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堂导入的方法

课堂导入的方法

课堂导入的方法
课堂导入的方法

课堂导入的方法

教学没有固定的形式,一堂课如何开头,也没有固定的方法。由于教学对象不同,教学内容不同,开头也不会相同。即使是同一内容,不同老师也有不同的处理方法。

下面介绍一些课堂导入设计的类型和方法,可作为老师设计课堂导入参考。

1、开门见山,揭示新课

这是针对教材特点,直接揭示学习目标。就是在上课开始后,老师开门见山地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各个部分的教学内容、教学进程等,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或要解决的问题,以此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这种导入式特点是“短、频、快”。即省时,接触新课主题迅速,能及时起到组织学生进入学习角色的作用。

教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师:我们天天读书,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以至进入大学。这是为的什么呢就是为了中华的崛起,为了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了使我中华繁荣富强。这是我们读书的目的。周恩来在他的青少年时代就给我们树立了典范。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板书)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请同学们打开书,认真自读。

教例是教师直接将本堂所讲的课文《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主题用短短的几句话揭示给同学们,使同学们意识到读书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个人,不是为了父母,更不是为了亲戚朋友,而是为了“中华崛起”这个大目标,只有如此才有无穷的动力。学生们平时听到的一些为了自己的前途而学习,为了给父母争面子;为了光宗耀祖而学习这种非健康意识,或者说非主流意识,一定会受到撞击。教师举出了周恩来的例子,对学生是很有说服力的。一是周总理的伟大形象早巳深人人心,提起“周总理”三个字,无不肃然起敬。二是看周总理是怎样立志的,怎样学习的,并通过艰苦革命实践,成为国家卓越的领导人。这样就在学生心中首先树立起一个“楷模”或“丰碑”。那么,以后的教学内容也都是围绕这个中心——“山”来进行了。

2、联系旧知,提示新课

它是指教师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复习提问旧知识为手段,在旧知识里面带出新课内容的线索,引导学生从已有知识出发,顺理成章地进入新知识领域,并产生强烈求知欲,去探求新知识的一种导课方式。这是最常见的课堂教学导入方式。其特点是以复习已经学过或学生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的知识为基础,将其发展、深化,引导出新的教学内容,既给学生复习巩固旧知,又引发学生对新知识的积极思维。“温故”是手段,“知新”是目的,两者有机结合并自然过渡。

教学过程中,一般来说,新知识是在旧知识基础上发展与延伸,学生是从旧知识中起步迈向新知识的掌握。老师要从已有的知识出发,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精心设计,导入新课。这样,可以使学生感到旧知识不旧,新知识不难,建立起新旧的联系,明确学习的思路,增强学习的信心。它既给学生复习巩固旧知,又引发学生对新知识的积极思维。

如政治老师在讲“事物发展的趋势”时,教师可先提问学生:“什么是发展”在学生回答了“发展”之后,教师可这样引渡到新课:“同学们,既然一切事物都是在变化发展,而发展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那么,新事物为什么会代替旧事物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否一帆风顺如果不是一帆风顺那又是怎样的呢”让学生思索片刻后,教师接着讲:“今天,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知识就是解决这些问题的。……”

例如,一位历史课老师在讲《三国鼎立》一课时,首先问学生“黄巾大起义的意义是什么”,然后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很自然地导入新课:

“黄巾大起义瓦解了东汉政权。在群龙无首的情况下,大小地方实力派和豪强拥兵自立,进行分裂割据。至于具体情况,就是今天我们这堂课要学习的内容。”

这样的导课,一下子就能把学生的思维紧紧地从旧知牵引到寻求新知的情境中,使导课简短、恰当、自然。

复习旧知识的导入方式重在恰到好处地选用与新授课内容关系密切的知识。这种导入有4种具体方式:

(1)从总结旧课入手导入新课。又称为归纳导入式。

其运作方法与要求是:老师提出要讲授的新课题之后,首先对上节课所讲的内容概括地

小结一下,扼要复述出与此有关的新知识,讲课时使学生把新旧知识连贯起来思考。这样既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又能较好地巩固已学的知识。如历史课《唐朝的衰落》,可以这样开头:

“自从公元618年唐高祖李渊建唐以后,经过太宗、唐宗、武则天到唐玄宗统治前朝,这是唐朝历史的前期。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唐朝前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但是今天我要告诉同学们,到了后期,唐朝逐渐走向衰落了。这强盛和衰落之间有一转折点,那就是‘安史之乱’”。

这样的导语,既使学生复习掌握了旧的基础知识,又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

再如讲“秦灭六国”,先提问:“商靶变法开始在哪一年”“这项变法起了什么作用”然后老师指出:秦国自商软变法100多年来,封建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国家,为兼并六国作好了准备。由此导入新课。这种导入方式,有利于知识衔接和学生理解历史概念的因果关系。但它往往缺乏趣味性,尚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从检查提问旧课入手,导入新课

它通过提出一些与新课内容有关的、学生业已了解的有趣的问题,激发起学生想要了解该问题的好奇心,进而导入新课。其运作方法和要求是:老师在讲课之前,先面向全班学生提出几个前节课学过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起全班学生的回忆思考,再找几个学生(一般找中等程度以上的学生)回答问题,在个别学生回答、老师作出订正和补充的基础上,带动全班学生复习旧课,进而导入新课。

再如一位物理老师在讲授“压强”一课时是这样导入新课的:

我们都背书包上学。大家可能有这样一些体验:同样重的书包,当用细带子背的时候,就觉得勒得紧、痛;当用宽带子背的时候,就感觉不到紧、痛。这是什么原因呢当学生发表一些看法后,这位老师接着说:为了很好地回答这一问题,今天我们学习“压强”。(板书课题)

提问式导入的要求是:所提问题必须科学、有趣味、有意义,具有激发兴趣、发人深思的作用。

(3)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听、写、练等活动,导入新课。

其运作方法和要求是:在讲授新课之前,先让学生以听、写、板书、朗读、翻译、练习等活动方式复习旧课,使学生再现巳学过的知识,然后导入新课。

(4)向学生提示问题,引导回忆旧课或者有关的知识、事情导入新课。

该方式又称联想式导入。其运作方法和要求是:老师在讲授新课之前,提示学生回忆前节课讲过的几个问题,或让学生提出与新课有关的事情、知识。学生经过回忆思考,在头脑中再现提问的内容,不经由学生直接回答即转入新课。如一位语文老师在讲《海底世界》时的导入是:

提到大海,同学都会联想到蔚蓝的海水,一望无际的海面,还有那点点白帆,振翅翻飞的海鸥。然而说到海底,我们了解得并不多。今天我们通过学习《海底世界》一文,将使大家对海底世界有一个鲜明深刻的了解。

复习导入语是教师最常用的导入语。心理学告诉我们,那些与一个人已有知识有联系的事物以及能增时新知识学习的事物,容易引起这个人的注意。所以,以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能使学生从已知的领域进入到未知的新境界,不仅有利于学生接受新知识,而且起着集中学生注意力的作用,因而,复习导入的方法往往被教师乐于采用。当然复习导入语应该和新课内容密切相关,过渡到新课也应十分自然。

3、巧设悬念,引人入胜

悬念式导入,它是指老师上课伊始,有意设置一些带有启发性的疑问,摆在学生面前,又不直接说出答案,使学生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迫使其去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从而进入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状态的一种导课方式。这种导入方式是利用上课头几分钟的最佳时机,通过设疑、制造悬念,创设问题,以奇特的形式设置悬念,使学生的大脑产生兴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问题导入到新课之中。采用这种方式导课,所设悬念应是发生在学生周围的,是学生特别感兴趣和非常敏感的,又是同教学内容直接相关的热门话题。这犹如章回小说中的“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一样,会使学生产生一种非得到解答不可的感觉,很快进入角色。但设凝布阵要从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出发,做到有凝可设,自然

合理,切不可为凝而设,故弄玄虚。老师及时抓住这一契机,揭示新课。

例如下面地理课讲授“比例尺”的导入设计就是这样。一上课老师就问:“哪个同学的爸爸、妈妈或叔叔、姨娘要出差”七、八个同学举手,老师指定一名调皮同学小王回答:“我们隔壁的陈叔叔明天出差到成都”。老师说:“你学过地理,你给我查一查地图,重庆到成都有多少公里其他同学也帮助查。”地图上根本没有标出重庆成都的距离,大家查一阵,都查不出。全班陷入沉默。从那一对对微微皱起的双眉,看得出孩子们为难了。他趁机将孩子们心头的乌云一拨:“没关系,只要你们听了我下面讲的,保证你查出来,因为地图上有‘比例尺’……。”老师板书课题“比例尺”。

这个导入设计的巧妙就在于使学生产生了一种“打破砂锅纹(问)到底”的思想,急于求得答案,这就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一位语文老师在阅读指导课上的导入方式——关于读书方法,有两种相互矛盾的观点。一是杜甫所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二是郑板桥所说的:“读书破万卷,心中无适主。便是暴富儿,颇为用钱苦。”两种观点,谁是谁非呢

悬念式导入的特点是设置扣人心弦的问题,但又避而不讲,吸引学生非要了解探究,弄个水落石出,否则即不能满足的心理。设置悬念要做到“精”“新”“奇”,一下击中学生的兴奋点,激起学生学习新课的愿望。就语文教学而言,设置悬念,在内容上要突出主要人物、主要条件;在手法上可以浓缩全文,也可以从中截取片断;在技巧上必须发人深思,留人以余味,引入至胜地。如一位老师在讲《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书目》一文时,其悬念式导入方式是:

“德国柏林图书馆大门口写有这样一句话(板书):‘这里是人类知识的宝库,如果你掌握它的钥匙的话,那么全部知识都是你的。’这里所说的‘钥匙’是一个比喻。人们把书目看成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板书标题)。那么,什么是书目现代书目有哪几种为什么书目能够像钥匙一样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呢请仔细阅读课文。”

