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可配置片上系统设计流程

可配置片上系统设计流程

可配置片上系统设计流程
可配置片上系统设计流程

可配置片上系统设计流程

摘要:这章主要讲述异构可配置片上系统自顶向下设计流程。设计流程主要关于系统级设计到后端独立设计技术问题。重点是讲述可配置,尤其是系统级设计中现有流程不涉及到的方面。

1简介:

异构片上系统与嵌入式可配置资源的结合组成一个有效解决无线通信和多媒体系统的方案。这是因为他们提供了可配置硬件的同时还提供了类似普通指令集处理器用于一般用途的硬件架构和专用集成电路。更重要的是有些片上系统可以通过可配置资源(资源类型和密度)完成实际用途和设计目标。

图4.1给出异构可配置片上系统的简图,片上系统通常包含指令集处理器(一般用于,DSP,ASIP专用指令处理器),专门的硬件模块,可配置硬件模块。嵌入式可配置模块即可以在粗粒(字级粒度)或FPGA(位级粒度)。不同的处理单元通过总线交流,然而目前的趋势是片上网络通信(处于可扩展性,灵活性,功耗问题的讨论)。

设计一个可配置硬件的片上系统不是一个繁琐的活。为了取得一个有效实现,一个多余设计流程是需要的,这个多余的设计是为了处理在大规模商用平台上的可配置方面。此外,一个高抽象层次设计方法需要用于帮助决定技术实施的实例,细粒和粗粒可配置硬件都需要。

这些设计方法的需求和准则在其他章节讨论。必须指出的是设计流程和在剩下章节讲述的高级设计方法一样用于现成FPGA包括嵌入式

硬连线模块(包块软件处理和专用集成电路)。

2 可配置片上系统设计要求

引进可配置片上系统资源需要对传统设计流程的修改和扩展,重点在于高层次抽象,这里产生了最重要的设计决定。在这部分,传统系统级设计流程简要讲述,可配置片上系统系统级设计流程要求将被讨论。

2.1 传统系统级设计流程

随着片上系统设计的发展,系统级合作设计方法需求也正在增长。学术和商业资源为一系列应用领域提供协同设计方法/工具,在不同的自动化程度和成熟水平上进行软硬件划分,综合,仿真和验证机制。

随着系统规范受到关注,一系列的语言(HDL,面相对象,专门语言)正在用于系统级规范。一些设计方法正结合这些语言,是为了正确描述系统设计的硬件或软件部分。但是目前的趋势是用一种能在高层次抽象代表系统的描述语言去规范系统设计规范。

硬件与软件划分目的是为了优化软件和硬件组件的系统功能配置。与此对应的是,最有效的方法是提供在不同层次模型上的划分,无需重写硬件和软件规范。这不仅减少设计迭代步骤,但是也使预定义或IP块的包含变得容易。

在协同综合中应该考虑的最重要特征是接口综合的可能性。在不同设计方法中会谈到不同的可能进程间通信原语。他们即可以固定在特定的设计方法,也可以和现有的原语创造出可能性选择的新原语。

联合仿真技术从基于设计特定仿真引擎的商业仿真到多种仿真

引擎工具的结合。大多数的设计依赖的仿真器基于事件驱动仿真,而其中一些可以与其他仿真器一起实现联合仿真。

协和验证主要是基于仿真的,这意味着HDL,ISS,专有的仿真在协同设计流程的不同层次的正确功能和时序在初始规范的比较。一些方法可以通过图形工具或者专用的用户界面环境进行调试。

最具有代表性的系统级硬件或软件协同设计方法典型特征列于表4.1.

先前的已经提到段落指出一个自然结果,一般传统系统级设计流程包含下面几个重要阶段:

系统规范

硬件或软件的划分和映射

结构级设计

系统级仿真(总线周期精准)

硬件和软件的使用工具由技术供应商提供。

2.2 可配置片上系统系统级设计流程要求

嵌入式可重构资源影响系统级设计主要流程,这部分将要讲述多余要求。

2.2.1系统规范

在系统规范这一阶段,当不需要使用可配置资源时要求,限制,和规范聚集在一起,但是必须花费额外精力确认充当可配置硬件的实现应用中的部分。采用可配置硬件在结构设计任务和划分,映射任务带来新的方面。在结构设计任务中,一个新的结构元素将要被介绍。

在结构设计空间中,可配置硬件可以被当作一个时间片调度的特定硬件模块的应用。在结构中纳入可配置部分意味要用一简单可配置模块取代一些硬件加速器。在他们被有效使用之前,可配置模块的面积,速度,和功耗都应该被完全了解。

2.2.2 硬件/软件划分和映射

在这一章节,一个新的层次被加到问题中讨论。在可配置硬件中的那部分目标系统必须被确认。这里有一些应该遵循的经验法则提供了一个简单的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

如果应用中有几个大致相同大小硬件加速器没有同时运行或者不是在满负载运行,一个动态的可配置模块比硬连线可以是一个很可有效的解决方法。

如果应用中有一些规范的变化是可预见的,那么可实施选择就是可配置硬件。

如果新一代应用中有一些可预见的计划,那么这些改动的部分可以由可配置硬件完成。

更重要的是,对于可配置硬件的设计,不需考虑面积,速度,和功耗,好像他发生在传统硬件设计中-时间分配和调度问题必须解决。这个解决方法类似于在单处理器上处理的软件任务的策略。这导致了设计流程中复杂度,因为用可配置硬件技术完成功能代价包括硬件和软件设计。

现有的商业设计流程中提供两个划分和映射的途径。(a)工具导向设计流程(b)语言导向设计流程。工具设计流程的例子有CoWare

的N2C和cadence的VCC。这些工具支持的设计流程很好地在传统的硬件和软件方法工作。然而,对于RTL的统一和联合定时模型的细化设计处理是指定工具的,新的可配置部分的纳入不可能脱离非传统的方法。语言导向设计流程的例子是OCAPI-XL和SystemC。尤其对于后者,他承诺开放源码和标准,内核语言中可加入新的方面。然而,大多数首选的方法是要求建模和可仿真的可配置硬件的用基本语言框架编写的模型架构。通过这种方式,能与现有工具和设计兼容的语言被保留下来。SystemC扩展可配置硬件而OCAPI_XL相应在第五章、第六章讲到。

2.2.3 结构设计

一个支持高层次抽象的系统描述设计流程必须也支持不同类型和供应商的可重构技术。即使在抽象的最高层面上,必须要回答的问题就是:怎么实现可重构技术和使用哪项可重构技术?设计流程可以利用不同的技术回答这些问题。首先,基于工具的分析器编译了应用功能的统一表现和产生从未并行运行的应用部分信息。这信息可以用来确定什么功能可以被执行在可配置模块的不同的环境中。

另一种方法是为各个实现技术使用代价函数。代价函数可以帮助在同一时间使用多个参数和优化标准时做出快速的设计决策。另一个工具的方法是使用在仿真中收集到的编译信息去进行对应用程序划分及产生一个用在最后实现的上下文调度。这种方法的例子是一个MorphoSys[14]工具箱的可重构结构。

最后,最容易实现在在工业领域中的选择是基于方法的仿真。在这

种方法中,划分,映射,调度由设计师手动完成, 而结果和效率是通过仿真器验证。这种方法也是最容易纳入现有的流程, 因为与以前的方法相比它所需要的工具的支持是有限的。这也把所有的设计决定留给设计师,更适合用在工业上的许多设计流程。

在考虑设计添加能支持可重构技术建模与仿真的一门语言、一种工具,一系列用于区分可实现技术的参数需要确定:(a)可重构模块在门级的容量,(b)需要用于保持配置上下文记忆存储、(c)重构和支持部分重构、(d)典型的时钟或传输速度,(e)功率消耗的信息。上述参数对于任何类型的同源的可重构技建模是充足的。用这些参数产生的仿真精度不是最佳的,但它足以让设计师知道各个不同的可重构技术如何影响整个系统的性能。

结果需要转向设计空间探索,验证设计决定,使满足整个系统的性能,有:

空间利用率,用于验证模块的正确的尺寸和粒度的环境。

时间利用率,用于比较花在重构模块配置,等待激活和做计算的时间。

上下文存储器总线负载,用于分析可重构存储器存储器总线交通在系统总线性能上的作用。

面积和功耗,对比硬件和软件的执行。

上述结果应以作为附加信息以决定使用哪一个可重构技术和哪部分应用程序将被执行。

与现有的设计流程中可重构性的要求比较,可以看出现有的设计流程

和工具不支持任何要求。无论工具和语言都应该改善,还是需要伴随具体修改。

This section provides the general framework of the proposed design flow

for designing complex SoCs that contain reconfigurable parts. The flow aims

to improve the design process of a SoC in order to use the available tools in

an optimal way [11].

