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24小时尿液采集方法

(完整版)24小时尿液采集方法

(完整版)24小时尿液采集方法

24小时尿液标本的收集方法

1、装尿液用的容器:自行准备好一个清洁的塑料桶(大小:能装4000毫升以上,

并带有桶盖的)。

2、早晨某一时刻(如早晨7:00点钟)排尿一次,这次尿液排掉不要(不要装

在桶里)。从这一时刻以后的24小时排出的所有尿液,均要装到塑料桶中,一直到第二天早晨7:00点钟时,排最后一次尿,此次排出的尿液要装到塑料桶中。

3、每次排尿液到塑料桶时,均需要将桶里的尿液摇匀,并盖好桶盖(以防尿液

蒸发)。

4、收集完24小时尿液后,测量并记录尿量,取1-2毫升,送检。

5.在夏天,应注意将标本放置于阴凉处及时送检。

6.若有问题,请咨询值班护士或医生。

注意事项:

在收集尿液期间,不要进行激烈活动、避免劳累、不要过多食用高蛋白饮食。

少尿试题(泌尿科、肾内科)

症状护理——少尿相关试题 泌尿科、肾内科 1.少尿是指24小时尿量少于(C )ML A.200 B.300 C.400 D.500 2. 无尿指24小时尿量少于( A)或12小时内完全无尿 A. 100m B.0ml C. 50ml D. 30ML 3.评估引起少尿的诱因应了解患者有哪些症状、既往病史及日常用药史?(B) A.评估患者有无排尿中枢抑制。 B.是否有泌尿系结石、前列腺增生、尿路损伤。 C. 间歇性肉眼血尿。 D.是否服用抗抑郁药物。 4. 肾前性、肾性、肾后性病因引起少尿的表现有何不同?(A) A.肾前性与肾性病因表现为少尿,肾后性病因多表现为突然无尿, 并可反复发作。 B.肾前性、肾性、肾后性均表现为尿量减少时间短、发展迅速。 5. 下列哪些不是少尿伴随症状?(D) A.蛋白尿、水肿、高脂血症、低蛋白血症 B.排尿困难、肾绞痛, C.发热、腰痛、尿频、尿急、尿痛, D.发热、终末血尿、低血钾 6. 少尿患者发生急性肺水肿,护士应立刻给与哪些护理措施?(A)

A.立刻协助患者取坐位或半坐位,两腿下垂。 B.给与低流量吸氧1L—2L/分。 C. 立即给予导尿术,解除尿路梗阻。 7. 患者发生急性尿潴留,给与导尿处理时哪一项不正确(C) A.尿液排放速度不可过快。 B.对于极度充盈的膀胱,第一次排尿不能超过600ml,应分次放尿。 C.对于极度充盈的膀胱,第一次排尿不能超过800ml,应分次放尿。 D.排放尿液时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出现出冷汗、面色苍白、低血压、 膀胱出血等情况。 8. 慢性少尿患者病情观察要点正确的是?(A) A.定时测量生命体征,详细记录24小时出入量,观察眼睑周围、 胫前区有无水肿。 B. 观察膀胱充盈度。 C. 观察有无膀胱痉挛症状。 D.观察尿的颜色。 9. 患者为前列腺增生导致急性尿潴留,首选哪项护理措施?(C) A.心理护理 B.控制入量 C.导尿 D.腹部热敷 10. 肾前性因素、肾后性因素导致少尿的相同护理措施不包括哪些? (D)

24小时尿标本的采集sop

题目:24h 尿标本的采集SOP 实施部门: 护理部 编号:ND-TY-1.0-051 文件依据 《临床护理技术规范》 基础篇 审核日期 年 月 日 批准人 护理部主任 首次发布日期 年 月 日 回顾日期 修改日期 年 月 日 【护理目标】 标本收集时间准确,尿液不发生变性,标本合格。 【操作重点步骤】 1. 评估患者的排尿情况。告知患者∕家属尿标本采集的目的和配合方法。 2. 采集标本容器的标签上需注明采集的起止时间、科室、姓名、住院号、标本项目等。 3. 留取24h 尿标本从清晨7时开始至次晨7时止。 4. 清晨7时首先嘱患者排空膀胱并弃去尿液,同时记录该时间(该时间即为开始留尿时间)。患者再解一次尿后即加入防腐剂,使之与尿液混合,以后每次先排尿于一清洁的容器内(如便器)再倒入标本容器中(减少标本被污染机会),至次晨7时排空最后一次尿液,即24h 尿液。 5. 记录总尿量,根据检验项目的要求送检。 【结果标准】 1. 患者∕家属对所做的护理操作和解释表示理解和满意。 2. 标本留取方法正确。 【24h 尿标本采集操作流程及要点说明】 操作流程 要点说明 评估 1. 患者病情、意识状态、生命体征、正进行的治疗 2. 患者排尿情况 3. 患者心理状态 4. 患者沟通、理解及合作能力 核对 医嘱、患者姓名、住院号。并根据“标本采集原则” 进行核对,贴电子条形码于采集容器上

如做尿肌酐、肌酐、17-羟皮质类固醇、17-酮类固醇、尿蛋白、尿微球蛋白、钾、钠、尿糖等定量检查,可测定24h 尿总量记录于化验单上,尿液充分摇匀后取出100ml 于留尿杯里送检,其余弃去 告知 尿标本采集的目的和配合方法 实施 1. 容器贴上标签,注明采集的起止时间、科室、姓名、住院号、标本项目等 2. 嘱患者于清晨7时排空膀胱,弃去尿液,注明 开始留尿的时间 3. 患者解第一次尿后,即加入防腐剂,使之与尿 液混合,以后每次先排尿于一清洁的容器内(如便器)再倒入标本容器中(减少标本被污染机会),至次晨7时排空最后一次尿液,即24h 尿液 4. 记录总尿量,根据检验项目的要求送检 准备物品 1. 干燥清洁带盖大口容器(容量为3000~5000ml ) 2. 根据检验项目要求备相应的防腐剂 防腐剂选择: 1. 24h 尿儿茶酚胺、尿钙、磷酸盐、草酸盐、 17-羟皮质类固醇和17-酮类固醇等定量测定时使用浓盐酸,用量为0.5~1ml ∕100ml 尿液或5~10ml ∕24h 尿液 2. 24h 尿肌酐、尿糖、尿蛋白、尿微球蛋白、 尿钾、钠、丙酮等系列生化项目的测定时使用甲苯,用量为0.5ml ∕100ml 尿液 3. 24h 尿醛固酮测定时使用冰醋酸,用量为 5~10ml ∕24h 尿液 4. 24h 尿钾、钠、钙、氨基酸、糖、尿胆原、 胆红素等测定时使用10%麝香草酚异丙醇溶液,用量为0.1g ∕100ml 尿液 5. 用于管型、细胞检查时使用40%甲醛,用量 为1~2ml ∕24h 尿液

