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球板块分布及板块运动

全球板块分布及板块运动

全球板块分布及板块运动
全球板块分布及板块运动

板块构造学说是二十世纪60年代提出的关于地壳运动的全新学说。

1.下列关于板块学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

B .大陆板块年龄较为年轻,而海洋板块则较古老

C .板块作用的驱动力是地幔物质的对流

D .澳大利亚大陆地壳相对比较稳定

2.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原因是

A .处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带

B .处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带

C .处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碰撞带

D .处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带

3.意大利中部拉奎拉市当地时间2009年4月6日凌晨3时22分发生强烈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①地震发生时拉奎拉震中区的居民觉察到先 ,后 。 ②地震发生时,意大利首都罗马震感强烈,罗马与拉奎拉相比( )

A .震级相同,罗马烈度较小

B .罗马震级与烈度均较小

全球板块分布及板块运动示意图

C.烈度相同,罗马震级较小D.拉奎拉震级较大,烈度较小

③意大利是世界上地震多发的国家,其处于与非洲板块交界处,这两个板块在图中的字母代号分别是和,该边界类型为边界。

4.2009年12月10日,印度尼西亚西部亚齐地区附近海域发生里氏5.9级地震,震源深度约35千米。

①此次地震震中位于海底,地震后最容易引发的次生灾害是。

②印度尼西亚附近海域近年来多次发生地震,从板块构造学说分析,其主要原因是该地区恰

巧位于地震带上,另一个地震带为地震带。

③地幔物质的对流是板块运动的动力所在,图中可能出现海底扩张的地区是()

A.A与C交界处 B.B与C交界处

C.C与D交界处 D.B与D交界处

④板块相互运动产生了不同的地貌景观。与图中甲处地貌景观相同成因的地区是()

A.马里亚纳海沟 B.喜马拉雅山脉

C.大西洋 D.科迪勒拉山系

⑤板块的交界处也往往是火山活动频繁的地区,火山喷发造成的破坏会带来巨大财产损失。

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列举一项火山活动带来的好处:________________。

5.位于菲律宾吕宋岛东南部的马荣火山是世界上最活跃的火山之一,2009年12月火山又开始爆发。

①马荣火山再次喷发,其主要原因是

A.地壳的凹陷B.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

C.地壳的隆起D.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之间张裂

②按火山活动状况分类,马荣火山属火山,该火山位于火山带上。

③菲律宾的东部海域分布有菲律宾海沟。海沟是由于板块俯冲到板块

之下形成的,同时,板块隆起形成;而在板块的张裂处常形成或。

参考答案:

1.B.

2.B.

3.①上下颠簸前后左右摇晃②A ③亚欧板块 A C 消亡

4.①海啸②地中海-喜马拉雅环太平洋③B ④C

⑤使土壤肥沃;形成火山地貌景观可发展旅游业;形成可开采地热(温泉)(写一项即可)5.①B ②活环太平洋

③大洋大陆大陆岛弧链裂谷海洋

世界地图

1 1、世界地理分区: 分区(将其填到空图上):A 东亚、B 东南亚、C 南亚、D 中亚、E 西亚与北非、F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G 欧洲西部、H 欧洲东部和北亚、I 北美、J 拉丁美洲、K 大洋洲、L 南极洲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2、主要海区、海峡、运河 1)将下列主要海区填写到空图2上(用蓝色笔):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波斯湾、孟加拉湾(亚洲南部海区)、日本海、几内亚湾、北海(英)、波罗的海(北欧)、加勒比海(南北美之间)、墨西哥湾。 2)将下列主要海峡填写到空图2上(用黑色笔):曼德海峡(红海与阿拉伯海之间)霍尔木兹海峡(波斯湾出口处)、直布罗陀海峡(欧非)、莫桑比克海峡(非)、马六甲海峡(亚)、土耳其海峡(亚欧)、白令海峡(亚、北美)、麦哲伦海峡(南美)、德雷克海峡(南美、南极洲) 2 2

一、世界地形 1、主要山脉(用黑色笔将其填在下图):喜马拉雅山脉(亚)、乌拉尔山脉(亚欧)、大高加索山脉(亚欧)、阿尔卑斯山脉(欧)、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北欧)、阿特拉斯山脉(非)、落基山脉(北美)、阿巴拉契亚山脉(北美)、安第斯山脉(南美)、大分水岭(澳) 2、主要高原(用蓝色笔将其填在下图):青藏高原(中)、德干高原(印度)、中西伯利亚高原(俄)、伊朗高原(亚)、南非高原(非)、东非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非)、巴西高原(南美)、圭亚那高原(南美) 3、主要平原(用红色笔将其填在下图):东北平原(中)、印度河—恒河平原(印度、巴基斯坦)、西西伯利亚平原(俄)、东欧平原(欧)、波德平原(波、德)、西欧平原(欧)、大平原(北美)、亚马孙平原(南美)、拉普拉塔平原(南美)、 4、主要盆地(用红色笔将其填上图4):刚果盆地(非)、大自流盆地(澳)、塔里木盆地(中) 3

