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程序设计实践与分析实验指导

程序设计实践与分析实验指导

程序设计实践与分析实验指导
程序设计实践与分析实验指导

实验一、C#面向对象编程

一、实验目的

1.熟悉Visual https://www.doczj.com/doc/774524486.html, 2008开发环境

2.了解Visual C#编程特性

3.掌握类的创建和对象声明

4.掌握通过属性访问对象中的数据

5.掌握继承实现方法

6.熟悉委托、事件的定义极其使用

二、实验内容

1.创建C#控制台应用程序。设计一个简单的密码验证程序,若密码正确,则显示“欢迎进入本系统!”,否则显示“密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若连续三次密码输入

错误,则显示“对不起,超过最多输入次数,取消服务!”,程序退出。

2.创建一个点Point类,属性包括横坐标、纵坐标。要求能够完成点的移动操作、求两点距离操作,并利用运算符重载,对两个点进行比较(相等和不等)依据是两坐

标点相等指它们横坐标和纵坐标分别相等。编写一个测试程序对产生的类的功能

进行验证。

3.定义一个顺序表SqlList类,要求能够完成在顺序表中插入元素和删除元素,确定元素在顺序表中位置,检索元素,清空表,判断表是否为空等操作。编写一

个测试程序进行验证。

4.定义一个shape抽象类,利用它作为基类派生出Rectangle、Circle等具体形状类,已知具体形状类均具有两个方法GetArea和GetPerim,分别用来求形状的

面积和周长。最后编写一个测试程序对产生的类的功能进行验证。

5.编程实现一个模拟闹铃的程序,具有闹铃、继续闹铃、打会盹儿,停止闹铃的功能。

三、实验要求

实验完毕,提交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内容、结果分析和体会。程序的源代码和程序的输入输出数据的情况附到实验报告中,写出程序的调试情况,并对输出结果进行分析。

实验二控件应用1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建立Windows应用程序的步骤和方法

2.了解按钮、标签、文本框、复选框、单选按钮、组合框,定时器等控件常用属性和

方法

3.掌握上述控件的实际应用

二、实验内容

1.编写一个利息计算程序。当通过滚动条改变本金、月份或年利率时,能立即计算出利息+本金。

2.编写一个字体编辑器程序,当程序运行后,单击字体、字号和颜色下面的单选按钮以及字形下的复选框,就可以在文本框中对设置的字体进行预览。参考界面如下图所示。

3.编写一个学生登记界面程序,要求登记学生姓名、性别、年龄、民族,所在省,高考分数等信息。

4.编写一个简易加减、乘运算系统程序,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题目数,并进行统计,给出统计结果。系统参考界面如下图所示。

5.编写一个使用数字键盘的实数计算器程序。

三、实验要求

实验完毕,提交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内容、结果分析和体会。程序的源代码和程序的输入输出数据的情况附到实验报告中,写出程序的调试情况,并对输出结果进行分析。

实验三、控件应用2

一、实验目的

1.掌握ListView、TreeView控件的使用

2.掌握菜单、工具栏、状态栏控件的使用

3.掌握文件、颜色、字体等通用对话框的使用

4.掌握多窗体应用程序的创建

二、实验内容

1.设计一个选课界面程序,将课程详细信息显示在表格中,请使用ListView控件设计表格。其中课程信息包括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课程学时和授课教师等。用户可选择多门课程,单击“选课”按钮,将所选的课程信息显示在另一个窗体上。

2.使用TreeView控件,建立一个超市商品分类列表,可以添加、删除各类商品信息。

3.设计一个字符串处理应用程序。要求利用菜单和工具栏完成各种字符串处理任务,如字符串比较、查找、求字串、拆分、合并等。利用状态栏显示当前的操作。

4.制作一个文档编辑器程序,可以进行文档的打开和保存、基本的编辑操作以及颜色和字体的设置等。

5.电子相册制作。

在时钟的控制下,图片将按照先后次序依次显示在画面上,并配上音乐,每幅画配上相应的文字。

三、实验要求

实验完毕,提交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内容、结果分析和体会。程序的源代码和程序的输入输出数据的情况附到实验报告中,写出程序的调试情况,并对输出结果进行分析。

实验四、图形图像处理编程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绘制基本图形的编程方法

2.掌握https://www.doczj.com/doc/774524486.html,的动态图像绘制方法。

3.掌握Image类和BitMap类显示和处理图像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1.编写一个动物奔跑的动画效果程序,速度可由滚动条和定时器控制

2.编写一个小球在窗体中来回运动程序。

3.编写在图片框中绘制直角坐标系和一条正弦曲线程序,参考界面如下。

4.编写一个对给定的图像可进行缩放、旋转及给图像叠加文字等操作的程序5.编写一个简单的绘图板程序。参考界面如下:

三、实验要求

实验完毕,提交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内容、结果分析和体会。程序的源代码和程序的输入输出数据的情况附到实验报告中,写出程序的调试情况,并对输出结果进行分析。

实验五https://www.doczj.com/doc/774524486.html,与数据操作

一、实验目的

1.了解SQL Server数据库的创建与使用方法

2.掌握数据库连接方法

3.学会绑定控件到数据源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1.创建一个图书信息数据库Library,包含表为:出版社信息表PubInfo和图书信息表BookInfo。

2.设计一个数据编辑窗体,可以对出版社信息进行输入、修改和删除的操作,参考界面如下图所示。

3.设计一个数据编辑窗体,可以对图书信息进行输入、修改和删除的操作,参考界面如下图所示。

4.设计一个显示窗体,根据出版社显示对应的图书信息。

5.设计一个查询窗体,根据书名模糊查询图书信息表中图书。

三、实验要求

实验完毕,提交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内容、结果分析和体会。程序的源代码和数据库表附到实验报告中,写出程序的调试情况,并对输出结果进行分析。

实验六、系统数据库和界面设计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的一般步骤。

2.理解系统总体设计方法

3.理解简单的数据库设计方法。

4.理解Windows风格的系统界面设计方法。

二、实验内容

开发一个企业员工管理信息系统。员工管理涉及员工个人信息、员工工资信息、员工所属部门信息以及从事的职业(工种)等多种信息进行管理。要求实现各类信息的查询、添加、删除和修改等操作,并能够对员工工资进行统计。系统界面简单合理、操作方便。

