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海洋生态学课程教学改进探讨——以钦州学院为例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海洋生态学课程教学改进探讨——以钦州学院为例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海洋生态学课程教学改进探讨——以钦州学院为例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海洋生态学课程教学改进探讨——以钦州学院为例

课程教学

Curriculum Teaching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海洋生态学课程教学改进探讨

—以钦州学院为例

黄星王薛平王希龙

(钦州学院广西北部湾海洋灾害研究重点实验室广西?钦州535011)摘要海洋生态学是海洋科学等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优化该课程的教学对提高相关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海洋生态学教学的特点,从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式的改进以及考评制度的变更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应以有利于应用型高校海洋科学特色专业课程的完善为指导,教学内容上应具有地域特色,教学方式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并对此进行重点考核,使之达到促进海洋科学人才专业能力全面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应用型海洋生态学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评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D01:10.16400/https://www.doczj.com/doc/784304187.html,ki.kjdkx.2019.03.059

Discussions on the Teaching of Marine Ecology

Course Base on the Training of Applied Talents

------Take Qinzhou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HUANG Xing,WANG Xueping,WANG Xilong

(Guangxi Key Laboratory of Marine Disaster in the Beibu Gulf,Qinzhou University,Qinzhou,Guangxi535011) Abstract Marine Ecology is one of the main courses for marine science and marine-related disciplines.It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the students'professional quality to optimize the courses teaching of Marine Ecology.Therefore,ac-cording to the teaching characteristics of t he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three aspects were discussed from the selection of teaching content,the reform of teachi n g method and the improving of examination mechanism,respectively.

Base on that,some advice was regarded as urgent i n cluding choosing the regional specialized teachi n g content,interactive clas-sroom performance and customized examination mecha n ism,which would help to improve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applied students majoring in marine science.

Keywords applied students;Marine Ecology;teaching contents;teaching method;examination mechanism

海洋科技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关乎我国海洋高新技术发展的未来。为满足国家对海洋科学人才数量与质量的需求,清华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等近30所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先后设立独立的海洋学院,并开设了海洋科学等相关专业。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沿海省份之一,分布有我国重点建设战略经济区一一北部湾海洋经济区。随着北部湾海洋经济区的快速发展及其对相关人才需求的提高,自治区内各大高校纷纷加强了对海洋科学人才培养力度。目前开设有海洋科学的高校已有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钦州学院及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等。

海洋生态学是海洋科学及其相关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目前在各个高校的海洋科学专业均有设置。由于海洋生态学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具有明显的学科交叉特性,涵盖生态学、海洋地理学、海洋环境学及海洋生物学等多个学科的部分内容。海洋生态学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因各高校在人培养方案上存在差异,该课程的教学必然存在一定的偏差,并各有侧重。钦州学院是广西自治区人民政府与国家海洋局共建高校、国家“十三五”规划建设的“应用型本科高校”项目单位,其培养的毕业生综合素质均指向为“应用型”。因此,钦州学院与一般的综合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对海洋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上应体现出一定的差别,在海洋生态学等专业必修课程的教学上应具有更明确的针对性,并突出应用性的特点。为此,本文从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式的改进以及教学评价的优化等三个方面对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海洋生态学课程教学改进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为该课程的教学优化提供参考。

1具有地域特色的教学内容选择

目前,钦州学院海洋生态学课程教材釆用的是由厦门大学沈国英、施并章编写,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海洋生态学”(第三版)。回该教材体系庞大,内容繁多,分为三大部分共十四章内容,涵盖基础生态学、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及应用生态学等知识模块。在厦门大学“海洋生态学”精品课程的教学大纲中,其教学课时多达136学时(讲授

1302019年/第9期/3力(T)

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与实践总结报告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教学成果《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科学总结材料王瑞芳 戴一峰 林育兹 朱智强 苏新春 李兰英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的探索与实践的探索与实践》》成果成果总结总结总结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王瑞芳王瑞芳、、戴一峰戴一峰、、林育兹林育兹、、朱智强朱智强、、苏新春苏新春、、李兰英李兰英))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转型、多元化办学局面的形成,我国众多高等院校理应分别类型与层次,选择不同人才培养模式,明确办学定位,注重特色办学。这是我国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重要一环。我院自建院伊始,便确立“以有效教学见长”, 着力培养富于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宗旨。因此,几年来,我们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积极探索,确立“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求个性”的12字人才培养模式,以知识传授为基础,以能力培育为重点,注重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使人才具有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和职业技能。 一、努力创建强化实践努力创建强化实践能力培养的新型能力培养的新型能力培养的新型课程体系课程体系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设置的科学与否,决定着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如何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市场对各专业人才的真实要求,科学合理地调整各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建构一个新型的课程体系,一直是我们努力探索、积极实践的核心。我院将课程体系的基本取向定位为强化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因此,我们借鉴国内外名校和兄弟院校课程体系的优点,重新设计学院各专业的课程体系。 几年来,我院课程体系的建设经历了两次规范与创新,由此形成一个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课程体系。这一课程体

