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将文件夹映射为分区的方法

将文件夹映射为分区的方法

将文件夹映射为分区的方法
将文件夹映射为分区的方法

将特定文件夹映射为分区的方法

面对一层不变的Windows文件夹,大家有没有想过让其个性化些呢?如何让你文件夹里的信息更安全呢?如何让你文件夹里使用起来更方便呢?本文中笔者将给大家介绍这方面的技巧,一定会让你的系统看起来更加有个性,使用方便更方便,信息更安全,今天我们刊登出加解密篇。

一、让Windows中的文件夹变为磁盘

我们在使用电脑的过程中,总有一些使用频率非常高的文件夹。我们知道,在DOS命令行状态中可以用SUBST命令把文件夹映射为磁盘,可实现起来比较地麻烦,于是就想,能不能把Subst功能加入到右键快捷菜单中呢?当然可以。

1.建立批处理

在此还得要用Subst命令,打开记事本或其他文本编辑器,输入如下内容:

@echo off

subst Z: /d

subst Z: %1

其中第一行表示不回显信息,第二行命令的作用是删除磁盘分区Z:的虚拟磁盘映射,第三行命令的作用是把硬盘分区Z:映射到指定的文件夹,使文件夹拥有对应的磁盘符号。

选择“文件”菜单中的“另存为”项,把文件命名为:"mapdisk.bat",注意:文件名字要使用英文引号包围,不然记事本会自动为文件添加扩展名.txt,点击“保存”返回,然后关闭记事本。

2.增加菜单项

在“控制面板”中打开“文件夹选项”,在弹出的对话框中点击切换到“文件类型”选项页,在“已注册的文件类型”列表框中选择“文件夹”,点击“高级”按钮(图1)。这样就出现了“编辑文件类型”对话框(图2),点击“新建”按钮为文件夹的右键菜单添加新的操作。在“新操作”对话框中的“操作”栏输入一个出现在文件夹右键菜单上的操作名称,如:“将文件夹映射到Z盘”,在“用于执行操作的应用程序”框中输入Mapdisk.bat的完整路径和名称,也可通过“浏览”来查找Mapdisk.bat文件(图3),注意:如果文件路径中包含空格或长文件夹(超过8个字符)名称,整个路径要用引号包围。在这行命令的最后添加一个空格,再加上"%1"(两样也要用引号)。依次点击“确定”返回。

3.映射文件夹

现在要将某个文件夹映射为Z盘,只要右击该文件夹,从弹出的快捷中选择“将文件夹映射为Z盘”(图4),提示:如果当前已有对Z盘的映射,这个映射将被取消,Z:将被映射到指定的文件夹。

图4

提醒:如果在当前Z盘的文件夹上执行“将文件夹映射到Z盘”,将不起作用。

4.我不用它了

如果要修改或删除此功能,如何来操作呢?对于Windows 98,只要在“编辑文件类型”对话窗口中选中“将文件夹映射到Z盘”,点击“编辑”或“删除”。

对于Windows 2000/XP/2003,我们只能通过注册表来修改。打开注册表编辑器,按下CTRL+F快捷键,在弹出的“查找”对话框中的“查找目标”中输入:将文件夹映射到Z盘,点击“查找下一个”按钮(图5),找到此键,就可以修改或删除了(图6)。

关于VB内存映射文件的使用

VB内存映射文件的使用 引言 文件操作是应用程序最为基本的功能之一,Win32 API和MFC均提供有支持文件处理的函数和类,常用的有Win32 API的CreateFile()、WriteFile()、ReadFile()和MFC提供的CFile类等。一般来说,以上这些函数可以满足大多数场合的要求,但是对于某些特殊应用领域所需要的动辄几十GB、几百GB、乃至几TB的海量存储,再以通常的文件处理方法进行处理显然是行不通的。目前,对于上述这种大文件的操作一般是以内存映射文件的方式来加以处理的,本文下面将针对这种Windows核心编程技术展开讨论。 内存映射文件 内存映射文件与虚拟内存有些类似,通过内存映射文件可以保留一个地址空间的区域,同时将物理存储器提交给此区域,只是内存文件映射的物理存储器来自一个已经存在于磁盘上的文件,而非系统的页文件,而且在对该文件进行操作之前必须首先对文件进行映射,就如同将整个文件从磁盘加载到内存。由此可以看出,使用内存映射文件处理存储于磁盘上的文件时,将不必再对文件执行I/O操作,这意味着在对文件进行处理时将不必再为文件申请并分配缓存,所有的文件缓存操作均由系统直接管理,由于取消了将文件数据加载到内存、数据从内存到文件的回写以及释放内存块等步骤,使得内存映射文件在处理大数据量的文件时能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另外,实际工程中的系统往往需要在多个进程之间共享数据,如果数据量小,处理方法是灵活多变的,如果共享数据容量巨大,那么就需要借助于内存映射文件来进行。实际上,内存映射文件正是解决本地多个进程间数据共享的最有效方法。 内存映射文件并不是简单的文件I/O操作,实际用到了Windows的核心编程技术--内存管理。所以,如果想对内存映射文件有更深刻的认识,必须对Windows操作系统的内存管理机制有清楚的认识,内存管理的相关知识非常复杂,超出了本文的讨论范畴,在此就不再赘述,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参阅其他相关书籍。 内存映射文件使用方法 1) 首先要通过CreateFile()函数来创建或打开一个文件内核对象,这个对象标识了磁盘上将要用作内 存映射文件的文件。 2)在用CreateFile()将文件映像在物理存储器的位置通告给操作系统后,只指定了映像文件的路径, 映像的长度还没有指定。为了指定文件映射对象需要多大的物理存储空间还需要通过 CreateFileMapping()函数来创建一个文件映射内核对象以告诉系统文件的尺寸以及访问文件的方式。 3)在创建了文件映射对象后,还必须为文件数据保留一个地址空间区域,并把文件数据作为映射到该 区域的物理存储器进行提交。由MapViewOfFile()函数负责通过系统的管理而将文件映射对象的全部或部分映射到进程地址空间。此时,对内存映射文件的使用和处理同通常加载到内存中的文件数据的处理方式基本一样。 4)在完成了对内存映射文件的使用时,还要通过一系列的操作完成对其的清除和使用过资源的释放。 这部分相对比较简单,可以通过UnmapViewOfFile()完成从进程的地址空间撤消文件数据的映像、通过CloseHandle()关闭前面创建的文件映射对象和文件对象。 内存映射文件相关函数 在使用内存映射文件时,所使用的API函数主要就是前面提到过的那几个函数,下面分别对其进行介绍:

