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内溶剂油精制技术现状

国内溶剂油精制技术现状

国内溶剂油精制技术现状
国内溶剂油精制技术现状

2007年7月

第15卷第7期

工业催化INDU STR I AL CATALYS IS

J u l y 2007

V o.l 15 N o .7

综述与展望

收稿日期:2007-01-11

作者简介:张晓侠,1959年生,女,陕西省韩城市人,工程师,主要从事净化、加氢催化剂的研究。

国内溶剂油精制技术现状

张晓侠

(西北化工研究院,陕西西安710600)

摘 要:介绍了国内溶剂油精制技术的现状。催化加氢脱芳烃技术在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在适合的条件下,可以将原料中的芳烃脱除至较低水平;现有脱硫技术可以将溶剂油中的硫脱除至

0.5 g g -1

以下。目前,我国溶剂油质量与国际溶剂油质量差距较大,生产符合国际质量标准的低芳烃和低硫含量的环保型溶剂油是今后发展的方向。关键词:溶剂油;精制技术;脱芳烃;脱硫

中图分类号:TE6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143(2007)07-0021-03

Do m estic solvent naphtha purificati on technol ogies

Z HANG X iaox ia

(Northw est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 m i c al I ndustry ,X i an 710600,Shaanx,i Ch i n a)

Abst ract :The solvent napht h a purification techno log ies i n Ch i n a w ere revie w ed .Cata l y tic hydrogenation for re m ov i n g aro m atics has been w ide l y used and can re m ove aro m atics to lo w leve.l Ex isti n g desu lfuriza -ti o n techno l o g ies can re move su lfur i n solvent naphtha to belo w 0.5 g g -1

.Production of env ironm en -tally -ben ign so l v ent naphtha up to the i n ternationa l quality specificati o n ,w ith l o w aro m atics and l o w su-l fur ,w ill be the trends in t h is aspec.t K ey w ords :solvent napht h a ;purificati o n tec hno l o gy ;aro m atics re m ova;l desulf u rization CLC nu m ber :TE626.5 D ocu m ent code :A A rtic le I D :1008-1143(2007)07-0021-03 溶剂油是五大类石油产品之一,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其中用量较大的是涂料溶剂油(俗称油漆溶剂油)。溶剂油大部分是各种烃类的混合物。我国生产溶剂油的原料主要有催化重整抽余油、油田稳定轻烃和直馏汽油三种。

近年来,石油烃类溶剂油的发展十分迅速,其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产品品种不断增加,尤其在食用油、印刷油墨、皮革、农药、杀虫剂、橡胶、化妆品、香料、化工聚合、医药以及在I C 电子部件的清洗等方面都有广泛的用途。由于应用领域的不同,溶剂油的产品规格各有不同,对造成环境严重污染的硫化物和芳烃的含量都有一定的限制。生产更低芳烃及硫含量的环境友好的溶剂油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国内以6#、120#和200#

溶剂油为主流品种。由于原料来源不同,溶剂油产品的质量特别是其中的

硫含量和芳烃含量差别较大。因此,研制开发溶剂油精制新技术,是各溶剂油生产厂家的首要任务。溶剂油的精制包括脱芳烃、脱硫和脱色三个过

程,脱芳烃和脱硫是溶剂油精制的关键和研究重点。

1 溶剂油脱芳烃技术

溶剂油脱芳烃技术主要有加氢法、吸附分离法、磺化法和萃取精馏法四种。

1.1 加氢法

溶剂油加氢脱芳烃技术以其脱芳烃效果好在工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以催化重整抽余油为原料生产溶剂油,因氢源方便,多采用加氢法精制。一些有氢源的炼油厂以直馏汽油为原料,采用加氢法精制生产溶剂油。

目前,国内外所使用的芳烃加氢催化剂主要是

22 工业催化 2007年第7期

以第 族金属Pd、Pt和N i为活性组分,金属Pt活性最大,N i次之,Pd较小。王光维等[1]采用10mL加氢固定床微反-色谱联合装置,对江汉油田馏程(45~173) 、w(苯)=4.21%、w(甲苯)=1.30%和 (H2)>99%的直馏混合溶剂油在反应温度(120~180) 、反应压力(0.5~2.0)M Pa、氢油体积比60~90和空速(1.0~3.0)h-1的操作条件下,考察了自制N i-Zn/A l2O3催化剂对直馏混合溶剂油脱芳烃的效果,并与Pd/A l2O3和N i/A l2O3催化剂进行对比。结果表明,N i-Zn/A l2O3催化剂具有良好的混合溶剂油催化加氢脱芳烃性能,可作为溶剂油催化加氢脱芳烃催化剂,性能优于Pd催化剂。N i-Zn/A l2O3催化剂具有与N i/A l2O3催化剂相同的催化加氢脱芳烃效果,且Zn的存在使N i-Zn/ A l2O3催化剂具有抵御N i因原料中的S而中毒的作用。但适合在较低空速下操作。

由中国石化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工程研究院[2]开发的加氢法生产低芳烃溶剂油工艺技术,具有原料油馏程范围较宽和芳烃质量分数较高(20%左右)等特点,以(130~300) 馏分油为原料,采用该加氢技术和以A l2O3为载体、W-N i为主要活性组分的催化剂,在适宜的反应温度和空速下,采用不同等级的氢分压可制取芳烃质量分数小于1.0%、0.30%或0.02%、硫、氮质量分数均小于1 g g-1、无色透明和环保型的高级溶剂油,这种低芳烃含量的高级溶剂油可作为精细化工和金属加工等领域的优质溶剂。

镇海炼化公司[3]采用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研发的非贵金属RSS-1A催化剂,将溴价[m(B r2) m(抽余油)] 0.165的连续重整抽余油加氢精制为溴价小于3 10-3的溶剂油,适宜工艺条件为:加氢温度240 ,高压分离器压力1.5MPa,空速(3~4)h-1。工业标定结果表明,降低原料油干点和操作空速对降低溶剂油产品中烯烃含量有利。

何美琴等[4]在低压条件下进行了芳烃抽余油加氢脱不饱和烃制优质溶剂油的试验。改性催化剂Pt/A l2O3在反应中表现出了优良的低压加氢反应活性和反应稳定性。在温度(160~200) 、压力(0.05~0.25)M Pa、空速(1.5~3.5)h-1和氢油体积比200~300等条件下的试验表明,空速对加氢反应的影响较大,宜取3.0h-1左右,加氢处理后,芳烃抽余油中的烯烃转化率和芳烃转化率分别可达99%和95%以上,经简单蒸馏切割后,分别得到优质的6#溶剂油和120#溶剂油。

