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塑造体育教师好形象

塑造体育教师好形象

塑造体育教师的美好形象
[摘要] 本文对体育教师美好形象进行探讨,旨在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尽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美好形象;形象设计;形象效应;树立
形象,是指能够引起人的思想或感情活动的具体形状或姿态,也指人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体育教师的形象是通过教师本身的外在表现和内心素养展现出来的思想作风、品质修养、学术造诣、教学技巧、个性意志、活动能力等各方面的气质、能力和水平,它反映了学校体育的概貌和整个民族体育教养程度,’在社会活动中有着特殊的意义。追求完美的形象,是体育教师的共同心愿。只要我们立志求索,发扬长处,塑造出完美的形象,就能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体育教师。
1 体育教师美好形象的设计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句话充分表达了人们对教师的要求,并作为一条为人师表的准则。通过调查研究,理想的体育教师形象可归纳为十二个方面: (1)热爱本职工作; (2)知识储备丰富;(3)运动技术过硬;(4)善于教书育人;(5)教学技法高超;(6)培养学生能力;(7)良好的品质和性格;(8)健美文明的仪表;(9)全面工作能力;(10)关怀信赖学生;(11)具有创新精神;(12)作风朴实谦虚。
现代体育教师的形象设计要符合学生的愿望,符合社会和时代发展的要求。体育教师美好形象的塑造,不仅取决于社会条件,也取决于体育教师本人的努力。每一名体育教师都应该根据自己的具体条件,发扬长处,检查不足,按照理想的体育教师的形象标准对自己进行重新 “设计”。
2 形象的效应
体育教师必须按照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按照正确的审美观点 “设计自己的形象:衣着得体,举止大方;讲话文明,具有幽默感;上课生动、活泼、形象,为学生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
教师形象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影响,心理学上称之为 “形象效应”。它在实际工作中对教学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例如,师德高尚,仪表大方,使学生产生崇敬感;性格开朗、风趣,使学生产生轻松愉快感;知识广博,工作作风民主,使学生产生信赖感;讲解精炼,形象生动,使学生产生信服感;教态热情,生动活泼,使学生产生鼓舞感;教法灵活,效果显著,使学生产生满足感;保护得当,使学生产生安全感;指导耐心,谆谆教导,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公正无私,秉公办事,使学生产生公平感。
3 体育教师美好形象的树立
体育教师美好形象的树立,是通过教师本人对体育事业的奉献精神、优秀品质、良好的体育教学能力与方法、对学生的热爱、工作中的突出业绩等方面来赢得学生的信服。

除此之外,以下几个
方面的行为特征和思想品质,对体育教师形象的树立,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3.1 注意第一印象。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师与学生初次相识,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比较深刻,所以,有经验的教师非常重视 “第一印象”的作用。他们在与学生第一次见面时,说第一句话时,做第一次动作示范时,第一次与学生个别谈话时,第一次参加学生集体活动时,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认真对待,力求避免出错,以便给学生留下美好的 “第一
印象”,为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打下良好的基础。
3.2 良好的仪表风度。仪表风度是人的学识修养和内在气质的综合表现。例如,体育教师穿着得体,衣冠整洁,表现出端庄的仪表,健美的体魄,
将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吸引力。
3.3 博学多识、兴趣广泛。现代体育涉及的知识领域十分广泛,要求体育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和多方面的兴趣。学生总是把那些知识渊博、工作负
责、兴趣广泛的教师当作自己学习的楷模,并积极
效仿。
3.4 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交往需要。能帮助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克服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指导学生获得思想上的进步和学习上的成功。这样的教师,容易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美好的形象。
3.5 具备高尚的思想品德与良好的职业心理特征。活泼开朗,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富于幽默感,乐于助人,真诚坦率,办事果断,勇于承担责任,对人平等,是体育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留下的美好形象,具有吸引力的重要人格特征。

体育教师如何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
形象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直观认识,所谓教师的形象是指教师所具有的道德品质、文化修养、个性特点与专业能力给人们的直接反映。教师形象如何,将对学生产生不同的影响。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是教师进行教书育人、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体育教师如何在教育教学中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提高体育教育教学的课堂效益呢?笔者认为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一、 体育教师要有较高的道德素质
“德高为师、身正谓范”, 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寓于体育教学中是体育教师应有的职业道德。如果一个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能做到把思想道德教育摆在恰当的位置,而且能够为人师表,那样将对受教育者产生良好的影响。体育教师的职责不只是传授给学生专业技术、技能,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怎样做人、身体力行,用自己高尚情操来感染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做学生的表率,一个有高尚品德的体育教师,可以通过体育教学,把热情洋溢、乐观

