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区域内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区域内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求以及当地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整治、保护等在空间和时间上所作的总体安排和布局,是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重要依据,是土地参与宏观调控和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的基本手段。

《祁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严格按照“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和相关原则制定了土地利用的主要目标,并明确从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的政府目标责任制,以规划为依据,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建立和完善规划管理制度,形成规划实施的政策机制等方面保障规划的实施。上轮规划实施9年来,在保护耕地、控制农用地转用、抑制城镇规模过度扩张以及农村居民点的无序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保障市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十五”以来,市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全县GDP年均增长10.2%,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特别是随着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城镇化、工业化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各项建设对土地资源的需求量明显增加,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环境已经发生重大变化,上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土地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按照国家和湖南省的统一部署,县人民政府组织开展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

第一章总则

第一节规划指导思想

认真执行“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以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严格保护耕地为根本指导方针,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总原则,以服务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为根本出发点,充分体现和落实“五个统筹”基本要求,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土地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以严格保护耕地为前提,在严格控制建设用地的同时,满足祁阳县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第二节规划原则

一、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大力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坚持建设占用耕地与补充耕地在数量和质量上相平衡,保护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

二、服务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落实融入泛珠三角经济圈和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以工业化为龙头,以农业产业化为基础,以城镇化为依托,以民营化为主体,以外向化为方向,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以构建和谐祁阳为目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基本思路,重点保障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用地需求。

三、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加强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充分利用存量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四、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优化城乡用地配置,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区域土地利用方向、结构和布局的控制和引导,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五、统筹经济社会和生态发展用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三节规划范围

本规划的范围为祁阳县行政管辖范围,辖20镇3个林场。即浯溪镇、白水镇、大忠桥镇、三口塘镇、肖家村镇、八宝镇、潘市镇、梅溪镇、文明铺镇、羊角塘镇、黄泥塘镇、进宝塘镇、观音滩镇、茅竹镇、大村甸镇、黎家坪镇、文富市镇、龚家坪镇、下马渡镇、七里桥镇以及挂榜山林场、大江林场、内下林场。土地总面积203319.13公顷。

第四节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06—2020年,2005年为规划基期年,2010年为近期目标年,2020年为规划目标年。

第五节规划效力与规划调整

本规划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即具有法定效力。本规划自批准之日开始生效。本规划的调整修改须经湖南省人民政府审批。

第二章概况

第一节自然条件

祁阳县位于湖南省西南部,湘江中上游,永州市东北部。东接常宁,南临桂阳、新田、宁远、双牌、零陵,西抵冷水滩,北连祁东。是湖南省的西南部重要城镇,地理坐标为东经

110°35′-112°14′,北纬26°02′-26°51′。区位条件优越、交通便捷。南北长90.4公里,东西宽64.5公里,土地总面积2033平方公里。

祁阳县水系均属湘江及其支流。于大村甸镇的崇山村世瓦皂进入本境,从黄泥塘镇的九洲流入常宁、祁东。境内流程100.8公里,流域面积为23238.5平方公里,一级支流南有白水、北有祁水,东有清江。

地形以山地、岗地、丘陵为主,地势南北高、中部低;南陲阳明山脉重峦叠嶂,北边四明山、祁山山脉起伏连绵。山地约占祁阳县总面积41.56%,丘陵占13.84%,岗地占16.69%,平原占21.80%,水面占6.11%,是一个山地居多,平原较次,兼有岗丘的盆地县份。

祁阳县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其特点是:春温多变,寒潮频繁;夏多暴雨,易遭洪涝;秋常干旱,气候炎热;冬少严寒,间有冰冻。年平均气温县城18.2℃。年均日照为

1591.9小时;无霜期为293天。年平均降雨量1275.7毫米,最高年份达1635.9毫米,最少年份为1000.3毫米。

第二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2005年末祁阳县总人口为94.95万人,城镇化水平达30%。2005年全县地方生产总值63.65亿元,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0.2%。财政总收入2.2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53亿元,年均增长10.33%;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39.2:25.3:35.5调整到2005年的28:33.7:38.3,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2.7亿元,年均增长28.6%。2005年粮食总产量达60.09万吨,豆类2.2万吨,油料2.1万吨,甘蔗6.1万吨、烟叶533吨,棉花635吨,草席8372吨,蔬菜16.7万吨,果用瓜4.1万吨,水果4.5万吨,出栏牲猪92.1万头。其中亩平均产粮1200公斤。人平售粮87.3公斤。

第三章土地利用现状及潜力

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

2005年,全县除争议地外的土地总面积为203319.13公顷。农用地169747.33公顷,占总面积的83.49%,其中耕地54099.47公顷,林地84037.60公顷,园地7274.57公顷,其它农用地24335.73公顷;建设用地面积15447.40公顷,占总面积的7.60%,其中建制镇用地2281.34公顷,农村居民点用地9857.24公顷,采矿用地206.37公顷,独立建设用地587.54公顷,交通运输用地807.09公顷,水利设施用地1278.07公顷,其他建设用地429.73公顷;未利用地18124.36公顷,占总面积的8.91%。

第二节土地利用特征

1、土地利用自然条件优越

祁阳县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光热充足、雨量丰沛、水利方便等方面的自然条件,均有利于土地的开发与利用。

2、土地利用程度高,农业用地比例大

全县已利用土地185194.7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1.09%。农业用地面积为169747.33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83.49%,农业用地中耕地占31.87%。

3、土地利用地区差异明显,利用程度不平衡

耕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等以湘江流域、祁水流域两岸最为集中,林地则以山地、丘陵地区分布面积大。土地利用自然条件较好的浯溪、茅竹、观音滩、白水、八宝、七里桥等镇土地

