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理化检验控制程序

理化检验控制程序

理化检验控制程序
理化检验控制程序

理化检验控制程序

1、目的

该程序就阀门制造过程中对原材料、辅助材料、半成品等的物理性能、机械性能、化学成分进行测试与分析,满足产品的设计和工艺要求,提供可靠的试验与化验数据。

2、适用范围

该程序适用于阀门制造过程中对原材料、辅助材料、半成品等的物理性能、机械性能、化学成分进行测试与分析。

3、职责:

理化责任人负责对阀门制造全过程中理化检验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质管部负责理化检验工作的归口管理。

技术部负责提供理化检验工作所需的技术标准及相关资料。

4.0理化检验质量控制

4.1报验委托

报验委托部门提交《理化检验委托单》。

4.2试样制备

依据设计要求、标准和规定取样,并制备相关试样

4.3试样与试样记录、报告

a) 理化试验操作按操作规程进行。

b) 理化试验结果不合格则按标准要求复验。

c) 理化检验报告的填写、审核及确认

1)试验分析结果准确、可靠。

2)试验分析报告的字迹清晰。

3)由试验人员填写《力学性能试验报告》或《化学分析报告》,并按报告要求签字。

4.4理化检验资料归档和试样、试件余料保存的基本要求

a) 检验资料由质管部保管并作记录。

b) 试样、试件余料编号并作保存记录,保存期半年,(特殊要求的保存期可延长至壹年)。

c) 焊接工艺评定的试件保存五年。

4.5设备与仪器

a) 试验设备与仪器应在有效检定期内使用。

b) 理化设备、检测仪器维修、保养应按有关规定进行保养。

c) 应制定周期检定计划。

4.6对分包理化检验质量控制

a) 《采购与材料质量控制程序》的程序,由质管部会同技术部、供销部、生产部对热处理分包方进行评审,对分包理化检验单位进行评审,选择具备相应资格和能力的单位承担理化检验工作,经批准列入“合格供方名录”。

b) 与被委托的单位,签订理化试验分包协议,明确理化检验的技术要求和及检验结果的验收准则。

理化质控系统责任人对分包方返回的理化检验报告及试样的有效性和正确性进行审核,签字确认,方可有效。

4.7理化检验资料归档及试样保存

“理化检验委托单”、“理化检验原始记录”、“理化检验报告”原件、分包协议等,由质管部归档保管。原材料、产品焊接试板的“理化报告”由质管部存入产品档案。焊评、焊工考试的“理化报告”及焊评试样交质管部长期保存。

11理化检验分包控制程序

理化检验分包控制程序 编制: 审 批准: 日期: 2012年03月05日 发布日期:2012年3月5日实施日期:2012年3月10日 XXX有限公司

XXX有限公司文件编号QB/CSHS.YGCX2/0-11-2012共3页第1页 理化检验分包控制程序 1. 目的 对压力管道预制安装的材料和焊接接头的理化检验进行控制,以保证理化检验质量满足法规、标准的要求。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承接压力管道预制、安装过程中的材料和焊接接头试样的理化检验质量控制。 3. 职责 3.l 理化检验质量管理由检验部归口管理,技术、供应部配合,并实行理化质控责任人负责制,并接受质保工程师的监督检查。 3.2 理化检验质量控制按“理化检验分包控制程序图”执行。 4.工作程序 4.1分包方评价 4.1.1分包方资质 分包方应取得国家实验室认证单位或同类别压力管道安装、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证的质量得到有效控制单位。 4.1.2试验人员资格 1) 从事理化试验人员应取得相应资格证书持证上岗,其所从事的检 验项目应与资格证书合格项目相一致; 2) 从事理化检验人员应了解压力管道法规、标准一般要求,能熟练 运用试验项目相关的试验标准和试验规程,熟练操作使用仪器、 设备; 4.1.3仪器、试验设备 根据试验方法所使用的各种仪器、设备应是完好的,其精度及适 用范围符合要求,有计量检定要求的应处在有效检定周期之内。 4.2分包协议的签订 4.2.1分包方工作范围: 理化检验的试样取样—试样制备—试样检验—试验—报告。 4.2.2执行的标准: 1)试样的取样、制备、加工、试验等严格按照《管 规》、GB50235、GB50236等法规、标准和分包方质保体系运行的 要求执行; 2)检验项目的全过程应接受委托方理化检验质控系统的质量控制。 4.2.3质量要求 1)试样的取样应根据试验标准要求,确定试样的取样部位、数量; 2)试样加工成形后,应核对实物标识,试样的加工尺寸及精度,表面粗糙度和试样数量符合达到要求; 3)对冲击试样重点检查V型缺口位置及方向的正确、底部表面粗糙度应大于1.6um; 4)对用于化学分析的样屑不应占有油污、氧化皮,样屑重量为40- 50g; 5)检验方法选择应符合所委托的检验标准所规定的检验方法,标准中没

XX公司管理策划控制程序

XX公司管理策划控制程序 1 目的 对实现组织的质量目标进行管理策划。 2 范围 适用于对确保实现质量目标资源加以识别和策划。 3 职责 3.1 总经理根据组织的质量目标、配置必要的资源,负责批准有关部门编制的质量策划输出文件。 3.2 管理者代表负责审核各部门为管理策划编制的文件。 3.3 质管部负责组织各部门进行管理策划,编写相应的策划文件,并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3.4 各部门主要负责人负责组织本部门的质量策划。 4 程序 4.1 质量目标 4.1.1 为实现组织的质量方针,组织总的质量目标为: a)常规产品成品合格率达到95%,今后三年内每年递增1%; b)常规产品零部件合格率达到93%,在今后三年内每年递增1%; c)开发新产品总体一次成功。 4.1.2 与质量相关的各部门应根据组织总目标进行分解,转化为本部门具体的工作目标,为保证目标的顺利完成,需进行相应的质量策划。 4.2 进行质量策划的时机 组织在下列情况下需进行质量策划: a)按照质量管理标准建立、改进质量管理体系; b)组织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组织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c)组织的资源配置、市场情况发生重大变化; d)现有体系文件未能涵盖的特殊事项。 针对具体的产品、项目或合同的质量策划执行《实现过程的策划程序》。4.3 质量策划的内容 总经理应确保对实现质量目标所需的资源加以识别和策划。质量策划的内容

