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染料基础知识

染料基础知识

染料基础知识
染料基础知识

染料基础知识

染料是指在一定介质中,能使纤维或其他物质牢固着色的化合物。我们介绍的染料和颜料只限于有机化合物。古代染料取自动植物。1856年Perkin发明第一个合成染料——马尾紫,使有机化学分出了一门新学科——染料化学。20世纪50年代。Pattee和Stephen发现含二氯均三嗪基团的染料在碱性条件下与纤维上的羟基发生键合,标志着染料使纤维着色从物理过程发展到化学过程,开创了活性染料的合成应用时期。目前,染料已不只限于纺织物的染色和印花,它在油漆、塑料、纸张、皮革、光电通讯、食品等许多部门得以应用。染料的分类染料的分类方法有三种:按来源划分(天然和合成染料)、按应用性能划分、按化学结构划分。常用后两种分类方法。染料按应用性能分为以下几类:

1.直接染料(direct dyes) 该类染料与纤维分子之间以范德化力和氢键相结合,分子中含有磺酸基、羧基而溶于水,在水中以阴离子形式存在,可使纤维直接染色。

2.酸性染料(acid dyes)在酸性介质中,染料分子内所含的磺酸基、羧基与蛋白纤维分子中的氨基以离子键相合,主要用于蛋白纤维(羊毛、蚕丝、皮革)的染色。

3.分散染料(disperse dyes)该类染料水溶性小,染色时借助分散剂呈分散状态而使疏水性纤维(涤纶、锦纶等)染色。

4.活性染料(reactive dyes)染料分子中存在能与纤维分子的羟基、氨基发生化学反应的基团。通过与纤维成共价键而使纤维着色。又称反应染料。主要用于棉、麻、合成纤维的染色,也可用于蛋白纤维的着色。

5.还原染料(vat dyes)有不溶和可溶于水两种。不溶性染料在碱性溶液中还原成可溶性,染色再经过氧化使其在纤维上恢复其不溶性而使纤维着色。可溶性则省去还原一步。该类染料主要用于纤维素纤维的染色和印花。

6.阳离子染料(cationic dyes)因在水中呈阳离子状态而得名。用于晴纶纤维的染色,常并入碱性染料类。

7.冰染染料(azoic dyes)为不溶性偶氮染料,染色时需在冷冻条件(0-5℃)下进行,由重氮和偶分组分直接在纤维上反应形成沉淀而染色。

8.缩聚染料(polycondesation dyes)该类染料染色时脱去水溶性基团缩合成大分子不溶性染料附着在纤维上,称为缩聚染色。此外还有氧化染料、硫化染料等。

按化学结构分类(主要是根据染料所含共轭体系的结构来分)。可分为:偶氮、酞菁、蒽醌、菁类、靛族、芳甲烷、硝基和亚硝基等染料。在有的大类别中又可分为若干小类。实际上,现在有些染料很难仅以其结构和使用性能来分类,上述两种分类方法均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染料命名染料分子结构复杂。厂商为了各自的利益,常使一个染料有多个商品名称。系统命名和商品名对于染料都比较繁杂。各国均对染料有自己的统一的命名办法。我国对染料的命名法,简单地讲,染料命名可由三段组成。第一段为冠称,有31种,表示染色方法和性能。第二段为色称,有30个色泽名称,表示染料的基本颜色。第三段为词尾,以拉丁字母或符号表示染料的色光、形态及特殊性能和用途。例如,活性艳红X-3B染料:“活性”即为冠称,“艳红”即为色称,X-3B是词尾;X表示高浓度,3B为较2B稍深的蓝色。表明该染料为带蓝光的高浓度艳红染料。中国染料命名用词 1 冠称直接,直接耐晒,直接铜

蓝,直接重氮,酸性,弱酸性,酸性络合,酸性媒介,中性,阳离子,活性,还原,可溶性还原,分散,硫化,色基,色酚,色蓝,可溶性硫化,快色素,氧化,缩聚,混纺等。2 色称嫩黄,黄,金黄,深黄,橙,大红,红,桃红,玫红,品红,红紫,枣红,紫,翠蓝,湖蓝,艳蓝,深蓝,绿,艳绿,深绿,黄棕,红棕,棕,深棕,橄榄绿,草绿,灰,黑等。3色光B-带蓝光或青光;G-带黄光或绿光;R-带红光4色光品质F-表示色光纯;D-表示深色或稍暗;T-表示深 5性质与用途C-耐氯,棉用I-士林还原染料的坚牢度;K-冷染(中国活性染料K表示热染)L-耐光牢度或均染性好;M-混合物;N-新型或标准;P-适用于印花;X-高浓度(中国活性染料X表示冷染)。各国染料冠称基本上相同,色称和词尾有些不同,也常因厂商不同而异。中国根据需要,拟采取统一的命名法则。商品化染料

合成的染料原药一般不直接用于染色,经过混合、研磨,加入一定量的填充剂和助剂加工成商品染料,这一标准化过程称染料商品化。染料的品种不同,其外观、细度、水分、pH、强度、色光、坚牢度、溶解度、扩散性能等指标的要求不同,其商品化过程也不一样。染料的颗粒大小和均匀程度,对染色性能有一定影响。为保证印染质量,对有些染料要进行砂磨,在研磨时加入分散剂和润湿剂,以达到一定的分散度。

色光是染料的重要品质,加工时采取拼混法,以消除各批原料色光上的差异,得到稳定色泽的染料。

染料的用量常取决于其强度。染料强度高,染色力高,得色浓;相反,染色力低,得色浅。要得到同一色泽,强度高的染料用量相对要少。染料的商品化是经过加工处理,使染料的染色达到一定的效果。常在染料中加入一定的助剂,如稀释剂、润湿剂、扩散剂、稳定剂、助溶剂、软水剂等。检测染料质量是否合格的关键为染料本来所持的性能,即色相与上染能力。另外,染色牢度也很重要。即使用同样的颜色索引号表示的颜色,色牢度并不相同,请多加注意。在染料的质量管理上也必须加以注意。批量间的浓度色相以及溶解度的差异,是否有杂质混入等也是检测的重点。

染料质量品质的简单检测方法如下∶

抽取1kg左右的染料使其溶解或分散,并观察其在溶解或分散状态下的状态(与水的相容性及溶解速度。1kg样品的价格符合心理承受价位)。溶解后的染料溶液(分散液、染料含量1kg) 全部用本色细布过滤,然后观察残渣状态(有时会因残渣量而惊诧)。确认过滤后的染料溶液或将分散液滴在过滤纸上确认染液的蔓延程度(如果在中心部分出现眼球状块时须留意)。确认交货时染料包装情况以及所用包装材料。染料具有吸湿性,包装塑料袋较薄时,在运输及保管上容易受潮,为此密封程度也应该予以确认(衬袋破损的产品为对象外)。上述检测如果合格,请另抽取不同批量的染料4~5kg确认颜料浓度、色相差异等情况。请向生产单位索取产品质量规格书以及MSDS。最近,染料中间体被列入国际化学品行列,不管哪家厂都能在规定的国际价格下购买使用,为此在原料价格上很难区分成本的差异。而且在生产技术以及生产规模上也很难区分大型染料生产商与发展中国家染料生产商之间的差别。弄清染料廉价的理由是最重要的

织物染整工艺词

桃绒感处理工艺:指某种丝织物特别柔软的感觉以及获得这种感觉的处理工艺。

烧毛处理工艺:一种用于除去由于未缠绕纤维和突起纤维在纱线表面所形成的茸毛的处理方法。

起绒处理工艺:一种通过旋转表面带有用于割断织物表面纤维的针刀的滚轮使织物起毛的处理工。

丝光处理工艺:用氢氧化纳溶液对纯棉或高含棉量的纱线和织物进行处理以增加其表面光泽的工艺。

上浆处理工艺:通过使用特殊物质以增加布料韧性和光泽的处理方法。

蜡染处理工艺:一种用于产生类似于传统的爪洼蜡染印花布效果的印染方法。

波纹工艺:使用不同压力的轧辊对织物进行压轧以获得波纹效果的工艺。

轧光处理工艺:用表面展平和熨平的方法使织物具有特殊光泽的处理方法。

拉毛处理工艺:对经过竖毛处理后的长毛绒类织物所进行的以产生类似于动物毛的织物表面效果的处理工艺。

石洗处理工艺:最初是对于制造牛仔服和运动外套的粗斜纹布所进行的处理工艺。现推广到其它织物;用以产生一种“饱经风霜”的特殊效果。

水洗处理工艺:使织物产业一种古旧、褪色的外观感觉的处理工艺。

环染处理工艺:是一种对于表面光滑的丝织物以类似于树干年轮的同心圆方式进行染色的一种工艺。

打褶处理工艺:用于制造不同形式(阳光状或风琴状)的缩褶或起泡织物的工艺。

压皱处理工艺:对于制造年轻人时髦物品的织物进行揉皱的处理工艺。

防皱处理工艺:用于制造无皱织物的物理或化学的处理工艺。

技术性整理工艺:技术性整理工艺的目的不仅在于用一般的处理工艺,如:软化处理、防皱处理和防缩处理等,来增强织物的性能;而且可用特殊的处理工艺,如:防霉处理,防腐处理和斥油处理等,来增强用于特殊目的的织物的性能,这些性能可达到很高的技术水平。例如:经过抗静处理的织物可以消除因摩擦而产生的静电而适用于实验室中使用;而经过阻燃处理的织物可用于体育活动或具有危险性的工作。

