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5、亲爱的爸爸妈妈(学案)

5、亲爱的爸爸妈妈(学案)

5、亲爱的爸爸妈妈(学案)
5、亲爱的爸爸妈妈(学案)

5、亲爱的爸爸妈妈(学案)

晨读积累

战争和平

1. 战争的目的必须是为了和平。——亚里士多德

2. 从来就不存在好的战争,也不存在坏的和平。——富兰克林

3. 要进行战争只有一个借口,即通过战争我们可以生活在不受破坏的和平环境中。

——西塞罗

4. 赢得战争只不过使和平有一个良好的开端。——罗勃朗宁

教学目标

1. 学习明线与暗线两条线索组织材料。

2. 品味关键词句,理解内涵。

3. 明确各国人民反战,求和平的心灵追求。

学习重点难点

1. 感受南斯拉夫人民的英勇,体会战争的罪恶,树立和平信念。

2. 揣摩文章关键语句深入体会文章的人文内涵。

学法指导

首先快速诵读,筛选要点,发现让自己感触最深的细节,然后精读品味这些细节,深入理解文章。

一、预习·导学

1. 积累字词

(1)查字典,认识生字词。

肃穆

..(chōng jǐng)呵.护(hē)..(sùmù)荒谬.(miù)憧憬

杀戮.(lù)悼.念(dào)屹.立(yì)蜿蜒

..(wān yán)聂华苓.(líng)

(2)理解下列词语含义

杀戮:杀害(多指大量的)。蜿蜒:(山脉、河流、道路等)弯弯曲曲地延伸。

荒谬:极端错误,非常地不合情理。朝圣:宗教徒朝拜宗教圣地。

2. 了解写作背景

1988年10月21日作者在南斯拉夫参加悼念活动,47年前纳粹在这座小城大肆屠杀,一天之间杀死7000多人,其中包括300多个孩子,47年来,南斯拉夫人没有忘记这段沉重的历史,从1945年起每年10月21日成千上万的人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举行悼念活动。

3. 简要复述课文内容,理出文章四个片断。

提示:抓住文中记叙的要素梳理情景

复述略

一、来到纪念地

二、看纪念演出

三、参加座谈会

四、参观纪念馆

4. 文章有一句话非常精练地概括了这篇课文内容,表达了作家们心里极其复杂的感受,请找出并谈理解。

“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成千上万的人来纪念当年被残杀的人,特别是两位生还者来到这里,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呈现在眼前,在凄风苦雨的悲哀气氛中,历史和现实融合了,残酷的历史令人悲哀,而南斯拉夫们没有忘记历史,成千上万人来纪念死者,这又是美丽的,这一切是真实的,而47年前纳粹认为种族有优劣,又是何等荒谬。

5. 将文章标题改成“克拉库耶伐次之行”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课文通过再现被残杀者有血有肉的生命活动,反衬法西斯的残酷。“亲爱的爸爸妈妈”,突出了孩子们撕心裂肺的最后一声呼喊,让我们想见当年那场屠杀的情景,对残杀者的凶残感受得更为深切。

二、学习·研讨

(一)导入

由六一儿童节由来导入文章,1942. 6 德国枪杀捷克一个村子的16岁以上男性公民,活埋了妇女和儿童。

(二)整体感知

1. 正文前为什么引用萨特的话?

这是全文的引子,点睛之笔。从萨特话里可看到克拉库耶伐克次留给后人的警示已越过国界。

2. 引言中,萨特为什么说他的记忆是“沉重”的,又是“美丽”的?哪些句子体现了“沉重”和“美丽”。

“沉重的记忆”指纳粹党在克拉库耶伐次埋葬了7000多名被残杀的人。

“美丽的记忆”指克拉库耶伐次的人民被敌人杀戮的那一刻所表现出现的整个民族的英勇,这是美的令人崇敬。

(三)研读探究

1. 细读词句

(1)“凄风。苦雨。天昏。地暗”。连用四个句号,起了什么样的表达效果?这里仅仅在写天气吗?

这里不仅仅写天气,而且在渲染气氛,“天地亦与人同哀”。连用四个句号成为四个短句,使每个字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表意功能,易激发读者的想像,使读者充分感受到无限悲哀的气氛。

(2)“他们杀害孩子、老师、也杀牧师、工人、木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勤劳善良的普通市民”“全是”一词强调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为什么着重再现孩子们被屠杀的历史?

“全是”一词包含了作者对被残杀者的深切同情,对法西斯的愤慨控诉。法西斯对天真单纯、弱小的孩子也举起了屠刀,让我们感受到屠杀的野蛮残酷。

(3)联系下下文,说说“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的含义。

作者强调的是不能忘记历史,因为只有记住历史,吸取历史教训,才能保证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

2. 阅读“引文”与“正文”

(1)文中引用迪桑卡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这些诗句歌唱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喜悦”,歌唱孩子的可爱与

希望,正是对纳粹强盗的控诉。

(2)结尾引述死者的遗言有什么作用?

死者遗言是人性中最美丽的体现,让人据此想像被残杀者生前的情形,目的是通过再现被残杀者的生命活动,反衬出法西斯的残酷,并向全人类发出警告:永远不要再有战争和屠杀。

(3)正文和引文有什么关系?

“引文”是纯客观记录,是正文得出观点,进行议论的依据。

3. 品读主题

(1)对于当年法西斯犯下罪行,西德作家日本人态度有何不同?西德作家为什么会被人们谅解?

西德作家:真诚的忏悔,充满犯罪感。

日本人:自私的狡辩,企图开脱罪责。

明赫白反省本国侵略罪行,半个世纪前的罪行是纳粹犯下的,明赫白没有责任,但他却代上一代受过,所以人们宽恕他,尊重他。

(2)本文主要表现什么主题?

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3)关注历史,请查一查日本帝国主义制造的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关注时事,留意一下日本军国主义者篡改历史的举动,谈谈你的看法。

三、巩固·延伸

(一)类文阅读

人的光芒

①听过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的《G大调第七交响曲》,那激情澎湃的旋律震撼人心,让我经久难忘。这首曲子另有个别名叫《列宁格勒交响曲》,那是作曲家在1941年题献给当时被德军围困的的列宁格勒城。

②列宁格勒保卫战是苏联卫国战争中的一大辉煌奇迹,这座城市被德国法西斯围困了整整900天,几乎弹尽粮绝,但全城的人宁死不屈,一直坚持到胜利之夜。

③在莫斯科胜利广场的纪念馆里,大型的壁画、瓦砾、旧枪弹……一批战争遗物逼真地再现了列宁格勒保卫战的悲壮场面:黑压压的乌云,满天弥漫的浓厚

黑烟、喷出火舌的枪炮、被故人炮火击毁的建筑物,街头的陈尸,被战争烈焰烧焦的树的断身……战争的残酷、压抑,牺牲及比死亡更令人窒息的狰狞气氛是处在和平时代的人们所难以承受、不可想想的。

