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职业暴露处理经过及整改

职业暴露处理经过及整改

职业暴露处理经过及整改
职业暴露处理经过及整改

职业暴露调查处理经过

及分析整改

一、潘瑶职业暴露事件经过:

2017年1月22日下午约14时,护士**为乙肝小三阳患者***抽取术前血样后,在返回治疗室途中(此时采血针头还未处理,停留在治疗盘内),邀请护士***(主班)陪同一起去给患者***做头孢呋辛药敏试验,***误听为***是让自己去做药敏试验,过来就去接治疗盘,不慎被盘内的采血针头刺伤。***立即启动职业暴露应急预案进行紧急处理,反复挤压伤口旁端,让血液流出,流动水冲洗,然后安尔碘消毒局部,处理完毕报告护士长。

感控科接到报告核实后,于16:00向***主任汇报请示,免费为***进行乙肝五项检查,其结果五项均为阴性,经领导审批后,遵医嘱立即注射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200IU,2017年1月23日8:50去海拉尔区胜利社区卫生中心注射乙肝疫苗。

二、事件发生原因分析:

1、当事人***对职业安全教育培训不重视。

(1)2016年感控科协同护理部开展了《新入职、低年资护士培训》中讲解了《加强职业安全管理》。

(2)感控科在2016年继续教育讲座中,讲解了职业安全:医务人员不保,如何保病人?

(3)科室正规培训《职业暴露防护应急预案》一次,

晨会反复强调多次职业安全管理知识。

(4)科室组织学习《安全注射措施》,措施中要求禁止手持利器随意走动,禁止将针头等利器随手传递。

2、护士***违反无菌操作技术,接治疗盘时手触及到了治疗盘内侧。才导致盘内的采血针头刺伤自己。

3、护士***、***明知患者***是乙肝小三阳病人,采血结束应及时处理针头后,再进行其他治疗。

结论:

1、护士***违反无菌操作规程。

2、护士***、***没有认真落实《安全注射措施》

三、整改措施:

1、近半年来,我中心发生三起职业暴露事件,必须引起全体职工的高度重视。分析原因都是工作人员没有严格遵守《职业暴露的预防原则》或没有认真落实《安全注射措施》、违反无菌操作规程所致。

2、全体医务人员必须重视传染病人的消毒隔离管理,加强院、科两级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预案和措施的培训、教育和学习。着重学习《消毒隔离工作制度》《职业暴露防护应急预案》、《安全注射措施》和《病区医院感染管理管理制度》,制度告诉你应该怎样做好每项工作,措施和预案告诉你工作中应该注意什么?特殊情况发生了怎么处置?

3、为感染性(传染病)住院患者诊疗(手术)时做好职业防护,必要时必须戴防护眼镜,避免职业暴露而造成的损害。

4、重视医疗废物的管理,医生无论在什么地点、什么时

间、做何种操作,一旦使用刀和注射器等利器,使用后不要将利器传递给护士,方便时独自在利器盒上做好针头分离,手术台上利器使用完毕后,直接放在器械托架上并告知护士躲闪,避免刺伤护士,而发生职业暴露。

5、医护人员针对本科室的特点必须严格掌握无菌操作技术,必要时进行操作考核,提高医护的操作技能。

培训要求:不要走过场,不要像读报纸那样轻描淡写读读而已,主讲人要领会主题内容后进行讲解、抓重点、常提问,使全体医务人员都掌握最基本的、日常所需的感染管理知识,保证医疗安全和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感控科

二〇一七年一月二十三日

实验室工作人员职业暴露后的应急措施和处理流程

实验室工作人员职业暴露后的应急措施和处理流程 答:实验室发生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措施 1、含有各种传染病的血液、体液等溅洒于皮肤、黏膜表面应立即先用肥皂和流动的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2、含有各种传染病的血液、体液等溅入口腔、眼睛等部位,立即用清水、或生理盐水长时间彻底冲洗。 3、含有各种传染病的血液、体液的针头或玻璃刺伤皮肤时,立即在伤口周围轻轻挤压,挤出伤口附近的血液,然后用流动的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再用%碘伏、75%酒精、等消毒创面。 4、被含有各种传染病标本污染工作服、衣物时,立即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60分钟,然后冲洗干净。 5、判断暴露源性质,对特殊职业暴露特殊理: 1)、被乙肝阳性病人的血液、体液锐器刺伤→局部处理→24小时内抽血检查乙肝抗体→填写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24小时内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备案和相对科室的主管部门→寻求传染病专家指导意见→按传染病专家组意见注射乙肝免疫价球蛋白或注射乙肝疫苗,按0、1、6个月接种乙肝疫苗,三个月后抽血复查。 2)、被丙肝阳性病人的血液、体液污锐器刺伤→局部处理→24小时内抽血检查丙肝抗体→填写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24小时内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备案和相对科室的主管部门→寻求传染病专家指导意见→按传染病专家组意见执行。 3)、被确诊或可疑艾滋病阳性者职业暴露→局部处理→立即抽血→请我院及防疫站专家评估伤口暴露级别→决定是否用药→若需用药→尽量在1小时内使用→填写艾滋病职业暴露登记表→报防疫站→4周、8周、12周、6个月查艾滋病抗体。 4)、被带有梅毒阳性病人血液的锐器损伤→局部处理→24小时内抽血检查梅毒抗体→填写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24小时内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备案和相对科室的主管部门→感染管理科和我院传染病专家在职业暴露登记表上填写意见→苄星青霉素240万单位分两侧臀部肌肉注射、每周一次、共用三周,针刺伤当时、一个月、三个月抽血复查。四、发生职业暴露后,感染管理科对以上感染的医务人员资料进行保存和暴露后进行追踪检测。

