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薄层色谱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薄层色谱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薄层色谱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薄层色谱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1. 前言 (2)

1.1 抗菌中药研究的现状 (2)

1.2 细菌生物被膜模型概述 (3)

1.3 中药香薷的研究进展 (3)

1.3.1香薷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5)

1.3.2香薷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8)

1.3.3 香薷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9)

1.3.4 香薷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5 香薷在中药临床上的应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香薷的抗菌活性成分的研究.............................. 错误!未定义书签。2.1 仪器与材料 ........................................................ 错误!未定义书签。2.2 实验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1 有效部位的提取与确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2化合物的分离.....................................................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3化合物的结构解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结果与讨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1有效部位的提取与确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2化合物分离与结构表征.........................................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小结与讨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5.致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薄层色谱在药物分析中得应用

薄层色谱( Thin Layer Chromatograp hy,TLC) 在药物、尤其在植物药成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面早已有了非常广泛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新材料的应用,使其得到了很大发展,出现了许多新技术,如高效薄层色谱、假相薄层色谱、反相薄层色谱、微乳薄层色谱在中药药物分析中已有一定的应用。TLC 在规范化、仪器化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大批量样品及某些特殊样品的快速分析中,显示了分析容量大、可采用特征专属的显色剂以及极低的溶剂消耗等优势。近年来TLC 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合物的分析鉴定、植物药有效部位的分离精制、有机合成、结构分析、生物测定等,尤其在研究开发植物药有效部位和中成药质量控制中,是用于定性、定量分析的最简便的科学方法。但TLC亦有其缺陷,其色谱结果易受铺板质量、点样技术、展开剂配制、层析环境中展开剂的饱和度、环境温湿度等因素的影响,有时难于重复;显色又受均匀性、灵敏度、稳定性等影响,这均使测定结果偏差较大[1]。最近几年围绕着测定过程的标准化和自动化,薄层色谱技术有了全新的发展,扩大了TLC技术在中药药物定性定量分析中的应用。

1.薄层色谱法概述

1.1 定义薄层色谱法(TLC)系将适宜的固定相涂布于玻璃板! 塑料或铝基片上, 成一均匀薄层。待点样,展开后, 根据比移值(Rf) 与适宜的对照物按同法所得的色谱图的比移值(Rf ) 作对比,用以进行药品的鉴别、杂质检查或含量测定

的方法。

1.2 原理薄层色谱法是一种吸附薄层色谱分离法,它利用各成分对同一吸附剂吸附能力不同,使在移动相(溶剂) 流过固定相(吸附剂) 的过程中,连续的产生吸附、解吸附、再吸附、再解吸附, 从而达到各成分的互相分离的目的。

1.3 特点薄层色谱法是快速分离和定性分析少量物质的一种很重要的实验技术,也用于跟踪反应进程,它可以同时分离多个样品,分析成本低,对样品预处理要求低,对固相、展开剂的选择自由度大,适用于含有不易从分离介质脱附或含有悬浮微粒或需要色谱后衍生化处理的样品分析。TLC 法是一种快速、灵敏、高效地分离微量物质的方法,是最简单的色谱技术之一,具有操作方便,设备简单,分离效率高,专属性好,分析速度快,色谱参数易调整等特点,在药物分析中应用较为广泛。

1.4 定量检测方法

1.4.1 吸收测定法对在可见及紫外光区有吸收的化合物可用钨灯和氖灯在20-800nm 范围进行透射和反射吸收法测定。

1.4.2 荧光测定法化合物本身或者经过色谱前和色谱后衍生化生成对紫外有吸收并能放出更长波长的化合物适用荧光法测量, 荧光法灵敏度高。

1.4.3 荧光淬灭法本身无色、又无特征紫外吸收或荧光,并且不易衍生的化合物可采用荧光淬灭法测量,使用含有荧光剂的薄层板 [2]。

2.TLC在药物分析方面的应用

2.1 中药材的鉴别用薄层色谱进行指证性鉴别,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制备试药生药-共性化合物-共性特征(指示性的) 薄层色谱个性化合物个性特征(Rf值、颜色)薄层色谱为生药提供了一个可信的“身份”,它可以提供分子水平上的鉴别作用,从而确定是不是认定的生药,是不是道地的生药,是不是已失效的生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 版一部规定,人参和西洋参的鉴别必须使用薄层色谱法。取人参及西洋参粉末各19,制成供试品溶液;另取它们的对照药材19,同法制成对照药材试液,再取人参单体皂普Rbl 、Re、Rgl、Rf 和拟人参皂昔Fll 制成对照品溶液,于同一硅胶G 薄层板上进行色谱层析,规定供试品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及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在日光及紫外光(365nm) 下,分别显相同颜色的斑点或荧光斑点。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人参

分子特征是人参皂营单体,其伪品异类不具备这种分子个性特征, 而且同属不同种的人参和西洋参分子特征亦不同,人参特含皂普Rf,而西洋参则特含拟人参皂昔Fl l 。这在某种程度上给我们规定了人参特征谱系。这种分子的不同、谱系的不同,就区别了药材的异同[3]。黄玉清[4]采用TLC 鉴别牡丹皮及其伪品芍药根皮,取牡丹皮、芍药根皮粉各1g,用乙醚提取后挥发,残渣加丙酮溶解,作为供试液;另取丹皮酚、芍药苷分别加丙酮溶解制成对照液,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 板上, 以环己烷- 乙酸乙酯( 3:1) 为展开剂。展开后,晾干,喷以2%三氯化铁乙醇溶液,牡丹皮供试液与丹皮酚对照液位置上显相同的紫色斑点,芍药根皮供试液与芍药苷对照液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蓝色斑点。

在中成药及其复方制剂方面,赵志军等[5]建立了益康胶囊的T LC 鉴别方法,对方中组成药物人参、黄芪、何首乌、丹参及甲基橙皮苷进行鉴别。结果,斑点清晰,分离效果好,专属性强,阳性对照无干扰。金阳[6]研究破壁灵芝孢子粉胶囊的TLC 鉴别方法, 通过对集中提取及展开系统的比较,对破壁灵芝孢子粉的鉴别选择GF254 板,用石油醚( 60℃~ 90℃) - 甲酸乙酯- 甲酸( 15:5:1) 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结果,鉴别效果好,能很好地把破壁灵芝孢子粉和灵芝区别开来。

2.2 植物药成分的鉴别 TLC 法在植物药成分鉴别方面的应用已极为广泛。印度M. S. 大学的Murthy 等[7]在2008 年首次报道了关于莕菜属植物Nymp hoides macrospermum Vasudevan 中桦木酸( betulinic acid) 的TLC检测方法,该方法将2.

5 g N. macrospermum 根粗粉用25 mL 甲醇溶液水浴加热回流提取30 min,同法提取4 次后合并提取液,滤过、离心后制成一定浓度的甲醇溶液。将该样品溶液与桦木酸甲醇对照液同时在TLC 硅胶G60 F254 预制板上点样,用环己烷2醋酸乙酯2冰醋酸(7 ∶3 ∶0. 03) 溶剂系统展开, 30 min 后取出吹干,用茴香醛2硫酸溶剂喷淋, 110 ℃加热3 min 显色,斑点在紫外2可见光下检视,结果显示分离效果良好,Rf = 0. 60。该方法在桦木酸的检测方面以快速、简便、准确的特点优于其他方法。

新德里生物技术研究所的Ram 等[8]在对多种药用植物的研究中建立了一种甲羟戊酸(mevalonicacid) 的快速TLC 检测方法,实验对象包括黄花蒿Artemisi a annua L.、补骨脂Psoralia corylifolia L . 、长春花Vinca rosea L . 、催眠睡茄Withani asomnifera (L .) Dunal 、黄叶假杜鹃Barleria prionitis L . 等药用植物的

叶,方法采用硅胶G60 F254预制板,展开系统选用苯2丙酮(3:2) ,先将薄层板在甲醇中浸泡1 h 去除杂质,干燥后备用。粉碎的植物叶片用色谱纯醋酸乙酯提取,与对照品醋酸乙酯溶液同时点样展开,室温30 ℃,相对湿度55 %,衍生试剂为0. 05 mL/ mL 茴香醛醋酸溶液-乙醇-97 %硫酸(10:85:5) ,110 ℃下加热5 min 显色。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布达佩斯的Ligor 等[9]研究了多种茶叶中活性物质黄酮类的TLC 检测方法,提出将经典液相萃取提取方法(LE) 和超临界液体萃取法(SFE) 作比较,并用TLC 法检测在不同提取方法下活性成分的量。

2.3 化学药品及复方制剂

近年来TLC 法以其快速、简便、准确的特点,在化学药物成分的研究中仍有很多应用。波兰J agiellonian 大学的Starek 等[10]利用TLC 法对抗炎药吡罗昔康的

多种剂型及其降解产物进行了研究测定,其中,胶囊和注射剂用丙酮溶解,片剂在0. 5 mol/ L的盐酸溶液中水浴加热至60 ℃,再制成丙酮溶液。该方法的展

开系统为醋酸乙酯-甲苯-氨基丁烷(2 :2:1),紫外吸收法测定检测波长360nm。研究结果表明,吡罗昔康的稳定性良好,不易降解,且在碱性环境下比酸性环境更稳定,其降解产物为嘧啶-2-胺和2-甲基-2 ,3-二氢-4 H-1 ,2-苯并噻唑-1 ,1 ,4-三酮。该方法稳定可靠,快速准确,可用于该类药物的分析鉴定。