④有一排塑像可以传神地体现战争对人的摧残:一群身姿优美的人渐渐变形,柔软的线条变得笔直,再慢慢变得僵硬、锋利,最后,有关肉身的线条统统消失,人变形为石头——一块一块的嶙峋之石。

⑤然而,发生在列宁格勒的反法西斯之战却从另一个角度颂扬了受战争摧残的人民:人心不泯,坚强高贵。

⑥当时的列宁格勒,在德军的炮火强攻下岿然不动,敌军见久攻不下,就将其团团围住,切断外界弹药、口粮供给及与外界的一切运输、联络。意欲让这座孤城变为死城。

⑦整整900天,这个被战火毁得千疮百孔的城市破败不堪,食品紧缺,每一户一天只能得到125克黑面包的供应。满城都是蜷着身子的饥饿的人们;没有取暖的东西,在最寒冷的日子里,有个年轻女子拖着个小棺材在街头踯躅,棺材里躺着她病死的孩子,可臭,没走多久,女子便冻僵在路边。

⑧我永远难忘陈设于墙上的那些启事,那都是列宁格勒人在当时贴出的:卖首饰,卖房屋,卖值钱的家什,只为换取若千口粮和棉毯。人们力图活下去,力图抗争所处的逆境。

⑨在那样巨大、危急的战争阴影下,列宁格勒的人们仍没有效弃正常的有尊严的精神生活:剧院每天夜里开演,剧照贴在大街小巷,观众座无虚席;学校准时开学,上课铃声从不间断……

⑩最令我久久不能平静的是列宁格勒的小女孩丹娘?萨维契夫,一个小学生。

A 原本有一个和睦幸福的大家庭,可是战争来了,她成了一个长着忧郁的大眼晴、头发由于营不良而变得枯黄的战争儿童。她天天写日记,从不间断,慢慢地、执拗地记着法西斯的罪恶。

?丹娘?萨维契夫用她的小手写出了稚嫩的字迹:1月25日,爷爷死了;2月3日,伯伯死了;3月1日,妈妈死了……她记着亲人们一个个地逝去的日子以及他们的死法,每天每天,从不辍笔。后来,亲人们全死了,全存于她的日记里,她把他们好好地藏在里面。再后来,她的日记中断了,如同一段曲子,奏着奏着,突然停息了,那是因为,她也死了。 B

?小姑娘丹娘?萨维契夫弱小的不屈的灵魂发出了熠熠光芒。她的故事被人们传颂,使每一个对战争心怀软弱的人陡生了几许豪气。 C

1. 下面一句话,是从文中抽出来的,如果把它放回原文中去,应放A、B、C三处中的 C 处。

她让人明白,人们不要战争,但不怕战争,人的光芒最终能够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包括战争。

2. 列宁格勒被德国法西斯围困了整整900天。900天的时光,还可以怎样表

述?请写出一种有关900天的表述形式。

整整两年半的时间,三个轮回的冬季

3. 为了颂扬饱受战争摧残的列宁格勒人民的精神,作者选取了四个典型整事例,请分别用一句话概述四个典型事例。

事例一:一个年轻的女子拖着她病死的孩子的棺材,冻僵在路边。

事例二:列宁格勒人在墙上张贴换取口粮和棉毯的启事。

事例三:战争中,剧院天天开演,学校准时开学。

事例四:小女孩丹娘用日记记录亲的相继死去的事实。

4. 文章题为“人的光芒”,阅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人的光芒”。

“人的光芒”指宁死不屈、百折不挠、坚强高贵的精神。

5. 战争的历史与人类的历史一样久远,从远古战争中起来的现代人,依然没有走出战争的阴影。看到“战争”这两个字,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一个词或一个画面或某个人……)为什么会首先想到它?用20~30个字写出来。

(二)课外阅读

1945年8月6日,美军日本广岛投下了第一颗原子弹,加快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用原子弹去杀伤大量和平人民,这是大家反对的。但是,倘然不先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日本帝国主义还不会立即投降,战争还可能拖下去,各国人民和日本人民将承受更大的损失。

但二次大战之后,日本抓住这颗原子弹大做文章,首先自己打扮成受害者的模样,一说二战,先说广岛,却把自己在二战中的侵略暴行掩盖起来了。

如果我们回过头去看看,日本空军所犯的罪行,更是罄竹难书的。1939年5月3日和4日对重庆的大轰炸,我是亲身经历的。日军投下了无数燃烧弹,重庆全市陷入火海中,而且水管被炸断了,无法救火,伤亡在万人左右。其后,日军又对重庆采取了“疲劳轰炸”的办法,即日机分批起飞,轮流来袭击,我们警报时间,长达五天五夜,使人们在一百几十小时中不敢离开防空洞。1941年,日机空袭重庆,长达七天七夜。造成防空洞内万人窒息的惨案。据统计,这一年,日机对川、甘、陕、滇、黔、湘、桂各省的轰炸达1878次,出动飞机达12300余

架次,中国人民受到的威胁和损失,恐怕大大超过了广岛人民。当年经历过这种场面的朋友,残酷情状,永世难忘。

但日本有些人却左一个广岛,右一个广岛,面对自己在二战中的罪行,闭口不谈。

今年6月9日通过那条“不战决议”,既无“不战”字样,也无“道歉”字样,非驴非马。不伦不类。一句话,根本不想认错,自己也就不想道歉了。

但是,日本群众的眼睛却是雪亮的,特别是广岛群众,他们受到战争的惨重损失,但是他们也清楚,广岛之所以遭炸,正是日本帝国主义对外扩张侵略的结果,那颗原子弹,是日本军国主义把它引来的。7月27日,日本天皇明仁在广岛参加悼念原子弹受害者时广岛群众举行了静坐示威,要求明仁代表死去的裕仁天皇,为发动侵略战争表示道歉这就说明了问题。

裕仁功过,早有定评。日本的侵略罪行,也无可推脱。广岛事件,说明了日本人民群众的觉悟程度和对世界负责的精神,远在有些阁员和议员之上。这一个精神世界,比那颗原子弹重要得多了。

1. 美国为什么要在日本广岛投入原子弹(用原文回答)?

倘然不先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日本帝国主义还不会立即投降,战争还可能拖下去,各国人民和日本人民将承受更大的损失。

2. 结合具体的语境,说出“罄竹难书”的意思。

比喻罪行太多,难以写完。

3. 本文写了哪些事实?

