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相电功率

三相电功率

功率分三种功率,有功功率P、无功功率Q和视在功率S。
电压与电流之间的相位差(Φ)的余弦叫做功率因数,用符号cosΦ表示,在数值上,功率因数是有功功率和视在功率的比值,即cosΦ=P/S
三种功率和功率因素cosΦ是一个直角功率三角形关系:两个直角边是有功功率、无功功率,斜边是视在功率。
有功功率平方+无功功率平方=视在功率平方。
三相负荷中,任何时候这三种功率总是同时存在:
视在功率S=1.732UI
有功功率P=1.732UIcosΦ
无功功率Q=1.732UIsinΦ
功率因数cosΦ=P/S
sinΦ=Q/S


对于交流电三相四线供电而言,线电压是380,相电压是220,线电压是根号3相电压
对于电动机而言一个绕组的电压就是相电压,导线的电压是线电压(指A相 B相 C相之间的电压,一个绕组的电流就是相电流,导线的电流是线电流
当电机星接时:线电流=相电流;线电压=根号3相电压。 三个绕组的尾线相连接,电势为零,所以绕组的电压是220伏
当电机角接时:线电流=根号3相电流;线电压=相电压。 绕组是直接接380的,导线的电流是两个绕组电流的矢量之和
功率计算公式 p=根号三UI乘功率因数 是对的
用一个钳式电流表卡在A B C任意一个线上测到都是线电流

三相负载的功率等于每一相线的功率之和。
1)省略COS∮不算,例如某三相平衡负载,用钳表测量每相电流为10A,其功率应当如何计算?
3*IU=3*10*220=6600
2)省略COS∮不算,例如某三相不平衡负载,得到A相B相C相电流后,是否应该加上N线电流?此时该如何计算其功率?
U(Ia+Ib+Ic)=220*(Ia+Ib+Ic)


三相平衡功率公式:P=1.732UIcosφ
其中
P—三相平衡功率
1.732—根号3
U—线电压,一般是380伏,变压器出来的电压常常是400伏左右
I—线电流
cosφ—功率因数,是0到1之间的数值,电阻性负载为1,电动机一般为0.75到0.85,日光灯为0.5

在实用中求出电流后一般是用电线电缆允许长期载流量表选择导线截面积的大小。实用中没有用电阻的定义式推导线径,
因为导线中的电流还有趋肤效应;另外R=ρl/s表示电阻的关系式。这里的R只是直流电流在导体中受到的阻碍作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