小学信息技术《电脑文件分类存(7)》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第4 课电脑文件分类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新建文件夹及为文件夹命名,学会使用排序、移动、复制等操作技巧分类整理文件。过程与方法 在情境化、故事性的学习场景中,根据分类整理文件的需求,掌握文件整理的基本操作,了解文件夹分类整理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了解文件分类的意义,培养观察、思考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促进信息素 养的形成,培养有条理地规划学习和生活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文件夹分类的意义,掌握文件夹命名的原则,并能熟练使用文件夹对文件 进行合理分类。 难点:建立文件夹,不同文件夹之间文件的移动、复制操作。 教学方法: 情境法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等教学方法。教 学准备: 多媒体教室、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周末到了,好朋友小兔、小猴都邀请你去他们家做客,(师相机出示图片) 对比一下他们的房间,你有什么发现? 生汇报:小兔房间整洁小猴房间很乱 你能帮小猴整理一下吗? 生汇报: 把学习有关的放在一起、玩具放在一起等等 (师评价) 我们能把家中的生活物品归类存放,那电脑文件也能归类存放,现在我们一起学习《电脑文件分类存》(揭题并板书) (设计意图:从情境中引出电脑文件分类管理,从需求入手,激发学生求知欲。)

二、任务驱动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完成三个任务: 任务一:文件分类 任务二:文件夹新建 任务三:文件移动 1、任务一:整理文件,首先给文件夹分类 带着任务用归类的方法帮助老师整理电脑文件 提问:文件是按什么分类的?哪些文件归为一类? 生汇报: 师生总结:按照文件类型可分为图片、音频等。 (设计意图:学生积极想办法对文件进行分类,提出了许多分类的合理建议,通过这一活动引导学生建立用文件夹分类整理文件的思维方式。) 2、按类别新建文件夹 我们给文件分好类了,以音乐文件为例,给音乐文件建一个“家”,见名知义,给“家” 起名叫图片。 请学生和老师一起操作,教师边讲解操作步骤边演示,学生和老师同步操作音乐文件夹的建立。 提问:谁愿意帮老师再建一个音乐文件夹。 指名学生演示,遇到问题老师适时指导。 (设计意图:学生在平台上演示时会出现一个对话框,当学生选择“是”时,没有建成音乐文件夹;选择“否”时,建立了新建文件夹,从而产生了问题冲突,同一文件夹中不允许名字相同的文件夹存在。此环节刺激了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你的聪明才智,自己试着在桌面上建立音乐文件夹、图片文件夹。 3、任务三:文件移动 文件分类了,文件夹也建立了,接下来我们完成任务三:文件移动(将文件移动到相应的文件夹中) 以一个音乐文件为例,用拖动的方法移动文件,请学生和老师一起操作,教师边讲解边演示,师生共同操作把此文件移动到音乐文件夹中。 提问:你能来试着把一个音乐文件移动到音乐文件夹中吗? 生汇报演示。

心得体会:长三角的空间布局与功能分工(最新)

心得体会:长三角的空间布局与功能分工(最新)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是差异化、高效率、可持续的一体化,各地区发挥所长、塑造特色,形成多元化分工协作,是差异化和一体化的基础,是高效率一体化的关键,是可持续一体化的前提。分工协作的集聚范围效应和产业链协同效应,可以形成发展合力,实现资源配置效率的最大化。同时,高效率高密度增长又需要控制在资源环境可承载的范围内,突破极限将会使区域发展条件恶化。为此,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空间格局,宜打破沪苏浙皖的行政边界局限,按照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主体功能区圈定重要的点、轴、带、圈,促进国土空间的有序开发与保护,促进产业创新的合理分工与融合。 上海是最重要的服务中心,未来要增强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以及科创等“五大中心”功能和服务辐射能级,提升上海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更好地发挥其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中的龙头作用,引领长三角成为全国最具影响力和带动力的强劲增长极。为此,上海需要加快金融市场、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领域的开放,推动全球功能性机构高度集聚,形成全球城市金融体系、贸易投资网络、航运资源配