(1)美军在广岛投原子弹;(2)日机对重庆等地大轰炸;(3)日本天皇参加悼念原子弹受害者时,群众静坐示威,要求明仁道歉。

4. 本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批判某些日本人顽固坚持军国主义的反动立场。

(三)走近中考

1. 请结合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下面横线上,正确的一项是(C )

备选词语:①丰硕果实②春华秋实③源远流长④投桃报李

⑤如果⑥并⑦只有⑧所以

吃水的时候,感激挖井的人,真正懂得饮水思源,我们才会更加珍惜泉水的甜美;收获的时候,感激播种的人,深谙的艰难历程,我们才会更加明白劳动的艰辛;成功的时候,我们不能忘记那些曾支持帮助过你的人,心中能永远铭记,这也是一种。

A.⑤②①④

B.⑦②⑧③

C.⑦②⑥④

D. ⑥①⑦③

2. 下列加点词词性判断正确

..的一项是( A )

①他画.的画.得奖了。②他的态度不对.,对.他要进行教育。

A. ①动词名词②形容词介词

B. ①名词名词②形容词介词

C. ①动词名词②动词副词

D. ①动词动词②副词介词

四、教学反思

最新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导学案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导学 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导学案 一、复习目标: 1、掌握课文中出现的重要字词。 2、理清五篇课文的思想内容及其写作思路。 3、掌握阅读叙事记叙文的方法,学会阅读一般的叙事记叙文。 二、课时安排:1课时 三、复习内容: (一)重要字词:、 1、《新闻两则》:绥靖阻遏锐不可当 2、《芦花荡》:尖利能耐悠闲寒噤阴惨仄歪央告转弯抹角月明风清张皇失措 3、《蜡烛》:拂晓瓦砾地窖鞠躬颤巍巍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赃物箱箧制裁荡然无存 5、《亲爱的爸爸妈妈》:肃穆荒谬健忘 (二)、作家作品: 作家国别评价代表作注释 孙犁 雨果 西蒙诺夫 (三)、课文比较: 课文主要内容作品主题语言特点写作方法

《新闻两则》 《芦花荡》 《蜡烛》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亲爱的爸爸妈妈》 (四)、阅读叙事记叙文的一般方法: 1、事件及主要事件: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2、主题揭示:事件意义的挖掘及作者写作的动机。单元达标训练题 90分钟 100分 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14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A.溃退(gu欤舀水(yǎ0)白洋淀(d靓g) B.绥靖(su恚脂粉(zhǐ)蹿一蹿(cu鄋) C.寒噤(jīn)拂晓(f颤巍巍(ch鄋) D.提防(t恚惊骇(h郓)迫击炮(p颍? 2.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A.眼花嘹乱晨曦血腥闪烁 B.臭名昭着荒谬憧憬珐琅 C.响彻云宵杀戮箱箧揣摩 D.精疲力竭纳粹鞠恭铁锈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的词语恰当的是()

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 江阴要塞,长江。 A.占有牵制封锁 B.占领控制封锁 C.占领控制封闭 D.占有牵制封锁 4.为下列一段文字所添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人就那样年年不间断地表达他们的历史感①没有仇恨② 没有愤怒③只有悲哀④只有记忆⑤只有警告⑥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5.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妥当的一项是() A.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所以西路当面之敌锐不可当,纷纷溃退。 B.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C.老妇人又捧起土来继续往坟上盖,她要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坟堆。 D.两个强盗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荡然无存。

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复习课程

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 各位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大家辛苦了! 我是语文组号,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 (板书:课题), 一、说教材(时间控制3分钟) 《》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年级()册第()单元的第()篇课文,该单元以()为主题展开。《》是一篇精读(讲读)课文,主要描述的是。课文虽然篇幅短小,(情节简单,却层次清晰,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给人很深的启迪。根据新课标的阶段目标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我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能够认读本课生字、词。 2。能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够理解课文,抓住重点语句,了解重点语句所隐含的情感色彩。( 本课的重点、难点为: 重点(一句话): 难点(一句话): 教学时间:根据课文内容需要,将安排2个课时。若为几个课时,则说明现在讲的是第一课时,同时后面讲课过程中要说明第一段主要讲说明等。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公文写作基础知...公文写作技巧公文写作范文二、说教法和学法(时间控制1分钟)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节课()教学内容,结合()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通过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勤于思考。那么在学法上,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我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自主朗读、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展开,并要求学生在交流学习中勾画出优美词句,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变成学生的学堂。 三、说教学过程(时间控制5分钟)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将以五个环节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情感极易受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基于这点,开课之初,我首先通过多媒体(播放)展播,营造气氛,将学生带入情境,为课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进而可以拉近学生与课文之间的时空距离。随后揭开课题,简要阐述课文的主要内容,顺势进入第二环节。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因此,在导入新课后我先让学生大声自由朗读,并要求一边读一边想象(),把自己最喜爱的语句多读几遍,教师适时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个别指导,扫清学生阅读文本的障碍。这样做,目的是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对于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理清课文写作思路,为接下来的品读词句做好铺垫。 第三环节:研读赏析,体验情感。 叶圣陶说: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自能读书。鉴于此,在“研读赏析,体验情感”环节中,我首先抽选出几个代表分段朗读课文,此时其他学生边听边勾画关键词句,培养学

5 亲爱的爸爸妈妈

5 *亲爱的爸爸妈妈 1.领会文章“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的主题。 2.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3.珍视现在的幸福生活,提高警惕,防止悲剧重演。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文章中心。 难点: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知识链接】 1.走近作者 聂华苓,女,美国华裔作家。小说集《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千山外、水长流》《台湾轶事》;散文集《三十年后》《梦谷集》。 2.写作背景 1941年10月21日,在南斯拉夫克拉库耶伐次这个小城,德国纳粹匪徒杀死了7 000人,其中有300个孩子。47年来,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这段沉重的历史,每年10月21日都要在这里举行悼念活动,控诉纳粹的暴行。 1.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C ) A.眼花瞭乱不可明状憧憬 B.响彻云霄头发班白屏障 C.荡然无存赃物荒谬 D.张皇失错月明风清寒襟 2.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B ) A.《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是法国作家雨果歌颂远征部队取得伟大胜利的一封信。 B.新闻的标题、导语和主体缺一不可。 C.《亲爱的爸爸妈妈》开头第一句“凄风。苦雨。天昏。地暗”写出了天气的恶劣。 D.《亲爱的爸爸妈妈》的作者是聂华苓,女,中国当代女作家。1921年生,湖北武汉人,著有《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千山外、水长流》《台湾轶事》等小说集。 3.下列文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B ) A.“人潮仍沿着山路泻下。”不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还运用了夸张的修辞。 B.“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了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这句话抒发了作者矛盾的心情。 C.萨特的一段话,可以看作本文的一个纲,“沉重”与“美丽”两个主题词是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 D.“他和那位西德朋友一对照,就是很好的反驳。”这句话其实就是对日本人的含蓄的批评。

5 亲爱的爸爸妈妈

《亲爱的爸爸妈妈》 诸城市卢山中学夏爱平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重点词语,把握全文的情感脉络; 2、理清文本思路,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主题,体会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并体会文中语言的深层含义; (三)德育目标: 领会文章“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的主题,教育学生热爱和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教学媒体:多媒体、录音机 预习导学 1、查找资料,搜集整理有关战争,特别是二战中占领国对被占领国实行残暴统治的有关资料。 2、识记重点字词,给加点字注音。 杀戮()悼念()屹立()肃穆()恍惚()()荒谬()憧憬() 3、课文再现了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主要是为了告诉人们怎样的心声(主题)? 请你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 课内探究 (一)导入新课 由南京大屠杀引出德国法西斯在南斯拉夫的侵略,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 (三)自主探究,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概括课文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2、文章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引文 坟地见闻呼唤和平,面向现实, 记述各种纪念活动回顾历史,反对战争。 记录作家座谈会 摘录遗言“形散神不散” (四)合作探究,问题探讨 1、寻读,析一析“历史”与“现实” (1)分别寻找文中写“历史”写“现实”的内容,并联系起来析其作用。 第一部分中作者参加的南斯拉夫人民集会,悼念二战中被纳粹杀死的3000个孩子,眼中所看到的情景为现实。而莫马·迪密为作者作的回顾和解释基本展现了几十年前的历史。作者以凄风、苦雨、静默的人群、白色的石雕、老人木然的

