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1、这首诗用了多种抒情表意的方法,请指出来。(有几种写几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有什么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1、一二句用典(传说)抒情,三四句用典

(叙事)抒情,五六句借景抒情,七八

句借象征抒情。

2、象征皇帝被奸邪小人包围,贤者报国无门。不见长安表示远离京城,不得进见皇上。

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这首诗写了哪两种不同的时间和空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为什么重复“巴山夜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另1、“何当”照应上文的_____________字。

另2、用简洁的话想像出“今夜”诗人在做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另3、本诗构思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1、时间:分离的现在和会面的将来;空间:诗人独处的巴山与夫妻团聚的北方(长安)。

2、突出思亲念归,寂寞凄凉的感情;将现在和将来,自己和妻子,巴蜀和北方(长安)联结起来。另1、“问”。另2、独剪残烛,夜深不眠,在巴山秋雨中展读妻子询问归期的信。心中充满了归期无准的郁闷孤寂。另

3、身在此地写想彼地之思此地,当今日而想他日之忆今日,两者完美统一,虚实相生,情景交融。而“期”与“巴山雨”的两见重出,用音调与章法的回环往复确切地表现了时间与空间的回环、往复。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注]天狼:星名,一名犬星,主侵掠,这里代指辽和西夏。

1、“亲射虎,看孙郎”是倒装句,即

“”。上阕后半部分的意思是。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词人为自己勾勒了一个形象,英武豪迈,气概非凡。

2、这首词着一“”字贯穿全篇,大有曹操

“”的气概,而无《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悲伤感叹,实属派的典范词

篇之一。

1、看孙郎,亲射虎为酬答满城人相随的盛意,我要像孙权射虎一样好好地在猎场上表现一番

2、挽弓劲射的英雄

3、狂横槊赋诗人生如梦豪放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解答1-3题。

[中吕]卖花生·怀古张可久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1、首句“美人自刎乌江岸”是以写

相争的历史。

2、诗人选取的三则历史材料,有无辜者之死的个人悲剧,有战火熊熊的众生劫难,也有戍边无归的军人悲哀,虽然角度不同,却揭示了一个共同主旨:。

3、整个作品在叙述史实的基础上,“长叹”中包含着。

1、霸王别姬或虞姬自刎楚汉

2、直抒胸臆的战争给百姓带来的只是灾难困苦

3、直抒胸臆沉郁悲凉忧国忧民而又无可奈何

陇西行唐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1、请概括首两句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

2、请赏析三、四句的精妙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3、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以精炼的语言,叙述了一个慷慨悲壮的激战场面。唐军誓死杀敌,奋不顾身,但结果五千将士全部丧身“胡尘”。

2、“可怜”句紧承前义,本题中之义:“犹是”句荡开一笔,另辟新境。“无定河边骨”和“春闺梦里人”,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境;一边是悲哀凄凉的枯骨,一边是年轻英俊的战士,虚实相对,荣枯迥异,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

3、表现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家人的无限同情。

别董大二首(其一)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这首诗是典型的前两句__________,三、四句_______________。(填表达手法)

2、请欣赏前两句描写的景物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四句是脍炙人口的佳句,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4、在唐人赠别诗中,大多是凄清缠绵、徘徊留连的作品,然而本诗却别具一格。(谈谈它的艺术风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写景;议论、抒情。

2、日暮黄昏,且又在大雪纷飞,在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

3、三、四句在慰藉之中充满信心和力量。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实而豪爽,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

3、慷慨悲歌,豪放健美的色彩。

早梅唐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1、自古诗人以梅花入诗者不乏佳篇,有人咏梅的风姿,有人颂梅的神韵,本诗则侧重写一个“________”(一个字)字。

2、首句既形容了寒梅的洁白如玉,又照应了“寒”字,写出早梅__________________。

3、次句一个“迥”字,一个“傍”字,写出一树寒梅独开的________________。第三句说一树寒梅早发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四句回应了_______________。一个“不知”加上一个“疑”字;写出诗人远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之景。

1、早。

2、凌寒独开的丰姿。

3、环境;近水。

4、首句;似雪非雪的迷离恍惚之境。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两题

客中初夏(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1)这首诗主要描写的内容是

初夏天气的总体特点是

(2)这首诗一共写了哪几方面的景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2、阅读朱熹《观书有感》,请结和最后两句,写出自己的感想。(70字)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答:

3、分析评价《无题》诗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两句,并写出可供借鉴吸收之处。(附《无题》诗)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背景提示]:这是一首爱情诗。诗人青年时有一段恋爱经历,由于外来的阻力,有情人最终未能如愿以偿。这首诗非常形象地展示了爱情相思的心理活动

4、阅读下列一首唐诗,对诗的内容、语言、表达技艺作简要的阐释。

柳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 [乐游原:又称乐游苑。长安东南名胜。地势很高,可俯瞰长安全城,是当时士女节日游赏之处]

答: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鉴赏。

宿建德江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日暮客愁新"的"愁"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2)分析"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意境及所体现的作者的心情。

6、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如梦令》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不消”表面上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

(2)“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指;

“肥”、“瘦”分别形

容。

7、阅读下面一首词,按要求鉴赏。

晚晴李商隐

深居俯夹诚,春去夏犹清。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1)、“深居”指诗人在桂林的寓所,着一“深”字,意在表现:

(2)、品味一下“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的含义: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鉴赏。

江村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做钓钩。多病所需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1)这首诗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于同一时期,但两首诗所抒发的感情不同。作者笔下的“江村”环境特点

是,这从第一联中就可以看出;第二三联先描写眼前的景物,又撷取了家庭生活的两幅画面,从中表现了诗人的心境。这首诗对仗工整、音调和谐,语言的突出特点

是。

(2)“多病所需唯药物”一句,有的版本也作“但有故人供禄米”,你认为哪一句更好?请简述理由。

答:

9、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其后问题。

丹阳送韦参军严维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对两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两诗写的都是送别,送别的地点都是长江岸边。

B.严维之友是从江南渡江北上,李白之友是顺江而下。

C.严诗用一“秋”字,主要是为了交代送别的季节。

D.李诗则用“烟花三月”点明送别是在拂柳如烟的春季。

E.严诗中有诗人出现,而李诗中则看不到诗人的形象。

(2)简析严维诗三、四两句的意境。(60字左右)

答:

10、、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1)请结合全诗,说出作者写“露”“月”“泉”“鸟”的作用。

答:

(2)作者写“泉响”“鸟喧”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答:

(3)诗人“寂寞”的原因是什么?请扼要回答。

答:

1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注)这首诗是孟郊四十六岁进士中第之后而作。

(1)这首诗留给后人的两个成语是、。

(2)请解释“龌龊”、“放荡”在本诗中的含义。

龌龊:

放荡:

(3)“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观猎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

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1)宋?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首诗描绘了一

将军狩猎的活动,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其中的一幅画面。

答:

(2)清?沈德潜评这首诗道:“章法、字法、句法俱臻绝顶,盛唐诗中亦不多见。”请选择诗中两个词语说说其遣词用字的妙处。

答: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下面问题。

贾生李商隐

贾生王安石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一时谋议路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拼音版、带拼音、注音、精校)

《登 金 陵 凤 凰 台 》 唐tán ɡ 朝cháo :李lǐ 白bái 凤fèn ɡ 凰huán ɡ 台tái 上shàn ɡ 凤fèn ɡ 凰huán ɡ 游yóu ,凤fèn ɡ 去qù 台tái 空kōnɡ 江jiānɡ 自zì 流liú 。 吴wú 宫ɡōnɡ 花huā 草cǎo 埋mái 幽yōu 径jìn ɡ ,晋jìn 代dài 衣yī 冠ɡuān 成chén ɡ 古ɡǔ 丘qiū 。 三sān 山shān 半bàn 落luò 青qīnɡ 天tiān 外wài ,二èr 水shuǐ 中zhōnɡ 分fēn 白bái 鹭lù 洲zhōu 。 总zǒnɡ 为wéi 浮fú 云yún 能nén ɡ 蔽bì 日rì ,长chán ɡ 安ān 不bú 见jiàn 使shǐ 人rén 愁chóu 。 【注zhù 解jiě 】: 1、吴wú 宫ɡōnɡ :三sān 国ɡuó 时shí 孙sūn 吴wú 曾cén ɡ 于yú 金jīn 陵lín ɡ 建jiàn 都dōu 筑zhù 宫ɡōnɡ 。 2、晋jìn 代dài :指zhǐ 东dōnɡ 晋jìn ,南nán 渡dù 后hòu 也yě 建jiàn 都dōu 于yú 金jīn 陵lín ɡ 。 3、衣yī 冠ɡuàn :指zhǐ 当dānɡ 时shí 名mín ɡ 门mén 世shì 族zú 。 4、成chén ɡ 古ɡǔ 丘qiū :意yì 谓wèi 这zhè 些xiē 人rén 物wù 今jīn 已yǐ 剩shèn ɡ 下xià 一yì 堆duī 古ɡǔ 墓mù 了le 。 5、三sān 山shān :山shān 名mín ɡ 。在zài 南nán 京jīnɡ 西xī 南nán 长chán ɡ 江jiānɡ 边biān 上shàn ɡ 。因yīn 三sān 峰fēnɡ 并bìn ɡ 列liè ,南nán 北běi 相xiānɡ 连lián ,故ɡù 名mín ɡ 。 6、半bàn 落luò 青qīnɡ 天tiān 外wài :形xín ɡ 容rón ɡ 其qí 远yuǎn ,看kàn 不bú 大dà 清qīnɡ 楚chu 。 7、二èr 水shuǐ :一yí 作zuò “一yì 水shuǐ ”。秦qín 淮huái 河hé 流liú 经jīnɡ 南nán 京jīnɡ 后hòu ,西xī 入rù 长chán ɡ 江jiānɡ ,白bái 鹭lù 洲zhōu 横hén ɡ 其qí 间jiān ,乃nǎi 分fēn 为wéi 二èr 支zhī 。 8、白bái 鹭lù 洲zhōu :古ɡǔ 代dài 长chán ɡ 江jiānɡ 中zhōnɡ 沙shā 洲zhōu ,在zài 南nán 京jīnɡ 水shuǐ 西xī 门mén 外wài ,因yīn 多duō 聚jù 白bái 鹭lù 而ér 得dé 名mín ɡ 。 9、浮fú 云yún 蔽bì 日rì :喻yù 奸jiān 邪xié 之zhī 障zhàn ɡ 蔽bì 贤xián 良lián ɡ 。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赏析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赏析 李白(701 年2 月28 日-762 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 “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 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 年更名为昌明县),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平凉市静宁县南)。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 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 岁。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作品原文: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这首诗的大意是: 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而今凤凰鸟已飞走了,只留下这座空台,伴着江水,仍径自东流不停。当年华丽的吴王宫殿,及宫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埋没在荒凉幽僻的小径中,晋代的达官显贵们,就算曾经有过辉煌的功业,如今也长眠于古坟中,化为一抔黄土。我站在台上,看着远处的三山,依然耸立在青天之外,白鹭洲把秦淮河隔成两条水道。天上的浮云随风飘荡,有时把太阳遮住,使我看不见长安城,而不禁感到非常忧愁。 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 《登金陵凤凰台》是李白集中为数不多的七言律诗之一。此诗一说是天宝(唐玄 宗年号,742?756)年间,作者奉命赐金还山”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一说是作者流放夜郎遇赦返回后所作。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相传南朝刘宋永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台,山和台也由此得名。 《登金陵凤凰台》赏析: 《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的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开头两句李白以凤凰台的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原文及译文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原文及译文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全诗八句五十六字。以登临凤凰台时的所见所感而起兴唱叹。把天荒地老的历史变迁与悠远飘忽的传说故事结合起来摅志言情。用以表达深沉的历史感喟与清醒的现实思索。此诗气韵高古。格调悠远。体现了李白诗歌以气夺人的艺术特色。 作品名称,《登金陵凤凰台》。创作年代,唐代。文学体裁,七言绝句。作者,李白。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译文。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而今凤凰鸟已经飞走了。 只留下这座空台。伴着江水。仍径自东流不停。当年华丽的吴王宫殿。及宫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埋没在荒凉