24小时尿蛋白定量

24小时尿蛋白定量 24小时尿蛋白定量-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定义和意义 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中的“24小时的尿量”,就是把早上的第一次的小便排干净后,从第 二次的小便开始留。看一下这时是几点,记一下时间,直至第二天的这个时间,为24个小时。把这24个小时内的,每一次的所有的小便,都放到一个容器里,混合均匀,然后从中间抽取100?200毫升,拿到医院去化验。 在正常情况下,肾小球滤过膜只能通过分子量较小的物质。正常人每天尿中蛋白质一般 为40-80毫克,这一含量用蛋白质定性试验的方法一般不能检出。患某些疾病时,蛋白质漏出增加,就可被检出尿蛋白阳性。所以尿蛋白定性报告的结果是粗略的,24小时尿蛋白 定量检验可以精确地测出小便中排出的蛋白量。 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是判定肾病有无的可靠指标: 临床上,判定肾病发生与否,多通过尿常规检查中的尿蛋白定性和定量两个指标进行综合判定。尿蛋白定性指标就是常说的尿蛋白是阴性还是阳性。如果尿蛋白检查结果为阳性,反应肾病的病情程度看其带有几个+。而尿蛋白定量判定则更能准确的反应受检者的肾脏功 能,常用的诊断指标即是24小时尿蛋白定量。 偶然一次发生24小时尿蛋白定量超标,不能确诊为肾病: 正常人,尿常规检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范围小于150mg/24小时.如果受检人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指标高出了此正常值参考范围,则可认为其存在肾功能损伤情况。 尽管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是判定肾病是否发生的可靠指标,但是,单凭一次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查结果异常就判定受检者发生了肾病,这是不准确的。在临床对肾病的发生做 出确诊时,通常情况下,需要重复做尿常规检查。通过做定期检查,患者的尿常规检查结果 显示,存在三次及以上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指标均高于正常参考范围,才可以判定患者确实发生了肾脏病变。 定期检查,早发现早治疗,防止病情恶化: 肾病早期发病隐匿,患者多无明显症状表现,很容易被忽视。许多人就医时,肾病已经

正常人24小时尿量是多少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正常人24小时尿量是多少 导语:尿液是人类以及所有生物都会产生的一种废弃物,尿液是通过肾脏的过滤而产生的一种现象,而正常的尿液量是基本固定的,所以,人们可以根据自 尿液是人类以及所有生物都会产生的一种废弃物,尿液是通过肾脏的过滤而产生的一种现象,而正常的尿液量是基本固定的,所以,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尿液量来推断自己的健康水平,一般正常的尿量是以时间单位为计算原则的,例如正常人24小时尿量是多少呢?下面来看看介绍吧。 .每天都必须排尿,尿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机体的进水量和由其它途径排出的水量。喝水多、环境温度低而出汗少,则尿量增多;反之,喝水少、环境温度高及劳动时出汗多,或有高热、腹泻等情况,都可使尿量减少。 正常人每天排尿量约为1000—2000毫升,平均约为1500毫升。因为正常人每天约有35—50克的代谢产物和盐类等需通过肾脏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溶解这些固体物质最低水量需要500毫升左右,故每个人每天至少要排出5O0毫升尿。因此,医学上规定,当一个人全日(24小时)的尿量超过2500毫升,则属于多尿;当全日尿量少于500毫升,则属于少尿;当全日尿量少于100毫升,则属于无尿。 排尿过多,会造成身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等物质的丢失,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反之,排尿过少,会使体内毒素排不出去,全身代谢紊乱,重者还会危及生命。因此,维持正常的尿量是非常重要的。 正常人24小时尿量是多少呢?这个问题是大多数人需要了解的,尤其是男性朋友们,尿量不正常的话就可能预示着出现了前列腺的问题,这是需要高度重视的,所以,对于正常人24小时尿量是需要我们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尿标本采集的几种种类

尿标本采集的几种种类 尿标本种类主要有: 1.晨尿:即清晨起床后第一次排尿时收集的尿标本,即为首次晨尿。这种标本尿较为浓缩,可用于肾脏浓缩能力评价。首次晨尿常偏酸性,其中的血细胞、上皮细胞、病理细胞、管形或管形等有形成分,以及如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等的浓度较高。但夜尿在膀胱内停留时间过长,硝酸盐及葡萄糖易被分解,不利于检出在酸性环境中易变的物质,因而推荐采集第2次晨尿代替首次晨尿。 2.随机尿:这种标本不受时间限制,但此尿标本,仅反映某一时段的现象,且易受多种因素(如运动、饮食、用药、情绪、体位等)的影响,可致尿检成分浓度减低或增高。 3.计时尿:按特定时间采集尿标本。 (1)3h尿:一般是收集上午6~9时时段内的尿,多用于检查尿有形成分,如1h尿排泄率检查等医学教育|搜集整理。 (2)餐后尿:通常收集午餐后至下午2时的尿。这种尿标本,有利于检出病理性糖尿、蛋白尿或尿胆原。有助于肝胆疾病、肾脏疾病、糖尿病、溶血性疾病等的临床诊断。 (3)24h尿:患者上午8时排尿一次,将膀胱排空,弃去尿,此后收集各次排出的尿,直至次日上午8时最后一次排尿的全部尿。尿中某些成分24h不同时间内的排泄浓度不同,如肌酐、总蛋白质、电解质等,为了较准确地定量分析这些成分,必须采集24h尿。 (4)特殊试验尿:①尿三杯试验:多用于男性下尿路及生殖系统疾病定位初步判断。②耐受性试验尿:如经前列腺按摩后排尿收集尿标本。 4.无菌尿:常用的方法有: (1)中段尿:留尿前先清洗外阴,在不间断排尿过程中,弃取前、后时段的尿,以无菌容器只接留中间时段的尿。 (2)导管尿、耻骨上穿刺尿:患者发生尿潴留或排尿困难时采用。 (四)尿标本采集质量管理(专业知识,专业实践能力,掌握) 尿标本采集质量管理的内容,包括:各种规范化管理文件,涉及:分析前的检验申请单要求、患者准备、标本采集(包括容器和器材准备)、按规定的标本转运时间、标本接收处理;分析中的室内质量控制;分析后的及时、准确报告检验结果等各个环节。

