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初三物理内能练习题(有答案)

最新初三物理内能练习题(有答案)

最新初三物理内能练习题(有答案)
最新初三物理内能练习题(有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扩散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气体和液体才能发生扩散现象

B.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是很小的

C.气体、液体、固体都会发生扩散现象,其中气体扩散最显著

D.扩散现象使人们直接看到了分子的运动

2、把装满空气的瓶子倒扣在装满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瓶口间先用玻璃隔开。当抽掉它们之间的玻璃片后,可

以看到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颜色渐渐变淡,最后两瓶中气体的颜色变得完全相同,这是为什么()A.二氧化氮比空气密度大

B.两种气体之间形成了对流

C.二氧化氮分子很小

D.气体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3、固体、液体、气体分子间的距离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A.固体、液体、气体 B.气体、液体、固体

C.固体、气体、液体 D.液体、固体、气体

4、在长期堆放煤的地方,剥去一层地皮,可以看到里面一层仍是黑色,这个现象是()

A 蒸发现象

B 扩散现象

C 升华现象

D 凝固现象

5、寒冷的冬季夜晚,许多人喜欢用热水将脚泡一泡才人睡。在此过程中,脚的内能变化是()

A.减小 B.不变 C.增大 D.无法确定

6、下列现象中,能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濛濛细雨从空中下落

B.炒菜时,满屋飘香

C.扫地时灰尘四起

D.擦黑板时,粉笔灰在空中飞舞

7、关于分子间的作用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间存在着一个平衡位置,在此位置时分子间既没有引力也没有斥力

B.当物体被压缩时,分子间只有斥力

C.当物体被拉长时,分子间只有引力

D.分子间的斥力和引力总是同时存在同时消失的

8、一根钢棒很难被压缩,也很难被拉长,其原因是()

A.分子太多 B.分子间没有空隙

C.分子间有引力和斥力 D.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

9、将10ml的水与10ml的酒精相混合,混合后水和酒精的总体积小于20ml,这是因为()

A.分子之间有空隙

B.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斥力

C.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

D.分子是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

10、下列关于物体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静止的物体没有动能,但有内能

B.内能和温度有关,所以0℃的水没有内能

C.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内能越大

D.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

11、把一玻璃板放入水中,取出之后,玻璃板上会有一些水粘在上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水蒸气在玻璃上液化成的小水滴

B. 快速取出玻璃就不会有水

C. 水扩散到了玻璃中

D. 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吸引力

12、下列各种情况下比热容会发生变化的是()

A.一杯水倒去一半 B.水凝结成冰

C.一块铁加工成铁屑 D.15℃的水变成45℃的水

13、水的比热较大,人们往往利用它的这一特性为生活、生产服务,下列事例中与它的这一特性无关的是

()

A.让流动的热水流过散热器取暖

B.冬季,晚上向稻田里放水,以防冻坏秧苗

C.汽车发动机用循环水冷却

D.在较大的河流上建水电站,用水发电

二、填空题

14、物质是由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和。

15、把红墨水滴入一杯冷水里,不搅动,经过一段时间后,水全变红了,这是现象,它说明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同时也表明分子间有。如果红墨水滴入一杯热水中,水很快就变红了,这又说明了。

16、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热运动时具有的和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要使一个物体的内能增加,可以采用和两种方法。冬天,手冷时可以捂热水袋取暖,也可以两手搓搓取暖.前者是用的方法改变内能的,后者是用

的方法改变内能的。

17、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两个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存在,在热传递过程中能量从

物体传到物体,或从物体的部分传到部分,一直继续到时为止。

18、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的内能,叫做了热量,低温物体的内能,叫做了热量。

19、如图所示,先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壁玻璃筒里放一小团棉花,然后迅速压下活塞,筒内棉花燃

烧起来。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是,活塞压缩玻璃筒内的空气,对筒内空气,使空气的

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着火点就燃烧起来了。

20、对于同一种物质,物体吸收的热量与物体的有关,与物体升高的有关。

不同的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

的。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的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用符号表示,它的单位是。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砂石的比热容为0.92×103J/(kg·℃),其表示的物理含义

是。

21、用细线把一块表面很干净的玻璃板捆住,然后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面,手持弹簧测力计上端,把玻璃板往下慢慢的放到刚好和一盆水的水面接触,再慢慢地提起弹簧测力计,则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___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

22、沿海地区的昼夜气温变化不大,而内陆沙漠地区的昼夜气温变化较大,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3、据有关专家预测,我国目前最大的水电站——三峡水电站建成后,三峡水库区的气温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夏天气温将比原来下降2 ℃左右,而冬天气温将比原来升高2 ℃左右,请你解释发生这个现象的原因?

四、计算题

24、太阳能热水器内盛有25O C 的水20kg ,在阳光照射下水温升高到55O C ,试计算这些水吸收了多少热量?(C 水

=4.2×103J/(kg.O C)

25、一锅炉每天把3 t 的水加热到100℃,需要吸收的热为1.008×109J 的热,求:原来水的初温为多小℃?(C 水=4.2×103J/(kg.O

C)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2D.3A.4B.5C.6B.7D.8C.9A.10A.11D.12B.13D

二、填空题

14、分子,无规则运动,热运动,引力,斥力。

15、扩散,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空隙,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激烈。

16、分子动能,分子势能,做功,热传递,热传递,做功。

17、温度差,高温,低温,高温,低温,温度相同。

18、能量,焦耳,减少,放出,增加,吸收。

19、做功,内能。

20、质量,温度,不同,c,焦耳每千克摄氏度,质量为1kg 的砂石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所吸收(或放出)的

热量为0.92×103J 。

21、变大,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22、答:白天日照时间相同,水和砂石吸收的热量相等,由于水比砂石的比热容大,根据Q=cm ⊿t ,所以水吸热升温升得比砂石小;初温相同时,水的末温比砂石低。 夜晚,水和砂石放出的热量相等,由于水的比热容比砂石大,根据Q=cm ⊿t ,所以水放热降温降得比砂石小;初温相同时,水的末温比砂石高。内陆地区砂石多,沿海地区海水多,所以内陆地区比沿海地区的昼夜温差大。

