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课堂同步练习试题及答案(全册)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课堂同步练习试题及答案(全册)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课堂同步练习试题及答案(全册)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课堂同步练习试题及答案(全册)

第一单元混合运算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1)

1.直接写得数

3×4+5= 7×6+5=3×4+6=

4×5+2=4×6+4= 5+7×3=

2.汉堡9元/个,炸鸡翅7元/对,果汁3元/杯。

(1)买1个汉堡和2对炸鸡翅一共多少钱?

(2)买3对炸鸡翅和1杯果汁一共多少钱?

答案:

1.17 4718222826

2.

(1)2×7+9=23 (元) 答:买1个汉堡和2对炸鸡翅一共23元。

(2)3+3×7=24(元)答:买3对炸鸡翅和1杯果汁一共24元。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2)

1.直接写得数

60-9×6= 28-2×2=50-6×5=

29-4×7=30-8×2= 7×3-12=

2.在○里填上“+”“-”或“×”使等式成立。

20○4○3=8 20○4○3=32

20○4○3=19 20○4○3=27

20○4○3=13 20○4○3=21

3.陀螺8元/个。明明买3个陀螺,付给售货员50元,应找回多少钱?

答案:

1.6、24、20、1、12、9

2.- ×、 + ×、 -+ 、 + + 、 - -、 + -

3.50-8×3=26(元) 答:应找回26元。

除加、除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1)

1.直接写得数

21÷3+6= 20÷5+11= 12÷3+21=

48÷8+3= 24÷4+20= 30+16÷4=

2.仙人球4盆32元、富贵竹每盆16元,买一盆富贵竹和一盆仙人球,共需要多少元?

3.1只狗的体重为18千克,3只猫的体重和一只狗体重相同,一只兔子比一只猫重2千克。求一只兔子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答案:

1.13、16、25、9、26、34

2.32÷4+16=24(元)答:共需要24元。

3.2+18÷3=8(千克)答:一只兔子体重8千克。

除加、除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2)

1.直接写的数

20-35÷5= 30-20÷4= 40-36÷6=

50-21÷3= 60-6÷1= 42÷6-7=

2.判断

(1)计算时要先算×再算÷,然后算+,最后算-。()

(2)算式里有加减法,还有乘除法,应该算完右面,再算左面。()

(3)计算42÷6-4时,先算42÷6,商是7;再算7-4差是3。()

3.商店里4本速写本32元,1本图画本5元,买一本速写本比买1本图画本贵多少元?

答案:

1.13、25、34、43、54、0

2.×、×、√

3.32÷4-5=3(元)答:买一本速写本比买1本图画本贵3元。

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及其应用(1)1.81÷(15-6)=

72-(15+5)=

30÷(12-6)=

2.为了美化环境,学校买来39盆吊兰,25盆绿萝。如果每间教室摆放8盆绿植,这些绿植可以摆放多少间教室?

3.三(1)班有男生24人,女生18人,老师要求6个人组成1个学习小组。一共可以组成多少个学习小组?

答案:

1.9、52、5

2.(39+25)÷8=8(盆)答:可以摆放8间教室。

3.(24+18)÷6=7(个)答:可以分成7个学习小组。

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及其应用(2)

1.(5+3)×6= (13-6)×5=

8×(9-4)= (12+13)÷5=

2.计算8×5+3时,应该先算()法,如果想先计算“5+3”,那么需要添上括号,把算式变成()。

3.一个旅行团共100人,现有一辆大车可载客52人,剩下的人坐小车(每辆小车可乘坐8人)去目的地,至少需要多少辆小车?

答案:

1.48、35、40、5

2.乘、8×(5+3)

3.(100-52)÷8=6(辆),需要6辆小车。

练习一

1.填空

(1)在计算(20+8)÷7时,应先算(),结果是();再算(),结果是()。

(2)在计算7×8-32时,应先算(),结果是();再算(),结果是()。

(3)两个乘数都是7,积是(),再减去18,差是()。

2.选择

(1)把21-14=7和42÷7=6改写成综合算式是()。

A.21-14÷7=19

B.(21-14)÷7=1

C.42÷(21-14)=6

(2)兰兰花16元买了4瓶饮料,明明花5元买了1瓶饮料,()买的饮料便宜。

A.兰兰

B.明明

C.无法确定

3.计算

(87-23)÷8=

70-4×8=

(52-47)×7=

答案:

1.(1)20+8、28、28÷7、4

(2)7×8、56、56-32、24

(3)49、31

2.(1)C、(2)A

3.8、38、35

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观察一个物体

1.想一想,连一连。

2.小明站在不同的位置给大象拍照,每个位置拍到的照片()。(填“相同”或“不相同”)

3.素描课上,同学们观察讲桌上的一个正方体,从一个方向每次最少看到正方体的()个面,最多看到正方体的()个面。

答案:

1.

2.不同

3. 1 3

从不同位置观察两个物体的相互关系1.想一想,连一连。

2.从上面看各是什么形状?

3.下面各图是小强分别从哪个位置看到的?

答案:

1.

2.

3. ③ ② ①

第三单元 加与减

三位数连加运算

1.计算

33+197+328= 574+237+37= 2.算一算

(1)那三个数相加最接近200?

2)那两个数相加最接近300。

226元每张、书架298元每个、衣柜423元每个,“十一”商场促销满800元可以参加幸运抽大奖的活动,李阿姨要买1张桌子和2把椅子,收银员要收李阿姨多少钱?李阿姨买这些东西可以参加幸运抽大奖活动吗? 答案: 1.558、848

2.(1)

(2)

3.119+119+226=464(元)答:收银员要收李阿姨464元,李阿姨不能参加抽奖活动。

三位数连减运算

1.算一算

688-105-273=

772-518-97=

2.判断下面算式的结果是否相等,在正确答案下画“√”。如果相等,在后面的横线上写出得数。

(1)584-322-22与584-(322-22)(不相等相等)

(2)433-299与433-300-1(不相等相等)

3.某快递站点有1000件快递需要送出去,上午送出了413件,下午送出去398件,还剩多少件快递没有送出去?

