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诚信守时的故事
- 格式:doc
- 大小:308.00 KB
- 文档页数:4
关于诚信的名人故事10个一、商鞅立木为信春秋战国时,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
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
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
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五十两。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出来将木头扛到了北门。
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两金。
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
这个故事表明,诚信是政令得以推行的重要保障,只有执政者讲诚信,民众才会信任并积极响应政府的举措。
二、季布一诺千金季布是秦朝末年楚汉相争时项羽的部下,他为人仗义,好打抱不平,而且非常讲信用,只要他答应的事,就一定会努力做到,因此在当时名声很好。
当时楚地有句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
结果他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使他免遭祸殃。
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
季布的故事告诉我们,诚信是一个人宝贵的财富,它所带来的信任和声誉会在关键时刻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
三、曾子杀猪曾子的妻子准备去赶集,儿子在一旁哭闹着也要一起去。
妻子哄骗儿子说:“你在家好好呆着,等我回来杀猪给你吃。
”妻子赶集回来后,曾子便捉猪来杀。
妻子阻止说:“我不过是跟孩子闹着玩的。
”曾子说:“和孩子是不可说着玩的。
小孩子不懂事,凡事跟着父母学,听父母的教导。
现在你哄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啊。
”于是曾子把猪杀了。
曾子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
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品德塑造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家庭环境中培养诚信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四、华盛顿与樱桃树乔治·华盛顿小时候,他的父亲送给他一把小斧头。
华盛顿为了试试斧头的锋利程度,就把父亲最心爱的一棵樱桃树砍倒了。
父亲发现后非常生气,质问是谁干的。
关于名人的诚信小故事诚信,乃立人之本,无论古今中外,那些备受尊敬的名人,往往都有着令人称赞的诚信品质。
接下来,就为您讲述几个关于名人的诚信小故事。
商鞅立木为信商鞅是战国时期秦国著名的改革家。
在他推行变法之初,为了取得民众的信任,商鞅想出了一个妙招。
他在都城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就赏十两金子。
这个消息迅速传遍了全城,人们纷纷围过来,交头接耳,议论纷纷,都觉得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却又怀疑其中有诈,没人敢上前去搬这根木头。
商鞅见状,把赏金提高到五十两。
终于,有一个人站了出来,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把木头扛到了北门。
商鞅立刻兑现了承诺,赏给他五十两金子。
这件事一下子轰动了整个秦国,人们都知道商鞅言出必行。
商鞅通过“立木为信”,为自己即将推行的变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让民众相信他的法令是可信的,是会坚决执行的。
也正是因为商鞅坚守诚信,秦国的变法得以顺利推行,为秦国的强大奠定了基础。
季布一诺千金在秦朝末年,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
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
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还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使他免遭祸殃。
一个人能获得如此高的信誉,靠的就是他诚实守信的品质。
季布的故事告诉我们,诚信的力量是巨大的,它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甚至在关键时刻能够拯救自己的生命。