三、实验要求

1.完成系统总体设计,对系统功能作较详细描述,进行系统功能模块划分,画出系统功能结构图。

2.完成数据库设计,在SQL server 2000中建立系统数据库。

3.系统主要界面设计与实现,要求界面合理、操作方便。

4.实验完毕,提交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内容、结果分析和体会。程序的源代码、系统主要界面和数据库表附到实验报告中,写出程序的调试情况,并对输出结果进行分析。

实验七、公共模块(类)设计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

2.掌握一般公共模块(类)的设计和实现

3.掌握数据库编程基本方法

二、实验内容

开发一个企业员工管理信息系统。员工管理涉及员工个人信息、员工工资信息、员工所属部门信息以及从事的职业(工种)等多种信息进行管理。要求实现各类信息的查询、添加、删除和修改等操作,并能够对员工工资进行统计。系统界面简单合理、操作方便。

三、实验要求

1.在实验六的基础上,设计和实现数据库基本操作类和其他一些通用模块,提高代码可重用性。

2.实现系统部分功能。

3.实验完毕,提交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内容、结果分析和体会。程序的源代码、系统主要界面和数据库表附到实验报告中,写出程序的调试情况,并对输出结果进行分析。

实验八、系统实现与测试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建立Winndows应用程序步骤和方法。

2.提高编写Winndows应用程序的综合能力。

3.了解系统测试基本方法。

二、实验内容

开发一个企业员工管理信息系统。员工管理涉及员工个人信息、员工工资信息、员工所属部门信息以及从事的职业(工种)等多种信息进行管理。要求实现各类信息的查询、添加、删除和修改等操作,并能够对员工工资进行统计。系统界面简单合理、操作方便。

三、实验要求

1.在实验六、七的基础上,实现系统功能。

2.对系统作简单测试,并进行改进。

3.实验完毕,提交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内容、结果分析和体会。程序的源代码、系统主要界面和数据库表附到实验报告中,写出程序的调试情况,并对输出结果进行分析。

11级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报告

11级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报告 篇一:电路分析基础实验 实验一:基尔霍夫定理与电阻串并联 一、实验目的 学习使用workbench软件,学习组建简单直流电路并使用仿真测量仪 表测量电压、电流。 二、实验原理 1、基尔霍夫电流、电压定理的验证。 解决方案:自己设计一个电路,要求至少包括两个回路和两个节点, 测量节点的电流代数和与回路电压代数和,验证基尔霍夫电流和电压 定理并与理论计算值相比较。 2、电阻串并联分压和分流关系验证。 解决方案:自己设计一个电路,要求包括三个以上的电阻,有串联电 阻和并联电阻,测量电阻上的电压和电流,验证电阻串并联分压和分 流关系,并与理论计算值相比较。 三、实验数据分析 1、基尔霍夫电流、电压定理的验证。

测量值验证 (1)对于最左边的外围网孔,取逆时针为参考方向得:U1-U2-U3?20V-8.889V-11.111V?0故满足KVL。 (2)对于最大的外围网孔,取逆时针为参考方向得: U1?I5?R3-U2?20V?(-0.111?100)V-8.889V?0 (3)对于节点4,取流进节点的电流方向为正得: -I1?I2?I3?(--0.444)A?(-0.222)A?(-0.222)A?0 (4)对于节点7,取流进节点的电流方向为正得: -I3?I4?I5?(--0.222)A?(-0.111)A?(-0.111)A?0 理论计算值 U1?I1?(R1?R2//R3//R4) IU1204 1?(R?A?A 1?R2//R3//R4)459 I3//R4 2?R RR?I?1?4A?2 1A 2?R3//4299 I(I422 3?1-I2)?(9-9)A?9A IR1 312

arcgis栅格数据空间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五栅格数据的空间分析 一、实验目的 理解空间插值的原理,掌握几种常用的空间差值分析方法。 二、实验内容 根据某月的降水量,分别采用IDW、Spline、Kriging方法进行空间插值,生成中国陆地范围内的降水表面,并比较各种方法所得结果之间的差异,制作降水分布图。 三、实验原理与方法 实验原理:空间插值是利用已知点的数据来估算其他临近未知点的数据的过程,通常用于将离散点数据转换生成连续的栅格表面。常用的空间插值方法有反距离权重插值法(IDW)、 样条插值法(Spline)和克里格插值方法(Kriging)。 实验方法:分别采用IDW、Spline、Kriging方法对全国各气象站点1980年某月的降水量进行空间插值生成连续的降水表面数据,分析其差异,并制作降水分布图。 四、实验步骤 ⑴打开arcmap,加载降水数据,行政区划数据,城市数据,河流数据,并进行符号化, 对行政区划数据中的多边形取消颜色填充 ⑵点击空间分析工具spatial analyst→options,在general标签中将工作空间设置为实验数据所在的文件夹

⑶点击spatial analyst→interpolate to raster→inverse distance weighted,在input points 下拉框中输入rain1980,z字段选择rain,像元大小设置为10000 点击空间分析工具spatial analyst→options,在extent标签中将分析范围设置与行政区划一致,点击spatial analyst→interpolate to raster→inverse distance weighted,在input points下拉框中输入rain1980,z字段选择rain,像元大小设置为10000 点击空间分析工具spatial analyst→options在general标签中选province作为分析掩膜,点击spatial analyst→interpolate to raster→inverse distance weighted,在input points下拉框中输入rain1980,z字段选择rain,像元大小设置为10000

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指导(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实验指导》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实验1: 1.主函数 2-4:DDC 5.stdio.h 6-9:CCCC 实验2: 1.double 2-4:ABB 5.2 6-12:CDDDADC 13.! 14.8 15-17:ACC 18.G 19-20:CA 21.5 4 22.x=6c 23-25:DCA 26.0x 27.2.000000 28-29:AB 30.a=3 31.D 32.3.15 33.B 34.double 实验3: 1-3:CCD 4.B 5.2,0 6-8:CAC 9. (1)pass, (2)中 及格 不及格 10-12:ADD 13.2 14.B 15.10 16.6 17.x>=1 && x<=sqrt(10)