大庆石油学院开发的脱芳烃技术[5]可使6#溶剂油中的芳烃含量降到500 g g-1,为江汉油田开发的以生产溶剂油为目的的直馏汽油加氢技术可使直馏汽油中的苯含量降到200 g g-1,甲苯含量降到500 g g-1以下。

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6]研制了一种以Pt为主活性组分的负载型芳烃抽余油加氢精制催化剂。与传统的N i-M o-A l型催化剂相比,使用温度低[(160~185) ],空速高[(4~6)h-1],寿命长。该催化剂活性很高,在温度185 、压力1.2M Pa和空速5.5h-1条件下,抽余油加氢生成油溴价为0.01g-Br (100g-油)-1,且稳定性好,在空速高达130h-1条件下连续运转31天,催化剂活性未见下降。与一般重整催化剂不同,该催化剂抗水和抗硫能力均良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抽余油加氢催化剂,已成功应用于工业装置。

加氢法难以使溶剂油中的芳烃含量特别是重芳烃降到十万分之几以下,只适用于有充足氢源的场合。

1.2 磺化法

溶剂油主要由饱和烃和芳香烃组成,其中的芳烃可与硫酸、发烟硫酸和三氧化硫发生化学反应,含叔碳原子的异构烷烃和环烷烃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生成磺酸。低沸点磺酸溶于酸相,不溶于油相;高沸磺酸可因芳烃结构的不同在油中有一定的溶解性。溶剂油中的芳烃与磺化剂反应生成低沸点磺酸,分离酸相与油相把磺酸切除,从而达到脱芳的目的。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不宜过高或过低,一般控制在(30~50) 。反应后溶剂中由于溶有少量的SO3而呈酸性,需用碱中和,然后水洗至中性。

李涛江等[7]考察了溶剂油磺化过程中芳烃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溶剂油中的芳烃在(30~50) 时与磺化剂反应,并随磺化剂加入量的增加,溶剂油中的芳烃含量逐渐降低,当SO3加入量达到14.6%时,脱芳烃率为98.4%。不但脱除了其中的芳烃,而且通过磺化反应还可以脱除溶剂油中的异味。

茂名石油化工公司发明的石油溶剂磺化-氧化精制专利技术[8],可使溶剂油中的芳烃含量降到(200~1000) g g-1。磺化法的致命缺点是酸渣难于有效利用,处理困难,而且溶剂油特别是高芳烃含量溶剂油损失较大。

2007年第7期 张晓侠:国内溶剂油精制技术现状 23

1.3 萃取精馏法

刘成军等[9]运用ASPEN PLUS流程模拟系统,对6#抽提溶剂油脱芳烃系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以NM P为萃取剂的萃取精馏法,在剂油体积比为0.5~1.0时,可将原料中的芳烃脱至0.50%以下,其质量指标超过国家标准的要求。萃取精馏法目前只限于6#溶剂油脱芳烃。

1.4 吸附法

吸附分离法是用极性吸附剂分离芳烃和烷烃,所用吸附剂有硅胶、沸石和氧化铝等。巴西石油公司开发的烃吸附脱芳烃专利技术[10]以沸石为吸附剂,采用多级固定吸附床串联变温吸附工艺,可将馏程为(40~300) 和芳烃含量0.1%~15%的烃类经吸附分离后,芳烃含量降到100 g g-1以下,该技术所用吸附剂的平衡芳烃吸附量高达25%。

王云方等[11]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以13X型分子筛为吸附剂、溶剂油装置副产C5馏分为脱附剂,脱附产物通过精馏回收C5馏分并循环使用的溶剂油吸附脱芳烃精制技术。利用此技术可使6#溶剂油中的芳烃含量降到100 g g-1以下;120#溶剂油的芳烃含量降到500 g g-1以下。用线性平衡体系的透过曲线模型对试验过程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与试验数据一致性较好,并由此计算出不同工艺条件下的吸附动态参数,研究了温度和空速等工艺条件对吸附和脱附效果的影响,分子筛多次再生后的吸附性能仍处于较高的稳定值,并获得了装置放大所必需的吸附动态参数。但该方法未能解决馏程为(120~140) 馏分油和(140~200) 的200#溶剂油的脱芳烃问题。

2 溶剂油脱硫技术

溶剂油脱硫精制一般可用加氢精制和吸附精制两种方法。这两种方法均能将溶剂油中的硫含量降至0.5 g g-1以下。加氢脱硫法只适用有充足氢源的场合,而吸附法适用于各种场合。

由南化集团研究院开发的脱除溶剂油中芳烃等杂质的精制工艺[12]可以根据产品质量及规格要求选择不同的工艺流程组合,采用钴钼催化剂及镍铝催化剂,在(120~280) 和(0.2~0.3)MPa(表压)下进行加氢精制,一次性脱除溶剂油中的芳烃、不饱和烃、有机硫、氯和氮等杂质,再经过连续精馏切割工序,生产出符合卫生标准的各种标号的高级溶剂油。产品中w(芳烃) 1 10-6,每100g样品油含溴 1m g,w(总硫) 1 10-6,w(总氯) 1 10-6。

3 结 语

(1)国内溶剂油市场中以重整抽余油生产的溶剂油产品质量较好,以油田稳定轻烃和直馏汽油生产的溶剂油由于芳烃含量较高,需经脱芳烃精制后方能得到合格产品。

(2)应尽快开发溶剂油精制新技术,特别是吸附法溶剂油脱芳烃和脱硫技术,为不具备加氢条件的中、小企业提供经济可行的技术。

参考文献:

[1]王光维,匡洞庭,葛祥才,等.N i-Zn/A l

2

O

3

催化加氢直馏混合溶剂油脱芳烃[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1,25

(4):35-37.

[2]黄新龙,郑应绪,刘金龙,等.加氢法生产低芳烃含量溶剂

油的工艺技术[J].炼油技术与工程,2004,34(4):49-51. [3]叶华盛.非贵金属催化剂在重整抽余油加氢精制中的应

用[J].石化技术与应用,2005,23(1):26-28.

[4]何美琴,苏勇,邓诗峰,等.芳烃抽余油催化加氢制优质溶

剂油[J].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1998,11(2):36-39.

[5]王光维,李凤荣,唐继信,等.高芳烃含量6#抽提溶剂油

催化加氢脱芳烃[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1997,21(3):

32-34.

