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生物毕业会考模拟试题及答案复习课程

初中生物毕业会考模拟试题及答案复习课程

初中生物毕业会考模拟试题及答案复习课程
初中生物毕业会考模拟试题及答案复习课程

初中生物会考模拟试题(一)

第Ⅰ卷(选择题共 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将物镜由高倍转换为低倍时,应明确观察的物像的细胞的变化

和光线将会 ( )

A.细胞数量增加,光线变亮

B.细胞数量减少,光线变暗

C.细胞数量不变,光线不变

D.细胞数量减少,光线变亮

2.与洋葱表皮细胞相比,细菌的细胞中没有的是 ( )

A.细胞壁

B.细胞质

C.细胞膜

D.成形的细胞核

3.夜晚卧室里不宜放植物的原因是 ( )

A .花在白天吸收氧过多,使室内缺氧

B .植物蒸腾作用使室内水分过多,太潮湿

C .晚上花的呼吸作用与人争夺氧

D .占据空间,不利于人的活动

4.探究根的生长中,对根尖等距离划细线,过一段时间后会发现细线之间距离最大的是( )

A.根冠

B.分生区

C.伸长区

D.成熟区

5.如果用如图1所示,表示各种概念间的关系,下列选项中与图示相符的是 ( )

6.将经过黑暗各件处理的天竺葵的叶片一部分把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移到光下照射,然后 经过处理再滴加碘液,所看到的现象和对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

①见光部分变蓝 ②未见光部分也变蓝 ③产生了淀粉 ④未产生淀粉

⑤需光 ⑥不需光 ⑦场所是叶绿体 ⑧不需要叶绿体

A.①③⑤⑦

B.②③⑤⑦

C.①④⑥⑦

D.①④⑤⑧

7.粮食放久了,会引起发热现象的原因是 ( )

A.光合作用放出热量

B.呼吸作用放出热量

C.蒸腾放出热量

D.空气不流通引起发热

8.下列哪项不是小肠的结构与其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 )

A.小肠很长,约5—6米

B.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行皱襞,皱襞表面有许多小肠绒毛

C.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D.小肠内壁有小肠腺,分泌含有多种消化酶的消化液

9.新生命的第一个细胞是 ( )

A.受精卵

B.体细胞

C.精子

D.卵细胞

10.某同学上肢伤口感染,医生在其臀部注射药物,药物到达伤口经历的循环路线是

( )

A.只经体循环

B.先体循环,接着肺循环,后体循环

C.只经肺循环

D.先肺循环,接着体循环,后肺循环

11.在做胸部的X 光的检查过程中,医生要求你吸气后闭气不动,吸气过程中你的肋骨和膈

的运动方式是 ( )

A.肋骨上举,膈肌舒张上升

B.肋骨上举,膈肌收缩下降

C.肋骨下举,膈肌舒张上升

D.肋骨下举,膈肌收缩下降

12.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人体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也受激素调节的影响

B.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C.视觉最终形成的部位是大脑皮层的一定区域

D.不论是动物,植物,还是微生物,都有反射活动

13.健康的人体内,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能被全部重吸收的物质是()

A.水

B.各种无机盐

C.葡萄糖

D.大分子蛋白质

14.家蚕的发育过程是()

A.受精卵→若虫→成虫

B.受精卵→跳蝻→幼虫→蛹→成虫

C.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D.受精卵→蛹→成虫

15.用基因组成为Bb的青洲蜜桃枝条为接穂,嫁接到基因组成为bb的青洲蜜桃砧木上,所

结蜜桃果肉细胞的的基因组成Bb几率是()

A.100%

B.70%

C.50%

D.25%

16.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变异实例的是()

A.羊有角,马没有角

B.奶牛产奶量高,畜用生产奶量低

C.人的耳朵有耳垂和无耳垂

D.某人的视力由正常变成近视

17.下列前者是软体动物后者是环节动物的是()

A.扇贝、水螅

B.乌贼,蚂蟥

C.蚯蚓、蜗牛

D.河蚌,蜈蚣

18.下列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的学说是()

A.分子进化学说

B.自然选择学说

C.综合进化学说

D.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19.原始大气中不含有的气体是()

A.氢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氮气

20.如图2所示,如果一个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了食物链的关系,在

某一时间内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如图所示,在一段时间内,若乙的数量增加,则会引起 ( )

A.丙、丁的数量增加,甲的数量下降

B.甲、丁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下降

C.甲、丙的数量增加,丁的数量下降

D.甲、丙、丁的数量都增加

图2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10分.将正确答案直接填在题中的横线上)21.实验室使用显微镜观察的顺序是:取镜和安放,观察,收镜,整理.

22.在夏天,人们喜欢吃“糖拌番茄”,实际上这个菜里有很多有趣的生物知识:

(1)盛番茄的器皿里原本没有水,但过一段时间后,器皿里有很多的水,水主要来自番茄细

胞中的.

(2)水能从番茄细胞内渗出到番茄细胞外,说明水分子能通过.

23.堆放久了的萝卜会空心,是因为.

24.夏天,食物易变质,原因是它们具备了细菌、真菌生活必须的条件:一定的水分、适宜

的 、充足的 . 25.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的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叫 .

26.如果某人幼年的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则会患 .

27.北极鱼体内的某个基因具防冻作用,科学家将它抽取出来,植入到西红柿里,于是培育出来的新西红柿是一种全新的植物,这种技术叫 .

三、识图与简答题(本题共4大题,每空1分,共20分)

28.(4分)如图3所示,为从花到果实的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在一朵花中,最重要的是花 蕊,其中4、5、

6代表的是 .

(2).开花后,本朵花中1中的花粉 落到4上的

过程叫传粉,这种 传粉方式属于 . (3).在传粉和受精后,可以发育成果实的是[ ] . (4).在6中具有胚珠,受精后,胚珠以后会发育成

29.(4分)近期,墨西哥、美国等到地爆发新型甲型H1N1 流感疫情,在北美和欧洲其他各国都

出现疑似及确诊病例。该病毒属于流感病毒甲型H1N1 亚型,这一毒株是一种新型变异病毒,是人类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和猪流感病毒发生变异后形成的混合体。甲型H1N1 流感极有可能存在两种方式的传播,即猪传染给人,人与人之间进一步传播。世界卫生组织于4月25日宣布,在美国和墨西哥爆发的甲型H1N1 流感可能导致人类大规模染病,疫情已构成“具有国际影响的公共卫生紧急事态”。苦中作乐:墨西哥城一名街头音乐家带着口罩拉小提琴. 试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一种结构简单,没有 结构的微生物,身体由蛋白质的外壳和遗传物质的内核组成。必须用 才能观察到该病毒 .

(2)墨西哥城这名街头音乐家带着口罩拉小提琴,这样做法在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属于 .