这一连串的提问,构成一个个悬念,从而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促进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认真钻研课文。

化学课悬念式导入——在化学课的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缺乏趣味性,讲起来干瘪,学起来枯燥。对这些章节内容的教学,老师若能有意识地创设悬念,便能使学生产生一种探

究问题奥妙所在的愿望,激发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如讲高中化学“原电池”知识时,可尝试这样导入新课:

一天,满载着精选铜矿砂的“迈克斯通号”货轮正在北太平洋航行。突然货轮响起了刺耳的警报声,船员们惊喊船漏水了:坚硬的钢制船体为什么会突然漏水呢是货轮与其他船只相撞还是触上了海底暗礁都不是。是钢制船体因锈蚀而穿孔漏水了吗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事。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后经查验,原因是船上的货物精铜矿砂。为什么精铜矿砂使铜板出现漏洞了呢我们学习原电池的知识就可以解释这个问题。我们这节课就学习关于原电池的知识。

这样引入新课,趣味性就强了。

巧设悬念导入新课的优秀范例很多。这里再举两例。一是一位语文老师在讲《现代自然科学中基础学科》时悬念导入:同学们,一位美国海军次长曾说钱学森无论到哪里,他都抵得上五个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在学生议论一会儿之后,老师说:“我们还是先来学习这位著名科学家写的一篇文章,看看他告诉了我们什么。”二是一位语文老师在讲《绿色的办公室》时设计的悬念式导入:同学们,你们到过老师或父母工作的办公室吗办公室里都有些什么发现这些办公室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在学生稍议一会儿之后揭题:世界上就曾有一个非常特别的办公室,它叫做“绿色的办公室”。

利用悬念激人好奇,催人思索,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制造悬念的目的有两点:一是激发兴趣,二是启动思维。悬念一般是出乎人们预料,或展示矛盾,或让人迷惑不解,常能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焦虑、渴望和兴奋,只想打破砂锅问到底,尽快知道究竟,而这种心态正是教学所需要的“愤”和“诽”的状态。但须注意,悬念的设置要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恰当适度,不悬,难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太悬,学生百思不得其解,都会降低学习的积极性。只有不思不解、思而可解才能使学生兴趣高涨,自始至终扣人心弦,收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4、动手操作,亲身体验。

别人说十遍不如自己做一遍,学生自己亲手操作演示的东西,因为有切身实践往往体会

深刻,有助于激发悟性,增强思维力度。缘于上述原因,老师在导入设计上应尽可能组织全体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他们动手动脑,摆一摆、拼一拼、剪一剪和做一做……据此,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有真切的感觉,建立了生动的、足够的表象,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也可以是老师在讲授新课前先做一个小实验让学生观察,通过提问或指导学生观察,使学生看到某一现象,然后通过分析归纳,以得出的结论或观察到的现象导入新课的方式。这种导入方式能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知识,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这种方法在中学生物、理化教学中运用较广,因为这些科目中很多内容都比较抽象,如分子、电子的运动,物质的化合与分解,细胞的分裂和新陈代谢,神经的传导等,不通过形象的实验和演示,一般很难理解。而运用实验导入新课,不仅能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知识,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自觉地去分析问题、探索规律。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或操作实验,多种感觉器官并用,也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这种导入方式经常应用在自然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如一位自然课老师在讲《摩擦起电》一文时是这样导入的: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做一个小实验。这里有一把塑料梳子和一些纸后。我先用梳子梳几下头,再把梳子放在纸屑上,大家看看会有什么结果。接着就做了上述实验。大家看纸屑被梳子吸起来了。(演示给学生看)梳子为什么能吸起纸屑呢原来摩擦会起电。接着板书课题。

语言类学科也可以运用这种方式导入新课。如一位语文老师在讲《灰尘的旅行》一文时,先让学生观察教室上空能看什么东西,然后把教室门窗挡起来,用一束电光射进去,再让学生观察,问看到了什么,之后导入新课,效果良好。

运用此法主要注意两点:首先,实验的设计要巧妙、新颖、有针对性。其次,要善于根据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和结果来提问和启发,以促使学生去思考和探究。

5、利用游戏,创设情境

老师可以根据教材和学生特点,利用语言、设备、环境、活动、音乐、绘画等各种手段,(包括演讲、小品、歌曲、幻灯、音像等),渲染气氛,制造一种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以激

发学生兴趣,诱发思维,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之中,引起心理共鸣,从而进入学习新课“角色”的一种导课方式。

这种“未入其文,先动其情”的导课方式,创设情境要巧妙精当、真切感人,要触到学生的内心深处,并使之产生深入体验教材内涵的动力,不能为“景”而“布景”,这样,老师指导课的目的就达到了。现代化电教手段为这种导课提供了诸多条件。例如,讲“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时,一上课,老师把事先通过朗诵并配音乐录制好的一首诗《说给母亲的话》播放给学生听:“儿不嫌母丑,祖国,我们不嫌您落后。孩子们都想换上漂亮衣裳,但怎能看到母亲捉襟见肘。……放心吧,母亲,为了您早日康复,我们愿献皮输血;为了您披上华丽的新衣,我们愿日夜刺绣……当您实现四化的时候,我们人人端起飘香的美酒。”美妙的诗句,高冗的音乐,深沉的爱国情,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极大地打动了学生的心灵,并在感情上产生共鸣。老师由此启发学生领悟其中蕴含的深刻意境和丰富的哲理,轻松自然地导入新课——我们要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情境导入法如运用得当,则会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意识不到是在上课,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获得知识。

运用此法应注意两点:一是善于创设情境。老师显然可以利用现有的环境、条件,通过引喻、阐释导入新课,但是,现成的情境毕竟很少,因此,老师必须从教学内容出发,精心组织,巧妙构思,创设良好的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二要加强诱导,激发思维。老师设置情境应有明确的目的或意识,或以此激发学生的情感,或因之引发学生的思维,或藉此陶冶学生的性情等。创设情境不能单纯为激发兴趣,一般来说,应以激发思维为主。但是,情境本身有时并不能启人深思或内涵比较隐蔽,这时就需要老师的启发和诱导。

6、故事吸引,启迪思考

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学生一般能感觉而不能理解。一旦把它提出上升到理论的高度给予科学的解释,不仅能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和实用感,而且也极易激发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在生活、学习中能感受到的实例是很多的。这些实例既有当前人们普遍关心的热点

问题,也有学生自身关心的问题;既有影响较大的突发性自然事件、社会变革,也有班级学校里出现的局部事件。老师选用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且趣味性、启发性较强的新闻或故事或实际生活事例、材料,并以此内容为契机,在描述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把学生思维带入课文正题的一种导课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极易于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立刻集中起来,激发学习兴趣,因而就能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学习新知识的角色。

教学实践中,不少老师创造了利用故事导入新课的优秀典范。如一位生物老师在讲授昆虫的性外激素时,上课之初是这样利用讲故事导入新课的:

在座的一些同学可能知道洁布尔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他在1904年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他在一个被丛林包围的黑屋子里把一只雌天蚕蛾扣在笼里,尽管暴雨不停地下了一夜,还是有40多只雄蛾冒着风雨前来交尾。次日晚上,他在雌蛾周围撒上樟脑丸和汽油,结果一点也没有影响雄蛾前来寻找雌蛾。是什么因素使得雄性天蚕蛾能够风雨无阻地前来寻找雌蛾呢洁布尔经过认真观察、实验,发现原来是昆虫的性外激素发挥了巨大威力。

又如,一位思想政治课老师在讲“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时,一上课,老师先给学生讲一个故事:清代康熙年间,大学士张英微服私访到乡间,跟一位正在稻田用稻草捆秧的农夫对对联。农夫先出上联:“稻草捆秧父抱子”,张英百思而无以对答,回家后怏怏不乐,侍女得知后对了出来:“竹篮装笋母怀儿”。讲完故事后,老师借故事内容问学生:“为什么学识渊博的大学士对不出来,而谈不上什么文学修养的侍女却能轻易对出”经这—问,就引发了学生深思与讨论,随后老师归纳引导:“因为侍女有用竹篮装笋的实践经验,而大学士张英却没有,说明人的认识从实践中来,……”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导入到新课。

如在生物课或自然课要讲自然保护的内容时,可先介绍当前人们关心的酸雨、臭氧层破坏、森林锐减、江湖污染等问题,并指出这些问题解决程度与人类自身的密切关系,从而导入新课。1987年9月23日发生了我国能够看到的日蚀,一位生物课老师便以这件事来导入新课:“刚才同学们都看了日食现象,可是你们知道直日食对人及生物有什么影响吗”这样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很自然地吸引到课堂上来,然后再简单地介绍几句日食对人及生物的影响,并逐渐地过渡到课堂所要讲授的内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再如,化学课“醇类”的教学,一位老师是用宣读新闻导入的:一上课,老师拿出一份剪报,向学生宣读:“四商贩非法用工业酒精制售白酒,贵阳发生千人饮酒中毒事件。”刺激、醒目的标题,立即吸引全学生急切了解报道的详情,接着读:“贵阳日前因饮用高浓度甲醇的白酒引起严重中毒事件。据悉,自25日发现第一例中毒者到29日晚,已有上千人中毒。失明者3人,死亡20人。”学生听罢都震惊了,提出一连串的问题。例如,为什么饮用工业酒精配制的白酒会中毒为什么会双目失明甲醇有何性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顿时被激发起来了。此刻转入醉的分类和甲醇等内容的学习,随后继续读报:“经化验,这些白酒,每100毫升竟含醇克,超过国家规定卫生标准774倍。超量甲醇进入人体,首先侵害视神经损害肝肾,而后酸中毒而死亡。”