23、水电站建成后,库区水量大大增加,因为水的比热容比干泥土、沙石的大,夏天当吸收相同热量时,水升高的温度比干泥土、沙石的低,所以库区气温比原来有所下降;冬天当水和干泥土、沙石放出相同热量时,水降低的温度比干泥土、沙石的少,所以库区温度比原来有所升高。

24、解:Q =cm(t -t 0)=4.2×103J/(kg.O C ×20kg ×(55O C -25O C)=2.52×106

J 25、解:c c

Kg J J cm Q t 003980/102.410008.1=??==? t 0=100℃-80℃=20℃

中秋节主题班会教案设计

一、活动目的:

1、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通过中秋节让学生初步理解中国传统节日中所蕴涵的文化内核,真正了解节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帮助青少年增强科学节日文化理念,弘扬创新节日文化。

2、介绍中秋节的来历,了解中国各地过中秋的风俗。

3、增强学生爱父母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让节日真正给我们带来快乐与幸福。

二、活动时间:xxxx年9月17

三、活动准备:苏轼的《水调歌头》ok带、中秋灯谜、图画、月饼

四、活动地点:六(1)班教室

五、活动过程:

老师导入: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从去年开始,国家把这个节日定为法定节日,休息一天。从而可以看出,中国逐渐对传统文化和民俗越来越重视。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中秋佳节,一起来感受中秋佳节。

一、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

1、中秋节的由来

(1)老师:队员们?每当天气晴朗的夜晚,天空上有什么?月亮像什么?(有月亮。月亮像玉盘、像圆饼。)

(2)、出示圆形月饼,让学生比较。

老师:月亮在最圆的时候是什么日子?(每个月的十五日左右。)

(3)、说中秋节的由来。

老师:谁知道中秋节的来历?

(4)、小结:队员们都说得很好,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时候月亮圆满,象征团圆,所以也叫团圆节。它起源于魏晋时期,在唐朝初年成为我们国家固定的节日,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传统节日。中秋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刚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每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是秋报的遗俗。

2、中秋节的传说与民间故事

(1)老师引:中秋节在我们中国人眼里,可是非常重要的佳节。“月圆人团圆”,那是一个温馨和谐、及富诗情画意的节日。中秋节最有名的传说故事就是嫦娥奔月了

老师:有谁能来讲讲有关中秋节的传说,中秋节的起源及一些民间故事?

生:嫦娥奔月(后羿射日):

(2)指名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

(3)引导队员讲述不同版本的传说,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等。

老师(小结):看来中秋节是最有人情味、最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

3、队员介绍中秋节的习俗

老师引:好,听了我给你们讲的故事,你们一定意犹未尽吧。现在我们请嫦娥姑娘来给我们介绍中秋节有趣的传统习俗。(《拜月娘》、《拜土地公》)

二、中秋诗词佳句知多少

老师:有人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团圆节这份思念当然会更密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期,诗人就会用诗词来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1)、出示图片1

老师问:我们来看这幅画,队员们脑中有没有最佳的诗句来配这幅画中的情景。

(物理)初中物理内能练习题

(物理)初中物理内能练习题 一、内能选择题 1.才下舌尖,又上心头的《舌尖上的中国2》让海内外观众领略了中华饮食之美。如图所示,通过煎、蒸、炒、拌烹调的四种美食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认识错误的是() A. 煎:烙煎饼的鏊(ào)子一般用铁制造,主要是利用了铁的比热容大 B. 蒸:蟹黄和烧麦是通过热传递和高温水蒸气液化放热蒸熟的 C. 炒:藜蒿和腊肉主要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了内能 D. 拌:香椿和豆腐相拌后的入味是分子无规则热运动的结果 【答案】A 【解析】【解答】煎:烙煎饼的鏊(ào)子一般用铁制造,主要是利用了铁的良好导热性,A符合题意;蒸:蟹黄和烧麦是通过热传递(热对流)和高温水蒸气液化放热蒸熟的,B不符合题意;炒: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藜蒿和腊肉主要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了内能,C不符合题意;拌:香椿和豆腐相拌后的入味是扩散现象,即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也就是分子无规则热运动的结果,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比热容较大的是水,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构成物体的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2.如图所示的核动力航空母舰和直升飞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直升飞机能获得向上的升力,是应用了流速越大,压强越小的原理 B. 随着直升飞机上升高度增加,机舱外大气压减小 C. 飞机上的发动机将燃料燃烧释放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 航空母舰利用的核能是在核反应堆中核聚变释放的能量,它属于可再生能源 【答案】D 【解析】【解答】解:A、飞机的机翼能获得向上的升力,是应用了流速越大流体的压强越小的原理,故A正确; B、随着直升飞机上升高度增加,机舱外大气压减小,故B正确; C、飞机发动机是将燃料燃烧释放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C正确; D、核能是不可再生的一次能源,故D错误; 故选D. 【分析】(1)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却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2)大气压随着

(完整版)初三物理内能练习题(有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扩散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气体和液体才能发生扩散现象 B.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是很小的 C.气体、液体、固体都会发生扩散现象,其中气体扩散最显著 D.扩散现象使人们直接看到了分子的运动 2、把装满空气的瓶子倒扣在装满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瓶口 间先用玻璃隔开。当抽掉它们之间的玻璃片后,可以看到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颜色渐渐变淡,最后两瓶中气体的颜色变得完全相同,这是为什么() A.二氧化氮比空气密度大 B.两种气体之间形成了对流 C.二氧化氮分子很小 D.气体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3、固体、液体、气体分子间的距离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A.固体、液体、气体B.气体、液体、固体 C.固体、气体、液体D.液体、固体、气体4、在长期堆放煤的地方,剥去一层地皮,可以看到里面一层仍是黑色,这个现象是() A 蒸发现象 B 扩散现象 C 升华现象 D 凝固现象 5、寒冷的冬季夜晚,许多人喜欢用热水将脚泡一泡才人睡。在此过程中,脚的内能变化是() A.减小B.不变C.增大D.无法确定 6、下列现象中,能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濛濛细雨从空中下落 B.炒菜时,满屋飘香 C.扫地时灰尘四起 D.擦黑板时,粉笔灰在空中飞舞 7、关于分子间的作用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间存在着一个平衡位置,在此位置时分子间既没有引