利用程度较高,相对而言,黄泥塘、龚家坪、文明铺、梅溪、羊角塘等镇土地利用程度不高,投入产出效益较低。

第三节土地开发利用程度

全县土地利用率为91.09%,土地垦殖率为26.2%。复种指数为226%,年人均粮食占有量为547.52千克/人,粮食单产为6890千克/公顷,公路路网密度为54.55公里/百平方公里,城镇人均用地为72.6平方/人,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146.91m2 /人,城镇化水平30%。

第四节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一、人口逐年增长,耕地日益减少,人地矛盾突出

1997-2005,全县总人口从88.82万人增加到94.95万人,人口增加6.13万人,同时规划实施9年间减少耕地1874.1公顷,平均每年减少208.23公顷。人均耕地逐年下降,耕地保护形势不容乐观。

二、土地经济密度较低,经济效益有待提高

2005年底,全县土地经济密度为15864.70/公顷元,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进一步开发利用潜力大。全县大部分园地不同程度地老化,经济效益较低,有待于更新和改造。

三、土地利用结构有待于进一步优化

全县土地利用类型中,林地所占比例较大,但分布不平衡;园地所占比例合适,但分布较散,经济效益差,难以形成优势的拳头产业。随着新建居民点向交通方便地区迁移,应加大对老居民点的改造,适宜整理的应及时整理为耕地。

四、矿山损毁地综合治理力度有待加强

由于矿产的开采(特别是小煤矿煤矸石堆放)城乡建设、挖砂取土等原因,造成水土流失,耕地破坏。今后应加大对矿山环境的综合治理力度,减小其对耕地的破坏。

五、土地后备资源不足,开发整理复垦难度大

通过近几年的土地开发整理,投资低、见效快、生态效益好、易于开发整理的土地后备资源已日趋减少,耕地占补平衡难度将逐年增大。

第五节土地利用潜力

全县待开发土地面积7557.82公顷,经开发可新增耕地4035.12公顷;待复垦土地面积164.89公顷,经复垦可新增耕地129.99公顷;待整理区面积为61249.78公顷,经整理可新增耕地2089.88公顷;待整理村庄面积7570.48公顷,经整理可新增耕地面积2154.08公顷。

第四章土地利用战略

第一节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一、国家宏观政策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十七大又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土地的节约与集约利用,以人为本,促进人类与社会经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从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

二、区域发展战略

祁阳县位于湖南省南部。区域内已形成京广线(京珠)发展轴、湘桂(衡昆)发展轴两条重要发展轴线,特别是衡昆高速公路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的建成,置祁阳处于承东启西,南北转换的重要区位。在中部崛起、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3+5”城市群经济新格局、湘南大开发战略区域大背景下,作为湘桂线(衡昆)发展轴上重要节点的祁阳按照湖南省经济发展战略的整体部署,立足县域区位优势和经济基础,着眼全国,主动接受粤港澳经济辐射,积极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自觉融入华南经济圈,全面实施“环境立县、产业强且、开放活县、科教兴县、和谐稳县”战略。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以项目为支撑,以工业为核心,以农业为基础,以城镇为依托,调优经济结构,突出特色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壮大支柱产业,把祁阳打造成先进建材、机电、冶金、轻化、食品基地、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生态文化商务旅游休闲基地。

三、祁阳县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一)社会经济发展思路

1、强力推进工业化进程,壮大优势产业

依托资源和传统产业优势,创新体制、技术和管理,培育一批产业大集群,建设一批产业大项目,做强一批企业大旗舰,打造一批工业大品牌,构建一批发展大平台,走出一条具有祁阳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培育八大产业集群。改造提升水泥建材、冶炼化工、烟花爆竹、玻璃制品四大传统产业,做大做强机电制造、能源两大新兴产业,扶持壮大农副产品加工业,引进发展轻纺业。

2、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夯实农业基础产业

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中心,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提高,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经济持续增效,农村社会全面繁荣。发展优质稻、油茶、水果、竹木、蔬菜、烤烟、畜禽水产等七大主导产业。优化配置生产要素,连片发展“三品”农业,促进主导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突出培育发展十大产业带和两个生态农业示范园。3、积极发展特色城镇,打造产业发展平台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产业支撑、功能完善、设施配套”的要求,全力加快县城、中心镇、特色镇、中心村“四位一体”建设,增强城镇活力,打造人居环境。做强做活城镇带。突出提质扩容,发展产业,积极构建以浯溪为中心的黎家坪、浯溪、观音滩、白水城镇带,壮大城镇经济,提高在县域发展中的辐射、带动能力。做大做强中心镇,把中心镇建设成为县域经济的增长极。做精做优特色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发挥区域特色优势,以特色经济的发展推动城镇的扩张,实现产业与城镇互动发展。

4、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三产业发展水平

以旅游业为重点,壮大第三产业。努力实施“旅游活县”战略,按照“上规模、出特色”的要求,充分整合和发挥各种旅游资源优势,做大做强浯溪旅游品牌,力争挤入桂林—南岳—张家界

大旅游圈。建立与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相适应的,比较完善的现代服务业。坚持合理布局、效率优先的原则,统筹规划市场和商业网点建设,大力发展综合市场、专业批发市场、各镇中心农贸市场和边贸市场,搞活市场流通。构建浯溪、黎家坪、白水三个物流中心。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健全房地产运行机制和服务体系,加强房地产的市场调控,发展房地产业。(二)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2010年达到110亿元,2020年达到31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010年达到98亿元,2020年达到200亿元。总人口:2010年达到103.6万人,2020年达到108.1万人。城镇化水平:2010年达到38%,2020年达到48%。

第二节土地利用战略目标

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以及土地参与宏观调控的原则和要求,通过土地利用结构、数量、布局的调整和优化,促进本区域内的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达到粮食安全、经济发展、生态优良、社会和谐的综合目标;围绕国家中部崛起战略、湖南省“湘南大开发”战略和祁阳县提出全面实施“环境立县、工业强县、农业稳县、民营富县、旅游活县、科教兴县”战略,确定区域土地利用战略目标是:以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为重点,以节约集约利用利用土地为核心,以发展民营经济为主,大力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统筹区域土地利用转变土地利用方式,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和谐和土地利用新格局。

