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2 寓言四则(名师教案)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2 寓言四则(名师教案)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2 寓言四则(名师教案)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2 寓言四则(名师教案)

22 寓言四则

【教学目标】

1.了解寓言的特点,多角度理解本课四则寓言的寓意。

2.品味语言,读懂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

3.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指导学生自编或续编寓言。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寓言的特点,多角度理解本课寓言的寓意。

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指导学生自编或续编寓言。

【教学过程】

一、资料导入

师:本课的前两篇寓言选自《伊索寓言》。《伊索寓言》是以伊索的名义流传下来的古希腊寓言集。大多可能是伊索本人或和同时代的其他人创作的,也有一小部分是此前和此后出现的寓言故事,共三百多篇。大多是动物故事,形式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形象生动,为人们喜闻乐见。大家知道什么是寓言吗?

预设见《状元大课堂》本课“文体知识”栏目。

师:请同学们动笔,在课题的旁边进行知识批注:讽刺性、哲理性、劝喻性。

【设计意图】开课揭题,直入课题,省时高效。介绍文体知识及背景资料,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

二、领学《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1.理读情节,探究寓意

(1)了解故事中的人物。

课件出示:

宙斯:古希腊神话中众神之首。赫拉:古希腊神话中的天后、宙斯的妻子、掌管婚姻和家庭的神。赫耳墨斯:古希腊神话中掌管旅行和商业的神,众神的使者,宙斯的儿子。

师:由这则材料可知,赫耳墨斯是下一辈的神,他的官职比他的父母要小得多。在课

文中,他会有什么表现呢?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寻找答案。

(2)分角色朗读课文,老师、男生和女生分别扮演旁白、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3)用几句话概括情节。

预设赫耳墨斯到雕像者的店里了解自身的价值,他依次问了宙斯、赫拉和自己雕像的价钱,得到的结果是自己的雕像一文不值。

(4)用几个词语概括赫耳墨斯的心理变化。

预设希望——得意——失望。

(5)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赫耳墨斯的遭遇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预设自以为了不得的人往往远不如别人。不能自命不凡,爱慕虚荣。不要高估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要做好自己。

2.品读形象,探究寓意

(1)对比助读。

对比三“问”的原文和改文,说说原文的表达有什么特点。

课件出示:

第一“问”:

原文: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

改文: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

第二“问”:

原文: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

改文:赫耳墨斯又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

第三“问”:

原文:“这个值多少钱?”

改文:“值多少钱?”

预设第一“问”颇费心机,先问价众神之王可看出其争锋主神的盲目自信,第二问中忍不住的“笑”将其轻慢之意和窃喜之情展现无遗,第三处“问”增加了“这个”,郑重中酝酿着呼之欲出的自我期许:我雕像的价格肯定比他们高得多呀!

(2)品议形象。

从这三“问”中可看出赫耳墨斯是个怎样的神?

预设三次发问,一问宙斯,二问赫拉,三问自己,所参照者均为重量级之神,将赫耳墨斯的自视甚高层层渲染,可见其是一个爱慕虚荣、自视甚高、目空一切、妄自尊大却不被人重视的神。

(3)说说本寓言的寓意。

预设要客观评价他人,正确认识自己,不宜妄自尊大。

【设计意图】本板块浅文深教,以朗读为线,美读,品读,演读,整体反复,让学生多角度品悟寓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同时,在训练的过程中习得学法。

三、学用“学法”,自学《蚊子和狮子》

师:下面,我们用刚才学到的探究寓意的方法来自学《蚊子和狮子》。1.理读情节,探究寓意

(1)以讲述的方式朗读课文,讲述故事。

师:下面,我们用讲述的方式美读课文,留意一下课文的结构特点,提取主人公事件,准备绘声绘色地讲故事。

明确:这则寓言有两段,第一段讲故事,第二段揭示寓意。

①师范读第一句,生学读全文,练习用讲述的方式美读课文。

②生讲述故事。

(2)以标题的形式概括情节,理解寓意。

师:下面我们深入朗读课文。各小组轮读第一段五句话,这五句话每一句写的是一个情节,我们给每一个情节拟一个标题。

①小组轮读。

②师引导交流。

预设挑战——战斗——战胜——被俘——叹息。

③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蚊子的遭遇给了你什么启示。

预设做事不谨慎往往会招致失败;危险往往藏在不经意时,要随时保持警惕。

(3)以对比的方式概括故事,再议寓意。

①这个故事写了两场战斗。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这两场战斗。

预设蚊子战胜了狮子,却被蜘蛛消灭。

②这一强一弱、一胜一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什么弱小的蚊子战胜了强大的狮子,却被蜘蛛消灭了呢?从中我们又可以得到怎样的启示?

预设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往往能克敌制胜。骄兵必败。

师小结:读寓言,可以通过分析故事情节来理解寓意。

2.品读形象,探究寓意

师:这真是一只冤死的蚊子呀!下面,我们细读课文,细细地品读一下蚊子的形象。

(1)指名学生演读蚊子的语言,读出蚊子的腔调。

师:从这腔调里,你觉得这是一只什么样的蚊子?预设这是一只不畏强敌、自信勇敢、了解敌方弱点和自身长处,但又容易得意忘形的蚊子。

(2)指名学生演读蚊子的战斗过程,读出蚊子的情态。

师:这只蚊子有什么特点?

预设聪明,善于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容易得意忘形。

(3)生补写蚊子的心理活动。

预设要是我刚才谨慎一点就不会撞上去了!我刚刚打败了最强大的狮子,现在却要被小小的蜘蛛吃掉了,真是冤死了!

(4)说说本寓言的寓意。

预设勇者胜,骄者败。不能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聪明勇敢的人在得意忘形的时候也会惨败甚至丢掉性命。

师小结:读寓言,可以通过品析主人公形象来领悟寓意。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这个板块组织学生实践习得的学法。让学生用习得的学法自学一篇寓言,有利于方法的巩固,有利于将方法内化为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得到进一步训练。

四、比较阅读,探究写法

师:同学们,这两则寓言都选自《伊索寓言》,它们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异同点呢?下面,我们四人为一小组,展开讨论。

(1)小组讨论。

(2)交流明确。

预设相同点:①先叙后议,叙议结合;②白描;③对比。

不同点:①《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以三问三答展开一个故事,《蚊子和狮子》以蚊子

的行踪来展开故事;②《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以神喻人,《蚊子和狮子》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感情和性格。③《赫耳墨斯和雕像者》结尾出乎意料,造成文意的“突转”,余味悠长。《蚊子和狮子》一波三折,耐人寻味。