24小时尿量正常值是多少

24小时尿量正常值是多少 对于我们来说,了解24小时尿量正常值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判断自己的尿量有没有问题,如果尿量有问题的话,往往暗示着疾病哦!那么24小时尿量正常值是多少呢?接下来,本文就为大家介绍24小时尿量正常值是多少的相关内容,仅供大家参考。想要了解这方面知识的朋友可以来看一看。 尿量主要取决于肾小球的滤过率,肾小管重吸收和浓缩与稀释功能。此外尿量变化还与外界因素如每日饮水量,食物种类、周围环境(气温、湿度)、排汗量、年龄、精神因素、活动量等相关。 24小时尿量正常值是多少?一般健康成人尿量为1-2L/24 小时或1ml(h/kg)。昼夜尿量之比为2-4:1,小儿的尿量个体差异较大,按体重计算较成人多3-4倍。 24小时尿量大于2.5L称为多尿;24小时尿量少于0.4 L或每小时尿量持续少于17ml称为少尿;24小时尿量小于0.1L,或

在12小时内完全无尿者称为无尿。 一、多尿 24小时尿量大于2.5L称为多尿。在正常情况下多尿可见于饮水过多或多饮浓茶、咖啡。精神紧张、失眠等情况;也可见于使用利尿剂或静脉输液过多时。病理性多尿常因肾小管重吸收障碍和浓缩功能减退,可见于: 1、内分泌病:如尿崩症、糖尿病等。 2、肾疾病: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慢性肾盂肾炎、多囊肾、肾髓质纤维化或萎缩,肾小管破坏致使尿浓缩功能减退,均可导致多尿。其特点为昼夜尿量的比例失常,夜尿增多。 3、精神因素:如癔病大量饮水后。

4、药物:如噻嗪类、甘露醇、山梨醇等药物治疗后。 二、少尿 24小时尿量少于0.4 L或每小时尿量持续少于17ml称为少尿。生量性少尿见于机体缺水或出汗过多时,在尚未出现脱水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之前可首先出现尿量的减少。病理性少尿可见于: 1、肾前性少尿:各种原因引起的脱水;大失血、休克、心 功能不全等;重症肝病、低蛋白血症;严重创伤、感染等。 2、肾性少尿:急性肾小球肾炎;各种慢性肾功能衰竭;肾 移植术后急性排异反应,也可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少尿。 3、肾后性少尿:单侧或双侧上尿路梗阻性疾病,尿液积聚 在肾盂而不能排出,可见于尿路结石、损伤、肿瘤以及尿路先天

24小时尿量记录单

24小时尿量记录单 亲爱的病友:为了更准确的记录尿量,请您将每次的尿液准确记录如下表格。 姓名:床号:住院号:

{ 。 、 ( & )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荆州医院 荆州市中心医院 健康教育处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小时尿蛋白定量留取方法 { 1、留取方法: 为准确测得24小时尿蛋白定量,早上8时应把膀胱内的尿排清并弃去,开始计时,把24小时所排出的尿全部贮存在一容器内(包括第二天早上8时准解出的尿),全部送检查。如果在这24小时之内解大便,亦强调先解小便收集,然后解大便。小量尿液亦不要遗漏。尿量收集不齐全,尿蛋白量的计算就不准确。要准确测得24小时尿蛋白量,必须准确收集整日尿量,检测部分是总尿量的混合液,才有代表性。 因为本试验是计算尿蛋白的绝对值,与饮水量关系不大,所以,测定当天不必限制水分和进食量,如常进食便可以了,但需要避免暴食高蛋白。 2、留取容器 在检验科领取24小时专用尿壶后及时发放给患者,同时女病人发放有刻度的量杯,男病人发放有刻度的尿壶 3、注意事项: (1)为防止标本变质,此容器内已加入适量甲苯(每100ml尿液加入甲苯)共10ml,告知病人及家属不可弃去。 (2)如果女病人遇到月经期,要推迟时间到月经完全干净后再留取尿液。一般月经期和月经来潮前1天,月经干净后2天,尿液均容易受到污染导致结果不可信,要避免这个时期留取尿液。故女性月经期,不能做此检查。 (3)尿中不能混有异物,尿中混有血、脓或阴道分泌物可引起“假性蛋白尿”。 (5)容器上已贴上条码,标明姓名床号。 (6)应避免日光直接照射。 (7)时间结束时及时将通知护士将全部尿液送检。

少尿是指24小时尿量少于多少

少尿是指24小时尿量少于多少 说到少尿是很多人不熟悉的,这样问题很常见,但是很多人对这样问题并不是很在意,自身出现少尿情况后,都是会有明显症状,对这些症状都是要进行注意的,这样在缓解自身问题有很好帮助,那少尿是指24小时尿量少于多少呢,下面就详细的介 绍下,使得对这类问题有一些了解。 少尿是指24小时尿量少于: 24小时尿量少于0.4 L或每小时尿量持续少于17ml称为少尿。生量性少尿见于机体缺水或出汗过多时,在尚未出现脱水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之前可首先出现尿量的减少。病理性少尿可见于: (1)肾前性少尿:①各种原因引起的脱水如严重腹泻、呕吐、大面积烧伤引起的血液浓缩。②大失血、休克、心功能不全等导致的血压下降、肾血流量减少或肾血管栓塞肾动脉狭窄引起的肾缺血。③重症肝病、低蛋白血症引起的全身水肿、有效血容量减低。④当严重创伤、感染等应激状态时,可因交感神经兴奋、肾

