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PPT转Word打印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PPT转Word打印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PPT转Word打印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PPT转Word打印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

(PPT转Word打印版)

幻灯片2

第一讲

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

幻灯片3

一、市场经济

(一)市场经济及其与商品经济的关系

1.市场经济的概念

学术界的不同观点

共有8种观点,从以下三个角度考察:

第一种是从市场经济与所有制关系的角度来考察的。有两种不同观点:一是认为市场经济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一种经济制度;二是认为市场经济是以私有制为基础、决策高度分散化、一切经济活动均由“看不见的手”来调节的一种经济形式。

幻灯片4

●第二种是从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关系的角度考察的。有三种不同的观点:一是认为

市场经济就是商品经济;二是认为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一种形式,三是认为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一种组织管理体制。

●第三种是从经济形式的角度来考察的。有三种说法:一是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

形式;二是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运行机制或经济调节方式、手段;三是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资源配置机制或配置方式。

幻灯片5

结论:

——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形式或运行机制,而不是一种经济制度。

经济形式有三种:自然经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有多种定义,而不是一种,最普遍的说法是“资源配置说”。

●“资源配置说”的历史考察

亚当·斯密的观点

经济学是研究资源配置的(经济人)

市场机制(自然秩序)是资源配置的最好方式

马克思的观点

看到市场机制的弊端

提出计划机制配置资源

幻灯片7

●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即一切经济活动都要经过市场这个“中介”才能进

行的经济叫市场经济。

幻灯片8

●市场经济的核心内核是什么??

●市场经济其核心是“交易”

●交易是分工的产物

●交易是人类从诞生开始就存在的

●而计划经济的本质是:人为的计划,是部分人计划绝多数人的需求,从而安计划来组

织生产。

幻灯片9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本质区别

●配置资源的方式不同

●配置资源的效率不同

●最关键的差别在于:市场经济配置是众多人们基于自愿和自利的基础上通过交易来完成

的;而计划经济则是一部分人来计划多数人。

幻灯片10

市场经济是创新的源泉

●市场机制的良性运行是一切创新的源泉

●三个市场的良性互动是创新的动因

●资本市场、人力资本市场、产品市场。三类市场良好的运行,规制着企业的经营行为。

幻灯片11

市场经济是道德经济

●市场经济不仅是法制经济而且是道德经济,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信仰经济。

●良好的市场环境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人的素养。

●文化创新和制度创新是创新型经济的重要前提

幻灯片12

我国市场经济秩序

●市场经济秩序背后的思考

●1、市场秩序的文化土壤

●2、消费者独立人格的形成

●3、多元文化带来的创新与市场秩序

幻灯片13

我国经济增长与挑战

●1、我国现阶段经济增长的模式

●2、制造大国的困惑(与日本比较)

●3、经济快速增长与大学生就业

●4、快速增长的经济与企业员工可支配收入

●5、价值观牵引下的消费偏好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幻灯片14

结论:

●市场经济是销售经济(计划经济、自然经济是生产经济):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生产型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生产经营型

●市场经济是过剩经济:计划经济与自然经济是短缺经济。

幻灯片15

(二)市场经济的产生、发展与消亡

1.市场经济的产生

(1)市场经济产生的原因

——从逻辑看:

幻灯片16

●(2)市场经济产生的条件

幻灯片17

——生产资料与劳动产品归不同的利益主体占有:产生了你我之分,存在着互相当作外人看待的关系

●是不同利益主体的存在,不是私有制

幻灯片18

2.市场经济的发展

(1)原始市场经济

——概念

原始市场经济是以手工生产力为基础,以单家独户占有生产资料为特征,在自然经济夹缝中存在,并作为自然经济补充形式的一种市场经济。它的典型形式是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的小商品经济。

幻灯片19

——原始市场经济特征

生产资料高度分散,基本上以个体所有为基础

建立在以手工劳动为特征的上生产力水平之上

商品生产者目的不是为了买卖,商品价值是为使用价值服务的

产品的商品率较低

有竞争,但竞争不充分

只有部分产品市场,而且规模和交换数量有限,统一市场没有形成

生产过程中劳动职能与管理职能没有分工

劳动者占有和支配全部劳动产品,基本上不存在剥削

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范围和程度有限

主要存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定之前的社会形态中

不占统治地位,只是自然经济的补充

主要有三:①生产力水平低②竞争不充分③管理没有职业化

幻灯片20

(2)古典市场经济

——古典市场经济

古典市场经济又称自由市场经济,是以机器生产力为基础,以单个厂商占有生产资料为特征,政府采取不干预的市场经济形式。古典市场经济的典型形式是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市场经济。

