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比较法测增益框图

比较法测增益框图

比较法测增益框图
比较法测增益框图

电压驻波比测量框图:

Ф电压驻波比测量框图:

比较法测增益

噪声测量三种方法

噪声系数测量的三种方法 本文介绍了测量噪声系数的三种方法:增益法、Y系数法和噪声系数测试仪法。这三种方法的比较以表格的形式给出。 前言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噪声系数(NF)或者相对应的噪声因数(F)定义了噪声性能和对接收机灵敏度的贡献。本篇应用笔记详细阐述这个重要的参数及其不同的测量方法。 噪声指数和噪声系数 噪声系数有时也指噪声因数(F)。两者简单的关系为: NF = 10 * log10 (F) 定义 噪声系数(噪声因数)包含了射频系统噪声性能的重要信息,标准的定义为: 从这个定义可以推导出很多常用的噪声系数(噪声因数)公式。 下表为典型的射频系统噪声系数: *HG=高增益模式,LG=低增益模式

噪声系数的测量方法随应用的不同而不同。从上表可看出,一些应用具有高增益和低噪声系数(低噪声放大器(LNA)在高增益模式下),一些则具有低增益和高噪声系数(混频器和LNA在低增益模式下),一些则具有非常高的增益和宽范围的噪声系数(接收机系统)。因此测量方法必须仔细选择。本文中将讨论噪声系数测试仪法和其他两个方法:增益法和Y系数法。 使用噪声系数测试仪 噪声系数测试/分析仪在图1种给出。 图1. 噪声系数测试仪,如Agilent公司的N8973A噪声系数分析仪,产生28VDC脉冲信号驱动噪声源 (HP346A/B),该噪声源产生噪声驱动待测器件(DUT)。使用噪声系数分析仪测量待测器件的输出。由于分析仪已知噪声源的输入噪声和信噪比,DUT的噪声系数可以在内部计算和在屏幕上显示。对于某些应用(混频器和接收机),可能需要本振(LO)信号,如图1所示。当然,测量之前必须在噪声系数测试仪中设置某些参数,如频率范围、应用(放大器/混频器)等。 使用噪声系数测试仪是测量噪声系数的最直接方法。在大多数情况下也是最准确地。工程师可在特定的频率范围内测量噪声系数,分析仪能够同时显示增益和噪声系数帮助测量。分析仪具有频率限制。例如,Agilent N8973A可工作频率为10MHz至3GHz。当测量很高的噪声系数时,例如噪声系数超过10dB,测量结果非常不准确。这种方法需要非常昂贵的设备。 增益法 前面提到,除了直接使用噪声系数测试仪外还可以采用其他方法测量噪声系数。这些方法需要更多测量和计算,但是在某种条件下,这些方法更加方便和准确。其中一个常用的方法叫做“增益法”,它是基于前面给出的噪声因数的定义:

集成电路测试

第一章 集成电路的测试 1.集成电路测试的定义 集成电路测试是对集成电路或模块进行检测,通过测量对于集成电路的输出回应和预期输出比较,以确定或评估集成电路元器件功能和性能的过程,是验证设计、监控生产、保证质量、分析失效以及指导应用的重要手段。 .2.集成电路测试的基本原理 输入Y 被测电路DUT(Device Under Test)可作为一个已知功能的实体,测试依据原始输入x 和网络功能集F(x),确定原始输出回应y,并分析y是否表达了电路网络的实际输出。因此,测试的基本任务是生成测试输入,而测试系统的基本任务则是将测试输人应用于被测器件,并分析其输出的正确性。测试过程中,测试系统首先生成输入定时波形信号施加到被测器件的原始输入管脚,第二步是从被测器件的原始输出管脚采样输出回应,最后经过分析处理得到测试结果。 3.集成电路故障与测试 集成电路的不正常状态有缺陷(defect)、故障(fault)和失效(failure)等。由于设计考虑不周全或制造过程中的一些物理、化学因素,使集成电路不符合技术条件而不能正常工作,称为集成电路存在缺陷。集成电路的缺陷导致它的功能发生变化,称为故障。故障可能使集成电路失效,也可能不失效,集成电路丧失了实施其特定规范要求的功能,称为集成电路失效。故障和缺陷等效,但两者有一定区别,缺陷会引发故障,故障是表象,相对稳定,并且易于测试;缺陷相对隐蔽和微观,缺陷的查找与定位较难。 4.集成电路测试的过程 1.测试设备 测试仪:通常被叫做自动测试设备,是用来向被测试器件施加输入,并观察输出。测试是要考虑DUT的技术指标和规范,包括:器件最高时钟频率、定时精度要求、输入\输出引脚的数目等。要考虑的因素:费用、可靠性、服务能力、软件编程难易程度等。 1.测试界面 测试界面主要根据DUT的封装形式、最高时钟频率、ATE的资源配置和界面板卡形等合理地选择测试插座和设计制作测试负载板。