采用这种导入方式应注意:第一,故事内容要与新课内容有紧密的联系;第二,故事本身生动有趣,对学生具有启发性;第三,语言要精炼,故事要短小精悍,用时不长。

7、审题入手,提纲挈领

它是指教师直接从解释或发问教材的课题词语入手,帮助学生审析题意,了解所学内容的大致概况,为进入新课做好铺垫,达到开“窗”窥“室”效果的一种导课方式。这种方法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又突出中心或主题,可使学生思维迅速定向,很快进入对中心问题的探求,因此也是各科导入常用的方法。运用此法的关键,在于针对教材。围绕课题提出一系列问题,因此,必须精心设计、认真组织。此外还要善于引导,让学生朝着一定的方向思考。

例如有位老师在讲“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时,一上课,教师先点出本节教学课题,之后,立即借题发问:“‘一国两制’是谁在什么时候提出来的”“‘一国’是指哪一国‘一国’同‘两制’之间存在什么关系”“‘一国两制’适用于哪些地区这些地区实行‘一国两制’后同我国其他地区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这样围绕课题,不断发问,能引起学生注意和积极思维,并使学生了解新课大概内容,为下面的讲授奠定心理和认知基础。

课题都是经过编者们反复推敲而确定的。透过题目,往往能抓住课文的主题和脉络。因此,从破题入手导课,能顺理成章地引导学生把握全文中心,抓住重点,有目的地听课。破题导课运用是否巧妙,关键在于对题目领略是否深刻,注释是否与课文内容相互呼

应,既要说到点子上,又不代替对课文本身的分析,而是将破题作为手段,创设讲授课文的契机和情境。

8、直观演示,提供形象

直观演示是指老师上课之始,通过展示图片、图表、音像片等直观教具,先让学生观察实物、模型、图表、幻灯、投影、电视或运用形象化的语言等,引起学生对即将讲授内容的关注,然后从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提出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要求,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从而使学生直接进入寻求新知识的一种导课方式。因为实物、标本、教具(挂图、模型、投影片、幻灯片、电影、电视等)比形象语言更有说服力和真切感。展示挂图、实物、标本、模型等,可以化抽象为具体,不但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而且也为他们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直观可以鲜明地揭示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

直观演示对于引起学生学习动机,增强感知,更有直接作用。因此老师可对一些抽象的概念,在导入时多提供具体事例,创设演示直观教具机会,这有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这种导入方式一方面能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加深对事物的印象;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加强对将要学习新课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因此这类导入方式运用很广,各学科,各年级均可运用,尤其在中低年级和自然学科中,运用这种导入方式,效果更好。

直观演示导入的具体方式很多。下面结合实例介绍一些直观演示式导入的具体方式。

1、形象化语言式导入。运用形象的、充满激情的语言导入新课,可创造出适宜的环境气氛,引发学生相应的感情,进而吸引学生。如一位语文老师在讲《天山景物记》时,先板书《救勒歌》接着说这是边塞风光。

“尽管诗人写出了草盛原阔、牛羊肥壮的景观,但这毕竟是‘西出阳光无故人’的地方;可在现代散文家笔下的天山,却是塞外江南,这里繁花争艳,五彩斑斓,溪流棕棕。”现在我们就跟随作者去天山游历一番。这样既复习了古诗,又使学生神往天山景物。再如有位语文老师在讲《诗八首》时的导入语是:

“诗,像种子一样,有一种顽强的爆发力。好的诗歌,破土而出之后,它的芳香会和民族精神融合,长久地滋润大地。今天我们要学的古诗八首,有的距今已有900余年,有的距今有1500余年。尽管年代久远,诵读、咀嚼,仍可品味到其中的芳香”。

学生情弦被拨动,充满着民族自豪感,兴趣盎然地诵读起诗文。

又如:一位思想政治课老师在讲“古猿是怎样进化成人的”问题时,老师一上课,就先播放录音《走向英特耐雄纳尔》。录像把看不见、摸不着的远在几百万年前的生物进化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他们如临其境,好像走进了几百万年前的原始森林,考察古猿是怎样进化成人的。与此同时,老师应向学生提出在新课中要讲的几个问题,要求学生结合录像内容进行思考。学生由于观看录像,兴趣十足,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因而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就会认真思索,这样就自然进入到学习新知识的状态。

自然学科也可以运用形象化语言导入新课。例如一位化学老师在教碱金属部分内容时,在先告诉学生金属钠是由英国化学家戴维发现的后说,戴维用电解法将分解得到的生成物倒入盛有清水的大玻璃杯中时,轰的一声发生剧烈的燃烧和爆炸,戴维从此失去了一只眼睛,但这丝毫没有动摇他酷爱科学、勇攀科学高峰的决心,他十分风趣地说:幸好只瞎了一只眼,还有一只眼,还可以继续为化学事业工作。后来戴维加倍努力地工作,成功地用电解法制得了钾和钠,还成功地制得了钡、钙、锶、镁等金属,还制取了非金属硼和氮气(N02)等。我们20世纪90年代的青年学生,要好好向戴维学习,将全部精力用于学习,将来为祖国的四化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2、看图提问式导入。这是一种利用教科书、教学参考书中的插图,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观察导入新课的方式。如一位历史课老师在讲“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这部分内容时,首先让学生看“统一货币”图,接着问:“这是什么”学生回答不认识。老师:“这都是货币。像铲子的,是赵国的货币;像刀子的,是齐国的货币;像蚂蚁鼻子的,是楚国的货币。在一个统一的国家里,使用这些五花八门的货币,多不方便呀!为了巩固统一,秦始皇在经济文化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下面我们来一道学习这方面的具体内容。

3、挂图式导入。挂图包括利用地图等有关印刷的教学用图和老师自制的挂图等。其中地图性质的挂图还利于学生对有关内容的时空掌握。如一位语文老师在讲《三峡》时,上课开始时首先挂出一个绘有三峡地图,贴有三峡彩色照片的小黑板,然后指着地图说:

三峡是我们祖国万里长江中游的一段,它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市的南津关,全长203公里。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接着又指着三峡的照片说:大家看这一幅由高空拍摄的三峡照片,两山壁相加,一流穿过,可真是山高峡窄,水深流急,好一派“万里磅礴一水通,惊涛轰鸣气势雄”的壮丽景象,好一幅优美雄奇的山水画卷。读一读《三峡》,可领略三峡壮丽的自然风光,得到“江山如此多娇”的美的享受。(板书标题)

4、电化渲染情景式导入。这是利用幻灯、录音、录像等电教手段,创设情景、渲染气氛,引入新课的方式。如教《长城》一文时,可先用幻灯放映长城的图片,同时伴放歌曲。学生看着雄伟壮丽、婉蜒盘旋的长城,听着《我的中国心》,在这种充满感染力的气氛中,不仅使学生爱国之心顿生,而且极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5、实物演示式导入。如在讲授“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时,就可让学生在长度不等的若干根小棍中任意取出三根,看能否组成三角形。通过实际操作,学生会发现,任取三根小棍,有时能组成三角形,有时却不能,老师可由此引出课题。

直观演示式导入重在激发学生对新课内容的兴趣,因此运用这种导入方式要注意:第一,实物、模型、幻灯、电视等的内容,必须与新课内容有密切的关系;并能为讲授新教材服务;第二,在观察中,老师要善于抓住时机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为学生学新课做好准备。第三,设计好演示程序,所用时间不要过长。第四,要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掌握观察的方法。

9、设凝问难、制造悬念式

它是指教师上课伊始,教师有意围绕教学主题,设疑问难、制造悬念,从而调动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导入方法。它有意设置一些带有启发性疑问,摆在学生面前,又不直接说出答案,但设凝布阵要从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出发,做到有凝可设,自然合理,切不可为凝而设,故弄玄虚。例如,讲“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时,教师首先就热点问题设凝:“平时我们经常说‘社会主义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社会制度,它有着无比的优越性’,那为什么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会解体呢原苏联、东欧的剧变还能不能说明‘资本主义必然衰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一历史发展的规律”热门话题一提出;一

石激起千层浪,立即引起学生积极思索和热烈讨论,并渴望得到正确答案,这样就自然导入了新课。

再如,有位老师在讲“意识的能动作用”时就这样导入:“大家知道,一幢大楼是物质的一种具体形态,而这幢大楼的设计图是人脑思维的产物,是意识现象。根据前面学过的原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那么就应该先有大楼,后有设计图。但现实中却是先有设计图,而后按图纸施工建大楼。这不就违反了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吗如何解释这种现象呢要知道其中的奥秘,就必须学习:意识的能动作用。”这样通过巧妙设疑难,抓住了学生的思维,是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所以有经验的教师,常在章节教学之始,编拟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形式多样、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回忆、联想,或渗透本课学习目标、研究的主题。

例如,讲化学《元素周期律的发现》时,教师一开始就用幻灯机打出一张精致的彩色邮票,票面正中是门捷列夫头像。并问:“这位大胡子学者是谁呢”部分学生能认出这是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通过强烈的光、色和生动的问话刺激学生。写出课题后,立刻提出三个思考题,引出本课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达到向学生渗透本节课教学目的的作用。

(1)元素周期律是科学史上的偶然发现,还是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2)元素周期律是门捷列夫的个人发现,还是科学家们前赴后继的探索结晶

(3)为什么称门捷列夫元素周期律,而不是以其他人的命字命名

课题就沿着这三个环环相扣的问题展开。

又如,化学课开始学习《什么是化学键》时,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要求学生思考。人们已经发现和合成了几百万种,物质。为什么仅仅一百零几种元素的原子能够形成这么多形形色色的物质呢原子是怎样互相结合的为什么两个氢原能自动结合成氢分子,而两个氦原子不能结合在一起为什么原子间按一定数目比相结合原子结合成分子后。性质为什么与原来的差别很大为弄清楚上述问题,首先,就要在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原子在形成分子时的相互作用。教师引而不发,学生疑问重重,学生求知欲望倍增。