幽僻的小径中。晋代的达官显贵们。就算曾经有过辉煌的功业。如今也长眠于古坟中。化为一抔黄土。我站在台上。看着远处的三山。依然耸立在青天之外。白鹭洲把秦淮河隔成两条水道。天上的浮云随风飘荡。有时把太阳遮住。使我看不见长安城。而不禁感到非常忧愁。 【注释】1. 凤凰台:故址在今南京市凤凰山。《太平寰宇记》卷九十江南东道江宁县:”凤凰山。在县北一里。周回连三井冈。迤逦至死马涧。登金陵凤凰台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鸟翔集此山。状如孔雀。文彩五色。音声谐和。登金陵凤凰台众鸟群集。仍置凤凰台里。起台于山。号为凤凰山。”宋张戒《岁寒堂诗话》卷一:”金陵凤凰台。在城之东南。四顾江山。下窥井邑。古题咏唯谪仙为绝唱”。2.吴宫:三国时吴国建都金陵。故称。晋代:东晋亦建都于金陵。衣冠:指豪门贵族。 丘:坟墓。3.三山:山名。在南京市西南长江边。因三峰并列。南北相连而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赏析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其作品风格豪放飘逸,想象奇特。代表作品有《静夜思》《春夜洛城闻笛》《将进酒》《蜀道难》等。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 阵阵悠扬的笛声,从谁的家中飘出?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就在今夜,听到哀伤的《折扬柳》曲,有谁能不勾起思乡之情呢? 主旨归纳:这首诗通过客居洛阳城的夜间闻笛声的细腻描写,引发了诗人无限的思乡之情。

重点赏析 这首诗全篇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笛声不知是从谁家飞出来的,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并不准备让别人知道他,却不期而然地打动了许许多多的听众,这就是“暗”字的意味。“散入春风满洛城”,是艺术的夸张,优美的笛声飞遍了洛城,仿佛全城的人都听到了。 诗人的夸张并不是没有生活的依据,笛声本来是高亢的,又当更深人静之时,再加上春风助力,说它飞遍洛城是并不至于过分的。笛声飞来,乍听时不知道是什么曲子,细细听了一会儿,才知道是一支《折杨柳》——“此夜曲中闻折柳”。这句诗修辞讲究,不说听了一支折柳曲,而说在乐曲中听到了折柳。折柳几乎就是离别的同义语,能唤起一连串具体的回忆,使人们蕴藏在心底的乡情重新激荡起来。 “何人不起故园情”,好像是说别人,说大家,但第一个起了故园之情的不正是李白自己吗?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它同爱国主义是相通的。自己从小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作为祖国的一部分,它的形象尤其难以忘怀。诗歌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

课后作业赏析《登金陵凤凰台》

课后作业赏析《登金陵凤凰台》: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 1、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 2、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 3、衣冠:指的是东晋文学家郭璞的衣冠冢。现今仍在南京玄武湖公园内。一说指当时豪门世族。 4、成古丘:晋明帝当年为郭璞修建的衣冠冢豪华一时,然而到了唐朝诗人来看的时候,已经成为一个丘壑了。现今这里被称为郭璞墩,位于南京玄武湖公园内 5、三山:山名。今三山街为其旧址,明初朱元璋筑城时,将城南的三座无名小山也围在了城中。这三座山正好挡住了从城北通向南门──聚宝门的去路。恰逢当时正在城东燕雀湖修筑宫城,于是将这三座山填进了燕雀湖。三山挖平后,在山基修了一条街道,取名为三山街。 6、半落青天外:形容极远,看不大清楚。 阅读古诗完成下列题目。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分)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结合颔联分析,诗中的“凤去台空”有什么意味?(3分) 【阅读答案】 (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2)比喻。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3)作者用凤凰的飞去象征六朝的繁华不复存在,表达了昔盛今衰的感慨。三、四句是说吴国昔时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了坟墓,这是对凤去台空之意的进一步书写。 【解析】 (1)颔联“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抓住关键词“吴宫、晋代”,可知写的是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时的情况。颈联“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抓住关键词“山、青天、水、白鹭洲”可知写的是南京的自然景色。前一句是昔,后一句是今,目的显而易见,古今对比,抒发作者古今兴亡盛衰之感。 (2)结合作者经历及诗歌内容,可以推知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浮云”比成那些蒙蔽君王的奸邪小人,遮住了自己望长安,自己不得见长安,自然不会被统治者所重用。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赏析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赏析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登金陵凤凰台 唐·李白 【原文】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释】 金陵:即今江苏省南京市。 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相传南朝刘宋永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山和台因此得名。 吴宫:三国时东吴在金陵的宫廷。花草:这里指宫廷内的花木,比喻美女。幽径:深幽冷落的小路,这里代指墓道。晋代:这里指建都金陵的东晋。衣冠:这里指官服,代指为官之人。古丘:古墓。 三山:在今南京市西南长江边上,因有三峰,南北相接。一水:亦作“二水”,指长江。白鹭洲:在南京市西南江中的一块沙洲,可能是因为洲上多栖白鹭而得名。 浮云蔽日:比喻奸臣当道,使君主昏昧不明。长安:唐时都城,这里代指君主。 【赏析】 本篇为作者极少律诗中的艺术珍品。从诗意考察,可能是李白在天宝年间,被权贵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一说是作者流放夜郎遇赦返回后所作。 全诗写景、状物、怀古、抒情相映成趣,既富有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又含蕴浓郁的现实主义气息。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写凤凰台的传说,十四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却不显重复,音节流转明快,极其优美。在封建时代,凤凰是一种祥瑞。当年凤凰来游象征着王朝的兴盛;如今凤去台空,六朝的繁华也一去不复返了,只有长江的水仍然不停地流着,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存在!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就“凤去台空”这一层意思进一步发挥。吴国昔日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入坟墓。那一时的煊赫,又在历史上留下了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呢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诗人没有让自己的感情沉浸在对历史的凭吊之中,他把目光又投向大自然,投向那不尽的江水。李白把三山半隐半现、若隐若现的景象写得恰到好处。“白鹭洲”在金陵西长江中,把长江分割成两道,所以说“一水中分白鹭洲”。这两句诗气象壮丽,对仗工整,是难得的佳句。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而自己报国无门,心情是十分沉痛的。“不见长安”暗点诗题的“登”字,触景生愁,意寓言外,饶有余味。 此诗明显地充溢着一股浑厚博大之气,它使李白观古阅今,统揽四海于一瞬之间,且超然物外,挥洒自如。浑厚博大之气使李白渊深的思想,高妙的见解,阔大的心胸,成为编织巨大艺术境界的核心与精神内含。就像透过“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的巨大立体时空,可以感受到历史的脉搏跳动与诗人的呼吸一样,通过李白的举重若轻,从容自在,以浩然雄大之气充塞整个诗歌境界的努力,也能更进一步感受到他整个诗歌以气夺人的艺术特点。 李白在表现自然力量的雄大与变化的时空观时,则选取了最为典型的事物,即“三山半落”之混茫与“二水中分”之辽阔,从而构造出阔大的境界,并且把历史的变迁,即时间的改变与地点的依旧,即空间的不改整体地表现出来,启发人们作更深的思考。 由于诗以寓目山河为线索,于是追求情随景生,意象谐成也就显得特别重要。“凤凰”的高飞与“凤凰台”的“空”,洁净、疏朗,与诗人潇洒的气质和略带感伤的情怀相一致,且意到笔到,词义契合,起到了内外呼应的作用。另外,整首“登临”的内在精神,与“埋幽径”“成古丘”的冷落清凉,与“三山”“二水”的自然境界,与忧谗畏讥的“浮云”惆

