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园户外混龄体育活动的组织实施策略分析

幼儿园户外混龄体育活动的组织实施策略分析

幼儿园户外混龄体育活动的组织实施策略分析
幼儿园户外混龄体育活动的组织实施策略分析

浅谈幼儿园户外混龄体育活动的组织实施策略

莲都区灯塔幼儿园俊君

[容摘要]:体育活动是幼儿园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混龄体育活动通过创设不同的运动区域,提供不同的运动器械,打破幼儿年龄、班级界限,幼儿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式、自主地在各个区域参与活动,发展基本动作。本文旨在通过混龄体育活动的实践和探索,阐述开展户外混龄体育活动的价值在于幼儿在相互交流互助、示模仿、学习等形式自主地进行混龄体育活动,充分享受游戏的快乐,全面健康发展;探求出创设良好的活动环境、科学计划并建立常规、教师有效评价指导是组织实施混龄体育活动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混龄体育活动幼儿策略

体育活动是幼儿园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教师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制定体育活动方案,开展符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的体育活动,从而发展幼儿的走、跑、跳跃、投掷等基本动作和技能。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而运动则是他们锻炼身体的客观需要。因此无论是《指南》提出的幼儿园教育任务,还是幼儿一日活动容时间安排,都将体育活动置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要位置。

一、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现状及户外混龄体育活动的价值

长期以往幼儿园的户外晨间体育活动,都是以同年龄班级为单位开展锻炼,会形成活动伙伴、活动围固定狭小;形式呆板单一;师幼之间、幼幼之间互动围不够,幼儿活动兴趣持续不久的现象,从而直接影响到了体育活动的效果及幼儿各方面能力的提高。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1]那么如何开展丰富的体育活动,才能有效地培养幼儿各方面的能力,经过探索与实践,开展幼儿混龄户外体育活动为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何为户外混龄体育活动呢?简而言之就是通过创设不同的运动区域,提供不同的运动器械,打破幼儿年龄、班级界限,幼儿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式、自主地在各个区域参与活动,发展基本动作,在相互交流互助、示模仿、学习等形式中

自主地进行各种体育活动,充分享受游戏的快乐。新《纲要》指出“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2]开展混龄体育活动教育教学可以发现其价值主要体现在:

1、每个幼儿都得到锻炼、提高的机会,更好地实现了体育教育的目的。与教师组织、幼儿被动地跟从的常规体育活动相比,打破班级界限的户外混龄体育活动面向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发展自己的动作及各方面素质,自由选择活动项目、活动器械,自由结伴开展自己喜欢的体育游戏。在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每个幼儿都得到锻炼、提高的机会,更好地实现了体育教育的目的,充分体现了新《纲要》中对幼儿健康教育的各项要求。

2、促进幼儿良好个性品质及心理的健康发展。混龄体育活动挖掘、发挥了幼儿间的优势互补潜能,身体发展的同时发展和谐的个性。打破班级、年龄界限的混龄活动为幼儿提供了更多交往机会,幼儿扩大了交往对象,接触到新的同伴和老师,幼儿在新的人际中重新整合自我,调节自我,语言表达能力、分享合作能力、乐于助人等优良品质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如:常规体育活动中幼儿处于同个年龄段,能力素质基本相近,共同组织和设计活动;而混龄活动时与年龄小于自己的伙伴合作,幼儿就要担当起“领导者”、“设计者”的角色,需要调整自己,思考如何合理分工?如何以自己的长处弥补小弟弟、小妹妹的短处使活动成功?

3、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混龄体育活动使教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多元目标挑战,不仅仅需要教师娴熟地掌握自己执教年龄班的基本动作要领、要求及幼儿的发展水平,还要全方位地了解不同年龄段幼儿基本动作及全体幼儿的实际水平,进而促进教师加强自身学习以适应工作需要;对教师随机指导能力等专业化成长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促进作用。

二、组织实施户外混龄体育活动的策略

户外混龄体育活动是幼儿园体育活动的特殊的组织形式,是对幼儿园基本体育活动形式的补充。那么如何科学地开展混龄晨间活动,提高组织活动的质量呢?通过教育教学实践与探索,提炼出科学开展户外混龄体育活动的实施策略。