应包括: a)需达到的质量目标及相应的质量管理过程,确定过程的输入、输出及活动, 并做出相应规定; b)识别为实现质量目标所需建立的过程的资源配置; c)对实现总体质量目标和阶段或局部的质量目标进行定期评审的规定,重点应 评审过程和活动的改进; d)根据评审结果寻找与质量目标的差距,确保持续改进,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 有效性和效率; e)策划的结果(包括变更)应形成文件,如质量管理方案、质量计划等。 4.4 质量策划输出文件编制原则 a)应参照质量手册的有关内容,应符合质量方针、目标、并与产品实现过程的 策划及其他质量体系文件的内容协调一致; b)已有的质量文件中的内容可被引用,并根据特殊的要求增加新的内容。 4.5 质量策划输出文件的编制、审批和发放 4.5.1 《质量策划输出文件》由质管部组织各部门负责人编制,经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后,以受控文件形式发放到相关部门。 4.5.2 《质量策划输出文件》的封面必须写明策划项目名称及编号、编制人、审核人、批准人、发布日期。 4.6 质量策划的实施、监督检查和更改 4.6.1 各部门在执行中应按照质量策划规定的内容、进度、要求进行控制,并将执行情况、存在的问题等及时反馈到质管部。 4.6.2 质管部对质量策划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验证,协调相应的资源,并填写《质量策划实施情况检查表》报告总经理。 4.6.3 质量策划的更改 a)《质量策划输出文件》的更改应在受控状态下进行,应由更改部门填写《文 件更改申请》,经总经理批准后进行更改,按《文件控制程序》执行; b)在更改期间应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完整运行,例如组织结构的调整应对职责 做出相应的变更,以确保体系正常运作。 4.6.4 质量策划所形成的相关文件,由质管部负责存档保存。

食品理化检验汇总

食品理化检验 加粗下划线的为老师上课要求掌握的,仅供参考 第一章绪论 1.食品理化检验的内容:食品的感官检查、食品营养成分的检查、保健食品的检验、食品添加剂的检验、 食品中有毒有害成分的检验、食品容器和包装材料的检验、化学性食品中毒的快速鉴定、转基因食品的检验。 2.食品理化检验常用的方法:感官检查(视觉、嗅觉、味觉、听觉、触觉)、物理检测 比重:现称相对密度,是物质的质量与同体积同温度下的纯水质量的比值。我国规定标准温度是20℃。 1)比重瓶法:环境温度不能超过20 ℃ 2)比重计法①酒精比重计:测定酒中酒精的含量(V/V); ②乳稠度计:测定牛乳的比重 ③锤度计:测定蔗糖的浓度(注:比重计法测定结果不如比重瓶法准确) 3.薄层色普法;将适当细度的吸附剂作为固定相涂布在平板上形成薄层,把试样点在薄板上,然后用溶剂展开 4. 标准分析方法的制定 (一)分析方法的建立 1、检测条件的优化 2、校准曲线的绘制 3、样品前处理条件的优化 4、干扰试验 5、实际样品的测定 6、方法性能指标的评价 (二)标准分析方法的研制程序立项、起草、征求意见、审查 (4.5.6.7为ppt上补充内容) 4.极性大的被分离物,要选吸附能力小的吸附剂,但展开剂的极性应选大的。 5.死时间(tM ):不被固定相吸附或溶解的物质进入色谱柱时,从进样到出现峰极大值所需的时间称为死时间 6.保留时间tR 试样从进样开始到柱后出现峰极大点时所经历的时间,称为保留时间. 7.调整保留时间tR′:某组份的保留时间扣除死时间后称为该组份的调整保留时间,即: tR′= tR-tM

第二章食品样品的采集、保存和处理 8. 食品样品的采样原则:1)样品对总体应该有充分的代表性。2)采样过程中要设法保持原有食品的理化性质,防止待测成分的损失或污染。 9、食品样品的采集方法(具有相同属性的食品样品的采集):袋装样品按 (袋数 /2 )^ 1/2进行抽样,采用四分法缩分 四分法 1)固体颗粒或粉体混匀后采用三层(上、中、下)五点(周围四点和中心)法采样 2)液体或半流体混匀后采样 3)组成不均匀固体食品采样 采样量:1.5Kg, 供检验、复查、备查用 10.食品样品的保存原则:防止污染、防止腐败变质、稳定水分、固定待测成分 11.食品样品的保存应做到净、密、冷、快。 12.食品样品的前处理: 一、食品样品的常规处理:除去非食用部分、除去机械杂质、均匀化处理 二、食品样品的无机化处理 (一)湿法消化法(wet digeation) : 1)原理:在适量的食品样品中加入硝酸、高氯酸、硫酸等氧化性强酸,结合加热来破坏有机物,有时还要加入一些氧化剂(如高锰酸钾、过氧化氢等),或催化剂(如硫酸铜、硫酸汞、 二氧化硒等),以加速样品的氧化分解,完全破坏样品中的有机物,使待测的无机成分释放出来, 并形成各种不挥发的无机化合物。 2)注意事项:消化试剂应纯净,器皿及用具应不含待分析成分;加玻璃珠防止暴沸,注意 不要产生大量泡沫;补加酸或其他氧化剂时,应待消化液冷却后再沿内壁缓缓加入 3)优点→分解有机物的速度快,所需时间短,加热温度较干灰化法底,可以减少待测成分的挥发损失。缺点→消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操作时必须在通风橱中进行,试剂 用量较大,有时空白值较高。在消化初期,消化液反应剧烈产生大量的泡沫,可能溢出消化瓶, 消化过程中也可能出现碳化,这些都易造成待测物的损失,所以需要细心操作。 (二)干灰化法(dry ashing) 1)原理:将样品放在坩埚中,在高温下灼烧使食品样品脱水,焦化,并在空气中氧的作用下,使有机物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其他气体而挥发,剩下无机物供分析测试用。