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全诗赏析

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全诗赏析 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赏析: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是唐朝诗仙李白的作品,此诗是李白诗歌中惟一的一首颂赞冶炼工人的正面写作,亦是因其在浩瀚如烟的古典诗歌中较少见而更加的珍贵。 秋浦,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是唐代银和铜的产地之一。大约天宝十二年(753),李白漫游到此,写了组诗《秋浦歌》。本篇是其中第十四首。这是一首正面描写和歌颂冶炼工人的诗歌,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典诗歌中较为罕见,因而极为可贵。“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诗一天头,便呈现出一幅色调明亮、气氛热烈的冶炼场景:炉火熊熊燃烧,红星四溅,紫烟蒸腾,广袤的天地被红彤彤的炉火照得通明。诗人用了“照”、“乱”两个看似平常的字眼,但一经炼入诗句,便使冶炼的场面卓然生辉。透过这生动景象,不难感受到诗人那种新奇、兴奋、惊叹之情。 接着两句“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转入对冶炼工人形象的描绘。诗人以粗犷的线条,略加勾勒,冶炼工人雄伟健壮的形象便跃然纸上。“赧郎”二字用词新颖,颇耐寻味。“赧”,原指因害羞而脸红;这里是指炉火映红人脸。从“赧郎”二字,可以联想到他们健美强壮的体魄和勤劳、朴实、热情、豪爽、乐观的性格。结句“歌曲动寒川”,关合了上句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冶炼工人一边劳动,一边歌唱,那嘹亮的歌声使寒冷的河水都荡漾起来了。他们唱的什么歌?诗人未加明点,读者可以作出各式各样的补充和联想;歌声果真把寒川激荡了么?当然不会,这是诗人的独特感受,是夸张之笔,却极为传神。如果说,“赧郎”句只是描绘了明月、炉火交映下冶炼工人的面部肖像,那么,这一句则揭示出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丰富的情感和优美的情操,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的赞美歌颂之情。 这是一幅瑰玮壮观的秋夜冶炼图。在诗人神奇的画笔下,光、热、声、色交织辉映,明与暗、冷与热、动与静烘托映衬,鲜明、生动地表现了火热的劳动场景,酣畅淋漓地塑造了古代冶炼工人

李白《上李邕》译文及赏析

李白《上李邕》译文及赏析 本文是关于李白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上李邕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译文】 大鹏总有一天会和风飞起,凭借风力直上九天云外。 如果风停了,大鹏飞下来,还能扬起江海里的水。 世间人们见我老是唱高调,听到我的豪言壮语都冷笑。 孔子还说过“后生可畏也,焉知来之不如今也”,大丈夫不可轻视少年人。 【鉴赏】 大鹏是李白诗赋中常常借以自况的意象,它既是自由的象征,又是惊世骇俗的理想和志趣的象征。公元725年(开元十三年),青年李白出蜀漫游,在江陵遇见名道士司马承祯,司马称李白“有仙风道骨焉,可与神游八极之表”,李白当即作《大鹏遇希有鸟赋并序》(后改为《大鹏赋》),自比为庄子《逍遥游》中的大鹏鸟。李白诗中还有一首《临路歌》:“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余风激兮

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据唐李华《故翰林学士李君墓志铭序》云,李白“赋《临终歌》而卒”。后人认为可能就是这首《临路歌》,“路”或为“终”之误写。可见李白终生引大鹏自喻之意。按此诗语气直率不谦,故前人有疑非李白之作者,亦有信为李白之作而辨之者。参詹锳主编《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此诗题解。 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代的作品。李邕在开元七年至九年前后,曾任渝州(今重庆市)刺史。李白游渝州谒见李邕时,因为不拘俗礼,且谈论间放言高论,纵谈王霸,使李邕不悦。史称李邕“颇自矜”(《旧唐书·李邕传》),为人自负好名,对年轻后进态度颇为矜持。李白对此不满,在临别时写了这首态度颇不客气的《上李邕》一诗,以示回敬。 前四句中李白以大鹏自比。大鹏是《庄子·逍遥游》中的神鸟,传说这只神鸟其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翅膀拍下水就是三千里,扶摇直上,可高达九万里。大鹏鸟是庄子哲学中自由的象征,理想的图腾。李白年轻时胸怀大志,非常自负,又深受道家哲学的影响,心中充满了浪漫的幻想和宏伟的抱负。这只大鹏即使不借助风的力量,以它的翅膀一搧,也能将沧溟之水一簸而干,这里极力夸张大鹏的神力。在这前四句诗中,诗人寥寥数笔,就勾划出一个力簸沧海的大鹏形象——也是年轻诗人自己的形象。 诗的后四句,是对李邕怠慢态度的回答:“世人”指当时的凡夫俗子,显然也包括李邕在内,因为此诗是直接给李邕的,所以措词较

《登金陵凤凰台》赏析

《登金陵凤凰台》赏析中文名,登金陵凤凰台。 作者,李白。 撰稿,李飞。 登金陵凤凰台描写对象,金陵凤凰台。 运用手法,借景抒情。 表达心情,表达了诗人忧时伤世的心情。作者。 李白撰稿。 李飞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 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 背景。 《登金陵凤凰台》。 是通过对金陵凤凰台的凭吊。 借景抒情。 表达了诗人忧时伤世的心情。 是他创作中一篇著名的七言律诗。 赏析。

诗的第一句点题。 而接着的一句。 却是那样的无限感慨:凤去台空江自流!一个自字。道出了多少历史兴亡的喟叹。 这里的凤凰。 一语双关。 既点明了凤凰台的由来。 又有人世的沧桑蕴含其中。 接着的三。 四两句承上。 以吴宫。 晋代一联。 概指了凤凰台作为六朝故都所见证的历史兴亡。 吴宫花草。 表现昔日吴王的苑囿的似锦繁华和如今的湮没幽径。晋代衣冠。 是表现当年东晋的豪门权贵。 是何等的荣耀。 如今他们的孤冢却散落在荒烟蔓草之中。 这一联。 浸透了无限的凄凉。

