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理学练习题 (1)

法理学练习题 (1)

法理学练习题 (1)
法理学练习题 (1)

法系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哪项不属于大陆法系的渊源?()(2000年试题,1分)

A. 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

B. 自由大宪章

C. 教会法

D. 罗马法

【答案】B

【解析】本题考的是大陆法系的渊源。大陆法系,又称民法法系、罗马法系、法典法系,罗马一德意志法系,是以罗马法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法律的总称。大陆法系最先产生于欧洲大陆的罗马法为历史渊源,以民法为典型,以法典化的条文为主要形式。大陆法典包括两个支系,即法国法系和德国法系,根据上面的分析,AD 即可排除。那么,教会法是否属于大陆法系的渊源呢?这要看教会法的法史和法源,欧洲进入中世纪后,古罗马法日渐衰微,学世界中古史可知,中世纪的欧洲是教会占统治地位的欧洲,因此,教会法在法律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出现了日耳曼法、世俗法和教会法并存的局面,中世纪晚期,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罗马法得到复兴,复兴后的罗马法受到了日耳曼法和教会法的影响,因此,大陆法系也就受到了教会法的影响,这是法发展的历史连续性的表现。可以说教会法是大陆法系的渊源,因此C不能选。应该选B,因为自由大宪章不是大陆法系的渊源。《自由大宪章》是1215年英国颁行的一部宪法性文件,其内容主要涉及的是限制王权,试图以政治契约形式确立国王与臣民的权利义务关系。因此,《自由大宪章》应属英美法系的渊源。除了《自由大宪章》外,作为英美法系渊源的法律还有《权利请愿书》、《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三年法令》等等。

2. 从日本现行法律制度看,其主要传统、渊源和风格属于下列哪一法系?()(1998年试题,1分)

A. 中华法系

B. 罗马法系

C. 印度法系

D. 英美法系【答案】B

【解析】本题考的是不同法系的国家。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是目前世界上两大主要法系。此外还有其他的法系,包括中华法系、伊斯兰法系以及以前苏联东欧国家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法系,我们主要应了解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大陆法系的国家主要包括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瑞士、葡萄牙、荷兰等国以及曾属于上述大陆法系国家殖民地的国家和地区。英美法系主要包括英国、美国以及曾是英国殖民地、附属国的国家和地区。本题选B的理由是,日本现行的法律制度是指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形成的一整套法律制度。日本明治维新不仅使日本走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同时也实现法律的近代化。日本从欧洲的罗马法系国家,尤其是德国引进了一整套法律制度,因此,日本也属于大陆法系国家,应选B。本题CD很容易排除,但A项具有一定的干扰性。我们知道中华法系是以《唐律疏议》为代表的法律制度的总称,由于在清末,近代法学的奠基人沈家本对传统的法律制度进行了变革,使得以《唐律疏议》为代表而形成的中华法系渐趋解体。实际上,日本明治维新以前的法律制度属于中华法系,这是日本吸收中国法律制度的结果。但本题考的是日本现行法律制度所属的法系,

因此A 应排除。

3. 从法律构成看,英美法系国家主要采用()(1995年试题,1分)

A. 制定法

B. 单行法

C. 判例法形式,但也有制定法

D. 习惯法【答案】C

【解析】本题考的是英美法系国家法的构成。从法律构成上看,英美法系国家主要采用判例法形式,包括普通法和衡平法,但也有制定法,制定法主要表现为单行法律、法规,而不是成文法典形式。如《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三年法令》等。A和B是错误的,因为在英美法系国家虽然有制定法,但它并不是英美法系国家主要的法律构成。D是错误的,尽管英美法系国家习惯法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它不是法律构成的主要方式,故ABD均应排除。

二、多项选择题

1. 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主要区别表现在哪些方面?()(2002年试题,1分)

A. 法律渊源

B. 法的分类

C. 法典编纂

D. 诉讼程序和判决程式

【答案】 A B C D

【解析】本题考的是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主要区别。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主要区别表现在:(1)从法律渊源看,大陆法系国家一般都是制定法,而英美法系国家主要采用判例法的形式,也有制定法。(2)从立法上看,大陆法系国家主要采用法典形式,而英美法系国家一般不倾向于制定成文法,主要是判例法的规范化。(3)从司法上看,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官没有创制法的职能,因而审判案件没有遵循先例的原则。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官可创制法律,强调审判要遵循先例。(4)从诉讼程序上看,大陆法系的国家采取讯问的审理方式,法官居于主导地位。英美法系国家采取抗辩式的审理方式,法官处于仲裁者的地位。(5)法的分类不同。大陆法系国家法的分类主要是公法和私法。英美法系国家分为普通法和衡平法。这种不同实际上反映了不同的哲学倾向,大陆法系主要表现为理性主义的倾向,英美法系则更多的体现了经验主义的特点。可见,ABCD都是正确答案。

2. 下列哪些选项属于英美法系的特征?()(1999年试题,1分)

A. 法院的判例、法理等,没有正式的法律效力

B. 在法的基本分类中有普通法与衡平法之分

C. 在诉讼程序上采取当事人主义

D. 成文法是法的渊源之一

【答案】 B C D

【解析】本题考的是英美法系的特征。英美法系的特征有:①以英国为中心,英国普通法为基础;②以判例法为主要表现形式,遵循先例;③变革相对缓慢,具有保守性“向后看”的思维习惯;④在法律的发展中,法官具有突出作用;⑤体系庞杂,缺乏系统性;⑥注重程序的“诉讼中心主义”。B正确,因为普通法和衡平法是英美法系国家对于法的基本分类,而且判例法一般来说,包括普通法和衡平法。C正确,诉讼中心主义的涵义就是诉讼当事人主义,即法官在裁判过程中充当的是中立的角色,而当事人占主导地位。D也正确,尽管英美法系国家不倾向法典形式,但并不意味着没有成文法,但成文法却表现为单行的法律、法规,比如说《权利法案》是成文法,也是英美法系法的渊源,因此该项与“以判例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特征并不矛盾。A错,因为它是大陆法系的特征,不能选。顺便提一下,两大法系的区别和基本特征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考点,考生一定要理解透彻,深刻把握,不能含糊。

3. 1804年的《法国民法典》和1900年的《德国民法典》均是以罗马法为基础编纂而成的。从《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和罗马法的本质和渊源上看,下列选项中的哪些表述是正确的?()(1998年试题,1分)

A. 三者都归于同一个法的历史类型

B. 法的发展过程具有历史延续性

C. 法的概念、技术和原则具有可继承性

D. 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移植的关系

【答案】 B C

【解析】本题考的是罗马法、大陆法系,法的继承、法的移植的知识。罗马法、《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先后产生,产生在前的对产生在后的有重大的影响,正因为三者在历史传统、形式上、结构上都有相同或相似的特点,民法法系才得以形成。也正由于这种历史的联系,三者之间在概念、技术、原则等方面才具有可继承性,因此BC是正确的。由于法不是从法的形式特征讲的,而法的历史类型是从法的本质上划分的,罗马法、法国法、德国法虽同属于大陆法系,但三者确不是同一法的历史类型。罗马法属于奴隶制法,而法国法和德国法是资本主义法,所以A是错误的。此外,D也是错误的,因为法的移植只存在于同一时期不同的国家的或地区之间,不存在于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之间,就是从时间角度上看,该项也是错误的,因为罗马法在先,它怎么能够对法国法和德国法进行移植呢?

第九章法的要素

3

一、单项选择题

1. 我国刑法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该条款的内容属于哪种规范?()(1998年试题,1分)

A. 授权性规范

B. 义务性规范

C. 命令性规范

D. 禁止性规范

【答案】A

【解析】本题考的是法律规则的种类。按照规则的内容不同,法律规则可以分为授权性规则和义务性规则。所谓授权性规则,是指规定人们有权做一定行为或不做一定行为的规则,它可以分为权利性规则和职权性规则。所谓义务性规则,是指在内容上规定人们的法律义务,即有关人们应当做出或不做出某种行为的规则,它可以分为命令性规则和禁止性规则。命令性规则是指规定人们的积极义务,即人们必须或应当做出某种行为的规则;禁止性规则是指规定人们的消极义务,即禁止人们做出一定行为的规则。本题所引《刑法》第20条,从内容上看,是由国家授予相应权利主体从事正当防卫的权利,故为授权性规则,选A、B 是错误的,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授权性规则是规定人们有权做一定行为或不做一定行为,而义务性规则是规定人们法律义务的规则,二者截然相反,故B应排除,由于命令性规则和禁止性规则属于义务性规则,故CD亦排除。本题也可以运用排除法来作答。从BCD 三个选项的关系中可以看出,B是上位概念,而CD为下属概念,如果要选B这个上位概念,也要选CD这两个下属概念。由于本题是单项选择题,故可用排除法排除BCD。

2. 我国《立法法》第93条第4款规定“军事法规、军事规章的制定、修改和废止办法,由中央军事委员会依照本法规定的原则规定”。这一规范属于()。

A. 委任性规范

B. 授权性规范

C. 准用性规范

D. 确定性规范

【答案】A

【解析】本题考的是法律规范的种类。法律规范按照规则内容的确定性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确定性规范、委任性规范和准用性规范。所谓确定性规范,是指内容本已明确肯定,无须再援引或参照其他规则来确定其内容的法律规范;所谓委任性规范,是指内容尚未确定,而只规定某种概括性指示,由相应国家机关通过相应途径或程序加以确定的法律规范;所谓准用性规范,是指内容本身没有规定人们具体的行为模式,而是可以援引或参照其他相应内容规定的规则。本题中,国家权力机关通过《立法法》,以法律的形式委托中央军事委员会依《立法法》规定的原则规定军事法规、军事规章的制定、修改和废止办法,当属委任性规范,故应选A。委任性规范在含义上不同于授权性规范,授权性规范是指规定人们有权做一定行为或不做一定行为的规则,它规定人们的可为模式,而不是委托国家机关依相应途径或程序加以确定某类规定,因此,B应排除。委任性规范和准用性规范的区别在于,委任性规

范内容虽尚未确定,但规定了某种概括性指示,而准用性规范虽本身也未规定人们具体的行为模式,但可以援引或参照其他相应内容的规定。本题中,中央军委勿需援引或参照其他相应内容,即可依《立法法》的委托制定、修改和废止军事法规、军事规章,当属委任性规范,故C也排除。确定性规范内容已明确规定,无须委任或援引其他规则,因此D也应排除。

二、多项选择题

1. 学生甲和学生乙就法、法律规范的概念展开讨论。

学生甲的论点是:

①法与法律规范的概念完全相同,因为法的构成要素等同于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

②所有的法和法律规范都是通过法律条文来表述的;

③表述法和法律规范内容的文件被称为“规范性法律文件”。

学生乙的论点是:

①法的要素不能等同于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

②并不是所有的法都表现为法律条文形式;

③同一个法律规范可以通过一个法律条文来表述,也可以通过若干个法律条文来表述。

对上述论点进行分析,下列选项哪些是正确的?()(1999年试题,1分)