压力容器制造质量手册理化检验控制

压力容器制造质量手册理化检验控制 1.目的 对理化试验过程进行控制,并对理化检验的分包管理工作作出规定。确保试验结果科学、准确、公正。 2.范围 适用于理化检验质量控制,包括取样、制样、试验、评定、保管等。 3.职责 3.1质检部是理化检验的管理部门。 3.2技术部负责制定或提供试验和验收标准。 3.3理化检验责任工程师负责理化检验,对理化检验结果进行确认和重复试验。 3.4 生产部、质检部按《锅炉压力容器制造许可条件》的有关要求选择合格分包方,签订分包协议,报质保工程师批准,并向发证机构备案。 3.5 质检部负责将送检件和有关理化检验委托单送交分包方,并负责质量控制。 4.工作程序 4.1工作流程图见附图A 4.2检验人员对试板或试件进行检查,对照有关工艺文件,检查产品编号、探伤报告、钢印、材质、外观、尺寸等。 4.3理化检验责任工程师负责组织理化试验,

4.4质检部负责将试板或试件送生产单位,进行试板或试件的加工、试验、评定以及出具试验报告。 4.5 理化检验责任工程师应对理化检验的试验数据的真实性负责。 4.6理化检验责任工程师负责确认试验报告,对不合格报告作出重复试验的处理意见。 4.7质检部负责汇总、整理、保管试验报告和试样。其中金相和化学分析的试样保存期半年、力学性能试样保存期三个月。焊接工艺评定试样由焊接试验室取回保存,焊接工艺评定试样应作长期保存直至失效。 4.8理化试验的第一次结果如达不到合格要求或理化责任师对试验结果有怀疑时,应按照《容规》要求取双倍试样重新试验。对理化试验结果有争议时,经质保工程师同意,并参与外协权威单位试验仲裁。 4.9 试验分包程序 4.9.1 分包方应具备相应的资格,具有完善的理化管理制度,试件的取样、试样加工及分析试验方法应严格执行有关标准。 4.9.2 送检件返公司时,理化责任工程师应向分包方索取原始记录和试验报告并确认。 4.9.3 质检部应妥善保管试样、委托单、原始记录、试验报告。并归入产品质量档 案。

食品理化检验的所有检验项目

一、果汁中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 1实验原理:果汁中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与折光率在一定条件下形成正比例,通过测定其折 光率而计算出其含量 2仪器与试剂:阿贝尔折光仪/果汁样品 3步骤: A使用(1)将棱镜和打开,用擦镜纸将镜面拭洁后,在镜面上滴少量待测液体,并使其铺满整 个镜面,关上棱镜。 (2)调节反射镜7使入射光线达到最强,然后转动棱 镜使目镜出现半明半暗,分界线位于十字 线的交叉点,这时从放大镜2即可在标尺 上读出液体的折射率。 (3)如出现彩色光带,调节消色补偿器,使彩色光带 消失,明暗界面清晰。 (4)测完之后,打开棱镜并用丙酮洗净镜面,也可用 吸耳球吹干镜面,实验结束后,须使镜面 清洁外,尚需夹上两层擦镜纸才能扭紧两 棱镜的闭合螺丝,以防镜面受损。 B蒸馏水在棱镜上校准~~清洁~~过滤果汁液~棱镜上测折光率~~读数~记录==复测两次

4数据处理 二、味精谷氨酸钠的含量 1原理:谷氨酸钠结构分子中有一个不对称碳原子 ,具有光学活性,能是偏振光面旋转一定 角度,因此用旋光仪测其溶液旋光度,即可计算器含量 味精是由大豆蛋白、小麦面筋或其它含蛋白较多的物质中提炼的,也有用淀粉发酵制成。国家规定,商品名称为味精或味素的,其谷氨酸钠含量应在99%以上。 按规定,加盐味精产品的谷氨酸钠含量应不小于80%,食用盐添加量应小于20%,铁含 小于等于每千克10毫克;对于增鲜味精,则要求:谷氨酸钠含量不小于97%,增鲜剂呈 核苷酸二钠不小于1.5%,铁含量小于等于每千克5毫克等。普通味精 2仪器试剂: 旋光仪(精度0.01。)备有钠光灯(钠光谱D 线589.3nm )/分析天平;奥桑味精 ;盐酸溶液(1+1) 3步骤: 5g 味精于(20-30ml 水中溶解)、盐酸16ml 溶解后 移于500ml 容量瓶定容冷却至20度装液于1dm 的旋光管(不得有气泡)~测旋光度 (同时测管中试样夜温度,复测2次) 注意:主要是为了使维持溶液的PH ,使得谷氨酸钠完全电离,稳定谷氨酸钠! a a 4计算X= L*c*[25.16+/-0.047(20-t)] *100 = m*1 *[25.16+/-0.047(20-t)] *100 a=旋光度,L=管长度,C=1ml 试样液中含谷氨酸钠的质量,单位为g/ml , 25.16=谷氨酸钠比旋度,单位为度,0.047=温度校正系数;计算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第一位 同一样品测定结果,相对平均偏差不得超过0.3% 记录

理化检验分包管理控制程序

理化检验分包管理控制程序 1目的 对汽车用液化天然气气瓶制造过程中理化检验的控制内容和基本要求作出规定,以保证理化检验各实验报告的正确且可追溯。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汽车用液化天然气气瓶制造过程中理化检验分包管理质量控制。 3职责 3.1理化质控责任人对理化质量控制负责。 3.2技术部负责编制相关的工艺及工艺文件,理化质控责任人审核后实施。 3.3理化外协供方控制,理化质控责任人负责对理化的供方名单进行评审,形成理化合格供方名单,并定期复评。评价和复评的主要依据及准则如下: 1)理化单位的资质。 2)理化能力,人员和设备情况。 3)合同履行情况。 3.4理化外协应在合格供方内择优录用。 4工作程序 4.1合同控制 4.1.1理化检验外协应签订正式委托合同,合同应经理化质控责任人审核,总经理批准。