这部分提供了包含可重构部分的复杂片上系统设计的提议的设计流程。为了用一个最佳方法使用可用的工具,这个流程旨在改善一个片上系统的设计过程。

The main idea of the design flow proposed is to identify the parts of a codesign

methodology, where the inclusion of reconfigurable technologies has the greatest effect. This is very important since there are no commercial

tools or methodologies to support reconfigurable technologies, yet. The

design flow is divided in three parts as shown in Figure 4-2. The System-

Level Design (SLD) refers to the high level part of the proposed flow, while

the Detailed Design (DD) and Implementation Design (ID) refer to the back

end part of the methodology.

该设计流程的主要思想就是鉴别出一个协同设计方法论的部分,在这部分里可重构技术的包含有最大的影响。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目前还没有来支持可重构技术的商业工具或方法。这个设计流程被分为三个部分,如图4-2。系统级设计是被提议的设计流程的最高一级,详细设计和执行设计在后。

Details on the formalisms used are thoroughly covered in Chapters 5 and

6, while Chapters 7, 8 and 9 provide information how the proposed

framework can be applied for the design of real world case studies

所使用的形式的细节全部包含在第五六章,七八九章提供了这个被提议的流程框架是怎样应用在现实世界中的。

3.1 系统级设计

系统级设计的主要设计目标:

开发出一个有关需求分析的应用规范;

设计出片上系统的架构;

选择主要的实施技术;

划分在硬件、软件或可配置硬件方面的应用;

评估被划分系统的性能

The requirements are captured and analyzed in the specification phase and the results are fed to the next phases of the design flow. Architecture

templates can be used to derive an initial architecture. They can be based on

previous versions of the same product, a different product in the same product family, a design/implementation platform provided by the design

tool or semiconductor vendor or even on information of a similar system by

a competitor.

在规范说明阶段做的需求分析,其结果用在设计流程的下一阶段。架构设计模块使得先产生一个初始架构。他们可以基于同一产品的先前版本,在同一产品系列的不同产品,由规定设计工具或半导体提供商或一个竞争者提供的一个类似系统的信息一个设计/实现平台。在架构定义阶段,架构单元的准确总线周期模型被创建,因此,整个架构的性能能够用系统级仿真来评估。在划分阶段,应用的功能模型被划分为硬件、软件和可重构硬件。这些部分然后被映射到架构上,并

注释以时间预算和在映射阶段所需的其他特性。

At the SLD, the reconfiguration issues emerge in the following forms: ? The goals for reconfiguration (e.g. flexibility for specification

changes and performance scalability) with associated constraints

are identified at the requirements and specification step.

? At the design space exploration step, the reconfigurable hardware manifests itself as a computing resource in a similar way as an

instruction set processor or a block of fixed hardware, thus

bringing a new dimension to the design space exploration.

在系统级设计阶段,可配置问题以以下几种形式出现:

在需求分析和规范阶段被另加限制的可配置目标如规范变化的灵活性和性能的可伸性;

在设计空间勘察阶段,可配置硬件以类似于一个指令集处理器或者一大块固定硬件那样作为一种计算资源,以至于使设计空间又多了新的一维;

3.2详细设计

At the DD phase, the specifications are refined and verification is

planned according to targeted implementation technologies, processors etc.

The design tools used are fixed according to the selected processors

and the

chosen reconfigurable and fixed hardware technologies. Additionally, the

verification and testing strategy are planned. After this, the individual partitions of hardware, software and reconfigurable hardware are designed

and verified.

在详细设计阶段,根据目标执行技术、处理器等需要规范优化和验证。根据所选定的处理器和可配置的固定硬件技术,所用的设计工具是固定的。另外,需要验证和测试策略。在这之后,硬件、软件和可配置硬件的个人部分被设计和验证。

When all parts are finished, the designed modules of hardware, software

and reconfigurable hardware are integrated into a single model. In the coverification

step,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integrated model is checked against

the reference implementation or the executable specification. Moreover,

implementation related issues like timing and power consumption are modeled. If the results are satisfactory, the design is moved to the

Implementation Design phase, otherwise iterations to Detailed Design or

even to System Level Design phases are required.

在所有的部分完成之后,硬件软件和可配置硬件的设计模型被整合为一个单独的模型。在协同验证阶段,相关的执行或可执行规范检查整合的模型的功能性。此外,与执行相关的诸如时序和功耗的问题也许建模。如果有令人满意的结果,设计就移动至执行设计阶段,否则,详细设计甚至是系统级设计阶段都需要被重复迭代。

At the DD, the reconfiguration issues emerge in the following ways: ? At the specification refinement and technology specific design, the reconfigurable hardware requires communication mechanisms to

software and/or fixed hardware to be added; in case of dynamic

reconfiguration mechanisms to handle context multiplexing are

also needed

在详细设计阶段,可配置问题以以下几种形式出现:

在规范优化和技术具体化设计阶段,可配置硬件需要有与软件或被附加的固定硬件的通信机制,以防动态可配置机制来处理多重上下文也是需要的。

The integration and co-verification combines the reconfigurable

hardware components with other hardware and software

components onto a single platform that accommodates also

external IP (e.g. processor, memory and I/O sub-system models)

and provides co-verification of the overall design. The

reconfigurable hardware is simulated in a HDL simulator or

emulated in an FPGA emulator.

可重构硬件同其他的硬件、软件的整合和协同验证组合到一个单独的平台,这个平台也容纳外部知识产权(比如处理器,内存和输入输出子系统模型)并提供全局设计的联合验证。可配置硬件可在HDL 仿真器中仿真或者在FPGA仿真器中仿真。

? Specific HDL modeling rules need to be followed for multiple

dynamically reconfigurable contexts.

特殊的HDL模型规则需要多种可配置上下文的动态跟踪。

? The reconfigurable hardware modules must be implemented using the selected technology, including the required control and support functions for reconfiguration.

可配置硬件模型必须应用选择的技术执行,包括对可配置的所需的控制和支持功能。

? In the integration and verification phases, the vendor specific design and simulation/emulation tools must be used.

在整合和验证阶段,必须使用供应商的特殊设计和仿真工具。

3.3在执行设计阶段,可配置问题以以下几种形式出现:

动态可配置需要多上下文的结构位流来被管理;

必须遵循多动态可配置文件的特殊设计规则和限制。

4.1 系统级重构中的问题

4.1.1 重构的需要和要求

系统要求和分析出的规范指定了系统的功能、性能、关键的物理参数(如面积、功率)和开发整个系统所需要的时间。上述的特性都要用一个可执行的模型来描述,此时重构的目的(如改变规格的灵活性和新能的可伸缩)也明确了。

总体上说,把重构技术运用到片上系统的动机就是同时满足灵活性和性能要求,此外,纯软件和固定硬件的解决方案都很具有挑战性。在不牺牲性能和和执行效率的条件下,可重构技术在增加灵活性方面很有优势。它将后制造功能性修改的能力与空间/并行计算方式结合起来。

无论是从市场还是应用的角度看,将可重构硬件纳入到电信系统能引入显著的优势:

升级能力:

-符合多种标准或可转移的国际标准

-应对新出现标准进行改善

-能添加新功能到现有设备

-在无线通信中,服务提供商不知道什么类型的数据服务会产生的费用

-对硬件系统的错误修复能力

适应能力:

-更改通道,交通和应用

-节电模式

虽然可重构硬件在许多情况下很有用,但也可能引入关键的开销。这主要涉及到重新配置所需的时间和重新配置系统的功率消耗。(存储器配置,控制重新配置所需的电路)还引入了对面积的影响。

分析出的规范应该指定下列重新配置性能:

需要的重新配置系统类型

静态或动态(单个或多个的情况下)

粒度级别(由粗粒度到细粒度)

耦合的类型(从松耦合到紧耦合)。

系统属性的要求和约束(性能,功耗,成本等)

设计方法的要求和约束(预先定义的架构,预先选定的技术、IP 和工具等)