实验4: 1.B 2.1 3.A 4.3/5,5/8 5.30 实验5: 1.D 2.(1)9 (2)1 3-5:CDB 6.(1)10 (2)7 7.C 8.(1)x=16 (2)y=8 9.return 实验6: 1-5:CCADA 6.10,20 7.13 11 12 8.7 9.2 10.B 11.(1)3 (2) 1 12-13:CB 14.-31 15.221 16.main函数 17.22 18.(1)return (2)void 实验7: 1.C 2.auto 3.9 4.(1) 4 (2) 0 5.10 6.(1)5 (2) 7 (3) 8 7.C 8.110 9-12:DDBC 13.(1) 1 (2) 3

15.6 720 16.auto 17.48 18.(1)1 (2)2 19.D 20.D 21.5,25 22.6 实验8: 1-2. DD 3. 16 4. (1)0 2 3 (2)2 3 5 (3)7 11 13 5. (1)i<9 (2)j<9-i (3)a[j]=a[j+1] (4)a[j+1]=temp 实验9: 1. D 2. (1)-1 (2)2 3. (1)1 (2)a[i-1][j-1]+a[i-1][j] (3)j<=i 4. (1)1 3 4 5 6 7 (2)3 4 5 6 (3)End of main()! 实验10: 1. 0或NULL 2-5. CACA 6. (1)10 (2)15 (3)19 7. (1)ia[j] (3)”%d”,p+i (4)”%d”, *(p+i) 8. (1)2 6 (2)2 2 (3)4 6 实验11: 1. A 2. C 3. 7 4. (1)strlen(s) (2)s[i]>=’a’ && s[i]<=’z’(3)s[i]+32 (4)’\0’(5)s2[j]!=s2[n2-j-1] (6)j

电路分析实验报告-第一次

电路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二、三) 一、实验名称实验二KCL与KVL的验证 二、实验目的 1.熟悉Multisim软件的使用; 2.学习实验Multisim软件测量电路中电流电压; 3.验证基尔霍夫定理的正确性。 三、实验原理 KCL为任一时刻,流出某个节点的电流的代数和恒等于零,流入任一封闭面的电流代数和总等于零。且规定规定:流出节点的电流为正,流入节点的电流为负。 KVL为任一时刻,沿任意回路巡行,所有支路电压降之和为零。且各元件取号按照遇电压降取“+”,遇电压升取“-”的方式。沿顺时针方向绕行电压总和为0。电路中任意两点间的电压等于两点间任一条路径经过的各元件电压降的代数和。 四、实验内容 电路图截图:

1.验证KCL: 以节点2为研究节点,电流表1、3、5的运行结果截图如下: 由截图可知,流入节点2的电流为2.25A,流出节点2 的电流分别为750mA和1.5A。2.25=0.75+1.5。所以,可验证KCL成立。 2.验证KVL: 以左侧的回路为研究对象,运行结果的截图如下:

由截图可知,R3两端电压为22.5V,R1两端电压为7.5V,电压源电压为30V。22.5+7.5-30=0。所以,回路电压为0,所以,可验证KVL成立。 一、实验名称实验三回路法或网孔法求支路电流(电压) 二、实验目的 1.熟悉Multisim软件的使用; 2.学习实验Multisim软件测量电路中电流电压; 3.验证网孔分析法的正确性。 三、实验原理 为减少未知量(方程)的个数,可以假想每个回路中有一个回路电流。若回路电流已求得,则各支路电流可用回路电流线性组合表示。这样即可求得电路的解。回路电流法就是以回路电流为未知量列写电路方程分析电路的方法。网孔电流法就是对平面电路,若以网孔为独立回

电路实验七

实验七 日光灯电路改善功率因数实验 班级:13电子(2)班 姓名:郑泽鸿 学号:04 指导教师:俞亚堃 实验日期:2014年11月17日 同组人姓名:吴泽佳、张炜林 一、实验目的 ① 了解日光灯电路的工作原理以及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 ② 通过测量日光灯电路所消耗的功率,学会使用瓦特表; ③ 学会日光灯的接线方法。 二、实验仪器与元器件 ① 8W 日光灯装置(灯管、镇流器、启辉器)1套; ② 功率表1只; ③ 万用表1只; ④ 可调电容箱1只; ⑤ 开关、导线若干。 三、实验原理 已知电路的有功功率P 、视在功率S 、电路的总电流I 、电源电压U ,根据定义,电路的功率因数IU P S P == ?cos 。由此可见,在电源电压且电路的有功功率一定时,电路的功率因数越高,它占用电源(或供电设备)的容量S 就越少。 在日光灯电路中,镇流器是一个感性元件(相当于电感与电阻的串联),因此它是一个感性电路,且功率因数很低,大约只有0.5~0.6。 提高日光灯电路(其它感性电路也是一样)的功率因数cos φ的方法就是在电路的输入端并联一定容量的电容器,如图1所示。 图1 并联电容提高功率因数电路 图2 并联电容后的相量图