普通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普通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摘要:对普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从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设置、工程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述,以期探索科学、合理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对普通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土木工程;应用型;培养模式 本文拟对普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从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教师队伍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期为我国普通高校在人才培养方而探索积极有益的方法。 一、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特点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和生产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生产实践更加紧密地依赖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应用。这样就引发了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要求从业人员不仅具有宽厚的理论基础知识,而且还要具有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专科层次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虽然满足了一定的社会需求,但很多高新技术行业尚需大量的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我国的本科教育,在思想观念、培养模式等方面存在欠缺,培养的学生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等方面和岗位要求有一定差距。因此,一些普通本科院校把应用型本科教育作为努力的方向,教育工作者、教育管理者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业也做了很多有益的研究和探索,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套现实可行的、科学系统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措施。 应用型本科人才应区别于专科层次的技能型人才,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上,应该基础知识扎实、专业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较

强的技术使用、推广和转换能力,是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应用者、实践者和实现者。 二、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土建行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土建专业人才的要求已不再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传统产业的人才模式,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毕业生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及适应能力、协作组织能力、管理经营能力、创新能力等等。对普通本科院校的土木类毕业生,最重要的就是扎实的基础知识、较高的综合素质以及技术知识的应用能力。 为达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应从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工程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等各个环节进行改革与建设。 1、工程专家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要想培养应用型人才,师资队伍是关键因素。没有工程经验、工程素质的教师队伍,讲授工程技术知识,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必须加强教师队伍素 质结构的调整,构建具有工程特色的教师队伍,即工程专家型(或双师型)的教师队伍,以满足培养工程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在我国很多高等学校,绝大部分教师没有工程实际经验,这样就造成了理论知识和工程实际的脱节,影响了教学效果。要建设一支工程专家型的教师队伍,可采取以下途径:(1)教师通过考取注册资格证书,如注册结构工程师、造价师、监理师、建造师等,考取注册资格证书的教师利用兼职的形式亲詞参与工程实际,取得工程实际经验,再将其结合理论知识应用到课堂教学中。(2)从工程单位引进或聘请具有工程实际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从事教学工作。我院土木工程系共有23人其中12人分别具有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一级注册建筑工程师、监理师、评估师、造价师、建造师等资格。近几年我院土木系引进有工

探索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探索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摘要:如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以适应社会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地方性本科院校在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内涵发展方面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德州学院拟在以下几方面进一步开展工作,为探索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开辟道路:一是以校内专业评估为杠杆,扎实推进专业建设;二是以课程体系改革为平台,切实提升课程建设;三是以强化学生能力为动力,大力增强实践教学;四是以适应社会需求为导向,积极开拓培养空间。 关键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模式;有效途径 长期以来,由于大多数地方性高校在办学理念和办学定位方面不够明确,导致这些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盲目攀高现象。许多地方性高校追慕部属重点院校的办学方向,不顾自身办学资源和办学条件的实际情况,在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上不断向高层次大学看齐,丧失了自己人才培养的特色和优势,造成了人才培养模式的雷同与单一。这一现象已经引起了教育部的高度重视。从2003年全面启动的高等院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强调高校要切实把握好自身的办学定位,明确符合自身办学实际的人才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倡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要走多样化之路。 为落实教育部这一有关人才培养的指示精神,德州学院在2006年通过了教育部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之后,开始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工作方案。工作方案从育人为本理念出发,本着“注重个性,因材施教,多项选择,分流培养”的原则,在确立符合自身定位、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前提下,采用试点先行、逐步推广的方法,对全校47个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课程体系、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全面修订,并在2007级部分专业学生和2008级全部专业学生中推行了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与动力。全校各个专业以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为基础,积极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改革,主动探索适合时代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教学改革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为了更进一步把深化教学改革的工作持续引向深入,我们需要在实施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重点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教学工作: 一、以校内专业评估为杠杆,扎实推进专业建设

全国应用型人才培养工程ATCP

全国应用型人才培养工程(A T C P) 无人机研发工程师岗位考试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00分 考试要求: 1.在教师指定路径下建立以“考试序号-姓名”命名的文件夹,考试的全部文件保存在此文件夹下。其中选择题及简答题的答题结果填写在答题卡中,命名为“答题卡”;命题设计题命名及存盘方式见题目具体要求。 2.按照老师的要求上传到指定位置。 考试题目: 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括号里。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 1. 为了减小机器运转中周期性速度波动的程度,应在机器中安装____。() A. 调速器 B. 飞轮 C. 变速装置 D. 配套设施 2. 按飞行器平台构型分类,“大白”无人机属于____。() A. 伞翼无人机 B. 固定翼无人机 C. 旋翼无人机 D. 扑翼无人机 3. 不属于无人机系统的是____。() A. 飞行器平台 B. 飞行员 C. 导航飞控系统 D. 地面配套设施 4. 固定翼无人机失速的原因是____。() A. 飞机速度太大 B. 飞机俯仰角太大 C. 飞机俯仰角太小 D. 飞机迎角超过临界迎角 5. 无人机地面站地图航迹显示系统可为无人机驾驶员提供飞行器____信息。() A. 飞行姿态 B. 位置 C. 飞控状态 D. 飞行速度 6. 亚音速气流流过收缩管道,其气流参数如何变化?() A. 流速增加,压强增大 B. 速度降低,压强下降。 C. 流速增加,压强下降 D. 速度降低.压强增大。 7. 翼型的最大厚度与弦长的比值称为____。() A. 相对弯度 B. 相对厚度 C. 最大弯度 D. 平均弦长。 8. 机翼升力系数与哪些因素有关?() A. 仅与翼剖面形状有关 B. 与翼剖面形状和攻角有关 C. 仅与攻角有关 D. 与翼弦有关 9. 减小干扰阻力的主要措施是____。() A. 把机翼表面做的很光滑 B. 部件连接处采取整流措施