(3)为了更好地预防甲型H1N1流感,许多科学研究工作者正在研制该流感疫苗, 以期使人们获得对流感的免疫力,这种免疫属于 免疫.

30.(7分)下面是某家庭成员某些特征的调查结果,请根据结果因噎废食下列问题

父 母 女儿 眼睑的形状

双眼皮 双眼皮 单眼皮 有无耳垂

有耳垂 无耳垂 无耳垂 舌头能否卷曲 能卷舌 能卷舌 能卷舌

(1)表格中所涉及的单双眼皮、有无耳垂等到特征在遗传学上称为 .

(2)父母为双眼皮,而女儿为单眼皮,此现象称为 ;父母的舌头能卷曲,女儿的舌头能卷曲,此现象称为 .

(3)假若双眼皮基因为A ,写出家庭成员控制眼睑形状的基因工程组成

父 、母 、女儿 .

(4)这对夫妇若再生一个孩子,孩子的眼睑是单眼皮的机率是1/4(或25%).

3 45 67图3

31.根据你所掌握的生物学知识回答

(1)酸奶、泡菜是我们常见的饮料和食品,其制作原理

都是利用菌发酵制成的.

(2)如图4所示,为人体大脑、身高体重、生殖器官随人的年

增长而发育的曲线示意图,其中代表大脑发育的曲线

图4 是.(填图中代号)

(3)血吸虫主要寄生于人和哺乳动物的肝门静脉和肠系膜静脉中.

血吸虫病主要分布在长江下游的13个省市和自治区。血吸虫在动物的分类上属于无脊椎

动物类群中的动物。

(4)自然界中,生物进化有其内在原因和外在原因。生物进化的内在原因是 .

(5)当你的朋友或家人因病需要服药时,从安全用药的角度考虑,你应该提醒他们注意药

的? .

四、实验与探究(本题共2大题,每空1分,共10分)

32.(4分)请完成下面的实验方案并回答

某校同学在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变态发育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

提出问题: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的变态发育有影响吗?

作出假设: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的变态发育有影响.

实验材料及用具:30只同种同批次的形状和大小相同的蝌蚪、新鲜小草、3个型号相同的玻璃杯,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抑制剂、提前晾晒了的自来水.

实验步骤

第一步:将3个玻璃杯分别编号为1号、2号、3号.

第二步:将3个玻璃杯分别放入的水和新鲜小草并分别放10只蝌蚪.

第三步:在1号玻璃杯加甲状腺激素,在2号玻璃杯加等量的,3号玻璃杯中不加药.第四步:向1、2号玻璃杯连续投药7天,每天药量相同,喂养过程中注意都要按时换水,喂饭粒和蛋黄少许.

第五步:记录每天观察的结果

实验现象:.

得出结论:.

33.(6分)为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阳阳设计了如下实验:在甲、乙、丙、丁四个培养皿中分别放等量的棉花,在棉花上放25粒蚕豆种子,最后放在不同的环境里培养,数日后观

装置甲乙丙丁

场所黑暗中黑暗中日光下日光下

温度23o C 23o C 23o C 23o C

棉花干温状态潮湿干燥潮湿干燥

种子萌发的数量24 0 23 0 实验设计中,乙和丙不能形成对照,原因是有个变量.

(2).实验甲和乙对照,变量是,通过这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

(3).根据该同学实验设计可推测,本实验探究了水分和是否是种子萌发的需要的环境条件.

(4).根据实验甲和丙的实验判断,光照不是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原因中.

(5).如空气充足,丙组有2粒种子没有萌发,其可能的原因是.

初中生物会考模拟试题(二)

第Ⅰ卷(选择题共 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使用显微镜进行对光时,下述四个实验步骤,正确的顺序应是 ( ) ①转动遮光器,使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 ②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③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 ④转动反光镜调出一个白亮的视野

A.①③②④

B.②①③④

C.③④②①

D.③②①④

2.菜豆种子种下去,长出的是菜豆的幼苗而不是其他的幼苗,这主要决定于 ( )

A.细胞壁

B.细胞质

C.细胞核

D.液泡

3.下列各项中,属于果实的一组是 ( )

A.绿豆和玉米

B.蚕豆和小麦籽

C.葡萄和豆角

D.芝麻和大豆

4.在山区某些地方,人们在松树茎上剥去一层树皮后,收集松汁,请问松汁是由输导

组织中什么结构中流出的?松汁是有机物还是无机物? ( )

A.导管、无机物

B.导管、有机物

C.筛管、无机物

D.筛管、有机物

5.某同学在两只同样的花盆中种下蚕豆种子,并设计了如下的实验,从该实验可知:影响大豆发芽的因素是( )

A.阳光

B.空气

C.温度

D.水分 6.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人体消化道内被消化液消化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

A.淀粉、脂肪、蛋白质

B.淀粉、蛋白质、脂肪

C.脂肪、淀粉、蛋白质

D.蛋白质、淀粉、脂肪

7.下列各项中,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 )

A.吃饭分泌唾液

B.排尿反射

C.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D.流出体外的血液凝固成块

8.血液里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者红细胞中血红蛋白含量过少,人体就会出现的疾病是 ( )

A.发炎

B.贫血

C.缺钙

D.营养不良

9.因激素分泌异常引起的疾病是 ( )

A .侏儒症和脚气病

B .甲肝和糖尿病

C .色盲和狂犬病

D .大脖子病和巨人症

10.人眼能够看到远近不同的物体,主要是靠什么调节 ( )

A.瞳孔

B.玻璃体

C.晶状体

D.视网膜

11.出球小动脉中流出的血液是( ) A.含氧较多的静脉血 B.含氧较多的动脉血

C.含二氧化碳较多的动脉血

D.含二氧化碳较多的静脉血

12.现有甲、乙、丙三个品种的

梨,将甲(接穗)嫁接到乙(砧木)

上 ,接穗成活后,再用丙对其

进行授粉,得到的梨可食用部分

的性状相似于 ( )

A .甲

B .乙

C .丙

D .甲 、丙

13.如图1所示,在学习了植物花盆

光线情况 温度 水 甲

向阳处 5o C 充足 乙 向阳处 20o C 充足

图1

的分类后,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玉米、花生、水绵、葫芦藓、肾蕨和马尾松六种植物的特点,按右表的标准进行了分类。其中②和⑥表示的植物分别是 ( )

A.玉米和肾蕨

B.花生和水绵

C.马尾松和葫芦藓

D.肾蕨和水绵

14.下列动物运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动物通过运动主动适应环境

B.动物运动所需的能量直接由ATP提供

C.动物运动方式多种多样

D.所有的动物的运动都是依靠运动器官完成的

15.小狗常常是走一段路就排一点尿,小狗的这种行为属于 ( )