眼神……来烘托集会的沉重,让人感受到这里曾经发生的一切是多么地悲惨,同时借莫马·迪密之口引出那段令人发指的历史,二者的交错出现使那些悲惨、沉痛之感相互烘托,同时让人体味现实,反思历史,形成了立体交融的效果,如同影视镜头的来回切换,把历史与现实沟通、融合,深化了事件的作品和意义。 (2)为什么说“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成千上万的人来纪念当年被残杀的人,特别是两位生还者来到这里,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呈现在人们眼前,在凄风苦雨的悲哀气氛中,历史和现实融合了。残酷的历史令人悲哀,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历史,成千上万的人来到这里纪念死者,这又是美丽的。这一切都是真实的;47年前纳粹竟然认为种族有优劣,竟然以优等种族自居,要消灭劣等种族,这又是何等荒谬。 2、听读,析一析“沉重”与“美丽” 一天之内,七千人惨遭法西斯强盗的屠杀,这个记忆是“沉重”的,但是面对法西斯的屠刀,南斯拉夫人民毫不畏惧,大义凛然,这又是“美丽”的。 3、圈读,析一析“引文”与“正文” (1)文中引用迪桑卡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这些诗句歌唱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喜悦”。他们还年幼,还在小学念书,他们的生命才起步,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梦想。他们正努力学习,向往将来“在阳光下奔跑”,创造人生的业绩。他们在爱的阳光下成长,丝毫没有意识到近在眼前的死亡威胁。歌唱孩子的可爱和希望,正是对纳粹强盗的控诉。 (2)结尾引述死者的遗言有什么作用? 死者遗言,是人性中最美丽的体现,让人据此想像被残杀者生前的情形,目的是通过再现被残杀者有血有肉的生命活动,反衬出法西斯的残酷,并向全人类提出警示:永远不要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3)引文和正文有什么关系? “引文”是纯客观的记录,是正文得出观点、进行议论的依据。 (五)品读课文(四人小组讨论) 1、提问:第一层的第一句话“凄风。苦雨。天昏。地暗。”这里为什么一个词就是一句话,起到了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使阅读速度放慢,读两个字就停顿一下,想象一个画面,从而达到一个词就产生一个画面;让人感到无限悲哀的氛围,渲染气氛 2、提问:第三层,分析对比西德与日本两位作家的发言,思考:面对当年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西德作家和日本人的态度、表现有何不同? (可展示一些二战史料和日本右翼的美化侵略的言论) 【明确】 西德作家:真诚的忏悔,充满罪恶感 “许多人走过去和他握手”意在告诉人们,至今还有日本人:自私的狡辩,企图开脱罪责人不愿正视历史,还在为安格尔的反驳侵略辩护,这潜伏着新的称其“日本人”,而非“作家”鄙弃危险。 3、提问:第四层,为什么用这么一大块的篇幅摘抄遗言? 【明确】“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鲁迅 最后摘录的被残杀者留下的只言片纸,就是拾取人性中最为闪光的几个瞬间,控诉了泯灭人性的战争。

人教版八年语文第五课导学案

5 * 亲爱的爸爸妈妈 【学习目标】 1、领会文章“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的主题,体会人们对战争的控诉和对幸福和平生活的向往。 2、揣摩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 【学习重难点】 理解文章的主题,揣摩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 【学习流程】 预习导学 1、查找资料,了解“六·一儿童节”的由来。 2、搜集整理有关战争,特别是二战中占领国对被占领国实行残暴统治的有关资料。 3、识记重点字词,给加点字注音。 杀戮()悼念()屹立()肃穆()恍惚()()荒谬()憧憬()响彻云霄() 4、课文再现了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主要是为了告诉人们怎样的心声(主题)?请你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 5、本文以参加纪念活动为线索,按参加纪念活动的先后,记述了不同的活动见闻和感受,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分别给课文四个部分加个小标题。一 二 三四 学习研讨 6、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萨特的话中“沉重的记忆”和“美丽的记忆”的含义。(自己先在文 章中找,然后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阅读成果) 7、大屠杀中许多无辜者被杀,为什么着重再现孩子们被屠杀的历史?

8、精读第一部分,分别找出一处景物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和场面描写,并揣摩分析其作用。 拓展学习 9、拓展阅读 南京大屠杀 在人类历史上,恐怕没有比日军在南京的杀人竞赛更残酷、更无人性的了。 1937年12月的《东京日日新闻》刊登了这样一幅照片:两个日本军官,各举战刀,狰狞而笑,标题是“超记录的百人斩”。照片左侧有“百人斩竞争之两将校”的注释,津津乐道地报道了两个日本军官如何在中国南京紫金山麓进行一场杀人竞赛,如何在一大堆砍下的中国人头旁含笑论胜负。 两个杀人狂属日军第16师团富山大队,一个叫向井敏明,炮兵小队长,一个叫野田岩,副官。1937年12月英文《日本公告》是这样报道的: “向井敏明少尉和野田岩少尉举行杀人友谊比赛,看谁能在完全占领南京之前首先杀死100名中国人,现在他们的比赛将要接近尾声。朝日新闻从前线发回的报道说,星期日,他们的比赛成绩如下:向井敏明少尉,杀死89人,野田岩少尉,杀死78人,目前胜负难以分清,比赛还在继续。” 1937年12月《大美晚报》接着这样报道: “12月10日中午,两人各执已成缺口之刀,会聚一起,野田说:‘我已经杀了105人,你杀了多少?’向井说:‘我已经杀了106人。’两人相视哈哈大笑,向井多赢了一个人,但无法确定谁先杀到100人。两人约定比赛目标发展到150人。从昨日开始,他们已经向150人的目标努力。” 经1946年2月中国南京军事法庭查证,在短短的几个月中,按比较保守的统计,侵华日军集中和分散屠杀中国南京军民34万人。 半个世纪过去了,浩浩长江依然奔腾向前,无止无息。 朋友,当我们回顾历史时,我们不能只记得四大发明、文明古国、开元盛世、丝路花雨,还应该记得南京大屠杀。我无需更多的议论,我只希望我一样年轻的战友,年轻的同胞,记住这惨绝人寰的灾难,记住这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它会让我们更加明确今后的路该怎么走。(1)用文中的词语为侵华日军在南京的杀人竞赛定性。 (2)第二自然段中“津津乐道”本义是什么?在本文中作用是什么? (3)阅读文章后,你认为作者在告诫读者什么?

