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七章可靠性技术

第十七章可靠性技术

第十七章可靠性技术
第十七章可靠性技术

第十七章可靠性技术

产品的质量指标是产品技术性能指标和产品可靠性指标的综合。仅仅用产品技术性能指标不能反映产品质量的全貌。只有具备优良的技术性能指标又具备经久耐用,充分可靠、易维护、易使用等特点的产品,才称得上是一个高质量的产品。可靠性指标和技术性能指标最大的区别点在于:技术性能不涉及时间因素,它可以用仪器来测量;可靠性与时间紧密联系,它不能直接用仪器测量,要衡量产品的可靠性,必须进行大量的试验分析和统计分析,调查研究以及数学计算。※本章要求

(1)掌握产品可靠性的定义;

(2)掌握产品可靠性函数及其计算;

(3)掌握产品失效率的计算方法

(4)熟悉失效率曲线与类型;

(5)掌握常用的失效分布函数;

(6)熟悉可靠性分配的概念与等分配方法;

(7)了解故障树分析方法。

※本章重点

(1)产品可靠性与可靠度函数

(2)产品的失效率函数

(3)常用的失效分布

(4)可靠性预测与分配

※本章难点

(1)产品的可靠度函数及其计算

(2)产品的失效率计算

(3)失效分布函数计算

§1产品可靠性的概念

一、产品可靠性定义

所谓可靠性是指产品(包括零件和元器件、整机设备、系统)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能力。为了正确理解可靠性的定义,应注意:首先,必须明确产品可靠性研究的对象。其次,必须明确产品可靠性所规定的条件。再次,必须明确所规定的时间。最后,必须明确产品所需完成规定的功能。

对于可修复产品来说,可靠性的含义应指产品在其整个寿命周期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其中故障是指产品或产品的一部分不能或将不能完成规定功能的事件或状态叫出故障,对某些产品如电子元器件等亦称失效。分为:致命性故障,产品不能完成规定任务或可能导致重大损失;系统性故障,由某一固有因素引起,以特定形式出现的;偶然故障,由于偶然因素引起得故障。

可靠性需要满足:1)不发生故障。2)发生故障后能方便地、及时地修复,以保持良好功能状态能力,即要有良好的维修性。所谓维修性是指在规定条件下使用的产品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维修时,保持和恢复到能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二、可靠度函数

可靠度是指产品在规定的条件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它是时间的函数,以R(t)表示。若用T 表示在规定条件下的寿命(产品首次发生失效的时间),则“产品在时间t 内完成规定功能”等价于“产品寿命T 大于t ”。 所以可靠度函数R(t)可以看作事件“T>t ”概率,即

)()(t T P t R >==?∞

t dt t f )( 其中f(t)为概率密度函数, 我们还可以定义分布函数

?=≤=t

dt t f t T P t F 0)()()( 则F(t)称为产品的失效分布函数。显然有

1)()(=+t F t R

可靠度R(t)可以用统计方法来估计。设有N 个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开始使用。令开始工作的时刻t 取为0,到指定时刻t 时已发生失效数n(t),亦即在此时刻尚能继续工作的产品数为N-n(t),则可靠度的估计值(又称经验可靠度)为

N

t n N t R )()(?-= §2失效率和失效率曲线

一、产品的失效率

失效率是工作到某时刻尚未失效的产品,在该时刻后单位时间内发生失效的概率。一般记为λ, 它也是时间t 的函数, 故也记为λ(t), 称为失效率函数, 有时也称为故障率函数或风险函数。

为了理解失效率函数的概念,现对它作一个更直观的剖析。设在t=0时有N

个产品投试,到时刻t 已有n(t)个产品失效,尚有N-n(t) 个产品在工作。再过Δt 时间,即到t+Δt 时刻, 有Δn(t)=n(t+Δt)-n(t) 个产品失效。那么,产品在时刻t 前未失效而在时间(t, t +Δt )内失效率为)

()(t n N t n -?。而在时刻t 前未失效、在时刻t 后的单位时间内发生失效的频率亦即失效率的估计值

)

(1)()(?t n N t t n t -???=λ。 现在来倒出失效率的数学表达式。按定义, 失效率是在时刻t 尚未失效产品在t+△t 的单位时间内发生失效的条件概率,即

t

t T t t T t P t t ?>?+<<=→?)/(lim )(0λ 由条件概率公式的性质和时间的包含关系,可知

)

()()()()

()/(t R t F t t F t T P t t T t P t T t t T t P -?+=>?+≤<=>?+≤< 于是

)

()()()()(1)()(lim )('0t R t f t R t F t R t t F t t F t t ==??-?+=→?λ 这就是失效)(t λ的数学表达式。

从失效率公式的估计公式,可以定出失效率的单位

h t

t n N n /%**))(/(=?-?=λ) 国际上还采用“菲特“(FIT )作为高可靠性产品的失效率单位,为10-9/h, 还可以把1菲特改写为:

1菲特=h

h 5461010(1101000(1?=?(个)个)(个)个) 失效率常用来表示高可靠性产品的可靠性产品,它越小可靠性就越高。

二、失效率曲线与失效类型

产品的失效率λ(t )随时间t 而变化的规律可用失效率曲线表示,有时形象地称为浴盆曲线。失效率随时间变化可分为三段时期:

(1)早期失效期为递减型。产品使用的早期,失效率较高而下降很快。主要由于设计、制造、贮存、运输等形成的缺陷,以及调试、跑合、起动不当等人为因素所造成的。

使产品失效率达到偶然失效期的时间t 0称为交付使用点。

(2)偶然失效期为恒定型,主要由非预期的过载、误操作、意外的天灾以及一些尚不清楚的偶然因素所造成。由于失效原因多属偶然,故称为偶然失效期。偶然失效期是能有效工作的时期,这段时间称为有效寿命。为降低偶然失效期的失效率而增长有效寿命,应注意提高产品的质量,精心使用维护。

(3)耗损失效期,失效率是递增型。失效率上升较快,这是由于产品已经老化、疲劳、磨损、蠕变、腐蚀等所谓有耗损的原因所引起的,故称为耗损失效期。针对耗损失效的原因,应该注意检查、监控、预测耗损开始的时间,提前维修,使失效率仍不上升。当然,修复若需花很大费用而延长寿命不多,则不如报废更为经济。

三、常用的失效分布

我们知道 F(t)=1-R(t), 微分后可得)()(''t R t F -=。可得:

)

()()('t R t R t -=λ 解此微分方程,可得可靠度函数:

{}

?-=t dx x t R 0)(ex p )(λ 再利用关系式

{}?-=t

dx x t t f 0

)(ex p ).()(λλ 可见只要给出失效函数λ(t ),即可写出相应的失效分布。

(1)指数分布

从产品失效率函数曲线看出,当产品进入交付使用点后,产品的失效率可以看作常数,λλ=)(t ,产品寿命的密度函数导出:t e t f λλ-=.)(, t>0

其分布函数F(t)与可靠度R(t)分布为:t e t F λ--=1)(,t e t R λ-=)(,这个分布函数为指数分布,它的数学期望(即均值)为:

λλλ1)()(00===??∞∞-dt te dt t tf T E t

(2)威布尔分布

当“失效函数为常数”这个假设不合适时,可选用时间t 的减函数或增函数作为失效函数。1)(-???? ??=m t m t ηηλ,可算得密度函数为:

?????????????? ??-???

