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乳腺纤维瘤的临床特点有哪些

乳腺纤维瘤的临床特点有哪些

乳腺纤维瘤的临床特点有哪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乳腺纤维瘤的临床特点有哪些

导语:乳腺纤维瘤是乳腺良性肿瘤的一种,多发于年轻女性,很多女性都是在无意中发现的,有的尽早到医院进行了检查,及早治疗取得了较快的疗效。也

乳腺纤维瘤是乳腺良性肿瘤的一种,多发于年轻女性,很多女性都是在无意中发现的,有的尽早到医院进行了检查,及早治疗取得了较快的疗效。也有一些女性对乳房的细微变化不太在意,往往因工作、学习或者其他琐事耽误对乳腺疾病的治疗,造成频繁复发,甚至已经发生了癌变的后果,因此对待乳腺纤维瘤在内的任何乳腺疾病,都应该加以重视。就乳腺纤维瘤而言,有哪些临床特点呢?

特点一:

多发年龄在15-25岁性功能旺盛的女性。

特点二:

好发部位在乳房的外上象限,约75%为单发,少数为多发。

特点三:

最大特点是病人常无自觉症状,常在无意或洗澡时发现,有如花生或枣核大小的、可活动的、周边光滑、界限清楚、较坚硬的肿物。

特点四:

一般无腋窝淋巴结肿大,不伴有乳头溢液,肿块的大小与月经周期无影响。

如果发现自己出现了乳腺纤维瘤的症状表现,一定要及时去正规的乳腺专科医院进行诊治,切莫耽误。

近年来,乳腺疾病的发病率增高,给女性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常见的乳腺疾病有乳腺增生、乳腺纤维瘤等。但由于这些疾病患病之初,没有太明显的症状,或者是由于女性对这些疾病的症状不太了解,所

生活中的小知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乳核中医临床路径

乳核(乳腺纤维腺瘤)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乳腺纤维腺瘤。 一、乳核(乳腺纤维腺瘤)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乳核(TCD编码:BWV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乳腺纤维腺瘤(ICD-10:D24)。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2-94)、《现代中医乳房病学》(林毅、唐汉钧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 1)多数发生在一侧乳房,肿块多为单发,以乳房外上象限为多见。 2)肿块呈卵圆形,大小不一,质地坚硬,表面光滑,境界清楚,活动度大,不与周围组织粘连,无疼痛和触痛。生长缓慢,不会化脓溃烂。与月经周期无关。 3)好发于青少年女性。 4)钼钯X线摄片、红外线热图像等检查,可帮助诊断。必要时作病理检查。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吴孟超、吴在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克氏外科学》(中文版第 15版)(DavidC. Sabiston主编,王德炳译,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 1)本病好发于20—25岁的青年女性。 2)好发于乳房的外上象限,多为单发,少数属多发。 3)肿块增大缓慢,质韧,表面光滑,易于推动。病人常无明显自觉症状。月经周期对肿块的大小并无影响。 4)乳腺钼钯、彩超有助于诊断。必要时作病理检查。 2.证候诊断 参照李曰庆、何清湖主编的《中医外科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第3版)。

乳核(乳腺纤维腺瘤)临床常见证候及诊断: 肝气郁结证:肿块较小,发展缓慢,不红不热,不觉疼痛,推之可疑;伴胸闷叹息; 舌质正常,苔薄白,脉弦。 血瘀痰凝证:肿块较大,坚硬木实,重坠不适;伴胸闷牵痛,烦闷急躁,或月经不调、痛经等;舌质暗红,苔薄腻,脉弦滑或弦细。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普通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 1.乳腺肿物切除术:体检可扪及的乳房肿物。 2.乳腺病变导管切除术:适合乳管内乳头状瘤。 3.患者愿意术后接受中药口服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3-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乳核(TCD编码:BWV000)和ICD-10:D24乳腺良性肿瘤疾病编码的患者。 2.疾病分期为肝气郁结证和血瘀痰凝证。 3.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排除标准 1.进入路径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且在治疗期间需特殊处理并影响乳核中医临床路径流程实施。 2.进入路径时为高度怀疑乳腺癌患者。 3.正在进行本路径之外的其他治疗方案者。 4.对本路径中治疗方法不适应者。 (七)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八)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检查的项目:血常规、血型(ABO、RH)、输血前四项、尿常规、粪便常规、

乳腺癌临床路径73583

乳腺癌临床路径 (2009版) 一、乳腺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乳腺癌(ICD10:C50) 行乳腺癌切除术(ICD9CM-3:85.2/85.4)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乳腺肿块、乳头溢液、无痛; 2.体征:肿块、边界不清、与皮肤粘连、桔皮样症、血性乳头溢液等; 3.辅助检查:彩超和钼靶和/或MRI、乳管镜等; 4.病理:细针穿刺、Core needle等穿刺或活检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普通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1.活检+改良根治术:明确乳腺癌患者; 2.保乳手术:有保乳意愿、适宜行保乳手术的乳腺癌患者; 3.其他术式:不适合上述术式的乳腺癌患者,如单纯切除、局部 扩大切除术等; 4.必要时可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等。 (四)标准住院日为≤1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50 乳腺癌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 诊断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5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尿、便)常规、凝血功能、生化检查(包括电解质、肝功、 肾功、血脂)、感染性疾病筛查; 2.胸部X光片、心电图; 3.乳腺彩超、钼靶摄片,必要时行核磁、乳管镜检查等; 4.根据临床需要选做:血气分析、肺功能、超声心动、头颅CT、 ECT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应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1.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30分钟; 2.手术超过3小时加用1次抗菌药物; 4.术后72小时内停止使用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6天。 1.麻醉方式:全麻或局麻(局部扩大切除者); 2.手术方式:乳腺癌切除术; 3.手术内固定物:皮肤钉合器的应用、切缘钛夹标志等; 4.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