A. 学生甲的论点①和论点②

B. 学生甲的论点③和学生乙的论点③

C. 学生乙的论点①

D. 学生乙的论点②

【答案】 C D

【解析】本题考的是法和法律规范的关系。本题考察的范围较广,属于综合性很强的一道题。本题是历年考题中较难的一道题。因为本题涉及了众多的法的基本概念,包括法、法的规则(法律规范)、法的构成要素、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法律条文和规范性法律文件。正确解答此题不仅要了解上述概念,而且要了解相关概念之间的区别。特别是要掌握法的构成要素与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之间的区别;法律条文与法律规范之间的区别;法与法律规范之间的区别;法与规范性法律文件之间的区别。在此,应该对学生甲和学生乙的观点逐一剖析,才能得出正确答案。法与法律规范的概念是不同的。从概念上看,法是指由一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效力的行为规范体系,其目的在于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法律规范(法律规则)是指采取一定的结构形式具体规定人们的法律权利、法律义务以及相应的法律后果的行为规范。可见,规范是法的系统的基本细胞,而法是作为整体而存在的,因此,整体的法

5

反映着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而单个法律规范的阶级内容与使命只有在法的系统的联系之中方能体现。此外,法在整体上是一定社会经济结构和政治结构的反映,而单个法律规范只执行着整体职能当中的某一方面的职能,往往不能直接反映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结构。此外法不仅包括法律规范,而且还包括法律解释,以及占统治地位的法律意识等。在构成要素上,法由法的概念、法的技术性规定和法律规范构成的,而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为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综上分析,学生甲①的观点是正确的。法、法律规范和法律条文也是不同的。法律条文是指法律规范的文字表现形式,是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构成要素。法和法律条文也是不同的,法不一定由文字形式来表述,法可以表现为不成文法,而不成文法显然不是用法律条文表述的。法律规范和法律条文也是有区别的,法律条文的基本内容是法律规范,但条文中除了法律规范之处,还包括法构成的其他要素和法律原则,反之,法律规范也不一定全由法律条文表述,不成文法中的判例、习惯和法理等,也属于法律规范,但不表现为法律条文。综上分析,学生甲②的观点是错误的,学生乙②的观点则是正确的。法、法律规范和规范性法律文件是不同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是指有权创制法律规范的国家机关制定和颁布的具有一定系统性的法律条文的集合。法不同于规范性法律文件,法不一定以规范性文件形式表现出来,例如判决书是非规范性法律文件,但判决书显然是法适用的结果。法律规范也不同于规范性法律文件,例如制定法可以法律规范形式表现,但判例法显然不表现为规范性法律文件。综上分析,学生甲③的观点是错误的,而学生乙③的观点则是正确的。总之,学生乙的观点①②③都是正确的,故答案为CD。

2. 下列哪几项可以构成法的各种内在要素?()

A. 法律规范

B. 法律部门

C. 法律体系

D. 法律条文

【答案】 A B C

【解析】本题考的是法的内容。法的内容,是指构成法的各种内在要素,包括法律规范内容和法律技术内容两大部分。就法律规范内容而言,其核心部分就是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从结构上看,法的内容又可分为三个层次,其最低层次为“法律规范”,次则为“法律部门”,最后为“法律体系”。就法律技术内容而言,其主要包括法的概念、术语的内在逻辑及其联系等。因此ABC是正确答案。D是错误的,因为D不属于法的内容,而是法的形式,所谓法的形式,是法的内容要素的外在结构和组织形式,就成文法而言,法的形式包括“法律条文”、“规范性法律文件”和“立法体系”(规范性法律文件体系)三个层次,因此D不能选。

3. 我国《宪法》第12条第2款规定:“国家保护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破坏国家的和集体的财产。”这一规范属于()。

A. 强行性规范

B. 义务性规范

C. 命令性规范

D. 禁止性规范

【答案】A B D

【解析】本题考的是法律规范的种类。按照规则对人们行为规定和限定的范围或程度不同,可以把法律规则分为强行性规则和任意性规则。所谓强行性规则,是指内容规定具有强制性质,不允许人们随便加以更改的法律规则。义务性规则和职权性规则属于强行性规则。

义务性规则是指在内容上规定人们的法律义务,即有关人们应当做出或不做出某种行为的规则,它分为命令性规则和禁止性规则两种,其中,禁止性规则是指规定人们的消极义务(不作为义务),即禁止人们做出一定行为的规则。其在立法用语中表达式为“禁止……,”“不准……”,“不得……”,“不应当……”,“严禁……”,“不要……”等。因此,正确答案为ABD。本题中,C和D容易混淆。区别二者的关键在于,命令性规则是指规定人们积极义务的规则,而禁止性规则是指规定人们的消极义务的规则,命令性规则在法中的用语表达式为:“有……的义务”,“须得……”,“要……”,“应……”,“必须……”,等等,这也和禁止性规则是不同的,因此C应排除。

三、不定项选择题

1. 下列何种表述不属于法的规则?()(2003年试题,1分)

A. 公民的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B. 民事活动应当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

C. 合同的当事人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全部履行自己的义务

D. 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答案】ABD

【解析】本题考的是法的规则。法的规则是采取一定的结构形式具体规定人们的法律权利、法律义务以及相应的法律后果的行为规范。法的规则和法律条文有着严格的区别,法的规则并不全是依据法律条文直接作出的规定,此外,法的规则一般具有法的基本特性,并且有其内在的逻辑结构。ABD的表述不但不能具备法的规则的逻辑结构,而且往往不能具体确定人们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因此都不属于法的规则,可见,ABD是正确答案。

2. 法律权利的内容是下列哪些权利要素的统一?()(2002年试题,1分)

A. 自由权

B. 生存权

C. 请求权

D. 胜诉权

【答案】 A C D

【解析】本题考的是法律权利的构成要素。所谓法律权利,就是国家通过法律规定对法律关系主体可以自主决定作出某种行为的许可和保障手段。法律权利的内容实际上是三种权利要素——自由权、请求权和诉权的统一。其中自由权是核心基础,请求权是内容,诉权是程序保障。B是错误的,它是一种具体权利,因此不能概括权利的整体内容。需要说明的是,司法考试教材把诉权等同于胜诉权,依此选择了ACD,这是符合教材要求的,但是实际上,诉权不能等同于胜诉权,法律主体拥有诉权未必使他在未来案件中能够胜诉,因此,该题在出题方式上似乎值得商榷。

3. 下列有关原则的表述中,哪些体现了公理性原则?()

7

A. 无罪推定原则

B. 等价有偿原则

C. 计划生育原则

D. 四项基本原则

【答案】 A B

【解析】本题考的是公理性原则和政策性原则的区别。按照法律原则产生的基础不同,可以把法律原则分为公理性原则和政策性原则。公理性原则即由法律原理(法理)构成的原则,是由法律上之事理推导出来的法律原则,是严格意义的法律原则。政策性原则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出于一定的政策考虑而制定的一些原则。本题中,无罪推定原则和等价有偿原则都是由法理构成的原则,它们是人类法律智慧的结晶,因此在国际范围内具有较大的普遍性。类似的原则诸如法律平等原则、诚实信用原则、罪行法定原则等等,他们都是公理性原则。而政策性原则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出于政策之需而制定的,政策性原则往往具有针对性、民族性和时代性。C和D就是我国的政策性原则,类似的原则诸如“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原则、“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原则等等,它们都是政策性原则。可见,AB 是本题的正确答案。

第十章法的形式与效力

法的渊源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有关公法和私法的表述,哪项是不正确的?()(1999年试题,1分)

A. 公法与私法的划分,最早是古罗马法学家提出来的

B. 按照乌尔比安的解释,公法是以保护国家(公共)利益为目的的法律。私法是以保护私人利益为目的的法律

C. 通常认为,宪法、刑法、行政法属于公法,而诉讼法、民法、商法属于私法

D. “我们不承认任何‘私法’,在我们看来,经济领域中的一切都属于公法范围,而不属于私法范围。”这一段话是由列宁讲的

【答案】C

【解析】本题考的是公法与私法的划分。公法与私法概念,最早由古罗马五大法学家之一的乌尔比安首先提出的。他认为,凡是以保护公共利益为目的的法律为公法,以保护私

人利益为目的的法律为私法,公法一般应包括宪法、刑法、行政法、诉讼法等。私法一般包括民法、商法等。公法是利用国家权力,宏观调整社会财富分配,对市场主体滥用权利行为进行约束。私法遵循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确立财产所有权,保障自身利益的追求。C中,由于诉讼法属于公法的范围,因此表述是错误的,由于本题要求选不正确的选项,故答案是C。AB的表述是正确的,故不能选。D是列宁关于司法人民委员部在《新经济政策条件下的任务》一文中的讲话,它的含义是社会主义不承认公法与私法的划分。当然,社会主义是否引入公法与私法的划分是学术界争议较大的一个问题,由于列宁在讲这段话时,苏联的历史背景是全面实施新经济政策,在法律上不承认公私法划分将有助于在法律上全面地为新经济政策服务。不过,该选项并未对这一段话加以剖析,这段话是列宁讲的,的确没有错,因此不能选。

2. 下列选项中,哪项不是我国的法律渊源?()

A. 国际公约

B.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C. 特别行政区法

D. 司法判例

【答案】D

【解析】本题考的是我国的法律渊源。当代中国的法律渊源包括①宪法;②法律;③行政法规;④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法规、经济特区的规范性文件;⑤规章;⑥特别行政区的法律;⑦国际条约、国际惯例。此外,在法学上一般也认为,习惯应视为我国法的非正式渊源。在当代中国,不采用判例法制度,判例不具有约束力,不是法的正式渊源之一。因此D是正确答案。

二、多项选择题

1. 下列有关国际法与国内法的表述哪些是错误的?()(1999年试题,1分)

A. 国际法就是指国际条约

B. 国内法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在领陆范围内适用的法律

C. 国内法的一切规范性文件均在全国范围内适用

D. 国际法是国内法的渊源

【答案】 A B C

【解析】本题考的是国内法与国际法的含义和区别。按照法的创制与适用主体的不同,法可以分为国内法与国际法。国内法是由特定国家创制并适用于该国主权管辖范围内的法,包括宪法、民法、刑法、诉讼法等。国内法的主体一般为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国家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也能成为法律关系的主体。国际法是指在国际交往中,由不同的主体国家通过协议制定或公认的,适用于国家之间的法。国际法的主体一般是国家,在一定条件下或

9

一定范围内,类似国家的政治实体以及由一定国家参加和组成的国际组织也可以成为国际法的主体。A的表述是错误的,因为国际法不仅包括国际条约,还包括国际公约和国际惯例,如果把国际法仅仅理解为国际条约,那么势必缩小国际法的范围。B的表述是错误的,因为国内法的制定机关除了立法机关外,行政机关也可以制定,例如我国国务院可以制定行政法规。而且国内法的适用范围也不仅仅限于领陆,一般来说,一国法律适用于该国主权范围所及的全部领域,包括领土、领水及其底土和领空,以及作为领土延伸的本国驻外使领馆,在外船舶及飞机。C的表述是错误的,国内法中并不是所有的规范性文件都在全国范围内适用,例如,民族自治地方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就只能在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有效。由于本题要求选择表述错误的选项,因此应选ABC。至于国际法是否是国内法的渊源问题,学术界尚有争议。但司法考试统编的教材把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作为当代中国法的渊源的一项。因此,D的表述是正确的,不能选。