? ??=-m m t t m t f ηηηexp .)(1, t>0 类似可得其分布函数F(t)与可靠度函数R(t):

??

???????????? ??--=m t t F ηexp 1)(, t>0 ??

???????????? ??-=m t t R ηexp )(, t>0 这个分布称为威布尔分布,其中m 称为形状参数,η称为特征寿命。我国的轴承和一些电子元件的寿命就是服从威布尔分布。

§3系统可靠性

研究可靠性可根据不同对象分成单元可靠性与系统可靠性两个方面。前者把产品作为整体考虑,后者则注重于产品内部的功能关系。系统的可靠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零部件的可靠性

一、可靠性预测

所谓可靠性预测是一种根据所得的有效率数据计算器件或系统可能达到的可靠性指标或对于实际应用的产品计算出它在特定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的预报方法。

通过预测可以达到如下目的:1)协调设计参数及指标,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2)进行方案比较,选择最佳方案;3)发现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措施。

可靠性预测方法有多种:1)古典的方法是数学模型法。2)布尔真值表法,又称状态枚举法。又称状态枚举法。系统中每个单元都有“成功”和“失败”两个状态,将系统中所有的组合列出,然后列出系统“成功”和“失败”的状态,最后进行系统可靠度的计算。若系统有n 个单元,而每个单元又有两个状态,则n 个单元所构成的系统共有2n 个状态。

二、可靠性分配

(1)概念

所谓可靠性分配,就是把系统的可靠性指标对系统中的子系统或部件进行合理分配的过程。通常分配应考虑下列原则:①技术水平;②复杂程度;③重要程度;④任务情况。此外,一般还要受费用、重量、尺寸等条件的约束。总之,最终都是力求以最小的代价来达到系统可靠性的要求。

(2)分配方法

方法有多种,在此只介绍等分配方法:本方法用于设计初期,对各单元可靠性资料掌握很少,故假定各单元条件相同。 ①串联系统:n i R R n s i ...,,2,11

== ②并联系统:n i R F F n s n i ,..,2,1)1(1

1

=-==

③混联系统:一般可化为等效的单元,同级等效单元分配给相同的可靠度。

三、故障树分析

故障树分析是在系统设计过程中通过对可能造成系统失效的各种因素(包括硬件、软件、环境、人为因素)进行分析,画出逻辑框图,从而确定系统失效原因的各种可能组合方式或其发生概率,以计算系统失效概率,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以提高系统可靠性的一种设计分析方法。英文全名为Fault Tree Analysis ,简称FTA 。

故障树分析把系统最不希望发生的故障状态作为逻辑分析的目标,在故障树中称为顶事件,继而找出导致这一故障状态发生的所有可能直接原因,在故障树中称为中间事件。再跟踪找出导致这些中间故障事件发生的所有可能直接原因。直追寻到引起中间事件发生的全部部件状态,在故障树中称为底事件。用相应的代表符号及逻辑们把顶事件、中间事件、底事件连接成树形逻辑图,则称此树形逻辑图为故障树。

故障树是一种特殊的倒立树状逻辑因果关系图,它用事件符号、逻辑门符号和转移符号描述系统中各种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底事件”是导致其事件的原因事件,位于所讨论故障树底端。“结果事件”是由其它事件或事件组合所导致的事件。它总是位于某个逻辑门的输出端。

故障树分析的大致步骤为:1)熟悉并分析对象;2)选定顶事件;3)故障树的构造与简化;4)计算分析;5)评价改进。

※本章小结:(略)

※本章作业:教材P.218“思考题与习题”的第1、2、3、4题

质量和可靠性报告

×密 产品名称(产品代号) 质量和可靠性报告 编制:日期: 校对:日期: 审核:日期: 标审:日期: 会签:日期: 批准:日期: 第 1 页共 15 页

目次 1 概述 (3) 1.1 产品概况 (3) 1.2 工作概述 (3) 2 质量要求 (3) 2.1 质量目标 (3) 2.2 质量保证原则 (3) 2.3 产品质量保证相关文件 (3) 3 质量保证控制 (3) 3.1 质量管理体系控制 (4) 3.2 研制过程质量控制 (4) 4 可靠性、维修性、测试性、保障性、安全性情况 (9) 4.1 可靠性 (9) 4.2 维修性 (10) 4.3 测试性 (10) 4.4 保障性 (11) 4.5 安全性 (11) 5 质量问题分析与处理 (12) 5.1 重大和严重质量问题分析与处理 (12) 5.2 质量数据分析 (12) 5.3 遗留质量问题及解决情况 (13) 5.4 售后服务保证质量风险分析 (13) 6 质量改进措施及建议 (13) 7 结论意见 (13) 第 2 页共 15 页

产品名称(产品代号) 质量和可靠性报告 1 概述 1.1 产品概况 主要包括: a)产品用途; b)产品组成。 1.2 工作概述 主要包括: a) 研制过程(研制节点); b) 研制技术特点; c) 产品质量保证特点; d) 产品质量保证概况; e) 试验验证情况; f) 配套情况; g) 可靠性维修性测试性保障性安全性工作组织机构及运行管理情况; h) 可靠性维修性测试性保障性安全性文件的制定与执行情况。 i) 其它情况。 2 质量要求 2.1 质量目标 说明通过产品质量工作策划对实现顾客产品的要求,承制方需要满足期望的质量并能持续保持该质量的能力。 2.2 质量保证原则 简要通过产品质量工作策划对实现顾客产品的要求的原则。如:用户至上,持续改进,过程控制,激励创新,一次成功等。 2.3 产品质量保证相关文件 简要说明产品质量保证大纲的要求及质量保证相关文件。 3 质量保证控制 第 3 页共 15 页

气动控制基础知识

可靠性工程研究院气动基础知识考核试卷 部门:姓名:日期:分数: 一、填空题 1.气动技术是以(压缩)空气作为工作介质,是气动执行元件和控制元件的工业实现和应用。 2.执行元件是以压缩空气为工作介质,并将压缩空气的气压能转变为机械能的能量转换 装置。 3.表示单电控两位五通阀。 4.表示双作用气缸。 5.气动三联件中的空气过滤器的作用是滤去空气中的灰尘、杂质并将空气中水分的分离 出来。 6.气动系统对压缩空气的主要要求是具有一定压力和流量,并具有一定的净化程度。 7.空气过滤器、减压阀和油雾器一起称为气动三联件,是多数气动设备必不可少的气源 装置。 8.气动系统因使用的功率都不大,所以主要的调速方法是节流调速。 9.压力的基本单位为Pa。 10.单向阀的图形符号是。 二、判断题 1.由空气压缩机产生的压缩空气,一般不能直接用于气压系统。( √ ) 2.快速排气阀的作用是将气缸中的气体经过管路由换向阀的排气口排出的。( × ) 3.气动三大件是气动元件及气动系统使用压缩空气质量的最后保证。其安装次序依进气方向为减