曾子杀猪教子曾子是孔子的学生。
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上街,儿子哭闹着要跟去,妻子就哄他说:“你在家等我,回来给你杀猪炖肉吃。
”妻子从街上回来,看见曾子正准备杀猪,妻子连忙制止他:“我不过是哄孩子,你怎么当真了?”曾子说:“对孩子更不能说谎,他们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一切都跟着父母学。
如果你今天骗了他,等于是教他以后去骗人。
做母亲的欺骗自己的孩子,孩子就不会相信自己的母亲,这样的教育是失败的。
关于诚信的名人秩事1. 宋庆龄奶奶坚守承诺的故事。
宋庆龄奶奶有一次和小朋友约好要见面,可那天刮起了大风,大家都以为宋庆龄奶奶不会来了,没想到宋庆龄奶奶顶着风来了,还笑着说:“我怎么能失约呢!”就像有一次我和小伙伴约好一起玩游戏,突然下起了雨,我也犹豫要不要去,但是想到宋庆龄奶奶,我还是打着伞去了,因为我也要像她一样坚守承诺呀!2. 商鞅立木为信的故事。
商鞅为了让百姓相信他,在城门口立了一根木头,说谁能搬到指定地点就给赏金,开始大家都不相信,后来真有人搬了就得到了赏金,商鞅就说:“看,我说的话是算数的!”这就好像老师说只要我们认真完成作业就有奖励,当我们做到了,老师真的给了奖励,这就是诚信呀!3. 曾子杀猪立信的故事。
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孩子哭闹着要跟着去,曾子的妻子哄孩子说回来杀猪给他吃,等妻子回来,曾子真的要杀猪,妻子说只是哄孩子的,曾子却说:“对孩子怎么能说谎呢!”有次我答应弟弟给他买个小玩具,虽然有点贵,但我还是买了,因为我不想做个不诚信的人呀!4. 季布一诺千金的故事。
季布只要答应了别人的事,无论多么困难都会做到,大家都说:“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这就像我的好朋友,答应借我书,就算自己还没看完也会先给我,这就是诚信的力量呀!5. 华盛顿砍樱桃树的故事。
华盛顿小时候砍了爸爸心爱的樱桃树,他勇敢地承认了错误,爸爸却说:“我很高兴你这么诚实!”有一次我不小心打破了杯子,我也马上跟妈妈承认了,妈妈也没有怪我,还夸我诚实呢!6. 晏殊诚实应考的故事。
晏殊在考试时,发现试题是自己做过的,他如实向皇帝报告,皇帝很欣赏他,说:“你真诚信!”就像我们考试时,绝对不能作弊,要靠自己的真实水平,这才是诚信的表现呀!7. 韩信不忘旧恩的故事。
韩信落魄时得到过别人的帮助,等他发达了,他兑现承诺重重报答了人家,他说:“我不能忘了别人对我的好!”我想起我困难时同学借我笔,等我有了新笔,我也送了他一支,这也是诚信呀!8. 松下幸之助讲诚信的故事。
诚实守信名人故事诚实守信名人故事(通用20个)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
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
下面是本店铺整理的诚实守信名人故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诚实守信名人故事 1汉朝的开国功臣韩信,处幼时家里很贫穷,常常衣食无着,他跟着哥哥嫂嫂住在一起,靠吃剩饭剩菜过日子。
小韩信白天帮哥哥干活,晚上刻苦读书,刻薄的嫂嫂还是非常讨厌他读书,认为读书耗费了灯油,又没有用处。
于是韩信只好流落街头,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
有一位为别人当佣人的老婆婆很同情他,支持他读书,还每天给他饭吃。
面对老婆婆的一片诚心,韩信很感激,他对老人说:“我长大了一定要报答你。
”老婆婆笑着说:“等你长大后我就入土了。
”后来韩信成为著名的将领,被刘邦封为楚王,他仍然惦记着这位曾经给他帮助的老人。
他于是找到这位老人,将老人接到自己的宫殿里,像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对待她。
诚实守信名人故事 2据《玉泉子》一书记载,吕元膺任东都留守时,有位处士常陪他下棋。
有一次,两人正对局,突然来了公文,吕元膺只好离开棋盘到公案前去批阅公文,那位棋友趁机偷偷挪动了一个棋子,最后胜了吕元膺。
其实吕元膺已经看出他挪动棋子了,只是没有说破。
第二天,吕元膺就请那位棋友到别处去谋生。
别人都不知道辞退他的原因,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被辞退。
临走时,吕元膺还赠送了钱物。
吕元膺之所以要辞退这位棋友,是由于他从这位棋友挪动一个棋子、搞了一个奷诈的小动作中发现了他的不诚信。
诚信者,真诚守信之谓也。
诚信,是人生的无形资产,是思想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无信不立",不诚信的人,不可能做好人,也难处世。
与没有诚信的人交往,是十分危险可怕的。
挪动一个棋子,看起来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似乎不值得认真。
但小事不小,小中可以见大。
诚信,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可贵的善良;而不诚信,却是一种恶德,世间的无数不幸和灾祸的根源,无不是由恶德所滋生、引发的。
