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牛蛙的常见病及防治方法

牛蛙的常见病及防治方法

牛蛙的常见病及防治方法

牛蛙的常见病及防治方法

牛蛙现在已经成为蛙类养殖中最重要的其中一种。在养殖牛蛙时,会遇到各种常见蛙病。下面店铺给大家带来牛蛙常见蛙病症状,希望对你有帮助。

牛蛙常见蛙病:暴发性出血败血症

1、病症:发病蝌蚪腹部有明显的红色出血点,咽部及肛门四周的出血现象更为明显,重症时,体表出现几近透明的溃疡斑,眼球突出、充血,时有烂尾现象,鳃因失血而呈灰白色,腹部鼓胀,腹水严重,肝、肠明显充血,死亡前有在水面打转的现象。

2、病因:水质恶化,放养密度过高是引发该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其病原目前尚不清楚。

3、危害:该病的发生表现为暴发性,且传染性极强。发病时间为5月中旬至9月下旬,水温一般在20℃以上。牛蛙蝌蚪从发病到死亡只有2-3天,严重者可在一周内使整个蛙场的蝌蚪全部死尽。主要危害对象是蝌蚪,以变态期内的蝌蚪发病死亡尤为严重,幼蛙也时有发生该病。此病1995年呈暴发性流行,从对海盐县官塘的近千亩养殖池的调查显示,约有80%的春季蝌蚪暴发了该病,死亡率达60-100%,危害极为严重。

4、防治对策:该病因具暴发性、病期短的特点,目前尚无显著疗效的治疗药物。减少该病的损失应以预防为主:

(1)蝌蚪池在放养前应清池。清池的药物可用生石灰(50-100ppm)、蛙消安(10ppm)、强氯精(3-5ppm)等。

(2)加强管理,做好场地的清洁消毒工作。各养殖池的进排水应独立分开,工具在用前用后要消毒。蝌蚪入池前用20ppm的高锰酸钾进行消毒,杜绝外来病原的传染。

(3)定期换水,保持水质良好;合理放养密养,减少发病机会。

(4)在蝌蚪饲料中定期添加一些药物如“蛙用碘”、“SMZ”及“先锋霉素”等,池水用2-3ppm的高锰酸钾与乙酸的混合液消毒,

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牛蛙常见蛙病:烂皮病

1、病症:该病初发时,牛蛙的背部皮肤失去光泽并出现白斑,之后,表皮脱落并开始溃烂,露出背肌,烂斑四周呈灰白色,病重时,可扩展到四肢。蛙眼瞳孔病初时出现粒状突起,逐渐发白,直至形成一层白色脂膜覆盖在眼球表面。病蛙初时尚能行动,重症时则拒食不动,直至死亡。牛蛙病后至死亡时间根据蛙体大小而长短不一,一般4-15天,长者可达一月以上。

2、病因:引发该病的原因较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营养不平衡。投喂的饲料单一,饲料中缺乏微量元素,尤其维生素A和维生素D的缺乏是诱发该病的重要原因。 (2)外表受损,导致细菌及真菌的继发感染。 (3)原发性细菌感染。醋酸钙不动杆菌是主要病原之一。

3、危害:该病好发于150克以下的小蛙,刚完成变态后的幼蛙发病率更高。时间一般为4-9月,春秋两季是发病的高峰时间。有发病快、病期长的特点。发病率在20-50%之间,单纯以蚕蛹为饲料的养蛙地区发病率更高。病死率通常在30-70%,高时可达90%以上。

4、防治方法:

(1)在蝌蚪变态前期进行强化培养,饲料中适当添加维生素A和维生素D以及其他微量元素如钙、磷、碘等,不仅能提高蝌蚪的变态成活率,而且可使变态后的幼蛙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

(2)定期换水,改善养殖环境,并对养殖场作定期药物消毒。消毒用药一般为高锰酸钾、蛙消安、生石灰、孔雀石绿等。

(3)在幼蛙饲料中添加维生素A和维生素D,并努力保持饲料的新鲜和多样化,使蛙的营养摄入保持平衡。

(4)药物治疗。若以“蛙消安”4-5ppm对病蛙池泼洒消毒,用药两次,4天后病情可得到控制;用3ppm的高锰酸钾与冰醋酸合剂全池泼洒的方法,可使病蛙停止死亡,病轻者恢复健康。

牛蛙常见蛙病:脑膜炎

1、病症:病原为脑膜炎败血黄杆菌。当水质恶化,水温度化较大时易发此病,主要危害对象是100克以上的成蛙。病期集中在7~10

月份,具有病期长,传染性强,死亡率高的特点,最高死亡率可达90%以上,危害极为严重。

病蛙肤色发黑,厌食,其典型临床症状为脖子歪斜朝向一边,身体失去平衡,在水中流动时表现为腹部朝上并打转,解剖观察,病蛙的肝、肾、肠等均有充血现象。

2、病因:受细菌感染所致。主要病原菌为脑膜败血黄杆菌。

3、危害:该病最早在上海发现,199

4、1995年间在嘉兴、湖州等相继发生。其危害的主要对象是100克以上的大蛙,传染性很强,发病时间一般在7-10月份,水温20℃以上。牛蛙从发病到死亡的时间因水温高低而有不同,一般4-7天,温度低时则可延长到15天以上。1994年,湖州千金乡约400亩蛙池中有40%以上的蛙感染了该病,死亡在40-90%之间。