如今登台。 放眼望去。 那远处的三山。 半落在青天之外。 云雾缭绕;白鹭洲横卧江心。 使二水分流。 波涛汹涌。 描绘出了凄迷的水阔山遥的景象。 这无尽的江山胜迹。 留下了多少历史兴亡故事。 令人咏叹不已。 惆怅难忘。 因此。 接下去的最后一联。 诗人很自然地回到眼前的现实。 抒发了深沉的忧虑和关切: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这里的浮云蔽日。 是指朝中奸佞当道。 长安指朝廷。 登金陵凤凰台长安不见是指自己远离朝廷。

不被重用。 所以才使人无限的忧愁。 这样。 将登台吊古伤今的感慨。 自然地结合起来。 抒发了深沉的历史叹息。 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登金陵凤凰台》,是通过对金陵凤凰台的凭吊,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忧时伤世的心情,是他创作中一篇著名的七言律诗。 赏析诗的第一句点题。 而接着的一句,却是那样的无限感慨:凤去台空江自流!一个自字,道出了多少历史兴亡的喟叹。 这里的凤凰,一语双关,既点明了凤凰台的由来,又有人世的沧桑蕴含其中。 接着的三、四两句承上,以吴宫、晋代一联,概指了凤凰台作为六朝故都所见证的历史兴亡。 吴宫花草,表现昔日吴王的苑囿的似锦繁华和如今的湮没幽径。 晋代衣冠,是表现当年东晋的豪门权贵,是何等的荣耀,如今他们的孤冢却散落在荒烟蔓草之中。 这一联,浸透了无限的凄凉。 如今登台,放眼望去,那远处的三山,半落在青天之外,云雾缭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唐诗鉴赏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唐诗鉴赏 【作品介绍】 《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而创作的怀古抒情之作。全诗八句五十六字,以登临凤凰台时的所见所感而起兴唱叹,把天荒地老的历史变迁与悠远飘忽的传说故事结合起来摅志言情,用以表达深沉的历史感喟与清醒的现实思索。此诗气韵高古,格调悠远,体现了李白诗歌以气夺人的艺术特色。 【原文】 登金陵凤凰台⑴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⑵。 吴宫花草埋幽径⑶,晋代衣冠成古丘⑷。 三山半落青天外⑸,二水中分白鹭洲⑹。 总为浮云能蔽日⑺,长安不见使人愁⑻。 【注释】 ⑴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据《江南通志》载:“凤凰台在江宁府城内之西南隅,犹有陂陀,尚可登览。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鸟翔

集山间,文彩五色,状如孔雀,音声谐和,众鸟群附,时人谓之凤凰。起台于山,谓之凤凰山,里曰凤凰里。” ⑵江:长江。 ⑶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 ⑷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衣冠:指的是东晋文学家郭璞的衣冠冢。现今仍在南京玄武湖公园内。一说指当时豪门世族。衣冠,士大夫的穿戴,借指士大夫、官绅。成古丘:晋明帝当年为郭璞修建的衣冠冢豪华一时,然而到了唐朝诗人来看的时候,已经成为一个丘壑了。现今这里被称为郭璞墩,位于南京玄武湖公园内 ⑸三山:山名。据《景定建康志》载:“其山积石森郁,滨于大江,三峰并列,南北相连,故号三山”。今三山街为其旧址,明初朱元璋筑城时,将城南的三座无名小山也围在了城中。这三座山正好挡住了从城北通向南门──聚宝门的去路。恰逢当时正在城东燕雀湖修筑宫城,于是将这三座山填进了燕雀湖。三山挖平后,在山基修了一条街道,取名为三山街。半落青天外:形容极远,看不大清楚。 ⑹二水:一作“一水”。指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被横截其间的白鹭洲分为二支。白鹭洲:白鹭洲:古代长江中的沙洲,洲上多集白鹭,故名。今已与陆地相连,位于今南京市江东门外。 ⑺浮云蔽日:比喻谗臣当道障蔽贤良。浮云:比喻奸邪小人。陆贾《新语;慎微篇》:“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日:一语双关,因为古代把太阳看作是帝王的象征。 ⑻长安:这里用京城指代朝廷和皇帝。

登金陵凤凰台

登金陵凤凰台 年代:【唐】作者:【李白】体裁:【七律】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释】: (一)这首诗的大意是: 「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而今凤凰鸟已经飞走了,只留下这座空台,伴着江水,仍径自东流不停。当年华丽的吴王宫殿,及宫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埋没在荒凉幽僻的小径中,晋代的达官显贵们,就算曾经有过辉煌的功业,如今也长眠于古坟中,化为一抔黄土。我站在台上,看着远处的三山,依然耸立在青天之外,白鹭洲把秦淮河隔成两条水道。天上的浮云随风飘荡,有时把太阳遮住,使我看不见长安城,而不禁感到非常忧愁。」 (二)作者背景介绍 李白的诗创作,多激昂慷慨之歌,少悲凄愁怨之曲,大起大落,大开大阖,恣肆汪洋,潇洒奔放,富于极为浓郁的浪漫色彩与独特的艺术风格。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对李白诗歌的艺术风格,杜甫作如是说。 “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读之则神驰八极,测之则心怀四溟”。对李白诗歌的艺术风格,皮日休作如是说。 “如张乐于洞庭之野,无首无尾,不主故常,非墨工椠人所可拟议”。对李白诗歌的艺术风格,陈师道亦作如是说。 在对李白诗歌艺术风格的众多探讨里,或许以严羽的概括最为准确恰当,他命之曰飘逸。严羽还特意在《沧浪诗话》中以“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标举李杜诗学不同的艺术风格。而所谓飘逸者,诚如袁行霈先生所诠释的那样:“如春烟,如秋溟,如天外之鹏飞,如海上之浪翻,无拘无束,舒卷自如,才情豪迈,无迹可求”。 具有飘逸风格的李白,由于性格上不受拘束,艺术上崇尚“清水出芙蓉,天然自雕饰”的审美,因此,很少写格律谨严的律诗。然而,天才毕竟是天才,尽管李白很少写作律诗,但他的《登金陵凤凰台》却脍炙人口,并且还被尊为七律中的极品。 (三)提问:所抒何情,所言何志? 讲解、分析最后一联——被排挤、压抑的痛苦,奸佞小人当道,至使自己空怀大志,却报国无门(四)分析一至三联 1)开头两句李白以凤凰台的传说起笔落墨,用以表达对时空变幻的感慨。“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自然而然,明快畅顺;虽然十四个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但丝毫不使人嫌其重复,更没有常见咏史诗的那种刻板、生硬的毛病。凤凰台为地点,在旧金陵城之西南。据《江南通志》载:“凤凰台在江宁府城内之西南隅,犹有陂陀,尚可登览。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鸟翔集山间,文彩五色,状如孔雀,音声谐和,众鸟群附,时人谓之凤凰。起台于山,谓之凤凰山,里曰凤凰里”。李白用“凤凰台”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登临抒怀,而是别有机杼。从远古时代开始,凤凰便一直被认为有祥瑞的意义,并且与社会的发展有关:美好的时代,凤凰鸟则从天而降,一片天籁之声。因此,凤凰鸟的出现,多半显示着称颂的意义。然而李白在这里首先点出凤凰,却恰恰相反:他所抒发则是由繁华易逝,圣时难在,惟有山水长存所生发出的无限感慨。引来凤凰的元嘉时代已经永远的过去了,繁华的六朝也已经永远的过去了,只剩下浩瀚的长江之水与巍峨的凤凰之山依旧生生不息。 2)三四句的“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从“凤去台空”的变化时空入手,继续深入开掘其中