图1中L 为镇流器的电感,R 为日光灯和镇流器的等效电阻,C 为并联的电容器, 设并联电容后电路总电流I ,电容支路电流C I ,灯管支路电流RL I (等于未并电容前电路中的总电流),则三者关系可用相量图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并联电容C 前总电流为RL I ,RL I 与总电压U 的相位差为L ?,功率因数为L ?cos ;并联电容C 后的总电流为I ,I 与总电压U 的相位差为?,功率因数为?cos ;显然?c o s >L ?cos ,功率被提高了。并联电容C 前后的有功功率 ??c o s c o s IU U I P L RL ==,即有功功率不变。并联电容C 后的总电流I 减小,视在功率IU S =则减小了,从而减轻了电源的负担,提高了电源的利用率。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功率因数测试。 日光灯实验电路如图3所示,将电压表、电流表和功率表所测的数据记录于表1中。 图3 日光灯实验电路 W 为功率表,C 用可调电容箱。 表1 感性电路并联电容后的测试数据 并联电容C (μF ) 有功功率P(W) U (V ) I (A ) cos φ 0 38.3 220 0.34 0.48 0.47 38.3 220 0.341 0.48 1 39.3 220 0.292 0.57 2.2 38.7 220 0.225 0.71 2.67 38.3 220 0.225 0.71 3.2 39.1 220 0.209 0.83 4.7 38.1 220 0.19 0.85 5.7 39.1 220 0.215 0.78 6.9 38.5 220 0.27 0.61 7.9 39.3 220 0.3 0.53 10.1 38.9 220 0.432 0.37

c语言程序设计实践教程答案完整版

4.2练习题 一、选择题 1.D 2.B 3.A 4.B和D 5.C 6.A 7.B 二、填空题 1.//或/* */ 2.主或main 3.函数首部和函数体4.编译和连接 5.分号 5.2练习题 一、选择题 1.A 2.D 3.B 4.B 5.C 6.C 7.D 8.A 9.B 10.B 11.D 12.B 13.A或B 14.C 15.B

17.D 18.D 19.C 20.D 21.B 22.A 23.D 24.C 25.C 26.B 27.C 28.D 29.A 30.B 二、填空题 1.102,10 2.#define 宏名字符串 3.1 4.n=1 5.-4 6.a=1,b= ,c=2 7.c=A 8.n1=%d\nn2=%d 9.a+b>c&&a+c>b&&b+c>a 10.ch>=’a’&&ch<=’z’|| ch>=’A’&&ch<=’Z’11.7 12.0 13.8,4 6.2练习题 一、选择题 1.A 2.C 3.D 4.C 5.A 6.B

8.D 9.B 10.C 11.A 12.A 13.C 14.B 15.正确答案为: 二、填空题 1.10 2.y=1 x%i==0 3.屏幕中间输出一个由星号组成的菱形4.1 5.13 6.(cx=getchar())!=-1 front=cx; 7.m%n 8.4 9.*p px=&x py=&y 三、读程序,写结果 1.-1 2.3,1,-1, 3.a=16,y=60 4.x=12,y=4 5.59 7.2练习题 一、选择题 1.B 2.C 3.C 4.A 5.D 6.C 7.D

电路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元件伏安特性的测试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线性电阻元件,非线性电阻元件及电源元件伏安特性的测量方法。 2.学习直读式仪表和直流稳压电源等设备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说明 电阻性元件的特性可用其端电压U与通过它的电源I之间的函数关系来表示,这种U与I的关系称为电阻的伏安关系。如果将这种关系表示在U~I平面上,则称为伏安特性曲线。 1.线性电阻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是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直线,该直线斜率的倒数就是电阻元件的电阻值。如图1-1所示。由图可知线性电阻的伏安特性对称于坐标原点,这种性质称为双向性,所有线性电阻元件都具有 这种特性。 -1 图 半导体二极管是一种非线性电阻元件,它的阻值随电流的变化而变化,电压、电流不服从欧姆定律。半导体二极管的电路符号用 表示,其伏安特性如图1-2所示。由图可见,半导体二极管的电阻值随着端电压的大小和极性的不同而不同,当直流电源的正极加于二极管的阳极而负极与阴极联接时, 二极管的电阻值很小,反之二极管的电阻值很大。 2.电压源 能保持其端电压为恒定值且内部没有能量损失的电压源称为理想电压源。理想电压源的符号和伏安特性曲线如图1-3(a)所示。 理想电压源实际上是存在的,实际电压源总具有一定的能量损失,这种实际电压源可以用理想电压源与电阻的串联组合来作为模型(见图1-3b)。其端口的电压与电流的关系为: s s IR U U- = 式中电阻 s R为实际电压源的内阻,上式的关系曲线如图1-3b 所示。显然实际电压源的内阻越小,其特性越接近理想电压源。 实验箱内直流稳压电源的内阻很小,当通过的电流在规定的范围内变化时,可以近似地当作理想电压源来处理。 (a) (b) i s I 1

空间分析实验

空间分析实例 实验一、山顶点的提取 应用栅格数据空间分析模块中的等高线提取功能,分别提取等高距为 15 米和75 米的等高线图,并按标准地形图绘制等高线方法绘制等高线,作为山顶点提取的地形背景通过邻域分析和栅格计算器提取山顶点(实验数据:“F:\2012_work\国家海洋监测中心\国家海洋监测中心培训\空间分析\表面分析”) 操作步骤: 1、加载Spatial Analyst 模块和DEM 数据 2、单击ArcToobox,弹出ArcTooblox窗口,点击Spatical Analyst->表面分析->等值线,提取等高距为 15 米的等高线数据,输出图层为Contour_dem15:

3、同上,修改Contour interval 为75 米,提取等高距为75 米的等高线,输出文件名为Contour_dem75。

修改图例颜色以区别等高线显示效果,单击contour15 数据层线状图例,弹出symbol selector 对话框,选择显示颜色为灰度60%(可任意选择),并点击ok。

4、点击Spatical Analyst->表面分析->山体阴影,设置输出文件名为Hillshade,其他参数取默认值,提取该地区光照晕渲图,作为等高线三维背景。

5、点击Spatical Analyst->地图代数->栅格计算器,输入计算公式:DEM>=0,输出栅格为back,单击ok。提取有效数据区域,作为等高线三维背景掩膜。