置的重要枢纽。全面培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科技创新的前瞻布局和融通发展,使上海成为全球学术新思想、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产业新方向的重要策源地。积极塑造具有全球影响的文化中心,深度挖掘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资源,使上海成为传统与现代、人本与科技、精英与大众、全球与地域等各种形态的文化交融地。 沪宁杭合甬沿线地区,是长三角发展密度、高度、强度均最大的城市连绵地带,应该是长三角最重要、最显著的创新服务中枢走廊和改革开放的先锋地区。沪宁杭合甬沿线地区应进一步串联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以及X、杭州、宁波、苏州、无锡等创新型城市,打造沪宁合杭甬大“Z”字型创新服务中枢走廊。依托中心城市沿线集聚的优势,深化改革开放,优化营商环境,强化城市综合服务质量和集成商功能,提高对创新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服务能力,提升融合创新、生产和市场的集成功能。作为长三角集聚最高端要素、汇集最优秀人才、实现最高产业发展质量的核心承载区域,辐射带动长江经济带和中西部地区发展。 沿江沿海沿湾先进制造业提升区,要充分利用港口资源和综合交通走廊功能,发挥制造业基础好、后备空间相对充裕的优势,促进制造业集聚发展,打造若干科技创

资料分类办法(第一版)

资料分类办法(第一版) 为了使公司资料达到规范统一和可追溯性的状态,特编制此分类办法。 一、电力工程资料的分类 依据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公司存档的要求,将电力工程资料分为八大类: 公司业绩文件………“Y”工程合同文件………“H” 管理资料………“G”技术资料………“J” 质量、安全资料……“Z”材料、设备资料……“C” 投资和进度控制资料……“K”工程竣工验收文件………“S” 二、分类方法及具体内容如下: 1、Y类。公司业绩文件,包含2 个分类: Y-1综合文件,卷内具体内容: ①公司体系;②公司制度;③公司相关文件;④各部门管理办法、相关制度 及报审表; Y-2公司资质,卷内具体内容: ①公司资质;②公司相关人员证件; 2、H类。工程合同文件,包含 2个分类: H-1合同文件,卷内具体内容: ①施工合同;②勘察设计合同;③专业分包合同、劳务分包合同;④自购自 销合同;⑤采购合同;⑥供电合同;⑦供电监理合同; H-2会议文件,卷内具体内容: ①公司会议纪要;②其他会议纪要; 3、G类。管理资料,包含2 个分类: G-1综合管理,卷内具体内容: ①项目结构组成及配置;②工程概况表;③工程开、竣工报告;④文件、图 纸收发登记表;⑤分包单位资质及报审表;⑥工作联系函;⑦电气设备、主材资质备案书;⑧电力设施试验资质备案书;⑨施工资质备案书;⑩电力施工监理资质备案书; G-2有关证件,卷内具体内容: ①相关管理人员岗位证书; 4、J类。技术资料,包含 2个分类: J-1施工方案审批文件,卷内具体内容: ①施工方案及报审表;②专项施工方案及报审表;③设计、图纸会审记录; ④设计变更、工程洽商记录; J-2有关资料,卷内具体内容:

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划分方法(文书档案)

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划分方法(文书档案) 一、永久保管期限 (一)本单位文件材料 1、总结类(记录反映单位一年工作情况历史凭证): ⑴年度工作总结(每年县委办政府办及上级主管部门都要求报)。 ⑵党(委、组、总)支部工作总结(每年都报组织部、机关党委)。 ⑶本单位几个主要业务工作的方案和总结汇报(每开展活动后上级主管部门都要求汇报)。 ⑷年鉴(每年都报县志办)。 ⑸单位大事记、历史沿革(每年县委办和档案局都要求撰写)。 ⑹领导班子及成员述职述廉报告(每年组织部和纪委都要求报)。 ⑺年度统计报表(业务主管部门每年都要求报送)。 2、花名册类(涉及人的历史身份证明之用): ⑴干部职工花名册(每年都报县人事局和组织部), ⑵党团员工会花名册(每年都报机关党委、团县委)。 ⑶干部任免审批表(每年都报组织部)。 3、重要会议材料类: ⑴会议纪录、会议纪要(反映单位是否开展思想政治业务学习教育、是否执行民主集中制度问题,每年绩效考评都检查的项目)。 ⑵单位主要会议及县委县政府召开属于主管业务的领导讲话稿、会议方案、议程日程安排、会议总结等会议材料。 4、重要活动材料。年内开展几个重要活动方案、总结。 5、本单位下发重要红头文件(部署主要业务、领导工作分工、任免下级干部等)。 6、向县委县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报送的主要业务请示及批复。 7、对下级重要问题请示的批复。 8、与外单位鉴定重要协议(合同)书。 9、与下级签订业务责任书。 - 1 -