答案:

1.310、157

2.不相等、不相等

3.1000-413-398=189(件)答:还剩189件没有送出去。

三位数加减混合运算(1)

1.计算

363+549-523= 502-274+129=

2.服装店原有库存服装642件,后来又进货129件,今天卖出去47件。服装店现在有多少件服装?

3.元元拼一个积木玩具,第一天拼了224块,第二天比第一天少拼了37块,元元两天一共拼了多少块积木?

答案

1.389、357

2.642+129-47=724(件)答:还有724件。

3.224+(224-37)=411(块)答:两天一共拼了411块积木。

三位数加减混合运算(2)

1.计算

444+425-370=

536-363+128=

2.下面是某水站近4个月桶装水的销量。

3.王叔叔想换一部1680元的新手机,但是他现在只有900元。商场允许他支付880元后立刻得到一部新手机,余下的钱需要每个月付280元,王叔叔几个月能全部付清?

答案:

1.499、301

2.322+265+375=962(桶)答:共卖出962桶水。

3.1680-880=800(元),800-280=520(元),520-280=240(元)

240<280答:三个月能全部付清。

解决起点为0的有关里程表的实际问题

1.计算

758-(39+184)= 643-(343-176)=

2.下面是贝贝每天上学的路线示意图。

学校照相馆贝贝家

药店

文具店

贝贝家到学校要经过药店、照相馆、文具店,一共750米,贝贝家到药店是40米,药店到照相馆是177米,照相馆到文具店是264米,求文具店到学校有多少米?

3.王奶奶从家出发去337米远的菜市场买菜,还差100米到菜市场的时候,她发现忘记带钱包,又返回家去取钱包。当王奶奶走到菜市场的时候,她一共走了多少米?

答案:

1.535、476

2.750-40-177-264=269(米)答:文具店到药店有269米。

3.337+(337-100)+(337-100)=811(米)答:当王奶奶走到菜市场时,她一共走了811米。

解决起点非0的有关里程表的实际问题1.计算

192+261-339= 564-357+581=

2:下面是淘气的爸爸上周前5天下班回家后汽车里程表的读书。(单位:千米)

(1)星期一出发前,里程表的读数是199千米,淘气的爸爸星期一开车行驶了()千米。

(2)淘气的爸爸星期三开车行驶了()千米。

(3)淘气的爸爸在星期()开车行驶的里程数最多。

3.兰兰一家开车去苏州旅游,她家离苏州760千米,第一天行驶了157千米,第二天行驶了182千米,第三天行驶了203千米。

(1)三天一共行驶了多少千米。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一、本册知识点 一级知识点二级知识点三级知识点 数与代数数的运算 1、百以内一位数乘(除)两位数的口算 2、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乘法和连乘;结合具体情况 进行估算 3、一位数除两、三位数的除法和连除;乘除混合两步 运算 4、解决生活中简单的乘、除应用题 常见的量 1、质量单位千克、克、吨 2、千克、克、吨之间的换算,简单的实际问题 3、年、月、日与24时计时法 空间与图形图形的认识 从三个方向观察用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形状测量 1.周长的认识 2.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统计与概率不确定现象 用“一定,经常,偶尔,不可能”等描述事件发生 的可能性。 二、单元课时知识点 第一单元乘除法 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 口算乘法 两位数乘一位数 乘除法 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 口算除法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第一节小树有多少棵 知识点:1、掌握口算一位数乘(除)整十、整百、整千数以及百以内一位数乘(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有一定的口算速度和技巧,体验算法多样化。 2、能正确、熟练地口算乘、除法,口算速度约为每分种6-8道,正确率达90% 以上。 3、着重引导学生理解20×3的算理,即先计算2×3=6,再在积的末尾添上一 个0,从而得到20×3=60。 4、进一步把题目扩展到整百数乘一位数,由学生自己去类推。 5、给学生适当的练习,用于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第二节需要多少钱 知识点:1、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乘法和连乘,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 2、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学会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掌握0和任何数相 乘都得0这一规律; 3、能正确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及一个数连续乘两个一位数的乘法,5分钟 2-3道,正确率达90%以上。 4、使学生理解计算的过程,主要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如何把两位数转化 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的和,二是分别求乘积再相加的问题。 5、通过实力引入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问题,先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 6、讲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演示计算的过程。10×3=30,2×3=6, 30+6=36,即先将12拆成10和2,再分别与3相乘,然后将乘积相加。 7、出几个练习题让学生用所讲的方法来解答,在解答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及时 解决。 第三节参加科技馆 知识点:1、掌握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方法,5分钟约2-3道,正确率达到90%以上。掌握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这一规律;掌握用估算进行 试商的方法;能用乘法验算除法。 2、通过实例实例引入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问题,先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 决。 3、讲解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演示计算的过程:30÷3=10,6÷3=2, 10+2=12(这种方法用了上节课的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知识。) 4、出几道练习题让学生用所讲的方法来解答,在解答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及 时解决。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按照要求正确搭建图形 搭建图形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小学电子教案学科:数学 年级:三年级 姓名: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经过两年的小学生活,孩子们基本懂得了学习的习惯和常规。但孩子们由于存在着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不一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从上学期的学习情况看,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达到该册的目标要求。但仍有少数同学学习态度的问题,有待于今后积极引导,让他们达到学段目标。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三个领域,八个单元。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混合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加减混合以及两步有括号式题)。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体会到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及“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顺序,能根据这些运算顺序计算有关问题,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第三单元“加与减”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计算万以内加减法及连加、边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养成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估计的习惯;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第四单元“乘与除”在这个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百以内)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结合具体情境,感受乘除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探索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正确地计算。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第六单元“乘法”在这个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和连乘。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列出乘法算式,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5.第七单元“年、月、日”本单元主要学习年、月、日的有关知识。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平年、闰年,能判断平年和闰年。体会引入24时记时法的必要性,认识24时记时法。感受时间中的数学问题,培养时间观念。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6.第八单元“认识小数”结合购物的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感受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能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物体”在这一单元里学生学会从多方位观察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第五单元“周长”本单元主要学习周长的概念,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认识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数学好玩

