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_问题解决_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格式:pdf
  • 大小:2.73 M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 问题解决 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陈瑞雪1 陶秀梅2 兰俊耀1

(1.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 100028; 2.北京市陈经纶中学 100020)

摘要 问题解决 教学模式是在新课程理论学习和对课堂教学实践深入思考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把化学教学作为一个整体的研究对象,站在学生和教师共同发展的角度,以 问题解决 的思维模式进行教与学的双重研究。在实际教学中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 问题解决 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的初步尝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又有困惑的问题。

关键词 化学新课程 问题解决 教学模式 教学设计 弱电解质的电离

1 对 问题解决 教学模式的理解

问题解决 教学模式主张以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实践问题为研究主线,展开系统的研究性教学设计,它以科研思路聚焦具体问题的解决,提倡以问题解决为驱动的方式实施课程的教学。以问题解决为驱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由 问题链 引导学生逐步地认识所学内容的本质部分与核心思想。特别是要抓住化学知识体系中具有核心观念性的化学问题,通过引导学生思索,提问题,做结论,来推动学生进行课堂学习,促进和强化教学的互动效应,获取良好的教学效果。

这种教学模式把化学教学作为一个整体的研究对象,站在学生和教师共同发展的角度,以 问题解决 的思维模式进行教与学的双重研究,搭建了一个师生互动的平台,不仅有效引导学生学会学习,逐渐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促进教师增强课程意识、树立新的教材观、重构对化学学科体系的认识和理解,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既具有课堂教学的现实意义,又具有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教育实践意义,在新课程背景下对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价值。

在进入新课程的教学实践及不断学习的过程中,笔者进行深入地思考,意识到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要实现 从内容讲解转为以问题解决为驱动 ,不仅需要教师有坚实的化学学科知识功底,更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从学生化学学习的真正需求出发,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为目的。需要教师在分析学生现状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再分析、再创造,设计出以问题系列为主线、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合理高效的教学程序。

在教学设计不断修改并进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笔者体会到 问题解决 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既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也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对学生来讲,改变的是学生被动参与教学的局面,使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积极思考,从而更加透彻地理解知识,并逐渐形成能力;对教师来讲,改变的是对化学教学的认识与思维方式,真正确立了教师作为教学指导者的地位, 问题 所传递的是知识,更是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思考问题所应有的科学方法。

2 问题解决 教学基本模式初探

问题解决 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设计需要教师进行3个阶段、4个层面的思考,如图1。

图1 问题解决 教学设计

2.1 课前分析阶段

课前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分析以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学生存在的难点、疑点、障碍点,确立课堂教学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1)学科知识本体分析,包括知识的类型、知识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理解知识需要的知识储备与能力要求等,所学知识对学生学科知识结构的贡献等;(2)学生分析,包括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与能力水平、认知水平、当前认知需求、学生学习态度等;(3)教材分析,包括知识在教材中的呈现方式、呈现顺序、教材设计意图以及内容的深广度问题。

本阶段分析解决的是 教什么 、 为什么教 和 教到什么程度 的问题。

2.2 课堂实施阶段

问题解决 教学模式以问题驱动为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主要策略,其核心是适当教学情境下的 问题链 的设计。 问题链 的真正价值在于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与解决,可以实现对知识的透彻理解,同时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逐层深入本质的提问方式,本身就是培养学生思考方法的良好范例。所以,在设计核

18

化 学 教 育 2011年第6期

心 问题链 时,教师应该思考:问题是什么、问题的层次、问题的内在逻辑关系、问题的表征方式、问题的变式、问题解决后所获得的规律的迁移以及为了解决问题应该给学生提供怎样的素材与资料。

本阶段分析解决的是 怎么教 的问题。

2.3 课后反思阶段

课后反思阶段最基本的是学生还存在什么问题、存在问题的原因是什么、课堂的生成性问题反映了学生怎样的思维过程、教学设计应该如何改进等。笔者

认为,课后最应该反思的是问题驱动教学实施后,有没有真正培养起学生的问题意识?一系列的 问题链 后会引发学生怎样的后续思考和拓展思考?

本阶段分析解决的是 教了以后有什么用 的问题。

3 问题解决 教学设计与传统教学设计的

对比

人教版 化学反应原理 第三章第一节 弱电解质的电离 教学中,传统的教学过程一般是这样的,见图2

图2 弱电解质的电离 传统教学过程

基于 问题解决 教学模式对本节内容的重新思考与教学设计。

3 1 对传统教学设计的反思

传统的 弱电解质的电离 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是:(1)过分强调强弱电解质的概念辨析,弱电解质的概念是教学中强加给学生的,而不是学生自主建构的;(2)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以单向的电离为主,并没有让学生体验离子结合形成分子的过程真实存在,所以电离平衡在学生头脑中是概念性的接受,很难内化为学生知识结构中的认识,使以后的学习被动机械;(3)强弱电解质概念对比教学环节切断了弱电解质概念建构过程中思维的

连续性,干扰学生对弱电解质全面深刻的理解。

3 2 基于 问题解决 教学模式下的思考

(1) 化学1(必修) 第二章第二节 离子反应 中酸、碱、盐的电离的教学与本节内容的内在联系是什么?

(2)本节教材第一节下的小标题是 强弱电解质 ,教材的真正设计意图是什么?是为了进行强弱电解质的对比,还是突出弱电解质的电离与强电解质电离的不同?强弱电解质是先比较好,还是完整理解弱电解质的概念及电离平衡之后进行对比更有意义?

(3)学生已有的关于强电解质的概念对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有什么帮助?已有的关于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的知识对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及电离平衡的建立有什么帮助?

(4)怎样帮助学生建立弱电解质部分电离的概念?定性分析还是定量的测定?怎样帮助学生建立弱电解质溶液中既存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过程,又存在离子结合成分子的过程?

(5)如何帮助学生建立弱电解质电离的宏观、微观、符号的三重表征?

(6)设计怎样的 问题链 ?培养学生怎样的学科能力与学科素养?

3 3 问题解决 教学模式下 弱电解质的电离 教

学设计(见图3)

图3 基于 问题解决 的 弱电解质的电离 教学设计

4 对 问题解决 教学模式的进一步思

问题解决 教学模式能够发展学生的能力,对教师的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但是,也面临一些实际问题,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这两种不同的教学思想,教学实践时有较大的差异,带给学生的收获也是不一样的。(下转第22页)

19 2011年第6期 化 学 教 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