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课后习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课后习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课后习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课后习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习题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课堂章节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外国侵略者劫洗并烧毁圆明园的罪行发生在:( B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法战争

D、中日甲午战争

2、《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 B )

A、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进一步加深

B、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形成

3、鸦片战争后,首先被外国侵略者直接控制的是:( C )

A.中国外交 B.中国内政 C.中国海关 D.中国军事

4、海关管理权的丧失对中国造成的最严重的后果是:(D)

A、中国成为世界上关税最低的国家

B、便利列强通过海关控制中国外交

C、有利于西方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

D、民族工业失去了关税保护

5、帝国主义列强获得了在中国领土上驻兵的特权是通过:(D)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6、近代中国赔款最多的条约是:(D)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7、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一再谋求扩大在华的传教权,其根本原因是:(B)

A、与佛教争夺势力范围

B、从精神上侵略中国

C、传播西方科技文化

D、为清政府提供精神武器

8、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斗争是:(B)

A、虎门销烟

B、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C、定海保卫战

D、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9、《马关条约》使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进入新阶段的主要含义是:(C)

A、由沿海地区进入内地、内河

B、由商品输出为主变为资本输出为

C、列强自此掀起了资本输出和瓜分中国的狂潮

D、列强自此形成了宰割中国的同盟

10、德法俄三国一起干涉“还辽”,充分表明:(D)

A、俄法德三国是同盟国

B、列强有维护中国主权独立的一面

C、日本已暂时独霸中国

D、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既矛盾又勾结

11、帝国主义列强并没有能够实现瓜分中国的图谋。其最根本的原因是:(C)

A、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

B、清政府的奋起还击

C、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D、帝国主义列强自动放弃

12、义和团对后人最具激励作用的是:(B)

A、改良主义思潮

B、爱国主义精神

C、排斥外国思想

D、民主主义精神

13、鸦片战争时期新思潮萌发,其核心是:(A)

A、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B、学习西方技术,发展资本主义

C、抛弃“天朝上国”梦幻,放眼看世界

D、效法西方,实行君主立宪政治

14、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A)

A、林则徐

B、魏源

C、严复

D、李鸿章

15、《海国图志》一书在当时的直接作用是:(A)

A、引导人们了解外部世界

B、探索出了救国救民之路

C、批评了封建的统治政策

D、介绍了西方的政治思想

16、早期维新思想同鸦片战争时期新思潮的主要不同是:(C)

A、学习外国的科学技术

B、学习外国的军事技术

C、学习外国的政治制度

D、借鉴外国经验,探索救国之路

17、中国早期维新思想出现于:(B)

A、19世纪60年代

B、19世纪70年代

C、19世纪80年代

D、19世纪90年代

二、多项选择题

1、19世纪下半叶,沙俄侵占我国东北部领土,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A、D)

A、《中俄瑷珲条约》

B、《中俄天津条约》

C、《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D、《中俄北京条约》 E.《中俄伊犁条约》

2、中英《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是:(A、B、C、D、E)

A、广州

B、厦门

C、福州

D、宁波

E、上海

3、中日甲午战后,干涉日本退还辽东半岛的国家有:(C、D、E)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俄国

E、德国

4、19世纪末期,中国陷入“边疆危机”的表现是:(A、B、C、D、E)

A、英国从印度侵入西藏

B、英国从缅甸入侵云南

C、法国从越南侵犯广西

D、俄国从中亚入侵新疆

E、日本吞并琉球、侵犯中国台湾

5、从1840年至1919年的80年间,中国人民进行的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B)

A、社会制度的腐败

B、经济技术的落后

C、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没有依靠和发动广大群众

D、没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没有一支强大的革命武装力量

6、中国早期改良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有:(B、C、D、E)

A、龚自珍

B、王韬

C、薛福成

D、马建忠

E、郑观应

7、早期维新思想的主要观点是:(A、B、C、D)

A、坚持“师夷制夷”的爱国思想

B、“商战固本”论

C、设立议院

D、实行“君民共主”

8、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这表明列强:(A、B、C、D)

A、瓜分中国的计划破产

B、放弃灭亡中国的企图

C、仍需扶植清政府以华治华

D、看到中国人民的不屈斗志

三、辨析题

1、外国资本主义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

错误。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客观上使中国的自然经济解体,产生了资本主义经济。但是,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中国的目的不是让中国独立发展资本主义,而是把中国变成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外国资本主义凭借种种特权,控制中国经济命脉,大量掠夺中国的财富,扼杀

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生机。外国资本主义勾结封建主义,买办资本主义压制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帝国主义勾结封建主义绞杀了中国的任何进步和革命。因此说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是中国贫穷落后的总根源。

2、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半殖民地的政治关系——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二者互相勾结,以共同反对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新格局,从此最后确定下来。

错误。半殖民地的政治关系是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后,最后确定下来的。经过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彻底走上了以对外投降卖国来维持其对内独裁统治的道路,成了“洋人的朝庭”。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上述“新格局”开始形成。3、允许外国人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这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后,清政府与11国代表签订的《辛丑条约》中的条款之一。

错误。允许外国人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的条款是在甲午战后,中日两国签订的《马关条约》中的主要内容之一。西方列强援引片面的最惠国条款,获取同样特权。

4、鸦片战争后,我国劳动人民日益贫困,自然经济解体是其根本原因。

错误。鸦片战争后,我国劳动人民日益贫困的根本原因是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外国侵略者采取种种手段掠夺中国的财富,割地赔款,控制中国的财政金融,开设工厂、商业贸易直到鸦片走私,加上封建官僚的层层盘剥,使劳动人民日益贫困化,自然经济解体也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有关。