高中地理必修一重点总复习填图试题

高一地理必修一总复习试卷 姓名 班级 学号 得分 1.1根据太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题目。 ① 太阳系中心天体是 , 八大行星中无卫星的是 , 八大行星按据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排列是 、 、 、 、 、 、 、 。 ② 星系 地球 总星系 其他恒星系 月球 河系 其他行星系 1.2、根据所学内容分析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有哪些? 答:① ② ③ 1.3读太阳大气层的圈层结构图。 (1)①为 、②为 、③为 。 (2)图示②圈层中,A 的太阳活动类型是 。 (3)简要说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答:① ② ③ 。 1.4根据所学内容回答,地球自转公转地理意义主要表现在那几方面。 1、地球自转地理意义主要表现在那几方面:① ② ③ 。 2、在下图中绘出自转方向,图中地球运行 到A 点时,正值北半球的 日(节气), 日期为 月 日前后; 地球运行到C 点时阳光直射 ; 图中当地球从A 运行到C 的过程中,北半球昼长变 化情况是: 。 3、 地球自转与公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有哪些:① ② ③ 。 1.5.读图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

(1)图中地震波速度变化线中(S)表示__ __ 波,(P)表示_ ______ 波。 (2)图中各层名称:A:________ B:_________ C:_______ ;图中D是,他是和的分界面;图中D是,他是和的分界面。 (3)M层和N层的主要不同点是___M处物质接近液体,N处为固态_____。 2.1读右图,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 并请写出图中辐射的名称: A B C D 2.2 读右下图, 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1、填出A B C D E 所表示的气压带或风带名称。 A B C D E 2、由于地球不停的自传和公转,太阳辐射点的位置 随季节变化而呈规律性的南北移动,这也导致了气压带、风带也呈季节性移动就北半球而言移动规律是:。 3、根据所学只是回答下列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气候:。 2.3 运用示意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地球大陆板块演变

地球大陆板块演变 前寒武纪 前寒武纪晚期的超大陆与"冰屋"世界 形成于11亿年前的超大陆"罗迪尼亚(Rodinia)"在前寒武纪晚期开始分裂,此时的气候与今天非常 类似,是一个"冰室"的世界。 由于缺少具有硬壳的化石以及可信的古地磁资料,使得我们要重建前寒武纪时期的古地理图非常地困 难,依据我们所能获得的资料,这张六亿五千万年前的古地理图是我们所能描绘出最古老的时期了。 然而在前寒武纪晚期是一个特别有趣的年代,因为所有的大陆互相碰撞,形成了超大陆"罗迪尼亚 ",同时地球的气候是属于一个大冰期的年代。 大约在11亿年前,超大陆"罗迪尼亚"聚合而成,虽然它的正确大小与组成我们并不清楚,但它显 示北美洲当时位于罗迪尼亚的中心,北美东岸紧连着南美的西岸,而北美西岸则是连接着澳洲大陆与 南极洲。 罗迪尼亚大约在七亿五千万年前分裂成两半,打开了古大洋(Panthalassic Ocean)。北美洲往南向着 冰雪覆盖的南极旋转。罗迪尼亚大陆的北半部基本上包括了:南极大陆(Antarctica)、澳洲(Australia)、 印度(India)、阿拉伯(Arabia),以及成为今天中国的一部份大陆碎块(North China, South China),以逆时 针的方向旋转,向北穿越严寒的北极。 介于分成两半的罗迪尼亚大陆之间,是第三大陆 - 刚果地盾(Congo),它组成了中、北非洲的大 部分。当罗迪尼亚大陆的两半互相碰撞在一起的时候,刚果地盾就正好被挤在中间,因此在前寒武纪 即将结束之 际,大约距今五亿五千万年前,这三个大陆再次因为碰撞而形成了一个新的超大陆潘诺西 亚(Pannotia),与这次碰撞相关的造山运动事件则被称为泛非 (Pan-African)褶皱造山活动。 如同我们先前所提到,在前寒武纪晚期的地球气候是非常寒冷的。我们可以在所有邻近大陆上找

七年级地理第2课时 板块运动教案

第2课时板块运动 【教学目标】 1.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2.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火山、地震等地质现象。 【教学重点】 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教学难点】 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火山、地震等地质现象。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复习导入,地球上海陆轮廓的形成以及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是由大陆漂移引起的,大陆为什么会发生漂移呢?由此导入板块的运动。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学习活动认识板块运动 【自主探究】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1.学生读课本P41页文字内容,读图2.21,完成以下任务: (1)说一说: ①板块构造学说是怎样提出来的? ②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理论有哪些? (2)看一看: ①图2.22中,全球主要划分为哪几大板块? ②板块之间的运动主要有哪几种方式? (3)想一想:板块内部、板块交界处的地壳活动是否一样?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如下: ①20世纪60年代,在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上科学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 ②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是由板块拼合而成。 ③地球上大致分成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六大板块分别是: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 ④板块在不断运动,板块之间或张裂或碰撞。 ⑤板块内部地壳稳定,板块之间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2.学生读课本P42页图2.23,完成以下任务: (1)板块碰撞在陆地上常形成山脉,读出图中的两大山系。 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系、科迪勒拉山系。 (2)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在图中找出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拓展探究】 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质现象。 1.学生完成课本P43页,P44页活动。 (1)①红海位于板块的张裂地区,不断扩张。 ②喜马拉雅山脉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地带,形成山脉。

