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审计准则介绍

国际审计准则介绍

国际审计准则介绍
国际审计准则介绍

引言

国际审计准则系由“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的“国际审计实务委员会”所颁布。

国际审计准则与美国公证执业会计师协会的“职业道德规范”不同,并非必须执行

的标准。

国际审计准则序言(8000节)说明:某一特定国家内的财务信息审计,由

该国国内的条例和说明所规定。国际审计准则的条款,如应用于美国的审计工作,就要由审计标准委员会专门通过。就这点而论,凡在国际审计准则发表时,应与美国公认审计标准相对比,研究其是否存在重大分歧。如无重大分歧,则按照美国公认审计标准审核财务信息,即已自动遵守国际审计准则。如有重大分歧,则审计标准委员会应及早加以考虑,以期取得协调。

国际审计实务委员会印行的准则,列入美国会计师协会的“职业标准”之内,

同时指出:在国际审计准则与美国公认标准之间是不是有重大分歧。因此,如国际审计实务委员会所订的准则,比之美国公认审计标准要求更高,或有相互矛盾之处,则在准则之后,加以附注,以说明此种情况。

AU8000节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的国际审计准则序言

1979年7月1日

国际审计准则的这篇序言,是为了有助于理解国际审计实务委员会的目标和工作程序,以及该委员会所发布的准则的范围和权威性而编写的。本序言经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理事会核准于1979年7月印发。本序言的核准本由国际会计师联合会

用英文出版。

01第一部分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对国际审计实务委员会的简介

1、国际会计师联合会(下文简称“联合会”)经63个会计团体代表49个

国家签订协议,于1977年10月7日成立。该会章程第二条规定的总目标是:

“用统一的标准来发展和加强会计专业的全球协作”。

国际审计实务委员会

2、国际审计实务委员会(下文简称“委员会”)是联合会的理事会所属的一

个常设委员会。

3、委员会被授以特殊的责任和权力,代表理事会发布审计的草案和准则。

4、委员会的成员是由理事会推选的国家中的会员团体提名,到该委员会服务

的。某一会员团体或几个会员团体指派到该委员会服务的代表,必须是这些团体的成员。委员会成员的任期一般为五年。

5、委员会初创时由下列各国代表组成: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兰西、德意志

联邦共和国、印度、日本、墨西哥、荷兰、菲律宾、联合王国和爱尔兰共和国、美利坚合众国。

6、为了广泛吸取各方面的观点,如有可能,考虑在委员会的各小组中,包括

非委员会成员国的代表。

第二部分国际审计准则解释

目标

1、联合会的总目标是用统一的标准来发展和加强全球协作的会计事业。为达

到此目的,理事会设置了国际审计实务委员会,代表理事会制订和发布关于公认审计实务的准则和关于审计报告书的内容的准则。委员会认为:这些准则的发布将有助于提高全世界审计实务的一致性程度。

2、根据联合会章程,各会员团体同意上述第1条所设置的目标。为了协助会

员团体贯彻国际审计准则,委员会将在理事会的支持下促使他们自觉遵守。

国际审计准则

3、在每一国家中,各地的条例在不同程度上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时所应遵循

的实务作了规定。这些条例或是法令性质,或是由有关国家制订规章的团体或职业团体以公文形式发布,或是二者兼而有之。

4、许多国家已发行的有关审计文件,在形式上和内容上都不相同。委员会注

意到这些文件及其分歧,并在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发布了国际审计准则,以期取得国际上的承认。

准则应有的权威性

5、上面第3条所述某一特定国家中各地对财务信息的审计制定了条例。委员

会所发布的国际审计准则并不取代这些条例。如果国际审计准则与当地条例在某一特定问题上是一致的,则在此国家内按照当地条例审核财务信息,即为自动地遵守了国际审计准则。如果当地条例与国际审计准则在某一特定问题上不一致或有矛盾,则会员团体应按照联合会章程,以尽可能贯彻委员会发布的准则为工作方向。

准则的范围

6、国际审计准则任何时候都可应用于独立的审计进程中,这就是指任何单位

不论是否以盈利为目的,不论规模大小,也不论其法定组织形式,凡独立的财务检查是以发表评语为目的的,均适用本准则。审计准则如适合于审计人员的其他有关活动的,也可应用。

7、对每一条具体的国际审计准则在应用上的一切限制,已在准则的引言一节

中作了说明。

工作程序——征求意见稿和准则

8、委员会的工作程序是选定各项专题,交给为此目的而设置的小组详细讨论。委员会责成该小组初步准备和起草审计准则。该小组研究的基础资料,是会员团体、地区性组织或其他团体所发布的文件、建议、论文或标准。根据研究结果,草拟征求意见稿,送委员会考虑。如委员会以总表决权的四分之三以上票数通过,则将该征求意见稿广泛地发给联合会的会员团体进行讨论,同时也可发给委员会指定的国际机构。凡发给有关人员或组织讨论时,必须容许有适当的考虑时间。

9、经过讨论后收到的评论和建议,由委员会进行考虑,并适当地进行修改。

如修改稿由委员会以总表决权的四分之三以上票数通过,则作为正式的国际审计准则发布,并自文中规定日期起开始生效。

10、在按上述第8、9条表决时,委员会中每个有代表的国家有一表决权。

文字

11、征求意见稿和准则的核准本均由委员会以英文刊行。联合会的会员团体认为合适时,有权将征求意见稿和准则以本国文字自行负责翻译发布。译文必须注明从事翻译的会计工作团体,并注明是核准本的译文。

AU8001节财务报表审计的目的和范围

引言

01本准则叙述独立审计人员审核一个单位财务报表的总的目的和范围。根

据国际会计标准委员会所下定义,“财务报表”一词,包括资产负债表、收益表或损溢报告书、财务状况变动表和被认为财务报表组成部分的注解,其他报表和说明材料。

审计目的

02财务报表审计的目的,就是要使审计人员对该项报表能作出评语;该项财务报表,系根据公认会计政策的规定范围编制。

03审计人员的评语,有助于建立财务报表的可信程度。然而,使用者不应认为审计人员的评语,就是该单位今后生存和发展的保证;也不能认为该项评语,就是对该单位经理人员经营事业的效率和效果的保证。

对财务报表的责任

04审计人员负责构思和发表对财务报表的评语,编制报表的责任应属于该单位的经理人员。经理人员的责任包括作出适宜的会计记录和内部控制,选择和应用会计政策,和保护该单位资产的安全。对财务报表的审计,并不解除经理人员的这些责任。

审计的范围

05审计人员一般应根据法令、条例和职业团体的要求,确定审计范围。

06单位的一切方面,凡与被审核的财务报表有关者,必须恰当地组织在审计范围之内。为了对财务报表作出评语,审计人员必须充分地明确:基础性的会计记录和其他来源的资料中所包含的信息是否可靠,是否足以成为编制财务报表的基础。在作出评语时,审计人员还必须断定有关信息是否在财务报表中恰当地反映。

07审计人员依据下列各点来衡量主要的基础性的会计记录和其他来源的资料所包含的信息是否可靠和是否充分:

(1)对会计制度和需要作为依据的内部控制,必须进行研究和评价,测试这

些内部控制,以确定其他审计程序的性质、范围和时间,以及

(2)审计人员在特定情况认为适宜时,对于会计事项和帐户余额,可进行其

他测试、查询和别的检查程序。

08审计人员用下列办法,确定有关的信息是否得到恰当表达:

(1)将财务报表同基础性的会计记录和其他来源的资料相比较,了解其中记

载的业务和事项是否得到恰当的概括,以及

(2)研究经理人员在编制报表中所作的判断。为此,审计人员要估量会计政

策的选择及其一贯的运用情况,信息的分类方式,以及表达的恰当性。

09审计人员的整个工作过程自始至终都要通过判断。例如,决定审计程序

的深广度,衡量经理人员在编制财务报表中所作的判断和估计的合理程度。而且审计人员所能得到的证据很多是说服性的,而不是结论性的。由于上述原因,审计难以做到绝对的肯定。