名人诚实守信的故事名人诚实守信的故事(通用18篇)名人诚实守信的故事篇1福克斯是英国著名的政治家,他在政界办事言而有信,有很好的美誉。
福克斯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他家的花园里有一座旧亭子,他的父亲想将其拆除,并在较为开阔处另建一座。
小福克斯从住宿学校回家度假,正巧赶上工人在拆亭子。
他很想亲眼看一看亭子是怎样拆除的,所以他打算迟些天返校。
他父亲却要他准时到校上课,为些父子俩争执不下。
他母亲如同大多数母亲那样,在旁替小福克斯详情,最后,父亲答应将亭子的拆迁推迟到年假期。
于是小福克斯就离家返校了。
儿子一走,父亲就让人把亭子拆了,在另一处盖了一座新的。
谁想到儿子却一直把亭子这件事记在心头。
假期又到了,小产福克斯一回到家,就朝旧亭子走去,结果发现旧亭子早已不在了。
早餐时,他郁郁不乐地对父亲说:"你说话不算数!"年迈的英国绅士听后大为震惊,严肃地说:"孩子,你说得对,我错了,我这就改。
言而有信比财富更重要。
纵有万贯家产也不能抵消食言给心灵带来的污点。
"说罢,父亲随即让人在原地盖起了一座亭子,再当着孩子的面将其拆除......名人诚实守信的故事篇2陈策,是宋时的建昌南城人。
有一天,陈策去集市上买了一匹骡子。
这骡子精壮精壮的,毛色发亮,走起路来四只蹄儿像翻花。
喜得陈策连声说,好骡好骡。
他就只会说好骡好骡。
第一次用这骡子,是要从西城运一些丝绸到他的铺子。
伙计将鞍放上骡子的背,想不到骡子突然暴怒起来,上蹿下跳,连鞍都摔在地上,把几个伙计吓了一跳。
这骡怎么了?伙计把骡捉住,又试了几次。
只要鞍一上骡背,它就发怒一般暴躁地蹦跳。
"这是一匹伤鞍的骡,老主人整的。
"陈策说。
骡不能负重,废物。
邻居说:"怎么来,怎么去。
"可陈策这个人不忍心这样做。
受了欺骗,可他就这样认了。
他叫伙计把骡子关到城外闲置的老屋子里,每天供给它草料。
他说,就等它慢慢地老死吧。
关于诚信的名人故事(通用14个)诚信的名人故事 1晏殊信誉的树立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
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
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
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
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
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
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
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
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
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
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
”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
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
”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诚信的名人故事 2立木为信与烽火戏诸候的对比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
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
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
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
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
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
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而同样在商鞅“立木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却曾发生过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戏诸侯”的闹剧。
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
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