[6]葛世培,肖栋然,康秉鑫,等.贵金属催化剂用于抽余油

加氢精制[J].燃料化学学报,1991,19(1):14-20. [7]李涛江,战玉富,马桂梅,等.磺化法生产优质溶剂油的

实验研究[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20 (增刊):66-68.

[8]王家华,麦启文,覃小夫,等.一种精细化学品石油溶剂

精制工艺方法:中国,1112154A[P].1995-11-22. [9]刘成军,何永明,董福春.源于稳定轻烃的6#抽提溶剂油

脱芳烃系统的设计[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1999,28

(2):86-88.

[10]P T 德苏萨,W K 胡茨瓦拉,J A V 威伊拉,等.

烃吸附脱芳方法:中国,1243114A[P].2002-02-02. [11]王云方,徐经茂,朱洪亮,等.120号溶剂油吸附法脱芳

烃精制技术的研究[J].石油炼制与化工,1996,27

(6):32-36.

[12]谭念华,俞钟敏,郝爱香,等.一种脱除溶剂油中芳烃等

杂质的精制工艺[J].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2004,25

(4):27-30.

万能胶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万能胶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一:化学品名称溶剂型万能胶 二:化学组成信息 化学辨识:混合物 主要成分:氯丁橡胶、酚醛树脂、醋酸乙酯、溶剂油 执行标准:国家标准 GB18583-2008 三:危害信息 侵入途径:可通过食入、吸入及皮肤接触吸收侵入体内。 健康危害:本产品蒸汽有麻醉性,工作场所溶剂超标将有害人体健康。环境危害:流入水域会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密封低温储存,忌长期暴露,严禁接近货源、热源,防治静电发生。 四:急救措施 大量吸入:立即将患者移离污染区,并深呼吸新鲜空气,如患者仍感觉不适,应将患者送医院就医。 皮肤接触:立即用大量肥皂水冲洗皮肤、脱去并隔离被污染的衣物和鞋、如有红肿等症状持续,立即就医。 眼睛接触:以大量清水清洗被接触的眼睛不少于10分钟,如再感不适及时送医治疗。 不慎吞入:若患者尚清醒,使其喝1-2杯水以稀释药物并立即联系医院或毒物控制中心。若患者已不清醒,不要从口给任何东西以确保呼吸吸道畅通,将身体平躺下,勿催吐,立即送往医院。

对急救人员之防护:戴口罩、手套、面具、防护衣。 对医师之提示:溶剂型胶粘剂。 五: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可被静电或明火点燃。加热到分解温度时释放出毒性烟雾。灭火器材:干粉、干砂、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发生火灾时,请迅速切断着火点附近的燃烧途径,并穿适当的防护服,戴设备齐全的呼吸器,使用灭火剂由上风往下风的方向进行灭火、灭火后再用水降温。 灭火注意事项:切记先切断电源,疏散人员。消防人员需戴防护口罩。六:泄露应急处理 应急行动:用干砂或毛毡封住泄漏口,再用干砂混合泄漏物,用塑料圆锹装入存器,并掩埋于空旷地方。 人员防护:穿长靴和防护服,戴口罩、橡胶手套及防护眼镜。 环保措施:避免流入下水道以免阻塞。 七:操作处理与储存 使用方法: 1、对被粘合两面进行表面处理,除去污迹、油渍、水分,必要时打磨; 2、将胶水均匀刮涂在待粘接物的两个表面,稍等片刻,即可实施粘接。 注意事项: 1、开启门窗,保证施工场所通风良好;

电子元器件行业现状

1、电子元器件行业现状 我国电子元件的产量已占全球的近39%以上。产量居世界第一的产品有:电容器、电阻器、电声器件、磁性材料、压电石英晶体、微特电机、电子变压器、印制电路板。 伴随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的扩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湾地区、部分中西部地区四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初步形成。这些地区的电子信息企业集中,产业链较完整,具有相当的规模和配套能力。 我国电子材料和元器件产业存在一些主要问题:中低档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主要依赖进口;缺乏核心技术,产品利润较低;企业规模较小,技术开发投入不足。 2、电子元器件行业发展趋势 技术发展趋势 新型元器件将继续向微型化、片式化、高性能化、集成化、智能化、环保节能方向发展。 市场需求分析 随着下一代互联网、新一代移动通信和数字电视的逐步商用,电子整机产业的升级换代将为电子材料和元器件产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市场机遇。 我国“十一五”发展重点 我国《电子基础材料和关键元器件“十一五”专项规划》重点强调新型元器件、新型显示器件和电子材料作为主要分产业的发展目标。 注:上表所列信息与数据引自商务部网站、国研网、统计局网站 3、阿里巴巴关于“电子元器件”买家分布情况 在alibaba买家分布中,广东、浙江、江苏买家数占78%,其市场开发潜力巨大。 4、阿里巴巴电子元器件企业概况

目前通过阿里巴巴搜索“电子元器件”有43533310条产品供应信息,这些企业中有很多实现了从做网站、做推广、找买家,谈生意、成交等一站式的业务模式。当前有效求购“电子元器件”的信息已达到50536条(数据截止2008-10-23)。 阿里巴巴部分电子元器件行业企业 公司名称合作年限公司名称合作年限深圳市百拓科技有限公司 3 靖江市柯林电子器材厂 6 深圳赛格电子市场广发电子经营部 4 乐清市东博机电有限公司 6 镇江汉邦科技有限公司7 温州祥威阀门有限公司 6 无锡市国力机电工程安装有限公司 5 上海纳新工业设备有限公司 6 深圳市恒嘉乐科技有限公司 6 天津市天寅机电有限公司科技 开发分公司 6 厦门振泰成科技有限公司 6 常州市武进坂上继电器配件厂 6 5、同行成功经验分享 公司名:佛山市禅城区帝华电子五金制品厂——一个“很有想法”的诚信通老板主营产品:16型电位器;开关电位器;调光电位器;调速电位器;直滑式电位器等加入诚信通年限:第4年 佛山市禅城区帝华电子五金制品厂的董仁先生是一个“很有想法”的老板,虽然公司成立的时间不长,但是有很多经营理念。董先生是很健谈的人,据他介绍,帝华电子是以生产进口碳膜电位器和五金批咀的专业厂家,加入阿里巴巴诚信通已有两年时间。对于加入诚信通的目的,董先生的解释比较独特:“我们的产品属于电子设备及家用电器的元器件,和终端消费者没有直接的联系,就是把我们的产品扔两箱在大街上,扫大街的都没人要。而且我们的销售方式和普通厂家也不太一样,我们在国际国内都有销售办事处,同时还采用配套享受的形式。因此,我们加入诚信通并不是希望直接获得订单,而是想通过阿里巴巴的巨大知名度来提升我们公司的知名度,要让相关客户都知道中国有我们这样一个生产进口碳膜电位器和五金批咀的专业厂家。” 对于经营管理上的困难,董先生直言不讳:“当然,我们现在也遇到不少的困难,最困扰我的两个主要问题一是运输物流,二是生产。到现在我还没找到值得信赖和长期合作的物流公司,公司产品的运输经常得不到保证。现在阿里巴巴的网络交易渠道和交易方式已经很完善,我们也迫切希望阿里巴巴能提供物流服务。另一方面,最关键是生产上的问题,我们的生产往往赶不上订单的速度,这两个问题我正在努力解决中。” 对于公司今后的长远发展,“我们现在还属于生产元器件的厂家,随着公司的壮大,今后我们还将向半成品和终端消费品发展,我希望我们能形成终端消费品和相关的配套产业一条龙生产。”董先生显得踌躇满志。