工程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工程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摘要:本文就高等工程教育如何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如何与行业的专业教育评估相结合,使培养的学生能够很容易在行业内找到自己岗位的问题进行了探索,提出要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坚持“准确定位、规范训练、夯实基础、突出特色”的高等工程教育理念。 关键词:专业评估;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 高等工程教育如何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如何与行业的专业教育评估结合,使培养的学生能够很容易在行业内找到自己的岗位,并有适合自己的发展空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我校工程管理专业积极探索,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的需要,紧密结合专业特点和国内外工程管理领域的实际情况,以建设部高等教育工程管理专业评估委员会评估指标为标准,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坚持“准确定位、规范训练、夯实基础、突出特色”的教育理念,使培养的学生能够适应地方经济建设需要和社会发展趋势。 一、明确目标,准确定位,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为满足培养应用型工程管理人才的专业定位,我们进行了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和改进,贯彻基础与专长并重、理论与实践并重、规范训练与创新能力并重的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思想,把工程教育科学化的模式转向工程应用型教育,制订的人才培养方案涵盖了工程项目实施全过程管理的相关知识。本着“厚基础”的原则,加强了建筑结构类技术课程的教学,并按照“宽口径”的原则把工程管理专业设置成房地产经营管理、投资与造价管理、物业管理3个专业方向模块,各专业方向模块均安排了若干门专业课程供学生选修,以满足建筑与房地产市场对各类人才的需求。 按照建设部高等学校工程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历次会议讨论形成的“基础课

浅析高职高专教育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

浅析高职高专教育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对专业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对高职高专院校的重视程度也逐渐加大。并对如何有效的进行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开展多方的研究讨论。本文就高职高专教育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现状展开分析,并为如何有效的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献计献策。 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变革,国家对技术型人才需求增大。而高职高专院校的教育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以后的职业技术人员的水平与素质。因此,必须对高职高专的教育工作予以足够重视,从对人才培养的目标,到具体的培养方案的设计,以及对方案的有效实施和及時的改革的每一流程都要严格把关,切实有效的施行,有效的提高高职高专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一、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技术应用型人才,重点在技术与应用两个词,与其他的高校不同,高职高专院校培养出的人才更加擅长的是对技术的运用能力,在动脑的同时还需掌握动手能力,在思维活跃的基础上还需反应灵敏。所以,在培养过程中,也有一定难度。而在传统的教育中,老师们过于重视对知识的讲授,在教课过程中,太过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而忽略了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导致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技术不能很好的应用。 因此,作为技术应用型人才,不仅需要对专业知识有良好的掌握,还需要进行专业技术的培训。对传统的技术进行传承、改进和创新。以及对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专业能力就是指从事某个行业所需要的职业技能。比如,学习车辆工程需要了解工程力学、电工电子技术、机械设计和测控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还要掌握车辆的设计、制造、检测、实验记忆汽车销售等技能。专业能力是能否胜任某项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具有很高的专业能力,才能在这个行业很好的发展。其次是社会能力,技术应用型人才也应具备良好的社会能力。包括人际关系的相处、对职业的肯定与尊重、对公共关系处理是否等当等。良好的社会能力是顺利的从事工作的保障。 二、我国高职高专教育技术应用型人才现状 在进行教育改革之后,我国社会更加重视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经济快速发展带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改革开放之后,首批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建立了十余所高职院校。这些学校重点培养技术型人才,在传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培养出一批批高素质的技术人才,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受到了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技术厂商的全力赞助,为新一批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打下了良好基础。 此外,有了成功的案例,我国其他地区也开始创办高职高专院校,促使我国的教育事业的到了空前的发展。同时,有的厂商和当地政府合资办学,为技术人

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工程

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工程 (一)建设基础 升本以来,我校逐步确立了“培养专业基础实、实践能力强、富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简称“实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先后实施了“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工程教育”等人才培养改革措施,积极探索了“五位一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与企业共建师资队伍、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编制教学大纲、共同完成实践教学过程、联合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构建了课内与课外、学校与企业、创业与专业相结合的产学研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立了革命传统教育馆、孟二冬纪念馆、赛珍珠纪念馆、大学生创业园等特色文化育人平台。 (二)建设内容及措施 结合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实践与地方院校转型发展新需求,深入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整体优化人才培养体系,科学制定多样化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努力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重点建设内容及相应措施如下: 1.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引入社会资源和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建立校校、校企、校地、校所以及国际合作“五个协同”育人途径,完善产学研合作教育,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拓展国际合作教育,加强人才培养过程管理,经过五年建设,构建通识能力、专业能力、发展能力递进发展的能力培养体系;校企合作班达到25个;校企签订实质性合作协议的专业(群)覆盖率不低于85%,建设有较强示范性的产学研合作育人平台10个;构建创新创业课程、讲座、训练、竞赛、成果孵化“五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学体系,打造创意、创新、创造、创业“四创联动”的实践平台(基地);巩固与美国卡斯尔顿州立大学、苏比利亚湖州立大学、韩国全州大学等已形成的合作培养模式,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的合作教育,建设期内达成学位项目3个,非学位项目7