10审计人员对财务报表作出评语时所应用的程序,要做到合理地保证财务

报表在一切重要方面都能恰当表述。由于审计工作的测试性质和其他固有的局限性,以及任何一种内部控制制度的固有的局限性,甚至有些重要的反映失实,可能未曾发现,所以风险总是免不了的。但是当发现有任何迹象表明错误和弊端可能已经发生,并会导致重要的反映失实时,审计人员必须扩大审计程序,以证实问题或排除疑点。

11财务报表审计范围受到限制,以致影响审计人员对这些财务报表发表无

保留的评语的能力时,这些情况必须在报告书中加以说明,并根据情况作有保留的评语或拒绝作出评语。

AU8002节审计约定函

1980年6月

引言

01审计人员致当事人的约定函,是记录和确认任务的接受,审计的目的和

范围,对当事人应负责任的限度,以及各种报告形式的文件。审计人员致送约定函给当事人,对双方都有利,最好是在任务开始以前致送,以免对任务有所误解。

02本准则旨在帮助审计人员编写关于财务信息的约定函。在本准则中“财

务信息”一词系包括财务报表在内。如需要提供其他服务,如纳税、会计、管理咨

询服务等以另行备函为宜。

03在某些国家内,对审计的目的和范围、审计人员的责任,都有法律规定,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审计人员也仍然可以看出审计约定函能有助于当事人了解情况。

主要内容

04审计约定函,可因每一当事人而异,但一般应包括下列各项:

(1)财务信息审计的目的。

(2)经理人员对财务信息的责任。

(3)审计的范围,包括适用的法令、条例和职业团体的通告,这些都是审计

人员所必须遵照执行的。

(4)任务结束后的各种报告书或其他函件的形式。

(5)由于审计工作的测试性质和其他固有的局限性,以及任何一种内部控制

制度的固有的局限性,甚至有些重要的反映失实,可能未曾发现,所以风险总是免不了的。

(6)请求阅看任何与审计有关的记录、文件和其他信息。

05审计人员也可能要在函中包括如下各项:

(1)审计计划的安排。

(2)期望收到当事人的书面文件,以证实有关审计的代表权。

(3)请当事人出给约定函的回单,据以证实约定的条款已被接受。

(4)审计人员预期将来要提交当事人任何其他函件或报告的说明。

(5)计算服务费的根据和开列帐单的安排。

06下列各点如认为恰当,也可列入函内:

(1)在审计的某些方面,安排与其他审计人员或专家的联系。

(2)安排与内部审计人员和当事人其他职员的联系。

(3)如属初次审计,而且另有前任审计人员的,要安排与前任审计人员的联系。

(4)对审计人员的责任如有限制的可能性存在时,应加以说明。

(5)列出审计人员和当事人之间的任何进一步的协议。

常年审计

07在常年审计中,审计人员可决定不每年致送一次新的约定函。但如有下列情况存在,可以决定致送新的函件:

(1)有任何迹象表明当事人对审计目的和范围有所误解。

(2)约定事项中有修改条款或特殊条款。

(3)经理人员最近有人事变化。

(4)当事人业务的性质和范围有重大变化。

(5)法律上的规定。

如审计人员决定无需每年致送新的约定函,可向当事人提示原来的函件。

分部审计

08如母公司的审计人员兼任分支机构、附属机构、分部的审计人员的,应考虑下列各项因素,以决定是否需要对分部另行致送约定函:

(1)分部的审计人员由谁聘任。

(2)对分部是否要单独致送审计报告书。

(3)法律上的规定。

(4)其他审计人员所执行的任何工作范围。

(5)母公司所有权所占比例。

附录

审计约定函举例

09下列信函是配合准则所列举的要点,作范本之用,应根据具体要求和情

况加以变动。

致董事会或高级经理人员的适当代表:

你们聘请我们审核的年月日以及至该日为止的全年度的资产负债表、收益表和财务状况变动表,现谨以本函确认我们接受和了解了该项委托任务。我们的审计工作遵照(国名)适用的当局文告,目的在于对财务报表作出我们的评语。

为了对财务报表作出评语,我们将进行适当的抽查,以便合理地证实:基础性的会计记录和其他来源的资料所包括的信息是可靠的,足以作为编制财务报表的基础。我们也将确定:这些信息是否在财务报表中得到恰当的表达。

由于审计的测试性质和其他固有的局限性,以及任何一种内部控制制度的固有的局限性,甚至有些重要的反映失实,可能未曾发现,所以风险总是免不了的。

除对财务报表提出报告以外,对于任何内部控制有重要缺点存在,足以引起我们注意的地方,我们将提出单独的信件加以说明。

谨提请注意:关于编制财务报表,包括作成恰当的表达,应由贵公司的经理人员负责,其中也包括合适的会计记录和内部控制的设置,会计政策的选择和应用,以及企业财产的安全保管。作为我们审计常规工作的一部分,谨请经理人员写一封信给我们,以确认我们在有关审计方面的代表权。

我们期望与你们的职工取得完全的合作,当我们请求阅看与审计有关的计录、文件和信息时,我们相信他们能给以协助。

我们以接受任务的人员所需要的工作时间为根据来计算服务费,代垫费用另计,帐单将在工作进程中提出。各人的小时费用率,将按照负责程度以及所需要的经验和技术分别计算。

在今后各年度中,除约定任务中止、修改或重订外,本函将继续适用。

请将本函副本签字寄回,以表明我们对财务报表审计的安排,已得到你们的理解。

×××事务所

国际审计准则第二节与美国公认审计标准的比较

国际审计准则为编写审计约定函作了指导。虽准则中并没有明确规定审计人员必须致送约定函,但所提供的指导是以使用约定函来设想的。美国的公认审计标准未规定审计人员必须致送约定函,对于编写此类函件也没有提供指导。

AU8003节指导审计工作的基本原则

1980年9月

引言

01本准则叙述的基本原则,规定了审计人员的职业责任,在执行审计业务时,必须遵循之。

02审计是指对任何单位的财务信息的独立检查,不论该单位是否以盈利为

目的,不论其规模大小,也不论其法定组织形式,凡检查后需要发表评语的,均适用本准则。

03其他各节的国际审计准则,将对本节所制定的原则作进一步阐述,以指

导审计方法和报告书编制的实务。

04贯彻执行这些原则,需要按照具体情况运用审计程序和审计报告书。

正直、客观和独立性

05审计人员在执行业务工作中,必须坦白、诚实和恳切。审计必须公正,

决不容许偏袒和偏见凌驾于客观性之上。审计人员必须保持公正的态度,在实际上和表现上都不能有任何牵连,这种牵连可以被人认为与正直和客观不能相容(不论

其实际影响如何)。

保密

06审计人员对工作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必须遵守保密原则。如未经特定

的授权行为,并在法律上或职业上无反映的责任的,不得将该项信息透露给第三者。

技术和能力

07执行审计业务和编拟报告书的人员,必须经过审计方面的适当训练,并

具有经验和能力,以职业上的认真态度进行该项工作。

08审计人员要求有专业技术和能力。这些技术和能力的获得是:接受普通

教育,经过正规课程的学习和通过合格考试而获得专业知识,并在合适的指导下取得实际经验等各项条件的综合。此外,审计人员必须经常注意事物的发展,包括国际和国内有关会计和审计事项的文件,以及有关的法令和条例的规定。