染料的性能及评价

(1)外形

常用染料外观形态有粉状、粒状、块状、浆状等。

(2)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下某染料在100克纯水中所能溶解的最大克数。

(3)强度

染料的染色强度,它表示染色能力的大小,也称为浓度或力分。通常以%表示。染料的强度越大,染色时的需要量就越少。

(4)色光

染料与被染物所显示出的主色中所呈现的副色。

(5)染色坚牢度

染色坚牢度是指染色物抵抗外界作用而保持原色的能力。对于皮革染色来说,耐日晒、皂洗、干湿擦、水洗、汗渍等牢度指标尤为重要。

(6)渗透度

是指染料向被染物内部渗透的能力。

(7)亲合力

染色达平衡是,纤维吸收染料的数量,可用不加助剂时的上染百分率表示。

直接染料染色

直接染料一般能溶解于水,也有少数染料要加一些纯碱帮助溶解,它可不依赖其他助剂而直接上染棉、麻、丝、毛和粘胶等纤维,所以叫直接染料。

直接染料色谱齐全,色泽鲜艳,价格低廉,染色方法简便,但最大的缺点是这类染料的染色牢度大部分都不够好,针对染色牢度较差的缺陷,人们作了许多改革,例如采用化学药品,把已经染上颜色的布进行后处理,提高色布的耐洗和耐晒牢度;也有采用新型的交链固色剂来提高染色织物的后处理牢度。除此之外,也发现和研制了一些新染料品种,如直接耐晒染料和直接铜盐染料等。目前,对如何提高直接染料的湿处理牢度,还在进一步的探索之中。

(一)直接染料主要性能直接染料大多数是芳香族化合物的磺酸钠盐,也有一部分是羧酸的钠盐,染料结构以双偶氮或三偶氮为主。这类染料具有直线、长链、同平面和贯通的共轭体系,因而能跟具有直线、长链型的纤维素大分子相互靠近,依靠其分子间引力而产生较强的结合。此外,由于染料结构中还含有羟基、氨基或羧基,能与纤维素大分子上的羟基形成氢键,所以直接染料能与纤维结合而完成对纤维素纤维的染色。

直接染料在水中的溶解度大小主要取决于染料分子内水溶性基团的种类和数量,所含的水溶性基团多,在水中的溶解度就大。提高温度,也会使染料的溶解度增大。直接染料在水中溶解后,在溶液中形成染料阴离子。但由于一般的水中含有较多金属的钙、镁离子,这些钙或镁盐能与染料阴离子结合而形成不溶性沉淀,不利于染色的进行,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对印染用水必须进行软化处理。在染色中较为方便的是在水中加入纯碱或六偏磷酸钠。纯碱的加入能增大染料的溶解度,但过多就会使染料上染缓慢。

直接染料在溶液中是以染料阴离子形式存在,当溶液中加入少量纯碱,促进了纤维素阴离子的离解而呈负电荷,使染料阴离子和纤维阴离子相互产生较大斥力而不易相互靠近,从而影响了染料对纤维的染色,即纯碱加入染液后起到了增加染料的溶解性及降低了染料对纤维的亲和力而起到缓染作用。但在溶液中加入无机中性盐类后,就会使这种现象改变。将无机中性盐加入溶液中后,这些盐就离解成阳离子(Na+)及相应的阴离子。无机的阳离子体质较小,因此在水溶液中活泼性较大,容易吸附在纤维大分子周围,从而降低了纤维分子表面的阴电荷,使染料和纤维斥力减小,相对增加了染料阴离子与纤维素分子之间的吸附量,达到促染的效果。因此,中性盐可作为促染剂,但当盐类增加过多时,又会因染料胶体状态遭破坏,导致部分凝聚产生沉淀。

由于直接染料是属于阴离子型染料,它能与阳离子的表面活性剂树脂类相结合,而生成不溶性的化合物。因此,为了提高直接染料的耐洗、耐晒牢度,往往利用这个原理,采用阳离子性固色剂来进行固色。

(二)直接染料应用性能根据温度、食盐及上染率对直接染料上染性能的影响,可根据直接染料的应用性能分为三类:

(1)甲类:这类染料分子结构比较简单,上染速率快,匀染性能很好,约在70~80℃就可染色。

(2)乙类:这类染料分子结构复杂,具有较多的水溶性基因,上染速率慢,匀染性能差,食盐对这类染料的促染效果很显著,要很好控制食盐的加入量,以控制其上染速率和匀染性。若食盐加入过早,就会使染料上染太快而导致染色不匀。

(3)丙类:这类染料分子结构大而复杂,对纤维有较大的结合能力,食盐对它的促染效果很小,但温度对它的影响较大。这类染料在始染时温度不能太高,否则,会因上染太快而影响匀染。

在拼色时,要注意选用性能接近的同类染料为宜。

(三)直接染料染色方法直接染料染色方法简单,以卷染为主,由于受染料溶解度及上染速率的限制,轧染仅限于浅、中色。染色一般在中性或弱碱性介质中选行,在酸性溶液中不适用于染棉,在弱酸性介质中可以上染丝绸。直接染料的卷染工艺如下。

1.工艺流程

卷轴→卷染→水洗(固色处理)→冷水上卷。

2.处方及工艺见表2-1。

注每轴布重根据不同织物规格而定。

3.卷染操作注意事项

(1)染料先用热软水调匀后溶解,有些染料宜加些润湿剂先调成浆状,然后再加热水溶解,用时将已溶解的染料过滤加入染缸内。

(2)染前将织物在染缸上先用80℃左右的热水(不含染料)走2道,称为保温。

(3)染色时先加入染料总用量的3/5,在规定的染色温度下染1道后,再加入其余2/5的染料,在第3、4道末加入食盐。食盐中应不含钙、镁盐类,以免影响色光的鲜艳度。(4)染后水洗,水的流量要适中。染后织物要及时烘干,烘筒的温度应采用先低后高,经固色后的织物影响较小。

[O] 还原染料染色

还原染料不溶于水,染色时要在碱性的强还原液中还原溶解成为隐色体钠盐才能上染纤维,经氧化后,回复成不溶性的染料色淀而固着在纤维上。

还原染料是染料中各项性能都比较优良的染料。按其主要化学结构可分为靛类和蒽醌两大类。它的色谱较全,色泽鲜艳,皂洗、日晒牢度都比较高,但因价格较贵,某些黄、橙等色有光敏脆损现象,使其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一)还原染料染色过程还原染料染色时,可采用浸染,卷染或轧染。一般纱线及针织物大都用浸染,机织物大都用卷染和轧染,一般都包括下述四个基本过程。

1.染料还原染料的还原过程,也就是还原染料隐色体的生成过程,一般都是在碱性介质中进行的。在还原染料的分子结构中都至少含有两个羰基(=C=O),它们在强的还原剂连二亚硫酸纳(俗称保险粉)的作用下,羰基被还原成羟基(-OH)。保险粉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在碱性条件下即使温度很低,也可产生较强的还原作用,从而使还原染料被还原为隐色酸。

Na2S204 + 2H2O -→2NaHSO3 + 2[H]

2=C=O + 2[H] —→2 ≥C-OH

反应中生成的羟基化合物就是染料的隐色酸,它也和染料一样不溶于水,但可溶于碱性介质中,成为隐色体钠盐溶液。由于隐色体钠盐不常呈现染料原有的颜色,故被称为隐色体:

≥C-OH + NaOH-→≥C-ONa + H2O

在用保险粉-烧碱法进行染料还原溶解时,应掌握好烧碱、保险粉的用量和还原温度,才能使染料正常还原,否则会使染料产生过度还原或水解以及分子重排等不正常的反应,致使染液破坏,色泽萎暗,染色牢度降低。

2.隐色体上染还原染料经保险粉、烧碱还原溶解成隐色体钠盐后,即对纤维素纤维产生直接性,先吸附于纤维表面,然后再向纤维内部扩散而完成对纤维的上染。由于染液中含有大量电解质,对纤维的直接性较大,故上染纤维的速率较快,染料的移染性能较差,往往不易染匀。因此,在上染过程中可加入少量缓染剂,如平平加0、牛皮胶等。

3.隐色体氧化上染纤维的隐色体需经空气或氧化剂氧化,转变为原来的不溶性还原染料并回复原来的色泽,其氧化反应如下:

≥C-ONa -→>C=O

由于不同类型的还原染料有不同的氧化性能,故应对氧化条件进行适当选择,如用空气氧化,或使用双氧水、过硼酸钠氧化等。

4.皂煮后处理皂煮能将吸附在纤维表面已氧化的浮色去除,使染色织物具有鲜艳的色泽和较好的摩擦牢度。同时,在皂煮过程中,染料分子会在纤维表面发生聚集,进而形成微晶体,可进一步改善染色织物的各项牢度。

(二)还原染料染色方法还原染料可用于棉及涤棉和维棉混纺织物的染色。按染料上染形式不同,可分为隐色体染色法及悬浮体轧染法。另外还有隐色酸染色法,因不常用,故在此不作讨论。

1.隐色体染色法隐色体染色是把染料预先还原成隐色体,在染浴中被纤维吸附,然后再进行氧化、皂洗的一种染色方法。它可分为浸染、卷染和轧染等,目前多用于浸染和卷染。隐色体浸染适用于纱线染色,卷染法染色透芯程度差,有白芯现象。根据染料性质不同,可采取不同的还原方式。