A.防御行为

B.节律行为

C.繁殖行为

D.领域行为

16.下列有关微生物的说法,错误的是()A.病毒的结构虽然简单,但它却能够独立生活 B.细菌是一类有细胞结构,却无成形细胞

核的生物,但它分布极其广泛 C.真菌可以通过无性生殖或有性生殖的方式繁衍后代

D.微生物与人的生活关系密切,人类应该科学的对待和利用它们

17.许多既有趣味性又富含哲理的歇后语都与动物有关。如“地里的蚯蚓

..——能屈能伸”、“

颈鹿

..搬家—大家开口”“瓮..的脖子丹顶鹤

...的腿—各有所长”、“春蚕.结茧—一丝不苟”、“蚂蚁

中捉鳖.——十拿九稳”等。老师将这些动物分成了两大类,其归类的依据最可能是 ( )

A.生活环境的不同

B.体内有无脊柱

C.运动方式的不同

D.呼吸方式的不同

18.如图2所示,由于真菌感染而使某森林中所有树干的颜色都变成了灰白色。多年以后,

此森林中不同颜色的蛾类最可能的变化结果是图中的 ( )

图2

19.用你所

学的生物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部分

B.所有的细菌和真菌自己都不能合成有机物,只能利用现成的各种有机物作为营养

C.为预防甲型H1N1流感,墨西哥人出门时戴上了口罩,这是保护易感人群的有效措施

D.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20.根据目前人类对生命起源和进化的认识水平看,以下有关说法错误的()

A.生物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

C.达尔文认为,使用多的器官就进化,使用少的就退化

D.现在地球上的各种生物都有或远或近的亲缘关系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10分.将正确答案直接填在题中的横线上)21.玉米、大豆植物的种子,贮藏营养的结构分别是 22.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主要有:通过将无机盐和水运输到植物体各部分.通过将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运送到植物体内各器官中,供其利用或贮存.23.是直接影响根细胞吸水和失水的主

要原因之一.24.同学们在秋游中发现山上有一种植物,这种植物植株高大,结有种子,外有果皮包被,这种植物属于 .25.遗传病一般是由 发生改变引起的,或是由 所控制的。已知的遗传病超过1万种,常见的遗传病有色盲、血友病、白化病等.26.与流入肾脏的血液相比,流出肾脏的血液中所含 .27.传染病是一种由 引起的疾病,它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28.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最显著的变化是 .

三、识图与简答题(本题共4大题,每空1分,共20分)

29.(4分)如图3所示,是胎儿、脐带和胎盘的示意图。据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⑴胎儿在母体的③ 里发育,胎儿所获得的营养需经过② 由

① 从母体获得.⑵胎儿发育到280天左右时,会通过

④ 从母体内产出,这一过程叫做分娩.

30.(8分)如图4所示,为人体内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

其中A 、B 、C 表示物质,①、②表示过程。请回答

(1)食物所含的六类营养成分中,不经过过程①直接进

行过程②的有机物是 .(2)在观察活体材料时,发

现某血管只允许甲细胞单行通过,那么,该血管在结

构上适于物质交换的特点是 .(3)在肺泡内发生

气体交换后,血液发生的变化是 .物质B 进

入乙细胞后的作用是 . (4)除A 外,人体新陈代谢还产生许多其他废物,它们随血液流经肾单位时,经过 和 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形成尿液.(5)如果C 为葡萄糖,在正常情况下它在血液中的浓度保持相对稳定。某人空腹时的血糖浓度经常高于正常范围,最可能的原因是他体内的 分泌不足.(6)人体各项生命活动能够统一协调进行,有赖于 的调节作用. 31.(4分)据图5所示的概念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图中B 具有而A 不具有的器官是 .⑵被子植物有而裸子植物无的器官是 . ⑶图中C 是 ;D 是 .

32.(4分)如图6所示,阅读短文,回答相关问题 森林里生活着高大

的乔木、低矮的灌木、草本植物。有许多鸟类在此栖息,有的鸟吃草

籽,有的鸟是杂食性鸟(既吃草籽又吃昆虫)。昆虫又吃植物的茎和叶。

有些鼠类以植物的茎、叶、果实为食物,然而鼠又是狐和鹰的食物,

图5 图3 图4

图6

图7 鹰也捕食鸟。(1)右边是某同学根据短文画出的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中还有一条食物链未画出完整,请你补充画完整. 补画完整后该食物网中食物链共有____条.(2)若某种自然原因导致该生态系统鼠类大发生,短时期内,该生态系统中__ 数量会随之增加,而随着上述两种生物数量的增加和绿色植物数量的减少,鼠类的数量也会随着减少,使生态系统逐渐恢复原样.这表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

四、实验与探究(本题2大题,每空1分,共10分)

33.(6分)如图7所示,选取生长正常的牵牛花进行光合作用实验

①将此装置经黑暗处理一昼夜后,移至光下数小时,再将这三片叶取下,分别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

②用清水漂洗后放入培养皿中,分别向这三片叶

上滴加碘液,观察三片叶是否变蓝.请分析回答下列问

题 (1)将此装置放入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

(2)在光下放置数小时后,发现两玻璃瓶

的内壁上有小水珠,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是 .(3)通过本实验可以得出一些有

关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结论。如,比较叶片甲不同部位的颜色变化,可以说明 ;比较叶片乙和丙,可以说明 .(4)根据以上实验所得结论,对温室里的农作物采取 等(请答出两条)措施可以提高产量.

(5)绿色植物被称为“空气净化器”, 对

于维持生物圈中的 起重要作用.

34.(4分)如图8所示,用鼠A 、B 做如图甲

实验,图乙是反映的是鼠先后感染同种病毒

后,血液中相应抗体产生的情况,据此回答

如下问题:假设⑴.假设B 鼠注射S 疫苗后,第二天注射S 病原体,则B 鼠会 ,原因是 .

⑵.据根图中信息,对于某些预防接种有什么意义? .⑶.鼠产生的这种免疫类型是 .

31.(4分)不法分子在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造成震惊全国的“三鹿牛奶事件”。长期喝这样的牛奶,会造成肾结石、肾衰竭等病变。

(1)牛奶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蛋白质的消化最终在人体的 中进行.(2)肾单位中 的过滤作用发生障碍,导致血液中废物大量聚集,使肾功能严重受损,造成肾衰竭.(3)蛋白质的消化终产物被吸收进入血液后,随血液循环首先进入人体心脏的 .

(4)牛奶中含有丰富的钙,小芳天天喝牛奶但仍缺钙,可能的原因是体内缺少 . 图8

答案

初中生物会考模拟试题(一)

1.A

2.D

3.C

4.C

5.A

6.A

7.B

8.D

9.A 10.B 11.B 12.D 13.C 14.C 15.A 16.

A 17.