力也没有斥力 B.当物体被压缩时,分子间只有斥力 C.当物体被拉长时,分子间只有引力 D.分子间的斥力和引力总是同时存在同时消失的 8、一根钢棒很难被压缩,也很难被拉长,其原因是() A.分子太多B.分子间没有空隙C.分子间有引力和斥力D.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 9、将10ml的水与10ml的酒精相混合,混合后水和酒精的总体积 小于20ml,这是因为() A.分子之间有空隙 B.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斥力 C.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 D.分子是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 10、下列关于物体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静止的物体没有动能,但有内能 B.内能和温度有关,所以0℃的水没有内能 C.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内能越大 D.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 11、把一玻璃板放入水中,取出之后,玻璃板上会有一些水粘在上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水蒸气在玻璃上液化成的小水滴 B. 快速取出玻璃就不会有水 C. 水扩散到了玻璃中 D. 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吸引力 12、下列各种情况下比热容会发生变化的是() A.一杯水倒去一半B.水凝结成冰 C.一块铁加工成铁屑D.15℃的水变成45℃的水13、水的比热较大,人们往往利用它的这一特性为生活、生产服务,下列事例中与它的这一特性无关的是() A.让流动的热水流过散热器取暖 B.冬季,晚上向稻田里放水,以防冻坏秧苗

初三物理内能试题(有答案和解析)

初三物理内能试题(有答案和解析) 一、内能选择题 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冷水一定比热水的内能小,是因为冷水温度较低 B. 汽油机在做功冲程中,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C. 用火炉烧水,是通过做功的方法增加水的内能 D. 中午海滩上沙子比水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小 【答案】B 【解析】【解答】解:A、内能与物体的温度和质量有关,因此热水的内能不一定比冷水的内能多,故A错误;B、汽油机的四个冲程是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冲程.做功冲程高温高压燃气推动活塞向下运动,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B正确. C、用火炉烧水,是通过热传递的方法增加水的内能,故C错误; D、沙子发烫而水不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质量和吸收相同的热量沙子升高的温度要大,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1)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物体的内能与温度和质量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质量越大,内能越大;(2)汽油机能量转化情况,吸气和排气冲程不发生能量转化.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4)质量和吸收相同的热量,比热容越大的物体升高的温度越低. 2.浙江大学的科学家制作出了一种新型防菌“纳米纸”,这种纸“油水不沾”,细菌也无法停留在上面(如图).则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纳米纸”的分子不可再分 B. “纳米纸”的分子不能做无规则热运动 C. “油水不沾”的原因是分子间无空隙 D. 纳米纸上互相靠得很近的两滴水能自动结合成一滴是因为分子引力的缘故 【答案】D 【解析】【解答】A、因为分子由原子构成的,所以分子可以再分;A不合题意; B、一切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B不合题意; C、分子之间永远是有空隙的,C不合题意; D、因为分子间有引力,所以靠得很近的两滴油能自动结合成一滴,D符合题意 .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分子动理论的内容分析解答本题: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由原子组成;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信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子间

初三物理内能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初三物理内能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一、内能选择题 1.对如图所示实验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甲实验中水可以隔绝空气,并给试管中的可燃物加热 B. 乙实验试管内的水沸腾后塞子冲出管口,对应内燃机的做功冲程 C. 丙实验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D. 丁是探究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仅将浓氨水换成浓盐酸也可达到实验目的 【答案】D 【解析】【解答】解:A、甲实验中水可以隔绝空气,并给试管中的可燃物加热,故A正确; B、在此过程中,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软木塞的机械能,与热机的做功冲程能量转化相同,故B正确; C、丙实验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故C正确; D、由于浓盐酸具有很强的挥发性,所以探究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仅将浓氨水换成浓盐酸无法达到实验目的,故D错误; 故选D. 【分析】(1)实验中水可以隔绝空气,并给试管中的可燃物加热,这样更安全;(2)对物体做功时,机械能转化为物体的内能,物体的内能增大;物体对外做功时,物体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物体的内能减小.并据此可判断能量的转化形式;(3)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且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4)浓盐酸具有很强的挥发性; 2.关于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图中两个底面削平的铅块紧压在一起后能吊住重物,表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B. 乙图中试管中的水沸腾后,水蒸气将软木塞推出,软木塞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C. 丙图中抽去玻璃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说明上面瓶中的空气密度较大 D. 丁图中活塞向下运动,这是内燃机的吸气冲程

九年级物理内能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九年级物理内能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一、初三物理 内能 易错压轴题(难) 1.在“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过程中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碰到烧杯底部、侧壁和______; (2)实验中必须要选取初温相同且______(选填“质量”或“体积”)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选用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甲和乙两种液体加热,这样做的目的是在相同时间内甲和乙两种液体______相同; (3)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分别描绘出了甲和乙两种液体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则______的吸热能力更强; (4)若甲液体的比热容为2.1×103J/(kg?°C ),则乙液体的比热容为______J/(kg?°C )。 【答案】电加热丝 质量 吸收的热量 乙 4.2×103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实验过程中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碰到烧杯底部、侧壁和电加热丝。 (2)[2]根据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两种方法,要控制不同物质的质量相同,故实验中必须要选取初温相同且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 [3]选用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甲和乙两种液体加热,根据转换法,这样做的目的是在相同时间内甲和乙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3)[4]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分别描绘出了甲和乙两种液体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知,加热5分钟,甲升高的温度为 60°C ?20°C =40°C 乙升高的温度为 40°C ?20°C =20°C 即乙升温小,故乙的吸热能力更强。 (4)[5]根据Q c m t = ?在质量和吸热相同的情况下,比热容与升高的温度成反比,结合(3)[4],故乙液体的比热容为 ()()3340C 2.110J/kg C 4.210J/kg C 20C c ?=???=???