名人诚信故事名人诚信故事(通用22篇)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是公民的第二个“身份证”,是日常行为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统称。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名人诚信故事,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名人诚信故事篇1韩信守信汉朝的开国功臣韩信,处幼时家里很贫穷,常常衣食无着,他跟着哥哥嫂嫂住在一齐,靠吃剩饭剩菜过日子。
小韩信白天帮哥哥干活,晚上刻苦读书,刻薄的嫂嫂还是十分厌恶他读书,认为读书耗费了灯油,又没有用处。
于是韩信只好流落街头,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
有一位为别人当用人的老婆婆很同情他,支持他读书,还每一天给他饭吃。
应对老婆婆的一片诚心,韩信很感激,他对老人说:“我长大了必须要报答你。
”老婆婆笑着说:“等你长大后我就入土了。
”之后韩信成为著名的`将领,被刘邦封为楚王,他仍然惦记着这位以往给他帮忙的老人。
他于是找到这位老人,将老人接到自我的宫殿里,像对待自我的母亲一样对待她。
名人诚信故事篇2诚实的晏殊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晏殊,14岁被地方官作为“神童”推荐给朝廷。
他本来能够不参加科举考试便能得到官职,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毅然参加了考试。
事情十分凑巧,那次的'考试题目是他以往做过的,得到过好几位名师的指点。
这样,他不费力气就从千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并得到了皇帝的赞赏。
但晏殊并没有所以而洋洋自得,相反他在理解皇帝的复试时,把情景如实地告诉了皇帝,并要求另出题目,当堂考他。
皇帝与大臣们商议后出了一道难度更大的题目,让晏殊当堂作文。
结果,他的文章又得到了皇帝的夸奖。
名人诚信故事篇3林肯林肯早年当过水手。
1831年6月的一天,他和几位水手来到美国南方城市新奥尔良的'奴隶拍卖市场上,他们看到,一排排黑人奴隶戴着脚镣手铐站在那里,他们都被一根根粗壮的绳子串在一齐。
奴隶主们像在买骡子买马一样仔细打量奴隶,有时还走上前摸摸奴隶的胳膊,拍拍奴隶的大腿,看奴隶是不是结实、肌肉发达,将来干活有没有力气。
名人诚信的小故事(精华14篇)名人诚信小故事推荐度:名人诚信的小故事推荐度:名人诚信小故事推荐度:相关推荐名人诚信的小故事(精华14篇)名人诚信的小故事1济阳有个商人过河时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的麻杆大声呼救。
有个渔夫闻声而致。
商人急忙喊:“我是济阳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给你100两金子”。
待被救上岸后,商人却翻脸不认帐了。
他只给了渔夫10两金子。
渔夫责怪他不守信,出尔反尔。
富翁说:“你一个打渔的,一生都挣不了几个钱,突然得十两金子还不满吗?”淦夫只得怏怏而去。
不料想后来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
有人欲救,那个曾被他骗过的淦夫说:“他就是那个说话不算数的人!”于是商人淹死了。
商人两次翻船而遇同一淦夫是偶然的,但商人的`不得好报却是在意料之中的。
因为一个人若不守信,便会失去别人对他的信任。
所以,一旦他处于困境,便没有人再愿意出手相救。
失信于人者,一旦遭难,只有坐以待毙。
名人诚信的小故事2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
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
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
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
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
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
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名人诚信的小故事3济阳有个商人过河时船沉了,他抓住一根杆大声呼救。
有个渔夫闻声而致。
商人急忙喊:“我是济阳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给你100两金子”。
待被救上岸后,商人却翻脸不认帐了。
然后他只给了渔夫10两金子。
渔夫责怪他不守信,出尔反尔。
富翁说:“你一个打渔的,一生都挣不了几个钱,突然得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淦夫只得怏怏而去。
古今中外的名人诚信的小故事那我给你讲几个古今中外名人诚信的小故事。
一、商鞅立木取信。
话说在战国时期啊,秦国的商鞅想要变法。
但是呢,老百姓都不太相信他这一套,觉得当官的说话没准儿。