以达到气动系统所要求的净化程度, 它属于二次过滤器。( √ ) 5. 消声器的作用是排除压缩气体高速通过气动元件排到大气时产生的刺耳噪声污染。( √ ) 6. 是气源处理三联件的简化图形符号。( √ ) 7. 表示两位两通阀。( × ) 8. 气压传动能够实现精确定位,且能源便宜,因此在自动化领域应用广泛。( × ) 9. 阀瓣(阀)的符号表示方法 :b/a :“ a ”位,“b ”通阀。( √ ) 10. 在一定空气压力下,逐渐降低空气的温度,当空气中所含水蒸气达到饱和状态,开始凝结成 水滴时的温度叫做该空气在该空气压力下的露点温度。( √ ) 三、 选择题 1. 真空度是指__ __C_____。 A 、绝对压力和相对压力的差值 B 、当绝对压力低于大气压力时,此绝对压力就是真空度 C 、当绝对压力低于大气压力时,此绝对压力与大气压力的差值 D 、大气压力与相对压力的差值 2. 下列属于气压传动优点是 D 。 A 、稳定性好 B 、输出功率大 C 、能够精确定位 D 、可靠性高,寿命长 3. A 、 B 、 4. A 、 B 、 C 、 12 2121

北航考博辅导班:2019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可靠性与系统工程学院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北航考博辅导班:2019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可靠性与系统工程学院考 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可靠性与系统工程学院2019 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实行“申请―审核”制,符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中报考条件的申请人提交相关材料,依据考生申请材料的综合评价结果确定差额综合考核名单,经综合考核后择优推荐拟录取。强军计划、少数民族骨干计划、论文博士等采取相同的办法同时进行。 下面是启道考博辅导班整理的关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可靠性与系统工程学院考博相关内容。 一、院系简介 1985年,我国国防科技界、教育界的著名专家,我国可靠性系统工程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杨为民教授顺应国家战略重大需求,组建了北航工程系统工程系和可靠性工程研究所。历经30年发展沉淀,学院形成了“献身国防,无私奉献的崇高境界;高屋建瓴,开拓创新的学术风范;淡泊名利,廉洁自律的高尚情怀;以人为本,集体发展的团队精神”的为民精神,秉承“开拓创新、敢为人先,需求牵引、专业推动,学科龙头、科教统筹,团队优势、集体发展”的工作理念,走过了一条“面向工程服务、开辟科研领域、创建培养体系”的特色创新之路,已成为国内可靠性工程专业技术领域的领军单位。 目前,研究所挂靠有多个以管理咨询和技术服务为职能的国家级中心和专家组,建成有可靠性领域唯一的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以及多个国内实验设备与综合试验研究能力一流的部委级重点实验室和评价机构。这些高水平的技术与管理平台为院、所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与保证。 在科研领域,院、所现拥有专业齐全的研究方向、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队伍和配套先进的试验设备。多年来,紧密围绕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对可靠性工程的专业需求,开展管理支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工程服务。“九五”以来,先后承担完成了500余项科研项目,获得了包括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在内的各类科技成果奖100余项,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人才培养领域,可靠性与系统工程学院开创了国内高校第一个“质量与可靠性工程”专业,建立了从本科到硕士(工程硕士)、博士、博士后在内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将理论研究、工程应用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培养了大批可靠性与系统工程专业人才。同时,为上

可靠性工程师

可靠性工程师 如果有幸成为一个公司的可靠性工程师,那么需要做的工作有以下四步: 一、制定可靠性工作计划 对于大部分公司来说,可靠性工作还只是在起步阶段,而且更有一部分公司在可靠性方面的工作也是很被动,只是在客户要求提供有关可靠性的资料数据时才开始做相关的工作。所以可靠性工作的最初的计划阶段闲的尤为重要。 1.首先要在公司宣传可靠性工作的重要性。可靠性工作不是靠一个人的力量能去完成的,要让公司上下的每个人都明白可靠性的重要性、必要新个,特别是要让高层的领导去重视。可靠性不好的产品,依然可以使用,所以会被大部分人给忽略。因为可靠性工作的效果在短期时间内很难看得出来,没有领导的重视,很难顺利的进行下去。所以在适当的时候尽量找一些对比性比较强的数据来说明可靠性的重要性。 2.其次开始招手编写可靠性测试计划。在对可靠性的重要性作完普及介绍之后,下来就可以针对本公司的产品做一些可靠性测试计划。建议可靠性计划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制定可靠性测试方案,包括测试流程、产品取样方法、测试方法、测试结果的判定等具体的内容;第二部分是制定可靠性工作目标,这个就是说希望把可靠性工作做在产品的研

发阶段,通过可靠性的设计来控制产品的质量、降低产品的成本。这是一个可见的成果,所以计划需要找高侧领导去签字。第一部分是让领导知道能做许多实际的事情,第二部分是让领导知道你有大志向。 3.最后是推广可靠性测试计划,这步比较关键的一步,主要目的是让公司员工知道可靠性主要是测试什么,以便有针对的提升可靠性,通过推广、讨论,还能使公司员工在更多方面达到一致,减少走弯路的可能性。可以跟生产技术部、研发部门一起讨论可靠习惯测试工作。 二、执行可靠性测试 三、可靠性增长工作 不能只停留在可靠性测试阶段,可靠性工作的精髓在于可靠性设计,只有做好可靠性设计、增长才能节约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可靠性的提升主要集中在研发阶段、定型之前。一旦设计已经定型、或者进入量产阶段,再想从设计上改善可靠性,已经是不太可能(浪费太多、成成本太高)。如何进行可靠性增长? 1.首先要掌握产品的生产流程、制作工艺,每个流程的操作方法也是应该完全了解的。这一点无须解释,必须做到。 2.其次要学习一定的技术,至少你要掌握该公司产品的工作原理,因为完全不懂相应的技术,工作很难展开。 3.有一个团队来负责可靠性增长,测试-改善-测试。