波兰J agiellonian 大学的Ekiert 等[11]用TLC测定唑类抗真菌剂,这是抗真菌唑类药物成分检测的新方法,目前鲜有报道。该实验对酮康唑、联苯苄唑、氟康唑和伊曲康唑4 种抗真菌剂进行了测定,前3 种用甲醇溶解定量,伊曲康唑用氯仿溶解,并制成甲醇溶液。经选择TLC 板用硅胶60F254 荧光板,展开系统选用正己烷-醋酸乙酯-甲醇-水-冰醋酸 (42:40:15:2:1),UV检测波长260nm。该法准确简便,专属性强,可作为抗菌素类药物TLC 法研究的参考。

药品的亲脂性是指某分子或分子的一部分对类脂环境的亲和性,有机化合物的亲脂性可以影响它们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所以药品的亲脂性研究对于药品的生物利用度的预测有着重要意义。传统的亲脂性研究是用液-液分配的方法测定,比较费时繁琐,反相TLC 法亲脂性研究方法的引入解决了这一问题。Hamryt [12]等用RP2TLC 方法研究了12 个精神类药物的亲脂性。选用Merck C18 硅胶F254HPTLC 薄层板(10 cm ×10 cm),考察了多种流动相组合,结果表明最好的流动相为:甲醇-水-0. 01 mol/L SDS-10%醋酸盐缓冲液(pH

4.75) 、醇-水-1 %氨水、乙腈-水-1%氨水和二氧六环-水-1%氨水;而Cserely[13]

等用相对于反相TLC 板便宜的石蜡油涂层的硅胶板研究了12 种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 的亲脂性,其薄层板的制备方法为: TLC 硅胶板用10%石蜡的正己烷溶液连续展开18 h ,以石蜡油饱和TLC 硅胶颗粒涂层,板经干燥后在48 h 内使用,流动相则选择不同比例的乙腈-水-氢氧化铵溶液,用样品的Rf 值计算相应的亲脂性。

2.4 药品杂质检验有关物质检查通常采用色谱法,可根据有关物质的性质选用专属性好,灵敏度高的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HPLC ) 及气相色谱(GC ) 法。薄层色谱法设备简单,操作简便,但因影响重现性和精密度的因素较多,可用作一般有关物质检查。采用反相薄层色谱法,建立了阿德福韦酷有关物质检查法。以反相高效F254 薄层板 (HPTLC RP18 F254) 为吸附剂,以甲醇一水(3 :1)为展开剂,在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阿德福韦醋与其有关物质的分离状况良好,检测灵敏度高,最小检测限为0.1微克。采用薄层色谱法,建立了雌三醇栓中有关物质的检查方法,以硅胶G 板为吸附剂,以氯仿-甲醇-丙酮-冰醋酸

(9 :0.5 :0.5 :0.5)为展开剂,展开后,晾干,喷以30%硫酸乙醇液,在100℃加热至斑点清晰。结果3 种有关物质与原药完全分离,Rf 值适中,最低检出量为0.2 p g,且重复性好。采用薄层色谱法检查复方氨酚烷胺颗粒中的有关物质(对氯苯乙酞胺),使用0.5% 梭甲基纤维素钠(CMC ) GF 254 硅胶板,以氯仿-丙酮-甲苯(13 :5 :2) 为展开剂,紫外光灯254nm 下检视,结果检出对氯苯乙酞胺杂质斑点与其它主药成分斑点分离良好, 空白样品溶液的斑点对杂质斑点无干扰,重现性好,f 值适中,能有效检出有关物质[2]。

2.5 中药指纹图谱分析中药指纹图谱可有效反映中药成分的复杂性,表征中药质量。其作为中药质量标准的一个方面,广泛用于鉴别样品的真伪或产地,有效成分研究等方面[14]。色谱法是中药指纹图谱的主流,主要有GC、HPLC、T LC 等。TLC 因其便宜、快速、开放性、灵活性等优点,用于中药指纹图谱分析。TLC 的一大优势是提供直观形象的可见光或荧光图像,特征图像直观,专属性好,判断速度快,非常适合基层日常分析与现场检验使用。广藿香主要含萜类、黄酮类、醇、酸、铜、醛类等化合物,广藿香不同提取部位具有不同的药物效应。袁旭江等[15]研究不同产地广藿香药材薄层色谱指纹图谱的差别,取不同产地广藿香样品6 个,采用T LC 检测其化学成分。结果,不同产地广藿香挥发油部位中成分薄层色谱行为相似,不同产地广藿香甲醇提取部位与石油醚

提取部位成分则存在明显差异。薄层扫描仪具有原位扫描功能, 通过测量薄层色谱Rf 值,原位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结合板上化学特征反应形成薄层扫描中药指纹图谱。崔淑芬等[16]使用薄层扫描法测定不同品种和产地的甘草并建立了指纹图谱,可快速判断药材品质,有效控制甘草质量。

2.6 在定量分析中得应用[17]

2.6.1 薄层色谱定量方法混合物在薄层上经过展开及用适当方法定位后可获得一个或多个斑点,根据斑点的颜色和在薄层上的位置( Rf 值) 可对样品进行定性分析,此外对斑点还能进行半定量或定量分析。常用的定量方法有目测法、斑点面积法、洗脱测定法和薄层扫描法等。

目测法是将试液与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并排点样于同一薄层上,层析展开后比较各斑点的大小及颜色的深浅,可藉以估计某一组分的大概含量。目测法只是一种半定量方法,它只能作初略的定量,如在进行大批未知量的样品测定前,可用该法估计样品中欲测组分含量,为正式定量提供合理的点样量。斑点面积法薄层上斑点的面积与含量之间存在一定关系,因此测量斑点面积可以定量;斑点面积和含量之间的关系曾有不少报道,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不同的线性关系,即lgw-A 呈线性关系, lgw-A 呈线性关系,lgw-lgA 呈线性关系。究竟哪一种线性关系适合所测定的试样,需通过试验来确定。斑点面积的测量可用面积测量仪,也可用剪纸称重法和数格法等。利用斑点面积法进行定量,仪器设备比较简单,但对层析操作要求较为严格,误差为5% ~ 15%,常作为半定量分析方法;洗脱测定法是目前较常用的定量测定法,该方法是先将被测组分的斑点位置确定,将斑点取下,用溶剂将被测组分洗脱下来,收集洗脱液并用适当的方法,如紫外吸光光度法、比色法、电化学方法等进行检测。洗脱测定法虽然操作步骤较多,但只要仔细操作,结果还是比较准确的,因此在没有薄层扫描仪的实验室,用洗脱测定法还是可以解决定量问题的;薄层扫描法用于定量的薄层色谱仪称为薄层色谱扫描仪,用这种仪器对薄层上被分离的物质进行直接定量的方法称为薄层扫描法。即以一定波长和一定强度的光束扫描分离后的各个斑点,用仪器测量通过斑点或被斑点反射的光束强度的变化以达到定量的目的。测量方式可分为透射光测定法、反射光测定法以及透射光和反射光同时测定法。扫描所用光线可分为可见光、紫外光及荧光三种。定量方法可用外标法、内标法和归一化法。薄层扫描法定量简单快速,斑点吸收峰的描绘

和吸光度的积分值可自动记录,每小时可完成60 个试样的测定,一般测定一个试样只需几分钟,而且测定的灵敏度和准确度都较高, 检出灵敏度为10-6~ 10-9g, 误差约为±3%。

2.6.2 薄层色谱在定量分析中得应用薄层色谱由于对被分离物质的性质没有限制,可同时进行多个样品的分离,并可重复测定,可以扫描或彩色摄影永久保存;又由于吸附剂的高效化、定量分析的仪器化和自动化,提高了薄层色谱的分辨率及重现性,因此气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并不能完全代替薄层色谱,在实际工作中薄层色谱仍是被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

3.薄层色谱新技术及其应用

薄层色谱法(TLC) 是较早应用于中药快速分离和定性分析少量物料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技术。由于其操作简便、色谱结果直观、显色方法可选性大,兼具分离鉴定双重功能,还可作为HPLC选择色谱体系,预测分离的先导技术。而涉及的设备价格低廉,故应用较为广泛。但TLC亦有其缺陷,其色谱结果易受铺板质量、点样技术、展开剂配制、层析环境中展开剂的饱和度、环境温湿度等因素的影响,有时难于重复;显色又受均匀性、灵敏度、稳定性等影响,这均使测定结果偏差较大。最近几年围绕着测定过程的标准化和自动化,薄层色谱技术有了全新的发展,扩大了TLC技术在中药药物定性定量分析中的应用[18]。3.1 高效薄层色谱(HPTLC) HPTLC的薄板是由较细颗粒的吸附剂用喷雾法制成的。点样采用新的装置,可以自动或半自动完成,在同一块板上点样数增加。展开方式除了同普通TLC一样的直线展开外,还可采用圆心式展开和向心式展开。由于改进了点样技术, 板技术, 提高了检测灵敏度,H PTLC的分离能力大大提高,比普通TLC提高3倍。同时又保存了TLC在敞开式床上进行分离的优点,可逐步展开,同步检测,并不存在中毒问题。用HPTLC不仅可以定性,还可用于定量分析。对生物体内药物分析,抗菌素发酵成分分析,药物制剂分析及植物药中有效成分的分析有独特的优势[19]。

TLC常用于分析测定生物碱、黄酮类物质。H PTLC法对这类物质的分离效果更好,且扩大了物质分析的空间。最近几年, HPTLC法用于中药药物的分析报导数量大大增加。杨小明等用反相高效薄层色谱:从银杏叶的石油醚提取物中分离获得了纯度较高的聚戊烯醇同系物的混台物;张尊听等以高效薄层色谱扫描

