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潜阳封髓汤

潜阳封髓汤

潜阳封髓汤
潜阳封髓汤

潜阳封髓丹在临床上的应用如何反映火神派的精神+ “附磁枣远”,安抚中枢、潜阳宁神——本文系吴佩衡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及学术研讨会发表论文

《伤寒论》:“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通脉四逆汤主者”。表现出热象的里寒亡阳证经常被认为是又急又危的病情,如阴盛格阳证(通脉四逆汤证)或者阴盛戴阳证(白通汤证)。但是在临床实践当中,许多慢性的,不一定危急的疾病在总体上表现出寒象的同时也带有热象,这使病情难以分析。这样的病态反映的是寒热错杂,还是阴阳双衰(阴虚则热,阳虚则寒)呢?只有通过十分详细的观察和四诊合参,才可以抓住病情的本质,特别是在多种多样的临床症状中,有必要辨识标和本,真和假。在这种很复杂的分析过程中,火神派因为一直不离开治病必求其本的原则,能发挥自己的特色,它不仅善于提供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而且给了我们一个非常优秀的思路:不管涉及到疾病,健康还是生命的观念,它都强调阳气的重要性。下面我想通过潜阳封髓丹这个代表方剂和一些临床的实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1.从阳气的统帅作用到潜阳的意义

目前,火神派的影响在逐渐扩大,好像以前认为的阴阳平衡正在变成阳主阴从。但是,这个有特色的学派只不过强调和阐明了中医经典中一个早已存在的以阳为主的学说。

在《内经》的“生气通天论”里,阳气的地位和太阳一样的重要:“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后来,张介宾在《类经》中发展了内经的认识,在认为阳气对人体就象太阳对宇宙一样重要的同时,他在“求本论”中说道:“阴以阳为本,阳存则生,阳尽则死”。更早的《易经》尽管没有直接用过阴阳这两个符号,但是阐明了事情的变化生于两个极端的对立统一,在这种对立又互根的关系中,阳是有权威性的,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说明阳气对生命活动起推动作用,阴气呢,处于从属的地位(“坤元。。。乃顺承天”)。此外,郑钦安把由离卦的两个阳爻加上坎卦的一个阳爻所形成的乾卦当做生命的原动力:“人活一口气,即此乾元之气也”。吴荣祖教授在“附子通行十二经”这篇文章里明确地指出:命门火(又名元阳,真阳)就是阳气的根源,它的盛衰状况决定了人体阳气的运行状态。《难经》也强调命门火的核心作用,说:“命门者,诸神精之所舍,原气之所系也”(三十六难)又把原气说成是“谓肾间动气者。此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之根本也,呼吸之门,三焦之原”(八难)。赵献可反对“难经”把命门火放在肾的右边,提倡命门火必需安在两肾之间,又把它看作是人体的太极,进一步强调了它的重要性。赵献可用一阳爻陷于两阴爻的坎卦来描述命门火,认为它等同于真君,真主,在胎儿的发育过程中出现得比心更早。由此看来,命门火是司先天的根本,在后天的过程中不

断地发挥作用。

设意图1

可见,君火和相火不是等同的,不能同日而语。刘力红在《思考中医》一书中,通过丰富多彩的哲学理念,说明君火属于形而上,相火属于形而下,君火属“神明出”的心,(易系辞认为神是无方的),但只有在处于有机世界的相火的帮助下才能确立,相火起着促进各个脏腑系统功能的作用。

郑钦安也用坎卦来代表命门火,他说道:“坎为水,属阴,血也,而真阳寓焉。中一爻,即天也。天一生水,在人身为肾,一点真阳,含于二阴之中,居于至阴之地,乃人立命之根,真种子也。诸书称为真阳”。真阳又称为相火,命门火,龙雷火,赵献可是这样描写它的:“此相火者寄于肝肾之间,乃水中之火,龙雷之火也”。

这个根于肾寄于肝的相火常常借用龙的形像来表现。比如郑钦安说:“一阳本先天乾金所化,故有龙之名,一阳落于二阴之中,化而为水,立水之极(是阳为阴根也),水性下流。此后天坎卦定位,不易之理也。须知此际之龙,乃初生之龙,不能飞腾而兴云布雨,惟潜于渊中,以水为家,

以水为性,遂安其在下之位,而俯首于下也”。龙既代表着一种普爱众生的强大的力量,又代表着生命的原动力,它是不朽的中国文化的象征。吐出水来滋润大地的中国龙跟吐出火来毁灭世界的西方龙是截然不同的,根据郑钦安的说法,古人用它来表示出神入化、变化莫测的乾天。因为“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而龙能兴云布雨,所以,它也代表了天地之间的交流和天地二气的流通和转换。

郑钦安之所以强调龙的位置(在水,在下)和它头向下的身姿,是为了突出它潜守的特性,只有在这样,龙正常的生理活动才能得到保证。这个观点跟《内经》“生气通大论”中的阳气密固阴阳才能平衡的看法是一致的:“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相反,阳气失去了潜守性就意味着阴阳失调:“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可见,收敛性是必不可少的,其目的,正象刘力红所说的,就是再次释放能量,发挥作用,让生命如环无端地延续下去。龙的运动也可以代表大自然的周期变化以及人体的生理活动:冬天,龙潜伏在海底;春天来了,它在滚滚的雷声中苏醒过来,腾飞到空中;夏天,它飞到天端,从那里把冬日聚起来的水分变成雨,洒下来滋润大地;到了秋天,它又潜入玄水,准备在冬眠中养精蓄锐,恢复力量。

阳气的潜守性不仅涉及到中医,也渗透在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首先,《易经》里认为,统一性远远超过对立

性,对立性是必要的,但也是次要的。(因为最终的目的是保持一个统一体,否则,机体就会松散,以至解体,这很像家庭里面起核心作用的夫妇关系)另一点,是强调阳气必须处于阴的状态。这个观点,在有阳性特征的卦中明显看得出来。比如乾卦(元亨利贞)讲究吸取阴的柔软性,以便发挥自己的动力和创造力,也认为龙必须保持分寸感才能显示它的能力。通过乾字可以看出来:左边的一部分保留了一个很古老的意象:太阳正在茂密的树荫下冉冉上升,激发着潜藏的能量,上面的十字意味著被阻蕴在地底的蒸汽。这个字在现代的意义上只突出了太阳,而它的古意却告诉我们:地底下蕴藏着财富,太阳正在用阳气催发着含苞待放的阴的蕴育力。这种思想在其他一些卦中也表现得很明显。像二爻(见龙在田)和五爻(飞龙在天)提出有必要听取“大人”的忠告,也许怕力量太过分,必须有退避的意识。这个意识在四爻也可以看出来(或跃在渊),也说明了没有退避和潜守,什么事情也实现不了,或者以后会后悔(六爻说亢龙有悔)。这很象五行学说的生克概念(三爻告诉人们对人类过激的行为

要有警惕)。其次出现了代表火的离卦(离,利贞,亨,畜牝牛吉),不断地提醒人们不打好坚固的基础而想提高是有危险的,所以要求在平凡的日常生活当中打下根基。因为只有通过后退和潜守,“离”才能把它的光和热传布到四面八方。从生理的角度看,泰卦和既济卦体现著和谐的状态,在汉语

里,人们说“治病必求于泰”。泰卦(地天泰)的构成是天在下,地在上,表现著天气和地气之间畅通无阻的交流,也就是阴阳的交媾。这种和谐的交融来自天和地各自所处的位置:天在下,处于阴的地位,这样可以节制阳的动态的活力;地在上,处于阳的地位,这样可以激发阴的静态的沉稳。同时,这种状态又恰恰是一个健康人的生理状态的写照:既坚固又温和的下面(命门火之宅),既轻松又凉爽的上面,正像一座金字塔。这个金字塔在阴阳爻分布均等、各安其位的既济卦中又一次得到表现:处于下面的火蒸腾著上面的水,使水变成有用的物质,这种蒸腾的现象又让人联想到“气”字。

从另一个方面看,道家的修炼和各种各样的“吐纳”都很讲究对阳气的收敛。不管是强调“力根于足,宰于腰,通肩而形于手”的太极拳(在这里,人体被比喻成乌龟:稳固的下身相当于方形的龟腹,轻柔的上身相当于圆形的龟背),还是让练功者把自己的意念想象成“沉在海底的太阳”的静态气功,都强调把体内的太阳沉入丹田,也就是郑钦安所说的“龙之下宅”。这里唯一的目的,就是要达到《内经》中所描述的心身状态:“恬淡虚无,真

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相反,不正确的训练会引起所谓“走火入魔”的副作用,这个词暗示著有一那样一条火龙,一旦失控,疯狂起来,就会损伤心神(意念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就容易导致五志化火的现象)。因此,练功特别

讲究体内的气要通过修炼达于柔和,要避免刻意求成。也说要“练到火候” ─ 这也是老子《道德经》里所说的“圣人。。。弱其志”。“火候”这个词也是一个日常生活里的词,熬药也用到它:表明了能够提取药物中有效成分的文火和容易引起药液向外溢出的武火之间的区别。

阳气的收敛也表现在人际关系上。有时,中国人的委婉和他们因为每个人的地位不同而态度也不同的行为方式,由于文化的差别,被西方人误解成不够直截了当、不够直率。西方人不了解,因为中国人很在乎不损伤别人的自尊心、不让别人丢面子─ 也不让自己丢面子─,所以很讲究不把自己的情绪表露在外,象习语所说的“喜怒哀乐不形于色”。这种行为模式也是孔孟道德观中的“仁”的一个方面,它渗透在中国式的社会关系中,也是保持社会稳定的一个因素。换句话说,过于鲜明地表现自己的情绪,可能引起社会关系的不稳定。从中医的角度看,也就是“五志化火”的可能性。

以上,我只是想从不同的方面举一些例子,来说明我是怎么理解“潜阳”的重要性的。这些例子既不全面,也不够深刻,但是我想以它们开头,来引出进一步的思考。

在中医领域里,以上“潜阳”精神最好的体现之一,是“潜阳封髓丹”在临床上的使用。尤其是“火神派”的倡导人吴荣祖老师和他的儿子吴文笛在临床上使用“潜阳封髓丹”的方法,特别能体现他们重视命门火的生理功能、力求使生命之

火潜藏在命门的临床思路。下面我们会看到:这个代表方剂不仅仅用于“上火”的证候,它在临床上的使用是既广泛又灵活的─ 关键是我们必须有中医的“整体观念”做指导,而且要把握命门火对激发各个脏系的生理功能是如何发挥著核心作用的。