(一)创设良好的活动环境是开展混龄体育活动的必要保证。

新《幼儿园教育纲要》指出:“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3]而为幼儿创设良好的体育活动环境正有助于幼儿互动兴趣的萌发,环境的创设为幼儿开展混龄体育活动提供了必要的保证。

1、积极创设适宜、丰富的体育活动环境。

首先,因地制宜合理规地设置场地。活动场地的布置要科学合理,巧妙挖掘并利用现有的户外活动场地进行混龄运动区域的场地设置。可根据幼儿园场地大小、按不同的基本动作进行区域划分,如:将活动场地按功能的不同分成各种活动区——钻爬区、触跳区、投掷区、平衡区、拍球区、综合区等。且区域的划分相对固定,不要随意更换,让幼儿明确每个区域的固定位置,从而很快地进入角色充分活动。区域的划分还要考虑到邻近性效应,做到各种活动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既保证幼儿充分活动又不相互干扰。这样才能使混龄体育活动的目的性、层次性、差异性得到保证。

其次,材料的投放应考虑幼儿的年龄、能力以及兴趣的差异。活动材料是开展体育活动物质基础,因此在保证数量和种类的基础上,要符合不同年龄幼儿的发展特点,不同的游戏材料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提供充分的挑战空间。如:平衡练习区,可准备高低不同、宽窄不同的平衡木、大小不同的平衡台、高跷,还有沙包、一大桶水和若干只小桶以及皮球等辅助材料。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能力选择不同的材料,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幼儿活动的需要,有助于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均得到发展。同时尽可能使用废旧材料和自制材料,制作简易而牢固、美观而实用的晨间体育器械。如用易拉罐制作了练习平衡能力及训练幼儿胆量的“梅花桩”,用可乐瓶做成套圈的“靶子”等。提供的材料既安全、卫生、美观,又能让幼儿充分地操作,这样才有利于幼儿各种能力的发展。

2、着力营造健康、自主的体育活动心理环境。

《纲要》在健康领域中提出“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思维理念。[4]因此场地创设上不仅要注重物质条件的创设,而且还要注重精神氛围的营造。其一为幼儿营造自由、宽松的环境和氛围,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满足幼儿自主性的需要。如:体育活动“袋鼠跳跳跳”,以游戏情节贯穿始终,激发幼儿的活动兴

趣,增强幼儿的自信心,自主性。其二以教师的积极情绪营造宽松的活动氛围。教师的情绪态度与体育活动的质量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应调整自己的精神状态,以饱满的精神、良好的情绪做孩子的玩伴,感染和带动幼儿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在欢乐、宽松的活动氛围中,师幼关系更密切了,孩子们“玩”兴更浓了。

3、扎实构建幼儿充分的活动准备

首先,在认知层面引导幼儿了解混龄体育活动的含义——可以自行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容,自主游戏,而不是简单的机械被动接受。[5]引导幼儿了解各区域的发展容、玩法以及注意事项等,让幼儿讨论制定本区域的游戏规则,从而真正地理解并接受。其次,在行为方面要求幼儿能严格遵守各区域的游戏规则,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与游戏规则意识;帮助该区域教师整理器械;在活动过程中,既要学会自我保护,又要保护同伴的安全。特别针对大年龄段的幼儿,要在活动中践行“大带小”的理念,提高幼儿的社会性交往的能力。

(二)、科学计划并建立常规是开展混龄体育活动的重要途径。

在活动区中,教师的指导不仅指导幼儿的活动,还包括活动计划的制定和活动区常规的建立。

1、计划制定明确目标。

户外混龄体育活动是放开幼儿的手脚,而不是放弃教师的指导。活动计划的制定是实现科学指导的切入点,能增强教师指导的目的意识,规教师的教育行为。教师要从幼儿的年龄特点、身体发育、动作技能等方面,制定出符合幼儿全面发展的体育活动,并通过实施不断改进。在制定计划时首先依据各活动区教育功能与各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和实际发展水平,结合教育总目标,确立阶段性的目标和重点。其次,充分体现计划和目标的渐进性和发展性,在月、周的游戏目标中逐步提高要求,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切实的针对性。计划的制定还要充分考虑到季节特点,选择要有针对性,一般冬季应多选择一些奔跑或跳跃的活动,使幼儿在活动中不感到寒冷;夏季的活动量要适当减少,可多选择一些钻、投掷、平衡的活动,有条件的可在树荫下开展游戏。