初三物理内能专项测试题(含答案)

初三物理内能专项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对如图所示实验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甲实验中水可以隔绝空气,并给试管中的可燃物加热 B. 乙实验试管内的水沸腾后塞子冲出管口,对应内燃机的做功冲程 C. 丙实验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D. 丁是探究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仅将浓氨水换成浓盐酸也可达到实验目的 【答案】D 【解析】【解答】解:A、甲实验中水可以隔绝空气,并给试管中的可燃物加热,故A正确; B、在此过程中,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软木塞的机械能,与热机的做功冲程能量转化相同,故B正确; C、丙实验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故C正确; D、由于浓盐酸具有很强的挥发性,所以探究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仅将浓氨水换成浓盐酸无法达到实验目的,故D错误; 故选D. 【分析】(1)实验中水可以隔绝空气,并给试管中的可燃物加热,这样更安全;(2)对物体做功时,机械能转化为物体的内能,物体的内能增大;物体对外做功时,物体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物体的内能减小.并据此可判断能量的转化形式;(3)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且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4)浓盐酸具有很强的挥发性; 2.小明和班里的同学讨论热学知识,你认为正确的是() A. 看到阳光下屋内飞舞的灰尘,这是分子在不停地作无规则的运动 B. 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C. 陨石在坠入大气层时,内能增加,机械能减小 D. 在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中,燃气对外做功四次 【答案】C 【解析】【解答】A、尘埃在空气中飞舞是宏观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机械运动,A不符合题意; B、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B不符合题意; C、陨石坠落的过程中,质量不变,高度减小,所以重力势能减小,坠落过程中陨石要克服

初三物理内能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初三物理内能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事件中,在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上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 搓手取暖 B. 玩滑梯,臀部发热 C. 放大镜聚光烤焦纸片 D. 压缩空气 【答案】 C 【解析】【解答】A、B、D是利用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C、是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 故答案为:C。 【分析】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内能和其它形式能的转化)、热传递(内能的转移)。 2.“开水煮白菜”是国宴上的一道精品菜,如图中这道菜的制作过程分析正确的是() A. 放一点盐,汤就有了咸味,说明分子只在液体中运动 B. 菜做好起锅时,清香扑鼻,说明分子只在高温下运动 C. 白菜的内能增加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实现 D. 白菜的内能增加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实现 【答案】 C 【解析】【解答】A.固体、液体、气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错误; B.菜做好起锅时,清香扑鼻,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错误; C.白菜吸热,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实现,正确; D.白菜的内能增加是通过水加热实现的,属于热传递,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改变内能的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是能量的转移。 3.如图所示的核动力航空母舰和直升飞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直升飞机能获得向上的升力,是应用了流速越大,压强越小的原理 B. 随着直升飞机上升高度增加,机舱外大气压减小 C. 飞机上的发动机将燃料燃烧释放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 航空母舰利用的核能是在核反应堆中核聚变释放的能量,它属于可再生能源 【答案】D 【解析】【解答】解:A、飞机的机翼能获得向上的升力,是应用了流速越大流体的压强越小的原理,故A正确; B、随着直升飞机上升高度增加,机舱外大气压减小,故B正确; C、飞机发动机是将燃料燃烧释放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C正确; D、核能是不可再生的一次能源,故D错误; 故选D. 【分析】(1)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却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2)大气压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3)判断清楚该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即可;(4)核能是不可再生的一次能源; 4.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电加热器同时给水和煤油分别加热,在加热过程中水和煤油的温度升高一样快,由此可以判定()(c水>c煤油、ρ水>ρ煤油)(不计热量损失) A. 水的质量等于煤油的质量 B. 水的体积小于煤油的体积 C. 水的质量大于煤油的质量 D. 水的体积大于煤油的体积 【答案】 B 【解析】【解答】AC、已知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水的比热容大于煤 油,由公式m= 知:水的质量小于煤油,AC不符合题意; BD、已知水的密度大于煤油,由于水的质量小于煤油,由公式V= 知,水的体积小于煤油.B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比热容表示物体的吸热能力,常见物体中水的比热容最大,在吸热和质量相同时,比热容较大的物体升高的温度较小.若吸热和温度变化相同,则质量不同. 5.下列物体中,占有的空间体积最小的是() A. 太阳 B. 地球 C. 分子 D. 原子核【答案】 D 【解析】【解答】太阳比地球的体积大的多,地球也是由分子构成的分要比地球小的多,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所构成,故最小的应是原子核,D符合题意.