乳腺癌中医临床路径资料

乳腺癌中医临床路径

乳腺癌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乳腺癌的住院患者。 一、乳腺癌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乳癌病(编码:04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乳腺恶性肿瘤(10编码:C50.9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参照《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2010中国版)》。 2.病期诊断 根据临床检查及手术病理结果,参照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第七版癌症分期标准作出分期诊断。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乳腺癌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乳癌病〔乳腺癌〕临床常见证候: 气滞痰凝证 冲任失调证 毒热蕴结证 气血两虚证 气阴两虚证 瘀毒互结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乳腺癌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四)标准住院日≤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乳癌病(编码:040)和乳腺恶性肿瘤(10编码:C50.902)的患者。 2.患者适合并愿意接受中医治疗。 3.患者同时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 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 (2) 生化全项(包括肝功能、肾功能); (3) 凝血指标; (4) 肿瘤标志物:、153.、125; (5) 心电图; (6) 胸部正侧位X线片; (7) 腹部彩超。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T细胞亚群分析,超声心动图,乳腺及引流区彩超,,核磁共振,骨扫描等。以上项目根据患者病情加以选择。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 气滞痰凝证:化痰解郁。 (2) 冲任失调证:调理冲任。 (3) 毒热蕴结证:解毒散结。 (4) 气血两虚证:益气养血。 (5) 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 (6) 瘀毒互结证:化瘀解毒。 2.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 3.辨证选择应用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4.外治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中药泡洗治疗、穴位贴敷治疗等。 5.针灸治疗:可根据不同病情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6.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选用耳穴埋豆法或中医诊疗设备等。 7.内科基础治疗。 8.护理: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 1.乏力、疼痛等主要临床症状缓解。

乳腺纤维瘤和乳腺囊肿的区别

乳腺纤维瘤和乳腺囊肿的区别 女性的乳房是一个敏感又脆弱的部位,乳腺疾病是女性常见的一种疾病,对女性的身体健康状况影响极大,乳腺纤维瘤和乳腺囊肿都是发病率较高的乳腺疾病,那们他们二者都有哪些区别呢?★乳腺纤维瘤的分类: 1、普通型:最常见,瘤体直径常在1~3cm,生长缓慢。 2、青春型:少见,月经初潮前发生,肿瘤生长速度快,瘤体较大,可致皮肤紧张变薄,皮肤静脉怒张。 3、巨纤维腺瘤:亦称分叶型纤维腺瘤,多见于15~18岁青春期及40岁以上绝经前妇女。瘤体常超过5cm,甚至可达20cm,形状常呈分叶状。 ★乳腺纤维瘤的症状★: 在乳腺的各个象限均可发生,尤其好发于乳房的外上象限。腺瘤常为单发,亦有多发者。腺瘤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以1~3cm 者较为多见,偶可见巨大者。表面光滑,质地坚韧,边界清楚,与皮肤和周围组织无粘连,活动度大。腋下淋巴结无肿大。腺瘤

多无痛感,亦无触痛。其大小性状一般不随月经周期而变化。通常生长缓慢,可以数年无变化,但在妊娠哺乳期可迅速增大,个别的可发生肉瘤样变。乳腺纤维腺瘤与乳腺癌的关系不大,其恶变的几率不大。 ★乳腺囊肿疾病分类及症状: 常见的乳腺囊肿有单纯囊肿、积乳囊肿等。单纯囊肿在乳腺囊肿中最为多见。主要是由于内分泌紊乱引起导管上皮增生,管内细胞增多,致使导管延伸、迂曲、折叠,折叠处管壁因缺血而发生坏死,形成囊肿。 单纯囊肿的X线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致密阴影,边缘整齐,密度均匀。因囊肿挤压周围的脂肪组织而在囊肿壁周围常出现“透亮晕”;囊肿的密度与乳腺腺体相似或稍致密。单发囊肿常为圆形;多发囊肿常为椭圆形,以两侧者多见。 积乳囊肿又称乳汁潴留样囊肿,较单纯囊肿少见,主要是由于泌乳期某一导管阻塞,引起乳汁瘀积而形成囊肿。积乳囊肿的X线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透亮区,直径约为1~2厘米左右,偶有3 厘米以上者;囊肿密度与脂肪密度相同;囊肿可见于乳房的任何部位,以发生于乳房深部者最为常见。房是由乳头、乳轮、乳腺

医疗机构 (卫生机构(组织)代码 )

医疗机构 (卫生机构(组织)代码: ) 医疗付费方式:□ 住 院 病 案 首 页 健康卡号: 第 次住院 病案号: 姓名 性别 □ 1.男 2.女 出生日期 年 月 日 年龄 (Y/M/D) 国籍 民族 新生儿出生体重 克 新生儿入院体重 克 出生地 省 市 县(区) 籍贯 省(区.市) 市 身份证号 职业 婚姻 □ 1.未婚 2.已婚 3.丧偶4.离婚 9.其他 现住址 省 市 县(区) 电话 邮编 户口地址 省 市 县(区) 邮编 工作单位及地址 单位电话 邮编 联系人姓名 关系 地址 电话 入院途径 □ 1.急诊 2.门诊 3.其他医疗机构转入 9.其他 入院时间 年 月 日 时 入院科别 病房 转科1. 年 月 日 时转 科 2. 年 月 日 时转 科 3. 年 月 日 时转 科 出院时间 年 月 日 时 出院科别 病房 实际住院 天 门(急)诊诊断 疾病编码 门(急)诊医生 出院诊断 疾病编码 入院病情 有 临床 未确定 情况 不明 无 主要诊断: 其他诊断: 病例分型□ A 一般 B 急 C 疑难 D 危重 临床路径病例□ 1.是 2.否 抢救 次 成功 次 损伤、中毒的外部原因 疾病编码 病理诊断: 病理号 疾病编码 药物过敏 □1.无 2.有,过敏药物: 死亡患者尸检 □ 1.是 2.否 血型 □ 1.A 2.B 3.○ 4.AB 5.不详 6.未查 Rh □ 1.阴 2.阳 3.不详 4.未查 科主任 主任(副主任)医师 主治医师 住院医师 责任护士 进修医师 实习医师 编码员 病案质量 □ 1.甲2.乙3.丙 质控医师 质控护士 质控日期 年 月 日