4.1.2理化合同中应明确处理项目和有关质量要求,遵循的试验规范、标准和方法,以及供方的相应责任。 4.1.3理化委托合同中应明确本公司有权在供方现场,对理化设备、理化过程以及结果检查和确认,供方应给予配合并提供便利条件。4.1.4理化合同内容需要修改时,应重新经过审批。 4.1.5理化合同签订后,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本公司可采用委托单的形式与供方沟通。 4.2理化设备控制 4.2.1供方使用的理化设备应与检测项目要求相对应。 4.2.2理化设备应完好,并经调试合格,特别是需要做-196℃冲击试验时,设备及环境试验温度要求符合相关规定。 4.2.3理化设备和仪表应经过校准并在有效期内。 4.2.4本公司理化质控责任人负责对供方使用的理化设备的完好性和有效性进行检查和确认。 4.3理化实施过程控制 4.3.1本公司对供方提供的理化工艺文件、使用规范和标准进行检查确认,通过确认才能实施。 4.3.2委托时应先开具理化检验委托单(一式二份),详细注明检验项目、检验标准、试样数量、评定标准、委托日期等内容。 1)金属原材料试验应填写产品名称、产品编号、材质、规格、试验项目、数量、检验内容和验收标准。

理化检验控制.

第 11章理化检验控制 11.1 目的 本章对 A1级、 A2级压力容器产品理化试验中有关人员的资格、检验设备仪器管理、理化检验管理、试验方法和试验过程管理、试样制备、原始记录和试验报告确认、重复试验、部分理化检验分包等控制环节的基本内容作出了规定,以保证各项试验报告准确可靠,真实并可追溯。 11.2适用范围 适用于压力容器制造过程中理化检验质量活动控制。 11.3 职责 11.3.1理化质量控制系统由质管部归口管理,生产部、技术部、采购部和车间配合。 11.3.2理化质量控制实行理化责任工程师负责制。负责本系统控制环节和控制点的管理,对理化报告的正确性负责,并接受质保工程师的监督和检查。 11.4 控制要求 “理化检验控制系统控制程序”见图 11-1。 11.4.1理化人员资格控制 11.4.1.1理化试验人员、检验人员经申请, 批准后参加省、市有关部门组织的培训考试,取得“理化试验人员资格等级证书”后方可上岗。

11.4.1.2理化责任人应具备理化试验专业技术并由总经理任命, 负责全厂理化试验的质量控制,对理化试验的取样、加工操作、计算的技术标准执行的正确性负责,对理化试验报告做技术性结论。其人员资格和责任制见公司标准 Q/HL20815-2012《理化试验管理制度》第 4章相关内容。 11.4.2试验委托 11.4.2.1原材料、焊接材料、焊接工艺评定试件、焊工考试试件及产品试件需进行化学分析、力学试验、晶间腐蚀试验时,应由委托部门开具“送检委托单” , “送检委托单”填写要求按公司标准 Q/HL20815-2012《理化试验管理制度》第 5.3节的规定执行。 11.4.2.2焊接工艺评定试件、焊工考试试件、产品试件,先进行外观检验合格,再进行无损检测后,才可进行力学试验委托。 11.4.2.3理化责任人应认真核查检验委托单是否符合要求。检验委托单应经理化责任人审核签字。检验委托单具体要求见公司标准 Q/HL20815-2012《理化试验管理制度》。 11.4.3试样制备 11.4.3.1试件取样、标记、加工和制备的基本要求和程序按有关标准及公司标准 Q/HL20815-2012《理化试验管理制度》第 5.4节的规定程序及工艺科提供的试样加工图进行。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试题及参考答案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试题及参考答案 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1.液态食品的相对密度可反应液态食品的和。 2.样品的制备是指对采集的样品进行、。混匀等处理工作。 3.食品中水的有在形式有和两种。 4.膳食纤维是指有在于食物不能被人体消化的和的总和。 5.碘是人类必需的营养素之一:它是的重要组成成分。 6.食品中甜味剂的测定方法主要有、、薄层色谱法等。 7.合成色素是用人工方法合成得到的,主要来源于及副产品。 8.食品中农药残留分析的样品前处理一般包括三个步聚:即、和浓缩。9.赭曲霉毒素的基本化学结构是由连接到β-苯基丙氨酸上的衍生物。 10.镉是一种蓄积性毒物,主要蓄积部位是肾和。 11.丙稀酰胺由于分子中含和,具有两个活性中心,所以是一种化学性质相当活泼的化合物。 12.雷因许氏试验是常用于和快速检验的定性实验。 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 1.关于保健食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具有特定保健功能 B、可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 C、适宜特定人群食用 D、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 2.标准分析法的研制程序包括() A.立项 B、起草 C、征求意见 D、审查 3.食品样品制备的一般步骤分为() A.去除非食品部分 B、除去机械杂质 C、均匀化处理 D、无机化处理 4.在常压下于()0C()h干燥食品样品,使其中水分蒸发逸出,食品样品质量达到恒重。 A.950C-1050C B、900C-1000C C、2-4h D、4-6h 5.通常食品中转基因成分定性,PCR检测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A.确定待测目标序列 B、引物设计和PCR扩增 C、PCR反应体系的构建 D、电泳及结果分系 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1.海豚毒素是一种小分子非蛋白类神经毒素,其毒性比剧毒药物青化钾还要大1000倍,与人的致死量为0.5mg() 2.塑料种类繁多,按受热后的性能变化可分为热固性和热塑性。() 3.将真核细胞中主要的已知基因mRNA通过逆转录PCR扩增合成不同基因的c DNA探针,并制 成基因芯片。() 4.现场样品的采集必须遵照统计学意义上的随机原则,从而使所采集的样品具有代表性,并能最终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5.食品中丙烯酰胺的主要来源是热力加工食品,其形成的机制目前基本的到确认。()6.PCBs不是公认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7.分光光度法是测定挥发性亚硝胺类化合物的方法。() 银白色软金属,原子量112.41,密度8.6,熔点320.90C,沸点7670C。() 8.C d 9.氨基甲酸酯是继有机磷农药后的一类重要的防腐剂。() 10.皂苷对人体的新陈代谢起着重要生理作用,它可以抵制血清中指类氧化,抵制过氧化酯质生成。()

