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的通知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的通知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

指引》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中国人民银行

•【公布日期】2000.11.09

•【文号】银发〔2000〕344号

•【施行日期】2000.11.09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失效

•【主题分类】

正文

*注:本篇法规已被:银监会关于印发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的通知(发布日期:2011年3月22日,实施日期:2011年3月22日)宣布不再适用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商业银行表外

业务风险管理指引》的通知

(银发〔2000〕344号)

中国人民银行各分行、营业管理部;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烟台住房储蓄银行、蚌埠住房储蓄银行:

为加强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请人民银行各分行、营业管理部将此件转发有关城市商业银行、外资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

二000年十一月九日

附件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

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所从事的,按照现行的会计准则不记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形成现实资产负债,但能改变损益的业务。具体包括担保类、承诺类和金融衍生交易类三种类型的业务。

第三条担保类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接受客户的委托对第三方承担责任的业务,包括担保(保函)、备用信用证、跟单信用证、承兑等。

第四条承诺类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未来某一日期按照事先约定的条件向客户提供约定的信用业务,包括贷款承诺等。

第五条金融衍生交易类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为满足客户保值或自身头寸管理等需要而进行的货币和利率的远期、掉期、期权等衍生交易业务。

风险控制

第六条商业银行董事会或高级管理层应评估、审查表外业务的重大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掌握表外业务经营状况,对表外业务的风险承担最终责任。

第七条商业银行应完善以企业信用评估为基础的授信方法,将表外业务纳入授信额度,实行统一授信管理。

第八条商业银行应有专门的组织机构负责对表外业务风险的综合分析与管理,并建立审慎的授权管理制度;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经营表外业务应当获得上级银行的授权。

第九条商业银行应当对每项表外业务制定书面的内控制度和操作程序,并定期对风险管理程序进行评估,保证程序的合理性和完善性。

第十条商业银行应建立计量、监控、报告各类表外业务风险的信息管理系统,全面准确反映单个和总体业务风险及其变动情况。

第十一条商业银行经营担保和承诺类业务可采用收取保证金等方式降低风

险。

第十二条商业银行经营担保和承诺类业务应当有真实交易的背景,真实交易是指真实的贸易、借贷和履约及投标等行为。

第十三条商业银行经营衍生金融交易类业务应设计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市场风险评估模型,有效控制市场风险。

第十四条商业银行经营金融衍生交易类业务应设定所能承担的整体风险限额和每一种业务的风险限额,并根据不同业务明确各部门和各级交易人员的交易敞口头寸、期限及止损等权限。

第十五条商业银行经营金融衍生交易业务应当前台(交易)与后台(会计结算与交收)分开,业务资料保存完整,以备查验。

第十六条商业银行应根据表外业务的规模、客户信誉和用款频率等情况,结合表内业务进行头寸管理,规避流动性风险。

第十七条商业银行经营表外业务形成的垫款应当纳入表内相关业务科目核算和管理。

第十八条商业银行经营表外业务应当有完整、准确的会计记录,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

第十九条商业银行应建立表外业务内部审计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审计风险管理程序和内部控制,对风险的计量、限额和报告等情况进行再评估;在商业银行聘请外部审计师进行的年度审计中应包括对表外业务风险情况的审查和评估。

风险监督

第二十条商业银行应按照报送非现场监管报告书的时间要求向中国人民银行报告各类表外业务经营情况,报表格式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制定。

第二十一条商业银行应根据信用转换系数和对应的表内项目权重计算表外业务风险权重资产,实行资本比率控制。信用转换系统和风险权重按中国人民银行

制订的统一标准执行。

第二十二条商业银行应接受中国人民银行对其表外业务的监督检查。

附则

第二十三条本指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中资商业银行、中外合资银行、外国独资银行和外国银行分行。