(1)干缸法:在浸染染色时,有的染料还原速度较慢,必须采用较为剧烈的条件来提高染料的还原速率,这种还原方法称为干缸法。

干缸法还原是先将染料用少量水和太古油或拉开粉调成稀浆,然后加入适量温水和规定量的烧碱、保险粉,在规定温度下还原10~15min,待染料充分还原后再经过滤加入含有烧碱、保险粉溶液的染缸中,并冲稀至所需浓度进行染色。由于还原时用水量极少、相当于提高了烧碱、保险粉浓度,加快了染料的还原速率,使还原反应正常完成。

(2)全浴法:这种还原方式适用于还原速率较快的还原染料。其方法是直接将染料放入染槽内,加入规定量的烧碱及保险粉,使染料还原,还原10~15min后即可进行染色。若对这类染料采用较为剧烈的还原条件,则易造成染料的水解或过度还原,影响染色成品质量。

由于还原染料种类较多,结构差异较大,使得每种染料在隐色体染色时被还原的难易就各有不同,所采用的还原方式和烧碱、保险粉用量也各不相同。生产上为了便于应用,一般把隐色体染色的工艺条件分为四类(见表2-4)。

上述几种染色分类中,甲法的染色温度比较高,保险粉易于分解,所以用量较多,由保险粉分解产生的酸性物质也多,用以中和它的碱剂用量也随着增多,所以,烧碱的总用量也较多。上述染色方法的分类是为了应用上的方便,但并不是绝对的,对有些染料来说,两种染色方法甚至三种方法都可使用,工艺条件和烧碱、保险粉用量也可能由于机械设备等各种条件的不同而相差较大。

在目前的生产中,隐色体浸轧和卷染仍有一定的使用价值,主要优点是设备简单,可染中、深色,最适宜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但生产效率低,匀染性较差,操作要求较高。

2.悬浮体轧染法把未经还原的染料颗粒与扩散剂通过研磨混合,制成高度分散的悬浮液。织物在该液中浸轧后均匀附着在纤维上,然后再用还原液使染料直接在织物上还原成隐色体而被纤维吸收,最后经氧化而固着在纤维上,这种染色方法称悬浮体染色法。此法染料透芯,可以解决白芯问题。

悬浮体染色系连续生产,生产效率高。由于染料以悬浮体形式依靠机械压力进入纤维,从而避免了隐色体浸染中由于上染速率过快而造成的染色不匀的现象。

悬浮体染色的工艺流程:

浸轧悬浮体染液→预烘→烘干→轧还原液→汽蒸→水洗→氧化→皂煮→水洗→烘干。

在悬浮体染色工艺中,对染料颗粒的细度要求较高,通常要求在1~2μm之间。在染液配制时,为了增加轧染液的稳定性和染料对织物的渗透作用,可加入适量扩散剂和渗透剂,为了防止染料发生泳移,还可加入少量的动物或植物胶。还原液中烧碱和保险粉的比例为1:1.2~1.5,具体染色时按染色深度同时调整烧碱和保险粉用量。

在浸轧染液时,可采用一浸一轧或二浸二轧。浸轧后织物烘干,然后浸轧还原液并立即进入还原蒸箱,使染料直接在布上还原。为防止附着在纤维上的染料微粒剥落进入还原液,可在还原液中加入一些染料的悬浮体。经还原汽蒸后,织物再经水洗、氧化、皂煮、水洗、烘干,完成整个染色过程。

染色牢度

染色牢度是指染色织物在使用过程中或在以后的加工过程中,染料或颜料在各种外界因素影响下,能保持原来颜色状态的能力。染色牢度是衡量染色成品的重要质量指标之一,容易褪色的染色牢度低,不易褪色的染色牢度高。染色牢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化学结构。此外,染料在纤维上的物理状态、分散程度、染料与纤维的结合情况、染色方法和工艺条件等也有很大影响。

染色牢度是多方面的,对消费者来说,一般比较主要的包括:日晒、皂洗、汗渍、摩擦、刷洗、熨烫、烟气等牢度。另外,纺织品的用途不同或加工过程不同,它们的牢度要求也不一样。为了对产品进行质量检验,纺织部门和商业部门参照纺织品的使用情况,制订了一套染色牢度的测试方法和标准,下面分别予以简单介绍。

1.日晒牢度染色织物的日晒褪色是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在日光作用下,染料吸收光能,分子处于激化态而变得极不稳定,容易产生某些化学反应,使染料分解褪色,导致染色织物经日晒后产生较大的褪色现象。日晒牢度随染色浓度而变化,浓度低的比浓度高的日晒牢度要差。同一染料在不同纤维上的日晒牢度也有较大差异,如靛蓝在纤维素纤维上日晒牢度仅为3级,但在羊毛上则为7~8级,日晒牢度还与染料在纤维上的聚集状态、染色工艺等因素有关。日晒牢度共分8级,1级最差,8级最好。

2.皂洗牢度指染色织物在规定条件下于肥皂液中皂洗后褪色的程度,包括原样褪色及白布沾色两项。原样褪色是印染织物皂洗前后褪色情况。白布沾色是将白布与已染物缝叠在一起,经皂洗后,因已染物褪色而使白布沾色的情况。

皂洗牢度与染料的化学结构和染料与纤维的结合状态有关。除此之外,皂洗牢度还与染料浓度、染色工艺、皂洗条件等有关。

皂洗牢度的试验条件随构成织物的纤维品种而不同,皂洗温度可分为40℃、60℃和95℃三种。测试样品经试验、淋洗、晾干后即用“灰色褪色样卡”按国家规定标准评级。皂洗牢度按分为五级九档,其中一级最差,五级最好,沾色也分为五级九档,一级沾色最严重,五级为不沾色。

3.摩擦牢度染色织物的摩擦分为干摩擦及湿摩擦牢度两种。前者是用于白布摩擦织物,看白布的沾色情况,后者用含水100%的白布摩擦染色织物,看白布沾色情况。湿摩擦是由外力摩擦和水的作用而引起,其湿摩擦牢度一般低于干摩擦牢度。

织物的摩擦牢度主要取决于浮色的多少、染料与纤维的结合情况和染料渗透的均匀度。如果染料与纤维发生共价键结合,则它的摩擦牢度就较高。染色时所用染料浓度常常影响摩擦牢度,染色浓度高,容易造成浮色,则摩擦牢度低。摩擦牢度由“沾色灰色样卡”依五级九档制比较评级,一级最差,五级最好。

汗渍牢度和氯漂牢度按五级九档制评级。

评定染料的染色牢度,应将纺织物染成规定色泽浓度才能进行比较,这是由于染色浓度不同,会使测得的牢度亦不同之故。有关染后织物的各项染色牢度的试验方法,应根据国家规定的方法进行,各项牢度的标准也应以国家标准为准。

染色理论概述

把纤维浸入一定温度下的染料水溶液中,染料就从水相向纤维中移动,此时水中的染料量逐渐减少,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就达到平衡状态。水中减少的染料,就是向纤维上移动的染料。在任意时间取出纤维,即使绞拧,染料也仍留在纤维中,并不能简单地使染料完全脱离纤维,这种染料结合在纤维中的现象,就称为染色。若把海绵浸入染液中,染料溶液也能进入海绵内部,可是即使时间长,染料溶液的浓度也不变化,将海绵取出绞拧时,染料和水同时又从海绵内挤出来,所以说海绵并未被染色。

(一)染色基本过程按照现代的染色理论的观点,染料之所以能够上染纤维,并在纤维织物上具有一定牢度,是因为染料分子与纤维分子之间存在着各种引力的缘故,各类染料的染色原理和染色工艺,因染料和纤维各自的特性而有很大差别,不能一概而论,但就其染色过程而言,大致都可以分为三个基本阶段。

1.吸附当纤维投入染浴以后,染料先扩散到纤维表面,然后渐渐地由溶液转移到纤维表面,这个过程称为吸附。随着时间的推移,纤维上的染料浓度逐渐增加,而溶液中的染料浓度却逐渐减少,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状态。吸附的逆过程为解吸,在上染过程中吸附和解吸是同时存在的。

2.扩散吸附在纤维表面的染料向纤维内部扩散,直到纤维各部分的染料浓度趋向一致。由于吸附在纤维表面的染料浓度大于纤维内部的染料浓度,促使染料由纤维表面向纤维内部扩散。此时,染料的扩散破坏了最初建立的吸附平衡,溶液中的染料又会不断地吸附到纤维表面,吸附和解吸再次达到平衡。

3.固着是染料与纤维结合的过程,随染料和纤维不同,其结合方式也各不相同。

上述三个阶段在染色过程中往往是同时存在,不能截然分开。只是在染色的某一段时间某个过程占优势而已。

最常用的两型金属络合染料介绍

○11:1型金属络合染料凡是由一个金属离子与一个染料分子所形成的络合染料称为1:1型金属络合染料。由于这类染料需要在强酸性介质中(pH值小于2.5)进行染色,因此又称为酸性金属络合染料。用于羊毛、丝和毛皮的着色,主要用作皮革涂饰中的着色材料。