用比较法测量直流电阻

用比较法测量直流电阻DH6108型赛电桥综合实验仪 (产品获发明专利) 实 验 讲 义

杭州大华仪器制造有限公司 用比较法测量直流电阻 一、概述 电阻是电磁学实验工作中的常用元件。在电磁学发展史上,电桥法测电阻曾起过重要作用。电桥所用的平衡比较法,是微差比较法的差值为零时的特例;微差法是比较法中的一种。 在测量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采用数字技术测量电阻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实验借助数字电压表,采用了一种比一般电桥法更直观的比较测量方法(电压比等于电阻比),可以更简捷、更准确地测量电阻。 二、实验目的 1、用伏安法测量被测电阻,并研究表头内阻对测量准确度的影响; 2、用惠斯通电桥(单电桥)和双电桥测量未知电阻,计算不确定度; 3、用直接比较法(电阻比等于电压比)测量不同的未知电阻,计算不确定度; 4、测量室温下金属丝的电阻率; *5、利用直流恒流源,替代非平衡电桥测量连续变化的非电量; *6 附:研究性实验,四位半数字电压表的误差和非线性残差的分布特征 三、实验仪器 1、DH6108赛电桥综合实验仪 2、四位半数字万用表 3、QJ23a直流单臂电桥,ZX21a直流电阻箱(选配) 4、QJ44双臂电桥 5、螺旋测微尺和游标卡尺(>200mm) 四、实验原理 (一)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原理 1、实验线路的比较和选择 当电流表内阻为0,电压表内阻无穷大时,下述两种测试电路的测量不确定度是相同的。

图1 电流表外接测量电路 图2 电流表内接测量电路 被测电阻 I V R =。 实际的电流表具有一定的内阻,记为R I ;电压表也具有一定的内阻,记为 R V 。因为R I 和R V 的存在,如果简单地用I V R =公式计算电阻器电阻值,必然 带来附加测量误差。为了减少这种附加误差,测量电路可以粗略地按下述办法选择: 比较lg(R/R I )和lg(R V /R )的大小,比较时R 取粗测值或已知的约值。如果前者大则选电流表内接法,后者大则选择电流表外接法(选择原则1)。 如果要得到测量准确值,就必须按下1、2两式,予以修正。 即电流表内接测量时,I R I V R -= (1) 电流表外接测量时,V R V I R 1 1-= (2) 上两式中:R —被测电阻阻值,Ω;V —电压表读数值,V ; I —电流表读数值,A ; R I —电流表内阻值,Ω; R V —电压表内阻值,Ω。 2、基本误差限与不确定度 实验使用的数字电压表和电流表的量程和准确度等级一定时,可以估算出 U V 、U I ,再用简化公式I R I V R -=计算时的相对不确定度 (3) 式中U R 表示测量R 的不确定度,并非指R 的电压值。 可见要使测量的准确度高,应选择线路的参数使数字表的读数尽可能接近满量程(选择原则2),因为这时的V 、I 值大,U R /R 就会小些。 当数字电压表、电流表的内阻值R V 、R I 及其不确定度大小U RI 、U RV 已知时,可用公式(1)、(2)更准确地求得R 的值,相对不确定度由下式求出: 电流表内接时: 2 2 ?? ? ??+??? ??=I U V U R U I V R ?? ? ???????R R U U U U I I R I V R I 2222

网络优化测试报告

测 试 业 务 区 路测数据分析报告 ()

目录 第一章网络概况 (2) 网络基本情况 (2) 站点分布图 (2) 测试方法介绍 (2) 测试选择: (3) 第二章测试结果及分析 (4) RX P OWER (4) S TRONGEST E C/I O (5) A GGREGATE E C/I O (5) T X P OWER (6) F-FCH FER (7) TX A DJ (8) 第三章网络性能统计 (10) C ALL S ETUP R ATE (10) C ALL D ROP R ATE (10) H ANDOFF S TATISTICS R ESULT (11) A IR I NTERFACE S ETUP D ELAY (11) 第四章测试结论 (12) 一、网络问题分析 (12) 二、个人总结 (12)

第一章网络概况 网络基本情况 本网系统制式为:;频段为:MHz。 本次测试对象为:学校操场 本次测试业务为:。 站点分布图 本次测试涉及基站的分布图如下所示: 图0-1 测试区域站点分布图 测试方法介绍 测试路线:绕学校操场一圈 测试设备: 编号设备话音DT话音CQT数据DT数据CQT 1笔记本电脑一台一台一台一台2测试手机一台一台一台 3无线网卡 4GPS&天线&数一套

测试选择: 对网络的评估比较只有基于一定的负载条件,采用同样的呼叫方式,才具有可比性。测试的设置: 1.根据预先确定的参数设置,进行DT测试、CQT测试和PM数据进行采集; 2.分别对DT、CQT和PM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按照标准分别进行评分; 3.根据测试结果写出评估报告;