商鞅就想了个主意,他在都城南门竖起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然后贴出告示说:“要是有人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去,就赏他十金。
”大伙一看,这事儿太简单了,都觉得这里面肯定有猫腻,所以没人敢去搬。
商鞅呢,又把赏金提高到了五十金。
这时候,有个胆大的人站出来说:“我来试试,大不了就是被耍呗。
”他就把木头搬到了北门。
商鞅二话不说,真就给了他五十金。
这一下,老百姓可就炸开锅了,都说:“哟,这商鞅说话还真算数呢。
”从此,商鞅变法就顺利推行开了,因为大家都相信他这个讲诚信的人。
二、华盛顿砍樱桃树。
华盛顿小时候可调皮了。
有一天,他拿着斧头在自家院子里乱砍,结果一不小心把他爸爸最心爱的樱桃树给砍倒了。
他爸爸回来看到樱桃树倒了,那叫一个生气啊,就问是谁干的。
华盛顿心里害怕极了,但是他想了想,还是鼓起勇气对爸爸说:“爸爸,樱桃树是我砍的,我错了。
”他爸爸本来气得脸通红,一听华盛顿这么诚实,马上就消气了,还夸他说:“孩子啊,你虽然砍了树,但是你能勇敢地承认错误,这比一百棵樱桃树都珍贵。
”你看,华盛顿从小就这么诚实,怪不得后来能成为美国的大总统呢。
三、季布一诺千金。
在汉朝的时候,有个叫季布的人。
这人可不得了,他特别讲信用,只要他答应的事情,就一定会做到。
所以当时人们都说:“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意思就是啊,你给我一百斤黄金,都不如季布答应我一件事。
有一次,季布得罪了刘邦,刘邦就下令通缉他。
可是呢,季布以前帮助过很多人,那些人都很感激他的诚信。
就有人冒着风险把季布藏起来,还想办法帮他向刘邦说情。
刘邦也被季布的诚信所打动,赦免了他,还让他做了官。
你说,这诚信的力量是不是很大呀?。
名人诚信的小故事(精选8篇)诚信的小故事篇一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十分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
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之后,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
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
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
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
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我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
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诚信的小故事篇二一个士兵,十分不善于长跑,所以在一次部队的越野赛中很快就远落人后,一个人孤零零地跑着。
转过了几道弯,遇到了一个岔路口,一条路,标明是军官跑的;另一条路,标明是士兵跑的小径。
他停顿了一下,虽然对做军官连越野赛都有便宜可沾感到不满,但是仍然朝着士兵的小径跑去。
没想到过了半个小时后到达终点,却是名列第一。
他感到不可恩议,自我从来没有取得过名次不说,连前50名也没有跑过。
但是,主持赛跑的军官笑着恭喜他取得了比赛的胜利。
过了几个钟头后,大批人马到了,他们跑得筋疲力尽,看见他赢得了胜利,也觉得奇怪。
但是突然大家醒悟过来,在岔路口诚实守信,是多么重要。
诚信的小故事篇三济阳有个商人过河时船沉了,他抓住一根麻杆大声呼救。
有个渔夫闻声而致。
商人急忙喊:“我是济阳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给你100两金子”。
待被救上岸后,商人却翻脸不认帐了。
他只给了渔夫10两金子。
渔夫责怪他不守信,出尔反尔。
富翁说:“你一个打渔的,一生都挣不了几个钱,突然得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淦夫只得怏怏而去。
不料想之后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
有人欲救,那个曾被他骗过的渔夫说:“他就是那个说话不算数的人!”于是商人淹死了。
商人两次翻船而遇同一渔夫是偶然的,但商人的不得好报却是在意料之中的。
名人诚信的小故事诚信的小故事1:韩信报恩汉朝的开国功臣韩信,处幼时家里很贫穷,常常衣食无着,他跟着哥哥嫂嫂住在一起,靠吃剩饭剩菜过日子。
小韩信白天帮哥哥干活,晚上刻苦读书,刻薄的嫂嫂还是非常讨厌他读书,认为读书耗费了灯油,又没有用处。
于是韩信只好流落街头,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
有一位为别人当佣人的老婆婆很同情他,支持他读书,还每天给他饭吃。
面对老婆婆的一片诚心,韩信很感激,他对老人说:“我长大了一定要报答你。
”老婆婆笑着说:“等你长大后我就入土了。