4、防治方法:

(1)对蛙池作定期药物消毒,定期换水。消毒用药可参考使用如“强力杀菌消毒剂”、“高锰酸钾与乙酸混合剂”等。

(2)在饲料中拌入“蛙病宁II号”药物,对该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3)SMZ、蛙病宁等药物对该病也有一定的疗效。

牛蛙常见蛙病:红腿病

1、病症:

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该细菌在水体广泛存在,当蛙的养殖密度过高或皮肤受伤时,会因其而导致红腿病。主要表现为后肢红肿,皮下出血,严重时后腿肌肉冲血呈紫色,且全身肌肉充血,病蛙行动迟缓,食欲下降。病蛙腹部及大腿内侧皮下点状出血,病重时,腿部肌肉明显充血。常与“肠胃炎”等病并发。

2、病因:水质恶化,放养密度过高是诱发该病的重要条件。主要病原为嗜水气单孢菌和不动杆菌。

3、危害:该病的病期较长,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此病,主要发病季节在5-10月份。宁波等沿海地区发病较高,如是干法越冬,则在越冬期间也发生该病。红腿病的发病率一般为20-30%,病死率在20-50%

之间,高者可达80%以上。

4、防治方法:(1)定期换水,使池水保持清洁。(2)适当控制放养密度,随着牛蛙的生长,应根据池大小、水温高低和牛蛙规格及时分养,调整放养密度。(3)水体用3ppm的高锰酸钾或4ppm的“蛙消安"消毒,对该病有良好的预防作用。(4)在蛙饲料中拌入“蛙病宁”、“SMZ”等药物投喂,对病蛙有较好的疗效。

5、治疗:①水体用0.5微克三氯异氰素或1微克漂白剂消毒;②在水体消毒的同时,在蛙饵料中拌入药物。可选用复方新诺明,每千克蛙第一天用50毫克,第2~7天药量减半;或用氟哌酸每千克蛙每天30毫克,连用4~5天;③病蛙用3~5%的盐水浸泡20~30分钟,效果良好;④用“蛙病宁”拌饲投喂可取得明显疗效。

牛蛙常见蛙病:肝炎(O氏病)

1、病症:病原为链球菌。长期不清池消毒,水质条件差,是诱发该病的主要原因。蛙发病时外表无明显症状,仅表现为体色呈灰黑色,失去原有光泽,活动及摄食均正常,一旦停食则很快死亡。病死蛙多集中在阴湿的丛中或食台上。病蛙临死前头部低垂,口吐黏液。黏液中常拌有血丝,故在病死蛙周围常有一滩淡红色黏液,并常拌有舌头露出口腔的现象,机体瘫软如稀泥。解剖可见病蛙肝部严重病变,或充血呈紫红色,或失血呈灰白色;肠道失血呈白色,少量可见紫色充血;胆汁浓,呈墨绿色;肠回缩入胃中,呈结套状。

患病牛蛙外表无明显症状,仅表现为体色失去光泽,呈灰黑色。一旦发病,牛蛙很快停食,病蛙伏于草丛等阴湿处,四肢无力,肌体瘫软如一团稀泥,口腔时或有含血丝的粘粹吐出,并常伴有舌头从口腔中吐出的现象。解剖观察,病时肝脏严重色变,或失血呈灰白色,或严重充血而成紫黑色。胆汁浓而成墨绿色。肠、胃内无食物,仅有少量粘液,并有肠段套进胃中的现象。

2、病因:由细菌感染所致。蛙池长期不清池,水质恶化引发该病的重要因素。

3、流行及危害:该病临床表现为急性,传染性极强。发病时间为每年的5-9月,而以春、秋两季发病较多,主要危害对象是150克以

上的成蛙。牛蛙从发病到死亡的时间一般为2-3天,死亡率极高。1992年在台州椒江郊区的近三百亩成蛙养殖池中,约有60%的蛙池发生了该病;1995年,广德邱村地区的600余亩蛙池,有70%以上的面积发病。两地的牛蛙病死率均在60-90%之间,危害极大。 4、防治方法:预防是减少该病损失的主要手段,可参考采用以下措施:

(1)牛蛙在放养前应对蛙池作彻底的清塘消毒,尤其是已养过几年牛蛙的老池则更应做到这一点。

(2)在养殖过程中应加管理,定期换水,使牛蛙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蛙场及食场应经常用药物消毒,药物可选用“鱼虾宁”、“蛙消安”、“生石灰”等。

(3)杜绝投喂变质饲料,饲料应新鲜和多样化。所有因病死亡的鱼、虾、河蚌以及其他动物均不能作为牛蛙的饲料。

(4)在选购蛙种时,应极力避免将病蛙带入自己的.养殖场中。牛蛙入池前应进行体外消毒,消毒方法一般为20ppm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20分钟。