唐诗赏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原文译文鉴赏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原文|译文|鉴赏 '《登金陵凤凰台》是李白集中为数不多的七言律诗之一。是作者奉命“赐金还山”,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下面一起欣赏这首诗吧!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二水一作:一水)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译文 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来悠游,凤去台空只有江水依旧东流。 吴宫鲜花芳草埋着荒凉小径,晋代多少王族已成荒冢古丘。 三山云雾中隐现如落青天外,江水被白鹭洲分成两条河流。 总有奸臣当道犹如浮云遮日,长安望不见心中郁闷长怀愁。 注释 ⑴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据《江南通志》载:“凤凰台在江宁府城内之西南隅,犹有陂陀,尚可登览。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鸟翔集山间,文彩五色,状如孔雀,音声谐和,众鸟群附,时人谓之凤凰。起台于山,谓之凤凰山,里曰凤凰里。” ⑵江:长江。 ⑶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

⑷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衣冠:指的是东晋文学家郭璞的衣冠冢。现今仍在南京玄武湖公园内。一说指当时豪门世族。衣冠,士大夫的穿戴,借指士大夫、官绅。成古丘:晋明帝当年为郭璞修建的衣冠冢豪华一时,然而到了唐朝诗人来看的时候,已经成为一个丘壑了。现今这里被称为郭璞墩,位于南京玄武湖公园内 ⑸三山:山名。据《景定建康志》载:“其山积石森郁,滨于大江,三峰并列,南北相连,故号三山”。今三山街为其旧址,明初朱元璋筑城时,将城南的三座无名小山也围在了城中。这三座山正好挡住了从城北通向南门──聚宝门的去路。恰逢当时正在城东燕雀湖修筑宫城,于是将这三座山填进了燕雀湖。三山挖平后,在山基修了一条街道,取名为三山街。半落青天外:形容极远,看不大清楚。 ⑹二水:一作“一水”。指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被横截其间的白鹭洲分为二支。白鹭洲:白鹭洲:古代长江中的沙洲,洲上多集白鹭,故名。今已与陆地相连,位于今南京市江东门外。 ⑺浮云蔽日:比喻谗臣当道障蔽贤良。浮云:比喻奸邪小人。陆贾《新语·慎微篇》:“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日:一语双关,因为古代把太阳看作是帝王的象征。 ⑻长安:这里用京城指代朝廷和皇帝。 《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的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十四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却不觉得重复,音节流转明快,极其优美。“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相传南朝刘宋永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台,山和台也由此得名。在封建时代,凤凰是一种祥瑞。当年凤凰来游象征着王朝的兴盛;而“如今”凤去台空,就连六朝的繁华也一去不复返了,只有长江的水仍然不停地流着,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存在。三四句就“凤去台空”这一层意思进一步发挥。三国时的吴和后来的东晋都建都于金陵。诗人感慨万分地说,吴国昔日

李白《寻雍尊师隐居》原文赏析及翻译

李白《寻雍尊师隐居》原文赏析及翻译 导语:《寻雍尊师隐居》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作品。此诗通过作者入山造访之所见所感,浓笔重彩地描绘了深山幽谷的瑰丽景物,倾诉了作者对雍尊师仰慕之意以及寻访不遇的惆怅之情。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寻雍尊师隐居》原文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寻雍尊师隐居 李白 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 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 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①。 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 注释: ①《列仙传》:老子乘青牛车去,入大秦。《玉策记》:千岁之鹤,随时而鸣,能登于木。其未千岁者,终不集于树上也。色纯白,而脑尽成丹。杨齐贤曰:青牛,花叶上青虫也。有两角,如蜗牛,故云。琦按:“青牛”、“白鹤”,不过用道家事耳,不必别作创解。[2] 名句: 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 ①群峭:许多险峭的山峰。②摩天:上摩天空。 这两句是说,雍尊师隐居的地方,处于有许多险峭山峰的山中。这些山峰碧绿青翠,高可摩天。雍尊师逍遥的居住在山中,不愿意记也不屑于记什么年月。上句言其幽居之环境,下句言其飘然物外的逍遥自在的形象与心态,写隐居之状十分传神。 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 ①青牛:传说老子曾乘青牛西游,过函谷关(或说散关),西赴流沙而不返。后来用于咏道士的典故。 ②白鹤:传说汉代桂阳(今湖南郴州)人苏耽成仙,有白鹤来迎。后用作咏仙家的典故。③尊师:对道士的尊称。 《寻雍尊师隐居》是一首五言律诗。这两句描写雍尊师隐居所在地景色,青牛、白鹤都是道士喜欢的动物——春暖宜人,花开正盛,古松高耸,环境幽雅,青牛庭院卧,白鹤高松眠,好一