幻灯片21

——古典市场经济的特征

生产资料分散在单个厂商手里

生产能量得到释放,生产规模空前扩大

生产的目的是为了交换,追求价值和剩余价值是唯一动机

产品的商业化得到发展,产品商品率较高

存在比较公平的外部竞争环境

不但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而且形成了国际市场

劳动职能和管理职能分工,出现管理者阶层

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

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范围扩大,程度提高

成为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势,自然经济成了它的补充

主要有三①生产力高度发达②竞争充分③管理成为一种职业

幻灯片22

(3)现代市场经济

现代市场经济是以现代生产力(电子化、信息化)为基础,以生产资料的集团化、社会化、国家化为特征,采取国家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

幻灯片23

(三)市场经济的特征

市场经济的自主性:市场经济的主体无上级无级别

1、无级别:权本主义受到冲击

2、市场经济主体都是具有法人资格,自主决策

市场经济的利益性:正确看待“利己”

“利己”是市场经济的原始本质

“利己”有多种层次,“己”不一定是个人

幻灯片24

市场经济的竞争性:优胜劣汰是第一准则。自然界进化与人类进步的更本保证

市场经济的动态性:

时空上不变与变化

社会结构的稳定与变化

幻灯片25

市场经济的差别性:差别是动力,不仅是物质的,也是心理的

市场经济的交际性:人际关系是重要资本

市场经济的国际性:

经济全球化的机制

国家及行政区划会受到一体化的影响

幻灯片26

经济全球化

●全球化的历史进程

●全球化的层次:科学技术的全球化;制度的碰撞化;文明的冲突化

●经济一体化:一体化的四个层次:

●1、全球经济组织

●2、区域经济组织

●3、国家间组织协定

●4、跨国公司

幻灯片27

市场经济的层次

●全球层次

●国家层次

●地方层次

●行业层次

●企业层次

幻灯片28

二、现代市场经济

(一)涵义

现代市场经济,又称现代型市场经济或计划市场经济。它是指建立在现代生产力基础

上,以生产资料的高度集团化、社会化和国有化为特征,采取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

幻灯片29

(二)现代市场经济的产生

●现代市场经济是古典市场经济矛盾的产物

1、古典市场经济的矛盾: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与生产社会化的矛盾。具体表现为:

个别企业的有计划与整个社会的无政府状态

生产能力的无限扩大与购买力的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2、马克思的认识

背景:古典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重合

把古典市场经济的矛盾视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从而得出“灭亡”的结论

幻灯片30

●现代市场经济产生的表现

1、生产资料的社会化(股份制)

2、计划调节产生(计划由个别企业的行为逐渐变为向社会行为)

3、社会福利的发展

4、知识及管理作用的扩大: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

幻灯片31

(三)现代市场经济的特征

五大特征:

独立的企业制度;有效的市场竞争;

规范的政府职能;良好的社会信用;

健全的法治基础.

幻灯片32

1、独立的企业制度

独立的市场主体是市场经济的基石,而企业是最主要的市场主体.市场经济不同于计划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通过分散决策和价格机制实现资源配置。分散决策的好处是每个企业都可以利用它们所得到的信息进行决策,从而避免了计划经济难以克服的信息难题。但要实现分散决策,企业必须要有充分的独立性,否则分散决策无从谈起。

幻灯片33

2、有效的市场竞争

竞争是市场经济有效性的最根本保证。市场机制正是通过优胜劣汰的竞争,迫使企业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改善管理、积极创新,从而达到提高效率,优化资源配置的结果。但竞争必须有效,否则也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从规范的市场经济体制来看,有效的市场竞争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竞争必须公平;二是竞争必须相对充分;三是竞争必须有序。