(5)养殖场中应备有消毒池或缸,工具使用前后要及时消毒,并避免工具的交叉使用和借用。

(6)牛蛙如出现病情,则应及时捞出病蛙和死蛙进行消毒处理,发病池用“蛙消安”或“蛙安粉”作全池泼洒消毒。

(7)病蛙池用“蛙肝宁”拌饲投喂,结合消毒剂水体消毒,可有效控制该病。

牛蛙常见蛙病:肠胃炎

1、症状:病原为肠型点状气单胞菌。饲养管理不当,时饱时饥,或池水不够清洁,牛蛙吞食腐败变质的饲料,是诱发该病的主要原因。病蛙体虚乏力,行动迟缓,食欲消失,缩头弓背,解剖可见病体肠内少量或无食,多黏液,肠胃内壁有炎症。

2、预防:

①定期换水,保持水质清新;

②不投腐败变质饵料,对食台定期清扫和消毒,并尽可能驯化蛙到陆地摄食;

③池水每隔半月用漂白剂1微克或生石灰30微克消毒。

3、治疗:

①池水用0.3~0.5微克三氯异氰尿酸或2ppm“蛙消安”,一天一次,隔天再用一次;

②每千克病蛙用1.6克“病蛙宁”拌饲投喂。

牛蛙常见蛙病:腹水病

1、病症:蝌蚪腹部膨胀,严重腹水是此病的主要病症。解剖可见肠内充气明显,后肠近肛门处时有结节状阻塞物,肝、胆等无明显变化。蝌蚪病后,活动明显减弱,食量减少。

2、病因:引发该病的病原不详,在病蝌蚪的肝组织中分离不到细菌。

3、流行及危害:腹水病的危害对象为蝌蚪,经调查比较,越冬后的上年秋季蝌蚪发病率明显高于当年春季蝌蚪。该病多发于春夏季(4-8月),水温20℃以上,有很强的传染性,蝌蚪从发病到死亡的时间通常为3-5天,个别池在一周内蝌蚪全部病死。1996年春,海盐、湖州等地的蝌蚪几乎同时发生该病,调查了湖州千金镇约160亩蝌蚪养殖池,其中发生腹水病的有110亩,发病率为70%,蝌蚪的病死率一般在30-70%之间,高者达100%。

4、防治方法:控制该病应以预防为主。

(1)合理控制蝌蚪的放养密度,及时换水,使水质保持清新。

(2)不从发病地区引进蝌蚪,蝌蚪在放入池前用高锰酸钾消毒。

(3)饲料应当浸泡后投喂,保证饲料多样、适口和新鲜。

(4)发病后,对池水用PVP-碘1-2ppm消毒,同时在饲料中拌入先锋霉素或PVP-碘投喂。

气泡病

气泡病主要发生在蝌蚪期,患病的蝌蚪全身膨胀肿大,导致其失去平衡能力,浮在水面,将患病的蝌蚪捞出解剖,会发现肠胃充满气体。该病主要发生在高温季节,养殖池的有机质含量过高,经过高温发酵,导致水体中的氮气与氧气含量较高,导致发病。

防治方法:平时加强水质管理,勤换水、注水,一旦发现病害发

生,立即注水,想办法降温度降下来,加强曝气,然后将患病蝌蚪捞出,放入较清凉的水中,再用硫酸镁液浇洒。

水霉病

(1)对于身上出现伤口的牛蛙,用3%食盐水浸泡皮肤伤口,直到愈合。

(2)对于发病蝌蚪,用0.1ppm的“水霉净”溶液浸洗15-20分钟。

(3)用20毫克/升的“安洁”消毒半小时,每天2次,连续使用3天即可。

车轮虫病

(1)注入新水,降低养殖密度,扩大蝌蚪的活动空间。

(2)发病初期,用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兑水进行全池泼洒,每立方米水体使用0.5克硫酸铜、0.2克硫酸亚铁。

(3)每亩池塘用0.25公斤切碎的韭菜与黄豆混合,然后磨成浆进行全池泼洒,连续使用1-2天即可控制病情。

舌杯虫病

预防时可注入新水,降低养殖密度,治疗时可向每立方米水体泼洒0.7-1克硫酸铜(全池泼洒),经过12小时左右就会有70%的舌杯虫失去附着力掉入水中,经过24小时左右便可达到95%以上的治愈率。

锚头鳋病

(1)放养蝌蚪前,用“安洁”进行清塘,以灭杀水中的锚头鳋幼虫。

(2)发病后,全池泼洒浓度为0.5毫克/升的90%“混杀”,具有较明显的治疗效果。

出血病

(1)预防时,用“鱼虾菌毒净”做清塘处理,发病后及时放水,并用网将蝌蚪集中起来,每20000只蝌蚪用“血立止”1ppm浸泡半小时,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2)每立方米水体用5克“出血烂鳃停”进行全池泼洒。

