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吸氧相关知识

吸氧相关知识

吸氧相关知识
吸氧相关知识

吸氧操作相关知识

一、氧浓度与氧流量

根据《内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4版):吸氧浓度(特指肺泡中氧气浓度)在35%以下,为低浓度;吸氧浓度在35%~50%之间,为中浓度;吸氧浓度在50%以上为高浓度。吸入高浓度氧气,浓度50%以上,连续2天就有可能氧中毒,吸入氧气浓度高于80%,12小时内就有可能氧中毒。

最早以前认为1~2L/min是低流量,2~4L/min是中流量,4~6L/min是高流量,常把鼻导管给氧提供的流量作为低浓度供氧技术,这一所谓“持续低流量”给氧曾风行一时,许多人认为“低流量给氧”即为“低浓度给氧”的同名词,实际上因为氧流量只是关系到全部气体的流量,而吸入氧的浓度又是另一不同的概念。各种氧流量所提供的吸氧浓度,只是由不同的设备以及患者自身因素所决定。低流量系统供氧时可提供低浓度的氧,也可提供高浓度的氧;而高流量系统供氧也能提供从低浓度至高浓度的氧。

二、两种流量表的氧流量计定位

圆珠型:流量应读取圆珠的直径水平处。如果读数在圆珠的最上端或者最下端,会产生读数误差,而且流量越大,相应的读数误差越大。

锥型:在调整氧气流量时, 应以锥状浮标上端平面所指的刻度为准。

有研究表明,使用锥型浮标的流量表,其实际流量与刻度显示的流量极为相近;而使用圆珠型的流量表,其实际流量大于刻度显示的流量,这可能与球形本身不规则,浮标与玻璃管之间的密闭性能差,造成部分气体逸漏而致。

参考文献:

[1] 张君利.两种临床常用氧流量计精确性的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杂志 1998(6):14-15

[2] 史定妹.圆珠型玻璃转子氧气流量计精确定位问题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4):1308-1309

三、给氧方式的选择(本院):

1.单/双鼻塞吸氧管:对局部有刺激性,氧流量5L/min以上时,干燥的氧气可致鼻粘膜干燥,痰液干燥;氧流量7L/min以上时,患者大多不能耐受。

2.简单面罩:Fi O2分别为40%(5L/min),45%~50%(6L/min),55%~60%(8L/min)。氧

流量高于5L ,才能将面罩内的绝大多数呼出气冲刷出去,防止CO 2重吸收,但氧流量也不宜高于8L ,由于解剖死腔和面罩的储气空间已被氧气预充,再提高氧流量,FiO 2也不会升高。

3.呼吸皮囊:氧流量应>10L/min ,至储氧袋充满氧气后使用,有储氧袋时,氧浓度可达

95~100%,无储氧袋时氧浓度为45%,如无气源,氧浓度为大气浓度21%。

四、氧气筒相关知识 1.部件说明

·总开关:在筒的顶部,可控制氧气的放出。使用时,将总开关向逆时针方向旋转1/4周,

即可放出足够的氧气。

·压力表:从表上的指针能测知筒内氧气的压力,以Mpa 表示。

·减压器:一种弹簧自动减压装置,将来自氧气筒内的压力减至2~3kg/ cm 2(~),使流量平

稳。 ·安全阀:当氧流量过大,压力过高时,安全阀内部活塞自行上推,过多的氧气由四周小孔

流出,以保证安全。

2.氧气筒内氧气量及可用时间的计算

氧气筒内氧气量(L)=)(1.0)(Mpa Mpa P V ?=)

/(1)/(22cm kg cm kg P V ? 氧气筒内氧气可供应时间(h)=(min)

60min)/()(1.0))((0???-L Mpa V Mpa P P υ =(min)

60min)/()/(1)/)((220???-L cm kg V cm kg P P υ

V:氧气筒容量(L)(各科所备大氧气筒约为38L,具体看筒上钢印)

P:氧气表上压力表指示的压力(Mpa或kg/cm2)

P0:氧气筒应保留的压力,一般为(5kg/cm2)

:氧流量(L/min)

1Mpa=10kg/cm2,1kg/cm2相当于1个大气压

3.氧气筒上的钢印内容

如:WP15 0802

:试验压力(水压)

WP15:最大工作压力

:容积(瓶的容积,非氧气容积—40L容积的氧气筒在高压达,容纳

氧约6000L)

:壁厚

4.注意事项:

·本院氧气筒内氧气有效期1年,36℃下保存。(参照氧气筒上标签)

·氧气筒内氧气不可用尽,压力降至时,即不可再用,使气瓶保持正压,以便充气时检验和防止空气或可燃气体流人氧气瓶内,造成再次充气时发生爆炸的危险。

·流量调节开关是为了调节流量设计的,如果不关氧气瓶的总开关开关,而用流量调节开关来控制,会缩短氧气表的寿命,同时还有可能发生氧气的泄漏。

·氧气瓶使用时,首先要作外部检查,检查的重点是瓶阀、接管螺纹和减压器等是否有缺陷。如发现有漏气、滑扣、表针动作不灵或爬高等,应及时报请维修,切忌随便处理。禁止带压拧紧瓶阀的阀杆、调整垫圈等。检查是否漏气时应用肥皂水,不得使用明火。

五、请复习

缺氧类型及原因、氧疗目的、氧疗效果监测、氧疗副作用及预防措施等。

2011-5-1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