2. 下列哪些内容不属于制定法?()(1998年试题,1分)

A. 家法族规

B. 衡平法

C. 法院判例

D. 习惯法汇编

【答案】 A B C D

【解析】本题考的是制定法和不成文法。所谓制定法,又称成文法,是指由特定国家机关制定和公布以文字形式表现的法。不成文法是指由国家认可的不具有文字表现形式的法,不成文法主要是习惯法。A所述及的“家族法规”,并不是经特定的国家机关制定和公布的,根本不是法律,所以更谈不上是制定法。B所述及的衡平法是指英国14世纪开始作为对普通法的修正和补充而出现的一种判例法,判例法属于不成文法,正好和制定法相反。C的道理与B是相同的。D所述及的习惯法汇编,其实质仍然是习惯法。因此,ABCD均不是制定法,都应入选。解本题时容易漏选的是B,但是如果考生能够考虑到衡平法是英美法系国家法的一种分类,而且了解衡平法也是判例法,则不难选B,因此考生平时对背景知识的积累是十分必要的。

3. 对法律进行分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标准出发,一般来讲,根据不同的法律形式,可以把法分为以下哪几类?()(1997年试题,1分)

A. 国际法和国内法

B. 根本法和普通法

C. 一般法与特别法

D. 成文法与不成文法

【答案】 A B C D

【解析】本题考的是法的各种分类。其中A的划分标准是法的创制和适用主体不同。B的划分标准是法的地位、效力、内容和制定程序不同。C的划分标准是法的效力主体不同。D的划分标准是法的创制方式和表现形式不同。此题答案是ABCD,基本上是送分题。当然,只掌握法的这几种划分还是不够的,因为除此之外,法还可以按照其他特殊的标准分类,如实体法和程序法之分,公法和私法之分等。

4. 下列有关“法的渊源”的表述哪些是不正确的?()(1999年试题,1分)

A. 法的非正式渊源,是指不能被国内法院适用的法的渊源,如正义标准、理性原则、习惯等

B. 在我国,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主要是根据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而作出的分类

C. 根据“条约必须遵守”的原则,一切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均构成当代我国法的渊源之一

D. 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国家政策可以作为我国法院审理案件时的判决依据

【答案】 A B C

【解析】本题考的是法的渊源。法的渊源,一般指效力意义上的渊源,主要是指各种制定法。根据是否表现于国家制定的法律文件中的明确条文形式,可以把法的渊源分为法的正式渊源和法的非正式渊源。法的正式渊源是指那些可以从体现于国家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中的明确条文、形式中得到的渊源,如宪法、法律、法规等,主要为制定法,即不同国家机关根据具体职权和程序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文件。法的非正式渊源则指那些具有法律意义的准则和观念,这些准则和观念尚未在正式法律中得到权威性的明文体现,如正义标准、理性原则、公共政策等。依此,A的表述是错误的,故应入选,因为界定非正式渊源的含义不在于法院是否适用,而在于它是否在正式法律中得到权威性的明文体现。比如,国家政策就可以在某些情况下成为适用法的依据。B的表述也是不正确的,因为它混淆了法的渊源体系和法的体系组成要素的划分标准。C的表述也是不正确的,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均可以成为我国的法律渊源,看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能否成为我国的法律渊源,关键在于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能否得到我国承认,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才构成当代我国法的渊源之一,由于本题要求选择不正确的选项,故应选ABC。D表述正确,按照今年司法统一考试统编教材的论述,政策也是当代中国法的渊源之一。例如,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6条的规定:“民事活动必须遵守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应当遵守国家政策。”依此,政策可以成为我国法的渊源,因此D的表述是正确的,不能入选。

5. ()是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的重要组成部分。(1992年试题,1分)

A. 宪法、法律

B. 国务院发布的行政法规

C. 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解释

D. 我国参加的国际条约

【答案】 A B D

【解析】本题考的是我国法律渊源。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主要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特别

11

行政区的法律与规范性法律文件、我国同外国缔结或加入的国际条约。因此,ABD是正确的。C是错误的,目前,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解释以及判例等不能视为我国法的渊源,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解释实际上起到了法的作用。

6. 下列关于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的表述,哪些是不正确的?()

A. 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就是要求规范性法律文件在制定过程中,法律文字要简炼明确、法律术语要严谨统一

B. 法律汇编作为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的基本方法,是指国家立法机关通过增加新的法律规范的内容,使法律成为内在和谐的有机统一体

C. 法典编纂必须尽可能地考虑到整个国家的法律体系,应当尽可能把某一部门的法律规范编入同一法典之中

D. 教学科研机构可以进行法律汇编

【答案】 A B

【解析】本题考的是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规范化和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的区别以及法律汇编和法律编纂的区别。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规范化是指有权的国家机关在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时,必须遵循有关要求,使规范性法律文件符合一定的规格和标准,从而使一个国家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成为内部和谐、外部协调的整体。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规范化是对规范性法律文件制定过程中的要求。而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是指采用一定的方式,对已制定颁布的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进行归类、整理或编纂,使之集中起来做有系统的排列的活动。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是规范性法律文件制定后的要求。依此,A的表述是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规范化的要求,而不是系统化的要求,因此是错误的。法律汇编是指对已经颁布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按照一定的目的或标准进行系统的排列、汇编成册。法律编纂是指对散见于不同规范性法律文件中的属于某一部门法的全部现行法律规范,进行审查、修改和补充,编纂成具有完整结构的,统一法典的活动。二者的主要区别表现在:①法律汇编不改变汇编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内容,不制定新的法律规范,因而不是国家的立法活动,仅是一项技术意义上的工作。法律编纂可以改变原来规范的内容,还可以增加新的规范内容,因而是国家重要的立法活动。②法律汇编有官方和非官方汇编两种;法典编纂只能由有权的国家立法机关进行。③法律汇编的目的是便于人们查阅各种法律法规,以利于法的遵守和适用;法律编纂则以制定法为目的。④法律编纂在立法技术的要求上比法律汇编要高。依此,B混淆了二者的区别,因而是错误的。进行法律编纂时,只有考虑到整个国家的法律体系,才能做到制定法的内部和谐一致。尽管法律编纂不可能穷尽某一部门的法律规范,但应尽可能把某一部门的法律规范编入同一法典中去,因此C的表述是正确的。法律汇编有官方和非官方汇编两种,教学科研机构作为非官方机构,是可以进行法规汇编的,以供工作和研究之用,因此D的表述是正确的。

三、不定项选择题

下列关于法的渊源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A. 在我国古代和近代法制的历史上,判例和解释例从来不是法的重要渊源

B. 自清末沈家本修订法律以来,近代中国在法的渊源方面也以大陆法系国家为模式,以制定法为主

C. 法的非正式渊源是指那些具有法律意义且尚未在正式法律中得到权威性明文体现的准则和观念

D. 著名法学家的著作可以成为法的文件渊源

【答案】 B C D

【解析】本题考的是法的渊源。在我国古代,判例和解释例有时是重要的一类法律渊源,例如秦朝的廷行事、宋朝的编例、明朝的律例等,他们都是重要的判例。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判例和解释例为重要的法律渊源之一。可见,A的表述是错误的。在清末,近代法学的奠基人沈家本修订法律,主要是仿照日本、德国等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律制度对我国的旧法律体系进行修订,因此势必以制定法为主,所以B的表述是正确的。法的正式渊源与非正式渊源是根据是否表现于国家制定的法律文件中的明确条文形式而进行的分类。法的正式渊源是指那些可以从体现于国家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中的明确条文形式中得到的渊源。如宪法、法律、法规等,主要为制定法,即不同国家机关根据具体职权和程序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文件。法的非正式渊源则指那些具有法律意义的准则和观念,这些准则和观念尚未在正式法律中得到权威性的明文体现。如正义标准、理性原则、公共政策、道德信念、社会思潮、习惯等,所以C的表述是正确的。法的文件渊源是指法律出自于何种法律文件,即包含着对法律规范的权威性的条件,如我国的各种法律法规汇编,英美国家的判例法汇编,著名法学家著作,等等。可见,D的表述是错误的。综上分析,BCD是正确答案。

法的效力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关于表述法的效力的选项哪个是正确的?()(1999年试题,1分)

A. 法律不经公布,就不具有效力

B. 一切法律的效力级别高低和范围大小是由刑法、民法、行政法等基本法律所规定的

C. “法律仅仅适用于将来,没有溯及力”,这项规定在法学上被称为“从新原则”

D. 法律生效后,应该使一国之内的所有公民知晓,所谓“不知法者得免其罪”

【答案】A

【解析】本题考的是法的效力。法的效力,通常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上法的效力,指法的约束力和法的强制力。狭义上法的效力,是指法的生效范围,即法在什么时间、

13

什么地方和对什么人适用,包括法的时间效力、空间效力以及法对人的效力。本题内容涉及狭义上的法的效力。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刑法、民法、行政法等基本法律均不得与之相抵触,故B是错误的;法学上的“从新原则”是指新的法律颁布后,对它生效前的事件和行为的适用、具有溯及力,故C是错误的;法律生效后,对其生效范围之内的所有公民都是有效的,而不论其是否知晓,故D是错误的。从法的生效时间看,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①自法律公布之日起生效;②由法律明文规定本法的生效时间;③规定法公布后到达一定期限开始生效。从这几种情况看,法律的公布是其具有效力的必要条件,所以A是正确的。本题的干扰项抓住了人们思维中固有的弱点和漏洞,用简单但不正确的推理使正确的前提导致错误的结论,很具有混淆性,因此,考生在做题时,一定要善于推理,才能判断一个命题的正误。

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84条规定:“外国法人以其注册登记地国家的法律为其本国法,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依其本国法确定。外国法人在我国领域内进行民事活动,必须符合我国的法律规定。”该条款解释体现的是哪一原则?()(1998年试题,1分)

A. 属人主义原则

B. 属地主义原则

C. 保护主义原则

D. 属人主义和属地主义之折衷原则

【答案】D

【解析】本题考的是法对人的效力所依据的原则。法律对人的效力,是指法律对谁有效力,适用于哪些人。法律对人的效力,由于各国国情不同,适用了不同的效力原则,归纳起来,大致有四种,即属人主义、属地主义、保护主义和以属地主义为主,与属人主义、保护主义相结合的原则。本题中,《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84条规定的前一句是属人主义的体现,即《民法通则》只适用于我国公民的情况。但后一句则体现了属地主义原则,即《民法通则》适用于我国管辖范围内的所有人,可见,我国法律体现了属人主义和属地主义相结合的原则,因此D是正确的。A和B都不全面,因此应予排除。本题中根本未提及保护主义原则,即“要维护我国利益,不论其所属国籍及所在地域,都适用我国民法通则”这个涵义,因此也不能选。