(3)将“出血烂鳃停”和饲料按照1.5%的比例混合,然后投喂3-5天。

【牛蛙的常见病及防治方法】

中草药防治牛蛙肝脏肿的大病

中草药防治牛蛙肝脏肿的大病 一、病原嗜水气单胞菌。 二、症状病蛙外观呈肥胖状,皮肤呈黄绿色(俗称黄身),无光泽,剪开腹部可见有腹水,肝脏肿大变灰白色、土黄色或青灰色,胆肿大呈浅绿色,病程一般较长,临近死亡时蛙体极度膨胀。 三、流行情况牛蛙肝脏肿大病在本地区全年发病,以5~10月为多发。从幼蛙(四肢齐)到成蛙均发生,死亡率40%~90%以上。 四、防治方法笔者总结出一套中草药防治牛蛙肝脏肿大病的方法,经实践证明,效果令人满意。 1.水体消毒每15天左右要进行一次水体消毒,0.2~0.5克/立方米有机氯类、强力碘等消毒剂消毒。 2.以中草药内服为主①每100千克牛蛙用石决明50克,草决明50克,栀子、大黄、黄芪各30克,黄芩、黄连、没药各20克煎水去渣,加蜂蜜100克拌料投喂。功效:清热泻火,清肝明目,消肿散瘀。②用蛙乐素100克,丁胺卡那霉素10克拌20千克投喂。 五、体会 1.牛蛙养殖已有十多年的历史,随着养殖年限的增加、规模的扩大、养殖环境的恶化、牛蛙品种质量下降等原因,导致疾病流行,加上农民缺乏相应的矢口识,滥用抗生素药,随意加大用药量,结果导致药物残留超标,抗药性产生,防

治复杂化,难度加大。 2.牛蛙疾病多由条件致病菌引起,其特性是:当蛙体强壮、外部环境适宜时,病菌营自养型,利用水中有机质独立生活,不易致病;当牛蛙体质下降、外部环境恶化或骤变时,病菌密度增大,乘虚而入,引起牛蛙病害。而该方法通过调节水质,协调牛蛙、病菌、环境三者关系,利用中药对蛙体的调理作用,清火泻毒,提高体质和免疫力,增强对病菌的抵抗力,并排除病菌产生的毒素。结合西药的速效性,迅速对致病菌进行杀灭或抑制,并利用抗生素之间的协同增效作用,减少用药量,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牛蛙疾病的防治方案

牛蛙疾病的防治方案 牛蛙疾病是指牛蛙群体中出现的一系列疾病,这些疾病会给牛蛙的健 康造成威胁,甚至会导致大量的死亡。为了防止和控制牛蛙疾病的传播, 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以下是一份牛蛙疾病的防治方案,共1200 字以上。 一、建立健康的养殖环境 1.水质管理:定期检测牛蛙养殖水体的水质指标,保持适宜的水质条件。要避免水体中的富营养化和有害物质的积累,可使用生态过滤系统和 植物净化器等装置来提高水质。 2.深度清洁:定期进行牛蛙养殖场地和设备的清洁消毒,确保无害菌 和寄生虫的存留。消毒可选择物理方法如高温蒸汽、紫外线照射,或化学 方法如漂白粉、过氧化氢等。 3.建立良好的养殖体系:采用分段养殖的方式,控制牛蛙数量和密度,减少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定期更新和替换养殖容器、底材和水源,避免再 利用有病原微生物的养殖用具。 二、增强牛蛙的免疫力 1.合理饲养管理:给予牛蛙充足、均衡的饲料,合理搭配蛋白质、维 生素和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提高牛蛙的抗病能力。避免饲养环境的过度 拥挤和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等应激因素。 2.接种疫苗:根据具体病原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疫苗进行接种,提供 主动免疫保护。疫苗接种应在合适的年龄、剂量和接种方法下进行,注意

疫苗的质量和效力。接种后要及时观察牛蛙的免疫反应和疫苗效果,并进 行合理调整。 3.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避免寒 冷和过度湿润的环境,可以使用合适的加热、通风和遮阳设备来调节牛蛙 的生活环境。 三、加强疾病的监测和预防 1.病原检测:定期进行牛蛙群体的病原检测,了解病原的分布和感染 情况。可以采集体表、肠道、尿液等样品进行病原微生物的分离和鉴定。 2.病症观察:定期观察牛蛙的生长发育、进食情况和症状变化,及时 发现和记录异常现象。要注意观察牛蛙的皮肤、眼睛、呼吸器官和肠道等 部位的变化,如红斑、浓痰等病症。 四、病害防治和控制 1.隔离感染源:在发现病蛙后,及时将其隔离,避免接触健康的牛蛙,减少疾病的传播和扩散。患病牛蛙应进行隔离治疗或安乐死,防止病原微 生物的进一步传播。 2.药物治疗:根据病原的特点和临床症状,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抗 寄生虫药物和消炎药物进行治疗。根据药物的使用说明,进行正确的用药 剂量和使用方法,避免滥用药物导致耐药性的产生。 3.加强疫情调查:在出现疾病症状的养殖场及时进行调查,采集患病 牛蛙和疑似疫源样品进行分析,并追踪感染源和传播途径,防止疫情扩散。