无畏的进取精神,把好学多思、公平竞争的工作作风,把正直
诚实、吃苦耐劳的高贵品质传授给学生。这样教师正确的思想行为和良好的品德修养必然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感召作用,并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体育教师要有深广的知识和技能
首先,体育教师专业知识必须深厚。体育专业是一个综合性知识领域,包含生理、心理、运动技能等多门学科,随着现代教育技术进入体育训练和课堂教学,体育专业的知识领域就包容更广,因此,“体育教师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说法已经成为永远的历史,而内涵丰富,文武双全才将是体育教师的基本形象。因此,体育教师应该蕴含着几分儒家的书卷气息。其次,体育教师还应该通晓现代体育领域的知识。现代体育领域是一个瞬息万变的极热门的领域,青年学生对这个领域十分关注,因此,体育教师必须成为现代体育领域的行家,不仅要了解各种体育战术的演变,了解训练方法的进步,还要了解体育明星,了解体育组织机构,了解各种比赛的情况,了解“吹黑哨”,甚至还要了解各种球迷组织。也就是说,一个合格的体育老师必须不断学习,才能跟上体育的发展,才能成为青少年学生眼中真正的“体育教师”。
三、体育教师要有准确、丰富的语言
体育教师用言语作为载体进行教学。在讲解过程中,言语准确扼要,生动形象;在练习过程中,语言轻缓诱导;在队列练习中,语言短促宏亮,令人振奋。体育教师不仅运用有声言语外,还大量地运用无声言语(身体语言)与学生交流。体育教师运用身体动作生动、真实地“描述”所要学习技术动作的形象、结构、过程和时空关系更有利于行动的表现,加速建立正确的工作概念,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消除紧张心理,取而代之的是跃跃欲试的积极情绪。如正确的身体姿势坐如“钟”、站如“松”、行如“风”;前滚翻的团身像一粒“圆球”;立定跳远像“青蛙”的跳;“篮球”单手肩上投篮的手臂动作就像“鸭子伸脖子”等。教师生动形象的讲解,准确、熟练、轻松、优美的动作示范,可引起学生对动作的直接兴趣,使之产生跃跃欲试之感。体育教师将有声与无声的语言有机的结合,充分发挥多种感受的知觉作用,把生动的直观与明确的言语结合起来,把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结合起来,从而更有效地提高教学。
四、体育教师要有强壮、健美的体魄
体育教师强壮健美的体态是学生直接感受到的一种形象美,它能长时间地留在学生的记忆中,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吸引力。首先,体育教师

的服装应大方、活泼、线条简单,以利于烘托突出体育教师的健美。其次,得体的动作对于突出体育教
师健美的形象更是非常重要,所谓“行如风、坐如钟、站如松”是体育教师描绘自我形象的楷模。另外,教师强壮的体魄最能感染、熏陶学生,对学生心灵的塑造、体魄的锻炼、有着重要影响,也是一种无声无形的感染力量。
五、体育教师要有威信力 
教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导师,在学生心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尊重教师、乐于接受教师教导的学生是“向师性”特点所决定的自然倾向,因此、体育教师这一特定角色本身对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威信力量,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威信是十分重要且作用巨大的力量。有威信的体育教师总是被学生视为学习的典范、模仿的榜样,他的言行举止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并且对学生具有长效作用,学生从教师那里学到知识总是有限的,而从教师那里学到的做人的道理和态度则有可能陪伴他们终生。
总之,良好的体育教师形象是优秀体育教师的集中体现,是教学任务圆满完成的催化剂。它除了给人以感知觉良好刺激外,更重要的是应当以独特的魅力去感染青少年,获取最大的教育效益。 

试论新时期体育教师形象的塑造
未来的体育教师在学生或人们心中会是什么样的?我们仅从预测的角度加以推断。依据美国著名未来学家《大趋势》的作者约翰.奈斯比特观点,“预测未来的最好的方法就是了解新技术革命的到来,现在社会正朝着自动化、电子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社会对体育教育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体育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不可缺离的东西”。体育教师的形象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各方面的好坏,那么,未来需要什么样的体育教师呢?
一、 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是体育教师所必备的
“德高为师、身正谓范”如果一个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能做到把思想道德教育摆在恰当的位置,而且能够为人师表,那样将对受教育者产生良好的影响。我们认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寓于体育教学中是体育教师应有的职业道德。体育教师的职责不只是传授给学生专业技术、技能,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怎样做人、身体力行,用自己高尚情操来感染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做学生的表率,一个有高尚品德的体育教师,可以通过体育教学,把热情洋溢、乐观无畏的进取精神,把好学多思、公平竞争的工作作风,把正直诚实、吃苦耐劳的高贵品质传授给学生。这样教师正确