《体悟亲情感恩父母》主题班会说课稿

《体悟亲情感恩父母》主题班会说课稿 说课者:西宁十中程源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下午好! 我是西宁市第十中学八年级2班的班主任程源。今天,很高兴能和在座的各位班主任老师一起分享题为《体悟亲情感恩父母》的主题班会说课活动。下面我将该节班会的设计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说课,不妥之处,还望批评指正。 一、背景分析及班情介绍 “感恩”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他们的娇生惯养,使他们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和不关心他人的自私品质。 我班共有36名学生,大多来自于周边的农村家庭或者外地来西宁打工的农民工子女,即便是西宁市城镇户口,也有很多是单亲家庭或低保户,由于这些家庭家庭教育的观念意识淡薄、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知识与经验等原因,导致很多孩子有一些不良的道德习惯。比如很多家长就多次向我反映孩子经常对家长无故发脾气,对父母大呼小叫,丝毫不顾及家长的感受,父母痛心不已。 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郭建国教授说:“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好的感情,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孩子永远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帮助他人,更不会主动地帮助别人。”

为了让学生能更加了解父母,感恩父母,并落实到实际生活之中,我准备开一节题为《体悟亲情感恩父母》的主题班会,并确定了以下目标: 二、活动目标 本次主题班会活动,旨在通过参与讨论,真情告白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提高感恩父母的意识,体会父母的辛劳,用实际行动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为了达到实际效果,我确立了以下重难点: 三、活动重难点 1、让学生深入体会父母之爱,感受亲情的无私与伟大,即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感恩父母。 2、让学生理解、关心、孝敬父母,以实际行动报答父母。 为了使活动更加丰富,我做了以下准备: 四、活动准备: 1、歌曲:《烛光里的妈妈》、《父亲》、《母亲》、《天亮了》、《感恩的心》; 2、视频:《给妈妈洗脚》公益广告、《父爱》、《汶川地震视频》; 为了使活动循序渐进,我将整个活动过程设计了以下流程:五、活动流程: 情境导入----走近亲情----了解亲情----体验亲情---回报亲情——真情告白----感恩宣言。 六、活动过程:

中班美术活动我的爸爸妈妈教案反思

中班美术活动我的爸爸妈妈教案反思中班美术活动我的爸爸妈妈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背景,活动目标,活动重难点,活动准备,活动流程,活动过程等内容,大胆交流父母的信息,并尝试用剪贴、绘画等形式记录信息情况,进一步了解父母,激发对父母的爱,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中班美术活动课,快来看看我的爸爸妈妈教案吧。 活动背景: 我班正在进行的主题是“我的家人”,主题目标与要求是尝试运用多种方式收集身边的信息,了解自己的家;感受家的温暖,尊敬父母与长辈。亲子之间有一种朴素又美好的情感,然而在活动中表达这种情感往往显得很单薄,其实在幼儿生活中平凡的东西同样耐人寻味。在这个主题进行过程中,孩子们纷纷带来自己与家人的合影,大胆介绍家人的情况;通过散文、听听、讲讲、画画等形式对“家”这一抽象的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和体会。在进行爸爸本领大和妈妈和我这两个小分题的时候,孩子们主动回家询问爸爸妈妈的有关情况,如爸爸妈妈的职业、年龄、爱好等。 活动目标: 1、大胆交流父母的信息,并尝试用剪贴、绘画等形式记录信息情况。 2、进一步了解父母,激发对父母的爱。 3、幼儿初步体会获得荣誉的喜悦情感,有一定的竞争意识。 4、体会活动的快乐,提高自信心。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1、进一步了解父母,激发对父母的爱。 2、体会活动的快乐,提高自信心。 活动难点:大胆交流父母的信息,并尝试用剪贴、绘画等形式记录信息情况。 活动准备: 1、记录表、彩笔、 2、十二生肖图片若干、字卡,音乐。 3、收集家长的各种奖状、请家长给孩子讲述有关奖状的由来。 4、剪刀、胶水、纸张。 5、幼儿事先调查家长的有关信息。 6、全家福照片展示板每位幼儿一块,展板上有每个孩子的姓名、爸爸妈妈记录自己的信息、全家福照片等。 活动流程: 情感激发----交流示范----自主探索----讲述----颁奖----延伸活动 活动过程: 一、情感激发,以观察、谈话的方式,对幼儿所了解的家长信息进行巩固----找秘密 1、请小朋友听音乐,手拿自己的展板进入活动场地。(将展板摆放在活动场地的左边) 2、师:小朋友说出自己展板上有谁?几个人?(幼儿观察讲述)

《亲爱的爸爸妈妈》导学案及答案

5、《亲爱的爸爸妈妈》导学案 设计:龙的故乡 【学习目标】 1、领会文章“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的主题。 2、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3、珍视的幸福生活,提高警惕,防止悲剧重演。 【学习重点】 理解文章中心。 【学习难点】 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自主预习案】 1、走近作家:聂华苓,女,美国华裔作家。小说集《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千山外,水流长》、《台湾轶事》;散文集《三十年后》、《梦谷集》。 背景:1941年10月21日,在南斯拉夫克拉库耶伐次这个小城,德国纳粹匪徒杀死了7000人,其中有300个孩子。47年来,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这段沉重的历史,每年10月21日都要在这里举行悼念活动,控诉纳粹的暴行。 本文作者聂华苓,1988年初冬时节作者受邀参加在南斯拉夫举行的一次世界范围内的文学讨论大会。大会期间的10月21日,作家们在克拉库耶伐次参加了南斯拉夫人民为悼念被纳粹残害的300个孩子而举行的悼念活动,有感而作。 2.给加点的字注音。 荒谬纳粹蜿蜒恍惚屹立 憧憬杀戮盟誓悼念缭绕 3.解释下列词语。 杀戮:__________ 憧憬:___________ 荒谬:__________ 屹立:___________ 4.选择恰当的词填空。 人已满山满谷。人潮仍沿着山路__________。 5、请分别用简洁的语句概括课文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哪一部分给你的印象深刻,为什么? 第一部分:__________ 第二部分:__________ 第三部分:__________ 第四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印象最深刻的部分是:_____ 6、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探究案】 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在我们的生活中,伴随着“亲爱的爸爸妈妈”这声稚嫩的呼唤而来的,常常是充满爱意的笑脸和亲切的呵护。但在这篇文章中,伴随着这声呼唤的却是灭绝人性的枪声。面对曾经发生过的惨剧,你对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对和平与幸福,也许会有更多的认识和更深的思考。 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小学语文说课稿