10、给相关单位出具相关证明及意见等重要问题的复函。 (二)平级单位文件材料 1、年度考核结果文件(县委组织部和人事局每年都下发,涉及优秀称职不称职档次人员的增资权益问题)。 2、年度预算通知文件(县财政局每年都下发)。 3、新录用、调入干部职工的调令,党团组织关系转移介绍信(涉及人的身份资格权益问题)。 4、县发改局、住建局、国土局、环保、审计等部门关于项目立项、土地、规划、验收、审计等相关材料。 (三)上级单位文件材料 1、县委(办)县政府(办)县纪委及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下发编制、任免、表彰、处分本单位和个人的通知文件、通报(为日后查证单位人员的职务职级等身份证明需要)。 2、上级党委政府和业务主管部门部署工作重要文件,下达项目通知文件,下达任务指标文件。 3、以县委县政府名义下发属于主管业务的文件。 二、30年保管期限 本单位文件材料 1、半年工作总结汇报。 2、股室年度工作总结、报表。 3、编发简报。 4、单位一般行政审批、行政执法、案件查处等行政管理业务材料。 5、作为协办单位下发文件。如工会、妇联、团委、科协等单位联合下发文件,排在第二位以后就是协办单位。 6、年度考核干部职工上报的相关材料。 7、重要问题调研报告。 8、向上级报送的一般业务问题请示及批复。 9、答复人大代表议案和政协委员提案。 10、给相关单位出具相关证明及意见等一般问题的复函。 - 2 -

内存映射文件

内存映射文件: 内存映射文件有三种,第一种是可执行文件的映射,第二种是数据文件的映射,第三种是借助页面交换文件的内存映射.应用程序本身可以使用后两种内存映射. 1.可执行文件映射: Windows在执行一个Win32应用程序时使用的是内存映射文件技术.系统先在进程地址空间的0x00400000以上保留一个足够大的虚拟地址空间(0x00400000以下是由系统管理的),然后把应用程序所在的磁盘空间作为虚拟内存提交到这个保留的地址空间中去(我的理解也就是说,虚拟内存是由物理内存和磁盘上的页面文件组成的,现在应用程序所在的磁盘空间就成了虚拟地址的页面文件).做好这些准备后,系统开始执行这个应用程序,由于这个应用程序的代码不在内存中(在页面文件中),所以在执行第一条指令的时候会产生一个页面错误(页面错误也就是说,系统所访问的数据不在内存中),系统分配一块内存把它映射到0x00400000处,把实际的代码或数据读入其中(系统分配一块内存区域,把它要访问的在页面文件中的数据读入到这块内存中,需在注意是系统读入代码或数据是一页一页读入的),然后可以继续执行了.当以后要访问的数据不在内存中时,就可以通过前面的机制访问数据.对于Win32DLL的映射也是同样,不过DLL文件应该是被Win32进程共享的(我想应该被映射到x80000000以后,因为0x80000000-0xBFFFFFFF是被共享的空间). 当系统在另一个进程中执行这个应用程序时,系统知道这个程序已经有了一个实例,程序的代码和数据已被读到内存中,所以系统只需把这块内存在映射到新进程的地址空间即可,这样不就实现了在多个进程间共享数据了吗!然而这种共享数据只是针对只读数据,如果进程改写了其中的代码和数据,操作系统就会把修改的数据所在的页面复制一份到改写的进程中(我的理解也就是说共享的数据没有改变,进程改写的数据只是共享数据的一份拷贝,其它进程在需要共享数据时还是共享没有改写的数据),这样就可以避免多个进程之间的相互干扰. 2.数据文件的内存映射: 数据文件的内存映射原理与可执行文件内存映射原理一样.先把数据文件的一部分映射到虚拟地址空间的0x80000000 - 0xBFFFFFFF,但没有提交实际内存(也就是说作为页面文件),当有指令要存取这段内存时同样会产生页面错误异常.操作系统捕获到这个异常后,分配一页内存,映射内存到发生异常的位置,然后把要访问的数据读入到这块内存,继续执行刚才产生异常的指令(这里我理解的意思是把刚才产生异常的指令在执行一次,这次由于数据已经映射到内存中,指令就可以顺利执行过去),由上面的分析可知,应用程序访问虚拟地址空间时由操作系统管理数据在读入等内容,应用程序本身不需要调用文件的I/O函数(这点我觉得很重要,也就是为什么使用内存映射文件技术对内存的访问就象是对磁盘上的文件访问一样). 3.基于页面交换文件的内存映射: 内存映射的第三种情况是基于页面交换文件的.一个Win32进程利用内存映射文件可以在进程共享的地址空间保留一块区域(0x8000000 - 0xBFFFFFFF),这块区域与系统的页面交换文件相联系.我们可以用这块区域来存储临时数据,但更常见的做法是利用这块区域与其他进程通信(因为0x80000000以上是系统空间,进程切换只是私有地址空间,系统空间是所有进程共同使用的),这样多进程间就可以实现通信了.事实上Win32多进程间通信都是使用的内存映射文件技术,如PostMessage(),SentMessage()函数,在内部都使用内存映射文件技术. 使用内存映射文件的方法: 1.利用内存映射文件进行文件I/O操作: CreateFile()-->CreateFileMapping()-->MapViewOfFile()......

主板芯片和内存映射

astrotycoon 大道至简,贵在恒久力行

Diagram for modern motherboard. The northbridge and southbridge make up the chipset.