3. 法律溯及力是指法律颁布后()是否适用,如果适用,就是有溯及力,如果不适用,就是无溯及力。

A. 对其生效以后发生的事情

B. 对其生效以后的行为

C. 对其生效以前发生的事件和行为

D. 对其生效以后发生的事件和行为

【答案】C

【解析】本题考的是法律的溯及力。法律溯及力是针对生效以前所发生的事件和行为而言,而对其生效以后所发生的事件和行为,仍当然适用,即不存在溯及力的问题,了解了这一点,ABD均可排除。

二、多项选择题

我国法律的空间效力适于我国哪些领域?()

A. 领水及底土

B. 在领域外的国船舶和飞机

C. 领陆

D. 驻外使、领馆

【答案】 A B C D

【解析】本题考的是法律的效力范围。法律的空间效力,指法律在哪些地域有效,适用于哪些地区,一般来说,一国法律适用于该国主权范围所及的全部领域,包括领土、领水及其底土和领空,以及作为领土延伸的本国驻外使领馆、在外船舶及飞机。依此,ABCD均为正确答案。

三、不定项选择题

关于规范性法律文件和非规范性法律文件含义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A. 规范性法律文件具有普遍约束力,而非规范性法律文件不具有普遍约束力

B. 规范性法律文件是适用法律的结果,任何人不得违反

C. 非规范性法律文件必须经过立法程序,才对人们具有约束力

D. 由于非规范性法律文件不具有普遍约束力,因此它属于对特定人有效的特别法

【答案】A

【解析】本题考的是规范性法律文件和非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区别。法的效力,即法律的约束力,指人们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的那样行为,必须服从。通常,法的效力分为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和非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也叫狭义的法的效力,即指法律的生效范围或适用范围,即法律对什么人、什么事、在什么地方和什么时间有约束力。非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指判决书、裁定书、逮捕证、许可证、合同等的法律效力。这些文件在经过法定程序之后也具有约束力,任何人不得违反。但是,非规范性法律文件是适用法律的结果而不是法律本身,因此不具有普遍约束力。可见,A的表述是正确的,BC 的表述则是错误的。特别法是指在一国的特定地区、特定期间或对特定事件、特定公民有效的法,特别法的效力属于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所以D的表述也是错误的。

第十一章法律部门与法律体系

 一、单项选择题

15

1. 法律体系是一个重要的法学概念,人们尽管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来理解、解释和适用这一概念,但必须准确地把握这一概念的基本特征。下列关于法律体系的表述中那种说法未能准确地把握这一概念的基本特征?()(2002年试题,1分)

A. 研究我国的法律体系必须以我国现行国内法为依据

B. 在我国,近代意义的法律体系的出现是在清末沈家本修订法律后

C. 尽管香港的法律制度与大陆的法律制度有较大差异,但中国的法律体系是统一的

D. 我国古代法律是“诸法合体”,没有部门法的划分,不存在法律体系

【答案】D

【解析】本题考的是法律体系的内涵。法律体系,也称为部门法体系,是指一国的全部现行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而形成的内部和谐一致、有机联系的整体。法律体系是一国现行法构成的体系,反映一国法律的现实状况,它不包括历史上废止的已经不再有效的法律,所以A的表述是正确的。1901年,清政府开始颁布变法上谕,任命沈家本、伍廷芳为修订法律大臣,开始了变法修律活动。这次修律活动改变了中国传统的“诸法合体”的形式,形成了近代法律体系的雏形,也导致了传统的中华法系走向解体,沈家本的修律活动揭开了中国近代法制的曙光,所以B的表述是正确的。在“一国两制”之下,中国的法律虽然有着内地与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种种差异,但仍然可以看作是一个法律体系,中国不存在两个以上法律体系并存的情形。这是因为:第一,在“一国两制”之下,我国的国家主权和立法权都是统一的。尽管内地与香港在具体享有和行使立法权有些不同,但我国制定国家根本大法的最高立法权是惟一的。第二,由于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是根据宪法制定的,而宪法是我国全部法律统一的中心和出发点,这决定了我国的法律体系是统一的。这表明虽然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制度与内地的法律制度有很大差异,但并不意味着我国法律体系的矛盾。第三,特别行政区的法律虽然分属于不同的法系,但法系背景的差异不影响一国法律体系的统一。所以C的表述是正确的。我国古代法律的一个特点是“诸法合体”,但这不等于说我国古代没有法律体系,我国古代不仅存在法律体系,而且远播海外,形成了有特色的中华法系,可见D的表述是错误的,应选D。

2. 下列哪项是划分社会主义法律部门的首要标准?()

A. 法律调整的方法

B. 法律调整的后果

C. 法律调整的范围

D. 法律调整的对象

【答案】D

【解析】本题考的是划分法律部门的标准。在当代中国,划分社会主义法律部门的标准,其一是法律调整的对象;其二是法律调整的方法。其中,法律调整的对象是划分法律部门的首要标准,这是因为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领域具有广泛性,如果对象不明确,则很难区分不同的法律部门。法律调整的方法是法律调整对象的补充和细化,没有法律调整的对象,

法律调整的方法是难以确定的。当然,法律调整的方法也十分重要,因为同一社会关系,往往一个法律部门是难以涵盖的,惟有方法的不同,才能把调整同一社会关系的法相区别。综上分析,答案BC应首先予以排除。考虑到划分法律部门的标准有主次之分,故应选D。当然,如果把本题改为“划分法律部门的标准是什么?”,则A也应选。

3. 关于法律体系和立法体系关系的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 法律体系一般是指法的渊源体系

B. 立法体系是历史地形成的法的内部结构

C. 法律体系只能是一国国内法构成的体系

D. 法律体系与立法体系的关系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答案】C

【解析】本题考的是法律体系和立法体系的区别。法律体系,也称部门法体系,是指一国全部现行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而形成的内部和谐一致、有机联系的整体,而立法体系是指法的外在形式表现的系统。二者体现了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本题选C的理由是法律体系是一国国内法构成的体系,不包括完整意义的国际法,即国际公法,此外,历史上已经废止的已经不再有效的法律和尚待制定、还没有制定生效的法律也不属于法律体系的范畴。A是错误的,因为法的渊源体系即为立法体系。B是错误的,因为法律体系才是历史地形成的法的内部结构,D颠倒了法律体系与立法体系的关系,因而也是错误的。

二、多项选择题

1. 下列有关法系与法律体系含义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1999年试题,1分)

A. 法系是根据英国普通法(判例法)和欧洲大陆法典法的历史传统而对法所作的分类

B. 法律体系是由一个国家的宪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等构成的内部和谐一致、有机联系的整体

C. 法系是具有同一历史传统的国家和地区的法的总称

D. 法律体系是一国之内的法构成的体系,不包括其他国家的法和完整意义的国际法

【答案】 B C D

【解析】本题考的是法系与法律体系的概念和区别。法系是根据法的历史传统对法所作的分类,凡属于同一历史传统的法就构成一个法系,因此法系是某些国家和地区的法的总称,当代世界主要的法系有三类:大陆法系,是以罗马法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法律的总称;英

17

美法系,是以英国自中世纪以来的法律,特别是它的普通法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法律的总称;社会主义法系,是以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法律为代表的法律体系。与法系不同,法律体系是指一国的全部现行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而形成的内部和谐一致、有机联系的整体。法律体系是一国国内法构成的体系,不包括完整意义的国际法和其他国家的法。综上分析,法律体系的概念如BD所述,而C是法系的概念,故BCD为正确答案。A是错误的,因为它仅表述了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分类,实际上还有其他法系,如前苏联和东欧国家法律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法系,以及伊斯兰法系等,A以偏概全,是错误的。

2. 法律体系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阶段上的现行的即制定的法律规范为基础,以宪法为主体,由不同的部门法律组成一个内容和谐一致、形式完整统一的有机整体。依照这一理论,下列哪些法不属于一国法律体系的内容?()(1997年试题,1分)

A. 国内法

B. 国际法

C. 已失效的国内法

D. 已失效的国际法

【答案】 B C D

【解析】本题考的是法律体系。法律体系,也称为部门法体系,是指一国的全部现行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而形成的内部和谐一致、有机联系的整体。掌握法律体系的概念,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法律体系是一国现行法构成的体系,因此,历史上废止的已经不再有效的法律和尚待制定还没有制定生效的法律也不包括在法律体系之内。综上分析,应选BCD。A的表述是正确的,不能入选,因为现行的国内法正是法律体系的内容。在这里需要指出,本题要求选择出不属于的选项,不要选错,把属于的选项选上。

3. 我国的基本法律部门包括下述的哪些?()(1998年试题,1分)

A. 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

B. 宪法、民法、刑法、诉讼法、行政法

C. 婚姻法、仲裁法、律师法、商法

D. 经济法、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环境法

【答案】 B D

【解析】本题考的是我国的基本法律部门。我国的基本法律部门,依据今年司法统一考试统编教材,一共有9个,即宪法、行政法、民法、商法、经济法、刑法、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诉讼法。依此划分,答案BD是正确的。A是错误的,因为它表述的是法律渊源的组成部分,不是法律部门。C也是错误的,因为婚姻法属于民法的组成部分,仲裁法和律师法属于诉讼法的组成部分。由于本题考的是我国基本的法律部门,而不是一般法律部门,对于基本法律部门的划分,不可能分得那么详细。故AC是错误的。解答此题时,考生应注意,一定要把题干读细,本题考的是基本法律部门,而不作为基本法律部门的不要选。

4. 下列关于法律部门的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 法律部门的名称应该和构成该部门规范性文件的法典相一致

B. 由于一项法律规范及其调整的社会关系的范围比法律部门窄,所以该法律规范只能从属于一个法律部门

C. 为了确定法律规范的从属,需要考虑这些规范的主题或主导精神

D. 划分法律部门时,应该考虑将要制定的法律,把握法律的发展趋势

【答案】 C D

【解析】本题考的是法律部门的含义及其划分。法律部门,也叫部门法,是根据一定标准和原则所划定的调整同类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在掌握法律部门的含义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法律部门离不开规范性文件,但二者不能等同,有的法律部门的名称是用该部门基本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名称来表述,例如刑法,但刑法部门不能等同于《刑法典》,因为刑法部门不仅仅为刑法典,还有其他刑事法律规范,可见A的表述是错误的。第二,一项法律规范及其调整的社会关系的范围比法律部门窄,这是不言而喻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一项法律规范只能从属于一个法律部门,例如,刑事诉讼法中也有刑法规范的内容,可见B的表述是错误的。第三,在划分法律部门时,应遵循四项原则,即粗细恰当、主题定类、多寡合适、逻辑与实用兼顾。C反映的是主题定类,D反映的是逻辑与实用兼顾,可见CD是正确答案。