第二十四条本指引由中国人民银行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本指引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c26306--001219cjk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的通知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 指引》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中国人民银行 •【公布日期】2000.11.09 •【文号】银发〔2000〕344号 •【施行日期】2000.11.09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失效 •【主题分类】 正文 *注:本篇法规已被:银监会关于印发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的通知(发布日期:2011年3月22日,实施日期:2011年3月22日)宣布不再适用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商业银行表外 业务风险管理指引》的通知 (银发〔2000〕344号) 中国人民银行各分行、营业管理部;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烟台住房储蓄银行、蚌埠住房储蓄银行: 为加强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请人民银行各分行、营业管理部将此件转发有关城市商业银行、外资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 二000年十一月九日 附件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 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所从事的,按照现行的会计准则不记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形成现实资产负债,但能改变损益的业务。具体包括担保类、承诺类和金融衍生交易类三种类型的业务。 第三条担保类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接受客户的委托对第三方承担责任的业务,包括担保(保函)、备用信用证、跟单信用证、承兑等。 第四条承诺类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未来某一日期按照事先约定的条件向客户提供约定的信用业务,包括贷款承诺等。 第五条金融衍生交易类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为满足客户保值或自身头寸管理等需要而进行的货币和利率的远期、掉期、期权等衍生交易业务。 风险控制 第六条商业银行董事会或高级管理层应评估、审查表外业务的重大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掌握表外业务经营状况,对表外业务的风险承担最终责任。 第七条商业银行应完善以企业信用评估为基础的授信方法,将表外业务纳入授信额度,实行统一授信管理。 第八条商业银行应有专门的组织机构负责对表外业务风险的综合分析与管理,并建立审慎的授权管理制度;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经营表外业务应当获得上级银行的授权。 第九条商业银行应当对每项表外业务制定书面的内控制度和操作程序,并定期对风险管理程序进行评估,保证程序的合理性和完善性。 第十条商业银行应建立计量、监控、报告各类表外业务风险的信息管理系统,全面准确反映单个和总体业务风险及其变动情况。 第十一条商业银行经营担保和承诺类业务可采用收取保证金等方式降低风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表外业务管理研究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管理研究 一、商业银行表外业务与表外业务管理 二、国内外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管理实践 三、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管理的理论研究 四、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管理发展趋势 第一节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管理概述 一、商业银行表外业务与表外业务管理 (一)商业银行表外业务 根据巴塞尔委员会的规定,表外业务是指能对银行产生收入,但按通行会计准则并不计入资产负债表而仅可能出现于会计报表附注,或虽不直接形成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但能改变银行损益状况的业务。 中国人民银行《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将表外业务定义为商业银行所从事的,按照现行的会计准则不计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形成现实资产负债,但能改变损益的业务。 按照巴塞尔委员会确定的标准,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狭义的表外业务是指构成银行或有资产、或有负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表内资产或负债的业务。 广义的表外业务泛指银行从事的所有不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的业务,包括狭义的表外业务及结算、代理等金融服务类表外业务。 表外业务与中间业务的关系 中间业务的概念:在传统上,我国商业银行把资产、负债业务以外的业务统称为中间业务,即指银行不运用或较少运用自己的资产,以中间人的身份为客户办理收付和其他委托事项的各类金融服务,从中赚取手续费或佣金的业务活动。 联系:两者都是独立于资产负债业务之外、以收取手续费为目的的业务,而且都是以接受委托的方式开展业务活动。 表外业务与中间业务的区别: 1. 业务风险不同(二者最主要的区别) 中间业务是银行以不直接作为信用活动的一方出现的,其较少动用或不动用自己的资金,虽然业务经营中也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但风险程度明显低于信用业务;而银行开展表外业务在提供服务的同时,还可能以某种形式垫付资金,从而形成银行与客户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其风险度较大。 2. 中间人的身份不同 在中间业务中,如支付结算、信托、代理等业务,银行都是以交易双方当事人之外的第三者身份接受委托,扮演中间人的角色;而表外业务在业务发展时,可能发生银行中

金融法律法规汇编

金融法律法规汇编 第一部分:综合 第二部分:合作金融机构 第三部分:农业发展银行 第四部分:司法解释 第五部分:资产管理公司 第六部分:其他返回 一.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监测和考核暂行办法 二.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 三.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 四.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指引 五.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六.金融许可证管理办法七.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八.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暂行办法九.金融企业呆账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 一.公证机构办理抵押登记办法 二.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 三.金融机构撤销条例 四.网上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 五.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六.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七.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八.不良贷款认定暂行办法