IC产品的质量与可靠性测试

IC 产品的质量与可靠性测试 (IC Quality & Reliability Test ) 质量( Quality )和可靠性( Reliability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IC 产品的生命,好的品质,长久的耐力往往就是一颗优秀 IC 产品的竞争力所在。在做产品验证时我们往往会遇到三个问题,验证什么,如何去验证,哪里去验证,这就是 what, how , where 的问题了。解决了这三个问题,质量和可靠性就有了保证,制造商才可以大量地将产品推向市场,客户才可以放心地使用产品。现将目前较为流行的测试方法加以简单归类和阐述,力求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质量( Quality ) 就是产品性能的测量,它回答了一个产品是否合乎规格(SPEC的要求,是否符合各项性能指标的问题;可靠性 ( Reliability )则是对产品耐久力的测量,它回答了一个产品生命周期有多长,简单说,它能用多久的问题。所以说质量( Quality ) 解决的是现阶段的问题,可靠性( Reliability )解决的是一段时间以后的问题。知道了两者的区别,我们发现, Quality 的问题解决方法往往比较直接,设计和制造单位在产品生产出来后,通过简单的测试,就可以知道产品的性能是否达到 SPEC的要求,这种测试在IC 的设计和制造单位就可以进行。相对而言, Reliability 的问题似乎就变的十分棘手,这个产品能用多久, who knows? 谁会能保证今天产品能用,明天就一定能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制定了各种各样的标准,如JESD22-A108-A EIAJED- 4701-D101 注: JEDEC( Joint Electron Device Engineering Council )电子设备工程联合

教材N3核安全设备焊接基本知识

教材N3核安全设备焊接基本知识 第一节核安全设备焊接活动 核安全设备是核电厂安全屏障的要紧组成部分。其中,核安全机械设备要紧包括反应堆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稳压器、主泵、主管道和其他核级容器、管道、泵、阀门等,这些设备中大部分设备是由不同部件经焊接而成,这些部件和焊接接头大差不多上压力边界的组成部分,这些焊接接头的焊接质量直截了当阻碍反应堆冷却剂系统的完整性和运行的可靠性,一旦显现破裂将可能带来严峻的放射性开释后果。 一、焊接活动的特点 随着现代工业的高速进展和焊接技术的不断进步,焊接作为一种金属连接的工艺方法,在金属结构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其他连接方法相比,焊接连接技术具有许多突出的优点。同时与其他工艺技术一样,焊接技术也有其自身的薄弱环节。 1、焊接质量好-先进的焊接工艺方法能够确保获得优质的焊接接头,现代的检验手段能够使焊接接头的质量得到保证; 2、生产效率高-焊接接头所占空间小,金属材料利用率高,焊接生产制造成本低,生产制造效率高;焊接可适应不同位置、不同结构、不同金属材料的连接,施工操作相对简便,易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 3、刚度大、整体性好-焊接连接是一种金属原子间的连接,其承载能力强-能够承担静载荷也能够承担动载荷,专门是全焊透的熔焊接头,也能较好地承担各向产生疲劳应力的载荷,使用寿命长久。 4、焊接过程金属材料的性能变化剧烈而复杂,容易产生缺陷-焊接过程中母材、焊材和焊剂熔化、混合再凝固;温度在短时刻从低到高再到低,最终焊接接头的性能不易把握。 二、民用核安全设备焊接重要性和专门性

现代焊接技术已使焊接接头的性能接近母材的性能,但焊接作为一种特种工艺,其质量专门依靠于采纳的焊接工艺、焊工的技术水平和工艺过程的操纵。 在以往的核安全设备制造安装活动中,曾发生过多起因设备焊接质量问题而导致的重大事件,对核设施的安全稳固运行构成一定的风险。 如某压水堆核电厂反应堆压力容器在制造过程中由于焊材采购、验收及焊接工艺评定不充分等问题致使接管安全端焊缝存在超标缺陷;后又由于焊工违反工艺纪律违规进行挖补等缘故,缺陷在制造厂没有完全处理,致使在役前检查时仍发觉超标缺陷。为处理该不符合项,从监督审评、考察承包商、制订返修方案、签订合同到完成全部补焊工作共用了三个多月的时刻,经济缺失达几百万元,该厂也被吊销了制造许可证。 又如:某制造厂的安全壳喷淋热交换器筒体与管板环焊缝存在严峻未焊透缺陷;某阀门公司在核级阀门制造活动中由于没有严格按照要求对制造活动进行操纵,使用无证焊工从事核级阀门的焊接,导致显现阀门质量不合格事件,不得已将所有已安装的阀门切割下来,重新返回制造厂进行修复,造成一定的经济缺失。 上述事例差不多上由于焊接过程操纵不力造成的,除造成一定的经济缺失,还使人们对核安全设备国产化的质量产生疑虑。由此可见,焊接在民用核安全设备制造中具有重要作用。 鉴于焊接在民用核安全设备制造中具有的重要作用,焊接作为一种特种工艺,其在民用核安全设备制造安装活动中的专门性要紧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焊接设计操纵:反应堆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稳压器、主泵、主管道等核岛主设备,由于长期处于高温、高压和强辐照环境下运行,要求其制造用原材料包括焊接材料具有较高的塑性和韧性、良好的焊接性及抗辐照和耐腐蚀等性能。关于焊接的结构和强度设计,应遵循核安全设备所用规范的要求。 焊接人员资质:从事民用核安全设备制造安装活动的焊工和焊接操作工必须按照《民用核安全设备焊工焊接操作工资格治理规定》取得相应资质。 焊接工艺操纵:民用核安全设备制造安装单位应具有相应的程序或细则用于焊接工艺评定、焊接工艺规程和检验规程的编制和批准,并指导焊工的焊接操作和检验人员的检验。核安全设备焊接工艺评定需评定的项目比常规压力容器的评

软件可靠性技术发展与趋势分析

软件可靠性技术发展及趋势分析 1引言 1)概念 软件可靠性指软件在规定的条件下、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功能的能力。 安全性是指避免危险条件发生,保证己方人员、设施、财产、环境等免于遭受灾难事故或重大损失。安全性指的是系统安全性。一个单独的软件本身并不存在安全性问题。只有当软件与硬件相互作用可能导致人员的生命危险、或系统崩溃、或造成不可接受的资源损失时,才涉及到软件安全性问题。由于操作人员的错误、硬件故障、接口问题、软件错误或系统设计缺陷等很多原因都可能影响系统整体功能的执行,导致系统进入危险的状态,故系统安全性工作自顶至下涉及到系统的各个层次和各个环节,而软件安全性工作是系统安全性工作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因此,软件可靠性技术解决的是如何减少软件失效的问题,而软件安全性解决的是如何避免或减少与软件相关的危险条件的发生。二者涉及的范畴有交又,但不完全相同。软件产生失效的前提是软件存在设计缺陷,但只有外部输入导致软件执行到有缺陷的路径时才会产生失效。因此,软件可靠性关注全部与软件失效相关的设计缺陷,以及导致缺陷发生的外部条件。由于只有部分软件失效可能导致系统进