详解六大板块构造图

详解六大板块构造图 由于板块交界处位于海洋地带,无明确的地名作分界,再加上七大洲、四大洋轮廊的思维定式,此类试题做起来并非得心应手,容易把板块的位置、名称弄混。如何突破这一难关呢?笔者介绍几种方法如下: 一、把六大板块与七大洲、四大洋的海陆位置、范围、轮廓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北冰洋被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划分了。 大西洋被美洲板块、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划分了。 大洋洲绝大部分被划分到印度洋板块。 南北美洲划分到一个板块——美洲板块。 六大板块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只包括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里都既有陆地又有海洋。 亚欧板块包括欧洲和除中南半岛、阿拉伯半岛外的亚洲及其北部、西部、东部边缘的一部分海洋(北冰洋、大西洋、太平洋),东西跨度较大。 非洲板块包括整个非洲,还有西部大西洋的一部分,东部印度洋的一部分,南北跨度大。印度洋板块既包括印度洋的一部分,又包括亚洲的阿拉伯半岛、中南半岛,大洋洲的绝大部分,呈西北——东南走向,跨的大洲多。 美洲板块包括南北美洲及东部大西洋的一部分和西部北回归线以北太平洋的狭长区域。南北方向长。 南极洲板块包括南极洲及其周围的部分海洋,呈团状分布。 比较得出以下结论: ①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比它们所对应的大陆范围大,面积广。②太平洋板块比太平洋范围小。 ③印度洋板块,名不符实,不是海洋板块而是陆地板块,地跨亚洲、大洋洲的部分陆地,特殊。 二、用经纬网对六大板块进行空间定位 出题时,如果沿某条经纬线在六大板块构造图上做剖面图,往往选择经过的板块名称多、复杂的经线或纬线,依照这个原则,可以选取0°、60°E、120°E、120°W经线;0°(赤道)、南北回归线、60°N纬线等。 0°经线自北向南大致穿过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60°E经线自北向南穿越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120°E经线自北向南依次穿过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 120°W经线自北向南穿过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 其中,60°E经线穿过的板块最多,最复杂。 0°纬线(赤道)横跨的板块有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美洲板块五个。 23°26′N(北回归线)贯穿的板块多而复杂,有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五个,其中所跨太平洋板块长,亚欧板块短,即除南极洲板块外均有。23°26′S(南回归线)东西贯穿的板块有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五个,唯独没有亚欧板块。 60°N纬线横跨的有亚欧板块、美洲板块。 通过分析可知: 南北纬50°与0°经线、120°E经线所围成的区域以及南北纬50°与120°W经线、60°

地理原理、过程示意图及各种变式解析

学案四地理原理、过程示意图及各种变式解析 1. 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示意图,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 2. 描述、概括、理解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和发展变化过程。 3. 理解地理基本规律和原理,用所学的地理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和要点,运用地理事实材料,简明地推导或定性地说明地理规律和原理。 4. 使用和分析各种资料,进行地理信息的提取、认定、判断及反思。考点分析预测 地理原理示意图是指反映地理事物的成因、原理和规律的图形。过程示意图是反映地理事物的时间、空间变化过程及规律的图形。这类题目侧重考查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创新能力:使用和说明各种原理图、过程图,领会和理解各种图所表达的含义;要运用提供的图表解释或分析说明某一地理现象、原理;通过对各种地理事物的认识,结合地图分析它们的时空分布的规律;分析此地理要素对其它要素的影响,以及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 在最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原理、过程示意图已很少以教材中原图面貌出现,也即以各种变式出现,但万变不离其宗。如2000年、2001年江苏文科综合考题中的光照图。过程(包括流程)示意图也是近年来常出现在试卷中的,如2003年地理单课试题中的33题(全球环境问题)、34题第三小题(服装生产专业镇工业联系),2003年文科综合考试选择题5~7题。知识结构重建 地理原理图包括:地球公转示意图,太阳光照图,气旋与反气旋形成示意图,季风形成示意图,褶皱和断层示意图,六大板块示意图,生物对土壤形成的作用示意图,台风示意图。过程示意图有:风的形成示意图,大气环流示意图,锋面示意图.水循环示意图.河流径流变化示意图.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示意图,农业、工业投入至产出模式示意图,普拉托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示意图,上海城市建设用地矿展示意图.商业活动主要环节示意图.开垦荒地引起恶性循环示意图,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留民营村农副产品综合循环利用示意图。 1. 判别原理图、过程示意图所反映的地理要素:分析判断各地理要素的特点及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特点,说明原因或列出结构关系式。 2. 确定各地理要素的相关性:分析自然地理要素之问如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之间的相互联系;自然地理要素与人文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分析它们之间是如何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如气候、地形、水等条件与农业生产的联系,城市形成、发展与所处的位置、地形、山河分布、交通线等的联系等。 3. 比较相同区域、不同区域各种地理事物的相同点、不同点,确定试题中图文的一致性.形成图文统一的、完整的、系统的地理知识。 4. 预测本区域地理事物的发生、发展对今后可持续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5·对整个判断过程进行反思,形成疑问。运用地理规律.判断、分析、描述地理事物的合理性,也即检测所判定的地理事物是否合符逻辑、是否符合常理。 过程规律总结(要点梳理点拨) 判读分析各种原理、过程示意图是学习地理的一项很重要的基本能力。地理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错综复杂的地理环境,但又是有规律可循的。 1.光照图是原理图中难度较大的,常见的光照图有侧视图、俯视图、展开图、平面图、立体图等。变视图的难度就更大,以下就这类试题可能考查的相关内容及解题技巧作简要介绍: (1)判断南北半球(或自转方向),确定南北极及各条经纬线的度数。 A:根据给定的经纬线度数判定半球。 例l 如图4-1所示,甲图中经线从右向左数字变大为西经,且在160°W-20°W之间是西半球,纬