(完整版)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计算题

三年级数学上册计算题题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__ 一、口算(20分) 300×5= 2400÷3= 15×3= 804÷4= 9×500= 40×8= 20×7= 20÷5= 90÷3= 64÷2= 149+111= 700÷7= 40+30= 90×9= 23×3= 400÷4= 50×4= 102×4= 500÷5= 800÷4= 二、列竖式计算。(36分) (1)780÷5= (2)906÷3= (3)104×5= (4)745÷5=(5)497÷7= (6)250×4= (7)612÷3= (8)436÷4= (9)312×2= 1

(10)234×3= (11)301×9= (12)160×4= 三、脱式计算。(44分) (1)200÷2÷5 (2)9×(25 + 55)(3)72÷8×6 = = = = = = (4)6×19×5 (5)949—260×3 (6)2000-106×4 = = = = = = (7)(31+77)×9 (8)(206+103)÷3 (9)80-75÷5 = = = = = = (10)90+84÷4 (11)15×2×5 = = = = 2

240-200= 630÷3= 73×2= 640-340= 210÷7= 390÷3= 302×8= 555÷5= 250+280= 450÷9= 230+760= 900÷9= 90×8= 350÷7= 0÷80= 200×3= 672÷6= 22×4= 5600÷7= 78+22= 360+50= 90÷9= 19×3= 800-600= 305-100= 201×7= 210+430= 180×0= 620-260= 31×7= 490+100= 67×0= 6300-0= 403×8= 560÷2= 5×20= 2400÷2= 88÷8= 9900÷9= 63-55= 710-80= 260-60= 140×5= 700+300= 607×6= 508×9= 61-33= 710-210= 86+78= 58÷2= 700-600= 107×7= 3600-3000= 0+615= 35×4= 130×4= 560+440= 140×2= 2300-300= 216÷3= 360÷4= 230×3= 80÷2= 180+70= 909÷9= 211×7= 69÷3= 350-200= 54+25= 32×4= 500-500= 490+270= 430-30= 810÷9= 630-350= 435÷5= 49+51= 410×3= 430+70= (64-8)÷ 8= (73-13)× 7= 4×600÷2÷3= 5×6×2= 400÷ 6= 8×(13-5)= 720÷ 30× 3= (63+9)÷ 9= 300× 5= 5÷(24+6)× 3= (15+21)÷ 6= 300×5= 40×8= 102×3= 123×2= 102×4= 180×5= 40-8= 8×12=270÷9= 180 2400÷3= 20×7= 82÷2= 41×3= 31×5= 24×3= 72+9= 125×4=273×0= 15×3= 20÷5= 600×4= 200×6= 25×4= 150×3= 14×6=203×3= 3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1、一年有(12)个月,一个月有(31 )天的月份叫(大月) ,有( 7 )个大月:包括(1 月、3 月、5 月、7 月、8 月、10 月、12 月),一个月有(30)天的月份叫小月,有(4) 个小月:包括(4 月、6 月、9 月、11 月),还有一个特别的 2 月,有28 天或29 天。 2、2 月有28 天的年份叫平年。平年的2 月有28 天,平年一年有365 天,也就是52个星期多1天。 2 月有29 天的年份叫闰年。闰年的2 月有29 天,闰年一年有366 天,也就是52个星期多2天。 3、2 月29 日只有闰年才有,每四年才出现一次。 4、一年有4 个季度,第一季度包括:1 月、2 月、3 月,平年共计90天,闰年共计91天;第二季度包括:4 月、5 月、6 月共计:91 天;第三季度包括:7 月、8 月、9 月共计:92 天;第四季度包括:10 月、11 月、12 月共计:92 天; 5、每年的下半年天数都相同,都有184 天。 6、每年的上半年天数有所不同,平年上半年有181 天,闰年的上半年有182 天。 7、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如果年份的个位是单数,那么一定是平年。 判断方法:1)、将年份除以4(4 年一闰)没有余数是闰年,有余数就是平年,没有余数是闰年; 2)、遇到末尾有2 个0 的整百年份,要将年份除以400,没有余数是闰年,有余数就是平年。

8、1月1日是元旦;2月14日是情人节;3月8日是妇女节;3月12日是植树节;4月1日是愚人节;5月1日是劳动节;5月4日是五四青年节;6月1日是儿童节;7月1日是建党节;8月1日是建军节;9月10日是教师节;10月1日是国庆节;12月25日是圣诞节。 9、小明今年12岁了,他只过了3个生日,她的生日是2月29日。 10、一天有24 小时,时针走2 圈。(时针走一圈12 小时,分针走一圈60 分即 1 小时),一天(从凌晨0 点起)11、普通计时法→ 24 时计时法:中午12 点之前:数字不变,只要去掉前面的限定词;中午12 点之后:先去掉前面的限定词,再加上12; 24 时计时法→ 普通计时法:小于12 时:数字不变,在前面加上凌晨、上午或者中午。大于12 时:数字要减去12,再在前面加上下午、晚上或者深夜。 12、“经过了几个小时?”的问题一定要用后面的时间去减前面的时间,而且两个时间的计时方法一定要一样。(都为24时计时法或都为普通计时法)13、搭配问题一定要注意顺序。思考时要有先后顺序(先确定一项,再考虑另一项)。如果第一项有a种,第二项有b种,那么搭配的方案就有(a×b)种。 14、日历中的规律:1)横着看每行相邻的两个数相差1,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1. 2)数着看每列相邻的两个数相差7,下面的数总比上面的数大7.