溶剂油生产与市场现状

溶剂油生产与市场现状 王彦伟 刘晓欣 (中国石化石家庄炼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050032) 摘要摘要::分析了当前国内外溶剂油的生产和市场现状,指出生产低毒性环保型专用溶剂油是今后溶剂油企业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溶剂油 生产 市场现状 发展方向 1 概述 溶剂油产品是五大类石油产品之一,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其应用领域也不断扩 大,其中用量最大的首推涂料溶剂油(俗称油漆溶剂油),在食用油、印刷油墨、皮革、农药、杀虫剂、橡胶、化妆品、香料、化工聚合,医药以及在IC 电子部件的清洗等诸方面也都有广泛的用途。据统计,市场上销售的溶剂油有200多种。近年来,各生产厂家又开发出不同牌号附加值较高的新产品,满足人们更多的需求。对溶剂油生产厂家来说,扩大生产品种,增产高附加值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已成为共同面临的问题。 普通溶剂油产品主要有6#、120#、200#溶剂油等。国标GB1922-88列有常见牌号70 # 香花溶剂油、90# 石油醚、190#洗涤剂油、260#特种煤油型溶剂、农用灭蝗溶剂油等的产品标准,而6#抽提溶剂油执行国标GB16629-1996标准,橡胶工业用溶剂油、油漆工业用溶剂油、航空洗涤汽油采用石化行业标准SH0004-90、SH0005-90、SH0114-92。除此之外,国 内的生产厂还生产出其他如30#、40#、60#、140#、170#、165#、180# 油墨型溶剂油、310# 油墨型溶剂油、特种煤油型溶剂油、粘结剂型溶剂油、油漆用溶剂油、彩色油墨溶剂油、150#脱芳脱臭溶剂油、化工专用溶剂油、异构烷烃溶剂油、戊烷油、低硫低毒性特种溶剂油等牌号溶剂油,其规格采用企业自定标准,大部分企业标准来源于用户要求。 溶剂油大部分都是各种烃类的混合物,就溶剂油整体而言馏分范围相当宽,分别包含于汽油、煤油或柴油馏分中,因此,常有汽油型溶剂油或煤油型溶剂油之称。但就具体的溶剂油来说,有时馏分又很窄,这是与汽、煤、柴油的重要区别之一。我国生产溶剂油的原料主要有三种:催化重整抽余油、油田稳定轻烃和直馏汽油。 国外溶剂油的牌号和标准各不相同,比如日本把溶剂油统称为工业汽油,共分5个牌号:1号,洗涤用;2号(橡胶溶剂油)橡胶涂料用;3号(大豆溶剂油)抽提用;4号(油漆溶剂油)涂料用;5号(洗涤溶剂油)干洗和涂料用。但日本市场上供应的溶剂油品种要比以上5种多得多,如日本三菱石油公司仅印刷油墨溶剂油就有4个牌号,不过日本溶剂油规格标准比较简单。美国市场上销售溶剂油品种较多,以满足各种用途的需要。其中Exxon/Mobil (埃克森美孚)公司溶剂油产品有芳香烃类、脱芳香烃脂肪族类、异构烷烃类、环烷烃类、正构烷烃类、其他碳氢溶剂类及含氧溶剂等共40余个品种牌号,埃克森美孚公司的主要溶剂油牌号用途见表1。

SSPC表面处理标准对照表

附录A SSPC表面处理标准 ? SP-1 溶剂清洗 ? SP-2 手工工具处理 ? SP-3 机动工具处理 ? SP-4 燃烧处理 ? SP-5 彻底喷砂(白金属) ? SP-6 中度喷砂(商用) ? SP-7 轻度喷砂(普通) ? SP-8 浸酸(化学处理) ? SP-9 风化后再以钢丝刷打磨 ? SP-10 彻底喷砂(接白) ? SP-11 机动工具处理至金属表层完全光泽暴露? SP-12 高压水喷射 ? SP-13 混凝土表面处理 ? SP-14 工业喷砂 附录B 表面处理等级 起始锈蚀程度:(图示从左至右分别为B、C、D)? 等级A 氧化层紧密附着于表面 ? 等级B 氧化层开始锈蚀 ? 等级C 氧化层已经锈蚀 ? 等级D 氧化层严重锈蚀,出现麻点

轻度喷砂: 商用喷砂: 近白喷砂: 白金属喷砂: 附录C 国际通用表面处理标准对比

钢结构油漆委员会Steel Structure Painting Council (SSPC) 国家防腐工程师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orrosion Engineers (NACE) 英国标准ISO 8501-1 / BSI BS 7079 瑞典标准Swedish Standard 国标GB-3092 / GB-8923-88