的思想行为和良好的品德修养必然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感召作用,并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提高教学和科研能力是体育教师努力
的方向
体育科学是一门横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纵览一切相关学科和相关技术的高度综合性科学,所以体育教师不仅是体育技术的传授者更重要的是体育科学知识的传播者。一个合格的体育教师除了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外,还必须具有比较渊博的知识,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体育教师要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及时吸取先进的理论观点,掌握科学领域前沿的新知识,同时体育教师要勇于淘汰那些已经被社会实践证明是过时、陈旧的理论、观点知识,从不同科学发展的交叉点去发掘新知识,使自己讲授的课程内容是本学科领域内的新成果,使自己的体育课有一定特色。同时,通过有特色的体育课唤起学生的求知欲,造成朝气蓬勃的学习生活。
三、复合型体育教师是未来的需要
前苏联要求21世纪的体育教师都是“通才”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复合型人才。到本世纪末仅仅通晓一门学科知识的单科教师将有“通才教师”所取代,美国要求21世纪的体育教师是“完整型”的教师,要求体育教师必须是个“教育者”。同时体育教师工作要与学校管理者、教育同行、社会各界、特别是学生群体建立良好的交往关系,一个体育教师还必须善于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在教学中果断恰当的判断问题,有效的解决运动中的的问题,只有具备了这样的素质才能适应21世纪的发展。
四、健康形象是体育教师外在表现的形式
未来的体育教师必须健康,根据世纪卫生组织(who)为健康下的定义,健康应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三个方面。对体育教师的要求仍然是这样,身体主要包括身躯匀称、体态优美、素质良好、卓越的指挥能力和适应能力,树立楷模形象。心理主要包括情绪稳定、性格开朗、意志坚定、勇于开拓、富于竞争、善于交往等。体育教师在工作时运用语言的机会与数量明显少于其他学科的老师,而体育老师表演性和以身作则的表率作用却大于其他学科老师,体育教师一般 都能保持健美的体形,同时体育教师身体的健康,肌肉的匀称,动作的优美,反应的灵敏都无形中给予学生形体美的观感,对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给学生最直接的启示:体育运动能塑造健美的形体。进一步促使学生热爱体育。
五、亲和力是体育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有利保证
学校体育教育大多数是以集体形式进行的,如体育课、早操、运动队的训练和体育比赛,在

此类教学与活动中是以传授和接受知识技能为媒介产生的交往和沟通的行为。体育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在长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良好的教学手法、手段使教
学气氛活跃,学生学习愉快、兴奋这就会产生相应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增进体育知识、掌握体育技能的同时促进了与教师的情感交流。教师看到学生取得的点点滴滴的进步,得到心理上的慰藉,也增加了对学生的爱,对教育事业的爱,而爱是沟通师生的纽带,是学生发挥感情作用的基础,是学生产生积极体验的重要源泉,是提高教育效果的前提,同时也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亲和力,对师生之间实现内心世界的统一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六、体育教师同样应具备威信力
教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导师,在学生心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尊重教师、乐于接受教师教导的学生是“向师性”特点所决定的自然倾向,因此体育教师这一特定角色本身对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威信力量,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威信是十分重要且作用巨大的力量。有威信的体育教师总是被学生视为学习的典范、模仿的榜样,他的言行举止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并且对学生具有长效作用,学生从教师那里学到知识总是有限的,而从教师那里学到的做人的道理和态度则有可能陪伴他们终生。
七、丰富的语言感染力是体育教师活跃课堂气氛的保证
体育教师用言语作为载体进行教学。在讲解过程中,言语准确扼要,生动形象;在练习过程中,语言轻缓诱导;在队列练习中,语言短促宏亮,令人振奋。体育教师出运用有声言语外,在大量地运用无声言语(身体语言)与学生交流。体育教师运用身体动作生动、真实地“描述”所要学习技术动作的形象、结构、过程和时空关系更有利于行动横表象,加速建立正确的工作概念,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消除紧张心理,取而代之的是跃跃欲试的积极情绪。教师通过目光、表情或手势等身体语言含蓄地传递某种信息,对学生产生影响,使学生得到教师的暗示,受到鼓励,减轻心理压力,增强完成练习的自信心。体育教师将有声与无声的语言有机的结合,充分发挥多种感受的知觉作用,把生动的直观与明确的言语结合起来,把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结合起来,从而更有效地提高了教学。
重视新时期体育教师形象的塑造,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较高业务水平的跨学科学习和研究能力、以及身体心理健康的体育教师是时代的基本要求。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充满着挑战和机遇的时代,我们培养的学生是具有开拓意识、竞技意识的复合型