”后来韩信成为著名的将领,被刘邦封为楚王,他仍然惦记着这位曾经给他帮助的老人。
他于是找到这位老人,将老人接到自己的宫殿里,像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对待她。
诚信的小故事2:商鞅的立木为信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
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
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
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
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
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
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诚信的小故事3:周幽王的烽火戏诸候在商鞅“立木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却曾发生过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戏诸侯”的闹剧。
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
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
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
五年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
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
诚信的名人故事诚信的名人故事20则信用乃立身之本,守住信用,就是守住人品。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诚信的名人故事20则,欢迎大家阅读!1、关于诚信的名人故事——郭沫若郭沫若小时候很淘气,但是很孝顺。
有一次,他的妈妈得了一种“晕病”,郭沫若听说芭蕉花可以治这种病。
这种花卖得很贵,并且难得一开,于是他就和哥哥一起跑到一座花园内找这种花,恰好那座花园里的芭蕉开了一朵大黄花,郭沫若和哥哥把花偷偷地摘下来送给了妈妈。
妈妈虽然知道郭沫若这样做是孝顺她,可是儿子的行为很让他伤心。
从此,郭沫若再也不偷拿别人的东西了。
2、关于诚信的名人故事——华盛顿华盛顿用小斧头砍倒了他父亲的一颗樱桃树。
父亲见心爱的树被砍,非常气愤,扬言要给那个砍树的一顿教训。
而华盛顿在盛怒的父亲面前毫不避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父亲被感动了,称华盛顿的诚实比所有樱桃树都宝贵得多。
同样是美国总统尼克松因在“水门事件”中撒谎败露而被迫引咎辞职;克林顿也因为不光彩的绯闻案中撒谎而险遭弹劾。
一个因诚实而受到爱戴和尊敬,两位因撒谎而在政史上留下污点。
3、关于诚信的名人故事——韩信汉朝的开国功臣韩信,处幼时家里很贫穷,常常衣食无着,他跟着哥哥嫂嫂住在一起,靠吃剩饭剩菜过日子。
小韩信白天帮哥哥干活,晚上刻苦读书,刻薄的嫂嫂还是非常讨厌他读书,认为读书耗费了灯油,又没有用处。
于是韩信只好流落街头,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
有一位为别人当用人的老婆婆很同情他,支持他读书,还每天给他饭吃。
面对老婆婆的一片诚心,韩信很感激,他对老人说:“我长大了一定要报答你。
”老婆婆笑着说:“等你长大后我就入土了。
”后来韩信成为著名的将领,被刘邦封为楚王,他仍然惦记着这位曾经给他帮助的老人。
他于是找到这位老人,将老人接到自己的宫殿里,像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对待她。
4、关于诚信的名人故事——宋庆龄宋庆龄有一次与一所小学约定去看望小学生,可是到了约定日期,天下起了大雨,同学们都以为宋庆龄奶奶不能来了,但宋庆龄依然冒雨前去赴约,这让同学们很感动。
关于诚信的名人故事(7篇)诚信的名人故事篇1康德守时故事康德有一次要去访问一个朋友,约好了时间。
他为了不迟到还提前很长时间动身了,但是不幸路上遇到洪水,河上的桥被冲垮了。
康德称作的马车不能过河,于是他四处找船。
但是找了很长时间都没有找到,眼看约会时间就要到了,他就给了四周一个农夫许多钱,把他的房子拆了做一条船渡河。
这样他没有迟到,而且没有告知任何人他的这次经受。
康德是守时的典范。
郭沫若与芭蕉花郭沫若小时候很调皮,但是很孝顺。
有一次,他的妈妈得了一种“晕病”,郭沫若听说芭蕉花可以治这种病。
这种花卖得很贵,并且难得一开,于是他就和哥哥一起跑到一座花园内找这种花,恰好那座花园里的芭蕉开了一朵大黄花,郭沫若和哥哥把花偷偷地摘下来送给了妈妈。
妈妈虽然知道郭沫若这样做是孝顺她,可是儿子的行为很让他难过。
从今,郭沫若再也不偷拿别人的东西了。