(补充: 北桥芯片用于与CPU、内存和AGP视频接口,这些接口具有很高的传输速率。北桥芯片还起着存储器控制作用,因此Intel把该芯片标号为MCH(Memory Controller Hub)芯片。南桥芯片用来管理低、中速的组件,例如,PCI总线、IDE硬盘接口、USB端口等,因此南桥芯片的名称为ICH(I/O Controller Hub)) As you look at this, the crucial thing to keep in mind is that the CPU doesn’t really know anything about what it’s connected to. It talks to the outside world through its pins bu t it doesn’t care what that outside world is. It might be a motherboard in a computer but it could be a toaster, network router, brain implant, or CPU test bench. There are thre e main ways by which the CPU and the outside communicate: memory address space, I/O address space, and interrupts. We only worry about motherboards and memory for now. 正如你所看到的,其实CPU是完全不知道自己与哪些外部器件相连接的。 CPU仅仅通过自己的引脚与外界沟通,而它并不关心自己是与什么设备在沟通。或许是另一台计算机的主板,或许是烤面包机,网络路由器,脑植入医疗设备,又或许是CPU测试仪。 CPU主要通过三种方式与外界通信:内存地址空间,IO地址空间,和中断。我们目前只关注主板和内存。 In a motherboard the CPU’s gateway to the world is the front-side bus connecting it to the northbridge. Whenever the CPU needs to read or write memory it does so via this b us. It uses some pins to transmit the physical memory address it wants to write or read, while other pins send the value to be written or receive the value being read. An Intel Core 2 QX6600 has 33 pins to transmit the physical memory address (so there are 233 choices of memory locations) and 64 pins to send or receive data (so data is transmitte d in a 64-bit data path, or 8-byte chunks). This allows the CPU to physically address 64 gigabytes of memory (233 locations * 8 bytes) although most chipsets only handle up to 8 gigs of RAM. CPU通过前端总线与北桥芯片连接,作为与外界通信的桥梁。无论何时,CPU都可以通过前端总线来读写内存。 CPU通过一些引脚来传送想要读写物理内存的地址,同时通过另一些引脚来发送将要写入内存的数据或者接收从内存读取到的数据。 Intel Core 2 QX6600 用33个引脚来传送物理内存地址(因此共有233 个内存地址),并且用64个引脚来发送或接收数据(所以数据在64位通道中传输,也就是8字节的数据块)。因此C PU可以访问64G的物理内存(233*8字节),尽管多数芯片组只能处理8G大小的物理内存。 Now comes the rub. We’re used to thinking of memory only in terms of RAM, the stuff programs read from and write to all the time. And indeed most of the memory requests from the processor are routed to RAM modules by the northbridge. But not all of them. Physical memory addresses are also used for communication with assorted devices on t he motherboard (this communication is called memory-mapped I/O). These devices include video cards, most PCI cards (say, a scanner or SCSI card), and also the flash mem ory that stores the BIOS. 那么现在的问题是,通常一提起内存我们仅仅联想到RAM,以为程序一直读写的就只是RAM。的确,绝大多数来自CPU的内存访问请求都被北桥芯片映射到了RAM。但是,注意,不是全部。物理内存同样可以用来与主板上的各种设备通信(这种通信方式被称为I/O内存映射)。这些设备包括显卡,大多数PCI卡(比如,扫描仪,或者是SCSI卡),也包括存储BIOS的flash存储器。 When the northbridge receives a physical memory request it decides where to route it: should it go to RAM? Video card maybe? This routing is decided via the memory addres s map. For each region of physical memory addresses, the memory map knows the device that owns that region. The bulk of the addresses are mapped to RAM, but when the y aren’t the memory map tells the chipset which device should service requests for those addresses. This mapping of memory addresses away from RAM modules causes the c lassic hole in PC memory between 640KB and 1MB. A bigger hole arises when memory addresses are reserved for video cards and PCI devices. This is why 32-bit OSes have pr oblems using 4 gigs of RAM. In Linux the file /proc/iomem neatly lists these address range mappings. The diagram below shows a typical memory map for the first 4 gigs of p hysical memory addresses in an Intel PC:

归档文件的分类

四、归档文件的分类 分类:是指全宗内归档文件的实体分类,就是将归档文件按其来源,时间、内容和不形式等方面的异同,分成若干层次和类别,构成有机体系的过程。分类包括选择分类方法,制定分类方案、文件归类等具体内容。 对归档文件进行合理的分类,不但能有能效地揭示出归档文件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全宗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便于系统地提供利用,而且对排列、编目等后续工作的开展,以后将来馆室的系统化管理都有重要的意义。 <一>基本分类方法(通用的) 分类方法也称为“分类标准”、“分类特征”。合理选择分类方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分类的质量。《归档文件整理规则》选择年度、组织机构(问题)和保管期限作为通用的分类方法,是因为这3种分类方法在各级单位档案部门使用率最高,并且反映了基本规律和要求。 1、年度分类法。年度分类法,就是根据形成和处理文件的年度对归档文件进行分类。年度分类法是运用最广泛的分类方法。归档文件按年度将特征分类,可以反映上一个机关单位每年工作的特点和近年发展变化的情况,并且,同现行机关以年度为单位将文件整理归档的制度相吻合。不同年度的文件不能混全归类。 运用年度分类灵法时,要正确断定文件的日期并归入相