小学语文说课稿(经典获奖3篇) 读中感悟 ——《可贵的沉默》说课设计 第二实验小学三年级语文教研组王丽华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可贵的沉默》是六年制小学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第六册第五单元中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以课堂教学进程为线索,以师生对话交流为主要形式,以孩子们情绪变化为描写的主要内容:由兴奋、快乐到沉默,又从沉默渐渐回到热闹。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深入领会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受到关心父母、回报父母之爱的教育,学会关心别人,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培养语感,同时为综合性实践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抄写自己喜欢词语、句子。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孩子们的情绪变化,懂得关心别人。 教学难点:理解体会为什么说这种沉默是可贵的。 二、说教法和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我采取引导法,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三、说教学过程 我的课堂结构是:检查预习(字词)——质疑导向——探究体验——学习升华——拓展延伸。 检查预习情况,了解学生对本课生字、词的掌握程度,为学习课文奠定基础。 爱因斯坦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由于文章题目发人深省,所以上课伊始,我就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质疑,提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这时学生会提出:“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谁沉默?在什么情况下沉默?沉默之后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景象。”我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概括为三个方面:热闹——沉默——热闹 确定好了文章的基本框架后,学生进行自生探究,这样就为理解和探究作好铺垫,使探究确定了方向。 接着进入教学的第二阶段——探究体验。 探究定向后,我用信任而又带鼓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反复读文,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难免有些片面,这时,我再让学生合作探究,学生由自主探究转为合作探究。 学生通过读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后明白了,沉默前的热闹是爸爸妈妈给他们过生日,他们感受到了父母的爱在沉默中孩子们知错了,在沉默中孩子们在思考;在沉默中孩子们在想办法弥补。而沉默后的热闹是孩子们懂得了不仅要感受父母的爱,更重要的是回报父母的爱。 在合作探究中突破教学难点:在沉默中,孩子感受到了父母的爱;在沉默中孩子们反省了自己,只知道被爱而没想到回报;在沉默中,思索应该怎样回报父母的爱;在沉默中,孩子们懂得了接受爱的同时还要回报爱的道理。

初中感恩父母主题班会教案

初中感恩父母主题班会教案 懂得感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作为一个人的最基本素养以下内容由应届毕业生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感恩父母主题班会教案希望能帮助到您 活动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到孝敬父母、学会感恩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养 2.使学生懂得现在每个人享受的快乐生活是通过别人付出得到的培养学生对父母、他人、社会的感恩意识 3.能够在日常行为中做到感恩父母 4.能够用感恩的心态努力学习积极生活 活动准备: 1.学生积极准备活动 2.收集有关感恩的资料阅读有关感恩的故事 3.找好讲故事的学生 活动地点:多媒体教室 活动过程: 一、班主任寄语: 同学们有一种行为叫做感恩拥有感恩之心的人是美丽的做着感恩之事的人是高尚的也许有人会说感恩离我们很遥远其实不然感恩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遥不可及它常常发生在我们身边时时伴随着我们成长

通俗地说感恩就是对别人的关怀和帮助抱有感激之心感谢之意回报之举在这个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人或事值得我们去感恩但是最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感恩的人应该是我们的父母好今天我们的主题班会《孝敬父母学会感恩》正式开始(展示标题) 二、感受母爱品位父爱 1.感受母亲的爱(图片:小时候母亲为你挡风遮雨……) 师:无论你身在何处有一个人她永远占据在你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有一种爱它让你肆意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回报…… 这个人叫“母亲”这种爱叫“母爱” 下面我们请陈娜同学为大家讲述一个震撼心灵的母爱故事这个故事描述的是发生在汶川地震中以为伟大母亲的故事 2.生讲故事(展示图片及文字) 当救护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以这样的姿势定格了:双膝跪地双手坚定地撑着她的上身向前匍匐着模样就像行跪拜礼她的身体被压得变形了让人不忍目睹但是在废墟中拱起了一座母爱的桥不知道她从里得到的力量在大厦即将倾倒的瞬间在水泥板和砖块狂暴地砸向她的那一刻她没有趴下而是用这种独特的姿势支撑着直到永恒她背负着的是千万斤的废墟啊但她没有倒下因为母爱的力量在支撑着她 也许她还活着?救援人员冲她喊叫用撬棍敲击着水泥框架她没有听见也没有任何的反应队长从砖石的缝隙中伸进手触摸到的却是

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

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 1、教材简析 《可贵的沉默》是六年制小学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第六册第五单元中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以课堂教学进程为线索,以师生对话交流为主要形式,以孩子们情绪变化为描写的主要内容:由兴奋、快乐到沉默,又从沉默渐渐回到热闹。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深入领会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受到关心父母、回报父母之爱的教育,学会关心别人,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培养语感,同时为综合性实践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抄写自己喜欢词语、句子。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孩子们的情绪变化,懂得关心别人。 教学难点:理解体会为什么说这种沉默是可贵的。 二、说教法和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我采取引导法,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三、说教学过程 我的课堂结构是:检查预习(字词)——质疑导向——探究体验——学习升华——拓展延伸。 检查预习情况,了解学生对本课生字、词的掌握程度,为学习课文奠定基础。 爱因斯坦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由于文章题目发人深省,所以上课伊始,我就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质疑,提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这时学生会提出:“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谁沉默?在什么情况下沉默?沉默之后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景象。”我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概括为三个方面: 热闹——沉默——热闹 确定好了文章的基本框架后,学生进行自生探究,这样就为理解和探究作好铺垫,使探究确定了方向。 接着进入教学的第二阶段——探究体验。 探究定向后,我用信任而又带鼓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反复读文,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难免有些片面,这时,我再让学生合作探究,学生由自主探究转为合作探究。

《多年父子成兄弟》教案

多年父子成兄弟 汪曾祺 授课课时:第1、2课时 授课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结合注解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音、形、义,完成“思考与练习1”; 2、结合补充资料,了解汪曾祺; 3、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感受父子间的亲情; 4、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情中把握“我的父亲”和“我”的特点; 5、理解文中描述的父子关系,学习捕捉生活典型事例,表达真挚感情的方法。教学重点: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情中把握“我的父亲”和“我”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描述的父子关系,学习捕捉生活典型事例,表达真挚感情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问答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现在我提出几个问题,请大家思索后能够实话实说。(1)如果用一个词概括父亲在你心目中的印象,你会用哪一个词?(2)现实生活中,你们父子(父女)有着怎样的关系?(3)你理想中的父子(父女)关系又是怎样的?(4)你认同父子(父女)之间成为兄弟(兄妹)样的关系吗?请学生畅所欲言。 在刚刚学习的胡适《我的母亲》这篇文章中,我们从质朴简单的语言中能够鲜明地了解到作者母亲的爱子之慈,教子之严的慈母严父形象。无庸置疑,这是歌颂母爱的文学作品。俗话说“母爱如水,父爱如山”,在人们的印象中,母亲对子女的爱就像是水,温柔无尽,父亲对子女的爱就像是山,棱角分明。表达爱的方式虽然不同,但仍然能够体现父母对孩子的爱。当然,不同文化背景下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也是不同的,究竟什么样的关系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发展,其实并无定论。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一篇文章,就是描述父子关系的,一起来看汪曾祺的《多年父子成兄弟》。【板书】:课题、作者 二、教授新课 1、解决字词音、形、义 请学生默读全文,留意重要字词的音、形、义。 教学以下字词,请一位学生朗读词语,强调正确读音。 麦穗.(suì)狐肷.(qiǎn)粘.牢(zhān)雕镂.(l?u) 冥.衣(míng)圭.峰碑(guī)郿.坞(méi)忻.县(xīn) 请学生齐读字词两遍。 “思考与练习1”重要成语解释,请学生回答意思。 (1)疾言厉色:说话急躁,态度严厉。形容发怒时的神情。疾:急速。 (2)栩栩如生:形容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 (3)人人自危:人人都感到有危险,存着戒心。形容恐惧不安。 (4)自顾不暇:自己照顾自己还来不及,无法顾及他人。 (5)笔管条直:循规蹈矩,即遵守规矩。 请学生将以上成语的意思写在书上相应位置。