他人所做的工作

09凡审计人员将工作委派给助理人员,或利用其他审计人员或专家所做的

工作时,审计人员对于财务报表所提出的发表的评语,仍应负责。

10审计人员将工作委派给助理人员时,应作认真的指导、监督和检查。审

计人员应确定:其他审计人员或专家所做的工作,是否确实适合其用途。

记录

11对于证明审计工作系按照基本原则进行的重要事项,应作成记录。

计划

12审计人员应对他的工作制订计划,以便有效率地及时地进行有效果的审

计工作。审计人员应在了解当事人业务的基础上制订计划。

13计划的各项内容中,应包括:

(1)了解当事人的会计制度、会计政策和内部控制程序;

(2)确定内部控制的预期可靠程度;

(3)确定和规划所要进行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深广度;

(4)协调所要执行的工作。

14在审计进程中,必要时应进一步发展和修订计划。

审计证据

15审计人员通过守则审计和实体审计的程序,取得合适的审计证据,从而作出合理的结论,并以此作为财务信息评语的根据。

16内部控制是审计赖以进行的根据,为了要合理地证实内部控制的实行情况而进行的测试,称为守则审计程序。

17为了确定会计体系中所作成的记录的完整性、正确性和合法性而进行的审计,称为实体审计程序。

该项程序包括下列两种类型:

测试会计事项和帐面余额的详细情况。

分析重要的比率和趋势,包括随后对不正常波动和不正常项目所作的检查。

会计制度和内部控制

18经理人员负责执行合适的会计制度,组织适合于企业规模和性质的各种内部控制。对于会计制度的适用性,对于应入帐的会计信息是否确已入帐,审计人员必须求得合理的证实。一般说来,内部控制有助于这种证实。

19审计人员对于会计制度和有关的内部控制,应有所了解;对于有些内部控制,审计人员要据以确定其他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深广度的,必须进行研究和评价。

20审计人员断定某些内部控制可以信赖时,则实体审计程序的范围一般可以较小,其程序的性质和时间也可以不同(与无此根据所要求的程序相比而论)。

审计结论和报告书的编制

21审计人员从取得的审计证据中归纳出各种结论,应予以检查和评价。通过这种检查和评价,形成下列各项全面性的结论:

(1)财务信息是否照公认会计政策编制,是否一贯地应用。

(2)财务信息是否符合有关的法令和条例的要求。

(3)财务信息所表达出来的观念总体,是否与审计人员所了解到的该单位的

业务情况相符。

(4)有关恰当反映财务信息的重要事项,是否已全部作了适当的表达。

22审计报告书应包括对财务信息的用书面清晰明了的表达的评语。无保留的评语是指审计人员对第21条所述事项在一切重要方面都表示满意。

23当作出有保留的评语,反面的评语,或拒绝作出评语时,在报告书中应以清晰明了的详尽的方式申述其全部理由。

国际审计准则第三节与美国公认审计标准的比较

国际审计准则第21条第(2)项,要求审计人员对于财务信息是否与有关法

令和条例规定相符作出结论。

虽然美国公认审计标准并不要审计人员作相似的结论,但审计人员必须注意有些国家可能要审计人员作出这种结论,并作为法律上的义务。

AU8004节计划

1981年2月

引言

01国际审计准则第3号(8003节)“关于审计的基本原则”指出:“

审计人员应对他的工作制订计划,以便有效率地及时地进行有效果的审计工作。审计人员应在了解当事人业务的基础上制订计划。”

计划的各项内容中,应包括:

(1)了解当事人的会计制度、会计政策和内部控制程序;

(2)确定内部控制的预期可靠程度;

(3)确定和规划所要进行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深广度;

(4)协调所要执行的工作。

在审计进程中,必要时应进一步发展和修订计划。

本准则的目的是将上列基本原则作详细说明。

02本准则适用于财务报表和其他财务信息审计的计划过程。本准则是就常

年审计拟定的。如属初次审计,审计人员可扩大其计划过程,不必局限于本文所讲的范围。

03计划必须贯穿于任务的全过程,并包括下列方面:

(1)对于审计的预期范围和进程,制订全面计划。

(2)制订审计提纲,以表明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深广度。

情况的变化和在审计过程中发生意外结果,可能引起修订全面计划和审计提纲。对其重大的改变的理由,应作成记录。

04合适的审计计划有助于保证:将适当的注意力集中于重要的审计区域,

迅速查明潜在问题,并顺利地完成工作。计划的制订也有助于适当地使用助理人员,和协调其他审计人员和专家所做的工作。

05计划的深广度将因审计的规模和复杂性而不同,也将因审计人员与当事

人过去相处的经验,和对当事人业务的了解而不同。

06审计人员可将其全面计划的要点和某些审计程序与当事人的经理人员和

职员进行讨论,以提高审计效率,并使审计程序与当事人的职员的工作相协调。但全面审计计划和审计提纲应仍是审计人员的责任。

对当事人业务的了解

07审计人员必须对当事人的业务和对这一行业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这样才

能判断确定哪些事实、交易和业务可能对财务信息有重大影响。审计可从下列各方面进行了解:

(1)当事人送交股东的年度报告。

(2)股东大会、董事会和重要的委员会的会议记录。

(3)本期和前期的内部财务经理报告。

(4)以前年度的审计工作底表和其他有关档案。

(5)公司中从事与审计工作无关的、向当事人负责的人员中,可能提供对审

计有影响的信息。

(6)与当事人的经理和职员的讨论。

(7)当事人的政策和程序的手册。

(8)行业的刊物和杂志。

(9)研究经济形势及其对当事人业务的影响。

(10)对当事人的办公处和工厂设施的访问。

08对以前年度工作底表和其他有关档案,审计人员应重点注意需要考虑的特殊事项,并应判断是否影响本年度将要进行的工作。

09与当事人的经理人员和职员的讨论,包括下列专题:

(1)当事人的经理人员、组织机构和业务活动的变化。

(2)与当事人有关的现行的政府条例。

(3)与当事人有关的当前的工商业发展。

(4)当前或即将发生的财务困难或会计问题。

(5)存在着的有利害关系的各个方面。

(6)新建或停闭的办公处和工厂设施。

(7)最近的或即将发生变化的技术、产品或服务的类型,生产和分配的方法。

(8)会计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的变化。

10对于当事人业务的了解,不仅对设置全面审计计划有重要意义,还有助于审计人员查明需要考虑的特殊审计方面,有助于评价会计上的估量和经理人员陈述的合理性,还有助于判断会计政策和反映的恰当性。

全面计划的编制

11审计人员按照预期的审计范围和实务制定全面计划时,必须考虑下列事项:

(1)任务的条款和任何法律责任。

(2)按任务的要求,预计递交当事人的审计报告书和其他信件的性质和时间。

(3)当事人采用的会计政策及其变更情况。

(4)新颁布的会计或审计条文对审计工作的影响。

(5)确定审计的重要方面。

(6)为审计目的而设定重要性的标准。

(7)需要特别注意的情况,如有重大弊端或错误的可能性,或牵涉到有关某

些方面的可能性。

(8)审计人员预计对会计制度和内部控制的可信赖程度。

(9)审计方面的重点可能的改变。

(10)需要取得的审计证据的性质和范围。

(11)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及与审计的关联程度(如有关联之处)。

(12)在审核当事人附属机构和分支机构时,与其他审计人员的关系。

(13)与专家的关系。

12审计人员应将全面计划作成记录。记录的形式和深广度,将随审计的规模和复杂程度而异。按各审计方面或审计程序预定的工作时数,作成时间预算,可以成为一种有效的计划工具。

审计提纲的编制

13审计人员应编制书面审计提纲,订明为贯彻审计计划所需要的各项程序,提纲可包括每一区域的审计目的,并应有充分的详细说明,以便作为对参与审计的助理人员的一整套指示,同时也是正确控制执行工作的工具。