九.中国人民银行助学贷款管理办法二.银行汇票业务准入.退出管理规定二 一.个人存款账户实名制规定二 二.教育储蓄管理办法二 三.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实施办法二 四.储蓄存款利息所得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办法二 五.单位定期存单质押贷款管理规定二六.人民币利率管理规定二七.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二八.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试行)二九.支付结算办法三.贷款通则三 一.储蓄管理条例三 二.企业会计准则三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三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三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三六.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三七.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三八.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三九.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修正)四.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四 一.商业银行与内部人和股东关联交易管理办法四 二.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四 三.商业银行设立同城营业网点管理办法四 四.金融机构协助查询.冻结.扣划工作管理规定四 五.金融机构管理规定四六.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四七.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四八.罚款代收代缴管理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办法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商业银行。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按照现行企业会计准则不计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形成现实资产负债,但有可能引起损益变动的业务。 第四条根据表外业务特征和法律关系,表外业务分为担保承诺类、代理投融资服务类、中介服务类、其他类等。担保承诺类业务包括担保、承诺等按照约定承担偿付责任或提供信用服务的业务。担保类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对第三方承担偿还责任的业务,包括但不限于银行承兑汇票、保函、信用证、信用风险仍由银行承担的销售与购买协议等。承诺类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未来某一日期按照事先约定的条件向客户提供约定的信用业务,包括但不限于贷款承诺等。 代理投融资服务类业务指商业银行根据客户委托,按照约定为客户提供投融资服务但不承担代偿责任、不承诺投资回报的表外业务,包括但不限于委托贷款、委托投资、代客理财、代理交易、代理发行和承销债券等。

中介服务类业务指商业银行根据客户委托,提供中介服务、收取手续费的业务,包括但不限于代理收付、代理代销、财务顾问、资产托管、各类保管业务等。 其他类表外业务是指上述业务种类之外的其他表外业务。 第五条商业银行开展表外业务,应当遵循以下原 则: (一)管理全覆盖原则。商业银行应当对表外业务实施全面统一管理,覆盖表外业务所包含的各类风险。 (二)分类管理原则。商业银行应当区分自营业务与代理业务,根据不同表外业务的性质和承担的风险种类,实行分类管理。 (三)风险为本原则。商业银行开办表外业务,应当坚持风险为本、审慎经营、合规优先的理念,并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对业务进行管理。 第二章治理架构 第六条商业银行应当建立健全表外业务管理的治理架构。 董事会对表外业务的管理承担最终责任,负责制定表外业务的发展战略,审批重要的业务管理、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等。 高级管理层承担表外业务的经营管理责任,负责执行

中国银保监会制定发布《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办法》

中国银保监会制定发布《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 办法》 文章属性 •【公布机关】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公布日期】2022.12.02 •【分类】法规、规章解读 正文 中国银保监会制定发布《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办法》为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适应新形势下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出现的新变化和新趋势,中国银保监会对《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银监发〔2011〕31号,以下简称《指引》)进行了全面修订,形成了《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2011年3月,原银监会发布《指引》,对商业银行表外业务进行了规范。近年来,随着表外业务快速发展,《指引》已难以适应表外业务的监管与管理需要,亟待更新和完善。为规范表外业务发展,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金融管理部门借鉴国际经验,结合我国银行业实际,针对各类具体表外业务陆续制定了一系列监管制度规定,涵盖了传统表外、理财、代理代销等各类业务。《办法》是在系统梳理已有制度规则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加强表外业务的全面风险管理进行的统领性、综合性规范。《办法》扩展了表外业务定义范围,增加了新兴表外业务类型,构建了全面、统一的表外业务管理和风险控制体系,理顺了各类表外业务的风险本质、法律

关系和对应管理要求,有利于引导商业银行规范发展表外业务,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办法》共六章47条,包括总则、治理架构、风险管理、信息披露、监督管理及附则等部分,强调商业银行按照全覆盖、分类管理和风险为本的原则建立健全表外业务风险管理体系,加强表外业务风险管理,规范开展表外业务,并加强外部监管。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商业银行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管理指引(修订)的通知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商业银行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管理指引(修订)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公布日期】2018.05.30 •【文号】银保监发〔2018〕25号 •【施行日期】2019.01.01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银行业监督管理 正文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关于印发商业银行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管理指引(修订) 的通知 银保监发〔2018〕25号商业银行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管理指引 (修订)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商业银行的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管理,维护银行体系安全稳健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商业银行法人机构。 第三条本指引所称银行账簿利率风险指利率水平、期限结构等不利变动导致银行账簿经济价值和整体收益遭受损失的风险,主要包括缺口风险、基准风险和期权性风险。银行账簿记录的是商业银行未划入交易账簿的相关表内外业务。