精选题库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第5课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

5.亲爱的爸爸妈妈 教学目的: 1、把握主题"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2、体会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珍视今天的幸福生活,提高警惕,防止悲剧重演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的中心,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每个人都有爸爸妈妈,当我们喊着亲爱的爸爸妈妈时,得到的是父母亲切的回应的呵护,但是,在1941年10月21日,在南斯拉夫的克拉库耶伐次,当300个孩子呼唤亲爱的爸爸妈妈时,随之而来的却是法西斯匪徒灭绝人性的枪声。现在我们就来读读华裔作家聂华苓的《亲爱的爸爸妈妈》一文,去认识法西斯强盗的凶残,感受南斯拉夫人民的英勇。 二、整体感知: 1、听录音,介绍背景、作者简介: 1988年十月,作者在南参加悼念活动,47年前,纳粹在这座小城大肆屠杀,一天之间杀死7000多人,其中包括300个孩子,47年来,南人民没有忘记这段历史,从1945年起,每年10月21日,

成千上万的人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举行悼念活动。 1、概括每部分的内容:来到纪念地;看纪念演出;参加座谈会;参观纪念馆。 2、讨论主题: 明确:要和平不要战争 三、问题研究: 1、如何理解"沉重"和"美丽"? 2、如何理解"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这句话? 讨论明确:残酷的历史令人悲哀,南人民没有忘记历史,成千上万的人来到这里纪念死者,这又是美丽的。历史与纪念这一切都是真实的,47年前纳粹竟然认为种族有优劣,竟然以优等种族自居,要消灭劣等种族,这又是何等荒谬。 3、引用迪桑卡诗句的作用? 这些诗句是歌唱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价值",孩子们的生命才起步,他们努力学习,向往未来"在阳光下奔跑",他们在爱的阳光下成长,丝毫没有意识到近在眼前的死亡威协,歌唱孩子的可爱,正是对纳粹强盗的控诉。 4、六十多位作家在一起讨论,发言一定很多,作者只记了三四个人的发言,为什么特别记下西德作家与日本人的发言? 讨论明确:(从选材上探究写作意图)要消灭战争,保卫和平,前提

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5 亲爱的爸爸妈妈导学案 新人教版-2.doc

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5 亲爱的爸爸妈妈导学案新人教版-2 学习目标 1、领会文章“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的主题。 2、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3、珍视的幸福生活,提高警惕,防止悲剧重演。 学习重点:理解文章中心。 学习难点: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课前预习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朗读课文,领会文章“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的主题。 2、认真完成预习自测,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记出来,并填写到后面“课后反思“处。 3、利用15分钟高效完成。 教材助读 1、走近作家:聂华苓,女,美国华裔作家。小说集《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千山外,水流长》、《台湾轶事》;散文集《三十年后》、《梦谷集》。 2、背景:1941年10月21日,在南斯拉夫克拉库耶伐次这个小城,德国纳粹匪徒杀死了7000人,其中有300个孩子。47年来,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这段沉重的历史,每年10月21日都要在这里举行悼念活动,控诉纳粹的暴行。 预习自测 1、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眼花瞭乱不可明状荒谬憧憬 B、响彻云霄头发班白屏障屹立 C、杀戮荡然无存赃物荒谬 D、憧憬月明风清寒襟张皇失错 2、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是法国作家雨果歌颂远征部队取得伟大胜利的一封信。 B、新闻的标题、导语和主体缺一不可。 C、《亲爱的爸爸妈妈》开头第一句“凄风。苦雨。天昏。地暗”写出了天气的恶劣。 D、《亲爱的爸爸妈妈》的作者是聂华苓,女,中国当代女作家。1921年生,湖北武汉人,著有《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千山外,水流长》《台湾轶事》等小说集。 3、下列文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人潮仍沿着山路泻下。”不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还运用了夸张的修辞。 B、“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了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这句话抒发了作者矛盾的心情。 C、萨特的一段话,可以看作本文的一个纲,“沉重”与“美丽”两个主题词是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 D、“他和那位西德朋友一对照,就是很好的反驳。”这句话其实就是对日本人的含蓄的批评。 4、仔细体味下列语句的含义,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他们杀孩子、老师,也杀牧师、工人、工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全是”一词强调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解决。

初中语文说课稿《海燕》

初中语文说课稿《海燕》 一、教材分析: 《海燕》是一首著名的散文诗,强调朗读,注重联想与想象,学习抒情性语言,自然 这也是顺应新课标“阅读”部分的要求,这篇课文它写于俄国革命前夕最黑暗的时期,高 尔基以他敏锐的艺术感悟力创造出了“海燕”的艺术形象,用它来欢呼即将来临的革命风暴,为无产阶级唱出了一曲充满战斗激情的颂歌。自它问世以来便以深刻的思想,锐利的 锋芒和激越的诗情赢得众多读者的喜爱。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多层次、多形式朗读课文,从整体上去领会课文的深刻内涵。 【设计意图】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长阅读量,我们还举行了知识的拓展延伸, 这一关键的设置,意在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举行课外积聚。 2、了解相关文学常识及背景,探究海燕等形象的象征意义。 3、了解烘托、对比、象征等表现手法在文中的运用和其作用。 过程与方法: 1、课前搜集与海燕、高尔基、写作背景等相关资料,了解相关联文学常识。 2、以朗读为主线,设计精巧的微型话题,通过多层次诵读,探究课文的深刻内涵。 3、通过猜谜语、当翻译的活动感受象征手法,理解课文的深层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那种勇敢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培养学生勇敢面对生活暴风雨的乐观、战斗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赏文学 作品的能力。根据《海燕》的本身特点和语文课的要求,“读”历来就成了本课的教学重点;象征、对比和烘托的写作手法是必须掌握的知识;体会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英勇无畏的革 命乐观主义精神则是作者的初衷,领会“海燕”精神的内涵,结合实际,运用发散思维, 使学生把握“海燕”精神的现实意义,是我们现在教育的人文目标,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中国舞蹈家协会考级教材教案 第二级

中国舞蹈家协会《中国舞蹈考级》 第二级 目录 一、《大脚丫小脚丫》勾绷脚练习 二、《牙刷火车》头部练习 三、《不倒翁》腰部练习 四、《亲爱的爸爸妈妈》腿的柔韧练习 五、《时钟在说话》手的方位练习 六、《宝宝要睡觉》手臂练习 七、《拍皮球》跳跃练习 八、《老鹰捉小鸡》节拍与应变练习 九、《芭比时装秀》表演与造型练习 十、《礼貌歌》表演组合 一、《大脚丫小脚丫》勾绷脚练习 1.训练目的:训练脚踝灵活性及勾绷脚的动作形态 2.主要动作及规格: ??a.吸腿坐姿:双腿屈膝收回,平脚落地,后背直立。 b.勾脚(单、双):脚踝用力,脚跟往远蹬,脚尖带动整脚最