应年度。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文件有多个时间特征的判定 一行文件往往有多个时间特征,包括成文日期,签发日期、批准日期、会议通用日期、发布日期、发文日期和收文日期等等。分年度时,一般为说应以文件签发日期(即落款日期)为准,以此来判定文件的所属年度。对于计划、规则、总结等内容涉及不同年度的文件,《规则》取消了原有的按针对年度归档的做法,统一规定按文件落款日期(即签发日期)判定文件的所属年度,以进一步简化分类中的要领和操作。例如:2000年形成的《从2001—2005年的工作规划》应归入2000年度;2003年形成的《2002年工作总结》,应归入2003年;2002年制定、2003年生效的法律法规,应归入2002年。 <2>跨年度形成文件的判定 机关单位的某些具体职能活动,如召开会议、处理案件等等,可能会跨年度形成文件。这样的文件往往统一在办结年度归档,分类时也都归入办结年度。如2002年12月30日召开的全市经济工作会议,2003年元月2日结束,两个年度形成的会议材料,统一在闭幕年归档,即2003年整理归档(过去是按召开会议的年度进行归档的,与现在的归档年度有区别,请大家注意),分类时这些文件材料都归入2003年度;跨2002年、2003年两个年度处理的案件形成的文件

文件分类编制管理规程

文件分类编制管理规程 你的签名表明你已清楚了解本文件及附件内容,充分理解并认可本文件的所有条款。 任何对本文件及其附件的目的、内容或标准进行的改变或修正都必须起到改善的作用,并详细记录文件的修订及变更历史(详见变更记录),并且在执行以前必须取得批准,下表仅记录修订/变更主要内容。 1. 目的 用于规范湖南振兴中药有限公司GMP 文件的起草/修订、颁布、收回、销毁及管理维护程序,对与生产质量管理有关的GMP文件进行控制,确保各GMP实施场所使用的文件是该文件的有效版本。 2. 范围

适用于湖南振兴中药有限公司中药饮片生产和质量管理的所有标准文件及其附件的编制与管理。 3. 术语或定义 3.1 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的英文简称。 3.2 SMP:标准管理规程(Standard Management Procedure),用于指导工作的管理类文件。 3.3 SOP:标准操作规程(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用于指导如何完成一项工作的文件。3.4 EHS:是环境(Environmental)、健康(Health)、安全(Safety)的缩写。 3.5 DCC:文件变更控制,是Document Change Control 的词首位字母的缩写。 3.6 MP:工艺规程(Manufacturing Process) 3.7 QS:质量标准(Quality Specification) 3.8 AM:分析方法(Analysis Method) 3.9 VD:验证(Validation) 3.10 ST:稳定性研究(Stability) 3.11 TM:技术手册(Technical Manual) 3.12 N/A:不适用(Not Applicable) 3.13 文件:是质量保证系统的基本要素,是指一切涉及中药饮片生产和质量管理的书面标准和实施过程的记录。 3.14 文件管理:是指文件的设计、起草、修订、审核、批准、替换或撤销、复制、分发、培训、执行、归档、变更、保管和销毁的一系列过程的管理活动。 4. 职责 4.1 文件起草人负责按本程序的要求制订各种文件,确保文件格式、编排等符合本程序要求。 4.2 质量保证室负责本程序的执行,确保颁发执行的文件符合本程序的各项要求。 4.3 质量管理部GMP专员负责建立公司文件目录(包括序号、文件编码、文件名称、版本号、批准日期、执行日期、复审日期等)并及时更新,确保目录上的信息与现行文件一致。对即将到期文件进行跟踪,每季第一个月第一周向文件起草部门负责人按到期顺序发送当季即将过期的文件清单,制定文件修订计划并监督其按期完成文件修订。 4.4 各使用部门文件管理员负责建立本部门文件目录(包括序号、文件编码、文件名称、版本号、批准日期、执行日期、复审日期等),及时更新,确保目录上的信息与现行文件一致。 4.5 各部门文件管理员负责管理发放至本部门的受控版复印件,并使用记录模板的受控版复印件印制工作记录(批生产/包装记录除外),使用培训考核试题的受控版复印件印制培训考核试卷。 4.6 各部门应指定专人按要求编制本部门所需要的各类文件,并负责管理本部门文件。 4.7 文件起草部门负责人应对所制定文件进行初审核,再依次报文件使用其他部门或监督部门负责人进行审核,最后由质量管理部负责人进行审核。 4.8 文件批准应由文件使用部门上级直管部门负责人批准。