HIV职业暴露后处理流程图

HIV职业暴露后处理流程图

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洗粘膜。 2.轻轻挤压伤口旁端,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受伤部位冲洗后,用75%乙醇或%碘伏进行消毒,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报告医院领导,填写报告卡,到疾控中心就诊咨询由本单位专人和/或当地疾控预防控制机构完成:暴露的级别:一级、二级、三级暴露源类型:轻度、重度和暴露源不明 在充分了解利弊的基础上,在暴露后尽快由被暴露者自愿选择按基本用药程序或强化用药程序使用预防性药物。 医疗机构应在暴露发生后抽血留底,在自愿的基础上进行HIV 本底检测,并于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个月时对艾滋病病毒抗体进行检测,对服用药物的毒性进行监控和处理,观察和记录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早期症状等;做好相关人员的咨询和心理支持。 机构对暴露情况进行登记按要求汇总上报 登记与上报随访与咨询预防性用药评估与分级马上报告专人负责严格保密报告医院领导,填写报告卡,到疾控中心就诊咨询由本单位专人和/或当地疾控预防控制机构完成:暴露的级别:一级、二级、三级暴露源类型:轻度、重度和暴露源不明机构对暴露情况进行登记按要求汇总上报医疗机构应在暴露发生后抽血留底,在自愿的基础上进行HIV本底检测,并于第4周、

第8周、第12周及6个月时对艾滋病病毒抗体进行检测,对服用药物的毒性进行监控和处理,观察和记录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早期症状等;做好相关人员的咨询和心理支持。在充分了解利弊的基础上,在暴露后尽快由被暴露者自愿选择按基本用药程序或强化用药程序使用预防性药物。

(完整word版)各种职业暴露处理流程图

乙肝职业暴露处理方法与报告流程图 锐器伤后处理流程图 医务人员被患血源性传播疾病患者使用过的锐器损伤 冲洗 消毒 填写职业暴露表并报告感染控制科 发生 HIV 暴露后的报告流程 医疗科 HIV 暴露后 报告 所在科室领导 市 CDC 填写锐器伤 登记报告表 医院感染控制科 风险评估 定期随访 预防用药

乙肝职业暴露处理方法与报告流程图

乙肝职业暴露处理方法与报告流程图 HbsAb(-) HbsAg(-) HbsAg(-) 10iu/ml 或 HbsAg(+) ①肌注 HBIG200u (24h 内 ) ②强化肌注乙肝疫苗一次 不需进一步处理 消毒 用安尔碘或 75 %乙 醇等反复消毒、包扎 科室主任、 护士长 未接种乙肝 疫苗 接种后无抗体 产生 HbsAb (-) HbsAg 定量< 10/iu/ml HbsAb(+) 或 定 量 >

医务人员暴露于丙肝污染血后 醇等反复消毒、包扎 时间、地点、污染物、伤口部位与深浅、有 无出血等 目前尚无统一预防用药标准 定期追踪肝功能、丙肝抗体 即刻、1、3、6 个月 冲洗挤压伤口刺激出血, 同时用流动水冲洗 预防用药 梅毒职业暴露处理方法与报告流程图

HIV 职业暴露处理流程图

冲洗 挤压伤口刺激出血, 同时用流动水冲洗 报告 风险评估 评估预防用药方案 一级暴露暴 露源轻度 二级暴露暴 露源轻度 暴露级别不明 暴露源级别不 明 不使用预 防性用药 一级暴露暴 露源重度 使用基本 用药方案 二级暴露暴 露源重度 强化用 药方案 三级暴露 暴露源轻 度或重度检测HIV 抗体(即刻、4、8、12 周及6个月和12 月) 用安尔碘或75 %乙醇 等反复消毒、包扎 科室主任、护 士长 报告时间、地点、污染物、名 称、伤口部位、病种 报告感染控 制科 一级二级三级 暴露暴露暴露 暴露源暴露源暴露源 轻度重度不明 暴露级别暴露源级别