入危险状态,故软件安全性只关注可能导致危险条件发生的失效。以及与该类失效相关的设计缺陷和外部输入条件。 硬件的失效,操作人员的错误等也可能影响软件的正常运行,从而导致系统进入危险的状态,因此软件安全性设计时必须对这种危险情况进行分析,井在设计时加以考虑。而软件可靠性仅针对系统要求和约束进行设计,考虑常规的容错需求,井不需要进行专门的危险分析。在复杂的系统运行条件下,有时软件、硬件均未失效,但软硬件的交互 作用在某种特殊条件下仍会导致系统进入危险的状态,这种情况是软件安全性设计考虑的重点之一,但软件可靠性并不考虑这类情况。2)技术发展背景 计算机应用范围快速扩展导致研制系统的复杂性越来越高。软硬件密切耦合,且软件的规模,复杂度及其在整个系统中的功能比重急剧上升,由最初的20%左右激增到80%以上。伴随着硬件可靠性的提高,软件的可靠性与安全性问题日益突出。 在军事、航空航天、医疗等领域,核心控制软件的失效可能造成巨大的损失甚至威胁人的生命。1985年6月至1987年1月,Therac-25治疗机发生6起超大剂量辐射事故,其中3起导致病人死亡。1991年海湾战争。爱国者导弹在拦截飞毛腿导弹中几次拦截失败,其直接原因为软件系统未能及时消除计时累计误差。1996年阿里亚娜5型运载火箭由于控制软件数据转换溢出起飞40秒后爆炸,造成经济损

可靠性工程每章基本概念及复习要点知识讲解

复习要点: ?可靠性 ?广义可靠性 ?失效率 ?MTTF(平均寿命) ?MTBF(平均事故间隔) ?维修性 ?有效性 ?修复度 ?最小路集及求解 ?最小割集及求解 ?可靠寿命 ?中位寿命 ?特征寿命 ?研究可靠性的意义 ?可靠性定义中各要素的实际含义 ?浴盆曲线 ?可靠性中常见的分布 ?简述串联系统特性 ?简述并联系统特性 ?简述旁联系统特性 ?简述r/n系统的优势 ?并-串联系统与串-并联系统的可靠性关系 ?马尔可夫过程 ?可靠性设计的重要性 ?建立可靠性模型的一般步骤 ?降额设计的基本原理 ?冗余(余度)设计的基本原理 ?故障树分析优缺点 广义可靠性:包括可靠性、维修性、耐久性、安全性。可靠性:产品在规定时期内规定条件规定的时间完成规定功能能力。耐久性:产品在规定的使用和维修条件下,达到某种技术或经济指标极限时,完成规定功能能力。安全性:产品在一定的功能、时间、成本等制约条件下,使人员和设备蒙受伤害和损失最小的能力 可靠度R(t):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 累积失效概率F(t):也称不可靠度,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失效的概率 失效概率密度f(t):产品在包含t的单位时间内发生失效的概率 失效率λ(t):工作到t时刻尚未失效的产品,在该时刻t后的单位时间内发生失效的概率。基本:实验室条件下。应用:考虑到环境,利用,降额和其它因素的实际使用环境条件下。任务:元器件在执行任务期间,即工作条件下的基本 不可修产品平均寿命MTTF:指产品失效前的平均工作时间可修MTBF:指相邻两次故障间的平均工作时间,称为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或平均故障间隔时间维修性:在规定的条件下使用的可维修产品,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规定的程序和法进行维修时,保持或恢复到能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维修度M(t):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使用的产品发生故障后,在规定的时间(0,t)内完成修复的概率。修复率μ(t):修理时间已达到某一时刻但尚未修复的产品在该时刻后的单位时间内完成修理的概率。平均修复时间MTTR:可修复的产品的平均修理时间,其估计值为修复

可靠性技术发展简介

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 可靠性技术发展简介 01041201

摘要 可靠性理论是近30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对现代军事、宇航、电子等工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从六十年代开始逐渐发展到研究结构、机械、机电系统及由上述系统组成的综合系统的可靠性问题。其应用范围也从比较尖端的工业部门扩展到一般工业部门。目前,可靠性设计和分析技术已成为许多工业部门中产品发展工作不可缺少的一环。但在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时期,系统可靠性在理论和研究模式上还有欠缺,需要结合其他理论如模糊理论、人工智能等,是可靠性理论、试验和管理能够更成熟、更完美。 关键词:可靠性工程航空工业电子工业宇航工业核工业机械和非电子产品人可靠性现代化

可靠性技术发展简介 二十世纪以前 可靠性是伴随着兵器的发展而诞生和发展的,在人类文明经历了4000多年发展成长的漫长过程中,人类已经对当时所制作的石兵器进行了简单检验。在殷商时代已有的文字记载中,就有关于生产状况和产品质量的监督和检验,对质量和可靠性方面已有了朴素的认识。与可靠性工程学有关的数学理论早就发展起来了,可靠性工程最主要的理论基础——概率论早在十七世纪就由伽利略、巴斯卡、费米、惠更斯、伯努利、德·莫根、高斯、拉普拉斯、泊松等人逐步确立。布尼科夫斯基在十九世纪写了第一本概率论教程,他的学生切比雪夫发展了大数定律,他的另一个学生马尔科夫创立了随机过程论,这是可修系统最重要的理论基础。可靠性工程另一门主要的基础理论——数理统计学在本世纪三十年代初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二十世纪三十至四十年代,可靠性工程的准备和萌芽阶段 除了三、四十年代提出的机械维修概率、长途电话强度的概率分布、更新理论、试件疲劳与极限理论的关系外,1939 年瑞典人威布尔为了描述材料的疲劳强度而提出了威布尔分布,后来成为可靠性最常用的分布之一。 美国 最早的可靠性概念来源于航空。二战期间,因可靠性引起的飞机损失惨重,损失飞机2100架,是被击落飞机的1.5倍。1939年,美国航空委员会出版的《适航性统计学注释》中,提出了飞机由于各种失效造成的事故率不应超过0.00001/小时,相当于飞机在一小时飞行中的可靠度为0.99999,尽管这里并未明确提出“可靠度”的概念。现在所用的“可靠性”定义是在1952年美国的一次学术会议上提出来的。电子管的可选性太差是导致美国航空无线电设备可靠性问题的最大因素,美国当时的航空无线电设备有60%不能正常工作,其电子设备在规定的使用期限内仅有30%的时间能有效工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美国国防部组织人力,开始对电子管的可靠性进行研究,在1934年成立电子管开发委员会(VTD),1946年成立电子管专业小组(PET)和航空无线小组(ARINC)。这标志着可靠性的起步。 在美国,四十年代改进可靠性的努力集中于质量的提高方面。更好的设计、更强的材料、更坚硬更光滑的摩擦表面、先进的检验仪器等等——强调这一切都是为了延长零件或组合件的使用寿命。例如,通用汽车公司的电动分布通过使用更好的绝缘,高温和试验,和改进了的锥-球形滚柱轴承等办法,把机车所使用的牵引马达的使用寿命从25万英里延长到100万英里。通过对曲轴和凸轮轴的轴承表面进行新式的TOCCO硬化处理大大延长了柴油发动机的寿命。可靠性工程在易维护型设计、以及为预防性的维护安排规划、设施、技术和进度等方面都取得了进展。四十年代展现的其他显著的进步还有管理部门对于检验抽样方案,高生产率机床的生产控制图,估算水平和促进购买优质产品