市场竞争的公平性要求法律、法规和政府有关政策平等对待不同的市场主体。

幻灯片34

3、规范的政府职能

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政府与经济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离不开政府的作用,但政府的作用不能过大,否则,如果政府任意对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同样会损害民间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

第一,政府的职能通过法律得到明确和恰当的界定。

第二,民主和透明的政府决策程序。

第三,政府权力要受到法律的有效约束。

幻灯片35

4、良好的社会信用

良好的社会信用对于现代市场经济而言诚实守信尤其重要。这是因为,与传统市场经济的交易方式主要是现货交易,即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不同,现代市场经济的交易方式主要是信用交易。信用交易的出现和发展克服了时间及空间的分离对交易的限制,从而大大扩展了市场交易的范围。

幻灯片36

5、健全的法治基础

一个国家能否真正实现从传统市场经济或计划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的转变,关键在于能否真正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法治基础。这是因为,正如上文所述,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而竞争离不开规则,离不开法治。没有好的法治环境,市场主体的独立性,市场竞争的有效性、政府行为的规范性和市场秩序的有序性都将缺乏根本的保证。

幻灯片37

●作为现代市场经济基础的法治主要包含三层含义:

●一是法的内容符合基本的或公认的正义,

●二是法是至高无上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三是法律得到公正执行。这不仅需要有健全的司法体系,而且需要全社会良好的法治观

念和守法意识。

幻灯片38

●现代市场经济具体来讲:有12个特征

●以信息化和高度自动化为特征的生产力为基础

●生产社会化程度更高

●接受国家的宏观调控

●市场体系高度完善

●市场机制健全

●流通手段信用化

●以技术劳动为本位

●商品和价值的概念发生了变化

●文明程度更高

●产业体系完善,产业结构合理

●更加注重宏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国际性更强

幻灯片39

三、社会主义现代市场经济

(一)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认识的发展过程

“否定论”(否定商品经济阶段:商品经济与公有制排斥轮)

“利用论”(利用论阶段:过渡时期利用商品货币关系)

“外在结合论”(保留商品经济阶段:商品经济与社会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是结合的)

“内在结合论”(发展商品经济阶段)

幻灯片40

(二)社会主义现代市场经济的特征

1.内在特征:一种平等互利的人际关系

(1)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一种平等互利的关系

●马克思对商品、货币、资本的论述

●现实中对商人的评价与商人自身行为

●领导职务是职务的人格化

(2)现实中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三防”行为的出现

●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缺乏了人情

幻灯片41

2.外在特征:

(1)生产资料社会化程度高(公有制的主体地位(2)国家能够实行有力的宏观调控(3)收入分配的形式不同(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幻灯片42

3.建设社会主义平等互利的人际关系要走出六个误区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伦理道德建设):

●走出市场经济发展与伦理道德建设是矛盾的误区

●走出“利己”必然“损人”的误区

幻灯片43

●走出“为人民服务”是无偿的误区

●走出“伦理道德建设”是行政行为的误区

●走出精神文明建设重在教育群众的误区

●走出抓宏观的误区(重点加强企业与家庭伦理道德建设)

幻灯片44

四、中国现阶段市场经济

中国现阶段市场经济的特征

1.发展不平衡,多层次、多水平的市场经济同时并存

●生产力的多层次性

●区域经济的不平衡性

幻灯片45

2.在艰难曲折中发展起来,具有非规范性

●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一个中断了的过程,在艰难曲折中发展起来的,不是按“原始—古典—现代”模式发展起来。

3.具有非市场经济的外部环境

●户籍制度

●社会保障体系

●教育制度

●医疗卫生体制

幻灯片1

第二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体制

幻灯片2

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几个理论问题

(1)改革目标:1992年以前,建立有计划商品经济新体制;1992年以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改革任务(两个转变):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实质

幻灯片3

改革目标:建立社会主义现代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应当发展现代市场经济

●改革有三重任务(三个转变)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自然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改变

——把落后的低层次的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为现代市场经济体制

幻灯片4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性质

(1)改革之初确定的目标

80年代初期,我国确定的改革性质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自我完善,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

(2)现在改革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现在改革的性质发生了两个变化:一是不但要改体制,而且要改制度;二是不只是生产关系的调整与重组,也是生产力要素的调整与重组。