理化检验控制程序

应随时观测自动记录曲线所显示的各项热处理数据的变化趋势,及时加以调整,以保证符合规定要求。加热温度范围在300C?恒温?300C区间内,操作人员 不得离岗。 442热处理过程必须采用自动记录,热处理完成后由操作者在温度曲线上注明以下内容: 热处理曲线图编号; 热处理方式、类别; 热处理日期; 热处理零部位名称、编号、数量; 曲线图的坐标值及单位。 4.4.3质检员在热处理过程中应进行过程监控,检查热处理操作是否符合热处理工艺要求,发现异常时应停止升温,分析原因、找出问题且及时处理,处理完毕后才能继续升温。 4.4.4热处理质控责任人负责监督热处理操作,检查热处理工艺执行情况,审核热处理结果是否与工艺要求一致。 4.4.5热处理完成后,检验员出具“热处理检验报告”,交热处理质控责任人审核后与其他热处理记录一起归档。 4.4.6热处理结果不合格时应重新进行热处理。 5.相关文件 5.1Q/XHCC.CX.B-2011-01 《文件控制程序》

《记录控制程序》 5.2 Q/XHCC.CX.B-2011-02 理化检验控制程序 1目的: 对理化检验质控系统实施有效控制,以确保理化试验过程试验方法正确,试验数据准确,满足法律、安全技术规范、标准和图样的规定。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场内机动车辆制造过程的理化检验。其他产品的理化检验参照本程序执行。 3职责: 3.1理化检验由质检科归口管理,技术科、生产科配合。 3.2理化检验质控责任人负责理化检验质控系统的全过程监控。并接受质量保证工程师的监督和检查。 4工作程序: 4.1接受委托 4.1.1理化试验委托是从事理化试验、试验结论评定和出具试验报告的依据。 4.1.2凡需进行理化试验时,委托单位必须按要求填写“委托单”,连同试样一起送理化室,“委托单”填写不详的不予接受。 4.1.3委托人送交的试样尺寸和数量,必须满足试验项目采用标准的要求。试样必须真实可靠,试样标识应与委托单填写内容一致。理化试验报告只对所委托试样、采用的试验方法和取得的试验数据负责。 4.2接受任务 4.2.1核实委托内容和实物验证 4.2.2.1. 委托单应填写委托单位、委托日期、试验项目、数量、试验标准、委托人等内容。

食品理化检验题库

食品理化检验题库 选择题 1、测定水分最为专一,也是测定水分最为准确的化学方法是(C) A 直接干燥法 B 蒸馏法 C卡尔?费休法 D 减压蒸馏法 2、在95~105℃范围不含其他挥发成分及对热稳定的食品其水分测定适宜的方法是(A) A 直接干燥法 B 蒸馏法 C卡尔?费休法 D 减压蒸馏法 3、哪类样品在干燥之前,应加入精制海砂(C) A固体样品 B液体样品 C浓稠态样品 D气态样品 4、减压干燥常用的称量皿是(B) A玻璃称量皿 B铝质称量皿 C 表面皿 D 不锈钢称量皿 5、常压干燥法一般使用的温度是(A) A 95~105℃ B 120~130℃ D 500~600℃ D 300~400℃ 6、确定常压干燥法的时间的方法是(A) A干燥到恒重 B 规定干燥一定时间 C 95~105度干燥3~4小时 D 95~105度干燥约1小时 7、水分测定中干燥到恒重的标准是( A )7 A 1~3mg B 1~3g C 1~3ug D 两次重量相等 8、测定蜂蜜中水分含量的恰当方法是( B )8 A常压干燥 B减压干燥 C 二者均不合适 D二者均可 9、下列那种样品应该用蒸馏法测定水分( D )9 A 面粉 C味精 C麦乳精 D香料 10、样品烘干后,正确的操作是( C )10 A从烘箱内取出,放在室内冷却后称重 B 在烘箱内自然冷却后称重 C从烘箱内取出,放在干燥器内冷却后称量 D 迅速从烘箱中取出称重 11、蒸馏法测定水分时常用的有机溶剂是( A )11 A甲苯、二甲苯 B乙醚、石油醚 C氯仿、乙醇 D四氯化碳、乙醚 12、减压干燥装置中,真空泵和真空烘箱之间连接装有硅胶、苛性钠干燥其目的是( A ) A用苛性钠吸收酸性气体,用硅胶吸收水分 B用硅胶吸收酸性气体,苛性钠吸收水分 C可确定干燥情况 D可使干燥箱快速冷却 13、可直接将样品放入烘箱中进行常压干燥的样品是( A )13 A乳粉B果汁C糖浆D酱油 14、对食品灰分叙述正确的是( D )14 A灰分中无机物含量与原样品无机物含量相同。 B灰分是指样品经高温灼烧后的残留物。 C灰分是指食品中含有的无机成分。 D灰分是指样品经高温灼烧完全后的残留物。 15、耐碱性好的灰化容器是( D )15 A瓷坩埚B蒸发皿C石英坩埚D铂坩埚 16、正确判断灰化完全的方法是( C )16 A一定要灰化至白色或浅灰色。 B一定要高温炉温度达到500-600℃时计算时间5小时。 C应根据样品的组成、性状观察残灰的颜色。 D加入助灰剂使其达到白灰色为止。 17、炭化的目的是( D )17 A防止在灼烧时,因温度高试样中的水分急剧蒸发使试样飞扬 B防止糖、蛋白质、淀粉等易发泡膨胀的物质在高温下发泡膨胀而溢出坩埚 C防止碳粒易被包住,灰化不完全。 D A,B,C均正确