上腺皮质激素和抗利尿激素分泌协加,使肾小管再吸收增强而引起少尿。 (2)肾性少尿:①急性肾小球肾炎时,滤过膜受损,肾内小动脉收缩,毛细血管腔变窄、阻塞、滤过率降低而引少尿,此种尿的特性是高渗量性尿②各种慢性肾功能衰竭时,由于肾小球滤过率析度减低也出现少尿,但其特征是低渗量性少尿;③肾移植术后急性排异反应,也可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少尿。 (3)肾后性少尿:单侧或双侧上尿路梗阻性疾病,尿液积聚在肾盂而不能排出,可见于尿路结石、损伤、肿瘤以及尿路先天畸形和机械性下尿路梗阻职膀胱功能障碍、前列腺肥大症等。 在对少尿是指24小时尿量少于多少认识后,自身有这样情况的时候,需要及时的治疗,身体尿排的太少,会引发肾部疾病,这样对身体健康影响很大,而且缓解少尿药物是不错之选,这样治疗方法对身体健康没有影响的。

24小时尿蛋白定量留取

24小时尿蛋白定量留取 (一)操作目的 蛋白尿是肾小管—肾小球损伤的标志物,蛋白尿的形成与肾脏的解剖结构有密切关系。由于肾小球滤过屏障异常引起的蛋白尿,称肾小球性蛋白尿;由于感染、中毒所致肾小管损害或者继发肾小球疾病时,肾小球滤过膜可正常或者不正常,因近曲小管损伤重吸收能力降低,而产生的蛋白尿称肾小管性蛋白尿;由于血液循环中存在大量可以从正常的肾小球滤过的小分子蛋白,超过了肾小管的重吸收极限,从而出现的蛋白尿称溢出性蛋白尿;尿路肿瘤时,向尿液中分泌蛋白质而产生的蛋白尿称组织性蛋白尿。 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主要用于初步判断肾脏的功能,协助诊断其它系统多种疾病以及进行疾病的动态观察,疗效评价。留取好24小时尿蛋白定量,能更准确地指导临床医生用药及用药效果。 (二)操作流程:

(三)操作关键环节提示 1.如何正确区分蛋白尿的类型? (1)肾小球性蛋白尿:此类型的蛋白尿见于多种肾小球疾病,其以最大量蛋白尿较常见,成分以白蛋白等中大分子为主。 (2)肾小管性蛋白尿:此类型的蛋白尿见于肾小管损害,一般蛋白量﹤2g/d 。 (3)溢出性蛋白尿:见于多发性骨髓瘤时轻链尿,横纹肌溶解的肌红蛋白尿,血管内溶血时的血红蛋白尿。 (4)组织性蛋白尿:见于肾盂肾炎。 2.留取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注意事项: (1)为防止标本变质,必须在病人排第一次小便后,在小桶内加入适量甲苯(每100ml 尿液加入甲苯0.5ml )共10ml ,使其形成一薄膜,覆盖于尿液表面,隔绝空气,达到防腐的目的。 (2)女性月经期,不能做此检查。 (3)尿中不能混有异物,尿中混有血、脓或阴道分泌物可引起“假性蛋白尿”。 (4)使用清洁干燥的有盖小桶或者容器,以防挥发。 (5)小桶或者容器上应贴上标记,标明姓名床号。 (6)应避免日光直接照射。 (7)必须在尿常规试管上注明尿量,否则全部尿液送检。

24小时留尿,6个注意事项要牢记!

24小时留尿,6个注意事项要牢记! 留尿看似简单,其实稍不注意,就会影响病人化验结果,严重不但会影响检测病情变化,还会误导治疗。一般留尿的过程中出现多留尿或少留尿的现象以及饮食运动的干扰,这都是不流于化验的,所以患者留尿前一定要遵医嘱注意饮食,不要为了留尿而过多的饮用水,避免剧烈运动,选择合适的容器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帮助留尿。 接下来就对肾科留24小时尿标本时常出现的问题和注意事项进行说明。 ★第一:多留尿

留24小时尿标本最常出现的问题就是多留尿。 主要是开化验单的医生没有向病人或家属讲清楚规范的留尿方法,比如只是简单地说「今天早上6点到明天早上6点的尿」。 于是不少病人就把两个6点的尿都留下了,如果昨天夜里10点睡觉时排过一次尿,一直到今天早上6点才又排尿,那么把这些尿都留下的话实际上是留了32个小时的尿标本。

正确的做法是头一天早上6点的尿要排掉,这个时候膀胱是空的,从这个时间起,肾脏不断产尿并储存在膀胱内,假如到上午9点感觉尿意明显去排尿的话,这是6点到9点这三个小时产生的尿。 依此类推,直到第二天早上6点,无论是否有尿意,都要排空膀胱,把尿搜集到洁净的容器里,这才是完整的24小时的尿标本。 ★第二:少留尿

有些病人在排大便时忘了接住尿,或者外出时忙起来忘记了留尿的事,会导致部分尿液未被留下。 建议需要留24小时尿标本的病人留尿当天尽可能不要外出,如果必须要外出也要带好留尿的容器。 ★第三:饮食运动等的干扰 因为人体的蛋白尿的排泄受饮食、运动等因素的影响,所以留尿期间要注意控制这些因素。有些病人为了留尿会在留24小时尿标本当天特意多饮水,这完全没有必要,病人只需要正常饮食即可,不需要特意多喝水,更不需要刻意多吃或少

24小时尿蛋白定量正常值的分析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24小时尿蛋白定量正常值的分析导语:24小时尿蛋白定量正常值是什么内容,看着表面的意思应该是测量的指标,应该是收集起来的用来测定身体某处健康的指标,这种医学专有名词的准 24小时尿蛋白定量正常值是什么内容,看着表面的意思应该是测量的指标,应该是收集起来的用来测定身体某处健康的指标,这种医学专有名词的准确含义还是需要专业解释的,所以下面大家一起来看看24小时尿蛋白定量正常值的分析。 一概念 1、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是指收集24小时内排出的所有尿液,测定24小时尿量,并对尿液中蛋白质进行定量的一种可反映肾功能情况的尿液检测方法。 2、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中的“24小时的尿量”,就是把早上第一次的小便排干净后,从第二次的小便开始留。记录第一次小便的时间,直至第二天的这个时间,为24个小时。把这24个小时内的,每一次的所有的小便,都放到一个容器里,混合均匀,然后从中间抽取100~200毫升,拿到医院去化验。 二收集标本 一些肾病往往要求做“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查,那么如何收集送检尿标本呢? 为准确测得24小时尿蛋白定量,早上8时应把膀胱内的尿排清并弃去,开始计时,把24小时所排出的尿全部贮存在一容器内(包括第二天早上8时准解出的尿),全部送检查。如果在这24小时之内解大便,亦强调先解小便收集,然后大解。小量尿液亦不要遗漏。尿量收集不齐全,尿蛋白量的计算就不准确。检测前要先用量杯量总尿量,然后搅匀,取出一小杯测定每100毫升的蛋白量,再根据实际尿量进行计算,可计出24小时的蛋白量。总之,要准确测得24小时尿蛋白量,必须准确收集整日尿量,检测部分是总尿量的混合液,才有代表性。 因为本试验是计算尿蛋白的绝对值,与饮水量关系不大,所以,测定当天不必限制水分和进食量,如常进食便可以了。 三正常值 24小时尿蛋白定量正常值是小于等于0.15g。 看完上面的内容后就对24小时尿蛋白定量正常值的测定方法和正常值的相关 内容有所了解了,这个指标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如果有人要做这方面的检查,那么多看看上面的文章就会知道大概到医院发生什么,就可以提前做好心里准备了,大家要好好的照顾自己的健康欧。 生活知识分享