14由于审计人员已经了解会计制度和有关的内部控制,在制订提纲时,可能要以某些内部控制为基础,凭以确定将要进行的程序的性质、时间和深广度。审计人员可能作出结论,认为以某些内部控制为基础,是进行审计工作的有效率和有成果的方法。但是,当审计人员如有其他更有效的办法可以取得充分恰当的审计证据时,则可以决定无需以内部控制为依据。审计人员也应该考虑审计程序的时间,协调从当事人处可以取得的帮助,助理人员的使用,以及与其他审计人员或专家的联系。

15关于何时执行审计程序,审计人员在作出决定时一般可以有弹性,因为非在某一限定时间内进行不可的,为数很少。例如,会计业务的审计程序尽可能在该业务记录以后任何时间内进行。相反的事例是:对于观察当事人职工盘点存货,审计人员在时间上可能是无选择余地的。

16审计计划和有关的审计提纲,在审计进行过程中,必须重新加以考虑。这些考虑必须基于对内部控制的检查及其初步评价,以及进行守则审计和实体审计程序所取得的结果。

国际审计中文准则对应的英文准则--超有用

国际审计中文准则对应的英文准则--超有用ISA 200“独立审计师的总体目标及根据国际审计准则执行审计”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和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2010年11月1日修订) 总则第一章 第一条为了规范注册会计师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执行财务报表审计工作,确立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明确注册会计师为实现总体目标而需要执行审计工作的性质和范围,以及在执行财务报表审计业务时承担的责任,制定本准则。 审计准则适用于注册会计师执行财务报表审计业务。第二条 当执行其他历史财务信息审计业务时,注册会计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遵守适用的相关审计准则,以满足此类业务的要求。 第二章定义 第三条注册会计师,是指取得注册会计师证书并在会计师事务所执业的人员,通常是指项目合伙人或项目组其他成员,有时也指其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 当审计准则明确指出应由项目合伙人遵守的规定或承担的责任时,使用“项目合伙人”而非“注册会计师”的称谓。 第四条本准则所称财务报表,是指依据某一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对被审计单位历史财务信息作出的结构性表述,包括相关附注,旨在反映某一时点的经济资源或义务或者某一时期经济资源或义务的变化。相关附注通常包括重要会计政策概要和其他解释性信息。财务报表通常是指整套财务报表,有时也指单一财务报表。整套财务报表的构成应当根据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的规定确定。

第五条历史财务信息,是指以财务术语表述的某一特定实体的信息,这些信息主要来自特定实体的会计系统,反映了过去一段时间内发生的经济事项,或者过去某一时点的经济状况或情况。 第六条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是指法律法规要求采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或者管理层和治理层(如适用)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就被审计单位性质和财务报表目标而言,采用的可接受的财务报告编著基础。 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分为通用目的编制基础和特殊目的编制基础。 通用目的编制基础,是指旨在满足广大财务报表使用者共同的财务信息需求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主要是指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特殊目的编制基础,是指旨在满足财务报表特定使用者对财务信息需求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包括计税核算基础、监管机构的报告要求和合同的约定等。 第七条管理层,是指对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的执行负有经营管理责任的人员。在某些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包括部分或全部的治理层成员,如治理层中负有经营管理责任的人员,或参与日常经营管理的业主(以下简称业主兼经理)。 第八条治理层,是指对被审计单位战略方向以及管理层履行经营管理责任负有监督责任的人员或组织。治理层的责任包括监督财务报告过程。在某些被审计单位,治理层可能包括管理层,如治理层中负有经营管理责任的人员,或业主兼经理。 第九条与管理层和治理层责任相关的执行审计工作的前提(以下简称执行审计工作的前提),是指管理层和治理层(如适用)认可并理解其应当承担下列责任,这些责任构成注册会计师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审计工作的基础: (一)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财务报表,并使其实现公允反映(如适用);

浅析中国审计准则与国际审计准则的异同

浅析中国审计准则与国际审计准则的异同 孙晖吴申昊薛超薛林伟 (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2010级会计4班 225300) [摘要] 2006年新审计准则体系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已建立起一套适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顺应国际趋同大势的审计准则体系。本文采用对比和比较分析方法,在充分研究、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我国新审计准则体系与国际审计准则体系进行了趋同分析和差异分析。 [关键词]审计;准则;趋同;差异 1 引言 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是衡量注册会计师审计业务质量的标准,用以规范审计事务所与审计人员的执业行为,建立一套与国际趋同的高质量的审计准则,是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并且对于降低投资者的决策风险,实现资源的有效合理配置,推动经济发展和保持金融稳定有着重要作用。 2006 年2 月15 日,财政部发布了中国新审计准则体系——《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规范准则》。中国新审计准则体系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已建立起一套适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顺应国际趋同大势的审计准则体系。有利于提高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执业质量,推动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健康发展,提升财务信息质量,突出了保护社会公众利益的宗旨,强化了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责任,体现了先进的审计理念和实务,严格了审计程序。 本文采用对比和比较分析方法,在充分研究、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我国新审计准则体系与国际审计准则体系进行了趋同分析和差异分析。 2 中国审计准则的结构和内容 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是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对《独立审计基本准则》修订后形成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拟订了《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等22项准则,修订了《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2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法律法规的考虑》等26项准则,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独立审计基本准则》等相关准则同时废止。 2006年发布的审计准则结构为:第一部分审计、审阅与其他鉴证业务准则(45个),具体包括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1个)、中国注册会计师

04《“提升工程”(2014)--远程培训项目》评测试卷

1.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教学策略一定要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有积极的情感体验。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A 解析: 2.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和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A 解析: 3.在WMV、FLV、MPG、AVI视频格式中,AVI最小。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B 解析: 4.为了检测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以及知识间的关系,最常使用的软件是概念图软件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A 解析: 5.在灵活性方面,交互白板比PPT强大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A 解析:

6.Power Point的母板有幻灯片母版、标题母版、讲义母版、备注母版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A 解析: 7.在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学评价功能主要体现在评定学生等级上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B 解析: 8.只有以教育认知理论为支撑,才能将个人的物理学习空间和网络学习空间有机地融合起来,发挥网络学习空间的功能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A 解析: 9.学生使用LAMS进行学习时,容易产生“迷航”现象,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监控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A 解析: 10.ipad在课堂中可用于教学管理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A 解析:

11.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材为中心”的“封闭式”课堂;而以技术为支撑的课堂是全新的以“资源位拓展”的“开放式”课堂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A 解析: 12.合作学习的问题要适合合作研究,要基于独立思考基础之上。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A 解析: 13.学习监控的主要作用是保证学习者能有效的进行学习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A 解析: 14.课堂学习评价,主要是围绕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数据信息。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A 解析: 15.随着移动技术引入课堂,教师的作用将越来越小,有技术逐渐取代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B 解析:

国际审计准则word版

国际审计准则(ISAs) 的列表 责任分工 ISA 200 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 ISA 210 审计业务约定书条款 ISA 220R 审计工作的质量控制 ISA 230 审计的文档纪录 ISA 240 财务报表查核时,将舞弊纳入考量是查核人员的责任ISA 250 财务报表查核时,法律和规章的考虑 ISA 260 审计人员与管理层的沟通 审计计划 ISA 300 财务报表审计计划 ISA 310 企务知识 ISA 315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ISA 320 在审计识别和评价错报中运用重要性 ISA 330 审计师针对风险评估水平应采取的程序 内部控制 ISA 400 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 ISA 401 电脑信息系统环境下的审计 ISA 402 对被审计单位外判服务机构工作的的审计考虑 审计证据 ISA 500 审计证据 ISA 501 审计证据之对特殊项目的考虑 ISA 505 External Confirmations ISA 510 首次接受委托之期初余额 ISA 520 分析性程序 ISA 530 审计抽样及其他测试方法 ISA 540 会计估计的审计 ISA 545 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审计 ISA 550 关联方及其交易 ISA 560 期后事项 ISA 570 继续经营的假定 ISA 580 管理当局的书面陈述书 利用其他专材 ISA 600 查核集团财务报表时,与其他审计人员的工作 ISA 610 利用内部审计工作的问题 ISA 620 利用专家工作的问题 审计总结及查核报告 ISA 700 为财务报表而发出的查核报告 ISA 710 对比资讯 ISA 720 其他有关财务报表审计的资讯 特殊种类的独立审计 ISA 800 The Auditor's Report on Special Purpose Audit Engagements (注: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 网络,仅供参考。请预览后才下载 ,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1 / 1