法测定野葛根中游离葛根索及总葛根索含量;伍庆用高效薄层色谱法建立了快速测定知母药材中菝葜皂苷元的方法;米莉莉等用高效薄层色谱扫描法对天然虫草与人工虫草菌丝体中核苷类有效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同时建立了不同虫草样品的荧光淬灭薄层色谱指纹图谱;梁小洁等用高效薄层色谱法建立仙方玉容膏中黄芪甲苷含量的测定方法;梁乾德等综合运用高效薄层色谱(HPTLC)、高效液相色谱 (H PLC) 、电喷雾离子化质谱( ESI- MS) 3种方法对四物汤的cl,

c2,c3部位及四味单药相应部位进行分析和比较;库尔班江等用硅胶G254高效薄层色谱法双波长法对葛根中的有效成分葛根素;对玉泉丸中葛根素和大豆苷元的含量进行了同时测定;对葛根芩连胶囊中葛根素和大豆苷元的含量进行了同时测定;对心可舒片中葛根索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对不同厂家正青风痛宁片中青藤碱( Sinomenine) 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对冠心通脉灵片中葛根素和大豆苷元的含量进行了测定。

这些不同实验结果均显示用H PTLC法测定中药药物中的成分,斑点与上下斑点距离较远,清晰,圆整,无托尾,稳定性和重现性好,板间误差小,分离效率高,快速方便,可以作为中药质量控制和含量测定的依据和分析方法。

3.2假相薄层色谱假相TLC所使用的的流动相不是有机溶剂,而是低浓度的表面活性剂及环糊精的水溶液,固定剂一般为聚酰胺薄膜。其中以表面活性剂和其他溶剂组成的束胶溶液,以其选择性溶解力,梯度洗脱光学检测方面的独到之处,以及流动相的简单、无毒、不燃烧、价格低廉、处理方便,引起了人们普遍的兴趣。假相TLC能使一些不溶于水的物质及芳烃异构体得到较好的分离,还可用于药物中微量杂质的限量检查及体内药物分析[20]。

以聚酰胺为固定剂,表面活性剂的胶束溶液为流动相的假相薄层色谱技术已成功的应用于中药药物的分离鉴定。林辉概等分别以不同浓度的表面活性剂SDS,SDBS,Tr ionX – 100,OP,Tween – 80,TPC,CTAB,CPC,Zeph的胶束溶液和TrionX- 100与SDS,SD2BS,TPC,CTAB等混合胶束溶液为展开剂,研究了槲皮素、桑色素和芦丁的胶束薄层色谱行为,拟出了以4% Zeph-乙酰丙酮-水 ( 5:1. 5:5)溶液为流动相,聚酰胺为固定剂的三种黄酮的分离体系, 并对槐花试样中的黄酮进行分离和鉴定, 得到了良好的效果。杜林等分别用CTAT ( 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 和SDS ( 十二烷基硫酸钠)作展开剂对苦参散中各个组分进行了分离鉴定,发现在一定的溶液浓度下, 两种表面活性剂的胶束溶液都可以分离

出单体成分,且CTAT 胶束溶液展开效果优于SDS胶束溶液。戈早川等以2% CPC- 醋酸乙酯( 9:1)胶束溶液为展开剂,在聚酰胺薄膜上成功的分离了黄连及其制剂种的小檗碱、巴马汀和药根碱,并建立了同时测定四种成分的胶束薄层扫描法。梁淑芳等以十二烷基硫酸钠( SDS)-正庚烷-正丁醇-水微乳液作为展开剂,通过聚酰胺薄层色谱,考察了微乳液类型对沙棘黄酮分辨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含水量70% 的微乳液作为展开剂,检测灵敏度显著提高,分辨效果理想,为沙棘黄酮的简便正确分离建立了新型的色谱方法。

3.3 反相薄层色谱( RPTLC) 在薄层色谱中,当流动相的极性大于固定相的极性时,就形成反相TLC,一般反相TLC的固定相是化学键合相,虽然制备稍复杂,但其斑点扩散小,广泛用于多种药品的分离,特别适合于组分复杂的混合物的分离。化学键合相硅胶的硅烷化程度也可为分离提供选择性。可根据样品性质选择适当固定相材料,实现最佳分离效果。RPTCL 主要用于极性成分复杂的样品,又可用来考察摸索HPLC的分离条件。

对于含有极性成分的中药的分析鉴定,RPTCL法无疑具有相当的优势。张子忠等以甲基键合硅胶CF254板,甲醇: 水( 7:3)为展开剂,对北沙参的成分进行测定,测出了8个主要谱峰,并对欧前胡素成分进行了定性,同时测定了色谱参数,结果表明RPTCL法能简便、快速、高效的分离北沙参中的欧前胡素,该板性能良好;用BC18F254板,乙腈2水( 1B 1)作展开剂,展开8 cm 反相薄层色谱扫描法分离并检测蟾酥中的8个成分,其中脂蟾毒配基的定性、定量方法已被建立。并用此法测定了3个蟾酥样品中脂蟾毒配基的含量,平均回收率为103. 8%,变异系数( CV)小于2,比现有其它方法重视性好,分离效率高,操作简便;对不同产地、不同时间采收的蔓荆于中牡荆素和对羟基苯甲酸进行了反相薄层色谱定量分析比较考察了多种因素对分析的影响,同时优化了实验条件,用于蔓荆于中上述两成分的分析,简便重现牲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3. 9%,91. 2%。

3.4 薄层扫描法[21]薄层扫描法( TLC Scanning method) 亦称薄层光密度法( T LC Densitometr y) 。它是薄层色谱技术与光密度计和微型电子计算机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仪器分析方法。应用薄层扫描仪 ( 或称薄层光密度计) 可同时对各种复杂的样品进行分离和测定。鉴于其简便快速、灵敏准确、专属性好,因此在生命科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现已被国内外药典所采用。

薄层色谱法在各国已公认为法定方法,但作为定量测定的薄层扫描法,虽然早在50 年代初就已进行研究,但进展较慢。直至70 年代后应用了Kubelka-Munk 理论推导出反射吸收度与浓度的函数关系才得以成功地解决。虽然当浓度增加至一定程度时不成线性,且与薄层板的性质有关,但是随着电子计算机发展与应用,在薄层光密度计内装有线性化器,由微型电子计算机的程序控制,通过0~1 吸收度单位之间曲线上的7 个点进行校正,使Kubelk 理论曲线中的非线性化数据转变为线性值,使之符合Beer’s 定律,即可定量测定。

蛋白质多肽的基本组成为氨基酸,在临床医学中占有重要位置。林敏等用CS-930 薄层扫描仪测定了人血丙种球蛋白的纯度,作者在醋酸纤维膜上点样2μL (γ-球蛋白120μg) ,经电泳染色后洗净滤膜并用滤纸吸干,选用波长595nm 进行测定。按归一化计算纯度,结果为97. 0% ~97. 8%,平均回收率为100. 7% ( n= 5) 。Nor folk 等用高效薄层色谱( HPTLC) 硅胶板、纤维素板、C-18 键合硅胶板分离了血淋巴液中的18 种氨基酸,并用薄层扫描光密度计测定了其中的丙氨酸和天冬氨酸。Dehtiar等定量测定了发酵肉汤中赖氨酸、苏氨酸、丝氨酸和钴氨酸( V itB12);Das 等用薄层扫描法测定了从甘蔗中提取的蛋白质氨基酸,实验将样品水解后,用dansyl: Cl 衍生化,采用硅胶HPT LC 板点样后,以5%EDT A-乙醇-二乙醚( 5: 10: 35)流动相展开后测定。

左旋咪唑是抗癌药之一王建华等用薄层扫描法测定72 例鼻咽癌患者尿中左旋咪唑的含量。实验采用碱性硅胶GF254板,流动相为氯仿-甲苯-丙酮( 7: 5: 2) 。尿样经碱化用乙酸乙酯提取,浓缩后点样。用CS-930 薄层扫描仪以盐酸普鲁卡因为内标,在波长236nm 处测定,其线性范围在5~200nmol·L-1。平均回收率:96. 9% ( n= 5) ,最低检出浓度:3. 05nmol·ml -1,尿样检出浓度: 58.1nmol·ml-1,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了参考。

4.总结

传统TLC技术由于精密度和重现性均较差,曾一度被其他快速发展起来的分离分析技术所取代,然而20 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薄层在色谱板、点样技术、展开技术方面的发展,薄层色谱的规范化和仪器化程度大大提高。加之直观、经济、简便的特点,将在中药多样品的分析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吕武清, 龙新华. 中成药中的药材薄层色谱鉴[M ].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

2.

2.冯雅赋. 薄层色谱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 疾病监测与控制,2011,

5(1): 61.

3.吕长淮. 薄层色谱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进展[J]. 中国药房,2006,(22).

4.黄玉清牡丹皮及其伪品芍药根皮的鉴别[ J] 中国药事, 2005, 19( 12) : 752

5.赵志军, 李敬荣, 赵志强益康胶囊的鉴别方法研究[ J]中国药事, 2004, 18( 5) :

296

6.金阳破壁灵芝孢子粉胶囊的T LC 鉴别研究[ J] 安徽医药, 2006, 10( 2) : 117

7.Murthy K, Mishra S. TLC Determination of betulinic acid from Nymphoides macros

permum : A new botanical source for Tagara [J ] . Chromatographia , 2008 , 68

(9) :877-880.

