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普通高中体育选课制度的建立与实施

普通高中体育选课制度的建立与实施

普通高中体育选课制度的建立与实施
普通高中体育选课制度的建立与实施

普通高中体育选课制度的建立与实施

新课程一个重要的理念转变在于以学生发展为本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普通高中建立体育课程选课制度旨在为了使每个学生在体育健身方面得到充分的有差异的和谐发展,学校应该满足学生的体育兴趣和需求。学生通过选择设计自己高中三年体育课程项目学习计划,促进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普通高中体育课程选课制度是以学校体育资源条件为保障,以学生自主选课为基础,以满足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为核心,以完成必要的学分作为毕业标准,通过一系列的教学管理得以逐步落实。在实施新课程时,为了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为了满足学生的体育兴趣和需求,学校应建立一套完善的体育课程的校內选课指导机制,以指导和帮助学生设计富有个性特征的体育课程学习计划,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体育调△程,促进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体育课程选课制度的建立,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必然结果。

建立体育选课制度的意义:

建立体育选课制度是为了指导和帮助学生能更好地进行高中学段体育课程的学习,并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和制定规划。它除了向学生提供学校有关体育课程的教学信息外,更多的是向学生介绍本校开设相关运动项目的理由和政策,并引导学生根据学校提供的课程资源和自身的实际需要,做出适当的选择,制定自己高中三年的体育课程学习计划。体育选课制度的建立,是以学生发居为本理念的体现,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它把学习体育课程的选择权和自主权交还给了学生,

使体育课程教学的重点真正地实现以“教"为背景硏究“学“转变为以“学“为背景硏究“教”。强调了体育教学中师生对体育新课程实施的再创造,让学生在学习中拥有更大的自主权性与选择性,有更多的体验、探究、合作的机会,使学生的体育学习由被动转变为主动,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建立体育课程选课制后,学生按照自己的选择、设计自己高中三年的体育学习计划,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选择自己喜欢的教师,必然会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创造性的发挥,提高学习效果;必然会激发教师要不断学习,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以更好地满足学习的学习求。另外,体育选课制度的建立,还可以将竞争机制引入学校体育教学,对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有了较为客观的评价,从而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创造性。总之,体育选课制度的建立彻底改变了传统体育教学中统得过死,盲目地追求所谓的"广”而“全”,缺乏必要的选择性余地,造成许多教材分配不到教会、学会所需的基本时数。遂致体育教学陷入“蜻蜓点水式"的困境之中使越来越多的学生“远离体育”,产生厌学的情绪,有碍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发展。而体育选项课制度的实施由于有足够的课时保证学生“学懂”、“学会”。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有效地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选课制度的内容:

一般来说,校内选课制度主要包括学校相关的课程政策和所有供学生选择的课程简介说明。

2.1提供课程简介在建立选课制度时,学校要为学生提供有关选课制度的内容介绍或说明,包括学校将为学生提供的课程项目及条件、每一个项目具体学习的内容、获得的学分、任课教师的情况、每一位教师所能接受的学生数、上课的时间和地点等。学生在了解详细的选课情况后,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课程。

2.2提出选课要求学校在建立选课制度时,必须向学生说明学校的选课要求。在制定本校体育课程的选课要求时,要从学校的实际、学生的实际出发,提出选课要求。如选课内容可划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必修内容是对全体学生学习体育课程内容的共同要求,选修部分是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所选择的课程内容学生在刚进高一时对自己高中三年体育课程项目的学习计划作一次性的选择、设计,项目的选择不宜太多,选择掌握2~3个运动项目进行学习即可,不宜频繁地变化选课巧x目,以36学时(一学期)或72学时(一学年)换选择一次为易,36学时课程修满并学业合格可获得2学分,72学时修满并学业合格就可获得4学分。在高中三年中学生须修满11个体育学分方可毕业。

2.3成绩评价和记录

学校要设计标准相对统一的学生成绩评价办法和记录方法。如学生根据学校选课建议,也结合自己的实际,认真地进行了选择。但是,在完成36学时或72学时的学习内容后,如果考核的成绩不合格,成绩如何评价课程评价贯穿每学期所进行的课程学习的全过程,不仅要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的参与性和对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学习成果,而且还要评价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所表现的创造性与合作精神等,从而