【设计意图】这个教学板块,将两篇寓言进行比较阅读,让学生深入领会课文的典型写法,从阅读中得到写作的启示。

五、布置作业,创编寓言

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假托的故事和主人公的形象里藏着寓意。所以,我们改编不同的故事,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就可以表达不同的寓意。同学们试着改编原故事,表达新的寓意。

课件出示:

题目:请将《蚊子和狮子》中的“败仗”情节以《蚊子和蜘蛛》为题改编成以蚊子和蜘蛛为主角的故事。

提示:可以续写原文,可以删减改变情节,可以补充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神态描写改变主人公形象。

【设计意图】这个板块,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的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

2.理解寓意,从故事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资料助读

1.回顾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则外国寓言,其实在中国文学宝库里,也有不少诙谐幽默的寓言。我们耳熟能详的有《滥竽充数》《守株待兔》《揠苗助长》等。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两则中国寓言《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

2.介绍背景资料

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两则寓言的出处,一起来读一读资料。

课件出示:

《穿井得一人》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战国末期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

《杞人忧天》选自《列子·天瑞》,据后人考证,可能是晋代人的作品。今本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二、学习《穿井得一人》

1.师范读课文,正音明节奏

课件出示:

重点字音:溉汲

..(ɡài jí)

重要句子节奏:家无井/而出溉汲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2.练读课文,理解词义

生练读课文,结合课文注释和参考资料,将重点词义批注在课文中。(见《状元大课堂》本课“字词清单”栏目)

课件出示:

及:待,等到。溉汲:打水浇田。溉,浇灌、灌溉。汲,从井里取水。

国人: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居:停留。

道:讲述。对:应答,回答。

闻之于宋君:向宋国国君报告这件事。闻,听到,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

得一人之使:得到一个人使唤,指得到一个人的劳力。

3.分角色朗读,解说文意

(1)分角色朗读。

师:下面,我们来分角色朗读课文,全班同学读叙述者部分,推荐两名同学分别读丁氏和“闻而传之者”的话。注意揣摩人物的心理,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

提示:丁氏:高兴、激动;传播的人:惊奇、吃惊;国人:人云亦云;丁氏回答使者的语气:惊奇、惊骇。

(2)解说文意。

师:请同学们自由用白话演读人物语言,用讲故事的语气叙述故事。

(全班展示,师酌情评点,明确文意)

课件出示:

宋国有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井,要到外面去打水、浇田,经常要有一个人在外面(专门做这件事),等到家里挖了一口井之后,告诉别人说:“我家挖井得到了一个人。”有人听说了这件事,并传播开来说:“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国都里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了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丁家回答:“(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去打水)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在井中得到了一个人。”寻到的消息如此,还不如不知道。

4.理读情节,探究寓意

师:下面,请同学们按照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来理读故事情节。

预设

开端:宋之丁氏,穿井得人。

发展、高潮: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结局: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师:向结果问原因。我们来探究一下: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局呢?这个故事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预设原因:①丁氏对挖井后节省了一个人的劳力表述不清。

②闻而传之者未经调查分析就传播开去。

③国人以讹传讹,谣言越传越广。

④宋君不人云亦云,调查事件源头,获得真相。

启示:对待传闻,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相信传闻,也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这个教学板块,组织指导学生用习得的学法自主开展学习活动,朗读课文,演读课文,译读课文,探究寓意,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将方法内化为能力,在实

践活动中提升能力,同时得到智慧的启迪。

【设计意图】针对这篇寓言的语言特点,本环节从朗读入手,以朗读为线,读准读顺,读懂读深。有了上一节课习得的学法基础,本课探究寓意环节,学生可以在老师的组织下酌情自主探究完成或合作探究完成。

三、学习《杞人忧天》

1.朗读课文,自主批注字音

课件出示:

杞(qǐ)坠(zhuì)躇.步(chú)跐.蹈(cǐ)中.伤(zhònɡ)舍.然(shì)

2.译读课文,自主批注重点词义(见《状元大课堂》本课“字词清单”栏目)

课件出示:

崩坠:崩塌,坠落。

身亡(wú)所寄:没有地方存身。亡,无,没有。寄,依附,依托。

晓:告知,开导。行止:行动,活动。

奈何:为何,为什么。四虚:四方。

躇步跐蹈:这四个字都是踩、踏的意思。

舍然:消除疑虑的样子。舍,同“释”,解除、消除。

3.分角色朗读,读出语气

朗读提示:杞人:语气忧虑恐惧。晓之者:语气真诚耐心。

4.白话演读,复述故事

生借助参考资料,自主用白话复述故事。

课件出示: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崩塌地会陷落,自己无处容身,以至于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另外又有一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担心而担心,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一个地方没有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那个人说:“天如果真的是积聚的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气积聚的东西中那些能发光的,即使掉下来,也不会有什么伤害。”

那个人又说:“地陷下去怎么办?”

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各个地方,没有一个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踏步行走,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那个杞国人放心了,非常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心了,非常高兴。

5.品赏人物,探究寓意

(1)故事中的“杞人”和“晓之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结合课文中人物描写的语言,将你的评价批注在课文中。

预设杞人忧天,缺乏起码的常识和经验,担心不可能发生的灾祸,庸人自扰。

晓之者忧人,开导杞人,热心诚恳,他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是代表了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开导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

(2)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你从中还获得了什么启示?

预设寓意: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问题而忧虑。

启示:①对一种事物认识不足,了解不够,难免会产生畏惧心理,我们要增长见识,积累经验。②“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我们决不做“现代的杞人”,而要胸怀大志,心境开阔,为了实现远大的理想,把整个身心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去。

(3)人们常用“杞人忧天”讽刺那些不必要的担忧,也有人认为其中传达出了强烈的忧患意识。你同意哪一种理解呢?