乳腺癌中医临床路径

乳腺癌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乳腺癌的住院患者。 一、乳腺癌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乳癌病(TCD编码:BWA04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乳腺恶性肿瘤(ICD10编码:C50.9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参照《NCCN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2010中国版)》。 2.病期诊断 根据临床检查及手术病理结果,参照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第七版癌症分期标准作出分期诊断。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乳腺癌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乳癌病〔乳腺癌〕临床常见证候: 气滞痰凝证 冲任失调证

毒热蕴结证 气血两虚证 气阴两虚证 瘀毒互结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乳腺癌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四)标准住院日≤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乳癌病(TCD编码:BWA040)和乳腺恶性肿瘤(ICD10编码:C50.902)的患者。 2.患者适合并愿意接受中医治疗。 3.患者同时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 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 (2) 生化全项(包括肝功能、肾功能); (3) 凝血指标; (4) 肿瘤标志物:CEA、CA153.、CA125; (5) 心电图; (6) 胸部正侧位X线片; (7) 腹部彩超。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T细胞亚群分析,超声心动图,乳腺及引流区彩超,CT,核磁共振,骨扫描等。以上项目根据患者病情加以选择。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 气滞痰凝证:化痰解郁。 (2) 冲任失调证:调理冲任。 (3) 毒热蕴结证:解毒散结。 (4) 气血两虚证:益气养血。 (5) 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

女性乳腺纤维腺瘤

女性乳腺纤维腺瘤乳腺纤维腺瘤是乳腺疾病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可发生于青春期后的任何年龄,多在20-30岁之间。其发生与雌激素刺激有关,所以很少发生在月经来潮前或绝经期后的妇女,为乳腺良性肿瘤,少数可发生恶变。一般为单发,但有15%-20%的病例可以多发。单侧或双侧均可发生。 【疾病介绍】 乳腺纤维腺瘤是乳腺疾病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可发生于青春期后的任何年龄,多在20-30岁之间。其发生与雌激素刺激有关,所以很少发生在月经来潮前或绝经期后的妇女,为乳腺良性肿瘤,少数可发生恶变。一般为单发,但有15%-20%的病例可以多发。单侧或双侧均可发生。一般为圆形、卵圆形,大的可呈分叶状。初期如黄豆大小,生长比较缓慢,可以数年无变化,因为无明显不适,因此很少引起患者的注意。肿块在不知不觉中逐渐长大,还有由于怕羞不愿找医生检查,直到肿块长得较大时,才不得不去医院诊治,耽误病情。 【发病原因】 乳腺纤维腺瘤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但多数与以下因素有关。 1.雌激素水平失衡如雌激素水平相对或绝对升高,雌激素水平的过度刺激可导致乳腺导管上皮和间质成分

异常增生形成肿瘤。 2.局部乳腺组织对雌激素过度敏感正常乳腺的各部组织对雌激素敏感性高低不一,敏感性高的组织易患病。不同妇女乳腺组织对雌激素刺激的敏感性不同,对雌激素刺激敏感的妇女得病几率大大增加。 3.饮食及身体因素高脂、高能量饮食、肥胖、肝功能障碍等使体内雌激素增多,进而刺激乳腺导管上皮及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引起本病。 4.遗传倾向。 【疾病症状】 乳腺纤维腺瘤最主要的临床表现就是乳房肿块,而且多数情况下,乳房肿块是本病的唯一症状。乳腺纤维腺瘤的肿块多为患者无意间摸到或查体检查出来,一般不伴有疼痛感,亦不随月经周期而发生变化。少部分病例乳腺纤维腺瘤同时伴有乳腺增生,此时则可有经前乳房胀痛不适等症状。 【疾病体征】 乳腺纤维腺瘤在乳腺的各个象限均可发生,尤其好发于乳房的外上象限。腺瘤常为单发,亦有多发者。腺瘤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以1~3cm者较为多见,偶可见巨大者。表面光滑,质地坚韧,边界清楚,与皮肤和周围组织无粘连,活动度大。腋下淋巴结无肿大。腺瘤多无痛感,

广东省新版病案首页

医疗机构 (卫生机构(组织)代码:)医疗付费方式:□住院病案首页 健康卡号:第次住院病案号:

4.贫困救助 5.商业医疗保险 6.全公费 7.全自费 8.其他社会保险 9.其他 (二)凡可由医院信息系统提供住院费用清单的,住院病案首页中可不填写“住院费用”,但必须按首页的费用分类提供电子数据。