8.Ram M, Khan S, Jha P, et al. Rapid TLC method for estimation of mevalonic acid

in the leaves of medicinal plants [J ] . Chromatographia ,2008 ,68 (1) :1292133.

9.Ligor M, Kornysova O, Maruska A, et al. Determination of flavonoids in tea and

rooibos extracts by TLC and HPLC [J ] . J Planar Chromatogr Mod TLC, 2008, 21

(5): 355-360.

10.Starek M , Krzek J , Tarsa M , et al . Determination of piroxicam and

degradation product s in drugs by TLC [J ] . Chromatographia ,2009 ,69 (1) :351-356.

11.Ekiert R J , Krzek J , Wtodzimierz R , et al . Evaluation of a TLC densitomet ric

met hod for analysis of azole antifungal agent s [J ] . Chromatographia ,2008 ,67

(3) :995-998.

12.Hawryt A , Cichocki D , Hajnos M W. Determination of t helipophilicity of some

psychot ropic drugs by RP2TLC [J ] . JPlanar Chromatogr Mod TLC , 2008 ,21

(5) :343-348.

13.Csermely T ,Kalasz H , Deak K, et al . Lipophilicity determination of some ACE

inhibitors by TLC [J ] . J Liq Chromatogr Relat Technol , 2008 , 31 :2019-2034. 14.于宝珠, 陈立亚, 李东霞, 等薄层色谱在中药指纹图谱中的应用[ J] 中国药事, 2005,

19( 10) : 619

15.袁旭江, 霍务贞, 李苑新, 等不同产地广藿香药材薄层色谱指纹图谱研究[ J]广州中

医药大学学报, 2005, 22 ( 6) : 466

16.崔淑芬, 蒋铁伦, 王小如薄层色谱指纹图谱在甘草GAP生产与质控的应用[ J ]现

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2004, 18 ( 4) : 3

17.董慧茹,金花. 薄层色谱法在定量分析中的应用[J].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02,(5).

18.顾英,冯怡,. 薄层色谱新技术在中药药物分析方面的应用[J]. 时珍国医国

药,2006,(12).

19.戈早川, 周建明. 胶塑薄层扫描法测定黄连及其制剂中的小檗碱、巴马汀和药根碱

[ J]. 分析化学, 2004, 32 ( 1): 1.

20.石艳萍, 钱承玉. 色谱新技术在药物分析上的应用[ J]. 山东医药工业, 1989, 8( 4):

46.

21.薄层扫描法在生命科学中得应用进展

5. 致谢

气相色谱法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安徽建筑大学 现代水分析技术论文 专业:xx级市政工程 学生姓名:xxx 学号:xxx 课题:气相色谱法基本原理及其应用指导教师:xxx xx年xx月xx日

气相色谱法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xx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合肥,230601) 摘要:气相色谱法是分离混合物中各组分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其中气相色谱仪是20世纪50年代末在多数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诞生的。本文针对气相色谱法的起源与发展历程、工作原理与特点、在环境水污染物分析领域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概述,并列举了饮用水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气相色谱检测方法,同时提出了该方法新的发展前景。它的发展已在环境监测、水污染控制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气相色谱法;发展历程;工作原理;水污染物分析 1.气相色谱法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1)气相色谱法的起源 色谱的发现首先认识到这种分离现象和分离方法大有可为的是俄国的植物学家Tswett。Tswett于1903年在波兰华沙大学研究植物叶子的组成时,将叶绿素的石油醚抽提液倒入装有碳酸钙吸附剂的玻璃管上端,然后用石油醚进行淋洗,结果不同色素按吸附顺序在管内形成一条不同颜色的环带,就像光谱一样。1906年,Tswett在德国植物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中首次把这些彩色环带命名为“色谱图”,玻璃管称为“色谱柱”,碳酸钙称为“固定相”,石油醚称为“流动相”。Tswett开创的方法叫做“液-固色谱法”[1-2],这就是色谱法的起源。 1941年,英国科学家Martin和Synge在研究液-液分配色谱时,预言可以使用气体作流动相,即气-夜色谱法。他们在1941年发表的论文中写到“流动相不一定是液体,也可以是蒸气,如以永久性气体带动挥发性混合物,在色谱柱中通过装有浸透不挥发性溶剂的固体时,可以得到很好的分离”[3]。1950年,Martin和James使用硅藻土助滤剂做载体,硅油为固定相,用气体流动相对脂肪酸进行精细分离,这就是气^液分配色谱的起源。后来,他们在1952年的Biochemical Journal上又连续发表了3篇论文[4-6],叙述了用气相色谱分离低碳数脂肪酸、挥发性胺和吡啶类同系物的方法,这标志着气相色谱法正式进入历史舞台。当时在石油化工的分析中,正当传统的分析方法无能为力时,气相色谱法就像及时雨一样,成为化学分析的得力助手。从此,科学家对气相色谱法的研究逐步展开。 (2)气相色谱法的发展 在历史上,气相色谱法的发展总是和气相色谱仪器的发展密不可分。每一种气相色谱新技术的出现,往往都伴随着气相色谱仪器的改进。因此,了解气相色谱法的发展历史可以从气相色谱仪的发展入手。历史上最早的气相色谱仪1947年由捷克色谱学家Jaroslav Janak发明的。该仪器以C为流动相、杜马测氮管为检测器测定分离开的气体体积。在样品和CA 进入测氮管之前,通过KOH溶液吸收掉CA,按时间记录气体体积的增量。这台仪器虽然简陋,但对当时的气相色谱研究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Jaroslav Janak发明的气相色谱仪也有一些明显的不足:它只能测室温下为气体的样品, 样品中的CA不能被测定,而且没有实现自动化。20世纪50年代末,它逐渐被更先进的气相色谱仪所取代。W55年,第一台商品化气相色谱仪诞生,标志着气相色谱仪的发展进入了崭新的时代。 现代气相色谱仪主要由5个系统组成,即气路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温度控制系统与检测记录系统。气路系统与温控系统自气相色谱诞生以来很少有突破性的进展。气路系统主要朝自动化方向发展,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采用电子压力传感器和电子流量控制器,通过计算机实现压力和流量自动控制的电子程序压力流量控制系统,这是气路系统的一大进步[7]。温控系统则基本朝着精细、快速、自动化方向发展。相比之下,进样系统、分离系统与检测记录系统是气相色谱仪的核心组成系统,它们的每一次变革和进步都推动着气相色谱的

药物分析学现状及研究进展综述

药物分析学现状及研究进展 药物是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和帮助机体恢复正常机能的物质。药品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药品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危。虽然药品也是一种商品,但是由于其特殊性,对它的质量控制远比其他商品严格。因此必须运用各种有效手段,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学以及微生物学等等的方法,通过各个环节来全面保证、控制以及提高药品的质量。传统的药物分析手段大多包括化学方法来分析药物分子,控制药品质量。但是,如今的药物分析无论是分析领域,还是分析技术都已经大大的拓展。从静态发展到动态,从体外分析发展到体内分析,从品质分析发展到生物活性分析,从单一技术分析发展到联用分析,从小样本分析发展到高通量分析,从人工分析发展到计算机辅助分析,从而使得药物分析从20世纪初的一门分析技术,逐步发展成为一门日渐成熟的科学——药物分析学。药物分析学采用化学、物理、数学、生物学和信息学等分析理论和方法,结合现代化学、光谱、色谱及连用技术,对化学药物、中药/天然药物和生物技术的研发、生产、和临床应用等各环节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 药物分析学作为药物科学研究的眼睛,梳理并逐步明确了重点方向的重大科学问题,形成了关键的技术和方法,观念不断更新,研究范围也不断拓宽。分析科学、计算化学、生物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促进了药物分析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的发展;药学学科的发展对药物分析学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药物分析学不仅是静态的化学药物、中药和生物技术药物的分析,而且拓展到对生物体内、代谢过程、工艺流程、反应历程的动态分析、检测和综合质量评价分析。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在新药开发中日益受到重视,对药物分析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药物分析学已从以物质为中心转移到与生命科学的结合,即药物成分和药物活性的相关分析。现就药物分析学的一些较重要发展领域和分析技术的进展作一概述。手性药物分析 美国药典药名字典所收载的药物中有一半至少含有一个不对称中心。而其中绝大多数人工合成的手性药物,例如90%抗癫痫药,β-受体激动剂和阻断剂、口服抗凝剂,50%抗炎药和局麻药都以其外消旋体供药用。生物系统由生物大分子组成,如蛋白质、糖脂、多核苷酸、受体等,这些生物大分子都由L-氨基酸和D-糖类构成,因而生物体是一个手性环境。在手性药物的两个对映体分子被引入体内后,具有手性的受体、酶蛋白质将其作为两个不同的化合物处理,因而药物对映体具有不同的代谢途径和药理作用,进而产生不同的疗效或毒副作用。另外,一些药物在体内发生手性转化,如S-(+)-布洛芬是优映体,但低活性的R-(-)-劣映体可在生物体内转化为高活性的S-(+)-体。由于个体差异等原因使用外消旋体不易控制有效剂量,特别是当肾功能减弱时,S-(+)-优映体易在体内蓄积,通过抑制肾环氧化酶,加剧肾局部缺血,而发生毒副反应。美国等国药品管理部门已要求在申请新手性药物时,提供每一种对映体的药动学、药理学和毒理学研究资料,并对研制外消旋体而不是单个对映体做出合理的解释。常规的分析方法用于外消旋体药物的药动学、浓度-效应关系研究时,会导致错误的结果。因此目前需要建立对映体选择性分析方法,用于研究手性药物对映体的药物动力学、药效学和手性药物的质量控制。 对映体的分离和测定在分离科学上曾被认为是最困难的工作之一。经典的分级结晶、旋光等方法的重现性或灵敏度欠佳。随着手性色谱学,尤其是手性高效液相色谱法、性气相色谱法和手性毛细管电泳法等的发展,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手段。色谱法分离药物对映体的方法可分为两大类:间接法(手性衍生化试剂法,CRD)和直接法。间接法采用手性衍生化试剂与手性胺类、醇类、羧酸类等反应形成非对映体衍生物。非对映体对在常规色谱系统中,根据非对映体分子的手性结构、手性中心所连接的基团、色谱系统的分离效率(包括溶