(完整版)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口算题大全

26+9= 57-38= 1500-700= 42×2= 99÷3= 770÷7= 660÷3= 960÷3= 180÷9=65+15= 660÷6= 800×2= 50÷5= 3×800=420÷7= 3×220= 480÷4= 58+33=420-20= 93÷3= 880÷4= 1200-200= 11×7= 80-46= 70÷7=14×2= 5×900=2×200= 84÷4= 930÷3= 390÷3= 138+22= 83-57= 29+68=68-49=80×7=800÷4=330÷3= 3×23=64÷2=58+26=34×2= 550÷5=800×20= 420÷2=63÷3= 160÷4= 800+700=90÷3= 2×440=48÷2=480÷2=60×5=2×44=840÷4= 440÷4=32×3=48÷4=540÷9= 90÷9= 13×3= 600×7=120×3=480÷2=39÷3=560÷8=990÷3= 3×200= 620÷2= 660÷2=640÷8=880÷4=7500-500= 12×4= 3×31= 120×4= 360÷9= 44×2=960÷3=32×2=2×440=460÷2= 70+500= 3×33=280÷4= 9×400= 3×330= 690÷3= 49+33= 700÷7=23×3= 78-36= 11×4= 230×3= 310×3= 390÷3= 230×3=11×4= 82-55=310×3= 720÷9= 4700-700= 600÷3= 48+28= 640÷8=480÷8= 7×50=800÷8=880÷8= 9×500=80+17=54+28= 42×3= 1700-800= 90÷3= 180÷3=300÷5=930÷3= 800÷4= 60-15=900÷3=450÷9= 360÷6= 37+56= 32×3= 70×7=1200-700= 300÷6= 50×7=53-14=17+27=840÷4= 2×14=140÷2= 60÷6=7×800= 7×700=840÷2=430×2=540÷9= 31×3= 13×3=34+56=96÷3=2×330= 50×6= 680÷2= 620÷2= 6×800= 960÷3= 1500-900= 1800-800= 63÷3=26+57= 800÷8= 33+57= 600×3=37+8= 480÷8= 630÷3= 62-33= 500+500=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句子专项练习图文稿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 句子专项练习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句子专项练习 1、我妈总是为了寻开心,就掉这些不引人注目.... 的小花。(用加点词造句) 2、我便把蒲公英的绒毛吹到她脸上。(改为“被”字句) 3、我们在宽阔的教室里学习。(修改病句) 4、给下面句子填上合适的修辞方法。 (1)、蒲公英在草地上尽情地玩耍。( ) (2)、金色的草地像一张毛茸茸的地毯。( ) (3)、在这次地震中,有无数次的哭泣,无数次的悲伤,无数次的感动。但失去的还是失去 了!我们只能在眼泪里慢慢学会坚强!( ) 5、我们这个世界的声音是多么..丰富,多么.. 美妙!(用加点词造句) 6、麻雀在窗沿唱歌。(请你也写出一个拟人句) 7、每一种声音,都代替了不同的意思。(修改病句) 8、水滴落到盆里。(把句子写具体) ( )水滴( )落到( )盆里。 9、选词填空 指挥 指导 (1)在飞机的( )下,破冰船开除了一条二十多千米长的通道。 (2)在老师的( )下,我成功地完成了实验。 神奇 珍奇 (3)白鲸是( )的动物,人们一听到这个消息,纷纷赶来凿冰抢救白鲸,还给它 们带来好吃的。 (4)这一古代传说被人们渲染上一层( )的色彩。 10、白鲸拼命撞击坚硬的冰层。(缩句)