B 18.B 19.B 20.A 21.对光 22.(1)细胞液(2)细胞膜23.萝卜呼吸作用消耗了有机物24.温度、有机物25.光合作用 26.呆小症27.转基因技术28. (1)雌蕊 (2)自花传粉 (3)[6] 子房 (4)种子 29.(1)细胞,电子显微镜(只答显微镜不给分)(2)切断传播途径(3)特异性(答“人工免疫”或“计划免疫”等不给分) 30.(1)性状 (2)变异(或“变异现象”);遗传(或“遗传现象” (3)Aa 、 Aa 、aa (4)1/4(或25%) 31.(1)乳酸菌(2)① (3)扁形 (4)遗传和变异 (5)①生产企业与日期、有效期、批准文号;②功能与用量;③不良反应和禁忌症等(答对其中任意两点及以上给分)32. 第二步:等量第三步:甲状腺抑制剂第五步:现象:1号内的蝌蚪很快发育成成蛙结论:甲状腺激素能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33.(1)2(2)棉花的干湿状态,水分(3).光照(4)在潮湿和23℃,有光无光种子都能萌发(5)种子的胚不完整或种子是死

初中生物会考模拟试题(二)

1.B

2.C

3.C

4.D

5.C

6.B

7.C

8.B

9.D 10.C 11.B 12.A 13.B 14.D 15.D 16.A 17.B 18.D 19.D 20.C 21.胚乳、子叶 22.导管.筛管 23.外界溶液浓度 24.被子植物25.遗传物质,致病基因 26.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尿素减少 27.病原体 28.脑容量的增加29.⑴子宫,脐带 ,胎盘⑵阴道30.(1)维生素 (2)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3)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参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或参与细胞呼吸)(4)滤过作用、重吸收作用 (5)胰岛素 (6)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31.⑴根⑵果实⑶幼苗;茎与根的连接部位32(1)绿色植物→杂食性鸟.5 (2)狐、鹰_,自我调节(“自动调节”或“调节”)33.(1)消耗掉叶片内的淀粉(2)植物的蒸腾作用和液体的蒸发(只答一项不得分)( 3)

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4)增加光照、提高二氧化碳含量、增施有机

肥料、合理密植、间作套种等(只要答出2条且合理即可得分)(5)碳—氧平衡(或氧气——二氧化碳平衡34.⑴死亡,注射疫苗时间过短,B鼠体内还没产生抵抗S病原体的抗体,因此会很快感染而死亡⑵某些预防接种应进行两次或多次⑶特异性免疫31(4分,生物

术语写错别字不给分)(1)小肠;(2)肾小球;(3)右心房;(4)维生素D.

初中生物会考复习资料人教版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科学探究一般包括的环节: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2、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绝大多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动物则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4、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5、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7、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等8、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就形成了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也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写食物链时注意:只能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层消费者结束。9、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第二单元 10、利用显微镜观察装片①目镜看到的是倒像。例: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一个“d”,那么在透明纸上写的是“p”。②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10X30=300③在视野看到物像偏左下方,标本应朝左下方移动物像才能移到中央。④区分污点的位置:移动装片,污点跟着移动,污点在装片上;转动目镜,污点跟着移动,污点在目镜上;移动装片和目镜,污点都不动,则污点在物镜上。11、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①细胞膜—保护细胞内部结构,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②细胞质—活细胞的细胞质具有流动性,有利于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③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具有重要作用。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④细胞壁—支持和保护作用 12、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13、洋葱表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制作步骤:(1)先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2)用镊子从鳞片叶的内面撕下一小块透明的薄膜。(3)把撕下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地把它展平。(4)用镊子夹住一块盖玻片一侧的边缘,将它的另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轻轻地放平,盖在薄膜上,可减少气泡产生。(5)碘液染色。(6)低倍显微镜下观察 14、口腔上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

生物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生物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陆城中学 生物学是一门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近年来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如粮食、人口、环境、资源等,都与生物科学的研究有直接的关系。生物科学是当代科学的前沿,生物技术是世界范围内新技术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中国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根据新课程改革目标,中学生的生物学习,要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学生生活的联系,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主动学习精神,必须开发和利用校内外一切生物课程资源。 我校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初级中学,各种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生物课程资源。20xx年,校生物课题《农村初中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研究》荣获得岳阳市一等奖,并报送省教科院参评。这些有利条件为我们实施生物校本课程,提前准备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雄厚的物质基础。 一、课程目标 1、通过参观调查,关注家乡的生物资源与环境变迁,产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逐渐形成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 2、通过实践探究,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基本技能;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的接受知识为主动参与探究获取知识的探究性学习方式。 3、通过给家庭当致富参谋,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把生物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生活,提高运用能力;从一定程度上推动家乡经济建设。 4、使教师在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过程中,驾驭新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水平明显提高。 5、使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指导水平明显提高。 二、课程内容 七年级: 参观调查 (一)给校园花木做身份证 (二)参观现代农业生产基地 实践探究 (一)无土栽培

初中人教版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人教版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撰写调查报告 生物的分类(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P15 ▲探究的过程: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 ▲对照实验(P15)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生物间关系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是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增加土壤的通气性 ▲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 ▲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例如: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吃草籽,用网把试验区罩上,结果发现,网罩内的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未加网罩的地

初中生物会考资料(含彩色图片_精心整理)(1)

初中生物会考复习资料(人教版)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科学探究一般包括的环节: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2、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绝大多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动物则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异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4、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5、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7、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8、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就形成了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也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写食物链时注意:只能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层消费者结束。 9、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第二单元 10、利用显微镜观察装片 ①目镜看到的是倒像。例: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一个“d”,那么在透明纸上写的是“p”。 ②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10X30=300 ③在视野看到物像偏左下方,标本应朝左下方移动物像才能移到中央。 ④区分污点的位置:移动装片,污点跟着移动,污点在装片上;转动目镜,污点跟着移动,污点在目镜上;移动装片和目镜,污点都不动,则污点在物镜上。 11、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①细胞膜—保护细胞内部结构,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 ②细胞质—活细胞的细胞质具有流动性,有利于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初中生物校本课程

初中生物校本课程 生物课程资源植树造林的重要性 同学们,在初一的生物课本中,我们学习到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生产者的角色,因为它们的细胞中含有叶绿体,而叶绿体能够使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出生物生活所需要的有机物,而且还能够释放出氧气,供给生物呼吸所用。 绿色植物具有舒缓视觉疲劳、安定情绪等优点,在我们平常居住、工作的空间里,不管是种满一阳台的花草,或者只是在书桌一隅摆盆好照顾的绿色盆栽,都能够替生活增添绿意与新鲜空气,让人可以平心静气的享受随着微风拂过带来的鲜绿凉意。 一、土壤遭到破坏 在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由于森林植被的消失、耕地的过分开发和牧场的过度放牧,土壤剥蚀情况十分严重。裸露的土地变得脆弱了,无法长期抵御风雨的剥蚀。在有些地方,土壤的年流失量可达每公顷100吨。 二、气候变化和能源浪费温室效应严重威胁着整个人类。 三、生物的多样性减少