预设我认为如果从积极方面看待杞人忧天,则是一种积极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且勤于探究的良好表现。(言之有理即可)

【设计意图】这个教学板块,组织指导学生用习得的学法自主开展学习活动,朗读课文,演读课文,译读课文,探究寓意,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将方法内化为能力,在实践活动中提升能力,同时得到智慧的启迪。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请给两则寓言分别续写一个议论性的结尾,揭示寓意。

2.拓展延伸:搜集成语故事,课外阅读《中国寓言》。

【设计意图】读写勾连,以写促读,进一步推动学生对寓言展开深入研读,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拓展延伸,丰富积累,提升语文素养。

【板书设计】

【设计亮点】

本课四则寓言,我设计了两个教学课时,每一课时都采用的是板块式教学思路,循序渐进,逐层深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活动的设计,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注重对学生思维和能力的训练。在教学艺术上,以朗读为线,注重语言品析,问题引领,读写勾连,引导学生深入解读课文,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资料链接】

中外著名的寓言故事

中国古代寓言源远流长,在先秦时期已具雏形。先后经历了先秦的说理寓言、两汉的劝诫寓言、魏晋南北朝的嘲讽寓言、唐宋的讽刺寓言和明清的诙谐寓言等五个阶段。有许多成语都出自古代寓言故事,比如“狐假虎威”“揠苗助长”“郑人买履”“守株待兔”“掩耳盗铃”“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其中《列子》《庄子》与《韩非子》收录最多。现在收录中国寓言的书籍有《中国寓言》等。

世界其他国家的寓言作品也很多。世界最早的寓言集是《伊索寓言》,其他比较著名的寓言集或寓言较集中的作品有《克雷洛夫寓言》《列那狐的故事》《拉·封丹寓言》等。著名的寓言故事有《农夫和蛇》《农夫与狼》《狐狸与葡萄》《马和驴》等。

【素养提升】

怎样写好一则寓言?

首先要有一个通俗简单的故事。精彩的故事是寓言成功的开始,寓言的篇幅短小,其目的是寓事说理。通过讲述故事来达到说理的最终目的,故事情节设置的好坏关系到寓言能否起到劝导的作用。没有一个有趣的故事,道理就没有一个安身的地方。但是所有的事物都要符合大自然的规律,不能有悖常理。故事既要短小又要趣味盎然、新鲜活泼,才能吸引人,让读者在笑声中有所获益。

其次,一个简单明白的道理是寓言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寓言故事的寓意是寓言创作的灵魂,就好似人类必须要有思维一样重要。在寓言创作中寓意是一根看不见的线,大多数时候,这根线并不会直接在文字中体现。但是,好的寓言的寓意,会随着读者的阅读进程而逐渐明晰,这是寓言独立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的魅力所在。我们写寓言可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讲一些具有现实意义或教育性意义的道理。

【延伸阅读】

三人成虎

庞恭陪伴魏国太子到邯郸做人质。在临行前,庞恭对魏王说:“要是现在有个人跑来说,热闹的街上出现了一只老虎,大王您相不相信?”“不信!”魏王立刻答道。“如果同时有两个人跑来,说热闹的街上有一只大老虎,您相信吗?”庞恭又问。“我会怀疑。”魏王回答道。“那么要是三个人异口同声地说街上有只老虎时,您会相信吗?”庞恭接着问。魏王回答道:“我会相信。”于是庞恭就劝诫魏王:“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可是经过三个人一说,好像真的有了老虎。现在赵国国都邯郸离魏国国都大梁,比这里的街市远了许多,议论我的人又不止三个。希望大王明察此事。”魏王道:“我心里明白。”可是,庞恭刚走就有人诽谤他,刚开始,魏王还会为他辩解,后来诬蔑他的人多了,魏王就信以为真。等到庞恭陪太子回国,魏王果然没有再召见他了。

这故事本来是讽刺魏王无知的,但后世人借来比喻有时谣言可以掩盖真相。因此判断一件事情的真伪,必须经过细心考察和思考,不能道听途说。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共2套)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共2套) (本册教案共包含2套不同的风格教案) 1春 饱受严冬寒冷的人们最渴望春回大地,因为春天让大自然生机勃发,给人温暖,给人希望,给人力量。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赋。唐代诗人杜甫写下了《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韩愈在《早春》中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杜牧的《江南春》中有:“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些诗句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那么今天,让我们共同欣赏一篇今人赞春的散文,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去寻找春天的美。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感受春天的“新、美、力”,把握作者的情感。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征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4.培养热爱自然、欣赏自然、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的散文,朱自清先生用孩子般的心灵,借孩子的眼睛,对春天做了全面、精细的观察,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下面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要求以情带声,随课文的思想内容与作者的情感轨迹,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读出作品的美感。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朗.润(lǎng) 钻.出(zuān) 嫩.绿(nèn) 眨.眼(zhǎ) 酝酿 ..(yùn niàng) 鸟巢.(cháo) 宛.转(wǎn) 蓑.衣(suō) 稀疏.(shū) 抖擞.(sǒu) 水涨.起来了(zhǎng) 应和.(hè) 他涨.红了脸(zhàng) 和.平(hé) 躲藏.(cáng)和.牌(hú) 宝藏.(zàng)和.药(huò) 黄晕.(yùn)和.泥(huó) 头晕.(yūn) 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1)形容山色明朗润泽。(朗润) (2)比喻姿态优美。(花枝招展)

【人教版】2016年最新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重点课文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一单元 1.《春》朱自清 一、作者介绍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后改名自清,是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原籍浙江绍兴,后定居扬州,故自称“扬州人”。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震动诗坛。他的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代表作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有《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文艺论著有《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绿》《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二、词语解释 ①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 ②朗润:明朗润泽 ③赶趟儿:原意指赶得上,这里的意思是各种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 ④酝酿:原意是造酒,这里是说各种气息混合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⑤婉转:形容声音抑扬动听 ⑥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 ⑦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的打算在春天。意思是,春天是一年的开始,应该把全年要做的事情及早安排好 ⑧吹面不寒杨柳风:出处南宋的志南和尚《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三、中心思想 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通过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五幅主要图画,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2.《济南的冬天》老舍 一、作者简介 老舍,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舍予”“老舍”(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北京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收在《老舍文集》里。“舍予”是“舒”字的分拆:舍,舍弃;予,我。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舍予”“老舍”,就是他一生忘我精神的真实写照。 二、词语解释 ①响晴:(天空)晴朗无云 ②温晴:温暖晴朗 ③着落:可以依靠或指望的来源 ④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 ⑤秀气:清秀。这里形容小山秀美小巧 ⑥澄清:这里指水清澈见底 ⑦贮蓄:存放,储藏 三、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世说新语》课文全解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世说新语》课文全 解 内容预览: 22.《世说新语》 【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 一、字音及词义: 过:超过。 尊君:古代尊称对方的父亲。 委:丢下,抛弃。 君:古代尊称对方,可译为“您”。 家君:古代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惭:惭愧。 辄:当即。 贼:这里指作乱的人。 所以:……的原因。 耳:罢了。 纳:接纳,接受。 邪:相当于“吗”,表示疑问。 定:评定,评价。 二、相关背景: 1、关于作者 刘义庆(403~444),本是宋武帝刘裕之侄,刘裕大弟弟长沙王刘