[全]高中地理(六大板块、高压中心、亚洲地形与河流)

高中地理(六大板块、高压中心、亚洲地形与河流) ?1、六大板块 地球岩石圈可以分为六大板块,自西向东分别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美洲板块。根据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六大板块在不断的移动(每年1cm~10cm),相邻两个板块既可以相互挤压,也可以相互远离,因此形成了两种边界: ①生长边界:两个板块相互远离,距离越来越远,常常会形成海岭、断层、裂谷、新的海洋。下图中红色边界即为生长边界,生长边界会使得大西洋、红海不断扩张。 ②消亡边界:两个板块相互挤压,距离越来越近,常常会形成山脉、海沟。下图中的绿色边界即为消亡边界,消亡边界会使得喜马拉雅山脉、科迪勒拉山系继续隆升。世界主要的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也分布在消亡边界。

图1 世界六大板块 ?2、7月海平面气压分布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夏季海洋升温慢降温慢,为高压中心;陆地升温快降温快,为低压中心。在北半球主要分布着三个高低气压中心,自西向东分别为:亚洲低压、夏威夷高压、亚速尔高压,如下图所示。 高压中心与低压中心之间,产生了气压差,因此产生了风。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并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转(北半球),因此在太平洋西岸(亚洲东部)主要为东南季风(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携带着大量的海洋水汽,为沿岸地区带来了大量的降水。

图2 7月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例题

图3 例题 答案:(1)火山;(2)太平洋;由东南向西北;岛屿岩石的年龄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变老;(3)太平洋西岸正值雨季,河流淡水注入多,夏威夷群岛夏季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降水较少,蒸发旺盛。

人教版7年级地理 《板块的运动》教学设计

与同学们谈地理 《板块的运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板块运动的两种方式及在地表分别形成的形态。 2、了解海洋和裂谷、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3、对学生进行科学兴趣、科学方法的培养。 教学重点:板块运动的两种方式及在地表分别形成的形态。 教学难点:运用板块运动的知识,解释地理现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和内容,以及六大板块的名称、特点和分布情况。在板块构造学说中还提到:板块是在不断运动着的。这一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板块的运动方式及其所带来的影响。 二、板块的两种运动方式。 1、通过引导学生读图2.22——《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提出两个问题。 (1)图中红色的箭头代表是什么? (2)在图中板块的交界地带,我们能找到板块间几种不同的运动方式,它们之间有何差异? 2、首先学生阅读地图,并借鉴前面板块构造学说的知识,用5分钟的时间,独立解决上述问题,学会通过在材料中提取有用的信息来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在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基础上,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对上述问题进行讨论,让学生交流学习成果并对自己的答案进行补充。一方面,学习别人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看看有哪些是自己没考虑到的),起到开阔学生视野和思维的作用;另一方面,使学生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学会倾听别人的想法,总结自己的不足,学会取长补短。 3、小组成果展示。通过一个小组先发言,其他小组补充的方式,在进一步完善答案的同时,锻炼学生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和语言的规范使用。教师及时对学生的展示做出客观评价。 过渡(教师):通过前面知识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板块之间的运动方式主要有两种,一