5、1900年6月,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后,清政府经过激烈的争论,决定支持义和团的反帝斗争,并允许义和团进入北京,表明清政府反对八国联军的侵略,态度是坚决的.错误。清政府为了躲避义和团的锋芒,暂时利用义和团去和洋人作战,然后借用帝国主义列强的力量来消灭义和团。八国联军攻占北京以后,清政府即发出对义和团要痛加剿除的“上谕”,并向各国政府声明,其本意并不是要“持乱民以与各国挑衅”,请求各国“谅解”。

6、“落后就要挨打”,因此,近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是“不识时务”、“昧于大势”。

错误。“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中国人民从近代以来屡遭外来侵略的悲惨经历中得出的刻骨铭心的教训,无疑是完全正确的。但“落后就要挨打”决不等于“落后只能挨打”。“落后就要挨打”是一个积极的命题,它要求我们有强烈的忧患意识,警醒我们一个国家只有首先自强,才能在世界上自立,改变任人宰割,听人摆布,受尽屈辱的悲惨命运。“落后只能挨打”是一个消极的命题,它宣扬奴隶主义、“顺民哲学”,涣散人们的斗争意志,鼓吹在强敌当前、横逆袭来的时候,只应该俯首帖耳,逆来顺受,任凭侵略者作威作福,予取予求。

7、在中国近代史上,《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向中国勒索最多赔款的条约。

正确。《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帝国主义向中国勒索最多赔款的条约。它规定:清政府向帝国主义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年息四厘,本息共计9.8亿两,相当于清政府当时每年财政收入的12倍,全国人民每人负担2两半白银。

四、简答题

1、《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表现在哪些方面?

1894~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签订的《马关条约)),主要内容有:①中国承认朝鲜“完全自主”,②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③赔款白银二亿两,④允许日本人在中国通商口岸任意投资设厂;⑤增开新的通商口岸。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表现在:

①帝国主义列强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所谓“势力范围”,即是走向独占殖民地的过渡形式。中国正面临着被瓜分——由帝国主义各国共同统治的半殖民地沦为帝国主义各国分割统治的殖民地的严重危机。

②生产资本输出。帝国主义列强纷纷在中国投资设厂,筑路开矿,从而操纵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③借贷资本输出:由于借款要以海关收入和盐厘为担保,因此,帝国主义列强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而且控制了中国政府。这一切,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2、《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危害是什么?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失败后签订的《辛丑条约》,主要内容有:①赔款4.5亿两白银(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2亿两),②在北京划“使馆区”允许驻外国军队,北京——天津——山海关12处战略要地允许驻外国军队,③清政府负责禁止中国人民的反帝活动,④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归列六部之首。

严重危害是:①经济上,空前的巨额赔款和用除田赋外的所有重要税收作担保,使中国财政进一步被外国控制。②军事上,严重地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国防安全。③政治上,清政府完全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总之,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反抗斗争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和基本特点是什么?

主要原因:有矛盾就有斗争,有压迫就有反抗。具体地说:

①由于资本一帝国主义不断加紧侵略中国,民族危机日趋严重,使得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日益激化。

②由于封建统治者顽固坚持对外投降卖国,对内专制独裁的反动政策,使得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日益尖锐。

基本特点:

①斗争的内容由战前单纯的反封建转化为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规模和发展速度都是前所未有的。

②农民在斗争中充分显示了主力军的作用。

③领导这些斗争的多是旧式会党,既没有明确的纲领,又缺乏统一的领导,以致被清政府各个击破。

4、资本—帝国主义对华经济掠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5、中国早期维新思想的政治主张和意义是什么?

中国早期维新思想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其政治主张的中心是忧国忧时,要求革除弊政,自救图强,富国强兵,学习西方。其基本政治主张是:

①要求维护国家的主权和独立。主张抵御外侮,反对一切不平等条约。

②要求进行政治改革。主张改变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议会制度,开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③要求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主张设立股份公司,与资本主义列强开展“商战”,关税自主,收回利权,保护民族工商业。

④要求废除八股,兴办工艺学校,培养工商人才,开办报馆,准许议论时政。

中国早期维新思想的这些主张,反映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争取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要求,表现了可贵的爱国主义精神,为后来的变法维新运动作了准备。

6、义和团运动有何历史意义和历史教训?

历史意义:①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气焰,打乱了列强妄图瓜分中国的计划,充分地表现了中国人民敢于同外国侵略者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②有力地冲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暴露了它的虚弱本质,.削弱了它的统治力量,加速了它灭亡的进程。③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④对当时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

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历史教训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反对帝国主义必须同时反对本国的封建主义,义和团运动的历史又一次证明了: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单靠农民自发的斗争,不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五、论述题

1、近代中国资本主义未能得到充分发展的原因。

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是这一结果产生的主要原因。

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以后,中国的封建经济结构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不再是近代中国的唯一经济形式。在外来资本主义势力影响下,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在客观上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侵略者绝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是要变中国为他们的殖民地。在中国,他们划分势力范围,操纵中国的海关、内外交通和贸易,乃至控制经济命脉,使中国处于四分五裂的境地,破坏了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政治和经济环境。同时,它们利用本国资金、技术和设备等方面的优势,在商品资本的竞争中压迫、阻挠或兼并中国的民族企业。另外,还极力地维护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保持中国封建经济的基础,阻止其向民族资本主义转变。

②严重的封建主义束缚,是这一结果的重要原因。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虽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广大的农村仍是自然经济为主,产品除了用于交租和其它赋税外,主要用来自身消费,很少进行交换,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产品主要用来挥霍。清政府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不顾时势的急剧变化,仍视先进的技术为“奇技淫巧”,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一起对民族资本进行压制,直到甲午战争时还不许民间设工厂。后来,虽然许可了,但利用封建制度,习惯势力,苛捐杂税,关税制度乃至拒绝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建议和政策,严重束缚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中国资本主义的先天不足,使其无力对付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和剥削。