第三节土地利用战略重点

一、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

认真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把基本农田的保护放在首位,强化基本农田的数量、质量和生态全面管护。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坚持建设占用耕地的占补平衡,加强农田基本建设,重点保护集中连片的基本农田,改造中低产田,保护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二、统筹经济、社会和生态发展用地

各行业的发展要充分利用现有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建设用地供应始终实行有保有压,保障重点原则。新增建设用地要优先安排生态环境建设、交通、能源、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产业建设的项目,工矿用地向水泥建材、冶炼化工、烟花爆竹、玻璃制品、机电制造、能源、农副产品加工业、轻纺业倾斜,大力发展园区经济,确保祁阳工业园区发展用地需求,保证国家重点建设用地,适度安排旅游休闲用地。大力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坚持封山育林,发挥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和谐。

三、统筹城乡土地利用

优化城乡用地结构与空间布局。采取城镇点轴发展模式,重点保障中心城镇、次中心城镇和重点城镇用地。调整村镇空间布局,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建立中心集镇—中心村—自然村三级农村居住区用地空间布局。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保证新农村建设与发展的用地需求,特别是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农业现代化生产条件建设以及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方面的用地需求予以优先安排,同时将农村居民点用地减少与城镇用地增加相挂钩,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内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四、节约集约用地

运用循环经济理念,推动土地利用方式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挖潜、由粗放低效向集约高效转变,倡导土地紧凑利用和适当混合利用。优化城镇内部土地利用结构,严格控制外延扩张。坚持城镇用地增加与农村居民点用地减少相挂钩,开展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和村庄用地整理和工矿废弃地整理,推行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村镇集中、土地向业主集中,提高用地效率。

五、坚持土地利用与生态保护结合

土地利用活动是人类活动与作为自然环境重要组成因子的土地生态系统结合的产物,因此土地利用活动必然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为了保证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持续稳定,必须坚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土地利用,特别是对市域生态环境脆弱区应注重土地开发利用活动中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配套落实。

第五章规划调控目标

第一节耕地保护目标

至2010年末,全县耕地保有量不低于54205.31公顷。增加耕地面积105.84公顷,建设占

用耕地902.99公顷,开发复垦整理补充耕地不少于985.81公顷。

至2020年末,全县耕地保有量不低于54076.03公顷。减少耕地23.44公顷,建设占用耕地1128.74公顷;补充耕地不少于1408.30公顷。

规划期间,全县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保持在45785.00公顷以上。

第二节建设用地控制目标

至2010年末,建设用地总规模不突破15647.79公顷;至2020年末,不突破16115.37公顷。至2010年末,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3096.06公顷以内;至2020年末,控制在13477.58公顷以内。

一、城镇及农村居民点

(一)城镇用地

到2010末年,城镇用地总量为2812.23公顷;到2020年末,城镇用地总量为4120.98公顷。(二)农村居民点

到2010年末,农村居民点规模为9377.26公顷;到2020年末,农村居民点规模为8187.31公顷。

(三)采矿用地

到2010年末,采矿用地规模为197.34公顷;到2020年末,采矿用地规模为176.05公顷。(四)独立建设用地

到2010年末,独立建设规模为709.19公顷;到2020年末,独立建设用地规模为993.21公顷。

二、交通运输用地

到2010年末,交通运输用地规模为834.46公顷;到2020年末,交通运输用地规模为898.33公顷。

三、水利设施用地

到2010年末,水利用地规模1284.91公顷;到2020年末,水利用地规模为1300.87公顷。

四、其他建设用地

到2010年,其他建设用地规模为432.40公顷;到2020年末,其他建设用地规模为438.63公顷。

第三节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目标

规划期内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1408.30公顷,其中土地开发补充耕地791.02公顷,耕地整理补充耕地130.30公顷,村庄整理补充耕地433.23公顷,土地复垦补充耕地53.75公顷。其中,2006—2010年期间土地开发补充耕地237.31公顷,耕地整理补充耕地39.09公顷,村庄整理补充耕地129.97公顷,土地复垦补充耕地16.13公顷。

第四节土地生态保护目标

规划期内,积极推进土地综合整治,提高土地生态环境质量,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到2020年,全县林地比重达到41.48%,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50%以上,各类保护区总面积达到30925.40公顷以上。保留城区范围内自然绿地,城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平方米以上。

第五节土地利用效率目标

至2010年末,全县土地利用率为91.10%;至2020年末,全县土地利用率为91.14%。

至2010年末,土地产出率达4.36万元/公顷;至2020年末,达到12.3万元/公顷。

第六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一、农用地

至2010年末,全县各类农用地面积169585.1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3.41%,比2005年减少391.47公顷;至2020年末,全县各类农用地面积169193.4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3.22%,比2005年减少553.92公顷。规划期间不安排牧草地。

(一)耕地

至2010年末,全县耕地面积54205.3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6.66%,比2005年增加105.84公顷;至2020年末,全县耕地面积54076.0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6.60%,比2005年减少23.44公顷。

(二)园地

至2010年末,全县园地面积6951.9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42%,比2005年减少322.63公顷;至2020年末,全县园地面积6482.0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19%,比2005年减少792.54公顷。

(三)林地

至2010年末,全县林地面积84101.2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1.36%,比2005年增加63.68公顷;至2020年末,全县林地面积84329.8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1.48%,比2005年增加292.28公顷。

(四)其它农用地

至2010年末,全县其它农用地面积24236.6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1.96%,比2005年减少9.06公顷;至2020年末,全县其它农用地面积24305.5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1.95%,比2005年减少30.21公顷。

二、建设用地

至2010年末,全县各类建设用地15647.7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70%,比2005年增加200.39公顷;至2020年末,全县各类建设用地16115.3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93%,比2005年增加667.97公顷。