②1:2型金属络合染料凡是由一个金属离子与两个染料分子所形成的络合染料称为1:2型金属络合染料。由于染色时常在接近中性的介质中进行,习惯称之为中性染料。1:2型染料中,有一部分常用于皮革涂饰着色染料,特点是着色迅速,尤其在表面染色时,遮盖能力强。喷染时可加入少量的表面活性剂以助匀染。其耐水、耐汗、耐摩擦、耐光坚牢度均较好。也可用于结合鞣革和植物鞣革的染色。商品中1:1型是固体,1:2型是液体。随着络合物分子量的增大其水溶性降低很快。

南京理工大学《数据库系统基础教程》试题和答案

一、选择题60(选择一个最合适的答案,在答题纸上涂黑) 1.一个事务中的一组更新操作是一个整体,要么全部执行,要么全部不执行。这是事务的:A.原子性B.一致性 C.隔离性 D.持久性 2.在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中,描述一个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和特性的是:A.外模式 B.模式 C.存储模式D.模式 3.关于联系的多重性,下面哪种说法不正确? A.一个多对多的联系中允许多对一的情形。 B.一个多对多的联系中允许一对一的情形。 C.一个多对一的联系中允许一对一的情形。 D.一个多对一的联系中允许多对多的情形。 4.考虑学校里的"学生"和"课程"之间的联系,该联系的多重性应该是: A. 一对一 B. 多对一 C. 一对多 D. 多对多 5.下面哪种约束要求一组属性在同一实体集任意两个不同实体上的取值不同。 A. 键(key)约束。 B. 单值约束。 C. 参照完整性。 D. 域(domain)约束 6.关系模型要求各元组的每个分量的值必须是原子性的。对原子性,下面哪种解释不正确:A.每个属性都没有部结构。 B.每个属性都不可再分解。 C.各属性值应属于某种基本数据类型。 D.属性值不允许为NULL。 7.对于一个关系的属性(列)集合和元组(行)集合,下面哪种说法不正确: A.改变属性的排列次序不影响该关系。 B.改变元组的排列次序不影响该关系。 C.改变元组的排列次序会改变该关系。 D.关系的模式包括其名称及其属性集合。 8.若R是实体集R1与R2间的一个多对多联系,将其转换为关系R',哪种说法不正确:A.R'属性应包括R1与R2的所有属性。 B.R'属性应包括R1与R2的键属性。 C.R1与R2的键属性共同构成R'的键。 D.R'的属性应包括R自身定义的属性。 9.关于函数依赖的判断,下面哪种说法不正确? A.若任意两元组在属性A上一致,在B上也一致,则有A → B成立。 B.若任意两元组在属性A上一致,在B上不一致,则A → B不成立。 C.若任意两元组在属性A上不可能一致,则不管在B上是否一致,有A → B成立。

染发基础知识_也就是染发基础理论_美发新手必看

染发基础知识也就是染发基础理论 染发基础知识 1、染色:改变头发颜色的过程。 2、脱色:将头发中天然色素漂白褪色的过程(又称漂色)。 3、洗色::将头发中人工色素漂白褪色的过程。只有在深染浅,而又无法一次完成时,才会用到洗色。 洗色则是指利用漂白剂对头发进行褪色。头发的色素中蓝色是深色,红色是中等色,黄色是最浅色。头发中最深的颜色最先被洗掉。因为颜色越浅其色素粒子体积越小,其色素粒子在皮质层中的数量越多,能进入到皮质层的越深部位。所以洗色的过程中头发的颜色是渐进慢慢变化的。 1 2 3 4 5 6 7 8 9 蓝蓝紫紫紫红红红橙橙橙黄浅黄 4、补色:针对发根新生发的染发技巧。 5、改色:将头发的颜色改深或改浅的过程。。 6、原色:染发前头发的颜色。。 7、目标色::你想要染的最终颜色。。 8、基色:构成头发或染发品中颜色深浅的基本颜色。在染膏中0/00、1/00、2/00……都称为基色。 9、色度:头发颜色的深浅程度。 10、色调:头发颜色在视觉上的感觉。 11、初染:第一次染发。 第一次染发《原生发〉当面对第一次染发的原生发时,应从底部开始向上涂抹至顶部,因为人的体温最好是顶部,所以需预留出顶部至前额的U型区离发根2厘米距离的头发,避免同时涂上染膏〈发尾可以先涂上染膏〉,因为体温相差太大会造成头顶的发根部分有明显的色差。当涂完后,〈除了头顶发根2厘米外〉,过大约十分钟,才把头顶U型位置的发根2厘米部分涂上染膏,这样的操作程序才可以避免发根和发尾的色差相差太大。大约10分钟到20分钟后〈视头发的抗拒性而定〉,就可以进行洗发程序了。 12、沐染:染发结束前头发与头皮上残留色素的快速稀释与调和过程。 13、漂染:在一次染发过程中漂白与染色同时进行。 14、漂彩:先漂白再染色的过程。 15、立体漂染:利用色差形成立体效果的染发技巧。 16、打底:在从浅染深,而又无法一次完成时,就会使用到打底,从使用角度来说,与洗色相反。 17、处女发:从未经过任何化学处理的头发 18、对冲:使用一种颜色抵消另一种颜色,而达到灰色,称为对冲,但在实际操作中,一般只是为了方便染色的手段,而不是真的想要灰色!。 19:对冲色是指相对的颜色[互补色]混合在一起相互抵消而变成灰色。举个例例子,黄色可以抵消紫色,绿色可以抵消红色,蓝色可以抵消橙色,染发后如果产生不理想的色调或颜色,则可以用带黄色色调的加强色抵消,不被接受的紫色,使色彩调和。 20:调彩:又叫加强色。可以用来根据顾客的头发和需要来调出需要的颜色来外,还可以用来冲色。。调彩一般有:蓝,红,黄,绿,紫,橙,灰,几种。颜色是靠调整染料中红、黄、蓝三原色而形成的。 调彩的作用 调彩:可增加色彩的鲜艳度,可中和色彩中多余的色调. 0/19:加强灰色和中和暖色的黄色和红色 0/22:加强绿色中和红色0/45 0/33:加强黄色 0/88:加强蓝色,可以抵消橙色 0/66:可以抵消黄色,加强紫色 0/43:加强橙的效果 0/45:加强红色效果 110/0的作用就更多了:可以直接和双氧做目标色;加在目标色里可以提浅色度;做发色修正;色中色技巧;冲色

染料化学习题集知识讲解

染料化学习题集

染料化学习题集 第一章染料的基础知识 1、下列染料名称中,哪一部分是染料的冠称、色称和字尾,字尾代表什么意义? ⑴活性艳红X—3B ⑵分散蓝2BLN ⑶还原蓝RSN ⑷阳离子桃红FG ⑸直接蓝2B 2、什么是补色?如果有三种物质,它们分别在λ= 492nm;600 nm;420 nm处对光有最大的吸收,那么这三种物质分别呈现什么颜色? 3、解释名词:染料;染色牢度;跃迁能;深、浅色效应;浓、淡色效应 4、光在不同的选择吸收情况下会产生什么现象? 5、试用量子概念,分子激发理论解释染料对光选择吸收的原因,说明染料的结构和外界条件与颜色之间的关系。比较下列各组染料颜色深浅,并说明原因。

1-N=N--NH 2-N=N--NH 2-NH 2-N=N-2 O O OH O O O O O O NH 2NHCH 3NHCH 2CH 2OH NHCO-NH 2NHCO-3(CH 3)2N--X==N (CH 3)2+X=CH X=N X=NH-N λ max=610nm λ max=710nm λ max=420nm 4+(CH 3)2=N -C=(CH 3)2N-Cl -Cl -(CH 3)2N--C==N ( CH 3)2+NH 2 第二章 重氮化与偶合 1、 讨论无机酸的性质和无机酸的浓度对重氮化反应的影响。 2、 说明顺重氮化和逆重氮化的实施方法及适用胺类,为什么要这样做? 3、 试比较下列芳胺的重氮化条件(用何重氮化剂、温度、重氮化方法)及它 们的重氮盐在偶合时的活泼性次序。 ⑴ 对甲基苯胺 ⑵ 苯胺 ⑶ 对硝基苯胺 ⑷ 2,6—二氯—4—硝基苯胺 ⑸ 对氨基苯磺酸 4、 酚类和芳胺类在偶合反应时,为什么要控制好pH 值?各控制在多少?为什 么?