2.命门火收敛归源的代表方:潜阳封髓丹

在李杲的《医学发明》中,记载着具有道家色彩的“三才封髓丹”,“三才”指的是天、地、人,在方中就是天冬、熟地和人参,再加黄柏、砂仁、炙甘草。这个方子当时用来降心火和滋肾水,治疗虚火上炎导致的遗精滑精。从它的名称和其中的“三才”来看,似乎可以想像,它就是现在“潜阳封髓丹”的鼻祖,但是,三才封髓丹治疗的情况恰恰相反:是阴虚引起的火旺。

所以,“潜阳封髓丹”并不出自补土派的创始者,而是来自郑钦安的两个方子:原来各成一体的“潜阳丹”和“封髓丹”。

前者“潜阳丹”由砂仁、附子、龟板、炙甘草组成,有纳气归肾的作用,郑钦安是这样解释的∶“夫西砂辛温,能宣中宫一切阴邪,又能纳气归肾。附子辛热,能补坎中真阳,真阳为君火之种,补真火即是壮君火也。况龟板一物,坚硬,得水之精气而生,有通阴助阳之力,世人以利水滋阴目之,悖其功也。佐以甘草补中,有伏火互根之妙,故曰潜阳”。

后者“封髓丹”也有纳气归肾的功效,又能补益三焦,郑钦安

写道∶“夫黄柏味苦入心,禀天冬寒水之气而入肾,色黄而入脾,脾也者,调和水火之枢也,独此一味,三才之义己具。况西砂辛温,能纳五脏之气而归肾,甘草调和上下,又能伏火,真火伏藏,则人身之根蒂永固,故曰封髓。其中更有至妙者,黄柏之苦,合甘草之甘,苦甘能化阴。西砂之辛,合甘草之甘,辛甘能化阳。阴阳合化,交会中宫,则水火既济,而三才之道,其在斯矣”。

在阅读《医理真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两个方剂经常用来治疗上火的现象,这类现象也被作者叫做“元气不纳”、“元气外越”、“真火沸腾”、“肾气不纳”、“气不归源”、“孤阳上浮”或者“虚火上冲”,意思都是一样的,指上身的一些症状∶面肿,目病,鼻病,耳痒,口臭,咽痛,咳嗽,面红等等。为了解释这些现象,郑钦安还是用龙来做比喻∶“若虚火上冲等症,明系水盛(水即阴也),水盛一分,龙亦盛一分(龙即火也),水高一尺,龙亦高一尺,是龙之因水盛而游,非龙之不潜而反其常。故经云:阴盛者,阳必衰,即此可悟用药之必扶阳抑阴也”。可见这里形容的虚火都是由阳虚阴盛造成的。因此,虚火也可以来自两个互相对立的因素,象《内经》所说的“阴阳者,天地之道也”,简单而深刻地描写了世间万物都是由既对立又统一的要素构成的,这个对立统一的原则也同样适用于虚火的来源∶或者阴或者阳。火神派当代的另外一位优秀代表李可老中医在他所写的《李可危急重症

疑难病经验辑》中说∶“盖肾为先天之本,内寄命门真火,为水火之脏。肾中水火,共处一宅。水火相抱,阴平阳密(。。。)若因外感内伤,致水亏于下,火失其制,古人喻为水浅不养龙,于是离位上奔;或肾水寒极,逼真火浮游于上,致成火不归原之证”。

吴佩衡先生在临床上把这两个方剂结合起来使用,使潜阳丹和封髓丹的临床应用得到了飞跃的发展,一个降虚火、一个温肾阳的功效同时发挥了作用。下面是吴佩衡先生的一个医案,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吴先生在继承郑钦安临床思路的同时,又进一步调动出这两个方剂的潜力,把传统用活,为病人服务。

吴佩衡医案∶

病人男,三十二岁,患龈缝出血己久,牙床被烂,龈肉萎缩,齿摇松动,且痛而痒,服滋阴降火之品罔效。余诊之,脉息沉弱无力,舌质淡,苔白滑,不思水饮。此系脾肾气虚,无力统摄血液以归其经。齿为骨之余,属肾,肾气虚则齿枯而动摇。脾主肌肉,开窍于口,脾气虚而不能生养肌肉,则龈肉破烂而萎缩。气者,阳也。血者阴也。阳气虚则阴不能潜藏而上浮,阴血失守而妄行于血脉之外。法当扶阳以镇阴,固气以摄血,俾阴阳调和则血自归经而不外溢矣。拟方潜阳封髓丹加黑姜,肉桂治之。

附片60克西砂仁20克(研)炮黑姜26 克上肉桂10 克

(研末泡水兑入)焦黄柏 6 克炙甘草10 克龟板13克(酥,打碎)

服一剂稍效,三剂血全止,四剂后痛痒若失。连服十剂,牙肉己长丰满,诸证全愈。

按:附子,肉桂温补下焦命门真火,扶少火而生气,砂仁纳气归肾,龟板、黄柏敛阴以潜阳,黑姜、炙甘草温中益脾,伏火互根,并能引血归经,故此方能治之而愈。余遇此等病症,屡治屡效,如见脉数饮冷,阴虚有热者,又须禁服也。潜阳封髓丹的使用根据临床的需要不断发展,又不断地经过临床实践的检验。这些调整是从吴佩衡先生开始的,经他的孙子吴荣祖老师的临床实践延续了下来。起初,在原方的基础上加了两味药∶骨碎补和细辛。关于前者,《本草求真》写道∶“味苦而温,功专入肾补骨,且能入心破血。是以肾虚耳鸣、久泻、跌仆损伤、骨痛、牙痛出血、无不用此调治”。《药性论》中更是指出骨碎补可以治上热下冷的病情。关于后者,《本草备要》中说∶“细辛之辛能行水气以润之(《内经》曰: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虽手少阴引经,乃足少阴本药”。细辛善于温散太阳少阴两经之寒。到了这个阶段,潜阳封髓丹的组成有八味药,但吴荣祖老师总是习惯再加上三味药∶

1-龙骨。《本草经读》中说∶“龙骨能引逆上之火,泛滥之水”;2-牡蛎。起潜阳的作用。通过郑钦安的描述,我们可以更好

地理解这两味药的应用,在它们的收敛潜镇的基础上,作者这样解释说∶“取龙、牡有情之物,龙禀阳之灵,牡禀阴之灵,二物合而为一,取阴阳互根之意,加附子者,取其助真火以壮君火也”;

3-炒白术。炒白术和甘草巧妙的配合充分体现了补土伏火(火无土不潜藏)的道理。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吴老师喜欢用乡间烧火的方法做例子:寒冬的夜晚,农民们上床以前,在炉床里堆上一些土或者灰,既能保温,又不让火烧得太快。第二天起来一吹,便又能把火吹旺。郑钦安在“附伏火说”里解释道∶“如今之人将火煽红,而不覆之以灰,虽焰不久即灭,覆之以灰,火得伏即可久存。古人通造化之微,用一药,立一方,皆有深义。”他认为附子合甘草不但有“先后并补之义”,而且有“伏火之义”。补土伏火法也通过龙的形象反映出来∶“如坎卦之龙,初生之龙也,养于坤土之中,故曰:…见龙在田?,虽无飞腾之志,而有化育之功。是水也,无土而不停蓄,龙也,无土而不潜藏。故土覆水上,水在地中,水中有龙,而水不至寒极,地得龙潜,而地即能冲和,水土合德,世界大成矣”。这个道理在四逆汤的组方中也体现了出来:附子本身的功用就可以降阳虚引起的虚火,炙甘草则起到了刘力红在《思考中医》里所说的温煦作用,可以避免“遇火即飞,见火即炎”的现象。

另外还有一些加减,如加紫石英,《名医别录》中说这味药

有“安魂魄,镇下焦”的功效,既有重镇性能又温暖肾脏。还有镇肝潜阳的磁石(这里应用“去性取用”的原则)。这些加减尽管不是最主要的,但吴老师的临床实践证明了它们可以发挥收敛命门火的作用。

这里简要地回顾了“潜阳封髓丹”在临床运用中的发展轨迹,它的主要功用是:收敛由于阴寒盛而上浮的命门之火。

示意图2

这样,我们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可以用这个方剂来治疗郑钦安叫做“孤阳上浮”的上有假热、下有真寒的证候了。这种病理现象跟生理的金字塔恰恰相反。在中国,老百姓形容咽痛、口腔溃疡、目赤痛、牙龈出血、面红而热等等症状,就用“上火”这个词,但是常常误以为是阴虚、实热造成的,所以吃苦寒的黄连、板蓝根或者滋阴降火的知柏地黄丸,而不知道对这种火不能采取清法或者下法来解决,因为这样会损伤阳气;更不能用滋腻的养阴药,因为那就等于雪上加霜。正确的办法是引火归源。为了让病人更好地理解,吴老师习惯用逆子和贼子来做比喻∶命门火失去了正常的生理功能而上炎,就像一个不守规矩、不孝顺的儿子,他导致家庭关系的不和谐;对他,当然不能采取扼杀性的惩治,而应该用教育的方法,把他引回到正确的方向上来,就跟引火归宅是一样的道理。对代表实热的“贼子”,应该采取严格的措施,象在中药中的苦寒折热法、釜底抽薪法等。

吴老师在临床上看到过许多因为误诊误治、病情复杂化、长期不愈的患者。误诊误治的原因是一个双重的误区∶1- 以为西医的炎症等于中医的火热;2- 以为上身的热象都是由实热或是阴虚造成的。

下面是吴文笛医生的一个医案,它提醒大家千万不要把中医的思路西医化(这里具体地说:咽痛就被认为是实热、阴虚),这种公式化的看法已经离开了中医的一个基本原则∶阴阳者,天地之道也。

医案∶

病人:女,55岁;患化脓性喉炎几年,吃了抗菌素后发生过敏性反应:手足红肿,耳朵痒,恶心,舌麻而肿,最后昏厥。急诊住院,治疗后,过敏现象消失,但病人呈现面唇苍白,咽痛(从小就有),伴有阻塞感,头痛头晕,这些症状晚上加重,烘热,头、手出汗,冬天四肢冰凉,大便干,每天4次,小便黄、气味重,白天10次,夜里5次,梦多,腰痛,疲倦嗜卧,舌青、胖大,苔白、腻,根部淡黄,脉细、沉、寸旺。