(一)建制镇用地

至2010年末,城镇用地面积2812.2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38%,比2005年增加530.89公顷;至2020年末,城镇用地面积4120.9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03%,比2005年增加1839.64公顷。

(二)农村居民点用地

至2010年末,全县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9377.2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61%,比2005年减少479.98公顷;至2020年末,全县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8187.3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03%,比2005年减少1669.93公顷。

(三)采矿用地

至2010年末,全县采矿用地面积197.3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10%,比2005年减少9.16公顷;至2020年末,全县采矿用地面积176.0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09%,比2005年减少30.42公顷。

(四)独立建设用地

至2010年末,全县独立建设用地面积709.1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35%,比2005年增加121.72公顷;至2020年末,全县独立建设用地面积993.2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49%,比2005年增加405.74公顷。

(五)交通运输用地

至2010年末,全县交通运输用地面积834.4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41%,比2005年增加27.37公顷;至2020年末,全县交通运输用地面积898.3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44%,比2005年增加91.24公顷。

(六)水利设施用地

至2010年末,全县水利设施用地面积1284.9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63%,比2005年增加6.84公顷;至2020末,全县水利设施用地面积1300.8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64%,比2005年增加22.80公顷。

(七)其他建设用地

至2010年末,全县其他建设用地面积432.4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21%,比2005年增加2.67公顷;至2020年末,全县其他建设用地面积438.6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22%,比2005年增加8.90公顷。

三、未利用地

至2010年末,全县未利用地18086.1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90%,比2005年减少38.22公顷;至2020末,全县未利用18010.3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86%,比2005年减少114.06公顷。

第七章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布局

第一节耕地和基本农田布局

规划期间,祁阳县耕地面积不少于54076.03公顷,基本农田不少于45758.00公顷。为缓解城镇扩展和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适当调整重点发展城镇的基本农田布局,调整后的基本农田主要分布在地域开阔、地势平坦、水源充足、灌溉方便的平岗地区。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培育壮大主导产业,提升传统产业,做强特色产业,推进优势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全县重点培育优质稻、油茶、竹木、烤烟、水果、蔬菜、畜禽水产、草席等八大主导产业。

1、建立以三口塘、大忠桥、肖家村、八宝、白水、进宝塘等镇为重点的30千公顷优质稻产业带。

2、建立以浯溪、茅竹、文明铺、龚家坪、白水、羊角塘等镇为重点的7千公顷无公害蔬菜产业带

3、建立以文明铺、龚家坪为重点建立1.5千公顷生姜和香芋产业带。

4、建立以肖家村、八宝、白水、进宝塘、潘市等镇为重点的1.5千公顷烤烟产业带。

5、建立以大忠桥、三口塘等镇为重点的2千公顷模式化稻田养鱼产业带。

第二节园地布局

加强低产园、老化园地改良,提高园地的产出率,提高现有果园管理水平,提高水果产量,发展名优特水果生产,适当增加茶园面积,在文明铺、潘市、八宝、肖家村宜果的稀疏残林荒坡地适度开发园地。对部分土质好、肥力高、灌溉方便的园地可转化为蔬菜地。

第三节林业用地布局

重点在稳定现有林地面积的基础上,进行幼林、未成林、迹地的抚育,成林地保育,因地制宜,适当开发林业。以林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重点工程建设为依托,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兴办林业产业,建立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建立以文

富市、七里桥、下马渡、潘市和大江、挂榜山林场为重点的7.5千公顷楠竹产业带;建立以湘江、白水、祁水河沿岸和大江林区为重点的速生工业原料林产业带。

第四节城镇用地布局

祁阳县域城镇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是建立一个适宜祁阳县域城镇发展要求,等级规模完善,空间布局合理,功能组织协调的县域城镇体系结构。祁阳县域城镇的规模等级发展的总体发展框架是积极发展县城、黎家坪镇和白水镇,并且在县域范围内合理进行城镇的功能组织,充分发挥各级城镇的区域中心作用,逐步建立起大小有序、分工明确的城镇规模等级结构。到规划期末,祁阳县域将建立“一主、二副、二线、多片”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一主”——县城,“二副”白水镇和黎家坪镇,“二线”沿衡零高速公路及三南公路两条城镇发展轴线,“多片”即文明铺片、浯溪一黎家坪片、大忠桥片、潘市片、白水片。

一、城镇空间结构目标

祁阳县域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布局将实行“强攻一点、建好二线、一城三镇”为重点的点轴发展战略。即要突出中心城镇的地位,扩大城镇规模,增强其极化功能,依托衡昆高速公路,努力建好沿线小城镇,通过“一点一线”实现县域小城镇共同发展。到规划期末,县域城镇将呈现“一主、二副、两条轴线、六个片区、四大经济区”的城镇空间布局形态。区域增长极、重点发展城镇、促进发展城镇和一般发展城镇相结合,以点带轴、由轴及面,促进区域城镇体系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二、祁阳县域城镇发展的战略阶段

到2020年,祁阳县域的城镇化水平将达到48%,建制镇用地面积达4120.98公顷,县域中心城镇形成一定的区域辐射和服务功能。同时,各级中心城镇实力加强,整个城镇体系向均衡化发展,“一主二副二线多片”的城镇总体布局已经形成。

三、中心城区

中心城区空间发展遵循“北控、南扩、西拓、东调”的发展战略。其空间结构模式由现状两点一线,转变为开放式,有机生产的组团式发展模式,以322国道,湘江为生长轴线形成一主(浯溪组团)二副(黎家坪组团、城南组团)的空间结构;构成山水相间、城乡交融、组团布局,生态系统良好的城市空间结构。

城北建设为祁阳县政治、信息、交通、文化、科技、教育中心、旅游服务基地。并以湘桂复线和祁阳新火车站建设为契机,全力打造北区新城,在新火车站以北适度安排工矿用地。城南重点建设祁阳工业园浯溪工业园区,工业园作为祁阳县承接国内外特别是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重点园区,园区工业定位为机械电器、食品、医药、玻璃制品,轻纺服饰等一、二类工业。城南南东以汽车南站为轴心打造城市新区。并以远景规划的绕城线为界,规划城区弹性控制区。