上述信息是在设计流程的后期阶段要考虑到的,由公司指定系统需求和提取规范对应的技术。

4.1.2 可执行规范

提取的规范与传统硬件系统中的设计类似。系统的功能是用C的形式描述,如SystemC的,OCAPI-XL。用到可执行规范的地方很多:在设计流程的各个阶段使用的测试台test bench可以从可执行规范提取。

编译工具和分析信息可用于确定应用程序的哪部分最适合用动态可重构硬件实现。这是在设计流程的分区阶段实现。

实现可执行规范的能力确保设计团队在应用中有足够的专业知识。

为了能够解决系统级设计的可重构问题,可执行规范是不可或缺的。

4.1.3设计空间探索

在设计空间探索阶段,要分析的可执行模型关于实现可重构硬件的功能块。具体是:

定义架构模型。它包括基于模板的可重构资源。

根据分析结果,决定可重构资源上的系统分区(除了硬件和软件)。

执行系统级仿真,估计最终系统的性能和资源使用情况。

定义器件架构要考虑并行和部分使用制度规范作为输入。除了应用程序的要求,最初的架构取决于许多因素。举例来说,一个公司可能有某种处理器内核或半导体技术的经验和工具,但设计空间有局限。此外,许多电信产品的设计不用从头开始,因为他们使用现有器件的先进版本。因此,最初的架构和硬件/软件划分往往是在系统级设计时确定的。也有这样的情况,重用各个公司任务设计者的策略,重用之前开发产品的架构和代码模板。旧的构架模型被称为构架模板。

至于动态重新配置,它需要处理时间和空间的问题。自动分区仍然是一个未解的问题,但在特定情况下,建议使用基于分区时间,任务调度和上下文管理的解决方案。然而,在工业SoC设计中,系统分区主要是人工进行的。在重新配置规范和要求的基础上,对可执行规范进行分析,以确定能够从可重构资源的应用中获得优化的部分。利用预先选定的技术、架构和IP得到的性能和面积估计,帮助进行

分析。例如具体的ISP和可重构技术。

在映射阶段,根据分区决策而精化可执行规范中定义的功能,然后这些功能就可以映射到定义好的架构中。为了包含系统级仿真和已选好的实现技术的影响,可以使用不同的估算技术:

编译软件部分,估计运行时间和内存使用情况,

对硬件部分进行高水平综合,估计门数和运行速度,

对可重构硬件实现的功能模块进行建模,估计重构的影响。

最后进行系统级仿真,得到有关设备的全部结构单元性能的信息。

对所提出的设计框架,高效的设计空间探索是最重要的。关于可重构系统各单元的设计,它支持:

前期针对于性能(硬件,软件和重构)和成本(面积)等,估计功能块/过程。

系统分区,特别是多上下文分割和调度

架构的定义

映射

性能评估

.2 详细设计中的重构问题

由分区决定的细化规范和技术是针对可执行模块转换成可重构硬件的设计。这个阶段的重要问题包括:软硬件上迭代的改进和可重构硬件规范。设计者不仅要重视设计(包括:建模语言,目标平台,仿真和测试方法),还要重视节约成本,设计方面的产品支持以及利用

特殊的可重构硬件特征。

在集成阶段,我们要把硬件,软件以及可重构硬件组件集成到一个平台上,这个平台同样包括了外部IP,比如:处理器,存储器,I/O 子系统模块。集成阶段我们可以考虑两个不同的方法来把不同目标系统的不同组件集成到一个平台上:基于语言的方法(SystemC,OCAPI-XL),工具导向的方法(CoWare N2C)。

可重构硬件需要增加一种针对软件和/或固定硬件的通信机制,不同模块如基于内存的通信,基于总线,协同处理器设计甚至于集成可重构模块功能的数据通道都可以采用不同类型的通信机制。基于总线的通信需要为可重构构造和系统的软硬件部分提供特定的接口,在软件部分,驱动程序需要把软件操作抓换成硬件信号,在FPGA和硬件部分,需要建立连接系统总线的接口,FPGA部分和CPU也可以通过共享内存直接通信。

软件和固定硬件设计流程并没有什么不同于传统的设计流程。静态可重构硬件的设计流程和固定硬件的设计流程相似。对于动态可重构硬件,模块接口,通信以及同步都是根据上下文调度来设计的。多重动态可重构上下文需要遵守特殊的HDL模块规则。至于动态可重构部分还需要一种处理上下文中多路复用的机制。一种高水平描述动态可重构设计的方法应该解决如何把动态可重构电路和其他电路集成在一个总线结构中这个问题。

4.3 实施设计中的重构问题

重构实时的对应用程序分区,及时的多路传输可编程逻辑以满足

硬件资源的限制。在运行时间中发生的重构,重构时间就是运行时间开销的一部分,并且需要尽可能的减小。同时,多重重构比特流需要被存储下来,以用于不同的多路复用可编程逻辑上下文。当整个应用程序需要被存储在片上存储器中时,这个问题会影响SOC的实现。

当多个上下文重构技术在研究中时,专门的分区和制图技术已经应用于系统层面的设计阶段。后来在设计实现阶段,需要一种跨上下文通信方案,跨上下文通信指的是数据或控制信息怎样在不同上下文中转移的。通常,转移寄存器被用于前后两个上下文互连的。备份寄存器也被用来存储上下文断开以及接入时的状态值。当大块缓冲区对于跨上下文通信很实用时,在芯片中存储区却能被使用记忆模式的重构单元分配到任何地方使用。和共享缓冲区一样,所有的上下文都能使用这些存储区。在带宽受引脚限制的多样FPGA中,比较这种高带宽和跨上下文通信的不同是很有益的。庞大的带宽使得多上下文分区比多FPGA分区更容易。

5 结论

在前面章节中提到的可重构SOC设计流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在系统级设计阶段,已经拥有相应的要求和规范,可执行规范形式的功能正在研究,架构上的分区和绘图以及系统性能已经得到验证。在细节设计阶段,通信和模块已被优化,转换,集成以及通过协同模拟和协同仿真得到验证。实现设计阶段,在已选定的实现平台上描绘设计图,这种实现技术被作为一种方法应用在指令集处理器,传统的固定硬件和动态重构硬件中。

重点在系统级设计流程部分,这部分需要一种方法解决建模和模拟可重构SOC的硬件重构部分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和工具将在第五和第六章分别介绍。

房地产公司建筑设计管理流程[详细]

建筑设计管理流程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修订记录

一、流程图

二、流程概述 三、工作程序 3.1概念方案阶段 1)收集资料 a)集团成本控制中心提供建设成本限额; b)项目公司营销管理部提供《产品定位报告》;

c)集团开发部提供项目简报和与土地相关的资料信息。 2)编制《概念方案设计任务书》 a)集团规划设计部根据收集的资料,编制《概念方案设计任务书》; b)集团规划设计部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参与会审《概念方案设计任务书》,报集团常务副总审 核,董事长审批。 3)设计单位选择 a)集团规划设计部在第1)、2)项工作进行的同时,按照【设计单位选择管理流程】选定设 计单位。 4)概念设计 a)集团规划设计部向设计单位发放《概念方案设计任务书》,并提供相关资料; b)集团规划设计部负责跟踪设计单位的概念设计过程; c)沟通过程应当尽量以书面形式进行记录,形式包括“设计过程沟通记录”、会议纪要、传 真等。集团研发设计部负责归档整理。 5)概念设计评审 a)集团规划设计部负责组织项目公司工程部、综合部部、成本管理部、营销管理部、商业管 理部、项目公司决策层、集团商业运营中心参加概念方案阶段的设计评审工作。 b)设计评审会以“会议纪要”或“设计评审表”的形式形成评审结论,集团规划设计部负责 联系设计单位,根据评审结论调整方案,报集团常务副总审核,董事长审批。 3.2规划、单体方案设计阶段 1)收集资料 a)集团成本控制中心提供土地版目标成本及设计限额; b)集团开发部提供土地成交确认资料; c)项目公司综合部提供四源情况调查报告; d)项目公司营销管理部提供产品建议书。 2)编制《规划、单体方案设计任务书》 a)集团规划设计部根据收集的资料,编制《规划、单体方案设计任务书》(一般应含项目名 称、地址、用地现状、设计阶段、设计依据、功能定位、设计理念提要、技术经济指标、 功能设置、设计文件内容、设计文件提交时间等内容要求); b)设计部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参与会审《规划、单体方案设计任务书》,报集团常务副总审核, 董事长审批。 3)设计单位选择