谈应用型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

谈应用型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 摘要 人才,作为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无疑成为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但大学生找工作却相当困难,除人才配置机制存在问题外,还因为人才结构、人才素质、人才观念等方面存在问题。“人才找不到工作,企业招不到合格人才”的矛盾在一些部门与地区普遍存在。单一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已刻不容缓,应用型人才综合素质要求备受关注。 关键词:人才应用型综合素质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进步,人力资源的开发越来越备受重视。用人单位在挑选人才时,对应聘者的科学文化水平和知识结构要求越来越高。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突出“应用”特征的同时,还要突出“高素质”特征。为此,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加强应用型人才综合素质要求: 第一,坚持以德为本,德才兼备。 应用型人才在进行技术开发、生产管理的过程中,专业知识的运用、发挥往往与个人的责任心、道德感等关系密切,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工作的效果和质量。作为应用型人才应拥有较高的道德意识,对社会、公司都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中国古代司马光曾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用“德”统“帅”才能保证“才”的正当发挥;以“才”支撑“德”,才能真正有益于国家和人民。德才兼备无疑是用人单位选拔人才的首要标准!第二,坚持拓展自己知识视野,完善知识结构 1)合理的知识结构是人才成长的基础。现代社会职业岗位所需要的不仅是知识结构合理,而是要适时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2)专业知识是大学生知识结构的特色所在,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才能使自己融于社会化、国际化评价标准之中。 3)现代社会,需要大学生具有一定社会知识、经济管理知识和人文知识。 4)适时吸纳储备大容量的新信息、新知识。 第三,坚持“一主三辅”综合培养要求紧密结合 1突出“应用” 要掌握技术应用能力所必须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能力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 2.强调“复合” 所谓“复合型”,指实现技术交叉、应用交叉以及技术应用与经营管理能力的交叉,实现一专多能。 3.重视“外向” “外向型”主要有两个内涵,一个是开放的意识,另一个是适应涉外环境的能力。应用型人才要具有强烈的开放意识和开拓意识,从而切实提高学生对涉外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涉外岗位的胜任能力。 4培养“潜力” 根据“基础的价值”原则,“知识不断的膨胀对扩充课程设置产生压力……学生需要坚实的基础去评估信息和应用知识”。具备潜在发展的能力是应用型人才区别于其他劳动者的主要之处。 第四,坚持培养适应择业需要的实践能力 知识的积累并不等于能力积累,将知识升为能力须付出巨大的努力,要培养社会需要的实际应用能力: 1)适应能力:根据客观情况变化能随机应变地适时调节择业行为能力,提高自己社会适

应用型人才培养大讨论心得体会

给理论安装飞翔的翅膀 ----“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思想大讨论心得体会--- 1. 引言 当黑暗的中世纪在蔓延的时候,西方人接受并完全接受了宗教结论和经院哲学,他们匍匐在神灵与“圣人”的面前,彻底相信知识已经完全被发现和创造。在自然哲学和世界观上,有绝对正确的亚里斯多德;在医学上有神圣的格林。人们认为,一切知识都由上帝和前人准备好了,只要去学习就行了。但是,1214年一个叛逆的异教徒罗吉尔〃培根在严谨肃穆的英国出生了。就是这个人,几乎付出了一生的监禁生涯,但是,他把那黑色的、愚蠢而又专权的大幕撕开了一道裂口,让科学的光芒,那不屈的真理照了进来。罗吉尔〃培根就是那位被认为是西方实证主义的鼻祖的人[1]。 作为一种具有明确规定的哲学思潮,实证主义开始于19世纪法国哲学家孔德的“实证哲学”。但作为一种哲学传统,实证主义却根臵于古希腊以来的西方哲学之中。根据当代波兰哲学史家科拉可夫斯基(Leszek Kolakowski)的分析,古希腊斯多亚学派的怀疑论提出的一种现象主义观点应当被看作实证主义的雏形,这种观点认为,经验能够使我们确定给定的对象是否具有这样或那样的外表,但我们却无法由此推断对象事实上的确正如它的外表所呈现的一样,因而我们必须区分经验材料的真实内容与我们由此推断的事物自身具有的性质。中世纪晚期的罗杰尔〃培根和奥康的思想,同样表达了一种关于人类认识范围和有效性的实证主义观点,他们在与目的论神学的论战中强调了人类技术对自然的控制作用:如罗杰尔〃培根就明确指出,知识的价值只能用使用的效果加以衡量,而获得知识的唯一合理手段就是实验和几何推演;奥康以“极端唯名论”的方式提出的“奥康剃刀”清除了一切被认为是不必要的实体,严格区分了尘世的知识和宗教的信仰,认为后者是无法证明的,也是无需证明的[2]。 尤为重要的是实证主义中心论点是:事实必须是透过观察或感觉经验,去认识每个人身处的客观环境和外在事物。实证论者认为,虽然每个人接受的教育不同,但他们用来验证感觉经验的原则,并无太大差异。实证主义的