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紧急处理措施及流程

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紧急处理措施及流程 ①发生职业暴露后的临时紧急处理,立即用肥皂液和流动水冲洗皮肤,生理盐水冲洗黏膜,如有伤口应在伤口旁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后,用肥皂液和流动水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②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黏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③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预防保健科和中心主任应当对其暴露的级别和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进行评估和确定。 ④对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应当进行预防性用药。 a.如疑为乙肝、丙肝暴露,应在24小时内查乙肝、丙肝抗体。 b.如疑为艾滋病病毒暴露,预防性用药方案分为基本用药程序和强化用药程序。基本用药程序为两种反转录酶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使用28天。强化用药程序是在基本用药程序的基础上,同时增加一种蛋白酶抑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使用28天。 c.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尽早开始,最好在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 d.发生一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可能不使用预防性用药;发生一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或者发生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使用基本用药程序。

e.发生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或者发生三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或者重度时,使用强化用药程序。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不明时,可能使用基本用药程序 f.在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当在暴露后的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个月时对艾滋病病毒、乙肝、丙肝等抗体进行检测,对服用药物的毒性进行监控和处理,观察和记录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早期症状等。 ⑤当事人立即向科室主任和护士长报告,对职业暴露情况进行登记及上报医院防保科。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一式三份。(所在科室、院感科、医务处或护理部) ⑥当事人被暴露后,由本科室开出相应项目检验单,抽取血样标本,经医院感控处主任签字后,送检验科检测,并将检验结果送回院感科存档,以备跟踪评估。

职业暴露标准处理流程

职业暴露标准处理流程 目的:为有效预防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因锐器刺伤等引起感染,维护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依据卫生部《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等法规,制定本程序。 一、管理组织 1、职业锐器伤的评估 接到医务人员职业锐器伤(暴露)的报告后,由感染管理科立即组织调查与评估,及时做出是否暴露、暴露级别及预防性用药的决定,HIV/AIDS职业暴露执行卫生部《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夜间及节假日期间,根据情况由组长或副组长批准先用药后评估。 2、职业暴露预防教育 有关预防制度、措施下发各科室,各科室要经常性组织防护知识的培训教育,领导小组定期检查指导。 3、指导监督伤口处理,指导监测用药情况。 二、发生职业锐器伤(暴露)后的处理措施 (一)医务人员预防职业暴露感染措施 1、接触血液、体液的操作必须戴手套,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 2、皮肤有破损的,进行接触血液、体液、的操作必须戴双层手套。 3、在血液、体液有可能溅到面部时,工作人员应戴手套、口罩、防护眼镜;血液、体液有可能大面积飞溅或身体可能被污染时(如手

术), 加穿防渗隔离衣或围裙。 4、操作时,特别注意防止被锐器刺伤。 注:体液包括羊水、心包液、胸腔液、腹腔液、脑脊液、滑液、阴道分泌物等。 (二)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 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如有伤口,应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冲洗;应从伤口旁端轻轻挤压,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伤口冲洗后,应当用75%的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4、对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进行随访和咨询。 (三)艾滋病职业暴露的分级 一级暴露:发生以下情形,确定为一级暴露。 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黏膜,暴露量小且时间较短。 二级暴露:发生以下情形,确定为二级暴露。 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黏膜,暴露量大且时间较长;或者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者针刺伤。 三级暴露:发生以下情形,确定为三级暴露。

职业暴露后应遵循的处理原则

职业暴露后应遵循的处理原则 1、及时局部处理 2、报告与记录 3、及时风险评估 4、预防性治疗 5、提供咨询与定期随访监测 6、资料整理上报与总结 锐器伤后处理流程图 医务人员被患血源性传播疾病患者使用过的锐器 预防用药 定期追踪

一、局部处理 清洗:及时挤压伤口周围刺激出血,在流动水下清洗伤口5分钟;皮肤粘膜的暴露以流动水或生理盐水冲洗。(眼睛受到血液喷溅,用生理盐水冲)。 消毒:用消毒液,进行伤口消毒(75%酒精、0.5% 碘酊)。 二、报告与记录 发生职业暴露 填写职业暴 露登记表

报告记录内容 1、暴露人个人资料 2、时间、地点、经过 3、暴露方式与经过 4、部位、伤口类型(深浅、大小、有无出血) 5、污染物名称(血、体液、培养液等) 6、损伤器具类型 7、患者病种(乙肝、丙肝、HIV)和含有病毒的情况、是否正接受治疗,何种药物治疗8、处理方法及处理经过,是否实施预防性用药、首次用药时间、药物毒副作用及用药的依从性情况; 三、HIV职业暴露后的风险评估 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 工作指导原则(试行) 医务人员发生HIV职业暴露后,风险评估的步骤: 1、暴露程度分级:根据暴露类型、损伤程度、暴露量、暴露时间、部位等分三级; 2、暴露源分级:病毒载量水平分为轻度、