牛蛙饲养时要避免使用对其有害的化学药物。

牛蛙饲养时要避免使用对其有害的化学药物。 牛蛙是一种常见且备受人们喜爱的宠物。在饲养牛蛙的过程中,保持它们健康和安全非常重要。然而,有些人可能会错误地使用一些对牛蛙有害的化学药物,这对它们的健康构成了威胁。因此,在牛蛙饲养过程中,我们需要避免使用对其有害的化学药物。 首先,牛蛙是一种敏感的动物,对化学药物很容易产生不良反应。很多常见的化学药物本身就对牛蛙具有毒性,如果误用的话,可能会严重威胁牛蛙的健康。例如,许多除螨剂和驱虫药品可能对牛蛙产生副作用,如呼吸困难、失去食欲等并可能导致牛蛙死亡。因此,在选购和使用药物时,务必选择对牛蛙无害的产品。 其次,牛蛙作为两栖动物,生活在水中。因此,饲养者必须格外小心,避免使用有害的水处理化学药物。例如,一些消毒剂和水质处理剂常会释放出对牛蛙有害的化学物质,如氯气和硫酸铜等。这些物质会破坏牛蛙的生态环境,并对牛蛙的皮肤和呼吸系统产生不可逆转的损害。因此,我们应遵循合适的水质处理方法,并避免使用有害的化学药物。 除了在牛蛙的饲养环境中避免使用有害的化学物质之外,我们还需要注意不要将对牛蛙有害的化学药物直接接触到它们的身体上。有些人可能会开发出一些药物来防治牛蛙常见的疾病和寄生虫。然而,这些药物可能包含对牛蛙有害的成分,并且可能会引起牛蛙的过敏反应。因此,在给牛蛙使用任何药物之前,应该咨询兽医的意见,选择对牛蛙无害的药物。

另外,饲养者在为牛蛙提供食物时也需要小心。一些常见的农药和杀虫剂可能会以牛蛙食物的方式进入它们的体内。这些化学物质会在牛蛙的体内积累,并对其器官产生负面的影响。因此,我们应尽量选择无农药和无化学添加剂的食物,以确保牛蛙的食物安全。 此外,牛蛙饲养者也需要定期清洁和消毒牛蛙的居住环境。然而,在清洁和消毒过程中,需要避免使用对牛蛙有害的化学药物。一些常见的消毒剂和清洁产品可能会残留有毒化学物质,如果牛蛙暴露于这些化学物质中,会导致其健康受损。因此,在清洁和消毒过程中,我们应该选择对牛蛙无害的清洁产品,并仔细遵循产品标签上的使用说明。 综上所述,为了保证牛蛙的健康和福祉,我们需要避免使用对其有害的化学药物。在牛蛙的饲养环境中使用无害的水处理药品,避免将有害的化学物质直接接触到牛蛙的身体上,选择无农药和无化学添加剂的食物,并使用无害的清洁产品进行清洁和消毒,都是关键的步骤。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确保牛蛙的健康和安全,让它们在我们的陪伴下健康快乐地生活。为了保持牛蛙的健康和安全,除了避免使用对其有害的化学药物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措施需要注意。 首先,牛蛙的饲养环境需要保持清洁和稳定。定期清理饲养箱和过滤器,清除底床中的污物和食物残渣,以防止细菌和寄生虫滋生。保持水质的清澈透明,避免过度杂质和有机物的积累。另外,饲养箱的温度和湿度也需要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这样

牛蛙养殖技术之牛蛙腹水病防治

牛蛙养殖技术之牛蛙腹水病防治 (一)牛蛙养殖技术之牛蛙腹水病的病原 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革兰氏阴性短杆菌,极生单鞭毛,无荚膜,无芽孢,在4-40℃均可生长,在人血琼脂平板上产生清晰的β溶血,热温度变性法测得鸟嘌呤-胞嘧啶碱基对含量摩尔分数为60%;半致死浓度为8×106.5。该菌株制备的抗血清效价达1280,而与鱼类细菌性败血症的病原菌嗜水气单胞菌的抗血清的凝集效价小于40,所以两者间血清学差异较大。 (二)牛蛙养殖技术之牛蛙腹水病的流行情况 全国各地都有发生,主要危害成蛙,发病率高达50%,死亡率为30%-50%,高者可达80%以上。流行于夏季,尤其当饲养管理不善、环境恶化,更易暴发流行,人工感染青蛙,也发病死亡。 (三)牛蛙养殖技术之牛蛙腹水病症状 疾病早期没有明显症状。疾病严重时,病蛙四肢无力,厌食,腹部膨大,有大量淡黄色或红色腹水,肠、胃壁充血发炎,部分病蛙的肝脏肿大。 (四)牛蛙养殖技术之牛蛙腹水病的诊断 (1)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进行初步诊断。 (2)确诊需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3)可采用血清学快速诊断法进行早期诊断。 (五)牛蛙养殖技术之牛蛙腹水病的预防措施 (1)养蛙场地、水体、工具及食台进行清扫、消毒。