尿液标本采集和运送标准操作规程

尿液标本采集和运送标准操作规程 一、采集时机 宜为抗菌药物使用之前的清晨第一次尿液。 二、采集方法 (一)清洁中段尿 1.女性:采样前用肥皂水或0.1%的高锰酸钾溶液等冲洗外阴,用手指分开阴唇,弃其前段尿,不终止排尿,留取中段尿10~20ml于无菌容器内。 2.男性:采样前用肥皂水或0.05%~0.1%的聚维酮碘(碘伏)溶液等消毒液清洗尿道口,擦干后上翻包皮,弃其前段尿,不终止排尿,留取中段尿10~20 ml于无菌容器 (二)耻骨上膀胱穿刺 主要用于厌氧菌培养或留取标本困难的婴儿、脊柱损伤患者的尿液采集。先用 0.25%的聚维酮碘溶液等消毒液消毒穿刺部位皮肤,然后使用无菌注射器直接从耻骨联合与脐连线上高于耻骨联合2cm处刺人膀胱吸取尿液10~ 20 ml于无菌容器内。 (三)导尿管尿 1.直接导尿法:使用0.05%~0.1%的聚维酮碘溶液等消毒剂消毒会阴局部,用导尿管直接经尿道插入膀胱,先弃其前段尿液约15 ml,再留取中段尿液10~20 ml于无菌容器内。 2.留置导尿管法:医院内尿路感染中,临床最常用此法。采集前先夹住导尿管,采集时则松管弃其前段尿液,使用o.25%~0.5%的聚维酮碘溶液等消毒剂消毒导尿管的采样部位,使用无菌注射器斜刺人导尿管(从采样口或靠近尿道的导尿管管壁)抽取10~20 ml尿液于无菌容器内。 3.回肠造口导尿管法:摘除导管,弃去里面的尿液,先用0.05%~0.1%的聚维酮碘溶液等消毒剂消毒吻合口,再将导尿管插入到清洁的吻合口,直至筋膜的深部采集 10~20 ml尿液于无菌容器内。 (四)小儿收集包 对于无自控能力的小儿可应用收集包采集尿液,这种装置由于很难避免会阴部菌群污染产生假阳性,所以只有在检验结果为阴性时才有意义。如果检验结果为阳性,应结合临床进行分析,必要时可使用耻骨上膀胱穿刺或导尿法留取尿液进行复检。 三、标本运送 标本采集后应及时送检并接种,室温下保存时间不应超过2 h(夏季保存时间应适当缩短或冷藏保存)。如果不能及时运送或接种,应4℃冷藏,但保存时间也不应超过8 h。

24小时尿蛋白定量测定(SOP)

【方法】邻苯三酚红比色测定法 【原理】 通过测定24小时尿液总蛋白的浓度和24小时尿量来计算24小时内从尿液排出的蛋白质的总量。 【标本收集】 1.患者从8:00排空小便后开始计时,将24小时的所有小便全部收集在同一容器内。 2.准确收集24小时尿液(防腐剂为甲醛10ml,由血化中心提供),准确记录24小时 尿量,从24小时尿液中留取约3ml尿液送检,用于测定尿总蛋白定量。 【标本接收】 1.检验申请单上注明:测定项目为“24小时尿蛋白定量”,同时必须注明24小时尿量, 单位为“L”。 2.所接收标本为用尿常规管装的尿标本。 3.24小时尿蛋白定量编码:250301010a,检验费用:10元。 【仪器与试剂】 1.仪器为拜尔1650生化分析仪。 2.德赛诊断系统尿液/脑脊液总蛋白(U-TP/csf-TP)测定。 3.试剂为即用式。 4.试剂为单试剂,放于RTT1-36号位,定标位在CTT-18号位。 5.试剂稳定性与贮存:试剂和标准品避光保存于2~8℃,若无污染,可稳定至失效期, 试剂不可冰冻。 【操作步骤】 1.上机操作:见《拜尔1650生化分析仪仪器操作SOP文件》。 2.在BAYER1650上编程时测定项目选择“CSF-TP”。 3.测定条件:见《尿液脑脊液总蛋白测定(SOP)》。 【计算与报告】 1.测定出的结果为尿总蛋白定量,单位是g/l; 2.将24小时尿量(由临床提供,单位L)、尿总蛋白定量(单位g/l)手工填入LIS 3.保存后,24小时尿蛋白定量(g/24h)会自动计算出来; 4.如果测定结果大于3000 mg/L,应用9 g/L NaCl溶液作1+1稀释,重新测定,结果