附件1 住院病案首页部分项目填写说明 一、基本要求 (一)凡本次修订的病案首页与前一版病案首页相同的项目,未就项目填写内容进行说明的,仍按照《卫生部关于修订下发住院病案首页的通知》(卫医发〔2001〕286号)执行。 (二)签名部分可由相应医师、护士、编码员手写签名或使用可靠的电子签名。 (三)凡栏目中有“□”的,应当在“□”内填写适当阿拉伯数字或英文字母。栏目中没有可填写内容的,填写“-”。如:联系人没有电话,在电话处填写“-”。 (四)疾病编码:指患者所罹患疾病的标准编码。目前按照全国统一的ICD-10编码执行。 (五)病案首页背面中空白部分留给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结合医院级别类别增加具体项目。 二、部分项目填写说明 (一)“医疗机构”指患者住院诊疗所在的医疗机构名称,按照《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登记的机构名称填写。卫生机构(组织)代码由22位数字(或英文字母)组成,包括9位组织机构代码和13位机构属性代码。机构代码由行政区划(6位)、经济类型代码(2位)、卫生机构(组织)类别代码(4位)和机构分类管理代码(1位)四部分组成。卫生机构(组 例:某单位组织机构代码为47000000-1,行政区划码为440103,经济类型为国有,机构类别为综合性医院,属非营利性医院,则卫生机构(组织)代码为47000000144010311A1001。 (二)医疗付费方式分为:1.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2.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3.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4.贫困救助;5.商业医疗保险;6.全公费;7.全自费;8.其他社会保险; 9.其他。应当根据患者付费方式在“□”内填写相应阿拉伯数字。其他社会保险指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农民工保险等。 (三)健康卡号:在已统一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健康卡”的地区填写健康卡号码,尚未发放“健康卡”的地区填写“医保号”或暂不填写。 (四)“第N次住院”指患者在本医疗机构住院诊治的次数。 (五)病案号:指本医疗机构为患者住院病案设置的唯一性编码。原则上,同一患者在同一医疗机构多次住院应当使用同一病案号。 (六)性别:对未知性别,性别不单纯为男或女的,按照身份证或户口簿上体现的社会性征填为男或女。 (七)年龄:指患者的实足年龄,为患者出生后按照日历计算的实际年龄。大于1岁的用“Y+周岁”表示,不足1岁大于1个月的用“M+月份”表示,不足一个月的用“D+天数”表示。如28岁写为Y28,3个月的婴儿写为M3,18天的新生儿写为D18。 (八)从出生到28天为新生儿期。出生日为第0天。产妇病历应当填写“新生儿出生体重”;新生儿期住院的患儿应当填写“新生儿出生体重”、“新生儿入院体重”。新生儿出生体重指患儿出生后第一小时内第一次称得的重量,要求精确到10克;新生儿入院体重指患儿入院时称得的重量,要求精确到10克。 (九)出生地:指患者出生时所在地点。

乳腺癌临床路径解读

乳腺癌临床路径 (2015年版) A路径 一、乳腺癌标准临床路径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乳腺癌(ICD10:C50) 行乳腺癌切除术(ICD9CM-3:85.2/85.4)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乳腺肿块、乳头溢液、无痛性;影像学发现的隐匿性病灶。 2.体征:肿块、边界不清、与皮肤粘连、桔皮样症、血性乳头溢液等; 3.辅助检查:乳腺彩超、钼靶、MRI、乳腺导管镜等; 4.病理:细针穿刺、Core needle等穿刺或活检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普通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12版)》、《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2012年版)》。 1.活检+根治性切除术:明确乳腺癌患者; 2.保乳手术:有保乳意愿、适宜行保乳手术的乳腺癌患者; 3.其他术式:不适合上述术式的乳腺癌患者,如单纯切除、局部扩大切 除术等; 4.有条件单位结合病人病情主观愿望可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等。 (四)标准住院日为≤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50 乳腺癌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时, 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3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凝血功能、电解质、肝肾功能、血糖、 免疫八项; 2.胸部X光片、心电图;

3.乳腺彩超、钼靶、MRI、乳腺导管镜等; 4.根据临床需要选做:血气分析、肺功能、超声心动、头颅CT、ECT等。(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应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1.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30分钟; 2.手术超过3小时加用1次抗菌药物; 3.术后72小时内停止使用抗菌药物。 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1)推荐使用头孢唑林钠肌内或静脉注射: ①成人:0.5g-1g/次,一日2-3次; ②对本药或其他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对青霉素类药有过敏性休克史者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有胃肠道疾病史者慎用; ③使用本药前须进行皮试。 (2)推荐头孢呋辛钠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 ①成人:1.5g-3.0g/次,2-3次/日; ②肾功能不全患者按肌酐清除率制定给药方案:肌酐清除率>20ml/min 者,每日3次,每次0.75-1.5g;肌酐清除率10-20ml/min者,每日2次,每次0.75g;肌酐清除率<10ml/min者,每次0.75g,一日一次; ③对本药或其他头孢菌素过敏者,对青霉素类药有过敏性休克者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有胃肠道疾病史者慎用; ④使用本药前必须进行皮试。 (3)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 3-4天。 1.麻醉方式:全麻或局麻(局部扩大切除者); 2.手术方式:乳腺癌根治性切除术; 3.手术内固定物:可选用皮肤吻合器、金属标记物等; 4.病理:冰冻、石蜡切片,必要时行FISH法检查; 1.其他:必要时术后应用镇痛泵。 (九)术后住院恢复≤12 天。 (十)出院标准(围绕一般情况、切口情况、第一诊断转归)。

乳腺纤维瘤微创利弊有哪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乳腺纤维瘤微创利弊有哪些 导语:乳腺纤维腺瘤是发生于乳腺小叶内纤维组织和腺上皮的混合性瘤,是乳房良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乳腺纤维腺瘤可发生于青春期后的任何年龄的女 乳腺纤维腺瘤是发生于乳腺小叶内纤维组织和腺上皮的混合性瘤,是乳房良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乳腺纤维腺瘤可发生于青春期后的任何年龄的女性,但以18~25岁的青年女性多见。本病的发生与内分泌激素失调有关,如雌激素相对或绝对升高可引起本病。治疗方面可采用传统手术和微创手术两种。今天我们了解一下乳腺纤维瘤微创利弊有哪些。 通过微创手术的方法来治疗乳腺纤维瘤,是现在比较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这种手术对患者乳房的创伤比较小,不需要在患者的乳房上面留下较大的疤痕,对于爱美的女性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由于微创手术的开口较小,不能完全看到乳腺纤维瘤和它周围的组织,有可能在手术的过程中,导致乳腺纤维瘤并不能够完全的被切除,将来还是有可能出现复发的情况,导致乳腺纤维瘤再次发生。微创手术,既能彻底清楚病灶,又能最大限度的保持乳腺外观的完好。其最大的优点是既能彻底清楚病灶,又能最大限度的保持乳腺外观的完好。同时由于创面小,术后恢复较快。 当然,任何事物总是有其两面性,它也有一定的局限。其一,由于它不同于开放手术,不能在直视下以电刀、结扎止血,而是通过压迫止血,因此原则上直径大于3cm的肿块或乳晕附近的肿块不建议采取微创手术;其二,由于乳腺是实质性器官,穿刺针不能在其中随意活动,多发性纤维腺瘤的患者往往需要选择多个针道,或与开放式手术相结合;其三,由于微创手术是先将肿块多次切小后吸出,故遇到伴有钙化 生活中的小知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临床路径病种目录(20210215012825)