11、难道白鲸得救不是个奇迹吗(改为陈述句) 12、人们把白鲸引入深海。(改为“被”字句) 13、白鲸游动起来。(扩句) 14、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 因为……所以…… 只要……就…… 不仅……而且…… (1)那个铃铛( )用手一碰,( )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被人发觉。 (2)( )南郭先生不会吹竽,( )演奏的时候他就装腔作势。 (3)( )齐宣王喜欢听吹竽,( )他的儿子齐湣王也喜欢。 15、他掩住了自己的耳朵。(改为“把”字句) 16、有个南郭先生到齐宣王那里,请求.. 参加吹竽队。(用加点词造句) 17、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王继续了王位。(修改病句) 18、南郭先生偷偷地溜走了。(缩句) 19、村民把遇险的白鲸解救了。(改为“被”字句) 20、白鲸成群结队地跟着破冰船游动起来。(缩句) 21、从声音里,你逐渐熟悉.. 了你身边的世界。(用加点词造句) 22、在声音中,你慢慢逐渐成长。(修改病句) 23、选词填空 辽阔 宽阔 (1)同学们在( )的操场上踢足球。 (2)骏马在( )的草地上奔跑。 闪现 闪烁 (3)国徽在阳光下( )着光芒。 (4)往事又( )在我的眼前。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套作业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测试题 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 一、填一填。(每空1分,共14分) 1.计算6+3×5时,应该先算( )法,后算( )法,最后结果是( );如果想先算加法,那么需要把算式变成( ),最后结果是( )。2.7与8的积,比70少多少?列综合算式是( )。 3.二(2)班同学站队做操,每排8人,正好站成5排。已知这个班有26名男生,女生有( )人。 4.有6行梨树,每行7棵,现在又栽了12棵,一共有( )棵梨树。 5.6与12的和再除以3,商是多少?列综合算式是()。 6.在里填上“>”“<”或“=”。 36÷4+5(20+8)÷756÷7-43+5×4 (6+2)×92×9+6 42-36÷448÷(8-2) 7.马小虎在计算4+5×□时,由于先算了加法,得到的结果是72。正确的结果应该是( )。 二、添上“()”,使等式成立。(4分) 42+12÷6=9 12-8÷4=1 54÷9-3=9 8-6×9=18 三、把下面的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每题2分,共4分) 1.15+15=30 30÷5=6 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8=40 72-40=32 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算一算。(3题18分,5题6分,其余每题4分,共36分) 1.开火车。 2.采的是哪朵花?请把它涂上颜色。 3.脱式计算。 63÷(36-29) 16+24÷815-6×2 6×(24-17) 29+83-73 72-42÷6 4.根据结果给算式排队。 (40+41)÷921+6×359-5×68×(56-49)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五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案 教学工作计划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简析 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主要是自然数的认识,倍数与因数,2,5,3倍数的特征,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 (2)第三单元“分数”,主要学习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会进行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运算,能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第四单元“分数加减法”,主要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实际应用、分数的混合运算、分数与小数的相互转化。 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图形的面积(一)”,主要学习平面图形大小的比较,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底和高的认识以及相关的面积计算。 (2)第五单元“图形的面积(二)”,主要学习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以及一些有趣的简单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 统计与概率 第六单元“可能性的大小”,主要学习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运用所学知识设计方案。 综合应用 进一步整合“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三个领域的内容,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中的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2、教学目标 (1)会进行数的分类,理解自然数与整数的概念。理解掌握倍数与因数,2,5,3倍数的特征,知道什么是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 (2)认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底、高,理解掌握相关的面积计算;会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及简单的不规则图形面积。 (3)认识真分数、假分数,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能正确进行假分数与带分数或整数的互化;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正确进行分数大小的比较;运用分数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4)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正确进行分数与有限小数的互化。 (5)能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运用所学知识设计方案。 3、教学重点 (1)倍数与因数;2,5,3倍数的特征;奇数与偶数;质数与合数。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试题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试题 姓名_______分数_______ 一、填空题。(29分) 1.每()年中有1个闰年。平年一年有()天,闰年一年有()天。 2.一节课要40分钟,学校8:30上第一节课,下课时是()时()分。 3.小亮20:30睡觉,第二天6:30起床,他一共睡了()个小时。 4.在下面的()里填上合适的计量单位。 ⑴小刚的体重是30(),身高是126()。⑵一袋食盐大约重500();一包水泥约重50()。 ⑶一头大象约重3();一个鸡蛋约重50()。 5.在下面的○里填上“>”、“<”或“=”。 23×2○32×2 45×8○45+8 102×7○700 48÷4○84÷4 300×0○0+300 24×3○24÷3 1000kg○1t 54÷2○54÷3 6.要使“□23÷9”的商是三位数,被除数中的□里只能填()。 7.在A÷9=30……B中,B最大是(),这时A是()。 8.小红有2件不同颜色的上衣,有3条不同颜色的裤子,共有()种搭配方法。 9.用一个长18分米,宽14分米的铁丝框,可以围成一个边长是()分米的最大的正方形。 10.验算有余数的除法,用()和()相乘,再加上(),若结果等于(),说明除法计算正确了。二、选择题。(将正确的答案的序号写在括号里。(5分) 1.如果△是○的6倍,下列算式正确的是() 2.下列数量中,表示最重的 一个是()。 ①○×△=6;②△=○×6;③○÷△=6 ①5kg;②5000g;③5t 3.要使□28÷7的商中间有一个0,□里应该填()的数。 ①大于7;②小于7;③等于7。 4.亮亮、明明和强强分别参加了学校体育、美术和舞蹈三个兴趣小组中的一个小组。 亮亮不喜欢跳舞,强强得了跳远第一名,明明参加了()。 ①体育组;②美术组;③舞蹈组。 5.口袋里有9个绿球和2个红球,任摸一个,摸出()球的可能性大。 ①白球;②绿球;③红球 三、计算题。(34分) 1.直接写出得数。(10分) 3000÷5= 230×0= 42×5= 3×340= 172+4×73= 5600÷8= 804÷4= 90×6= 930÷3= 160÷4×5= 2.竖式计算((3)、(4)题要验算)(12分)。 ⑴483×8= ⑵516÷6= ⑶ 209×4= ⑷618÷3= 3.计算下面各题。(12分)

2013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题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综合能力检测试卷 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分数_______ 一、动动脑筋,我会填。 1.下午2时30分是()时()分,晚上8时也就是()时。 2.某银行的营业时间是8:00——17:00,这家银行每天营业()时。 3.一年有()个季度,“国庆节”在第()个季度,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周年。 4. 581除以7,商是()位数。812除以4,商的最高位在()位。 5.8吨=()千克()克=3千克 40000kg =()t 3年=()个月 6.在“○”里填上“〈”、“〉”或“=”。 18×4○4×8 180÷3○420÷7 86×2○171 70×5○50×7 69÷3○96÷3 4吨○4千克 7.淘气5分打220个字,笑笑3分打135个字,()打字快一点。 8.有两个长方形,长都是4厘米,宽都是2厘米,如果把它们拼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厘米,周长是()厘米。 9.找规律,画一画。 10.要配成一套衣服,有()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二、连一连,我能行。 1.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连线。