初中物理内能练习题

初中物理内能练习题 一、内能选择题 1.生活和自然中蕴含着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使用天然气作燃料,燃烧越充分,热值越大 B. 指南针所指的南极就是地理位置的正南方向 C. 为地球带来光明和生机的太阳能是不可再生能源 D. 汽车发动机采用水进行冷却,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较大的特性 【答案】D 【解析】【解答】解:A、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它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质量、燃烧程度、放出热量的多少以及燃烧温度的高低等均无关,故A错误; B、指南针所指的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并不指在正南方,故B错误; C、太阳能是能够源源不断的从自然界得到的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故C错误. D、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所以汽车发动机冷却用水作为工作物质,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利用下列知识分析判断:(1)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它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质量、燃烧程度、放出热量的多少以及燃烧温度的高低等均无关;(2)地理南北极与地磁南北极并不重合,存在一定的夹角,该夹角是磁偏角.(3)①可以重复利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能够源源不断的从自然界得到的能源叫可再生能源,如: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②短期内不能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叫不可再生能源,如:化石能源、核能等.(4)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少;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据此分析. 2.《村居》诗中“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描绘儿童放飞风筝的画面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放风筝的儿童在奔跑中惯性会消失 B. 越飞越高的风筝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C. 儿童鞋底有凹凸的花纹是为了减小摩擦 D. 线对风筝的拉力和风筝对线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答案】 D 【解析】【解答】解:A、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是物体的质量,放风筝的儿童在奔跑中质量不变,惯性不变,A不符合题意; B、越飞越高的风筝与地面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B不符合题意; C、儿童鞋底有凹凸的花纹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C不符合题意;

(物理)初三物理内能专项测试卷及答案

(物理)初三物理内能专项测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冷水一定比热水的内能小,是因为冷水温度较低 B. 汽油机在做功冲程中,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C. 用火炉烧水,是通过做功的方法增加水的内能 D. 中午海滩上沙子比水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小 【答案】B 【解析】【解答】解:A、内能与物体的温度和质量有关,因此热水的内能不一定比冷水的内能多,故A错误;B、汽油机的四个冲程是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冲程.做功冲程高温高压燃气推动活塞向下运动,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B正确. C、用火炉烧水,是通过热传递的方法增加水的内能,故C错误; D、沙子发烫而水不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质量和吸收相同的热量沙子升高的温度要大,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1)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物体的内能与温度和质量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质量越大,内能越大;(2)汽油机能量转化情况,吸气和排气冲程不发生能量转化.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4)质量和吸收相同的热量,比热容越大的物体升高的温度越低. 2.一大块铁和一小块铁的质量之比是5∶1,则它们的比热容之比是() A. 5∶1 B. 1∶ 5 C. 1∶1 D. 无法确定【答案】C 【解析】【解答】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种类和状态有关,与质量、热量、温度没有关系, 故答案为:C. 【分析】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种类和状态有关,与质量、热量、温度没有关系。 3.小明和班里的同学讨论热学知识,你认为正确的是() A. 看到阳光下屋内飞舞的灰尘,这是分子在不停地作无规则的运动 B. 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C. 陨石在坠入大气层时,内能增加,机械能减小 D. 在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中,燃气对外做功四次 【答案】C 【解析】【解答】A、尘埃在空气中飞舞是宏观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机械运动,A不符合题

初三物理内能检测试题及答案

初三物理内能检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热、热值和热机效率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使燃料燃烧更充分,可以增大其热值 B. 只要燃料充分燃烧,就可以提高热机效率 C. 甲柴油机的效率比乙的效率高,燃烧质量相同的燃料甲柴油机将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变成有用功的能量比乙大 D. 铝的比热容大于铜,质量和初温相同的铜块和铝块放出相同热量后放在一起,热量由铜块传给铝块 【答案】C 【解析】【解答】解:A、热值是燃料的特性,只与热量的种类有关,与燃烧情况无关,故A错误; B、使燃料燃烧更充分,保证良好的润滑,减小摩擦,减少热损失,都可以提高热机效率,所以如果燃料充分燃烧,损失的热机增加,热机的效率可以提高、也可以不变、也可以降低,故B错误; C、甲柴油机的效率比乙柴油机的效率高,说明燃烧质量相同的燃料甲柴油机将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变成有用功的能量比乙大,故C正确; D、根据Q吸=cm△t,铜块和铝块质量相同,放出的热量相同,所以比热容大的物体,降低的温度多;因为C铜<C铝,所以铝块降低的温度少;因为铝块和铜块初温相同,所以铝块的末温高,铜块的末温低,二者接触,热量将从铝块向铜块传递,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1)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它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质量、燃烧程度等均无关;(2)热机的效率是指热机用来做有用功的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比值越大,热机的效率越高;比值越小,热机的效率越低;(3)知道铝块和铜块质量相同,吸收相同的热量后,根据Q=cm△t知道,比热容大的温度升高的少;铜的比热容小于铝的比热容,所以铜的温度变化大. 2.小明和班里的同学讨论热学知识,你认为正确的是() A. 看到阳光下屋内飞舞的灰尘,这是分子在不停地作无规则的运动 B. 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C. 陨石在坠入大气层时,内能增加,机械能减小 D. 在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中,燃气对外做功四次 【答案】C

最新初三物理内能练习题(有答案)29714

《内能》单元检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扩散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气体和液体才能发生扩散现象 B.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是很小的 C.气体、液体、固体都会发生扩散现象,其中气体扩散最显著 D.扩散现象使人们直接看到了分子的运动 2、把装满空气的瓶子倒扣在装满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瓶口 间先用玻璃隔开。当抽掉它们之间的玻璃片后,可以看到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颜色渐渐变淡,最后两瓶中气体的颜色变得完全相同,这是为什么() A.二氧化氮比空气密度大 B.两种气体之间形成了对流 C.二氧化氮分子很小 D.气体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3、固体、液体、气体分子间的距离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A.固体、液体、气体B.气体、液体、固体 C.固体、气体、液体D.液体、固体、气体4、在长期堆放煤的地方,剥去一层地皮,可以看到里面一层仍是黑色,这个现象是() A 蒸发现象 B 扩散现象 C 升华现象 D 凝固现象 5、寒冷的冬季夜晚,许多人喜欢用热水将脚泡一泡才人睡。在此过程中,脚的内能变化是() A.减小B.不变C.增大D.无法确定 6、下列现象中,能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濛濛细雨从空中下落 B.炒菜时,满屋飘香 C.扫地时灰尘四起 D.擦黑板时,粉笔灰在空中飞舞 7、关于分子间的作用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间存在着一个平衡位置,在此位置时分子间既没有引力也没有斥力 B.当物体被压缩时,分子间只有斥力 C.当物体被拉长时,分子间只有引力 D.分子间的斥力和引力总是同时存在同时消失的 8、一根钢棒很难被压缩,也很难被拉长,其原因是() A.分子太多B.分子间没有空隙C.分子间有引力和斥力D.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 9、将10ml的水与10ml的酒精相混合,混合后水和酒精的总体积 小于20ml,这是因为() A.分子之间有空隙 B.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斥力 C.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 D.分子是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 10、下列关于物体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静止的物体没有动能,但有内能 B.内能和温度有关,所以0℃的水没有内能 C.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内能越大 D.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 11、把一玻璃板放入水中,取出之后,玻璃板上会有一些水粘在上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水蒸气在玻璃上液化成的小水滴 B. 快速取出玻璃就不会有水 C. 水扩散到了玻璃中 D. 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吸引力 12、下列各种情况下比热容会发生变化的是() A.一杯水倒去一半B.水凝结成冰 C.一块铁加工成铁屑D.15℃的水变成45℃的水13、水的比热较大,人们往往利用它的这一特性为生活、生产服务,下列事例中与它的这一特性无关的是() A.让流动的热水流过散热器取暖