临床路径病种目录(346 个)、呼吸内科临床路径病种(15 个) 1. 肺血栓栓塞症 2. 社区获得性肺炎 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4. 支气管扩张症 5. 支气管哮喘 6. 自发性气胸 7. 肺脓肿 8.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9. 结核性胸膜炎 10.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11. 慢性支气管炎 12. 特发性肺纤维化 13. 胸膜间皮瘤 14. 原发性支气管肿瘤 15. 原发性肺癌内科治疗 、消化内科临床路径病种(15 个) 1. 肝硬化腹水 2.轻症急性胰腺炎

3. 胆总管结石 2.轻症急性胰腺炎

4.胃十二指肠溃疡 5. 大肠息肉 6. 反流食管炎 7. 贲门失弛缓症内镜下气囊扩张术 8. 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 9. 肝硬化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内科治疗) 10. 经内镜胆管支架置入术 11. 溃疡性结肠炎(中度) 12. 上消化道出血 13. 十二指肠溃疡出血 14. 胃溃疡合并出血(药物治疗) 15. 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 三、神经内科临床路径病种(14 个) 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2. 脑出血 3. 吉兰—巴雷综合征 4. 多发性硬化 5. 癫痫 6. 重症肌无力 7.病毒性脑炎 8. 成人全面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

9. 肌萎缩侧索硬化 10. 急性横贯性脊髓炎 11. 颈动脉狭窄 12. 颅内静脉窦血栓 13. 视神经脊髓炎 14. 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 15. 脑梗塞 四、心血管内科临床路径病种(16 个) 1. 不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 2.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 3. 急性非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 4. 急性左心功能衰竭 5.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6. 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7. 急性ST 段抬高心肌梗死 8. 房性心动过速 9. 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 10.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 11. 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内科) 12. 主动脉夹层(内科) 13.肾血管性高血压

乳腺癌临床路径

乳腺癌临床路径 一、乳腺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乳腺癌(ICD-10:C50) 拟行单侧乳腺癌根治术(ICD-9-CM-3:85.45002/85.43001)(含乳癌改良根治术) (二)诊断依据。 1.病史:乳腺肿块、乳头溢液、无痛; 2.体征:肿块质硬、边界不清、活动度差,与皮肤粘连; 3.桔皮征、血性乳头溢液等; 4.辅助检查:彩超、钼靶、MRI等; 5.病理:穿刺或活检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1.改良根治术:明确乳腺癌患者;无保乳意愿,不适宜行保乳手术的乳腺癌患者 2.其他术式:不适合上述术式的乳腺癌患者; 3.可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等。 (四)标准住院日为≤1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50乳腺癌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5天。

1.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凝血试验、血糖、生化全套、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性激素六项,肿瘤标志物(CEA、CA153、CA125)、甲状腺功能(必要时); 2.肺部CT、肝胆胰脾彩超、妇科彩超、心电图、双肾输尿管膀胱彩超; 3.乳腺彩超、钼靶,必要时行双乳MRI检查等; 4.根据临床需要选做:肿瘤标志物全套、血气分析、心脏彩超、肺功能、24小时动态心电图、头、胸、上腹部CT、MRI、ECT、PET-CT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应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 2.静脉输注应在皮肤、黏膜切开前0.5~1 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给药,在输注完毕后开始手术; 3.手术时间较短(<2 小时)的清洁手术术前给药一次即可。手术时间超过3 小时或超过所用药物半衰期的2 倍以上,或成人出血量超过1500ml,术中应追加一次; 4.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 小时; 5.预防应用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对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针对革兰阳性菌选用克林霉素(0.6g,q12h)(1)一代推荐头孢唑啉静脉注射: ①成人:于术前0.5-1h肌内注射或静脉给药lg,术后每6-8h 一次,每次0.5-1.0g。 ②肾功能减退者的肌酐清除率大于55ml/min时,可按正常

病案首页填写规范范例

病案首页填写规范范例 病案首页是整个住院病案最重要内容的浓缩,首页数据是医院管理的基础,通过分析首页数据能够体现医院的诊疗技术水平,病案首页的数据关系到医院病种分析、医院等级评审、临床路径管理、单病种管理、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医院服务质量评价、医疗保险付费、医院绩效考核等,是非常重要的原始数据。尤其是DRG时代下,病案首页作为医疗服务能力的记录凭据,更是医院获得支付补偿的结算凭据,为此医院需要更加关注关病案首页书写规范与质控,向每份病案首页要医疗服务能力、要效益。 基本要求 1.签名部分可由相应医师、护士、编码员手写签名或使用可靠的电子签名。 2.凡栏目中有“□”的,应当在“□”内填写适当阿拉伯数字。栏目中没有可填写内容的,填写“-”(注意“-”是英文状态下的短横线)。如:联系人没有电话,在电话处填写“-”。 3.疾病编码:指患者所罹患疾病的标准编码。目前按照全国统一的ICD-10编码执行。 4.病案首页背面中空白部分留给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结合医院级别类别增加具体项目。 年龄规范要求:指患者的实足年龄,为患者出生后按照日历计算的历法年龄。年龄满1周岁的,以实足年龄的相应整数填写;年龄不足1周岁的,按照实足年龄的月龄填写,以分数形式表示:分数的整数部分代表实足月龄,分数部分分母为30,分子为不足1个月的天数,如“2 15/30月”代表患儿实足年龄为2个月又15天。 注意:年龄应与身份证号一致,可由医院信息系统根据身份证号自动生成年龄,病历中各处年龄应前后一致。