双击 back 数据层,在弹出的属性对话框的“显示”属性页设置透明度为60%,在“符号化”属性框中设置其显示颜色为Gray50%,单击ok

电路分析精品课程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实验仪器设备及电阻元件 一、实验目的 1、认识电阻器的种类 2、掌握电阻器阻值的读取方法,以及电阻串联与并联的作用 3、认识万用表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并且掌握使用万用表测量方法 4、认识示波器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 1、熟练掌握运用万用表测量直流电阻,电压,电流 2、使用示波器与信号发生器,调节测试信号 三、实验设备 1、色码电阻若干 2、万用表1台 3、模电试验台 4、示波器1台 四、实验步骤 1、认识万用表,并使用万用表欧姆档测量电阻阻值,并判断被测阻的阻值是否与电阻标称的电阻阻值一致,并做记录。 2、验证电阻的串联和并联阻值,并做记录。 3、熟悉示波器各个旋钮开关及其作用。 4、在模拟电路实验台上,用示波器调节出几组交流信号。 五、实验线路和数据表格 1、利用万用表电阻档,测量电阻 (1)在测量之前先检查指针式万用表的指针是否指示在电阻刻度的无穷大处。 (2)选择适当的档位,一般以电阻读数的倍数作为测量电阻的档位,选择量程后,进行欧姆调零,使指针指示在电阻刻度的零刻度上。若在无法辨别电阻示数值时,选择从大到小的档位逐个测量,直到找到适当的档位为止。

(3)读取电阻上的标称数值,并将两表笔分别置于电阻两端,读电阻阻值,并做记录。 2、验证电阻的串联与并联 (1)串联:(采用多组电阻R1和R2) (2)并联:(采用多组电阻R1和R2) 3、用示波器调节出几组交流信号并在坐标系中画出其波形 正弦交流信号:频率1000Hz ,峰峰值(波峰与波谷的差)100mV 矩形交流信号:频率1000Hz ,峰值(最大值)100mV 正弦交流信号:频率1000Hz ,峰峰值(波峰与波谷的差)500mV

空间分析实验指导书

空间分析实验指导书 黎华 武汉理工大学资环学院 2011年9月

目录 实验一、市区择房分析 (2) 实验二、最短路径分析 (3) 实验三、寻找最佳路径 (5) 实验四(综合实验一)、学校选址规划 (7)

实验一、市区择房分析 1、背景 如何找到环境好、购物方便、小孩上学方便的居住区地段是购房者最关心的问题,因此购房者就需要从总体上对商品房的信息进行研究分析,选择最适宜的购房地段。 2、数据 ●城市市区交通网络图(network.shp) ●商业中心分布图(marketplace.shp) ●名牌高中分布图(school.shp) ●名胜古迹分布图(famous place.shp) 3、步骤 1)所寻找的区域应该满足以下条件 ●离主要交通要道200米之外,以减少噪音污染 ●在商业中心的服务范围内,服务范围以商业中心规模的大小(属性字段YUZHI)来 确定 ●距名牌高中在750米内,以便小孩上学便捷 ●距名胜古迹500米内,环境幽雅 2)对每个条件进行缓冲区分析,得到各个条件所对应的区域 3)运用空间叠置分析对上述4个图层进行叠加,得到适合的购房地段

实验二、最短路径分析 1.背景:在现实生活中寻求最短,最快,提高效率有着重大意义,而交通网络中要素的设置如权重的改变和阻强的设置对最短路径的选择也有着很大的影响,研究这些因子的改变究竟对最短路径能造成多大的影响,对于现实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目的:学会用ArcGIS9 进行各种类型的最短路径分析,了解内在的运算机理。 3.数据:试验数据位于\Chp7\Ex2,请将练习拷贝至E:\Chp7\Ex2\ 一个GeoDatabase 地理数据库:City.mdb,内含有城市交通网、超市分布图,家庭住址以及网络关系。 4.要求:应该能够给出到达指定目的地的路径选择方案根据不同的权重要求得到不同的最佳路径,并给出路径的长度;根据需求找出最近的设施的路径,这里是以超市为例。 (1)在网络中指定一个超市,要求分别求出在距离、时间限制上从家到超市的最佳路径。 (2)给定访问顺序,按要求找出从家经逐个地点达到目的地的最佳路径。 5.操作步骤: 首先打开ArcMap选择E:\Chp7\Ex2\city.mdb再双击后选择将整个要素数据集city加载进来。然后将place 点状要素以HOME 字段属性值进行符号化,1 值是家,0 值是超市,(1)无权重最佳路径的选择 1)在设施网络分析工具条上,点选旗标和障碍工具板下拉箭头,将旗标放在家和想要去的超市点上。 2)确认在Analysis 下拉菜单中的Options 按钮打开的Analysis Options 对话框中的weight 和weight filter 标签项全部是none,这样使得进行的最短路径分析是完全按照这个网络自身的长短来确定的。 3)点选追踪工作(Track task)下拉菜单选择寻找路径(find path)。单击solve 键,则最短路径将显示出来,这条路径的总成本将显示在状态列。 (2)加权最佳路径选择 1)在设施网络分析工具条上,点选旗标和障碍工具板下拉箭头,将旗标放在家和想去的某个超市点上。 2)选择Analysis 下拉菜单,选择Option按钮,打开Analysis Option对话框,选择Weight 标签页,在边的权重(edge weight)上,全部选择长度(length)权重属性。 3)点选追踪工作(Track task)下拉菜单选择寻找路径(find path)。单击solve键,则以长度为比重为基础的最短路径将显示出来,这条路径的总成本将显示在状态列。 4)上述是通过距离的远近选择而得到的最佳路径,而不同类型的道路由于道路车流量的问题,有时候要选择时间较短的路径,同样可以利用网络分析进行获得最佳路径。 这里的时间属性是在建网之前,通过各个道路的类型(主干道,次要道等)来给定速度属性,然后通过距离和速度的商值确定的,并将其作为属性设定于每个道路上,这里没有考虑红灯问题以及其他因素,而是一种理想情况,不过可以将其他的要素可以逐渐加入来完善。 (3)按要求和顺序逐个对目的点的路径的实现 1)在设施网络分析工具条上,点选旗标和障碍工具板下拉箭头,将旗标按照车辆访问的顺序逐个放在点上。

