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刑法学

刑法学

刑法学部分
51、我国现行刑法开始施行的时间为( C )
A.1998年10月28日 B.1979年7月1日
C.1997年10月1日 D.1997年3月14日
52.下列属于我国刑法基本原则的是( A )。
A.罪行法定 B.坚持程序正义
C.坚持实体正义 D.合法、合理原则
53.林某看到林中有一团黑影,误以为是一头野猪,随即开枪射击。结果将上山拾柴的村民丁打死。林某对丁的死亡结果有何种罪过( C )。
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疏忽大意的过失 D.过于自信的过失
54.从论理解释角度,下列哪项不是认定犯罪必须具备的条件? ( C )
A.客观违法性 B.主观有责性
C.行为人具有犯意 D.法益侵犯性
55.下列情形不属于排除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有( D )。
A.紧急避险 B.执行上级命令的行为
C.依照法令的行为 D.假象防卫
56.自然人犯罪主体是( D )。
A.实施了危害社会行为的人
B.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人
C.是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
D.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并实施了危害社会行为的人
57.我国刑法第94条规定:“率领武装部队、人民警察、民兵投敌叛变的,处无期徒刑或者10年以上有期徒刑。”这里“率领武装部队、人民警察、民兵投敌叛变的”是法律规范逻辑结构中的哪部分?(C )
A.处理部分 B.指示部分
C.假定部分 D.法律后果部分
58.我国刑法的时间效力范围包括(D )。
A.属地管辖 B.属人管辖
C.普遍管辖 D.溯及力
59.不属于犯罪的特征的是( C )。
A.刑事违法性 B.应受处罚性
C.违反道德性 D.社会危害性
60.我国刑法在溯及力的问题上采取的是(B )。
A.从新兼从轻原则 B.从旧兼从轻原则
C.从新兼从重原则 D.从旧兼从重原则
61.下列不属于我国刑法地域效力范围内的是(B )
A.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 B.航空器
C.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 D.中国驻外大使馆
62.下列人员犯罪必须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是( D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我国刑法规定之罪的
B.享有外交豁免权的外国人在我国国内犯罪
C.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外针对我国公民实施了犯罪,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
D.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作人员在我国领域外犯了我国刑法规定之罪的
63. 下列情形中,已经构成犯罪的是?( C )
A.

甲打电话邀约其朋友一起去实施抢劫
B.乙向其朋友赵某表示要杀掉仇人陈某
C.丙为了盗窃张某家财产,对张某家的地形进行踩点
D.丁因没钱花,向朋友提出能不能到哪里去偷点东西
64. 我国《刑法》确立的三项基本原则是( C )。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罪行相适应原则、有罪推定原则
B.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原则、有罪推定原则、罪刑法定原则
C.罪刑法定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D.罪行法定原则、罪行相适应原则、无罪推定原则
65. 下列情形中,不认为是犯罪的有( B )。
A.甲打电话约其朋友李某一起去实施抢劫
B.乙向其朋友赵某表示要杀掉仇人陈某
C.丙为了盗窃张某家财产,毒死了张某家的看家犬
D.丁为方便对刘某实施抢劫,对刘某的活动规律进行跟踪调查
66.甲在从事生产经营的过程中,不知道加入某种添加剂的行为是否违法,于是以书面形式向法院咨询,法院正式书面答复该行为合法。于是,甲实施该行为,但该行为实际上违反《刑法》。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B )
A.由于违法性认识不是故意的认识内容,所以,甲仍然构成故意犯罪
B.甲没有违法性认识的可能性,所以不成立犯罪
C.甲虽然不成立故意犯罪,但成立过失犯罪
D.甲既可能成立故意犯罪,也可能成立过失犯罪
67. 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任何时候再犯危害国家安全罪的,都以( B )论处。
A.从犯 B.累犯
C.主犯 D.胁从犯
68. 刑法-一切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法处罚,都是犯罪,但是( C )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A.轻微 B.比较轻微
C.显著轻微 D.一般
69. 反映犯罪本质特征的是( C )。
A.刑事违法性 B.刑罚惩罚性
C.社会危害性 D.违法性
70.关于单位犯罪,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国家机关不能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
B.承担刑事责任的是实施了犯罪行为的单位这一整体,而不是单位内部的全体成员
C.对于单位犯罪,除了追究单位的刑事责任之外,还要追究在单位犯罪中负有直接责任的单位领导成员和直接责任人员,对单位中未参与犯罪的主管人员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D.在审理单位故意犯罪案件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不区分主犯、从犯,按照其在单位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判处刑罚
71. 《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 D )。
A.必然因果关系 B.偶然因果关系
C.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D.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72. 甲驾驶盗窃来的车辆路过一交通检查