华盛顿与樱桃树这是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华盛顿小时候不慎砍倒了一棵父亲很宠爱的樱桃树,华盛顿英勇地成认了这件事并得到了父亲的谅解。
韩信韩信落魄的时候,一个漂母给他饭吃,韩信离开她的时候,告知她以后肯定来报答她。
后来韩信做了楚王,不忘旧恩,奉黄金千两以漂母宋庆龄宋庆龄有一次与一所小学商定去探望小学生,可是到了商定日期,天下起了大雨,同学们都以为宋庆龄奶奶不能来了,但宋庆龄依旧冒雨前去赴约,这让同学们很感动现代诚信故事2023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谢延信,一诺千金,在妻子去世后,33年如一日细心照看体弱多病的岳母。
五分钟的薯条五分钟的信任北京的全部艾德熊连锁快餐店规定:薯条超过7分钟,汉堡超过10分钟,炸鸡腿超过30分钟后,就不能在给顾客食用,要当垃圾扔掉。
所以最好做到现买现做。
有位员工觉得这样太铺张于是每次他把全部食品卖完在做新的。
有一次公司总裁到店里吃薯条吃出了味道不同薯条确定超过了5分钟,当下开除了这位员工。
老板说:“你节约了5分钟的薯条,让我们的快餐店在5分钟的时间里对全部的顾客失去了信用。
名人诚实的故事名人诚实的故事11个诚信有什么作用,诚信是一切事情想要好的结果的必要条件。
下面由本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名人诚实的故事,希望可以帮到大家!故事一、商鞅立木取信商鞅任秦孝公之相,欲为新法。
为了取信于民,商鞅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招募百姓有能把此木搬到北门的,给予十金。
百姓对这种做法感到奇怪,没有敢搬这块木头的。
然后,商鞅又布告国人,能搬者给予五十金。
有个大胆的人终于扛走了这块木头,商鞅马上就给了他五十金,以表明诚信不欺。
这一立木取信的做法,终于使老百姓确信新法是可信的,从而使新法顺利地推行实施。
分析:“人无信不立。
”一个人、一个团体,一个国家都是一样的,言而无信则自取灭亡。
故事二、黄金百斤,不如季布一诺季布,汉朝人,他以真诚守信着称于世。
时人谚云:“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意思是说,季布的一句话,比金子还要贵重。
后来,季布跟随项羽战败,为刘邦通缉,不少人都出来保护他,使他安全地渡过了难关。
最后,季布凭着诚信,还受到汉王朝的重用。
分析:只有诚信待人者,才能被别人诚信相待。
故事三、李苦禅烧画李苦禅是我国当代着名画家,他为人爽直,凡答应给人作画,从不食言。
有一次,有位老朋友请他作一幅画,李苦禅因有事在身,未能及时完成。
不久,当他接到老友病故的讣告后,面有愧色,即趋作画,画了幅“百莲图”,并郑重其事题上老友的名字,盖上印章,随即携至后院,将画烧毁。
事后,对儿子说:“今后再有老友要画,及时催我,不可失信啊!”分析:真正的画家、艺术家都是些感情真挚而丰富的人。
他的不虚伪造作,讲诚信,从不食言,真可谓画品如人品。
故事四、经营人心清代乾隆年间,南昌城有一点心店主李沙庚,最初,以货真价实赢得顾客满门。
但其赚钱后便搀杂使假,对顾客也怠慢起来,生意日渐冷落。
一日,书画名家郑板桥来店进餐,李沙庚惊喜万分,恭请题写店名。
郑板桥挥毫题定“李沙庚点心店”六字,墨宝苍劲有力,引来众人观看,但还是无人进餐。
原来“心”字少写了一点,李沙庚请求补写一点。
关于名人诚实守信的小故事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名人以诚实守信的品质,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他们的故事。
商鞅立木为信商鞅是战国时期秦国的改革家。
当时,秦国的国力并不强盛,商鞅为了推行新法,决定先树立起政府的公信力。
他在都城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并贴出告示: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就赏十两金子。
围观的人很多,却没有一个人敢上前尝试。
大家都觉得这事儿太轻松,报酬又太高,肯定是个骗局。
商鞅见无人响应,便把赏金提高到五十两。
终于,有一个人站了出来,将木头扛到了北门。
商鞅立刻兑现了承诺,赏给他五十两金子。
这件事很快在秦国传开了,人们都知道商鞅是一个言出必行的人。
商鞅也因此顺利地推行了新法,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
曾子杀猪教子曾子是孔子的学生,也是一位非常注重诚信教育的父亲。
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去集市,孩子哭闹着也要跟着去。
妻子无奈,便哄孩子说:“你在家乖乖等着,等我回来杀猪给你吃。
”孩子听了,立刻停止了哭闹。
妻子从集市回来后,曾子便准备杀猪。
妻子连忙阻拦说:“我不过是哄孩子的,你怎么当真了?”曾子严肃地说:“孩子虽小,但他会模仿大人的行为。
我们如果说话不算数,就等于在教孩子撒谎。
”于是,曾子真的把猪杀了,给孩子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餐。