学生,随着21世纪的到来,作为一名体育教师理所当然要跟上时代的脉搏,以美好的形象去影响学生、家长和社会,创造美好的21世纪。

新课改培养目标及对体育教师职业素质的要求
[摘要]随着
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不断地深入,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已经成了学校体育的重点核心问题。本文阐述了对体育课程改革培养目标的理解,并针对学校体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对体育教师职业素质提出的更高要求进行探讨。认为在新课改背景下,体育教师应该在重新定位角色,改变传统教学方法与内容,提高自身的教研能力,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等方面做起,从而更好地适应体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以促进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化与发展。
[关键词]课程改革 目标 体育教师 职业素质
“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是目前体育教育的主要旋律,重视学生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的“三维健康观”)已经成为我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目标。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更加重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指出课程应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满足学生终身学习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因此,正确深入地理解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在当前这一新历史时期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而体育教师是实施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角色,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按大纲规定的内容去教学,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单调枯燥,造成了大部分学生上体育课时没有兴趣与激情。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教学理念的更新以及教学内容的灵活性对体育教师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素质,从而更好的适应新课改带来的种种挑战。
一、对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培养目标的理解
随着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推行,一种新的体育教育方式诞生了,它将引起学校体育课程培养的目标发生改变。因此,了解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对实施新课程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课程功能转变
《纲要》首要提出了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课程功能的转变,要求改变过去的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如何自主学习、学会如何与人合作、学会怎样做人、学会如何生存,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体育课程功能的转变对于实现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课程结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新一轮的体育课

程改革对课程结构做出了重大的调整,改变了过去的注重专业教育,偏重自然科学知识与运动技能,忽略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学习,造成了学科本位和缺乏整合的单一的课程结构1。新的体育课程更加重视人文性的教育,提出了“以人
为本”的教育观念,体育教育不再是单方面重视实现“生物体育观”价值,更多的重视学生主体性人格方面的培养。因此,强调“重视不同课程领域对学生发展的独特价值,淡化学科界限,强调学科间的联系与综合”1。
(三)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密切联系
新的课程改革强调课程内容要与学生的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密切联系,使得课程内容新颖,更加贴近学生生活,从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新知识、新概念带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中,便于学生接受与消化,不再强调运动技能和知识教学的系统性,改变了过去课程内容的“繁、偏、难、旧”和照本宣科的教学现状。新课改把教学的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也能运用到所学的知识,从而实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纲要》中指出了要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以及创新与实践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提倡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养成乐于探究和勤于动手的好习惯。此外,还提出了注重培养学生的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这完全改变了过去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强调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接受式的学习现状。学生在传统的教学中处于被动状态,在上体育课时按老师的要求进行锻炼,而不去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会对自己产生怎样的结果等等相关问题。新课改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为学生适应未来社会挑战奠定了基础。
(五)建立新的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是促进课程目标实现和课程建设的重要手段。过去的体育课程标准过分地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视了过程性评价的重要性。新课改的标准对学生学习评价进行了较大的改革,把学生的学习态度、行为表现和体能、技能的进步幅度纳入评价范围,同时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中,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以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评价体系更加人性化,对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心具有积极作用。
二、新课改条件下对体育教师职业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教育观念更新、角色转变
随着2000年《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试行,体育课程的隐性功能越来越显性化

,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突出健身性与文化性、统一性与选择性的结合等2。这些全新的发展理念要求体育教师需要改变过去的与课改不相符的旧观念。体育教师职业是教育舞台的重要角色。在现代教育
发展进程中,体育教师担当多种角色3。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只是一位按照大纲要求进行教书的“教书匠”,他们是实施大纲的执行者、教学活动的管理者、教学过程的控制者以及课堂的仲裁者,这些完全不符合新课改的理念,需要教师角色做出相应的转变。体育教师不再是执行大纲的“教书匠”,新课改要求体育教师应该是课程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
(二)教学方法与内容新颖
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般是采用灌输式教学,大多数的体育教师也只管照着教材去教,造成学生上体育课缺乏兴趣,甚至出现了厌学情绪。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体育教师不仅要转变角色,还要具有新的教学行为,将传统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引导式的,鼓励和引导学生创新,从而提高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与热情。由于新课改在教学内容上没有固定的要求,在这种形势下必然要求体育教师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使得教学内容新颖而又简单,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教研能力要提高
长期以来大多数体育教师知识结构单一,知识面相对狭窄,知识陈旧,一直以来就是围绕着一本教科书教学,教科书以外的内容知之甚少,更不必说是对相关学科知识的了解4。新《纲要》对体育教师的教研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体育教师应扩展教育视野,优化自身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科研能力,通过课内与课外两种途径获得新知识,体育教师需要不断探究和展开研究。教育科研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反思、质疑、批判、创新的过程,教育科研是灵活地解决教学中的各种实际问题的必由之路5。体育教师应该提高自己科研工作能力,将工作与科学研究密切联系,从而真正地体现出理论联系实际的“真谛”。
(四)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最基本同时也是最经常、最活跃的人际关系,它直接影响着体育课程的实施6。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和老师合作,以及学生之间的合作,更有助于形成合作、帮助和学习良好的课堂气氛。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主要取决于体育教师的行为7。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