物理九年级上册 内能单元测试与练习(word解析版)

物理九年级上册 内能单元测试与练习(word 解析版) 一、初三物理 内能 易错压轴题(难) 1.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甲、乙、丙三个实验小组的同学用相同规格、酒精灯火焰大小一样的实验器材,如图A 装置进行实验。 (1)图B 中,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 (2)三组同学都根据自己的实验数据描绘了图象(如图C ),不计能量损耗,则三烧杯中的水的质量:m a ______m b ;m b ______m c 。由图象还可以判断水面上方的气压________一个标准大气压(以上三空均选填“>”“=”或“<”); (3)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 ·℃),质量为200 g 的水从30 ℃加热到80 ℃,水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_J 。 【答案】47 < > < 42000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在温度计上,10℃之间有10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1℃,所以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50”在“40”以上,说明温度高于0℃,为47℃。 (2)[2][3][4]由图2可以看出,a 、b 、c 的沸点相同,其中a 、b 初温相同,加热到沸腾所用的时间不同,则两条图线描绘的是“初温相同质量不同的水”的加热情况;初温相同,b 的加热时间比a 的长,故b 的质量大与a 的质量;a 、c 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平行的,在相同时间内升高的温度相同,故a 的质量等于c 的质量,所以可得 a c b m m m =< 由图象还可以得出,此时水的沸点是98℃,由液体的沸点跟气压的关系可知,此时水面上方的气压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3)[5]水吸收的热量为 ()34.210J/(kg C)0.2kg 80C-30C =42000J Q c m t =?=??????? 2.小明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水和食用油加热(如图甲),以探究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内能测试题含答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内能测试题含答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九年级物理内能单元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扩散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气体和液体才能发生扩散现象 B.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是很小的 C.气体、液体、固体都会发生扩散现象,其中气体扩散最显着 D.扩散现象使人们直接看到了分子的运动 3、固体、液体、气体分子间的距离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A.固体、液体、气体 B.气体、液体、固体 C.固体、气体、液体 D.液体、固体、气体 4、在长期堆放煤的地方,剥去一层地皮,可以看到里面一层仍是黑色,这个现象是() A 蒸发现象 B 扩散现象 C 升华现象 D 凝固现象 5、寒冷的冬季夜晚,许多人喜欢用热水将脚泡一泡才人睡。在此过程中,脚的内能变化情况是() A.减小 B.不变 C.增大 D.无法确定 7、关于分子间的作用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间存在着一个平衡位置,在此位置时分子间既没有引力也没有斥力 B.当物体被压缩时,分子间只有斥力 C.当物体被拉长时,分子间只有引力 D.分子间的斥力和引力总是同时存在同时消失的 10、下列关于物体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静止的物体没有动能,但有内能 B.内能和温度有关,所以0℃的水没有内能 C.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内能越大 D.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 11、把一玻璃板放入水中,取出之后,玻璃板上会有一些水粘在上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水蒸气在玻璃上液化成的小水滴 B. 快速取出玻璃就不会有水

九年级物理内能的利用试题(有答案和解析)

九年级物理内能的利用试题(有答案和解析) 一、内能的利用选择题 1.关于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这个实验说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B. 这个实验说明物体内能可用来对外做功 C. 在这个实验的过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 这个实验反映出了热机的全部工作过程【答案】D 【解析】【解答】A、图中水蒸气对软木塞做功,说明内能可用来对外做功,这一过程中,水蒸气内能减小,温度降低,A不符合题意; B、图示的实验中,软木塞被顶起,蒸汽对木塞做功,说明可以利用蒸汽的内能来做功,B 不符合题意; C、图中软木塞被蒸汽顶起,内能转化为机械能,C不符合题意; D、热机就是把内能转化成机械能的装置,此图基本反应了热机的工作原理,但热机的工作过程包括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人冲程,这一实验不能反映出热机的全部工作过程,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1)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属于机械能和内能的转化过程,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外界对物体做功,内能增加; (2)热机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 2.如图所示是某汽车发动机的一个冲程的示意图.在活塞向上运动的过程中,汽缸内气体() A. 体积增大 B. 温度降低 C. 内能减少 D. 分子热运动加快 【答案】D 【解析】【解答】解:由图可见,进气门和排气门都关闭,活塞向上运动,因此是压缩冲程; 在这个冲程中,活塞向上运行,活塞内气体体积减小;故A错误; 活塞的机械能转化成汽油和空气的混合物的内能,因此气缸内的汽油和空气混合物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分子热运动加快;故B、C错,D正确.

