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复习提纲.doc

实验复习提纲.doc

实验复习提纲.doc
实验复习提纲.doc

实验复习提纲

(P22-23)2.1 生物组织中某些化合物的分析

实验目的:检测各种生物组织中是否都含有糖类、脂类、蛋白质、维生素等化合物。实验原理:每一种生物分子都有其特定的化学结构,它们与相应化学试剂的反应会分别显示出可以鉴别的特征。

结果记录:淀粉←碘液蓝色

葡萄糖←班氏试剂(加热)出现红黄色沉淀

脂肪←苏丹Ⅲ染液出现橘红色小油滴

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

分析和讨论:2、在各种生物组织中,糖类、脂类、蛋白质、维生素等化合物基本都有,只不过不同生物组织中各种化合物含量有多有少;鸡蛋清可作为食物蛋白质的主要来源。

3、被检测材料的原来颜色会影响检测结果。如:要检测番茄中有无葡萄糖,在番茄

组织切片上滴加班氏试剂加热后会出现红黄色沉淀,而番茄本身就是红黄色的。注意事项:检验葡萄糖时滴入班氏试剂一定要加热才会出现红黄色沉淀,而且要均匀加热。

(P38-39)2.2 探究影响酶活力的因素

实验目的:探究影响酶活力(催化效率)的因素。

结果记录:

2、pH不一样:胃蛋白酶的最佳pH范围是1~3

胰蛋白酶的最佳pH范围是8~10;

温度一样:35oC~ 38oC

3、如果加入双缩脲试剂,则8和9号试管内液体都会变浅紫色,因为里面分别有少

许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少许蛋白质遇双缩脲变浅紫色);如果加入碘液,则8

和9号试管内液体都会变蓝色(淀粉遇碘变蓝色),因为蛋白酶不能催化淀粉分

解,说明酶具有专一性。

(P39)2.3 探究酶的化学成分

实验目的:探究酶的化学成分。

实验原理:同实验2.1实验原理

实验方法:1、准备4支试管,分别加入1%胃蛋白酶溶液1ml。

2、在1、2、3和4号试管内分别加入班氏试剂、苏丹Ⅲ染液、碘液和双缩脲试剂,

并观察试管内反应现象。(1号试管要在酒精灯上加热)

分析和讨论:通过实验,发现胃蛋白酶遇班氏试剂并加热后液体没有出现红黄色沉淀,说明它不是葡萄糖;同样的,胃蛋白酶遇苏丹Ⅲ染液没有出现橘红色油滴,遇碘液没有变蓝

色,说明它不是脂肪、淀粉;但胃蛋白酶遇双缩脲试剂后液体变成蓝色,说明它是

蛋白质。

(P44-46)3.1 观察和测量酵母

实验目的:利用显微镜可以观察物体的显微结构,而要测量微小物体的大小则要用到显微镜和显微测微尺,本实验目的在于学习使用显微镜和显微测微尺,以学会怎样观察和测量微

小的物体。

显微测微尺的使用:显微测微尺包括目镜测微尺和物镜测微尺两个部件。目镜测微尺安放在目镜镜筒的光阑上,物镜测微尺放在载物台中央,按观察装片的方法以低倍镜观

察调整焦距,使两种测微尺上的刻度平行并重叠在一起。将物镜测微尺与目

镜测微尺的第一根刻度线对齐,找到两种测微尺的第二根刻度线,并计算出

两重叠线之间各自的格数,代入公式:

目镜测微尺每格的实际长度(μm )= 物镜测微尺的格数×10

目镜测微尺的格数

注意事项:目镜测微尺有数字,而物镜测微尺没有数字。

分析和讨论:1、有影响。物镜测微尺会被放大,它的刻度线也会被加粗,如果目镜测微尺的第一条线对齐的是物镜测微尺的第一条粗线的前端,第二条也应该对准前端。

2、不一致;因为生长发育程度不同。

3、从低倍镜转到高倍镜时,两眼应从显微镜侧面注视,避免镜头与玻片相撞;如

发现物象不够清晰需调节时,应转动细调节器。

4、可将反光镜从凹面镜换到平面镜;可将光圈调小。

(P47-49)3.2 观察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

实验目的:通过对植物和动物细胞的比较观察,学会区分这两种细胞,并了解细胞形态具有多样性,细胞形态结构的不同与它们所具有的生理功能是密切相关的。

(P51-52)3.3 颤藻和水绵细胞的比较观察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颤藻和水绵细胞,学会区分原核细胞细胞和真核细胞。