在鸦片战争时,中国的资本主义是很微弱的,只存在于沿江、沿海商品经济较发达地区和有限的工业部门。这样,距离以大机器工业为特征的资本主义还很遥远。

由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本来就不充分,再加上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所以大部分民族资本企业投资少,规模小,设备简陋,技术极其落后,有些企业机器依赖进口,没有摆脱帝国主义控制,因此中国的资本主义始终没有形成独立的经济体系,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也就不能形成强大的阶级力量同帝国主义及封建主义相对抗。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带两重性的阶级。因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封建主义的束缚,它具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同时它又在不同程度上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没有彻底反帝反封建的勇气,无力改变强大的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破坏中国资本主义的命运。

2、试述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压迫是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源。

毛泽东指出:“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国人民过着饥寒交迫的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所少见的”。

帝国主义的侵略是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主要根源。

1840年以来,资本一帝国主义国家,发动多次侵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些不平等条约:①破坏了中国领土的完整。②侵犯了中国的主权。《辛丑条约》甚至明文规定。禁止中国人成立和参加任何反帝组织,“违者斩”,地方管辖区内如发生此类事件,“必须立即弹压惩办”,否则,地方官员“即行革职”。③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使得资本一帝国主义国家不仅从中国榨取了巨额利润,掠夺了大量资源,而且操纵了中国的经济命脉,使中国在经济上陷于附庸地位,严重地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大量战争赔款,更是对中国财富的疯狂掠夺。⑤此外,还有战争中的烧杀抢掠。八国联军攻占北京以后,曾公开抢劫3天,从皇宫到各王府直至民宅无一幸免,奇珍玉宝,金银玉器,洗劫一空。⑥在麻醉中国人民的精神方面,帝国主义列强也不放松,通过传教、办医院、办

学校、办报纸和吸引留学生等多种途径,实施文化侵略政策,造就了一批为它们侵略政策服务的买办文人。

封建主义的统治是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又一重要根源。

①经济上,竭力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严重束缚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②政治上,顽固坚持卖国独裁统治,残酷镇压一切爱国民主运动。③思想上,极力推行文化专制主义,顽固抗拒世界进步文化思想的传播,极大地阻碍了中国科学技术的进步。

几点结论:

①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统治,是造成中国民族不独立、政治不民主、贫穷落后的总根源。②正如毛泽东指出的。“压迫和阻止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的东西,不是别的”,“正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③打倒帝国主义和打倒封建主义,成为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两大基本任务。

3、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它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设立完全由外国直接控制和统治的租界;19世纪末,还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列强侵略严重地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他们还取得了在中国的驻军权和派驻军舰权,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国防主权,包括领海主权。

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中国政府发号施令;通过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通过控制中国海关直接干预中国内政外交;它们还扶植和收买代理人,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从而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通过协定关税,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宰割的地位;通过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并操纵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列强侵略是造成近代中国社会经济长期不能有效发展的根源。

列强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一些传教士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它们还宣扬“种族优劣论”、“黄祸论”,目的是为帝国主义侵略有理制造舆论。

所以,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地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近代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虽然,列强在侵华的时候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机器技术带入中国,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但是,其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富强的近代化国家,因此总是千方百计地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历史证明,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才有可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4、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与中国人民反侵略,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史。

第一,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华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帝国主义列强一次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绝不仅仅是为了通商,而是为了掠夺和扩大殖民地,为了他们自身的殖民扩张利益。每一次战争,都伴随着更大的贪婪目的和更多的利益要求。但每一次侵略都遇到了中国人民的反抗,使他们的狂妄野心无法得逞。正是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绕的爱国主义斗争精神,也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和深刻教训,使他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很难征服的国家。他们虽然可以强迫清政府签定一次又一次不平等条约,但是却始终无法把中国变成他们的完全的殖民地。尤其

是甲午战争以后,在瓜分危机的严重关头,中国各阶层人民救亡图存的努力探索和奋起抗争,使侵略者看到了中国人民中所隐含的不甘屈服的伟大力量,不得不放弃了瓜分中国的政策。

第二,通过近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促进了中国人民的奋起直追,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意识。

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灾难,但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作为补偿的,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以及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的思考、探索和奋起直追。

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痛定思痛,注意了解国际形势,研究外国史地,总结失败教训,寻找救国的道路和御敌的方法,于是有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提出。19世纪70年代以后,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等人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且还提出要学习西方的政治、经济制度,强烈反对外国侵略,希望中国能早日独立富强,。

甲午战争以后,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帝国主义的瓜分狂潮和民族危机的剌激,全民族开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救亡图存的思想日益高涨。梁启超指出:“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二百兆以后始也。”严复在其《救亡决论》中喊出了“救亡”口号,在其《天演论》中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指出,中国如果不自强就有可能亡国灭种、失去民族生存权利。这对中国人来说是一副药力猛烈的清醒剂,也是一个振聋发聩的警世钟。正是这种亡国灭种的危机感,增强了中华民族整体民族利益休戚与共的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成为中华民族自立自强并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所在。

5、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中国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失败的原因,虽然有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因素,但主要原因应当从中国内部因素来分析。毛泽东同志把鸦片战争及其以后一百年间中国对外战争的失败归结为两个原因: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