文件分类,计算机文件分哪几类

文件分类,计算机文件分哪几类 为了有效、方便地组织和管理文件,常按照不同的观点对文件进行分类。文件分类方法有很多,下面是常用的几种文件分类方法。 (1)按照文件的逻辑结构的不同,可以把文件分成流式文件和记录式文件。构成流式文件的基本单位是字符或字节,如ASCII码文件或者二进制文件;构成记录式文件的基本单位是记录,一条记录又由若干个数据项构成。这实质是从用户角度看到的文件的逻辑结构.也可以按照物理结构对文件进行分类。 (2)按照用途将文件分为系统文件、库文件和用户文件。系统文件:由系统软件构成的文件。 ①包括操作系统内核、编译程序文件等。这些通常都是可执行的二进制文件,只允许用户使用,不允许用户修改. ②库文件:由标准的和非标准的子程序库构成的文件.标准的子程序库通常称为系统库,提供对系统内核的直接访问,而非标准的子程序库则是提供满足特定应用的库。库文件又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动态链接库,另一类是静态链接库。 ③用户文件:用户自己定义的文件,如用户的源程序、可执行程序和文档等。 (3)按照性质可以把文件分为普通文件、目录文件和特殊文件。 ①普通文件:系统所规定的普通格式的文件,例如字符流组成的文件,它包括用户文件、库函数文件、应用程序文件等。 ②目录文件:包含普通文件与目录文件的属性信息的特殊文件。主要是为了更好地管理普通文件与目录文件。 ③特殊文件:在UNIX系统中,所有的输人/输出设备都被看做特殊的文件,主要包括块设备文件和字符设备文件。 特殊文件在使用形式上和普通文件相同,通过对特殊文件的操作即可完成相应设备的操作。例如文件/dev/lp表示打印机设备。特殊文件可以把所有I/O设备统一在文件系统下,那么用户就可以用统一的观点看待和处理驻留在不同存储介质上的信息,系统也可以对设备和文件实施统一的管理,从而简化设备管理和文件管理的接口设计。 (4)按照保护级别将文件分为只读文件、只写文件、可读可写文件、可执行文件和不保护文件等。例如只读文件只允许授权用户读,但不能写。 (5)按照文件数据的形式将文件分为源文件、目标文件和可执行文件. (6)按照保存期限可以分为临时文件和永久文件。 除了以上的分类方法外,还可以按照文件的其他属性进行分类.文件的分类主要便于对不同文件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从而提高操作系统的性能.例如,系统文件在装人内存后将被放在主存的系统专用区且享受高的保护级别,而不必像一般用户文件那样只有在内存用户空间分得相应的空闲区之后才能被装入。

内存映射和普通文件访问的区别

在讲述文件映射的概念时, 不可避免的要牵涉到虚存(SVR 4的VM). 实际上, 文件映射是虚存的中心概念, 文件映射一方面给用户提供了一组措施, 好似用户将文件映射到自己地址空间的某个部分, 使用简单的内存访问指令读写文件;另一方面, 它也可以用于内核的基本组织模式, 在这种模式种, 内核将整个地址空间视为诸如文件之类的一组不同对象的映射. 中的传统文件访问方式是, 首先用open系统调用打开文件, 然后使用read, write以及lseek等调用进行顺序或者随即的I/O. 这种方式是非常低效的, 每一次I/O操作都需要一次系统调用. 另外, 如果若干个进程访问同一个文件, 每个进程都要在自己的地址空间维护一个副本, 浪费了内存空间. 而如果能够通过一定的机制将页面映射到进程的地址空间中, 也就是说首先通过简单的产生某些内存管理数据结构完成映射的创建. 当进程访问页面时产生一个缺页中断, 内核将页面读入内存并且更新页表指向该页面. 而且这种方式非常方便于同一副本的共享. VM是面向对象的方法设计的, 这里的对象是指内存对象: 内存对象是一个软件抽象的概念, 它描述内存区与后备存储之间的映射. 系统可以使用多种类型的后备存储, 比如交换空间, 本地或者远程文件以及帧缓存等等. VM系统对它们统一处理, 采用同一操作集操作, 比如读取页面或者回写页面等. 每种不同的后备存储都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实现这些操作. 这样, 系统定义了一套统一的接口, 每种后备存储给出自己的实现方法. 这样, 进程的地址空间就被视为一组映射到不同数据对象上的的映射组成. 所有的有效地址就是那些映射到数据对象上的地址. 这些对象为映射它的页面提供了持久性的后备存储. 映射使得用户可以直接寻址这些对象. 值得提出的是, VM体系结构独立于Unix系统, 所有的Unix系统语义, 如正文, 数据及堆栈区都可以建构在基本VM系统之上. 同时, VM体系结构也是独立于存储管理的, 存储管理是由操作系统实施的, 如: 究竟采取什么样的对换和请求调页算法, 究竟是采取分段还是分页机制进行存储管理, 究竟是如何将虚拟地址转换成为物理地址等等(Linux中是一种叫Three Level Page Table的机制), 这些都与内存对象的概念无关. 下面介绍Linux中 VM的实现. 一个进程应该包括一个mm_struct(memory manage struct), 该结构是进程虚拟地址空间的抽象描述, 里面包括了进程虚拟空间的一些管理信息: start_code, end_code, start_data, end_data, start_brk, end_brk等等信息. 另外, 也有一个指向进程虚存区表(vm_area_struct: virtual memory area)的指针, 该链是按照虚拟地址的增长顺序排列的. 在Linux进程的地址空间被分作许多区(vma), 每个区(vma)都对应虚拟地址空间上一段连续的区域, vma是可以被共享和保护的独立实体, 这里的vma就是前面提到的内存对象. 下面是vm_area_struct的结构, 其中, 前半部分是公共的, 与类型无关的一些数据成员, 如: 指向mm_struct的指针, 地址范围等等, 后半部分则是与类型相关的成员, 其中最重要的是一个指向vm_operation_struct向量表的指针 vm_ops, vm_pos向量表是一组虚函数, 定义了与vma类型无关的接口. 每一个特定的子类, 即每种vma类型都必须在向量表中实现这些操作. 这里包括了: open, close, unmap, protect, sync, nopage, wppage, swapout这些操作. 1.struct vm_area_struct { 2./*公共的, 与vma类型无关的 */ 3.struct mm_struct * vm_mm;