第四条商业银行应将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建立与本行系统重要性、风险状况和业务复杂程度相适应的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对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控制和缓释。 第五条商业银行应在法人和并表层面实施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管理。 第六条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依法对商业银行的银行账簿利率风险水平和管理体系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风险治理 第七条商业银行应建立完善的银行账簿利率风险治理架构,制定包括风险策略、风险偏好、限额体系等在内的风险管理政策框架,并定期对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管理流程进行评估和完善。 第八条商业银行董事会承担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管理的最终责任,履行以下职责: (一)制定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管理策略,设定风险偏好,并确保风险限额的设立; (二)审批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的风险管理政策和流程; (三)监督高级管理层建立并实施相关限额体系、风险管理政策和流程,确保其与董事会既定的风险管理策略和风险偏好一致; (四)审议银行账簿利率风险报告; (五)负责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相关的信息披露; (六)其他与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管理相关的职责。 董事会可以授权下设的专业委员会履行其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管理的部分职责。 第九条商业银行高级管理层承担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管理的实施责任,履行以下职责: (一)建立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管理架构,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分工,制定清晰的

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现状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的现状前景、

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现状商业银行表外业务 发展的现状前景、 随着外资银行在我国金融市场经营的扩大,表外业务将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和外国商业银行比拼的新战场。表外业务是八十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重点,目前成为其获利的主要途径,开展表外业务不但可以为商业银行带来丰厚收益,还可以提高商业银行的社会化服务水平,大力发展表外业务是商业银行发展的必然选择。20世纪80年代后,以表外业务创新为代表的金融业务创新活动尤为突出。随着我国金融业开放程度的加深,受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创新和金融全球化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也出现了新的高潮,而表外业务方面的创新尤其突出,近几年,我国商业银行不断推出新的表外业务品种,表外业务创新研究成为我国银行界的热点课题。 二、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内容及其确认 (一)表外业务的内容 表外业务是指确定的交易双方在未来某个时间对某项金融商品所拥有的权利和义务的合同,在交易成立时,它即形成某个企业的一项金融资产,并同时形成另一个企业的一项金融负债。按照2021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的解释,表外业务被定义为:“商业银行所从事的,按照现行的会计准则不计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形成现实资产负债,但能改变损益的业务。具体包括担保类、承诺类和金融衍生交易三种类型的业务。”担保类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接受客户的委托对第三方承担责任的业务,包括担保(保函)、备用信用证、跟单信用证、承兑等;承诺类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未来某一日期按照事先约定的条件向客户提供约定的信用业务,包括贷款承诺等;金融衍生交易类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为满足客户保值或自身头寸管理等需要而进行的货币和利率的远期、掉期、期权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继续适用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68件.doc

附件3:由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继续适用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68件 1。关于执行《储蓄管理条例》的若干规定银发〔1993〕7号 2.关于查询、冻结、扣划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银行存款的通知银发〔1993〕356号 3.印发《关于向金融机构投资入股的暂行规定》的通知 银发〔1994〕186号 4。《贷款通则》中国人民银行令1996年第2号5.《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管理办法》银发〔1996〕405号 6.关于印发《商业银行授权、授信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银发〔1996〕403号 7.关于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立即停止利用发行会员证进行非法集资等活动的通知》的通知银发〔1996〕393号 8。关于储蓄存款挂失问题的批复银办函〔1996〕36号9。关于对信用卡透支问题的复函银函〔1997〕174号 10.关于印发《人民币单位存款管理办法》的通知银发〔1997〕485号 11.关于印发《离岸银行业务管理办法》的通知银发〔1997〕438号