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建立

一. 方法建立的步骤 二.开始前应知道 1. 样品的性质 在开始方法建立之前,我们应该检查自己对样品的了解程度,并明确分离目标。 表 1 有关样品组分和性质的重要信息 所含化合物的数目 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官能团) 化合物的分子量 化合物的pKa值 化合物的UV光谱图 化合物在样品中的浓度范围 样品的溶解度 样品的化学成分能够为选择HPLC分离的最佳初始条件提供有价值的线索根据已知的样品信息,HPLC方法建立有两种不甚相同的模式。一种模式依据样品的“化学性质”选择最佳初始条件,色谱工作者需很大程度依赖于过去的经验(如类似结构化合物的分离)和/或用文献资料补充现有信息而另一种模式则直接开始色谱分离,而对样品的性质不大注意这两种HPLC的方法建立模式可分别称为理沦型与经验型初始分离一旦开始,可以根据类似的思路(理论的与经验的)选择进一步的实验。 2.分离的目的 HPLC分离的目的必须十分明确,下面的问题在建立方法之初就应确定:(1)主要目的是什么?定量或定性,还是定性、定量同时做?; (2)是否有必要解析出样品的所有成分?譬如可能有必要分离出产品中的所有降解物或杂质,以使含量测定结果更加可靠,但却没必要将它们彼此完全分开。(3)如要求定量分析,准确度与精密度需多大?样品主要成分的精密度通常能达到±1—2%,特别是不需样品预处理的情况。 (4)特殊化合物可能会以不同的样品形式出现(如:原料药,一种或多种形态,环保样品等)。是否需要一种以上的HPLC方法?单一方法分离不同形态样品是否理想? (5)一次将分析多少样品?当必须同时处理大量样品时,运行时间将变得非常重要。 有时甚至为了缩短运行时间而以牺牲样品分离度作代价,如缩短柱长或加快流速。当一次分析的样品数目超过10个,运行时间一般应控制在20min以内。(6)将要使用该方法的实验室中,有哪些HPLC设备?色谱柱能否恒温系统能否做梯度洗脱?该方法是否可在不同设计与生产的设备上运行? 方法建立实验开始之前,应明确对方法的这些要求。 三. 样品的预处理和检测 1. 预处理:样品来源形式不同,可能以如下形式出现:

怎样分析气相色谱图

在实际工作中,当我们拿到一个样品,我们该怎样定性和定量,建立一套完整的分析方法是关键,下面介绍一些常规的步骤: 1、样品的来源和预处理方法 GC能直接分析的样品通常是气体或液体,固体样品在分析前应当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而且还要保证样品中不含GC不能分析的组分(如无机盐),可能会损坏色谱柱的组分。这样,我们在接到一个未知样品时,就必须了解的来源,从而估计样品可能含有的组分,以及样品的沸点范围。如果样品体系简单,试样组分可汽化则可直接分析。如果样品中有不能用GC直接分析的组分,或样品浓度太低,就必须进行必要的预处理,如采用吸附、解析、萃取、浓缩、稀释、提纯、衍生化等方法处理样品。 2、确定仪器配置 所谓仪器配置就是用于分析样品的方法采用什么进样装置、什么载气、什么色谱柱以及什么检测器。 一般应首先确定检测器类型。碳氢化合物常选择FID检测器,含电负性基团(F、Cl等)较多且碳氢含量较少的物质易选择ECD检测器;对检测灵敏度要求不高,或含有非碳氢化合物组分时,可选择TCD检测器;对于含硫、磷的样品可选择FPD检测器。 对于液体样品可选择隔膜垫进样方式,气体样品可采用六通阀或吸附热解析进样方法,一般色谱仅配置隔膜垫进样方式,所以气体样品可采用吸附-溶剂解析-隔膜垫进样的方式进行分析。 根据待测组分性质选择适合的色谱柱,一般遵循相似相容规律。分离非极性物质时选择非极性色谱柱,分离极性物质时选择极性色谱柱。色谱柱确定后,根据样本中待测组分的分配系数的差值情况,确定色谱柱工作温度,简单体系采用等温方式,分配系数相差较大的复杂体系采用程序升温方式进行分析。 常用的载气有氢气、氮气、氦气等。氢气、氦气的分子量较小常作为填充柱色谱的载气;氮气的分子量较大,常作为毛细管气相色谱的载气;气相色谱质谱用氦气作为载气。 3、确定初始操作条件 当样品准备好,且仪器配置确定之后,就可开始进行尝试性分离。这时要确定初始分离条件,主要包括进样量、进样口温度、检测器温度、色谱柱温度和载气流速。进样量要根据样品浓度、色谱柱容量和检测器灵敏度来确定。样品浓度不超过10mg/mL时填充柱的进样量通常为1-5uL,而对于毛细管柱,若分流比为50:1时,进样量一般不超过2uL。进样口温度主要由样品的沸点范围决定,还要考虑色谱柱的使用温度。原则上讲,进样口温度高一些有利,一般要接近样品中沸点最高的组分的沸点,但要低于易分解温度。

实例解析——高效液相色谱(HPLC)

原理 利用不同物质在两相中(液液、液固、离子交换、尺寸排阻)具有不同地分配系数,当二者相对运动时候,物质在两相中反复多次分配,从而使得物质得到完全分离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适用范围 高沸点、热不稳定地天然产物、生物大分子、高分子化合物、离子型样品、生化样品 特点 高压、高效、高灵敏度 仪器组成 流动液贮存提供脱气,输液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检测系统,控制记录系统 贮液瓶、高压泵、进样器、分离柱、检测器、记录仪 仪器选择 由实验条件确定是选用二元高压还是四元低压、一般来说,二元高压地准确度较高.四元低压是先将样品按比例混合再泵入,而二元高压是先泵入不同比例地溶剂再混合.确定采用地脱气系统,一般采用在线脱气.确定进样方式,人工手动六通阀进样,还是进样针自动进样,一个适用于少量样品,一个适用于大量样品.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选择检测器,如果是有较强地紫外吸收地可用紫外可见检测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如果是芳香族化合物,可选用荧光检测器,对于离子可采用电导检测器.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实验条件优化 配置待测物质地标准溶液 色谱柱地确定 分析样本确定是采用何种类型地色谱柱 分配色谱,两项间分配系数 流动相选用极性地物质(甲醇、乙腈、水)则固定相选择非极性物质.一般用柱. 吸附色谱, 离子交换色谱 各种离子与树脂上交换集团地交换能力不同.固定相:离子交换树脂,流动相为无机酸、无机碱.常用于分离离子或者可解离地化合物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排阻色谱法 配置含待测物质地标准品溶液,采用不同柱分离,检测,对照不同色谱图像,可得到分离效能最高地色谱柱 最佳流动相梯度洗脱程序地确定 梯度洗脱:按照一定地程度,不断改变流动相中个溶剂组成地比例以改变流动相地极性.将色谱柱上不同地组分洗脱出来.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配置不同地梯度洗脱方案,用标准溶液进行试验,并选取能达到最高分离效能地梯度洗过方案作为最佳流动相梯度洗脱程序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流动相地确定 在分离效能相似条件下选择更经济、毒性小地流动相 流速确定 流速太大,待分离组分来不及与固定相充分作用,故其中地组分较易被洗脱下来, 出峰时间变短,而且柱压比较高,会引起泵负荷地增加,进而导致色谱柱地使用命地缩短,色谱峰地分离度变差.流动相流速太低时,会导致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色谱柱柱效降低,使得待测物质难洗脱,各个组分保留时间延长,容易引起色谱

第十二章 色谱分析法基础

第十二章色谱分析法基础 教师:李国清 一.教学目的: 1. 熟练掌握色谱分离方法的原理; 2. 掌握色谱流出曲线(色谱峰)所代表的各种技术参数的准确含义; 3. 能够利用塔板理论和速率理论方程判断影响色谱分离各种实验 因素; 4. 学会各种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 塔板理论,包括理论塔板数(n)、有效塔板数(n eff)和塔板高 度(H)及有效塔板高度(H eff)的计算。 2. 速率理论方程 3. 分离度和基本分离方程 三.教具: 多媒体计算机、板书。 四.教学方法: 讲授、演示、提问、讨论。 五.教学过程 §12-1、色谱法的特点、分类和作用 一.概述 色谱法是混合物最有效的分离、分析方法。