地理原理、过程示意图及各种变式解析

地理原理、过程示意图及各种变式解析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学案四地理原理、过程示意图及各种变式解析 1. 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示意图,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 2. 描述、概括、理解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和发展变化过程。 3. 理解地理基本规律和原理,用所学的地理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和要点,运用地理事实材料,简明地推导或定性地说明地理规律和原理。 4. 使用和分析各种资料,进行地理信息的提取、认定、判断及反思。考点分析预测 地理原理示意图是指反映地理事物的成因、原理和规律的图形。过程示意图是反映地理事物的时间、空间变化过程及规律的图形。这类题目侧重考查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创新能力:使用和说明各种原理图、过程图,领会和理解各种图所表达的含义;要运用提供的图表解释或分析说明某一地理现象、原理;通过对各种地理事物的认识,结合地图分析它们的时空分布的规律;分析此地理要素对其它要素的影响,以及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 在最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原理、过程示意图已很少以教材中原图面貌出现,也即以各种变式出现,但万变不离其宗。如2000年、2001年江苏文科综合考题中的光照图。过程(包括流程)示意图也是近年来常出现在试卷中的,如2003年地理单课试题中的33题(全球环境问题)、34题第三小题(服装生产专业镇工业联系),2003年文科综合考试选择题5~7题。知识结构重建 地理原理图包括:地球公转示意图,太阳光照图,气旋与反气旋形成示意图,季风形成示意图,褶皱和断层示意图,六大板块示意图,生物对土壤形成的作用示意图,台风示意图。过程示意图有:风的形成示意图,大气环流示意图,锋面示意图.水循环示意图.河流径流变化示意图.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示意图,农业、工业投入至产出模式示意图,普拉托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示意图,上海城市建设用地矿展示意图.商业活动主要环节示意图.开垦荒地引起恶性循环示意图,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留民营村农副产品综合循环利用示意图。 1. 判别原理图、过程示意图所反映的地理要素:分析判断各地理要素的特点及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特点,说明原因或列出结构关系式。 2. 确定各地理要素的相关性:分析自然地理要素之问如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之间的相互联系;自然地理要素与人文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分析它们之间是如何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如气候、地形、水等条件与农业生产的联系,城市形成、发展与所处的位置、地形、山河分布、交通线等的联系等。 3. 比较相同区域、不同区域各种地理事物的相同点、不同点,确定试题中图文的一致性.形成图文统一的、完整的、系统的地理知识。 4. 预测本区域地理事物的发生、发展对今后可持续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5·对整个判断过程进行反思,形成疑问。运用地理规律.判断、分析、描述地理事物的合理性,也即检测所判定的地理事物是否合符逻辑、是否符合常理。 过程规律总结(要点梳理点拨) 判读分析各种原理、过程示意图是学习地理的一项很重要的基本能力。地理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错综复杂的地理环境,但又是有规律可循的。 1.光照图是原理图中难度较大的,常见的光照图有侧视图、俯视图、展开图、平面图、立体图等。变视图的难度就更大,以下就这类试题可能考查的相关内容及解题技巧作简要介绍: (1)判断南北半球(或自转方向),确定南北极及各条经纬线的度数。 A:根据给定的经纬线度数判定半球。 2

地理六大模块知识点汇总

六大模块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地图专题 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 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 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第二单元地球运动专题 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银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3、大行星按特徵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昼夜更替。

世界智商分布地图及解析

世界智商分布地图及解析 虽然说各个人种之间没有优劣之分,但我一直认为人种之间确实是有优劣之分,这张图也就解释了为什么非洲的黑蜀黍一直这么落后,三哥为什么一直都只能是未来的超级大国,东北亚为什么比东南亚发达

尽管决定智商的主要因素是遗传,但客观环境也能极大地影响智商的发展。在发达国家中,人均智商可以在一代人的时期内提高25点。林恩认为,营养状况的好坏对智商的高低有明显的作用。即使在发达国家,也有不良营养影响智商的情况。此外,教育对人的智商也有至关重 要的作用。

全球智商分布图:中国人日本人智商最高 据媒体报道,在收集研究了130个国家的智商测试后,最近,英国一位研究人种智商的学者得出了一个令亚洲人感到既惊讶又高兴的结论。他的研究结论是:中国人、日本人、朝鲜人是全世界最聪明的人,他们拥有全世界最高的智商,平均值为105,明显高于欧洲人和其他的人种。得出这一结论的专家是英国阿尔斯特大学名誉教授理查德·林恩。

不同地区智商有差异 理查德·林恩教授是智商领域的资深研究者,1977年开始从事人种智商研究。2005年,林恩教授公布了一项“大胆”的研究成果,称“男性比女性的智商高5点”,招致了众多批评。随后,林恩还对世界各国大学生的平均智商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美国大学生智商为110,居全球之首,而英国大学生紧随其后,平均智商109。 2006年,理查德·林恩教授出版了名为《种族智力的差异:一种进化分析》的新书,总结出不同地区人种智商的差异排位以及原因,并据此绘制了IQ世界地图。在林恩教授绘制的IQ世界地图上,东亚人(包括中国人、日本人、朝鲜人)拥有全世界最高的平均智商,平均值为105。而之后排位是欧洲人(100),爱斯基摩人(91),东南亚人(87),美洲本土印第安人(87),太平洋诸岛土著居民(85),南亚及北非人(84),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人(67),澳大利亚原