大限度的勾起,脚与腿形成勾曲式造型。 c.绷脚(单、双):脚踝伸展,脚背用力,脚尖下压,与腿部形 成流线式造型。 d.勾脚双开脚:保持勾脚状态,髋关节带动两腿最大限度外旋。?? e.绷脚双开脚:保持绷脚状态,髋关节带动两腿最大限度外旋。 3.组合动作与顺序节奏: ?准备位置:面向一点,双吸坐,双手旁点地 准备音乐(两个八拍) (1) 1-8 准备位 (2) 1-2 右倾头 3-4 头还原 5-6 左倾头 7-8 头还原 ?第一段(两个八拍) (1) 1-2 右倾头,右脚勾脚(双吸坐) 3-4 头脚还原 5-6 左倾头,左脚勾脚(双吸坐) 7-8 头脚还原

(2) 1-4 双手后撑地,双抬腿屈膝勾踢,眼视脚 5-6 双吸坐 7-8 正步位绷脚伸坐 ?第二段(八个八拍) ?(1) 1-2 右倾头,右脚勾脚(双伸坐) 3-4 头脚还原 5-6 左倾头,左脚勾脚(双伸坐) 7-8 头脚还原 ?(2) 1-2 双勾脚,上身前倾,双手扶膝,眼视一点 3-4 双绷脚,上身还原 5-8 重复1-4 ?(3) 1-2 双勾脚 3-4 勾脚双开脚 5-6 绷脚双开脚 7-8 双绷脚 (4) 1-2 双勾脚 3-4 勾脚双开脚 5-6 绷脚双开脚

5亲爱的爸爸妈妈练习

5 亲爱的爸爸妈妈 练习 一、基础知识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肃穆.()荒谬.()侥.幸() 2、在这篇文章中,伴随着“亲爱的爸爸妈妈”这声呼唤的是 3、在正文前的引文中,萨特说他的“记忆”既是“沉重”的,又是“美丽”的,试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萨特这样说的原因。 4、凄风。苦雨。天昏。地暗。 (这里连用四个句号,起到了什么表达效果?这里仅仅是在描写天气吗?) 5、“他们杀孩子、老师,也杀牧师、工人、工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 (“全是”一词强调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6、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你怎样理解这看似矛盾的议论?) 7、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 (联系上下文,说说这几句话的内涵。) 8明赫白仍然双手撑着头流泪。我和安格尔走过去和他握手。许多人走过去和他握手。 (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明赫白能得到众人的宽恕和尊重。) 9、克拉库耶伐次血腥悲剧中最感人的,是那些被残杀的人留下的片纸只字。他们临死前几分钟,在小纸片上,或在身份证上,给亲人写下最后几个字。字迹模糊,句子也许不通,却表达了赤裸裸的爱、赤裸裸的心愿。请根据你的理解,给下列句子加上标点,并分析分别表现了他们当时怎样的心理。 ①(第一中学六年级学生)亲爱的爸爸妈妈最后一次了鲁比沙 ②(工人)永别了美莎我今天死了再见我最最亲爱的我最后一刻想到的是你我的儿子没有爸爸也要快乐再见史米奇 ③(工人)孩子们为父报仇史迪凡 二.创新能力运用

(一) “亲爱的,我爱你” ①我百无聊赖地看书。 当我翻开其中一页时,六个不起眼的铅字刹那间震撼了我的心!它背后的故事,几次让我流下激动的泪…… ②暂时不提这六个宇的出处,先请听听这样一个故事: 二战时的纳粹集中营里,关着一对母女,妈妈是女儿惟一的亲人。在那死神相伴的日子里,小姑娘的笑使人们充满了希望。可是不久,妈妈被一群荷枪的士兵拉走了,再也没有回来。 “妈妈呢?”小姑娘不知道这一切,只好问大人们。“她……”人们哭了,“妈妈去找爸爸了,她会回来的,孩子。”于是小女孩不再哭了。 终于,她听到了红军坦克的轰鸣——可是此刻,坟场上已挖好了活埋用的大坑……人们在乌黑的枪口下走向那里,没有人哭泣。大家明白,死是无可避免的了。一个纳粹兵伸出手,要把她拖进坟坑里时,小女孩天真地仰起头——“叔叔,”小女孜睁大了漂亮的眼睛,“请把我埋得浅一些好吗?妈妈回来找不到我,她会伤心的!” 满脸是平和的浅笑…… 杀人者的手僵在了半空…… ③掩卷沉思,不由得想起了另一个壮美而凄婉的故事: 阿里的高原之巅,一群健美的藏羚羊在惊慌地奔跑。紧随其后的,是一头四个轮子的铁兽,还有直指它们的黑洞洞的枪口。 剑丛似的长角在“伤心崖”前停住了,一路上,一些可怜的羊儿以各种姿态僵直地躺在地上。中弹的伤口在汩汩地淌血…… 人们停车了。他们丧失了最后的良知,利欲使得他们疯狂。他们想眼看着这群“皮毛之王”全部死在这里。头羊坚定地一声长叫——整群羚羊分成了两列:一列是幼羊,一列是老羊,平静坚强。第一个站在崖尖上腾空而起的,是一只老羊。只见它美丽的身影画出一道弧线——但是这断崖大长了,老羊没能跳过去——不,它不是要过崖!一头幼羊猛然冲出,凌空一踏,正中老羊的身躯;老羊垂直地落到了谷底,而那只年轻的羚羊却安然落在断崖的另一端!于是,老羊和幼羊一次又一次地重复起这一惊心动魄的情景,人们惊呆了,忘记了手中冰冷的猎枪…… 藏羚羊走远了,人们端起枪进入谷底——一具具尚存热气的尸体平静地躺在那里,都是年迈的老羊。头羊的剑角,傲然挺立,直指头顶的一线天空——世界上最高最蓝的一方穹宇…… 手中的枪落在了地上…… ④他们面对死亡,但他们没有迷茫,他们是那样坦然,那样坚强!生命的骄傲与人性至爱的辉煌在他们身上飞扬——星星也为这震撼人心的爱而落泪! 在这纯洁执著的爱面前,暴力者亲眼看到了自己的丑恶与渺小。行凶的刽于手们在这天地间最伟大的力量面前被震摄住了,因为杀人的同时,他们看到了自己的结局,在这高傲壮丽的爱面前,死神也垂头丧气; 死神不懂得人性的壮美,他只知道——真正的人不为死亡而叹息! ⑤好了,题目的出处可以告诉大家了。 这是一个美国男性公民,使用机载电话,从2001年9月11日被匪徒劫持的客机上发出的。本客机正在飞向世贸中心大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