“提升工程”-远程培训项目测试题 (12)

《“提升工程”(2015)-远程培训项目》测试题9 判断题(大题总分19分,每题1分,共19小题) 1.项目学习意味着对老师、家长、学生及其他成年人角色的转换。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A 解析: 2.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可在开机状态下插拔各种接口卡。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B 解析: 3.wiz为知笔记被誉为世界最好的个人知识管理、笔记软件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B 解析: 4.“音像阅读”与传统的文字阅读相同,它与摄影、电影、电视、网络、卡通资源相关联,是多维空间,声画结合的视听活动。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B 解析: 5.在Excel中,工作表中的单元格是不可以合并的。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B 解析: https://www.doczj.com/doc/781275308.html,MS是基于web的学习系统,因此不可应用于课堂教学。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B 解析: 7.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的目的有应用技术培养学生能力、应用技术解决课堂教学问题。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A 解析: 8.此次培训课程标准所界定的课程主题,每个人都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去选择,对于自己短板的内容都要去学完。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B 解析: 9.信息技术对整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的支持取决于该门课程的性质和学生的发展需要。 A. 错误 B. 正确 答案:B 解析: 10.5.课堂导入的特征为:趣味性、激发性、主题吻合、沟通情感、凝聚注意。()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B 解析: 11.在 Photoshop 中,要保存一幅以前从未保存过的新图像的快捷键是Ctrl+V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B 解析: 12.构建网络空间的方法很多,教师不应盲从,应综合考虑当前教学环境和教学需求选择或设计 A. 对 B. 错

国际审计准则与中国2010审计准则的主要差异修改版

国际审计准则与中国2010审计准则的主要差异 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与国际审计准则的差异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1.准则体系:多3 个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53 号——前任注册会计师和后任注册会计师的沟通》、《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02 号——验资》。 关于鉴证业务基本准则IAASB 将其放在准则序言部分加以强调的,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将则其单独列示。鉴证业务基本准则统驭审计准则、审阅准则和其他鉴证业务准则,该准则规定了鉴证业务的定义和目标、业务承接、鉴证业务的三方(注册会计师、责任方、预期使用者)关系、鉴证对象、标准、证据、鉴证报告等内容。 2.未加区分审计准则与审计实务公告 IAASB 将国际审计准则与国际审计实务公告区分,在对历史财务信息的审计和检查的规范中分别列示。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未将审计准则与实务公告加以区分,而是将其并入准则体系中。 把以下六个国际审计实务公告“IAPS 1000银行间函证程序,IAPS 1004银行监管机构与银行外部审计师的关系,IAPS 1006银行财务报表审计,IAPS 1010财务报表审计中对环境的考虑,IAPS 1012衍生金融工具审计,IAPS 1013电子商务对财务报表审计的影响”归为《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12 号——银行间函证程序》,《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13号——与银行监管机构的关系》,《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11 号——商业银行财务报表审计》,《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31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环境事项的考虑》,《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32号——衍生金融工具的审计》,《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33号——电子商务对财务报表审计的影响》。 3.部分准则存在差异,《审计报告》。 我国报告准则与国际报告准则的区别:①报告名称差异:我国审计报 告均称为“审计报告”未加“独立”二字;国际审计报告均称为“独立审计 报告”,在标题中增加“独立”一词,强调审计师的“独立性”。②审计

国际审计准则三

国际审计准则三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国际审计准则的主要内容。 AU8003节指导审计工作的基本原则 1980年9月 引言 ·01本准则叙述的基本原则,规定了审计人员的职业责任,在执行审计业务时,必须遵循之。 ·02审计是指对任何单位的财务信息的独立检查,不论该单位是否以盈利为目的,不论其规模大小,也不论其法定组织形式,凡检查后需要发表评语的,均适用本准则。 ·03其他各节的国际审计准则,将对本节所制定的原则作进一步阐述,以指导审计方法和报告书编制的实务。 ·04贯彻执行这些原则,需要按照具体情况运用审计程序和审计报告书。 正直、客观和独立性 ·05审计人员在执行业务工作中,必须坦白、诚实和恳切。审计必须公正,决不容许偏袒和偏见凌驾于客观性之上。审计人员必须保持公正的态度,在实际上和表现上都不能有任何牵连,这种牵连可以被人认为与正直和客观不能相容(不论其实际影响如何)。 保密

·06审计人员对工作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必须遵守保密原则。如未经特定的授权行为,并在法律上或职业上无反映的责任的,不得将该项信息透露给第三者。 技术和能力 ·07执行审计业务和编拟报告书的人员,必须经过审计方面的适当训练,并具有经验和能力,以职业上的认真态度进行该项工作。 ·08审计人员要求有专业技术和能力。这些技术和能力的获得是:接受普通教育,经过正规课程的学习和通过合格考试而获得专业知识,并在合适的指导下取得实际经验等各项条件的综合。此外,审计人员必须经常注意事物的发展,包括国际和国内有关会计和审计事项的文件,以及有关的法令和条例的规定。 他人所做的工作 ·09凡审计人员将工作委派给助理人员,或利用其他审计人员或专家所做的工作时,审计人员对于财务报表所提出的发表的评语,仍应负责。 ·10审计人员将工作委派给助理人员时,应作认真的指导、监督和检查。审计人员应确定:其他审计人员或专家所做的工作,是否确实适合其用途。 记录 ·11对于证明审计工作系按照基本原则进行的重要事项,应作成记录。 计划

审计准则国际趋同-国际审计准则是由谁制定的

审计准则国际趋同:国际审计准则是由谁制 定的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许多重要国际组织都强调全球资本市场需要高质量、统一的准则,提出了审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要求,我国也采取积极态度应对当前审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潮流。这样做一是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新发展战略的实现,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资本的跨国流动,遵守国际通行的准则日益成为各国经济交往的基础。与国际准则趋同,有助于改善我国的经济环境,增强国内投资者的信心。二是有利于提高准则质量,落后的审计准则可能导致审计失败,国际上已有先例。三是有利于缩短制定准则的时间,国际审计准则是各国注册会计师执业经验的结晶,与国际审计准则趋同,可以加快发展。趋同(convergence)指的是收敛、缩小差异,现在不同,经过一段时间后会逐步相同,最后消除差异。审计准则的国际趋同都是指各国审计准则,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内从不同逐步走向相同的收敛过程。如今,“趋同”已从“概念”发展为一种共识和行动,在某些国家和地区甚至已经成为现实。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跨国公司在不断进入中国市场,中国企业也在不断走出国门拓展海外业务,国际资本的流动也带动了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跨国界发展。从这层意义上讲,审计是没有国界的。任何一个国家的审计准则的国际趋同都是顺应世界历史发展我国审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基本原