关于表面处理等级 1994年10月,NACE和SSPC发布了用于磨料清理的联合表面处理标准(这些标准大约相当于由最初的瑞典标准发展而来的ISO标准ISO8501-1SO-公布于1988年: NACE NO.I/SSPC-SP5“金属出白级喷砂” 相当于—Sa3“喷砂至可见清洁金属” NACE NO.2/SSPC-SP10“金属近于出白级喷砂” 相当于—Sa21/2“非常彻底的喷砂清理” NACE NO.3/SSPC-SP6“工业级喷砂” 相当于—Sa2“彻底的喷砂清理” NACE NO.4/SSPC-SP7“刷除锈级喷砂” 相当于—Sa1“轻喷砂清理” SSPC-SP1“溶剂清理” SSPC-SP2“手动工具清理” SSPC-SP11 “动力工具清理至裸钢” SSPC-SP8“酸洗” SSPC-SP3“动力工具清理” SSPC-SP11R “动力工具清理维修保养” 一、金属 (1) 新表面 A.钢铁 1.喷砂处理 实践证明,无论是在施工现场还是在装配车间,喷砂处理都是除去锻痕的最有效方法。这是成功使用各种高性能油漆系统的必要处理手段。喷砂处理的清洁程度必须规定一个通用标准,最好有标准图片参考,并且在操作过程中规定并控制表面粗糙度。表面粗糙度取决于几方面的因素,但主要受到所使用的磨料种类及其粒径和施力方法(如高压气流和离心力)的影响。对于高压气流,喷嘴的高压程及其对工件的角度是表面粗糙度的决定因素;而对于离心力或机械喷射方法来说,喷射操作中的速率是非常重要的。喷砂处理完成后必须立即上底漆。所有油脂及污染物必须在上漆前清除。 2.湿喷砂或砂洗 这种方法是使用砂浆及高压水来除去旧漆、锻痕及蚀物。使用这种方法,极大程度上克服了普通喷砂处理中粉尘对健康的危害。同样,表面粗糙度及清洁效率取决于水压及砂浆中磨料的浓度。 这种处理方法的一个主要缺点是清洁好的钢铁表面将立即开始生锈,因此与普通喷砂处理比较,表现出一种较次的表面。要在水中加入阻锈剂但必须十分小心,因为有些阻锈剂会影响随后漆膜的性能。 3.车间预上底钢结构 在车间经过自动喷砂处理并在装配前预上底漆的钢结构,在施以最后的保护性油漆系统前,通常需要进行特殊处理。所有损伤区域,会继续生锈,这些区域必须被重新喷砂处理,或用手工方法彻底清洁至可接受的标准。在施以高性能油漆体系前,通常需要重新喷砂处理,这需要在所有可能的场合做具体的规定。这种处理方法也通常用于焊接及焊接前无法上底漆的钢结构连接部分。 4.酸洗清洁酸洗清洁 是一种古老的车间处理方法,用于除去钢铁的锻痕。目前仍有几个步骤在被使用,通常为一个双重体系包括酸腐蚀及酸钝化。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近日,工信部公布2月份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情况,2月份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和进口额分别达到459和352亿美元,同比增长18.1%和31.7%。其中,通信设备与计算机产品出口分别为108和164亿美元,同比增长35.1%和27.9%,而基础产品出口仍在下降。 数据显示,2012年1-2月,在电子信息产品8大类别中,通信设备类产品与计算机类产品出口保持增长,出口额分别达到219和317亿美元,同比增长27.4%和9.4%,高出行业平均水平23.0和5.0个百分点,拉动了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增长。 2月份,通信设备与计算机产品出口分别为108和164亿美元,同比增长35.1%和27.9%,高于全行业平均增速17.0和9.8个百分点。其中,笔记本电脑和手机出口额位列前五位,出口额分别是145和131亿美元,同比增长21.0%和61.6%。 另外,电子元件、电子器件和电子材料等基础产品在2012年1-2月份出口仍在下降,出口额分别为113、93和8亿美元,同比下降3.8%、16.1%和29.8%。2月当月,上述三类产品出口分别增长11.5%、-2.1%和-18.9%,低于同期全行业平均增速6.6、20.2和37.0个百分点。 工信部2011年6月发布最新数据显示,二季度以来,全国电子信息产业生产和出口增速均出现连续回落。但值得注意的是,通信设备出口成为拉动全行业出口增长的主要力量,前5月通信设备出口464亿美元,同比增长35.3%。 在生产增速回落的同时,二季度以来,该行业出口增速也持续下滑。5月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增长8.2%,比3、4月份分别回落9.5和8.9个百分点。 2011年5月份,各行业出口增速与上月相比均有所回落。电子材料、通信设备和家电出口分别增长5.4%、14.9%和2.3%,增速比4月份回落30.8、15.8和10.8个百分点。计算机、电子元件、电子器件出口增长2.5%、10.0%和20.2%,与4月相比,增速回落6.6、4.1和8. 8个百分点。 不过,通信设备和电子器件出口增速保持高速增长。2011年1-5月,通信设备和电子器件出口464和311亿美元,占全行业出口的18.7%和12.5%,分别增长35.3%和28.7%,比行业平均水平高18.3和11.7个百分点,是拉动全行业出口增长的主要力量。 东部地区保持平稳增长,中、西部地区增势突出 2011年1-9月,东部地区实现销售产值47598亿元,增长18.7%;出口交货值28107亿元,增长11.5%,二者增速低于全国平均增速4和3.6个百分点。 中部地区出口增长较快。1-9月,销售产值和出口交货值分别增长57.2%和91.8%,分别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4.5和76.7个百分点。特别是出口增速连续三个月超过90%,其中,9

2015年精细化工轻质溶剂油石油醚精馏加工行业分析报告

2015年精细化工轻质溶剂油石油醚精馏加工行业分析报告 2015年1月

目录 一、行业管理 (4) 1、行业主管部门及行业监管体制 (4)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 (4) 3、行业主要政策 (5) 二、行业周期性、季节性特征 (6) 三、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6) 1、有利因素 (6) (1)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持 (6) (2)市场需求稳定增长 (7) (3)经济调整带动行业变革 (7) 2、影响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7) (1)企业规模相对偏小,研发能力弱 (7) (2)核心领域竞争力不足 (8) (3)全球化竞争带来不利影响 (8) (4)环保风险 (8) 四、进入本行业的壁垒 (9) 1、技术人才壁垒 (9) 2、市场壁垒 (9) 3、资金壁垒 (9) 五、行业生命周期和市场规模 (10) 1、行业生命周期 (10)

2、行业市场规模 (10) 六、行业上下游情况 (11) 七、行业风险特征 (12) 1、行业较为垄断带来的原材料集中风险 (12) 2、安全生产的风险 (13) 八、行业竞争状况 (13) 1、行业竞争程度 (13) 2、行业主要企业 (13) (1)辽阳裕丰 (14) (2)广州赫尔普 (15) (3)扬子石化 (15)