诊断:少阴咽痛证

证型:肾阳虚、虚火上炎,中焦湿阻

治法:温肾阳,降虚火,除湿

药方:潜阳封髓丹+苓桂术甘汤+紫石英、射干、桔梗、公丁病人吃了这个方子三、四天后,病情明显好转,很快就出院

了。

分析∶

尽管急救阶段已经过去了,但这个过程为我们认识疾病的本质提供了不少珍贵的信息。抗菌素大多数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对真正的热毒(实),一般是见效的。但是在这里,用了抗菌素不但没有效果,反而出现了亡阳的反应:1- 肾阳虚脱,耳朵痒;2- 脾阳虚脱,手足(阳之本)、唇红肿;心阳虚脱,舌肿、昏厥。这时,病情的发展已经有了阴阳离绝的倾向了。因此,整个误疗的过程揭示了疾病的本色:水寒(见舌,少阴脉以及尿频,腰痛,疲倦嗜卧),患者有先天不足的基础(母亲有喘证,她本人从童年起就有咽痛)。舌苔表现了中、下焦的湿邪。当然,我们不应该被假热的症状所蒙蔽:烘热、咽痛、大便干。要特别注意的是两点:1- 脉本身在这里反映出病情的过程及本色(但四诊合参是必不可少的):沉细指少阴病、寸旺指虚火上浮。2- 晚上加重的症状反映了阳气一昼夜的变化,象《内经》在“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所描写的那样:“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朝则人气始生,病气衰,故旦慧;日中人气长,长则胜邪,故安;夕则人气始衰,邪气始生,故加;夜半人气入藏,邪气独居于身,故甚也”。在这里,“邪气独居于身”所指的就是体内寒盛,寒盛一分,龙也盛一分,寒高一尺,龙也高一尺。

3. 潜阳封髓丹广泛的临床应用∶命门火对人体整个生命系

统的作用

潜阳封髓丹对虚火上浮的确有很好的效用,但是它的临床应用远远超出了这个范围。原因是双方面的∶

1)命门火一旦离开了它的生理位置就可以到处跑,吴老师习惯用压力锅来形容这个现象:蒸汽从锅的每个孔向外冲,在人的生理上,这些孔就是人体的九窍。

示意图3

此外,命门火往各个方向游越的现象郑钦安早已讲过,他写道∶“真龙即真火,或上或下,皆能人令病。在上则有牙痛、喘促、耳、面肿诸症,在下则有遗尿、淋、浊、带诸症”。

临床摘录∶

有许多口疮溃疡的病人吃潜阳封髓丹后见效;对兼有大便干燥的病人可加酒大黄;如果病人溃疡厉害,可以把汤剂晾凉后再服,以免刺激病灶;对虚火上冲导致的目赤、牙龈出血、耳鸣等症状,吴老师用…潜阳?也是行之有效的。对虚火下冲的情况,如有尿频、尿急、量少、色清、伴有热感的患者,吴老师用…潜阳?加白茅根、白花蛇舌草;也可以用它来治疗尿血、肛门或阴道有热感。但虚火冲往各窍的最有代表性临床例子是两个有狐惑病的患者(口腔、咽喉、肛门、外生殖器的溃疡加烦躁),对他们用…潜阳?加薏苡仁、白花蛇舌草、刺蒺藜、蛇床子,疗效也是比较理想的。

2)从整体的生理功能来说,命门火对人体的各个系统都起着核心的作用,正像房屋里的锅炉,烧得屋子里暖洋洋的,为安康的生活提供了物质基础。

示意图 4

下面我想简单地介绍一下潜阳封髓丹的临床使用范围及其

医理和病机,当然,这个介绍是不全面的。

根在北。。。

冬天时命门火的收敛是最突出的(《内经》,四气调神论曰:“冬三月,此谓闭藏”),以石脉来体现,如《内经》的脉要精微论所说的“冬应中权”或者“冬曰在骨,蛰虫固密”。如果命门火失去了收敛特征会导致多种多样的病理变化,象下焦的肾。

示意图 5

医案1

病人:男,73 岁;全身水肿(西医诊断为肾盂肾炎、肾结核),伴有恶寒,腰冷痛,有时背热,尿频、有热感,纳呆,口燥,咽痛,舌红略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吃过补养药后上火的症状加重,清热药他受不了。

诊断:水肿,肾虚虚火

潜阳封髓丹+生龙牡各15克,炒白术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泽泻15克,茯苓20克,续断15克,杜仲20克,桔梗10克。

服药一周后,症状都有所减轻,患者恢复了一些力量,守方加川芎10克,佛手15克,茯苓20克,泽泻15克,续断15克,杜仲20克,炙麻根15克。

一个星期后病情稳定,出现轻微的眩晕,守方加益母草15克,泽泻15克,薏苡仁30克,白花蛇舌草15克,续断15克,杜仲20,炙麻根15克。

分析∶

虽然肾阳虚的表现是突出的(水肿、恶寒、腰冷痛、舌有齿痕、少阴脉),但是也存在着一些容易迷惑人的热象。不过,这里的热象是由龙火上浮引起的。通过用药可以看到,治疗涉及到了所有参与水液代谢的脏腑:尽管主要针对的是肾脏,以便调动下焦…如沤?的功能,但是其他脏腑也兼顾到了(桔梗体现…提壶揭盖法?,就是说通利水之上源;白术、茯苓健脾燥湿渗水;佛手、川芎理肝之气分血分;白花蛇舌草利尿解毒,用在这里体现了“去性取用”的原则)。这种治法明显地体现了整体观,也符合《内经》《经脉别论》中的思路:“精水四布,五经并行”。黄元御在整体观念、系统观念的基础上,很强调木对水液运行所起的十分重要的、但又经常被人忽略的作用:“肾者胃之关也。盖水谷入胃,脾阳消磨,化为雾气,上归于肺(肺主气)。肺金清降,则化精水,精藏于肾,水渗于膀胱。膀胱通利,川渎注泄,则胃无积水,而土不伤湿。而水之所以下行者,肝气泄之也。肝为风木,其性疏泄,水

满膀胱,泄以风木之力,故水道流畅而不癃。而风木之生,全由水中之阳,阳根左旋,温升而化乙木故也”。

医案2

病人:男,72岁;腰椎间盘突出引起走路困难,因而住院。腰痛牵连到大腿,伴有冬天四肢麻木、有冷感,饮水后很快就需要小便,口干,口苦,有时上火(口腔溃疡、咽痛),舌红,苔薄白,舌下静脉突出,脉弱,右关略弦。

诊断:腰痛,上热下寒

潜阳封髓丹+补肾汤(续断15克,杜仲20克,狗脊15克,益智仁15克),加炙麻根15克,天麻10克。

吃了一周药后腰痛明显的好转,守方加健脾除湿之茯苓、薏苡仁、泽泻和行气血之佛手、川芎。

分析∶

腰为肾之府,但只有命门火收敛得好,肾脏才能强壮腰部,使腰部既有力又温暖。郑钦安说:(腰痛)“此肾中之阳不足,而肾中之阴气盛也。夫腰为肾之府,先天之元气寄焉。元气足则肾脏温和,腰痛之疾不作” ,接着,还是在《医法圆通》里,他对一见腰痛,不辨证就盲目开滋阴之品的…市场医生?表示不满。也许这些“下工”不知明肾为至阴之脏,寄有先天真阳,一阳藏于二阴之中,所谓阴虚,大多数非专指肾中之水虚,实兼指肾中之阳虚(郑氏曰:“男子所亏者肾中之阳”)。还可以注意到,炙麻根的应用源于吴佩衡先生,目的是温肾、

散腰部之寒,具有火神派很注重的动性,但在这里完全失去了发汗的功能。

临床摘要∶

潜阳封髓丹不仅仅治疗肾所主的腰,也可以治疗肾功能失常而导致的其他病变。比如肾主生殖功能:象一位患有早泄的36岁的男子,伴有疲倦、腿软、口干、汗出,用…潜阳?加补肾汤、炙麻根、黄芪;又可针对不孕症:吴老师很强调生殖器官的环境要好,说子宫很象有阳光照耀的山谷,阳光充足是植物繁茂的前提,否则植被不能长出,而子宫里的阳光就相当于真火所带来的温煦;另外一个例子是一个患有遗精的24岁的病人,因为体力、脑力劳动繁重造成了肾阳虚,加上手淫无度导致封藏失常。“潜阳”对司二阴的功能也有很好的作用,不管对尿频、尿急(命门火回到了生理位置就能温暖和促进膀胱的气化)还是对大便溏薄、失禁(不仅因为肾不能控制后阴,而且因为真火浮游在外,温不了脾土)。基于肾开窍于耳,…潜阳?对治疗耳鸣、耳聋经常很有效。吴老师也用过它来治疗肾结石,也不一定加化石治标之“三金”,最主要的还是治病必求于本。对一些需要用激素疗法的肾病,补充…潜阳?既能固本,又能避免激素导致的副作用,象骨头损伤(在命门火处于正常生理状态的情况下,肾能更好地发挥司骨之能)、面肿、皮疹(肾有力量排除水毒)。对一些代谢性疾病,象西医的糖尿病,中医经常把它诊断为消渴,内科