楼宇自控系统设计方案

楼宇自控系统 设 计 方 案 工程公司 年月日

目录 一、概述 二、设计依据 三、设计原则 四、系统设计描述 五、楼宇自控系统产品介绍

楼宇自控系统设计说明 一、概述 当今,世界各地的大厦管理部门为了使其客户拥有更舒适的环境而正在寻找创建完美室内环境的方法,他们越来越注重于通过优化控制提高管理水平和环境质量的可调性。智能大厦向人们提供全面的、高质量的、快捷的综合服务功能,它是现代高科技的结晶,是建筑艺术与信息技术完美的结合。楼宇自控系统( ,简称)是智能大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监控范围通常包括冷热源系统、空调系统、送排风系统、给排水系统、变配电系统、照明系统、电梯系统等。 高新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对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及管理最优化组合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建筑物提供一个合理、高效、节能和舒适的工作环境。节能是一项基本国策,也是建筑电气设计全面技术经济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楼宇自控系统正是顺应了这一潮流,它的建立,对于大厦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并达到最佳状态,以及大厦的防火与保安都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同时,依靠强大软件支持下的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数据分析、逻辑判断和图形处理,对整个系统做出集中监测和控制;通过计算机系统及时启停各有关设备,避免设备不必要的运行,又可以节省系统运行能耗。 当前现代化大厦就空调系统而言,是一栋大楼耗能大户,也是节能潜力最大的设备。从统计数据来看,中央空调系统占整个大楼的耗能50%以上,而大楼装有楼宇自控系统以后,可节省能耗25%,节省人力约50%。出现故障,能够及时知道何时何地出现何种故障,使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当前随着建筑物的规模增大和标准提高,大厦的机电设备数量也急剧增加,这些设备分散在大厦的各个楼层和角落,若采用分散管理,就地监测和操作将占用大量人力资源,有时几乎难以实现。如采用楼宇自控系统,利用现代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系统,实现对所有机电设备的集中管理和自动监测,就能确保楼内所有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同时提高大楼内人员的舒适感和工作效率。 **大厦是采用西欧古典三段式的、国际化标准的智能型建筑,采用楼宇自动化系统将为大厦的管理者提供自动化水平较高的先进运行手段,并为用户提供舒适宜人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二、设计依据 2.1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16-92 2.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50254-50259-96

(完整word版)建筑设计管理流程

1.目的 为规范项目建筑设计管理阶段的操作程序,加强对项目设计前期阶段的监控,达到确保质量、进度,控制成本的目的。 2.适用范围 适用于项目建筑设计阶段的设计管理。 3.术语和定义 规划设计 方案设计 初步设计 施工图设计 4.职责 4.1.集团战略发展部 4.1.1.提供项目一级开发计划; 4.2.集团项目拓展部 4.2.1.提供《土地挂牌文件》 4.2.2.提供《项目可研报告》 4.3.集团市场营销部; 4.3.1.提供《产品定位报告》、样板区、单体建筑(会所、售楼处、配套公建、住宅设 计建议书); 4.3.2.参加规划设计方案设计阶段的研讨和设计成果评审并提出评审建议。 4.4.集团产品研发部 4.4.1.提供产品系列标准化《设计指导书》,对设计方案形成支持; 4.4.2.参加规划设计方案设计阶段的研讨和设计成果评审并提出评审建议。 4.5.集团规划设计部 4.5.1.负责规划、方案、初步设计任务书和指导书的编制与评审; 4.5.2.负责方案设计单位的选择,签定设计委托合同; 4.5.3.组织规划、方案、初步设计各阶段阶段性设计评审,审核设计成果; 4.5.4.负责规划、方案、初步设计各阶段设计管理工作; 4.5.5.协助项目公司完成各阶段建设图纸的报批工作; 4.5.6.控制施工图设计节点大样,确保设计效果和质量的体现; 4.5.7.审核施工过程中二次封样的材料样板。

4.6.集团工程部 4.6.1.提供《项目整体开发计划》; 4.6.2.参与方案、初步设计的设计成果评审并提出建议; 4.6.3.参与《施工图设计指导书》的评审,参与施工图技术交底和施工图图纸会审。 4.7.集团合约管理部 4.7.1.提供阶段性成本造价估算指标; 4.7.2.参与方案、初步、施工图设计阶段成果的评审并提出评审建议; 4.7.3.审核并控制各阶段设计方案的成本造价。 4.8.物业公司 4.8.1.参与规划、方案设计阶段成果的评审,并提出评审建议; 4.8.2.提供《物业管理配置建议书》。 4.9.项目公司 4.9.1.提供各设计阶段的基础资料(规划条件、地质勘察报告等); 4.9.2.参与各设计阶段成果的评审并提出评审建议; 4.9.3.负责设计各阶段图纸报批; 4.9.4.参与施工图图纸会审,并对结构专业和机电专业图纸进行审核; 4.9. 5.负责组织施工图技术交底工作。 4.10.项目设计管理部 4.10.1.负责收集建筑施工图设计所需相关资料(地质勘查报告、限额设计要求、水电设 计要求等); 4.10.2.负责编写《施工图设计指导书》; 4.10.3.负责施工图设计单位的选择并签定设计委托合同; 4.10.4.负责施工图阶段设计管理工作; 4.10. 5.负责组织施工图内部评审工作; 4.10.6.配合项目公司进行各阶段图纸报批工作; 4.10.7.配合项目公司进行施工图技术交底工作; 4.10.8.提供市场营销部所需销售平面图。 4.11.分管副总裁 4.11.1.负责金额在300万及以上的设计采购合同的审批; 4.11.2.负责审批规划设计、方案设计阶段的设计成果。 5.工作程序 5.1.设计公司选择 5.2.根据《设计承包商选择管理流程》进行选择。

楼宇自控系统设计方案[详细]

目录 一、概述 二、设计依据 三、设计原则 四、系统设计描述 五、TAC楼宇自控系统产品介绍

楼宇自控系统设计说明 一、概述 当今,世界各地的大厦管理部门为了使其客户拥有更舒适的环境而正在寻找创建完美室内环境的方法,他们越来越注重于通过优化控制提高管理水平和环境质量的可调性.智能大厦向人们提供全面的、高质量的、快捷的综合服务功能,它是现代高科技的结晶,是建筑艺术与信息技术完美的结合.楼宇自控系统(Building Auto米ation Syste米,简称BAS )是智能大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监控范围通常包括冷热源系统、空调系统、送排风系统、给排水系统、变配电系统、照明系统、电梯系统等. 高新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对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及管理最优化组合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建筑物提供一个合理、高效、节能和舒适的工作环境.节能是一项基本国策,也是建筑电气设计全面技术经济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楼宇自控系统正是顺应了这一潮流,它的建立,对于大厦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并达到最佳状态,以及大厦的防火与保安都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同时,依靠强大软件支持下的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数据分析、逻辑判断和图形处理,对整个系统作出集中监测和控制;通过计算机系统及时启停各有关设备,避免设备不必要的运行,又可以节省系统运行能耗. 当前现代化大厦就空调系统而言,是一栋大楼耗能大户,也是节能潜力最大的设备.从统计数据来看,中央空调系统占整个大楼的耗能50%以上,而大楼装有楼宇自控系统以后,可节省能耗25%,节省人力约50%.出现故障,能够及时知道何时何地出现何种故障,使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当前随着建筑物的规模增大和标准提高,大厦的机电设备数量也急剧增加,这些设备分散在大厦的各个楼层和角落,若采用分散管理,就地监测和操作将占用大量人力资源,有时几乎难以实现.如采用楼宇自控系统,利用现代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系统,实现对所有机电设备的集中管理和自动监测,就能确保楼内所有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同时提高大楼内人员的舒适感和工作效率. **大厦是采用西欧古典三段式的、国际化标准的智能型建筑,采用楼宇自动化系统将为大厦的管理者提供自动化水平较高的先进运行手段,并为用户提供舒适宜人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软件设计总体思路及主流程图

软件设计总体思路及主流程图 本系统采用 C 语言编写,主程序主要由四部分构成,系统通电后首先初始化系统,依次完成温度采集、温度处理、数据显示、键盘处理等四项功能。温度采集部分主要完成 4 个温度测试但的温度数据采集任务:温度处理部分主要是将采集到的温度数据与用户设定的各点上下限温度值进行比较处理,并判断是否超出设定的上下限值,如果超出则蜂鸣器报警:数据显示部分主要实现温度数据的显示,显示方式根据设计要求支持 1 到 4 个温度测试点的轮流循环显示和固定显示两种方式:键盘处理部分主要实现用户对系统参数的设置,结合显示部分,实现用户与系统之间的人机接口。系统软件主流程图如下所示:

A/D转换完成中断程序流程图 程序说明: (1)程序实现5次采样,每次检测8个通道 (2)数据的存放格式。 (3)程序的采样周期是通过软件实现的。如果系统处理的人物较多哦,且对 实时性要求较高,则采样中欧器可通过系统扩展8253等定时芯片实现。 A/D转换完成中断功能:将标志位清零,读取转换后的温度数据并存放在RAM中A/D转换完成中断程序流程图如下所示:

肘D 转换完诫中断功昵「将林点拖渭越+渎収黑换启的吐数据井恋做隹RAM '!■_ VD 3 / 6 ■fcA 中斷程序範程SM ■ 丽」、 Tift 1 P 读入甦据 1 标蛊便清爭 > L 「起回) 多路温度测量流程图 LED 显示程序设计 H7-4 转携充成申斷程序灌程醫 B4-3多鮭度测宣电關适程囤

LED显示程序的设计: 动态显示程序流程图如下所示:

测温模块流程图

键盘扫描流程图 按键处理程序通过扫描按键情况,读取键值。主要完成各点温度传感器上下限报警参数设置和显示模式设置。 (1)通过扫描键盘读取键值,流程图如下所示: 4.4?£扫描瀝程国 按键肚理稈序遴过扫推桩键惆况.達取愿值?主要完慮各点温度传感器I- F 股报欝超绘设置和眾示廉试设賈.. <1)通过扫脑僧菠谨取惟惟,流稈图如图卜吝所示; 用1-5谧亂扛折吟已淀吋国

C语言程序设计与报告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设计题目: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设计学号: 院校班级: 姓名: 指导老师: 四、运行效果图-------------------------------------------------------5 五、设计流程图-------------------------------------------------------8

六、调试过程--------------------------------------------------------14 七、设计总结--------------------------------------------------- 5、学生信息的删除与修改 概述系统 我主要设计一个能实现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让它来运行和管理学生信息。它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方便的、管理方便。它能输入学生学号、年龄、性别、出生年月、地址电话E-mail。系统以菜单的方式进行工作,进入子菜单后,还可以返回主菜单。在子菜单中的各种操作都有中文说明,操作简单、易懂。只要我们正确的操作系统,系统就无异常现在,当然系统也能对一些基本的错误做出提示,并能让使用者

重新进行操作。 对各个操作的成功,如:添加学生信息、修改学生信息、删除学生信息,系统都输出“…….的成功”的字样。系统对删除和修改前,还进行“确定”和“取消”。系统对不存在的学号和姓名系统能判断是否存在。对已存在的学号,操作者不能添加和这个学号一样的学生信息,同时系统还提示已有此学号。对于修改、删除和查询,系统遇到不存在的学生能提示没有这个信息。 设计大纲 分析题目,想想程序所用到的知识点,再进行分析程序的总体构 (1)发现问题某功能未实现 (2)死循环 (3)运行无效 (4)没有操作提示信息 (5)内存错误 运行效果图 设计流程图

流程管理体系建设及流程架构设计

问题: 一.为什么我们做了一轮又一轮流程,但是效果不好呢? 二.为什么我们设计一套又一套制度和标准,但是总是束之高阁呢? 三.为什么我们实施各类管理体系时更关注设计和优化,总是忽视落地执行呢? 四.为什么我们总是抱着100多年前开创的职能管理模式不放手呢? 五.为什么我们的变革一轮比一轮更难有效呢? 。。。。。。 很多企业总是一成不变的用职能管理思想开展流程管理,导致一轮又一轮的流程管理项目成效差,甚至失败,因为他们(也有一些中国咨询公司都是这个理念)注重的是流程设计(画流程图)或优化,而忽视了如何使流程真正有效的落地! 《流程管理体系建设与流程架构设计》 ——带您跨入21世纪:流程型组织时代 “流程是组织最重要资产和核心竞争力, 却往往是被企业忽略或无法有效管理的部分, 然而它对战略执行结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流程管理的精髓是:提升组织的整体绩效和竞争力!”

一、【背景】 实现卓越绩效是所有组织的共同追求。面对21世纪激烈的竞争环境,如何提升组织竞争力和生存能力是共同的挑战。目前管理思想和方法层出不穷:质量管理、风险管理、战略管理、精益管理、合规内控、卓越绩效管理……但无论什么管理,都只是手段,是药方,而组织的核心价值链、业务流程架构以及核心流程的清晰化和不断完善才是根本,流程管理是所有其他管理的基石! 如何建设流程管理体系是一个困扰很多企业的难题,很多组织都是临时性的邀请咨询公司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流程管理体系建设是一项永续开展的工作,需要靠自身才能达到目标,目前,各类组织都认识到了流程管理的重要性,但是却缺乏专业人才,导致很多组织实施困难或失败。这套系统化、国际领先的流程管理理念、方法和工具,已广泛的应用在国际知名企业,如:丰田、雀巢、可口可乐、戴尔、飞利浦、西门子、索尼、摩根银行、巴克莱银行等国际知名企业,国内企业包括海尔、中国移动、中石油、中石化、建设银行等国内知名企业。 二、【课程特色】 互动——实际操练,体验(流程设计、指标设计、流程架构设计等); 三、【课程优势】 国际领先的BPM理念、方法和工具——已被世界上700多家知名企业采纳; 国际知名企业案例分享——具有超前的震撼力; 先进的流程管理工具——免费试用流程管理软件(国际知名企业广泛使用中)。 四、【课程价值】 了解组织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21世纪:流程型组织 了解组织战略落地机制 理清流程、战略、指标和IT系统关系 区别职能管理与流程管理,理清工作流与流程及制度与流程的关系 掌握组织流程管理体系建设方法 认识21世纪流程型组织(精益流程管理)的价值 学习和掌握标准流程语言 理解组织绩效与部门绩效、岗位绩效关系 帮助解决流程与指标的关系问题 掌握流程监控的方法和机制 了解组织价值链概念和流程层级 掌握端到端流程以及层级式流程概念 了解流程型组织特征、优势和适用的组织 了解流程型组织建设的总体规划 了解组织流程管理变革的注意事项 了解流程“人性化”的价值和意义 五、【课程对象】 ●追求高成长的企业家和决策者 ●集团总部的运营、流程管理部门、IT或高层管理人员

管理方案信息系统开发流程大纲纲要大纲.doc

阶段目标成果备注 提出系统开发要求系统开发建议书 业务需求初步调研,调查分析用户的总主要业务需求说明 体需求,了解新系统应达到的总体目标书 需求分析方法: 可行性分析可行性分析报告 开座谈会、跟班业务需求详细调研,调查系统应达到的 作业、填写调查需求分析功能目标;调查新系统应用环境的现 表、查看业务票状:组织概况、组织环境、现行系统的业务需求规范说明 据和记录、个别状况,对新系统认识的基础、资源状况;书 交谈调查新系统用户的人员状况:管理人 员、技术人员、用户群数量 制定项目开发计划项目开发计划书 业务流程设计业务流程设计书(业务流程图) 系统功能设计 ,划分子系统和功能模块, 系统功能设计书(系 系统设计设计详细功能统功能树形结构图) 数据库关系设计图, 主要技术手段系统数据结构设计,建立完整数据字典数据字典 ,数据流程 是 E-R 图 图 程序设计与编写系统 Demo 系统调试 ,据系统说明书和系统实施方 案,对程序设计的结果进行全面的检 新版本系统 查,找出并纠正其中的错误,把错误尽 系统开发量消灭在系统正式运行以前 编写系统使用说明书,包括系统运行环 境的介绍、应用系统的介绍、操作说明、 系统使用说明书 系统输出报表的相关说明、系统管理与 维护说明等 系统培训,对使用系统的员工进行操作员工具备系统基本 系统测试 培训操作能力试运行问题说明报告系统修改正式版本系统

系统运行系统正式运行 系统验收验收报告 系统正式运行 后,定期进行业 系统维护随着业务需求和流程的改变,对系统进新版本系统,业务变务需求分析,重行维护和修改更报告新设计系统便 于进行系统维 护和修改