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实验指导书及答案

实验一熟悉C程序运行环境 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C语言Visual C++调试环境。 2. 掌握C程序的编辑、调试及运行。 二、实验内容 项目1. 调试并运行下面程序,并写出运行结果: #include <> int main() { printf(“Good morning!\n”); printf(“Hello,world!\n”); return 0; } 运行结果(注意,按照屏幕输出格式写): 项目2. 调试并运行下面程序,并写出运行结果: #include <> int main() { int a , b , sum; /*定义变量*/ a=23; b=56; /*为变量赋值*/ sum=a+b; /*计算两个变量的和*/ printf(“sum is %d\n”,sum); /*输出计算结果*/ return 0; } 运行结果:

项目3. 调试并运行下面程序,并写出运行结果: #include <> int max(int,int); int main() { int a , b , c; /*定义变量*/ a=23; b=56; /*为变量赋值*/ c=max(a,b); /*调用max函数,将得到的值赋给c*/ printf(“max is %d\n”,c); /*输出c的值*/ return 0; } int max(int x,int y) /*定义max函数,函数值为整型*/ { int z; /*定义变量*/ if(x>y) z=x; else z=y; return(z); /*将z的值返回*/ } 运行结果: 三、提高部分 1.试想,如果求10个数中的最大者,则程序该如何编写。 程序代码 运行结果:

控制工程基础实验指导书[答案解析]

控制工程基础实验指导书 自控原理实验室编印 (内部教材)

实验项目名称: (所属课程:) 院系:专业班级:姓名:学号:实验日期:实验地点:合作者:指导教师:本实验项目成绩:教师签字:日期: (以下为实验报告正文) 一、实验目的 简述本实验要达到的目的。目的要明确,要注明属哪一类实验(验证型、设计型、综合型、创新型)。 二、实验仪器设备 列出本实验要用到的主要仪器、仪表、实验材料等。 三、实验内容 简述要本实验主要内容,包括实验的方案、依据的原理、采用的方法等。四、实验步骤 简述实验操作的步骤以及操作中特别注意事项。 五、实验结果 给出实验过程中得到的原始实验数据或结果,并根据需要对原始实验数据或结果进行必要的分析、整理或计算,从而得出本实验最后的结论。 六、讨论 分析实验中出现误差、偏差、异常现象甚至实验失败的原因,实验中自己发现了什么问题,产生了哪些疑问或想法,有什么心得或建议等等。 七、参考文献

列举自己在本次准备实验、进行实验和撰写实验报告过程中用到的参考文献资料。 格式如下: 作者,书名(篇名),出版社(期刊名),出版日期(刊期),页码

实验一 控制系统典型环节的模拟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比例、积分、实际微分及惯性环节的模拟方法; 2、通过实验熟悉各种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和动态特性; 3、了解典型环节中参数的变化对输出动态特性的影响。 二、实验仪器 1、控制理论电子模拟实验箱一台; 2、超低频慢扫描数字存储示波器一台; 3、数字万用表一只; 4、各种长度联接导线。 三、实验原理 以运算放大器为核心元件,由其不同的R-C 输入网络和反馈网络组成的各种典型环节,如图1-1所示。图中Z1和Z2为复数阻抗,它们都是R 、C 构成。 图1-1 运放反馈连接 基于图中A 点为电位虚地,略去流入运放的电流,则由图1-1得: 21 ()o i u Z G s u Z = =-(1-1) 由上式可以求得下列模拟电路组成的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及其单位阶跃响应。 1、比例环节 实验模拟电路见图1-2所示

电路分析基础实训.pdf

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指导书 实验课程名称电路分析基础 院系部机电工程系 指导老师姓名张裴裴 2015 — 2016学年第2学期

实验一直流电路的认识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实验室规则、实验操作规程、安全用电常识。 2.熟悉实验室供电情况和实验电源、实验设备情况。 3.学习电阻、电压、电流的测量方法,初步掌握数字万用表、交直流毫安表的使用方法。 4.学习电阻串并联电路的连接方法,掌握分压、分流关系。 二、实验仪器 1.电工实验台一套 2.数字万用表一块 3.直流稳压源一台 4.直流电压表一只 5.直流电流表一只 6.电路原理箱(或其它实验设备) 7.电阻若干只 8.导线若干 三、实验步骤 1、认识和熟悉电路实验台设备及本次实验的相关设备 ①电路原理箱及其上面的实验电路版块; ②数字万用表的正确使用方法及其量程的选择; ③直流电压表、直流电流表的正确使用方法及其量程的选择。 2.电阻的测量 (1)用数字万用表的欧姆档测电阻,万用表的红表棒插在电表下方的“VΩ”插孔中,黑表棒插在电表下方的“COM”插孔中。选择实验原理箱上的电阻或实验室其它电阻作为待测电阻,欧姆档的量程应根据待测电阻的数值合理

选取。将数据记录在表1,把测量所得数值与电阻的标称值进行对照比较,得出误差结论。 图1-1 将图1-1所示连成电路,并将图中各点间电阻的测量和计算数据记录在表2中,注意带上单位。 开启实训台电源总开关,开启直流电源单元开关,调节电压旋钮,对取得的直流电源进行测量,测量后将数据填入表1-2中。 (1)按实验线路图1-2连接电路(图中A 、B 两点处表示电流表接入点)。 2 S 2

空间分析实验报告

空间分析原理 及应用 上机实验

练习1:利用缺省参数创建一个表面 1.1 启动ArcMap并激活地统计分析模块 单击窗口任务栏的Start按扭,光标指向Programs,再指向ArcGIS,然后单击ArcMap。在ArcMap中,单击Tools,在单击Extensions,选中Geostatistical Analyst复选框,单击Close按扭。 1.2 添加Geostatistical Analyst工具条到ArcMap中。 单击View菜单,光标指向Toolbars,然后单击Geostatistical Analyst。 1.3 在ArcMap中添加数据层 一旦数据加入后,就能利用ArcMap来显示数据,而且如果需要,还可以改变没一层的属性设置(如符号等等) 1.单击Standard工具条上的Add Data按扭。 找到安装练习数据的文件夹(缺省安装路径是C:\ArcGIS\ArcTutor\Geostatistics),按住Ctrl键,然后点击并高亮显示Ca_ozone_pts和ca_outline数据集。 3.单击Add按扭。 4.单击目录表中的ca_outline图层的图例,打开Symbol Selector对话框。 5.单击Fill Color下拉箭头,然后单击No Color。 6.在Symbol Selector对话框中单击OK按钮。 点击Standard工具条上的Save按扭。新建一个本地工作目录(如C:\geostatistical),定位到本地工作目录。