重度和暴露源不明三种类型。 3、确定是否实施预防性用药方案。 四、血源性职业暴露后预防性治疗暴露后如需预防性治疗愈早愈好

2、暴露于HCV ※ 目前尚无统一预防用药标准。 ※ 有专家建议:可酌情应用干扰素+利巴韦林联合治疗。 3、暴露于梅毒 可预防性注射长效青霉素240万U/次,每周1次,连续2~3周。暴露后三个月追踪TP 梅毒初筛试验(UCR ) [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 )] 梅毒确诊试验(TPPA ) 医务人员

员工职业暴露损害的紧急处理程序和措施。备课讲稿

医务人员医院感染职业暴露防护措处理程序 一、预防措施 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损伤性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4、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5、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二、处理流程

1、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实施以下局部处理措施:(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2、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及时到医院感染管理科填写锐器伤登记表,并根据有关规定做好相关的化验检查及疫苗接种。 3、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在上级医院及专家的指导下,应当对其暴露的级别的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进行评估和确定,并做出相应处置。 锐器伤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意外职业暴露报告卡 姓名:性别:年龄:科室: 联系电话: 职业:医生护士护理员保洁员检验人员其他人员

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

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 总则 第一条 为做好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保障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确保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成立职业暴露后应急管理小组,并制定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流程。 第二条 本预案适用于医院卫技人员在各种传染病诊疗过程中的发生的一切意外情况。医院常见的传染病有:艾滋病病毒(AIDS)、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 第三条 本预案所称职业暴露是指工作人员在医院工作中意外被可疑传染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粘膜,或者被含有病人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的情况。 此处所谓可疑传染病病人是指能通过血液、体液接触传播的病人,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通常主要是针对艾滋病、梅毒、肝炎等疾病造成的职业暴露。 第四条 工作原则为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制度规范,管理到位;主动监测,反应迅速;积极处理,措施果断;机制通畅,遏制危害。 第五条 医院设立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微传染病职业暴露后的各项工作,医务科负责医院职业接触的日常工作,医院各部门密切配合协助院感科做好应急诊疗工作。 组织机构及职能 (一)、医院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胡青山 成员:于学山、闫学平、李辉、吴冬薇、王晶晶、郑玉岭 (一)根据科室特点,制定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和操作规程。(二)相关部门组织培训,正确掌握预防和控制传染病职业暴露的防护技术。(三)为科室

可能暴露的员工提供合格的防护物品和安全技术设备。 (四)对职业暴露人员做好经常性监督和评估,评估设备的安全性能和人员安全操作情况。 (五)建立规范的暴露事件报告制度,建立健康监督制度,对每一次意外暴露情况做详细记录。 (六)为职业暴露人员提供职业暴露预防和发生职业暴露后如何处理的技术支持和咨询。 (二)、医务科: (1)发生职业接触后立即组织人员及时查找原因,制定防护方案。 (2)接到职业暴露报告后,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评估、早服药、定期随访”的原则,进行暴露者和被暴露者的检测确认工作。 (3)院感科接到感染确认报告后,负责情况的上报和治疗药品的领取和发放。 (4)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做出初步的危险性评估,指导被暴露者进行伤口消毒处理。(5)收集暴露者和被暴露者的基本资料和标本结果,做好登记,便于调查分析,随访复查。 (6)做好被暴露者的心理辅导工作,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接种疫苗,预防性服药等,并负责与上级疾控中心取得联系,得到技术指导。 (7)做好被暴露者的跟踪随访,及时安排定期复查,情况严重者,送上级相关医疗机构检查治疗。 (8)加强对所有人员的院感知识培训和教育。 (9)督导临床科室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规范操作治疗,避免医院感染和职业暴露。 (三)、临床科室: (1)负责发生职业暴露后的临时紧急处理。 (2)获取暴露源(病人)的病情资料,如暴露源情况不明,设法动员病人给予配合,做相应的检测,并将检测结果或病情资料报送医院防保科,以备对照评估。 (3)要求当事人立即向科室主任和护士长报告,并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一式两份。(所在科室、医务科或护理部) (4)当事人被暴露后,由科室开出相应项目检验单,抽取血样标本,经医院院感科主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措施和紧急处理流程

医院感染职业暴露防护措施 一、预防措施 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损伤性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4、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5、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状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 沈北维康医院院感部

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处理流程 1、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实施以下局部处理措施: (1 )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 )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 )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2、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及时到医院感染部报告并填写锐器伤登记表,保证在24小时内并根据有关规定做好相关的化验检查及疫苗接种。 3、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在上级医院及专家的指导下,应当对其暴露的级别的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进行评估 沈北维康医院院感部