师应做到挚爱和尊重学生,同时还要真诚地对待体育教学,以及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这样才能为学生建立一个良好和谐的教学环境。
注释:
1曲宗湖,顾渊彦.21世纪体育课程新论丛书体育教师教育课程改革[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26.
2周晓军.论体育课程改革与体育教师教育价值取向的重新定位[J].南京体
育学院学报,2007,21(3):80-83.
3曹利民.体育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师倦怠问题探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40(3):106-108.
4王波.影响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教师因素分析与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10):1409-1410.
5吴超,潘丽英.从教师看影响河南省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实施的因素[J].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7(3):75-77.
6方程,李玲.应对体育课程改革扩展高校体育教师专业素质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24(3):120-123.
7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24.

浅谈课改后体育教师形象的要求
关键词: 体育教师 ; 教师形象
1、 引言 社会对体育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体育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东西。体育教师的形象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各方面的好坏,那么,未来需要什么样的体育教师呢?
2、 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是体育教师所必备的 “德高为师、行正为范”如果一个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能做到把思想道德教育摆在恰当的位置,而且能够为人师表,那样将对受教育者产生良好的影响。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寓于体育教学中是体育教师应有的职业道德。体育教师的职责不只是传授给学生专业技术、技能,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怎样做人,用自己高尚情操来感染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做好表率,一个有高尚品德的体育教师,可以通过体育教学,把热情洋溢、乐观无畏的进取精神,把好学多思、公平竞争的工作作风,把正直诚实、吃苦耐劳的高贵品质传授给学生。这样教师正确的思想行为和良好的品德修养必然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感召作用,并产生深远的影响。
3、 提高教学和科研能力是体育教师努力的方向 3.1 体育科学是一门横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纵览一切相关学科和相关技术的高度综合性科学,所以体育教师不仅是体育技术的传授者更重要的是体育科学知识的传播者。一个合格的体育教师除了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外,还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与教学技巧,来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示范对于取得优良的教学效果有着非常

重要的作用。动作示范是体育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直观教学法。它是教师通过具体的动作示范,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所要学习的动作的表象,以了解所学动作的结构、要领的方法。体育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习并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而中学生运动技能的学习需要直接的感性经验作支持。因此,体育教学中正确的动作示范,不仅可以使学生
获得必要的直接感受,以提高掌握动作要领的效率,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有利于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
3.1.1 有目的的示范可以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正确的动作概念。教师示范的目的,是要使学生通过对教师形体动作的观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记忆表象,并使之“内化’,经过思维的加工,建立起正确的动作概念。因此,教师的每次示范都应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示范什么,怎样示范等都要根据教学任务,教学步骤,以及学生可能接受的具体情况而定。例如教授新教材时,为了使学生建立完整的动作概念,一般可先做一次完整的示范,让学生先观察,了解整个动作的形象,结构和过程,然后结合教学要求,把动作分解,用慢速或常速做重点示范。
3.1.2 正确的示范可以造成一种跃跃欲试的心理气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使人对某种事物有一种特殊的欲求倾向,并力求积极参与该事物的心理特点。正确的示范可以使学生在体验到体育动作的形体美,力度美,娴熟美和健康美的同时,获得一种满意的心理感受。并由此而产生学习体育技术动作的极大兴趣。因此,教师的示范动作要过硬,应该是动作的典范。一般要力求做到准确、熟练、轻快、优美、大方,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一开始,就能受到教师示范动作的感染,在欣赏示范动作的同时受到一种力的鼓舞,美的熏陶。在教师正确的动作示范的影响下,使学生油然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心理气氛,从而提高学习动作技能的积极性,以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
3.1.3 多方位的示范可以消除学习中的心理障碍。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由于学生生理的发育和心理的逐步成熟,尤其是中学生男女性别差异的增大,加之教学中动作技术难度的变化,导致学生在教学中动作学习发生困难,特别是在教授复杂的动作时,处理不好,往往会使学生产生一种不好意思或不愿学甚至害怕的心理障碍,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对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巧妙地安排队形,充分考虑动作的性质及安全要求等因素,来确定示范的位置和方向,尽可能做到多方位教学,以解除学生的不必