12.关于发布《实施〈全国企业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工作计划〉银行呆、坏帐准备金核销办法》的通知银发〔1997〕410号 13.关于印发《支付结算办法》的通知银发〔1997〕393号 14。关于印发《国内信用证结算办法》和《信用证会计核算手续》的通知银发〔1997〕265号 15.关于印发《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银发〔1997〕216号 16.关于印发《有价单证及重要空白凭证管理办法》的通知银发〔1997〕163号 17.关于企业破产兼并、减员增效工作中涉及金融的几个问题的复函银办函〔1997〕533号 18.关于人寿保险中保单质押贷款问题的批复银复〔1998〕194号 19.关于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在国有中小企业和集体企业改制过程中加强金融债权管理的通知》的通知银发〔1998〕578号 20。关于严禁利用庄园开发进行非法集资的紧急通知银发〔1998〕509号 21.关于查核、暂停支付、扣缴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在金融机构存款的通知银发〔1998〕312号 22。关于加强商业汇票管理、促进商业汇票发展的通知 银发〔1998〕229号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系统风险管理指引》的通知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系统风险管理指引》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已撤销) •【公布日期】2006.08.07 •【文号】银监发[2006]63号 •【施行日期】2006.08.07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失效 •【主题分类】银行业监督管理 正文 *注:本篇法规已被《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的通知》(发布日期:2009年3月3日实施日期:2009年3月3日)废止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 系统风险管理指引》的通知 (银监发[2006]63号) 各银监局,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各省(区、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国家邮政局邮政储汇局,银监会直接监管的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建银投资公司: 现将《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系统风险管理指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执行。请各银监局将本通知转发至辖内各银行业金融机构。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二00六年八月七日

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系统风险管理指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有效防范银行业金融机构运用信息系统进行业务处理、经营管理和内部控制过程中产生的风险,促进我国银行业安全、持续、稳健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国家信息安全相关要求和信息系统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适用于银行业金融机构。 本指引所称银行业金融机构,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吸收公众存款的金融机构以及政策性银行。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以及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批准设立的其他金融机构,适用本指引规定。 第三条本指引所称信息系统,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运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集成的处理业务、经营管理和内部控制的系统。 第四条本指引所称信息系统风险,是指信息系统在规划、研发、建设、运行、维护、监控及退出过程中由于技术和管理缺陷产生的操作、法律和声誉等风险。 第五条信息系统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建立有效的机制,实现对信息系统风险的识别、计量、评价、预警和控制,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业务创新,提高信息化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二章机构职责 第六条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建立有效的信息系统风险管理架构,完善内部组织结构和工作机制,防范和控制信息系统风险。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商业银行授权、授信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商业银行授权、授信管理暂行办 法》的通知 【发文字号】银发〔1996〕403号 【发布部门】中国人民银行 【公布日期】1996.11.11 【实施日期】1996.11.1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章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商业银行授权、授信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银发〔1996〕403号 1996年11月11日)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授权、授信的方式 第三章授权、授信的范围 第四章授权、授信的期限、调整与终止 第五章授权、授信的监督管理 第六章罚则 第七章附则 中国人民银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分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其他商业银行,各城市合作银行: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虽已实行了一级法人管理体制,但大多数商业银行的一级法人管理制度还不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也不够严格、健全。特别是一些商业银行在内部授权、授信管理方面,还不够规范,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如授权、授信范围、界限不明确,各级经营者责任不清,对越权从事经营者处罚不严;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签约时对他方签约人缺少制约,不能使明显甚至故意越权的合约地方签约人承担应有的民事责任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每年都给各商业银行带来巨大的损失和潜在的风险,并严重影响着商业银行机制的转换和一级法人体制的实施。 为保障我国商业银行有效实施一级法人体制,强化商业银行的统一管理与内部控制,增加商业银行防范和控制风险的能力,维护商业银行的合法权益,现将《商业银行授权、授信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印发给你们。各商业银行应依据《办法》建立和完善本行的授权、授信管理制度,统一和规范本行的授权、授信管理。中国人民银行各级分行要依照《办法》,加强对辖区内商业银行内部授权、授信的监管,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保障金融机构稳健发展。 对《办法》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有关建议,中国人民银行各级分行和商业银行应将有关意见和建议逐级汇总,统一向中国人民银行银行司反映。 附: 商业银行授权、授信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银行业金融机构国别风险管理指引》的通知