(推荐)职业暴露后的处理与预防控制措施

职业暴露后的处理与预防控制措施 1、皮肤、粘膜暴露的局部处理 发生皮肤、粘膜暴露和眼睛沾染暴露时,暴露者应立即在现场实施局部处理,其基本方法: (1)手和其他部位皮肤,先用流动水、除菌皂液清洗,采用含有效率碘5000mg/L(0.5%)碘伏擦拭,作用3-5分钟,或用乙醇、然后用水冲洗,也可用氧化水冲洗消毒。 (2)口腔和咽部粘膜,可用有效碘500mg/L碘伏液或1%过氧化氢液含嗽消毒,或反复硼酸溶液等嗽口,以0.5%的碘伏进行局部涂抹。 (3)眼睛部位粘膜的沾染,可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直至冲洗干净。 2、损伤性血源性传播病原体暴露的局部处理 局部损伤后,立即在伤口旁侧端(周围)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被污染血液,禁止进行遮盖伤口的局部垂直挤压,以免污染血液回流进入人体。使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之后,使用0.5%碘伏或75%乙醇溶液、双氧水等进行浸泡或擦拭消毒,并包扎伤口。 3 、损伤性血源性传播病原体暴露的综合处理 (1)对发生损伤性经血源传播病原体的暴发者,在进行现场局部处理后,应根据病原体的种类,尽快采取预防性治疗或进行免疫预防接种。

(2)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损伤性暴露:判断源HBv抗原指标阳性,至少HBsAg为阳性,暴露者应在24h内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1支(400u)。HBV易感者,即未接种过疫苗者和(或)乙肝病毒抗体(抗-HBs)阴性者,接种过疫苗但始终没有产生抗体或抗体效价已下降至很低者,尽快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即暴露后首次10u g,暴露后第1、6个月各注射5ug,并定期进行血淸乙肝标志物检测.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损害的紧急处理程序和措施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损害的紧急处理 程序和措施 一、预防措施 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损伤性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 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4、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 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5、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

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二、处理流程 1 、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实施以下局部处理措施: (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4)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及时到医院感染管理科填写锐器伤登记表,并根据有关规定做好相关的化验检查及疫苗接种。 2、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在上级医院及专家的指导下,应当对其暴露的级别的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进行评估和确定,并做出相应处置。

职业暴露管理流程图及说明教学内容

职业暴露管理流程图 及说明

湘雅医院研究生职业暴露管理流程

本院研究生职业暴露管理流程相关说明 1. 局部伤口紧急处理: ①发生皮肤及粘膜暴露,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反复冲洗; ②溅入口腔、眼睛暴露等部位,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粘膜; ③利器刺伤或割伤,在伤口旁从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伤口,尽可能 挤出损伤的血液,再用肥皂水、大量流动清水反复冲洗伤口,冲洗后用 0.5%碘伏、75%的酒精消毒伤口,必要时进行包扎。 2、保留暴露源、请旁证人证明、准备相关资料 ①职业暴露后请妥善保留暴露源(如注射针头、手术刀片等),不要将 暴露源丢弃、毁坏; ②暴露现场需有1-2名旁证人,如现场无证人,在第一时间内请科室医 生或护士长为其作证明人; ③查看暴露源的诊断及相关的检验结果,复印暴露源病案首页和相关的 检验结果各1份。 3、就诊须知: 请在24小时内携带与暴露源相关的检验结果去医院感染控制中心(新医疗区七楼)诊治并请医生(副教授级别以上)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由院感中心提供)的第五条评估栏目内容。《职业暴露登记表》填写完整后将原件交研究生部,复印件交院感中心留存。 4、相关血液检测、紧急预防处理 相关血液检测和紧急预防处理均按医院门诊流程进行,请保留门诊各项费用发生的发票以便作报销凭证。 5、交研究生部报告书写要求:

请详细说明职业暴露的时间、地点、经过,有1-2名旁证人签名,导师、暴露发生所在科室主任签字及加盖科室公章。 6、报销费用所需材料 ①损伤报告,报告上附旁证人亲笔签名并加盖科室公章; ②暴露源原始病历或住院病历首页和相关的检验结果各1份; ③发票、清单原件; ④身份证及学生证正反两面复印件; ⑤本次申报费用的就医病历本复印件。

职业暴露相关应急预案及处置流程

职业暴露应急处置流程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预案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类职业暴露。为保护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与身体健康,有效预防和控制因职业暴露而引发的传染性疾病,切实落实职业暴露处置措施,降低职业暴露的危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感染管理办法》、《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指导原则》等的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成立由分管院长任组长,总院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北城医院分管院长及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和部分专家组成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处理工作的组织和协调。 二、医务人员的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在工作中预防被艾滋病或其他传染病病原体感染应当遵循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

的病原物质,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一)医务人员进行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操作时要求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应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二)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三)医务人员手部发生破损,在进行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护理操作时必须带手套,必要时戴双层手套。 (四)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存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五)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以防刺伤。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避免用手直接接触针头、刀片等锐器。 三、发生职业暴露的处理措施 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应当立即实施以下局部处理措施: (一)脱离污染环境,用肥皂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 (二)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轻轻挤压,尽可能使损伤处的血液流出,再用肥皂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者安尔碘等进行消毒,并用防水敷料覆盖;被损伤的黏膜,应当反复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职业暴露处理方案