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在1906年使用右图的装置分离植物叶子中的色素时,将叶片的石油醚(饱和烃混合物)提取液倒入玻璃管中,柱中填充CaCO3粉末(CaCO3有吸附能力),用纯石油醚洗脱(淋洗)。色素受两种作用力影响: (1)一种是CaCO3吸附,使色素在柱中停滞下来 (2)一种是被石油醚溶解,使色素向下移动。 各种色素结构不同,受两种作用力大小不同,经过一段时间洗脱后,色素在柱子上分开,形成了各种颜色的谱带,这种分离方法称为色谱法。 色谱法是一种分离技术: 试样混合物的分离过程也就是试样中各组分在称之为色谱分离柱中的两相间不断进行着的分配过程。 其中的一相固定不动,称为固定相;另一相是携带试样混合物流过此固定相的流体(气体或液体),称为流动相。 当流动相中携带的混合物流经固定相时,其与固定相发生相互作用。由于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性质和结构上的差异,与固定相之间产生的作用力的大小、强弱不同,随着流动相的移动,混合物在两相间经过反复多次的分配平衡,使得各组分被固定相保留的时间不同,从而按一定次序由固定相中流出。 与适当的柱后检测方法结合,可实现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分离与检测。 二.色谱法分类

维生素C药物分析设计性实验综述

药物分析设计性实验综述 维生素C 及其制剂的含量测定 2015 年 4 月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维生素C 的结构、性质,详述了维生素C 的 鉴别及含量测定的方法,如滴定分析法,分光光度法,电极法,薄层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并讨论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关键词:维生素C;鉴别;含量测定; 前言:维生素C 作为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维生素之一,不仅广泛参与机体氧化、还原等复杂代谢过程,还能促进体内胶原蛋白和粘多糖的

药物分析设计性实验综述 合成,增加机体抵抗力。缺乏时可引起造血机制障碍、贫血、微血管壁通透

性增加,脆性增强,容易出血等坏血病症状,故其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维生素C 是一种酸性己糖衍生物,具有烯醇式己糖内酯立体结构,分D 和L 两种立体构型,但只有L 型有生理功效。维生素C 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在一定条件下氧化型和还原型可以互变,两者均具有生物活性。其C2 和C3 位上两个相邻的烯醇式羟基极易解离而释放出H+,故维生素C虽然不含自 由羧基,仍具有有机酸的性质。维生素 C 呈无色无臭的片状结晶体,易溶于水,不溶于脂。在酸性环境中稳定,遇空气中氧、热、光、碱性物质,特别是有氧化酶及痕量铜、铁等金属离子存在时可促进其破坏速度。 维生素c 的剂型主要有片剂、颗粒剂、泡腾剂、注射剂等 维生素C 分子结构图 1 鉴别 鉴别方法有:与氧化剂反应、薄层色谱法、紫外光谱法、红外光谱法等,本综述只讲述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两种。 1.1 与硝酸银反应:: 除维生素C 钙、维生素C 钠、维生素注射液、维生素 C 银翘片,其余制剂均可用此方法。 1.1.1原理

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方法

归一化法 归一化法有时候也被称为百分法(percent),不需要标准物质帮助来进行定量。它直接通过峰面积或者峰高进行归一化计算从而得到待测组分的含量。其特点是不需要标准物,只需要一次进样即可完成分析。 归一化法兼具内标和外标两种方法的优点,不需要精确控制进样量,也不需要样品的前处理;缺点在于要求样品中所有组分都出峰,并且在检测器的响应程度相同,即各组分的绝对校正因子都相等。归一化法的计算公式如下: 当各个组分的绝对校正因子不同时,可以采用带校正因子的面积归一化法来计算。事实上,很多时候样品中各组分的绝对校正因子并不相同。为了消除检测器对不同组分响应程度的差异,通过用校正因子对不同组分峰面积进行修正后,再进行归一化计算。其计算公式如下: 与面积归一化法的区别在于用绝对校正因子修正了每一个组分的面积,然后再进行归一化。注意,由于分子分母同时都有校正因子,因此这里也可以使用统一标准下的相对校正因子,这些数据很容易从文献得到。 当样品中不出峰的部分的总量X通过其他方法已经被测定时,可以采用部分归一化来测定剩余组分。计算公式如下: 内标法 选择适宜的物质作为预测组分的参比物,定量加到样品中去,依据欲测定组分和参比物在检测器上的响应值(峰面积或峰高)之比和参比物加入量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叫内标法。特点是标准物质和未知样品同时进样,一次进样。内标法的优点在于不需要精确控制进样量,由进样量不同造成的误差不会带到结果中。缺陷在于内标物很难寻找,而且分析操作前需要较多的处理过程,操作复杂,并可能带来误差。 一个合适的内标物应该满足以下要求:能够和待测样品互溶;出峰位置不和样品中的组分

重叠;易于做到加入浓度与待测组分浓度接近;谱图上内标物的峰和待测组分的峰接近。内标法的计算公式推导如下: 式中,Ai,As分别为待测组分和内标物的峰面积;Ws,W分别为内标物和样品的质量;Gwi/s是待测组分对于内标物的相对质量校正因子(此值可自行测定,测定要求不高时也可以由文献中待测组分和内标物组分对苯的相对质量校正因子换算求出)。 内加法 在无法找到样品中没有的合适的组分作为内标物时,可以采用内加法;在分析溶液类型的样品时,如果无法找到空白溶剂,也可以采用内加法。内加法也经常被称为标准加入法。 内加法需要除了和内标法一样进行一份添加样品的处理和分析外,还需要对原始样品进行分析,并根据两次分析结果计算得到待测组分含量。和内标法一样,内加法对进样量并不敏感,不同之处在于至少需要两次分析。下面我们用一个实际应用的例子来说明内加法是如何工作的: 题:在分析某混合芳烃样品时,测得样品中苯的面积为1100,甲苯的面积为2000,(其它组分面积略)。精确称取40.00g该样品,加入0.40g甲苯后混合均匀,在同一色谱仪上进混合后样品测到苯的面积为1200,甲苯的面积为2400,试计算甲苯的含量。 分析:本题的分析过程是一个典型的内加法操作,其中内加物为甲苯,待测组分为甲苯和苯。 解:1. 由于进样量并不准确,因此两次分析的谱图很难直接进行对比。为了取得可以对比的一致性,我们通过数字计算调整两次分析苯的峰面积相等。此时由于两次分析苯峰面积相等,因此可以断定两次分析待测样品的进样量是相等的。需要注意的是:此时两次分析的总的进样量并不相等,添加后样品比原始样品调整后的进样量中,多了添加的内标物的量。调整可以用原始样品谱图为依据,也可以用添加后样品谱图为依据。但是通常采用原始样品作为依据以便计算最终结果时比较简单。注意:选用的依据不同,中间计算结果会产生差异,但不会影响最终结果。依据的谱图一旦选定,计算就应该围绕此依据进行。 在以原始样品谱图为依据的情况下,调整添加后样品谱图中甲苯的峰面积如下: 对比两次分析,甲苯的面积增加为2200-2000=200。在两次分析待测样品量相同的情况下,内加物面积的增加来自于内加量。也就是说,由于内加物的加入,导致了内加物峰面积的增

气相色谱仪的及如何应用

气相色谱仪的简介及如何应用 气相色谱仪 气相色谱法适用于分析具有一定蒸气压且热稳定性好的组分,对气体试样和受热易挥发的有机物可直接进行分析,而对500℃以下不易挥发或受热易分解的物质部分可采用衍生化法或裂解法。 一、仪器的组成 气相色谱仪由载气源、进样部分、色谱柱、柱温箱、检测器和数据处理系统组成。进样部分、色谱柱和检测器的温度均在控制状态。 二、对仪器的基本要求 1.对仪器的一般要求 (1)载气源气体氦、氮和氢可用作气相色谱法的流动相,可根据供试品的性质和检测器种类选择载气,除另有规定外,常用载气为氮气。 (2)进样部分进样方式一般可采用溶液直接进样或顶空进样。采用溶液直接进样时,进样口温度应高于柱温30~50℃。顶空进样适用于固体和液体供试品中挥发性组分的分离和测定。 (3)色谱柱根据需要选择。新填充柱和毛细管柱在使用前需老化以除去残留溶剂及低分子量的聚合物,色谱柱如长期未用,使用前应老化处理,使基线稳定。 (4)柱温箱柱温箱温度的波动会影响色谱分析结果的重现性,因此柱温箱控温精度应在±1℃,且温度波动小于每小时0.1℃。 (5)检测器适合气相色谱法的检测器有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热导检测器(TCD)、氮磷检测器(NPD)、火焰光度检测器(FPD)、电子捕获检测器(ECD)、质谱检测器(MS)等。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对碳氢化合物响应良好,适合检测大多数的药物;氮磷检测器对含氮、磷元素的化合物灵敏度高;火焰光度检测器对含磷、硫元素的化合物灵敏度高;电子捕获检测器适于含卤素的化合物;质谱检测器还能给出供试品某个成分相应的结构信息,可用于结构确证。除另有规定外,火焰离子化检测器一般用氢气作为燃气,空气作为助燃气。在使用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时,检测器温度一般应高于柱温,并不得低于150℃,以免水汽凝结,通常为250~350℃。 (6)数据处理系统目前多用计算机工作站。 药典规定,各品种项下规定的色谱条件,除载气、检测器、固定液品种及特殊指定的色谱柱材料不得改变外,其余如色谱柱内径、长度、载体牌号、粒度、固定液涂布浓度、载气流速、柱温、进样量、检测器的灵敏度等,均可适当改变,以适应具体品种并符合系统适用性试验