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银行业金融机构国别风险管理 指引》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已撤销) •【公布日期】2010.06.08 •【文号】银监发[2010]45号 •【施行日期】2010.06.08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银行业监督管理 正文 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银行业金融机构国别风险管理指引》 的通知 (银监发[2010]45号) 各银监局,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国家开发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各省级农村信用联社,银监会直接监管的信托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 现将《银行业金融机构国别风险管理指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请各银监局将本通知转发至辖内各银监分局和银行业金融机构。 二○一○年六月八日 银行业金融机构国别风险管理指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国别风险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以及其他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吸收公众存款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政策性银行以及国家开发银行适用本指引。 第三条本指引所称国别风险,是指由于某一国家或地区经济、政治、社会变化及事件,导致该国家或地区借款人或债务人没有能力或者拒绝偿付银行业金融机构债务,或使银行业金融机构在该国家或地区的商业存在遭受损失,或使银行业金融机构遭受其他损失的风险。 国别风险可能由一国或地区经济状况恶化、政治和社会动荡、资产被国有化或被征用、政府拒付对外债务、外汇管制或货币贬值等情况引发。 转移风险是国别风险的主要类型之一,是指借款人或债务人由于本国外汇储备不足或外汇管制等原因,无法获得所需外汇偿还其境外债务的风险。 第四条本指引所称国家或地区,是指不同的司法管辖区或经济体。如银行业金融机构在进行国别风险管理时,应当视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和中国台湾为不同的司法管辖区或经济体。 第五条本指引所称重大国别风险暴露,是指对单一国家或地区超过银行业金融机构净资本25%的风险暴露。 第六条本指引所称国别风险准备金,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为吸收国别风险导致的潜在损失计提的准备金。 第七条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有效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国别风险,在计提准备金时充分考虑国别风险。 第八条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依法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国别风险管理实施监督检查,及时获得银行业金融机构国别风险信息,评价银行业金融机构国别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第二章国别风险管理

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的通知(银监发〔2016〕44号)

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的通知(银监发〔2016〕44号)

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指 引的通知 银监发〔2016〕44号 各银监局,各政策性银行、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邮储银行,外资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其他会管金融机构:现将《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2016年9月27日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指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提高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水平,促进银行业体系安全稳健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本指引所称银行业金融机构,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吸收公众存款的金融机构、政策性银行以及国家开发银行。 第三条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识别、计量、评估、监测、报告、控制或缓释所承担的各类风险。各类风

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国别风险、银行账户利率风险、声誉风险、战略风险、信息科技风险以及其他风险。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应当考虑风险之间的关联性,审慎评估各类风险之间的相互影响,防范跨境、跨业风险。 第四条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匹配性原则。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应当与风险状况和系统重要性等相适应,并根据环境变化进行调整。 (二)全覆盖原则。全面风险管理应当覆盖各个业务条线,包括本外币、表内外、境内外业务;覆盖所有分支机构、附属机构,部门、岗位和人员;覆盖所有风险种类和不同风险之间的相互影响;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部管理环节。(三)独立性原则。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建立独立的全面风险管理组织架构,赋予风险管理条线足够的授权、人力资源及其他资源配置,建立科学合理的报告渠道,与业务条线之间形成相互制衡的运行机制。 (四)有效性原则。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将全面风险管理的结果应用于经营管理,根据风险状况、市场和宏观经济情况评估资本和流动性的充足性,有效抵御所承担的总体风险和各类风险。 第五条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应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要素:(一)风险治理架构; (二)风险管理策略、风险偏好和风险限额; (三)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 (四)管理信息系统和数据质量控制机制; (五)内部控制和审计体系。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金融机构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评估及客户分类管理指引》的通知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金融机构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评估及客户分类管理指引》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中国人民银行 •【公布日期】2013.01.05 •【文号】银发[2013]2号 •【施行日期】2013.01.05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银行业监督管理 正文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金融机构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评估 及客户分类管理指引》的通知 (银发〔2013〕2号)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各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各副省级城市中心支行;国家开发银行、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中国银联、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城市商业银行资金清算中心: 为深入实践风险为本的反洗钱方法,指导金融机构评估洗钱和恐怖融资(以下统称洗钱)风险,合理确定客户洗钱风险等级,提升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工作有效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等法律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金融机构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评估及客户分类管理指引》(以下简称《指引》),现印发给你们,并就执行《指引》中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请遵照执行。 一、金融机构工作安排 金融机构可按照《指引》所确定的自主管理原则,决定是否执行《指引》。