第一,近代中国社会政治制度的腐败和清政府的腐朽无能,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1840年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清王朝统治者从皇帝到权贵,大都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御敌之策。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和文化保守,一方面使清朝统治阶级封闭自守,妄自尊大,骄奢淫逸,盲目进攻;另一方面又使统治者和清军指挥人员在战争面前完全没有应变的能力和心态,不适应于近代战争,不少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有的甚至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清政府尤其害怕人民群众,担心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会危及自身统治,所以不敢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

清朝统治集团在对外战争中妥协、退让、求和、投降的一系列做法,已经使它失去在中国存在的理由,不推翻它是不可能取得反侵略战争胜利的。八国联军之战后短短10年,清王朝走完了它最后的路程,这是历史的必然。

第二,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落后,国家综合实力低,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重要原因。

当时的英国已经历过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地发展,而中国仍停留在封建的自然经济的水平上。经济技术的落后直接造成军事装备的落后,军队指挥员不了解近代军事战术,从而造成军队素质和战斗力的低下。

经济技术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但并不表明经济技术落后就一定在反侵略战争中失败。正是因为当时的中国政府不能很好地组织反侵略战争,不能有效地发动和利用人民群众的力量,甚至压制人民群众,其失败才是不可避免的。

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失败留给我们深刻的教训:

第一,在中国近代,要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富强,必须改变帝国主义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帝国主义侵略是造成中国人民巨大灾难的根源,与此同时,腐败的清政府也已失去了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侵略战争胜利的能力和资格。而清政府之所以丧失了这种能力,从根本上说,是封建专制制度造成的。因此,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同时又要推翻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是历史赋予中国人民的两大历史任务。

第二,落后就要挨打,要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需要在科学技术方面奋起直追,需要进行现代化建设。但现代化建设的前提是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就没有进行现代化的前提和条件,难以使国家真正强大起来。

近代史纲要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作业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彻底放弃抵抗外国侵略者的事件是() A .《南京条约》的签订 B .《天津条约》的签订 C .《北京条约》的签订 D .《辛丑条约》的签订 2 .清末“预备立宪”的根本目的在于() A .仿效欧美政体 B .发展资本主义 C .延续反动统治 D .缓和阶级矛盾 3.1903年6月,()在上海《苏报》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批驳康有为所谓“中国之可立宪,不可革命”的谬论 A.陈天华 B.邹容 C.章炳麟 D.梁启超 4.1903年邹容写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宣传革命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思想的着作 A.《猛回头》 B.《警世钟》 C.《革命军》 D.《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5.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是( ) A.强学会 B.兴中会 C.同盟会 D.国民党 6. 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的主张是(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7.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概括为() A.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C.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8.武昌起义前同盟会领导的影响最大的武装起义是( )

A.浙皖起义 B.萍浏醴起义 C.镇南关起义 D.黄花岗起义 9.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 A.《钦定宪法大纲》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约法》 D.《试训政纲领》 10.南京临时政府中占领导和主体地位的派别是() A .资产阶级维新派 B .资产阶级保皇派 C .资产阶级立宪派 D .资产阶级革命派 11. 辛亥革命取得的最大成就是() A.推翻了封建帝制 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权利 D.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势力 12.清帝被迫退位,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于覆灭的时间是()。 A、1911年10月10日 B、1912年1月1日 C、1912年2月12日 D、1912年4月1日 13.中国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指()。 A、辛亥革命 B、国民革命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14.1915年,()在云南率先举起反袁护国的旗帜,发动护国战争 A.黄兴 B.段祺瑞 C.蔡锷 D.孙中山 15.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展护国运动的主要原因是 ( ) A.袁世凯指使刺杀宋教仁 B.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C.袁世凯解散国会 D.袁世凯复辟帝制 16.袁世凯为复辟帝制不惜出卖主权,与日本签订了卖国的() A.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 B.承认外蒙自治

结构力学习题及答案(武汉大学)

结构力学习题 第2章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2-1~2-6 试确定图示体系的计算自由度。 题2-1图题2-2图 题2-3图题2-4图 题2-5图题2-6图 2-7~2-15 试对图示体系进行几何组成分析。若是具有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则需指明多余约束的数目。

题2-7图 题2-8图题2-9图 题2-10图题2-11图 题2-12图题2-13图 题2-14图题2-15图

题2-16图题2-17图 题2-18图题2-19图 题2-20图题2-21图2-1 1 W = 2-1 9 W - = 2-3 3 W - = 2-4 2 W = - 2-5 1 = W - 2-6 4 = W - 2-7、2-8、2-12、2-16、2-17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2-9、2-10、2-15具有一个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2-11具有六个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2-13、2-14几何可变体系为

2-18、2-19 瞬变体系 2-20、2-21具有三个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第3章静定梁和静定平面刚架的力分析3-1 试作图示静定梁的力图。 (a)(b) (c) (d) 习题3-1图 3-2 试作图示多跨静定梁的力图。 (a) (b)