规划期间城区规模从2005年的1359.67公顷增加到2714.67公顷。

四、工业园区用地布局

工业园区围绕“一园多区、两线两点”布局建设,坚持以祁阳工业园为主,实行一园多区的体制,加强园区产业建设。真正把工业园区建成招商引资的大窗口,承接珠三角地区产业梯度转移、企业聚集的大本营。重点建设配套好祁阳工业园浯溪工业园区和祁阳工业园白水科技工业园区、黎家坪微电机城和羊角塘烟花爆竹走廊。

祁阳工业园浯溪工业园区为“融城镇建设、工业建设、新农村建设于一体”的新型工业园区。园区位于吾亭路以东、湘江以南。G322国道和S320线穿园而过。以水亦香路,环城南路为界,将园区分为三大功能区,即水亦香路以东为工业区,水亦香路以西和环城南路以北为公共设施区。

白水科技工业园位于祁阳县白水镇北,东临湘江,南临白水,衡枣高速公路与S320线垂直交叉于园区,园区重点引进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工程、汽车、电子、电器的零部件制造及轻工包装,印刷项目等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型工业项目。本轮规划将其列入独立建设用地。

第五节农村居民点布局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的指导下,加快中心村建设的步伐。中心村的建设要与当地的经济条件和自然条件相协调,平原和城郊结合部的中心村规划的数量每个行政村控制在l-2个,规模可控制在100户以上,功能要求相对齐全;丘陵和山区受经济条件和地理环境的制约,一般一个行政村规划一个中心村,并以小组为单位发展若干个自然村,中心村的规模设置为50-100户。

切实搞好农村居民点整理,改造老自然村建设中心村,以改善农村居住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具体目标,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法》中“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个宅基地”的规定,严格限制宅基地面积,对规划迁并的自然村进行严格控制,不准新建或改建房屋。对废弃的宅基地和搬迁后的居民点用地要及时组织资金进行复垦还耕,遵循城镇规模的扩大与农村居民点缩减挂钩的基本原则,逐步减少农村居民点规模。

第六节采矿用地及其他独立建设用地布局

独立工矿用地主要指电力、矿山及其它独立选址工矿用地。根据祁阳县“工业强县”的战略思想,积极培育三大产业集群,改造提升水泥建材、冶炼化工、烟花爆竹、玻璃制品四大传统产业,做大做强机电制造、能源两大新兴产业,扶持壮大农副产品加工业,引进发展轻纺业。新增独立工矿用地布局以城镇为依托或依原有独立工矿区为基础改扩建,打造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条。同时对拥有优势矿产资源的开发项目、其它单独选址重点项目适当安排用地。

第七节交通运输用地空间布局

祁阳县域交通域网络骨架已基本形成,规划期间交通建设目标为:以提高公路等级和通过能力为主攻方向,沟通县际之间的断头路、镇乡之间的迂回路,改造、完善村级路。到2020年实现县道等级达到三级以上标准,乡道达四级以上标准。完成湘桂复线(祁阳段)改造,国道G322祁阳段改扩建,黎家坪—白水快速公路和祁阳至冷水滩公路,完善站场建设,新建浯溪、石坝港、白水港等港口设施。

第八节水利水电设施用地空间布局

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兴利与除害相结合、开源与节流并重、防洪与抗旱并举。在江河治理上要为祁阳县可持续发展提供防洪安全保障。采取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修建堤防和干支流水库拦蓄洪水等措施,进行河道河口整治。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上统筹考虑农业灌溉、发电、生活用水,及生态、环境(包括植树、种草、水保和河道治理等)用水。

2006-2010年建设好以浯溪电站、堰塘铺电站及中心城区城镇防洪工程及大江林区的小水电建设为重点的水利水电设施。2011-2020年以治理好白水、双合水等干支流防洪工程及完善灌溉工程。

第九节生态旅游用地的布局

充分利用祁阳处于“湘桂旅游黄金圈”的中心位置的区位优势,突出重点景区建设、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拓展旅游市场、完善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发展旅游业。区内旅游设施用地安排主要为:龙溪李家大院开发、茅竹的滴水岩开发、黄沙河漂流游览区开发、八庙温泉游览区、石洞源红色旅游区开发、羊角塘的溶洞开发、内下游览区开发。全力打造中国浯溪碑林风景区,大江源旅游风景区及石洞源旅游风景区。

第八章耕地保护与土地整理复垦开

第一节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

从保证粮食安全和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出发,考虑到提高耕地质量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确定规划期内全县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45758.00公顷,到2020年耕地保有量为54076.03公顷。

第二节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和利用措施

一、完善耕地保护制度体系

全面保护全县所有耕地及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对基本农田实施特殊保护,重点保护集中连片的优质农田。规划期内,安排为各项建设占用的耕地,在按规划使用之前,严禁撂荒和改变用途。严格执行耕地占补平衡的法定制度,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的耕地应及时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

二、强化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责任制

全面实施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目标管理责任制,县政府将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指标分解下达,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做好基本农田保护公示、基本农田保护地块的登记造册、建立档案和设立保护标志等工作,强化保护措施和责任。

三、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与耕地保护协调发展

允许在不破坏耕作层和地力的前提下,利用部分不宜种植粮食作物的农田,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在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规模、综合治理的基础上,允许占用部分劣质耕地发展水产养殖业。

四、积极改造中低产田,提高耕地质量

加大中低产田的改造力度,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立足市情,加快农业技术服务产业化,加强测试手段、监测网络等服务体系建设。综合配套农业科学技术,因地制宜安排作物种植比例,通过土壤改良、增施有机肥、实施配方施肥、农林结合等技术,使耕地用养适度,质量不断提高,实现高产、优质、安全的农业生产目标。