职业暴露处理方案 一、总则 (一)为了最大限度降低医院工作人员在医疗及其相关工作中意外暴露于感染性病原体后造成的伤害,保障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卫生部《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医院感染控制指导原则》、《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4年版)》、《狂犬病暴露后处置工作规范(试行)》、《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操作指南(2007)》、《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更新版(2011)》、《中国丙型肝炎医院感染防控指南》以及国家和卫生部发布的有关法规和规范,制定本方案。 (二)本方案所称职业暴露指易感工作人员在未实施相应有效的预防措施的情况下接触传染源。工作人员经血液传播病原体职业暴露指:1.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被污染或可疑污染HIV、HBV、HCV、梅毒等经血液传播病原体的锐器所刺伤。2.工作人员的粘膜、非完整皮肤在工作中接触HIV、HBV、HCV、梅毒等经血液传播病原体感染病人的体液、血液或病毒提取物。狂犬病暴露指被狂犬、疑似狂犬或狂犬病宿主动物抓伤、咬伤、舔舐皮肤或粘膜破损处。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者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 (三)在医院范围内工作、活动的所有工作人员应当遵循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及其污染的物品、非完整皮肤和粘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工作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四)职业暴露事件发生后,医院主管院长、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医务部门、护理部门、发生职业暴露的科室或部门负责人、感染性疾病科、

如何预防职业暴露及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

如何预防职业暴露及职业暴露后的处理 一、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特别是在为乙肝、丙肝、HIV阳性患者进行诊疗、护理时,要防止职业暴露。 1、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操作要戴手套。操作完毕,摘掉手套后立即洗手。 2、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面部时,要戴手套、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操作人员的身体时,还要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3、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护理操作时,要带双层手套。 4、在进行侵袭性操作时,要保证操作的空间宽敞、光线充足,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5、使用后的锐器要直接放入奈刺、防渗漏的利器盒内,不要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以防刺伤。 二、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 (一)体表接触污染的血液及体液 1、迅速脱去被污染的衣物。 2、用流动水冲洗被污染的部位,用肥皂或消毒液冲洗消毒。 3、更换清洁衣物。 (二)锐器刺伤 1、保持镇静。

2、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3、如有伤口,要在伤口旁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按压。 4、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尽快用安多福(PVP-I,即聚乙烯吡咯烷酮碘,又称聚维酮碘)消毒,包扎伤口。 5、被乙肝、丙肝病毒污染锐器刺伤时,应在24小时内抽血化验乙肝、丙肝抗体,同时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按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 6、被HIV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在24小时内抽血化验艾滋病病毒抗体,在暴露后的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个月时检测艾滋病病毒抗体。 7、根据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对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人员实施预防性用药(预防性用药分为基本用药和强化用药。基本用药为两种逆转录酶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使用28天。强化用药是在基本用药的基础上,同时增加一种蛋白酶抑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使用28天。) 8、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尽早开始,最好在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 9、在护理部、院感科进行登记、上报、随访。

职业暴露的预防及处理流程

职业暴露的预防及处理流程 、职业暴露定义: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临床诊疗、护理 及科学实验等职业活动过程中被物理、化学或生物等有害因素影响,直接或间接地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的情况。 二、暴露人群:对95 名职业暴露的医护人员进行监测,对其职业暴露物品、暴露过程、处理、随访等进行分析。结果职业暴露发生率:护士54.7% ,医生23.2% ,实习生12.6% ,工人9.5% 。 三、暴露原因: 1. 操作者刺伤自己48.4% , 2. 被血液或体液暴露粘膜或皮肤28.4% , 3. 配合或被其他操作者刺伤11.6% , 4. 收集或处置医疗废物8.4% , 5. 病人燥动引起4.2% 四、职业暴露的预防原则: 1. 提高乙肝疫苗的接种率 2. 执行安全操作 3. 使用安全锐器 4. 实施标准预防 五、标准预防(standard precaution)

(一)定义:认为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 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凡接触上述物质者均必须采取防护措施,不论是否具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 (二)特点:1.强调双向防护,即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护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护人员传至病人; 2.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3 .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飞沫隔离。 (三)标准预防操作原则: 1. 标准预防针对所有为患者实施诊断、治疗、护理等操作的全过程。不论患者是否确诊或可疑感染传染病,都要采取标准预防。 2. 标准预防技术包括洗手、戴手套、穿隔离衣、戴防护眼镜、面罩、医疗废物及尖锐物品的处理等基本措施。 (四)标准预防技术: 1、手卫生(洗手与卫生手消毒) (1)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应遵循以下原则: a.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b.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后处理流程详解