尿液标本采集和处理

尿液标本采集与处理 标本采集得好坏确定了检测结果得准确性,合格得标本就是能得到准确检测得前提。 通过本文学习,您将能回答关于“尿液标本采集与处理”得下列问题: 1.尿液检查得重要意义与临床价值? 2.用于尿液标本采集得容器及离心机有何具体要求? 3.尿标本采集有哪些种类、方法与临床应用? 4.未经保存得尿液标本可发生哪些变化?导致其变化得机制有哪些? 5.尿液标本保存有哪些方法? 6.患者状态对尿液分析结果有何影响? 7.尿液标本保存时间与温度对尿液分析结果有何影响? 8.药物对尿液分析结果有何影响? 9.从哪些方面着手可实施尿液标本采集质量保证? 第一节尿液标本采集 尿液就是具有重要意义得排泄物,尿液成分得变化可以反映泌尿系统及其她组织器官得病变,其检验结果得准确性直接关系到疾病得诊断与治疗。为了保证尿液检验结果得可靠性,必须坚持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保证尿液标本得完整性。尿液标本正确、合理、规范化得采集与处理,就是尿液分析(urinalysis)前质量保证得主要内容;不合格得尿液标本、其检测结果并不反映患者得实际状态,即使用质量最优得试剂、最好得仪器设备、最具经验得检验人员,也无法弥补标本采集、转运过程中得差错。因此,必须有书面详细规定尿液标本采集得各个环节得标准文件,并将文件分发给所有相关得工作人员。 一、标本采集一般要求 1.患者告知尿液标本采集,首先应告知患者关于尿液标本采集得目得,以及以口头与书面得形式具体指导尿液标本留取得方法。尿液标本采集得一般要求见表4-1。 表4-1尿液标本采集得一般要求 一般要求 ①患者应处于安静状态,按平常生活饮食 ②用于细菌培养得尿标本须在使用抗生素治疗前采集,以有利于细菌生长 ③运动、性生活、月经、过度空腹或饮食、饮酒、吸烟及姿势与体位等可影响某些检查得结果 ④清洁外生殖器、尿道口及周围皮肤,女性患者应特别避免阴道分泌物或经血污染尿液 ⑤如采用导尿标本或耻骨上穿刺尿标本,一般应由医护人员先告知患者及家属有关注意事项,然后由医护人员进行采集。采集婴幼儿尿,应由儿科医护人员指导,用小儿专用尿袋收集 2.明确标记在尿液采集容器与检验申请单上,应准确标记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留尿日期与时间、尿量、标本种类等信息,或以条形码做唯一标识。 二、容器及器材准备 1.留尿容器应具备以下特点:①一次性使用,材料与尿液成分不发生反应,洁净(菌落计数小于104CFU/L)、防渗漏。②容积50~100 ml,圆形开口且直径至少4~5cm。③底座宽而能直立,有盖可防止倾翻时尿液溢出,如尿标本需转运,

尿液检验标本留取时应注意的问题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7816307048.html, 尿液检验标本留取时应注意的问题 作者:李坪友 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9年第08期 【中图分类号】R446.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8-0012-01 尿液检验是监床常用的检验方法之一。患者虽然不是肾脏专科疾病,但是去医院就诊时也会经常被医生要求进行尿液检验,其目的是判断尿液中是否含有蛋白,以及白细胞,红细胞,管形,结晶等各种有形成分和溶解物是否偏高等,能否分析是否发生了尿路感染或者高钙尿症等。此时采集这种标本是一定要确保尿液标本新鲜,随留随送。一定要掌握正确的收集尿液标本的方法,能够提高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在进行尿液标本留取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尿液留取量不可过少 进行尿常规检查时尿液的留取量一定要合理。一般情况下,尿液的含量不能低于10毫升[1],如果尿液量过少就会影响尿液的检测结果。不能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在进行儿童尿液 留取时需要注意,儿童和成人不同,其自身的控制能力较差,所以留取尿液样本较为困难。如果儿童膀胱中的尿液量较少。此时采集标本更为困难,需要家长指导孩子完成标本的留取。而此时尿量太少即使勉强达到检测所需用量,但是这种标本往往存在红细胞、白细胞的假阳性诊断,对于医生判断存在干扰,此时家长应该适当让孩子饮水并且等待一定的时间,等孩子感觉尿意时再进行尿液标本的留取,不能强行挤尿。 2 留取清晨的第1/2次尿 晨尿可以确保尿液在膀胱中停留了至少6小时。因为晨尿的浓度高,对晨尿进行检测结果更为准确,更能反映患者身体的变化。晨尿是最佳的留取尿液标本,经过一夜的浓缩含有的红细胞、白细胞和管形等有效成分较多,检测清晨第1次晨尿可以避免受到运动、饮水、饮食等相关因素的干扰,减少了检验结果假阳性的发生率.有时为了结果不受夜间过于浓缩的影响也 主张用清晨的二次尿来反应病人的情况。 3 留取中段尿 留取中段尿时需要注意,根据尿液的排出顺序分为前段中段及后段三个阶段。前段尿容易受到尿道口等部位的污染,后段尿由于尿液速度减缓,膀胱挤压也容易受到上述部位的污染,所以中段尿的清洁度更高,更能反应病人的真实情况,适用于进行尿常规检查。一定要确保标本清洁干净,可以事先对尿道口以及外阴部和包皮等部位进行清洗,能够排除受到尿道口周围生殖器官附着细菌的干扰,此种标本适用于细菌培养。用来接取尿液的容器一定要清净干燥,患者从医生手中拿到容器后要立刻进行接尿。如果是对婴幼儿进行尿检,家长首先要对婴幼儿

24小时尿蛋白定量

24小时尿蛋白定量 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中的“24小时的尿量”,就是把早上的第一次的小便排干净后,从第二次的小便开始留。看一下这时是几点,记一下时间,直至第二天的这个时间,为24个小时。把这24个小时内的,每一次的所有的小便,都放到一个容器里,混合均匀,然后从中间抽取100~200毫升,拿到医院去化验。 在正常情况下,肾小球滤过膜只能通过分子量较小的物质。正常人每天尿中蛋白质一般为40-80 毫克,这一含量用蛋白质定性试验的方法一般不能检出。患某些疾病时,蛋白质漏出增加,就可被检出尿蛋白阳性。所以尿蛋白定性报告的结果是粗略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验可以精确地测出小便中排出的蛋白量。 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是判定肾病有无的可靠指标: 临床上,判定肾病发生与否,多通过尿常规检查中的尿蛋白定性和定量两个指标进行综合判定。尿蛋白定性指标就是常说的尿蛋白是阴性还是阳性。如果尿蛋白检查结果为阳性,反应肾病的病情程度看其带有几个+。而尿蛋白定量判定则更能准确的反应受检者的肾脏功能,常用的诊断指标即是24小时尿蛋白定量。 偶然一次发生24小时尿蛋白定量超标,不能确诊为肾病: 正常人,尿常规检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范围小于150mg/24小时.如果受检人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指标高出了此正常值参考范围,则可认为其存在肾功能损伤情况。 尽管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是判定肾病是否发生的可靠指标,但是,单凭一次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查结果异常就判定受检者发生了肾病,这是不准确的。在临床对肾病的发生做出确诊时,通常情况下,需要重复做尿常规检查。通过做定期检查,患者的尿常规检查结果显示,存在三次及以上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指标均高于正常参考范围,才可以判定患者确实发生了肾脏病变。 定期检查,早发现早治疗,防止病情恶化: 肾病早期发病隐匿,患者多无明显症状表现,很容易被忽视。许多人就医时,肾病已经