2、常规建立培养秩序。

建立良好的混龄活动常规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还可以培养幼儿的自律行为和责任感。由于混龄活动区打破了年龄班的界限,幼幼之间、

师幼之间都不熟悉,这给活动区组织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通过实践探索尝试以佩带游戏手环的方法来进行组织:幼儿晨检后挂上写有名字、班级的胸卡,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区,进区后以胸卡向组织该区的老师换取该区的游戏手环,活动结束后凭游戏手环换回自己的胸卡。同时还由幼儿讨论议定了活动区常规,包括:活动区的标志、进区的人数、器械有序摆放规则、活动登记表等。在混龄活动中教师们还引导幼儿建立取放器械的常规;参加混龄体育活动的文明礼仪:进区时向该区老师问好,离区时和老师主动道别。

3、活动量调节加强指导。

科学合理的安排调节幼儿的活动量,是开展体育活动的关键,但由于幼儿的年龄、体质、心理状况以及活动的具体情况不同,幼儿在活动中又有不同的表现,为了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既能愉快的玩,又能达到锻炼的目的,活动区老师根据幼儿胸卡作活动记录,各班教师根据幼儿活动情况记录作出相应的建议和提醒。同时允许幼儿从周一到周五轮流交换不同的主题活动区,由于一周中每天没有重复锻炼的容,幼儿不仅能发展各项基本动作,提高身体素质,而且也提高了活动兴趣、锻炼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了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4、自主选择体验快乐。

混龄体育活动的选择要充分尊重幼儿的意愿,让孩子自主选择活动区域、活动材料、游戏伙伴,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是我要玩而不是老师要我玩;是幼儿自己玩的游戏而不是老师固定的游戏。因此教师在指导中应避免幼儿在老师的指挥棒下规定进行某种活动,挫伤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指导中应该让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发展水平和爱好来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体验参与的快乐,幼儿从中不会感到有压力,更多的是轻松愉悦。

(三)、教师有效的评价指导是开展混龄体育活动的经验提升。

混龄体育活动计划是全园性实施,所以教师作为幼儿活动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观察幼儿的兴趣,做到适当的调整。新《纲要》中也指出:“教师的指导要有利于幼儿进一步探索与思考,有利于扩展、整理和提升幼儿的经验。”[6] 在混龄体育活动中教师要及时、合理地评价幼儿参加的体育活动,以保证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要善于敏锐地观察每个幼儿的活动情况,对幼儿的危险动作要及时地加以组织和引导;要善于用发展的眼光对待每位幼

儿,对于能力强的幼儿要给予肯定和支持,对于能力弱的幼儿要给予鼓励与帮助。如:幼儿在玩“木梯”时,对攀爬梯子失去兴趣,会把一架架的梯子排成山洞,孩子们自己会逐一攀爬、翻越,这是对幼儿胆量与自信心的考验。当幼儿成功完成时老师的一个微笑、一句肯定,都使她们感受到老师的鼓励和肯定,也有利于幼儿相关运动经验的提升。

户外混龄体育活动是幼儿园体育活动的一种特殊组织形式,是对幼儿园的基本体育活动的一种补充。法国著名学家蒂索从医学的角度来评价体育活动:“运动能代替药品,但世界上任何药品都不能取代运动的好处”。[7]教师只有真正重视户外体育活动,才能切实地发挥“一日环节皆教育”的作用,让户外混龄体育活动成为幼儿发展的契机、探索与交流的平台,成为揭开幼儿精彩一日生活的帷幕。我们将继续探索户外混龄体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使其不断丰富、完善,促进全体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教育,2006:27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教育,2006:35

[3]学前教育研究.幼儿园工作规程[J] .:学前教育研究杂志社,1996:04

[4]顾荣芳薛菁华.幼儿园健康教育[M].:人民教育,2004:51

[5] 晓英.混龄班幼儿教育活动实例[M].:人民,2011:05

[6]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教育,2006:52

[7]王淑琴郭丽璟王英英.幼儿体育教学活动[M].:大学,2005:29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