要的思想负担。示范前,还应注意分析动作的结构和要求,要考虑学生观察动作的角度,讲究动作示范的各个“面”。可采用正面、镜面、侧面、斜面和背面等。在实际教学中,为了显示动作的左右距离,可采用正面示范,如篮球防守中的左右移动。为显示动作的前后部位,可采用侧面示范,如跨栏跑的“摆动腿”上栏动作和“起跨腿”后蹬,提拉动作等。
3.2 一个合
格的体育教师除了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外,还必须具有比较渊博的知识,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体育教师要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及时吸取先进的理论观点,掌握科学领域前沿的新知识,同时体育教师要勇于淘汰那些已经被社会实践证明是过时、陈旧的理论、观点知识,从不同科学发展的交叉点去发掘新知识,使自己讲授的课程内容是本学科领域内的新成果,使自己的体育课有一定特色。同时,通过有特色的体育课唤起学生的求知欲,造成朝气蓬勃的学习生活。
4、 复合型体育教师是未来的需要 新世纪的体育教师应是“完整型”的“通才”,即复合型人才,要求体育教师必须是个“教育者”。同时体育教师工作要与学校管理者、教育同行、社会各界、特别是学生群体建立良好的交往关系,一个体育教师还必须善于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在教学中果断恰当的判断问题,有效的解决运动中的问题,只有具备了这样的素质才能适应新的教学改革。
5、 健康形象是体育教师外在表现的形式 世界卫生组织定义健康应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三个方面。体育教师也应如此,身体主要包括身躯匀称、体态优美、素质良好、卓越的指挥能力和适应能力,树立楷模形象;心理主要包括情绪稳定、性格开朗、意志坚定、勇于开拓、富于竞争、善于交往等。体育教师在工作时运用语言的机会与数量明显少于其他学科的老师,而体育老师表演性和以身作则的表率作用却大于其他学科老师,所以体育教师更加必须保持健美的体形。同时体育教师身体的健康,肌肉的匀称,动作的优美,反应的灵敏会无形中给予学生形体美的观感,对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给学生最直接的启示:体育运动能塑造健美的形体,进一步促使学生热爱体育。
6、 亲和力是体育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有利保证 学校体育教育多是以集体形式进行的,在此类教学与活动中是以传授和接受知识技能为媒介产生的交往和沟通的行为。体育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在长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良好的教学手法、手段使教学气氛活跃,学生学习愉快、兴奋,

这就会产生相应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增进体育知识、掌握体育技能的同时促进了与教师的情感交流。教师看到学生取得的点点滴滴的进步,得到心理上的慰藉,也增加了对学生的爱,对教育事业的爱,而爱是沟通师生的纽带,是学生发挥感情作用的基础,是学生产生积极体验的重要源泉,是提高教育效果的前提,同时也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亲和力,对师生之间实现内心世界的统一起到了推动的作
用。
7、 丰富的语言感染力是体育教师活跃课堂气氛的保证 体育教师用言语作为载体进行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言语准确扼要、生动形象、短促宏亮、令人振奋。更多的时候还运用大量地无声言语(身体语言)与学生交流。生动、真实地“描述”所要学习技术动作的形象、结构、过程和时空关系,有利于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消除紧张心理,取而代之的是跃跃欲试的积极情绪。教师通过目光、表情或手势等身体语言含蓄地传递某种信息,对学生产生影响,使学生得到教师的暗示,受到鼓励,减轻心理压力,增强完成练习的自信心。体育教师将有声与无声的语言有机的结合,充分发挥多种感受的知觉作用,把生动、直观、明确的言语结合起来,把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结合起来,从而更有效地提高了教学。
8、 结束语 重视新时期体育教师形象的塑造,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较高业务水平的跨学科学习和研究能力、以及身体心理健康的体育教师是时代的基本要求。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充满着挑战和机遇的时代,作为一名体育教师理所当然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论体育教师职业压力的解决策略
[摘要]文章根据体育教师的压力来源,从个人、学校和社会三个层面提出了教师个人应加强自我控制能力培养,提高耐压力;学校应创设人性化的工作环境;社会各界应构建体育教师的社会支持体系等缓解体育教师职业压力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体育教师 职业压力 人性化 社会支持
在激烈的人才竞争和日新月异的社会变革大环境下,教师行业正承受着巨大的职业压力。体育教师由于其职业性质的特殊性,同样承受着来自众多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和教学质量。缓解体育教师的职业压力,保持体育教师队伍的质量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关键所在。体育教师的职业压力来源是多元化的、多层面的,其中既有学校的因素,也有教师个人的因素,还有社会的因素。因此,解决体育教师职业压力问题也应该从个人、学校、社会三个层面进行。