建筑设计公司建筑设计流程管理细则

建筑设计公司建筑设计流程管理细则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建筑设计流程管理细则 一、设计前期工作 1、项目接洽 由市场部代表公司与业主就设计项目进行洽商 项目接洽人与业主达成初步意向后,需要向业主了解项目的如下基本情况: (1)业主全称 (2)项目地点 (3)项目性质 (4)项目规模 (5)资金来源 (6)服务内容 (7)价格意向。 项目接洽人将了解到的上述项目基本情况向公司领导汇报,由公司领导对该项目进行评估是否承接。 如评估可承接该项目,则进入合同洽谈阶段。

项目规模较大涉及的技术类型较复杂的,或业主在洽谈中需要咨询技术问题的,由技术部门安排人员进行配合。 2、合同洽商及签订 合同洽商阶段,项目接洽人配合公司领导制定合同大纲后,与业主就合同的设计内容、设计费、付款方式、工作周期及业主特殊要求进行协商约定。(重大项目的洽商需公司相关部门领导主持,项目接洽人配合) 合同洽商的同时,应向业主收集以下资料: (1)项目可研批文、备案批文或核准批文等。 (2)项目规划要点(规划设计条件)和现状地形图,道路蓝线图及用地红线图。(3)周边道路标高及市政管线。 (4)各阶段政府主管部门的批文。 (5)甲方的方案意向及要求。 (6)甲方设计委托书。 各项合同条款协商好后签订设计合同,在合同洽商阶段会同时后续工作,设计部负责人和市场部负责人做好相应对接,由设计部负责人下达项目任务书给相关设计人员。 设计任务书见附件一 二、方案设计 1、接到任务后成立方案小组。

2、联系甲方到现场查看,拍摄场地及周边照片。积极收集方案标书、规划要点、地形图、可研等相关资料,并了解相关领导对这个项目总平面布局、平面功能、立面风格、材料等各项要求。 方案设计在前一到二次与业主的沟通中,尽量搞清楚业主的想法与需求,避免反复修改方案造成时间浪费,前期沟通必须达到以下目的: (1)首先要弄清楚与我方对接的业主,是否决策者,或他的意见是否能代表最终决策者的意见,避免与中间非决策者做过多无用沟通。 (2)了解地块周边的交通情况,与业主确定的主要出入口位置。 (3)了解业主对项目的定位、要达到的目的、设计的重点及是否有设计风格的偏好。(4)对项目非计容面积部分进行充分沟通,如是否做人防、在满足规划条件停车位要求的情况下,需要做多少层地下室。 (5)设计开始前应拿到当地的规划技术管理规定。 (6)对业主突破规划条件的要求,要确定业主是否与行政主管部门做过较充分沟通。 3、委托书、招标书需复印交给市场部,总公司给项目编号。 4、项目负责人制定项目的生产计划,明确各自组员的分工。 方案进度表见附件二 5、项目负责人负责每周走项目周报。在方案进行过程中,应由项目负责人组织各个工种召开一到两次项目会议,各个工种的问题应在方案阶段予以考虑,避免遗留问题到施工图阶段方解决。

楼宇自控系统方案

目录 第1卷系统概述 (2) 第2卷设计依据 (3) 第3卷设计原则 (3) 第4卷设计方案 (4)

第1卷系统概述 本系统是为昆山科技文化博览中心实现智能化楼宇管理而设计的一个集散控制系统,该系统能使管理者在中央控制室内就可实现对整座建筑内机电设备的监控和相应的各种现代化管理。 我公司推荐采用瑞典TAC VISTA楼宇自控系统。 作为清华同方所倡导的“数字化人居环境”新概念的应用,TAC VISTA自控系统具备诸多全新的、超前和开放特点。 TAC VISTA建筑物自动化系统,是一个由高效能PC机和微处理器组成的开放性网络系统-LonWorks。它为整个大楼的管理提供了简便、有效的手段。该系统遵守LonWorks网络协议,是一套集散型网络系统。本系统使用的控制器包括有T AC VISTA 300、400控制器以及TAC VISTA 411、421、451、471、491等扩展模块,并配置适当的现场设备,满足BAS设计的需要。 TAC VISTA系统的产品为瑞典TAC公司生产。瑞典TAC公司全名为TOUR & AN DERSSON,是欧洲最早的楼宇自控公司,具有近百年历史。其总部设在瑞典,在全世界设有14家分公司,负责在世界各地的销售业务。亚太地区分公司设在新加坡。 TAC公司是由瑞典第一家族威伦伯格控股的SEP属下的一家独立的子公司,S EP还拥有ERICSSON、VOLVO、ABB、SAAB、Electrolux、SKF、Atlas、Copco等瑞典其他一流的大公司。由Percy Briarnevik(现任ABB总裁)组成的高级董事会对其进行管理。 TAC公司生产从DDC子站到阀门、执行器机构、传感器、变频器等全部产品,系统成套性高,为用户提供高质量、高可靠性的楼宇自动化系统。加上清华同方获得ISO9001认证的设计、生产和工程体系,TAC VISTA系统在售后服务和今后系 2

C语言程序设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C语言课程设计 姓名:徐宗博 学号:************ 班级:061092 指导教师:曹老师 2011 年 6 月25 日

目录 第一章:实习内容 1.1实习内容简介 (2) 1.2程序代号说明 (3) 第二章:程序流程图 第三章:函数模块介绍 3.1读取文件、存储文件 (6) 3.2 管理系统模块 (8) 3.3 恢复区系统模块 (12) 3.4 功能展示 (12) 第四章:实习总结 (16) 第五章:实习体会 (17) 附录: 参考文献 (19) 源代码 (19)

第一章:实习内容 1.1实习内容简介 题目:学生通讯录管理系统 要求:1.可实现信息的添加、删除,可按学号、姓名查询; 2.学生信息必须包含学号、姓名、学院、专业、籍贯。地址、电话号码; 3.必须有注释。 日期:2011年6月20日至27日,共8个半天。 地点:信息楼301 指导老师:曹雪莲 完成情况: 1.程序可完成信息的添加,可按学号、姓名分别查询; 2.程序可按姓名、学号分别删除,并在删除前显示删除学生的全部信息;按姓名删除, 若出现同名情况,会依次出现系统提示是否删除,可选择删除或跳过; 3.在程序文件夹中有一“学生信息库”的txt文件,可查看学生系统里全部学生信息; 4.设置有一个恢复区系统,可输出、查询删除的信息,并在可同文件夹中“删除信息库” 的txt文件中查看删除信息; 总体结构如下:

1.2程序代号说明 此外,局部变量的含义比较固定:

第二章:程序流程图程序流程图:

本次实习我的思路就是,先从二进制文件中读取信息,形成链表,对链表进行基本操作,如输出、添加、删除、查找。程序结束时将链表保存在二进制文件和文本文件中。 管理系统流程图: 运行管理系统部分时,先从文件“information.xls”中读取数据(若无该文件则创建文件),构建链表;后续操作都是对于链表进行操作,如添加、查找、删除、输出等;离开该部分时则保存链表里的信息到已存在的“information.xls”,并以ASCII形式存储至“学生信息库.txt”,方便检查。

(完整版)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建筑设计流程管理细则

建筑设计流程管理细则 一、设计前期工作 1、项目接洽 1.1由市场部代表公司与业主就设计项目进行洽商 1.2项目接洽人与业主达成初步意向后,需要向业主了解项目的如下基本情况: (1)业主全称 (2)项目地点 (3)项目性质 (4)项目规模 (5)资金来源 (6)服务内容 (7)价格意向。 1.3项目接洽人将了解到的上述项目基本情况向公司领导汇报,由公司领导对该项目进行评估是否承接。 1.4如评估可承接该项目,则进入合同洽谈阶段。 1.5项目规模较大涉及的技术类型较复杂的,或业主在洽谈中需要咨询技术问题的,由技术部门安排人员进行配合。 2、合同洽商及签订 2.1合同洽商阶段,项目接洽人配合公司领导制定合同大纲后,与业主就合同的设计内容、设计费、付款方式、工作周期及业主特殊要求进行协商约定。(重大项目的洽商需公司相关部门领导主持,项目接洽人配合) 2.2合同洽商的同时,应向业主收集以下资料: (1)项目可研批文、备案批文或核准批文等。 (2)项目规划要点(规划设计条件)和现状地形图,道路蓝线图及用地红线图。(3)周边道路标高及市政管线。 (4)各阶段政府主管部门的批文。 (5)甲方的方案意向及要求。 (6)甲方设计委托书。 2.4各项合同条款协商好后签订设计合同,在合同洽商阶段会同时后续工作,设计部负责人和市场部负责人做好相应对接,由设计部负责人下达项目任务书给相关设计人员。