药物分析新技术的研究进展

药物分析新技术的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介绍近年来药物分析领域中发展起来的几种新技术,包括高效毛细管电泳技术、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高速逆流色谱技术、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手性药物的液相色谱分析法,以及它们的最新 应用进展。 药物分析目的是保证药物的质量和用药的安全有效。它研究药物的化学检验、药物稳定性、生物利用度、药物临床监测和中草药有效成分的定性和定量等。传统的药物分析,大多是应用化学方法分析药物分子,控制药品质量。然而,现代药物分析在计算机技术以及分析技术的飞速发展下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的变化。本文主要介绍一些基于现代色谱、现代波谱、色谱连用技术上的用于药物分析的现代化技术方法。 1、高效毛细管电泳技术 高效毛细管电泳(high performance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HPCE)又称毛细管电泳(CE)。毛细管电泳 ( CE)是 80年代后期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分离分析技术,是经典电泳技术和现代微柱分离相结合的产物。其分析应用的范围极广 ,小至无机离子 ,大至生物大分子 ,都可以用 CE来测定。HPCE 在DNA、氨基酸及蛋白质的分析中应用非常广泛,已在生命科学和生物工程等领域中显示出极其重要的应用前景,被用于DNA分析,如实现微量DNA的检测、DNA片段的分离、DNA的测序、DNA突变的检测、DNA损伤判断、临床诊断等[1]。 HPCE 技术因其特别适宜快速大量地分析复杂的中药成分而被广泛用于中药材鉴别和质量控制、中药有效成分的分离与测定、中成药和中药制剂的分析。韩乐等[2]建立了HPCE 同时测定玄参中梓醇、桃叶珊瑚苷、哈巴苷、哈巴俄苷、毛蕊花糖苷及肉桂酸含量的方法,用于玄参药材内在质量的评价和控制。Yu 等[3]等采用中心组合设计法和多变量分析法,以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作为控制标准建立黄芩毛细管指纹图谱,对34个不同产地的黄芩进行质量分析控制,方法快速、精密、可靠,对所有来源的药材进行了质量评价。 2、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PLC-MS)联用技术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分离分析技术。它将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复杂样品的高分离能力,与MS具有高选择性、高灵敏度及能够提供相对分子质量与结构信息的优点结合起来,在生物、药物、临床医学、化工和环境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是分析和鉴定复杂混合物的强有力的工具,尤其适用于生物样品中痕量药物的测定。Zhu等[4]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奥普力农. 3 高速逆流色谱技术 高速逆流色谱(high-speed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HSCCC)技术是20 世 纪80 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连续高效的新型液-液分配色谱分离技术,最初由美国国立健 康研究院(NIH)的Ito教授研制开发。HSCCC最大的优点是无需固相载体作固定相,并 具有操作简单快捷、分离纯度高、样品回收率高、适用范围广、可一步制备纯品的优点。既 适用于小量分析,也可用于规模纯化,在中药、生化、食品、天然产物化学、环境分析等领域 有着广泛的应用。 HSCCC 在天然植物活性成分的分离中得到了相当广泛的应用,在有机酸、黄酮、生物碱、植物多酚、醌类、萜类、木脂素、香豆素、皂苷等几乎所有的天然植物化学成分的分离中 都有应用。HSCCC可以用来对天然产物的粗提物进行有效成分的提纯以及对天然产物进 行除杂处理。 王晓丽等[5]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法对高速逆流色谱仪分离芦荟多糖的溶剂系统进 行研究,探索出分离芦荟多糖的溶剂系统为PEG600-KH2PO4-K2HPO4-H2O (5∶15∶15∶65,w/w)体系。钱俊青等[6]采用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纯化大豆异黄酮,并选 用HPLC法测定样品的质量分数,成功分离得到大豆苷91.65%,染料木苷92.97%。高 赛男等[7]采用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3.0∶5.0∶3.5∶5.0,v/v)溶剂体系,采用高速逆流 色谱法从丁公藤中成功分离纯化得到东莨菪内酯,纯度可达98.04%。 4 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 时间分辨荧光分析(timeresolved fluorescence assay,TR-FA)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非同

第十二章 色谱分析法

第十二章色谱分析法 1、简要说明气相色谱法的分离原理 答:气相色谱法的分离原理是利用不同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当两相作相对移动时,混合物中各组分在两相中反复多次分配,原来微波的分配差异产生了很明显的分离效果,从而依先后顺序流出色谱柱。 2、气相色谱仪有哪些主要部件?各有什么作用? 答:气相色谱仪的主要部件有:高压气瓶、气化室、恒温箱、色谱柱、检测器。 高压气瓶:储存载气; 气化室:将液体或固体试样瞬间气化,以保证色谱峰有较小的宽度; 恒温箱:严格控制色谱柱的温度; 色谱柱:分离试样; 检测器:将组分及其浓度变化以不同方式转换成易于测量的电信号。 或答:气路系统:是一个载气连续运行的密闭管路系统,通过该系统,可获得纯净、流速稳定的载气。 进样系统:包括进样器和气化室。其作用是让液体试样在进入色谱柱前瞬间气,快速而定量地加到色谱柱上端。 分离系统:色谱柱是色谱仪的分离系统,试样各组分的分离在色谱柱中进行。 温控系统:主要指对色谱柱、气化室、检测器三处的温度控制。 检测系统:是把载气里被分离的各组分的浓度或质量转换成电信号的装置。 3、试述热导池检测器及氢火焰电离检测器的工作原理。 答:热电池检测器是基于被分离组分与载气的导热系数不同进行检测的。当通过热导池他体的气体组成及浓度发生变化时,引起热敏元件温度的改变,由此产生的电阻值变化通过惠斯登电桥检测,其检测信号大小和组分浓度成正比。 氢火焰电离检测器是根据含碳有机物在氢火焰中发生电离的原理检测的。 4、根据速率理论方程式,讨论气相色谱操作条件的选择。 答:H = A + B/u + Cu 操作条件选择: ①使用适当细粒度和颗粒均匀的填充物,并尽量填充均匀,紧密,减小涡流扩散; ②载气流速u,当u较小时,分析扩散项B/u成为影响H的主要因素,此时应采用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载气(N2、Ar)以使组分在气相中有较小的扩散系数,减小组分在气相中停留的时间;当u较大时,传质阻力项Cu成为影响H的主要因素,此时宜用相对分子质量低的载气(H2、He)使组分在气相中有较大的扩散系数,减小气相传质阻力。可由H-u曲线求得U opt. ③适当降低固定液的液膜厚度,增大组分在液相中的扩散系数。 5、试述速率理论方程式中A、B/u、Cu三项的物理意义。 答:A:涡流扩散项,在填充色谱中,当组分随载气向柱出口迁移时,碰到的填充物颗粒阻碍会不断改变流动方向,使组分在气相中形成紊乱的类似“涡流”的流动,引起色谱峰变宽。 B/u:分子扩散项,是由于色谱柱内沿轴向存在浓度梯度,使组分分子随霸气迁移时自发地产生由高浓度向低浓度的扩散,从而使色谱峰变宽。

气相色谱法的应用

气相色谱法的应用 气相色谱法在石油工业中的应用 ⑴石油气的分析石油气(C1~C4)的成分分析,目前都采用气相色谱法。以25%丁酮酸乙酯为固定液,6201担体,柱长12.15m,内径4mm,柱温12℃,氢为载气,流速25ml/nin,热导池电桥电流120~150mA, C1~C4各组分得较好的分离见图10。图10 石油在丁酮酸乙酯柱上的分离1-空气;2-乙烷;3-乙烯;4-二氧化碳;5-丙烷;6-丙烯;7-异丁烷8-乙炔;9-正丁烷;10-正丁烯;11-异丁烯12- 反丁烯-2,3;13- 顺丁烯-2,4;14-丁二烯北京化工研究院近期研究出用多孔氧化铝微球色谱固定相,对C1~C4烃分离很好,柱长2m,内径2mm,内填充0.3%阿皮松L,改性?-Al2O3,微球120~130目;柱温85℃,氮为载气,流速15ml/min,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分离谱见图11. 此外吉林化学工业公司研究院还研制了石墨化炭黑和改性石墨化炭黑色谱固定相分离C1~C4烃。⑵石油馏的的分析气相色谱法分析石油馏分的效能与分析速度是精密分馏等化学方法所不能比拟的。如一根60m长、内径0.17mm的弹性石英毛细管柱,内涂OV-101,在程序升温条件下(柱温40~90℃)进样0.6?1,分流比150:1,分析了65~165℃大港直馏气油。用一根30m长、内径0.25mm 毛细管柱,涂PEG1500,柱温80℃,汽化100℃,氮为载气,分流比100:1,汽油中微量芳香烃得到很好的分离(见图12)。图11 低级烃类的气相色谱分离图1-CH4;2-C2H6;3-C2 H4;4-C3 H8;5-C2 H2;6-C8 H6;7-iC4 H10;8-nC4 H10;9-丙二烯;10-丁烯-1;11-iC5 H12 12--i C4 H6;13- 反丁烯-2;14- 顺丁烯-2;15-丁二烯16-丙炔图12汽微量芳烃的油中色谱分离1-苯;2-甲苯;3-乙苯;4-对二甲苯;5-一间二甲苯; 6-邻二甲苯 气相色谱法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 我国在环境科学研究、监督检测中,广泛使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大气和水中痕量胡害物质。 ⑴大气中微量-氧化碳的分析 汽车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工业锅炉和家用煤炉燃烧不完全放出一氧化碳,都污染环境。大气中痕量一氧化碳常用转化法没定。国产SP-2307色谱仪具有转化装置,使CO转化为CH4。CO+3H2Ni催化/380℃→CH4+H2O 色谱柱固定相可用5A筛分子,GDX-104,Porpak Q等,以分子筛为例,13X或5A分子筛60~80目(先经500~550℃活化2小时)以氢气载气, 57ml/nin;氢焰检测器;空气400ml/min;尾吹氮气80ml/min。柱长2m,内径2mm,柱温36℃,检测室130℃,转化炉380v;进样量1mm。可测大气中ppm级一氧化碳。