派仙家道风。幽景逼真,写景如画,对仗亦工。 鉴赏: 这首诗首先点明雍尊师所居之处高远非凡,处林泉伴日月,遗世独居,自在逍遥。次写林壑幽深,寻访不易,以加浓气氛。再使用道家典故,以“青牛卧”、“白鹤眠”颂扬雍尊师道行高深,境界非凡。最后写诗人在暮色苍茫,寒烟四合中独上归程,对雍尊师的仰慕之意,寻访不遇的惆怅之情,尽在难以言喻之中,而显韵致悠然。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去台空江自流”全诗译文赏析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 江自流”全诗译文赏析 《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而创作的怀古抒情之作。全诗八句五十六字,以登临凤凰台时的所见所感而起兴唱叹,把天荒地老的历史变迁与悠远飘忽的传说故事结合起来摅志言情,用以表达深沉的历史感喟与清醒的现实思索。此诗气韵高古,格调悠远,体现了李白诗歌以气夺人的艺术特色。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解 1、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 2、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 3、衣冠:指当时名门世族。 4、成古丘:意谓这些人物今已剩下一堆古墓了。 5、三山:山名。在南京西南长江边上。因三峰并列,南北相连,故名。 6、半落青天外:形容其远,看不大清楚。 7、二水:一作“一水”。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白鹭洲横其间,乃分为二支。 8、白鹭洲:古代长江中沙洲,在南京水西门外,因多聚白鹭而得名。 9、浮云蔽日:喻奸邪之障蔽贤良。

译文 古老的凤凰台曾有凤凰翔集遨游; 风去台空唯有长江流水日日依旧。 东吴时代的宫苑杂草埋没了幽径; 晋代的名门望族也都成古墓荒丘。 高耸的三山有半截露出青天之外; 白鹭洲把秦淮河分割成二派支流。 只因为那些浮去遮蔽光辉的白日; 登高不见长安城怎么不使人发愁? 赏析 《登金陵凤凰台》诗配画

《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的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开头两句李白以凤凰台的传说起笔落墨,用以表达对时空变幻的感慨。“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自然而然,明快畅顺;虽然十四个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但丝毫不使人嫌其重复,更没有常见咏史诗的那种刻板、生硬的毛病。凤凰台为地点,在旧金陵城之西南。据《江南通志》载:“凤凰台在江宁府城内之西南隅,犹有陂陀,尚可登览。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鸟翔集山间,文彩五色,状如孔雀,音声谐和,众鸟群附,时人谓之凤凰。起台于山,谓之凤凰山,里曰凤凰里。”李白用“凤凰台”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登临抒怀,而是别有机杼。从远古时代开始,凤凰便一直被认为有祥瑞的意义,并且与社会的发展有关:美好的时代,凤凰鸟则从天而降,一片天籁之声。因此,凤凰鸟的出现,多半显示着称颂的意义。然而李白在这里首先点出凤凰,却恰恰相反:他所抒发则是由繁华易逝,盛时难在,惟有山水长存所生发出的无限感慨。引来凤凰的元嘉时代已经永远的过去了,繁华的六朝也已经永远的过去了,只剩下浩瀚的长江之水与巍峨的凤凰之山依旧生生不息。 三四句的“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从“凤去台空”的变化时空入手,继续深入开掘其中的启示意义。“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吴大帝,风流倜傥的六朝人物,以及众多的统治者,他们都已经被埋入坟墓,成为历史的陈迹;就连那巍峨的宫殿也已经荒芜破败,一片断壁残垣。煊赫与繁华并没有留给历史可以值得纪念的东西。这里含蕴着李白独特的历史感喟。那些“投汩笑古人,临濠得天和”与“功高不受赏,长揖归故园”的高士、哲人,获得了李白特殊的尊敬。同时,李白敢于藐视封建秩序,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翻译加鉴赏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翻译加鉴赏 本文是关于李白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释】 1、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 2、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 3、衣冠:指的是东晋文学家郭璞的衣冠冢。现今仍在南京玄武湖公园内。 4、成古丘:晋明帝当年为郭璞修建的衣冠冢豪华一时,然而到了唐朝诗人来看的时候,已经成为一个丘壑了。现今这里被称为郭璞墩,位于南京玄武湖公园内 5、三山:山名。今三山街为其旧址,明初朱元璋筑城时,将城南的三座无名小山也围在了城中。这三座山正好挡住了从城北通向南门──聚宝门的去路。恰逢当时正在城东燕雀湖修筑宫城,于是将这三座山填进了燕雀湖。三山挖平后,在山基修了一条街道,取名为三山街。

6、半落青天外:形容极远,看不大清楚。 7、二水:一作“一水”。指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被横截其间的白鹭洲分为二支。白鹭洲:古代长江中的沙洲,洲上多集白鹭,故名。今已与陆地相连。位于今南京市水西门外,已辟为白鹭洲公园,是南京城南地区最大的公园。该园在明朝初年是开国元勋中山王徐达家族的别业,故称为徐太傅园或徐中山园。后徐达后裔徐天赐将该园扩建成当时南京“最大而雄爽”的园林,取名为东园。该园成为园主与王世贞、吴承恩等许多著名文人诗酒欢会的雅集之所。明武宗南巡时,曾慕名到该园赏景钓鱼。入清以后,因不断受到战火与人为的破坏,以致景物凋零,园林萧瑟,一代名园已成遗址。民国期间,南京市政府于1929年将该处建为“白鹭洲公园”。至日伪期间又遭摧残,公园沦为一片废墟。 8、白鹭洲:古代长江中沙洲,在南京水西门外,因多聚白鹭而得名。 9、浮云蔽日:喻奸邪之障蔽贤良。比喻谗臣当道。浮云:陆贾《新语·察征》:“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 【译文】 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而今凤凰鸟已经飞走了,只留下这座空台,伴着江水,仍径自东流不息。当年华丽的吴王宫殿及其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埋没在荒凉幽僻的小径中,晋代的达官显贵们,就算曾经有过辉煌的功业,如今也长眠于古坟里了,早已化为一抔黄土。我站在台上,看着远处的三山,依然耸立在青天之外,白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拼音版

登d ēn ɡ金j īn 陵l ín ɡ凤f èn ɡ凰hu án ɡ台t ái 【唐t án ɡ】李l ǐ白b ái 凤f èn ɡ凰hu án ɡ台t ái 上sh àn ɡ凤f èn ɡ凰hu án ɡ游y óu ,凤f èn ɡ去q ù台t ái 空k ōn ɡ江ji ān ɡ自z ì流li ú 。 吴w ú宫ɡōn ɡ花hu ā草c ǎo 埋m ái 幽y ōu 径j ìn ɡ,晋j ìn 代d ài 衣y ī冠ɡu ān 成ch én ɡ古ɡǔ丘qi ū。三s ān 山sh ān 半 b àn 落lu ò青q īn ɡ天ti ān 外w ài ,二èr 水shu ǐ中zh ōn ɡ分f ēn 白b ái 鹭l ù洲zh ōu 。 总z ǒn ɡ为w éi 浮f ú云y ún 能n én ɡ蔽b ì日r ì,长ch án ɡ安ān 不b ú见ji àn 使sh ǐ人r én 愁ch óu 。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注 释】