第三节土地整理复垦开发

规划期内,为确保耕地占补平衡,必须扎实推进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坚持因地制宜、先易后难、量力而行的原则,积极推进土地整理,适度开发后备土地资源,加大废弃地复垦力度。规划期间共计补充耕地1408.30公顷。

一、土地整理

土地整理是耕地补充的重要方式,包括耕地整理和农村居民点整理。耕地整理应结合中、低产田改造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进行,农村居民点整理则应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整理潜力较大的农村居民点为重点。规划期内,通过耕地整理和农村居民点整理分别补充耕地433.23公顷和130.30公顷。

二、土地复垦

规划期内,通过对各种工矿废弃地的复垦补充耕地53.75公顷。

三、土地开发

土地后备资源开发将是市域耕地补充的主要方式,规划期内,通过土地开发补充耕地791.02公顷。土地开发应注意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

第九章土地利用分区与管制规则

第一节基本农田保护区

基本农田是指根据一定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及对建设用地的预测,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而确定的长期不得占用的耕地,该区域内的土地主要用于农业生产或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使用。全县各镇(场)均有分布,基本农田保护面积45758.00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22.51%。全县各镇均分布有数量不等的基本农田,主要集中分布在湘江、祁水及白水下游的河谷冲积平原。

主要管制规则:鼓励区内其它用地转为基本农田或为基本农田服务的用地;按照规划保留现状用途的其他零星用地,不得再擅自扩大用地面积。严格控制区内的耕地转变用途。国家能源、交通、水利、军事设施等重点项目选址确实无法避开基本农田保护区,涉及农用地转用或征用土地的,必须报国务院批准。经国务院批准占用基本农田的,当地人民政府应按国务院的批准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补划数量与质量相当的基本农田。加大基本农田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区内基本农田综合生产能力。

第二节基本农田整备区

基本农田整备区是指在规划实施期间可以调整补充为基本农田的耕地集中分布区域,区内土地整治的资金投入,引导建设用地其他地类逐步退出,建设具有良好水利和水土保持设施的、高产稳产的优质耕地,通过补划调整,使零星分散的基本农田向区内集中,形成集中连片的、高标准粮棉油生产基地。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以后补划一些未知的重点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占用基本农田的情况。全县划入基本农田整备区的面积为60.00公顷,其主要分布在大忠桥镇和黄泥塘镇

主要管制措施:

1、鼓励区内开展基本农田建设,可进行直接为基本农田服务的农村道路、农田水利、农田防护林及其他农业设施的建设。

2、严禁在基本农田扩展区内建窑、建坟、挖砂、取土、堆放固体废弃物等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已经占用的要限期复耕。

3、基本农田扩展区内非农建设用地和其他零星农用地应当优先整理、复垦或者调整为基本农田;规划期间确实不能复垦或调整的,可保留现状用途,但不得扩大面积。

4、严禁在区内安排城镇村新增非农建设。

5、区内的一般耕地在未被建设占用之前,应遵循基本农田管制和建设政策进行管护

第二节一般农业用地区

一般农业用地区主要指发展果桑茶生产及各类生产必要的服务设施建设等需要而划定的土

地区域。包括一般农田,集中连片的园地和规划确定为园地的宜园后备土地资源和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农村道路、农田水利、农田防护林及其他类型的零星土地。全县各镇(场)均有分布,规划面积为39325.58公顷,占土地总积的19.34%。

主要管制规则:区内的土地主要供农业生产及其服务设施使用,不得擅自转变用途;鼓励区内耕地后备资源转为宜农耕地;按照规划暂可保留现状用途的其他零星用地,不得再擅自扩大用地面积,散布在本区内的农村居民点不得在原地翻建扩建,并逐步按规划调整布局;严格控制区内的农用地转变用途,不得破坏、污染和荒芜区内土地,区内的砖瓦窑必须限期复耕,严禁各类建设占用名、特、优、新种植园用地,严禁占用区内土地进行非农建设(油井、高压线塔基、地下管线、通讯基站等除外),确需占用的,应严格依法办理用地手续。

第三节林业用地区

林业用地区指现有连片的有林地、灌木林、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迹地和苗圃等用地、已列入生态建设规划的造林地、规划的宜林的后备土地资源。规划面积为84329.88公顷,占土地总积的41.48%。该区域中的生态保护用地同时作为复区划入生态保护用地区。

主要管制规则:区内的土地主要供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及其服务设施使用,不得擅自转变用途;鼓励区内影响林业生产的其它用地,调整到其它用地区;控制区内的耕地改变用途,但改善生态环境、法律规定确需退耕还林的除外;严格控制各类建设征用或占用水土保持林、

水源涵养林及其它各类重点公益林用地,严禁占用区内有林地、耕地进行非农建设,建设确需占用的,应严格依法办理征占林用地手续。

第四节城镇建设用地区

该区包括县城区、建制镇的现状用地和规划期内增加的城镇建设用地。规划区域土地面积4120.98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2.03%。

主要管制原则:该区内的土地主要用于城镇建设,城镇总体规划应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不应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地规模,内部土地功能布局严格执行城镇总体规划。城镇建设应当充分利用现有建设用地,鼓励城镇建设开发邻近农村居民点用地,不占或少占农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保护和改善城镇生态环境,严格保护城镇空间体系控制的生态走廊,禁止建设占用规划确定的永久性绿地、林地、特色蔬菜基地、山体、湖泊等。该区内的土地,在批准改变用途以前,应当按原用途使用,废弃撂荒土地,能耕种的必须及时恢复耕种。

第五节城镇建设控制区

城镇建设控制区指为城镇建设需要预留的土地控制区。根据祁阳县城市总体规划,将祁阳工业园远期东南部和东部地区划为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区。该区域内的基本农田调整为一般农田。该控制区面积为271.00公顷。