新生儿体重规范要求:从出生到28天为新生儿期。出生日为第0天。新生儿出生体重:患儿出生后第一小时内第一次称得的重量,要求精确到10克;新生儿入院体重:患儿入院时称得的重量,要求精确到10克。产妇病历应当填写“新生儿出生体重”;新生儿期住院的患儿应当填写“新生儿出生体重”与“新生儿入院体重”。注意:新生儿出生体重与新生儿体温单相一致。新生儿入院体重与新生儿入院记录和体温单一致。 婚姻规范要求:指患者在住院时的婚姻状态。可分为:1.未婚;2.已婚;3.丧偶;4.离婚;9.其他。应当根据患者婚姻状态在“□”内填写相应阿拉伯数字。 注意:9.其他-是指因为资料不全而无法核实婚姻状况;要注意该项与别的项目的一些互相验证关系,如:新生儿科中的2/3/4/9情况;年龄16岁的2/3/4情况。 入院途径规范要求:指患者收治入院治疗的来源,经由本院急诊、门诊诊疗后入院,或经由其他医疗机构诊治后转诊入院,或其他途径入院。 注意:查阅病历核准真实的入院途径。 注意:经由其他医疗机构诊治后转诊入院-除转诊医院对接外,应通过入院前的询问获得是否为其他医疗机构转诊入院。其他途径入院-是指没有经过门急诊/转诊的患者。转科科别如果超过一次以上的转科,用“→”转接表示。 入/出院时间与实际住院天数规范要求:入院时间-是指患者实际进入病房的接诊时间;出院时间-是指患者结束治疗或终止治疗离开病房的时间,其中死亡患者应是指死亡时间。记录时间应当精确到分钟。 注意:首页的入出院时间和实际住院天数应与体温单相一致。 门(急)诊诊断要求:指患者在住院前,由门(急)诊接诊医师在住院证上填写的门(急)诊诊断。

乳腺癌辅助化疗临床路径

乳腺癌辅助化疗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乳腺癌辅助化疗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乳腺腺癌(ICD-10:C50.801,C50.802 C50.803,C50.804伴C50.900),符合以下条件: 1.腋窝淋巴结阳性。 2.腋窝淋巴结阴性但伴有高危复发因素者:如①年龄<35岁②肿瘤直径>2.0cm③核分级为Ⅲ级④有脉管癌栓⑤Her-2阳性(指免疫组化3+或/和荧光原位杂交有扩增)。 注:对于Her-2阳性,同时LN阳性或淋巴结阴性的T 大于0.5cm的患者,建议曲妥珠单抗辅助治疗。 (二)诊断依据。 根据卫生部《乳腺癌诊疗规范(2011年)》和NCCN《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 1.症状:发现乳房肿块。 2.体格检查:乳房触诊及腋下淋巴结触诊,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情况。 3.一般情况评估:体力状态评估。 4.实验室检查:乳腺B超;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查如:CEA、

CA125及CA153等。 5.病理诊断为乳腺癌。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50.801,C50.802 C50.803,C50.804伴C50.900),乳腺癌疾病编码。 2.原发灶根治术后,无远处转移或准备入院检查排除远处转移。 3.符合化疗适应证,无化疗禁忌。 4.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 2-4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基线及每3月复查时检查项目:Her2检测(基线);肿瘤标记物如CEA、CA125、CA153;胸片或胸部CT、腹部或/及盆腔超声或增强CT/MRI、乳腺及腋下锁骨上淋巴结超声和心脏超声、乳腺钼靶或MRI(每年一次)。 2).每周期化疗前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 (3)心电图。