则是,按照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进程,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审计准则趋同的大趋势,着力完善中国审计准则体系,加快实现与国际准则的趋同。对于我国新审计准则体系的国际趋同问题,处处体现了此基本原则。对于国际趋同的理解,则可以通过对我国新审计准则体系与国际审计准则体系的比较分析得出。2007年1月1日,我国施行了新审计准则体系———《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规范规则》,新体系是以与国际审计准则体系趋同的理念制定的。那么新体系与国际审计准则体系趋同状况如何,存在哪些差异,这些差异哪些体现为创新,哪些可能存在着潜在问题,则是我们当前最需关注的。我国新体系共48个项目,针对于注册会计师的有47个项目:1个鉴证业务基本准则、41个审计准则、1个审阅准则、2个其他鉴证业务准则、2个相关服务准则; 针对于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控制准则1个。IAASB体系45个项目,针对于注册会计师的有44个项目:31个审计准则、8个审计实务公告、1个审阅准则、2个其他鉴证业务准则、2个相关服务准则; 针对于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控制准则1个。数量上看,我国新体系多3个准则。具体是多1个鉴证业务基本准则、10个审计准则,但少8个审计实务公告。我国新体系与IAASB体系趋同状况如下(1)规范对象相同。均为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和注册会计师业务两方面。(2)业务分类标准相同。均把业务分为鉴证业务与相关业务; 鉴证业务又进一步细分为历史财务信息审计业务和审阅业务,以及其他鉴证业务。(3)非审计业务类准则高度趋同。即,审阅准则、其他

国际舞弊审计准则的最新变化及其启示

国际舞弊审计准则的最新变化及其启示 2004年2月,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下属的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委员会(IAASB)在综合理论界、实务界众多建议的基础上,颁布了《国际审计准则240号-审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考虑的责任》(以下简称新ISA240),取代了2002年颁布的《国际审计准则240-审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对错误和舞弊考虑的责任》(以下简称旧ISA240)。单从准则的名称上就可以看出,新ISA240没有涉及“审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对错误考虑的责任”,而专门就“审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考虑的责任”制订了基本原则、基本程序和提供指南。在当前世界范围内财务报告舞弊案件层出不穷的大背景下,IAASB新ISA240的出台是形势所需,其目的是要提高注册会计师执行财务报告审计时发现和揭露公司舞弊财务报告的能力。 一、新ISA240简要介绍 新ISA240首先区分了舞弊和错误,并描述了与审计师有关的两种类型的舞弊-产生于非法挪用资产的错报和产生于欺诈财务报告的错报,描述了被审计单位的董事和管理当局对防止和发现舞弊各自应承担的责任,描述了舞弊审计中的固有局限,并阐述了审计师发现因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的责任。 新ISA240着重强调了职业怀疑,要求审计师要抱着职业怀疑的态度去发现因舞弊导致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尽管审计师凭过去的经验认为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当局和董事是诚实和正直的。

另外,新准则还提供与监管和执法等权力机构沟通的指南;提供了审计师遇到的因舞弊或可能的舞弊对其继续履行审计产生影响的异常情况如何进行处理的指南,并提出了审计师要建立工作底稿的要求。 新ISA240还多次强调,为了将审计风险降低到一个可接受的低水平,审计师在计划和实施审计中应考虑因舞弊导致财务报表重大错报的风险。 二、新ISA240的主要变化 和旧ISA240相比,新ISA240主要有以下八个方面的新变化: 第一,进一步提升了“职业怀疑”精神。 新ISA240指出,职业怀疑是一种对审计证据的怀疑和批判评价的态度。职业怀疑要求,尽管审计师凭过去的经验认为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和董事是诚实和正直的,但也要根据获得的信息和实施的审计程序来判断因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是否存在,并保持持续的怀疑。这和以往准则中“注册会计师既不能认为管理层不可靠,也不能认为完全可靠”的较为“中性”的看法有了很大改变,要求审计师在整个审计过程中都要保持职业怀疑精神。 第二,共享集体智慧的结晶,积累识别舞弊的经验。 为了增强审计师审计舞弊的意识及对舞弊的敏感性,改进其评估舞弊风险的过程,新ISA240特别强调审计小组成员在审计计划阶段要集中讨论因舞弊导致重大错报的财务报表的敏感之处,就他们认为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可能会怎样或最有可能在哪些方面舞弊、管理当局

《2016湖北省“提升工程”远程培训在线测试题》答案

《2016年湖北省“提升工程”远程培训在线测试题》答案 考生姓名:交卷时间: 2016-09-30 20:12考试成绩:95考试结果:合格 判断题(总分20分,每题1分,共20小题) 1.教师是教育理念的载体,是素质教育的组织者和具体实施者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A 解析: 2.可以通过备份将Moodle中的课程的全部内容均备份下来。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B 解析: 3.超级链接是非线性超文本结构的网站及网页核心。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A 解析: 4.在网上查询相关教学资料时,发现了一个资源非常丰富的中小学语文信息网,为了方便再次浏览并查找该网站,最好将网页中的内容全部复制到word文档中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B 解析: 5.教学软件也属于一种教学媒体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A 解析: 6.在新技术支持下的课堂讲授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习的指导者。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A 解析: 7.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程序是:创设学习情境——合作探究——明确合作学习任务——评价与反思。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B 解析: 8.课堂导入须由教师来引导 A. 对 B. 错

答案:B 解析: 9.操作系统是计算机必备的一种系统软件,例如我们常用的Windows XP操作系统。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A 解析: 10.Excel2010工作表最多可有 256 列。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B 解析: 11.网络学习平台的核心价值是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个性化学习的机会 A. 对 B. 错 答案:A 解析: 12.合作学习能增进学生的感情,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A. 正确 B. 错误

国际审计准则第16号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

国际审计准则第16号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 一、引言 1.正如国《际审计准则第15号》所指出的,在电子数据环境下,审计的总体目标和范畴没有改变。然而,在电子数据处理环境中,审计程序的应用可能要求审计人员考虑使用运算机作为审计的工具;这方面的各种运算机使用技术即称之为运算机辅助审计技术。 2.《国际审计准则第15》讨论了如下一些运算机辅助审计技术: ·输入文档资料和可见审计线索的缺乏可能要求在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程序应用时采纳运算机辅助审计技术; ·利用运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可能改善审计程序的成效和效率。 3.本准则的目的在于为运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应用提供指南。它适用于所有涉及任何类型和大小的运算机的利用运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场合。关于小型商用运算机环境的专门考虑,在第24条中予以讨论. 二、运算机辅助审计技术讲明 4.本准则只讲明两种普遍应用的运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用于审计目的审计软件和测试数据。然而本准则提供的指南也适用于所有类型的运算机辅助审计技术。 审计软件 5.审计软件由审计人员使用的运算机程序构成,作为其审计程序的一部分,用来处理被审单位会计系统的重要审计数据。它可能由程序包、为特定目的而编制的程序和有用程序组成。不管程序的来源如何,审计人员应在使用之前证实其关于审计目的的有效性。 ·程序包是用来执行数据处理功能的通用运算机程序,其功能包括读取运算机文件、选择信息、完成运算、建立数据文件以及以审计人员规定的格式打印报告。 ·为特定目的而编制的程序是为在专门环境下完成审计任务而设计的运算机程序。这些程序能够由审计人员、被审单位或审计人员托付的外部

程序设计人员编制。在某些情形下,审计人员能够利用被审单位的程序或将其略加修改加以利用,如此可能比开发单独的程序更为有效。 ·有用程序是被审单位使用的、用来完成一样的数据处理功能的一组程序。例如排序、建立和打印文件等程序。这些程序一样并非为审计目的而设计的,因此,可能不具有诸如自动合计记录数或生成操纵总数等功能. 测试数据 6·测试数据技术是在实施审计程序时通过向被审单位运算机系统输入数据(如业务样本),并将运算机处理结果与预先确定的结果进行比较的方法。其用途举例如下: ·测试数据用于测试运算机程序的专门的操纵,如联机口令和数据存取操纵; ·从往常处理的业务中选择部分业务,或由审计人员设计模拟的业务,用于测试被审单位运算机系统的专门的功能特点。一样将这些业务与被审单位的正常业务分开进行处理; ·将测试数据用于整个测试程序,通过建立一个虚拟单位(例如一个部门或职工),并在正常业务处理过程中将测试业务归入该虚拟单位。 三、计汀机辅助审计技术的利用 7.运算机辅助审计技术能够被用于完成各种审计程序,包括: ·业务和金额的细节测试,例如,利用审计软件测试运算机文件中的所有或部分业务; ·分析检查程序,例如,利用审计软件鉴不非正常的波动或项目; ·一样操纵的符合性测试,例如,利用测试数据来测试程序资料室的存取手续; ·应用操纵的符合性测试,例如,利用测试数据测试程序化操纵的功能。 四、利用运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时应注意的咨询题