1.4 利用缺省值创建表面 单击Geostatistical Analyst,然后单击Geostatistical Wizard。 2.点击Input Data下拉箭头,单击并选中ca_ozone_pts。 3.单击Attribute下拉框箭头,单击并选中属性OZONE。 4.在Methord对话框中单击Kriging. 单击Next按扭。缺省情况下,在Geostatistical Method Selection对话框中,Ordinary Kriging和Prediction Map被选中. 6.在Geostatistical Method Selection对话框中单击next按扭。 7.点击next按扭。

电路分析实验指导书07版

目录 实验一叠加原理与戴维南定理 (1) 实验二单相交流电路的研究 (6) 实验三三相交流电路 (9) 实验四RC一阶电路的响应测试 (12) 实验五二阶动态电路响应的研究 (15) 实验六双口网络测试 (17) 实验七异步电动机的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线路 (20) 实验八R、L、C 串联谐振电路的研究 (23)

实验一 叠加原理与戴维南定理 实验学时:2 实验类型:验证 实验要求:必修 (一)叠加原理的验证 一、实验目的 验证线性电路叠加原理的正确性,从而加深对线性电路的叠加性和齐次性的认识和理解。 二、实验内容 通过对现有电路的参数测量,比较在不同电源作用时电路中电流、电压的关系,加深理解所学理论知识,明确本次实验的目的。 三、实验原理 1. 线性电路:由线性元件及独立电源组成的电路即线性电路。 2. 叠加原理(叠加性):在任何由线性电阻、线性受控源及独立源组成的电路中,通过每一元件的电流或其两端的电压,可以看成是每一个独立源独立作用于电路时,在该元件上所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 3. 齐次性:线性电路的齐次性是指当激励信号(某独立源的值)增加或减小K 倍时,电路的响应(即在电路其他各电阻元件上所建立的电压或电流值)也相应地增加或减小K 倍。 四、实验组织运行要求 集中授课和学生自主训练相结合。 五、实验条件 实验中用到的设备: +6V 、+12V 切换直流稳压源、0~30V 可调直流稳压源、直流数字电压表、直流数字毫安表、叠加原理实验电路板。 相关书籍:《电路分析》教材、实验指导书等。 叠加原理实验电路图 1K 510 R 2 R 1 R 3 R 4 R 5

VB程序设计学习与实验指导答案

Visual Basic 程序设计学习与实验指导答案 上篇学习指导 第1章Visual Basic 概述 1.事件 2.查看对象 3.工程 4.视图属性窗口 5.窗体编辑器 第2章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初步 1.控件 2.事件 3.类属性 4.属性 5.略 https://www.doczj.com/doc/774524486.html, 第3章Visual Basic 语言基础 1.(a*sin(30/180*3.14)+c*(log(b)/log(10)))/((Abs(d)+1)*(e+f))+1

2.mod 3.X=Int(X) And Y=Int(Y) And X*Y>0 4. 4.Y Mod 4=0 And Y Mod 100<>0 Or Y Mod 400=0 5.x=Int((99-10+1)*Rnd+10) 6.0 “” 7.空格 8.6,845.30 9. (1)8 (2)1 (3)abcd (4)出错,类型不匹配 (5)False (6)2008-6-29 (7)I likeVB (8)4 (9)4 4 (10)3 4 (11)10 -10 (12)-1 (13)aa (14)3 (15)0 (16)1 (17)C (18)5 (19)8 (20)34.54 (21)中国 (22)上海 (23)VISUAL BASIC (24)visual basic 10. (1)x<-100 or x>100 (2)a=Int(a) And b =Int(b) Or a<0 And b<0 (3)x<=y or x>=z (4)a>0 And a<>Int(a) (5)a=0 xor b=0 (6)Len(S)<10 (7)UCase(S)=S (8)Left(S,1)=”a” And Right(S,1)=”a” (9)Instr(S,”@”)<>0 (10)Trim(S)=S (11)Date=#8/8/2008#

2011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指导书要点

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指导书 杨杰编写 东莞理工学院电子系 二00五年八月

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指导书 目录 实验一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2 实验二叠加定理的验证┈┈┈┈┈┈┈┈┈┈┈┈┈┈┈┈┈┈┈┈┈┈5 实验三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8 实验四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的验证┈┈┈┈┈┈┈┈┈┈┈┈┈┈┈┈13 实验五一阶RC电路的动态响应┈┈┈┈┈┈┈┈┈┈┈┈┈┈┈┈┈┈┈18 实验六正弦稳态交流电路相量的研究┈┈┈┈┈┈┈┈┈┈┈┈┈┈┈┈22 实验七设计性实验——电阻变化量线性输出电路设计┈┈┈┈┈┈┈┈┈┈25

实验一 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 一、实验目的 1. 验证基尔霍夫定律的正确性,加深对基尔霍夫定律的理解。 2. 掌握使用直流电工仪表测量电流、电压的方法。 3. 学会应用电路的基本定律,分析、查找电路故障的一般方法。 二、实验原理 1. 基尔霍夫定律是电路的基本定律。测量某电路的各支路电流及多个元件两端的电压,应能分别满足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电压定律。即: 对电路中任何一个节点而言,应满足ΣI =0; 对电路中任何一个闭合回路而言,应满足ΣU =0。 运用上述定律时,必须注意电流、电压的实际方向和参考方向的关系。 2. 依据基尔霍夫定律和欧姆定律可对电路的故障现象进行分析,准确定位故障点。若在一个接有电源的闭合回路中,电路的电流为零,则可能存在开路故障;若某元件上有电压而无电流,则说明该元件开路;若某元件上有电流而无电压,说明该元件出现了短路故障。 三、实验内容 1. 先任意设定三条支路的电流参考方向,如图1-2所示。三个回路的正方向可设为ADEFA 、BADCB 、FBCEF 。 图1-1 实验电路 2. 分别将两路直流稳压源接入电路,令E 1=6V ,E 2=12V 。 3. 将电流插头的两端接至数字毫安表的“+、-”两端, 将电流插头分别插入三条支路的三个电流插座中,读出并记录各电流值。图1-2是电流插头插座的用法示意。 U U 2 F 1