封髓丹和潜阳丹治疗这些病

封髓丹和潜阳丹治疗这些病 封髓丹一方,是读郑钦安的《医理真传》:“黄柏一两,砂仁七钱,炙甘草三钱”。郑氏对此方的阐释如下: --------------------------------------------- 按封髓丹一方,乃纳气归肾之法,亦上、中、下并补之方也。夫黄柏味苦入心,禀天冬寒水之气而入肾,色黄而入脾,脾也者,调和水火之枢也,独此一味,三才之义已具。况西砂辛温,能纳五脏之气而归肾,甘草调和上下,又能伏火,真火伏藏,则人身之根蒂永固,故曰封髓。其中更有至妙者,黄柏之苦,合甘草之甘,苦甘能化阴。西砂之辛,合甘草之甘,辛甘能化阳。阴阳合化,交会中宫,则水火既济,而三才之道,其在斯矣。此一方不可轻视,余常亲身阅历,能治一切虚火上冲,牙疼、咳嗽、喘促、面肿、喉痹、耳肿、目赤、鼻塞、遗尿、滑精诸症,屡获奇效,实有出人意外,令人不解者。余仔细揣摸,而始知其制方之意,重在调和水火也,至平至常,至神至妙,余经试之,愿诸公亦试之。附七绝一首: 阴云四合日光微,转瞬真龙便欲飞。 识得方名封髓意,何忧大地不春归。 --------------------------------------------- 笔者学艺粗疏,无法尽识此方之妙,但仅以浅薄的经验来分析,亦可知其法简效宏: 炙甘草为中焦提供能量支持,且沟通上下,以土治水,让浮窜之阳气得以平和稳健;砂仁引气归肾,笔者本地有一老中医,每治肾虚,必用此药;黄柏苦寒坚肾,使归肾之气沉稳坚实。三药合一,立除脱阳之患。 过不几日,同事反馈:服此药后,上夜班时再无失眠之苦,不到十一点就已昏然睡去,且睡眠质量极佳。我暗自高兴:这命算是保住了。 转贴一个网上查来的帖子,原作者把郑钦安医书中的“封髓丹”和“潜阳丹”相关内容全给摘了出来,以供参佐、学习之用。 封髓丹: 黄柏一两,砂仁七钱,炙甘草三钱; 潜阳丹: 砂仁一两,姜附子八钱,龟板二钱,甘草五钱。 ---------------------------------------------------------- “火神”钦安先生在其著作中多次提到两个方剂,那就是封髓丹和潜阳丹。而此两方功用为近,制方极简也其效却颇有奇异之处,钦安先生亦说说其应用封髓丹“屡获奇效,实有出人意外,令人不解者。”并赞其方“至平至常,至神至妙。” 而学火神者,往往于此二方一头雾水。抑或是非此即彼,非阴即阳的思维定式所限,故有谓二方滋阴者,必有驳之谓此二方为扶阳者。然扶阳滋阴,毕竟两途,聚讼纷纷,毫无定解,未免辜负钦安先生的一片传道苦心。 余不揣浅陋,愿将一些心得,与诸同道共商。 在《医理真传》中,提及封髓丹凡八次(其中有封髓潜阳二方或选之条文),单独提及潜阳丹者凡十次,单独提及封髓丹未提及潜阳丹凡四次。 在《医法圆通》中,提及封髓丹凡十二次(其中有封髓潜阳二方或选之条文),单独提及潜阳丹者凡三次,单独提及封髓丹未提及潜阳丹凡四次。 可以看出,在两书中,封髓丹与潜阳丹被钦安先生提及的次数是大致相同的,所以并不存在钦安偏好哪一方的问题。为了理解两方的异同,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以两方共存的条文理解两方的相同之处。 2、以只提及一方的条文进行罗列横向比对,理解一方的适用范围。 一、两方共存之条文 1、谈咳嗽、喘促,自汗,心烦不安,大便欲出,小便不禁,畏寒者何故。 要知真阳欲脱之咳嗽,满腹全是纯阴,阴气上腾,蔽塞太空,犹如地气之上腾,而为云为雾,遂使天日无光,阴霾已极,龙乃飞腾。龙者,即坎中之一阳也,龙奔于上,而下部即寒,下部无阳,即不能统纳前后二阴,故有一咳而大便欲出,小便不禁者,是皆飞龙不潜致之也。世医每每见咳治咳,其亦闻斯语乎?法宜回阳降逆,温中降逆,或纳气归根。方用四逆汤、封髓丹、潜阳丹,解见上。 从此条可以看出,封髓、潜阳丹的用处是“回阳降逆,温中降逆,或纳气归根”。

潜阳封髓丹

潜阳封髓丹

笔者从事中医临证四十年,研究强化疗法治疗肿瘤与疑难杂症,回忆初接触中医临床,尝尽了酸甜苦辣的滋味,成功与失败的教训经常浮现在眼前,曾碰到不少虚火症,因初出茅庐,阅历浅薄,偶尔出现误诊之偾事,关键在于不能准确地运用中医八纲辨证。故在临床中,对虚火症之寒热、虚实、阴阳、表里辨证不十分确切,这样就谈不到扶正祛邪,标本兼治的法则了。一般来说,用清热泻火、清热凉血、清热解毒法治疗实火症、驾轻就熟;但对肝肾阴虚、肺肾阴虚、胃热阴虚、命门火虚,诸症辨证缺乏全面系统、准确之认识,即对三才封髓丹、一贯煎、玉女煎、麦味地黄丸等治疗各种虚火引起牙痛、齿衄、口腔炎、失音、喉痹等,千篇一律的使用,其结果适得其反,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事倍功半,失误多多。 滋阴的方剂中:虎潜丸、大补阴丸、三才封髓丹、一贯煎共同点是滋阴降火,治疗肝肾阴虚、腰膝酸软、心烦口渴、咽干少津、舌红少苔、脉象细数。具体运用时要掌握每个方剂的特点,虎潜丸:强壮筋骨,适用于筋骨萎软、腿足瘦弱、步履不便,故称健步虎潜丸。大补阴丸:治疗骨蒸潮热,盗汗、咳血、吐血或烦热易饥、足膝疼痛。三才

封髓丹:治疗心肾不交引起的遗精盗汗。一贯煎:对肝气不舒,胸脘胁痛、吞酸吐苦、脉象细弱或虚弦及疝气瘕聚效果颇佳。笔者经过艰苦细致的探索,综合四方滋阴降火,平衡肾中阴阳,增加温阳散寒之附片、炮姜,发挥其甘温除热之功效,治疗命门火虚、下焦阴寒过盛,逼阳上浮之虚火,妄动诸症,达到引火归元,以消阴翳的目的。 潜阳封髓丹原方:砂仁15g、甘草6g、黄柏l2g,附片30g、龟板24g根据余多年治疗经验,灵活加减化裁。 潜阳封髓丹组成:砂仁6g、知母10g、黄柏10g、川连3g肉桂6g、麦冬15g、生龙牡各15g、炮姜6g、白芍l0g、附片30g、龟板24g甘草6g。 方义方解:附片、炮姜温散寒邪;龟板滋阴平肝潜阳;知母、黄柏清降相火;川连、肉桂引火归元,交通于心肾;砂仁醒脾开胃;麦冬主清心润脉,生津止渴;白芍柔肝止痛,生龙牡潜阳镇静

名老中医妙用潜阳封髓丹经验

名老中医妙用潜阳封髓丹经验 笔者从事中医临证四十年,研究强化疗法治疗肿瘤与疑难杂症,回忆初接触中医临床,尝尽了酸甜苦辣的滋味,成功与失败的教训经常浮现在眼前。曾碰到不少虚火症,因初出茅庐,阅历浅薄,偶尔出现误诊之偾事,关键在于不能准确地运用中医八纲辨证。故在临床中,对虚火症之寒热、虚实、阴阳、表里辨证不十分确切,这样就谈不到扶正祛邪,标本兼治的法则了。一般来说,用清热泻火、清热凉血、清热解毒法治疗实火症、驾轻就熟;但对肝肾阴虚、肺肾阴虚、胃热阴虚、命门火虚,诸症辨证缺乏全面系统、准确之认识,即对三才封髓丹、一贯煎、玉女煎、麦味地黄丸等治疗各种虚火引起牙痛、齿衄、口腔炎、失音、喉痹等,千篇一律的使用,其结果适得其反,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事倍功半,失误多多。滋阴的方剂中:虎潜丸、大补阴丸、三才封髓丹、一贯煎共同点是滋阴降火,治疗肝肾阴虚、腰膝酸软、心烦口渴、咽干少津、舌红少苔、脉象细数。具体运用时要掌握每个方剂的特点,虎潜丸:强壮筋骨,适用于筋骨萎软、腿足瘦弱、步履不便,故称健步虎潜丸。大补阴丸:治疗骨蒸潮热,盗汗、咳血、吐血或烦热易饥、足膝疼痛。三才封髓丹:治疗心肾不交引起的遗精盗汗。一贯煎:对肝气不舒,胸脘胁痛、吞酸吐苦、脉象细弱或虚弦及疝气瘕聚效果颇佳。

笔者经过艰苦细致的探索,综合四方滋阴降火,平衡肾中阴阳,增加温阳散寒之附片、炮姜,发挥其甘温除热之功效,治疗命门火虚、下焦阴寒过盛,逼阳上浮之虚火,妄动诸症,达到引火归元,以消阴翳的目的。潜阳封髓丹原方:砂仁15g、甘草6g、黄柏l2g,附片30g、龟板24g。根据余多年治疗经验,灵活加减化裁。潜阳封髓丹组成:砂仁6g、知母10g、黄柏10g、川连3g肉桂6g、麦冬15g、生龙牡各15g、炮姜6g、白芍l0g、附片30g、龟板24g甘草6g。方义方解:附片、炮姜温散寒邪;龟板滋阴平肝潜阳;知母、黄柏清降相火;川连、肉桂引火归元,交通于心肾;砂仁醒脾开胃;麦冬主清心润脉,生津止渴;白芍柔肝止痛,生龙牡潜阳镇静安神;甘草调和诸药。临床配伍:①治慢性歌喉炎引起喉痹,可加桔梗30g、元参15g,炎症明显加银花15g、连翘15g。 ②齿衄加石斛15g、二冬各15g、五味子10g、三七粉3g开水冲服。③失音加元参15g、桔梗30g、二冬各10g、胖大海3枚,温开水泡饮。④复发性口腔炎加鲜生地30g、草河车24g、板兰根12g、赤芍15g、鲜石斛24g、人中黄6g、二冬各10g,去附片,病情好转再用原方调理,用消疳饮:石斛、人中黄、芦荟晶。⑤白塞氏综合症重症用消疳饮:石斛、人中黄、芦荟晶、轻症加银花、元参、连翘酌情使用,但附片用量减少,重者可以不用。⑥出现便秘,尿赤可用增液汤,配合消疳汤。⑦出现更年期综合症,冲任不调可用二仙汤配