可靠性工程基本理论实用版

YF-ED-J3913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可靠性工程基本理论实用 版 Management Of Personal, Equipment And Product Safety In Daily Work, So The Labor Process Can Be Carried Out Under Material Conditions And Work Order That Meet Safety Requirements.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可靠性工程基本理论实用版 提示:该安全管理文档适合使用于日常工作中人身安全、设备和产品安全,以及交通运输安全等方面的管理,使劳动过程在符合安全要求的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伤亡事故、设备事故及各种灾害的发生。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1 可靠性(Reliability) 可靠性理论是从电子技术领域发展起来, 近年发展到机械技术及现代工程管理领域,成 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可靠性与安全性有密 切的关系,是系统的两大主要特性,它的很多 理论已应用于安全管理。 可靠性的理论基础是概率论和数理统计, 其任务是研究系统或产品的可靠程度,提高质 量和经济效益,提高生产的安全性。

产品的可靠性是指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产品可以是一个零件也可以是一个系统。规定的条件包括使用条件、应力条件、环境条件和贮存条件。可靠性与时间也有密切联系,随时间的延续,产品的可靠程度就会下降。 可靠性技术及其概念与系统工程、安全工程、质量管理、价值工程学、工程心理学、环境工程等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所以,可靠性工程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工作技术。 2 可靠度(Reliablity)

2018年度机械员(土建方向)通常及基础知识试卷A带规范标准答案内容解析

机械员通用与基础知识试卷 一、判断题(共20题,每题1分) 1.建设法规是由国家立法机关或其授权的行政机关制定的。 [答案] ( ) 2.建设部门规章是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根据宪法规定的职责范围,依法制定各项规章或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联合制定并发布的规章。[答案] ( ) 3.水泥是一种加水拌合成塑性浆体,能胶结砂、石等材料,并能在空气和水中硬化的粉状水硬性胶凝材料。 [答案] ( ) 4.一般碳钢中含碳量越低则硬度越高,强度也越高,塑性越好。 [答案] ( ) 5.在工程识图中,从物体的上方向下投影,在水平投影面上所得到的视图称为主视图。 [答案] ( ) 6.零件图的标注包括:画出全部尺寸线,注写尺寸数字,包括公差;标注表面粗糙度符号和形位公差。 [答案] ( ) 7.采用机械开挖基坑时,为避免破坏基底士,应在基底标高以上预留15~ 30cm 的土层由人工挖掘修整。 [答案] ( ) 8.常用的钢板桩有U型和乙型,还有直腹板式、H型和组合式钢板桩。 [答案] ( ) 9.二力平衡的充要条件是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答案] ( ) 10.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结果是一个合力,合力的矢量等于力系中各力的矢量和。 [答案] ( ) 11.力作用在物体上会弓起物体形状和尺寸的改变,这些变化称为变形。[答案] ( ) 12.齿顶高是介于分度圆与齿根圆之间的轮齿部分的径向高度。 [答案] ( ) 13.螺纹连接由螺纹紧固件和连接件上的内外螺纹组成。 [答案] ( ) 14.换向阀是利用阀芯相对于阀体的相对运动,使油路接通、断开或变换液压油的流动方向,从而使液压执行元件启动、停止或改变运动方向。 [答案] ( )

工业与系统工程-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工业与系统工程 (99J2) 一、学科简介与研究方向 北京理工大学“工业与系统工程”学科于2011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北京理工大学自主设立的二级交叉学科,是在2003年国务院学位办批准自主设立在机械工程下的二级学科“工业工程”基础上调整设立的,跨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数学和统计学四个一级学科。学科点现有教授5人、副教授10人,博士生导师5 人,硕士生导师18人,有2人次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资助计划。2012 年被工业和信息化部评为新兴交叉重点学科。 “工业与系统工程”学科是对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规划、设计、改进和实施的一门学科。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学和社会科学等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技术,以及工程分析和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对系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说明、预测和评价。 本学科主要开展知识工程与产品创新设计、生产与服务系统工程、人因与可靠性工程、工业系统建模与仿真等方向的研究。 1.知识工程与产品创新设计:针对具有高、精、尖技术特征,产品性能指标要求高、结构与工况复杂、系统集成度高、涉及多学科多专业的复杂产品设计问题,研究知识工程与产品创新设计技术,重点开展面向产品设计的知识库构建技术、自动化/智能化产品设计技术和辅助创新设计与概念生成技术研究,以产品研发流程为主线,实现研发对象的数字样机(包括几何样机、性能样机)以及研发对象的历史数据、经验知识的综合集成。 2.生产与服务系统工程:以提高生产系统、产品服务系统运行绩效、实现系统高效、低耗、稳定与协同优化运行为目标,面向智能工厂与智能生产,研究生产过程感知/控制/调度优化技术、产品制造服务技术,重点开展生产与服务系统的规划设计/仿真优化、生产线柔性重构、产品/装备运维服技术研究,实现生产与服务系统的多目标、低能耗、多环节协同优化。 3.人因与可靠性工程:运用工作研究和人类工效学等基础工业工程方法,开展人机界面、工效学及组织设计、绩效评价等研究;针对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保证,融合先进的统计方法和工程专业知识,研究从设计、制造和售后服务三个方面进行质量控制和可靠性分析的技术和理论。 4.工业系统建模与仿真:重点针对离散制造业生产过程集成、优化问题,综合运用概率论和统计学、优化论、运筹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工业系统建模、模拟仿真、优化决策等关键技术,重点开展大规模尺度的科学仿真、实验设计与计算机实验设计、定量优化布局的方法或算法等研究,实现工业系统的优化运行。 二、培养目标 1.硕士生 本学科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应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具有国家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敬业精神。 应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本学科的现代实验方法和技能,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能够胜任科研院所、企业、高校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产品开发和教学等工作。 2.博士生

可靠性技术

第十七章可靠性技术 产品的质量指标是产品技术性能指标和产品可靠性指标的综合。仅仅用产品技术性能指标不能反映产品质量的全貌。只有具备优良的技术性能指标又具备经久耐用,充分可靠、易维护、易使用等特点的产品,才称得上是一个高质量的产品。可靠性指标和技术性能指标最大的区别点在于:技术性能不涉及时间因素,它可以用仪器来测量;可靠性与时间紧密联系,它不能直接用仪器测量,要衡量产品的可靠性,必须进行大量的试验分析和统计分析,调查研究以及数学计算。※本章要求 (1)掌握产品可靠性的定义; (2)掌握产品可靠性函数及其计算; (3)掌握产品失效率的计算方法 (4)熟悉失效率曲线与类型; (5)掌握常用的失效分布函数; (6)熟悉可靠性分配的概念与等分配方法; (7)了解故障树分析方法。 ※本章重点 (1)产品可靠性与可靠度函数 (2)产品的失效率函数 (3)常用的失效分布 (4)可靠性预测与分配 ※本章难点 (1)产品的可靠度函数及其计算 (2)产品的失效率计算 (3)失效分布函数计算 §1产品可靠性的概念 一、产品可靠性定义 所谓可靠性是指产品(包括零件和元器件、整机设备、系统)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能力。为了正确理解可靠性的定义,应注意:首先,必须明确产品可靠性研究的对象。其次,必须明确产品可靠性所规定的条件。再次,必须明确所规定的时间。最后,必须明确产品所需完成规定的功能。

