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私募基金的法律规制简介

私募基金的法律规制简介

私募基金的法律规制简介
私募基金的法律规制简介

私募基金的法律规制简介

私募股权基金的法律规制简介

一私募股权基金的概念及运作方式

(一)私募股权基金的概念

私募股权基金是指通过非公开的形式,向特定投资者募集较大规模的资金,形成基金资产,交由基金托管人托管和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管理人以“专家理财”方式,对非上市企业进行的权益性投资。投资者按照其出资份额分享投资收益,承担投资风险。

我国理论上的私募股权基金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私募股权基金为涵盖企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前各阶段(从种子期到成熟期)的权益投资基金。狭义的私募股权基金指对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并产生稳定现金流的成熟企业的私募股权投资部分,主要处于创业投资后期。在实践中,私募股权投资多指后者。

(二)私募股权基金的运作

1、私募股权基金的运作方式。私募股权基金的运作方式是股权投资,即通过增资扩股或股份转让的方式,获得非上市公司股份,并通过股份增值转让获利。股权投资的特点包括:

(1)股权投资的收益十分丰厚。与债权投资获得投入资本若干百分点的孳息收益不同,股权投资以出资比例获取公司收益的分红,一旦被投资公司成功上市,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获利可能是几倍或几十倍。

(2)股权投资伴随着高风险。股权投资通常需要经历若干年的投资周期,而因为投资于发展期或成长期的企业,被投资企业的发展本身有很大风险,如果被投资企业最后以破产惨淡收场,私募股权基金也可能血本无归。

(3)股权投资可以提供全方位的增值服务。私募股权投资在向目标企业注入资本的时候,也注入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各种增值服务,这也是其吸引企业的关键因素。在满足企业融资需求的同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能够帮助企业提升经营管理能力,拓展采购或销售渠道,融通企业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协调企业与行业内其他企业的关系。全方位的增值服务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亮点和竞争力所在。

2、私募股权基金的运作结构。从整个私募基金的运作结构看,主要涉及合伙人(有限合伙人和普通合伙人)、基金管理人(基金发起人)、托管人、担保人、融资人等主体,各个主体的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义务。

(1)合伙人:指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

普通合伙人:指负责发起和认缴部分基金出资,与有限合伙人共同签署合伙协议组建有限合伙企业(私募基金)的合伙人。普通合伙人承担对有限合伙企业(私募基金)投资、管理、退出的责任,因而对合伙企业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有限合伙人:指认缴基金出资并被普通合伙人接受,与普通合伙人共同签署合伙协议组建有限合伙企业(私募基金)的合伙人。对于私募基金的投资、管理和退出一般委托普通合伙人负责,因而对合伙企业只承担有限责任,按照合伙协议的约定在基金中享有固定权益。

(2)基金管理人:指接受委托管理基金日常事务的机构,一般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私募基金的普通合伙人。

(3)托管人:指受基金委托,对基金账户内的全部现金资产进行托(监)管的具有相应资格的商业银行。

(4)担保人:基金将资金投资于某一项目时,都需要第三方对私募基金投资的收益提供担保,并对基金投资这个项目的本金返还和收益附有连带责任,该第三方就是担保人。一般来说,担保人可以是公司企业也可以是自然人,可以为项目发起者的母公司,实际控制人,也可以是专门的第三方担保机构,等等。

(5)融资人:是指符合发起私募基金投资标准的目标公司。

3、私募股权投资基运作过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涉及募资、投资、管理、退出等四大环节:

募资:即有限合伙人与普通合伙人共同组建有限合伙企业的过程,双方均按承诺的资金进行出资。

投资:在基金设立之后,即进入投资阶段。也就是私募股权基金的资金以股权形式提供给融资企业的过程。

管理:私募股权基金投资之后,对于融资企业在资金使用、参与日常经营、参与重大决策以及本金返还过程中的管理。

退出:私募股权基金在存续期限届满基金解散,投资者应得到的本金返还和收益支付。投资退出渠道有IPO、售出、兼并收购、标的公司管理层回购等等。

二、私募基金的法律形式

在现阶段,私募基金主要采取的方式是公司型、信托型和契约型。无论是公司型还是信托型,都受最高人数的限制,股东或者信托份额持有人不得超过200人,现在各种形式做如下介绍:

1、公司型:按照《公司法》的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人数需在50人以下,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数量需在200人以下。对有限责任公司,全体股东可以约定不按照出资比例分取红利,对股份有限公司,章程中可以约定不按照持股比例分配。这样,对私募基金来说,就可以灵活约定,投资人获得多少比例,而基金公司或基金管理人获得多少比例。但是,因为投资人可能会不断进入,这样从公司形式上就需要增资,而增资又需要股东的多数决,开股东会和办理公司变更手续,增加了繁复程度。此外,由于公司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等各种税费,将导致投资人的收益有较大折损。

2、有限合伙型:首先,除法律另有规定,有限合伙企业应由2个以上50个以下合伙人设立。投资人为有限合伙人,以自己的投资为限承担责任,基金管理人可以为普通合伙人,可以劳务出资,并承担无限责任。由于资金由基金管理人运做,基金管理人对自己的行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这样,就比公司型的利润分配方式更进一步,不仅是分配利润,而且还有承担损失,这对于投资人多了一种保护。

3、信托型:需要委托信托机构通过出售资金信托份额,按照信托法律规定,资金信托的份额不得超过200份。信托的销售,已经不同于私募,购买人与基金管理人之间,已经被信托公司所隔离,整个信托计划,成为投资资金,信托公司取代购买人(真正的投资人)行使投资者权利。在这个模式中,增加了一层法律关系。同时,因为信托机构的介入,费用增加,对投资人的收益有所折损。

4、契约型:基金管理人或基金公司与投资人签订委托理财协议,资金仍在投资人帐户中,投资人授权基金管理人操作。这种模式对投资人的收益折损最小,但是,同时对基金管理人或基金公司的保障最小。鉴于双方签订的委托理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