三、不定项选择题

关于法律体系和法学体系关系的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 法律体系的范围要比法学体系的范围广泛得多

B. 法学体系是法律体系赖以建立和存在的前提和基础

C. 法律体系是一国现行法构成的体系,因此它不会受到各国法律传统的影响,而法学体系则因各种原因受到各国法律传统的影响

D. 法律体系和法学体系都具有统一性和系统性的特征

【答案】D

【解析】本题考的是法律体系与法学体系的联系和区别。法律体系,也称为部门法体系,是指一国的全部现行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而形成的内部和谐一致、有机联系的整体。法学体系是指法学研究的范围和分科,使法学的各个分支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法律体系是一国国内法构成的体系,不包括完整意义的国际法即国际公法。法律体系是一国现行法构成的体系,反映一国法律的现实状况,它不包括历史

19

上废止的已经不再有效的法律,一般也不包括尚待制定生效的法律。法律体系是法学体系赖以建立和存在的前提和基础,但法学体系的范围比法律体系要广泛得多。法律体系在一个国家中一般只有一个,而法学体系在一个国家中会出现多个体系并存的情况,因此AB的表述是错误的。虽然法律体系是一国现行法构成的体系,但这并不能说明一国法律体系不受各国法律传统的影响,例如,信托制度原本是英美法系特有的制度,但我国在立足本国实际的基础上,有条件地借鉴了英美法系的信托制度,制定了《信托法》,所以C的表述是错误的。当然,借鉴某国法律制度,需要以立法的形式固定下来,否则,它还不是一国法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法律体系和法学体系都具有统一性和系统性的特征,所以D是正确的。

第十四章法律关系

一、单项选择题

1. 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法律关系主题之间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两者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下列有关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相互关系的表述中,哪种说法没有正确揭示这一关系?()(2002年试题,1分)

A. 权利和义务在法律关系中的地位有主、次之分

B. 享有权利是为了更好地履行义务

C. 权利和义务的存在、发展都必须以另一方的存在和发展为条件

D. 义务的设定目的是为了保障权利的实现

【答案】B

【解析】本题考的是法律关系的内容——权利和义务。该题也可以放在本章第二节分析。从价值上看,权利和义务代表了不同的法律精神,它们在历史上受到重视的程度有所不同,因而两者在不同国家的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是有主、次之分的,在特权社会,往往强调义务本位,在民主法治国家,则往往强调权利本位,义务处于次要地位,法律制度较为重视对个人权利的保护,此时,权利是第一性的,义务是第二性的,义务设定的目的是为了保障权利的实现。可见,ACD正确地揭示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而B则颠倒了权利和义务的主次关系,不符合现代法治国家的精神,所以,该说法是错误的,应选B。

2. 下列关于公民权利能力的表述,有哪一项是错误的?()(1999年试题,1分)

A. 权利能力是公民构成法律关系主体的一种资格

B. 所有公民的权利能力都能是相同的

C. 公民具有权利能力,并不必然具有行为能力

D. 权利能力也包括公民承担义务的能力或资格

法理学课后习题

法理学课后习题 一、绪论 1.什么是法学?什么是法理学? 概念: 法学:法学又称法律科学,是一切专门以法律现实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的总称。 法理学:法理学是我国法学体系中处于基础理论地位的理论学科,它是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从总体上研究法和法律现实的一般规律,研究法的产生、本质、作用、发展等基本问题,研究法的创制和实施的一般理论,并着重研究我国社会主义法和法治的基本理论问题的理论学科。 性质: 法学:法学是社会科学中一门具有政治性、阶级性的科学,它总是体现着不同社会阶级、阶层以及不同社会集团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它们经济的、政治的实际利益需要。 2.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马克思主义法学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法律现象的学科的总称,它的产生也是法学史上划时代的根本变革。 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法学是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即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的,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理论基础; 阶级基础:马克思主义法学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权利与法律要

求的体现,它是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服务的; 法的阶级性与科学性: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与科学性是辩证统一的。党性是阶级性的集中表现,马克思主义的党性要求科学性,而科学性又是实现党性的保证; 法的概念和本质: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不是、也不可能是超阶级性的,而是由一定的社会结构决定的、在社会上居于统治地位即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统治阶级实现其阶级统治的工具; 决定法的根本因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统治阶级一致的内容决定于统治阶级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条件,归根结底决定于在该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经济条件; 法的历史发展规律:法与国家都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出现了阶级分化、产生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产物,法与国家权力有着内在的联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阶级的消灭,国家与法都将消亡。 3.如何看待中国当代的法学、法理学? 4.学习、研究法学、法理学应有什么样的基本态度和方法? 基本态度: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思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研究法学。 方法: 1.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方法(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 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研究方法论的核心和基础。) 2.一般的科学方法(社会调查的方法、历史考察的方法、分析比

法理学思考题

1、张某与李某是某大学同班同学且为好友。一日李某主动请张某星期天到电影院看电影。到了星期天,张某首先乘车至电影院门口等候李某。但李某突然改变主意,直到电影散场也没有来电影院。张某为此愤愤不平,提出与李某“断交”。问: xx的行为具有法律意义吗? 2、张某在开车上班途中,发现赵某被汽车撞伤,倒在地上。张某将张某扶进自己的汽车,闯过六个红灯,将赵某送到医院。后张某由于违反交通管理条例的规定被交通警察罚款200元。 问题分析: (1)交通警察对张某罚款200元,体现了自然法理论的基本立场,还是法律实证主义的基本立场? (2)假如你为张某的行为辩护,那么应当站在什么样的法学立场上? 3、"请运用法的形式特征分析如下案件: 一对夫妻在自家的房子中观看黄碟,是否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为什么? (提示: 这里关键要分析“在自家的房子中观看黄碟”是关系行为,还是个体行为) 4、在有关法系的问题上,学生甲与学生乙有一些不同的认识。甲认为: (1)法系就是指法律体 系; (2)法系的划分标准是单一的、绝对不变的; (3)在英美法系,制定法不是法的正式渊源。 乙认为:

(1)法系是比较法学的概念,它与法律体系不同; (2)法系的划分标准具有相对性,因此是没有意义的; (3)在英美法系,制定法和判例法一样,都是法的正式渊源;但是,在大陆法系,判例则不是法的正式渊源,判例也没有什么作用。 你认为上述哪一种或哪些观点有道理?为什么? 5、某地来一外商投资,在宾馆住的时候,碰到小偷偷了钱包,外商报了案, 1党委和政府知道了以后责令公安机关要限期抓到小偷,公安机关抓住小偷以后,党委和政府责令要严肃处理,严惩不贷,然后把钱包还给为外商,结果外商带着外资走了,没有在这投资,这个案例说明了什么问题?外商为什么走了? 6、以下关于权利义务的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1)“诉讼当事人要求法院依法公开审理的权利是对世权。” (2)“法律规定不得侵犯他人的自由,这一义务属于对人义务和消极义务。” (3)“在许多情况下,权利可以转让或放弃,义务不能随意转让或者放弃。” 7、"根据我国 1997年10月1日起生效实施的《刑法》(又被称为新刑法)第270条的规定,将为他人保管的财物或者他人的遗忘物、埋藏物占为己有,数额较大且拒不交还的行为构成侵占罪,可以处以一定的刑罚。但是,在 1997年10月1日之前,在我国具有法律效力的刑事法律是 1979年7月1日通过的《刑法》(又被称为旧刑法)。旧刑法并未设置侵占罪。某甲于

法理学复习题集(2019年)

《法理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从认识论角度,法学可分为() A.国法学和国际法学 B.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 C.法学本科和法学边缘学科 D.立法学和法解释学 2.研究马克思主义法学的根本方法是( )。 A.社会调查方法 B.系统论方法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 D.法律解释方法 3.首先提出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的是() A.柏拉图 B.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孟德斯鸠 4.法典编纂是指()。 A.对原有全部规性文件进行整理 B.在不改变原有规性文件容的前提下进行加工 C.对属于某一法律部门的规性文件进行整理加工,编织成新的系统化的法律文件,是一种立法活动 D.不是一种立法活动 5.法可以划分为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这种划分方法所依据的是( )。 A.法的历史渊源 B.法族 C.法系 D.法的历史类型 6.部门法划分的主要标准是() A.法律调整方法 B.法律数量 C.法律调整对象 D.法律原则

7.关于部门规章的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部门规章的效力等同于行政法规 B.部门规章的效力低于行政法规 C.国务院总理签署公布部门规章 D.部门规章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 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法律规则构成要素的是哪一项?( ) A.假定 B.行为模式 C.法律后果 D.概念 9.下列所述的法律原则不属于公理性原则的是哪一选项?( ) A.《民法通则》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的原则 B.《合同法》规定,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 C.《婚姻法》规定,实行计划生育的原则 D.《民法通则》规定,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的地位平等 10.调整国家与普通个人之间的关系的法律是() A.根本法 B.成文法 C.公法 D.一般法 11.《中华人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这些权利属于() A.现实权利 B.一般权利 C.普通权利 D.集体权利 12.下列法律中,哪一个属于我国的行政法法律部门() A.婚姻法 B.合同法 C.律师法 D.劳动法 13.下列法律中,哪一个不属于我国的民商法法律部门() A.担保法

法理学练习题100道(含答案)

1、《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规定:“本法的实施条例由国务院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批准后施行”,该规范属于( A )。 A. 委任性规范 B. 准用性规范 C. 确定性规范 D. 间接性确定性规范 2、在司法实践中,当新法与原有法律发生矛盾时,应当适用( A )。 A. 后法优于前法原则 B. 从旧兼从轻原则 C. 前法优于后法原则 D. 从旧兼从重原则 3、下列( A )属于我国正式意义上法的渊源。 A.经济特区法规 B.法律学说 C.党的政策 D.司法解释 4、一国现行法总是分为不同部门而又成为内在统一、有机联系的系统,这个系统在法理学上称为( B )。A.法律制度 B.法律体系 C.法系 D.法学体系 5、在我国,当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解释发生冲突时,应当由( B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出最终解释

B.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最终解释 C.中共中央作出最终解释 D.中央政法委作出最终解释 6、在我国,( B )有权依照法律和行政法规,制定地方性规章。 A.县级人民政府 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C.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 D.国务院各部委 7、下列哪个选项不符合我国法律规定的“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的含义( C )。 A.司法权不得由一般的行政机关来行使 B.司法机关既要独立行使职权,又不得无限度的行使自由裁量权 C.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干预司法活动 D.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独立行使职权时不得违反程序规定 8、法律即使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也往往相似,可以相互借鉴的是( A )。 A.维护阶级统治的那部分法律 B.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那部分法律 C.所有的法律 D.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法律 9、违法行为最本质的特征是( C )。 A.主观存在过错 B.应受法律制裁性 C.违法性 D.社会危害性 10、下列活动中属于法的创制的有( B )。 A.法规汇编 B.法规清理 C.法典编纂 D.法条竟合 11、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两者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下列有关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相互关系的表述中,哪种说法没有正确揭示这一关系?( B ) A.权利和义务在法律关系中的地位有主次之分 B.享有权利是为了更好地履行义务 C.权利和义务的存在、发展都必须以另一方的存在和发展为条件 D.义务的设定目的是为了保障权利的实现