一个苹果重200( ) 一辆卡车的载重量是2( ) 一桶色拉油重5( ) 一枝铅笔约重6( ) 2.小刚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积木是什么形状。 正面 上面 侧面 3.小熊从下面盒子里分别摸出一颗弹珠,结果是哪个? 三、我是计算小能手。 1.口算。 12× 4= 3×600= 84×3= 720 ÷9= 26÷2= 102 ×4= 91×4= 300 ÷5= 840÷4= 186÷6= 0×53= 35+47=

新版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专项练习(200题)

新版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专项练习(200题) 1. 商店有4筐苹果,每筐55千克,已经卖出135千克,还剩多少千克苹果? 2. 美术组有24人,体育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4倍,两个组共有多少人? 3.有篮球9个,足球的个数是篮球的8倍,足球有多少个? 4.有足球72个,篮球9个,足球的数量是篮球的多少倍? 6. 有足球72个,正好是篮球个数的8倍,篮球有多少个? 7. 学校买来6箱图书,每箱50本,平均分给4个年级,每个年级分多少本? 8. 在3千米长的公路一边,每隔5米种一棵树,一共要分多少段? 9. 小明从家到学校要走200米长的路,如果他来回走2趟共行多少米?

10. 商店有黄气球19个,红气球比黄气球少7个,花气球 的个数是红气球的2倍,花气球有多少个? 11. 同学们做习题,小华做了75道,小明做了85道,小 青比小华和小明的总数少30道,小青做了多少道? 12. 学校有14棵杨树,杨树的棵数是松树的2倍,柳树比松树多4棵,有多少棵柳树? 13. 三年级(1)班有46人,其中21人是女生,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 14. 公园有7只大猴,小猴的只数比大猴多9只,公园一共养了多少只猴? 15. 甲有140元,甲的钱数是乙的2倍,甲乙共有多少元? 16. 一列火车早上5时从甲地开往乙地,按原计划每小时行 驶120千米,下午3时到达乙地,但实际到达时间是下午5时整,晚点2小时。问火车实际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15-5)*120=1200 1200/(10+2)=100 17.一辆汽车早上8点从甲地开往乙地,按原计划每小时行 驶60千米,下午4时到达乙地。但实际晚点2小时到达,这辆汽车实际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16-8)*60=480 480/(8+2)=48

(2018)最新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应用题全集500题

1.商店有4筐苹果,每筐55千克,已经卖出135千克,还剩多少千克苹果? 2. 美术组有24人,体育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4倍,两个组共有多少人? 3. 每盒粉笔1元3角4分,每瓶墨水6角2分,学校买了6盒粉笔5瓶墨水,共花多少钱? 4. 有篮球9个,足球的个数是篮球的8倍,足球有多少个? 5. 有足球72个,篮球9个,足球的数量是篮球的多少倍?

6. 有足球72个,正好是篮球个数的8倍,篮球有多少个? 7. 学校买来6箱图书,每箱50本,平均分给4个年级,每个年级分多少本? 8. 在3千米长的公路一边,每隔5米种一棵树,一共要分多少段? 9. 小明从家到学校要走200米长的路,如果他来回走2趟共行多少米? 10. 商店有黄气球19个,红气球比黄气球少7个,花气球的个数是红气球的 2倍,花气球有多少个?

11. 同学们做习题,小华做了75道,小明做了85道,小青比小华和小明的 总数少30道,小青做了多少道? 12. 学校有14棵杨树,杨树的棵数是松树的2倍,柳树比松树多4棵,有多少棵柳树? 13. 三年级(1)班有46人,其中21人是女生,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 14. 公园有7只大猴,小猴的只数比大猴多9只,公园一共养了多少只猴? 15. 甲有140元,甲的钱数是乙的2倍,甲乙共有多少元?

16. 一列火车早上5时从甲地开往乙地,按原计划每小时行驶120千米,下 午3时到达乙地,但实际到达时间是下午5时整,晚点2小时。问火车实际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15-5)*120=1200 1200/(10+2)=100 17.一辆汽车早上8点从甲地开往乙地,按原计划每小时行驶60千米,下午 4时到达乙地。但实际晚点2小时到达,这辆汽车实际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16-8)*60=480 480/(8+2)=48 18 .小宁、小红、小佳去买铅笔,小宁买了7枝,小红买了5枝,小佳没有 买。回家后,三个人平均分铅笔,小佳拿出8角钱,小佳应给宁多钱?给小红多少钱? (7+5)/3=4 8/4=2 2*(7-4)=6 8-6=2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知识点 一生活中的数 各课知识点: 可爱的校园(数数) 知识点: 1、按一定顺序手口一致地数出每种物体的个数。 2、能用1-10各数正确地表述物体的数量。 快乐的家园(10以内数的认识) 知识点: 1、能形象理解数“1”既可以表示单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个集合。 2、在数数过程中认识1-10数的符号表示方法。 3、理解1~10各数除了表示几个,还可以表示第几个,从而认识基数与序数的联系与区别:基数表示数量的多少,序数表示数量的顺序。 玩具(1~5的认识与书写) 知识点: 1、能正确数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 2、会正确书写1-5的数字。 小猫钓鱼(0的认识) 知识点: 1、认识“0”的产生,理解“0”的含义,0即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也可以表示起点和分界