全国应用型人才培养工程

全国应用型人才培养工程 平面设计师岗位考试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 考试要求: 1.在教师指定路径下建立以“考试序号-姓名”命名的文件夹,考试的全部文件保存在此文件夹下。其中选择题及简答题的答题结果填写在答题卡中,命名为“答题卡”;操作题命名及存盘方式见题目具体要求。 2.按照老师的要求上传到指定位置。 考试题目: 一、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括号里。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 A4的尺寸是____。() A. 210*297 B. 210*285 C. 297*420 D. 420*570 2. 作为普通说明书内页,选用____最经济(单色印刷)。() A. 80g 胶版纸 B. 157g铜版纸 C. 荷兰白卡 D. 白板纸 3. 下列属于CMYK色彩模式的设计文档应用范围的有____。() A. 印刷 B. 打印 C.喷绘 D.网站设计 4. VI设计主要包括____。() A. 基础部分 B. 应用部分 C. 字体设计 D. 文案攥写 5. 将设计品下到印刷厂之后,保证字体能够正确显示的选项有____。() A. 文字转成曲线 B. 附带字体 C. 告诉印刷厂用了什么字体 D. 单独把文字作到txt文件中 6. 给客户出“小样”,确定我们最终设计结果,包含的选项有____。() A. 通过电子邮件,将设计品发给客户 B. 传统打样 C. 数码打样 D. 将印刷后的设计品交给客户 7. 握手顺序是____。() A. 上级在先 B. 主人在先 C. 长者在先 D. 女士在先 8. 陪客户乘电梯时____。() A. 无人操作电梯,陪同人员先进后出 B. 有人操作电梯,陪同人员后进后出 C. 扶梯,客人先行,单向靠右 D. 无人操作电梯,陪同人员后进后出 9. 商务面包车上位是哪个位置?() A. 中前部靠近门的位置为上位 B. 中后部靠近门的位置为上位 C. 中前部远离门的位置为上位 D. 中后部远离门的位置为上位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建设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建设 李军红 陈德义 庞永师 于茜薇 王亦斌 (广州大学 商学院 广东 广州 510006) 摘要:工程应用型本科教育是本科层次的高等技术教育,需要构建工程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的模式。其中师资结构对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从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对师资的要求出发,对加快建设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师资队伍提出几点设想。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师资建设 1.问题的提出 2006年中国教育绿皮书中“高等教育发展形势与政策分析”在对高等学校分类时指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其中一种分类是按“学术性人才培养——应用性人才培养”划分类型。教育部于2001年、2002年曾两次举办“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讨会”,研究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教育的定位和办学思想。各个高等院校也分别结合本校和专业的实际情况开展相应的研究,以期望建立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首要是解决将所学科学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问题,重在转化能力的培养。这对从事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专业教师提出新的要求。 2.应用型本科人才的能力要求 何谓工程应用型人才,即工程技术应用性人才,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级应用性专门技术人才。对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的能力要求,笔者赞同一些专家学者提出的五种能力:一是要掌握较扎实的自然理论基础知识和系统的学科专业知识;二是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相关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三是具有一定的技术创新意识和能力,能够直接参与企业一线技术创新,解决企业实际面临的工程技术难题;四是掌握必要的经济、管理、法律等多学科知识,能够较好的处理技术活动中所涉及的经济、管理和法律等方面的问题;五是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较强的终身学习能力。他们最大的特点是具有较强的技术思维能力,擅长技术的应用,能够解决生产实际中的具体技术问题,他们是现代技术的应用者、实施者和实现者。 要培养出达到上述能力要求的合格人才,必须以符合《高等教育法》关于本科教育的学业标准为出发点,满足“应用”这个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核心,建立起应用型本科教育区别于其它本科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和培养途径等方面的基本架构。 3.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现状 2006年中国教育绿皮书中“高等教育发展形势与政策分析”指出,“高等教育尚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需求,这一点,通过毕业生就业反映出的矛盾就极具典型意义。一方面,科教兴国和知识经济社会迫切需要拔尖创新人才和原创性成果,制造业大国对应用型人才有着旺盛的需求;另一方面,毕业生就业难,办学模式趋同等又难以有根本性的改观。” 教育部在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明确表示,355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将保持在72.6%的水平,也就是说会有近100万名大学毕业生不能及时找到工作,就业难成为高等教育凸显的问题。而最近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全社会应用型人才供小于求,特别是技术性应用型人才,仅有些重点城市的缺口就在10万左右。就业难是带有明显地域性和结构性的。从另一方面看,只要学校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结构性就业难的问题会迎刃而解。 本科层次的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要解决如何将所学科学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问题,重在转化能力的培养;它的培养既要符合人才培养的规律,更要得到社会广大用人单位的认可,不仅应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满足应用性工作要求的各方面知识。而目前的情况是,本科毕业生普遍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拓展知识能力弱、知识面窄、动手能力差等问题。究其主要原因,