法理学 张文显 北大版 课后思考题1

什么样的法律现象才是法理学的研究对象? 思考学科分化之法理学研究意义,并反思其不足。 法学教育是什么类型的教育 法学是不是一门社会科学 法学方法论基本原则是什么 怎样以科学态度准确理解运用理解阶级分析方法 思考价值分析方法与予以分析方法之间的区分对法理学研究的意义 马克思法学士如何形成和发展的 为什么说马克思法学的产生是法学历史上的伟大革命 思考马克思法学中国化的发展过程及其规律 如何理解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和意义 思考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法理学的未来发展趋势 学习法理学的意义是什么 与其他社会现象相比法有什么基本特征 与以往的法学理论相比,马克思主义法学关于法的本质认识有何进步意义法的规范作用是什么 运用语意分析方法对法的渊源和法的形式进行概念上的界分 当代中国主要法德主要渊源是什么 法德效力范围是什么 在法学研究中有哪几种关于法的要素的分类 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的区别是什么 在司法裁判中法律原则有哪些功能 法律体系的特点与划分标准是什么 当代中国法律体系主要法律部门有哪些 如何保障法律体系的统一性 为什么说权利与义务是法学的核心范畴 权利与义务关系是什么 为什么说现代法律是以权利为本位的 法律行为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法律行为的内在方面与外在方面包括哪些内容 法律关系的特征是什么 法律关系主体的种类有哪些 如何理解法律关系的内容 法律责任与法律任务的关系是什么 道义责任论与社会责任论有什么不同之处 法律责任的一般构成要件有哪些 思考法律规范、法律行为、法律关系与法律责任等范畴之间的逻辑关系如何理解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之间的关系 如何理解程序在法治中的重要作用 正当程序的特征与意义是什么 法起源的一般规律是什么 思考法与原始社会习惯之间的关系 分析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不同之处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法的本质与特征

《法理学》期末复习试题与参考答案解析

《法理学》期末复习题与参考答案解析 1、下列关于法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法可以管制人的思想; B、合同具有法律效力,故合同是法; C、所有国家机关的内部规章制度都是法; D、法的根本属性是其阶级性。 2、“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这一法律规范中,()是该规范的假定部分。 A、“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B、“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 C、“有配偶而重婚的”; D、“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3、结婚登记会引起()。 A、法律关系的发生; B、法律关系的变更; C、法律关系客体的变更; D、法律关系的消灭。 4、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关系发展的要求; B、阶级矛盾不可调和; C、社会革命力量的推动; D、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 5、违法行为最基本、最本质的特征是()。 A、主观存在过错; B、应受法律制裁性; C、违法性; D、社会危害性。 6、法律所保护而为违法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是()。 A、违法行为的客观方面; B、违法行为的主观方面; C、违法行为的客体; D、违法行为的主体。 7、一国或一地区现行法律规范按不同的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是()。 A、法系; B、立法体系; C、法学体系; D、法律体系。 8、法律调整是一种( )。 A、个别性调整; B、规范性调整; C、习惯性调整; D、具体性调整。 9、法律调整的对象是划分部门法的( )。 A、唯一标准; B、次要原则; C、主要标准; D、主观标准。 10、大陆法系是以( )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 A、法国民法典; B、德国民法典; C、罗马法; D、美国法。 11、下列对法的认识,正确的是()。 A、法可以调整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 B、好的法律文件必然会导致公正的法律后果; C、法是唯一的统治工具; D、法与现实生活总有一定程度的不适应。 12、在司法实践中,当行为发生在新法事实之前,而新法与旧法规定不同时,

法理学专题思考题

法理学专题思考题 西方学界从哪些角度探讨法律价值? 法律价值的概念:指法律对一定主体需要的满足状况,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法律对主体的从属关系。 西方法学界通常在三个方面探讨法律价值。 第一,法律所要追求的价值。法律所保护和促进哪些价值。如保护人权、实现正义等。又称为目的价值、对象价值或外在价值。 第二,法律自身的价值。法律在形式上所具备的特征,这些特征使得法律能够实现、保护和促进其追求的价值。如法律应当保持一致性,不要相互矛盾等。又称为形式价值、内在价值。 第三,法律所包含的评价标准。指使用法律来评价行为时所固有的价值理念。如怎么看待个人隐私。法律实证主义学派拒绝探讨法律应当是什么的问题。他们认为这是情感问题,不可能科学回答。 法律价值的整合是指什么?请结合一项实际法律加以说明。 法律价值的整合,就是按照一定的理念,将法律价值的冲突控制在人们所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尽可能地降低这种冲突对社会所造成的伤害。 各个法律价值,都有自己固有的价值属性和独特的目标追求。这样一来,相互之间势必就要产生不可避免的冲突。最常见的有自由与平等、自由与秩序、秩序与正义、正义与自由、公平与效率、正义与效益、秩序与效益之间的冲突。 所谓整合,就是价值平衡。找平衡点,并不是说在冲突中界平衡,而是指有所侧重、偏倚。因此,价值平衡是有所得、有所失,以一定程度损害某一价值来取得平衡。法律就是价值平衡。法律价值整合的原则有:兼顾协调的原则、法益权衡的原则、维护法律安定性的原则。 例如, 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改,增加了刑讯逼供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尽快惩罚犯罪和保障犯罪嫌疑人人权这两个冲突的价值之间,立法者经过法律价值冲突整合选择了后者。 为什么说秩序是法律追求的基本价值? 秩序分为自然秩序和社会秩序。在法学领域,秩序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性现象。美国法理学家博登海默认为:秩序“意指在自然进程和社会进程中都存在着某种程度的一致性、连续性和确定性”。秩序根植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内部结构之中,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内在规律是秩序的本质。社会秩序表示在社会中存在者某种程度的关系的稳定性、进程的连续性、行为的规则性以及财产和心理的安全性。 法律秩序的特点:1.法律秩序是最基本的社会秩序,进入阶级社会之后,有了法律,法律秩序就成为最基本的社会秩序。最基本——人类生活的基本秩序一是基本的社会管理秩序,如交通、生产、交易、医疗等;人类社会存在的物质基础。一是基本的阶级统治秩序。法律只对阶级统治有直接影响或重大影响的方面做出规定。2.法律秩序具有规范化和稳定性。规范化——明确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应该做什么。稳定性——相对稳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轻易改变。 博登海默说,与法律永相伴随的基本价值,便是社会秩序。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也追求秩序。当然,所追求的是封建社会的秩序——“礼”。有法律秩序,不等于法治。但法治社会必定有良好的法律秩序。

法理学练习题及答案

绪论 一、单选 1、“法律现象”是法学研究的________。 A 认识对象 B 认识主体 C 认识内容 D认识逻辑 2、 法理学与整个法学的关系是______。 A包含关系 B交叉关系 C 反对关系 D矛盾关系 3、 _______是研究法理学的根本方法。 A唯物辩证法 B辩证逻辑 C形式逻辑 D语义分析 4、________作为法理学研究、构建法理学体系的起点和归宿。 A 国家 B 权利与义务 C方法论 D唯物主义 5、仅限于对法律规则本身的内容进行解释的方法是________。 A理论分析方法 B 实证分析方法 C规范分析方法 D 经验分析方法 二、多选 1、我国当前对法学体系的分科主要有_________。 A“六分法” B“九分法” C“二分法” D “五分法” 答案:AB 2、法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_________。 A根本方法 B基本方法 C具体方法 D 规范方法 3、法理学的内容具有_________。 A基础性 B一般性 C根本性 D普遍性 4、 法理学的研究方法可以概括为________。 A 理论方法 B 实践方法 C 具体方法 D 抽象方法 5、理论方法是思维自身的逻辑方法,包括__________ A思维方法 B思维工具和 C思维手段 D 思维对象 二、简答: 怎样理解法律学的学科地位? 三、论述: 试述法学体系的内容和结构。 1.试述法学体系的内容和结构。 2.简述法学的概念。 3.法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4.怎样理解法理学的学科地位? 第一章 一、单选 1、法律的定义揭示了法律_______。 A“为什么” B“是什么” C 功能 D 形式 2、古代最终以_______解释法的定义 A神性 B悟性 C人性 D德性 3、马克思主义定义法律的基本依据是: A历史唯物主义B唯物主义 C经验主义D机械唯物主义 4、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产生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

法理学练习题B

法理学练习题B 一、单项选择题 1.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 )意志。 A.社会 B.个别 C.集体 D.共同 2.当代中国的法律渊源主要为以宪法为核心的各种制定法,但下列哪一个选项不包括在内? ( ) A.浙江省的地方性法规 B.深圳经济特区的规范性文件 C.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的判例 D.国家政策 3.法和国家的一般关系是() A.法高于国家,是国家的基础 B.国家权力大于法,是法的根据 C.二者互相依赖,互相支持 D.二者相互独立,相互制衡 4.法律调整的对象是社会关系参加者的( )。 A.意志行为 B.思想活动 C.道德行为 D.习惯 5.法律的强制实施都是通过法定时间与法定空间上的步骤和方式而得以进行的,此即所谓()。 A.法的意志性 B.法的利导性 C.法的程序性 D.法的国家性 6.大陆法系是以( )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 A.法国民法典 B.英国法 C.罗马法 D.美国法 7.以承担法律责任的程度为标准,法律责任可以分为( )。 A.个人责任与集体责任 B.财产责任与非财产责任 C.有限责任与无限责任 D.过错责任与无过错责任

8.朱某因侵犯王某的名誉,被人民法院责令消除影响,恢复王某名誉。这种法律制裁属于()。 A.刑事制裁 B.民事制裁 C.行政制裁 D.违宪制裁 9.我国现行立法体制是( ) 。 A.两级立法体制 B.联邦立法体制 C.制衡的立法体制 D.一元多层次立法体制 10.某地从2003年9月起即要求公办学校全部向外来工子女开放,不收取任何赞助费。这一规定最主要体现了下列哪一法律价值?( ) A.秩序 B.安全 C.效率 D.平等 二、多项选择题 法律调整的基本要素是( )。 A. 法律规范 B.法律关系 C. 实现权利义务的行为 D.法的适用 2.法在于相近的社会规范,如道德、宗教、政策等相比较的过程中显示出来的特殊象征和标志和哪些?() A.法是调整人们的行为或者社会关系的规范,具有规范性 B.法是由国家强制或者认可的,具有国家意志性 C.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强制性 D.法是在国家权力管辖范围内普遍有效,具有普遍性 3.下列哪一个或哪些选项中所列举的,不完全属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 A.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 B.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解释、各级人民法院的判例、中国政府承认和批准的国际条约及国际惯例 C.授权立法、部门规章、特别行政区的法 D.民族自治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议和决定、省级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

本科法理学复习题(只含名词解释、辨析体、简答题、论述题)