乳腺纤维腺瘤病程

2016.10.31. 09:16 患者唐文玉,女,26岁,因“发现右侧乳房包块2+月”于2016年10月31日09:11入院,其病史特点如下: 1.患者唐文玉,女,26岁,病程较长,发病较缓。 2.现病史:入院前2+月,患者偶然扪及右乳腺肿块,不伴有疼痛,可以在乳房内活动,约“蚕豆”大小,不伴有皮肤水肿与凹陷,无乳头内陷固定,无乳头溢血溢液,无乳房疼痛。于绵阳市肿瘤医院彩超提示:右乳实性结节,未予特殊处理;今为求手术治疗来我院乳腺科门诊,复查乳腺彩超提示:1.右侧乳腺弱回声(考虑纤维腺瘤),BI-RADS 3类2.左侧乳腺弱回声结节BI-RADS 3类;以“双乳多发性纤维腺瘤”收入院手术治疗。患者发病以来精神状况良好,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改变。 3.既往史:5年前于我院行“左侧乳房纤维腺瘤切除术”,余未问及特殊病史。 4.查体:T: ℃,P: 次/分,R: 次/分,BP: / mmHg,发育正常,意识清楚,步入病房,查体合作。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皮疹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五官无畸形,心肺未见明显异常。双侧乳房对称,皮肤无桔皮样水肿,无酒窝征,乳头无内陷固定,无乳头溢血溢液。右侧乳房12点据乳头约2cm处扪及肿块约2×1cm,质地略硬,边界清楚,可以在乳房内推动,无压痛。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未及,肾区无叩痛。脊柱无畸形,活动自如,双下肢无水肿。双侧乳房对称,皮肤无桔皮样水肿,无酒窝征,乳头无内陷固定,无乳头溢血溢液。 5.辅查:我院门诊彩超示(2016-10-30):1.右侧乳腺弱回声(考虑纤维腺瘤),BI-RADS 3类2.左侧乳腺弱回声结节BI-RADS 3类。 综上所述,考虑入院诊断为:双乳多发性纤维腺瘤。 诊断依据:1、患者青年女性,以双侧乳房多发包块结节为主要表现,不伴有皮肤水肿与凹陷,无乳头内陷固定,无乳头溢血溢液;2、查体:双侧乳房对称,皮肤无桔皮样水肿,无酒窝征,乳头无内陷固定,无乳头溢血溢液。右侧乳房12点据乳头约2cm处扪及肿块约2×1cm,质地略硬,边界清楚,可以在乳房内推动,无压痛;3、辅助检查:乳腺彩超 1.右侧乳腺弱回声(考虑纤维腺瘤),BI-RADS 3类2.左侧乳腺弱回声结节BI-RADS 3类;故考虑诊断。 鉴别诊断:乳腺癌依据:本病多为乳房单发包块为主要表现,伴有乳房变性,如桔皮样水肿、酒窝征、乳头无内陷固定等表现,查体包块固定,边界不清等表现,故不考虑;可术后行病理检查鉴别。1.乳腺脓肿乳房处疼痛明显,局部皮肤发红、皮温升高,可扪及波动感,彩超可鉴别;2.乳腺癌患者年龄小,体重无明显下降,双侧腋下未见肿大淋巴结,乳房处皮肤无桔皮样改变,需术后病检支持。 诊疗计划:普外科2级护理,普食,完善凝血功能、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心电图等术前检查,择期手术治疗。 医师签名: 李建2016.11.01. 08:25 刘林波主治医师查房记录 今日刘林波主治医师查房指出:患者青年女性,以发现右侧乳房包块为主要表现,不伴有疼痛,不伴有皮肤水肿与凹陷,无乳头内陷固定,无乳头溢血溢液,无乳房疼痛,无畏寒、发热,无胸闷、气紧,无心慌、心悸等不适,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心肺腹查体未见确切异常,右侧乳房12点据乳头约2cm处扪及肿块约2×1cm,质地略硬,边界清楚,可以在乳房内推动,无压痛。右侧乳房9-10点据乳头约1cm处扪及两个约1.5×1cm结节,质地略硬,边界清楚,可以在乳房内推动,无压痛。左侧乳房未查见确切异常,辅助检查: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心电图、胸片等检查未见异常,目前考虑诊断:双乳多发性纤维腺瘤诊断依据:患者青年女性,以双侧乳房多发包块结节为主要表现,不伴有皮肤水肿与凹

乳腺纤维瘤病理有哪些,如何诊断

仁爱乳腺病https://www.doczj.com/doc/7810142331.html, 不孕https://www.doczj.com/doc/7810142331.html, 发布 乳腺纤维瘤病理有哪些,如何诊断 乳腺纤维瘤病理有哪些?大体形态肿瘤一般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多在3cm以内,表面光滑、结节状、边界清楚、质韧、有弹性,似乎是有包膜、而其实无真正的包膜,瘤体切面一般呈灰白色,与正常乳腺组织相似.乳腺纤维瘤病理有哪些?下面由仁爱医院乳腺科专家为大家详细介绍. 乳腺纤维瘤病理有哪些? 1.大体形态肿瘤一般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多在3cm以内,表面光滑、结节状、边界清楚、质韧、有弹性,似乎是有包膜、而其实无真正的包膜,瘤体切面一般呈灰白色,与正常乳腺组织相似.肿瘤中含上皮成分较多时,其切面略呈棕红色.管内型(向管型)及分叶型腺纤维瘤的切面常呈粘液样光泽,并有大小不等的裂隙. 围管型腺纤维瘤的切面呈颗粒状.囊性增生型腺纤维瘤的切面常见小囊肿. 2. 镜下观察根据肿瘤中纤维组织和腺管结构的互相关系,分为五型. (1)向管型(管内型) ---主要为腺管上皮下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的肿瘤.病变初起时先有导管和腺泡上皮下的纤维组织增生变厚,逐渐向乳管突出,而后挤压管腔,并逐渐演变,终至瘤化,此型病变范围广泛,可累及一个或数个乳管系统.累及的组织除乳管和腺管外,上皮下的平滑肌组织亦有增生,但无弹力纤维,间质中常有粘液样变. (2)围管型(管周型) ----腺纤维瘤病变主要为腺管周围弹力纤维层外的管周结缔组织增生,弹力纤维也参予肿瘤形成,但无平滑肌,亦不呈粘液样变性.乳腺小叶结构部分或全部消失,腺管弥漫散布.增生的纤维组织围绕并挤压腺管,使之呈腺管状.纤维组织致密,常呈胶原样或玻璃样变性,甚至钙化,软骨样或骨化. (3) 混合型腺纤维瘤一个肿瘤中同时存在向管型和围管型腺纤维瘤两种病变者. (4) 囊性增生型纤维腺瘤为乳腺内单发肿块,与周围乳腺组织分界清楚,可有包膜.肿瘤由腺管上皮和上皮下或弹力纤维外结缔组织增生而成.上皮病变包括囊肿、导管上皮不同程度的增生、乳头状瘤病、腺管型腺病及大汗腺样化生等.上皮细胞和纤维细胞无异形. (5)分叶型纤维腺瘤(巨纤维腺瘤)多见于青春期和40岁以上女性,瘤体较大,基本结构类似向管型纤维腺瘤.由于上皮下结缔组织从多点突入高度扩张的管腔,又未完全充满后者,故在标本肉眼观察和显微镜检查时皆呈明显分叶状.本型与向管型的区别在于分叶型瘤体大、有明显分叶,与叶状囊肉瘤区别在于,后者常无完整包膜,间质细胞有异形,可见核分裂.