07组织变更管理控制程序

组织变更管理控制程序 1、目的 为了对人员、管理、工艺、技术、设备、设施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进行有计划的控制,从源头控制和削减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变更对企业管理体系的有害影响,对各类变更情况采取相应有效的控制措施,确保变更过程符合管理体系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对变更的管理,包括:管理、新扩改基建、新增环境安全设施、新作业环境、新人员、新设备设施、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设备用途更改等。 3、定义 3.1新扩改基建:指用于生产、储存、生活、办公等,新增加建筑,或对原有建筑扩建、改造结 构或规模的项目。 3.2新设备设施、安全设施:指新增机械设备或安全设施、消耗一定能资源,产生一定废物、带 来一定的作业风险,或需定期维护点检、更换零部件、追加安全防护的机器。 3.3新材料:指新增原材料,包装材料中可能含有新的化学成分,并具有一定职业危害的材料。 3.4新产品:指新产品生产过程中,需要增加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新作业环境、作业场所、 作业人员、作业操作规程、体系管理或包装材料等。 3.5设备更改:是指对设备、工具等进行改造,例:生产线设备改造、手动工具等改造。 3.6用途更改:是指由一般用途该做特殊用途,例:储藏室改为易燃化学品库或油库等。 3.7管理变更:政策法规和标准的变更,企业机构和人员的变更、管理体系的变更等 4、职责 4.1管理部 (1)负责协助各部门对变更过程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的调查、策划、实施控制、验证、文件建立和完善、人员的培训等。 (2)负责办理新改扩建项目的申报手续。 (3)负责管理体系变更时的文件建立及修订,并将变更内容传达到各部门人员。 (4)负责法律、法规、标准变更时的及时更新,并将最新法规、标准传达到各部门人员。 (5)组织对应急计划变更的沟通,协助各部门将应急修订内容传达与员工。 (6)对新扩改建中环境、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控制、办理竣工验收、三同时验收、消防验收等工作;

食品理化检验实验指导书

食品理化检验实验指导书 适用课程: 食品理化检验(实验) 食品理化检验实训 食品检验技术(实验) 食品检验技术实训 食品卫生与营养检测(实验) 食品卫生与营养检测综合实训

目录 实验部分 实验一常压干燥法测定面粉的水分含量 (1) 实验二面粉总灰分的测定 (3) 实验三果汁饮料中总酸及pH的测定 (5) 实验四牛乳中还原糖的测定 (8) 实验五酱油中氨基酸态氮的测定 (10) 实验六索氏提取法测定花生中粗脂肪的含量 (12) 实验七牛奶粗脂肪含量的测定 (14) 实验八酱油中氯化钠含量的测定 (16) 实验九酸水解法测定火腿肠中脂肪含量 (19) 实验十油脂酸价、过氧化值测定 (21) 实验十一分光光度法测定火腿肠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23) 实验十二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食品中的山梨酸含量 (24) 实验十三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28) 实验十四果胶的提取 (33) 实验十五果胶的测定 (35) 实验十六高效液相使用技能训练(色谱法测定茶叶中提取物) (36) 实验十七银耳中SO2(漂白剂)的含量测定 (40) 选做实验 实验一比重瓶法测定酱油的相对密度 (42) 实验二酶水解法测定食品中淀粉含量 (43) 实验三乳化剂—蔗糖脂肪酸酯中游离蔗糖的测定 (45) 实验四白酒中甲醇的测定——品红亚硫酸比色法 (47) 实验五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鸡蛋中的维生素A (49) 实验六薄层层析法测定果酱中苯甲酸、山梨酸的含量 (51) 实验七纸层析法测定β-胡萝卜素 (53) 实验八分光光度法测定海带中碘的含量 (55) 实训部分 模块一基本技能训练 (57) 实训一常用电器的使用技能 (57) 实训二常用的物理检验仪器使用技能训练 (60) 实训三酸度计和电动磁力搅拌器的使用技能 (68) 实训四索氏提取器的安装和使用技能训练 (73) 实训五微量凯氏定氮仪的安装和使用技能训练 (75) 实训六薄层板的制备技术和薄层分析的点样技术训练 (77) 模块二综合实训 (78) 实训一糕点产品的理化检测 (78) 实训二酱菜类产品的理化检测 (79) 实训三肉制品的理化检测 (80)

组织知识控制程序

组织知识控制程序 1.依据;本程序文件根据ISO9001∶2015中“7.1; 2.目的和适用范围;为了对知识实行统一、有效的控制和管理,特制订本程;该管理制度不应与《文件控制程序》发生冲突,如在执; 3.职责;3.1总经理与管理中心负责公司知识管理的协调工作;3.2管理中心负责公司所有制度文件和资料、无形资;3.3所有制度文件和资料应在管理中心归档;3.4所有研发与技术文档由技 1.依据 本程序文件根据ISO9001∶2015中“7.1.6”条款和公司质量手册 “7.1.6”节编制。 2.目的和适用范围 为了对知识实行统一、有效的控制和管理,特制订本程序。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内部知识的交流和共享的管理、外部知识管理、企业知识资产的管理。 该管理制度不应与《文件控制程序》发生冲突,如在执行中发生冲突,应以《文件控制程序》为准则。 3.职责 3.1总经理与管理中心负责公司知识管理的协调工作。知识管理的总责任人为总经理。 3.2管理中心负责公司所有制度文件和资料、无形资产、信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的管理。 3.3所有制度文件和资料应在管理中心归档。涉及专业性较强的资料在当年由该专业部门归档保存,年度终了应统一移交管理中心保管。以后可根据文件借阅权限借阅或使用。 3.4所有研发与技术文档由技术中心负责管理,技术中心应定期将文档目录交管理中心备案。 3.5法律法规和各级标准由品管中心归口管理,并确保其有效。 4.内部知识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4.1建立内部信息网以便于员工进行知识交流。