(2)严格执行检疫制度,加强饲养管理,投喂营养全面、优质饲料,泼洒有效微生物(EM菌,由光合细菌、放线菌类、乳酸菌类和酵母菌等组成),保持环境优良、稳定,提高蛙体抵抗力。 (3)注射灭活菌苗。 (六)牛蛙养殖技术之牛蛙腹水病的治疗方法 (1)泼洒消毒药(水中及岸上都要泼),共泼2-3次,每次间隔1-2天。 (2)同时内服药饲5-7天。每千克饲料中加复方新诺明2-3克,或蛙服宁。 (3)治愈后2天,泼1次生石灰,将水调成弱碱性;再隔2 天泼EM菌,并继续做好预防工作。 如果您有更多关于牛蛙养殖技术的资讯想要知道,可以点击查看农村创业站牛蛙频道详细了解,让能够帮到大家。

牛蛙养殖技术

牛蛙养殖技术 牛蛙原产于北美洲,是食用蛙中体型最大的种类。牛蛙生长快,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国外养殖用的牛蛙有美国牛蛙、沼泽绿牛蛙、春蛙、非洲牛蛙、非洲大牛蛙等。牛蛙个体重可达1公斤以上。牛蛙喜高温,多栖息在池塘边沿近水处的草丛中,特别喜欢栖息在池塘坑边被水的波浪击拍而成的半干半湿的地方,往往下半身浸去水中,头部露出水面,头向外。牛蛙鸣叫声酷似黄牛,听到牛蛙叫声,可预知产卵期即将来临,产卵期过后即停止鸣叫。 牛蛙的养殖方式主要有两种: 1.野外粗养野外粗养就是要充分利用天然的饵料及其他自然条件,圈定养殖范围,进行投放牛蛙种苗,适当增喂饵料,定期采收捕捉的一类养殖方式。根据日常管理情况,此类又可进一步分为全天然放养和半粗放饲养两类,常见的养殖方式是:水库养殖;沼泽养殖;湖泊养殖;河道养殖;稻田养殖。2.集约精养集约精养是利用人工饵料和非农耕地,采取人工方法建造池塘,进行精细管理的一类集约化养殖方式。这种方式的特点是:养殖密度大,单位面积产量高,高投入高产出,经济效益显著,近年来,这种方式发展较快。集约精养这种方式依据饲养场地的差别,又可分为以下几种养殖方式:池塘养殖;场区养殖;庭院养殖;室内养殖;恒温养殖。 流水式牛蛙养殖技术: 1、选择场地养殖场一般要求: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质要求

无污染,达到渔业水质标准;冬暖夏凉,远离嘈杂;交通便利、供电充足,以方便养殖生产。其中水源条件的好坏是养蛙成败的关键。 2、建造蛙池以每100m2为一个大池,再把每个大池平均分成四 个小池。池边用40目的筛绢网围好,筛绢要高出池底1m,筛绢底部应有20~30cm埋进土里;池埂高40cm,坡度1:3,水位保持在30~40cm,水层深度不能低于20cm,否则蓄水量太少,水易浑浊,牛蛙 易得病;宜采用长方形池子,便于操作;用口径10~12cm的塑料管 作为给排水管,进、溢水孔设置的地点应在每个大池的对角;每个小池子里放4块80*40cm具有浮性的白色泡沫塑料板作为牛蛙的休息台;池子上方用黑色太阳网遮荫,以防夏季太阳暴晒。3、放养放苗前, 干池每亩用生石灰50~75kg或漂白粉10~15kg(有效氯含量在30% 左右)进行消毒。一般清池消毒10天即可放菌。放养前幼蛙可用20ppm 的高锰酸钾液浸洗10~20分钟。浸洗时要有人员在场观察,发现异 常情况马上将蛙苗取出。幼蛙期放养密度为60~80只/m2,随着个 体差异的变化,再进行分级分池放养,成蛙期放养密度为30~40只 /m2。4、饲养管理(1)巡池查看:每天早、中晚各巡池一次,检查筛绢网是否出现破洞,如果有破损必须马上修复,防止牛蛙外逃,保证24小时不间断地流水,每天至少达到300%的换水率;溢水口处可用塑料插管的升降来控制水位的高低,一般水深保持在30~40cm,并 且保持水质清新。还应注意观察,牛蛙摄食与活动情况若有异常现象,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2)饲料投喂:主要以浮水性配合饲料 为主,投喂前半个小时先将配合饲料用清洁的水泡湿,使饲料稍微软

牛蛙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

牛蛙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 牛蛙是我们常吃的蛙类,它个头大,肉质细腻,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它的养殖范围和密度也在显著提升,但随之而来的是病害侵扰。那么牛蛙养殖时有哪些病害,这些病害又该怎么防治,来一起看看牛蛙常见病害以防治方法吧。 1、气泡病 气泡病主要发生在蝌蚪期,患病的蝌蚪全身膨胀肿大,导致其失去平衡能力,浮在水面,将患病的蝌蚪捞出解剖,会发现肠胃充满气体。该病主要发生在高温季节,养殖池的有机质含量过高,经过高温发酵,导致水体中的氮气与氧气含量较高,导致发病。 防治方法:平时加强水质管理,勤换水、注水,一旦发现病害发生,立即注水,想办法降温度降下来,加强曝气,然后将患病蝌蚪捞出,放入较清凉的水中,再用硫酸镁液浇洒。