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指导书(城市学院)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自编教材 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指导书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系

《电路分析基础》是电子、通信技术类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而电路分析基础实验又是学好该学科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实验教学不仅能进一步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理论知识,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作作风。电路分析基础实验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实验要求学生掌握各种电路(电阻电路、动态电路、正弦稳态电路)的连接、测试和调试技术;熟悉常用电子电工仪表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熟悉安全用电知识,了解电路故障的检查和排除方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从事实践技术工作奠定扎实基础。 为结合理论课程教学的需要,共设置16学时的实验课时。

第一部分绪论 (1) 一、课程所属类型及服务专业 (1) 二、实验教学目的和要求 (1) 三、实验项目和学时分配 (1) 第二部份基本实验指导 (2) 实验一元件伏安特性的测定 (2) 一、实验目的 (2) 二、原理及说明 (2) 三、仪器设备 (2) 四、实验步骤 (3) 五、思考题 (4) 实验二验证基尔霍夫定律 (5) 一、实验目的 (5) 二、实验原理 (5) 三、实验设备 (5) 四、实验步骤 (5) 五、注意事项 (6) 六、思考题 (6) 实验三叠加定理 (7) 一、实验目的 (7) 二、实验原理 (7) 三、实验设备和器材 (7) 四、实验电路和实验步骤 (7) 五、实验结果和数据处理 (8) 六、实验预习要求 (9) 七、思考题 (9) 实验四验证戴维南定理 (10) 一、目的 (10) 二、设备、仪表 (10) 三、原理电路图 (10) 四、步骤 (10) 五、注意事项 (11) 六、预习要求 (11) 七、总结报告 (12) 八、思考题 (12) 实验五 RC电路的响应 (13) 一、目的 (13) 二、设备和元件 (13) 三、实验电路图 (13) 四、内容和步骤 (14) 五、预习要求 (16) 六、注意事项 (16)

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与习题指导课后程序设计答案,DOC

P18 (1) #include intmain(void) celsius=26; fahr=9*celsius/5+32; printf("celsius=%d,fahr=%d\n",celsius,fahr); return0; }

(3) #include intmain(void) { intaverage,math,eng,comp; intn,a,b,c; n=152; c=n%10; b=(n/10)%10; a=n/100;

printf("整数%d的个位数字是%d,十位数字是%d,百位数字是%d\n",n,c,b,a); return0; } P27 (2) #include #include intmain(void) {

intmoney,year; doublerate,interest; printf("Entermoney,year,rate:"); scanf("%d%d%lf",&money,&year,&rate); interest=money*pow(1+rate,year)-money; y=pow(x+1,2)+2*x+1/x; } else{ y=sqrt(x); }

printf("y=f(%f)=%.2f\n",x,y); return0; } (4) #include return0; } 10的阶乘 #include intmain(void)

{ inti,n,product; printf("Entern:"); scanf("%d",&n); product=1;

【最新】电路基础教学指导书-优秀word范文 (17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电路基础教学指导书 篇一:电路分析教学指导书 篇一: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指导书 《电路分析基础》 实验教学指导书 课程编号:1038171002 湘潭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201X年03月20日 前言 一、实验总体目标 初步具备电压表、电流表、万用表等电工实验设备的操作使用能力和电路仿真 软件的应用能力,根据实验任务确定实验方案、设计实验线路和选择仪器设备,正确测量参数和处理数据。 二、适用专业年级 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专业一年级本科学生。三、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五、实验环境 电工综合实验台:40套。主要配置:直流电路模块实验板、动态电路模块实验板、多路直流电压源、多路直流电流源、信号源、直流电压表、直流电流表、 示波器等。 multisim电路仿真分析软件。六、实验总体要求 1、正确使用电压表、电流表、万用表、功率表以及一些电工实验设备; 2、按电路图联接实验线路和合理布线,能初步分析并排除故障;

3、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正确读取实验数据和记录实验波形并加以检查和判断,正确书写实验报告和分析实验结果; 4、正确运用实验手段来验证一些定理和结论。 5、具有根据实验任务确定实验方案、设计实验线路和选择仪器设备的初步能力。 6、按每次实验的具体要求认真填写实验报告。七、本课程实验的重点、难点 及教学方法建议 本课程实验的重点是仪表的正确使用、电路的正确连接、数据测试和分析;本课程实验的难点是动态电路参数测试和分析。 在教学方法上,本课程实验应提前预习,使学生能够利用原理指导实验,利用 实验加深对电路原理的理解,掌握分析电路、测试电路的基本方法。目录 实验一电阻电路测量与分析综合实验????????????????1 实验二电源等效电路 综合实验???????????????????11 实验三动态电路仿真实验?????????????????????18 实验四rc 频率特性和rlc谐振仿真实验???????????????24实验一电阻电路测量与分析综合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并掌握直流电压表、电流表、恒压源等使用; 2、学会电阻元件的伏安特性的逐点测试法; 3、学会电路中电位、电压的测量方法,掌握电路电位图的测量、绘制方法; 4、验证基尔霍夫定律,学会检查、分析电路简单故障; 5、验证叠加原理,学会 叠加原理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 1、电阻元件的伏安特性 任一二端电阻元件的特性可用该元件上的端电压u与通过该元件的电流i之间 的函数关系u=f(i)来表示,即用u-i平面上的一条曲线来表征,这条曲线称 为该电阻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根据伏安特性的不同,电阻元件分两大类:线 性电阻和非线性电阻。线性电阻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是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直线,如图1-1中(a)所示,该直线的斜率只由电阻元件的电阻值 r决定,其阻值为常数,与元件 两端的电压u和通过该元件的电流i无关;非线性电阻元件的伏安特性是一条 经过坐标原点的曲 图1-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