道怜的第二个儿子,13岁时被封为南郡公。因叔父临川王刘道规没有儿子,刘义庆便被朝廷过继给刘道规为后,因此袭封为临川王。史称刘义庆自幼聪敏过人,受到伯父刘裕的赏识。刘裕曾夸奖他说:“此我家之丰城也。” 刘义庆年轻时曾跟从刘裕攻打长安,回来后被任命为东晋辅国将军、北青州刺史,徙都督豫州诸军事、豫州刺史。刘宋建立后,他以临川王身份历任侍中、中书令、荆州刺史等显要职务。当时“荆州居上流之重,地广兵强,资实兵甲,居朝廷之半。”因为刘义庆被认为是宗室中最优秀的人才,所以朝廷才委派他承担如此显要之职。后又改授散骑常侍、卫将军、江州刺史、南兖州刺史、开府仪同三司等一系列重要职务。 刘义庆为人“性简素,寡嗜欲”,“受任历藩,无浮淫之过,唯晚节奉养沙门,颇致费损。” 刘义庆性爱文艺,喜与文学之士交游。在他的周围,聚集着一大批名儒硕学。他自己也创作了大量丰富著作,著有《徐州先贤传》10卷;又曾仿班固《典引》作《典叙》,记述皇代之美;此外还有《集林》200卷,《世说新语》10卷。其中,最著名当然是那部千古流传的《世说新语》。 刘义庆在公元444年去世,终年42岁,谥为临川康王。 刘义庆生有5个儿子,均有功名。后临川王国被废除,后裔不明。 2、关于《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刘义庆所创作的一部主要记载汉末、三国至两晋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

第一单元四时的魅力 1春 饱受严冬寒冷的人们最渴望春回大地,因为春天让大自然生机勃发,给人温暖,给人希望,给人力量。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赋。唐代诗人杜甫写下了《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韩愈在《早春》中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杜牧的《江南春》中有:“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些诗句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那么今天,让我们共同欣赏一篇今人赞春的散文,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去寻找春天的美。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感受春天的“新、美、力”,把握作者的情感。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征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4.培养热爱自然、欣赏自然、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的散文,朱自清先生用孩子般的心灵,借孩子的眼睛,对春天做了全面、精细的观察,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下面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要求以情带声,随课文的思想内容与作者的情感轨迹,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读出作品的美感。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朗.润(lǎng) 钻.出(zuān) 嫩.绿(nèn) 眨.眼(zhǎ) 酝酿 ..(yùn niàng) 鸟巢.(cháo) 宛.转(wǎn) 蓑.衣(suō) 稀疏.(shū) 抖擞.(sǒu) 水涨.起来了(zhǎng) 应和.(hè) 他涨.红了脸(zhàng) 和.平(hé) 躲藏.(cáng)和.牌(hú) 宝藏.(zàng)和.药(huò) 黄晕.(yùn)和.泥(huó) 头晕.(yūn) 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1)形容山色明朗润泽。(朗润) (2)比喻姿态优美。(花枝招展) (3)炫耀。(卖弄) (4)呼唤朋友,招引同伴。(呼朋引伴)

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新)人教版 课堂能否进行高效率授课,学生与老师之间能否做到默契配合,教师能否让一节课的内容合理分布在课堂的每一个细节,这些都有赖于教师的教案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整体情况。下面是大熊猫壹号书店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新)人教版,仅供参考。 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新)人教版(一) 紫藤萝瀑布 一、学习目标 ①有感情地诵读课文,理解内容。 ②揣摩词语和句子,理解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 ③学习并运用观察、感受、联想、思考的学习方法。 ④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体味人生,感悟生命。 二、学习重难点 通过有感情的反复诵读,理解内容。 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深化对人生的思索。 三、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做好充分预习,并查相关资料 四、教学内容 这篇散文写的是作者重见紫藤萝盛开,而引发对生命的感慨,文章从紫藤萝引人驻足、炫人眼目的美丽写起。盛开的藤萝花像辉煌的淡紫色的瀑布,错落有致,阳光下的跳跃闪烁,给人一种”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的感觉。藤萝不与群芳争胜,它们静静开在春花已谢的时节,踏春的人无意流连,蜂蝶亦不来光顾。然而,它们仍然盛开着,显示着它们的生命力。虽然是静静的,但紧靠团结的繁盛给人以生命顽强不息的思考。 五、自学设计 (一)整体感悟 ①精心导入 (大屏幕出示紫藤萝花的画面,放一首轻音乐。) 同学们,当你面对美好的大自然时,你会感受到大自然赋予了我们许多许多。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花草,同样的花草面对不同的人,可能会唤起不同的审美感受。有人喜欢富贵的牡丹,有人关注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还有人赞美荷花的傲洁、腊梅的勇敢,然而女作家宗璞更多注意的却是丁香、二月兰、玉簪、木槿、紫藤萝这样的花。这些花虽平凡而柔弱,却有着生命的尊严和蓬勃。作者笔下的紫藤萝有炫人眼目的美丽,有跳跃闪烁的生命。作者从这些小小的生命中发掘出许多美好的品格,并藉此表达对于美好人性的追求。下面让我们来品味一下这篇散文,看看作者怎样传达了这样的一种追求。 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 ②感知内容 a.检查预习“读一读,写一写”。 b.配乐范读,学生在听读中思考。 问题组:

2019年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七年级上语文教案 第一课散步 ○教学目标①知识和技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②过程和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课前准备学生:强调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教师:①准备课前说话训练的资料(尊老爱幼的故事),安排学生作准备。②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①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②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设计 导入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亲情。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哪位同学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学生举例回答,教师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出示学习目标并板书课题 感知课文内容 ①检查生字词。②教师可配乐范读课文,学生体验作品的语感和情感。 ③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仿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④带问题朗读课文。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a.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 b.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用文中的语言也可以) 「教师导学」“读”是学生接触课文的开始,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这一部分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品味而不要流于形式。 [教师小结] 文中描绘的就是一家四口外出的事,而四口人又是以“我”为纽带组建起来的。散步过程中所发生的事,只要意思对即可,给予肯定。用文中一个词来概括“分歧”。 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引导]精读课文,想一想在散步过程中“分歧”是怎样解决的?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若遇到有深度或理解不透的地方大胆提出来,共同探讨学习。

新版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目

部编2016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目录第一单元 1.春/朱自清 2.济南的冬天/老舍 3.雨的四季/刘湛秋 4.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曹操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次北固山下/王湾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写作热爱生活,热爱写作 第二单元 5.秋天的怀念/史铁生 6.散步/莫怀戚 7.散文诗两首 金色花/泰戈尔 荷叶·母亲/冰心 8.《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 写作:学会记事 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