、个人层面:加强自控能力培养,提高耐压力
1.体育教师应正视职业压力,建立科学的压力观。面对职业压力,体育教师们不能怨天尤人,而应以科学的压力观正视职业压力的存在,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积极寻求解决问题、消除压力的途径。所谓科学的压力观,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内容:第一,认清压力的“两面性”,认识到压力是工作生活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它既有可能给自身造成消极影响,也有可能成为自身发展和成长的动
力。第二,了解职业压力的生成机制,认识到职业压力的生成必须通过自身的“认知评估”来完成,对事物的期望值、对所面临困难的认识态度都影响着压力的大小。第三,遵循压力的发展规律,认识到事物是发展变化的,既要坚信当前的压力会在有效措施下得到缓解,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尽量避免新的压力产生。
2.适应教育改革,优化知识结构,提高心理和教育科学素养。教育改革是适应时代进步、社会发展的必然,面对新的教育形势,体育教师应以与时俱进的思想,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素养。首先,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学习,提高业务能力水平,特别是应强化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等教育理念,确立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全面、和谐、健康发展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实践中的监控能力,适应教育教学的要求。其次,加强以教育学和心理学为主的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把握教育、教学的规律,掌握心理调节的技巧,提高AQ(逆境商)水平,提高自我调节的主动性。最后,加强现代教育技术技能学习,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掌握现代化学习的先进工具,提高学习能力。
3.正确定位角色,提高工作效率。体育教师要面对现实,实事求是,加强自我认知,清楚自己的优缺点、工作能力及所担任的角色。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认清自己的角色,找准自己的位置,制定适当的工作目标。如果工作目标定得过高或者过于理想化,则容易遭受挫折,导致期望与现实、付出与成就不相符,心理失衡产生压力。体育教师还要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面对众多工作的头绪,做到事先计划、合理分工、先易后难、劳逸结合,自创舒适环境,营造欢乐气氛,努力使工作富有条理、富有效率、富有趣味,从而提高自我效能感,减轻工作压力。
4.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寻求多方的沟通和支持。体育教师应该认识到和谐人际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认识到现代社会和谐人际的必要性,认识到交流和沟通对缓解、消除人际压力的

可行性。创建良好的人际关系,首先要接受自己,利用自己的优点培养自信,并设法改进缺点。其次是要去接纳别人,经常进行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立场了解对方。第三是在行动中,尽量避免:反对和怀疑别人;物质、情绪、决策上过度依靠领导或他人;重视自己,轻视同事或学生;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绪等等。第四是培养“乐观、幽默、坦诚”的个性品质。采取谦虚的态度进行交往,以使人易于、乐于接近,从而获得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二、学校层面:应创
设人性化的工作环境,缓解体育教师的职业压力
1.提高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强体育教学硬件建设。面对当前激烈的教育竞争,学校管理者应该清楚自己担负的历史使命,认真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切实推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认识到体育课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加强对体育教育教学的重视程度,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校体育教学水平。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体育教学场地、器材建设的经济投入和管理,保障学校体育课程的顺利进行。加强体育教师教学、办公设施的建设,改善体育教师教学办公条件,如购置体育专业教学图书资料、增添现代信息技术设备等,给体育教师教学和个人专业发展提供精神支持和物质保障,减少体育教师工作中的困难,缓解体育教师因工作条件不足而产生的职业压力,提高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建立富于人性化的学校制度,营造健康和谐的工作环境。学校管理者必须意识到:管理不善会成为教师压力生成的重要根源。当前有些学校过分强调量化管理和竞争机制,制定的规章制度理性有余,人情不足,忽视教师工作环境的人性化建设。针对这些,学校的管理者应有所改变。首先,要认识到教师职业压力的客观存在,认识到体育教师有压力感不是无能的表现,认识到学校管理对缓解教师职业压力起到的重要作用。其次,坚持以人性为前提、以情感为纽带、以精神为依托,建立富有人性化的学校管理制度。学校管理制度在监督、规范教师行为的同时,针对体育教学特点,给体育教师留有一定的“自由空间”,使规章制度既能促进体育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又不会让体育教师感到过分的限制与束缚而产生压力。再次,维护体育教师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权利,吸取体育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加强民主交流与沟通,营造健康和谐的工作环境,激发教师的潜能,调动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3.合理安排体育教师的工作任务,科学公正地评价体育教师的工作业绩。学校管理者应针对学校的规模和在校生人数,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备相应数量的体育教师,并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体育教师的个人专业能力特点,合理安排体育教师的工作任务,力求发挥每个体育教师的专业特长,做到人尽其才。对体育教师提出合理的期望,并在工作中给他们必要的支持,增加体育教师的教学成就感。对体育教师工作业绩的评价应根据体育教育的特殊性建立相应科学、合理、客观和公正的评价体系。应该综合领
导、同事和学生各方面的信息,面向体育教师的未来发展,从教学态度、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多方面客观、公正地评价体育教师的工作成绩。合理安排体育教师的工作任务,并对其工作业绩进行科学公正的评价,辅助适当的表扬和物质方面的奖励,降低体育教师在工作付出与回报之间的心理不平衡感,缓解其职业压力。
4.关心爱护体育教师,维护体育教师的人格及心理健康。教师不适的职业压力与教师的心理健康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在长期的巨大职业压力下,教师必然会出现许多心理适应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严重的会出现人格异常现象,既会影响教学质量,又将损害教师的社会形象。这就要求学校领导在学校管理中注重人文关怀,关注体育教师的人格及心理状况,采取积极措施维护体育教师的人格及心理健康水平。一方面,注意加强体育教师业务知识和技能的继续教育,提高适应工作的能力,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增强体育教师的职业信心,降低竞争压力,减少不安全感。另一方面,注意加强体育教师伦理、心理和人格系统的教育,维护体育教师的人格与心理健康,增强应对职业压力的能力。在管理中既要注入情感因素,真切关心爱护体育教师;又要从多渠道缓解教师过重的职业压力,采取具体的措施维护体育教师心理健康。另外,学校有责任争取社会的广泛帮助与支援,共建关注教师心理健康的大环境。
三、社会层面:构建体育教师的社会支持体系
1.提高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提升其职业声望。社会各界必须认识到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提供知识、传授信息、教授技术,还可以发展智力和体能,同时对学生的世界观形成和个性发展起重要作用。要认识到:体育教师是体育教育工作的主要执行者和实施者,是专业技术人员,在专业教学上具有不可代替性,理应得到社会的认可与尊重。为此,有关部门