站时,被交警拦住检查,检查人员李某正依法检查时,甲突然发动汽车夺路而逃,李某抓住汽车的倒车镜不放,甲为摆脱李某,在疾驶后突然急刹车,李某被摔在地,头部着地死亡。甲造成李某的死亡属( B )。
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过于自信的过失 D.疏忽大意的过失
73. 《刑法》上的不作为,是指( C )。
A.消极且违反命令规范行为 B.静止行为
C.消极不实施其应实施的行为
D.消极不实施其可以实施的行为
74. 司机张某驾车在马路上正常行驶,突然,赵某骑自行车违章从弄堂里快速冲出,横穿马路,张见状立即紧急刹车避让,但因距离太近,结果赵某撞在汽车上当场死亡。张某应当如何处罚?( A )
A.对赵某的死亡结果,张某主观上既无故意,也不存在过失,不负刑事责任
B.纯属意外事件,张某负部分刑事责任
C.对赵某的死亡结果,张某主观上无故意,但存在过失
D.张某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
75. 刑事责任能力,是指( C )。
A.辨认自己实施的危害社会行为的能力
B.控制自己实施的危害社会行为的能力
C.辨认和控制自己实施的危害行为的能力
D.意识和意志能力
76. 孙某在13周岁的时候盗窃价值2000元的物品,在15周岁时抢劫价值1000元的物品,盗劫价值2000元,抢夺价值3000元的物品,在17岁时又盗窃价值4000元的物品,抢夺价值2000元的物品。在对孙某追究刑事责任时,计算其涉案财物数额应为( B )。
A.抢夺5000元,盗窃4000元,抢劫1000元
B.抢夺2000元,盗窃4000元,抢劫1000元
C.抢夺2000元,盗窃6000元,抢劫1000元
D.抢夺5000元,盗窃6000元,抢劫1000元
77. 已满( C )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A.14 B.15 C.16 D.18
78. 关于未成年人的年龄认定问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B )。
A.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是指被告人被指控犯罪时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案件
B.“周岁”,按照公历的年、月、日计算,从周岁生日的第二天起算
C.对于没有充分证据证明被告人实施被指控的犯罪时已经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且确实无法查明的,如其本人供述达到了法定的刑事责任年龄,则可推定达到相应法定刑事责任年龄
D.相关证据足以证明被告人实施被指控的犯罪时已经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但是无法准确查明被告人具体出生日期的,则不能认定其达到相应法定刑事责任年龄
79. 甲患有梦游症,一天夜晚在梦游时将同宿舍的乙杀死。此案中,甲的行为( D )。
A.构成故意杀人罪
B.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C.是受到精神强制下的行为,不负刑事责任
D.是睡梦中的无意识行为,不负刑