第三单元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10.再塑生命的人/海伦·凯勒 11.窃读记/林海音 12.《论语》十二章 写作:写人要抓住特点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课外古诗词诵读 峨眉山月歌/李白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第四单元阅读 13.纪念白求恩/毛泽东 14.植树的牧羊人/让·乔诺 15.在山的那边/王家新 16.诫子书/诸葛亮 写作:思路要清晰 综合性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 第五单元阅读 17.猫/郑振铎

18.鸟/梁实秋 19.动物笑谈/康拉德·劳伦兹 20.狼/蒲松龄 写作:如何突出中心 第六单元阅读 21.皇帝的新装/安徒生 22.诗两首 天上的街市/郭沫若 太阳船/吴望尧 23.女娲造人/袁珂 2 24.寓言四则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伊索寓言》蚊子和狮子/《伊索寓言》 塞翁失马/《淮南子》 杞人忧天/《列子》 写作:发挥联想和想象 综合性学习:文学部落名 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课外古诗词诵读: 秋词(其一)/刘禹锡 南园(其五)/李贺 夜雨寄北/李商隐

2013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2013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七年级上语文教案 第一课散步 ○教学目标 ①知识和技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②过程和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课前准备 学生:强调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教师:①准备课前说话训练的资料(尊老爱幼的故事),安排学生作准备。②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 ①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②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设计 导入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亲情。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哪位同学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学生举例回答,教师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出示学习目标并板书课题 感知课文内容 ①检查生字词。 ②教师可配乐范读课文,学生体验作品的语感和情感。 ③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仿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④带问题朗读课文。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a.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 b.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用文中的语言也可以) 「教师导学」 “读”是学生接触课文的开始,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这一部分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品味而不要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部编版)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教案

24 寓言四则 【学习目标】 1、知道寓言的文体特点及《伊索寓言》《吕氏春秋》《列子》的有关文学常识。 2、能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言的寓意,学习编写寓言,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3、能从寓言中获得对生活有益的启迪。 【重点难点】 能独立分析故事情节。能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言的寓意,学会运用“品味关键词语理解寓言含义”的阅读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一、导入 在文学宝库里,有一种诙谐幽默的文章——寓言,你知道寓言的一般特点吗?能否举出你知道的寓言的题目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进入四则寓言的学习,感受寓言带给我们的真理与启发。 二、文体知识 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其篇幅短小,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造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手法。寓言最突出的特点是用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三、作家作品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伊索名下。《伊索寓言》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的寓言创作有着深远影响。伊索,公元前6世纪的古希腊寓言家。他善于讲寓言故事,并以此来讽刺权贵,最后遭到杀害。 四、写作背景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都选自《伊索寓言》(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伊索寓言》是一部寓言故事集。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奴隶出身,善于讲动物故事,伊索用它们来讽刺权贵,最后遭到杀害。他的寓言经过加工,成为《伊索寓言》,流传于世。《伊索寓言》故事短小精悍,描写形象生动,语言简洁朴素,富有幽默的特点。 四、预习检测 1.赫拉()宙斯()庇护() 粘住()溉汲()杞人() 崩坠()星宿()中伤() 躇步()跐蹈()舍然() 2、《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一文写法很巧妙。一开始就用“”来揭示赫耳墨斯的奢望,实际上他心底的秘密是“”。 3、根据解释,写出成语。 ①傲慢自大、得意或满不在乎的样子。() ②原指野兽的凶猛模样。现常用于形容坏人凶相毕露的样子。() ③形容称心如意而自得其乐。() ④目空一切,认为世界上无人能与之相比。形容狂妄自大到了极点。() 五、朗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思考下面问题。 ①赫耳墨斯为什么来到凡间? ②他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来问价,请说出他此刻的心理?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世说新语》课文全解 语文版

22.《世说新语》 【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 一、字音及词义: 过:超过。 尊君:古代尊称对方的父亲。 委:丢下,抛弃。 君:古代尊称对方,可译为“您”。 家君:古代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惭:惭愧。 辄:当即。 贼:这里指作乱的人。 所以:……的原因。 耳:罢了。 纳:接纳,接受。 邪:相当于“吗”,表示疑问。 定:评定,评价。 二、相关背景: 1、关于作者 刘义庆(403~444),本是宋武帝刘裕之侄,刘裕大弟弟长沙王刘道怜的第二个儿子,13岁时被封为南郡公。因叔父临川王刘道规没有儿子,刘义庆便被朝廷过继给刘道规为后,因此袭封为临川王。史称刘义庆自幼聪敏过人,受到伯父刘裕的赏识。刘裕曾夸奖他说:“此我家之丰城也。” 刘义庆年轻时曾跟从刘裕攻打长安,回来后被任命为东晋辅国将军、北青州刺史,徙都督豫州诸军事、豫州刺史。刘宋建立后,他以临川王身份历任侍中、中书令、荆州刺史等显要职务。当时“荆州居上流之重,地广兵强,资实兵甲,居朝廷之半。”因为刘义庆被认为是宗室中最优秀的人才,所以朝廷才委派他承担如此显要之职。后又改授散骑常侍、卫将军、江州刺史、南兖州刺史、开府仪同三司等一系列重要职务。 刘义庆为人“性简素,寡嗜欲”,“受任历藩,无浮淫之过,唯晚节奉养沙门,颇致费损。” 刘义庆性爱文艺,喜与文学之士交游。在他的周围,聚集着一大批名儒硕学。他自己也创作了大量丰富著作,著有《徐州先贤传》10卷;又曾仿班固《典引》作《典叙》,记述皇代之美;此外还有《集林》200卷,《世说新语》10卷。其中,最著名当然是那部千古流传的《世说新语》。

刘义庆在公元444年去世,终年42岁,谥为临川康王。 刘义庆生有5个儿子,均有功名。后临川王国被废除,后裔不明。 2、关于《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刘义庆所创作的一部主要记载汉末、三国至两晋时期士族阶层的言行风貌和轶事琐语的笔记小说。此书不仅保留了大量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珍贵史料,而且语言简炼、文字生动鲜活,又是一部文学价值极高的古典名著。自问世以来,便得到历史文士阶层的喜爱和重视,至今仍在海内外广为流传。刘义庆也因为此书而名垂千古。 《世说新语》大部分篇幅描写士族阶层的“名士风度”,还有一些记载了晋司马氏的暴政、豪门士族的享乐生活,此外还有称颂好人好事的内容。善于通过富有特征性的细节勾勒人物性格,记言叙事巧妙结合,语言精炼含蓄、隽永传神是《世说新语》艺术上的成功之处。《世说新语》是中国笔记小说的雏形,对后世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它的许多故事被后代作家常做为创作素材加以利用。 【整体感悟】 一、谋篇立意 《期行》 本文记叙了元方和来客的对话,表现了元方的聪敏,懂得为人的道理。从而说明了“信”与“礼”的重要性。 《乘船》 通过华歆王朗一起乘船避难途中的故事,说明了答应别人的请求就要负责到底。 二、文章脉络 《期行》 全文分两层 第一层(开头到“……去后乃至”),与陈太丘的朋友失约。 第二层(“元方时年……”到文末),元方以礼责问父友,体现了少年元方的机智。 《乘船》 华歆:难之在前,后则救助→急人之难,始终如一 王朗:纳之在前,后则欲舍→轻诺寡信,只为自己 三、重难点导析 ⑴以语言描写刻画人物。 两文的主要内容是对话,而人物的性格都是由人物的语言来体现的。俗话说:“言为心声”,客人的“非人哉!……”的粗野指责的语言,是客人没有修养,不懂道德的外在表现。而陈纪的“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的一番话,体现了虽然年龄小,却