70003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板块的运动

板块的运动 15.板块的运动有两种,张裂运动和挤压碰撞运动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碰撞形成的。东非大裂谷是由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张裂形成的;地中海由碰撞挤压运动将会消失,红海由于张裂运动将会变成新的大洋。阿尔卑斯山脉和科迪勒拉山系地处与板块的碰撞挤压地带。 16.天气:一个地方短时间的大气状况。它的特点是:A经常变化的B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差异很大。它与气候的差别在于:时间的长短不同 17.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为100时,肯定有雨,为0肯定无雨 18.气温:表示大气冷热的程度,单位为摄氏度,用℃表示,风向可以分为东南西北四个基本方向,还有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偏方向的风向。 19.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白色越白,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记P49面的常用天气符号图,尤其是多云、暴雨、雾、沙尘暴、雷阵雨) 20.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用空气质量指数表示。清新的空气,空气质量指数小,污浊的空气,空气质量指数大 21.日平均气温=(8点气温+14点气温+20点气温+2点气温)/4 22.气温日较差=一天的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气温年较差=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 23.一天中的最高气温一般在午后二时,最低气温在日出前后,北半球的陆地上,7月份气温最高,1月份气温最低,海洋上8月份最高,2月份气温最低。 24.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是指:陆地吸热快,升温快,同时散热快,降温也快;海洋吸热曼,升温慢,同时散热慢,降温也慢 25.等温线:在地图上,把温度相同的各个地点用线连接起来气温的水平分布通常用等温线表示。如果等温线呈封闭形式,并且中心气温低,称为低温中心,反之称为高温中心 26.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27.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A纬度因素:低纬气温高,高纬气温低,北半球越往北气温越低,南半球反之;B海陆因素: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C地形因素: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D洋流因素:暖流流经的地区气温升高,寒流流经的地方气温降低。 28.降水: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降水的主要形式是降雨。降雨根据降水的强度大小,可以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用mm表示。 29.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的降水变化特点可以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表示 30.影响降水量多少的因素:A纬度因素:降水量大致由低纬向高纬递减;B海陆因素::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C: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D洋流因素:暖流经过的地方降水多,寒流经过的地方降水少 31.世界的南极是:印度的乞拉朋齐(处于山地的迎风坡)世界的干极:智利的阿塔卡马沙漠 32.南北回归线的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33.气候的两大要素是:气温和降水气候特点=气温特点+降水特点 34.根据气温和降水多少的不同,世界上总共可以划分为11种气候类型。分别为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大陆性气候,寒带气候,高原山地气候。 35.判断一个地方的气候类型,只要分析这个地区的气候特点就可以了 36.热带雨林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热带季

(参考模板)世界地理3和地图

世界地理3 学生姓名学生年级学科地理 授课教师上课日期时段 核心内容世界地理课型一对一 教学目标能明确定位 重难点理解各大洲的概况 【课首沟通】上一节课的知识点掌握情况以及课后练习的完成情况。 【知识导图】 【课首小测】(26分)新西兰是一个岛国,国土面积小,人口多,其经济具有国际竞争力,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新西兰地理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新西兰素以“绿色”著称,是世界最美丽的国家之一,约有30%的国土为自然保护区。 精准诊查

(1)新西兰地处______(东、西)半球,是世界上最______(早、晚)进入新一天的国家之一;其最主要的气候类型是______。(6分) (2)新西兰拥有丰富能源,主要是______ 和______。(4分) (3)在世界奶粉市场中,“新西兰制造”是优质的代名词,试分析其原因。(10分) (4)新西兰动植物原始且独特,请指出其成因。(6分) 【参考答案】(1)西;早;温带海洋性气候。(每空2分) (2)水能,地热能(风能)。(每空2分) (3)气候终年温和湿润,草场资源丰富;多肥沃的火山灰土,草质优良;奶牛品种优良;生态环境保护优良,空气清新,洁净的江河;绿色生产。(每点2分共10分,若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但不能超过本小题总分) (4)在很早地质时代和大陆分离;被太平洋包围,与世隔绝的孤立环境;生物自身演化缓慢。(每点2分共6分,若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但不能超过本小题总分) 解析:【考点】本题旨在考查新西兰的地理概况及日期的换算、农业区位条件分析等知识,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W向东至160°E为东半球,160°E向东至20°W为西半球,由此可知新西兰位于西半球。180°经线为国际日期变更线,该日界线以西的地区比日界线以东的地方日期早一天,新西兰是最早进入新一天的国家之一。新西兰常年受西风带控制,终年温和多雨,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西兰位于板块交界处,因而地热能丰富;其位于西风带,风力资源丰富;气候温湿,河流流量较大,加之岛内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使得其水能资源丰富。 (3)奶粉质量跟奶牛品质、牧草质量和环境污染程度均有关系,可从气候和地理位置分析新西兰的地理区位优势。另外,绿色的生产方式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奶粉的品质,按此思路分析叙述即可。(4)动植物原始且独特的原因主要是与大陆隔绝,物种自然衍变缓慢,按此思路分析叙述即可。 互动导学 【导学】 【知识点】1大洋洲,南极洲

六大板块FLASH 动画展制作

六大板块FLASH 动画展制作 1、背景层: 打开Flash cs4,在第一个图层中,命名为“背景图”,文件—导入到舞台导入一张世界六大板块图。调整其大小为800*400,修改—文档将背景改为1000*600,蓝色。在第二帧处插入帧。 2、拼图层与相关元件制作 新建图层,命名为“拼图层”。在第二帧处插入关键帧,运用“ctrl+B”对背景层的图片进行分离打散,运用“套索工具+魔术棒”对亚欧板块进行选择,复制并在拼图层第二帧中“粘贴到当前位置”,“右键—转换为元件”将亚欧板块的图幅转换为“影片剪辑元件”命名为“亚欧板块”。其他板块同理。 打开“亚欧板块”的元件,使用“颜料桶—墨水瓶工具”对图像画出边框,在使用“颜料桶工具”对其上色。中间的线条、文字等使用“橡皮工具”进行去除。