事责任
80. 下列情况,不属于正当防卫的是( D )。
A.杀人犯持刀向受害人砍去,受害人顺手捡起砖头砸向杀人犯,将其达成重伤持刀向受害人砍去,受害人顺手捡起砖头砸向杀人犯,将其达成重伤
B强奸犯正在对妇女实施暴力威胁时,妇女奋力反击,将强奸犯咬伤
C.抢劫犯正持刀威胁被害人,被过路群众用石头砸伤头部
D.把小偷抓住后,将其打成轻伤
81. 驾驶员在正常行驶途中,发现两个小孩从侧面横过马路,驾驶员刹不住车,急转方向盘,汽车朝路旁的房子撞去,致车和空房损坏严重。驾驶员的行为是( A )。
A.紧急避险 B.交通肇事
C.故意毁坏财物 D.意外事件
82. 甲欲毒杀乙,乙中毒后,腹痛难忍,甲见状,顿生悔意,急将解药给乙服下,并将其送往医院,但乙因抢救无效仍然死亡。甲的行为属于( D )。
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 D.犯罪既遂
83.甲欲杀乙,故意将下了毒的饭菜让丙(丙不知道)给乙送去,结果乙吃了下毒的饭菜中毒身亡。甲与丙( A )
A.构成犯罪 B.不属于共同犯罪
C.以共同过失犯罪论处 D.甲构成教唆罪
84. 共同犯罪是指( A )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A.2人 B.3人
C.5人 D.多人
85. 法定刑最高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犯罪,其追诉期限为( A )。
A.5年 B.10年
C.15年 D.20年
86. 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 A )的是主犯。
A.主要作用 B.次要作用
C.辅助作用 D.组织作用
87. 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 B )处罚。
A.从轻 B.从重
C.加重 D.减轻
88. 对于犯罪的外国人,( D )。
A.必须适用附加刑 B.必须适用驱逐出境
C.可以遣送出境 D.可以单独适用驱逐出境
89. 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 B )罪行的,以自首论。
A.已掌握的本人其他 B.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
C.还未掌握的他人 D.已掌握的他人
90. 甲在偏僻的乡间小路上运输毒品,乙见状上前抢劫,甲为了保护毒品,以暴力进行了反抗,致乙重伤。甲的行为属于( C )。
A.正当防卫 B.紧急避险
C.故意伤害 D.防卫过当
91. 下列表述中,符合抢劫罪特征的是( A )。
A.以暴力相威胁,当场强行劫取财物的
B.公然夺取数额较大财物的
C.秘密窃取数额较大财物的
D.以威胁、要挟方法迫使被害人事后交付数额较大财物
92. 甲从乙处购买海洛因50克,后发现是面粉,甲遂又掺入面粉50克,将其卖给丙。甲的行为构成( A )。
A.诈骗罪 B.非法持有毒品罪
C.制

造毒品罪 D.贩卖毒品罪
93. 冒充( B )工作人员招摇撞骗的,涉嫌招摇撞骗罪。
A.已退休的国家机关 B.国家机关
C.国有企业、事业单位 D.军人
94.对刑法上关于死刑规定表述不正确的是(B )
A.它是刑罚体系中最严厉的一种刑罚
B.盲聋哑人犯罪不适用死刑
C.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
D.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95.不属于刑罚附加刑的是( A )
A.罚款 B.没收财产 C. 驱逐出境D.剥夺政治权利
96.对有期徒刑的期限表述正确的是( C )
A.一般为3个月以上2年以下 B.一般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
C.一般为6个月以上15年以下 D.最高可以超过20年
97.对限制刑事责任能力说法正确的是( C )
A.指行为人仅限于对刑法所明确限定的某些严重犯罪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B.适用这种情况的包括聋哑人、盲人、因精神病而致辨认、控制行为能力有所减弱的精神障碍人
C.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人承担刑事责任时应当从宽处罚或者免予处罚
D.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人的行为一般不构成犯罪
98. 以下关于犯罪预备、中止、既遂以及未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
B.尚未着手实施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C.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D.犯罪的中止和未遂必须发生在着手实施犯罪的阶段
99. 不属于《刑法》规定的限制行为能力人的是(C )。
A.又聋又哑的人 B.盲人
C.醉酒的人 D.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的精神病人
10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B.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都是犯罪
C.正当防卫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D.犯罪以后自动投案自首,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