2、肝炎 肝炎发病时极难发觉,牛蛙外表也无明显特征,唯一外表特征就是体色失去光泽,色呈灰黑,一定发病,牛蛙食欲不佳或停止进食,潜伏在草丛阴暗潮湿处,四肢酸软无力,身体瘫软,口腔含血,舌头常常吐出。 防治方法:放养前要对养殖池全面消毒,尤其是以有年头的养殖场地,养殖时,加强水质管理,定期换水,禁止喂食变质饵料。

3、肠胃炎病 肠胃炎病也是危害牛蛙的常见病害,主要发生在蝌蚪和幼蛙身上,它是由细菌感染或消化不良而引起的。它发病时速度极快,死亡率高,发病蝌蚪的肠胃发炎充血,肛门四周红肿;而幼蛙或成蛙发病则表现 为肌体酸软,无力跳动,严重者死亡。 防治方法:同样的加强水质管理,做好消毒工作,喂食要注意饲料的新鲜度,不要喂食腐烂变质的饲料。每天将残饵及时清除,在投喂新鲜饵料,患病时用浓度较低的盐水浸泡可防治。

4、烂皮病 牛蛙烂皮病主要是营养缺乏引起的,尤其是缺乏维生素或者皮肤损伤而导致细菌感染。发病时牛蛙皮肤失去光泽和出现白斑,随着病情发展,皮肤开始脱落腐烂,露出背部肌肉组织,严重时扩散整个躯体,同时眼部出现黑色粒状突起,最好导致失去视觉。 防治方法:定期换水,加强水质管理,经常消毒,加强营养调配,在饵料中混合维生素营养物质。

牛蛙的常见病及防治方法

牛蛙的常见病及防治方法 牛蛙现在已经成为蛙类养殖中最重要的其中一种。在养殖牛蛙时,会遇到各种常见蛙病。下面店铺给大家带来牛蛙常见蛙病症状,希望对你有帮助。 牛蛙常见蛙病:暴发性出血败血症 1、病症:发病蝌蚪腹部有明显的红色出血点,咽部及肛门四周的出血现象更为明显,重症时,体表出现几近透明的溃疡斑,眼球突出、充血,时有烂尾现象,鳃因失血而呈灰白色,腹部鼓胀,腹水严重,肝、肠明显充血,死亡前有在水面打转的现象。 2、病因:水质恶化,放养密度过高是引发该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其病原目前尚不清楚。 3、危害:该病的发生表现为暴发性,且传染性极强。发病时间为5月中旬至9月下旬,水温一般在20℃以上。牛蛙蝌蚪从发病到死亡只有2-3天,严重者可在一周内使整个蛙场的蝌蚪全部死尽。主要危害对象是蝌蚪,以变态期内的蝌蚪发病死亡尤为严重,幼蛙也时有发生该病。此病1995年呈暴发性流行,从对海盐县官塘的近千亩养殖池的调查显示,约有80%的春季蝌蚪暴发了该病,死亡率达60-100%,危害极为严重。 4、防治对策:该病因具暴发性、病期短的特点,目前尚无显著疗效的治疗药物。减少该病的损失应以预防为主: (1)蝌蚪池在放养前应清池。清池的药物可用生石灰(50-100ppm)、蛙消安(10ppm)、强氯精(3-5ppm)等。 (2)加强管理,做好场地的清洁消毒工作。各养殖池的进排水应独立分开,工具在用前用后要消毒。蝌蚪入池前用20ppm的高锰酸钾进行消毒,杜绝外来病原的传染。 (3)定期换水,保持水质良好;合理放养密养,减少发病机会。 (4)在蝌蚪饲料中定期添加一些药物如“蛙用碘”、“SMZ”及“先锋霉素”等,池水用2-3ppm的高锰酸钾与乙酸的混合液消毒,

牛蛙养殖的饲料及疾病防治

牛蛙养殖的饲料及疾病防治 五十年代以来,牛蛙养殖业曾在我国几度兴衰,究其原因,主要是牛蛙的饲料及疾病防治问题未解决。 牛蛙的饵料在蝌蚪期和幼蛙、成蛙期,有所差异。仔蝌蚪摄取从卵中带来的营养,5―6天后,已成为杂食性动物,以水中的浮游生物,有机碎屑为食,也喜食煮熟的蛋黄、绞碎的鱼肉、动物肉及其内脏和蝇蛆等;孵化后50―60天,可食煮熟的土豆、甘薯、米糠、各种饼类及豆腐渣等植物性食物;变态后的幼蛙到成蛙转为肉食性,喜食活饵。幼蛙阶段的主要饵料是蛆、蚯蚓、鱼苗、小泥鳅等,随个体的增长,逐步捕食较大的昆虫等动物性饵料。死饵(不活动的静态饵料)必须驯化使其养成习惯,否则一般不食,有的情愿锇死。根据上述,对饲料工业提出下列要求,一是根据牛蛙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特点配制系列饲料;二是饲料在水中稳定性要高,一般要漂浮时间10小时以上。因幼蛙、成蛙是跳起捕食的。三是从蝌蚪到成蛙发生的疾病是以预防为主,因而要求在饲料中加入抗病添加剂,能预防烂皮病、肠胃炎病、肝病及其它因投喂单一商品饲料而引起的各类营养缺乏症等。目前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研制的抗病型牛蛙膨化颗粒饲料,基本上能满足上述三要求,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在牛蛙的养殖中,目前发现有下列主要疾病: 1、车轮虫病该病是由原生动物车轮虫所引起。常在密度过大、蝌蚪发育缓慢的池中发生,患病蝌蚪全身布满车轮虫,