国际审计准则专题课程教学大纲电子教案

《国际审计准则专题》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 课程名称国际审计准则专题课程类型选修课 总学时34学时学分2学分 适用专业会计学开课单位会计学院 二、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国际审计准则的基本内容框架和前沿理论,进一步把握国际审计准则与我国审计准则的异同点,提高学生比较分析国际审计准则与我国审计准则的能力,运用准则分析会计师事务所及其签字注册会计师的质量控制和业务准则的遵循性,旨在提升学生对审计准则的运用能力。 三、教学要求 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及学时安排,采取课堂授课、案例分析、文献研讨等相结合方式组织教学,要求学生课下阅读大量的相关资料并撰写文献综述和阅读笔记,完成相关的学习、研讨资料的准备等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独立研读能力。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课程内容学时分配 专题 1 审计准则的国际趋同 4 专题 2 审计准则项目的中外对比 2 专题 3 质量控制准则 6 专题 4 审计风险准则 6 专题 5 舞弊准则 6 专题 6 分析程序 4 专题7 审计报告准则 6

五、课程考核及成绩评定 课程考核形式:期末写一篇专业论文。 成绩评定: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 平时成绩的评定依据:撰写文献阅读笔记10%,上课参与讨论10%,课堂考勤10%。 六、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推荐教程作者出版社及出版时间《国际审计准则》2012 中注协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3 中译本 教学参考书作者出版社及出版时间会计数字游戏:美国十 黄世忠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3 大财务舞弊案例剖析 告密者:看穿华尔街史 上最恶名昭著的公司欺 辛西娅·库珀东方出版社,2009 诈案 《国际职业会计师道 中注协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 德守则》2012中译本 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 张红英立信会计出版社,2010 框架 国际审计准则-阐释与应 邓川等立信会计出版社,2009 用 上市公司虚假会计报表 刘姝威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识别技术 七、教学具体内容和要求 专题 1 审计准则的国际趋同 一、基本要求 本专题主要简介国际审计准则的颁布机构——国际审计实务委员会(International Auditing Practices Committee,简称:IAPC)及其工作,了解国际审计准则的发展历程、 国际鉴证业务框架,审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必要性,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趋同的理 念、趋同后的执业准则体系。 二、授课方法 讲授,案例 三、教学内容

《“提升工程”(2015)-远程培训项目》测试题-(17)

1. 每门MOOCs课程都建立学习者社区,老师和学员互动以及学员和学员之间,线上线下互动热烈。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A 解析: 2. 非对称密码算法与对称密码算法,加密和解密使用的都是两个不同的密钥。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B 解析: 3. 国内专题物理网站在资源建设方面大多面向教师教,多以教学设计与课件为主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A 解析: 4. 交互式电子白板提供给学生直观的操作条件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A 解析: 5. 思维导图导出到word文档时,设定了编号规则,核心主题也可以作为纯文本格式而不带编号。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A 解析: 6. 学生在Voki平台可以将自己创建动画人物录制下来,发布到班级网页上,或者其他网站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A 解析: 7. 监控实质上就是借助反馈实现的有效控制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A 解析: 8. 帮助学生树立信息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是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中的一项重要指标。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A 解析: 9. 可以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完全替代黑板。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B 解析: 10. 导入可以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A 解析: 11. 在课程知识的复习中,恰当的运用比较法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A 解析: 12. 构建网络空间的方法很多,教师不应盲从,应综合考虑当前教学环境和教学需求选择或设计 A. 对 B. 错 答案:A 解析: 13. 电子书包项目的实施阶段应该关注的领域有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教师专业发展、 将教与学置于整体的数字化学习时空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B 解析: 14. 利用网络教学环境开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 A. 对 B. 错 答案:A 解析:

“提升工程”远程培训在线测试题.

2016年湖北省“提升工程”远程培训在线测试题考生姓名:交卷时间:2016-09-27 16:43考试成绩:93考试结果:合格 判断题(总分20分,每题1分,共20小题) 1.发展性教师评价的过程首先是收集信息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B 解析: 2.基于项目的教学中,学生自我管理,实施自主学习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A 解析: 3.在百度知道中针对一个问题只能回答一次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A 解析: 4.BMP文件是一种在Authorware中经常使用的图像文件格式。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A 解析: 5.ipad在课堂中可用于教学管理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A 解析: 6.在新技术支持下的课堂讲授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习的指导者。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A 解析: 7.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组织学生开展协作式学习,教师仍然是课堂的中心,还是以“教”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B 解析: 8.课堂导入必须使用多媒体才精彩 A. 对 B. 错

答案:B 解析: 9.白板中,文档页面中的元素可以像PPT一样设置播放顺序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B 解析: 10.当用户在Flash Player 中右击(Windows) 或按住Control 键单击(Macintosh) 且未加载文档时,Flash Player 还会显示一个错误上下文菜单。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A 解析: 11.虽然面对的是同一个班的学生,在网络上开展讨论活动和在课堂中开展讨论活动还是有所不同的 A. 对 B. 错 答案:A 解析: 12.合作学习能增进学生的感情,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A. 正确 B. 错误

《提升工程远程培训项目》测试题

《“提升工程”远程培训项目》测试题 1.“翻转课堂”本质上就是先学后教,与以往不同的仅仅是采用了新 兴的信息技术。 A.正确B.错误答案:B 解析:其本质是先学后教,诊断并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学习,新兴信息技术为其开展提供了学习工具、诊断工具等保障 2.人肉搜索现象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网络社会的法治与 现实社会政治的结合 A. 正确B. 错误答案:A 解析: 3.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一些教学过程是传统教学无法完成的,使用了 信息技术就是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过程 A. 正确B. 错误答案:B 解析: 4.在黑板级应用中,教师书写的半数可以保存下来 A. 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析: 5.利用ActiveX 控件播放视频比直接插入视频链接的方式可以更好的控制视频的播放。 A. 正确B. 错误答案:A 解析: 6.在Moodle 的测验功能中,教师可以克隆试题。 A. 正确B. 错误答案:A 解析: 7.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情景的应用目的是提高教学效率、主要支持集体学习。 A. 正确B. 错误答案:B 解析: 8.《能力标准》是规范与引领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有 效应用信息技术的准则,是各地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培训和测评等工作的基本依据。 A. 正确B. 错误 答案:A 解析:9.白板板面能用水性或油性笔书 A. 正确 B. 写。 错误答案:B 解析: 10.如果课堂导入使用信息技术,会使媒体表现缺乏吸引力,用与

不用一个样。 A. 正确B. 错误答案:B 解析: 11.用思维导图画中心图可以用简笔画。A. 正确B. 错误答案:A 解析:

国际审计准则

国际审计准则——AU8001节财务报表审计的目的和范围 PDF转换可能丢失图片或格式,建议阅读原文 https://www.doczj.com/doc/781275308.html,/html/86/s_86017_86.htm 引言01本准则叙述独立审计人员审核一个单位财务报表的总的目的和范围。根据国际会计标准委员会所下定义,“财务报表”一词,包括资产负债表、收益表或损溢报告书、财务状况变动表和被认为财务报表组成部分的注解,其他报表和说明材料。审计目的02财务报表审计的目的,就是要使审计人员对该项报表能作出评语;该项财务报表,系根据公认会计政策的规定范围编制。03审计人员的评语,有助于建立财务报表的可信程度。然而,使用者不应认为审计人员的评语,就是该单位今后生存和发展的保证;也不能认为该项评语,就是对该单位经理人员经营事业的效率和效果的保证。对财务报表的责任04审计人员负责构思和发表对财务报表的评语,编制报表的责任应属于该单位的经理人员。经理人员的责任包括作出适宜的会计记录和内部控制,选择和应用会计政策,和保护该单位资产的安全。对财务报表的审计,并不解除经理人员的这些责任。审计的范围05审计人员一般应根据法令、条例和职业团体的要求,确定审计范围。06单位的一切方面,凡与被审核的财务报表有关者,必须恰当地组织在审计范围之内。为了对财务报表作出评语,审计人员必须充分地明确:基础性的会计记录和其他来源的