一、行业管理 1、行业主管部门及行业监管体制 2000 年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所属的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的撤销,标志着国家已改变对包括精细化工行业在内的整个化学工业进行直接行政性管理的模式。 在国家机构改革之前,行业宏观管理职能由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承担,主要负责制订产业政策,指导技术改造。国家机构改革完成后,以上职能已由国家发改委承担。行业引导和服务职能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承担,主要负责产业与市场研究、对会员企业的公共服务、行业自律管理以及代表会员企业向政府提出产业发展建议和意见等。本行业内政府职能部门按照产业政策进行宏观调控,各企业面向市场自主经营。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 行业的主要法律法规为: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制订的《“十二五”化学工业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2 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目前我国对正己烷的生产、销售实行严格的许可证制度。生产企业需具备《安全生产许可证》,销售企业需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危险化学品

我国信息产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信息产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一、信息产业的概述 (一)信息产业的含义。信息产业主要是由信息工业(包括计算机设备制造业、通信与网络设备制造业以及其他信息设备制造业)、信息服务业、信息开发业(软件产业、数据库开发产业、电子出版业、其他信息内容业)三大产业组成,它是一个国家构筑信息基础设施并使其正常发挥效益所必须的产业。 (二)信息产业的特点。传统产业如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在其运行过程中,处处离不开信息的处理、传输、获取和使用。产业信息化的结果催化了信息产业的出现。信息产业与传统产业相比具有明显的特点:它是具有战略性的新兴主导产业;它是辐射面广的高渗透型产业:它是知识技术、智力密集型产业;它是高资金、高智力投入的产业;它是省资源、省能源、无公害产业;它是高效益、高产出、高增值的产业。因此,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显得愈加重要。 二、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以及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深入,我国信息产业的市场空间得到了进一步开拓。近五年,由于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稳健、务实的措施以及优惠的扶持政策,我国信息产业在全球剧烈动荡、发展低迷的情况卜,一直保持着二倍的速度健康发展。 以下是我国信息产业近年来的发展情况。 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其他按行业分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主要指标

年份企 业单 位数 工 业总 产值 资产 总计 固定 资产 原价 固定资 产净值 年平均 余额 负债合 计 流动负 债合计 所有 者权 益 利润总 额 本年 应交 增值 税 全部从业人 员年平均人 数(万人 2008年14347 12296 2007年14091 25190 2006年9709 2005年8868 10273 从该数据我们可以发现我国的通讯设备、计算机行业正在一年年迅猛发展。 企业的数量从2005年的8868个发展到2008年的14347个。从业人员也越来越多。 2. 1通信业 我国通信业近年来改革力度最大,发展速度也最快,发展模式己由羊断经营转向竟争开放,技术水平跨入世界先进行列,通信综合能力基木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的需求。据中国信息年鉴和中新网披露:2001年我国的通信网络己形成“八纵八横”的格局,光缆线路总长度为197万公里,覆盖了全国31个省市.659个城市,2 070个县(区),还开通了中日、中美、亚欧等多条陆地和海底光缆。经过2002 .2003年的发展,中国电信网络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国光缆总长度达到271万公里,其中长途光缆达54. 7万公里;基础数据网络端曰规模达到140万个,互联网拨号服务器端曰346万个; 中国己拥有全球最大的高速传输网,端到端的宽带应用环境正在形成,促进了电信网络向基于11'的宽带综合业务网转变。我国电话用户总数己跃居世界第一,普及程度大幅提高,有力地带动了全社会通信消费的增长。2003年我国电话用户新增1. 12亿户,总数达到5. 32亿户,电话普及率达到420lc o其中固定电话总数为2. 63亿户,移动电话用户总数己达2. 69亿户。全国电话普及率达到20. 8部/百人,全国通电话的行政村达到89. 20lc ,互

溶剂油MSDS

200#溶剂油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2,3-丁二酮 化学品英文名称:2,3-butanedione 中文名称2:二乙酰 英文名称2:diacetyl 技术说明书编码:1060 CAS No.:431-03-8 分子式:C4H6O2 分子量:86.09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 2,3-丁二酮431-03-8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3.2类中闪点易燃液体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具有刺激性。接触后可引起恶心、头痛和呕吐。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有毒,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

电子通讯业行业概况

电子及通讯产品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行业之一,是关系国家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基础性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是面向21世纪的高新技术群的主导技术和基础技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迅速发展,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产业规模、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得到大幅提升。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约6.3万亿元,工业增加值约1.5万亿元,占GDP比重约5%,对当年GDP增长的贡献超过0.8个百分点,出口额达5218亿美元,占全国外贸出口总额的36.5%。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基地。此外,在通信、高性能计算机、数字电视等领域也取得一系列重大技术突破。但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下半年以来,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增速不断下滑,销售收入增速大幅下降,重点领域和骨干企业经营出现困难,利用外资额明显减少,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加强技术创新,促进电子信息产业持续稳定发展。 2009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收入51305亿元,在全国工业中的比重达到10%左右;电子信息产品出口4572亿美元,占全国出口的38%;从业人员755万,约占全部工业从业人员的9%;彩电、手机、计算机、程控交换机及多种元器件等主要电子信息产品的产量位居全球第一。技术创新水平显着提升。2010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状况如下。 产业规模稳步增长。2010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规模7.8万亿元,同比增长29.5%,其中软件产业收入1.3万亿元,增长31.3%。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增长16.9%,比上年加快11.6个百分点,高出工业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实现销售产值63395亿元,同比增长25.5%。2001-2010年我国电子产业规模及其增长如图2-1所示。 图2-1 2001-2010年我国电子产品规模及其增长 经济效益持续提高。2010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3645亿元,同比增长24.1%;实现利润2825亿元,同比增长57.7%。全行业销售利润率从