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模块化

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模块化 前言:课程体系是以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为中心,按照专业知识的内在联系组合而成的知识系统。科學、合理地设计课程体系,对保证教学质量、实现专业培养目标有着重要意义。运用模块化思想探索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建设,有利于提高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培养复合型人才,也有利于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 了解应用型人才的特征是准确制定培养目标,从而科学构建课程体系的基础。应用型人才与其他类型人才相比,有三大特征:一是知识学习以实践为参照,强调学习基础的、成熟的和实用的知识;二是以能力培养为本。这里的能力,不仅包括专业技能,还包括岗位适应、就业创业、人际关系等社会实践中所需要的综合能力;三是人才培养过程注重与实践相结合,重视实践教学,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人格。课程体系的形成取决于培养目标及规格标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必须以人才的核心能力为参照。着力从三个方面加强课程体系建设:一是按照“平台+模块”思路,统一规划学校各专业的课程体系,强化基本专业素质培养;二是突出行业性和职业性,强化综合专业知识结构的养成,体现人才的复合型、实践性;三是拓宽学生国际视野,加强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突出外向型人才培养特点。 一、应用型课程体系模块划分 基于应用型“知识+能力+人格=人才”的理念,课程模块可规划为知识、能力以及人格培养三个母模块。知识模块又可划分为基础知识模块、专业知识模块等。能力模块又可划分为专业技能和实践教学模块。人格培养模块中又可划分为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模块等等。以人才培养目标母子模块为依据,在具体的专业课程体系里继续划分子模块,明确各模块课程组成,从而构建教学体系。 二、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原则 课程体系模块式设计是以社会所需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为导向,以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为核心,按照学科教学内容的内在有机联系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分解和组合的过程。其原则一般如下。 (一)模块目标一致性原则 虽然各个模块相对独立,有其相对应的课程体系子模块支撑,但每个模块都围绕着专业培养目标,是学生获得某个方面的学科知识,得到某种思维和能力的训练,从而具备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某方面的素质的保证。各个模块的目标及功能最终指向高度一致。 (二)模块内部层次性原则

应用型人才培养浅谈

应用型人才培养浅谈 ---以郑州科技学院为例 摘要:本文以郑州科技学院为例,探索与实践地方本科院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围绕社会需求,以提高人才质量为培养目的,构建新型课程体系,强化能力培养,走特色办学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人才 应用型人才是与理论型人才相比较而言的人才类型。在知识方面,要求具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理论知识和应用知识。在能力方面,不仅要有较强的应用实践能力,还要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学生作为学校生产出的产品,学到的知识和能力不仅能够实用而且还要有发展后劲。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要大力加强实验、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特别要加强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重要环节。”实践教学是大学生素质养成、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如何通过实践环节的教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我院自建院伊始,便确立着力培养富于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宗旨。因此,几年来,我们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积极探索,以知识传授为基础,以能力培育为重点,注重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使人才具有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和职业技能,为了所培养的学生能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结合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我们制定了较完善的实践教学培养计划,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并进行探索和实践。 一、努力创建强化实践能力培养的新型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设置的科学与否,决定着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如何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市场对各专业人才的真实要求,科学合理地调整各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建构一个新型的课程体系,一直是我们努力探索、积极实践的核心。我校将课程体系的基本取向定位为强化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因此,我们借鉴国内外名校和兄弟院校课程体系的优点,优化设计学院各专业的课程体系。这一课程体系兼顾了不同学科专业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其特点在于:第一,为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在课程体系设计中突出了非专业课程的比重,专业口径被拓宽,学院的整个专业结构呈现出开放性的特点。与此同时,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心得体会资料

为国家培养优秀应用型人才的心得体会 2015年1月15、16日,美术学院全体教师齐聚一堂,以研讨会的方式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展开大讨论。虽说每位老师只有短短10分钟的主题发言,但都认真对待,准备充分,对我院的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方案积极建言献策,人多力量大,老师们对这两方面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个体分析,并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下面我将从个人角度谈谈一些对培养优秀应用型人才的心得感受。 一.培养人才,教师首先需具备正能量精神 两天会议,让我深深体会到美术学院的老师内心深处都对学院与教育工作充满了浓浓的感情,这种感情已超出单纯的按劳取酬工作态度。据我多年的工作经验与观察,美术学院的老师常态化在课余不计薪酬义务的辅导学生和自觉自愿的加班,经常性的开展教研讨论,积极主动的联系项目与各类赛事,自掏费用参加、参观展览和参加学术会议活动等等,这些在学院发展历程中,已逐渐形成具有美术学院教师工作特色的优良传统,这种传统它代表了美术学院教师所具备对学院与学生的责任感,对培养优秀人才的使命感,对教书育人工作的奉献精神(非私利奉献);与之相对比,据我在其他独立学院的一些朋友处了解得知,一些老师仅把教书工作单纯作为一种职业,到点下班,不谈教学、工作和学生,下班后请别联系,做事前先谈报酬。每每谈及此事,朋友们对我院还具备这样优良的作风感到赞赏,我个人也认为,不管市场观念如何与高校教育结合,教育始终是一项崇高的事业,他必须有一大批的具有正能量精神的教师甘愿为之努力奋斗。 与此同时,学院应对一线老师多些人文关怀,尊重教师,让其身份与地位应为平等;少些随意驱使,多给机会锻炼,不怕失败,成长过程总会跌倒,爬起来再干就会提升,教师个人的提升,就是对学院的提升;从制度与薪酬福利上也要体现人文关怀,这也是良好的催化剂,他能促进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会不自觉的为学生为学院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培养人才,应与国家发展趋势结合 当今时代,上下一致的提倡弘扬正能量精神,国家与社会提出“弘扬”,说明已然“缺失”,文化也如此。国家提出要发展文化,文化大发展,也就说明优秀文化消亡、变异严重。四川文化艺术学院理应为国家文化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这也是学院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以目前学院所具有的条件与地理位置,个人认为,中国西南民族文化、地方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工作,以及依托中国科技城发展文化与科技结合,是学院特色的两大方面。这两方面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教学成果科学总结材料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教学成果科学总结材料王瑞芳戴一峰林育兹朱智强苏新春李兰英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成果总结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王瑞芳、戴一峰、林育兹、朱智强、苏新春、李兰英)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转型、多元化办学局面的形成,我国众多高等院校理应分别类型与层次,选择不同人才培养模式,明确办学定位,注重特色办学。这是我国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重要一环。我院自建院伊始,便确立“以有效教学见长”,着力培养富于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宗旨。因此,几年来,我们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积极探索,确立“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求个性”的12字人才培养模式,以知识传授为基础,以能力培育为重点,注重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使人才具有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和职业技能。 一、努力创建强化实践能力培养的新型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设置的科学与否,决定着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如何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市场对各专业人才的真实要求,科学合理地调整各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建构一个新型的课程体系,一直是我们努力探索、积极实践的核心。我院将课程体系的基本取向定位为强化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因此,我们借鉴国内外名校和兄弟院校课程体系的优点,重新设计学院各专业的课程体系。 几年来,我院课程体系的建设经历了两次规范与创新,由此形成一个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课程体系。这一课程体