(c) 习题3-2图 3-3~3-9 试作图示静定刚架的力图。 习题3-3图习题3-4图 习题3-5图习题3-6图 习题3-7图习题3-8图

习题3-9图 3-10 试判断图示静定结构的弯矩图是否正确。 (a) (b) (c) (d) 部分习题答案 3-1 (a )m kN M B ?=80(上侧受拉),kN F R QB 60=,kN F L QB 60-= (b )m kN M A ?=20(上侧受拉),m kN M B ?=40(上侧受拉),kN F R QA 5.32=, kN F L QA 20-=,kN F L QB 5.47-=,kN F R QB 2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一、名词解释 鸦片战争:为了改变贸易逆差,英国将大量的鸦片输入到中国,遭到中国人民的抵制。英国以此为借口,于1840年6月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与英国 侵略者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从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日益受到严重 的破坏。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它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根据“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确立了 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这一制度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的理想和农民起义的特色,成为 太平天国纲领性文件。 《资政新篇》:太平天国后期,洪仁玕到天京主持政务,他向洪秀全提出一个统筹全局的改革方案《资政新篇》。它的主要内容是效法西方资本主义来改革中国社会:在政治 方面加强中央集权;在经济方面兴办近代工矿交通事业;在改良社会方面发展近代 文化卫生福利事业;在法律方面提出善待轻犯、改革刑罚制度等。《资政新篇》是 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由于社会历史条件限制,未能实施。 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清朝统治者内部一部分人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富国强兵,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他们在全国各地掀起了“师夷长 技以制夷”的改良运动,史称“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包括开办军事工业以自强,兴 办民用工业以求富,创办近代陆海军,创办新式学堂和派遣留学生等。洋务运动虽 没有使中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在客观上对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发 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 戊戌维新运动:1898年,在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的推动和策划下,具有爱国思想的光绪皇帝颁布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和文教方面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政令。由 于后党发动政变,变法只进行了103天,就失败了,史称“百日维新”。“百日维新” 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的运动,具有爱国进步的意义,在 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客观上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三民主义:孙中山提出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民族主义是反对帝国主义,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是建立为一 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的民主政治;民生主义是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颁布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言论、结社、集会、著作等自由,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弹劾总统的权力。临时约法具有 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 新文化运动:从1915年起,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激进民主主义者掀起了新文化运动,大力宣传民主科学,新道德新文学等资产阶级文化,反对专制、愚昧和旧道德旧文 学等封建复古思想。新文化运动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思想解放的潮流,它促使人们 追求民主科学和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近代史课后习题答案

1、怎样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 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3)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但是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第一,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第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第一章 1、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中国近代史》第一章

ef7 《中国近代史》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是( ) A、手工业 B、农业经济 C、工业 D、小农经济 答案:D 2、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 ) A、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 B、族权和政权相结合 C、国家统一和各民族经济文化紧密联系 D、结构稳定、延续,发展缓慢、迟滞 答案:A 3、中国近代社会的起点标志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太平天国运动 D、甲午战争 答案:A 4、近代操纵了中国政治、经济命脉,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的是( ) A、封建阶级 B、无产阶级 C、资本—帝国主义 D、资产阶级 答案:C 5、近代中国成为奴役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的是( ) A、封建阶级 B、小资产阶级 C、资本—帝国主义 D、资产阶级 答案:A 6、近代中国人数最多的被剥削阶级是( ) A、农民阶级 B、工人阶级 C、资产阶级 D、无产阶级 答案:A 7、近代中国产生的新的被压迫阶级是( ) A、农民阶级 B、工人阶级 C、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答案:B 8、近代中国最主要的矛盾是( ) 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B、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C、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D、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答案:A 9、我国与列强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 A、《条约》 B、《马关条约》 C、《中法新约》 D、《条约》 答案:D 10、近代中国,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 ) A、太平天国起义 B、三元里人民抗英 C、虎门战役 D、吴淞口战役 答案:B 11、列强未能瓜分中国的根本原因在于( ) A、列强之间的矛盾 B、中国的实力 C、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D、义和团运动 答案:C 12、以下哪个人物是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 A、林则徐 B、源 C、观应 D、康有为 答案:A 13、提出同西方国家进行商战,设立议院思想的人是( ) A、王韬 B、薛福成 C、观应 D、马建忠 答案:C 14、较早通过翻译西方著作向国人介绍西方社会进化论的学者是(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 D、严复 答案:D 15、提出“振兴中华”口号的是( ) A、康有为 B、严复 C、 D、梁启超 答案:C 16、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最大变化是( ) A、主权不完整 B、领土被割占 C、开始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 D、小农经济开始瓦解

《结构力学习题集》(含答案)

第三章 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 一、判断题: 1、虚位移原理等价于变形谐调条件,可用于求体系的位移。 2、按虚力原理所建立的虚功方程等价于几何方程。 3、在非荷载因素(支座移动、温度变化、材料收缩等)作用下,静定结构不产生内力,但会有位移且位移只与杆件相对刚度有关。 4、求图示梁铰C 左侧截面的转角时,其虚拟状态应取: A. ; ; B. D. C. =1 =1 5、功的互等、位移互等、反力互等和位移反力互等的四个定理仅适用于线性变形体系。 6、已知M p 、M k 图,用图乘法求位移的结果为:()/()ωω1122y y EI +。 M k M p 2 1 y 1 y 2 * * ωω ( a ) M =1 7、图a 、b 两种状态中,粱的转角?与竖向位移δ间的关系为:δ=? 。 8、图示桁架各杆E A 相同,结点A 和结点B 的竖向位移均为零。 A a a 9、图示桁架各杆EA =常数,由于荷载P 是反对称性质的,故结点B 的竖向位移等于零。 二、计算题: 10、求图示结构铰A 两侧截面的相对转角?A ,EI = 常数。 q l l l /2 11、求图示静定梁D 端的竖向位移 ?DV 。 EI = 常数 ,a = 2m 。 a a a 10kN/m 12、求图示结构E 点的竖向位移。 EI = 常数 。 l l l /3 /3 q