由于城市化、农业发展、森林减少和环境污染,自然区域变得越来越小了,这就导致了数以千计物种的灭绝 四、森林面积减少 在1980-1990 年,世界上有1 .5亿公顷森林消失了。按照目前这种森林面积减少的速度,40年以后,一些东南亚国家就在也见不到一棵树了。 五、淡水资源受到威胁 据专家估计,从下个世纪初开始,世界上将有四分之一的地方长期缺水。请记住,我们不能造水,我们只能设法保护水。 六、化学污染 工业带来的数百万种化合物存在于空气、土壤、水、植物、动物和人体中。那些有毒产品,都集中存在于整个食物链中,并最终将威胁到动植物的健康,引起癌症,导致土壤肥力减弱。 七、混乱的城市化 八、海洋的过渡开发和沿海地带被污染 九、空气污染 多数大城市里的空气含有许多取暖、运输和工厂生产带来的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威胁着数千万市民的健康,导致许多人失去了生命。 十、极地臭氧层空洞 北极的臭氧层损失20%到30%,南极的臭氧层损失50%以上。 以上的事例中有哪些与绿色植物有关呢,和大家交流一下,谈谈自己的看法吧 植树造林好处多

初中生物知识点归纳

初中生物知识点归纳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知识点归纳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1.有性生殖: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例如:种子繁殖(通过开花、传粉并结出果实,由果实中的种 子来繁殖后代。)(胚珠中的卵细胞与花粉中的精子结合成受精卵→ 胚→种子) 有性生殖的过程:开花→传粉→受精→结实→新一代植株。 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 应用:扦插,嫁接,压条,分株、组织培养等。 (1)甘薯、葡萄、菊、月季的栽培,常用扦插的方法。 (2)苹果、梨、桃等很多果树都是利用嫁接来繁育优良品种的。 嫁接就是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穗),接在另一个植物体(砧木)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有枝接 和芽接两种。 嫁接的关键: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 (3)植物的无性生殖需要的条件:以扦插为例,除去光照、水分、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外,用作扦插的植物茎段还需要具备以下条 件(例如紫背天葵): a.茎剪成15-20厘米长的茎段,一般每段保留两个节。 b.茎段上方的切口是水平(减小伤口水分过多蒸发)的,而茎段下方的切口则是斜向(可以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积)的。

c.上一个节上的叶要去掉部分叶片,下面一个节上的叶从叶柄处全部去掉。(一般说在节的部位居间分生组织发达,此处较易生根。 去掉叶片时,叶柄在节上留下伤痕,伤口处较容易产生愈伤组织, 也就容易生根。) (4)将马铃薯的块茎切成小块来种植时,每一小块都要带一个芽眼。 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1)完全变态:同家蚕一样,蜜蜂、菜粉蝶、蝇、蚊、蛾等昆虫 的发育也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称 为完全变态。 (2)不完全变态:蝗虫的发育过程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像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不完全变态。不完全变态的昆虫还有蝉、蟋蟀、蝼蛄、螳螂。 由蝗虫的受精卵孵出的幼虫,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只是身体较小,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仅有翅芽,能够跳跃,称为跳蝻,这样的幼虫叫做若虫。 3.昆虫是卵生、有性生殖、体内受精。 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成体营水陆两栖,用肺呼吸,兼辅皮肤呼吸。代表动物: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 2.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1)发育经过:卵→蝌蚪→幼蛙→成蛙。 (2)特点:有性生殖、卵生,体外受精,水中变态发育。 (3)雄蛙鸣叫的意义是求偶,雌雄蛙抱对有利于提高卵的受精率。 3.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幼体要经过变态发育才能上陆生活。

高中生物选修1课本问题详解

专题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课题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一、果酒的制作是否成功 发酵后取样,通过嗅味和品尝进行初步鉴定。此外,还可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并用重铬酸钾检验酒精的存在。如果实验结果不理想,请学生分析失败原因,然后重新制作。 二、果醋的制作是否成功 首先通过观察菌膜的形成、嗅味和品尝进行初步鉴定,再通过检测和比较醋酸发酵前后的pH作进一步的鉴定。此外,还可以通过在显微镜下观察发酵液中是否有醋酸菌,并统计其数量作进一步鉴定。 三、旁栏思考题 1.你认为应该先冲洗葡萄还是先除去枝梗?为什么? 答:应该先冲洗,然后再除去枝梗,以避免除去枝梗时引起葡萄破损,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 2.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防止发酵液被污染? 提示:需要从发酵制作的过程进行全面的考虑。例如,榨汁机、发酵装置要清洗干净;每次排气时只需拧松瓶盖、不要完全揭开瓶盖等。 3.制葡萄酒时,为什么要将温度控制在18~25 ℃?制葡萄醋时,为什么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 ℃? 答:温度是酵母菌生长和发酵的重要条件。20 ℃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因此需要将温度控制在其最适温度范围内。而醋酸菌是嗜温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 ℃,因此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 ℃。 4.制葡萄醋时,为什么要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 答:醋酸菌是好氧菌,在将酒精变为醋酸时需要氧的参与,因此要适时向发酵液中充气。 四、[资料]发酵装置的设计讨论题 请分析此装置中的充气口、排气口和出料口分别有哪些作用。为什么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结合果酒、果醋的制作原理,你认为应该如何使用这个发酵装置? 答:充气口是在醋酸发酵时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用的;排气口是在酒精发酵时用来排出CO2的;出料口是用来取样的。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其目的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其作用类似巴斯德的鹅颈瓶。使用该装置制酒时,应该关闭充气口;制醋时,应将充气口连接气泵,输入氧气。 五、练习 2.提示:大规模生产时需要进行更为全面周详的考虑,如原料的来源与选择、菌种的培育与选择、发酵的设备、发酵条件的自动化控制,以及如何严格控制杂菌污染;等等。此外,无论是葡萄酒或葡萄醋,实验时所检测的发酵液,并非商品意义上的产品。在实际生产中还需沉淀过滤、灭菌装瓶等获得成品酒或醋。葡萄酒还需在一定设施和条件下(如橡木桶和地窖)进行后续发酵,以获得特定的风味和色泽。 课题2 腐乳的制作 一、是否完成腐乳的制作 学生是否完成腐乳的制作依据是:能够合理地选择实验材料与用具;前期发酵后豆腐的表面长有菌丝,后期发酵制作基本没有杂菌的污染。 二、腐乳质量的评价 制作成功的腐乳应该具有以下特点:色泽基本一致、味道鲜美、咸淡适口、无异味、块形整齐、厚薄均匀、质地细腻、无杂质。