系在兼顾不同学科专业的教学目标和要求的基础上,将所有的课程划分为3-4大模块,每个模块各包括2-3个课程类别,即课程组,每个课程组则包括若干门课程。其突出特点在于:第一,为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在课程体系设计中突出了非专业课程的比重,专业课与非专业课的比例把握在50:50左右,专业口径被拓宽,学院的整个专业结构呈现出开放性的特点。与此同时,为了使学生能依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生涯的规划,获得更大的课程选择空间,获得更多身心健康自由发展的机会,我院大幅度增加选修课,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被掌握在40:60左右(不包括基本技能课)。第二,突出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使人才培养更具社会适应性。为强化学生的应用能力训练,在课程体系中大大提高了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文科类专业不少于总学分(学时)的25%,理工类专业不少于总学分(学时)的35%.同时还创新性地设置“教学实践周”,将每学年第二学期的最后两周定为“教学实践周”,在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加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如2008年7月的“教学实践周”,各系都根据自己的教学特色,对实践周的教学活动进行细心的设计与安排,在激发学生动手实践的热情、增进理论学习积极性上取得显著成效。国际经贸系电子商务专业在实践周期间将学生按项目分组实践,其中一组学生完成的“上海埃森环境工程有限公司电子商务规划”项目得到该公司认可并采用。 为确保上述课程体系的有效、有序实施,我们还加大相关基础建设的力度。

工程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途径

TM 334 浅议工程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途径 卢国庆 王佳达 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厦门工程有限公司 摘 要:我国目前对工程管理学生的培养仍在探索阶段,仍有许多问题亟需解决,表现为学生没有受到有效实践训练,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的能力较差等。本文提出一些方案,试图为工程应用管理专业的学生提供切实有效的途径,以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其动手能力等目标。 关键词:工程管理;实践能力;培养途径 随着我国现社会主义代化进程的加快,建设祖国的人 才标准也要适应时代的变化。因此,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在 应用能力方面被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没有一种很好的 人才培养的方式、途径,现阶段工程管理应用性人才仍然缺 乏。为此,我们要改变这种局面,就必须找出工程管理专业 人才培育的问题所在。 1 工程管理人才缺乏应用能力的原因 目前许多高校对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还是沿用早期 的模式,没有根据时代的发展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只注重理 论,而轻视实践,这样自然是不能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 的。 学生的实践能力差,与学校未能积极开展相应的实践训 练是息息相关的。许多学校因为组织难度大、经费消耗高, 又要关注学生安全等问题,组织的实操课程往往时间断,内 容少,甚至因为缺乏重视与监督,造假现象也时有出现。这 样的培养方式,又如何能避免学生在社会工作中出现的上手 慢、适应能力差等问题呢? 除此之外,许多高校的课程体系也存在问题,设置过于 简单,管理课程没有与经济法律、经济管理与工程技术等专 业很好的结合起来,课程之间只是简单粗陋的拼凑。多个教 研室没有通过任何交流融合而完成一个共同的教学任务,这 样做的结果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目标感到迷惑,不知道自己 要学什么,最后稀里糊涂的度过学习期,没有扎实的知识体 系作为专业基础,与其他人才相比,也体现不出专业性。这 样的教育模式必须得到改进,否则将成为误人子弟的毒瘤。 薄弱的师资力量,也是导致工程管理人才不能适应社 会需求的一个重要原因。教师的学科背景、专业结构与年龄 结构都不理想,又缺乏科学带头人,如何能形成系统全面的 师资体系,这么一个专业性极强的专业,没有好的老师作指 导,培养出真正有能力的人才谈何容易。 2 培养高标准工程管理应用型人才的新途径 我们既然知道了工程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也要了解其培养的目标,即是达到怎样的目标才算得上是一 个好的应用型工程管理人才。在国际上,一个拥有良好的事 务操作技能、工程背景、较强的专业技能、不差的交际能力 与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一定创新能力的综合型人才更能吸 引企业的关注。我们应该结合自身实际,合理地定位人才培 养,以期能为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2.1 突出重点,多元发展 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我们要将工程管理专业人 才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首先,开设了工程管理 专业的院校,在课程设置上要让学生的专业技术背景得到强 化,让学生牢固掌握管理类、法律类、工程技术类以及经济 类等基础知识。同时学校应该与企业合作,还要舍得花钱建 立实训基地,扩大基地的服务范围,让学生有更多的实操机 会,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管理与动手能力。学生希望在院校 毕业后,能拥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而院校就应该在学生的 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考取关的职业技能证书,并让他们接 触更多的工程管理类型的项目,如工程预算、物业管理、房 地产经营等内容,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2 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 古人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如果没有在实践中 遇到问题,人们学习理论知识时就常常出现死记硬背而不能 深入理解的情况。因此,我们必须打破先学习理论,然后在 实验课中验证理论的这种固定模式,强调引导学生在实践中 发现问题,让实践与理论相互配合而不是实践从属于理论。 带着问题来学习,便能切身体会到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这对 学生提高专业素质有重要作用。同时,为了帮助更好地掌握 知识,形成完成系统又能延伸深发的体系,就必须优化课程 体系。要提高教学效率,应该注意教学内容的先后次序,并 且多个教研室之间要时常进行交流,避免出现课程内容重合 现象。为了帮助学生在对工程管理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专业 基础课、选修课与实践课的设置必须有技术核心内容,让学 生对工程建设各个项目的每一个阶段都有详尽的了解。 学生要想进入一个企业,通常被要求必须具备一定的实 践经验。院校应该通过多种方式模拟技能在企业中的实际应 用,强化学生的各种能力。专业竞赛、沙盘课程等可以让学 生的宏观认识得到提高的方式应更加重视;实习能使学生分 析、解决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锻炼动手操作能力,提高综 合技能,这是必须设立的,而且在学生实习过程中,指导老 师要负责对学生进行切实的跟踪,对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给 予方向性的指导。 2.3 建立能力出众,认真负责的师资队伍 师资力量的建设,关乎着工程管理专业的教育质量与规 模,是学科建设与专业发展的关键。针对当前教师年龄结构 的不合理现象,院校应该有计划地培养年轻教师,引进有活 力有又一定威望的著名学者、教授;针对学科体系不完善、 不系统的情况,应该引进一些拥有高学历,高操作水平,丰

