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钢筋预算中两种计算方式差异和选用

钢筋预算中两种计算方式差异和选用

钢筋预算中两种计算方式差异和选用
钢筋预算中两种计算方式差异和选用

钢筋预算中两种计算方式差异和选用

钢筋按外皮计算?按中轴线计算

--钢筋预算中两种计算方式的差异和选用

前言:

在做预算计算钢筋长度时,到底应该是按照钢筋外皮长度来计算,还是按照钢筋的中轴线长度来进行计算?很多用户对于这两种算法产生了分歧,有些用户觉得,预算就应该是按照外皮,中轴线长度是下料采用的,有些用户则不这样认为。

特别是有些地方的定额规则对此没有明确规定,或是多方说法不统一时,更是引起了各方激烈的讨论和争执。(比如河南省工程量计算规则规定钢筋按图示长度计算,郑州市定额站却解释应按中轴线计算)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到底该采用哪种方法来计算?

这个问题困扰了很多的用户,那么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两种算法到底有什么差异,以及其计算的原理。

一、钢筋外皮与中轴线差异产生的原理

图纸上的标注给出了如下图所示的钢筋图示,各段都标明有具体的尺寸;

实际就是标注的钢筋外线长度(即外皮长度),按各段尺寸的和算出所需钢筋长度,应该等于:

300+2100+500=2900mm

可是,如果在钢筋加工时按2900mm长下料,那么,弯曲成型出来的钢筋各段长度是不是能够符合图1的外形呢?回答是否定的。

图上尺寸下料不能弯曲成预定的外形,主要原因有两点:

1)量法的差异:

将图1的平段截分为左半段长1000mm,右半段长1100mm;

左半段如图:

钢筋在现场加工受弯曲后,弯曲处的内皮缩短而外皮伸长,只有中轴线处保持不变的尺寸。实际对成型好的钢筋是量外皮的,那么从图中可见,表示的钢筋每段长度是300和1000,它比相应中轴线长度各长d/2(d为钢筋直径),这就是说,真实钢筋的长度(中轴线处长度)只需要:(300-d/2)+(1000-d/2)

就正好能够成型出两段长分别为300和1000的钢筋。按这种情况,钢筋中轴线长度应为300+1000--d,其中减小的尺寸d是量法的差异(量外皮,而不是量中轴线)所引起。实际上,这就是钢筋弯曲过程的影响,因此,中轴线长度要根据图上式样的尺寸加以调整,d即使这种情况下弯曲调整值。于是,对图2这样的钢筋,考虑弯曲调整值d,钢筋中轴线长度为300+1000-d=1300-d。

2)弯弧的影响:

钢筋在弯曲时,实际操作不可能是图上画的直角,而必须做成弯弧,如下图(b)所示:弯曲90度,则弯弧为1/4的圆弧,那么从下图可以看到,钢筋的中轴线长度应该是AB+弧长BC+CG,这与不考虑圆弧的中轴线长度AB+BP+PC+CG不相同,他们差值是(BP+PC)-弧长BC,如下图所示,根据这个算法表明,存在弯弧时,实际钢筋的中轴线长度(下料长度)又要减短一些。

这种情况下也是由于钢筋弯曲过程中产生弯弧而引起的,即使钢筋计算长度已经考虑了量法的差异按照中轴线长度取用,仍然要进一步再调整,这就是弯曲调整值的由来。

通过上面的分析,钢筋的外皮长度和实际钢筋的中轴线长度差异,是由两个原因导致:一是量法存在差异;二是钢筋在弯曲过程在弯弧处再次需要进行调整;两者合一就是弯曲调整值。因此要准确计算实际的钢筋中轴线长度,就要知道弯曲调整值的长度。

二、弯曲调整值的算法

1)弯曲调整值的取值:

我们说成型钢筋的量法,都是量取外皮尺寸(11G下,因为保护层的变化,箍筋也开始量外皮即可,03G是量取内皮)。无论量外皮还是内皮,都得根据具体条件来确定弯曲调整值,首先从计算钢筋中轴线长度入手,再通过量法差异的有关尺寸确定最终的取值;

在弯曲90°时,我们结合图3与图4来进行推导:

设弯弧处的直径为D,则中轴线圆的半径是1/2(D+d),则有

圆弧BC=1/4*2(D+d)=(D+d)

又AB=300-d-D/2CG=1000-d-D/2

如果用L表示中轴线实际长度,则

L=AB+圆弧BC+CG

=(300-d-D/2)+(D+d)+(1000-d-D/2)

=(300+1000)-(1.215d+0.215D)

(1.215d+0.215D)就是钢筋外皮长度与实际中轴线长度的差值,所以在弯曲90度时,弯曲调整值:

△=(1.215d+0.215D)

其中d-钢筋直径;D-弯弧半径(钢筋加工弯曲时产生)

2)弯曲调整值实际应用

通过上面的推导,知道的弯曲调整值的取值过程,那么其取值的要点决定于钢筋的直径d和弯曲直径D,D值在《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11)第11页进行了如下规定:

受力钢筋的弯钩和弯折应符合下列规定:

1HPB235级钢筋末端应做180°弯钩,其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

2当设计要求钢筋末端需作135°弯钩时,HRB335级、HRB400级钢筋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3钢筋作不大于90°的弯折时,弯折处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

实际D值会因为弯曲的角度、钢筋的级别直径不同,都会变化,可结合理论计算以及施工单位的经验确定。

三、两种算法的适用情况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了钢筋“按外皮计算”和“按中轴线计算”计算的差异,以及各自的算法,“按照外皮计算”会比“按中轴线计算”多一个弯曲调整值。

“按外皮计算”偏重于根据图示标注来计算钢筋长度,没有考虑钢筋的直径、弯曲的变化等因素,其计算精度比较粗,计算方法也比较简单,通过图纸就能很方便就能得到钢筋的长度,基于这些因素,预算人员往往是根据“按照外皮计算”来计算钢筋长度。

相比“按外皮计算”,“按中轴线计算”更接近于实际的钢筋长度,充分考虑了钢筋的级别、直径、实际加工弯曲过程的变化,对长度进行多次的修正,精度非常高,这种算法常用于用于施工下料过程,实际有些预算人员为了追求预算的精确,也会采用这样的算法。

两种计算方法,不能说预算时哪种正确哪种错误,只是适用于不同的业务背景和实际情况。

如果当地的定额对于钢筋的算法有明确的规定,那么应该按照定额规则来执行;如果没有相关规定,应该由甲方、中介、施工方等多方达成一致,统一计算方法;如果出现引言中,定额规则与定额站解释相互矛盾时,各方应在充分咨询当地规定的基础

上,制定统一的计算原则(比如定额规定说按照图示计算,图示代表外皮还是中心线,这点

也需要进行明确)。以避免出现因为算法不同导致的量差,引起纠纷。

四、广联达钢筋算量的处理

很多用户在使用广联达软件时,都是默认汇总方法“按照外皮长度”汇总,没有注意到这个细节,以为软件就只是提供了这个算法,实际软件还提供了“按照中轴线”汇总,如果选择“按照中轴线”汇总,那么软件在报表阶段,就会在钢筋的外皮长度基础上减去弯曲调整值。用户应该根据实际工程的需要去选择合适的汇总方法。

同时,为了方便用户更好的理解这两者的计算结果,在新版的钢筋软件中,可以通过“编辑钢筋”查看计算公式时,就能直接看到钢筋的弯曲调整值。

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