4.2利用各种知识数据库、专利数据库存放和积累信息,从而在企业内部营造有利于员工生成、交流和验证知识的环境,并要求员工主动进行知识积累与交流。 4.3内部知识系统分为不同的数据库模块,并指派人员进行维护。 5.内部知识的积累与交流 5.1内部知识可分为公司信息、专业技术知识、项目积累三大类。 ——公司信息包括管理制度、程序文件与公司信息公告,管理制度规定了企业各项功能的运作和发展原则及要求;程序文件用于描述各部门为实现集团经营目标开展各项工作的程 序;公司信息公告是公司事件的宣传窗口,也是员工交流的园地。 ——专业技术包括自动化技术知识与工程应用的经验教训积累。 ——项目积累指各项目进程中的经验教训积累。 5.2公司信息由管理中心负责收集、整理与发布。 5.3专业技术知识分为研发、技术知识与工程应用知识两类,其中研发、技术知识由技术中心负责收集、整理与发布,每个技术人员都有责任主动完善该信息库,工程应用知识由制造中心负责收集、整理与发布,每个项目参与工程师都有责任主动完善该信息库。 5.4项目积累由制造中心负责收集、整理与发布,每个项目参与人员都有责任主动完善该信息库。 6.外部知识的积累与交流 6.1外部知识可分为外来资料、市场信息两大类。 ——外来资料包括供应商、用户和竞争对手等利益相关者的动向报告,专家、顾客意见的采集,技术动态的跟踪,行业领先者的最佳实践调查等。 ——市场信息包括国家有关宏观信息、行业信息、市场动态、客户信息等。 6.2外来资料应与内部资料相融合,由公司内部信息系统负责管理传递。 6.3外来资料由营销中心负责收集、整理与发布。相关部门有责任主动完善该信息库。 6.4外来引用资料为公司直接引用国际、国家或行业标准及其他有关法规性文件。其引用资料文字版应加盖“受控”章,列入受控范围。 6.5所有外来资料均需标明出处。

能力及培训控制程序

兰州通用机器制造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LT.CW.06.01—2009 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第三版 受控非受控编号 ● 能力及培训控制程序 2009-07-30发布2009-07-30 实施 兰州通用机器制造有限公司 Q/LT.CW.06.01—2009能力及培训控制程序第1页/共9页

1.目的 对从事影响产品要求符合性工作的人员进行适当的教育培训,以增强员工质量意识,掌握所需知识和技能,使其具备能力。对特殊人员资格进行认定,保证人员能力符合岗位要求,从而对产品的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从事影响产品要求符合性工作的人员的能力和意识的培训及资格认定。包括新上岗人员和转岗人员的培训和资格认定。 3.职责 3.1人力资源部 a.人力资源部是公司人力资源控制的归口管理部门; b.人力资源部根据公司的发展及各单位实际需要,负责对人员培训的需求进行预测和培训人员的确定。并与有关部门配合,对特殊人员的资格进行考核和认定; c.人力资源部负责培训计划的编制和组织实施,并负责培训记录和人员培训档案的管理; d.有关部门对操作人员进行设备操作和安全生产方面的教育培训、考核,并对合格者颁发上岗证和合格证。 3.2质量检查部负责产品计量检定、理化检验人员的送培和考核工作,并负责对特种A级锅炉、D类压力容器、高压结构件焊工的培训和考核工作,

配合当地省技术监督局对焊工的资格认定和发证工作。 3.3研究所/分厂技术部门负责本部门工程技术人员专业技术的知识更新 Q/LT.CW.06.01—2009能力及培训控制程序第2页/共9页 工作。 3.4各有关部门/分厂负责本单位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及规程的培训工作并负责对本单位特殊岗位工作人员能力及资格的初审及日常管理工作。 4.培训对象及内容 所有从事影响产品要求符合性工作的人员都应进行培训,经人力资源部资格和能力认定后,方能重新上岗或更换岗位,工种人员必须坚持“先培训后持证上岗”的原则。 4.1管理人员 4.1.1对管理人员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知识的培训,使其掌握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所需的方法、技术,以及评价体系有效性所用的标准。 4.1.2根据上级的要求和企业的实际需求,对各级各类管理人员分期、分批进行以工商管理为主的岗位培训和适应性培训,以提高管理者的素质。 4.1.3API会标产品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培训和人员的工作培训应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培训。培训内容、项目、时间,由人力资源部负责,相关生产单位配合执行。

人力资源管理控制程序

XXXX-QP-01 人力资源管理控制程序 1 目的 对我站质量管理体系内的人员任职、能力、培训教育、考核等要求进行规定,不断提高全员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我站为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所进行的所有活动。 3 职责 3.1 法定代表人 3.1.1 负责人力资源的配置决策和满足需求; 3.1.2 负责站级《年度培训计划》的批准; 3.1.3 培训者评估者的能力评估组组长。 3.1.4 负责 3.2 业务主管 3.2.1 负责审核站级《年度培训计划》; 3.2.2 负责批准各部门《年度培训计划》; 3.2.3 参与人力资源配置决策。 3.3 质量主管 3.3.1 负责人员能力的考核评估,负责站级培训计划的落实; 3.3.2 培训者能力评估组组长。 3.4 办公室 3.4.1 根据血站及部门需求,编制《人员需求计划表》,交站办公会讨论决策。 3.4.2 负责站级《年度培训计划》的组织实施。 3.4.3 配合站领导对做好站员工的招聘、录用、考核、调动和离职工作。 3.4.4 负责培训资料的收集、整理,负责人事档案的管理。 3.5 质控科 3.5.1 负责站级《年度培训计划》的制定。 3.5.2 负责新进人员岗前质量培训。 3.5.2 负责对各部门内年度培训计划落实情况的监督。 3.5.3 负责对培训及考核评估中未合格人员的再培训。

3.6 各部门 3.6.1 负责新进员工的轮岗培训,在职员工转岗的部门培训和部门内员工的年度培训,负责部门培训计划的制定和落实。 3.6.2 科主任负责审核部门内《年度培训计划》。 3.3.2 参与科室员工资格、能力、业绩与质量的考核评估工作。 4 定义 4.1 组织结构:是反映组织内部构成和各个部门间所确定的关系的形式。 4.2 组织结构设计:是一个组织变革的过程,是把组织的任务、流程、权利和责任重新进行有效的组合和协调的一种活动,其目的是通过组织结构设计大幅度提高组织的运行效率。 4.3 岗位:也称职位,在组织中一定的时间内,当由一名员工承担若干项任务,并具有一定的职务、责任和权限时,就构成一个岗位。 5 管理程序 5.1 人员配置管理 5.1.1 岗位人员配置应符合《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中对组织人员的要求。应满足与岗位相适应的学历、技术职称或职业资格、教育培训经历等。 5.1.2 新增人员的资质必须符合《血站关键岗位工作人员资质要求》。 5.1.3 人员聘用 1)根据国家规定,我站实施全员聘用制。 2)各部门根据科室及血站业务需求,填写《人员需求计划表》,交站办公会讨论, 报上级主管部门及人社局批准,按照相关程序以“公开招聘、择优录取”的原则进行招聘。 5.1.4 人员任职要求 1)我站人员按照入职年限及岗位设置分为: 新进员工(进站工作不满一年人员); 在岗员工(经培训考核合格,在固定岗位工作满一年人员); 转岗人员(岗位调整后不满一年人员); 再入岗人员(因各种原因连续休假达6个月以上,或考核评估为“不合格” 后的重新入岗人员)。 2)新进员工必须取得采供血机构上岗合格证和相关专业技术任职资格。未取得采 供血机构上岗合格证和相关专业技术任职资格之前,无签字权。