制作完成,在“拼图层”第二帧处,图框外在拉入一个“亚欧板块”。这样,在“拼图层”中第二帧处就有了两个“亚欧板块”。可以对第一个亚欧板块元件,命名为“yobk1_mc”,第二个“亚欧板块”命名为“yobk2_mc”。其他同理。 3、按钮层 新建图层三,命名为“按钮”,在按钮层第一、二帧处,使用公共库中的按钮元件,分别制作“开始游戏”“重新开始”按钮。命名为“Start_btn”“ReStart_btn”。 4、As层 新建图层,命名为“as”,在as层第二帧处,“右键—动作”,打开面板,书写代码: stop(); var date1:Date = new Date(); var hh1:int = date1.getHours(); var mm1:int = date1.getMinutes(); var ss1:int = date1.getSeconds(); var totalSecond1 = hh1*3600+mm1*60+ss1; this.addEventListener(Event.ENTER_FRAME,showTime); function showTime(e:Event) { var date2:Date = new Date(); var hh2:int = date2.getHours(); var mm2:int = date2.getMinutes();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地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课本1——10页) 1、地球的形状:球体。 2、生活中说明地球是球形的自然现象:(1)海边看到远处帆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2)月食现象等 3、能说明地球大小的数据: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极半径为6357千米); 最大周长是4万千米; 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 4、经纬线特点:(经纬线判别:一般情况,横纬竖经) 纬线经线 5、主要的经线:本初子午线(0°)、180°。主要的纬线:赤道、北回归线(23.5°N)、南回归线(23.5°S)、 北极点(90°N)、南极点(90°S) 6、经纬度的划分和半球划分: 、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赤道(0)

8、利用经纬网定位。 参照《地理填充图册》第12页第十题、十一题,要会判断某点的经纬度及两点相对位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运动形式分自转和公转)(课本11——15页)

(课本13页) 2、地球上的五带 划分依据:根据不同纬度地带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不同,划分为热带、 北温带、南温带、南寒带、北寒带5个热量带。 有阳光直射现象的地区:热带——即南北回归线之间(23.5 O N~23.5 O S); 有极昼极夜现象的地区:寒带(北寒带和南寒带)——即南极圈(66.5 O S) 以南、北极圈(66.5N O)以北 四季分明的地区:温带(北温带和南温带)——即回归线和极圈之间 第三节地图的阅读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课本16——28页) 1、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单位必先统一) ※根据使用目的正确选择地图:(课本19页) 比例尺的大小与所示区域的范围和内容详略程度的关系:图幅相同时, 比例尺越大,范围越小,表示的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范围越大,表示的内容越简略(“大小详,小大略”)※阅读方向:(1)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一般指向正北 (2)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一般地图: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地形图的判读 ※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缓。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陡。(“密陡疏缓”) ※观察右图据等高线的特点判断山体的不同部位: ☆山峰 ☆陡崖:等高线重叠的部分(如右图E处)

远古世界地图——地球陆地的演变过程

远古世界地图——地球陆地的演变过程 形成於11亿年前的超大陆"罗迪尼亚(Rodinia)"在前寒武纪晚期开始分裂,此时的气候与今天非常类似,是一个"冰室"的世界。 由於缺少具有硬壳的化石以及可信的古地磁资料,使得我们要重建前寒武纪时期的古地理图非常地困难,依据我们所能获得的资料,这张六亿五千万年前的古地理图是我们所能描绘出最古老的时期了。 然而在前寒武纪晚期是一个特别有趣的年代,因为所有的大陆互相碰撞,形成了超大陆"罗迪尼亚",同时地球的气候是属於一个大冰期的年代。 大约在11亿年前,超大陆"罗迪尼亚"聚合而成,虽然它的正确大小与组成我们并不清楚,但它显示北美洲当时位於罗迪尼亚的中心,北美东岸紧连著南美的西岸,而北美西岸则是连接著澳洲大陆与南极洲。 罗迪尼亚大约在七亿五千万年前分裂成两半,打开了古大洋(Panthalassic Ocean)。北美洲往南向著冰雪覆盖的南极旋转。罗迪尼亚大陆的北半部基本上包括了:南极大陆(Antarctica)、澳洲(Australia)、印度(India)、阿拉伯(Arabia),以及成为今天中国的一部份大陆碎块(North China, South China),以逆时针的方向旋转,向北穿越严寒的北极。 介於分成两半的罗迪尼亚大陆之间,是第三大陆- 刚果地盾(Congo),它组成了中、北非洲的大部分。当罗迪尼亚大陆的两半互相碰撞在一起的时候,刚果地盾就正好被挤在中间,因此在前寒武纪即将结束之际,大约距今五亿五千万年前,这三个大陆再次因为碰撞而形成了一个新的超大陆潘诺西亚(Pannot ia),与这次碰撞相关的造山运动事件则被称为泛非(Pan-African)褶皱造山活动。 如同我们先前所提到,在前寒武纪晚期的地球气候是非常寒冷的。我们可以在所有邻近大陆上找到冰河的证据,但是为什麼严寒的气候如此广泛地分布各地,至今仍困惑著地质学家们,曾经有很多假设被提出来,却一一都被否定。其中一个假设认为:地球曾经倾斜到北极一侧向著太阳,而南极一侧则背对著太阳,这样的情形导致地球有一半会受到太阳持续烧烤6个月,而另一半的地球则有6个月冷到结冰。虽然可能,但是并没有任何一种机制可以说明地球的自转轴可以倾斜到如此极端的状况。 另一个不尽相同的假设认为地球曾经被由岩石或冰所组成的"环"所围绕,就像今天的土星和海王星一样,这个"环"造成了地球上的阴影,冷却了地球上的气候。然而并没有任何有关这个环的遗迹曾经被发现过。 而目前最受认同的假设则是认为,当时整个地球的海洋都被冰冻,成为一个巨大的雪球,这个大雪球假说(Snowball Earth)同时可以解释表层岩石中,同位素异常的特徵。 现在我们知道在前寒武纪的晚期其实并没有不寻常的现象进行,这三个假说由於没有把当时古地理图分析仔细,而显得有些解释得太过头,对於前寒武纪"冰室世界"的神秘,我们今天已经能够加以解释,那是因为当时大陆的碰撞与超大陆的形成,许多大陆不是紧邻北极就是南极,导致全世界进入一个全球的" 冰室"(就像今天的世界),不过当时位於赤道附近的澳洲却出现冰的遗迹,则是个很有趣的例外。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重点