(一)决定全部或部分执行《指引》规定的金融机构应按照以下要求开展工作: 1.在2013年3月15日前制定执行《指引》的工作方案,报中国人民银行或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对该金融机构实施反洗钱监管的当地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以下统称当地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 2.在2013年12月31日前按照《指引》要求,制定或修改完善反洗钱内控制度及操作流程(以下统称新内控制度),并向中国人民银行或当地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报备。 3.在2015年1月1日前实施新内控制度,按照《指引》要求,启动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评估以及客户风险等级划分等工作。 4.在2015年12月31日前,完成对新内控制度实施前已与本机构建立业务关系客户的风险等级的重新确认工作。工作量特别大的金融机构可向中国人民银行申请适当延长工作期限。 (二)决定不执行《指引》的金融机构应在2013年9月15日前完成评估论证工作,并向中国人民银行或当地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书面报告评估论证的方法、过程及结论。金融机构在30个工作日内未收到中国人民银行或当地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反馈异议的,可不再执行本通知要求。 二、中国人民银行监管工作要求 中国人民银行或其分支机构收到金融机构提交的工作方案及相关报告后,如有不同意见,应在30个工作日内向金融机构反馈。 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应将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分支机构执行符合《指引》要求的新内控制度以及按自主管理原则确立的其他反洗钱措施情况,作为反洗钱监管重点。 请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各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

2021年金融市场基础知识单选题与答案解析(58)

2021年金融市场基础知识单选题与答案解析58 一、单选题(共60题) 1.对于社会公益基金财产,不得用于投资的是()。 A:政府资助的财产 B:社会组织捐赠的财产 C:个人捐赠的财产 D:投资取得的收益 【答案】:A 【解析】:考查社会公益基金。政府资助的财产和捐赠协议约定不得投资的财产,不得用于投资。 2.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消费者信用控制、证券市场信用控制、()等。 A:不动产信用控制 B:再贴现政策 C:常用借款便利 D:回购交易 【答案】:A 【解析】: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银行采取的旨在影响银行系统的资金运用方向和信贷资金利率结构的各种措施,包括消费者信用控制、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除此之外还有直接信用控制和间接信用控制等。 3.报价系统的理念是()。①多元②公平③开放④竞争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D 【解析】:报价系统秉承“多元、开放、竞争、包容”的理念。 4.依据《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注册规则》,任一企业集合票据待偿还余额不得超过该企业净资产的()。 A:50% B:40% C:30% D:20% 【答案】:B 【解析】:任一企业集合票据待偿还余额不得超过该企业净资产的40%,任一企业集合票据募集资金额不超过2亿元,单只集合票据注册金额不超过10亿元。 5.发行人和主承销商应当在发行公告中披露()。①战略投资者的选择标准②持有期限③向战略投资者配售的股票金额④向战略投资者配售的股票总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答案】:B 【解析】:发行人和主承销商应当在发行公告中披露的内容。 6.(2021年真题)下列关于新中国成交以来金融市场发展历程的说法,错误的有() Ⅰ我国历史上曾建立的"大一统"金融体系中的"统"指的是全国实行"统存统贷"的信贷资金管理体制 Ⅱ1952年12月,全国统一的公私合营银行成立 Ⅲ中国人民银行从1985年1月1日起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 Ⅳ"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是在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 A:Ⅱ、Ⅲ B:Ⅰ、Ⅱ、Ⅳ C:Ⅰ、Ⅲ、Ⅳ D:Ⅲ 【答案】:C 【解析】:

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的通知(银监发〔2016〕44号)