幻灯片5

(三)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长期性

十四届五中全会中央制定的“九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规划确定了两个阶段:

●2000年: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10年: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幻灯片6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体制的基本框架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体制的基本框架

●所有制结构

建立“国有经济为主导、集团经济为主体、个私经济大量存在”的所有制结构新格局:

——“国有经济为主导”:“为主导≠为主体”,前者是地位问题,后者是数量问题。

——“集团经济为主体”:集团经济是混合经济,即除国有独资企业与个体独资以外的都叫集团经济,它是一种所有制形式。

——“个私经济大量存在”:是指个私经济的企业数量,而不是资产、销售收入等指标。

●调节机制

——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一体化理论

——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的形式

计划的对象是市场

市场调节中有计划

幻灯片8

●运行机制

——“三位一体”的机制

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

——两个“两位一体”的运行方式

幻灯片9

●分配体制

“按劳、按资、按劳动力价值”三位一体的分配模式

——按劳分配与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区别

——按资分配的比重在上升

幻灯片10

(二)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体制基本框架的关键

——产权多元化

(1)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体制的基本框架的关键

●尽快形成“国有经济为主导,集团经济为主体,个私经济大量存在”的所有制结构新格局

●所有制结构决定宏观体制基本框架的其它方面

(2)产权多元化有两个层次

●宏观层次的产权多元化,即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微观层次产权多元化,即企业内部投资主体多元化

——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的原因(产权单一)

——非公有制企业做不大的原因

幻灯片12

三、我国改革与发展面临的若干深层次问题

幻灯片13

国有企业改革

●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的发展趋势

——为国有企业重新定位,抓住改革的实质

——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企业,实行“抓重放轻”的改革战略

幻灯片14

●当前改革中的难度

——利益方面

——观念方面

——法律方面

幻灯片15

农业改革与发展

——农村问题的实质:生产要素分散

解决这一问题从三个方面入手:

●生产组织机制(家庭为单位→企业为单位)

●资源配置机制(家庭配置→市场配置)

●分配机制(平均主义→调动积极性;社会统筹)

幻灯片16

农地制度的历史变迁

幻灯片17

封建土地制度的三种类型

1、农民土地所有制广泛而分散,与地主土地所有制同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和长期存在的基础,但由于经济力量薄弱,往往被兼并。

2、国有土地是封建政府掌握的土地在封建杜会整个过程中不占主导地位,一般作为农民个体土地所有制出现危机时的后备补充。

3、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封建产生关系的基础,它的发展导致土地兼并。

幻灯片18

●第三、由于人口过剩,真正的土地经营者缺乏与地主谈判的能力,只能接受地主的经济

压迫。

●第四、由于总体的制度安排着力于通过地主经济的主导地位凝固现行制度,地主土地所

有制对自耕农制度既存在压力(地主压制、消灭自耕农),又存在吸引力(自耕农通过购买、放租土地转变为地主)。

幻灯片19

●传统中国的矛盾:

●地主和佃农的矛盾

●官府和平民的矛盾

幻灯片20

建国以来三次农地变革

1.第一次变革是发生在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运动,简称土改(解放区

在战争期间就完成了土地改革)。这次改革的主旨是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建立农民土地所有制。虽然这次土地改革存在种种问题,包括其手段、方式、政策都值得反思。

但无庸置疑的是:通过这次改革,实现了几千年来农民“平田均地”的梦想,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极大也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为上世纪50年代初中期国家的繁荣昌盛作出了重要贡献。

幻灯片21

●第二次变革是发生在1953—1957年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先是初级合作化,后转入高级

合作化,直到1958年的公社化。通过合作化运动,将农民土地所有制变成了农村土地

集体所有制,完成了农地私有向农地公有的转变。这次土地变革总体看是不成功的。

1958年11月,“全国各族农民的99.1%,共计12,692万户,组成了26,572个‘又大又公’的人民公社。”

幻灯片22

第二次变革的时代背景

●建国后,中华人民共和国面临内忧外患的政治经济局面,为了保卫新生的红色政权,作

为重工业的国防工业的建立成为当务之急;中国的高层决策人士将资本密集型的重工业视为国家发达的主要标志,加之西方工业国家的严密封锁,我国选择了重工业优先发展和进口替代的发展战略。