对于可修复产品来说,可靠性的含义应指产品在其整个寿命周期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其中故障是指产品或产品的一部分不能或将不能完成规定功能的事件或状态叫出故障,对某些产品如电子元器件等亦称失效。分为:致命性故障,产品不能完成规定任务或可能导致重大损失;系统性故障,由某一固有因素引起,以特定形式出现的;偶然故障,由于偶然因素引起得故障。 可靠性需要满足:1)不发生故障。2)发生故障后能方便地、及时地修复,以保持良好功能状态能力,即要有良好的维修性。所谓维修性是指在规定条件下使用的产品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维修时,保持和恢复到能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二、可靠度函数 可靠度是指产品在规定的条件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它是时间的函数,以R(t)表示。若用T 表示在规定条件下的寿命(产品首次发生失效的时间),则“产品在时间t 内完成规定功能”等价于“产品寿命T 大于t ”。 所以可靠度函数R(t)可以看作事件“T>t ”概率,即 )()(t T P t R >==?∞ t dt t f )( 其中f(t)为概率密度函数, 我们还可以定义分布函数 则F(t)称为产品的失效分布函数。显然有 可靠度R(t)可以用统计方法来估计。设有N 个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开始使用。令开始工作的时刻t 取为0,到指定时刻t 时已发生失效数n(t),亦即在此时刻尚能继续工作的产品数为N-n(t),则可靠度的估计值(又称经验可靠度)为 §2失效率和失效率曲线 一、产品的失效率 失效率是工作到某时刻尚未失效的产品,在该时刻后单位时间内发生失效的概率。一般记为λ, 它也是时间t 的函数, 故也记为λ(t), 称为失效率函数, 有时也称为故障率函数或风险函数。 为了理解失效率函数的概念,现对它作一个更直观的剖析。设在t=0时有N 个产品投试,到时刻t 已有n(t)个产品失效,尚有N-n(t) 个产品在工作。再过Δt 时间,即到t+Δt 时刻, 有Δn(t)=n(t+Δt)-n(t) 个产品失效。那么,产品在时刻t 前未失效而在时间(t, t +Δt )内失效率为) ()(t n N t n -?。而在时刻t 前未失效、

841 概率统计与可靠性工程基础考试大纲(2015版)

概率统计与可靠性工程基础考试大纲(2015版) 试题编号:841 试题的主要内容是针对可靠性工程应用中的分析和计算问题,主要包括质 量、可靠性和寿命的计算方法。 1、考生要掌握抽样概率(包括放回与不放回两种抽样方式)的计算;要掌握 条件概率、全概率和贝叶斯公式的计算及应用。 2、考生必须掌握下列离散分布的概率分布与数字特征:0-1分布、二项分布、 泊松分布、超几何分布。 3、考生必须掌握下列连续分布的分布密度函数、分布函数(又称不可靠度函 数)、可靠度函数及其数字特征:均匀分布、指数分布、威布尔分布、正态分布。指数分布与威布尔分布的分布函数和可靠度函数以及数字特征与分布 参数的关系要追掌握。 4、Γ分布不必掌握,但是Γ函数的计算方法要熟悉,因为威布尔分布的数学 期望和方差表达式中有Γ函数。 5、有关分布的计算,主要是概率、可靠度等,尽量从分布函数和数字特征的 定义和性质出发求解。考生不必钻研复杂的计算。 6、关于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主要是线性函数(包括和函数与差函数)以及 二次函数。其它的复杂函数考生不必掌握。 7、考生要掌握契比雪夫不等式和中心极限定理的工程应用,尤其是中心极限 定理的灵活应用。 8、概率统计中有关统计量的分布,如正态总体样本的线性函数的分布、分 布、分布、分布,不要求掌握其分布的数学形式,但要掌握其性质与应 用。 9、参数的点估计,考生应掌握极大似然估计和矩估计方法,包括连续型和离 散型分布参数估计量的推导。

10、参数的区间估计,考生要掌握正态分布、指数分布参数的置信区间估计方 法,包括单侧置信上、下限,并注意单侧置信限与双侧置信区间的估计在计算上的差别。考生应参考相关书籍,加以补充。 11、考生应熟练掌握可靠度、故障率等可靠性基本概念与常用的可靠性指标, 并熟悉不同可靠性参数之间的联系,如故障率与可靠度及故障密度间的关系。熟练掌握指数分布的故障率、MTBF、可靠度函数和概率密度函数的计 算。 12、对于典型的可靠性模型,如串联模型、并联模型、表决系统和桥联系统等, 能够在已知组成系统部件可靠度的前提下,计算系统的可靠度;特别地,对于指数分布,在已知部件失效率的前提下,计算系统的失效率或故障间隔时间等可靠性参数。考生应具备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可靠性问题并加以解决的基 本能力。 13、建议考生参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2年2月出版的《概率统计及 随机过程》(张福渊等编著,第2版),国防工业出版社2011年4月出版的《可靠性设计与分析》(曾声奎主编,第1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出版的《可靠性数据分析教程》(赵宇等编著)。

可靠性试验室知识考核试卷及答案

可靠性試驗室知识考核試卷 單位姓名工號得分 一﹑填空(每空1分,共59分) 1.可靠性的定義為﹕產品在規定的使用條件下﹐于規定的時間內﹐能發揮其 特定功能的能力。 2.校驗的定義為:是一種比較的過程﹐將一末知量測系統之量測參數值﹐藉已知且更加精准確量測值之量測系統﹐得以確定并因此可追溯到上一級量測標准系統。 3 可靠性的四大要素﹕機率﹔时间﹔環境﹔性能。 4. 我司常做的8項可靠性度驗﹐它們分別是﹕高溫低溫恆定濕熱 振動溫度沖擊跌落耐焊接熱鹽霧試驗。 5. 可靠度工程專業的三個主要方向為性能試驗﹑環境試驗﹑壽命試驗﹑ 6. 盐雾试验在试验室温度达到35±2℃﹐饱和桶温度达到 47±2℃开始喷雾。7.恆定濕熱試驗的目的是確定電工電子產品﹑元件﹑材料等在恆定濕熱條件下使用和貯存的適應性。 8.DIP产品在做热冲击试验是温度是从-40℃至100℃。 9.自由跌落試驗:產品從一定高度自由跌落下來的適應性和經受這種跌落后產品結于構及性能的考核評價。 10.可靠度工程人員應了解what(什么)﹑why(為什么)﹑ how much(多少)﹑how(如何)﹑who(何人)﹑when(何時)﹑where(何地) 。 11.可靠度試驗為驗証物品可靠度是否滿足需求最客觀﹐最有效的方法12.儀校校驗當天儀校室溫度應控制在25±5℃﹐溫濕度為55±20%RH ﹐且校驗當天之溫﹑濕度應予以記錄。 13. 廠內之標准件或廠內無法校驗之量規與儀器設備﹐需送至國家或國際認可 的校准單位校驗。 14.溫度穩定﹕試驗樣品各部分的溫度與其最后溫度之差在3℃以內時的狀態15.QC七手法是﹕查檢表﹑散布圖﹑層別法﹑柏拉圖﹑魚骨圖﹑直方圖﹑管制圖16.試驗程序是由:預處理(有必要時),初始檢測(有必要時),條件試驗,恢復和最后檢測。 17.解決問題的三現主義是﹕現場現物現狀。 18.防潮試驗﹕考核確定電工電子產品在潮濕及復雜多變環境中的適應性。19.恆定濕熱試驗﹕確定電工電子產品﹑元件﹑材料等在恆定濕熱條件下使用和貯存的適應性。 20.“6S”指的是整頓﹑整理﹑清掃﹑清潔﹑素養﹑安全。