芯片测试规范

测试规范 1.适用范围 1.1本规范为导入DDR芯片的测试方法和标准,,以验证和确认新物料是否适合批量生 产;. 2.目的 使开发部门导入新的关键器件过程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3.可靠性测试 :如果替代料是FLASH的话,我们一般需要做10个循环的拷贝校验(我们测试工具APK设置:500M/拷贝次数/重启10次) :如果替代料是DDR的话,我们也需要验证DDR的运行稳定性,那么也需要做循环拷贝校验(测试工具APK设置:500M/拷贝次数/重启5次) PS:1.拷贝次数=(FLASH可用容量*1024M/500M)-1 验证只需要验证运行稳定性,所以一般做3-5个循环就OK了,FLASH要求比较严格,一般需要做10个循环以上; 3.考虑到FLASH压力测试超过20次以上可能会对MLC造成影 响,故对于验证次数太多的机器出货前需要更换。 7.常温老化:PND我们一般跑模拟导航持续运行12H,安卓我们一般运行MP4-1080P持续老化12H,老化后需要评估休眠唤醒是否正常; 8.高低温老化:环境(60度,-10度) 基于高低温下DDR运行稳定性或存在一定的影响,DDR替代需要进行高低温老化,我们PND一般运行模拟导航、安卓因为运行模导不太方便,就运行MP4各持续老化12H。 从多年的经验来看,FLASH对于温度要求没有这么敏感。 9.自动重启测试:一般做50次/PCS,需要每次启动系统都能正常启动;-- 一般是前面恢复出厂设置有问题,异常的机器排查才会用到;

10.复位、通断电测试:这个测试属于系统破坏性测试,测试非正常操作是否 存在掉程序的现象,一般做20次/PCS,要求系统能够正常启动。 1.焊接效果,如果是内部焊接的话,需要采用X-RAY评估,LGA封装的话就 需要SMT制程工艺规避空洞率; 2.功能测试; 3.休眠电流、休眠唤醒测试:DDR必测项目,反复休眠唤醒最好3-5次/PCS,休眠电流大小自行定义;FLASH测不测影响不大; 4.容量检查,容量标准你们根据客户需求自行定义,当然是越大越好;--大 货时这一点最好提供工具给到阿杜随线筛选; 5.恢复出厂设置:我们一般做50次/PCS,运行正常的话界面会显示50次测 试完成,如果出现中途不进主界面、死机等异常现象就需要分析问题根源; 压力测试:这部分需要分开来说明 4.测试环境 温度:25±2℃ 湿度:60%~70%; 大气压强:86kPa ~106kPa。 5.测试工具 可调电源(最好能显示对应输出电流) 可调电子负载 示波器

测量电阻方法大全

测量电阻方法大全 1.伏安法测电阻 (1)原理: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2)电流表外接法,如图1所示 ①V V x V A V A V x U R R U R I I 测真-= =+=,测量值偏大。 ②系统误差原因:安培表A 分压 ③适用于测大阻值电阻,因为R X 越大,A 分压越小,误差越小 (4)、外接法的选用方法 ①在知道R X ,R V ,R A 的大约值时,可用估算法. 图1 图2

x A V x R R R R 时,选接法 ②在不知道R X ,R V ,R A 大约值时,可用试触法,如图3所示. 触头分别接触a 、b: 如V 变化大,说明A 分压大,应选外接法;如A 变化大,说明V 分流大,应选接法. 【例3】(1)某同学欲测一电阻R X (阻值约300Ω)的阻值,可供选择的仪器有: 电流表A 1:量程10mA; 电流表A 2:量程0.6A; 电压表V 1:量程3V; 电压表V 2:量程15V; 电源电动势为4.5V. 该同学先按图4接好电路,闭合S1后把开关S2拨至A 时发现两电表指针偏转的角度都在满偏的4/5处;再把开关S2拨至b 时发现.其中一个电表的指针偏角几乎不变,另一个电表指针偏转到满偏3/4处,则该同学在实验中所选电压表的量程为______,所选电流表的量程为______R X 的测量值为________. (2)如果已知上述电压表的阻R V 和电流表的阻R A ,对S 2分别拨至a 和b 两组测量电路(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值分别用U 1,U 2,I 1,I 2表示),则计算电阻R X 的表达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用测量值和给出的电表阻表示). 图3 图4

2.4G天线性能比较测试说明_20141016

2.4G天线性能比对测试 测试人:丁江帅 时间:2014-10-16 目录 1.天线性能参数 (2) 2.测试器材 (2) 3.测试说明 (3) 4. 测试结果与分析 (3) 4.1测试结果如下表(如附件1): (3) 4.2 测试结果分析 (3)

1.天线性能参数 佛山健博通天线(白色)参数如下: 深圳乐光天线(黑色)参数如下: 2.测试器材 频谱仪一台被测天线两个两个N型转SMA公头射频线缆两条检测器一个锂电池一个支撑塑料棒

3.测试说明 ★检测器烧录单载波程序。 ★将被测天线经射频线缆连接,使其竖直于地面。 ★频谱仪设置为2.45GHz,带宽2MHz,参考电平设置为-50dBm。 ★测试时,检测器始终与两个被测天线根据测试要求可适当改变。 ★给检测器供电,观察天线接收信号的强度,并保存数据(可多次测试进行比较)。4. 测试结果与分析 4.1测试结果如下表(如附件1): 表1.被测天线的测试数据 4.2 测试结果分析 安装位置:发射和接收天线位置保持一致,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相对于其他物体保持大于十倍空气波长(122cm),接收天线始终处于竖直状态发射天线顶面始终与接收天线(杆式)保持垂直。 两天线测试时,环境要求保持一致,这样可以减少测试条件不一致带来的误差。测试时,经多次断电和接通,前后对比情况下,随机保存数据。从测试数据来看,同样的环境和测试条件:(1)随着发射天线离地面高度的减少,信号衰减越大,相应白色和黑色天线接收的信号也大大减弱;(2)接收天线和发射天线距离不变,接收天线离地面高度不变及发射天线离地面高度不变时,改变发射天线相对接收天线的角度,接收天线接收的信号强度基本不变。 综述,同样的距离和离地面的高度,黑色天线具有较高的增益即对接收到的信号衰减更弱一些,性能较好于白色天线。 注:测试环境如附件9 接收情况如附件:

射灯天线覆盖效果测试报告(室外向下对打)--钟陈生

茂南财富新城射灯覆盖(室外向下对打)效果测试报告 测试人:钟陈生、申卫报告撰写:钟陈生测试日期:2013年7月17 1.概述 1.1站点描述 基础信息 1.2射灯覆盖图及环境描述:

项目总负责人 单项负责人设 计 人校 审 人 审 核 人单 位比 例日 期 mm 2013.4图号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2011YBGS0130-WX-MNCHXCF-02-5 注:本系统图中器件红色为新增,黑色为原有, 蓝色为更换,黄色为利旧。 茂南财富新城F-安装点位图 二功分器 ″馈线7/8″馈线1/2″超柔馈线 全向天线 三功分器 双频合路器 电桥 22栋 28栋29栋 30栋31栋 23栋 27栋 25栋 38栋 26栋 17栋 ANT1-20F 下倾角51.84° ANT1-18F 下倾角37.15°ANT2-18F 下倾角47.39° ANT3-18F 下倾角47.39° ANT4-18F 下倾角47.39° ANT7-18F 下倾角47.39° ANT10-18F 下倾角47.39° ANT11-18F 下倾角42.27°ANT9-18F 下倾角43.88° ANT8-18F 下倾角40° ANT13-18F 下倾角45° ANT14-18F 下倾角45° ANT15-18F 下倾角47.39° ANT12-18F 下倾角43.88° ANT5-18F 下倾角47.39° ANT6-18F 下倾角37.13° ANT16-18F 下倾角47.39°ANT17-18F 下倾角37.13° 16栋 10栋 PS1-18F PS2-18F PS3-18F PS4-18F PS5-18F PS6-18F PS7-18F 38栋,共 19层 26栋,共18层 约高57米 约高54米 射灯天线

伏安法测电阻 滑动变阻器的两种接法比较和选择

一、伏安法测电阻 1、伏安法测电阻:测电阻的两种电路:电流表的外接法与内接法 2、系统误差分析 误差原因:因为电压表、电流表分别有分压分流的作用,它们本身的内阻会给电路造成影响从而带来误差。电流表接入电路会分压,电压表接入会分流。 ①电流表外接法 1)R 测= 2)误差原因 3)测量值比真实值偏 4)使用外接法的条件: ②电流表内接法 1)R 测= 2)误差原因 3)测量值比真实值偏 4)使用内接法的条件: 总结: 3、电流表内外接法的判别 例1:点触法 ①如图测电阻R,当电压表的表头P从A点,接到B点时电压表读数变 化明显,应用____接法 ②电流表读数变化明显,应用_____接法 例2:如果电流表的内阻为R A=0.03Ω,R V=2.OKΩ,要测量的电阻R大约为1.5KΩ,采用哪种接法误差更小?如果要测量的电阻R大约是2Ω,采用哪种接法更简单?并画出这两种接法. 练习1:有一个未知电阻R,用下图中(A)和(B)两种电路分别对它进行测量,用A图测量时两表读数为分别为6V,6mA,用图B测量是,两表读数分别为5.9V,10mA,则用图测量电阻的误差较小,测量值,测量值比真实值偏 ,(电流表内阻很小约0.1Ω,电压表内阻很大约3000Ω)练3:先要测定一个额定电压约4V,额定电流约0.5A的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电压表应该选择,电流表应选择电路连接时电流表应采用接法。 A、电压表量程是4.5V,内阻约4000Ω B、电压表量程是10V,内阻约8000Ω C、电流表量程3A,内阻约0.4Ω D、电流表量程0.6A,内阻约2Ω 二、滑动变阻器的两种接法比较和选择 知识要点 一、滑动变阻器的两种连接方式 如图所示的两种电路中,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R0)对负载R L的电压、电流强度都起控制调节作用,通常把图(a)电路称为限流接法,图(b)电路称为分压接法. 二、两种电路的比较 负载R L上电压调节范围(忽略 电源内阻) 负载R L上电流调节范 围(忽略电源内阻) 相同条件下电路消耗 的总功率 限流接法 R R R L L + E≤U L≤E R R E L + ≤I L≤ L R E EI L 分压接法 0≤U L≤E0≤I L≤ L R E E(I L+I ap) 比较分压电路调节范围较大分压电路调节范围较 大 限流电路能耗较小 三、滑动变阻器的限流接法与分压接法的选择方法 滑动变阻器以何种接法接入电路,应遵循安全性、精确性、节能性、方便性原则综合考虑,灵活择取.(1)下列三种情况必须选用分压式接法 ①要求回路中某部分电路电流或电压实现从零开始可连续调节时,必须采用分压接法. ②当用电器的电阻R L远大于滑动变阻器的最大值R0,且实验要求的电压变化范围较大(或要求测量多组数据)时, R 甲乙