设计任务书见附件一 二、方案设计 1、接到任务后成立方案小组。 2、联系甲方到现场查看,拍摄场地及周边照片。积极收集方案标书、规划要点、地形图、可研等相关资料,并了解相关领导对这个项目总平面布局、平面功能、立面风格、材料等各项要求。 2.1方案设计在前一到二次与业主的沟通中,尽量搞清楚业主的想法与需求,避免反复修改方案造成时间浪费,前期沟通必须达到以下目的: (1)首先要弄清楚与我方对接的业主,是否决策者,或他的意见是否能代表最终决策者的意见,避免与中间非决策者做过多无用沟通。 (2)了解地块周边的交通情况,与业主确定的主要出入口位置。 (3)了解业主对项目的定位、要达到的目的、设计的重点及是否有设计风格的偏好。(4)对项目非计容面积部分进行充分沟通,如是否做人防、在满足规划条件停车位要求的情况下,需要做多少层地下室。 (5)设计开始前应拿到当地的规划技术管理规定。 (6)对业主突破规划条件的要求,要确定业主是否与行政主管部门做过较充分沟通。 3、委托书、招标书需复印交给市场部,总公司给项目编号。 4、项目负责人制定项目的生产计划,明确各自组员的分工。 方案进度表见附件二 5、项目负责人负责每周走项目周报。在方案进行过程中,应由项目负责人组织各个工种召开一到两次项目会议,各个工种的问题应在方案阶段予以考虑,避免遗留问题到施工图阶段方解决。 6、如果需要投标,方案诉标前,项目组需准备好各项汇报材料(PPT、标书、规划要点、地形图、甲方提供的其他材料等),并进行预演。汇报时,需分工一个人主讲,一个人演示,一个人记录甲方及专家提出的问题。 7、方案中标后及时把中标通知书交市场部。 8、及时联系甲方了解各项修改内容,联系当地规划部门了解当地的具体要求,以便在甲方要求的时间内报批。 9、方案阶段所有联系内容均以书面形式来往,以便以后查阅。方案最终确定前,应进行校审,不应出现明显违反规范的情况。与业主确定方案后,应请业主在方案上签署“同意按此方案进行施工图设计”及负责人签名,方进行下一步施工图设计工作。 10、如业主需要提供效果图,则在安排效果图公司制作效果图前,应收集几种风格的类似项目的效果图请业主对风格基调予以确定,避免多次效果图增加成本。建筑方案画效果图

楼宇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楼宇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新楼房的建设要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应引入智能化的概念。在传统的楼宇自控系统中,一般只包括了综合布线、计算机网络、安防、消防、闭路监控等子系统。但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对照明灯具节能和科学科学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照明控制在智能化领域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在新校区的建设热潮中,各大高校和他们的建设者也应该意识到智能照明的重要性。相对商业楼宇而言,校园里的大功率动力和制冷设备比重较少,照明灯具则相对比重更多。使用照明控制系统,更能体现其在节能与管理方面的优势,提高楼宇的科学管理水平。 1、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优越性 1.1 良好的节能效果 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主要目的是节约能源,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借助各种不同的"预设置"控制方式和控制元件,对不同时间不同环境的光照度进行精确设置和合理管理,实现节能。这种自动调节照度的方式,充分利用室外的自然光,只有当必需时才把灯点亮或点到要求的亮度,利用最少的能源保证所要求的照度水平,节电效果十分明显,一般可达30%以上。此外,智能照明控制系统中对荧光灯等进行调光控制,由于荧光灯采用了有源滤波技术的可调光电子镇流器,降低了谐波的含量,提高了功率因数,降低了低压无功损耗。

1.2延长光源的寿命 延长光源寿命不仅可以节省大量资金,而且大大减少更换灯管的工作量,降低了照明系统的运行费用,管理维护也变得简单了。 无论是热辐射光源,还是气体放电光源,电网电压的波动是光源损坏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有效地抑制电网电压的波动可以延长光源的寿命。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能成功地抑制电网的浪涌电压,同时还具备了电压限定和轭流滤波等功能,避免过电压和欠电压对光源的损害。采用软启动和软关断技术,避免了冲击电流对光源的损害。通过上述方法,光源的寿命通常可延长2~4倍。 1.3 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 良好的工作环境是提高工作效率的一个必要条件。良好的设计,合理地选用光源、灯具及优良的照明控制系统,都能提高照明质量。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以调光模块控制面板代替传统的平开关控制灯具,可以有效地控制各房间内整体的照度值,从而提高照度均匀性。同时,这种控制方式内所采用的电气元件也解决了频闪效应,不会使人产生不舒适、头昏脑胀、眼睛疲劳的感觉。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程序设计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程序设计 1、软件开发目的 该软件主要是实现对学生基本信息进行系统化的管理,首先可以对学生基本信息进行录入和存取,其次可以浏览学生的相关信息,然后可以删除和插入学生的相关信息,还有就是可按学号或按学生姓名查询此学生的相关信息。由此来系统化管理学生基本信息,并达到简易操作的目的。 2、功能分析说明图 3、各项功能说明 (1)学生基本信息的录入和保存: 在链表中的适当位置插入一个学生信息节点,一次添加一条学生信息(添加内容包含学号、姓名、年龄),如果添加的学号已经在文件中存在,则不能添加到文件中去,应显示错误提示语;如果添加成功,则显示成功提示语。添加操作完毕后,应该询问用户是否继续执行此操作。如果用户不继续,则退回到程序初始界面。 (2)显示学生信息: 此功能是显示一个学生信息节点中的信息,并在屏幕上显示出来。 (3)删除学生信息: 进入该项功能界面后,删除学生信息,一次删除一条学生信息。 (4)按学号查找学生信息: 按学号查询学生信息,要求显示文件中与用户输入的学号相匹配的学生信息,要求显示学号、姓名、年龄等字段,如果文件中没有学生信息,则显示提示语。查询操作完毕后,应该询问用户是否继续执行此操作。如果用户不继续,则退回到程序初始界面。 (5)按姓名查找学生信息: 按姓名查询学生信息,要求显示文件中与用户输入的学号相匹配的学生信息,要求显示学号、姓名、年龄等字段,如果文件中没有学生信息,则显示提示语。查询操作完毕后,应该询问用户是否继续执行此操作。如果用户不继续,则退回到程序初始界面。 (6)修改学生信息 修改学生信息中的某一项信息,一次更新一条学生信息(更新内容包含学号、姓名、年龄等字段值),如果更新的学号在文件中不存在,则不能更新,应该显示错误提示语;如果更新成功,则显示成功提示语。更新操作完毕后,应该询问用户是否继续执行此操作。如果用户不继续,则退回到程序初始界面。 (7)退出系统,结束任务。 4、软件功能的验收标准 1.有较为美观简洁大方的菜单,能保证用户方便、直观、快捷的熟悉并使用软件的各项功能。 2.有严密正确的数据验证功能和数据处理功能,能够查询、插入、修改和删除学生信息。

楼宇自控系统设计步骤及需要的基本资料

做楼空系统设计步骤及需要的基本资料: 1、仔细阅读建设方的建设要求,包括:建设BA系统包括的控制范围、控制内容、控制要求、需要B A的系统结构,工作站要求,软件协议要求等 2、需要图纸:一般性需要:空调系统:通风系统的风系统图、平面图,空调系统中的水系统图、平面图、设计说明、设备表或大样图等,冷源、热源系统图平面图,给排水系统图、平面图,电力系统图、平面图,照明系统图、平面图(如有照明控制),变电所系统图(如有电力系统参数监视),大概这些,根据控制范围,比如曾做过要求把泳池水处理纳入BA的,就需要相应的系统图纸。注:应了解工艺,才能知道如何控制调整相应设备--很重要。 3、阅读图纸,根据具体设备情况,如空调、新风机组段数组成,冷热源系统工艺设计等,根据甲方所要求的控制范围、控制内容、方式建立BA系统监控点表,同时可初步配置BA系统设备(一次设备可以准确配置了,注意阀门口径的配置应阅读空调系统工艺图纸)。 4、根据点表画出控制原理图。 5、将所有要求控制的设备落在BA设计图纸上,并根据设备平面位置分布,选用DDC点数容量等,准确合理配置DDC,这时应考虑系统总线的路由、DDC电源等。 6、画出BA系统图,描述总线关系, 6.X 画出平面图纸,描述系统控制的管、线、线槽、控制内容等。 6.X统计设备表,报价。 7、控制点表出具以后,实际方案也就出来了,现在是应该将方案落在纸上的时候了。 8、工程实施过程中,还应该出具向其他专业提出的详细要求。 9、工程实施过程中,还应做出BA系统一次设备接线图、DDC设备接线图等(如需要) 好像基本就这些,不尽之处请见谅,并请大家指出。 谢谢!