管制规则:该区土地是为城镇建设预留用地,区内土地在未批准征用为建设用地前不得改变其土地用途,且该区内土地一般不安排土地整理项目。

第六节村镇建设用地区

该区内土地主要用于村庄、集镇建设。依托现状建设基础、按每处500~1000人的规模系统安排全县农民新村布局。规划该区域土地面积8187.3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03%。

主要管制规则:区内土地主要用于村镇居民住宅、公共服务设施等,符合村镇建设规划。加强规划,合理布局,适当集中,联合选址,逐步整治空心村、闲置村庄。按照农民建房向中心村集中的原则,鼓励单位和个人按照规划组织建设新农村;未规划为农民新村的现有农村居民点不得扩大规模。新农村建设要充分利用现有建设用地和空闲地,原则上不得占用耕地,严格用地审批标准。积极推进废弃宅基地的复垦开发工作。

第七节独立建设用地及采矿用地区

指主要用于工矿生产建设及直接为工矿生产服务的土地。分布在中心城区和中心城镇的外围及国省道沿线及观音滩、三口塘、黄泥塘等镇的煤炭生产区、羊角塘镇的烟花鞭炮产业区。重点发展白水科技工业园,部分现有独立工矿用地将与居民点连片发展而归入城镇用地区。规划区域面积1169.26 公顷,占县域土地面积的0.58%。

主要管制原则: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各项建设用地应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行业用地定额标准。工业用地应集中布局,按项目性质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在工业园区申请合理选址,鼓励其他零散分布的工矿企业向本工业区集中。优先建设低污染、低能耗、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高新技术项目,限制可能对临近地区产生不利环境影响的冶金、建材、石化、机械、轻工食品等项目建设,严禁新建污染严重的小企业。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应及时复垦,宜农土地应当优先复垦为耕地;同时积极推进废弃工矿地的土地复垦治理,鼓励建设项目优先利用存量建设用地,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八节自然与人文景观保护区

指为保护具有独特的自然与人文景观资源而划定的区域。主要包括中国浯溪碑林旅游风景区、中国浯溪大江源旅游风景区、中国浯溪石洞源旅游风景区及湖南祁阳小鲵省级自然保护区、内下林场自然保护区、人民电站自然保护区、木子圩岩门口村岩洞自然保护区、鸭婆州县级自然促保护区、羊角塘岩洞县级自然保护区、大江林场野生动植物县级自然保护区、祁阳县清泉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祁阳县滴水岩自然保护区,规划区域土地面积30925.4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5.2%。

主要管制原则:该区内的土地除满足土地使用要求外,还需服从生态保护需要,严格执行保护区总体规划和有关法律、法规。严格控制区内的建设活动,除与保护需要直接相关的建筑外,禁止其它各类建设,禁开山炸石取土制砖修墓、乱砍滥伐、倾倒废物污水等在此一举生态环境的行为。风景旅游区的建设应突出资源保护,景区景点开发建设应与自然、人文环境相协调,注重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生态平衡。

第十章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完善规划体系确立规划权威

1、在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指导和控制下,编制各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专项用地规划和行业用地规划,建立和完善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龙头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将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出的目标、方针、重点和各项控制指标落实到乡镇、部门和行业。

2、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指导市域内一切土地利用活动。

3、制定出台《祁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办法》,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修订和实施。

二、实行严格的土地用途管制

以土地用途分区为基础,规定各用途区的主导、鼓励、控制和禁止用途。农用地转用受规划约束和指导,须符合规划确定的用途方向,后备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服从规划确定的开发利用方向,遵循以农用地为主、耕地优先的原则。

三、改革和完善土地利用的经济运行机制

1、严格实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由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耕地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没有条件开垦或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按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农业结构调整占用耕地造成耕作条件难以恢复的,按照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的标准,缴纳耕地开垦费。

2、加强对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的扶持和管理,按照“取之于土,用之于土”的原则,集中各种土地收益设立土地开发整理专项经费,用于耕地保护、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对集体和个人进行的土地整理腾地造田、复垦开发工作,给予各种优惠政策和一定的资金扶持。对建设单位整理、复垦、开发耕地的投资,列入生产成本或建设项目总投资。

3、建立由供给引导需求的土地市场机制,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供地计划对土地市场价格的调控作用。根据不同土地用途区及其区位条件制定不同的土地价格,完善市场管理规则,依法管理土地市场,保证土地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

四、加强政府土地管理职能,强化土地利用管理

认真落实政府领导土地管理目标责任制,将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完成耕地保护、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等目标作为考核政府工作和干部政绩的重要指标之一。

五、利用土地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监督规划的实施

加强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建立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利用高科技手段监督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

附表1 祁阳县2005年土地利用结构

地类面积(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比重(%)

农用地

耕地

水田46144.2122.70

水浇地401.590.20

旱地7553.68 3.72

小计54099.4726.61 园地7274.57 3.58

林地

有林地76678.9437.71

灌木林地2740.44 1.35

其他林地4618.2 2.27

小计84037.641.33 其他农用地

农村道路977.020.48

坑塘水面8463.36 4.16

农田水利用地2207.49 1.09

田坎12687.92 6.24

小计24335.7311.97 合计169747.3383.49

城乡建设用地

建制镇用地2281.34 1.12

农村居民点用地9857.24 4.85

采矿用地206.470.10

其他独立建设用地587.470.29

小计12932.55 6.36 交通水利用地

铁路用地46.980.02

公路用地760.110.37

水库水面1150.170.57

水工建筑用地127.90.06

小计2085.12 1.03

其他建设用地

风景名胜设施用地 6.060.00 特殊用地423.670.21 小计429.730.21 合计15447.47.60

未利用地

水域河流水面4221.79 2.08 滩涂沼泽滩涂1277.980.63

自然保留地

荒草地6326.33 3.11

裸地25.330.01

其他未利用土地5882.25 2.89

小计12624.58 6.21 合计18124.368.91 土地总面积203319.13100.00

附表2 祁阳县各镇(场)2005年土地利用结构

单位土地总

面积

(公

顷)

农用地

合计

耕地

园地

林地其他农用地小计水田

水浇

旱地小计

有林

灌木

林地

其他

林地

小计

农村

道路

坑塘

水面

农田

水利

用地

田坎

祁阳县203319

.13

169747

.33

54099

.47

46144

.21

401.