马淑然教授运用潜阳封髓丹加味治疗寒热错杂性疾病的经验

环球中医药2016年7月第9卷第7期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uly 2016,Vol.9,No.7 825  四临床经验四 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刘燕池名医传承工作室);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刘燕池名医传承工作站资助项目(2009?SZ?C?24) 作者单位:100029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邸莎(硕士研究生)二王雪娇(硕士研究生)二龙晓华(硕士研究生)二成西(硕士研究生)],北京东直门医院呼吸科[皮微平(硕士研究生)] 作者简介:邸莎(1990-),2014级在读硕士研究生三研究方向:天人相应理论与临床三E-mail:857763142@https://www.doczj.com/doc/738583138.html, 马淑然教授运用潜阳封髓丹加味治疗寒热错杂性疾病的 经验 邸莎 皮微平 王雪娇 龙晓华 成西 【摘要】 本文旨在总结马淑然教授运用潜阳封髓丹加味治疗寒热错杂性疾病的临床经验三介绍潜阳封髓丹加味治疗寒热错杂性疾病机理,主要为实热二湿热性疾病日久损伤肾阳,致肾阳虚兼实热二湿热或肾阴阳两虚证;浮越于上之虚火日久转化为实火,或肾阳虚不能气化水液,湿从内生,郁而化热,或 母病及子”,导致肝失疏泄,气郁化火或者气滞湿阻化热,形成肾阳虚兼肝郁湿热证三针对的病机主要为肾阴阳虚兼实热二肾阳虚兼肝郁湿热三并举验案2则三 【关键词】 潜阳封髓丹; 寒热错杂性疾病; 肾阳虚; 实热; 肝郁湿热 【中图分类号】 R249 【文献标识码】 A doi:10.3969/j.issn.1674?1749.2016.07.016 寒热错杂性疾病,是指寒证与热证交错在一起并同时出现的一种疾病,包括表里寒热错杂证二上下寒热错杂证二中焦寒热错杂证等,本质为机体脏腑阴阳失调[1]三潜阳封髓丹加味能收敛由于阴寒盛而上浮的命门之火,奏纳气归肾二引火归元之效,能有效治疗具有此类病机的疾病三马淑然教授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善于运用潜阳封髓丹加味辨治寒热错杂性疾病,且疗效甚佳,兹分述于下,以飨同道三1 验案举隅 1.1 痤疮(肾阴阳两虚兼实热案) 患者,男,27岁,于2015年4月26日初诊,痤疮反复发作多年余,曾服用清热解毒汤剂无效,遂来就诊三主症:两颊痤疮色暗红,手心冷汗出,腰痛,尿不畅,平素畏寒,纳可;舌质红绛根剥落,苔薄白黄,脉细滑右尺弱三辨证:肾阴阳两虚兼实热三方宗潜阳封髓丹温阳潜阳二六味地黄汤加味清相火二滋阴三拟方如下:熟地黄12g二山茱萸肉12g二山药12g二泽泻10g二牡丹皮10g二茯苓10g二生地黄12g二桂枝10g二黑附片先煎10g二生白术10g二生甘草12g二知母15g二盐黄柏 30g二当归10g二赤芍10g二丹参30g二川芎10g二黄芩10g二柴胡10g二大青叶10g二青黛 先煎 10g二生地榆10g二炒槐花10g二 紫草30g二麦冬10g二五味子10g二白芍10g二生牡蛎先煎 30g二 玄参30g二龟板先煎10g三7剂水煎服三 二诊痤疮好转,手心汗出减,腰痛大减,尿畅三苔剥落大 减,脉弦滑三在上方的基础上加减继续服用28剂,痤疮痊 愈,诸症悉愈三 按 相火旺导致面生痤疮,因痤疮反复发作多年余,又过用苦寒药,因此损伤肾中阳气,一方面阳虚日久,阳损及阴,出现阴阳两虚的症状;另一方面,虚火上浮或者外越日久,转化成实火三故病机主要为肾阴阳两虚兼实热三患者手心冷汗出,平素畏寒,右尺弱,说明肾阳虚,温煦失职;尿不畅说明肾阳虚衰,气化不利,开合失司;痤疮色暗红,考虑为肾阳虚惫,阴寒内盛,逼迫虚火上浮,日久不能推动血行,局部血液瘀滞;上浮之虚火转为实火进一步加重痤疮病情;舌红绛根剥落,脉细,说明肾阴虚;苔薄白黄,脉滑,说明实热三用潜阳封髓丹纳气归肾二温阳潜阳,配以桂枝二生白术温阳化气利小便;六味地黄汤配以生地黄二知母二麦冬二五味子二白芍补肾阴二清相火;同时配黄芩二大青叶二青黛二生地榆二炒槐花二紫草等清热凉血之药,生牡蛎二玄参软坚散结之药,当归二赤芍二丹参二川芎活血化瘀之品三诸药合用,共奏温肾潜阳二滋阴降火二清热凉血之效三 1.2 月经后期(肾阳虚兼肝郁湿热案)  患者,女,28岁,于2015年5月24日初诊三主证:手心二脚心热,面部痤疮,自汗,末次月经为2015年4月13日,夹块,经行外阴抽搐,白带色黄,乳胀,腰酸;舌质淡,边有齿痕,苔白黄腻,脉沉细弱尺甚三辨证:肾阳不足,肝郁湿热三方宗潜阳封髓丹温肾纳气二逍遥散疏肝泻热以及升降散调理气机加减三拟方如下:柴胡10g二当归10g二白芍10g二炒白术 10g二茯苓10g二干姜10g二薄荷后下10g二炙甘草10g二苍术10g二香附10g二陈皮10g二竹茹10g二盐黄柏10g二王不留行30g二丹参30g二川牛膝10g二桃仁10g二红花10g二生薏苡仁30g二土鳖虫10g二片姜黄先煎10g二蝉蜕10g二僵蚕10g二酒大黄10g二桑寄生15g二黑附片先煎5g二砂仁后下6g二龟板先煎10g三 7剂水煎服三 二诊6月2日行经,痤疮减,手心热减,乳胀减三舌淡红苔薄白,脉缓滑尺数三在上方基础上加减继续服用21剂三月经恢复正常,诸症悉愈三

潜阳封髓丹妙用

潜阳封髓丹妙用 (一)在李杲的《医学发明》中,记载着具有道家色彩的“三才封髓丹”,“三才”指的是天、地、人,在方中就是天冬、熟地和人参,再加黄柏、砂仁、炙甘草。这个方子当时用来降心火和滋肾水,治疗虚火上炎导致的遗精滑精。从它的名称和其中的“三才”来看,似乎可以想像,它就是现在“潜阳封髓丹”的鼻祖,但是,三才封髓丹治疗的情况恰恰相反:是阴虚引起的,所以,“潜阳封髓丹”并不出自补土派的创始者,而是来自郑钦安的两个方子:原来各成一体的“潜阳丹”和“封髓丹”。前者“潜阳丹”由砂仁、附子、龟板、炙甘草组成,有纳气归肾的作用,郑钦安是这样解释的∶“夫西砂辛温,能宣中宫一切阴邪,又能纳气归肾。附子辛热,能补坎中真阳,真阳为君火之种,补真火即是壮君火也。况龟板一物,坚硬,得水之精气而生,有通阴助阳之力,世人以利水滋阴目之,悖其功也。佐以甘草补中,有伏火互根之妙,故曰潜阳”。后者“封髓丹”也有纳气归肾的功效,又能补益三焦,郑钦安写道∶“夫黄柏味苦入心,禀天冬寒水之气而入肾,色黄而入脾,脾也者,调和水火之枢也,独此一味,三才之义己具。况西砂辛温,能纳五脏之气而归肾,甘草调和上下,又能伏火,真火伏藏,则人身之根蒂永固,故曰封髓。其中更有至妙者,黄柏之苦,合甘草之甘,苦甘能化阴。西砂之辛,合甘草之甘,辛甘能化阳。阴阳合化,交会中宫,则水火既济,而三才之道,其在斯矣”。 在阅读《医理真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两个方剂经常用来治疗上火的现象,这类现象也被作者叫做“元气不纳”、“元气外越”、“真火沸腾”、“肾气不纳”、“气不归源”、“孤阳上浮”或者“虚火上冲”,意思都是一样的,指上身的一些症状∶面肿,目病,鼻病,耳痒,口臭,咽痛,咳嗽,面红等等。为了解释这些现象,郑钦安还是用龙来做比喻∶“若虚火上冲等症,明系水盛(水即阴也),水盛一分,龙亦盛一分(龙即火也),水高一尺,龙亦高一尺,是龙之因水盛而游,非龙之不潜而反其常。故经云:阴盛者,阳必衰,即此可悟用药之必扶阳抑阴也”。可见这里形容的虚火都是由阳虚阴盛造成的。因此,虚火也可以来自两个互相对立的因素,象《内经》所说的“阴阳者,天地之道也”,简单而深刻地描写了世间万物都是由既对立又统一的要素构成的,这个对立统一的原则也同样适用于虚火的来源∶或者阴或者阳。火神派当代的另外一位优秀代表李可老中医在他所写的《李可危急重症疑难病经验辑》中说∶“盖肾为先天之本,内寄命门真火,为水火之脏。肾中水火,共处一宅。水火相抱,阴平阳密(。。。)若因外感内伤,致水亏于下,火失其制,古人喻为水浅不养龙,于是离位上奔;或肾水寒极,逼真火浮游于上,致成火不归原之证”。 吴佩衡先生在临床上把这两个方剂结合起来使用,使潜阳丹和封髓丹的临床应用得到了飞跃的发展,一个降虚火、一个温肾阳的功效同时发挥了作用。下面是吴佩衡先生的一个医案,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吴先生在继承郑钦安临床思路的同时,又进一步调动出这两个方剂的潜力,把传统用活,为病人服务。 吴佩衡医案∶ 病人男,三十二岁,患龈缝出血己久,牙床被烂,龈肉萎缩,齿摇松动,且痛而痒,服滋阴降火之品罔效。余诊之,脉息沉弱无力,舌质淡,苔白滑,不思水饮。此系脾肾气虚,无力统摄血液以归其经。齿为骨之余,属肾,肾气虚则齿枯而动摇。脾主肌肉,开窍于口,脾气虚而不能生养肌肉,则龈肉破烂而萎缩。气者,阳也。血者阴也。阳气虚则阴不能潜藏而上浮,阴血失守而妄行于血脉之