溶剂油消费结构与市场前景分析

溶剂油消费结构与市场前景分析 摘要:回顾国内溶剂油市场价格走势和供需情况,展望溶剂油市场走势,并针对公司的具体情况提出生产和销售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溶剂油,价格趋势,市场回顾,展望 1 国内溶剂油市场特点 6#、120#价格紧随汽油价格变化,200#溶剂油价格紧随航煤价格变化 国内溶剂油市场与往年最大的不同点是:原料成本不再是左右溶剂油市场的主要因素,汽油价格和航煤价格是溶剂油价格的主要支撑点。6#、120#溶剂油属于汽油组分,炼厂会根据效益情况,调整生产方案。200#组分既与柴油组分接近,还与航煤组分相同,航煤作为不缴纳消费税的效益产品,成为各炼厂积极生产的主要增效产品,各主营炼厂在增产航煤同时,均在减产200#。 2 溶剂油供需情况分析 2.1 溶剂油表观消费情况分析 2017年溶剂油产量较上年同期减少1.8%;进口量较上年同期减少5.4%;出口量较上年减少7.4%;表观消费量较上年减少1.8%,2017年溶剂油表观消费情况见表1。 表1 2016年、2017年溶剂油表观消费对比表(单位:万吨) 产量进口量出口量表观消费量2017年271.2 2.44 0.5 273.14 2016年276.2 2.58 0.54 278.24 同比涨跌幅(%)-1.8 -5.4 -7.4 -1.8 2017年1-12月份国内溶剂油产量为2711900吨,表观消费量为2731214.65吨。1-3月份,虽然溶剂油价格是当年的高点,但是因为价格偏高加之淡季因素,其表观消费量情况并没有与价格同步大涨。直到8月份,因为传统旺季来临,及外围市场好转,内需也有所扩大,其表观消费量才增幅较大,达到了339741.20吨,为全年的最高点。9-11月因旺季因素,需求也较上年有所增长,但12月份因为汽油整体供过于求,柴油也没有出现往年的紧张局面,溶剂油调油用量大减,溶剂油表观消费较2016年减幅较大。 2.2 近两年中石化主要炼厂溶剂油产量对比情况 2017年中石化溶剂油总产量为452600吨,较上年增长10.1%,见表2。其中有六家炼厂溶剂油产量下降,七家炼厂溶剂油产量增加,还有两家与上年持平。整体来说2017年6#、120#溶剂油效益强于乙烯裂解料,因此厂家出于效益比较,6#、120#溶剂油产量较上年略有增加。但200#溶剂油效益全年大部分时段差于航煤,厂家增产航煤,减产200#溶剂油的炼厂居多,200#溶剂油产量较上年小幅减少。中石化主要炼厂生产的溶剂油属国标产品,主要用途在化工行业,基本不会用于调油行业,因此从其产量增长情况分析,2017年溶剂油在化工行业用途略有增加。

表面处理技术标准

表面处理技术标准 厦门盈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目录 1 范围.............................................................................. (3)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3 定义.............................................................................. . (4) 4 材料.............................................................................. . (4) 5 表面处理盐雾试验的要求 (4) 6 铜合金电镀表面处理标准....................................................... 5-6 7 锌合金/铝合金电镀表面处理标准...........................................6-7 8 塑料电镀表面处理标准............................................................ 7-8 9 不锈钢电镀表面处理标准..........................................................8-9 10 烤漆表面处理标准............................................................... ….9-11 11 PVD 表面处理标准............................................................... ..11-12 12 铝合金阳极氧化表面处理标准................................................12-13 13 CASS 试验(醋酸铜盐雾试验)与ASS 试验(乙酸盐雾试验)等效对照表 (14) 附录A 百格试验方法 (15) 附录B 漆膜铅笔硬度试验方法 (16)

120#溶剂油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120号溶剂油 化学品英文名:Mineral solvents for rubber industry 企业名称:利津德达顺工贸 生产企业地址:省东营市利津县盐窝镇工业园 邮编: 257400 电子地址:E-mail:dedashun163. 联系:0 传真: 0 企业应急:00 技术说明书编码: Q/DDS63-2014 产品推荐用途:用作辛烷值测定的标准、溶剂,以及用于有机合成,试验试剂的制备。 产品限制用途:如果改作他用,请及时与厂家联系,擅自使用导致不了后果的,厂家概不负责。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物理化学危险: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高速冲击、流动、激荡后可 因产生静电火花放电引起燃烧爆炸。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 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健康危害:本品有麻醉作用和刺激性。急性中毒:吸入本品蒸气可引起眩晕、恶心、厌食、欣快感和步态蹒跚,甚至出现意识丧失和木僵状态。对皮肤有轻度刺激 性。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可引起神经衰弱综合征。少数人有轻度中性白细胞 减少,消化不良。 环境危害:对环境可能有害 GHS危险性类别:根据《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 13690-2009)及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规系列标准,该产品属于:易燃液体3类(GB20581); ,急性毒性-吸入-4,对水环境的危害- 长期慢性3,吸入危害-2,

标签要素:易燃、具刺激性 形象图: 警示词:警告 危险信息:易燃液体和蒸气; 吸入有害; 对水生生物有害并且有长期持续影响; 吞咽并进入呼吸道可能有害. 防说明: 预防措施;·远离火种、热源,避免摩擦、撞击 ·切忌与强氧化剂、卤素混运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工具 ·仓储温度不宜超30℃ ·误食,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事故相应:消除所有点火源。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 安全储存:储存于阴凉、通风库房。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废弃处置:危险废物,废弃处置方法:用控制焚烧法处理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物质√混合物 危险组成浓度% CAS No. 正庚烷无资料142-82-5 异庚烷无资料31394-54-4 环庚烷无资料291-64-5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如有不适感,就医。

中国地方炼厂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国地方炼厂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我国地方炼厂发展回顾 1. 源于1998年石油石化产业调整,2012年常减压能力合计1.6亿吨/年 地方炼厂简称“地炼”(以下统称“地炼”),是相对于央企炼厂而提出的,其发展起源于1998年我国石油石化行业的宏观调整。截至1998年底,我国有各类炼油厂220个,其中加工能力在100万吨/年以下的有193个。 当年,政府对石油行业进行了结构性调整,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两大公司业务重组,小炼厂区别性关停并转。整顿结束后,加工能力在100万吨/年以上的炼厂大多划归两大国有石油公司,而100万吨/年以下的小炼油企业选择保留了82家,成为“地炼”;沥青厂、溶剂油厂和润滑油厂交由地方政府管理;其余则予以关闭。 我国炼油企业始终处于发展变化之中,包括地炼。2002年,自中海油收购滨州沥青公司开始,中海油、中国化工、中国中化等央企开始了一轮“以资源换市场”收购地炼的行动。至2010年,以中国中化增资控股弘润石化为标志,央企对优质地炼资源的收购和整合暂告一段落。 截至2012年底,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常减压装置的地炼约100家(部分常减压能力低于30万吨/年,且不属于82家保留企业的炼厂不在此列),一次加工能力合计1.58亿吨/年,单厂规模平均达到159万吨/年。 2. 山东聚集了大量地炼企业,中国化工对地炼收购力度最大 根据本文对100家地炼的统计,我国地炼60%的常减压能力和86%的焦化能力分布在山东,故山东地炼成为我国地炼的典型代表。