结果记录:

分析和讨论:1、经碘液染色后,水绵有被染成棕黄色、形状固定的细胞核而颤藻没有,说明水绵有成形的细胞核而颤藻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所以颤藻是原核生物而水绵是真核生

物。

2、染色后,在水绵叶绿体上呈深兰色的颗粒是淀粉粒,是叶绿体通过光合作用合

成的产物。

(P58-60)3.4 观察叶绿体与细胞质基质的流动

实验目的:探究细胞质基质和叶绿体的流动性以及影响细胞质基质流动的因素。实验原理:活细胞中的细胞质处于不断流动状态;叶绿体在细胞中的运动是细胞质流动的重要标志。实验材料:藓类的叶、君子兰叶、黑藻叶片、紫鸭跖草雄蕊花丝等

注意事项:1、黑藻事先应放在光照充足、水温较高条件下培养3-4小时。

2、选取幼嫩小叶。

3、选择靠近叶脉或接近叶片基部部位观察。

4、临时装片内的材料应始终保持有水状态。

分析和讨论:1、黑藻细胞内叶绿体环流,即细胞质基质环流。细胞质流动是一种消耗能量的生命现象,丙二酸钠溶液会影响细胞内部的能量代谢,加了丙二酸钠,细胞内部的能

量水平降低,细胞质基质流动减慢;而经冰水处理的黑藻细胞由于温度降低,细胞

质基质流动也会减慢。说明细胞质基质的流动会受到一定的外界条件的影响(包括

光照、温度、pH等)。

2、黑藻可看到叶绿体环绕中央大液泡循着同一个方向旋转式流动着,即细胞质基

质环流;紫鸭跖草细胞质基质朝任意方向流动。

3、在自然状态下,细胞质基质流动的意义:促进细胞内物质转运,促进细胞器之

间的联系。

4、除叶绿体之外,其他细胞器也随细胞质基质的流动而流动;通过电子显微镜可

以观察到它们的流动。课外材料分析:

将锡箔纸卷成圆筒状套在15W灯泡(灯泡离载物台10cm左右)的外面,使灯光形成光束照射在载玻片中的藻体上,此时,可以在高倍镜下看到:板状的叶绿体对射入的光线发生反应,进行缓慢的扭转运动,每分钟约转动7~9次,约3~5分钟后,转动停止,板状的叶绿体以其宽阔的表面(似长方形)迎着光线。

将上述步骤中的15W灯泡换成200W灯泡,同样,使灯光形成光束照射在载玻片中的藻体上,此时,可以在高倍镜下看到:光束照射约3分钟后,叶绿体由弱光下的稳定状态开始加速扭转运动,每分钟约转动25~32次,快速转动2~3分钟后,转动速度逐渐减慢,直至以叶绿体的边缘(侧面)对着光线,以避免在强光下面有害的过度暴露。

上述材料告诉你什么?

(P64-65)3.5 探究细胞与细胞核大小的关系

实验目的:探究细胞大小与细胞核大小的关系。分析和讨论:2、从内向外的鳞片叶上B部位表皮细胞从小到大;因为鳞片叶从内往外生长,长到最外面时细胞变得最大。

3、从外往内鳞片叶上细胞逐渐减小,而细胞核大小基本不变,说明鳞片是由内向

外生长的,同时说明“细胞增大,细胞核大小不变”是正确的。

进一步探究:同一鳞片ABC位置:B处细胞最大,A、C处细胞较小,说明鳞片的中间部位生长较快,而两端生长较慢。

实验目的:把不同环境中的细菌接种到无菌培养基上,根据菌落的生长情况,判断细菌的种类和数量。

实验原理:(菌落:单个微小的细菌是肉眼看不到的,但当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时,产生的大量细菌便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的细菌群落,即菌落。细菌菌

落常表现为湿润、粘稠、光滑、较透明、易挑取、质地均匀以及菌落正反面或边缘与

中央部位颜色一致等。细菌的菌落特征包括形态、大小、边缘、突起、颜色、质地等

因种而异,可作为鉴定细菌种的依据。)