选择题

二、选择题 1.具有独立的设计文件,可以独立施工,建成后能够独立发挥生产能力或效益的工程称为()。 A.建设项目B.单项工程C.单位工程D.分部工程 2.()是以横道线条结合时间坐标来表示项目各项工作的开始时间、持续时间和先后顺序。 A.横道计划B.网络计划C.里程碑计划D.树型图 3.()是以箭线和节点组成的有序有向的网状图形来表示项目进度的计划。 A.横道计划B.网络计划C.里程碑计划D.树型图 4.()是指某专业工种的工人在从事建筑产品施工生产过程中所必须具备的活动空间。 A.工作面B.施工段数C.施工层数D.施工过程数 5.在双代号网络图中,一条箭线代表()。 A.一项工作B.一定资源C.一定时间D.一定成本6.虚箭线()。 A.占用时间,消耗资源B.不占用时间,消耗资源C.占用时间,不消耗资源D.不占用时间,不消耗资源

7.节点在双代号网络图中表示()。 A.一项工作B.时间的长短 C.一项工作的结束或开始D.成本的大小 8.()为关键工作。 A.总时差最大的B.总时差最小的 C.自由时差最大的D.自由时差最小的 9.()是以横坐标表示进度时间,纵坐标表示累计完成任务量,绘制出一条按计划时间累计完成任务量的曲线,将实际完成任务量与其比较的方法。 A.S曲线比较法B.“香蕉曲线比较法” C.前锋线比较法D.网络图比较法 10.采用列表比较法进行进度计划比较时,若尚有总时差小于原有总时差,但仍为正值,则说明()。 A.实际进度比计划进度计划提前,对总工期无影响。 B.实际进度比计划进度计划拖后,对总工期有影响,应当调整。C.实际进度比计划进度计划拖后,对总工期无影响。 D.实际进度比计划进度计划提前,应当调整总工期。11.PMBOK的概念是由哪个组织提出?() A.美国项目管理协会B.中国项目管理协会 C.国际项目管理协会D.国际工程师联合会 12.从项目的生命周期看,项目的前期费用投入情况和对工程寿命期的影响情况分别是哪项?()

第一章 天线增益测量

天线与电波教学实验指导书 实验三 天线增益测量 3.1实验内容和目的: 用绝对测量法(即测传播损耗的方法)和相对测量法(即比较法)测量喇叭天线的增益,掌握天线增益的一般测量方法。 3.2测量原理 1.天线增益的绝对测量 根据福里斯公式,当发射功率为P t ,发射天线增益为G t ,接收天线增益为 G r ,收发天线相距 R ,则位于远场区的接收天线的最大接收功率为 2244??? ? ??=?=R G G P A R G P P r t t r er t t r πληπ 当收发天线完全相同即G t =G r =G 时,接收功率为 2244??? ? ??=?=R G P A R G P P t r er t t r πληπ 由此可求出每个天线的增益为 G P P R r t =?4πλ 如用dB 表示,则为 ??? ? ???+??? ??=t r P P R dB G lg 10214lg 10)(λπ 因此,如果测出收发电平差、工作频率和收发距离,即可通过上式求出被测天线的增益。 2.天线增益的相对测量 被测天线增益G 和参考天线增益G 0间存在简单的关系: G=gG 0 式中,g 是被测天线相对于参考天线的增益。

因此如果参考天线的增益已知,只要测出g ,即可按上式求出被测天线的增益。 用比较法测天线增益,常用半波对称振子(或折合振子)作线天线的标准增益天线(其增益约为1.64或2.15dB );常用按最佳方向性系数设计的标准增益喇叭作面天线的增益标准天线,其增益理论设计值和实际值相当吻合,可按下式估算: )(4lg 102dB Ak D G λ π≈≈ 式中,A 是喇叭口面面积,k 是口面利用率。对角锥喇叭天线k 取0.51。 3. 天线增益的综合测量 设三个不同天线的增益分别为G G G 010203、、,先用比较法测得1和2对3的相对增益 03 02 203011G G G G G G ==, 当G 03已知时,则 03 20203101G G G G G G ==,, 用dB 表示,即 ) ()()()()()(0320203101dB G dB G dB G dB G dB G dB G +=+=, 当G dB 03()未知时,可用上述1项(天线增益的绝对测量)的方法测出G dB G dB 0102()()+,与上两式联立求出G dB 03()。 3.3 测量方框图: 3.4主要测试设备: 发射源:厘米波分频锁相源(带隔离器,具连续波或1KHz 内方波调制输出,带数字频率指示和功率相对指示,工作频率11GHz ±250MHz ,输出功率连续可调,