潜阳封髓丹增减对虚火杂症的临床应用

潜阳封髓丹增减对虚火杂症的临床应用 孙崇铎 笔者从事中医临证四十年,研究强化疗法治疗肿瘤与疑难杂症,回忆初接触中医临床,尝尽了酸甜苦辣的滋味,成功与失败的教训经常浮现在眼前,曾碰到不少虚火症,因初出茅庐,阅历浅薄,偶尔出现误诊之偾事,关键在于不能准确地运用中医八纲辨证。故在临床中,对虚火症之寒热、虚实、阴阳、表里辨证不十分确切,这样就谈不到扶正祛邪,标本兼治的法则了。一般来说,用清热泻火、清热凉血、清热解毒法治疗实火症、驾轻就熟;但对肝肾阴虚、肺肾阴虚、胃热阴虚、命门火虚,诸症辨证缺乏全面系统、准确之认识,即对三才封髓丹、一贯煎、玉女煎、麦味地黄丸等治疗各种虚火引起牙痛、齿衄、口腔炎、失音、喉痹等,千篇一律的使用,其结果适得其反,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事倍功半,失误多多。 滋阴的方剂中:虎潜丸、大补阴丸、三才封髓丹、一贯煎共同点是滋阴降火,治疗肝肾阴虚、腰膝酸软、心烦口渴、咽干少津、舌红少苔、脉象细数。具体运用时要掌握每个方剂的特点,虎潜丸:强壮筋骨,适用于筋骨萎软、腿足瘦弱、步履不便,故称健步虎潜丸。大补阴丸:治疗骨蒸潮热,盗汗、咳血、吐血或烦热易饥、足膝疼痛。三才封髓丹:治疗心肾不交引起的遗精盗汗。一贯煎:对肝气不舒,胸脘胁痛、吞酸吐苦、脉象细弱或虚弦及疝气瘕聚效果颇佳。笔者经过艰苦细致的探索,综合四方滋阴降火,平衡肾中阴阳,增加温阳散寒之附片、炮姜,发挥其甘温除热之功效,治疗命门火虚、下焦阴寒过盛,逼阳上浮之虚火,妄动诸症,达到引火归元,以消阴翳的目的。 潜阳封髓丹原方:砂仁15g、甘草6g、黄柏l2g,附片30g、龟板24g根据余多年治疗经验,灵活加减化裁。 潜阳封髓丹组成:砂仁6g、知母10g、黄柏10g、川连3g肉桂6g、麦冬15g、生龙牡各15g、炮姜6g、白芍l0g、附片30g、龟板24g甘草6g。 方义方解:附片、炮姜温散寒邪;龟板滋阴平肝潜阳;知母、黄柏清降相火;川连、肉桂引火归元,交通于心肾;砂仁醒脾开胃;麦冬主清心润脉,生津止渴;白芍柔肝止痛,生龙牡潜阳镇静安神;甘草调和诸药。 临床配伍: ①治慢性歌喉炎引起喉痹,可加桔梗30g、元参15g,炎症明显加银花15g、连翘15g。 ②齿衄加石斛15g、二冬各15g、五味子10g、三七粉3g开水冲服。 ③失音加元参15g、桔梗30g、二冬各10g、胖大海3枚,温开水泡饮。 ④复发性口腔炎加鲜生地30g、草河车24g、板兰根12g、赤芍15g、鲜石斛24g、人中黄6g、二冬各10g,去附片,病情好转再用原方调理,用消疳饮:石斛、人中黄、芦荟晶。 ⑤白塞氏综合症重症用消疳饮:石斛、人中黄、芦荟晶、轻症加银花、元参、连翘酌情使用,但附片用量减少,重者可以不用。 ⑥出现便秘,尿赤可用增液汤,配合消疳汤。 ⑦出现更年期综合症,冲任不调可用二仙汤配消疳汤加银花、紫参、赤芍等。 ⑧出现下疳、龟头溃烂用清凉解表之薄荷煎水洗,并以锡类散0.6g以敷患处。 ⑨白塞氏症病情稳定,还得用潜阳封髓汤善后以防复发。 共奏温阳散寒,滋阴降火,引火归元,以消阴翳,在临床上治疗命门火衰引起的喉痹、复发性口腔炎、齿衄、牙痛、失音、白塞氏综合症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兹录如下: 1 喉痹

杜少辉教授封髓丹的运用经验

杜少辉教授封髓丹的运用经验 清代医家郑钦安《医理真传》:封髓丹由黄柏,砂仁,甘草组成,郑氏认为,黄柏味苦入心,禀天冬寒水之气而入肾,甘草调和上下,又能伏火,真火伏藏,黄柏之苦和甘草之甘,苦甘能化阴,砂仁之立合甘草之甘,立能化阳,阴阳化合,交会中宫,则水火既济,心肾相交。 1.三才封髓丹 封髓丹加天冬,熟地,人参,始见于《卫生宝鉴》。三才封髓丹的天、地、人加强了上、中、下三焦的滋补之功。蒲辅周先生称其有益阴增液,补土伏火之功。杜少辉教授其意以治疗老年人七阴两虚,虚火所致诸症。现气阴两虚证临床多习用生脉散加味治疗,但生脉散偏于上中焦,而本方三焦并治,从下焦肾入手以治本,更符合老年人病机。 **,男、76岁,糖尿病史10余年,近一月来出现舌麻不知味,舌红剥脱,间作舌灼热,食纳可,口干,夜尿多,每晚4-6次,大便稍结,察其舌虽红少苔,但舌嫩,脉细,尺脉弱。处方:天冬、熟地、生地、黄柏(盐水炒)、炙甘草各10克,党参30克,砂仁(后下)20克、水煎服,每天1剂。服药3剂舌上生薄白苔,服药5副后舌麻好转,继续服10副后舌麻大减,舌上遍布薄白苔。 按:患者证见舌灼热,此为郑氏所言“阳气不得潜藏,虚火上浮”。生脉散虽能益气养阴而收敛,但无潜阳之功,知柏地黄丸虽能补阴,但其方较滋腻呆滞而伤阳,碍阳。三才封髓丹治疗上、中、下三焦气阴两虚,有治本之功而收效。 2.纳气封髓丹 封髓丹加补骨脂,肉桂,细辛。此为杜教授学云南吴氏经验所得,方中用肉桂加强引火归原,纳气归肾之功,并用补骨脂辛温入肾,因肾之所恶在燥,而润之者惟辛,补骨脂能纳五脏六腑之精而归于肾,益肾填精。而细辛因其可交通心肾,使虚浮阳气通过手少阴心经达足少阴肾经,使得浮越阳气蓄入肾中。

潜阳封髓丹

潜阳封髓丹 上火 头面五官之疾病:头疼头晕耳鸣耳痒目赤牙疼牙龈出血口臭口轻溃疡咽痛咳嗽面红唇肿但头汗出面肿 另狐惑病 郑钦安 “潜阳丹”由砂仁、附子、龟板、炙甘草 有纳气归肾的作用,郑钦安是这样解释的∶“夫西砂辛温,能宣中宫一切阴邪,又能纳气归肾。附子辛热,能补坎中真阳,真阳为君火之种,补真火即是壮君火也。况龟板一物,坚硬,得水之精气而生,有通阴助阳之力,世人以利水滋阴目之,悖其功也。佐以甘草补中,有伏火互根之妙,故曰潜阳”。“封髓丹”也有纳气归肾的功效,又能补益三焦,郑钦安写道∶“夫黄柏味苦入心,禀天冬寒水之气而入肾,色黄而入脾,脾也者,调和水火之枢也,独此一味,三才之义己具。况西砂辛温,能纳五脏之气而归肾,甘草调和上下, 吴佩衡 附片60克西砂仁20克(研)炮黑姜26 克上肉桂10 克(研末泡水兑入)焦黄柏6 克炙甘草10 克龟板13克(酥,打碎 潜阳封髓丹(吴佩衡的孙子:吴荣祖)

制附片100克;炙龟板15克;砂仁10克;炒黄柏4-10克;肉桂15克;细辛6克;骨碎补15克;白术15克;生龙牡各20克;紫石英20克;灸甘草10克。(龙骨牡蛎炒白术紫石英) 潜阳封髓丹(田大夫)1熟附子10克;2干姜30克;3炙甘草30克;4紫石英30克;5黄柏20克;6龟甲10克;7磁石30克;8砂仁15克;9肉桂15克; 说明:用开水煎药,不得加冷水;先将1、2位药煎50分钟,再将3-7位药下煎20分钟,最后将8、9位药下煎20分钟即可。服药后忌生冷。煎后有两碗,约300-400毫升。 潜阳封髓丹(田大夫)1熟附子30克;2干姜30克;3炙甘草30克;4炒白芍15克;5蜜蒙花15克;6红花15克;7川芎15克;8桔梗20克;9王不留行20克;10益智仁15克;11乌药10克;12升麻15克;13柴胡15克;14志远15克;15磁石30克;16黄柏20克;17龟甲10克;18骨碎补20克(自补)。 少阴咽痛证 药方:潜阳封髓丹+苓桂术甘汤+紫石英、射干、桔梗、公丁临床摘录: 有许多口疮溃疡的病人吃潜阳封髓丹后见效; 对兼有大便干燥的病人可加酒大黄

封髓丹

笔者最初知晓封髓丹一方,是读郑钦安的《医理真传》:“黄柏一两,砂仁七钱,炙甘草三钱”。郑氏对此方的阐释如下: --------------------------------------------- 按封髓丹一方,乃纳气归肾之法,亦上、中、下并补之方也。夫黄柏味苦入心,禀天冬寒水之气而入肾,色黄而入脾,脾也者,调和水火之枢也,独此一味,三才之义已具。况西砂辛温,能纳五脏之气而归肾,甘草调和上下,又能伏火,真火伏藏,则人身之根蒂永固,故曰封髓。其中更有至妙者,黄柏之苦,合甘草之甘,苦甘能化阴。西砂之辛,合甘草之甘,辛甘能化阳。阴阳合化,交会中宫,则水火既济,而三才之道,其在斯矣。此一方不可轻视,余常亲身阅历,能治一切虚火上冲,牙疼、咳嗽、喘促、面肿、喉痹、耳肿、目赤、鼻塞、遗尿、滑精诸症,屡获奇效,实有出人意外,令人不解者。余仔细揣摸,而始知其制方之意,重在调和水火也,至平至常,至神至妙,余经试之,愿诸公亦试之。附七绝一首: 阴云四合日光微,转瞬真龙便欲飞。 识得方名封髓意,何忧大地不春归。 --------------------------------------------- 笔者学艺粗疏,无法尽识此方之妙,但仅以浅薄的经验来分析,亦可知其法简效宏: 炙甘草为中焦提供能量支持,且沟通上下,以土治水,让浮窜之阳气得以平和稳健;砂仁引气归肾,笔者本地有一老中医,每治肾虚,必用此药;黄柏苦寒坚肾,使归肾之气沉稳坚实。三药合一,立除脱阳之患。 封髓丹固精之要药 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8月12日 □高建忠山西中医学院第二中医院 《医宗金鉴》有“封髓丹为固精之要药”赞语。清代医家郑钦安在临证中体会到:“此一方不可轻视,余常亲身阅历,能治一切虚火上冲,牙疼、咳嗽、喘促、面肿、喉痹、耳肿、面赤、鼻塞、遗尿、滑精诸症,屡获奇效,实有出人意外、令人不解者。余仔细揣摩,而始知其制方之意重在调和水火也。至平至常,至神至妙,余经试之,愿诸公亦试之。”(见《医理真传》)而当代中医界,除继承蒲辅周经验使用三才封髓丹治疗口疮等病变外,似很少论及封髓丹一方。而后学者根据郑氏的“调和水火”一语,以及“虚火上冲”诸病症,临证时也无法真正理解和运用该方。 考封髓丹一方,最早见于元·许国祯编纂的《御药院方》一书“补虚损门”中。原文:“封髓丹:降心火,益肾水。黄柏三两,缩砂仁一两半,甘草。上药捣罗为细末,水煮面糊稀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用苁蓉半两,切作片子,酒一大盏,浸一宿,次日煎三四沸,滤去滓,送下,空心食前服。” 本方有“降心火,益肾水”之功。但是,用我们现在的观点分析,方中四味药,既没有降心火的药(如黄连之类),也没有益肾水的药(如地黄之类)。还有,本方出自“补虚损门”,而方中除肉苁蓉外,他药并无补益之功,肉苁蓉也非方中主药。 用方首在明理,理不明则良方也无用武之地。 一日,读《续名医类案》,见“齿门”下有易思兰治一人齿痛不可忍,诊其脉“上两部俱得本体,惟二尺洪数有力”,断为“此肾经火邪太盛也”。易氏案后自注:“肾脉不沉濡而洪数,是所不胜者侮其所胜,乃妻入乘夫,肾经中已有火邪矣。”肾水所不胜者为心火,心火所胜者为肾水,也就是说,肾经中火邪是由心火侮肾所致。案中用药是以“黄柏为君以滋肾水,泄肾火”。读及此处,联想到封髓丹方,方中以黄柏为君,“降心火”,实即泻心火侮肾所致之肾火,“益肾水”实即泻肾火以保肾水。