药物分析文献综述

2016-20 17学年第1 学期 文献综述 名称高效液相色谱法手性固定相分手性药物研究进展专业2016级药物化学 学号161320217 姓名李松子 导师柯美荣 指导老师林子俺 时间2016年12月19日

高效液相色谱法手性固定相分手性药物研究进展 摘要 手性(chirality)是指化合物的分子式和结构式相同,因分子空间排列不同导致两个分子互为镜像和实物的现象。手性药物(chiral drug)是指药物分子结构中引人手性中心后得到的一对互为实物与镜像的对映异构体(enantiomer) 这些对映构体的理化性质基本相似,仅旋光性质有所差别。目前在约2000种常用药物中有近500种药物以外消旋体的形式存在。外消旋体药物中可能只有一种对映异构体有药效,其镜像分子却有毒副作用或药效相反或无药效:如左旋巴比妥酸盐抑制神经活动而右旋巴比妥酸盐却兴奋神经;右旋甲状腺素钠可降低血脂而左旋甲状腺素钠对心脏有毒副作用;抗菌药左旋氧氣沙星的药效高于其右旋体数倍对映异构体也对香料化学和农业化学方面有重要作用:如S-型的香芹酮有香菜味,而R-型却具有荷兰薄荷香味;农药溴氰菊酯的8个异构体中,(3R,1R,S)异构体的杀虫活性是(3S, lS,R)的70多倍。手性药物的分离分析在生物和化学领域一直是研究热点。 色谱法利用固定相与外消旋体之间的作用力不同使流动相洗脱时各组分保 留时间不同而实现分离的目的。色谱法以其优良的识别能力成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手性拆分方法,尤其在性药物的分离分析和纯度检测等方面。常用的手性色谱分离技术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法(GC)、毛细管电色谱法(CEC)等根据侍分离化合物的分子结构选择合适的手性色谱非常重要。 在用HPLC法分离手性物质时,可以通过改变色谱柱的流动相和固定相来改变改善HPLC的分离效果。根据手性固定相的不同来源,可分为天然、半合成和全合成三大类。本文介绍国内外近几年手性固定相拆分手性药物的研究进展,包括几种经典类型及一些新型手性固定相。固定相可分为几种经典的固定相:环糊精类手性固定相、多糖类手性固定相、Pirkle 型手性固定相、蛋白质类手性固定相。根据添加剂的性质可将手性流动相添加剂(CMPA)分为4类:配基交换型手性添加剂、手性离子型配合剂、环型葡聚糖添加剂以及基于其他作用的手性流动相添加剂。 1.几种经典手性固定相的手性药物拆分

气体色谱分析方法总结

永久性气体色谱分析 .方法原理 以或分子筛为固定相,用气固色谱法分析混合气中地氧、氮、甲烷、一氧化碳,用纯物质对照进行定性,再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个组分地含量. .仪器和试剂①仪器气相色谱仪,备有热导池检测器;皂膜流量计;秒表. ②试剂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或分子筛(目);使用前预先在高温炉内,于℃活化后备 用.纯氧气、氮气、甲烷、一氧化碳装入球胆或聚乙烯取样袋中.氢气装在高压钢瓶内. .色谱分析条件 固定相:或分子筛(目);不锈钢填充柱管φ×;柱温:室温. 载气:氢气,流量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检测器:热导池检测器,桥流;衰减,检测室温度:室温. 气化室:室温,进样量用六通阀进样,定量管. .定性分析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记录各组分从色谱柱流出地保留时间,用纯物质进行对照. .定量分析 由谱图中测得各个组分地峰高和半峰宽计算各组分地峰面积.已知氧、氮、甲烷、一氧化碳地相对摩尔校正因子分别为、、、.再用峰面积归一法就可计算出各个组分地体积百分数().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白酒中主要成分地色谱分析 .方法原理 白酒地主要成分为醇、酯和羟基化合物,由于所含组分较多,且沸点范围较宽,适合用程序升温气相色谱法进行分离,并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进行检测.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为分离白酒中地主要成分可使用填充柱或毛细管柱,常用地填充柱固定相为;邻苯二甲酸二壬酯吐温硅烷化白色载体(目);聚乙二醇有机载体(目);吐温司班红色载体(目)等.也可使用以聚乙二醇或交联制备地石英弹性毛细管柱. .仪器和试剂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①仪器带有分流进样器和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地气相色谱仪、皂膜流量计、微处理机. ②试剂氮气、氢气、压缩空气,与白酒中主要成分对应地醛、醇、酯地色谱纯标样. .色谱分析条件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色谱柱:冠醚交联石英弹性毛细管柱φ×,固定液液膜厚度.程序升温:℃()以℃升温至℃(). 载气:氮气,流量.燃气:氢气,流量.助燃气:压缩空气,流量.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检测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高阻 Ω,衰减,检测室温度℃. 气化室:℃,分流进样分流比:,进样量. .定性分析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记录各组分地保留时间和保留温度,用标准样品对照. .定量分析 以乙酸正丁酯作内标,用内标法定量. 有机溶剂中微量水地分析 .方法原理 以为固定相,利用高分子多孔小球地弱极性、强憎水性,可分析有机溶剂甲醇中地微量水含量.用纯水对照定性,用外标法测水地含量. .仪器和试剂①仪器气相色谱仪,热导池检测器;皂膜流量计;秒表. ②试剂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氢气,苯水饱和溶液;(目). .色谱分析条件 色谱柱:(目);不锈钢填充柱管φ×;柱温:℃. 载气:氢气,流量.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高效液相色谱习题和答案解析

高效液相色谱法习题 一、思考题 1.从分离原理、仪器构造及应用范围上简要比较气相色谱及液相色谱的异同点。2.液相色谱中影响色谱峰展宽的因素有哪些? 与气相色谱相比较, 有哪些主要不同之处? 3.在液相色谱中, 提高柱效的途径有哪些?其中最有效的途径是什么? 4.液相色谱有几种类型? 5.液-液分配色谱的保留机理是什么?这种类型的色谱在分析应用中,最适宜分离的物质是什么?6.液-固分配色谱的保留机理是什么?这种类型的色谱在分析应用中,最适宜分离的物质是什么? 7.化学键合色谱的保留机理是什么?这种类型的色谱在分析应用中,最适宜分离的物质是什么? 8.离子交换色谱的保留机理是什么?这种类型的色谱在分析应用中,最适宜分离的物质是什么? 9.离子对色谱的保留机理是什么?这种类型的色谱在分析应用中,最适宜分离的物质是什么? 10.空间排阻色谱的保留机理是什么?这种类型的色谱在分析应用中,最适宜分离的物质是什么?11.在液-液分配色谱中,为什么可分为正相色谱及反相色谱? 12.何谓化学键合固定相?它有什么突出的优点? 13.何谓化学抑制型离子色谱及非抑制型离子色谱?试述它们的基本原理 14.何谓梯度洗提?它与气相色谱中的程序升温有何异同之处?15.高效液相色谱进样技术与气相色谱进样技术有和不同之处? 16.以液相色谱进行制备有什么优点? 17.在毛细管中实现电泳分离有什么优点? 18.试述CZE的基本原理 19.试述CGE的基本原理 20.试述MECC的基本原理 二、选择题 1.液相色谱适宜的分析对象是()。 A 低沸点小分子有机化合物 B 高沸点大分子有机化合物 C 所有有机化合物 D 所有化合物 2.HPLC与GC的比较,可忽略纵向扩散项,这主要是因为()。 A 柱前压力高 B 流速比GC的快 C 流动相钻度较小 D 柱温低 3.组分在固定相中的质量为MA(g),在流动相中的质量为MB(g),而该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浓度为CA(g·mL -1),在流动相中浓度为CB(g·mL-1),则此组分的分配系数是( )。 A mA/m B B mB/mA C CB/CA D CA/CB。 4.液相色谱定量分析时,不要求混合物中每一个组分都出峰的是_。 A 外标标准曲线法 B 内标法 C 面积归一化法 D 外标法 5.在液相色谱中,为了改善分离的选择性,下列措施()是有效的? A 改变流动相种类 B 改变固定相类型 C 增加流速 D 改变填料的粒度 6.在分配色谱法与化学键合相色谱法中,选择不同类别的溶剂(分子间作用力不同),以改善分离度,主要是()。 A 提高分配系数比 B 容量因子增大 C 保留时间增长 D 色谱柱柱效提高 7.分离结构异构体,在下述四种方法中最适当的选择是()。 A 吸附色谱 B 反离子对色谱 C 亲和色谱 D 空间排阻色谱 8.分离糖类化合物,选以下的柱子()最合适。 A ODS柱 B 硅胶柱 C 氨基键合相柱 D 氰基键合相柱 9.在液相色谱中,梯度洗脱适用于分离()。 A 异构体 B 沸点相近,官能团相同的化合物 C 沸点相差大的试样 D 极性变化范围宽的试样 10.在高效液相色谱中,采用254 nm紫外控制器,下述溶剂的使用极限为()。 A 甲醇210 nm B 乙酸乙醋260 nm C 丙酮330 nm 11吸附作用在下面哪种色谱方法中起主要作用()。 A 液一液色谱法 B 液一固色谱法 C 键合相色谱法 D 离子交换法 12.当用硅胶为基质的填料作固定相时,流动相的pH范围应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