人教版新七年级上册语文

第一次月考七年级语文试题(卷)(人教版) (考查范围:1-2单元)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学生直接在试卷上答题;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一、积累运用(18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2分) A.确凿.(záo)磐.石(bān)嫉.妒(jí)人迹罕.至(hǎn) B.栅.栏(shān)桑葚.(shèn)哽.住(gěng)浊.流滚滚(zhuó) C.躯壳.(qiào)玉簪.(zān)哺.育(bǔ)澎湃.万千(pài) D.闲暇.(xiá)怪诞.(dàn) 哭号.(háo)鸡毛掸.子(dǎn) 2.下列没有错别字 .....的一项是()(2分) A.臃肿浑乱屏嶂人声鼎沸 B.渲闹菜畦脑髓来势凶凶 C.澎湃祈祷讪笑九曲连环 D.蝉蜕崎岖懊诲回环曲折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2分) 得到任何东西都是要付出代价的。我们所要付出的代价将远远超过得到的东西,就应该理智地放下这种想法,得不偿失的事情为什么还要去做呢?很多人只要看到了渴望得到的东西,眼睛就无法从上面移开,看不到自己将因此付出的惨重代价。任何时候,都要在所得和所失之间权衡利弊,再作决定。 A.因为所以但是就B.如果那么但是所以 C.如果那么因为所以D.因为所以如果就 4、默写(6分)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2),竹中窥落日。 (3)独坐幽篁里,。深林人不知,。 (4)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5、下面语段中有两个病句,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4分) ①有关医学人士与心理学家认为,一些青少年长期迷恋上网,会患上一种病—— “网络成瘾症”。②这种病的主要症状有:精神依赖、茶饭不思、记忆力减退和焦躁不安等。③一些家长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病,而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阻止孩子不上网。④为此,专家建议,我们在强化网络监管的同时,也要有效的寻找治疗疾病的方法。

统编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知识汇总

新版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知识汇总经过整理分析来看,本版(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人教版)教材在一定程度上 体现了对上世纪末语文教材的一种部分性回归,主要表现在对文体知识、语法、修辞等等语文知识的安排上。虽然在语法、修辞、文体、文学等知识突出的是分类、意义与用法,有意忽略概念,但是,我们从分类、用法等中可以发现概念的端倪。原版教材中,各方面的语文知识分布在各册书的附录中,非常简单,学生自学是不太可能的。具体分布如下: 词类的实词在七年级下册附录,虚词在八年级上附录,表格呈现,分三项:词类、意义(虚词标为“作用”)、举例;八年级下包括短语类型(以表格呈现,分三项:名称、结构特点、举例)、句子成分(以表格呈现,分四项:名称、说明、符号、举例)、标点符号用法(文章呈现,突出的是用法、意义、举例);九年级上包括复句常用关联词语(表格呈现,分三项:短语分类、关联词语分类、所包括词语)、常用修辞(表格呈现,分三项:名称、说明、举例)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语文知识:⑴朱自清《春》、老舍《济南的冬天》、刘湛秋《雨的四季》《古代诗歌四首(曹操《观沧海》、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王湾《次北固山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一般性文学常识(出处、作者):散文、近体诗、散曲的一些必要的文体知识; ⑵修辞方法:比喻、比拟 ⑶词性:名词 ⑷表现手法:联想与想象 ⑸文章开头的结构作用[开篇点题,领起下文]、关键词句以及精彩语句的赏析与理解、人称的变换(《雨的四季》) ⑹朗读的方法:重音与停连 重点词语:【春】朗润赶趟儿吹面不寒杨柳风酝酿宛转黄晕一年之计在于春花枝招展嗡卖弄喉咙应和嘹亮烘托静默风筝抖擞健 壮呼朋引伴(划线词语在教材中有书下注解)[书下注解中“重音、停连”这两个词语来自课后题题干] 【济南的冬天】响晴镶单单安适着落慈善肌肤秀气宽敞贮蓄澄清空灵地毯 【雨的四季】花苞静谧高邈莅临造访吝啬淅淅沥沥咄咄逼人蝉娇媚棱镜粗犷睫毛衣裳铃铛端庄屋檐凄冷化妆淅沥干湿草 垛绿茵茵 【古代诗歌四首】临碣石澹澹竦峙星汉幸甚至哉杨花子规龙标五溪夜郎客路潮平两岸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归雁洛阳边昏鸦断 肠天涯 (重点在理解含义、掌握字形)

【知识学习】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古诗词知识点整理归纳

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古诗词知识点整理 归纳 课 件www.5y https://www.doczj.com/doc/7718256735.html, 1、《观沧海》曹操 这首诗是一首乐府诗。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树木从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本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观沧海》中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创造宏伟意境,抒发了作者宽广胸怀和豪迈气概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本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2、《次北固山下》王湾 诗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次北固山下》中描写长江潮平岸阔,和风吹拂,风帆高悬的诗句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写青山绿水的诗句是:“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写时序更替,抒发思乡之情,蕴涵生活哲理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

作者无限乡思的诗句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诗中既是写景,又是诗眼的句子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次北固山下》立意新颖,构思巧妙,富有哲理,“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见于言外”,留传千古的名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次北固山下》“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诗表现了诗人感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归期难料的感情。 3、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直接描写动物(莺燕报春)的两句诗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体现花草茂盛的句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仰视角度描写禽鸟的优美诗句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俯视角度描写花草的优美诗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中“最爱”的内容是:“绿杨阴里白沙堤。” 4、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描写景物的氛围是萧条、冷落、凄凉的诗句是: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表明游子飘泊在外思乡心情(点明主旨、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用富有特征的9个景物描绘了一幅秋原黄昏行施图,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课件 注:直接按Ctrl键点击你所要下载的课件即可. 第一单元 第一课 1 在山的那边PPT课件1.rar 1 在山的那边PPT课件2.rar 1 在山的那边PPT课件3.rar 第二课 2 走一步,再走一步PPT课件1.rar 2 走一步,再走一步PPT课件2.rar 2 走一步,再走一步PPT课件3.rar 第三课