核电企业业务流程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核电企业业务流程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业务流程管理系统是提供给企业员工用以帮助执行企业内部业务流转的工具。但是各个企业的内部流程相似度不高,而核电企业内部业务则更有特殊性,因此本文的目标是针对核电企业客户建立起符合其独有业务流程的业务流程管理系统来帮助其实现企业业务管理的信息化。本文介绍的业务流程管理系统是基于Dojo框架,通过FilenetPE(流程引擎)给出的API来实现流程管理服务,其中流程逻辑是专门针对核电企业业务进行设计的,该系统主要能完成对企业流程的新建任务、查看任务、处理任务、流程流转以及任务管理等功能,能够在最大限度上减少员工工作量,增加其工作效率。本文从项目的背景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出发,对现有的一些业务流程管理系统进行了简要的分析,给出了不适合当前项目的原因。 接下来讨论了项目中的关键技术以及核心产品,介绍了Dojo这项技术,并对本项目所用的流程引擎FilenetPE以及LotusForm进行了简单的介绍。通过对核电企业用户的业务需求进行横向分析,给出了系统所需要的基础功能的用例,然后针对流程对系统进行纵向的分析,对每个不同的业务流程进行单独的剖析,给出了本人负责的三个流程的用例以及状态图,从两个层面来完成了对项目的需求分析。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项目的系统整体架构,对系统功能模块进行了划分,同时完成了对数据库的设计,并通过对比选型来确定一些相似的技术在本项目中的优劣性,以决定要使用的技术。在结合实际业务的情况下本文讨论了对系统的基础功能模块以及对各个流程进行的详细设计与实现,除了实现新建任务、查看任务、处理任务等操作业务流程任务的基础功能外,也针对不同流程进行了详细的设计,通过对流程的逻辑设计完成业务流程模型,然后在流程模型的基础上对每条流程进行实现。 在本文第六部分,通过展示系统实现后的功能测试与系统界面,给出了系统的直观展示。最后本文进行了概括性的总结,并指出了项目中的一些不足之处。本文探讨了核电企业业务流程管理系统的设计开发全过程,针对核电企业繁复、特殊的业务,设计出最大程度贴合的流程模型,以最大程度的提高员工工作效率。通过对系统的需求分析与设计,本人完成了系统中几项基础功能以及档案移交、档案鉴定和借阅流程开发过程。

楼宇自控系统设计方案

楼宇自控系统设计方案 1系统概述 楼宇自动化系统或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AS系统)是将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电力、照明、空调、给排水等管理设备或系统,以集中监视、控制和管理为目的而构成的综合系统。BAS通过对建筑(群)的各种设备实施综合自动化监控与管理,为业主和用户提供安全、舒适、便捷高效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并使整个系统和其中的各种设备处在最佳的工作状态,从而保证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和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和智能化。 因此,采用BAS系统可以大量的节省医院人力、能源、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减少维护及营运成本,提高建筑物总体运作管理水平。 2需求分析 根据图纸和昆山中西医结合医院项目的功能需求,采用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对大楼的主要建筑机电设备进行集中监视和控制,以实现节能和降低运行成本为目标,保证大楼空气质量和环境舒适度,同时,提高物业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和日常保养,最终达到舒适、高效、节能的目标。该项目BAS系统主要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空调冷热源系统 包括对冷冻站及热源系统的运行工况进行监视、控制、测量与记录。 空调机组及通风系统 包括空调机组、新风机组、送排风机。 通过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保证室内的空气温湿度、环境质量等参数在一定控制范围内,同时程序化机组启停,实现舒适、节能的目标。 给排水系统 包括对生活水系统、排水系统、集水井高低液位监测,相关水泵运行监视和联动控制。 变配电系统

通过接口方式读取主要电力参数,监视电力配电情况,记录和分析不同时段电力负荷,提交能源管理系统和集成管理系统。 照明控制 监视主要照明回路的手/自动状态和开关状态的记录,控制以及联动控制部分照明回路。 电梯系统 通过接口方式监视电梯的运行数据 与其它系统的数据交换和通信 一方面通过通讯接口实现与冷热源系统、智能照明系统、变配电系统、电梯系统的数据通讯,另一方通过建筑设备控制与管理系统与大楼集成管理系统的集成,实现与消防集成管理系统数据通讯和联动控制功能。 3设计原则 在对楼宇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中我们遵循以下的原则: 可靠性:采用集散分布型控制系统,即将任务分配给系统中每个现场处理器,免除因系统内某个设备的损坏而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 灵活性:系统具有可扩充性,以便满足将来扩展网络服务范围的需要。系统可在日后任何地方增加现场控制器及操作终端而不影响本系统操作。 实用性:系统可容纳建筑物内机电系统的不同工艺需要。并综合各系统资料,显示于操作员终端,方便管理。 开放性:系统采用开放式结构,在系统网路架构内完全采用开放式的国际标准BACnet协议。 经济性:系统中的现场处理器足够应付日后技术的快速发展,现阶段的投资可以得到充分利用及保护。 4系统设计 4.1系统结构 该系统采用如下结构及协议,具体见示意图:

基于WEB架构的简单流程管理系统设计

哈尔滨工业大学 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基于B/S架构的通用简单流程管理系统 专业软件工程 学生姓名 联系方式 年级 实习基地中兴软件技术(南昌)有限公司 基地指导教师 联系方式 校内指导教师 联系方式 开题日期2005-11-20 哈尔滨工业大学软件学院

目录 1.项目来源及开发目的和意义 (1) 1.1项目背景及来源 (1) 1.2项目的目的和意义 (2) 1.3国内外相关产品的发展现状 (3) 2.开发内容和系统的总体设计 (4) 2.1通用简单的流程管理的可实现性 (4) 2.2系统的基本功能 (4) 2.3数据库的设计 (5) 2.4总体设计及所用技术 (6) 3.进度安排,目标及其他 (6) 3.1为完成项目已具备的条件和所需经费 (6) 3.2项目参与人员以及分工 (6) 3.3项目的目标 (6) 3.4项目的进度计划 (7) 3.5可能遇到的困难 (7) 4.参考文献 (8) 附图1:数据库设计概念模型 (9) 附录1: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10) 附录2: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审查意见表 (12)

1.项目来源及开发目的和意义 1.1项目背景及来源 流程(process)的定义是:一个或一系列有规律的行动,这些行动以确定的方式发生或执行,导致特定结果的出现——单个或一系列连续的操作。简单地说,流程就是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系列活动。 流程具有三个基本要素:输入、活动和输出。输入情况会影响输出情况,输出的是令客户满意的方式,输出的时间要尽可能的越短越好[1]。 综上,最常见的“流程”存在于企业中。一个企业所作的几乎所有的事情都可以算作是一个流程,流程是单个的或者一组的活动,获取输入,再向内部或外部用户提供输出。无论公司大小,它每天都在用流程向外提供产品和服务。 本项目主要探讨简单流程管理的实现。简单的流程管理的对象是简单的流程。一个简单的流程有确定的开始提供输入,确定的结束提供输出,一组角色操作这个流程来从输入转化为输出,由一系列互相联系的活动构成。简单的流程关注一个确定的处理对象。如“Bug”,“请假单”,“票据”等,活动可以看作是这个确定的处理对象的某一个状态。对象的状态根据活动之间的关联在各个状态之间转化。 如上说述业务流程的计算机化或自动化也可称作是工作流管理。完整的工作流管理系统要比本项目所实现的流程管理要复杂一些。本项目局限了流程活动间状态转换的方式,简化了一些功能,因此称之为简单的流程管理。 一些简单流程管理的例子: 2005年11月21 图1-1某公司请假审批流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