3井下电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

3井下电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井下电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 1、井下电工必须经过培训、考试,取得电工合格证后,才准单独工作。除电工外其他人不得擅自打开防爆外悫进行检修、检查和调试工作。 2、井下电工除应掌握一般电气知识外,还必须熟悉和遵守《煤矿安全规程》、“三大保护细则”、“防爆设备检验规程”、“防爆电气设备的安装、运行、检修、报废规程”。 3、必须穿绝缘性能良好的胶鞋下井。操作高压电气设备时,必须戴绝缘手套,并站在绝缘台上。 4、严格停、送电制度。联系停、送电必须是同一个人进行。停电时先停各分开关,再停总开关,先停油开关,后停隔离开关,隔离开关严禁带负荷分闸。送电时,先送隔离开关,后合油开关,先合总开关,后合分开关。 5、在电气系统上检修、搬迁设备时,必须完成下列各项安全技术措施: (1)切断电源,并将开关把手闭锁; (2)在切断电源时,开关上悬挂:“有人工作,严禁送电”的警告牌; (3)在高压系统中进行电气作业必须先验电、放电,并挂好短路接地线。 6、井下不准带电检修、搬迁设备(包括电缆)。必须带电搬迁时,应制订安全措施,并经机电科和安检部门批准。 7、在井下进行电气设备的检修,试验以及使用仪表测量等工作有可能产生火花时,产生地点必须检查瓦斯浓度1%以下,方可进行工作。 8、井下电气设备做到“三无、四有、二齐、三全、一坚持”,即是: 三无:无鸡爪子、无羊尾巴、无明接头。 四有:有过流和漏电保护、有螺栓和弹簧垫、有密封圈和挡板、有接地装置。

二齐:电缆悬挂整齐、设备峒室清洁整齐。 三全:防爆装置全、绝缘用具全、图纸资料全。 一坚持:坚持使用好漏电继电器,保持动作具有灵敏可靠。 9、对供电系统的继电保护必须按“三大保护细则”进行计算,指定专人负责,其他任何人不准随便变更。 10、防爆性能、电气性能合格的电气设备和阻燃性电缆可下井使用,检修后的电气设备应取得验收合格后才准下井。 11、使用电气仪表(万用表、电压表、电流表等)应选择大于被测值量程,同时禁止带负荷调整量限。使用摇表摇测绝缘电阻时,必须选用电压表的兆欧表 380V,电气设备使用500V、600V,设备使用1000V兆欧表。 12、必须使用合格工具进行拆装电气设备,严禁用力敲打和随意砍电缆。 13、设备检修完毕,应将所有工具,零部件、仪表等进行全面清点,确认无误,方可送电进行工作。 14、井下电气设备不准随意停电,特别是局扇更不准随意停开,以免造成瓦斯积聚超限,已停风机必须检查风机20m内瓦斯浓度在1%以下,经通风安检部门同意,方可重新启用。 15、矿井主扇风机停止运转,停风受影响地点,必须切断电源。恢复正常通风后,停风受影响处,必须检查瓦斯浓度在1%以下时方可重新送电。 16、采掘工作面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时,必须停止使用电煤钻打眼;达到1.5%时,必须停止工作切断电源进行处理;电动机附近20米以内,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5%时,必须停止运转,切断电源,进行处理;采掘工作面内,局部积聚瓦斯浓度达到2%时,附近20米必须停止工作,切断电源进行处理;因瓦斯浓度超限而切断电源的电气设备,必须在瓦斯浓度降到1%以下,方可送电,开动机器。

数据库系统的基本知识

第一章数据库系统概论 本章目的在于使读者对数据库系统的基本知识能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本章重点介绍了有关数据库结构和数据库系统组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以及常见的三种类型的数据库系统的特点。重点介绍关系数据库的有关知识。 1.1 数据管理技术发展史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对信息的依赖程度也在不断地增加。数据作为表达信息的一种量化符号,正在成为人们处理信息时重要的操作对象。所谓数据处理就是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存储、分类、排序、检索、维护、加工、统计和传输等一系列工作全部过程的概述。数据处理的目的就是使我们能够从浩瀚的信息数据海洋中,提取出有用的数据信息,作为我们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决策依据。数据管理则是指对数据的组织、编码、分类、存储、检索和维护,它是数据处理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心。数据处理工作由来以久,早在1880年美国进行人口普查统计时,就已采用穿孔卡片来存储人口普查数据,并采用机械设备来完成对这些普查数据所进行的处理工作。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以及其后其硬件、软件的迅速发展,加之数据库理论和技术的发展,为数据管理进入一个革命性阶段提供有力的支持。根据数据和应用程序相互依赖关系、数据共享以及数据的操作方式,数据管理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具有代表性的阶段,即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管理阶段和数据库管理阶段。

【1】人工管理阶段 这一阶段发生于六十年代以前,由于当时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发展才刚刚起步,数据管理中全部工作,都必须要由应用程序员自己设计程序完成去完成。由于需要与计算机硬件以及各外部存储设备和输入输出设备直接打交道,程序员们常常需要编制大量重复的数据管理基本程序。数据的逻辑组织与它的物理组织基本上是相同的,因此当数据的逻辑组织、物理组织或存储设备发生变化时,进行数据管理工作的许多应用程序就必须要进行重新编制。这样就给数据管理的维护工作带来许多困难。并且由于一组数据常常只对应于一种应用程序,因此很难实现多个不同应用程序间的数据资源共享。存在着大量重复数据,信息资源浪费严重。 【2】文件管理阶段 这一阶段发生于六十年代,由于当时计算机硬件的发展,以及系统软件尤其是文件系统的出现和发展,人们开始利用文件系统来帮助完成数据管理工作,具体讲就是:数据以多种组织结构(如顺序文件组织、索引文件文件组织和直接存取文件组织等)的文件形式保存在外部存储设备上,用户通过文件系统而无需直接与外部设备打交道,以此来完成数据的修改、插入、删除、检索等管理操作;使用这种管理方式,不仅减轻进行数据管理的应用程序工作量,更重要地是,当数据的物理组织或存储设备发生变化时,数据的逻辑组织可以不受任何影响,从而保证了基于数据逻辑组织所编制的应用程序也可以不受硬件设备变化的影响。这样就使得程序和数据之间具有了一定的相互独立性。 但由于数据文件的逻辑结构完全是根据应用程序的具体要求而设计,它的管理与维护完全是由应用程序本身来完成,因此数据文件的逻辑结构与应用程序密切相关,当数据的逻辑结构需要修改时,应用程序也就不可避免地需要进行修改;同样当应用程序需要进行变动时,常常又会要求数据的逻辑结构进行相应的变动。在这种情况下,数据管理中的维护工作量也是较大的。更主要的是由于采用文件的形式来进行数据管理工作,常常需要将一个完整的、相互关联的数据集合,人为地分割成若干相互独立的文件,以便通过基于文件系统的编程来实现来对它们的管理操作。这样做同样会导致数据的过多冗余和增加数据维护工作的复杂性。例如人事部门、教务部门和医务部门对学生数据信息的管理,这三个部门中

第七章 分散染料染色

233 n 第七章分散染料染色 7-1 引言 分散染料是… 一分散染料的发展 分散染料的发展是随着纤维发展而发展的。 分散染料的产生与发展是始于醋酯纤维的应用: 1 醋酯纤维用染料:分子结构小,水溶性小的染料; 2 聚酯纤维染色用染料; 3 新型差别化纤维,仿真丝产品,超细纤维染色用染料; 4 碱性浴染色的分散染料。 二分散染料的结构特点 1 结构特点 2 按应用性能分类 三分散染料发展趋向 1 多能化-染料能够同时上染涤纶及其混纺纤维 2 大分子化-适用于高温高压或热熔法染色、牢度高 3 杂环化-染料发色鲜艳且染色性能良好 7-2 分散染料的结构和性能 一化学结构和颜色的关系 以单偶氮结构染料为例: R1为吸电子基,R2、R3为H或吸电子基; R4、R5为H或供电子基; R6、R 7 为H或烷基及烷基的进一步取代基。 偶氮基的左侧为含吸电子基的重氮组分,右侧为含供电基的偶合组分。 1 重氮组分吸电子基吸电子性效应愈强,偶合组分供电子基供电子性愈强,深色效应愈明显。 2 改变偶合组分氨基上取代基引起深色效应。 3 取代基的空间位阻效应… 二 化学结构和日晒牢度的关系 染料的光褪色不但和染料的化学结构有关,也和染料的聚集态、所染纤维材料的性质以及大气条件等因素有关。 1 光褪色机理 这是一个亲电加成反应,-N=N-邻位上的电子云密度↑,利于反应,而导致日晒牢度下降。 2 染料结构与日晒牢度关系 R6 R7 R 5 3

①对偶氮结构染料,引入吸电子基,日晒牢度↑; ② ③蒽醌结构日晒牢度普遍较偶合氮类好,蒽醌1位上氨基碱性越小,日晒牢度相对较高; ④同样染料对不同纤维染色,日晒牢度可能不同。 三化学结构和升华牢度的关系 升华牢度:… 1 对于偶氮结构染料,极性基团对升华牢度影响较分子量影响大。极性越强,分子量越大,升华牢度越好;重氮组分,偶合组分上引入极性基团均使所升华牢度提高。 2 对于蒽醌结构而言,分子量影响大于极性基团影响,一般随分子量增大,极性基团增多,升华牢度提高。 3 过多的极性基团引入,将导致染料对聚酯纤维亲和力下降,影响上染率。 4 升华牢度好,扩散、匀染性较差。 7-3 分散染料染色性能和染色原理 一分散染料溶液特性和染色性能:分散染料溶液中含有:染料原分子、不同晶体染料、染料颗粒、少量离子态染料,处于动态平衡。(一)分散染料分散性 1 分散剂的分散机理 ①染料晶面吸附分散剂,使晶面带负电而形成双电层; ②分散剂亲水基与水结合形成水合层,提高稳定性; 2 影响分散性的因素 ①分散剂与扩散剂… ②温度-T升高导致分散剂(尤其是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稳定性下降 ③钙/镁离子、中性电解质及阳离子物质会使染料的分散稳定性降低 ④染液中的染料浓度过高,染液循环速度快,升温速率快,也会使分散液的稳定性降低。 (二)分散染料溶解性 分散染料分子中弱极性基团含量较高,赋予染料一定的溶解性;溶解度过大,会影响上染率。 影响分散染料溶解度因素: ①分散剂(关键) ②T升高,分散稳定性下降,但溶解度升高 ③染料细度染料晶体颗粒小,溶解度大。 ④晶体结构晶型转变…;晶体增长和晶体析出现象使染料难于向纤维内部扩散,染料的上染速率降低,易产生染色不匀(色斑)等疵点;结晶增长,溶解度下降。 ⑤染料的分子量与极性