2020初中生物课改总结范文

初中生物课改总结范文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生物教学也在不断进行改革,老师也 在思想上加深了重视.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得到学生的密 切配合,教学的改革得到深入的发展.学生想学了,这是促进老师 教学的最大动力,也促进教师进行教学创新.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更大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性学习,创造性思考,有效性学习和运用 性掌握知识,教师就要不断进行教学探索,寻求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以达到以上目的.回顾半学期来,我在教学上也有一些体会,如下: 一、注重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加强探究性学习 首先倡导以探究为核心的主动学习方式.主要包括体验探究法、经验探究法、形象探究法等,更多的是几种探究法混合使用.例如:调查周围环境中的生物,我就带领学生从校园的生物入手, 带领他们进行观察,不仅增加了他们对生物的了解也增加了对校 园的热爱之情. 其次倡导创造性学习方式.生物教学中渗透贯穿创造力的培养,使知识获得与创造力培养同步到位.如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就要求学生每个人都能够亲自动手实验,分成不同的小组探究环境因素的影响,从中发现实验的乐趣和奥秘.再如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活动中,把选材放宽,让学生自由选择,探究不同非生 物因素对生物影响,从而更全面了解实验的目的,也从中掌握实验变量的选择以及除变量外其他条件的控制.

二、注重学生的学法指导,提高学习效率 我在生物教学中注重学习策略的培养,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进行学习策略教育,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学得更好、更快、更高兴.同时,在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其相应的思路和方法,教方法、讲思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在学法指导中,贯穿思维训练.现主要介绍几种方法: 1、识图法 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图形进行学习、记忆.如植物体各器官的结构图,动物及人体内部器官的结构图等,引导学生根据各器官各部分对应的名称进行形象记忆,从而掌握器官的概念和随时举例.再如显微镜的结构图、实物,形象直接掌握显微镜的结构使用. 2、对比法 指导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点进行对比,找出异同点,便于记忆.例如,动物细胞分裂与植物细胞分裂的比较,细胞各结构功能的比较,人与动物四大基本组织的比较,植物四种组织的比较等. 3、理论联系实际法 引导学生将学习的生物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理论联系实际,利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了解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后,为我校周边环境的改善献谋献策.了解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异同点,解释海关人员检测、鉴定生物样品时如何知道该样品是植物还是动物材料等,掌握细胞分裂与分化,解释古树仍能生长的原因以及人与动物、植物的形成过程.

初中生物校本课程

生物课程资源植树造林的重要性 同学们,在初一的生物课本中,我们学习到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生产者的角色,因为它们的细胞中含有叶绿体,而叶绿体能够使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出生物生活所需要的有机物,而且还能够释放出氧气,供给生物呼吸所用。 绿色植物具有舒缓视觉疲劳、安定情绪等优点,在我们平常居住、工作的空间里,不管是种满一阳台的花草,或者只是在书桌一隅摆盆好照顾的绿色盆栽,都能够替生活增添绿意与新鲜空气,让人可以平心静气的享受随着微风拂过带来的鲜绿凉意。 一、土壤遭到破坏 在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由于森林植被的消失、耕地的过分开发和牧场的过度放牧,土壤剥蚀情况十分严重。裸露的土地变得脆弱了,无法长期抵御风雨的剥蚀。在有些地方,土壤的年流失量可达每公顷100吨。 二、气候变化和能源浪费温室效应严重威胁着整个人类。 三、生物的多样性减少 由于城市化、农业发展、森林减少和环境污染,自然区域变得越来越小了,这就导致了数以千计物种的灭绝 四、森林面积减少 在1980-1990 年,世界上有1 .5亿公顷森林消失了。按照目前这种森林面积减少的速度,40年以后,一些东南亚国家就在也见不到一棵树了。 五、淡水资源受到威胁 据专家估计,从下个世纪初开始,世界上将有四分之一的地方长期缺水。请记住,我们不能造水,我们只能设法保护水。

六、化学污染 工业带来的数百万种化合物存在于空气、土壤、水、植物、动物和人体中。那些有毒产品,都集中存在于整个食物链中,并最终将威胁到动植物的健康,引起癌症,导致土壤肥力减弱。 七、混乱的城市化 八、海洋的过渡开发和沿海地带被污染 九、空气污染 多数大城市里的空气含有许多取暖、运输和工厂生产带来的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威胁着数千万市民的健康,导致许多人失去了生命。 十、极地臭氧层空洞 北极的臭氧层损失20%到30%,南极的臭氧层损失50%以上。 以上的事例中有哪些与绿色植物有关呢?和大家交流一下,谈谈自己的看法吧 植树造林好处多 防止水土流失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减轻噪声污染 考考你 你还知道植树造林有哪些好处呢

人教版初中生物会考复习资料(知识点)

人教版初中生物会考复习资料(申请精华)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植物的营养:绝大多数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的营养: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4、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5、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1)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2)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3)制定计划:检验假设是否正确,需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方案的要求:需设计对照实验,光照是这个探究实验中的唯一变量。其他条件都相同。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交流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7、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完整word版)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发展最为迅速的科学之一。生物科学研究在20世纪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例如DNA分子结构和功能的揭示、哺乳动物体细胞克隆的成功、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等,这标志着21世纪人类将进入生物科学技术的新时代。生物科学研究成果更加迅速地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显现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生物科学也向着更加关注人类自身的方向发展。随着与物理学、化学、数学以及其他各学科之间不断交叉、渗透和融合,生物科学已经日益呈现出主导学科的地位。同时,生物科学在解决人口增长、资源危机、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等诸多问题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有力地促进了现代社会文明的发展。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新研制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注重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学技术的最新进展;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并增加实践环节。《标准》期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使他们对今后的职业选择和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好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 一、课程性质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农、林、牧、副、渔、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及其他有关应用科学的基础。生物科学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并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 二、课程理念 面向全体学生《标准》的设计是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标准》提出了全体学生通过努力都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有较大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学校的条件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本《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该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倡导探究性学习生物科学不仅是众多事实和理论,也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设计思路 《标准》的设计遵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基本精神,在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重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科学素养教育,体现国家对学生在生物科学知识和技能、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体现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初中生物会考复习资料