10、因势利导式

它是指教师上课时,就课前发生的情景,巧妙地结合教学内容,顺势开讲,恰当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带到学习新课知识上来的一种导课方式。如有位教师一次正要去上“正确认识自由和纪律的关系”的课,当他走到教室外边,看到教室里有很多同学围在一起,并听到他们在大声争吵:“我摔打喊叫管你什么事!”“你摔打喊叫声音很大,影响我做作业思考问题!”……恰当此时,上课铃声响,同学们一哄而散,各自落座,两位争吵的同学虽有怒气,却面带怯色,等待教师的发落。这时,这位教师面带笑容,一上讲台,开口就说:“同学们,今天我又发现了一个‘新大陆’,为我们学好这节课内容填补了一个空白。”学生一听,情绪一收拢,这位教师接着说:“这‘新大陆’就是刚才两位同学争论不休的问题。这个问题所包含道理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正确认识自由和纪律的关系。”这样一开讲,全班同学会心一笑,紧张的气氛随之而散,轻松自然地导入了新课。

11、激趣导入

如老师在讲初一政治《生活需要友情》时我先出示第一张幻灯片(上面是一个人直走在一望无际、干枯的沙漠中),问学生:这是什么地方它有哪些特点适合人居住吗然后出示第二张幻灯片(上面是沙漠中的一座城市),问这是什么景象假如你生活在这样的一座城市中,生活中会有哪些情况发生你愿在这样的城市中生活吗学生发挥想象展开讨论,气氛热烈。教师小结:“得不到友情的人将是终身可怜的孤独者,没有友情的社会,只是一片繁华的沙漠。”学生就会带着强烈抗议的求知欲望了解友情是生活的必需,为学好这一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2、借用名言

“名言”是指人们所熟悉认同的留言哲语,含义深刻,具有振聋发馈的作用,如“失败乃成功之母”、“骄兵必败”、“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等。有的名言是出自名人之口、名人之文,如古代教育家孔子《论语》

中的许多话,为人详熟,能够脱口而出。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君子言于义,小人言于利”等,韩愈《师说》中的首句“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杜甫名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列宁“真理再往前走一步就变成了谬误”等等,举不胜举。也有的名言是经过客观实践的检验,为人们所称道并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成语、俗语、谚语,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三人为众,聚沙成金”、“心底无私天地宽”等。诸如此类的俗语、谚语、成语,各行各业都在频繁地使用。

借用这些名言,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导入,格外引人注目,新颖别致,能激发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例]《人类的知识宝库——图书馆》

师:大家知道英国有一位著名剧作家,叫莎士比亚,他有句名言:“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他还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这个比喻是多么形象啊,大家也许还记得这样一句话吧,“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曾说过“爱书吧,它是你知识的源泉。”

那么这些书藏于何处呢,到哪里去读书呢

生:图书馆!

师:对,图书馆,那是书籍的海洋,知识的宝库。伟人、大学问家都是和图书馆密不可分的。马克思在大英博物馆读书时,座位下的地面磨出了一道沟。毛泽东青少年时代在长沙时总是第一个进图书馆,最后一个离馆。数学家华罗庚、陈景润与图书馆也有许多佳话。现在,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人类的知识宝库——图书馆》一文。

[点评]

作家、学问家、伟人……他们的成功有一个共同的规律:大量地接受前人文化遗产,大量地读书以充实头脑。因此对书籍的存放场所图书馆有特殊感情。鉴于他们的深刻体会,他们说了一些关于书籍的至理名言。这些“名言”鼓舞指导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学生,有的青年学生把它作为座右铭,当成律条、训言,牢记于心,实践于行。教师用这些名言导入,无疑能够加深学生认识,使学生意识到图书馆是营养之地,发展之地,成才之地,确实是宝库。使学生认识到要做一只勤劳的蜜蜂,为人民酿出蜜来,就得到万花丛中,到图书馆吸取大量知识。

13.学生演小品导入。

如,我在讲初三政治《阶级和国家的产生》一框时,让几名学生演示小品:第一次,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的情况下,两个氏族之间发生了一场战争,获胜的一方对如何处置俘虏的讨论和最终决定;第二次,在生产力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劳动产品除了维持自己的生活,还有些剩余的情况下,在战争中获胜者一方处置俘虏的讨论及决定。通过表演,尤其是其中的讨论,让学生归纳出一个道理:阶级的出现与生产的发展密切相关。引入课题,教师讲授。

14.幻灯激趣导入。

如,讲初一政治《生活需要友情》时我先出示第一张幻灯片(上面是一个人直走在一望无际、干枯的沙漠中),问学生:这是什么地方它有哪些特点适合人居住吗然后出示第二张幻灯片(上面是沙漠中的一座城市),问这是什么景象假如你生活在这样的一座城市中,生活中会有哪些情况发生你愿在这样的城市中生活吗学生发挥想象展开讨论,气氛热烈。教师小结:“得不到友情的人将是终身可怜的孤独者,没有友情的社会,只是一片繁华的沙漠。”学生就会带着强烈抗议的求知欲望了解友情是生活的必需,为学好这一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5、直观导入

这种导入方法是在讲授新课题之前,先引导学生观察实物、样品、标本、模型、图表、幻灯片、电视片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再从观察中,提出问题,创设研究问题的情境,学生为解决直观感知中带来的疑问.产生了学习新知识的强烈要求。采用这种方法需注意以下两点:

(1)实物、模型、幻灯、电视等的内容必须与新教材有密切的联系。

(2)观察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恰如其分地提出问题以指明学生观察中的思考方向,促进他们的思维,为学习新教材做好准备

例如,有位教师在讲植物学“种子的结构”的时候,她先请同学们辨认几种植物的种子。接着她说:“世界上绿色开花植物有20多万种,多数部层由种于发育而在来的。现我们看到的只是几种,非洲东部塞舌尔有一种复椰子树,一个种子的直径有50厘米,重达15公斤,可算是世界上最大的种子;还有~种叫斑叶兰的植物,它的种子一亿粒才重50克,可算是世界上最小的种子。尽管这些种子的大小、形状、颜色各不相同,把它们种在适宜的环境里,都能长成一棵新的植物体。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它们的结构基本上是相同的。今天我们就通过观察常见的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来学习种子的结构(板书课题)。”

无论采用哪种具体方式,都要注意三个问题:

a、搭桥铺路、巧设契机。

复习、练习、提问等都只是手段,一方面要通过有针对性的复习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另一方面在复习的过程中又要通过各种巧妙的方式设置难点和疑问,使学生思维暂时出现困惑或受到阻碍,要根据当前所学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处编排习题、提问,使之与新的知识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并把握好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相互联系的“支点”,从复习到授新课过渡得连贯自然;从而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造成传授新知的契机。

b、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结点。

而联结点的确定又建立在对教材认真分析和对学生深入了解的基础之上。教学过程中,一般来说,新知识是在旧知识基础上发展与延伸,学生是从旧知识中起步迈向新知识的掌握。老师要从已有的知识出发,要提示学生或明确告诉学生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支点”,引导他们思考,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精心设计,导入新课。这样,可以使学生感到旧知识不旧,新知识不难,建立起新旧的联系,明确学习的思路,增强学习的信心。

b、因课施教,方式多样。

学科不同、内容不同,衔接方式也应有所变化。如音乐、美术、体育一般多采用练习、演示的方式,先让学生练习一下上节课的动作或技巧,看其是否掌握和熟练,再进行矫正和指导,然后传授新的内容。而语文、政治、历史、哲学、外语等课则常借助提问、讲述、引证来进行。物理、化学、数学则以练习、实验、演示为主,或复习、巩固、印证前面所学的知识,或以此为基础展示新的矛盾和问题,让学生思考。

总之,巧妙的开头是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环节。只要我们细心推敲、善于总结,定会使每节课都必须能引人入胜,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导入时,恰如其分地运用名言,使语言铿锵有力,胜似许多散言碎语,如胸有成竹、点石成金、画龙点睛等都涵蕴着古代一段故事,能够展开学生已知的想像空间。有些俗语、谚语还能起到“幽默”的作用。如讲授《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一文时,导语可讲“目前有些干部忘记了艰苦奋斗,有这样两句话,‘革命小酒天天醉,喝坏了党风喝坏了胃”,这两句新编俗语说明了什么呢“小酒”之前加“革命”二字可谓幽默风趣。这样导入,吸引在先,魅力无穷。

课堂导入方法

一堂课如何引入,因教师及其教学风格、教育对象、教学内容甚至时间、地点不同而不同,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固定不变的模式。应该说,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的教师,都把导入语的引入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来抓,因而肯定会拿出必要的时间和精力来设计导入,力求导入的趣味性、实用性和艺术性。根据我的教学经验,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可采用以下方法: 1、情境导入法。即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知不觉中进入主题。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直观、形象、引人入胜。比如在讲述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大阅读He said helping others changed her life 这一课时,由于讲述的是志愿教师支援乡村教学的故事。这恰好与我们学校的师生情况有些类似。于是我就以学校曾经的志愿者老师为例,用情景导入法讲述了与所给的阅读材料相似的故事。学生理解其中的由于置身于情境中,学生注意力非常集中,学习兴趣比较浓厚,理解起来也快。一篇很长的阅读材料,一节课,学生居然很好的理解了。整个过程过渡自然,衔接合理。成功的导入是这节课成功的关键所在。 2、谈话导入法。这种方法是通过教师和学生间的问与答来实现的,其特点是直接、明确,通过师生间的互动来活跃课堂的气氛。我经常安排一至两名学生在刚开始上课时做 free talk或morning report。内容可以涉及到日期、天气、学生的日常活动、新闻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有时还根据所学单元的话题让学生准备材料。我利用学生的好表演、欲成功、易满足等特点来使用自由谈话,或鼓励值日学生进行演讲表演,既可寓德于教,又可寓教于乐。但自由谈话要有较强的目的性与针对性,让学生明白将要学什么,可以怎样去学等等。而且,这样的活动同时还训练了其他学生的听力。因此,为达到这一训练的良好效果,以及导入的有效性,应在课前做好相关人员的安排及主题的选择,做到不打无准备之仗。 3、复习导入法。复习导入法是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故意让学生复习一些与所授新课内容相关的知识点,以帮助学生回忆,更好为引入新授课题服务。这个方法一般不常运用,为新课改之后的各篇文章都能独立成篇,内在联系并不很大,只有复习内容和新授内容有较大联系的基础上才能借用。比如,在教学八年级上第八单元的第一课时,本单元要求用过去时态来谈论学校旅行。由于教材的跳跃性较大,在七年级下学期学习过一个单元过去时后,半年的时间才再次接触过去