13、图示结构,EI=常数 ,M =?90kN m , P = 30kN 。求D 点的竖向位移。 P 3m 3m 3m 14、求图示刚架B 端的竖向位移。 q 15、求图示刚架结点C 的转角和水平位移,EI = 常数 。 q 16、求图示刚架中D点的竖向位移。EI = 常数 。 l/2 17、求图示刚架横梁中D点的竖向位移。 EI = 常数 。 18、求图示刚架中D 点的竖向位移。 E I = 常数 。 q l l/2 19、求图示结构A、B两截面的相对转角,EI = 常数 。 l/3 l/3 20、求图示结构A 、B 两点的相对水平位移,E I = 常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课程性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面向本专科大学生开设的公共政治理论课,是国家高等学校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必修课,它从历史教育角度承担着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功能。 导言(2学时) 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 本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教学目的:通过冲述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的历史概述,使学生了解由于鸦片战争以及资本——帝国主义一次又一次的侵略,中国开始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的两大任务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1、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 2、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 3、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扩张 二、外国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1、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三、近代中国的基本矛盾和面临的主要任务 1、两对基本矛盾 2、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四、基本历史线索 1940—1919年的中国 重点难点:正确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2学时) 教学目的:通过对近代以来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以及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的讲述,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是一个坚贞不屈,勇于反抗外来压迫的民族,以增强民族的自信心。 第一节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一、军事侵略 二、政治控制 三、经济掠夺 四、文化奴役 第二节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一、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二、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第三节反侵略斗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一、社会制度的腐败和经济技术的落后 二、从睁眼看世界到“救亡图存”、“振兴中华” 重点难点:正确分析近代中国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2学时)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

1.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下,他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其特征,是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结合的加深而逐渐形成的。 2.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

近代史试题库最终版

试题库——上编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的特点是( D ) A.族权制 B.市民社会制 C.领主制 D.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宗法等级制 2.在近代中国,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前提是( C ) A.进行实业救国 B.实行资本主义 C.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D.进行西方式的工业革命 3.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其对中国的影响不包括( D )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B.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逐步传入中国 C.英国对华输出商品激增 D.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瓦解 4.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 A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中国最早的一批产业工人产生在( B ) A.洋务企业中 B.外国资本经营的近代工商企业中 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中 D.私人小作坊中6.近代中国社会中最革命的阶级是( A )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7.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最主要的矛盾是( C )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C.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8.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其主要特征是( A ) A.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B.以家族为单位的集体经济 C.以机器为生产工具的工场经济 D.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商业资本主义经济 9.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支柱是(A ) A.封建势力 B.资产阶级势力 C.宗教势力 D.地方实力派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是( ABCD ) A.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B.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C.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D.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2.中国无产阶级的特点是( ABC ) A.革命性最强 B.相对集中 C.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 D.同先进的生产力相联系 3.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C ) A.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B.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C.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 D.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 4.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始终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是( BD ) A.发展生产力 B.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C.改进生产关系 D.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5.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的根本性变化是(AC ) A.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 B. 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殖民地的中国 C.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D.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 三、思考题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①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②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步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点? ①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最主要的是前者。 ②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 ③基本特征:资本主义侵略势力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中国的封建势力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封建所有制仍然广泛存在,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民族资本主义很弱小,且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有或多或少的联系;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极不平衡,地方割据使中国处于不统一状态;受三座大山压迫,中国人民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结构力学课后习题答案1

习题 7-1 试确定图示结构的位移法基本未知量数目,并绘出基本结构。 (a) (b) (c) 1个角位移3个角位移,1个线位移4个角位移,3个线位移 (d) (e) (f) 3个角位移,1个线位移2个线位移3个角位移,2个线位移 (g) (h) (i) 一个角位移,一个线位移一个角位移,一个线位移三个角位移,一个线位移7-2 试回答:位移法基本未知量选取的原则是什么?为何将这些基本未知位移称为关键位移?是否可以将静定部分的结点位移也选作位移法未知量? 7-3 试说出位移法方程的物理意义,并说明位移法中是如何运用变形协调条件的。 7-4 试回答:若考虑刚架杆件的轴向变形,位移法基本未知量的数目有无变化?如何变化? 7-5 试用位移法计算图示结构,并绘出其内力图。 (a) 解:(1)确定基本未知量和基本结构 有一个角位移未知量,基本结构见图。 l 7- 32

7- 33 Z 1M 图 (2)位移法典型方程 11110 p r Z R += (3)确定系数并解方程 i ql Z ql iZ ql R i r p 24031831 ,82 12 12 111= =-∴-== (4)画M 图 M 图 (b) 解:(1)确定基本未知量 1个角位移未知量,各弯矩图如下 4m 4m 4m

7- 34 1Z =1M 图 3 EI p M 图 (2)位移法典型方程 11110 p r Z R += (3)确定系数并解方程 1115 ,35 2p r EI R ==- 15 3502 EIZ -= 114Z EI = (4)画M 图 () KN m M ?图 (c) 解:(1)确定基本未知量 一个线位移未知量,各种M 图如下 6m 6m 9m

中国近代史 第一章试题

三、论述题:每题15分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答:第一,鸦片战争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中国由完全的封建社会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分)。一方面西方列强通过侵略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了完全独立的地位,但表面上仍然维持着独立国家和政府的名义,因此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国家(2分)。另一方面,西方侵略使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逐渐解体。商品经济有了一定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国已经不是完全的封建社会了。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2分)。 第二,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正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发展。但鸦片战争使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2分)。 第三,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3分)。 第四,中国革命的任务性质也发生变化,由原先的反对本国封建势力转变为反帝反封建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主主义革命(2分)。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

结构力学课后习题答案

习题及参考答案 【习题2】【习题3】【习题4】【习题5】【习题6】【习题8】【习题9】【习题10】【习题11】【习题12】【习题13】【习题14】【参考答案】 习题2 2-1~2-14试对图示体系进行几何组成分析,如果是具有多余联系的几何不变体系,则应指出多余联系的数目。 题2-1图 题2-2图 题2-3图题2-4图题2-5图 题2-6图题2-7图题2-8图 题2-9图题2-10图题2-11图