初中生物会考复习资料 迎会考复习的知识点细目: 二、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一)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1.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理解]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镜筒—上端安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转换器—可以转动的圆盘,上面安装物镜。粗准焦螺旋—转动时,可以大幅度升降镜筒。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幅度较小,可以使物像更清晰。目镜和物镜—都有放大作用,目镜是用眼观察的镜头;物镜是接近物体的镜头。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用不同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反光镜—一面是平面镜(光线强时用),一面是凹面镜(光线弱时用)。转动反光镜可以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物像的放大的倍数是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 2.使用显微镜。[独立操作] (1)取镜和安放:取镜时,用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2)对光:使用低倍镜和较大的光圈对光,并使反光镜、通光孔、物镜在一条直线上(3)观察: ①用压片夹固定玻片标本; ②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 ③双眼睁开;左眼看目镜,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 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下图为显微镜的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分别写出右图显微镜中所标序号的结构名称: 1 目镜, 2 镜筒, 3 转换器 4 遮光器, 5 镜座, 6 镜臂 7 细准焦螺旋,8 粗准焦螺旋, (2)更换物镜时应转动[ 3 ] 转换器。物镜的放大倍 数与镜身长度成正比,目镜反之。 (3)图中4所示结构中有数个大小不一的光圈,其 作用是调节光线强弱。人眼中,相当于这一结构的 是瞳孔。 (4)在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应转动[ 8 ] 粗准焦螺 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 (5)甲同学在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时,发现视野中有一污点。他先转动目镜,发现污点不动;再移动装片,发现污点仍然不动。根据以上事实,可以判断这个污点是在物镜上。 (6)乙同学在显微镜目镜视野的右上角观察到这样一个图像:b ,那么,载玻片上的原始图像应为q ;欲将视野中的图像移至正中央,应将玻片朝右上角方向移动。

高中生物 选修一高考题

选修一、三高考真题 1、(2013全国课标卷Ι)回答下列有关泡菜制作的习题: (1)制作泡菜是,所用盐水煮沸,其目的是。为了缩短制作时间,有人还会在冷却后的盐水中加入少量陈泡菜液,加入陈泡菜液的目的是。 (2)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发酵过程即为乳酸菌进行的过程。 该过程发生在乳酸菌的中。 (3)泡菜制作过程中影响亚硝酸盐含量的因素有、和等。 (4)从开始制作到泡菜质量最佳这段时间内,泡菜液逐渐变酸,这段时间内泡菜坛中乳酸菌和其他杂菌的消长规律是,原因是:。 2、(2013全国课标卷Ⅱ)临床试用抗生素前,有时需要做细菌耐药实验。实验时,首先要从病人身上获取少量样本,然后按照一定的实验步骤操作,以确定某致病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 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从样本中获取致病菌菌落,可用____ ___法或______ ___法将样本借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经过选择培养、鉴别等步骤获得。 (2)取该单菌落适当稀释,用_____ _法接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在37℃培养箱中培养24h,使其均匀生长,布满平板。 (3)为了检测该致病菌对于抗生素的敏感性,将分别含有A,B,C,D四种抗生素的滤纸片均匀置于该平板上的不同位置,培养一段时间后,含A的滤纸片周围出现透明圈,说明该致病菌对抗生素A___ ____;含B的滤纸片周围没有出现透明圈,说明该致病菌对抗生素B_____;含C的滤纸片周围的透明圈比含A的小,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含D的滤纸片周围的透明圈也比含A的小,且透明圈中出现了一个菌落,在排除杂菌污染的情况下,此菌落很可能是抗生素D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4)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为达到抗菌目的,最好应选择抗生素_______。 3、(2014新课标Ⅱ卷)为了调查某河流的水质状况,某研究小组测定了该河流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并进行了细菌的分离等工作。回答下列问题: (1)该小组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检测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在涂布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平板先行培养了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然后,将1mL水样稀释100倍,在3个平板上用涂布法分别接入0.1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39、38和37。据此可得出每升水样中的活菌数为。 (2)该小组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水样中的细菌。操作时,接种环通过灭菌,在第二次及以后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的末端开始划线。这样做的目的 是。 (3)示意图A和B中,表示的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培养 后得到的结果。 (4)该小组将得到的菌株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并混匀,一部分进行静置

初中生物课改心得

初中生物课改心得 西夏二中生物课 胡秋分 近段时间,我校组织了教学新课改的推行,自己感触很深。下面我就谈谈我在践行新课改后的生物课堂变化吧。 首先生物课堂提问已经主动化,学生学习方式开始探究化 。本次课改的一个主要突破口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过去被动、机械、僵化的学习方式变为主动、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如何实现这一转变,关键是课堂是否能真正交给学生,老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统治者,而是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如我们在学习到种子萌发需要哪些外界因素时,学生要问什么 不用举手,有问题就提:老师,我认为种子的萌发不需要阳光,因为我见过家人在种小麦、玉米、黄豆等种子时,都是把种子埋入土壤里,种子见不到阳光,都能萌发出来。另外我还认为种子萌发需要阳光,因为我们家种胡萝卜种子时,是把种子撒在土壤的表面,用脚一步挨一步地踩即可,并没有埋入土壤内,种子照样萌发。这时另一名学生紧接着反驳。就这样需要探究的问题在学生的疑问中产生了。当进行到植物的茎是由胚的哪一部分发育来时,学生说道:我认为植物的茎是由胚轴发育来的。有学生说:不对,植物的茎和叶是由胚芽发育来的。则另有学生说出个人的观点进行有效反驳。经过学生的讨论分析,最后我拿出了正在萌芽的花生种子解决了有争议的问题。课改后,在课堂上象上述这种针锋相对的提问情况经常出现,随着问题的提出,学生们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到焦点上来了,老师趁机发动全体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就这样开始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在激烈的争论分析中,既解决了问题,又学到了知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搜集实验材料,学生群体化参与,学生实验活动落实到实处。以前的传统的生物教学中,一个学期下来只安排了少数几个实验,而且也不能全部都做,因为老师没有时间和精力准备实验。实行课改后,实验要求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能力,不光重视实验的结果,更要重视实验的过程,这样,老师的手脚一下子就放开了,实验材料、用具等发动学生自己准备,学生准备的过程就是学习思考的过程,分析辨别的过程。如:植物的开花一节,学生从田野、路边、校园中采集到的花朵,汇集在课堂上,极大的丰富了课程资源,各小组之间分工合作,互相观察、解剖,做到资源共享。各种花的形态结构、颜色、气味等学生直观形象生动的掌握了,比老师用语言描述学生静坐听讲效果要好的多,类似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如:学生搜集鼠妇、蚯蚓等,不再一一列举。这种实验方式,注重了实验的全过程,让学生在整个实验活动过程中学会了分工合作,主动参与,学会了观察分析,老师的负担减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增强了。 其次课堂教学更实际化,解决问题也更现实化 。传统教学往往只重视知识的获得,而对于知识的获得过程和获得知识后的应用重视不够,因此造成死记硬背、机械记忆的学习状况,学到的知识是死知识,不能付诸于实践。这也是本次课改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现在的课堂无论是学生提出问题,还是老师和学生合作学习,都离不开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从身边的生活实际中体会到生物知识的重要性。如:在播种种子之前为什么要浇地、翻地?为什么每个品种都有它固定的播种季节?为什么在小麦的扬花期遇到阴雨天会减产?为什么在小麦即将成熟时下一场雨也会造成减产?贮藏粮食时,为什么要晒干?为什么新疆的哈蜜瓜格外甜等等问题,学生平时经常遇到的困惑问题,在课堂上经过讨论、争论、老师帮助解决了,学生的那种成就感、甜蜜感溢于言表。 再次课堂教学更加情感化,情景交融后认识更易升华。以前硬性的说教批评教育往往引起逆反心理,效果事倍功半。课改后的新课堂要求寓教于乐,寓教于情,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例如:在讲保护环境的内容时,从我们身边的环境说起,每个人生活都离不开环境,每种生物生活都离不开环境,整个宇宙只有我们地球有生命存在,在有限的资源里,为了我们人类自己,难道我们还不该保护地球、保护环境吗?看看我们身边污染的河流,池塘中死去的鱼类,看看我们人类由于重金属污染出生的畸形儿,看看我们乱砍乱伐树木造成的恶果;许多以前常见的飞禽走兽很少再见或再也不能见到;山洪暴发,洪水泛滥;厄尔尼诺现象频频出现,臭氧层出现空洞,冰川融化等等,这都是由于我们人类无知造成的。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吧:实验用过的小动物要及时放回大自然,路边的一草一木不要随意践踏,要注意保护我们身边的庄稼