印染基础知识

印染染色基础知识 一、颜色以及测色仪基础知识 1、颜色:即人对眼睛视网膜接收到的光作出的反应,在大脑中产生的某种感觉。 1、1颜色的三要素:色调(色相)、纯度、亮度 色调(色相)(Hue):是指能够比较确切地表示某种颜色、色别的名称,是色与色之间的主要区别。如:红色、黄色、蓝色等。 纯度(Chromacity):又称饱和度或彩度,用来区别颜色的鲜艳程度。它可以理解为颜色中有色成分和消色成分的比例。有色成分的含量越高则颜色越纯,饱和度越高;消色成分(指和其它成分的颜色互成补色而能混成为白光的颜色)的含量越高则颜色越灰,饱和度越低。光谱色中的单色由于不含消色成分,所以饱和度最高,为100%;而白色、标准灰色和黑色所含的颜色都为消色成分,所以饱和度最低,为0或者说没有饱和度. 亮度(Lightness):又称明度,它表示有色物体的表面所反射的光的强弱程度,区别颜色的浓和淡。物体对光的反射越强(或吸收越弱),则亮度越高;物体对光的反射越弱或吸收越强),则亮度越低。白色的物体亮度高,是因为它几乎不吸收光而全部把它反射出去;黑色的物体亮度低,是因为它几乎不反射光而全部把它吸收。 说明:一般颜色从黄-橙-红-绿-蓝-靛-紫黑的变化,从深浅来说是变得越来越深,从亮度来说,则显得越来越暗。颜色的三要素是相互联系的。色相决定颜色的质,亮度和纯度都是量的变化。任何颜色只要确定了它的色相、饱和度和亮度,就可以完全精确地确定出它是什么颜色。倘若其中一个要素变化了,那么这个颜色就也变化了,描述或确定一个颜色必须确定它的色调、纯度和亮度。 Datacolor产品介绍: Datacolor 产品的软件是由Datacolor公司自已开发出来的,并由香港DTC 公司担任其代理商,印染现有Spectraflash 600,其中有两种软件:Datacolor TOOLS, Datacolor MATCH,TOOLS基本以测色为主,出具测色报告以及相关数据等;而MATCH软件包括数据库的建立,配色使用,调色使用等; 仪器对室内温湿度和对样品标准板尺寸的要求:

遗传学第一章遗传学细胞基础知识点

第一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本章要点 ?真核细胞的结构及功能。 ?染色体的形态特征。 ?染色质的基本结构与染色体的高级结构模型。 ?多线染色体的形成原因。 ?有丝、减数分裂染色体形态、结构、数目变化及遗传学意义。 ?无融合生殖及其类型。 ?高等动植物的生活周期。 ?染色质、染色体、同源染色体、异固缩现象、核型、核型分析、双受精、直感现象、世代交替。 ?真核细胞的结构及功能: 1.细胞壁。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及穿壁胞间连丝。 成分: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 功能:对细胞的形态和结构起支撑和保护作用。 2.细胞膜 成分:主要由磷脂和蛋白分子组成。 功能:选择性透过某些物质;提供生理生化反应的场所;对细胞内空间进行分隔,形成结构、功能不同又相互协调的区域。 3.细胞质 构成:蛋白分子、脂肪、游离氨基酸和电解质组成的基质。 细胞器:如线粒体、质体、核糖体、内质网等。 线粒体:双膜结构,有氧呼吸的场所,有自身的DNA,和植物的雄性不育有关。 叶绿体:双膜结构,光合作用的场所,有自身的DNA,绿色植物所特有。 核糖体:蛋白质和rRNA,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场所。 内质网:平滑型和粗糙型,后者上附有核糖体。 高尔基体:单膜结构,分泌、聚集、贮存和转运细胞内物质的作用。 中心粒:动物及低等植物,与纺锤体的排列方向和染色体的去向有关。 4.细胞核 功能:遗传物质集聚的场所,控制细胞发育和性状遗传。 组成:1. 核膜;2. 核液;3. 核仁;4. 染色质和染色体。 ?染色体的形态特征: 间期细胞核里能被碱性染料染色的网状结构称为染色质。 在细胞分裂期,染色质卷缩成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碱性染料染色很深的物质,染色体。 二者是同一物质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所表现的不同形态。 ?不知道是什么

井下电工考试题及答案

井下电工考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电路由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个组成部分。 2、电路中的中间环节(如变压器、输配电线路和开关设备等)起_____和_______的作用。 3、在电路中,电阻的连接形式有_____、_____、_____三种。 4、三相电源的三个饶组及三相负载,其常用的连接方式有____连接和______连接。 5、向煤矿井下供电的电源禁止中性点直接接地,因此称为____制。 6、万用表主要可以测量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 7、兆欧表(又叫摇表)是用来测量电线、电缆和变、配、用电设备______的仪表。 8、在正常情况下,矿井电源应采用分列运行方式,一回路____时,另一回路必须_______备用。 9、变电硐室的绝缘用具包括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0、采区变电所应用_________支护,硐室必须装设向___开的防火铁门。 11、采掘工作面配电点的位置和空间必须能满足____和_____、矿车通过及其他设备安装的要求,并用_________支扩。 12、变电硐室长度超过_____米时,必须在硐室的两端各设一个出口。 13、井下必须选用经_______合格的并取得煤矿矿用产品_____阻燃电缆。 14、巷道中电缆悬挂高度应保证电缆在_____时不受撞击,在电缆坠落时不落在一或________上。 15、电缆与压风管、供水管在巷道同一侧敷设时,必须敷设在管子____方,并保持________米以上的距离。 16、在瓦斯喷出区域、高瓦斯矿井、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矿井中,掘进工作面的局部通风机应采用三专供电,三专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压人式局部通风机和启动装置,必须安装在______巷道中,距掘进巷道回风口不得小于_____米。 18、低瓦斯矿井掘进工作面的局部通风机可采用装有______的线路供电,或与_______供电。 19、局部通风机因故障停风时,必须_______、_________。 20、恢复局部通风机通风前,必须检查瓦斯。只有在局部通风机及其开关附近_______米以内风流中的瓦斯浓度都不超过时,方可人工开启局部通风机。 21、井下供电电缆连接应做到“三无”,即无________、无_________和无_________。 22、电缆悬挂点的间距,在水平或倾斜井巷内不得超过_____米,在主井井筒内不得超过______米。 23、高、低电力电缆设在巷道同一侧时,高、低压电缆之间的距离应大于_______米。 24、电缆穿过墙壁部分应用________保护,并__________。 25、井下电气三大保护是指____保护,_____保护,______保护。 26、井下综合保护包括________综合保护和_______综合保护等。 27、低压电网运行中,常见的过电流故障有_____、____和____三种。 28、防爆电气设备人井前,应检查其_____、______和____及安全性能。 29、煤电站综合保护装置的功能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远距离启动和停止煤电钻。 30、巷道内的通信和信号电缆与电力电缆应分挂在巷道两侧,如果受条件限制,则应敷设在电力电缆上方_____米以上的地方。 31、采煤工作面刮板输送机必须安设能发出停止和启动信号的装置,发出信号的间距不得超过____米。 32、耙装机作业前,甲烷断电仪的传感器必须悬挂在_____的上方。 33、采掘工作面的移动机器,每班工作结束后和司机离开机器时,必须立即_______,并打开________。 34、采掘工作面及其他作业地点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0%时,必须_____________。 35、采掘工作面及其他作业地点风流中电动机或其开关安设地点附近20米以内风流中的瓦斯浓度达到1.5%时,必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对因瓦斯浓度超过规定被切断电源的电气设备,必须在瓦斯浓度降到______以下时,方可通电开动。 37、停风区排放瓦斯后,只有恢复通风的巷道风流中瓦斯不超过_____和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______时,方可_____恢复局部通风机供电巷道内电气设备的供电和采区回风系统内的供电。 38、没有装备矿井安全监控系统的无瓦斯涌出的岩巷掘进工作面,必须装备______闭锁装置,采煤工作面装备

数据库系统基础教程第八章答案

Section 1 Exercise 8.1.1 a) CREATE VIEW RichExec AS SELECT * FROM MovieExec WHERE netWorth >= 10000000; b) CREATE VIEW StudioPres (name, address, cert#) AS SELECT https://www.doczj.com/doc/7717929262.html,, MovieExec.address, MovieExec.cert# FROM MovieExec, Studio WHERE MovieExec.cert# = Studio.presC#; c) CREATE VIEW ExecutiveStar (name, address, gender, birthdate, cert#, netWorth) AS SELECT https://www.doczj.com/doc/7717929262.html,, star.address, star.gender, star.birthdate, exec.cert#, https://www.doczj.com/doc/7717929262.html,Worth FROM MovieStar star, MovieExec exec WHERE https://www.doczj.com/doc/7717929262.html, = https://www.doczj.com/doc/7717929262.html, AND star.address = exec.address; Exercise 8.1.2 a) SELECT name from ExecutiveStar WHERE gender = ‘f’; b) SELECT https://www.doczj.com/doc/7717929262.html, from RichExec, StudioPres where https://www.doczj.com/doc/7717929262.html, = https://www.doczj.com/doc/7717929262.html,; c) SELECT https://www.doczj.com/doc/7717929262.html, from ExecutiveStar, StudioPres WHERE https://www.doczj.com/doc/7717929262.html,Worth >= 50000000 AND StudioPres.cert# = RichExec.cert#; Section 2 Exercise 8.2.1 The views RichExec and StudioPres are updatable; however, the StudioPres view needs to be created with a subquery. CREATE VIEW StudioPres (name, address, cert#) AS SELECT https://www.doczj.com/doc/7717929262.html,, MovieExec.address, MovieExec.cert# FROM MovieExec WHERE MovieExec.cert# IN (SELECT presCt# from Studio); Exercise 8.2.2 a) Yes, the view is updatable. b)