XX天线性能测试报告

基站天线性能综合评估报告 (XX分公司网络优化中心) XX分公司为了改善弱覆盖、提高用户满意度,解决网络中的隐形问题,同时借鉴发达省份的成功经验,历时两个多月的时间,选择了使用不同年限、品牌的天线进行综合性能测试。通过对三阶互调、使用年限、前后比和第一上旁瓣抑制性等指标综合分析,借助更换对比,DT测试、话务KPI综合分析,为网络优化中天线故障排查、是否需要更换和更换标准、以及更换后达到的效果提供了参考依据。 1.本次测试选取的场景、天线、基站数量如下: 场景天线数量/根基站数量 1.农村弱覆盖投诉183 2.高速公路带状覆盖488 3.市区干扰点掉话279 4.库房新天线抽查10/ 2.天线性能测试 本次采用德国Rosenberger 三阶互调测试仪和扫频仪对天线性能进行测试,同时结合话务统计指标、DT测试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2.1 天线性能测试结果 本次主要对天线自身的主要参数指标:三阶互调(IM)、驻波比(VSWR)、前后比、第一上旁瓣抑制进行测试。

2

2.1.1 三阶互调合格率 参数说明:三阶互调是反映天线综合性能的重要指标,该指标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天线的优劣。目前国标要求≤-107dbm。本次判定合格的标准如下: 三级互调测试标准(dbm) 等级大于‐90大于‐107且小于等于‐90小于等于‐107 评测不合格可用优良 三阶互调测试结果 不合格合格优良 11% 28% 61% 说明:通过本次对天线综合性能的测试,发现较多天线三阶互调不合格(本次测试把IM≤-90dbm的均视为合格,远低于国标要求),这和目前集成度越来越高的基站系统难以匹配。 3.网络KPI指标综合分析 本次网络KPI指标的分析是建立在:老天线→集采新天线→KATHREIN高性能天线,分别提取相同时段的话务统计数据,进行多次分析基础之上的。

进度纠偏措施

施工进度分析及调整方法 2011年7月 施工进度计划执行过程中的检查、分析及调整方法

成功的项目管理,必然是成功的时间管理。项目工期的拖延,即便其质量优异、成本控制突出,也可能由于时间的滞后而变得不再适宜。项目的进度管理,一直被视为与质量、成本同等重要的核心目标之一。通过合理的进度安排,制定出科学可行的分项工期表,并条理清晰的显示出项目进度之间的逻辑关系。一旦完成计划编制,并借助于一定表达方式(如横道图、线型图及网络图等),其后的工程项目进度管理工作,是在进度计划招待过程中及时发现进度偏差、分析偏差原因、形成有针对性的纠偏措施,直至最终解决进度偏差问题。 一.进度计划编制的要求 1.目标是计划的灵魂,月度进度计划必须按照确定的项目年度计划进度要求编制。对工程的承包商来说,必须清楚招标文件和合同文件的内容,正确全面地理解合同的要求 2.月度进度计划一定要符合施工环境条件(如当地气候、运输条件等);同时要根据工程自身的逻辑性和客观规律及参与项目的设计单位、供应商的能力来编制进度计划。 3.计划编制要做到项目成本最小化、整体经济效益最大化,资源利用最优化。 4.计划编制必须全面系统。 5.由于计划在实施中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计划必须具有弹性,要考虑特殊情况和风险的备用方案。 二.进度计划的编制 1.月度进度计划的制定是确定月度的计划开始日期与完成日期内应完成的工程数量及对应的工程产值。当计划一旦被确定后,该进度计划即成为控制文件,用来跟踪项目绩效。随着计划实施的推进、项目管理计划的变更以及风险性质的演变,应该在整个项目期间持续修订进度计划,以确保进度计划现实可行。

激光增益的测量

激光增益的测量 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用腔内损耗法测量激光参数的原理和方法。 2. 根据自动测试系统测得的曲线,取适当的数据,编写程序,利用计算机进行计算。 3. 通过对激光器增仪等参数的测量,对激光器的工作过程有进一步的了解。 二、 实验原理 在激光器中,小信号增益系数g 0、饱和光强I s 、腔内损耗α和最佳输出率T opt 等是决定激光器工作特性的重要参数,它们均可由实验测得,而这些参数的测量均与增益系数的测量有关。由增益系数的定义:1 2ln 1 I I l G = (1) 我们可以方便的利用一个激光器和一个与激光器充同样工作物质的放大管直接测出I 1、I 2。由放大管的长度计算出增益系数。但对于本实验所要测量的He-Ne 激光管的增益系数,由于探测过程中,荧光光强的贡献不能忽略,造成很大的误差。所以本试验采用的是腔内损耗法测量He-Ne 激光器的增益。因而可以消除这一误差因素,其测量装置的原理图如图1所示 图1 在两个全反射镜组成的外腔式He-Ne 激光器内,置一透明的平行平板作为反射器,该反射器与腔轴相交成某一角度,在满足振荡条件的情况下,反射器两边有一定功率的激光输出。 反射器单个表面对0.6328μm 的光的反射率R 是入射角?的函数,由菲涅尔公式得 )] /(sin sin [)]/(sin sin [)(1212n tg n tg R ?????--+-= (2) 其中n 为平行材料对激光波长的折射率。(本实验中所用平板玻璃对λ=0.6328μm 光的折射率为1.515)。 理论推导证明:在不考虑反射器本身的吸收和散射时,反射器的输出率(即来回一次在反射器表面反射的光强于入射光强之比)表示为: 2]) (1)(1[1)(???R R T +--= (3) 若将反射器绕与激光束相垂直,同时也与放电管布氏窗的发现相垂直的轴线旋转,入射角?将连续地变化,因此,该反射器将起一个反射率可变的平面耦合输出镜的作用。 定义α为激光腔除输出率以外的光学损耗(往返一次),成为内损耗,L 为激活介质的长度,g 0为小信号增益系数,P out 为耦合输出功率,P 0s 为饱和功率,由于本实验管较长,使