本科法理学复习题(只含名词解释、辨析题、简答题、论述题) 一、名词解释 法学(法学的研究对象)、法学体系、法理学、法、法律、法的渊源、法的形式、、法的汇编、法的编纂、法的效力、法的实效、法的溯及力、法的要素、法律概念、法律规则、法律原则、法律体系、法律部门、法律权利、法律义务、法律关系、权利能力、行为能力、法律事实、法律责任、法律制裁、法律程序、法的历史类型、法系、大陆法系、英美法系、法的继承、法的移植、立法、立法体制、守法、执法(法的执行)、司法(法的适用)、法律监督、法律解释、法治、法的作用(规范作用与社会作用)、法律意识 二、辨析题 法学体系与法律体系、法律体系与法系、法律体系与法律部门、理论法学与应用法学、法学与法理学、法与法律、法的制定与法的认可、法的渊源与法的形式、法的渊源与法的起源、正式渊源与非正式渊源、习惯与习惯法、基本法律与其他法律、行政法规与行政法(部门)、规范性法律文件与非规范性法律文件、法的清理、法的汇编与法的编纂、国内法与国际法、成文法与不成文法、根本法与普通法、一般法与特别法、实体法与程序法、公法与私法、普通法与衡平法、法的效力与法的实效、法律概念与法的概念、法律规则与法律原则、授权性规则与义务性规则、规范性规则与标准新规则、调整性规则与构成性规则、强行性规则与指导性规则、法律体系与法制体系、法律形式与法律部门、《刑法》法典与刑法部门、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权利与职权、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法律事件与法律行为、故意与过失、

违法行为与违约行为、法的历史类型与法系、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法典与法规、法的继承与法的移植、正式解释(法定解释、有权解释)与非正式解释(学理解释、无权解释)、立法解释与行政解释与司法解释、法治与法制、法治与人治与德治、法的规范作用与法的社会作用、 三、简答题 1、马克思主义法的定义有何特点? 2、为什么说法律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 3、简述法的一般性和概括性。 4、法有那些特征? 5、法律规则有何特点? 6、法律规则与个别性命令有何不同? 7、简述法律部门划分的标准和原则。 8、简述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 9、简述法律责任的认定和归结原则(分别或整体)。 10、简述法的起源的一般规律。 11、法与原始行为规范的区别是什么? 12、评析资本主义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13、简述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区别。 14、简述中国现行的立法体制。 15、简述执法的特征。

法理学练习题100道(含答案)

1、《中华人民国著作权法》规定:“本法的实施条例由国务院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批准后施行”,该规属于(A)。 A. 委任性规 B. 准用性规 C. 确定性规 D. 间接性确定性规 2、在司法实践中,当新法与原有法律发生矛盾时,应当适用(A)。 A. 后法优于前法原则 B. 从旧兼从轻原则 C. 前法优于后法原则 D. 从旧兼从重原则 3、下列(A)属于我国正式意义上法的渊源。 A.经济特区法规 B.法律学说 C.党的政策 D.司法解释 4、一国现行法总是分为不同部门而又成为在统一、有机联系的系统,这个系统在法理学上称为(B)。A.法律制度 B.法律体系 C.法系 D.法学体系 5、在我国,当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解释发生冲突时,应当由(B)。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出最终解释

B.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最终解释 C.中共中央作出最终解释 D.中央政法委作出最终解释 6、在我国,(B)有权依照法律和行政法规,制定地性规章。 A.县级人民政府 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C.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 D.国务院各部委 7、下列哪个选项不符合我国法律规定的“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的含义(C)。 A.司法权不得由一般的行政机关来行使 B.司法机关既要独立行使职权,又不得无限度的行使自由裁量权 C.任机关、团体和个人不得以任形式干预司法活动 D.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独立行使职权时不得违反程序规定 8、法律即使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也往往相似,可以相互借鉴的是(A)。 A.维护阶级统治的那部分法律 B.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那部分法律 C.所有的法律 D.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法律 9、违法行为最本质的特征是(C)。 A.主观存在过错 B.应受法律制裁性 C.违法性 D.社会危害性 10、下列活动中属于法的创制的有(B)。 A.法规汇编 B.法规清理 C.法典编纂 D.法条竟合 11、法律关系的容是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两者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下列有关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相互关系的表述中,哪种说法没有正确揭示这一关系?(B) A.权利和义务在法律关系中的地位有主次之分 B.享有权利是为了更好地履行义务 C.权利和义务的存在、发展都必须以另一的存在和发展为条件 D.义务的设定目的是为了保障权利的实现

法理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法理学 一、单项选择题: 1.法律起源的根本原因() 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私有制的产生 C.社会分工的出现 D.氏族公社的瓦解 2.我国执法体系中,最重要的执法形式是() A.政府工作部门的执法 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的执法 C.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的执法 D.人民政府的执法 3.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我国的国家监督体系()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对法律实施的合法性进行的监督 B.国家审计机关对国家的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财务收支的监督 C.全国人大对不符合宪法、法律的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的撤销 D.人民法院对行政机关的监督 4.下列关于守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守法的主体具有广泛性 B.守法的内容既包括履行法律义务,也包括行使法律权利 C.守法的高级形态,是依法办事,形成统一的法律秩序 D.守法既是法律的要求,也是道德的要求 5.人民法院公开审判和宣判案件有助于发挥() A.法律的预测作用 B.法律的教育作用 C.法律的指引作用 D.法律的强制作用 6.下列对法理学的地位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法理学与部门法学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B.法理学是法学体系结构的最高层次 C.法理学是法学体系中的基础理论 D.法理学研究的是法律现象中的具体问题和细节问题,因此它在整个法学体系中起统帅和指导作用 7.法律的要素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 ) A.法律概念 B.法律原则 C.法律规则 D.法律技术 8.下列有关法律的形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法律的形式,指法律的具体外部表现形态 B.“法律的形式”概念所表征的是一国法律的分类问题,即一个国家的法律,从其效力、等级地位 及表现形态的角度来划分 C.法律的形式仅仅指法的效力形式 D.法律的形式包括成文法形式与不成文法形式,正式的法律形式与非正式的法律形式 9.凡是能直接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情况,在法学上称为 ( ) A.法律关系主体 B.法律关系内容 C.法律事实 D.法律关系客体 10.对我国法律的对象效力范围具体表现表述正确的是 ( ) A.中国公民和组织在中国领域内一般适用中国法律,但也有例外 B.在中国领域外原则上仍适用中国法律,但当中国法律与其居住国法律相冲突时,应区别不同情况 而定 C.在中国领域内的外国人,一律适用中国法律 D.外国人在中国领域外,只有对我国国家或公民犯罪,按我国刑法规定最低刑为十年者,适用中国 法律 11.“在住宅区内机动车车速应限制在每小时20公里以内”这一规则是:() A.规范性规则 B.标准性规则 C.强制性规则 D.构成性规则 12.法制体系与法律体系的关系是:() A.法制体系与法律体系是两个完全不相关的概念 B.法制体系包含法律体系

法理学复习思考题

法理学复习思考题: 1、从”法”词源看,汉语中的“法”与西文中的”法”有什么不同? 在古代,汉语中的法一般表示刑罚之法,而欧洲民族语言中的法除了有法的涵义之外,还有公平,正义,权利等涵义。英文中的法law 还有规律,规则含义,因而理解为客观法。相比较之下,都含有正义性,中文的法更强调惩罚性,西方的法则强调规律性和权利性。 2、马克思主义法的定义是什么? 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反映由特定统治者生活条件所决定的意志,以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以确认、发展、保护统治阶级(或人民)所期望的社会价值和目标为目的的社会规范体系。 3、与其他社会现象相比法有哪些基本特征? 法是调整人的行为的社会规范, 法是出自国家的社会规范, 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 法是国家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 4、法的本质是什么? 就是法的深层的、稳定的内部联系,它深藏于种种法律现象的背后,是法律存在的基础和发展变化的推动力量。 在马克思主义学说中法的本质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浅层),法的内容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水平决定的(深层)。 5、法的规范作用是什么?法的社会作用是什么? 规范作用:告示作用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强制 社会作用: 物质文明:是一种财产契约法律制度,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级资源的合理配置 精神文明:保障社会基本道德水准,促进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 政治文明:规范权利,保证人权。 生态文明:现代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6、法的局限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1法仅是众多调整方式的一种。 2法不能有效的干预或解决所有的社会问题。 3法本身具有僵化性、保守性和限制性。 4法的运作成本巨大。 5法的实施依赖于一定的社会条件。 7、当代中国主要法的渊源有哪些? 1立法 2国家机关的决策和决定3司法机关的司法判例和法律解释 4 国家和有关社会组织的的政策 5国际法6习惯7道德规范和正义观念 8社会规章和民间合约9外国法10理论学说特别是法律学说 8、当代中国主要法的形式有哪些? 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法规、行政规章、国际条约、其他法的形式。 9、法的渊源和法的形式如何界分? 1已然和未然、可能和现实的分别,是法的渊源和形式的界分。 2多元和统一的区别,是法的渊源和法的形式的又一界分。 10、什么是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规范化和系统化? 立法主体应以统一的规格和标准,制定和修改各种形式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使一国属于法的形式范围的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成为效力等级分明、结构严谨、协调统一的整体。 11、什么是法的清理、法的汇编、法的编纂? 1法的清理指有权的国家机关,在一定范围的规范性法律文件进行审查,确定它们存在、废除、修改的专门活动。 不是直接的立法活动 2法的汇编在法的清理的基础上,按一定顺序将各种法或有关法集中起来,加以系统的编排,汇编成册。一般不变法的形式和内容,不是正式的立法活动。不产生新的法律 3法的编纂是一项重要的立法活动,其结果是产生新法或法典。 12、法有哪些分类? 1以法的创制和适用范围为标准分为国际法和国内法。 2法的创制方式和表现形式为标准分为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3以法的地位、效力、内容和制定程序划分为根本法和普通法。 4以法的适用范围划分为一般法和特别法。 5以法所规定的内容不同划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 6公法和私法的划分主要存在与民法体系。 13、什么是法的对象效力、时间效力和空间效力? 1法的对象效力是指法的实用对象有哪些,对什么样的人和组织有效。法学上也将法的对象效力称为对人的效力,这里的人包括自然人和法所拟制的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有四大原则属人原则、属地原则、保护原则、综合或折衷原则。} 2法的空间效力是指法在什么样的空间范围或地域范围有效。 {有四种空间范围 1有的法在全国范围内有效 2有的法在一定的区域内有效 3有的法具有域外效力 4国际法一般适用于缔约国和参加国。} 3法的时间效力是指法的效力的起止时限以及对其实施前的行为和事件有无溯及力。 14、协调法的效力冲突遵循什么原则? 1上位法优于下位法 2特殊法优于普通法 3新法优于旧法