英语课堂导入方法

英语课堂导入方法 教育学认为:课堂教学是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较为集中的横截面,是教师向学生实行教育、传播知识、培养技能、技巧的主要形式。教师的整个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无不在课堂教学中比较集中地反映出来。英语教学的效果是基于每节课的教学效果之上的,每节课就是学生攀登英语高峰道路上的一个台阶。一个台阶上不去,就给攀登下一个台阶增添了困难。教育心理学家说过,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他们才会积极地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并以最简捷、最有效的方法去获得必要的知识,这就是求知欲。而导入是每个教学环节中不可缺少的步骤,它的成功与否在很大水准上决定了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本人就在教学的导入环节,谈自己的几点浅见: 1.直接导入直接导入,即教师直接将所学语言点展示给学生。直接导入设计得当的话,能够协助学生头脑中系统的知识构建的形成,起到为后续教学环节做铺垫的作用。除了我们已经熟知的幻灯片、实物以及卡片外,还能够利用现有或自编的Chant来直接导入新课。以牛津小学英语5A Unit4《Halloween》为例,教学新单词时,pumpkin lantern是学生在了解了这个万圣节之后才会知道的单词,所以在这两个新而难的单词的教学的时候,就能够采用直接导入的方式。2.课堂小游戏导入对于小学阶段的英语,针对学生们该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单一的直接导入一任到底,学生必然会由新奇到习惯,由习惯到不以为然。所以教师此时能够参考TPR教学法,变换导入形式,让孩子的多项器官协调起来,以培养他们积极的学习态度。例如在牛津小学英语5B Unit9《The English club》教师能够借用国旗为文化背景。将班级机动地分成几个小组,给每个小组的成员佩带本“国”的国徽。在复习过程中每项内容的表现以运动会中国队队员入场的形式实行。这个导入设计本身就将新授内容中的一项Where are you from? I’m from….的句型引导出来了,既完成了单词教学,又实行可句子的教学,然后又突出了异国文化氛围的营建。 3.创设情境导入功能教学是近些年来我们所倡导的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新型教学思想。它是以一定的教学情境为切入点,使学生在一个真实或虚拟的情境中实行交际、交流,培养开放型思维,以利于学生形成能够用英语实行简单日常交流水平的一种教学。同时根据《小学英语课程标准》要注重学生交际水平训练,而英语的交际功能又是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中体现的。将情境教学与功能教学相结合,例如在牛津小学英语4B《At snake bar》教学中学生课前(及课后)到快餐店如Macdonald,KFC中去亲自感受异域的快餐文化。然后,在教学中的导入时教师就有了前期铺垫,索性将英语课布置成一个快餐店。教师将准备好的快餐教具表现出来,以一名快餐店服务员的身份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在此导入设计中教师通过事先布置学生去感受真实的情景;然后在教学中又设计一个虚拟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们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烘托了气氛。 4.使用多媒体导入手段的导入多媒体是当前教学中教师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因为多媒体具有集图形、声音、动作、板书于一身的特点,所以对于生性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方法及效果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方法及效果 奶子山街中心校曾淑兰 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爱上课堂,那么导入便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第一个重要环节。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教学过程中的导入环节就好比一台戏的序幕,如果设计安排得有艺术性、趣味性和启发性,就能使导入环节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助其牵引整个教学过程,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中来。为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导入方法的选择进行慎重的筛选,努力使学生进行愉快学习,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作为语文教师该怎样选择好导入的方法呢就此本人结合自己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谈谈对不同种课型导入方法的运用及效果。 (一)背景介绍导入 有些课文,由于写作年代较早,内容与学生生活相去甚远,学生感到生疏,难于理解。对于这样的课文,就可以通过介绍背景来导入新课。如《月光曲》一课的导入:同学们,一百年前,德国有个伟大的音乐家叫贝多芬。他说过“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他一生谱写了许多著名的曲子。我们现在听到的优美动听的曲子便是其中一首,叫《月光曲》。像这样的介绍背景式的导入,不仅可以使学生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而且对理解课文的内容都有很大的帮助。 (二)创设情景导入 所谓创设情景导入是指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进行直接描绘,或借

用幻灯、录音、录像、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手段,创设出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或引发学生相应情感体验的情境,使学生在欣赏或情绪感染中就势转入课文学习的一种导入方法。它又包括以下三种方法: 1.激情渲染导入 “激情”就是激发学生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俗话说:若要学生动心,教师先要动情。学习新课时,教师要用声情并茂的语言,将学生带入到教学情境中去。例如:教学《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一文,我是这样设计的。师:生在东北的我们,对美丽的草原无比向往,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由蒙古族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现在,让我们来聆听这优美的旋律,欣赏大草原的无限风光,边听边看边想,这首歌能使你想到什么 (预设:学生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如草原的美,到处是绿草鲜花;天空也是那么蓝;牛羊遍地。有的能想起来以前学的歌曲《草原升起不落的太阳》或是想到诗歌《草》、《敕勒歌》。)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课下也了解了不少于草原有关系资料,这节课,就让歌声引领我们共同走进草原、亲近草原、品味草原。 (板书课题: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齐读课题 过渡:草原我们总是用辽阔、宽广、无边无际来形容,其不知,在它那博大的怀抱中,有着无数的美景,风吹草浪,鲜花点头,蓝天、白云、绿地令人神往。下面就请同学们打开书,认真听读课文,一边听,一边用心去感受,美丽的草原究竟美在哪里呢

课堂导入的方法与作用

(骨干教师写) 鹤岗市第二十六中学业务培训 内容:课堂导入的方法与作用 主持人:许雪松 地点:会议室 时间:2015年11月13日 课堂导入和过渡语的教育功能,表现在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和情感,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进入到课堂教学最佳状态中去。好的语言如同桥梁,联系着旧课和新课;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可以说,导课乃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准备动作”为师生即将进行的思维活动坐好心理准备。教师精心设计导课环节,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为整堂课的进行打好基础。过渡是联系各环节之间的纽带,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实践证明,教师对导课环节,过渡语言重视不重视,是否精心地进行设计,其教学效果是迥然不同的。教学艺术性的高低,反应着教师审美创造能力所达到的水平,知识面覆盖率的大小、艺术创造性的高低及个人素养的优劣;精彩的导入和过渡,往往能够奠定整个课堂教学艺术成功的基调。下面提出一些课堂导入的方法及作用 一、承上启下,温故知新 学习要“温故而知新”,由旧知识引入新的知识,符合学生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运用此方法导入新课,关键在于找出新知识与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也就是它们的结合点,通过精心的语言组织,使导语

成为联系新旧知识的桥梁、纽带,从而自然过渡到新课的主题。如在讲述初中地理第三册“中国地形概况”时,可以先由学生回顾在世界地理学过的有关地形的知识:①什么是地形?②地形分为几种类型?③中国地形概况怎样?而后引出学习新课题—中国的地形。这样导入衔接自然,水到渠成,顺应学生的学习心理。 二、设置疑问,开启思维 思维永远是从疑问开始,所谓“多疑善问,增长才智”。因此提出问题,设置疑问也是一种很好的课堂导入方式。探求“为什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激发点。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提出一些耐人寻味的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如“我国主要山脉”一节的导入,我先提出几个问题:“我国有哪些著名的山脉?它们是怎样分布的?走向如何?在地形构成中有什么作用?”然后由这几个问题导入新课。这几个问题的设置,不仅突出了这节课的重点,也给学生留下一个悬念,让他们带着问题去学习新课,引导他们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巧引故事,活跃气氛 中学生处于青少年时期,对故事特别爱好。根据这一心理特点,在课堂上巧妙运用地理故事,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对地理的浓厚兴趣,同时还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记忆。如讲“日界线”时,我这样导入:“有位日本妇女购买了一张美国花旗银行的彩票,结果中了大奖。但当她得知这一消息时,刚刚错过对奖时间,彩票成了废纸。这时一位美国人却愿出半价购买这张废票,这是怎么回事呢?”提出这种悬念、疑问,对学生能产生很强的吸引