资料范本 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的通知(银监发〔2016〕44号) 地点: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 HYPERLINK "https://www.doczj.com/doc/7719311026.html,/law/13469.html" \o "银监发〔2016〕44号《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的通知》" \t "_blank" 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的通知银监发〔2016〕44号 各银监局,各政策性银行、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邮储银行,外资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其他会管金融机构:现将《 HYPERLINK "https://www.doczj.com/doc/7719311026.html,/law/13469.html" \o "银监发〔2016〕44号《中 国银监会关于印发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的通知》" \t "_blank" 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2016年9月27日 HYPERLINK "https://www.doczj.com/doc/7719311026.html,/law/13469.html" \o "银监发〔2016〕44号《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的通知》" \t "_blank" 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指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提高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水平,促进银行业体系安全稳健运行,根据《 HYPERLINK "https://www.doczj.com/doc/7719311026.html,/law/4087.html" \o "《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2006年修正)-国家主席令第五 十八号" \t "_blank" 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 HYPERLINK "https://www.doczj.com/doc/7719311026.html,/law/6083.html" \o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全文(2015年修改版)" \t "_blank"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本指引所称银行业金融机构,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吸收公众存款的金融机构、政策性银行以及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印发《外资银行衍生产品业务风险监管指引(试行)》的通知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印发《外资银行衍生产品业务风险监管指引(试行)》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已撤销) •【公布日期】2005.11.09 •【文号】监办发[2005]313号 •【施行日期】2005.11.09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失效 •【主题分类】银行业监督管理 正文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印发《外资银行衍生产品业务风险监管指引(试行)》的通知 (监办发〔2005〕313号) 各银监局: 为切实有效监管外资银行金融衍生产品业务的风险,促进金融衍生业务的健康发展,现将《外资银行衍生产品业务监管工作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请在实施过程中注意总结经验和不断完善,若有问题与建议,请及时反映。 请各银监局将《指引》转发给辖区内外资银行。 二○○五年十一月九日外资银行衍生产品业务风险监管指引(试行) 第一章总则 一、为有效监管外资银行衍生产品业务的风险,使其业务的开展满足《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的要求和国际审

慎标准,将外资银行衍生产品交易业务有效地纳入日常监管中,制定本指引。 二、本指引所称外资银行是指所有在中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外资法人机构和外国银行在中国境内分行(以下简称外国银行分行)。对前者而言,应同时满足《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和《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的要求。对后者而言,本指引的适用范围仅限于中国境内业务。 三、本指引所称衍生产品和衍生产品交易业务为《暂行办法》界定下的产品和业务。 四、本指引所称高级管理层,对外资法人机构而言,为《外资银行法人机构公司治理指引》中所称高级管理层;对外国银行分行而言,不论其组织结构如何,均指最终能够对中国区业务负责的最高级地区管理层。 第二章风险管理 一、建立风险管理体系 (一)风险管理是识别、评估、监测和控制金融机构业务活动所蕴含的所有风险的过程。 (二)衍生产品涉及的风险类别主要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 (三)监管机构应监督外资银行建立与本行业务性质、规模和复杂程度相适应的衍生产品业务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如下基本要素: 1.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有效监督; 2.完善的风险管理过程,包括体现风险承受度的审慎风险限额规定、与业务复杂程度相一致的风险计量体系、持续的风险监测过程和定期的风险报告制度; 3.严密的内部控制和审计。 二、督促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发挥有效监督作用,规范衍生产品业务运行 (一)监管机构应监督外资银行董事会和/或高级管理层积极参与和有效监督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14年第2号——关于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公告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14年第2号——关于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公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已撤销) •【公布日期】2014.11.26 •【文号】银监会公告[2014]第2号 •【施行日期】2014.11.26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法制工作 正文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公告 银监会公告[2014]第2号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国发〔2010〕33号)要求,中国银监会对成立以来截至2012年末印发的规范性文件进行了全面清理。现将清理结果公告如下: 一、《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支持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政策性金融政策实施细则>的通知》等393件规范性文件(见附件1)继续有效。 二、《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关停小火电机组涉及政策性银行贷款风险提示的通知》等139件规范性文件(见附件2)自公告之日起废止。 (2014年9月28日印发的《中国银监会关于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公告》作废。) 特此公告。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2014年11月26日

附件1: 继续有效规范性文件目录 1.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支持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政策性金融政策实施细则》的通知(银监发〔2006〕95号) 2.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政策性银行行政许可事项有关问题的批复(银监办发〔2006〕257号) 3.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软贷款清理工作的通知(银监办发〔2010〕339号) 4.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的通知(银监办通〔2004〕152号) 5.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股份制商业银行报送监管信息的通知(银监办通〔2004〕50号) 6.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中资商业银行合作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申请材料目录及格式要求的通知(银监发〔2006〕68号) 7.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银行并表监管指引(试行)》的通知(银监发〔2008〕5号) 8.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交通银行上市后机构性质问题的批复(银监复〔2005〕115号) 9.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印发《关于中小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市场准入政策的调整意见(试行)》的通知(银监办发〔2009〕143号) 10.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加强大型银行异地离行式专营机构监管的通知(银监办发〔2009〕340号) 11.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印发《金融许可证管理操作规程》的通知(银监办通〔2006〕233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