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东方传统特色的意识流

东方传统特色的意识流

东方传统特色的意识流
东方传统特色的意识流

东方传统特色的意识流

汪曾祺是集传统和现代于一身的作家,他既汲取传统文学的精粹,又积极进行现代主义小说实验,在40年代创作出一定数量的意识流小说。本文旨在探讨东方传统因素在汪曾祺意识流小说中的熔铸与重塑。论述将从对传统文化意识的继承、对传统小说创作方法的借鉴、价值评价三方面展开。

标签:汪曾祺意识流小说传统

一、对中国传统文化意识的继承

1.儒家的积极入世——隐喻紧张的政治主题

四十年代持续不断的抗日战争和内战,使得全国上下一片硝烟。从五四新文学阶段走过来的作家们自觉接受了抗日救亡的使命,他们运用各种形式表达自己对时局的认知。汪曾祺作为当时“迷惘的一代”,积极尝试意识流小说,同时认为意识流是“可以给社会主义带来一股清新气息的。”他在运用意识流的过程中,始终不肯放弃对外部真实的写照,将人物意识的细致流动冠以明朗真切的主题,这与西方意识流小说着重表现一种总体心绪是不同的。《复仇》是汪曾祺对40年代紧张的政治环境的焦虑与言说。汪曾祺用意识流的创作方法隐喻政治主题,宣扬道德说教和政治说教,这不同于西方意识流对晦涩隐秘的精神世界的专注。

2.道家的人道主义——引向美好日常的主题

中国传统老庄一派重视“人”的观念。新文化运动以来,这种哲学传统和西方思潮相融合,形成了人道主义文学精神。汪曾祺一生都在践行这一宗旨。他将小说主题锁定在底层小人物的日常生活感受上。他的意识流作品多传达所谓的怀乡情、初恋情、友情等美好的日常感情,小说呈现出了更多的乐观、理想和温情的色彩。《小学校的钟声》写“我”即将离开家乡时偶遇小学女同学,产生一系列打破时空限制的意识波动。在小说中,主人公的情感随思想活动的变化不断起伏。主人公对校工和老师的感恩、对学校生活的追怀、对故乡风物水土的热爱徐徐铺展开来。读罢小说,读者往往会心一笑,这种愉悦自足的审美情感在西方意识流小说中是不多见的。意识流在汪曾祺的笔下串联出浪漫唯美的阅读感受。这是他对意识流中国化的贡献。

二、对中国传统小说创作方法的借鉴

1.更加理性有序的意识流动

汪曾祺的意识流小说多涉及意识而非无意识。进入其意识流小说的通常是对过去的回忆、对事物的联想、对事件的沉思等。汪曾祺意识流小说中的多重意识是依赖理性组织起来的,而不是非理性地任其流淌的形式。西方意识流小说是意识的天马行空的肆意发散,作家的有序建构不甚明显。而汪曾祺的意识流小说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