首先应该加大对体育教师的物质鼓励力度,在经济上对他们的工作给予肯定。提高体育教师的经济收入水平,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从而引起公众关注体育教育工作;认可他们的劳动,还可以促进体育教师对自我价值的认可,提高工作热情和教学效能感。其次,帮助提高体育教师的社会形象和职业声望。积极宣传报道学校体育工作,改变公众对体育教师的偏见和误解,提升体育教师的形象,提升体育教师的职业声望,减少体育教师的自卑感,缓解职业压力。
2.完善教师教育机制,帮助体育教师实现学习与发展的愿望。教师教育是包括职
前教育、入职教育和职后教育三部分在内的完整体系。在我国,教师教育体制中存在的主要弊病是结构上重视了职前教育,忽视了职后教育;内容上重视了学科专业教育,忽视了教育专业知识教育。面对当前国际局势和社会激烈的人才竞争,教育界应有紧迫感,尽快完善教师教育体制。首先,从职前教育开始,在重视学科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教育专业知识教育,使教师不仅因有学科知识而能教,又因具备教育专业知识,了解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掌握教育教学技巧而会教。其次,贯彻终身教育思想,尽快完善教师职后培养机制,为教师职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并积极为教师创造条件、提供场所,满足教师自我发展需求。随着自身不断学习和综合能力不断提高,体育教师将更加善于协调人际关系,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工作负担,缓解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3.教育部门要重视教师的职业压力问题,发挥服务职能,带动社会支持。教育管理部门应当认识到教师职业压力存在的普遍性,认识到教师职业压力来源的多元性,认识到严重的职业压力对教师个人、学生以及整个教育事业造成的危害性,重视教师职业压力问题,积极发挥服务职能,带动社会其他部门和公众,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建立起社会支持网络,可以对教师职业形成良好的公众信任氛围。公众信任对职业选择与工作表现有着深刻影响。在一个公众信任的氛围中,教师与学校都会表现出信心与干劲,从而产生高度的自尊感。教育管理部门还应该通过新闻媒体对公众进行引导,使公众对教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帮助公众和教师个体对教师职业建立合理的期望。此外,教育管理部门应该针对教师对教育改革存在的顾虑,利用培训学习的形式提高教师应对教育改革的能力,鼓励学校和教师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建立教育改革的支持环境,减少教师对教育改革的不确定感,缓解教师的职业压力。

[参考文献]
[1]王以仁,等.教师心理卫生[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
[2]陈德云.教师压力分析及解决策略[J].外国教育研究,2002(12).
[3]邵光华.国外教师压力研究综述[J].比较教育研究,2002(11).
[4]李世奇.教师的压力与调适[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
[5]赵建平.教师职业压力及自我心理调控策略研究[J].心理科学,2002(3).
[6]孙慧.创设人本化环境 调适教师职业压力[J].教学与管理,2003(9).
[7]李友俊.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对策思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