染色基础知识

常用涤纶打样设备有高温高压打样机、甘油打样机和红外线打样机。三种设备各有特点。 1.1 高温高压打样机 此类打样机最高工作温度130℃,可以调整升温速度,由两只电热管作为热源。最多可放12支染杯,由连杆装置带动挂有小样的挂钩上下移动完成打样过程。染杯的最大容量为300ml,织物的重量决定了浴比的大小。打样时染液的加入量由染色配方决定,最后用水加至整个染杯的三分之二高度,即200ml左右。液面高度过高,浴比与生产实际浴比相差过大,会影响颜色的准确性。液面过低,小样随挂钩上升时可能不被液面全部浸没,造成小样色花。 常用的染杯有玻璃染杯和不锈钢染杯两种。新染杯在使用前要检验其直径的大小。直径偏大容易造成染色结束后的卡杯现象。取杯时若用力过猛,玻璃染杯易破损。不仅容易造成打样员手部受伤,细小的碎玻璃还容易割破打样机半球形压盖与整个打样机平台的密封圈,影响下一次打样。玻璃染杯易于观察染液脚水的状态,方便新批号染料的进厂检验。而使用不锈钢染杯检验新批号染料时,就必须将染液脚水倒入烧杯后才能观察。不锈钢染杯虽不易破损,但若表面光洁度不高,会降低清洗染杯的效率果。 除了每周清洗一次小样机以外,出现玻璃染杯破损时,必须将掉入小样机底部的碎玻璃全部清理干净,不然容易造成定期清理小样机时打样员的手部受伤。清理时把水全部放干,检查和清洗电热管表面。电热管表面的水垢长时间不清理,不仅影响加热效率,还容易造成电热管的爆裂。清理时若发现电热管表面出现鼓胀或明显变形,应及时更换,以免影响加热速度。 每次从打样机底部放水后,再加水时要检查底部水阀是否关严。若底阀关闭不严,轻微漏水,易造成小样机底部锈蚀或小样机漏电,引起安全事故。每只小样挂在挂钩上后,要进行必要的固定以免造成脱钩后的色花。若固定过紧,易造成玻璃染杯的破损。小样挂在挂钩上,若不圆滑的褶皱过多,浅色的小样会因打样保温时间不长而形成色花或色偏。 1.2 甘油打样机 被加热后常压下能够产生高温,是甘油的主要特点。甘油打样机的加热原理与高温高压打样机相同。甘油打样机有12支染杯的和24支染杯的两种。甘油打样机的染杯容量比高温高压打样机的染杯容量大。液面高度的调整直接影响打样的浴比。甘油打样机的自动化程度比高温高压打样的自动化程度高。 若染杯内液面高度过高,染液的浴比过大,就会造成小样打样和生产实际大样的浴比相差过大,从而影响颜色的准确性。若打样时浴比与实际生产的浴比相同,

家纺的基础知识-染料分类

纺织基础知识 染料分类染料分类 染料是使纤维或其他基质染成鲜明而坚牢色泽的有机化和物作为染料除了具有鲜明的色泽外,还须能溶于水或借助于化学方法使之溶于水及制成分散液,在染色时舍染液而上染纤维,上染后具有一定的坚牢度,即在后加工或服用过程中保持不褪色。有一部分有色物质(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不溶于水和一般有机溶剂,但也能上染纤维,他们往往借助于某些高分子物(粘合剂)将悬浮状态的颜料细小颗粒粘在纤维表面,这种有色物质称为颜料,颜料主要用于油漆、油墨、橡胶、塑料以及合成纤维原液着色。利用在纤维上经化学反应合成颜料的方法也可进行染色(酞箐染料)。 染料的特点: 1.有颜色 2.与水形成分散体系 3.上染纤维 4.有一定牢度 染料分类:(化学结构分类、应用分类) 一、化学结构分类: 1.偶氮结构(-N=N-) 2.蒽醌(A/Q)结构,分子中蒽醌结构: 3.靛系染料.如靛蓝,硫靛。 4.硫化染料,具有复杂的含硫结构。 5. 酞箐(PC)结构染料,分子中含有酞箐结构。 6.多甲川染料(箐系染料),在分子共轭体系中,含有(-C=C-)链段。 7.芳甲烷染料,包括二芳甲烷和三芳甲烷染料。 8.硝基和亚硝基染料,在染料中,硝基为共轭体系关键组成部分。 9.杂环染料,分子中含有杂环结构。 二、染料应用分类: 1.直接染料(direct dyes),染料分子多数为偶氮结构并含有磺酸基、羧酸基等水溶性基团,可溶于水,在水中以阴离子形式存在,一般染料对纤维素有亲和力,染料分子与纤维素分子之间以范德华力和氢键相结合,从而染着于纤维上。 2.酸性染料(acid dyes),是一类含磺酸基、羧酸基等极性基团的阴离子染料,通常以水溶性

第一章化妆基础知识

第一章化妆基础知识 1.化妆的起源与发展 1.夏商周时期 化妆大体以刚健素朴、自然清丽、不着雕饰的女性为美。可以说周代开辟了中国化妆发展史的新纪元。化妆风格属比较素雅的,以粉白黛黑的素妆为主,并不盛行红妆。因此,也可称这个时代是“素妆时代”。 粉:指的是妆粉 黛:指的是黑色 脂:有唇脂和面脂之分。就是动物体内或油料植物种子内的油质,并不是后来出现的红色胭脂。 泽:是一种涂抹头发的香膏。 周代产生了完备的冠服制度,发式也有了定制。《礼记》中明确规定“男子二十而冠,女子十五而笄(ji)”。因此,束发梳髻成了古代中国最为普遍的一种发式,从此在中国延续了数千年。 上古时代:(黄帝——公元前221年)一般推断,中国妇女的化妆习俗在夏,商,周三代时期就已经兴起,而我国古代妇女化妆的主要原料是铅粉。而商周时期化妆似乎还局限于宫廷妇女,主要为了供君主欣赏享受的需要而妆扮,直到东周春秋战国时期,化妆才在平民妇女中逐渐流行。殷商时期,因配合化妆而发明了铜镜,更加促使化妆习俗的盛行。 2.秦汉时期 史书有关秦代的服饰装扮记载很少,不过汉代保留继承了很多秦代遗制。两汉时期,化妆习俗得到很大发展,妇女更加注重容颜装饰。 秦汉时的妆粉除了米粉之外,还发明了糊状铅粉用以化妆。铅粉通常以铅、锡等材料经化学处理后转化为粉。形态有固体及糊状两种。固体常被加工成瓦当形及银锭形,称“瓦粉”或“定(锭)粉”;糊状俗称“胡(糊)粉”或水粉。 从秦代开始,女子便不再以周代的素妆为美了,流行起了“红妆”。即不仅敷粉还要施朱。胭脂(燕支):是从匈奴传入我国的 朱砂:主要成分是硫化汞并含少量氧化铁、黏土等杂质,可以研磨成粉状做面妆之用。是一种红色矿物质颜料也叫丹,具有鲜艳色彩效果。 墨丹:雅称“画眉石”在没有发明烟墨之前,男子用它来写字女子则用来画眉(称石黛)。唇脂:点唇最早起源于先秦,到汉代成为习俗。 秦汉时代(公元前221年——公园220年)两汉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和审美意识的提高,化妆习俗得到新的发展,无论贵族还是平民阶层的妇女都会注重自身的容颜装饰。人们以白色米粉和铅粉敷面,以朱砂、紫草、胭脂点唇涂抹双颊,女性头饰发型娇小,基本想下,形成历史上著名的坠马发髻 3.魏晋南北朝 整体而言,妇女的化妆技巧渐趋成熟,呈现多样化的倾向,用色大胆,以瘦为美。 (1)白妆:即以白粉敷面,两颊不施胭脂,多见于宫女所饰。这种妆式多追求一种素雅之美,颇似先秦时的素妆。 (2)额黄:是一种古老的面饰,也称“鹅黄”、“鸦黄”、“约黄”、“贴黄”、“宫黄”等,以为