2020年乳腺纤维瘤护理常规(课件)

2020年乳腺纤维瘤护理常规 (课件) 乳腺纤维瘤护理常规 (一)定义 概述:乳腺纤维腺瘤是乳腺疾病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可发生于青春期后的任何年龄,多在20-30岁之间。其发生与雌激素刺激有关,所以很少发生在月经来潮前或绝经期后的妇女,为乳腺良性肿瘤,少数可发生恶变。一般为单发,但有15%—20%的病例可以多发。单侧或双侧均可发生。......感谢聆听 (二)临床表现 1、主要以乳房为主,好发于乳房外上象限,约75%为单发,少数多发. 2、肿块增大缓慢,质似硬橡皮球的弹性感,表面光滑,易于推动. 3、月经周期对肿块的大小无影响。病人无明显自觉症状,多为偶然扪及. (三)护理诊断/护理问题 1、知识缺乏缺乏乳腺纤维瘤诊治的相关知识 2、焦虑与所患疾病有关 (四)观察要点

术前: 1、营养状况 2、皮肤情况 3、个人生理情况 术后: 1、常规检查和改善病人的营养:术前做心、肺、肝、肾重要脏器功能检查;同时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2、根据手术部位做好皮肤准备。 3、女性患者避开月经期. (五)护理措施 术前: 1、饮食 2、活动 3、伤口 4、个人卫生 术后: 1、病人术后6小时给予流质饮食,术后第一天恢复正常饮食,应加强营养的补充,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2、拆线前避免剧烈活动,必要时局部加压包扎,防止出汗,保持伤口清洁干燥.

3、遵医嘱换药、查看伤口情况.洗澡时伤口不要沾水,防止感染. 4、预防感冒、防止因感冒、咳嗽导致伤口疼痛。 (六)健康教育 1、心理指导 (1)告知患者乳房良性肿瘤的病因及治疗方法,减轻患者的焦虑; (2)讲解手术成功案例,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3)关心体贴患者,多与其沟通,消除其恐惧心理; (4)根据患者的焦虑程度,给予适量的镇静药物,减轻患者剧烈的应激反应,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2、健康指导 (1)术后避免剧烈运动,避免提较重的物品、手臂上抬、扩胸运动等,防止伤口裂开或感染; (2)术后洗澡时伤口注意不要沾水,防止感染,影响伤口恢复; (3)预防感冒,防止因感冒咳嗽导致伤口疼痛和感染;(4)忌食生冷、辛辣、刺激、油腻、厚味等助火生痰的食物,饮食应清淡,富有充足维生素,易消化吸收的食物。 3、出院指导 (1)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按时回院换药; (2)定期复查和乳房自查,以便及时发现恶性变;

中医病案首页填写说明

医疗机构 XXXX (组织机构代码: XXXX-X )医疗付费方式:□中医住院病案首页 健康卡号:第次住院病案号:

救助 5.商业医疗保险 6.全公费 7.全自费 8.其他社会保险 9.其他

(二)凡可由医院信息系统提供住院费用清单的,住院病案首页中可不填写“住院费用”。 附件2 住院病案首页部分项目填写说明 一、基本要求 (一)凡本次修订的病案首页与前一版病案首页相同的项目,未就项目填写内容进行说明的,仍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修订印发中医住院病案首页的通知》(国中医药发〔2001〕6号)执行。 (二)签名部分可由相应医师、护士、编码员手写签名或使用可靠的电子签名。 (三)凡栏目中有“□”的,应当在“□”内填写适当阿拉伯数字。栏目中没有可填写内容的,填写“-”。如:联系人没有电话,在电话处填写“-”。 (四)疾病编码:指患者所罹患疾病的标准编码。目前中医诊断按照《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GB/T15657—1995)编码执行,西医诊断按照全国统一的ICD-10编码执行。 (五)病案首页背面中空白部分留给各省级卫生、中医药行业管理部门结合医院级别类别增加具体项目。 二、部分项目填写说明 (一)“医疗机构”指患者住院诊疗所在的医疗机构名称,按照《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登记的机构名称填写。组织机构代码目前按照WS218-2002卫生机构(组织)分类与代码标准填写,代码由8位本体代码、连字符和1位检验码组成。 (二)医疗付费方式分为:1.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2.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4.贫困救助;5.商业医疗保险;6.全公费;7.全自费;8.其他社会保险;9.其他。应当根据患者付费方式在“□”内填写相应阿拉伯数字。其他社会保险指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农民工保险等。 (三)健康卡号:在已统一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健康卡”的地区填写健康卡号码,尚未发放“健康卡”的地区填写“就医卡号”等患者识别码或暂不填写。 (四)“第N次住院”指患者在本医疗机构住院诊治的次数。 (五)病案号:指本医疗机构为患者住院病案设置的唯一性编码。原则上,同一患者在同一医疗机构多次住院应当使用同一病案号。 (六)年龄:指患者的实足年龄,为患者出生后按照日历计算的历法年龄。 年龄满1周岁的,以实足年龄的相应整数填写;年龄不足1周岁的,按照实足年龄的月龄填写,以分数形式表示:分数的整数部分代表实足月龄,分数部分分母为30,分子为不足1个月的天数,如“2 月”代表患儿实足年龄为2个月又15天。 (七)从出生到28天为新生儿期。出生日为第0天。产妇病历应当填写“新生儿出生体重”;新生儿期住院的患儿应当填写“新生儿出生体重”、“新生儿入院体重”。新生儿出生体重指患儿出生后第一小时内第一次称得的重量,要求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