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 江:长江。 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 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衣冠:指的是东晋文学家郭璞的衣冠冢。现今仍在南京玄武湖公园内。一说指当时豪门世族。衣冠,士大夫的穿戴,借指士大夫、官绅。成古丘:晋明帝当年为郭璞修建的衣冠冢豪华一时,然而到了唐朝诗人来看的时候,已经成为一个丘壑了。现今这里被称为郭璞墩,位于南京玄武湖公园内 三山:山名。今三山街为其旧址,明初朱元璋筑城时,将城南的三座无名小山也围在了城中。这三座山正好挡住了从城北通向南门──聚宝门的去路。恰逢当时正在城东燕雀湖修筑宫城,于是将这三座山填进了燕雀湖。三山挖平后,在山基修了一条街道,取名为三山街。半落青天外:形容极远,看不大清楚。 二水:一作“一水”。指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被横截其间的白鹭洲分为二支。白鹭洲:古代长江中的沙洲,洲上多集白鹭,故名。今已与陆地相连,位于今南京市秦淮区武定门北侧。 浮云蔽日:比喻谗臣当道障蔽贤良。浮云:比喻奸邪小人。日:一语双关,因为古代把太阳看作是帝王的

登金陵凤凰台登金陵凤凰台赏析

登金陵凤凰台-《登金陵凤凰台》赏析 中文名,登金陵凤凰台。作者,李白。撰稿,李飞。登金陵凤凰台描写对象,金陵凤凰台。运用手法,借景抒情。表达心情,表达了诗人忧时伤世的心情。 作者。李白 撰稿。李飞 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背景。《登金陵凤凰台》。是通过对金陵凤凰台的凭吊。 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忧时伤世的心情。是他创作中一篇著名的七言律诗。 赏析。诗的第一句点题。而接着的

一句。却是那样的无限感慨:“凤去台空江自流”!一个“ 自”字。 道出了多少历史兴亡的喟叹。这里的“凤凰”。一语双关。既点明了凤凰台的由来。又有人世的沧桑蕴含其中。接着的三。四两句承上。以“吴宫”。“晋代”一联。概指了凤凰台作为六朝故都所见证的历史兴亡。“吴宫花草”。表现昔日吴王的苑囿的似锦繁华和如今的湮没幽径。“晋代衣冠”。是表现当年东晋的豪门权贵。是何等的荣耀。 如今他们的孤冢却散落在荒烟蔓草之中。这一联。浸透了无限的凄凉。如今登台。放眼望去。那远处的三山。半落在青天之外。云雾缭绕;白鹭洲横卧江心。使二水分流。波涛汹涌。描绘出了凄迷的水阔山遥的景象。这无尽的江山胜迹。留下了多少历史兴亡故事。令人咏叹不已。惆怅难忘。因此。接下去的最后一联。诗人很自然地回到眼前的现实。抒发了深沉的忧虑和关切:“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这里

的“浮云蔽日”。是指朝中奸佞当道。 “长安”指朝廷。登金陵凤凰台“长安不见”是指自己远离朝廷。不被重用。所以才使人无限的忧愁。这样。将登台吊古伤今的感慨。自然地结合起来。抒发了深沉的历史叹息。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登金陵凤凰台》,是通过对金陵凤凰台的凭吊,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忧时伤世的心情,是他创作中一篇著名的七言律诗。 赏析 诗的第一句点题。而接着的一句,却是那样的无限感慨:“凤去台空江自流”!一个“ 自”字,道出了多少历史兴亡的喟叹。这里的“凤凰”,一语双关,既点明了凤凰台的由来,又有人世的沧桑蕴含其中。 接着的三、四两句承上,以“吴宫”、“晋代”一联,概指了凤凰台作为六朝故都所见证的历史兴亡。“吴宫花草”,表现昔日吴王的苑囿的似锦繁华和如今

古诗文《登金陵凤凰台》赏析

古诗文《登金陵凤凰台》赏析 登金陵凤凰台 唐朝: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登金陵凤凰台译文及注释 【译文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而今凤凰鸟已经飞走了,只留下这座空台,伴着江水,仍径自东流不息。当年华丽的吴王宫殿及其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埋没在荒凉幽僻的小径中,晋代的达官显贵们,就算曾经有过辉煌的功业,如今也长眠于古坟里了,早已化为一抔黄土。我站在台上,看着远处的三山,依然耸立在青天之外,白鹭洲把秦淮河隔成两条水道。天上的浮云随风飘荡,有时把太阳遮住,使我看不见长安城,而不禁感到非常忧愁。】 【注释1、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2、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3、衣冠:指的是东晋文学家郭璞的衣冠冢。现今仍在南京玄武湖公园内。4、成古丘:晋明帝当年为郭璞修建的衣冠冢豪华一时,然而到了唐朝诗人来看的时候,已经成为一个丘壑了。现今这里被称为郭璞墩,位于南京玄武湖公园内5、三山:山名。今三山街为其旧址,明初朱元璋筑城时,将城南的三座无名小山也围在了城中。这三座山正好挡住了从城北通向南门──聚宝门的去路。恰逢当时正在城东燕雀湖修筑宫城,于是将这三座山填进了燕雀湖。三山挖平后,在山基修了一条街道,取名为三山街。6、半落青天外:形容极远,看不大清楚。7、二水:一作“一水”。指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被横截其间的白鹭洲分为二支。白鹭洲:古代长江中的沙洲,洲上多集白鹭,故名。今已与陆地相连。位于今南京市水西门外,已辟为白鹭洲公园,是南京城南地区最大的公园。该园在明朝初年是开国元勋中山王徐达家族的别业,故称为徐太傅园或徐中山园。后徐达后裔徐天赐将该园扩建成当时南京“最大而雄爽”的园林,取名为东园。该园成为园主与王世贞、吴承恩等许多著名文人诗酒欢会的雅集之所。明武宗南巡时,曾慕名到该园赏景钓鱼。入清以后,因不断受到战火与人为的破坏,以致景物凋零,园林萧瑟,一代名园已成遗址。民国期间,南京市政府于1929年将该处建为“白鹭洲公园”。至日伪期间又遭摧残,公园沦为一片废墟。8、白鹭洲:古代长江中沙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