初中生物会考最全资料

初中生物会考最全资料《一》 1、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细胞是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有: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 4、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分成两类: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5、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6、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如阳光、空气、水等。 7、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8、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9、显微镜使用步骤: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清洁收镜。 10、目镜看到的是倒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10X30=300 11、在视野看到物像偏左下方,标本应朝左下方移动物像才能移到中央;标本 朝右上方移动,在视野看到的物像朝左下方移动。 12、载玻片上写着‘上下’,视野里看到的是‘’。方法:把写着‘上下’的纸 片左旋(或右旋)1800。 13、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准备(擦干净、滴清水);制作(撕 下内表皮、展平;盖盖玻片);染色(滴碘液、吸水)

15、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准备(擦干净、滴生理盐水);制作(刮 几下、涂抹;盖盖玻片);染色(滴碘液、吸水) 16、与植物细胞相比,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17、细胞由无机物(如水、无机盐、氧等)和有机物(如糖类、核酸、蛋白质) 组成。 18、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叶绿体(植物有)和线粒体(动、植物有)是能 量转换器。 19、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蛋白质和DNA组成染色体;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叫基因。 20、细胞分化形成组织。人体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植 物体无系统。 21、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离开活细胞通常变成结晶体。 22、绿色植物可以分成四大类群:藻类、苔藓、蕨类、种子植物(包括被子植 物和裸子植物)。 23、疯牛病和克雅氏病是由一种结构改变了的蛋白质-朊病毒引起的。 24、苔藓可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25、菜豆种子是由种皮和胚(胚根、、胚轴、胚芽、子叶)构成,储存营养物 质的结构是子叶(两片),能发育成新植株的是胚。我们平常吃的豆瓣酱主要是大豆的子叶。玉米种子是由种皮、胚(胚根、、胚轴、胚芽、子叶)和胚乳构成,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是胚乳,子叶一片。我们平常吃的面粉成分主要来自小麦的胚乳。 26、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有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

中学生物校本课程

中学生物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王倩学科教学(生物)142021114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编制主体自主开发与实施的一种课程,是学校在国家规定的课程之外,为落实学校的办学特色、发展学生的特长和发挥教师的特点而自主确定的课程。 课程开发的背景: 21世纪,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高科技、信息化、网络化、可持续发展等特征的日益凸现,教育将面临到一个竞争更加激烈、变革更加迅速、创新更加广泛的挑战,课程改革作为整个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目前受到的关注的程度日益突出。中共中央、国务院早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就指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改变课程过分强调学科体系、脱离时代和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实际的状况。” 校本课程在基础课程教育三级课程中有重要地位,校本课程开发是社会进步、科技发展、教育改革的客观要求,课程体系必须对此做出相应的调整与重构。国家课程因其自身的特点与局限,没有可不可能充分考虑各地方、各学校的实际。更不可能照顾众多学习者的认知背景及其学习特点,更无力在学校指导与策略教学方面采取相应的针对性的措施。这恰恰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所在。 现在中学的生物学习脱离生活,学生对于能够了解掌握一些专业的生物知识,却缺乏一些生活中的生物常识。例如一些学生不能辨别一些常见的农作物。城市生活的学生由于缺少相应生活经验,农业知识匮乏。而农村学生虽然情况好些,但现在多数家庭生活教育中,学生接触农作较少,学生相应的生活经验也很少。另中学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时期,身体也正发生诸多变化,良好生活习惯对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开设心理与健康教育对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十分必要。 一、指导思想:以学生需求为导向,为学生开辟自主空间,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淡化学科深化型的课题选项,以拓展学生知识面,培育学生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生活技能和创新实践能力。在校本课程开发上,应遵循“六大原则”,即整体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开放性原则,以生为本原则,民主参与原则,量力而行原则;落实“三个观念”,即激发学生兴趣观,开阔学生视野观,培养学生爱校观;做到“三个结合”,即课内与课外结合,学校与家庭结合,班级与社会结合。这样,在这些指导思想下开发的校本课程,既生动活泼,又严谨有序;既有益于学生智能思维发展,又有益于学生体能身心发展。 二、课程目标 1、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使学生初步具有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和科学致富的意识。 3、了解农村生产劳动过程中蕴含的科学知识,初步建立对于农村劳动的正确认识。 4、激发学生热爱农村,热爱农业劳动的思想感情。 5、初步学习一些关于植物的特征常识,了解大棚植物栽培的技术,学习一些农业技术的原理。 6、初步具有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劳动的能力。 7、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意识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8、学生了解青春期身体和心理诸多变化 9、形成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意识

初中生物知识点大全(中考必备)

重点中学中考资源整理 初中生物全册知识点汇总按章节单元整理,中考必备

中考复习 初中生物资料大全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1.科学探究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 结论、表达交流。 2.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3. 生物圈的含义:地球表面全部生物及其生活领域的总称。 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范围在海平面以下约11000米和海平面以上约10000米之间。 4.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5. 生态系统。 (1)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比如一片草原、一条河流、一个池塘,甚至一片农田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个生态系统。(2)生态系统的组成:一个生态系统,无论大小,都应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 6.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7.生物的特征:应激性,生长,繁殖,新陈代谢。 8.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 (1)非生物因素:主要指水、光、温度、空气和土壤等。 (2)生物因素: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3)生物之间主要有捕食、竞争、合作等关系。 捕食关系:指一种动物以另一种动物为食的现象。如蜜蜂采花蜜等。 竞争关系:比如水稻与稗草之间互相争夺阳光、养料、生存空间等。 9.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的生活、生存受环境的影响。但生物能够适应环境,也影响着环境,甚至改变环境。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互相影响的,生物与环境是一个整体。 第二单元 一、显微镜的使用。 1、显微镜的构造。 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取镜和安放: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安装目镜和物镜。 (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一只眼注视目镜内,另一只眼睁开。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3)观察:把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