体现评价的容与标准的多元化与弹性化。建议可以运用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学生平时在体育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进步程度、完成学习任务情况、在学习过程中与人相处、合作的情况以及情感体验等方面进行评价。这样既有利于调动运动能力较好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利于增强运动能力较弱学生的学习信心,做到课程评价的全程化、多元化与弹性化。

2.4选课的一般程序

学校要建立选课指导制度,还要建立选课的一般程序。首先要实行课程预报制度,在学校课程掐导委员会的领导下,依据学校的教师资源、场地器材条件、学生需求等况合理有序地确立、安排课程;其次,学⌒心设计课程选择“菜单”,为学生提供包含课程名称、课程内容简介、执教教师、所需课时、评价方式等课程选择“菜单”。第三学生在初步了解了课程框架的基础上,按照自己的发展需求、兴趣爱好进行“点菜式”的选择,使课程内容多元化、个性化;当学生完成了体育选课项目的选择,学校要根据全部学生的选课结果,进行确认。如学生的选择与学校提供的课程选择“菜单”內容比较吻合,那就算选课成功结束如部分学生出现偏差学校教师资源和场地器材条件不允许,那么,就要做好这部分学生的调节工作,征得本人同意后,在学校条件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再次选择。

选课实施简易流程:

建立选课“菜单”学生“点菜”教师申报学校审批

反思修正实施评价

3建立选课制度的步骤

3.1学校体育资源状况的分析

各校在建立选课指导制度时,需要对本校的体育资源如教师资源和场地器材资源等状况做详细的分析,如学校体育教师的数量配备、运动专项和自我发展能力,学校体育场地设施拥有的情况和未来的发展潜力,体育器材的占有量,学校的体育传统项目等。在进行充分的分析和论证后,确认可以满足学校体育选课需求的,确定为本校能够为学生提供的可选择的选课学习项目。

3.2学生体育需求的调查

在实施体育选课制度前要对本校学生的体育需求作全面调查。由于高中学生对体育价值的认识、对体育健身的需要、对具体体育运动项目的喜爱程度等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所以,在执行新课程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分析学生的体育需,在充分了解学生体育需求的基础上,根据学校的师资、场地器材实际情况,选择既符合学校实际,又能满足学生体育需要的体育课程选课项目。

对学生体育需求的了解,除了根据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掌握的情况与一般教师、学生的交流访谈,还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全体学生进行书面的关于体育需求的问卷调查。通过对全体学生的问卷调查表的统计分析,了解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和学生希望开设的体育选课项目,综合学校具体条件,确定学校将要开设的体育选课项目,这种以满足学生体育需要为出发点,符合学校特色与实际情况的确定学校体育选课项目的方法,既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理念的体现,也是现阶段

我国高中体育新课程教学的实际。

3.3体育选课课程的确定通过对学生体育需求的调查与统计、分析,结合学校体育资源和师资情况等多方云的因素,确定适合本校体育实际的、满足本校学牛体育兴趣、爱好和需要的体育选课项目。至此,就形成了在选课指南上明确可供学生选择的选课项目。

但是,可供学生选择体育选课项目数量不易过多或过少。选课项目过多会增加学校的负担,也会增加体育教学管理的难度,甚至会造成学校体育资源的紧缺或浪费。选课项目过少又会造成学生选择余地小、选修人数太多,影响体育教学效果和学生的体育学习效果。在学校提供的选课“菜单”中一般控制在5~6项为易,每个教学班的学生人数应控制在30~40人左右为佳。

3.4体育选课的指导体育选课制度的建立,使学生可以根自身的特长自主地选择课程学习内容,选择任课教师,充分发挥体育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但由于高中学生的心理还不成熟,阅历浅,对体育价值的认识、对自我的认识与定位可能存在偏差,加上他们多为独生子女,缺乏足够的独立能力,更缺乏选课的常识和经验,容易导致学生选课的盲目性与随意性。因此,普通高中实行体育选课制时,要加强对学生选课的指导和帮助。需要配备专门教师对茡生的选课加以指导,帮助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合理选择学习内容,以形成富有个性特征的体育学习计划。