命PPT课件1.rar 3 生命生命PPT课件2.rar 3 生命生命PPT课件3.rar 第四课 4 紫藤萝瀑布PPT课件1.rar 4 紫藤萝瀑布PPT课件2.rar 4 紫藤萝瀑布PPT课件3.rar 第五课 5 童趣PPT课件1.rar 5 童趣PPT课件2.rar 5 童趣PPT课件3.rar 第二单元 第六课

PPT课件1.rar 6 理想PPT课件2.rar 6 理想PPT课件3.rar 第七课 7 短文两篇PPT课件1.rar 7 短文两篇PPT课件2.rar 7 短文两篇PPT课件3.rar 第八课 8 人生寓言PPT课件1.rar 8 人生寓言PPT课件2.rar 8 人生寓言PPT课件3.rar 第九课

念PPT课件1.rar 9 我的信念PPT课件2.rar 第十课 10 《论语》十则PPT课件1.rar 10 《论语》十则PPT课件2.rar 10 《论语》十则PPT课件3.rar 第三单元 第十一课 11 春PPT课件1.rar 11 春PPT课件2.rar 11 春PPT课件3.rar 第十二课 12 济南的冬天PPT课件1.rar

的冬天PPT课件2.rar 12 济南的冬天PPT课件3.rar 第十三课 13 山中访友PPT课件1.rar 13 山中访友PPT课件2.rar 13 山中访友PPT课件3.rar 第十四课 14 秋天PPT课件1.rar 14 秋天PPT课件2.rar 14 秋天PPT课件3.rar 第十五课 15 古代诗歌五首PPT课件1.rar

统编-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月考必备! 一、文学常识: 《世说新语》由南朝人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而成,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 二、文言知识: 1. 通假字 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示疑问) 2. 古今异义 (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辈的总称。今义:指儿子和女儿。)(2)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道别的地方,与“来”相对。) (3)相委而去(古义:丢下,舍弃。今义:委托。) (4)下车引之(古义:拉。今义:引导,牵引。) (5)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今义:照顾。) (6)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今义:泛指等待或盼望;日期。) 3.词类活用 (1)陈太丘与友期行(名词用作动词,约定。) (2)元芳时年七岁,门外戏。(名词用作状语,在门外。) (3)友人惭(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4.文言实词: 《咏雪》 1.内集:家庭聚会 2.儿女:泛指子侄辈,这里指谢太傅的侄儿侄女 3.俄而:不久,一会儿 4.聚:急速 5.欣然:高兴地样子 6.差:大致、差不多

7.拟:相比 8.未若:不如比作 9.因:凭借 10.起:飘起 11.即:就是 《陈太丘与友期》 1.期:约定 2.期行:相约同行 3.戏:玩耍 4.舍去:去,离开,舍去,在这里指不再等候就走了 5.乃:才 6.时:当时 7.惭:感到惭愧 8.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9.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10.待:等待 11.非:不,不是 12.相委:委,丢下、舍弃 13.君:对对方的一种尊称 14.家君:对别人称自己父亲的一种谦词 15.日中:正午时分 16.引:拉 17.顾:回头看 三、翻译课文。 《咏雪》 原文: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召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2寓言四则》课后练习题(有答案)

22 寓言四则 知能演练活用 夯基达标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爱慕.(mù) 溉汲.(jí) 躇.步跐蹈(chú) B.庇.护(bì) 喇.叭(lǎ) 舍. 然大喜(shě) C.中.伤(zhòng) 强.大(qiáng) 身亡. 所寄(wú) D.较.量(jiào) 崩坠.(zhuì) 闻而传. 之(chuán)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 较量吧! (2)及. 其家穿井。 (3)若. 屈伸呼吸。 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家无井/而出溉汲。 B.有/闻而传之者。 C.奈何忧/崩坠乎? D.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2)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课内品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儿。”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于是问道:“这个值多少钱?”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 这故事适用于那些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 蚊子和狮子

蚊子飞到狮子面前,对他说:“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若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女人同男人打架,也会这么干。我比你强得多。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 量吧!”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 破了。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起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这故事适用于那些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 5.《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中,“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如何理解句中的“笑”呢? 6.《蚊子和狮子》中,蚊子在与狮子战斗前吹了一次喇叭,战斗后又吹了一次喇叭,蚊子两次吹喇叭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1)战斗前: (2)战斗后: 7.请分别用一个成语概括两则寓言的寓意。 (1)《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2)《蚊子和狮子》: 8.下列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寓言往往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深刻的道理。《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是以神喻人,《蚊子和狮子》是以动物喻人。 B.两则寓言都采用了对话描写。 C.两则寓言结构相同,都是先叙述故事,篇末点明寓意。 D.《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构思精巧,文章采用三问三答的形式,这三问三答略有变化,有起伏。 课外拓展 类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9~12题。 郑人逃暑 郑人有逃暑①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选自《中华寓言故事》) :避暑,乘凉。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③衽:席子。④濡(rú):沾湿。⑤逾:通“愈”,更加。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徙.衽以从阴( ) (2)其阴逾去.(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11.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

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重点课文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1.《春》朱自清 一、作者介绍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后改名自清,是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原籍浙江绍兴,后定居扬州,故自称“扬州人”。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震动诗坛。他的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代表作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有《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文艺论著有《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绿》《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二、词语解释 ①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 ②朗润:明朗润泽 ③赶趟儿:原意指赶得上,这里的意思是各种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 ④酝酿:原意是造酒,这里是说各种气息混合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⑤婉转:形容声音抑扬动听 ⑥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 ⑦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的打算在春天。意思是,春天是一年的开始,应该把全年要做的事情及早安排好

⑧吹面不寒杨柳风:出处南宋的志南和尚《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三、中心思想 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通过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五幅主要图画,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2.《济南的冬天》老舍 一、作者简介 老舍,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舍予”“老舍”(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北京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收在《老舍文集》里。“舍予”是“舒”字的分拆:舍,舍弃;予,我。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舍予”“老舍”,就是他一生忘我精神的真实写照。 二、词语解释 ①响晴:(天空)晴朗无云 ②温晴:温暖晴朗 ③着落:可以依靠或指望的来源 ④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 ⑤秀气:清秀。这里形容小山秀美小巧