中成药使用大全

中成药使用 口疮类: 心脾两虚---导赤丹/牛黄清胃丸/锡类散/冰硼散参苓白术丸归脾丸 阴虚火旺---知柏地黄丸/三才封髓丹 小儿脾胃积热---小儿消热散 心火上炎---导赤丸 虚火上浮---六味地黄丸 不孕症: 阳虚宫冷---暖宫孕子丸/艾附暖宫丸/女金丹/鹿茸粉/调经促孕丸 气血不足---八宝坤顺丸/乌鸡白风丸/安坤赞育丸/定坤丹/ 肝气郁滞---妇科得生丹/七制香附丸/ 寒凝血瘀---少腹逐瘀丸/十二温经丸 痰湿壅滞---二陈丸/越鞠丸 五迟(五迟是指立迟、行迟、发迟、齿迟和语迟,为小儿生长发育迟缓的疾病): 肝肾不足---六味地黄丸/龙牡壮骨冲剂 心血不足---人参归脾丸/人参养荣丸 五软:(五软是指头项软、口软、手软、脚软和肌肉软) 脾肾两亏---六味地黄丸合补中益气丸 气虚血弱---八珍丸/十全大补丸 内伤发热:阴虚发热---大补阴丸/知柏地黄丸 气虚发热---补中益气丸/黄芪膏/党参膏 血虚发热---当归补血丸/人参归脾丸 肝郁发热---加味逍遥丸 瘀血发热---大黄蟄虫丸/血府逐瘀口服液 牙痛: 风火牙痛---牛黄解毒丸/黄连上清丸/牛黄上清丸/立止牙痛散 胃火牙痛---牛黄清胃丸/清胃黄连丸/清火凉膈散/止痛冰硼散/白清胃散 虚火牙痛---滋阴甘露丸/知柏地黄丸 中风: 肝肾阴虚,风阳上扰---镇肝熄风胶囊/脑血栓片 气虚血瘀,经脉阻滞---补阳还五冲剂/偏瘫复元丸/消栓再造丸/乐脉颗粒剂/中风回春丸/脑得生丸 月经先后不定期: 肝七郁滞---逍遥丸/七制香附丸 肾气虚弱---金匮肾气丸/右归丸 月经先期: 气虚不摄---补中益气丸/人参归脾丸/益气养元丸 肾气不固---右归丸/金匮肾气丸 肝经郁热---加味逍遥丸 阴虚内热---大补阴丸/ /知柏地黄丸/固经丸 月经后期: 寒凝冲任---少腹逐瘀丸

封髓丹:其效如神!

封髓丹:其效如神! 一个同行,当片儿警的,81年生人,正值壮年。可面色黄里透黑,一打眼儿过去,就好像脸上浮着一层黑气——这是死气。问及身体状况,同行叫苦不迭:没精神,没力气,总想睡觉,可总也睡不着。一搭脉,细弱无力,重取更是微不可查——阳气虚得没法再虚了。派出所的工作耗人,东家丢车,西家丢钱,老头找孙子,老公打老婆,都会给派出所打电话。几年工作下来,身体没一个好的,值夜班时,后半夜没啥事,民警们都会靠在椅子上睡会儿觉,可这同事却怎么也睡不着——虽然他困得要死。我说:兄弟,你也知道,咱警察的平均寿命只有48岁,连50都到不了。咋弄的?就是像你这样耗的。想睡却睡不着,这叫“但欲寐”——是肾虚到极致,导致肾里的阳气不受管,满处乱窜闹的。再不抓紧调一下,就得像英雄民警沈战东一样,28岁的小伙,正给媳妇发短信呢,忽然就死了。同事一听,害怕了,问咋办?我说先不管别的,把肾气收住再说,这是保命的根本。找茶馆老板要来纸张,为拟封髓丹:黄柏50克,砂仁25克,炙甘草25克。用中药粉碎机打成粉,一天两、三大勺,热水送下。笔者最初知晓封髓丹一方,是读郑钦安的《医理真传》:“黄柏一两,砂仁七钱,炙甘草三钱”。郑氏对此方的阐释如下:---------------------------------------------按封髓丹一方,乃纳

气归肾之法,亦上、中、下并补之方也。夫黄柏味苦入心,禀天冬寒水之气而入肾,色黄而入脾,脾也者,调和水火之枢也,独此一味,三才之义已具。况西砂辛温,能纳五脏之气而归肾,甘草调和上下,又能伏火,真火伏藏,则人身之根蒂永固,故曰封髓。其中更有至妙者,黄柏之苦,合甘草之甘,苦甘能化阴。西砂之辛,合甘草之甘,辛甘能化阳。阴阳合化,交会中宫,则水火既济,而三才之道,其在斯矣。此一方不可轻视,余常亲身阅历,能治一切虚火上冲,牙疼、咳嗽、喘促、面肿、喉痹、耳肿、目赤、鼻塞、遗尿、滑精诸症,屡获奇效,实有出人意外,令人不解者。余仔细揣摸,而始知其制方之意,重在调和水火也,至平至常,至神至妙,余经试之,愿诸公亦试之。附七绝一首:阴云四合日光微,转瞬真龙便欲飞。识得方名封髓意,何忧大地不春归。 ---------------------------------------------笔者学艺粗疏,无法尽识此方之妙,但仅以浅薄的经验来分析,亦可知其法简效宏:炙甘草为中焦提供能量支持,且沟通上下,以土治水,让浮窜之阳气得以平和稳健;砂仁引气归肾,笔者本地有一老中医,每治肾虚,必用此药;黄柏苦寒坚肾,使归肾之气沉稳坚实。三药合一,立除脱阳之患。过不几日,同事反馈:服此药后,上夜班时再无失眠之苦,不到十一点就已昏然睡去,且睡眠质量极佳。我暗自高兴:这命算是保住了。转贴一个网上查来的帖子,原作者把郑钦安医书中的“封髓丹”和“潜

伟 哥 吃 了 有 什 么 副 作 用 该 怎 么 办(新版)

补肾方剂集合 1、肾四味 枸杞子,菟丝子,仙灵脾,补骨脂各30克打粉,每服6-9克 四药入肝肾,药性和平,温而不燥,润而不腻。益肾精,鼓肾气,温阳无桂附之弊,滋阴无熟地之弊。肾四味加胡桃肉与补骨脂为青蛾丸。 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合乎景岳公“善补阳者,须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源泉不竭;善补阴者,须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生化无穷”之妙。 李可先生言,他凡遇下元亏损,肾阳虚未至手足厥逆,肾阴亏未至舌光无苔,而属肾气、肾精不足之症,凡有腰困如折,不能挺直,甚则腰弯如虾状,头目昏眩,记忆衰退,体虚感冒,阳痿遗精,小儿遗尿,老人小便余沥,夜尿频多,足膝酸软,肾不纳气久病及肾等症,万病不治,求之于肾,用之效若桴鼓。贫穷病人可代价昂之鹿茸。 沙苑子为“肾十味”,对男女不育、骨质增生、老年前列腺退化性病变、更年期综合症等,随症选用,疗效满意。 枸杞子味甘性平,归肝,肾经。其具有滋补肝肾、益精养血、明目消翳、润肺止咳的作用;补骨脂苦,辛,大温。归脾肾二经。功效:温肾补阳、固精缩尿、温脾止泻、仙灵脾又名淫羊藿,辛,甘,温,归肝、肾经。功效: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菟丝子补肾益精、养肝明目。这四味药合用具有大补肾之阴阳的作用。所以临床上肾虚或

由肾虚所引发的一系列疾病有不错疗效。 2、左归饮 熟地6~9克或加至30~60克山药6克枸杞6克炙甘草3克茯苓4.5克山茱萸3~6克 滋阴补肾。治肾阴不足,阴衰阳盛。腰酸遗泄,盗汗,口燥咽干,口渴欲饮,舌光红,脉细数。 用水毫升,煎至毫升,空腹时服。 如肺热而烦者,加麦冬6克;血滞者,加丹皮6克;心热而躁者,加玄参6克;脾热易饥者,加芍药6克;肾热骨蒸多汗者,加地骨皮6克;血热妄动者,加生地6~9克;阴虚不宁者,加女贞子6克;上实下虚者,加牛膝6克以导之;血虚而燥滞者,加当归6克。《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3、右归饮 熟地6~9克或加至30~60克山药6克山茱萸3克枸杞6克甘草3~6克杜仲6克肉桂3~6克制附子3~9克 温补肾阳。治肾阳不足,阳衰阴胜,腰膝瘦痛,神疲乏力,畏寒肢冷,咳喘,泄泻,脉弱;以及产妇虚火不归元而发热者。 早泄小阴经阳痿月经不调 用水毫升,煎至毫升,空腹时 如气虚血脱,或厥,或昏,或汗,或晕,或虚狂,或短气者,必大加人参、白术;如火衰不能生土,为呕哕吞酸者,加炮干姜;如阳衰中寒,泄泻腹痛,加入参、肉豆蔻;如小腹多痛者,加吴茱萸;如