质量管理与可靠性复习资料及课后习题答案(20210113161811)

第一章现代质量管理概述 1. 什么是质量?如何理解质量的概念?质量:是指产品、体系或过程的一组固有特性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要求的能力(程度)。理解:①质量可存在于各个领域或任何事物中。②质量由一组固有特性组成。③满足要求是指应满足明示的、通常是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要和期望。④质量的“动态性”。⑤质量的“相对性”。⑥比较质量的优劣时应在同一“等级”的基础上进行比较。 2. 产品质量包括哪些? 是指产品的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产品是过程的结果,它包括服务(如运输)、硬件(如机械零件)、流程性材料(如润滑油)、软件(如程序)或其组合。 3. 何为广义质量?何为狭义质量?狭义质量:指的是仅仅从用户的角度去看质量,即性能、可信性、安全性、外观、经济性、可靠性、服务等。 广义质量:不仅从用户的角度去看质量,同时还应从社会的角度去理解,如是否环保等。 4. 何为工作质量?产品质量、过程质量与工作质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工作质量:是指企业生产经营中各项工作对过程、产品和服务质量的保证程度。取决于人的素质,包括质量意识、责任心、业务水平等。 过程:是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彼此相关的资源和活动。过程质量:是指过程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包括:规划过程质量、设计过程质量、制造过程质量、使用过程质量、报废处理过程质量等。 服务:是指为满足顾客的需要,供方和顾客之间接触的活动以及供方内部活动所产生的结果。服务质量:是指服务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服务的特性如:反应速度、服务能力、信誉、及时提供配件等。 5. 质量工程发展各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①质量检验阶段(事后检验阶段)这一阶段的质量管理仅限于质量的检验,依靠检验挑出不合格品。②统计质量控制阶段③全面质量管理阶段。④计算机辅助质量管理阶段。 6. 何为寿命循环周期质量?一个产品的寿命总是有限的,它从“摇篮”到“坟墓” ,再到“转生” ,陈伟产品的寿命周期循环。在产品寿命周期循环的各个阶段,都会有大量的质量活动,称为产品的寿命循环质量。 8.朱兰质量三部曲 ①质量计划(策划):实现质量目标的准备程序。 ②质量控制:对过程进行控制保证质量目标的实现。 ③质量改进:有助于发现更好的管理工作方式。 9.质量管理的发展阶段①质量检验阶段(事后检验阶段)这一阶段的质量管理仅限于质量的检验,依靠检验挑出不合格品。②统计质量控制阶段③全面质量管理阶段。④计算机辅助质量管理阶段。 第二章全面质量管理 1. 全面质量管理有哪些主要特点?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管理对象的全面性、管理方法的全面性和经济效益的全面性等几个方面。 2. 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观点是什么?用户至上的观点、一切凭数据说话的观点、预防为主的观点、以质量求效益的观点、以零缺陷为目标的观点。 3. 全面质量管理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⑴市场营销质量管理 ⑵设计过程质量管理 ⑶制造过程质量管理 ⑷辅助过程质量管理⑸用后处理过程质量管理 ⑹工作质量管理 4. 简述PDCA循环及其过程与特点 P—表示计划(Plan) D—表示执行(Do) C —表示检查(Check) A—表示处理(Action)

《可靠性工程基础》教学大纲

《可靠性工程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S5080530 课程名称:可靠性工程基础 课程英文名称:FUNDAMENTALS OF RELIABILITY ENGINEERING 总学时:16 讲课学时:16 实验学时:0 上机学时:0 学分:1 开课单位:机电工程学院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系 授课对象:机电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其它相关专业先修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机械设计测试技术与仪器 开课时间:第八学期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刘品主编.《可靠性工程基础》修订版.中国计量出版社2002年6月 钟毓宁等编.《机电产品可靠性应用》.中国计量出版社1999年5月一、课程的教学目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产品的结构和功能日趋复杂化和多样化,致使对产品质量的要求逐渐从与时间无关的性能参数发展到与时间有关的可靠性指标,即要求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具有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人们愈来愈认识到可靠性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后,机电产品将面临严峻的挑战,推行可靠性技术迫在眉睫。 可靠性工程基础课程是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通过先修课程中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和新知识的获取,使学生拓宽和加深对产品质量的全面认识,开阔视野,提高能力,以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可靠性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计算方法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同时结合工程实际,使学生体会和掌握可靠性基

本理论和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并让学生初步了解可靠性试验的类型、试验方案设计的基本方法以及可靠性管理的基本知识,为可靠性工程理论的进一步研究和实际应用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本课程主要讲授可靠性的基本概念、原理、计算方法及实际应用等内容。 (一)本课程的主要章节 第一章可靠性概论(1学时) 可靠性基本概念,可靠性主要特征量及常用失效分布类型。 第二章系统可靠性模型(2学时) 可靠性框图的建立,串联系统,并联系统,混联系统,n中取k表决系统,贮备系统的可靠性模型,一般网络的可靠性模型。 第三章可靠性预计和分配(2学时) 可靠性预计概述,元器件失效率预计和系统可靠性预计的方法、可靠性分配。 第四章失效模式、后果与严重度分析(FMECA)(1学时) 失效模式与后果分析,失效严重度分析。 第五章故障树分析(FTA)(2学时) 建立故障树,故障树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第六章电子系统可靠性设计(2学时) 电子元件的选用与控制,电路与系统的可靠性设计,电子设备的热设计,参数优化设计。 第七章机械结构可靠性设计(2学时) 应力与强度的分布,安全系数与可靠性,可靠性设计计算,疲劳强度可靠性设计。 第八章可靠性试验(1学时) 可靠性筛选和电子元器件老炼,环境适应和寿命试验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