【分析】(1)汽油机的四个冲程是吸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冲程.吸气冲程进气门打开,排气门关闭,活塞向下运动;压缩冲程两个气门都关闭,活塞向上运动;做功冲程两个气门都关闭,活塞向下运动;排气冲程排气门打开,进气门关闭,活塞向上运动.(2)压缩冲程中,压缩汽油和空气的混合物,将机械能转化成内能,使汽油和空气的混合物温度升高、内能增加;但质量不变,由密度公式确定密度变化情况. 3.关于温度、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B. 比热容与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的多少有关 C. 燃料的热值与燃料燃烧的情况有关 D. 金属很难被压缩,表明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斥力的作用 【答案】 D 【解析】【解答】解:A、在状态、质量不确定的情况下,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故A错误; B、比热容是物质本身具有的特性,决定于物质种类和状态,与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多少没有关系,故B错误. C、热值是燃料本身的特性,决定于燃料的种类,与燃烧情况无关.故C错误; D、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阻止物体分子相互靠近,导致固体很难被压缩,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①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与物质的种类、状态和温度、质量都有关系;②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决定于物质种类和状态,与其它因素无关.③热值是燃料本身的一种特性,决定于燃料的种类;④分子间存在间隙,分子间存在相互的引力和斥力. 4.下列有关能量转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核电站发电——核能转化为电能 B. 电饭锅烧饭——电能转化为内能 C. 热机工作——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D. 太阳能电池一一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答案】C 【解析】【解答】A. 核电站利用核裂变发电,将核能转化为电能,A不符合题意; B. 电饭锅消耗电能,将电能转化为内能加热食物,B不符合题意; C. 热机工作时,将燃料燃烧产生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对外做功,C符合题意; D. 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热机是利用内能来工作的机器,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5.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沿海地区昼夜温差比内陆地区小,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小 B. 汽油机压缩冲程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C. 火箭用氢作燃料主要是因为氢的热值高 D. 冬天搓手取暖是利用热传递来

初三物理内能练习题(有答案)

初三物理内能练习题(有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扩散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气体和液体才能发生扩散现象 B.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是很小的 C.气体、液体、固体都会发生扩散现象,其中气体扩散最显著 D.扩散现象使人们直接看到了分子的运动 2、把装满空气的瓶子倒扣在装满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瓶口 间先用玻璃隔开。当抽掉它们之间的玻璃片后,可以看到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颜色渐渐变淡,最后两瓶中气体的颜色变得完全相同,这是为什么() A.二氧化氮比空气密度大 B.两种气体之间形成了对流 C.二氧化氮分子很小 D.气体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3、固体、液体、气体分子间的距离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A.固体、液体、气体B.气体、液体、固体 C.固体、气体、液体D.液体、固体、气体4、在长期堆放煤的地方,剥去一层地皮,可以看到里面一层仍是黑色,这个现象是() A 蒸发现象 B 扩散现象 C 升华现象 D 凝固现象 5、寒冷的冬季夜晚,许多人喜欢用热水将脚泡一泡才人睡。在此过程中,脚的内能变化是() A.减小B.不变C.增大D.无法确定 6、下列现象中,能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濛濛细雨从空中下落 B.炒菜时,满屋飘香 C.扫地时灰尘四起 D.擦黑板时,粉笔灰在空中飞舞 7、关于分子间的作用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间存在着一个平衡位置,在此位置时分子间既没有引 2

3

B.冬季,晚上向稻田里放水,以防冻坏秧苗 C.汽车发动机用循环水冷却 D.在较大的河流上建水电站,用水发电 二、填空题 14、物质是由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和。 15、把红墨水滴入一杯冷水里,不搅动,经过一段时间后,水全变红了,这是现象,它说明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同时也表明分子间有。如果红墨水滴入一杯热水中,水很快就变红了,这又说明了。 16、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热运动时具有的和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要使一个物体的内能增加,可以采用和两种方法。冬天,手冷时可以捂热水袋取暖,也可以两手搓搓取暖.前者是用的方法改变内能的,后者是用 的方法改变内能的。 17、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两个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存在,在热传递过程中能量从物体传到物体,或从物体的部分传到部分,一直继续到时为止。 18、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的内能,叫做了热量,低温物体的内能,叫做了热量。 19、如图所示,先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壁玻璃筒里放一小团棉花,然后迅速压下活塞,筒内棉花燃烧起来。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是,活塞压缩玻璃筒内的空气,对筒内空气,使空气的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着火点就燃烧起来了。 20、对于同一种物质,物体吸收的热量与物体的有关,与物体升高的有关。不同的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 的。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 4

初三物理内能与热机单元测试题

初三物理内能与热机单 元测试题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几种物质的比热容(表1) 物质 比热容[J/(kg ·℃) 水 ×103 酒精 ×103 煤油 ×103 铝 ×102 铁 ×102 铜 ×102 图2 第十二章 内能与热机 一、选择题 1.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下降,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 A.势能减少,动能增大 B.动能不变,机械能不变 C.势能减少机械能不变 D.势能减少,机械能减少 2.物体内能的改变不是由于做功,而是由热传递实现的是 ( ) A.用铁锤煅打铁块,铁块温度升高 B.手捧热水袋,使手暖和 C.两手互搓,使手暖和 D.空气被压缩温度升高 3.一滴蓝墨水滴在一杯清水中,最后整杯水变成浅蓝色.说明( ) A.分子有一定的质量 B.分子的体积很小 C.分子不停地作无规则运动 D.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 4.将一铁块投入到装有水的烧杯中,它们之间没有发生热传递,这是因为( ) A 、它们具有相同的热量 B 、它们具有相同的内能 C 、它们具有相同的温度 D 、它们具有相同的比热容 5.清晨,小岚摇动荷叶上的露珠,她发现两颗露珠相互接触时能自动结合成一颗较大的露珠。这一事实说明( ) A .分子间有间隙 B .物质间有扩散现象 C .分子间有斥力 D .分子间有引力 6.下列现象跟做功改变内能有关的是( ) A .盛夏,太阳把稻田的水晒热 B .夜晚,看见流星在大气层中坠落 C .严冬季节用热水袋取暖 D .用擦酒精的方法使发烧者降温 7.一瓶酒精用去一半后,剩下的酒精( ) A . 热值不变,比热容减小一半 B 、热值不变,比热容不变 C .热值和比热容都减小一半 D .热值减小一半,比热容不变 8.查表(1)可知,铜的比热容比铁的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铜比铁含的热量少 B .铜比铁含的内能少 C .铜和铁相互接触时,必定发生热传递 D .质量相等的铜和铁,升高相同的温度时,铜吸收的热量比铁少 9.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分别用两 个完全相同的加热器加热,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图 象如图2所示,根据图象可得到两液体的比热容( ) A .甲液体的比热容大 B .乙液体的比热容大 C .甲、乙两液体的比热容一样大 D .无法判断 二、填空题 10.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1)___,它的实质是___;(2)___,它的实质是_____. 11.汽油机在 ____________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12.电炉、电熨斗、电烙铁等电热器是把电能转化成_______能的装置. 13.江面上的大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冷 形成的. 14.露是水蒸气由于 发生的液化现象,而液化石油气则是在常温下,利用 的方法液化成液体贮存在钢瓶中的.