治相火妄动良方封髓丹

治相火妄动良方封髓丹 内经言女子二七天癸至,男子二八肾水足,即能有月事和有性念冲动。这是中华医生理学的描述。少男少女,步入青春期,激素的形成,促进荷尔蒙的正常分泌,这是青少年步青春期的必然反应,是青少年发育成长的必然規律,本是极为正常之生理現象,故西医学认为不是病,也无方药治疗。然古时的中医则过分地强调其“真阴”“真阳”的生理作用。记得当年余在某中医药大医刊授学院作导师时,在与学生讲到:“青春”“少男”“少女”等词的出处时,则从中华医学古文化之义谈起:在黄(帝)老(子)学说中,厥阴肝为乙木,少阳胆为甲木,主“春”,其色“青”,故有“青春”一词;而先天八卦更以干天、坤地为父母,天地交合则生三子三女而成八卦,其少子称“少男”,其小女称“少女”。故今日之“少男”“少女”“青春”等词,其文化之根,实来源于三千多年以前的中华文化。然而,由于青少年不能正确地对待这一生理象,或受时下风气蜕变,或受西方“性开放”以及色染情刊物的影响,久之,因此而引起之“眩晕”“心悸”“弱证”“虚劳”“痨瘵”等病则多由此而生。对于梦遗证来说,中华医学对于这一现象,认为是人之阴阳不平衡所致,青年偶或有之不为病,若久之或导致心烦易怒,夜梦纷纭,口苦咽干,头脑昏乱,思维不能集中,脉多细数等“神经官能症”时,在治疗上除调理心志(西医自然要你去看心理医生了)之外,中医师们都谓之是“阴虚阳亢”虚火上亢的病机病理。自王先生“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之名句问世后,读起来朗朗顺口,讲起来阴阳水火医理皆符古义。于是,以滋肾阴养肾水的治则来治阴虚有热之证,成为不二法门,这在现代各医科大学之讲议中,巳成定法。然而,对于阴虚之火,尤其是青少年阴虚阳亢,相火暗炽者最多,其中因之患梦交遗精者不少。今人在应用中医药的治疗上,或以六味、麦味知柏等地黄汤丸,取“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理论,滋阴以降火;或加龙牡等介类滋阴而潜阳,或加固涩而止遗。然于临床治疗则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何在?其因是今医将水、火与阴、阳等同,将君火与相火共论之故。盖人体本有木火土金水火六气。其火原本有二:少阴君火静而主神明,少阳相火动而代行其令。故才以五形之五行而合五运,与天之六气布运,方构成中华医学之中心理论核心:五运六气学说。中华医学之生理学认为:人有三火。肾中真阳之火,称为命门元阳之火;心为君火,又称为龙火;肝胆中之少火,称为相火(即古医借中常见之“龙雷之火”) ,故此之三火,道家则称为“三昧真火”,封神演义中姜子牙就是此三昧真火将玉石枇杷精烧现形的(不可当真)。这三火都是正常人不可缺少的生理要素。然其太过或不及,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了。青少年心动火越,少阳相火常代君火行令。或因青春之体,法春天少阳升发之期,少阳自旺于此时;或因湿邪郁阻少阳升发之气而相火暗动(阴虚火动的慢性肝炎青年患者多如此);或因夜间游玩过什,睡眠不足,或思绪不宁,心猿意马难拴,致使阴精不足而致龙雷火动等,常导致阴虚火动,情志不宁,心悸怔忡,心烦易怒,口苦咽干,月经常失常,夜梦纷纭,头目昏晕,神志恍惚,思想很难集中,以致夜间心念一动,梦交遗精,甚则干咳鼻衄等阴虚相火妄动诸证。治疗之法,对于相火妄动之证,若以滋养肾水,非但不符病机病理而罔效,甚则则有“腻膈阻脾”之弊。在中医学中,虽古人皆言木、火同气,或曰木、火同德,是君火相火之共性。然而于临床辨证,心火暴盛,与相火妄动之间,故是同中有别。此外,世人皆知乙癸同源,认为滋水即可可养木。这是现代中医大学教材中简化又简化了的概念。然而,医者若能在周易、内经的理论中详辨细思,你就不难发现,先贤早就指出,坎水不是也不可能直接涵木。是要通过《艮土》的作用,培土方可营木(这在肝脏阴血虚损病之临床治疗中极具指导意义)。近代著名的中医学家蒲辅周老先云:“封髓丹(注意,不是三才封髓丹)是治相火妄动而致梦遗失精的要方,该方兼精练轻灵之长,不可因药少贫补而忽视之”。古人“封髓丹”,药仅黄柏、砂仁、甘草三味组成(后人加入天冬、地黄、人参,取天、地、人三才之义,论见《卫生宝鉴》)。同时须指出,只要属相火妄动之病机之各证,参以“封髓丹”组方之义,治之皆效,如阴虚相火妄动之月经不调证、青春痘。 封髓丹

加味潜阳封髓丹治疗顽固性口腔溃疡经验点滴

加味潜阳封髓丹治疗顽固性口腔溃疡经验点滴云南石屏龙朋中心卫生院杨通后立新 顽固性口腔溃疡中医俗称口疮,表现在口唇之内,咽门以外部位,舌,唇,颊,软腭等处发生溃疡,疼痛异常,病程延绵,反复发作,西医对此尚无根治方法. 古代医家对口疮的病因病机众说纷纭,但临床上多以火热,阴虚立论,治疗多以清 热,解毒,泻火,滋阴,活血,止痛为主,此类治法偶能取效一时,旋即复发,再难奏效. 医者往往以口疮为难治性,易复发性为挡盾牌,告诉患者决非三,五付可以收功作为敷衍.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笔者根据云南名老中医吴生元教授的经验,认为温阳补土伏火极为重要,复发性口疮患者一经治疗.多获良效. 顽固性口腔溃疡虽有火热上炎之征,但因反复发作,长期不愈,正气已虚,脾胃之火末熄,因此其炎上之火大多虚实并见.治疗过程中过用苦寒败胃之药,正气越伤虚火越浮,治疗虚火不知引火归源,一味滋阴降火,一派滋腻碍之品,中焦不能运化,病越长绵难愈.因此,将潜阳丹和封髓丹合二为一,加上治标之品,确立复发性口疮溃疡温阳补土伏火之治疗大法. 潜阳丹出自清.郑钦安<<医理真传>>,由砂仁,附子,龟板,甘草组成,郑氏认为砂仁辛温,能宣中宫一切阴邪,又能纳气归肾,附子辛热,能补坎中真阳,真阳为君火之种 ,补真火即是壮君火也,龟板一物,坚硬,得水之精而生,有通阴助阳之力;甘草补中, 有伏火互根之妙.封髓丹由黄柏,砂仁,甘草组成,郑氏认为,黄柏味苦入心,禀天冬寒 水之气而入肾,甘草调和上下,又能伏火,真火伏藏,黄柏之苦和甘草之甘,苦甘能化阴,砂仁之立合甘草之甘,立能化阳,阴阳化合,交会中宫,则水火既济,心肾相交.

笔者口腔溃疡十余年,数易名医,遍尝中西药物及各种偏方验方无数,偶尔发作时一二周不愈,疼痛不止,食难下咽.笔者遍查历代中西医文面前献,终不得治法,后有幸跟随云南省名中医吴生元教授,请教于吴老,吴老诚示之潜阳封髓丹,服之立效,深奇之,又请教于吴老,吴老讲授<<医理真传>>,乃明温阳补土伏火之大意.行医以来,该方验之临床,每获奇效. 典型病例 李xx,女,20岁,石屏县龙武人.口腔溃疡反复发作十余年,常合并化脓性扁桃炎,曾以青霉素,甲硝唑等抗菌药品作正规足量长程治疗,后又以激素为主长程治疗,病情反反复复,经年不愈,症见:唇,颊,齿龈,舌面,咽喉部呈黄豆大小椭圆形溃疡,上浮 白色粘膜,周围鲜红微肿,扁桃体III度肿大,上浮黄白色脓点,疼痛难忍,一周来,以 流汁饮食度日,乏力气短,舌尖红,苔薄白,脉细弱.辨证:中虚脾热,治则:补土伏火 益气清脾.方药如下:黄柏20克砂仁10克龟板(冲)10克板兰根15克、肉桂15克等(为方便患者,笔者常以肉桂代附子引火归原)10克.患者服药二剂,疼痛大减,已能进食,原方续进十余剂,基本临床治愈,后二年间,偶有复发,亦以潜阳封髓丹一,二剂愈 之.另一患者何某,男,石屏县人,45岁.每年周期性发作口腔溃疡六次,每次发作时间长达一个月,发作期间口腔疼痛靡烂,饭菜不能食,热汤不能进,却又渴欲热饮,喝冷水常不能解渴,为治疗此病,曾多次辗转于个旧.开远.昆明各大医院.各专家的诊断意见基本一致:阿弗他口腔炎.治疗方案各不相同,治疗结果却都一样:不见好转.常需等疾病自愈,患者找到笔者时,现症见:口腔肌膜溃烂成点,溃点多,溃面成灰白色;舌质红,无津少苔,脉细弱,辩证:阴虚炎旺,中虚脾热.治则:补土伏火滋阴清脾.方药:黄柏20g砂仁10g龟板(冲)10g玄参15g等患者服用二剂,病愈大半,又服五剂,病基本痊愈.嘱其来常服用附桂理中丸.后只要病情反复,立刻服用潜阳封髓丹一.二剂,病即康复.经治疗后,患者第一年反复三次,第二年反复二次,第三年未有反复.

壮阳食物

简介编辑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丛书名:健康自助精品系列 食物:美国雄狮 平装: 200页 开本: 32开 ISBN: 756224353 商品尺寸: 21.1 x 14.9 x 1.1 cm 商品重量: 299 g ASIN: B00114A321 关于男性养生特别是补肾问题上,相信中国的中医养生是绝对不能被遗忘的。特别是一些古代的养生之道甚至是皇家御用的一些秘方方式对于至今还是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作用,如《本草纲目》中记载的“固本锁阳之法,自陶真人始,而后莫有及之者”,介绍的就是明代道家陶仲文进献给嘉靖帝的养生固本的秘方,也正因此陶仲文之后所创的“陶逸堂”能够一直影响至今,受到人们的推崇。而男性养生固本的精华之处按照陶逸堂的根本而言除了让男性能有拥有强健身体展现男性魅力的同时,主要还是要提升精元的活力和精子质量以便提高后代的质量,也是因为这样的一种道家养生根本陶逸堂固本精元汤的秘方养生之道才能被嘉靖帝所推崇和被后世所记载。 2中药饮食编辑 枸杞子 性平,味甘,具有补肾养肝、益精明目、壮筋骨、除腰痛、久服能益寿延年等功用。尤其是中老年肾虚之人,食之最宜。如《本草通玄》记载:“枸杞子,补肾益精,水旺则骨强,而消渴、目昏、腰疼膝痛无不愈矣。”《本草经疏》中也说:“枸杞子,为肝肾真阴不足,劳乏内热补益之要药。老人阴虚者十之七八,故服食家为益精明目之上品。” 3目录内容编辑 第1章性生活概述/1 一、性生活是夫妻间的“公共事业”/1 二、性生活能祛病延年/2 三、性生活是美容的催化剂/4 四、男女性生活力不从心的原因/5 五、影响生育质量的多种因素/7 六、应用功能性食物壮阳、滋阴、优生/9 第2章食物的范围/10 一、传统食物/10 二、“药食同源”品种食物/1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