8理化检验控制程序

理化检验外委管理制度 1 范围 1.1规定理化检验的委托范围、委托手续及委托单的填写要求。 1.2适用于原材料、焊接材料、焊接试件(包括焊接工艺评定、产品焊接试件)、母材热处理试件的力学性能、化学分析、金相和晶间腐蚀等试验的委托。 1.3 适用于理化检验外委的委托控制。 2引用法规标准 TSG G0001-2012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简称《锅规》) 3委托范围 凡是按设计图样、本公司质量保证体系文件、《锅规》及有其它有关标准要求对原材料、焊接材料、工艺评定试件、产品焊接试件、母材热处理试件等进行理化检验的项目均应填写“理化试验委托单”。 4委托程序及内容 4.1委托程序 4.1.1需要进行理化试验的部门指定专人填写“理化试验委托单”,连同试样(或试件)提交理化检验责任工程师进行审核合格后,生产经营部负责统一对外办理委托手续。 1)原材料(板、管、锻件、圆钢)和焊材复验委托单由材料检查员填写; 2)焊接工艺评定、焊接性试验的委托单由焊接试验室人员负责填写; 3)母材热处理试件的委托单由检查员填写; 4.1.2委托单填写应齐全,试样真实可靠、标识清晰,试样和委托单的内容相符,试样其尺寸和数量符合有关试验标准的规定。 4.1.3 根据试样不同,试样要分别有产品编号、焊接工艺评定等标识。 4.2委托单的内容 4.2.1委托单要填写委托部门、委托日期、试验项目、数量、试验标准、委托人等内容。 4.2.2根据不同委托试验对象,还需填写以下内容: 1)原材料、焊接材料委托单要填写材料名称、牌号、规格、材料编号、试件编号、热处理状态; 2)焊接工艺评定试板委托单要填写名称、材料牌号、规格、材料编号、焊工钢印号、

理化检验程序

理化检验程序 1 目的 确定理化检验过程从送检、收样、检验到出具检验报告,检验试样及报告管理全过程的管理程序。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自产件、外购件、原材料、半成品、生产过程及技术攻关,新产品开发中理化检验分析。 3 职责 3.1 质量部是公司理化检验工作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理化检验、理化检验数据统计分析的管理工作和其它协调工作。 3.2 各生产车间负责本车间需理化检验的产品的送检工作。 3.3采购部、生产部负责外购物资送检工作。 3.4 装备车间负责检验试样的制备工作。 4 工作程序 4.1送检 4.1.1 外购件由采购部仓库保管员验证产品名称、规格、型号、数量、生产厂家、到厂日期等项目后,根据《外购检验计划》进行抽样,填写检验委托单,把委托单与检验样品送到理化站规定地点。 4.1.2 钢铁原材料送检单应附以供方质保书或合格证或它们的影印件。 4.1.3铸造材料由采购部填好检验委托单通知理化站检验员按抽样标准抽样。 4.1.4各车间负责本车间的送检工作。 4.1.5属生产急件必须在委托书上注明“急件”“特急件”字样,并经送检单位领导签字确认。 4.1.6委托单位应提供送检件的相应详细的资料。 4.2收样 4.2.1 送检部门把送检件送到理化室后,检验员应先检查检验委托书的记录是否符合规定及完整,与实物是否相符方可签收,分类放置。 4.2.2 不符合规定的送检样检验人员有权要求解释清楚否则不与受理。 4.2.3 对理化站无能力、无条件检验的项目,要当面与送检人或委托单位说明。

4.2.4 理化站有能力检验但无能力取样的试样,送检单位应负责按规定取样后再送检,否则不予受理。 4.2.5 谁接收送检样谁负责保管送检单不能丢失。并把急件、特急件报告检验主管或组长以便统一安排从快检验。 4.2.6 公司理化站无能力检验的试样由生产或采购部门送集团理化室或别的检验单位检验。 4.3 制样 4.3.1装备车间在接到送检样品后应根据质量部提供的试样图按时制好检验试样。 4.3.2 检验员严格按检验规范取样制样。 4.3.3只做物理金相的由物理检验员制样。 4.3.4只做化验的由化验员制样。 4.3.5需做理化的检验人员应判断先做物理或化验,取完自己检验部分后,应把试样和流转单一起送到另一检验项目的检验员手中。 4.4检验 4.4.1 检验员开始检验工作前应先验证试样与送检单是否相符方可开始检验。委托单上有具体检验项目与技术要求的按委托单做,无具体检验项目和及技术要求,则按《理化检验标准》进行检验,并做好原始记录。 4.4.2 检验员在检验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各种检验设备的《操作规程》,并严格按《理化检验操作规程》的要求检验。 4.4.3 检验过程中各工序间要衔接好,上工序完成后应及时送下道工序,各检验工序间的检验记录必须同时标注试样编号。 4.4.4 检验记录应清晰、准确、不得涂改、特殊情况下需更改的应签更改人姓名,被更改的记录要保留。 4.4.5 检验员完成检验后把数据输入计算机系统后出具报告单,不能用计算机出具的由检验员用报告单出具。 4.4.6 检验员对检验结果有疑问或检验结果与技术要求不相符的应按以下程序处理。 4.4.6.1 对化学分析、检验员应自觉查看检验是否符合规范,并对原样进行重新检验,若测定结果符合允许误差范围,报组长或检验主管确认无误后出具报告单。否则由另外一名检验员在原件重新取样进行检验确证,并报组长或检验主管确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