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_朱健

CHINA HIGHER EDUCATION 中国高等教育2014.5 ◆朱 健/刘巨钦 改革人才培养方案 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人 才培养方案是对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过程、人才培养方法等方面的基本设计,是保证教学质量和人 才培养规格的重要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是教学管理的核心和主体。独立学院作为普通本科高校按照新的机制、新的模式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的本科层次的民办高等教育机构,由于创办时间不长,办学模式不够完善,办学经验不够成熟,教育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最为突出的便是“照搬母体高校”,没有很好地构建出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 具体来说,主要包括:移植母体高校的课程体系,导致人才培养规格与母体高校相同,人才培养特色不鲜明,培养的人才缺乏市场竞争力;教学内容陈旧,不利于学生进行知识应用;教学方法不够科学,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不利于独立学院学生应用能力培养;沿袭传统的理论知识教育模式,实践教学不突出,导致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较差和知识应用能力不强。湘潭大学兴湘学院根据独立学院办学定位与办学特征,针对上述问题,探索构建了具有自身特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1.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完善教学内容 立足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适应教育现代化、信息化、国际化的形势与要求,着力培养重实践、强能力、专业化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在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中坚持以下原则:科学化。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运用教育学原理和教育前沿理论,并充分吸收相关理论进行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在修订过程中,多次组织专家学者进行论证,使得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在科学性论证的基础上。具体化。组织各专业的教师代表,深入学生、教师、企业和社会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了解各个利益主体对于人才培养过程的现实期望与具体诉求,从而使人才培养方案具有更强的现实针对性。应用化。强调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重点是突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而不是研究型人才、学术型人才、工程型人才或是技能型人才。特色化。在新的人才 培养方案改革中,坚持既吸收母体高校的有益经验,又努力体现独立学院自身的培养目标、办学模式和学生特征,从而培养出独具规格的应用型人才。 立足本科教育的基本框架,以理论够用为标准,既关注学科、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又有别于母体院校的教学计划,同时借鉴高职院校的教学计划。具体而言,在知识结构方面,适当扩大应用性知识的比重,适当减少原理性知识。在知识类型方面,更多地选择过程性知识(技能知识),让学生掌握具有操作性和实用性的知识。在知识编排方面,努力在基础知识传授阶段就体现应用性知识内容,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删减一部分旧知识,使反映现代工程工艺发展的新知识充实到课程中来,以不断更新课程内容,培养操作性技能。在外语教学方面,强化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培养,为每个专业都增设专门由外籍教师任教的《英语口语》课程。在信息化知识教学方面,切实加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等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教学,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大力推进教学内容的人文化、个性化。学院倡导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当作教学工作的出发点,要求各专业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关心学生的内心体验,注重发挥其主体性;要求教师善于把课程知识与教学情景融合起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使课程不再是固定的经验,而是活生生的生活现实。学院还大力推进教学内容交叉化、实用化。因为现代知识发展呈现既分化又综合的趋势,在大学中体现为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的迅猛发展,这种趋势要求现代应用型人才不能局限于过去狭隘的专业知识面,而是要具备广博的基础知识、跨学科的综合知识和前沿性的新知识。同时,学院强调要主动承担服务社会的职能,传授实用性的知识,这种知识既不偏重基础学科,亦不偏重操作技能,而是偏重应用学科,这种知识对系统性和深刻性的要求有所降低,而对新颖性与应用性要求较高,能为实际生产生活所用。为了确保教学内容改革 集思广益 59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