通过这件事,曾子用实际行动教育孩子要诚实守信,为孩子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季布一诺千金季布是秦朝末年楚地的一个侠客,为人仗义,乐于助人,以信守承诺而闻名。
当时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意思是说,得到一百斤黄金,也不如得到季布的一个承诺。
楚汉相争时,季布是项羽的部下,曾多次使刘邦陷入困境。
刘邦打败项羽后,悬赏捉拿季布。
但由于季布诚实守信的名声太大,很多人都冒着生命危险保护他。
最后,在夏侯婴的劝说下,刘邦赦免了季布,并任命他为郎中。
季布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诚实守信,即使身处困境,也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和帮助。
10个诚信的名人逸事嘿呀,朋友们!今天来唠唠10个诚信的名人逸事呀,可有意思了呢,听我给你们慢慢说一说哦。
先说曾子杀猪的事儿吧。
曾子的老婆要去集市,儿子哭闹着要跟着,她就哄儿子说回来杀猪给他吃。
等她从集市回来,曾子就真的准备杀猪了,老婆还拦着说就是哄孩子的呀,曾子可不干了,说:“咱可不能骗孩子呀,说了杀猪就得杀,不然孩子以后也学咱骗人呢。
”最后那猪真就被杀了,曾子这守诚信的劲儿,真是给孩子做了好榜样呢。
还有商鞅立木取信呢。
商鞅变法的时候呀,怕老百姓不信他,就在城门口立了根木头,说谁能把这木头搬到指定地方,就赏十金。
一开始大家都不信,觉得哪有这好事呀,后来商鞅把赏金提到五十金,有个胆大的人就去试了,嘿,搬完了商鞅真就给了他五十金,这下大家都知道商鞅说话算话,变法推行起来也就顺利多了呢。
再讲讲季布一诺千金的故事。
季布这人特讲信用,只要他答应的事儿,那肯定会做到,在当时名声可大了,大家都说“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呢。
有回他答应帮一个朋友的忙,哪怕自己遇到些难事,也想尽办法去兑现承诺,朋友可感激他了,他这诚信的美名也传得更远了。
我有次参加一个读书分享会,大家就聊起这些名人诚信的事儿,有个小伙伴还感慨说:“哎呀,现在咱们生活里也得学学人家呀,可不能随口答应了又做不到。
”还有华盛顿砍樱桃树的事儿,小时候他不小心砍了父亲心爱的樱桃树,父亲很生气问是谁干的,华盛顿勇敢承认了,父亲虽然心疼树,但更赞赏他的诚实,没怎么责罚他呢。
像晏殊参加科举,别人都靠提前知道考题做准备,他却如实说自己做过那些题目,要求换题,考官觉得他诚信,对他印象特别好呢。
还有范式和张劭的约定,相隔千里也按时赴约;尾生抱柱,为了等约好的人,洪水来了都不离开,抱着柱子被淹死了,虽然做法有点极端,但那诚信的决心可见一斑呀。
还有晋文公退避三舍,之前答应楚王若两国交战会后退九十里,后来真就做到了,信守承诺呢。
再有就是韩信报恩,曾经受过漂母一饭之恩,后来发达了就回去重重报答人家,没忘自己当初的承诺呀。
关于诚信的名人故事5个诚信,就像一颗璀璨的星星,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无尽的光辉。
古往今来,无数名人用他们的行动诠释着诚信的真谛,今天我就给大家讲讲五个关于诚信的名人故事。
**一、商鞅立木为信**在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准备变法图强。
可是,那时候老百姓都不太相信官府的话,觉得官府总是变着法子糊弄百姓。
商鞅就想了一个法子,他让人在都城的南门立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并且张贴告示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去,就赏给他十金。
”嘿,这可把大家给弄糊涂了。
老百姓们围在那儿,交头接耳。
有人就说:“这事儿太蹊跷了,搬根木头就给十金?官府不会是在开玩笑吧?”于是,好半天都没有人敢去试一试。
商鞅看到这种情况,又把赏金提高到五十金。
这时候,有一个胆大的人站了出来,他想:“不管真假,我就试一试呗,大不了就是白搬一趟。
”这个人就把木头搬到了北门。
哇塞,商鞅二话不说,真的就给了他五十金。
这一下,老百姓们可就炸开了锅了。
大家都说:“官府这次是说话算数的啊。
”商鞅呢,就趁着这个机会开始推行变法。
你看,要是商鞅没有这立木为信的举动,谁会相信他的变法能成功呢?这就好比你想让别人跟你合作做一件大事儿,你要是说话跟放屁似的,谁会愿意跟你干呀?**二、季布一诺千金**季布啊,是汉朝时候的人。
他这个人特别讲信用,只要是他答应的事情,就一定会做到。
当时啊,社会上就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你听听,这季布的信用得多值钱啊!有一次,季布得罪了汉高祖刘邦,刘邦就下令悬赏捉拿他。
季布就躲到了一个朋友家里。
这个朋友呢,叫周氏。
周氏知道季布是个好人,是个讲信用的人,就冒着危险把他藏了起来。
然后,周氏又想办法把季布打扮成奴隶的样子,卖给了一个叫朱家的人。
朱家也是个侠义之人,他猜到这个奴隶可能就是季布。
他就到洛阳去找汝阴侯夏侯婴,对夏侯婴说:“季布到底犯了什么大罪呢?皇上这么着急捉拿他。
要知道,季布可是个很有才能的人啊,而且他特别讲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