点。 2、学会读、写“0”。 文具(6~10的认识与书写) 知识点: 1、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10的物体的个数。 2、会读写6—10的数字。 二比较 各课知识点: 动物乐园(比大小与比多少) 知识点: 1、比较动物谁多谁少有两种策略:一是基于“数数”,二是进行“配对”,从而体验“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2、通过比较具体数量多少的数学活动,获得对“>”、“<”、“=”等符号意义的理解,学会写法,并会用这些符号表示10以内的数的大小。 3、体验“同样多”、“多”、“少”、“最多”、“最少”的含义。 高矮(比高矮、比长短) 知识点: 1、长短、高矮、厚薄都属于物体长度的比较的问题,只是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习惯把水平放的物体的长度比较叫比长短,把垂直摆放的物体达到长度的比较叫比高矮。把扁平的物体上下距离的比较叫比厚薄。它们的比较方法是相通的。 2、认识高矮的区别,知道比较高矮、长短、厚薄时要在起点相同的情况下才能正确比较。 3、知道高矮比较的相对性 轻重(比轻重) 知识点: 1、经历比较轻重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及轻重的相对性。 2.初步体会借助工具确定轻重的必要性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间接比较轻重,渗透了等量对换的思想,对学生说具有一定的难度,不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独立完成。 三加减法(一) 各课知识点: 有几枝铅笔(加法的认识) 知识点: 1、初步了解加法的含义,会读、写加法算式,感悟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 2、初步尝试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5以内的加法口算。 3、第一次出现了图形应用题,要让学生学会看图形应用型题目,理解题目的意思。 有几辆车(初步认识加法的交换律) 知识点: 1、初步感知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出发,会列出不同的算式,从而形象直观的说明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得数不变。 2、鼓励学生根据图意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时,可以出现两个不同的算式,并比较两个算式的异同。 摘果子(减法的认识)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上册测试卷及答案(全册)

三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测试题(一)(混合运算) 班级:姓名:得分: 一、认真选,细心看。(每题2分,共20分) 1、填运算符号: (1)24-8+4,要先算(),再算()。 (2)24-8×4,要先算(),在算()。 (3)(24-8)÷4,要先算(),再算()。 2、把3×6=18,18+2=20写成一个算式是( )。 3、比4个9多5的数是( ),4个7比14多( )。 4、有5行苹果树,每行8棵,又栽了2行,现在一共有( )棵。 5、有40个梨,吃了8个,剩下的每8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正确的列式是()。 6、18-9×2与(18-9)×2的运算顺序(),计算结果()。 7、把一根木头平均据称5段,共用20分钟,每据一次要用()分钟。 8、60+0○60-0 54÷6○54÷9 6×9-5○6×(9-5) 14÷2+5○14÷(2+5) 6×5+4○6×(5+4) (52-28)÷4○52-28÷4 二、我来选一选。(每题2分,共8分) 1、54÷(6+3)时,应先算( ) A、54÷6 B、6+3 C、54÷3 2、在口÷8=6……○中,○里最大填( ),口内填( ) A、6,54 B、7,55 C、8,56 3、王师傅说“我每天加工6把椅子,”李师傅说“我4天加工20把椅子。”他们谁做得快些? A、王师傅 B、李师傅 C、-样快。 4、公园里有7棵松树,又栽了3行柏树,每行4棵,松树和柏树共多少棵?列式为( ) A、7+4×3 B、7+3+4 C、7×3+4 三、我会算。(32分) 1、直接写得数。(8分) 64÷8= 35÷7= 8×9= 90-65= 6×6= 27÷3= 29+25= 9×7= 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6分) ()÷4=8 ()÷3=7 ()+16=30 ()×6=54 ()×4=24 40-()=24 3、计算。(18分) 62-8×6 45+54÷6 16+4×4 9×(81-73) 64÷(35-27) (99-78)÷3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单元试题 (全册)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单元试题 (全册)

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口算。(20分) 40×5 = 720÷8 = 8×50 = 88÷4 = 120÷3 = 6×90 = 6300÷7 = 9×700 = 84÷2 = 150÷3 = 270÷9 = 93÷3 = 7×600 = 14×6 = 12×8 = 180÷2 = 400÷2 = 48÷4 = 99÷9 = 15×5 = 二、填空。(10分) 1、39÷3读作(),也可以读作(),商是()。 2、16×5读作(),积是()。 3、80里面有()个十,900里面有()个百。 4、5000里面有()个千,也可看作()个百。 5、4乘70再减去28得()。 三、计算。(24分) 14×4+298 400-18×3 2500÷5-170 80+84÷2 16×6-36 100-93÷3 四、在○里填上“﹥”、“﹤”或“=”。(9分)