课堂导入的方法与技巧

浅谈高中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与技巧 课堂导入是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和手段,它是课堂教学的必需环节,也是教师必备的一项教学技能;它既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依托,也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恰当的导入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唤起求知欲,为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取得奠定基础。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 Piaget)认为:“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浓厚的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迪智力潜能并使之处于最活跃的状态。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的差异以及课的类型、教学目标各不相同,导入的方法也没有固定的章法可循。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几种常用的课堂导入方法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⑴直接导入法 直接导入法是教师直接从课本的课题中提出新课的学习重点、难点和教学目的,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诱发探求新知识的兴趣,使学生直接进入学习状态。它的设计思路:教师用简捷明快的讲述或设问,直接点题导入新课。 例如:在学习“弧度制”时,教师直接引入新课:“以前我们研究角的度量时,规定周角的为1度的角,这种度量角的制度叫做角度制。今天我们学习另外一种度量角的常用制度----弧度制。本节主要要求是:掌握1弧度角的概念;能够实现角度制与弧度制两种制度的换算;掌握弧度制下的弧长公式并能运用解题”。这种方法多用于相对能自成一体且与前后知识联系不十分紧密的新知识教学的导入。 ⑵复习导入法 复习导入法即所谓“温故而知新”,它利用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导入新课,淡化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使学生迅速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结构中,能有效降低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难度。它的设计思路:复习与新知识(新课内容)相关的旧知识(学生己学过的知识),分析新旧知识的联系点,围绕新课主题设问,让学生思考,教师点题导入新课。 例如:在学习“反函数”时,预先复习提问一一对应、函数定义以及函数的定义域、值域等和本节有关的基础知识,进而用物理学中学生熟悉的匀速直线运动“”的关系自然导入反函数的学习。 运用此法要注意如下几点:一要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结点,而联结点的确定又建立在对教材认真分析和对学生深入了解的基础之上。二是搭桥铺路,巧设契机。复习、练习、提问等都只是手段,一方面要通过有针对性的复习为学习新知识作好铺垫,另一方面在复习的过程中又要通过各种巧妙的方式设置难点和疑问,使学生思维暂时出现困惑或受到阻碍,从而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创造教授新知识的契机。

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方法和技巧范文

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方法和技巧 铁东学校课题组姚子龙 一、导入是一门艺术 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成败决定着每位学生学习的效果,四十五分钟如何分配是一个充满智慧的问题,课堂导入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是需要灵感的,而灵感就是苦求之后心灵火花的迸溅。所以,为了上好每节课,我们老师就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认真思考,寻找最佳方案,设计出一个漂亮而精彩的凤头——开头。只有这样上课一开始,学生才能紧紧地被你吸引住,很快进入角色,跟上思维,就能为顺利轻松地完成教与学的任务打好基础。 二、导入的思考 (一)、学生厌学的原因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每节课的导入环节是否成功不仅决定着本节课的成败,而且影响着学生对本科目的好恶程度。多少年来,我们许多同仁都以为课堂导入可有可无,应全力投身于课堂的主体部分,甚至认为一开始就涉及重点难点问题,这样更直接、更省时。殊不知长此以往会适得其反,导致学生厌烦甚至害怕本科目,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原因有三:一、课间十分钟学生没有休息好,还未完全从上节课的内容中走出来。新的一课又要开始了头脑思维还没有调整过来;二、学生对本科目上一节课的内容还有些遗忘,我们直截了当就开始授课,而且直奔主题,缺乏知识的衔接;三:有些篇目

较枯燥,如果没有精彩的导入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根本无法投入课堂之中,学习效果自然会很差。因此,课前导入尤其重要,更需要我们授课者太多的智慧来设计它。 (二)、导入遵循的原则 如何导入,有何技巧,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有以下几点是我们必须遵循而且必须做到的:一、课堂教学导入,一定要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来精心设计导语,与教学目标无关的不要加上去,不要使导语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二、导语要紧扣教学内容。导语的设计要从教学内容出发,有的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是教学内容的必要补充。三、设计导语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具有启发性。精彩适当的导语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所以导语的设计要考虑到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层累,生理心理发展特点等。 四、导语的设计要因课型而异。导语的设计要因课型的不同而变化,对于新授课,要采用温故而知新来架桥铺路;讲授课则要注意前后照应、承上启下;复习课要注意分析比较、归纳总结。其次,导语的设计一定要具有新颖性、趣味性。导语的设计要短小精悍,一般两三分钟就要转入正题。时间过长就会喧宾夺主。导语的设计还要灵活多样这样就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导入的方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作为授课者要让学生喜欢上我们的课,要让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每次上课都要给他们新的感觉,所以每堂课的开头非常重要。我们要用自己丰厚的知识积淀

课堂导入的方法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课堂导入的方法 教学没有固定的形式,一堂课如何开头,也没有固定的方法。由于教学对象不同,教学内容不同,开头也不会相同。即使是同一内容,不同老师也有不同的处理方法。 下面介绍一些课堂导入设计的类型和方法,可作为老师设计课堂导入参考。 1、开门见山,揭示新课 这是针对教材特点,直接揭示学习目标。就是在上课开始后,老师开门见山地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各个部分的教学内容、教学进程等,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或要解决的问题,以此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这种导入式特点是“短、频、快”。即省时,接触新课主题迅速,能及时起到组织学生进入学习角色的作用。 教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师:我们天天读书,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以至进入大学。这是为的什么呢?就是为了中华的崛起,为了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了使我中华繁荣富强。这是我们读书的目的。周恩来在他的青少年时代就给我们树立了典范。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板书)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请同学们打开书,认真自读。 教例是教师直接将本堂所讲的课文《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主题用短短的几句话揭示给同学们,使同学们意识到读书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个人,不是为了父母,更不是为了亲戚朋友,而是为了“中华崛起”这个大目标,只有如此才有无穷的动力。学生们平时听到的一些为了自己的前途而学习,为了给父母争面子;为了光宗耀祖而学习这种非健康意识,或者说非主流意识,一定会受到撞击。教师举出了周恩来的例子,对学生是很有说服力的。一是周总理的伟大形象早巳深人人心,提起“周总理”三个字,无不肃然起敬。二是看周总理是怎样立志的,怎样学习的,并通过艰苦革命实践,成为国家卓越的领导人。这样就在学生心中首先树立起一个“楷模”或“丰碑”。那么,以后的教学内容也都是围绕这个中心——“山”来进行了。 2、联系旧知,提示新课 它是指教师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复习提问旧知识为手段,在旧知识里面带出新课内容的线索,引导学生从已有知识出发,顺理成章地进入新知识领域,并产生强烈求知欲,去探求新知识的一种导课方式。这是最常见的课堂教学导入方式。其特点是以复习已经学过或学生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的知识为基础,将其发展、深化,引导出新的教学内容,既给学生复习巩固旧知,又引发学生对新知识的积极思维。“温故”是手段,“知新”是目的,两者有机结合并自然过渡。 教学过程中,一般来说,新知识是在旧知识基础上发展与延伸,学生是从旧知识中起步迈向新知识的掌握。老师要从已有的知识出发,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精心设计,导入新课。这样,可以使学生感到旧知识不旧,新知识不难,建立起新旧的联系,明确学习的思路,增强学习的信心。它既给学生复习巩固旧知,又引发学生对新知识的积极思维。 如政治老师在讲“事物发展的趋势”时,教师可先提问学生:“什么是发展?”在学生回答

英语课堂教学导入方法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导入方法 一、以教师的引导为方向,通过师生间的配合导入到新的教学目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导演”的作用,学生通过教师的指令进行活动,从而自然地进入到新的知识点的学习过程当中。那么教师如何当好这个“导演”,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法: 1.复习导入法。复习导入法是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让学生复习前面所学过的知识或与本课有关的语言点及知识点。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帮助学生回忆旧的知识,从而更好地引入新授课题。这个方法一般被广泛地运用在单元内的课文教学当中,或者知识点衔接比较紧密的单元之间。 2.预习导入法。教师在课前布置预习内容,最好设置几个问题,然后再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提问,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状态。这种方法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较为充分的心理准备,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在讲关于节日的课时的时候,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设置问题:What’s the most important festival in China? What do you often do during the Spring Festival? What’s the most important festival in western countries?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结合新课程理念更加深入地探讨。运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一是布置的预习问题一定要具体,不可过多、过难。二是提问要紧扣课前所布置的内容。 3.谈话导入法。这种方法主要通过教师设置谈话主题,通过谈话自然而然地引入到新的学习目标中来。比如在讲关于动物的课时,可以设置:What’s your favourite animal ?Why do you like ? 通过一系列学生的积极回答,老师再问Do you know where we can see these animals ? 学生都回答in the zoo, 老师问Do you want to go to the zoo?当然学生说:“yes”,然后老师再说:“OK,now let’s go."就这样在师生间的一问一答中引出了新的内容。 4.悬念导入法。“疑”是学习的起点,有“疑”才有问、有究,才有所得。当学生面临问题时需要新知识来寻找答案时,他们才产生积极的学习活动。因此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应向学生巧妙地设置悬念,有意使学生暂时处于困惑状态,是学生投入到积极的揭开“谜底”活动中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

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的方法

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的方法 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就是导入。教师的开讲能“一石激起千层浪”,既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求知欲,又让学生的思维迅速定位,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小语教材体裁不一,内容丰富,阅读课的新课导入并无固定的模式可循,因而需要教师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和自己的风格,充分研究和设计,精心改革和创新。我以语文教材为例谈谈自己新课导入的几点做法。 课堂导入是讲授新课时给予学生的第一感知,开场白的精彩与否,直接影响着一节课的质量。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确实,如果教师的开讲能“一石激起千层浪”,那么这样的导入既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求知欲,又让学生的思维迅速定位,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率。然而小语教材体裁不一,内容丰富,阅读课的新课导入并无固定的模式可循,因而需要教师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和自己的风格,充分研究和设计,精心改革和创新。那么我们应如何导入新课,努力打造课堂的“凤头”呢? 一.图片导入法。 这是一种利用教学挂图、自制图片或简笔画,借助投影或其他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围绕图片提出一系列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入新课的导入法。这样的导入方法一般适用于写景类的文章,因为优美的风景图片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更有利于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如在教学《草原》这一课时,因为很多同学都没去过草原,对那里的环境不是很了解,于是我课前搜集了大量的草原风光图,在课堂一开始就展示给学生看,然后问问他们通过观察发现草原有哪些特点?草原美不美?美在哪里?再顺势导入“今天我们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看看作者笔下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这样既调动了学生认识草原的积极性,又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提供了参照物,加深了学生对草原的美好印象。适用于这种导入方式的文章还有很多,如《迷人的张家界》、《自己的花是让别