59

7553

.68

7274

.57

84037

.6

76678

.94

2740

.44

4618

.20

24335

.73

977.

02

8463

.36

2207

.49

12687

.92

浯溪镇8314.9

5

4913.0

2352.

29

2166.

09

56.1

1

130.

08

392.

77

1061.

12

1034.

46

3.38

23.2

8

1106.

83

36.3

3

516.

61

53.2

1

500.6

8

大忠桥镇11666.

67

10085.

99

3982.

32

3210.

34

29.9

4

742.

06

444.

90

3793.

2

3073

172.

07

548.

13

1865.

54

59.1

8

539.

77

144.

64

1121.

94

三口塘镇6176.0

6

5419.0

1

2367.

74

2122.

83

1.67

243.

25

144.

13

1810.

84

1540.

2

135.

55

135.

08

1096.

31

32.2

1

443.

67

103.

44

516.9

9

白水镇12675.

79

10510.

82

3700.

66

3261.

75

19.0

1

419.

85

874.

67

4215.

97

4021.

86

45.7

7

148.

34

1719.

58

90.9

7

549.

26

173.

01

906.3

5

肖家村镇9306.9

5

8467.8

6

2688.

82

2352.

71

13.4

2

322.

68

384.

32

4390.

49

3834.

88

370.

40

185.

21

1004.

24

58.3

3

188.

68

150.

07

607.1

7

八宝镇7127.5

7

6330.7

1

2276.

57

1940.

5

39.8

5

296.

20

323.

37

2905.

61

2679.

02

0.00

226.

59

825.1

9

58.2

1

185.

60

128.

94

452.4

3

潘市镇12833.

47

10500.

85

2053.

02

1798.

91

16.9

6

237.

20

631.

63

6885.

97

6072.

71

225.

07

588.

19

930.1

8

41.6

5

248.

65

132.

91

506.9

5

梅溪镇6339.0

5

4842.7

9

1919.

13

1346.

42

3.31

569.

40

149.

96

1744.

93

1668.

81

3.68

72.4

5

1028.

76

32.3

6

266.

57

80.8

4

649.0

文明铺镇11222.

44

8889.1

4

4057.

09

3618.

25

29.4

8

409.

32

213.

30

2709.

89

2638.

49

5.27

66.1

3

1908.

89

47.7

8

970.

18

100.

88

790.0

6

羊角塘镇12702.

26

10177.

88

3918.

45

2782.

02

54.5

1

1081

.92

435.

73

4089.

38

3795.

36

172.

90

121.

11

1734.

33

59.9

5

453.

09

144.

55

1076.

74

黄泥塘镇7100.5

3

5208.8

2441.

63

1702

17.2

3

722.

42

254.

31

1354.

42

1188.

41

5.56

160.

45

1158.

43

43.5

9

235.

41

92.7

2

786.7

6

进宝塘镇6529.4

3

5499.5

1

2443.

34

2149.

31

7.58

286.

46

308.

68

1673.

55

1607.

87

44.3

8

21.3

1073.

92

38.3

2

412.

88

105.

31

517.4

观音滩镇8115.5

3

6872.4

6

2095.

21

1912.

52

13.3

3

169.

36

272.

79

3587.

34

3538.

24

7.96

41.1

4

917.1

1

62.8

2

316.

15

102.

61

435.5

3

茅竹镇9173.4

4

7727.1

5

2004.

66

1889.

61

3.06

112.

03

349.

06

4515.

9

4467.

23

11.1

5

37.5

2

857.5

1

45.9

4

344.

85

117.

51

349.2

1

大村甸镇9170.9

1

7194.9

5

2884.

47

2599.

95

27.4

9

257.

02

197.

48

2780.

82

2680.

77

15.8

4

84.2

1332.

20

56.3

3

653.

46

70.6

4

551.7

7

黎家坪镇7999.3

4

6170.8

4

2687.

78

2391.

85

14.4

3

277.

71

175.

79

2100.

51

1867.

49

96.0

1

137.

01

1210.

55

36.5

536.

98

63.1

573.9

7

文富市镇6132.4

4967.0

9

1951.

76

1638.

71

17.4

5

295.

60

189.

35

2017.

54

1844.

82

5.74

166.

98

808.4

5

35.1

9

368.

44

38.6

1

366.2

1

龚家坪镇8405.1

1

6724.5

7

2840.

42

2282.

23

17.6

6

544.

34

292.

11

2211.

01

1905.

82

7.25

297.

94

1377.

23

40.3

8

586.

92

125.

10

624.8

3

下马渡镇12524.

44

11201.

17

3021.

25

2698.

04

11.7

9

311.

42

789.

11

6089.

48

5382.

06

301.

29

406.

14

1301.

32

70.1

2

377.

54

111.

00

742.6

7

七里桥镇8226.3

9

7242.8

2112.

11

2022.

3

6.86

82.9

4

393.

67

3921.

54

3813.

01

3.44

105.

09

815.4

9

9.67

256.

53

58.9

7

490.3

3

内下林场4935.7

6

4635.4

2

22.08 17.28 0.00 4.80 5.68

4570.

72

3798.

23

316.

30

456.

19

36.94 1.55 0.01

22.9

6

12.41

大江林场14067.

19

13650.

57

190.1

154.1

8

0.45

35.4

7

24.2

5

13283

.91

12194

.44

716.

10

373.

37

152.3

1

18.4

3

7.09

66.4

3

60.36

挂榜山林场2573.4

5

2513.9

5

88.56 86.41 0.00 2.15

27.5

1

2323.

46

2031.

76

75.3

3

216.

36

74.42 1.21 5.02

20.0

4

48.16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