中考物理内能练习题及答案

中考物理内能练习题及答案 一、内能选择题 1.对如图所示实验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甲实验中水可以隔绝空气,并给试管中的可燃物加热 B. 乙实验试管内的水沸腾后塞子冲出管口,对应内燃机的做功冲程 C. 丙实验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D. 丁是探究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仅将浓氨水换成浓盐酸也可达到实验目的 【答案】D 【解析】【解答】解:A、甲实验中水可以隔绝空气,并给试管中的可燃物加热,故A正确; B、在此过程中,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软木塞的机械能,与热机的做功冲程能量转化相同,故B正确; C、丙实验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故C正确; D、由于浓盐酸具有很强的挥发性,所以探究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仅将浓氨水换成浓盐酸无法达到实验目的,故D错误; 故选D. 【分析】(1)实验中水可以隔绝空气,并给试管中的可燃物加热,这样更安全;(2)对物体做功时,机械能转化为物体的内能,物体的内能增大;物体对外做功时,物体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物体的内能减小.并据此可判断能量的转化形式;(3)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且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4)浓盐酸具有很强的挥发性; 2.小明和班里的同学讨论热学知识,你认为正确的是() A. 看到阳光下屋内飞舞的灰尘,这是分子在不停地作无规则的运动 B. 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C. 陨石在坠入大气层时,内能增加,机械能减小 D. 在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中,燃气对外做功四次 【答案】C 【解析】【解答】A、尘埃在空气中飞舞是宏观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机械运动,A不符合题意; B、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B不符合题意; C、陨石坠落的过程中,质量不变,高度减小,所以重力势能减小,坠落过程中陨石要克服

九年级物理内能测试题及答案

九年级物理内能测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扩散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气体和液体才能发生扩散现象 B.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是很小的 C.气体、液体、固体都会发生扩散现象,其中气体扩散最显著 D.扩散现象使人们直接看到了分子的运动 2、把装满空气的瓶子倒扣在装满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瓶口 间先用玻璃隔开。当抽掉它们之间的玻璃片后,可以看到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颜色渐渐变淡,最后两瓶中气体的颜色变得完全相同,这是为什么() A.二氧化氮比空气密度大 B.两种气体之间形成了对流 C.二氧化氮分子很小 D.气体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3、固体、液体、气体分子间的距离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A.固体、液体、气体 B.气体、液体、固体 C.固体、气体、液体 D.液体、固体、气体4、在长期堆放煤的地方,剥去一层地皮,可以看到里面一层仍是黑色,这个现象是() A 蒸发现象 B 扩散现象 C 升华现象 D 凝固现象 5、寒冷的冬季夜晚,许多人喜欢用热水将脚泡一泡才人睡。在此过程中,脚的内能变化是() A.减小 B.不变 C.增大 D.无法确定 6、下列现象中,能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濛濛细雨从空中下落 B.炒菜时,满屋飘香 C.扫地时灰尘四起 D.擦黑板时,粉笔灰在空中飞舞 7、关于分子间的作用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间存在着一个平衡位置,在此位置时分子间既没有引力也没有斥力 B.当物体被压缩时,分子间只有斥力 C.当物体被拉长时,分子间只有引力 D.分子间的斥力和引力总是同时存在同时消失的

8、一根钢棒很难被压缩,也很难被拉长,其原因是 A.分子太多 B.分子间没有空隙 C.分子间有引力和斥力 D.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9、将10ml的水与10ml的酒精相混合,混合后水和酒精的总体积 小于20ml,这是因为() A.分子之间有空隙 B.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斥力 C.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 D.分子是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 10、下列关于物体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静止的物体没有动能,但有内能 B.内能和温度有关,所以0℃的水没有内能 C.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内能越大 D.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 11、把一玻璃板放入水中,取出之后,玻璃板上会有一些水粘在上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水蒸气在玻璃上液化成的小水滴 B. 快速取出玻璃就不会有水 C. 水扩散到了玻璃中 D. 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吸引力 12、下列各种情况下比热容会发生变化的是 A.一杯水倒去一半 B.水凝结成冰 C.一块铁加工成铁屑 D.15℃的水变成45℃的水13、水的比热较大,人们往往利用它的这一特性为生活、生产服务,下列事例中与它的这一特性无关的是 A.让流动的热水流过散热器取暖 B.冬季,晚上向稻田里放水,以防冻坏秧苗 C.汽车发动机用循环水冷却 D.在较大的河流上建水电站,用水发电 二、填空题 14、物质是由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 做;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和。 15、把红墨水滴入一杯冷水里,不搅动,经过一段时间后,水全变红了,这是现象,它说明一切物体的分子都 在,同时也表明分子间有。如果红墨水滴入一杯热水中,水很快就变红了,这又说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