15××5 96÷÷3 18××18 350÷÷5 90-+0 84÷÷2 24××2 16×÷2 42÷ 24×2 五、解决问题。(37分) 1、小明的爷爷、爸爸的体重各是多少? 2、(1)还剩多少页没看? (2)剩下的书,要在4天内看完,平均每天看多少页? 3、一个足球84元,一个皮球4元。 (1)足球的价钱是皮球的几倍?(2)一个足球比一个皮球贵多少钱?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4、每瓶汽水1元2角,每瓶矿泉水2元。 (1)买5瓶汽水用多少钱? (2)买8瓶矿泉水用多少钱? (3)一共用多少钱?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试题一、画出下面每个图形的对称轴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一、《混合运算》 1、四则混算的计算法则: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在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的同级混算中,如果没有括号,就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运算。 3、应用题的综合列式要注意:四则混算中如果想先算加减法,就应把加减法用小括号括起来。 二、《观察物体》 1、正方体有6个面(大小相等的正方形),12条棱(所有的棱长度都相等),8个顶点。 2、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 3、要抓住物体的特征和摆放位置来判断观察位置。 4、用排除法确定正方体的对面。 三、《加与减》 1、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没有小括号的,都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2、计算方法:可以脱式,也可以竖式分步计算。 3、简算方法:加法:(1)凑整先算 (2)把接近整的加数看成整十、整百……多加就减,少加接着加。 减法:(1)把接近整的减数看成整十、整百……多减往回加,少减接着减。 (2)切尾巴 (3)连减法:减去减数的和 4、“比多”:“比”字前面的多 “比少”:“比”字前面的少求多的,用加法;求少的,用减法 四、《乘与除》 1、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先根据表内乘法用整十、整百数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再在积的末尾添上相应个数的0。 2、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先把两位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再分别与另一个乘数(一位数)相乘,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3、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先按照表内除法算出商,再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商的末尾添上几个0。 4、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先把被除数看作整十数与一位数的和,分别除以一位数,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特殊的,例:54÷2可拆成40+14再分别除以2,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75÷5可拆成50+25再分别除以5,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5、一个数乘0结果等于0,0除以一个非零的数结果是0。 五、《周长》 1、周长的含义:一个物体或图形绕边线一周的总长度叫作它的周长。 2、测量方法:绳测法、直尺测量法 3、求一般规则图形的周长,先看有几条边,有几条边就把几条边的长度相加。把几条边的长度相加时,先观察,若发现相加得整十、整百的数,要把它们先相加,再加其他的数,这样会很简便。 4、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长×2+宽×2=长+宽+长+宽 5、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边长+边长+边长+边长 6、长=长方形周长÷2-宽=(长方形周长-2×宽)÷2 宽=长方形周长÷2-长=(长方形周长-2×长)÷2 边长=周长÷4 7、平移法巧求周长。 六、《乘法》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及改进措施。 1、由于一年级学生刚入学,年龄比较小,对学校的学习生活有一定的陌生感,但同时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教师在教学中应多鼓励学生参与学习活动,鼓励良好行为,让他们喜欢上课,喜欢数学。 2、刚入学学生个体差异相对较大,可能有些学生已经不同程度地掌握一些简单数学知识,教师根据班中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适时调整教学进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以实践新课标的理念、要求为出发点,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过程。教材从实际出发,提供了大量的观察、操作、实验及独立思考的机会,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和客观事实发展,为确立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创设了良好的课程环境。教材注重为题的探索性,例如:比较、分类、等部分内容,重点在于经历探索,获取有关知识的体验。 三、教学要求。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用1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并能认、读、会写 0到10各数。在一一对应的活动中比较物体数量的多少,认识“=”、“<”、“>”,能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能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能用一一对应等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教师的引导和示范下,开始学习认真倾听、思考、表达、书写,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二单元“比较”。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高矮、轻重,体验并积累一些简单的比较方法。经历“比一比”的过程,同时与他人交流比较的方法,并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

过程。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经历自主探究算法并与同伴合作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操作活动,初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探究并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得数是10以内的加与减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并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在各种活动中,不断养成仔细观察、独立思考、认真倾听、有条理地表达的良好习惯。 第四单元“分类”。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经历分类的过程,初步体会分类的含义和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能按给定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运用分类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物品的习惯,体会分类在生活中的必要性。 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会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的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体会具体位置的相对性。逐步养成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体会到生活中有数学,初步感受用数学的乐趣。 第六单元“认识图形”。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经历观察、想象和交流的过程,积累认识几何体的数学活动经验。知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几何体。在分类、观察等学习活动中,形成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发展语言表达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关系,培养探索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第七单元“加与减(二)”。结合数数、操作直观模型等活动,认识11-20各数。初步了解数的十进制,认识个位和十位,会比较 20以内数的大小。在教师指导下,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上全册测试卷及答案全册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上全册测试卷及答案(全册) 第一单元(混合运算) 班级:姓名:得分: 一、认真选,细心看。(每题2分,共20分) 1、填运算符号: (1)24-8+4,要先算(),再算()。 (2)24-8×4,要先算(),在算()。 (3)(24-8)÷4,要先算(),再算()。 2、把3×6=18,18+2=20写成一个算式是( )。 3、比4个9多5的数是( ),4个7比14多( )。 4、有5行苹果树,每行8棵,又栽了2行,现在一共有( )棵。 5、有40个梨,吃了8个,剩下的每8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正确的列式是()。 6、18-9×2与(18-9)×2的运算顺序(),计算结果()。 7、把一根木头平均据称5段,共用20分钟,每据一次要用()分钟。 8、60+0○60-0 54÷6○54÷9 6×9-5○6×(9-5) 14÷2+5○14÷(2+5) 6×5+4○6×(5+4) (52-28)÷4○52-28÷4

二、我来选一选。(每题2分,共8分) 1、54÷(6+3)时,应先算( ) A、54÷6 B、6+3 C、54÷3 2、在口÷8=6??○中,○里最大填( ),口内填( ) A、6,54 B、7,55 C、8,56 3、王师傅说“我每天加工6把椅子,”李师傅说“我4天加工20把椅子。”他们谁做得快些? A、王师傅 B、李师傅 C、-样快。 4、公园里有7棵松树,又栽了3行柏树,每行4棵,松树和柏树共多少棵?列式为( ) A、7+4×3 B、7+3+4 C、7×3+4 三、我会算。(32分) 1、直接写得数。(8分) 64÷8= 35÷7= 8×9= 90-65= 6×6= 27÷3= 29+25= 9×7= 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6分) ()÷4=8 ()÷3=7 ()+16=30 ()×6=54 ()×4=24 40-()=24 20 / 1 分)(183、计算。+4×4 1645-628×6 +54÷6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