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后处理流程详解(HBV、HCV、TP、HIV 在工作中,如果被针扎或接触到疑似感染者血液,该如何处理?来看看详细的乙肝、丙肝、梅毒、HIV职业暴露后的应付方式。 ? 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后如何处理? ? 1、发生职业暴露后,尽快落实紧急处理措施,并在30 分钟内向护士长报告,护士长在2 小时内上报预防保健科,暴露源为HIV阳性或疑似病人,应当在暴露发生后1 小时内上报。 2、向上级部门报告的内容,包括损伤时间、地点、被何物损伤、伤口多大多深、现场处理措施、医疗处理措施、处理记录、用药记录。 3、进行职业暴露后登记,要求当事人立即向科室主任和护士长报告,并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一式三份。(所在科室、院感科、医务科或护理部)。 4、检验科接到相应项目检验单后进行急查,迅速报告检验结果,并注意保存样本和资料。 乙肝职业暴露 1、挤压与消毒 发现暴露后,不要惊慌,应该立即从伤口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尽量挤出血液,同时用流动清水冲洗伤口,并用0.5%碘伏消毒伤口,然后用防水敷料包扎。如果是黏膜暴露,就用大量生理盐水对局部进行反复冲洗。 2、抽血检查 初步处理之后要抽血做乙肝的相关检查:HBVDNA、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和肝功能,酌情在3 个月和6 个月内复查。 3、特殊处理 ?已知暴露者HbsAg阳性或抗HBs阳性,则可不予特殊处理,如抗HBs滴度低(<10IU/mI),需加强乙肝疫苗1次(5ug)。

?已知暴露者HbsAg和抗HBs均阴性,尽快给暴露者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U和乙肝疫苗,乙肝疫苗接种期间按第0—1—2—12月执行,并分别在暴露后即刻、4周、8周、12周检测乙肝两对半,发现异常情况尽快报告预防保健科。 ?不明确暴露者HbsAg阳性或抗HBs是否阳性,立即抽血检验核心HbsAg和抗原HBs,并尽快给暴露者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U,并根据检验结果参照上述原则进行下一步处理。 丙肝职业暴露 1、挤压与消毒 2、抽血检查及处理 ?如明确暴露源(患者)为HCV感染者(抗-HCV阳性、HCV-RNA阳性),建议暴露后医务人员立即进行抗-HCV检测,留取抗-HCV本底资料; ?若此时医务人员抗-HCV阳性者应进一步检测HCV-RNA,HCV-RNA阳性者建议进行干扰素+利巴韦林的标准抗病毒治疗; ?若此时医务人员抗-HCV阴性,者于暴露后12周再次检测抗-HCV,抗-HCV阳性者进一步检测HCV-RNA,HCV-RNA阳性者建议进行干扰素抗病毒治疗;HCV RNA 阴性者于暴露后24周监测抗-HCV和ALT,并进行跟踪管理。 梅毒职业暴露 1、挤压与消毒 暴露的黏膜应用大量的水冲洗,包括眼结膜。如果有刺伤的伤口,暴露发生后,应立即在伤口旁边进行挤压,挤压应从近心端往远心端;然后用流动水冲洗暴露的伤口或非完整的皮肤,然后用消毒剂(碘伏或酒精)对伤口进行消毒。 2、抽血检查及处理 ?若暴露源(患者)RPR (或VDRL) 呈现阳性,应加做TPHA 确认,若仍为阳性,被扎针者应尽早接受青霉素药物治疗,愈早治疗,感染梅毒的机率愈低。推荐长效青霉素240万单位,每周一次,每侧臀部注射120万单位/次,连续注射两周。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等。停药后1个月、3个月进行梅毒抗体检测。 ?若患者TPHA 为阴性,被扎针者仍须定期追踪。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紧急处理

医务人员医院感染职业暴露防护措施 一、预防措施 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与护理损伤性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与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4、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5、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二、处理流程 1、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实施以下局部处理措施: (1) 用肥皂液与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 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与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 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2、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及时到医院感染管理科填写锐器伤登记表,并根据有关规定做好相关的化验检查及疫苗接种。 3、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在上级医院及专家的指导下,应当对其暴露的级别的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进行评估与确定,并做出相应处置。 锐器伤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意外职业暴露报告卡 姓名: 性别: 年龄: 科室: 联系电话: 职业: 医生护士护理员保洁员检验人员其她人员 其她既往传染病史: 免疫情况:疫苗注射就是( )否( ),种类( ) 暴露时间: 年月日( 时分——时分) 暴露地点: 治疗室病房其它( ) 暴露方式: 锐器伤(损伤程度:轻、中、重) 破损皮肤或粘膜接触刺伤器具: 针头缝合针刀片剪刀玻璃其她