肉眼观察,蝌蚪尾部发白,常浮于水面。 防治方法: 一是减少放养密度,扩大蝌蚪活动的水体; 二是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泼洒,使池水浓度达1.4ppm。 2、气泡病患该病的蝌蚪,身体膨胀,失去平衡能力,在水面仰游,解剖可见肠内充满气体。防治方法,一是高温期间每隔2―3天加新水一次,可搭棚遮荫降温;二是捞出患病蝌蚪放于较清凉的水中,用20%的硫酸镁液浇洒,1―2天后再入放蝌蚪池。 3、肠胃炎病该病是由细菌性或消化不良所引起的。该病发生快,危害大。蝌蚪肠胃发炎充血,肛门四周红肿;幼蛙或成蛙肌体酸软,无力跳动,可造成死亡。 防治方法: 一是放养前蝌蚪池作好清塘消毒工作,每亩用生石灰75公斤; 二是饲料的原料要好,不喂发霉变质的饲料; 三是每日清扫饵料台的残饵,并刷洗饵料台; 四是除保持水质清新外,每周全池泼洒一次漂白粉,使池水漂白粉含量为1―2ppm;五是患病时,可用0.05―0.01%的食盐水浸泡。 4、红腿病该病多发生于密度过大、水质差的池塘中。患病牛蛙大腿腹部与前肢之间的皮肤发红,后肢无力,头部伏地,不吃不动,3―4月后死亡,是牛蛙养殖中最常见最危险的疾

牛蛙常见病的防治与用药

牛蛙常见病的防治与用药 概述:在正常情况下,牛蛙对疾病具有很强的抵抗力,牛蛙湿润的皮肤分泌多种杀菌酶,它们甚至具有抗菌素无法比拟的作用;还具有细胞免疫系统和体液免疫系统。所以,幼成蛙、蝌蚪一般很少发病。但当放养密度过大,水质变坏,饲养管理不善,操作受伤,也会发生各种疾病。常见病有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真菌性和寄生虫性疾病。一、蝌蚪期常见疾病 1)水霉病(肤霉病或白毛病) 【病原】病原体为水霉科的水霉菌,主要寄生在蝌蚪体表皮肤的损伤部位。 【症状】水霉菌从皮肤伤口侵入后,吸取皮肤中的养分,菌丝体向内深入肌肉,向外长成分枝繁茂的菌丝,形成肉眼可见的棉絮状的浅白色斑块。在水温10℃~20℃的池水中易发生此病,患病的蝌蚪游动迟缓,觅食困难,而且其他病菌可从伤口侵入而加速死亡。 【防治】(1)蝌蚪池等的操作应注意不对蝌蚪造成创伤,有伤口的蝌蚪可用3%的食盐水涂抹皮肤伤口至愈合。(2)对已发病的蝌蚪,可用6〜10Ppm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洗15〜20分钟进行治疗。(3)可用2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消毒30分钟,每日两次,经3天可治愈。 2)车轮虫病

【病原】此病是原生动物寄生虫病,其病原是车轮虫。此虫的外表像碟状或草帽形,虫体周围有均匀分布的纤毛,并有由许多小齿逐个衔接而成的圆形齿环,虫体运动时,以齿环磨损蝌蚪的表皮组织。常发生在密度大,生长缓慢的牛蛙蝌蚪期间 【症状】车轮虫主要寄生在蝌蚪的皮肤和鳃的表面上,使寄生处呈现青灰色的斑点,尾膜发白,常浮于水面。大量寄生时,会使蝌蚪食欲减退,体表发白,呼吸困难,单独游动,动作迟缓,生长停滞,进而死亡。6〜8月为发病高峰期。 【防治】(1)加注新水,减少养殖密度,扩大蝌蚪的活动空间,即可避免此病发生。(2)发病初期可用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 : 2)兑水全池泼洒,每立方米水体用硫酸铜0.5克和硫酸亚铁0.2克。(3)每1亩用切碎的韭菜0.25千克与黄豆混合磨浆,然后全池泼洒,连续1〜2天,可控制病蝌蚪的死亡。 3)舌杯虫病 【病原】病原体为筒形舌杯虫。多发生在水质条件差、饲养密度高的池中,以七、八月份为高峰期,且感染后传播快,2〜3天即可由个别蝌蚪遍及全池。 【症状】舌杯虫多寄生在蝌蚪尾部,肉眼观察很像水霉。大量寄生时,会引起蝌蚪游泳迟缓,生长停滞,进而死亡,对小蝌蚪危害较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