教育部2017新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后生字词

七年级上册语文生字词 第一单元 《春》 嗡wēng 朗润lǎng rùn酝酿yùn niàng 卖弄mài nòng 喉咙hóu lóng应和yìng hè嘹亮liáo liàng 烘托hōng tuō 静默jìng mò风筝fēng zhēng 抖擞dǒu sǒu 健壮jiànzhuàng 呼朋引伴hū péng yǐn bàn花枝招展huāzhīzhāo zhǎn 《济南的冬天》 镶xiāng 单单dāndan 安适ān shì着落zhuóluò慈善císhàn 肌肤jī fū秀气xiù qì宽敞kuān chǎng 贮蓄zhù xù 澄清chéng qīng 空灵kōng líng 地毯dìtǎn 《雨的四季》 蝉chán 花苞huābāo 娇媚jiāo mèi 棱镜líng jìng 粗犷cūguǎng睫毛jiémáo 衣裳yīshang 铃铛líng dang 端庄duān zhuāng 静谧jìng mì屋檐wūyán 凄冷qīlěng 化妆huàzhuāng 莅临lìlín 造访zào fǎng 吝啬lìn sè淅沥xīlì干涩gān sè草垛cǎo duò绿茵茵lǜyīnyīn 咄咄逼人duō duō bī rén 第二单元 《秋天的怀念》 瘫痪tān huàn暴怒bào nù沉寂chén jì侍弄shì nòng 捶打chuí dǎ憔悴qiáo cuì央求yānɡqiú絮叨xù dao 诀别jué bié淡雅dàn yǎ高洁gāojié烂漫làn màn 翻来覆去fān lái fù qù喜出望外xǐ chū wàng wài

《散步》 信服xìn fú分歧fēn qí取决qǔ jué一霎yī shà 两全liǎng quán 粼粼lín lín各得其所gè dé qí suǒ 《散文诗两首》 蒂 dì梗gěng匿笑nì xiào沐浴mù yù祷告dǎo gào 姊妹zǐ mèi 亭亭tíng tíng徘徊pái huái 遮蔽zhē bì 覆盖fù gài 心绪xīn xù荫蔽yīn bì 第三单元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窜cuàn 觅mì跪guì拗ǎo 确凿què záo轻捷qīng jié 云霄yún xiāo倘若tǎngruò鉴赏jiàn shǎng 啄食zhuó sh í 和蔼héǎi 恭敬 gōngjìng 质朴zhì pǔ博学bó xué 渊博yuān bó倜傥tì tǎng 淋漓línlí盔甲kuī jiǎ 绅士shēn shì人迹罕至rén jì hǎn zhì 人声鼎沸rén shēng dǐng fèi 《再塑生命的人》 捡jiǎn 感慨gǎn kǎi 搓捻cuō niǎn 绽开zhàn kāi 争执zhēng zhí惭愧cán kuì悔恨huǐ hèn 激荡jī dàng 奥秘ào mì拼凑pīn còu 企盼qǐ pàn 截然不同jiérán bùtóng 疲倦不堪píjuàn bùkān 小心翼翼xiǎo xīn yì yì不求甚解bù qiú shèn jiě 混为一谈hùn wéi yī tán恍然大悟huǎng rán dà wù 油然而生yóu rán ér shēng花团锦簇huā tuán jǐn cù 美不胜收měi bù shèng shōu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各单元重点内容

第一单元 语文知识: ⑴朱自清《春》、老舍《济南的冬天》、刘湛秋《雨的四季》《古代诗歌四首(曹操《观沧海》、李白《闻王 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王湾《次北固山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一般性文学常识(出处、作者):散文、近体诗、散曲的一些必要的文体知识; ⑵修辞方法:比喻、比拟 ⑶词性:名词 ⑷表现手法:联想与想象 ⑸文章开头的结构作用[开篇点题,领起下文]、关键词句以及精彩语句的赏析与理解、人称的变换(《雨的四季》) ⑹朗读的方法:重音与停连 重点词语: 【春】朗润赶趟儿吹面不寒杨柳风酝酿宛转黄晕一年之计在于春花枝招 展嗡卖弄喉咙应和嘹亮烘托静默风筝抖擞健壮呼朋引伴(划 线词语在教材中有书下注解)[书下注解中“重音、停连”这两个词语来自课后题题干] 【济南的冬天】响晴镶单单安适着落慈善肌肤秀气宽敞贮蓄澄 清空灵地毯 【雨的四季】花苞静谧高邈莅临造访吝啬淅淅沥沥咄咄逼人蝉娇 媚棱镜粗犷睫毛衣裳铃铛端庄屋檐凄冷化妆淅沥干湿草 垛绿茵茵 【古代诗歌四首】临碣石澹澹竦峙星汉幸甚至哉杨花子规龙标五 溪夜郎客路潮平两岸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归雁洛阳边昏鸦断肠天涯 (重点在理解含义、掌握字形) 需要背诵的篇目: 春;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后四篇古诗词为课标规定的必背篇目)写作: ⑴概念是生活中与人沟通、交流、分享信息的一种方式;是表达、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每个人生存发展的基 本能力。 ⑵方法的指导:从身边的事写起,写自己做熟悉的事情写自己最想表达的情感与想法;要善于观察、积累,做 生活中的有心人;养成细心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有趣、有意义、印象深刻。 ⑶写作的作用:能训练人的思维。 ⑷写作的要求:内容充实、文从字顺 第二单元 语文知识: ⑴史铁生《秋天的怀念》、莫怀戚《散步》、《散文诗二首(泰戈尔《金色花》、冰心《荷叶·母亲》)》、 刘义庆《〈世说新语〉二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一般性文学常识(出处、作者);散文诗、笔记体小说(或曰志人小说)的一些必要的文体知识; ⑵词义和语境 ⑶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 文章语言的品味、关键语句的理解、景物描写及其作用、对称句子的作用、 重点词语: 【秋天的怀念】憔悴瘫痪暴怒沉寂侍弄捶打央求絮叨诀别淡雅高 洁烂漫翻来覆去喜出望外 【散步】信服分歧取决一霎两全粼粼各得其所 【散文诗二首】匿笑花瑞菡萏敧斜蒂梗沐浴祷告姊妹亭亭徘 徊遮蔽心绪流转荫蔽 【〈世说新语〉二则】内集儿女文义俄而骤何所似差可拟未若因风期 行日中舍去乃尊君在不相委而去家君引顾(实词、虚词的理解与用法) 写作: ⑴记事能力的培养方法与途径:反复学习、训练;写日记或周记的习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