为不吉利,就送给了邻家的孩子。

当玉米地里的庄稼高过头顶的时候,玉米地旁边的西瓜地里的西瓜也开园了。成熟的西瓜令人垂涎。小伙伴们埋伏在玉米地里,偷偷的瞭望那些绿皮西瓜,特别留心瓜上刻着十字的种瓜。胆子大的开始蠢蠢欲动了。慢慢的爬呀爬呀,匍匐着爬进瓜地,抱起一只大西瓜,飞也似地回转身钻进玉米地,逃命似地跑,一口气跑出二里地。背后似乎有瓜棚里的人声呐喊,但是已经听不到了。西瓜被拳头砸开,七手八脚分食那红瓤瓜肉。记得有个叫前进的孩子,头顶一个西瓜皮,身缠西瓜蔓,爬进瓜地,寻找大瓜。结果,被看瓜的发现,地里有个西瓜还会动,抓住了。抓住了会被关在瓜棚,陪着看瓜,吃是可以吃个够,就是一个都不许带走,还要赔掉一天功夫。

眼看着玉米开始开花了,玉米棒子也长大了。到了九月开学的日子。我离开玉米地去校园里读书。放学后,母亲会给我煮一个嫩玉米棒吃。吃的玉米棒越来越多。玉米成熟了,开始收获。玉米棒子从地里搬回家,挂在屋檐下,黄亮亮的很富足。玉米杆被砍下后当柴火备用。秋天的田野变瘦了。土地上又在播种小麦。远远望去,黄土地上一抹绿色,等到雪花飘飘的时候,荠麦青青。

远离了玉米地,远离了故乡。然而,我还是很想念老家,想念父母,想念在玉米地里长大的日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