题2-12图 题2-13图 题2-14图 习题3 3-1 试作图示多跨静定梁的M 及Q 图。 (b) (a) 20kN 40kN 20kN/m 40kN 题3-1图 3-2 试不计算反力而绘出梁的M 图。 (b) 5kN/m 40kN (a) 题3-2图 习题4 4-1 作图示刚架的M 、Q 、N 图。 (c) (b)(a)20kN /m 2kN /m 题4-1图 4-2 作图示刚架的M 图。

P (e) (d) (a) (b) (c) 20k N /m 4kN 题4-2图 4-3 作图示三铰刚架的M 图。 (b) (a) 题4-3图 4-4 作图示刚架的M 图。 (a) 题4-4图 4-5 已知结构的M 图,试绘出荷载。 (b) (a) 题4-5图

4-6 检查下列刚架的M 图,并予以改正。 (e)(g)(h) P (d) (c)(a)(b) (f) 题4-6图 习题5 5-1 图示抛物线三铰拱轴线方程x x l l f y )(42-= ,试求D 截面的力。 题5-1图 5-2 带拉杆拱,拱轴线方程x x l l f y )(42-= ,求截面K 的弯矩。 C 题5-2图 题5-3图 5-3 试求图示带拉杆的半圆三铰拱截面K 的力。 习题 6 6-1 判定图示桁架中的零杆。

近代史纲要 上篇综述 习题及答案

上篇综述作业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是:() A.手工业 B.农业经济 C.工业 D.小农经济 2.19世纪初,大肆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国家是( )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俄国 3.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望厦条约》B.《南京条约》C.《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 4.《南京条约》中割让的中国领土是:() A.香港岛 B.九龙 C.新界 D.台湾 5.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美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 A.《黄埔条约》 B.《虎门条约》 C.《望厦条约》 D.《瑷珲条约》 6.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是:() A. 第一次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中日甲午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演变为:() A. 封建主义性质的国家 B. 半殖民地半资本主义性质的国家 C. 资本主义性质的国家 D. 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国家 8.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起点的事件是() A.英国的鸦片走私 B. 林则徐的虎门禁烟 C.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9.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B.资本—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D.清朝统治和汉族的矛盾 10.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经济中占统治地位的是:() A.商品经济B.封建经济C.半殖民地经济D.资本主义经济 11.近代中国的历史表明,要争取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首先进行:() A. 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 B. 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 反对封建主义压迫的斗争 D. 反对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 12.在近代中国,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前提条件是:() A. 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 B. 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C. 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 D. 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13.中国工人阶级最早出现于:() A.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 B.十九世纪六十年代 C.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 D.十九世纪七十年代 14.近代中国产生的新的被压迫阶级是:() A农民阶级B工人阶级C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15.中国的资产阶级出现于:() A.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 B.十九世纪六十年代 C.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 D.十九世纪七十年代 单项答案1. D 2.B 3. B 4. A 5. C 6. A 7.D 8. C 9. B 10. B 11.B 12. B 13. A 14. B 15. C

第一章中国近代史纲要各章节答案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一、单项选择题: 1、在近代中国,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C )。 A、英国 B、日本 C、沙俄 D、法国 2、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 C ),割去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3、规定外国军队有权在中国领土上驻兵的条约是(D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4、在近代,通过战争向中国勒索赔款最多的国家是( D )。 A、英国 B、俄国 C、法国 D、日本 5、在近代中国,规定中国向列强支付赔款最多的条约是(D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6、火烧圆明园发生在(B )期间。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规定外国人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的条约是( B)。 A、《南京条约》 B、《五口通商章程》 C、《黄埔条约》 D、《天津条约》 8、规定允许外国在中国办工厂的条约是( C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9、中国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 A )。 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B、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C、义和团运动 D、洋务运动

10、被称为“中国不败而败的战争是( C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法战争 D、中日甲午战争 11、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争夺和瓜分的图谋,在( C )后达到高潮。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2、列强未能瓜分中国的最根本原因是( C )。 A、列强之间的矛盾 B、国际舆论的谴责 C、中华民族不屈不饶的反侵略斗争 D、清政府的妥协 13、在粉碎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斗争中发挥了重大的历史作用的事件是( A )。 A、义和团运动 B、戊戌维新 C、太平天国运动 D、辛亥革命 14、被誉而“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是( A )。 A、林则徐 B、魏源 C、李鸿章 D、康有为 15、“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思想出自( B ) A、《四洲志》 B、《海国图志》 C、《资政新篇》 D、《盛世危言》 16、近代以来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最根本原因是(B)。 A、帝国主义的强大 B、社会制度的腐败 C、经济技术的落后 D、中国军队军事素质低下 17、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是在( C )。 A、鸦片战争以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 C、中日甲午战争以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后 18、1895年,响亮喊出“救亡”口号是(C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严复D 孙中山 19、( C )翻译的《天演论》中的社会进化论思想,为中国人民的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要会议(重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要会议 (一)党的创建时期 1 “一大”(1921、7、23,上海),中国共产党成立。 (1)内容:①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②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纲: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斗争目的是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③中心工作是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④大会选举产生了由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的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以陈独秀为书记。 (2)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 中国人民就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就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 2.“二大”(1922,上海),制定了党的革命纲领。 内容——①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它在当前阶段的纲领应当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②开始采取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政党和政治派别没有采取过、也不可能采取的革命方法,即群众路线的方法。③中共二大提出“联合全国一切革命党派,联合资产阶级民主派,组织民主的联合战线”。 3 “三大”(1923),1923 年6 月, 中共三大正式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 (二)土地革命时期 1 八七会议(1927、8、7,汉口) (1)内容:①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选出了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②通过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③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思。④还提出“整顿改编自己的队伍,纠正过去严重的错误,而找着新的道路”。 (2)意义: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 2 遵义会议(1935) (1)内容:①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②会议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③成立了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新的三人团,全权负责红军的军事行动。 (2)意义: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革命的关键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 瓦窑堡会议(1935) (1)内容:①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②批评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左” 倾冒险主义、关门主义的错误倾向。 (2)意义:为抗日战争的到来作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三)抗日战争时期 1 洛川会议(1937): ①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②强调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关键在于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即人民战争路线)。③会议强调, 必须坚持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在敌人后方发动游击战争,在国民党统治区发动抗日群众运动。 2.“七大”(1945,延安) (1)内容:①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报告,提出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②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 主义的中国。③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2)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近代史课后题答案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 1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2.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第一,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争得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第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第一,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在1840年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清王朝统治者从皇帝到权贵,大都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御敌之策。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和文化保守,一方面使清朝统治阶级封闭自守,妄自尊大,骄奢淫逸,盲目进攻;另一方面又使统治者和清军指挥人员在战争面前完全没有应变的能力和心态,不适应于近代战争,不少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有的甚至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清政府尤其害怕人民群众,担心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会危及自身统治,所以不敢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 清朝统治集团在对外战争中妥协退让求和投降的一系列做法,已经使他失去在中国存在的理由,不推翻他是不能取得反侵略战争胜利的。 第二,近代中国经济技术的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当时的英国已经历过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而中国仍停留在封建的自然经济水平上。经济技术的落后直接造成军事装备的落后,军队指挥员不了解近代军事战术,从而造成军队素质和战斗力的低下。 经济技术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但并不表明经济技术落后就一定在反侵略战争中失败。正是因为当时的中国政府不能很好地组织反侵略战争,不能发动和利用人民群众的力量,甚至压制人民群众,其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4、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 太平天国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震撼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加速了清王