法理学(一)复习思考题

一、概念辨析 1.法律科学与法律哲学 2.法与法律 3.法律体系与法系 4.法的渊源与法的效力 5.成文法与不成文法 6.法律规则与法律原则 7.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 8.法律事件与法律行为 9.法制与法治 10.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 二、基本知识 1.了解法学或法律科学的研究对象 2.简述法的基本特征。 3.了解国家法的范围。 4.了解规范性法律文件与非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识别。 5.简述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 6.了解不同种类法律规则的识别。 7.了解法律规则与法律条文的关系。 8.简述当代中国法的(正式)渊源与非正式渊源的种类。 8.简述法的对人效力的原则的含义。 9.了解法的效力冲突的原则

10.了解法的一般分类及其识别。 11.了解法律部门的划分标准。 12.了解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 13.简述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14.简述法律关系客体的概念和种类。 15.了解法律事实的不同分类。 16.了解法律关系形成、变更与消灭的条件。 17.了解法律责任的产生事由。 18.简述法律责任的构成。 19.简述法律责任的减免事由。 20.了解不同种类法律责任的发生事由。 21.简述正当法律程序内在价值。 22.了解法产生的一般规律。 23.了解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原因和条件。 24.了解立法程序的基本步骤。 25.简述司法的基本特征。 26.简述执法的基本特征。 27.简述法的规范作用的体现。 28.简述法治的基础条件 29.简述守法的根据 三、基本原理

1.论述马克思主义法的本质观。 2 .论述法律原则的功能或作用。3.论述如何解决法的溯及力问题。 4.论述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 5.论述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 6.论述法律责任的本质。 7.论述法律责任认定与归结的原则。 8.论述我国司法法治原则。 9.论述执法与司法的主要区别。

法理学复习思考题(期末考试)

法理学复习思考题: 2017法学专业法理学考试题型: 单选题(10*2)、判断题(15*1)、简答题(4*8)、材料分析题(1*15)、论述题(1*18)1、与其他社会现象相比法有哪些基本特征?P45* 答:①法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 ②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③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 ④法是由国家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 2、简述法的局限性。P50* 答:(一)法只是许多社会调整方法的一种 (二)法律并不能有效地干预或解决所有的社会问题 (三)法律具有保守性和僵化性 (四)法的运作成本巨大 (五) 法律作用的充分发挥依赖一系列社会条件 3、协调法的效力冲突遵循什么原则?P63* 答:①根本法优于普通法 ②上位法优于下位法 ③新法优于旧法 ④特别法优于一般法 (特殊:一是依法裁决;二是由法定机关改变或撤销;三是进行备案与审查) 4、法律部门的划分标准和原则是什么? P82* 答:标准:①法律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 ②法律规范的调整方法 原则:①整体性原则②均衡原则 ③以现行法律为主,兼顾即将制定的法律 5、为什么说权利和义务是法学的核心范畴? P91* 答:①权利和义务是从法律规范到法律关系再到法律责任的逻辑联系的各个环节的构成要素 ②权利和义务贯穿于法的一切部门 ③权利和义务通贯法的运行和操作的整个过程。法的运作以立法为起点,以执法、守法、司法、法制监督为主要环节 ④权利和义务全面地表现和实现法的价值 6、论述权利和义务的关系。P98* 答:①结构上的相关关系: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相互贯通 ②数量上的等值关系:总量相等;相互包含;互为界限 ③功能上的互补关系:权利体现法律的价值目标,义务保障价值目标和权利的实现;权利提供不确定指引,义务提供确定指引,权利以激励机制保障自由,义务以约束机制建立秩序

法理学练习题和答案

法理学练习 一、填充题: 1法律是调整人们(行为关系)的社会规范,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 P45~47 2、法律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且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P46~47 3、法律是以(权利)和(义务)为其全部内容的社会规范。P46 4、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所谓国家意志其实是(统治阶级意志),法律的内容实际上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水平)所决定的。P43,P44 5、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的方法主要有:法的清理、(编纂)和(汇编)三种。 6、各国对于法的对象效力大致有四种原则,即属人主义原则、(属地主义)原则、(保护主义)原则和综合主义原则。P62 7、法的终止生效,指法从何时起不再有效。通常有(命令)终止和(默示)终止两种形式。 8、所谓法的三要素是指(法律规则)、(法律概念)和法律原则。P66~77 9、法律规则有严密的逻辑结构,通常由(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三部分组成。 P69 10、法律规则的行为模式通常表现为公民(许可)如何如何,(必为)如何如何以及禁止如何如何。 仆按照法律原则产生的基础不同,可以将法律原则分为(政策)性原则和公理性原则;按 照法律原则的内容不同,可以将法律原则分为(实体)性原则和程序性原则。P75 12、法律体系是(一个)国家的全部(现行)法律构成的整体。P78 13、法律部门划分标准的两个方法是:法律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和法律规范的(调整方法)。 14、《国务院组织法》、《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属于(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法律部门,《未成年人保护法》、《红十字会法》属于(社会法)法律部门。P83~87 15、《合同法》、《继承法》属于(民法)法律部门,《教育法》、《律师法》属于(行政)法律部门。P83~87 16、所谓法律行为,就是人们所实施的、能够发生(法律上效力)、产生一定(法律效果) 的行为。P103 17、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在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自然人(公民个人))或者(组织(法人))。P114 18、法律关系的主体必须同时具有法律上所说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P115 19、公民的行为能力是由法律予以规定的,一般都把本国公民划分为完全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和(无行为能力)人。P116 20、法律关系客体应当具有(客观)性、(可控)性、(法律)性和有用性。P116~117 21、依据是否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可以把法律事实分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P119 22、法律责任的种类分为民事法律责任、(行政法律责任)、刑事法律责任和(违宪责任)。 P126~127 23、我国现行的刑事制裁为五刑,即(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P130 24、行政制裁分为(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P130 25、法的起源有一个从(氏族习惯)到习惯法,又从习惯法到(成文法)的演变和发展过程。P148 26、现代资本主义的两大法系是(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P154 27、立法是由(特定)的主体,依据一定的的(职权和程序),运用一定的技术,制定、认可和变动法的这种特定社会规范的活动。P190~192 28、我国的立法程序由提出法案、(审议法案)、(表决和通过法案)以及公布法律这四个步 骤组成。P196~197 29、当代中国立法的基本原则是(宪法)原则、法治原则、民主原则和(科学)原则。P199~201 30、与司法比较,执法具有主体的特定性、内容的广泛性、活动的(单方)性、行为的(主动)性以及执法权的行使具有优益性的特点。P208 31、当代中国执法的基本原则是(合法性)原则、合理性原则以及(效率)原则。P210 32、与执法比较,司法具有专属性、(程序)性、(专业)性和权威性的特点。P212

《法理学导论》思考题

《法理学》思考题 第一章法的概念 1、法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2、法在本质上有哪些属性? 3、法的阶级性是否意味着法律完全不反映被统治阶级的意志? 4、如何理解法的物质制约性与法的相对独立性的关系? 第二章法律作用和法律价值 1、法律规范作用有哪些? 2、法律社会作用有哪些? 3、为什么说法律作用不是万能的? 4、如何理解法律价值的含义? 5、法律价值的种类之间有什么关系? 6、法律如何体现自由?法律又是如何限制自由的? 7、法律与正义的关系如何? 第三章法的起源和发展 1、为什么原始社会的社会规范调整系统中没有、也不可能有法律的调整? 2、法律产生的根源是什么? 3、法的形成的一般规律性表现有哪些? 4、法与原始习惯有什么区别? 5、如何评价资本主义法的人权原则? 6、什么是资本主义法治原则?它有何社会意义? 7、资本主义法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有何新的发展? 8、如何认识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和特征? 第四章法系的一般理论 1、法律文明与文明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2、东方法律文明与西方法律文明有哪些不同点? 3、民法法系与普通法法系有什么差别? 4、世界上的法律文化可以划分为哪些类型? 5、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有哪些特点? 第五章法律移植与法制现代化 1、什么是法律移植? 2、法律移植通常有几种类型? 3、如何评判法律移植的效果?怎样才能促使法律移植获得成功? 4、为什么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法律也能移植?我国在法律移植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5、什么是法制现代化?它有哪些具体的目标? 6、在推进法制现代化的过程中,对传统法文化应持什么态度? 7、应该如何理解法制现代化与法的西化、法律全球化的关系和区别?

法理学练习题和答案

法理学练习 一、填充题: 1、法律是调整人们(行为关系)的社会规范,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P45~47 2、法律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且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P46~47 3、法律是以(权利)和(义务)为其全部内容的社会规范。P46 4、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所谓国家意志其实是(统治阶级意志),法律的内容实际上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水平)所决定的。P43,P44 5、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的方法主要有:法的清理、(编纂)和(汇编)三种。 6、各国对于法的对象效力大致有四种原则,即属人主义原则、(属地主义)原则、(保护主义)原则和综合主义原则。P62 7、法的终止生效,指法从何时起不再有效。通常有(命令)终止和(默示)终止两种形式。 8、所谓法的三要素是指(法律规则)、(法律概念)和法律原则。P66~77 9、法律规则有严密的逻辑结构,通常由(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三部分组成。P69 10、法律规则的行为模式通常表现为公民(许可)如何如何,(必为)如何如何以及禁止如何如何。 11、按照法律原则产生的基础不同,可以将法律原则分为(政策)性原则和公理性原则;按照法律原则的内容不同,可以将法律原则分为(实体)性原则和程序性原则。P75 12、法律体系是(一个)国家的全部(现行)法律构成的整体。P78 13、法律部门划分标准的两个方法是:法律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和法律规范的(调整方法)。 14、《国务院组织法》、《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属于(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法律部门,《未成年人保护法》、《红十字会法》属于(社会法)法律部门。P83~87 15、《合同法》、《继承法》属于(民法)法律部门,《教育法》、《律师法》属于(行政)法律部门。P83~87 16、所谓法律行为,就是人们所实施的、能够发生(法律上效力)、产生一定(法律效果)的行为。P103 17、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在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自然人(公民个人))或者(组织(法人))。P114 18、法律关系的主体必须同时具有法律上所说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P115 19、公民的行为能力是由法律予以规定的,一般都把本国公民划分为完全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和(无行为能力)人。P116 20、法律关系客体应当具有(客观)性、(可控)性、(法律)性和有用性。P116~117 21、依据是否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可以把法律事实分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P119 22、法律责任的种类分为民事法律责任、(行政法律责任)、刑事法律责任和(违宪责任)。P126~127 23、我国现行的刑事制裁为五刑,即(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P130 24、行政制裁分为(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P130 25、法的起源有一个从(氏族习惯)到习惯法,又从习惯法到(成文法)的演变和发展过程。P148 26、现代资本主义的两大法系是(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P154 27、立法是由(特定)的主体,依据一定的的(职权和程序),运用一定的技术,制定、认可和变动法的这种特定社会规范的活动。P190~192 28、我国的立法程序由提出法案、(审议法案)、(表决和通过法案)以及公布法律这四个步骤组成。P196~197 29、当代中国立法的基本原则是(宪法)原则、法治原则、民主原则和(科学)原则。P199~20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