东北和广东也有聚集了部分地炼企业,分别占11%和9%的加工能力。2012年,我国地方炼厂常减压能力分布情况。 2004年成立的中国化工集团是我国石油炼制行业最年轻的央企,也是央企收购地炼“热潮”中收购数量最多、收购能力最大的一家央企。截至2010年底,中国化工集团已经控股10家地炼,常减压能力合计1007万吨/年。 控股完成后,数家被控股炼厂进行了大规模扩能,2012年底,中国化工集团旗下的地炼企业常减压能力增加至3003万吨/年,占地炼总能力的19%。 二、我国地方炼厂发展现状 1. 持续进行扩能建设,炼能在200万吨/年以上的大型企业不断增加 国家不断出台政策,规范和指导炼油行业的发展,对节能和环保的要求日益苛刻,对炼厂规模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规定,对炼油厂的淘汰红线为200万吨/年。为应对政策要求,2012年扩建的8家地方炼厂的新建常减压装置能力均在150万吨/年以上,加上旧装置,炼能均跨过了淘汰红线。 从地炼的规模分布来看,百万吨能力以下的企业数量虽然占70%,但其加工能力仅占42.1%;百万吨能力以上的企业以30%的数量占据了57.9%的能力。尤其是17家能力在200万吨/年以上的企业已占地炼总能力的47%。2012年我国地炼规模分布情况。 2. 加工原料以国产原油和进口燃料油为主,进口原油和国产燃料油为辅 1998年整顿后保留的82家地炼,每年可获国内原油指标700万吨。其中中国石化集团供应约300万吨,主要是胜利原油和少量塔河原油;其余为中国石油集团供应,主要是辽河原油、少量大庆原油和长庆原油。

金属热处理及表面处理工艺规范

北京奇朔科贸有限公司 部分金属材料热处理及表面处理工艺规范 第一版 编写:赵贵波 审核: 批准: 北京奇朔科贸有限公司 二零一二年六月

目录 1.0 热处理的工艺分类及代号---------------------------------------------------------------------3 1.1 基础分类-----------------------------------------------------------------------------------------------3 1.2 附加分类-----------------------------------------------------------------------------------------------3 1.3 热处理工艺代号--------------------------------------------------------------------------------------4 1.4 图样中标注热处理技术条件用符号--------------------------------------------------------------7 2.0 金属材料的热处理方法和应用目的-------------------------------------------------------8 2.1 钢的淬火-----------------------------------------------------------------------------------------------8 2.2 热处理的过程方法和应用目的--------------------------------------------------------------------9 3.0 部分金属材料的热处理规范-----------------------------------------------------------------17 3.1 渗碳钢的热处理工艺--------------------------------------------------------------------17 3.2 渗氮钢的热处理工艺--------------------------------------------------------------------------------20 3.3 调质钢的热处理工艺-------------------------------------------------------------------------------21 3.4 -弹簧钢的热处理工艺------------------------------------------------------------------------------23 3.5 轴承钢的热处理工艺-------------------------------------------------------------------------------25 3.6 合金工具钢的热处理工艺------------------------------------------------------------------------- 26 3.7 碳素工具钢的热处理工艺--------------------------------------------------------------------------29

6#溶剂油化学技术安全说明书MSDS

6#溶剂油化学技术安全说明书MSDS 1 化学品名称 中文名称:6#抽提溶剂油 英文名称:soybean extracting solvent No.6 2 成分/组成信息 主要成分为正已烷(C6H14)74%和环已烷(C6H12)16% 3 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甲类 健康危害:具有刺激性,可引起恶心、头痛和呕吐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具有刺激性。 4 急救措施 吸入:脱离现场到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就医。食入:催吐,就医。 5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列和爆炸的危险。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

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6 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注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声所处置。 7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注意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还原剂、碱类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摄氏度。应与氧化剂、还原剂、碱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

国内电子信息产业现状以及趋势分析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一、电子信息产业概念及产业链分类 电子信息产业是研制和生产电子设备及各种电子元件、器件、仪器、仪表的工业。是军民结合型工业。由广播电视设备、通信导航设备、雷达设备、电子计算机、电子元器件、电子仪器仪表和其他电子专用设备等生产行业组成。美国经济学博士马克?波拉特在《信息经济:定义与测算》中将产业划分为:农业、工业、服务业、信息业,首次将信息产业纳入国民经济产业范围。 从产业链角度看:分为终端产品(手机、电脑等)、电子中间产品(汽车音响、空调等)、配件(电脑主板、显卡等)、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电阻、电感、电容等)电子行业主要产业链有:通信产业链、计算机及外设产业链、软件产业链、数字视听产业链、集成电路产业链、新型平板显示产业链、LED产业链、第三代移动通信产业链等 二、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和特点 1、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通信、计算机及软件产业为主体的电子信息产业凭借其惊人的增长速度,一举成为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战略性产业。它在各行业激烈的经济技术竞争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中高速发展,增长速度基本保持在6%~10%之间,平均为同期世界GDP增长率的2倍。 2、电子信息产业特点 (一) 新的产业分工体系形成 产业分工进一步细化,开始向工序分工转变。产业链和产品工序的作用日趋明显,产业由梯次转移向直接投资转移。比如说,由于SMT技术的发展,原来的整机厂板子都不做了,开始投资研发,加大新机型组装和销售力度。例如苹果手机,苹果公司主要负责产品的投资研发等,整机、配件的生产主要有富士康等企业代工。 (二)技术、品牌、资本、规模和市场份额的作用加大 市场、资金和技术的国际化使得国际竞争由资源、产品的竞争转向技术、品牌、资本和市场份额的竞争,核心技术和品牌成为竞争的关键。由于技术高速发展和市场激烈竞争,使得技术开发的难度和风险越来越大,所需经费和高科技人才投入越来越多,从而跨国公司联合研究开发应运而生。 电子信息产业的利润主要取决于核心技术、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生产规模。就整机厂家来说,中国微波炉第一大户格兰仕由于依靠定牌加工(OEM),自身收益也只有3%—5%。售价600美元的iPhone4,进行组装的富士康等中国组装企业,则只得到每台6.54美元的酬劳。而苹果公司在每台iPhone4上的获利高达360美元,即利润约为60%。 (三)跨国公司主导地位突出 目前,世界上已形成了几万个跨国公司,但在各行业有影响的只有几千个,主要以世界500强为主。这些跨国公司在电子信息产业领域兼并之风席卷全球,主导竞争潮流已成定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