职业暴露处理流程图

职业暴露处理流程图 判断职业暴露的性质 1、抗-HIV阳性→请专家评估伤口暴露级别→决定是否用药→若需用药,尽量在1小时内服用→填写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报所在地区疾病控制部门。 2、被HBV阳性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在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阴性者皮下注射乙肝疫苗10μg、5μg、5μg(按0、1、6月间隔) HIV暴露后的预防治疗 治疗前必须先进行暴露的危险性评估,以决定是否进行HIV暴露后的预防治疗及治疗方案。采取预防治疗的时间越早越好,最迟不能超过72小时,需连续治疗28天,服药过程中注意监测有无副作用,并在暴露后当时及一个月、三个月时检测HIV。 职业暴露处理原则:

(1)及时处理原则。意外暴露一旦发生,应尽快对暴露部位就近冲洗和消毒,服用抗病毒药物,服药时机是越快越好,一般在1小时内服药的预防性效果较好; (2)报告原则。报告是为了部门和单位领导了解和分析意外发生原因和后果,以便于对当事人提供医疗和心理支持,并在发生暴露感染HIV情况下,对个人、家庭生活予以救助和提供必要的社会保障; (3)保密原则。由于HIV感染者可能面临来自各方的歧视和压力,因此,意外暴露发生后,当事人最好只向部门主管和单位主要领导报告,有关知情者应为当事人严格保密,特别是已造成暴露感染的情况下,任何人向外界和无关人员泄露当事人的感染情况; (4)知情同意的原则。目前使用的预防性抗病毒药物均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且预防效果不是绝对的,只能降低意外暴露后感染HIV的发生率。因此,抗病毒药物预防性治疗前应告知当事人有关利益和风险,在其知情同意后使用。 感一科 预防职业暴露的措施有哪些,发生职业暴露后如何处置 医院预防处理措施 为维护医务人员及其他部门有关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预防在工作中发生经血传播疾病如:梅毒、、、,尤其是艾滋病等感染,一旦发生后最大限度的避免或减少经血传播疾病的,特制定具体预防处理方案. 一、职业暴露 1. 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以及有关工作人员,在从事医疗防治工作及相关工 作的过程中意外被经血传播疾病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者被含有经血传播疾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艾滋病的情况. 2. 数据分析表明:执行严格的安全操作及防护措施,医护及检验等人员的职

4.9.3.1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处理流程、完整登记处置、随访

沭阳xx医院 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 总则 第一条 为做好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保障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确保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成立职业暴露后应急管理小组,并制定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流程。 第二条 本预案适用于医院卫技人员在各种传染病诊疗过程中的发生的一切意外情况。医院常见的传染病有:艾滋病病毒(AIDS)、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 第三条 本预案所称职业暴露是指工作人员在医院工作中意外被可疑传染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粘膜,或者被含有病人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的情况。 此处所谓可疑传染病病人是指能通过血液、体液接触传播的病人,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通常主要是针对艾滋病、梅毒、肝炎等疾病造成的职业暴露。 第四条 工作原则为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制度规范,管理到位;主动监测,反应迅速;积极处理,措施果断;机制通畅,遏制危害。 第五条 医院设立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微传染病职业暴露后的各项工作,院感科和防保科负责医院职业接触的日常工作,医院各部门密切配合协助院感科做好应急诊疗工作。 组织机构及职能 (一)、医院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主管副院长

成员:院感科主任、护理部主任、医务科主任、 检验科主任、各临床科室主任、麻醉科主任 (一)根据科室特点,制定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和操作规程。(二)相关部门组织培训,正确掌握预防和控制传染病职业暴露的防护技术。(三)为科室可能暴露的员工提供合格的防护物品和安全技术设备。 (四)对职业暴露人员做好经常性监督和评估,评估设备的安全性能和人员安全操作情况。 (五)建立规范的暴露事件报告制度,建立健康监督制度,对每一次意外暴露情况做详细记录。 (六)为职业暴露人员提供职业暴露预防和发生职业暴露后如何处理的技术支持和咨询。 (二)、院感科及预防保健科: (1)发生职业接触后立即组织人员及时查找原因,制定防护方案。 (2)接到职业暴露报告后,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评估、早服药、定期随访”的原则,进行暴露者和被暴露者的检测确认工作。 (3)院感科接到感染确认报告后,负责情况的上报和治疗药品的领取和发放。(4)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做出初步的危险性评估,指导被暴露者进行伤口消毒处理。 (5)收集暴露者和被暴露者的基本资料和标本结果,做好登记,便于调查分析,随访复查。 (6)做好被暴露者的心理辅导工作,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接种疫苗,预防性服药等,并负责与上级疾控中心取得联系,得到技术指导。 (7)做好被暴露者的跟踪随访,及时安排定期复查,情况严重者,送上级相关医疗机构检查治疗。 (8)加强对所有人员的院感知识培训和教育。 (9)督导临床科室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规范操作治疗,避免医院感染和职业暴露。 (三)、临床科室: (1)负责发生职业暴露后的临时紧急处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