24小时防腐型精密计尿器采集尿液标本合格率的调查研究

24小时防腐型精密计尿器采集尿液标本合格率的调查研究 发表时间:2019-10-25T15:20:49.400Z 来源:《医师在线》2019年7月13期作者:谢冰1 袁程伟1 曾淑珍1 胡盛昌2 [导读] 探讨24小时防腐型精密计尿器采集尿液对尿液标本合格率的影响。 谢冰1 袁程伟1 曾淑珍1 胡盛昌2 (1佛山市南海区桂城医院; 2佛山市安伦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广东佛山528000) 【摘要】目的:探讨24小时防腐型精密计尿器采集尿液对尿液标本合格率的影响。方法:依照就诊时间顺序,将在我院就诊需进行24h尿液检测的就诊人员100例分为50例对照组与50例观察组,对照组使用常规采集24h尿液标本方法进行采集标本,观察组就诊人员使用24小时防腐型精密计尿器采集24h尿液标本,比较对照组尿液标本与观察组尿液标本合格率情况。结果:对照组采集尿液标本不合格率为8%,明显高于观察组尿液标本的不合格率4%,且二者进行对比存在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4小时防腐型精密计尿器采集尿液能有效降低采集尿液标本的不合格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尿液检测;合格率;24h尿液 尿液常规检验是“三大常规”检查项目之一,从其检测结果如红细胞阳性率,白细胞阳性率,尿蛋白水平等可以反映某些早期病症[1]。在肾功能试验中尿液常规检查是极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检测项目。其操作方式简单、检测结果快速,精确度高,能有效客观的反映就诊人员的真实情况。但是尿液检测在标本采集、保存、送检、检测过程中未知外部因素均可能会影响检测结果[2]。尤其是对于需要进行24小时尿液检测的样本,要求就更高。标本的不合格往往导致临床诊断的偏差,影响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以及临床治疗效果。在临床检测工作中,24小时尿液标本检测有助于确诊或预测病情未来发展,为患者获得有效正确的治疗方案提供临床依据[3]。本文通过24小时防腐型精密计尿器采集24h尿液标本与常规方法采集24h尿液标本两种方式对标本合格率的对比分析,探索其中优缺点,为24h尿液标本采集与保存寻求优质的途径,提高尿液检测的准确率,以应用于临床工作中。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依照就诊时间顺序,将2018年10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就诊需进行24h尿液检测的就诊人员随机抽取50例纳入为对照组;将2019年1月-2019年3月在我院就诊需进行24h尿液检测的就诊人员随机抽取5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男性29例,女性11例;年龄(23-58)岁,平均为(32.5±4.4)岁;观察组中男性37例,女性13例,年龄(18-60)岁,平均为(30.4±5.1)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不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采集24h尿液标本方法进行采集标本,方法如下: ①准备好一个清洁的塑料桶,要求容积大小4000ml以上,带有桶盖; ②早上某时刻(如早上6:30)排尿一次,此次尿液摒弃不要。后续自此刻开始,所有排泄尿液均需要倒入准备的塑料桶中,倒入后随时盖好桶盖。直至第二天早上该时刻(如早上6:30)最后一次排尿,并导入塑料桶中,盖好。 ③每次将尿液导入桶中均需要摇匀。 ④采集尿液过程中饮食、作息依照医嘱进行。 观察组就诊人员使用24小时防腐型精密计尿器采集24h尿液标本,其采集方式及过程与对照组相一致,两组区别点在于对照组使用的容器为清洁的塑料桶,观察组使用的容器为24小时防腐型精密计尿器。关于该仪器说明及使用方式如下:(1)仪器说明:由尿液收集器、蓄尿袋和尿液防腐剂(4-HBA/4丙烯酸羟丁酯)组成。24小时尿杯最大采集容量4000ml,2片300mg/颗粒防腐剂。如下图所示: (2)使用方法:①蓄尿前,请将尿量测定组合装置上盖拧开,上盖量杯可用于每一次蓄尿使用。②上盖内附有2片新型尿液防腐剂(4-HBA/4丙烯酸羟丁酯),每片为300mg,每片可用于2000ml尿液的24小时防腐。并将袋内的尿液防腐片剂拆开,倒进尿液装置袋内。 ③24小时内每一次蓄尿后将尿液倒进装置袋内,并充分搅拌均匀。④每次蓄尿后将上盖拧紧。以免尿液外漏。(3)其他:防腐片剂患者请勿食用。 1.3 检测指标 统计收集的对照组尿液标本与观察组尿液标本合格情况,并对不合格情况原因进行分析。

尿液试带法各项测试注意事项

尿液试带法各项测试注意事项 尿液分析是尿液和分析二词的组合,中华检验医学大辞典对尿液分析明确定义:“用目测、理学、化学(应强调定性、定量)、显微镜及其化仪器(各种尿分析仪、渗透压计等),对液标本进行分析”。 尿液分析是诊断泌尿系统疾病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尿液物理学和化学检查,可观察尿液物理性状和化学成分的变化,在尿液沉渣镜检中能够看到的有形成分为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巨噬细胞、肿瘤细胞、细菌、精子以及由尿液中沉析出来的各种结晶(包括药物结晶)等。这些检查资料,对肾和尿路疾患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判断,都有极重要的意义。尿液分析的准确程度直接影响到临床诊断,提高尿液分析检查的质量保证是关系到临床检查的重要环节。质量控制的目的是确保对病人的优质服务,为临床医生提供客观、可靠信息去诊疗病人。随着基础医学的发展,各种先进检测技术,特别是电子技术及计算机的应用,不断提高尿液检查的自动化水平。各种尿液分析仪的开发经验,尿沉渣全自动化分析仪成相继问世,较好地解决了尿沉渣镜检自动化。今天重点讲讲尿液试带法各项测试的注意事项。 一、PH 原理:干化学法尿PH检查的原理是采用酸碱指示剂法,其测试膜块区含有甲基红(PH4.6—6.2)和溴麝香草酚蓝(PH6.0—7.6),两种酸碱指示剂适量配合可反映尿PH4.5—9.0的变异范围。 注意事项: 1 标本必须新鲜,放置过久细菌分解尿液成分可导致PH改变,如大肠杆菌等,分解尿素产生氨,可使尿液呈碱性。(少数情况下,细菌也分解尿液产生酸性物质,使尿液PH偏低)。 2 当肾脏分泌的尿液含有过多的碳酸氢盐和碳酸缓冲对时,如果尿液放置时间过久,尿液中的二氧化碳会自然扩散到空气中,使尿PH增高。 3 尿液PH主要反映肾脏在维持血浆和细胞外液正常氢离子浓度方面的能力,而干化学法测定是一个半定量的实验结果。因此在临床观察结果时,不要单从尿PH测定值分析,要结合临床其他资料和实验数据,综合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判断。 二、比重:(SG)