资料中所包含的信息是否可靠,是否足以成为编制财务报表的基础。在作出评语时,审计人员还必须断定有关信息是否在财务报表中恰当地反映。07审计人员依据下列各点来衡量主要的基础性的会计记录和其他来源的资料所包含的信息是否可靠和是否充分:(1)对会计制度和需要作为依据的内部控制,必须进行研究和评价,测试这些内部控制,以确定其他审计程序的性质、范围和时间,以及(2)审计人员在特定情况认为适宜时,对于会计事项和帐户余额,可进行其他测试、查询和别的检查程序。08审计人员用下列办法,确定有关的信息是否得到恰当表达:(1)将财务报表同基础性的会计记录和其他来源的资料相比较,了解其中记载的业务和事项是否得到恰当的概括,以及(2)研究经理人员在编制报表中所作的判断。为此,审计人员要估量会计政策的选择及其一贯的运用情况,信息的分类方式,以及表达的恰当性。09审计人员的整个工作过程自始至终都要通过判断。例如,决定审计程序的深广度,衡量经理人员在编制财务报表中所作的判断和估计的合理程度。而且审计人员所能得到的证据很多是说服性的,而不是结论性的。由于上述原因,审计难以做到绝对的肯定。10审计人员对财务报表作出评语时所应用的程序,要做到合理地保证财务报表在一切重要方面都能恰当表述。由于审计工作的测试性质和其他固有的局限性,以及任何一种内部控制制度的固有的局限性,甚至有些重要的反映失实,可能未曾发现,所以风险总是免不了的。但是当发现有任何迹象表明错误和弊端可能已经发生,并会导致重要的反映失实时,审计人员必须扩大审计程序,以证实问题或排除疑点。11财务报表审计范围受到

“提升工程”--远程培训项目评测试卷 (1)

1.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几何作图功能地主要特点是作图规范,且学生易操作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A 解析: 2.学科教学资源本地化二次开发指在卫星教学资源的使用过程中,由当地教育工作者结合本地或当前教育教学的需要,按照一定的原则对所接收的资源进行重组、开发和利用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A 解析: 3.百宝箱中要使用的图形(即放在信封下的图形)要设计为拖动副本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A 解析: 4.研究性学习本质上是一种基于问题的学习,国外一般把这种学习方式称为PBL或WEBQUEST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A 解析: 5.在幻灯片中添加图片操作,文本框的大小可以改变

B. 错误 答案:A 解析: 6.Power Point的母板有幻灯片母版、标题母版、讲义母版、备注母版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A 解析: 7.教学课堂上,以观察,提问,随机抽取学生检查等方式对进行评价属于形成性评价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A 解析: 8.网络学习空间是指经过专门设计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构建的支持学习发生的物理空间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B 解析: 9.在刚开始使用MOODLE进行教学时,不需要进行试用。 A. 正确

答案:B 解析: 10.ipad是一种大容量,功能丰富,使用简单便于携带的无线掌上电脑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A 解析: 11.设备操作复杂,对学生而言也容易造成干扰,不应该应用到课堂教学中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B 解析: 12.小组合作中,教师首先要制定一系列操作规范,有明确的合作要求,给予充分的时间,使小组间的交流能有序地进行。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A 解析: 13.防护罩也是监控系统中最常用的设备之一 A. 正确 B. 错误

国际审计准则第320号和450号的新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收稿日期]2006-12-13 [修订日期]2007-02-06 [作者简介]吕跃金(1979 ),男,浙江金华人,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系教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硕士,从事社会审计、国际审计比较研究。 第22卷 第2期2007年3月审计与经济研究AUD I T &ECONOMY RESE ARC H V o.l 22,No .2 M ar .,2007 国际审计准则第320号和450号的新发展 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吕跃金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 [摘 要]本文介绍和分析了经过重新修订和起草的ISA 320 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时的重要性 和ISA 450 对审计过程中已识别错报的评估 的征求意见稿的主要内容,通过与2004年12月发布的征求意见稿的比较,重点介绍其最新发展情况,并总结出对我国审计准则制定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重要性;错报;评价;更正;沟通[中图分类号]F239.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833(2007)02-0047-05 继2004年12月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委员会(In ternati onal A uditi ng and A ssurance Standards Board ,I AA SB)发布了经过修订的I SA 320 在识别和评估错报中的重要性 的征求意见稿后,I AA SB 又于2006年11月15日发布了经过重新修订和起草的I SA 320 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时的重要性 和I SA 450 对审计过程中已识别错报的评估 的征求意见稿。本文拟介绍经过重新修订和起草的I SA 320和ISA 450的主要内容,通过两次征求意见稿的比较来分析其重大改进,为我国审计准则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借鉴。 一、准则修订背景 自从1994年发布现行的ISA 320 审计重要性 以来,有些国家的准则制定机构已经修订了重要性准则和指南。为此,I AA SB 于2004年12月发布了经过修订的I SA 320 在识别和评估错报中的重要性 的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发布以后,I AA SB 收到了48份来自包括监管者、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 F A C)会员团体和会计师事务所在内的反馈者的评论。I AA SB 在仔细考虑了收到的这些评论并与 I AA SB 的咨询顾问小组进行深入探讨之后于2006年11月15日发布了经过重新修订和起草的I SA 320 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时的重要性 和I SA 450 对审计过程中已识别错报的评估 的征求意见稿。 二、ISA320 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时的重要性 的主要内容 [1] 重新修订和起草的I SA 320解决的是计划和执行财务报表审计时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及其应用问题,主要对审计环境下的重要性概念、计划审计工作时重要性水平的确定、随审计工作推进需作的考虑等作出规定。 (一)审计环境下的重要性概念 财务报告框架经常讨论编制和提交财务报告环境下的重要性概念。尽管财务报告框架会以不同的专业术语来讨论重要性,但是其讨论的重要性概念一般具有下列特点:如果一项错报(包括漏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包括漏报)预期会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包括漏报)是重大的;对重要性的判断取决于周围的环

国际审计准则 ISA 330

INTERNATIONAL STANDARD ON AUDITING 330 THE AUDITOR’S PROCEDURES IN RESPONSE TO ASSESSED RISKS (Effective for audits of financial statements for periods beginning on or after June 15, 2006)? CONTENTS Paragraph Introduction ....................................................................................................1-3 Overall Responses ..........................................................................................4-6 Audit Procedures Responsive to Risks of Material Misstatement at the Assertion Level .............................................................................7-65 Evaluating the Sufficiency and Appropriateness of Audit Evidence Obtained ........................................................................66-72 Documentation .. (73) Effective Date (74) International Standard on Auditing (ISA) 330, “The Auditor’s Procedures in Response to Assessed Risks” should be read in the context of the “Preface to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n Quality Control, Auditing, Review, Other Assurance and Related Services” which sets out the application and authority of ISAs. ?ISA 230, “Audit Documentation” gave rise to conforming amendments to ISA 330. These amendments are effective for audits of financial statements for periods beginning on or after June 15, 2006 and have been incorporated in the text of ISA 330. The IAASB’s clarity drafting conventions have been applied to this ISA. ISA 330 (Redrafted), “The Auditor’s Responses to Assessed Risks” can be found on page 1087. ISA 330 398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