分析和讨论:1、空气、体表和体内、土壤、水域、极端环境(高温、高压、高盐等)都有细菌的存在,说明细菌的分布非常广泛。

2、干净:细菌相对较少。无菌:没有微生物。

3、空气中并不含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充足的水分,再加上日光中

紫外线的照射,因此不是微生物良好的生存场所,然而,空气中还是含有一定数量

的微生物,这是由于土壤、人和动植物等物体上不断以微粒、尘埃的形式飘逸到空

气中而造成的,尘埃越多,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也越多。实验目的探究抗生素、防腐剂对细菌的抑菌效果。分析和讨论:1、清晰区域说明有抑菌效果;清晰区域的宽度不同说明抑菌效果不同,宽度越大,抑菌效果越好。

2、用1区(无菌圆纸片)和

3、

4、

5、6区(浸过不同浓度抗生素或防腐剂的圆纸

片)进行比较:无菌圆纸片周围没有清晰区域,说明圆纸片本身没有抑菌物质;而

浸过不同浓度抗生素或防腐剂的圆纸片周围出现了清晰区域,说明抑菌物质是抗生

素或防腐剂。3、浸过无菌蒸馏水的圆纸片和浸过不同浓度抗生素或防腐剂的圆纸

片进行比较,证明抑菌物质是抗生素或防腐剂而不是水。4、金黄色葡萄球菌(对

青霉素敏感)属于革兰氏阳性细菌,大肠杆菌(对庆大霉素敏感)属于革兰氏阴性

细菌,它们在细胞结构、成分、形态和药物敏感性等方面都呈现出明显的差异。(P93-96)4.1 探究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性质实验目的:探究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性质。

实验原理:色素溶解有机溶剂,无水酒精提取色素。层析液很强脂溶性有机溶剂,色素随着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纸层析分离色素。

实验方法:提取色素(将叶片剪碎、加入无水酒精进行研磨、过滤得到叶绿体色素溶液)→观察色素荧光现象(在透射光下呈绿色,在反射光下呈红色)→制备滤纸条及画滤液细线

(注意:滤液细线要画的均匀、细而直;并待滤液线干后,在原滤液线上重复多次)

→纸层析法分离色素(注意:不可使层析液即石油醚玷污管壁;滤液细线不能接触层

析液,滤纸条不能贴及管壁)→观察各色素条带扩散速度及宽度。分析与讨论:1、色素会溶解在层析液(石油醚)中,影响效果。

2、使各种色素从同一位置开始扩散。

3、在反射光下观察到的红色光就是色素产生的荧光;荧光现象能体现色素吸收光

能之后又能以光的形式释放的性质。荧光的有无与强弱跟色素溶液的纯度有关,纯

度越高,荧光越强。

4、如提取液浑浊,可进行过滤。

5、用粉笔代替滤纸条作为层析柱,也能将色素分离开来。进一步探究:可利用纸

层析法分离色素,然后观察比较每条色素带的颜色及宽度,进而判断种类和含量。

(P102-103)4.2 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实验目的: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实验原理:真空渗入法排除细胞间隙空气。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小在细胞间隙积累使下沉叶片上浮根据上浮时间长短比较光合作用强弱。结果记

录:

分析和讨论:2、发生光反应生成氧气的主要条件是水和光;二氧化碳对其虽然也有影响,但是影响不大。因为叶绿素a吸收光能后被活化,促使水光解释放氧气,这一步并不直

接需要二氧化碳的参与;但是如果没有二氧化碳的参与,暗反应就不能进行,光反

应和暗反应是两个互相联系的过程,所以,时间一长也会影响到光反应,影响到氧

气的生成和释放。(P108-109)4.3 探究酵母的呼吸方式

实验目的:探究酵母的呼吸方式。

实验原理:BTB试剂通入大量二氧化碳会从蓝色变成黄色;重铬酸钾具有强氧化性能够与酒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颜色从橙色变成绿色。结果记录:

两试管水溶液的pH,发现乙小于甲,说明同一时间范围内乙产生的CO2多于甲;

而且,在甲乙两试管中加K2CrO7加热之后,发现甲试管溶液变色,而乙试管没有,

说明甲试管中有酒精生成,以上实验结果说明甲试管内酵母葡萄糖溶液发生无氧呼

吸,而乙试管则发生有氧呼吸。(C6H12O6→2C2H5OH+2CO2 ;C6H12O6 +6O2

→6CO2 + 6H2O)

2、呼吸方式与生长速度有关。

3、给乙试管内的酵母葡萄糖溶液提供

O2,让它进行有氧呼吸;可以同时放入绿色植物并给予光照,进行光合作用,放出

O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