幻灯片23

●而重工业的发展需要庞大的资本积累,外界的封锁使中国的工业化只能走内部资本积累

的道路,城市失业严重和其作为政治中心的现实使农村成为工业化资本积累的载体。

这样,农业、农村、农民不得不为中国的初步工业化提供庞大的和主要的资本支持,农民为国家的工业化做出了非主动的巨大的牺牲和奉献。

幻灯片24

●第三次变革是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中期的家庭联产承包。其实质是将集

体所有的农地承包给农户经营,形成所有权归集体、经营权归农户、两权分离的农地格局。

幻灯片25

这次农地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对迄今为止长达近30年中国农业的持续发展发挥了基础性作用。

幻灯片26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问题

——劳动力价值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一部分人富的太快

——一部分人致富的领域不合理

——一部人分人致富手段不合理

幻灯片27

●分配差距过大的部分成因

●1、经济增长方式

●2、社会文化

●3、企业家

●4、财产性收入拉大了收入分配的距离

幻灯片1

第三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微观体制

——国有企业改革与现代企业制度建立

幻灯片2

一、国有企业及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回顾

国有企业的产生和发展

国有企业产生的原因

(1)政府的经济职能之一:政府利用宏观调控职能,通过控制垄断部门来引导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涉及国家安全、资源不可再生性行业以及公益、公用领域)。

(2)特殊时期政府的特殊行为:如战争、困难时期

幻灯片3

二、国有企业改革的成就

国有企业改革的成就

(1)引进了竞争机制,打破了国有企业一统天下的局面,初步形成了优胜劣汰的竞争局面

●改革之前:一大二公三纯四统五空

●改革以来:大的含义变化;公有制是手段;多种成分并存;顾客成了上帝;产权改革启动。

(2)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幻灯片4

三、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思路

1.为国有企业重新定位,抓住改革的实质

(1)对国有企业的重新定位

●国有企业的职能是什么?

●国有企业的职能→任务→衡量标准→国企的性质及优势

●政企不分与政企分开

(2)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质:不承担特殊职能的企业从国有经济领域退出

幻灯片5

2.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企业,实行“抓重放轻”的改革战略

3.引进竞争机制

幻灯片6

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一)现代企业制度的概念及特征

1.现代企业制度概念

现代企业制度就是现代企业财产的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它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公司法人制度,其典型形式是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

●内涵的三个要点

——现代企业财产的组织制度与管理制度(三个层次的制度:财产的所有权制度、财产的组织制度、财产的管理制度)

幻灯片7

2.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

●产权关系明晰

●企业自主经营(独立法人)

●经营主体明确(经营者而非所有者)

●面向市场安排生产经营活动

●具有科学的领导体制

●政府间接调控

幻灯片8

五、现代公司治理(利益协调机制)

(一)现代公司治理的概念

1.公司治理问题的提出

(1)由企业管理到企业治理

现代企业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从而出现了一种财产委托者与财产代理者之间

的关系。治理就是要把利益相互冲突的各类人员的经济行为协调起来。

幻灯片9

(2)只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公司治理就会产生

●代理问题:确切说是组织成员(可能是所有者、工人或消费者)之间存在利益冲突

●交易费用:交易费用非常之大,使代理问题不可能通过合约解决。在现代企业中各类人员的利益是有矛盾的,不可都写进合约,不可能不断签约,不断法律诉讼,因此治理问题始终存在。

幻灯片10

2.公司治理内涵

所谓公司治理是指,通过一套包括正式和非正式的、内部和外部的制度或机制来协调公司与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以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化,执行的高效化,从而最终维护公司各方面的利益的一种制度安排。

3.公司治理解决的重点

公司治理主要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谁从公司决策中受益

●谁应当从公司决策中受益

幻灯片11

4.公司治理的内容

●如何配置和行使控制权

●如何监督和评价董事会、经理层和工人

●如何设计和实施激励机制

幻灯片12

(二)现代公司治理的方式

1.内部治理机制

这个机构包括股东会议、董事会、经理、监事会等。

内部治理主要是指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之间的博弈均衡安排及其博弈均衡路径。

幻灯片13

(1)内部治理框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