基站美化天线技术规范

美化天线技术规范

总体概况 随着移动通信的快速发展,城市基站数量不断增多,天线星罗密布,对周围环境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难以满足对环境美观的要求;同时群众对天线辐射的普遍抗拒心理也导致基站选址建设相当困难,这就要求对天线的安装方案进行特别设计,使之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 美化天线是在尽量不增加传播损耗的情况下,通过一些美学、工艺技术的手段对天线进行伪装,来达到隐蔽的目的。通过采用美化天线,既美化了城市环境,也避免了居民对无线辐射恐惧和抵触,保证通信的覆盖和质量。 经过几年的积累,在美化天线的规范、分类、应用上积累了丰富经验,制定了完善的标准化美化天线体系和定价模式。本手册对美化天线的技术标准、安装验收规范、采购模式等内容进行了梳理,供各分公司参考。 1 建设总体要求 美化天线在满足通信基站工程建设规范要求的基础上,同时需要满足以下原则: (1)技术性原则:在进行天线隐蔽时,首先必须满足无线覆盖的要求,无线信号衰减尽量低,衰减增加不超过1dB。 由于天线需要±30°内的方位角,15°内俯仰角(电调+机械角度)可调整,美化天线的材料和结构对天线调整后的发射性能应没有影响,在天线安装位置的垂直面的正前方不能有金属阻挡。 (2)经济性原则:在进行天线隐蔽时,需要考虑经济效益,尽量选用通用型强、结构简单的隐蔽方案,以节省隐蔽费用。 (3)维护性原则:天线有时需要调整下倾角和方位角以及维护等,天馈线隐蔽方案需要考虑天馈线的维护和扩容的方便。 (4)安全性原则:美化天线要求结构牢固,满足各地风压设计要求。产品应适应全天侯使用,在雨、雪天气及-40℃~70℃温度均可保持良好物理特性;天线罩材料阻燃性好,达到GB8624-1997难燃Ⅰ级。 (5)耐用性原则:要求隐蔽材料经久耐用,耐高温和耐腐蚀,使用寿命不少于10年。

IC芯片的检测方法大全

芯片的检测方法 一、查板方法: 1.观察法:有无烧糊、烧断、起泡、板面断线、插口锈蚀。 2.表测法:+5V、GND电阻是否是太小(在50欧姆以下)。 3.通电检查:对明确已坏板,可略调高电压0.5-1V,开机后用手搓板上的IC,让有问题的芯片发热,从而感知出来。 4.逻辑笔检查:对重点怀疑的IC输入、输出、控制极各端检查信号有无、强弱。 5.辨别各大工作区:大部分板都有区域上的明确分工,如:控制区(CPU)、时钟区(晶振)(分频)、背景画面区、动作区(人物、飞机)、声音产生合成区等。这对电脑板的深入维修十分重要。 二、排错方法: 1.将怀疑的芯片,根据手册的指示,首先检查输入、输出端是否有信号(波型),如有入 无出,再查IC的控制信号(时钟)等的有无,如有则此IC坏的可能性极大,无控制信号,追查到它的前一极,直到找到损坏的IC为止。 2.找到的暂时不要从极上取下可选用同一型号。或程序内容相同的IC背在上面,开机观察是否好转,以确认该IC是否损坏。 3.用切线、借跳线法寻找短路线:发现有的信线和地线、+5V或其它多个IC不应相连的 脚短路,可切断该线再测量,判断是IC问题还是板面走线问题,或从其它IC上借用信号焊接到波型不对的IC上看现象画面是否变好,判断该IC的好坏。 4.对照法:找一块相同内容的好电脑板对照测量相应IC的引脚波型和其数来确认的IC是 否损坏。

5.用微机万用编程器(ALL-03/07)(EXPRO-80/100等)中的ICTEST软件测试IC。 三、电脑芯片拆卸方法: 1.剪脚法:不伤板,不能再生利用。 2.拖锡法:在IC脚两边上焊满锡,利用高温烙铁来回拖动,同时起出IC(易伤板,但可保全测试IC)。 3.烧烤法:在酒精灯、煤气灶、电炉上烧烤,等板上锡溶化后起出IC(不易掌握)。 4.锡锅法:在电炉上作专用锡锅,待锡溶化后,将板上要卸的IC浸入锡锅内,即可起出IC又不伤板,但设备不易制作。 5.电热风枪:用专用电热风枪卸片,吹要卸的IC引脚部分,即可将化锡后的IC起出(注意吹板时要晃动风枪否则也会将电脑板吹起泡,但风枪成本高,一般约2000元左右)作为专业硬件维修,板卡维修是非常重要的项目之一。拿过来一块有故障的主板,如何判断具体哪个元器件出问题呢? 引起主板故障的主要原因 1.人为故障: 带电插拨I/O卡,以及在装板卡及插头时用力不当造成对接口、芯片等的损害 2.环境不良: 静电常造成主板上芯片(特别是CMOS芯片)被击穿。另外,主板遇到电源损坏或电网电压瞬间产生的尖峰脉冲时,往往会损坏系统板供电插头附近的芯片。如果主板上布满了灰尘,也会造成信号短路等。 3.器件质量问题:

网络优化测试报告

网络优化测试报告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测 试 业 务 区 路测数据分析报告 () 目录 第一章网络概况.............................................................................................................................. 网络基本情况 ............................................................................................................................... 站点分布图 ................................................................................................................................... 测试方法介绍 ............................................................................................................................... 第二章测试结果及分析.................................................................................................................. RX P OWER ..................................................................................................................................... S TRONGEST E C/I O.......................................................................................................................... A GGREGATE E C/I O ......................................................................................................................... T X P OWER....................................................................................................................................... F-FCH FER .................................................................................................................................... TX A DJ........................................................................................................................................... 第三章网络性能统计.................................................................................................................... C ALL S ETUP R ATE.......................................................................................................................... C ALL D ROP R AT E ........................................................................................................................... H ANDOFF S TATISTICS R ESULT........................................................................................................ A IR I NTERFACE S ETUP D ELAY........................................................................................................ 第四章测试结论..............................................................................................................................

控制测量规范与要求

第一部分茅荆坝(蒙冀界)至承德公路(第15标)控制网复测技术设计书 一、编制依据及技术标准 (1)、《大广高速公路蒙冀界至承德高速公路GPS控制网成果表》(设计院交给的)(2)、《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TB10054)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4)、《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8-2009) (5)、《公路勘测规范》(JTGC10-2007) 二、平面GPS、四等水准加密方法与精度要求 根据《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平面控制测量等级规定和本项目实际情况,隧道段控制网采用GPS观测方法时,精度按四等网技术要求施测。为确保线路衔接的平顺性,加密点必须联测其相邻的GPS平面控制点。 平面加密控制网的施测精度控制按:加密GPS网最弱边相对中误差小于1/70000,基线边方向中误差不大于1.7″的要求进行。 2.1具体精度控制标准 2.2 四等水准施测技术要求 四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标准见表6.3-3. 注:表中L为往返测段、符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单位Km。 三、平面控制网复测实施计划 3.1 GPS复测组网实施

为保证线路上所有控制点成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尽量保证点位精度的均匀性,平面控制网复测采用4太GPS接收机同时作业的观测模式,以此提高GPS观测网形的图形强度。GPS 网各时段全部以边连接方式构网,形成由大地四边形组成的带状网。 3.2 采用GPS测量方法的平面复测 遵循与设计单位建网时相同的构网原则,本次GPS方法的控制网复测组网以大地四边形为基本构网图形组成带状网,采用边联式构网。实际外业测量必须遵循基线组网设计所确定的作业模式,并在接收机或控制器上配置GPS外业观测参数,参与作业的接收机所配制的参数应相同。 每天出工之前,必须检查电池容量是否满足作业要求,数据存储设备应有足够的存储空间,仪器及其附件必须齐全。 天线安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在开始GPS外业观测前,必须确认天线安置基座的对中器合格,天线安置基座的对中精度要求为1mm。天线应利用脚架和天线安置基座直接实现队中—在开始GPS外业观测前,必须确认天线安置基座的管水准器合格,天线安置基座必须严格整平。脚架必须稳定、牢固安置。 —如天线有指北定向标志,则应借助指北针或罗盘,在开始观测和观测过程中都使接收机天线指北标志指向正北方向。 —雷雨季节架设天线时,要注意防雷击。雷雨过境时,应立即停止观测,并卸下天线。GPS测量需要遵循的操作要点有: —观测组必须严格遵守调度命令,按规定时间开始同步观测。当没按计划到达点位时,应及时通知其他组,并经观测计划编制者同意后对观测时段作必要调整,观测者不得擅自更改观测计划。 —经检查,接收机的电源电缆、天线电缆等各项连接正确,接收机设置状态和工作状态正常后,方能启动接收机开始测量。 —每时段观测前后分别量取天线高,天线高丈量必须按接收机使用规定,从天线相位中心标志处丈量至地面点位标志,丈量的天线高是垂直高还是斜高必须在记录手薄上清楚的表明,且无论是垂直高还是斜高,直接丈量距离的误差在前后2次丈量中必须小于等于1mm,方取两次直接距离丈量的平均值作最终距离丈量的结果。 —不同时段的观测间隔期间必须重新进行天线安置基座的整平、对中操作,并重新丈量仪高。 —接收机开始记录数据后,应及时将观测站名、测站号、时段号、天线高等信息完整地记录在观测手薄上。同时严密注意仪器的警告信息,及时汇报和处理各种特殊情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