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临床意义

. 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临床意义 24小时的尿蛋白测定的定义及意义 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中的“24小时的尿量”,就是把早上的第一次的小便排干净后,从第二次的小便开始留。看一下这时是几点,记一下时间,直至第二天的这个时间,为24个小时。把这24个小时内的,每一次的所有的小便,都放到一个容器里,混合均匀,然后从中间抽取100~200毫升,拿到医院去化验。 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是判定肾病有无的可靠指标 临床上,判定肾病发生与否,多通过尿常规检查中的尿蛋白定性和定量两个指标进行综合判定。尿蛋白定性指标就是常说的尿蛋白是阴性还是阳性。如果尿蛋白检查结果为阳性,反应肾病的病情程度看其带有几个+。而尿蛋白定量判定则更能准确的反应受检者的肾脏功能,常用的诊断指标即是24小时尿蛋白定量。 尽管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是判定肾病是否发生的可靠指标,但是,单凭一次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查结果异常就判定受检者发生了肾病,这是不准确的。在临床对肾病的发生做出确诊时,通常情况下,需要重复做尿常规检查。通过做定期检查,患者的尿常规检查结果显示,存在三次及以上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指标均高于正常参考范围,才可以判定患者确实发生了肾脏病变。 临床上经过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查发现增高则常见于以下一些疾病: 1.肾脏疾病。急性肾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肾盂肾炎、红斑狼疮、肾结核、肾结石、肾动脉硬化等 2.肾循环障碍。如充血、贫血、心功能不全等 3.其他疾病。如休克、失水、感染、中毒、白血病及肾脏移植等 此外,还有一种生理性蛋白尿,又称功能性蛋白尿,系指泌尿系统并无器质性病变,尿内暂时出现蛋白而言。如剧烈运动、长期的直立或仰卧,过于激动、高热、高温与受冷等。此种蛋白尿定量不超过每日500毫克,且为一过性。 24小时尿蛋白定量经过检查出现增高现象则确诊肾病的机会加大,但为了更明确诊断建议您做红细胞形态检测、肾功能检查,有条件做肾穿刺活检,明确诊断,判断预后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精品

尿液标本采集法

尿液标本采集法一、目的: 原稿 姜安丽.《新编护理学基础》[C]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目的:采集尿液标本,通过实验室检查,以了解病情、协助诊断或观察 疗效。 (1)尿液常规标本:检查尿液的颜色、透明度、有无细胞及管型,测定比重,并作尿蛋白及尿糖定性检测 (2)尿培养标本:收集未被污染的尿液作细菌学检查。 (3)12小时或24小时尿标本:进行尿的各种定量检查,如钠、钾、氯、17-羟类固醇、肌酐、肌酸及尿糖定量或尿浓缩查结核分枝杆菌等. 李晓寒.《基础护理学》[C]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尿液常规标本:用于检查尿液的颜色、透明度、测定比重,检查有无细 胞及管型,并作尿蛋白和尿糖定性检测等。 2、尿培养标本:用于细菌培养或细菌敏感试验,以了解病情,协助临床诊 断或治疗。 3、12小时或24小时尿标本:用于各种尿生化检查或尿浓缩查结核杆菌等 检查。 编者 1.目的:采集尿液标本,通过实验室检查,对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作出准确的判断。 (1)尿液常规标本:检查尿液的色泽、气味、透明度、有无红细胞、白细胞及管型,测定比重、PH值、隐血、胆红素、尿胆原、并作尿蛋白 及尿糖定性等检测。 (2)尿培养标本:收集未被污染的尿液作细菌涂片、培养及药敏实验等。 (3)12小时或24小时尿标本:进行各种检查,如:尿量测定、尿ADIS 计数、尿蛋白定量、尿17-羟类固醇、尿肌酐或尿浓缩查结核分枝杆 菌等. (4)尿生化标本:收集尿液标本作淀粉酶、NAG酶、微量蛋白等检测。二、适用范围

编者 适用于所有门诊、急诊、住院患者及健康体检。。 三、评估 原稿李晓寒.《基础护理学》[C]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了解患者的病情、临床诊断、意识状态、合作程度、心理状况。 2.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留取标本的目的和配合要点。 吴钟琪.《医学临床三基训练护士分册》[C]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核对医嘱、采集项目、病室、床号、姓名和送检日期。 2.病人评估:目前病情,诊断、治疗情况,采集尿标本的原因,心理状态, 合作程度,自理能力,意识状态,局部情况等。 3.用物评估:标本容器是否符合要求。 4.环境评估:病室环境是否安静、清洁,能否保护病人的隐私。 编者:1.病室环境是否安静,清洁,能否保护病人隐私。 2.病人评估:患者病情、心理状态、意识情况、自理能力、合作程度等。 3.用物评估:标本容器是否符合要求,医嘱条码是否黏贴规范。 四、告知 1、根据检查的目的、项目及要求指导患者做好采样前的准备。 2、采样前指导患者合理饮食、不要进行剧烈运动或长久站立,以免影响检验结果。 3、指导患者合理正确的留取各种检测样本。 五、基本操作方法 原稿李晓寒.《基础护理学》[C]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贴化验单 2.核对 3.收集尿液标本 ▲常规尿标本 (1)能力自理患者 (2)行动不便患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