内存映射文件

内存映射文件 内存映射文件是由一个文件到一块内存的映射。Win32提供了允许应用程序把文件映射到一个进程的函数(CreateFileMapping)。这样,文件内的数据就可以用内存读/写指令来访问,而不是用ReadFile和WriteFile这样的I/O系统函数,从而提高了文件存取速度。 这种函数最适用于需要读取文件并且对文件内包含的信息做语法分析的应用程序,如对输入文件进行语法分析的彩色语法编辑器,编译器等。把文件映射后进行读和分析,能让应用程序使用内存操作来操纵文件,而不必在文件里来回地读、写、移动文件指针。 有些操作,如放弃“读”一个字符,在以前是相当复杂的,用户需要处理缓冲区的刷新问题。在引入了映射文件之后,就简单的多了。应用程序要做的只是使指针减少一个值。 映射文件的另一个重要应用就是用来支持永久命名的共享内存。要在两个应用程序之间共享内存,可以在一个应用程序中创建一个文件并映射之,然后另一个应用程序可以通过打开和映射此文件把它作为共享的内存来使用。 VC++中使用内存映射文件处理大文件(1) 关键词:VC++ 内存映射 阅读提示:本文给出了一种方便实用的解决大文件的读取、存储等处理的方法,并结合相关程序代码对具体的实现过程进行了介绍。 引言 文件操作是应用程序最为基本的功能之一,Win32 API和MFC均提供有支持文件处理的函数和类,常用的有Win32 API的CreateFile()、WriteFile()、ReadFile()和MFC 提供的CFile类等。一般来说,以上这些函数可以满足大多数场合的要求,但是对于某些特殊应用领域所需要的动辄几十GB、几百GB、乃至几TB的海量存储,再以通常的文件处理方法进行处理显然是行不通的。目前,对于上述这种大文件的操作一般是以内存映射文件的方式来加以处理的,本文下面将针对这种Windows核心编程技术展开讨论。 内存映射文件 内存映射文件与虚拟内存有些类似,通过内存映射文件可以保留一个地址空间的区域,同时将物理存储器提交给此区域,只是内存文件映射的物理存储器来自一个已经存在于磁盘上的文件,而非系统的页文件,而且在对该文件进行操作之前必须首先对文件进行映射,就如同将整个文件从磁盘加载到内存。由此可以看出,使用内存映射文件处理存储于磁盘上的文件时,将不必再对文件执行I/O操作,这意味着在对文件进行处理时将不必再为文件申请并分配缓存,所有的文件缓存操作均由系统直接管理,由于取消了将文件数据加载到内存、数据从内存到文件的回写以及释放内存块等步骤,使得内存映射文件在处理大数据量的文件时能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另外,实际工程中的系统往往需要在多个进程之间共享数据,如果数据量小,处理方法是灵活多变的,如果共享数据容量巨大,那么就需要借助于内存映射文件来进行。实际上,内存映射文件正是解决本地多个进程间数据共享的最有效方法。 内存映射文件并不是简单的文件I/O操作,实际用到了Windows的核心编程技术--内存管理。所以,如果想对内存映射文件有更深刻的认识,必须对Windows操作系统的内存管理机制有清楚的认识,内存管理的相关知识非常复杂,超出了本文的讨论范畴,

第3课 整理我的计算机—文件的管理和分类

榆林高新五小教学设计 主备人张卉宁修改创建人张卉宁授课 时间 2016.9.5 内容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学科信息技术课题第3课整理我的计算机—文件的管理和分类课时 1 学习目标 1.理解文件分类的意义;能够对文件夹进行删除和重命名;能够对计算机文件进行合理的分类和管理;了解回收站的作用。 2.通过对计算机内文件进行分类的学习,学生掌握文件及文件夹命名的方法及原则,能够利用文件夹合理分类文件。 3.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有条理的规划生活和工作的习惯与能力。 学习重点 理解对文件分类的意义。掌握文件夹命名的原则,并能熟练使用文件夹对文件进行合理的分类管理。 学习 难点 文件分类的意义,使用文件夹对文件分类的原则。教法讲授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观看演示讲练结合学习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案、课件、多媒体教室、极域软件;学生准备:课本、鞋套。

教学过程修改意见 一、情境导入 1.课前准备:准备一个分类游戏;复制不同类型的文 件到学生桌面。 2.计算机里可以存放大量文件,但是,如果不对这些 文件进行有序的管理和分类,久而久之,我们想找到某个文 件时,就像在杂乱的房间里找东西一样,很难找寻。那么我 们应该怎样整理自己的计算机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 下。 3.引题:整理我的计算机—文件的管理和分类。 4.出示学习目标,让同学们带着目标去学习。 二、新课讲授(教师讲解演示) 重点:“分类”是文件管理的基本思想。使用文件夹, 可以方便地实现文件的分类管理 1.重命名文件夹。 (1)选中要重命名的文件夹,利用“文件”→“重命 名”→输入新文件夹名,按回车即可。 (2)利用快捷键,“右键”→“重命名”→输入新文 件夹名,按回车即可。 备注:文件夹的名称,能够清楚的表示文件的特征。 2.删除文件夹 (1)选中不要的文件夹,利用“文件”→“删除”→ 在提示对话框中选择“是(Y)”。 (2)选中一个文件,利用快捷键“右键”→“删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