结构力学2课后思考题答案

概念题 1.1 结构动力计算与静力计算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主要区别表现在:(1) 在动力分析中要计入惯性力,静力分析中无惯性力;(2) 在动力分析中,结构的内力、位移等是时间的函数,静力分析中则是不随时间变化的量;(3) 动力分析方法常与荷载类型有关,而静力分析方法一般与荷载类型无关。 1.2 什么是动力自由度,确定体系动力自由度的目的是什么? 答:确定体系在振动过程中任一时刻体系全部质量位置或变形形态所需要的独立参数的个数,称为体系的动力自由度(质点处的基本位移未知量)。 确定动力自由度的目的是:(1) 根据自由度的数目确定所需建立的方程个数(运动方程 数=自由度数),自由度不同所用的分析方法也不同;(2) 因为结构的动力响应(动力内力和动位移)与结构的动力特性有密切关系,而动力特性又与质量的可能位置有关。 1.3 结构动力自由度与体系几何分析中的自由度有何区别? 答:二者的区别是:几何组成分析中的自由度是确定刚体系位置所需独立参数的数目,分析的目的是要确定体系能否发生刚体运动。结构动力分析自由度是确定结构上各质量位置所需的独立参数数目,分析的目的是要确定结构振动形状。 1.4 结构的动力特性一般指什么? 答:结构的动力特性是指:频率(周期)、振型和阻尼。动力特性是结构固有的,这是因为它们是由体系的基本参数(质量、刚度)所确定的、表征结构动力响应特性的量。动力特性不同,在振动中的响应特点亦不同。 1.5 什么是阻尼、阻尼力,产生阻尼的原因一般有哪些?什么是等效粘滞阻尼? 答:振动过程的能量耗散称为阻尼。 产生阻尼的原因主要有:材料的内摩擦、构件间接触面的摩擦、介质的阻力等等。当然,也包括结构中安装的各种阻尼器、耗能器。阻尼力是根据所假设的阻尼理论作用于质量上用于代替能量耗散的一种假想力。粘滞阻尼理论假定阻尼力与质量的速度成比例。 粘滞阻尼理论的优点是便于求解,但其缺点是与往往实际不符,为扬长避短,按能量等 效原则将实际的阻尼耗能换算成粘滞阻尼理论的相关参数,这种阻尼假设称为等效粘滞阻尼。 1.6 采用集中质量法、广义位移法(坐标法)和有限元法都可使无限自由度体系简化为有限自由度体系,它们采用的手法有何不同? 答:集中质量法:将结构的分布质量按一定规则集中到结构的某个或某些位置上,认为其他地方没有质量。质量集中后,结构杆件仍具有可变形性质,称为“无重杆”。 广义坐标法:在数学中常采用级数展开法求解微分方程,在结构动力分析中,也可采用 相同的方法求解,这就是广义坐标法的理论依据。所假设的形状曲线数目代表在这个理想化形式中所考虑的自由度个数。考虑了质点间均匀分布质量的影响(形状函数),一般来说,对于一个给定自由度数目的动力分析,用理想化的形状函数法比用集中质量法更为精确。有限元法:有限元法可以看成是广义坐标法的一种特殊的应用。一般的广义坐标中,广 义坐标是形函数的幅值,有时没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并且在广义坐标中,形状函数是针对整个结构定义的。而有限元法则采用具有明确物理意义的参数作为广义坐标,且形函数是定义在分片区域的。在有限元分析中,形函数被称为插值函数。 综上所述,有限元法综合了集中质量法和广义坐标法的特点:(l) 与广义坐标法相似, 有限元法采用了形函数的概念。但不同于广义坐标法在整体结构上插值(即定义形函数),而是采用了分片的插值,因此形函数的表达式(形状)可以相对简单。(2) 与集中质量法相比,有限元法中的广义坐标也采用了真实的物理量,具有直接、直观的优点,这与集中质量法相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