精彩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doc

(精彩)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 导入是很重要课堂教学环节,它是衔接新旧知识、贯通前后 内容的纽带,是启迪思考和开发学生智力的良机。心理学研究成 果表明,学生对一堂课的开头的印象最为深刻,好的开头具有巨 大的凝聚力,能把学生散乱的精力一下子集中到本节的内容上去, 为整节课的教学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课堂教学的导入技巧 1.故事导入 讲传说、听故事是初中学生大都喜闻乐道的。上课伊始,一 个动人的故事,一则美丽的传说,会使他们很快安静下来,教师 就可以把握住这有利时机,把学生的无意注意及时转换到有意注 意上来,达到导入新课的目的。但是必须要使故事传说的内容能 自然地和讲课内容联系起来。 2.质疑导入 古人云:“学则须疑”,“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教师提出耐人寻味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造成悬念,促使他 们动脑筋,认真思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 态,有力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则顺势引导, 步入新课。

3.复习导入 《教学论》中说:“复习不是为了修补倒坍的建筑物,而是添 建一层新的楼房。”古语说:“温故而知新。”由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是最常用的方法,有利于知识间的衔接。提问复习和新课内容 密切相关的已经学过的知识,几个问题就可以引起学生的积极思 考,过渡到新课也十分自然。 4.联系导入 横向联系,是指联系运用学生已学过的其它学科(语文、数 学、历史、生物、物理等)的知识,有效地利用心理学的知识迁 移原理,使学生原有的知识对所学的新课产生积极的影响,较快 地转移注意力,激发对新知识的兴趣。 5.悬念导入 教师通过提出疑问,制造矛盾,在教学中设置悬念,是导入 新课的有效方法。“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悬念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启动思维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当学

课堂教学导入的类型

学习总结:课堂教学导入的类型 任丘市第二中学刘文芳 课堂教中导入类型有很多种,不同学科有不同的导入方法,我在这里给大家简单介绍几通用的导入方法。 (一)直接导入 直接导入是教师直接阐明学习目标和要求,以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安排,通过极短的语言叙述,设问等方法,引起学生关注,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情景。直接导入比较适合连续性教学的后续教学的导入,同时它也是高年级理性思维比较强的内容适合用直接导入,其次,就是年龄大的学生。他们学习自觉性比较强,用导入可以更快的进入学习。但是直接导入要注意对于小学生和初中学生来说不要用的太多,不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 (二)经验导入 所谓的经验导入就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已知的素材为出发点,教师通过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讲解和提问等方式导入新课。通常在新内容与学生的有关经验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时候,采用这种经验导入,这种方法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很亲切的感觉。发生在学生身边事情能够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引起学生动脑思考。 (三)旧知识导入 旧知识导入是根据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找准新知识的连接点,以旧知识为基础发展深化,从而引出新的教学内容,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旧知识导入通常是在新教学内容与学生有关旧知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时使用。 (四)实验导入 实验导入是教师通过实物模型、图表、幻灯、投影、电视等教具进行实验演示,或学生实验的方法来设置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观察,以已知实验现象或知识经验与发现新现象对比方式产生问题情景,提出新问题,自然的过渡到新课学习的导入方法。 (五)直观导入 直观导入是在讲授新课题之前,先引导学生观察实物、样品、标本、模型、图表、幻灯片、电视片等,以此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在从观察中提出问题,创设研究问题的情景的导入方法。学生在直观感知过程中产生疑问,疑问引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强烈要求,这个也可以把问题情景归我们前两类问题情景。直观导入的时候要注意,实物、模型、幻灯、电视等内容必须与新教材有密切的联系,在观察的

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方法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方法的实践与探究》开题 报告 课题名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方法的实践与研究 课题负责人:董来 所在单位:青龙满族自治县娄丈子总校 课题组参与成员: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之一,是指用简洁的语言或辅之动作拉开一堂课的序幕,随之进入课堂教学主体的过程。语文课程工具性、人文性有机结合的特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于语文教学的特定要求,以及古今中外教育名家的教育实践与经典思想,赋予课堂导入这一课题研究以特定的背景、目标和意义。课堂导入是旨在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导入是一堂课的起始环节,也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之一;是新旧知识的衔接,也是成功课堂的基础;是将学生由非学习状态转入本堂课学习的准备阶段,也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自觉、高效完成学习任务的助推过程。 导入语是为了引导、启发、激励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掌握知识、提高能力而在一堂课开始时,教师为新课讲授而说的话。出色的导入语犹如乐曲的前奏、戏剧的序幕,它可以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调适教学气氛,优化课堂艺术,使得学生的思维得以开启与拓展,师生的情感得以交流和升华,课堂教学的开展得以高效与顺畅。 1、课题研究背景: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教育的基本理念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随着对教育民主化、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个性化教育、创新教育等核心思想的强调,现代课程发展的基本理念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和趋势。 新的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新教材的推广使用,为传统的语文教学注入了鲜 活的生命力,使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不断走向深入。新课标指导下的语文课堂本应是充满艺术性与活力的,但实际上,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一再感到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浓厚的兴趣,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课题负责人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对语文教师在讲台上所承担的角色深有感触。我觉得,语文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一个充满激情的表演者,教师应将自己的教学个性与语文教学的客观规律高度统一,在此基础上,探求对课堂教学的艺术处理,艺术把握教学对象,艺术地创设教学情境,使语文课堂从一开始就牢牢抓住“观众”的眼睛。良好 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生动别致的语文课堂导入至关重要。 2、课题研究的目标和意义: 提高语文课堂导入的艺术性,可以激发学习兴趣,丰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气氛,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研究语文课堂导入特点和方法,可以帮助教师科学设计教学活动。使教学活动环环相扣,体现语文教学独有的以情动人,以美感人,以知识育人的素质的特点。研究语文课堂导入特点和方法,可以使教师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紧密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能根据教育对象的特点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从而使教学过程真正实现主导与主体的互动,最大可能地实现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带动本校语文教师学习和借鉴语文课堂导入的成功经验, 结合教学实践,加强对课堂导入原则、功能、方法、类型、技巧性等的研究,积极探索课堂导入的有效策略,能灵活运用技能技巧更好的驾驭课堂,从容施教,此为课题研究目标之一。通过本课题研究,拓展我校教师的研究平台,提升我校语文教研层次,