矿井电工操作安全知识

矿井电工操作安全知识 一、《煤矿安全规程》对矿井供电系统有关规定 (1)矿井应有两回路电源线路。当任一回路发生故障停止供电时,另一回路应能担负矿井全部负荷。年产60000t 以下的矿井采用单回路供电时,必须有备用电源;备用电源的容量必须满足通风、排水、提升等的要求。 (2)矿井的两回路电源线路上都不得分接任何负荷。正常情况下,矿井电源应采用分列运行方式,一回路运行时另一回路必须带电备用,以保证供电的连续性。10KV 及以下的矿井架空电源线路不得共杆架设。矿井电源线路上严禁装设负荷定量器。 (3)对井下各水平中央变(配)电所、主排水泵房和下山开采的采区排水泵房供电线路,不得少于两回路。当任一回路停止供电时,其余回路应能担负全部负荷。主要通风机、提升人员的立井绞车、抽放瓦斯泵等主要设备房,应各有两回路直接由变(配)电所馈出的供电线路;受条件限制时,其中的一回路可引自上述同种设备房的配电装置。 上述供电线路应来自各自的变压器和母线段,线路上不应分接任何负荷。上述设备的控制回路和辅助设备,必须有与主要设备同等可靠的备用电源。 (4)严禁井下配电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严禁由地面中性点直接接地的变压器或发电机直接向井下供电。 二、采区供电安全 1、《煤矿安全规程》对井下机电硐室的规定和要求 (1)永久性井下中央变电所和井底车场内的其他机电设备硐室,应砌碹或用其他可靠的方式支护。采区变电所应用不燃性材料支护。硐室必须装设向外开的防火铁门。铁门全部敞开时,不得妨碍运输。铁门上应装设便于关严的通风孔。装有铁门时,门内可加设向外开的铁栅门,但不得妨碍铁门的开闭。 从硐室出口防火铁门起5m内的巷道,应砌碹或用其他不燃性材料支护。硐室内必须设置足够数量的扑灭电气火灾的灭火器材。 井下中央变电所和主要排水泵房的地面标高,应分别比其出口与井底车场或大巷连接处的底板标高高出0。5m (2)采掘工作面配电点的位置和空间必须能满足设备检修和巷道运输、矿车通过及其他设备安装的要求,并用不燃性材料支护。 (3)变电硐室长度超过6m时,必须在硐室的两端各设1个出口。 (4)硐室内各种设备与墙壁之间应留出0。5m以上的通道,各种设备相互之间,应留出0。8m以上的通道。对不需从两侧或后面进行检修的设备,可不留通道。 (5)带油的电气设备必须设在机电设备硐室内。严禁设集油坑。 硐室内不应有滴水。硐室的过道应保持畅通,严禁存放无关的设备和物件。带油的电气设备溢油或漏油时,必须立即处理。 (6)硐室入口处必须悬挂“非工作人员禁止入内”字样的警示牌。硐室内必须悬挂与实际相符的供电系统图。硐室内有高压电气设备时,入口处和硐室内必须在明显地点悬挂“高压危险”字样的警示牌。 采区变电所应设专人值班。无人值班的变电硐室必须关门加锁,并有值

考题- 染色基本知识

第一章染色基本知识 1. 什么叫染色?它的目的和要求是什么? 2. 物体为什么会有颜色?物体具有颜色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3. 什么叫染色牢度?常见的染色牢度有哪些? 4. 什么叫浸染?什么叫轧染?各适用于何种织物的染色? 第二章染色基本理论 TOP 1. 亲和力和直接性有何不同? 2. 酸性染料染羊毛或聚酰胺纤维有无饱和值?用什么法其求出它? 3. 何谓平衡吸附等温线?它分为哪几种类型?有何特点,方程式如何? 4. 什么叫上染?上染过程分哪几个阶段?它和染色过程是否相同? 5. 什么叫上染百分率?平衡上染百分率?它们在上染速率曲线上各有何特征? 6. 染料在纤维中的扩散与染色效果有什么关系?影响扩散速率的因素有哪些?染料的扩散活 化能大小对扩散有什么影响? 7. 试从染料的扩散速率、扩散活化能以及平衡吸附等方面说明温度对上染的影响。 8. 什么扩散边界层?染色时染液的流动对其有何影响? 9. 染料在水溶液中有几种存在形式?染色时染料是以何种形式上染色? 10. 浓度、温度及中性电解质对染料在溶液中的聚集有何影响? 11. 在一般上染过程中,△H0和△S0为何是负值?根据△H0、△S0和T的关系式,讨论染色温 度T对平衡上染百分率的影响? 12. 试说明某些酸性染料上染蛋白质纤维时,△S0为正值,即整个染色体系混乱度增加的原 因。 13. 什么叫稳态扩散、非稳态扩散?写出对应的Fick扩散方程式及其物理意义。 14. 什么叫无限染浴、有限染浴?它们在染色过程中各有何特点? 15. 什么叫半染时间?在不同的染色条件下,其变化和哪些因素有关? 16. 何谓孔道扩散模型和自由体积扩散模型?根据其基本理论简述纤维微结构的差异对染料扩 散速率的影响。 17. 什么叫初染率、移染性?染料的标准亲和力及染料的扩散性能对其有何影响? 18. 为获得满意的染色效果,一般可通过哪些工艺条件来控制染料的上染速率。 19. 什么叫泳移、半匀染时间? 第三章直接染料的染色 TOP 1. 直接染料染色时加入中性电解质的作用是什么?说明其作用原理。 2. 直接染料分为哪几个类型?各类有何特点?分别用什么方法来控制上染过程以纠正染色不 匀的现象。 3. 直接染料为何须进行后处理,常用的固色剂及其固色原理如何?

第一章染料基础知识

第一章染料的基础知识 第一节染料的概念 一、何谓染料? 能使纤维或织物染成一定坚牢度和鲜艳度颜色的有色物质。作为染料应该具备以下条件: (1)能溶于水或分散于水或用化学法使它溶解于水。 (2)对纤维有一定的亲和力。 (3)染着后在纤维上具有一定的坚牢度。 (4)染料必须具有颜色 二、何谓颜料? 是指一种不溶于水及一般有机溶剂的有色物质,对纤维没有亲和力,靠粘合 剂的机械粘附作用,使物体表面着色的物质,称为颜料。 三、染料和颜料的区别与联系 1.联系:两者都可以使纺织品着色。 2.区别: (1)染料可溶于水和溶剂,而颜料不溶于水和一般的溶剂。 (2)染料对纤维具有亲和力,以溶液或分散液的形式上染纤维;颜料对纤维没有亲和力,靠粘合剂的粘附作用而着色。 (3)染料主要用于纺织品及皮革的染色,颜料重要应用在油漆、油墨和橡胶等工业。 活性染料的性能 一、溶解性 品质的活性染料商品应用良好的水溶性。溶解度和配制的染液浓度与选用的浴比大小,加入的电解质多少,染色温度以及尿素的用量等因素有关。活性染料的溶解度差别较大,可参见各论,所列的溶解度是指该染料应用时允许的范围。应用于印花或轧染的活性染料,应选用溶解度在100克/升左右的品种,要求染料溶解完全,不混浊,不生色点。热水能加速溶解,尿素有增溶作用,食盐、元明粉等电解质会降低染料的溶解度。活性染料溶解时不应同时加入碱剂,以防染料发生水解。 活性染料溶解度的测定方法,有真空过滤法、分光光度法和滤纸斑点法。滤纸斑点法操作简便,适合工厂实际使用。测定时,先配制一系列不同的浓度的染料溶液,在室温(20℃)下搅拌10分钟,使染料充分溶解。用1毫升刻度的吸液管伸入试液中部,边搅拌边吸放三次。然后吸取0.5毫升试液,垂直滴于平放在烧杯口上滤纸上,重复一次。待晒干后目测试液渗圈,滤纸中以无明显斑点的前一档浓度作为该染料的溶解度,以克/升表示。有些活性染料的溶液,冷却后呈现混浊的胶体溶液,滴在滤纸上能均匀渗开,无斑点析出,并不妨碍正常使用。活性染料的性能 二、直接性 直接性是指活性染料在染液中被纤维吸收的能力。溶解度大的活性染料往往直接性较低,连续轧染和印花应选用直接性低的品种。浴比大的染色设备如绳状匹染

矿井维修电工国家标准

矿井维修电工国家职业标准 1.职业概况 1.1 职业名称 矿井维修电工 1.2 职业定义 从事矿井机电设备和电气系统、线路及器件等的维护、修理及安装调试的人员。 1.3 职业等级 本职业共设五个等级,分别为: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和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1.4职业环境 矿井地面、井下。 1.5职业能力特征 有一定的学习和计算能力,具有观察、分析、判断和表达能力,色觉正常,手指、手臂灵活,动作协调,能够从事井下和高空作业。 1.6 基本文化程度 初中毕业。 1.7培训要求 1.7.1 培训期限 全日制职业学校教育,根据其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确定。晋级培训期限:初级不少于400标准学时;中级不少于360标准学时;高级不少于300标准学时;技师不少于240标准学时;高级技师不少于180标准学时。 1.7.2 培训教师 应具备电气设备检修及安装的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实际操作技能,

并有一定的培训教学经验。 (1)培训初、中、高级人员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技师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关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2)培训技师和高级技师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2年以上或相关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1.7.3 培训场地设备 标准教室及具备必要实验设备的实践场所和所需的测试仪器、仪表及工具。1.8 鉴定要求 1.8.1 适用对象 从事或准备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1.8.2 申报条件 ——初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经本职业初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2)本职业学徒期满。 (3)在本职业连续见习工作2年以上。 ——中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中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 (3)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6年以上。 (4)取得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认定的、以中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中等以上职业学校本职业(专业)毕业证书。 ——高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经本职业高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6年以上。 (3)取得高级技工学校或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认定的、以高级技能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