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结构2016级10班王雨佳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第三节地图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第三章天气和气候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第一节人口与人种 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第五章发展与合作 一、地球和地图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 ①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 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或大于W°20属于西半球(大于E°160以西到W°20.160°)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4.地球的运动 ①地球运动绕什么转方向周期产生的自然现象自转地轴自西向东约24小时昼夜交替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形成四季 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 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5.地图①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②比例尺类型: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 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④大比例尺,表示范围小,表示内容详(如东台市地图)小比例尺,表示范围大,表示内容略(如江苏省地图)⑤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将海.

全球板块分布及板块运动示意图练习(陈倩)

板块构造学说是二十世纪60年代提出的关于地壳运动的全新学说。 1.下列关于板块学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 B .大陆板块年龄较为年轻,而海洋板块则较古老 C .板块作用的驱动力是地幔物质的对流 D .澳大利亚大陆地壳相对比较稳定 2.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原因是 A .处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带 B .处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带 C .处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碰撞带 D .处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带 3.意大利中部拉奎拉市当地时间2009年4月6日凌晨3时22分发生强烈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①地震发生时拉奎拉震中区的居民觉察到先 ,后 。 ②地震发生时,意大利首都罗马震感强烈,罗马与拉奎拉相比( ) A .震级相同,罗马烈度较小 B .罗马震级与烈度均较小 全球板块分布及板块运动示意图 甲

C.烈度相同,罗马震级较小D.拉奎拉震级较大,烈度较小 ③意大利是世界上地震多发的国家,其处于与非洲板块交界处,这两个板块在图中的字母代号分别是和,该边界类型为边界。 4.2009年12月10日,印度尼西亚西部亚齐地区附近海域发生里氏5.9级地震,震源深度约35千米。 ①此次地震震中位于海底,地震后最容易引发的次生灾害是。 ②印度尼西亚附近海域近年来多次发生地震,从板块构造学说分析,其主要原因是该地区恰 巧位于地震带上,另一个地震带为地震带。 ③地幔物质的对流是板块运动的动力所在,图中可能出现海底扩张的地区是() A.A与C交界处 B.B与C交界处 C.C与D交界处 D.B与D交界处 ④板块相互运动产生了不同的地貌景观。与图中甲处地貌景观相同成因的地区是() A.马里亚纳海沟 B.喜马拉雅山脉 C.大西洋 D.科迪勒拉山系 ⑤板块的交界处也往往是火山活动频繁的地区,火山喷发造成的破坏会带来巨大财产损失。 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列举一项火山活动带来的好处:________________。 5.位于菲律宾吕宋岛东南部的马荣火山是世界上最活跃的火山之一,2009年12月火山又开始爆发。 ①马荣火山再次喷发,其主要原因是 A.地壳的凹陷B.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 C.地壳的隆起D.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之间张裂 ②按火山活动状况分类,马荣火山属火山,该火山位于火山带上。 ③菲律宾的东部海域分布有菲律宾海沟。海沟是由于板块俯冲到板块 之下形成的,同时,板块隆起形成;而在板块的 张裂处常形成或。 参考答案: 1.B. 2.B. 3.①上下颠簸前后左右摇晃②A ③亚欧板块 A C 消亡 4.①海啸②地中海-喜马拉雅环太平洋③B ④C ⑤使土壤肥沃;形成火山地貌景观可发展旅游业;形成可开采地热(温泉)(写一项即可)5.①B ②活环太平洋 ③大洋大陆大陆岛弧链裂谷海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