谈英语课堂导入的作用与方法

谈英语课堂导入的作用与方法 发表时间:2011-11-28T15:31:02.250Z 来源:《时代英语报(教师版)》7-8期合刊供稿作者:潘翠平[导读] 前人曾这样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作为课堂教学,其导入环节是一堂课的开端。 前人曾这样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作为课堂教学,其导入环节是一堂课的开端。现阶段各科的课堂教学对其都十分重视,甚至把它作为一门学问进行研究。英语的课堂教学也不例外,所谓导入就是教师在新的课题或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正确而巧妙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程序之中,所以又称为定向导入。 作为农村中学的一名英语教师,深感它对于一节课的意义与作用。对于英语教学而言,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即导入环节,是转换学生的语音思维,辅之易于接受的感性材料,把学生引入特定的英语环境之中,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完成对新知识的感知。它应该是我们英语教师每一节课都有的教学环节,而不能因学生素质的高低、备课的是否充分等环节而有所忽视。因为它对于一节课来说有着其它环节无法替代的作用。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兴趣是个体探究某些事物或进行活动的倾向。兴趣是入门的向导,能促使动机的产生。学生学习有兴趣,就能精力集中,积极思考。因此,教师在上课伊始循循善诱,唤醒学生求知欲望,使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意义,激发内部学习动机。 2.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引导对所学内容的关注 从心理学角度讲,学生刚上课时心理处于紧张、消极状态。生动、新颖的导入可以使学生自然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形成对新的学习内容的“兴奋中心”,把学生注意力迅速集中到特定的学习任务中,为完成新的学习任务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3.为整个教学过程定下基调,为课堂教学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开端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如何使课文教学有一个良好的开端,让学生在学习新课之前,就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促使他们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学习,以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根据本人的教学感悟及他人的经验,英语课堂的导入可采用以下常用方法: ①情境导入法 即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知不觉中进入主题。如在一节英语课中,为了介绍课文中相关的动物知识,教师采用了《森林大王》的故事片段作为教学导入,在生动而又妙趣横生的故事中,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对掌握相关的动物名称、动物习性、动物种类起了很大的帮助作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②设问导入法 这种方法是通过教师和学生间的回答来实现,特别是快速回答,通过师生间的互动能活跃课堂的气氛。这种方法特别适用在对话教学中,如在教学八年级下册Unit 10 I am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一文中,在上课开始提问如下问题:What kind of job do like besk/What is your favourite job/Whatwill you want to be等相关问题,将话题先引入到未来职业及个人的愿望,为课文的顺利开展扫除障碍。 ③表演导入法 表演是一种艺术,它能以生动的形式使信息直接输入学生的大脑。应用此法导入课文,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要求教师巧妙安排教材,创设情景,通过表演的艺术形式引导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学习新的内容。最好鼓励学生表演完成,教师可以参与演出。如在学习Ann's birthday party 一文中,我们把教学所想展现的情景预演出来,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起了非常好的铺垫作用。 ④介绍名人轶事导入法 教材中有些课文内容与政界名人、商业巨人、历史名人等有关,教师课前准备一些趣闻轶事讲给学生听。如讲授关于Bill Gates的内容时,笔者就给学生讲述了他在大学时期的一些趣闻和后来辍学经商的故事,并告诉学生经商也要先进大学校门,学生大笑后,我们开始了新课程的学习。 同样一堂课,着眼点不同,思路不同,使用的导入方法也就会不同,但无论使用哪一种方法,只要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就是成功的导入。 当然,成功的导入应多以“问题”为载体,使学生处于主动参与的状态,应呈开放性姿态,引导学生作出真实的反映,走出课堂,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同时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中出现的事件与教材内容的关联,关注时代的发展,引领学生关心周围的生活,关心学生的生活动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问题真实有趣,不要牵强附会,也不要单纯为了趣味性,而丧失了教学原则,或置课堂内容于不顾。同时问题虽为教学内容服务,但要体现出生活性、社会性与时代性。相信,成功的课堂导入定能营造出民主、和谐、平等、宽松的学习氛围,也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体意识,使绝大多数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何乐而不为呢?(作者单位:金湖县三河中心初级中学)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 发表时间:2011-08-19T15:24:54.843Z 来源:《学习方法报教研周刊》2011年46期作者:王宇 [导读] 笔者多年来从事语文教学,总结出了一些有效的导入方法。 山东成武镇中心中学王宇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有一个出色的开头就会为整堂课奠定了成功的基调。在语文教学中,有一些老师往往不重视课文导入,或者只是把导入当成了敲门砖,门敲开了,砖也就扔了。殊不知,精彩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能开拓学生的视野,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笔者多年来从事语文教学,总结出了一些有效的导入方法。 一、图片导入初中语文课文中有许多篇章都可以用图片导入,如《故宫博物馆》、《桥》、《华南虎》、《海燕》等等,由学生在中国地图上寻找罗布泊的具体位置导入《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由“马”字的转变导入《马》。二、视频导入随着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普及,视频导入越来越受到师生的喜爱。如由鲁迅先生的故居导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由壶口瀑布的波澜壮阔导入《黄河颂》,由铿锵有力的腰鼓导入《安塞腰鼓》,由优美的孔雀舞蹈导入《观舞记》,由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导入《观潮》,由婀娜多姿的莲花导入《爱莲说》…… 三、明言导入学习《伤仲永》时用“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导入,学习《孙权动学》时,用“少而好学,如日之初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导入。用“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缜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辨;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导入《谈读书》……,许多至理明言都可以用来导入新课。四、辩论导入学习《两小儿辨日》让学生辩论,学习《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辨题,让学生分为正反两组进行辩论。学习《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可以辩论,学习《敬业与乐业》也可以辩论导入。五、戏曲导入由京剧《花木兰》中的唱段《谁说女儿不如男》导入《木兰诗》,由黄梅戏、秦腔导入《社戏》,由话剧《威尼斯商人》导入《威尼斯商人》…… 六、动画导入由田忌赛马的动画导入《田忌赛马》导入《马说》,由夸父逐日的动画导入《夸父逐日》,由斑羚飞渡的动画导入《斑羚飞渡》等等,古代的动画片很多,大多数可以用来导课。课文导入的方法很多,一篇文章可以有几种不同的导入方法,至于用哪一种方法因人、因文、因地而异。不管用哪一种方法,教师的导入语言应该词汇丰富,出口成章,在重视导入方法的同时,还应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语言魅力,即讲究导入的艺术性。首先,导入语言要彰显思想内涵。通过教师的导入语,使学生接受不同程度的思想教育和或多或少的启迪感悟。如《范进中举》的教学中,笔者的导入语设计为:“同学们,大家都知道‘头悬梁,锥刺股’这个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叫苏秦,苏秦是一个说客,开始的时候去游说秦王,没有被重用,垂头丧气地回到家里。嫂子见了侮辱他、耻笑他,妻子不给他做饭,苏秦这才发愤读书,悬梁刺股,终于游说赵王成功,挂六国印而衣锦还乡。这一次,嫂子爬着去见他,苏秦很奇怪,问嫂子何故。嫂子回答:‘为叔叔的位尊而多金。’” 故事讲完后,我叫学生猜这节课要讲什么课文,学生马上回答出是讲《范进中举》。我马上接过话说:“对,在这篇节选小说里,范进是前恭后倨,而他的老丈人胡屠户是前倨后恭,两个人产生不同情况下的强烈对比,因为什么?就是因为苏秦嫂子所说的‘位尊而多金’。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会有什么样的收获呢?”这样的导语,对学生就有了思想上的教育作用。 其次,教师的导入中要注意包蕴一定的文化含量。在古代诗词的教学中,更要如此。笔者在讲《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这样设计导语:在古典诗词中,写风的句子不少。比如写东风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这是辛弃疾《青玉案》中的句子;写西风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是李清照《醉花阴》中的句子;写南风的“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这是白居易《观刈麦》中的句子;写北风的“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这是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句子。这样的导语,能起到良好的熏陶和示范作用。 初中语文老师的课堂导入的优劣足见其备课的充分与否,吕叔湘先生说过“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教师除讲究导入方法的设计外,还要重视导语的艺术性,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语文的本性、本色和本体。

课堂导入的依据方法和效果

1. 什么是课堂导入? 所谓课堂导入就是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和建立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的一个教学活动方式。即在新的教学内容开始讲授之前,引导学生进入我们所要学习的学习状态,把学生吸引到特定的教学任务和程序当中去,所以我们教师平常也把这些称为定型导入。 2.课堂导入的理论依据 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指出:教学是一种艺术,是一种教起来使人愉悦的艺术。好的课堂导入,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泼,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活动就能顺利进行,提高课堂效率。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实践证明: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而富有启发性的导入语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所以教师上课伊始就应当注意通过导入语来激发幼学生思维,以引起学生对新知识新内容的热烈探求。用简洁的语言或辅之动作拉开一堂课的序幕,随之进入课堂教学主体的过程。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之一,一堂课导入的成与败直接影响着整堂课的效果。 一个好的教师往往在课堂的开始环节即课堂导入时就设计出一 个精彩的课堂教学导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如果导入得当,就能直接吸引学生,引起学生的注意,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

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能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为整节课作好准备。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若是同类知识,要提升到新的台阶更需要原有的知识作铺垫。尤其是英语学习,更重要的是积累,提高语言的复观率,注意引导学生温故而知新。 3. 课堂导入的方式和方法 1).以复习、提问、表演上节课学过的对话等开始,向学生提供新、旧知识联系的要点。这样导入,使学生感到新知识并不陌生,便于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大大降低了学习新知识的难度,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 2).直观导入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常常借助挂图,简笔画、幻灯片、投影片、录象、实物等直观形象的手段创设语言学习的情境,直观导入。直观导入形象生动,易于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在行、音、义三方面建立起直接的联系,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语言项目,也有利于加深印象,加强记忆。 3).设疑引入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所以,以认识冲突的方式设疑,以强烈的感情色彩构成悬念是另一种导入方式。教师可以在教学开始,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提出形式多样、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回忆、联想、预测、或渗透本课学习的主题。

19种课堂导入方法

19种课堂导入方法 课堂导入没有固定格式,不同内容、不同特点选用不同的方式,但要注意导入设计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方法手段力求多变化、多样化,让学生常有新鲜感;导入必须为课堂的主题部分服务,不司喧宾夺主。 (一)直接导入 直接导入,也叫开门见山式,是最简单和最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不用借助其他材料,教师只要概述新课的主要内容及教学程序,明确学习目标和要求,引起学生思想重视并准备参与教学活动,做到“课伊始,意亦明”的一种导入。直接导入有多种方式: (1)交代新课学习内容导入。 (2)交代学习新课的目的与现实意义导入。如一位教师上课伊始便单刀直入地向学生指出:“今天我们学习的新课题是‘英国工业革命”,。(板书课题)“学好这一课,可以帮助我们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原理,对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点以及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等问题加深理解。所以学好这节课具有不寻常的现实意义。”这样导入不仅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更增强了学习这堂课的责任感,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3)直接解题导入。教师可以直接解释题目,直截了当点明课题基本特征及重要概念。如历史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讲课时可先就该标题简要点明什么是“贞观”,什么是“开元”;什么是“贞观之治”,什么是“开元盛世”。 开门见山,直接点题的直接导入,可以使学生迅速进入主题,节省教学时间.。但它过于笼统、概括,也过于刻板、枯燥,缺乏更强烈的感染力,因而不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导入法在高中使用尚好。这种导入法如果把握不好,容易平铺直叙,流于平淡,难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力,还可能造成“导而不入”的情况,效果不尽人意。 (二)温故导入 温故导入是指教师通过帮助学生复习与即将学习的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从中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结点,合乎逻辑、顺 理成章地引出新知识的一种导入方法。它由已知导向未知, 过渡流畅自然,适用于导入前后连贯性和逻辑性较强的知识内容。教学例案如下: 师:“二年级时,我们已经学习过《小蝌蚪找妈妈》和《龟兔第二次赛跑》,其中有一个同样的小动物是——”生:“乌龟。”师:“谁记得乌龟长的什么样?”生:“四条腿,宽嘴巴,背上背着个壳,会游泳……” 师:“今天,老师要带大家认识乌龟的一位亲戚——(出示投影)你们看,它的形状跟乌龟像不像?” 生:“像。” 师:“但和乌龟有什么区别?” 生:“比乌龟大。” 师:“它比乌龟大很多,身长 可达1米多,轻的三四百斤,重的则有七八百斤,因为它生活在海里,所以称作海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海龟下蛋》这篇课文。学习后,相信大家一定会大开眼界。” 这种导入方法能够使学生从已知领域自然地进入未知的领域,从而使学生回顾旧知识,获取新的知识。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讲的旧知识不一定是指前一节课的知识,而是指与即将学习的新知识有联系的知识。回顾旧知识应简明扼要,不应占用太多时间,并且教师切勿喧宾夺主,应该尽量让学生自己来复习,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 (三)活动导入 小学生爱表演,很少害羞,乐于接受新奇、趣味性强的事物。一上课就让学生动一动、玩一玩,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新课、掌握新知识,这是老师和学生都能感到轻松、愉快的事。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精心设计好的游戏,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 (四)悬念导入 悬念导入是指在教学中,创设带有悬念性的问题,给学生造成一种神秘感,从而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一种导入方法,利用悬念激发人的好奇心,引发思考,启迪思维,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