学校可成立学生选课指导小组,由校领导任组长,由体育教研组长具体负责实施,由体育教师和班主任老师担任选课指导员,选课指导

小组在学生选课期间为学生提供细的选课安排表以及对不同学生提供相应的建议,让学生在了解有关情况的基础上进行自主选课。这种选课方式由于有班主任和体育教师指导的参加,对学生选课的指导比较直接,并能长期地为学生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服务,因此,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选课组织形式。

4选课制度的实施

4.1选课的宣传高中学生年龄尚小,在制订自己高中三年体育学习计划时,难免有考虑不周的地方,也会有较大的盲目性,这需要学校选课指导小组和体育教研组给予学生选课的指导。为了让全体学生了解选课的意义和作用,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4.1.1在学校决定实行体育选课制后,利用召开全体学生大会和各种宣传途径,如黑板报、宣传栏、学校广播台、班级主题班会、校园网等,宣传选课的价值、意义、方法与要求,使全体学生能从思想认识上高度关注这件与自己密切相关的事情。

4.1.2选课指导小组中要有专人对学生提出的疑问作出及时并有效的解答,向学生介绍选课的目的、课程的主要内容与搭配以及具体要求等,并对每个学生制订的选课计划进行指导。

4.1.3指派专门的体育教师担任某一年级或某些同学的指导教师或选课咨询教师,指导每一位学生能选择自己满意的课程模块內容。

4.14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发挥家长在学生体育选课计划制订方面的参谋作用,让家长参与学生发展与学校体育教学方面的工作,还可以通过家长会的形式向家长解释学分制,鼓励家长参与学生体育与健康

学习计划的制订。

4.2填写选课表格,进行自主选择

学校根据本校体育资源、师瓷力量配备情况以及对学生体育需求调查的结果,依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供的运动技系列和健康教育专题系列中的内容,确定本将要开设的课程。设计学校选课表格供学生选择。学生按每学期选择一个课程项目,高入学时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体育特长,在学校提供的课程项目瓷源中选择自己每学期的学习内容。一次选择、设计好自己高中三年的体育课程学习内容。

4.3统计选课结果当学生在学校选课小组教师指导下完成了体育课程选课项目后,学校选课小组要对学生所项目进行统计汇总,按年级按学期进行选课项目统计,学校有了这样一张统计表,就可一目了然地看出哪个学期、哪些学生在学习哪些项目。

5实行选课制度应注意的问题

5.1要加强选课指导

选课制度的实行使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长自主地选择课程项目,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由于高中学生刚从初中入学,他们]对选课制度不熟悉,对自我未来的发展不明确,容易导致选课的盲目与随意。因此,在实行选课制度前,学校有关部门定要加强对学生选课的指导。

5.2加强对学生的管理

实行选课制度,将淡化原有的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管理体制,班级

的界限被打破,出现不同班级的学生在同一课堂上课的情况,这给课堂教学的管理增添了难度。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除了教师要提高课堂管理能力,同时学校也要有相应的措施进行有效干预。

5.3教学管理的现代化

对新课程选课制度的管理要做到科学化和现代化。一是体育教学管理由面向班级转为面对每一个学生。二是学分制下的选课系统、学分管理系统以及学生管理系统应该用计算机进行管理,以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三是要对学校体育运动场地设施做统筹安排,防止体育场地设施的拥挤和闲置。

5.4先试点后推开体育课程项目选择,是一个新生事物,也是一个探索和实验的过程。选课制度对学校师资水平和教学管理水平的要求都比较高,大部分学校并不具有实行学分制的△验,因此,在准备实施体育课程选课制度时,本着先实验,后实行的原则,先在一个年级试点,再推广到全校各年级。在尝试和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努力提高新课程实施的水平。

5.5加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

选课制度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它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在高中实行体育课程选课制度,学校要具有良好的体育教学场地设施和软件条件。实行选课制度,学校要有足够的体育场地、体育器材设备和体育师资力量等。因此,要不断加大对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投入,不断提高教学条件,以保证选课制度实施的效果。

普通高中实行体育课程的选课制度,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推进

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实行体育课程的选课制度,必须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因此,晋通高中实行体育课程的选课制度,不能为了赶时髦,而盲目地推行,更不能一哄而上,一定要根据本校条件稳步推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